节能减排评估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58:45

节能减排评估报告篇1

关键词:新疆;节能评估;项目评审;能力建设;设想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经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新疆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中心(以下简称节能评估中心)于2010年8月31日成立(设在新疆发展改革委经济研究院)。在一年的工作时间里,节能评估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在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发改委和发改委研究院的正确领导下,加强与自治区相关厅局、发改委相关处室的紧密合作,在人手缺、资金少、任务重的情况下,积极做好了自治区节能能力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的评审等工作。

一、节能评审工作开展情况

(一)积极完成节能文件汇编及制度建设工作

为使节能评审工作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有序开展、有章可循、规范运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节能评估中心不断强化制度建设,严格内部管理。

1.编制了《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评审工作规范与流程》和《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中心内部工作流程》。2.编制了《自治区节能减排资料汇编(一)》、《节能减排技术政策指导目录》、《节能减排政策分类汇编》和《(1998-2009)节能减排政策汇编》。3.制定了“自治区节能评估中心文明服务公约”。4.制定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中心公章管理办法”,并刻制了公章。5.制定了《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评审工作奖惩制度》。

(二)节能能力建设工作初见成效

根据新发改环资[2010]1522号文件精神要求,积极做好自治区节能减排、节能评估审查工作。

1.编制并上报了“自治区发改委经济研究院2010年开展自治区节能评估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2.编制并上报了“自治区监查、监测、节能三项能力建设实施方案”;3.编制并上报了“自治区发改委经济研究院2011年新疆节能评估能力建设—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数据库建设实施方案。2012年完成数据库系统平台研建和基础数据信息的汇总和录入等工作;4.汇集了钢铁、煤炭、铜冶炼、多金硅、水泥、建材等27项行业准入条件、标准,以及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方向等相关行业资料的收集汇总;5.启动了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专家库建设。专家库包括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煤炭、焦炭、电力、化工、建材、多晶硅等行业300余名专家。

(三)节能评审工作有序开展

自成立以来,自治区节能评估中心积极开展了节能评估评审工作。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表)(节能文件)评审工作于2011年6月开始,节能评估中心全体人员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文件要求和工作流程对上报的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表)进行了组织评审。截止2012年4月,共接受发改委环资处节能评估评审委托书89份(89个项目),召开评审会项目80个,通过评审并出据评审文件68个,主要包括水泥、煤炭、钢铁、建材、石油天然汽、化工、汽车、铝合金、棚户区改造和资源循环利用等行业项目。

(四)注重对自治区节能评估评审工作的能力培训

在委节能减排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节能评估中心业务人员共8人次分别参加了2010-2012年度由国家和自治区组织在兰州、新疆、牡丹江、上海等省市举办的有关节能评估、节能审查业务、能源审计报告编写及案例分析、节能评估师等培训学习。

二、节能评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节能评估文件编制工作刚刚起步,目前还尚未有一家专门从事节能评估报告书(表)的编制机构;中介机构对节能评估报告书(表)内容缺乏深度,节能措施空泛,操作性不强。一些编制单位对可研报告、评估报告的界定把握不准,离国家发改委第6号令、新发改法规〔2010〕2807号和新发改办〔2011〕658号文件要求有一定距离。

2.部分节能评估报告书(表)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指标、内容无法衔接,呈现两张皮现象。

3.目前部分评审专家对文件政策领会不透,提出的意见缺乏深度,结论缺少依据支撑。

4.会议组织评审中出现的问题。(1)专业知识掌握甚少;(2)对能评工作重视不够;(3)组织机构与项目方沟通不到位。

三、推进节能评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为了节能评估中心工作顺利开展,使各项工作都逐步规范化并符合相关政策文件要求,恳请自治区财政和发改委应尽快考虑和安排专项资金的拨付。

2.建议对节能中心业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考察,学习节能评估工作成效突出省区的经验。并引进在节能相关领域技术水平较高的专业人员充实到节能评估中心的工作中去。

3.加强“新疆节能评估能力建设—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数据库建设”,建立自治区节能评估中心网站。

4.建议发改委相关培训机构对节能评估文件(报告书、报告表)的编制部门和个人适时开展培训。

节能减排评估报告篇2

、评估机构开展碳减排等生态评估工作的起因及其意义对低碳减排的关注和研究源于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我国承诺~aJ2020年将单位GDp碳排放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40%45%西方国家针对我国的碳减排承诺提出三可问题即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但由于我国是提出自主减排行动的国家如要接受国际核查,就会涉及主权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联想到笔者参与的日本销毁遗弃在华化学武器征占用林地评估项目。当时,日方就强调评估的独立性问题,即提出赔偿的数值应该是由完全独立第三方作出的公允值,并要求就评估结果接受专家对专家,机构对机构的答疑和咨询。在91、交部日遗化武办的主持下,我方同日方专家和机构进行了多达八次的谈判答疑,最终日方按照我方的评估结果接受了我国提出的生态索赔要求。在谈判过程中也了解到日方的一个重要诉求是:无论赔偿额度的大小他们都需要向日本国会汇报通过并接受质疑,如果赔偿额度是我国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提出的,其独立性就会受到质疑而作为第三方的评估机构的评估结果反而更容易得到日本国会的认可。所以在涉及到碳减排的三可问题.可不可以变通为在评估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由评估机构来负责碳减排的评估和对91、报告,并同国际社会进行解释和沟通。这样操作会减轻我国政府层面的直接压力.有利于推动碳减排谈判工作的进行。

本着对等的原则,评估机构也可以代表中国对国91、有关国家进行三可”,一方面可以了解国91、减排的新技术新成果.另一方面对我国的减排工作也会有所裨益。

评估机构开展碳减排评估对国内而言,可以建立完善碳减排领域的评估体系,使各地方各企事业单位及国家实施的相关大型项目的节能减排工作也能得到独立的第三方可测量、可核查、可报告.据以为国家提供科学、客观的决策依据,促进低碳经济快速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我国走向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评估机构开展碳减排评估工作的可行性评估机构开展碳减排评估工作的可行性主要表现为:1作为评估机构.其独立、客观公正的第三方地位易于被各方接受;2对国际社会,我国评估机构做出的碳减排评估结论可以在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下和外方以机构对机构、专家对专家的方式从专业技术角度进行讨论、沟通,不涉及到敏感的主权问题;3对国内而言,可独立、客观、公正的评估各省各地区或各单位碳减排及生态建设成果:4评估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行业管理专业评估理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碳减排评估工作的条件和能力;5.评估机构已经开展相关生态评估业务多年,做了许多与碳减排评估相关的生态评估方面的个案积累了丰富的生态评估技术和经验所采用的技术方法被国际所公认,固碳和减排评估方法和技术可以掌握和突破。以笔者所在公司为例公司成立了生态评估研究中心.对森林评估技术,特别是森林生态和景观的评估技术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工作积累和掌握了一些生态领域方面的评估经验和技术方法,并应用于实践,完成日遗化武处理占用中国林地的涉及生态影响赔偿”、青岛毁林案件生态评估等评估项目,还承担了国家林业局对2008年南方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森林资源资产(包括生态)的损失以及汶川大地震中对森林生态损失”等具体评估工作.项目成果都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

三、评估机构开展固碳及碳减排评估工作的条件评估机构开展固碳及碳减排评估工作,需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1.政府的认可和推动。如果政府认可这种运作模式,可以在和国外有关国家谈判中,提出这种模式。如外方认可可以开展相关的评估项目也可以对等地核查国外有关国家的减排情况。

2.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协调。由于碳减排评估对评估行业而言是新市场、新业务.所应用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同传统的资产评估业务有很大的差异,因此,需要行业主管部门的统一指导和协调。

3.相关专业部门的支持和配合。碳减排评估会涉及到很多部门和行业评估所需要的数据资料.可能会涉及到我国的经济情报和商业秘密,没有相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评估机构是无法独自完成的。

节能减排评估报告篇3

(中央财经大学商学院,北京100081)

(SchoolofBusiness,Central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Beijing100081,China)

摘要:本文分析了碳管理的内涵,将碳管理活动的关键行为予以指标化,并设计了公司碳管理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来评价公司的碳管理效能。

abstract:inthispaper,inordertoevaluateexecutivemanagementeffectivenessofcarbonemissionreduction,theauthoranalyzedconnotationofcarbonmanagementandsuggestedtomakethekeyactivitiesofcarbonmanagementasassessmentindex.what´smore,anindicatorsystemwasdesignedaswell.

关键词:低碳管理;管理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Keywords:lowcarbonmanagement;managementeffectiveness;evaluation;indicatorsystem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2-0009-02

0引言

近年来,异常的气候给全球带来巨大的灾难。人们逐步认识到,工业行为给人类带来丰富物质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伴随低碳转型政治共识的形成和全球碳市场的逐步兴起,各种国际、国内减排法律、法规和政策层出不穷,低碳标准推陈出新,消费者对供应商减排的预期也不断增强。愈来愈多的公司不再在政策上进行争论,而是追求切实可行的方法应对气候变化,低碳执行力和减排效果等碳管理效能问题也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

1碳管理的内涵

管理效能和管理绩效是互相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管理绩效强调组织或个人行为的成绩和结果,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一种评价模式;而管理效能则强调组织或个人管理的过程,兼顾管理的结果,是以过程为导向的一种评价模型。碳管理是指对《京都议定书》中所涵盖的包含二氧化碳在内的6种温室气体通过减排技术和组织与制度创新等措施进行主动管理的系列活动。碳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管理活动的突出特点和属性。因此,碳管理绩效和碳管理效能同管理绩效与管理效能一样,也表现出不同的关注点。

2公司碳管理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碳管理是一个内涵丰富、连续、动态的过程。它包括目标规划、碳监测、碳披露、碳减排、碳交易及风险规避、提高企业竞争力等若干方面内容。公司的碳管理行动可能是自愿的,也可能是强制的,它取决于企业所在的政策监管环境。由于公司所处的行业千差万别,所以低碳技术和方法也各不相同,完整的碳管理体系通常包括如下基本内容。

①碳监测。碳监测是碳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公司通过监测整个业务流程中的碳排放,才能找到减排空间,并形成减排计划。碳监测包括对温室气体的常规或临时的数据收集、监测和计算等活动,还包括检测仪器、计算软件等软硬件支持系统。碳监测遵循一系列标准方法和原则。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是温室气体议定书(GHGprotocol)和iSo14064温室气体核证标准。前者包括企业核算与报告准则以及项目量化准则两个标准,这两个标准既有关联但又相互独立;后者由国际标准化协会(iSo)制定,旨在为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量化和削减提供一套操作方法和工具。

②公司碳治理结构与战略。公司碳治理结构是指企业推进低碳管理行动中的组织系统、权利责任分配和资源配置等一系列决策机制及落实方式。碳战略是指在公司低碳增长转型过程中选择目标、原则和行动方案,通常由高层制定并整合到业务流程中。公司碳治理结构服从碳管理战略的要求,围绕碳管理战略,设立、调整行政系统,并作出资源和任务安排。

③碳信息披露。碳信息披露是公司为特定目的而依照法律规定或自愿原则将其自身的碳管理战略、经营状况等信息和资料向特定机构所报告,并向社会公开或公告的行为。碳信息披露既包括碳管理行动执行前的披露,也包括执行过程中的持续信息公开和执行后的绩效披露。碳信息披露包括强制披露和自愿披露两种类型。前者是企业向政府部门、公众、投资人等就特定事项采取法定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披露,让有关主体了解企业的碳管理行动。后者则是企业自发地进行碳信息披露,主动给公众提供碳管理的有关信息,以获得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方的认可。目前全球最普遍使用的自发报告模式有碳信息披露项目(CDp)和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两种。

④创造财务收益和降低风险。创造财务收益和降低风险是公司通过碳管理直接或间接增加公司利润及降低或规避企业合规风险的行为。公司通过在强制减排交易市场或自由交易市场上出售核证的碳减排量,获取碳管理的收益,直接增加企业的利润。此外,低碳环保形象的确立,有助于企业赢得更多客户,获得潜在价值。对企业而言,节能减排也可以提高企业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支出,节约成本。因此,碳管理直接或间接为企业创造了财务收益。

上述内容分布在碳管理活动的决策、实施、业绩评估等不同阶段。碳管理决策是公司实施碳管理活动的第一个阶段,是企业形成低碳战略目标的过程。在这一阶段,公司通常设立诸如气候管理委员会、碳管理领导小组等类似机构来总体策划公司的碳排放目标,并实行管理权。碳管理机构在确定碳排放目标前,会识别公司的“碳足迹”,依照相关计量标准收集数据并计算经营过程中的碳排放基线,然后确定碳排放目标,并将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及生产环节上,作为期末的碳绩效考核的依据。

碳管理实施是公司在既定的碳排放目标下,推进碳减排的整个过程。根据迈克尔·波特价值链理论,工业企业的活动可以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是实现公司价值不可或缺的活动,诸如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运输、销售、售后服务等。事实上,碳排放伴随着公司活动产生,而且主要产生在基本活动过程中。产品的工艺设计决定了产品的材质、尺寸、功能等关键因素,对加工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具有直接影响。此外,产品生命周期终结时,或焚烧或掩埋或循环利用,处理方式不同,碳排放差异也很大。因此,在设计碳管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时不得不考虑设计、采购、生产制造、运输、销售、售后和回收等因素。

碳管理业绩是公司一定时期(如一年)碳管理活动的产出。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定期比较原始目标与现有绩效产出,进行考核和总结,并予以奖惩。公司往往会在这一阶段公布公司的碳管理信息,传达碳管理任务完成情况及绩效考评结果。这种披露行为可能是公开的,也可能半公开,或仅在公司内部进行通报。一些碳管理战略意识强烈的公司,会申请低碳认证或进行碳交易,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碳管理的更高回报。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从碳管理决策、碳管理实施和碳管理业绩三个方面构建公司碳管理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3结束语

公司碳管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是由表征公司碳管理效能各方面特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多个指标,依据碳管理活动的内涵所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的有机整体。公司碳管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估公司低碳执行力和减排效果等碳管理效能的前提,也是公司低碳行动的指南。因此,科学设定公司碳管理效能评估指标体系至关重要。本文认为公司碳管理效能评估指标体系需要依据科学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等原则,深入分析碳管理活动的内涵,将碳管理活动不同阶段的关键行为予以指标化考核,才能全面反映公司碳管理效能的大小。

参考文献:

[1]CDp.thecarbonmanagementstrategicpriority[R].publishedbyCDp,2012.

节能减排评估报告篇4

第二条节能减排行政问责工作由州监察局、州经委、州环保局具体负责。

第三条州经委、州环保局、州监察局会同州统计局、州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组成考核领导小组,按照《**州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办法》和《**州“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考核办法》(文政办发〔2007〕133号)的有关规定,对各县人民政府和州级有关部门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情况进行评估和综合考核;“十一五”期末,对各县人民政府和州级有关部门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总体情况进行评估和综合考核。

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依据州统计局核定的各县和有关行业能耗指标进行核定;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依据国家环保总局制定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监测办法和核查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核定。

第四条经评估和综合考核,由考核领导小组提出专题报告报州人民政府审定后,对未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县和州级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对其主要负责人启动问责程序。

第五条对未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县和州级有关部门,由其主要负责人向州人民政府作出书面检查,州人民政府对其进行通报批评。

第六条对未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县和州级有关部门,其主要负责人年度公务员考核不得评定为称职及其以上等次,依据考核结果,按照规定程序当年不得晋升行政职务以及提拔任用。具体由州监察局、州经委、州环保局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节能减排评估报告篇5

第一节企业社会责任世界排名概述

近年来,国际上出现了众多评比系统,旨在评估并比较企业的负责任行为或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于已经和将要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中国企业,有必要认识、了解这类排名,从这类排名的评比标准和方法中得到启示,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不断发展,改进和提高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水平。

一、《财富》100强责任排名

发起方:英国accountability研究所和CSRnetwork咨询公司。

发展历史:始于2004年,每年的评估结果在美国《财富》杂志上公布。

排名对象:《财富》全球500强前100名企业。

排名标准和方法:评估指标包括利益相关方、治理、战略、绩效管理、公开披露以及是否聘用外部独立审验、企业的社会责任影响等,各年度略有调整。

排名目的:对世界级的财富领先企业在管理和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表现的一次综合考量。

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关系:以英语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以及年度报告等可以作为评估的信息来源依据。

二、sustainability基准调查与排名

发起方:英国咨询机构Sustainability、标准普尔和联合国环境署。

发展历史:Sustainabflity于1992年开始进行有关报告的工作,1993年出版了第一次调查报告《变得干净》(comingClean),1994年与联合国环境署共同出版了第一次基准调查《公司的环境报告》(CompanyenvironmentalReportillg),1996年工作重点转向可持续发展(三重底线)和利益相关方参与,并于2000年、2002年、2004年和2005年分别了《全球报告者》(GlobalReporters)、《相信我们》(trustUs)、《风险与机遇》(Riskandoppommity)和《明日的价值》(tomorrow’sValue)等报告。

排名对象:根据企业在由第三方进行的全球性质的报告排名(如责任排名accountabilityRating)和与披露可持续发展信息质量有关的指数(如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中的表现选取企业。

排名标准和方法:遵循报告鉴定、分类和精选、设立基准和最后确认的程序,每年评出全球50份具有领先水平的报告。在设立基准时,采取对报告在治理和战略、管理、绩效表现、可获得性和审验方面的29项标准进行评估的方法。

排名目的:评出在可持续发展报告、透明度和公开披露方面的世界领先企业。

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关系: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等非财务报告作为评估的信息来源。

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

发起方:道・琼斯公司(Dowisones)与可持续资产管理公司(sustainableassetmanagement,简称Sam)。

发展历史: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D7Si)颁布于1999年,是首个对领先的可持续发展公司的财务业绩予以跟踪的全球指数。

排名对象:道・琼斯指数(D7Si)worldinvestableStocksUniverse所覆盖的24个国家58个工业组织中前10%的在可持续发展领域领先的公司。

排名标准和方法:通过向公司发放调查问卷,查看公司的各种报告,搜集媒体和利益相关方的相关报道和公司直接联络沟通,从经济、环境和社会角度按照一系列标准对公司的可持续性做出评判,并且对入选的公司不间断地监督其持续性绩效。

排名目的: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根据道・琼斯全球指数对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和工业集团进行可持续发展衡量评估。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旨在为公司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的财务业绩提供标准,同时衡量资产管理的业绩表现。

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获取公司相关信息的途径之一。

四、FtSe4Good指数

发起方:伦敦证交所与英国伦敦《金融时报》。

发展历史:于2001年7月,是从原有的伦敦《金融时报》指数(FtSe)中创立的可持续性投资指数。该指数定期进行修订,以确保标准能不断保持与跟上有责任感的商业实践标准、社会责任投资发展变化的步伐。

排名对象:涵盖英国、欧洲大陆以及美国等100家公司。

排名标准和方法:通过向公司发放调查问卷,与公司直接联络沟通,查看公司的各种报告,浏览公司网页和制定新标准时公司的参与,按照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方、人权、供应链中的劳工和反腐败的一系列标准对公司做出评判。

排名目的:该指数旨在提倡和促进道德投资。

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获取公司相关信息的途径之一。

五、约翰内斯堡股票交易所责任投资指数

发起方:富时集团与约翰内斯堡股票交易所。

发展历史:设立于2004年。这个指数是新兴市场出现的第一个这种类型的指数,并且是第一个为股票交易所采纳的。

排名对象:约翰内斯堡指数的前40家公司和上一年度责任投资指数所包含的公司。

排名标准和方法:根据公司政策、管理、绩效和报告对公司的三重底线和公司治理设立标准进行评估。在环境标准中,根据企业活动,企业被分为具有高、中和低影响。社会和治理标准则力求反映全球的相关标准,同时也涉及南非所特有的一些议题。这些标准也结合经济因素以及新兴市场中出现的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排名目的:加速有社会责任的投资者向拥有良好企业社会责任记录的公司投资。

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获取公司相关信息的途径之一。

六、英国企业商会(Bitc)企业责任指数

发起方:英国企业商会。

发展历史:1992年首先设立了环境指数,2002年发展了企业责任指数。

排名对象:受到邀请参加排名的公司包括FtSe100和FtSe250中的公司,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中各行业中的领先公司,英国企业商会中的大公司。

排名标准和方法:这个指数通过一个系统的方法来管理、测量和报告企业对环境和社会产生的各种影响。参评企业会收到一份调查问卷,这份问卷和其他相关信息需要提交给指数的评审小组。评审小组会对这些资料进行打分并向企业提交一份反馈报告。反馈报告包括差距分析,与优秀企业和其他企业的基准对比,并指出企业的长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排名目的:针对管理、整合和交流会员公司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向会员公司提出挑战并提供支持。

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关系:指数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没有直接的关系。

七、石油行业道德排名

发起方:优秀管理评估机构m&e公司与美国《油气杂志》在线研究中心。

发展历史:于2006年进行的一项研究。

排名对象:石油公司。

排名标准和方法:此项研究从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公司治理、道德和透明度五个方面对石油公司进行了评估和排名。评估涉及了1000多套相关数据,对全球油气公司的评估采用了386项相关标准,对技术服务公司的评估采用了374项相关标准,其中还包括一些国家的法律法规,如美国证券交易会的规定和萨班斯・奥克雷法等,评估还参考了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全球契约、千年目标、储量计算等相关标准指南。

排名目的:评估国际大石油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道德排名。

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关系: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获取公司相关信息的途径之一。

(编者注:本文节选自殷格非、李伟阳主编的《如何编制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一书,有删减。企业管理出版社,2008年1月版。)

节能减排评估报告篇6

一、环境审计:一种信息化碳减排规制工具

(一)碳减排规制工具研究现状

环境规制工具的选择和实施是环境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内容,相关文献显示,为应对区域性和全球性空气污染物带来的酸雨和大气变化,传统环境规制工具被划分为命令控制工具(包括:行政许可,产品标准,技术规范与技术标准,排放绩效标准,生产工艺的规制等)和市场化工具(包括:气体排放税、排放权交易、减排补贴、执行鼓励金、生产者责任等)两种类型(Baumol&oates,1988)。政策制定者一般都倾向于选择命令控制工具,但直接管制本身具有较强的行政色彩、成本较高并且容易引发“设租”或“寻租”,效果往往不很理想。相对于命令控制工具,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化工具是环境经济学家所青睐的经济手段。碳税最早由芬兰政府在1990年开始征收,芬兰、挪威、丹麦、瑞典和荷兰等一些北欧国家征收碳税已超过10年,然而碳税的实行效果却不尽相同,一些研究者认为碳税对温室气体减排的确是成本较低且有效的工具;但也有研究发现碳税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影响十分有限,以挪威为例,从1991年起征收高额碳税以来,据测算碳税对二氧化碳的减排影响仅为2%,这主要是挪威对碳税减免税条款过于宽松所致(annegrete&Bodil,2004)。碳排放权交易被普遍认为是减少碳排放最具有市场效率的经济手段之一,排污削减信贷(emissionsReductionCredit)、补偿政策(theoffsetpolicy)、泡泡政策(theBubblepolicy)、信贷银行(theBanking)、许可证网政策(nettingpolicy)等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被用于区域性空气污染物的控制;《京都议定书》中所提出的联合履行机制(Ji)、清洁发展机制(CDm)和碳排放贸易机制(et)三种灵活机制实际上都涉及到不同国家之间的碳排放权交易。和碳税相比,碳排放权交易能够保证实现减排目标,但是减排成本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化工具虽然具有更低成本和更高合意目标实现能力,但在发展中国家很少被使用,其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化工具需要良好的制度基础,而在缺乏必要制度基础的发展中国家和环境规制初期,强行推行市场化工具可能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Donald&nicola,2008)。环境问题的复杂性是环境规制手段不断创新以及新工具不断出现的客观背景。近年来,发达国家尤为重视环境规制中经济目标与环境目标、政策引导与主动参与等的协调,许多沟通性、规劝性、自愿性的新途径、新方式和新手段不断涌现。信息提供被称作环境规制工具的“第三波”(命令控制工具和市场化工具之后),它的流行可以通过提供、处理、传播相关信息的成本变化来解释,公布信息使空气中的排放———特别是公众舆论比较敏感的大气污染减少得比预期的更多(tietenberg,1998)。由于独立鉴证有助于提高信息公布的可信度,以环境审计为代表的信息化工具(包括:环境审计、自愿协议、环保标志和环境管理体系、技术条约、环境网络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命令控制工具(碳排放标准)、市场化工具(碳税与碳排放交易等)共同构成碳减排规制中的三种主要工具。信息化工具因在执行成本和时间效率方面的优势,被认为是面向下一代的治理工具(Jordanetal,2003)。

(二)环境审计的动因

与传统的命令控制工具相比,环境审计的产生被认为是为了寻求更有效的环境规制绩效并促进主体进行自我环境规制的努力,美国国家审计署(Gao)的研究报告表明,环境审计可以在改善环境绩效的同时,减少成本支出(Gao,2005)。Rory(2009)对125家欧洲大公司的调查发现,随着各国应对气候变化法规的颁布,125家公司中的绝大多数都建立了环境管理系统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商业风险,特别是在20家高碳排放强度的部门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采矿),有17家按照GreenhouseGasprotocol(wBCSD/wRi)定期披露经过审计的碳排放信息,其中15家在报告中披露连续5年的碳排放数据,与3家未定期披露碳排放数据的公司相比,上述17家公司在某些财务指标,如销售利润率、存货周转率等方面处于更理想的水平。支持将环境审计作为环境规制工具的理论包括委托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委托理论认为,政府因社会公众的纳税而存在,税收是“政府与纳税人之间的交易”,双方形成了一种契约关系,公众付出税金,由政府提供环境保护、国防安全等公共产品,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政府与社会公众存在着委托关系,其中,社会公众是委托人,政府是受托人;环境审计是保证受托环境责任全面有效履行的制度安排[9],由审计师独立检查和评价受托环境责任的履行状况,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促使受托方尽职尽责地履行责任(owenetal,1997)。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履行环境保护等社会责任的状况与企业形象有着密切的关系,环境业绩良好的公司容易受到消费者、投资者、股东、供应商、社区组织等利益相关者的青睐,环境信息经过审计后将更具有公信力,以影响信息使用者或利益相关者愿意(或不愿意)与信息提供者建立、维持或改善某种关系的态度(Jenny,2004),进而影响公司的财务绩效。

(三)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

环境审计真正进入到环境保护和环境责任管理领域是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工作会议之后。1992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成立了环境审计工作组,在其2001年的《GuidanceonConductingauditsofactivitieswithanenvironmentalperspec-tive》报告中,intoSai指出,环境审计主要应该关注环境、自然资源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环境审计主要内容包括:(1)财务审计;(2)合规性审计;(3)绩效审计。自审计作为一种规制工具介入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领域以来,环境审计的内容经历了不断的演进,以适应环境保护要求的变化以及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parker,2005)。以美国国家审计署(Gao)为例,二十世纪早期,美国国家审计署的环境工作计划完全集中于财务审计。而在二十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国家审计署开始把大量资源用于绩效审计,因为在这一时期国会通过了许多环境法律,其环境开支也出现了相应的增长。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国会经常要求美国国家审计署回答同政策评估相关的问题,包括,如何对某些环境法律进行修订,以便更好地实现其预期目的;或者如何更好地配置资源,以便使环境支出产生更高的回报。因此,审核环境政策的潜在影响成为美国国家审计署关注的又一重点领域。作为一种环境管理工具,环境审计面临着从“检查(Checking)”到“评估(evaluating)”的转型(Lewis,2000),环境审计的发展趋势是针对环境政策和资金的绩效审计。虽然对污染处理设施或设备的检查仍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对环境管理系统的绩效评估,鉴证环境信息、评估环境风险以及提出环境管理建议是环境审计区别于传统财务审计的重要特征。

二、荷兰审计院碳减排环境审计的实施情况

温室效应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它的严重后果是导致海平面上升。荷兰是低于海平面的国家,对温室效应尤为关注,所制定的气候变化政策涉及经济事务部、交通部、环境部、农业部和财政部等多个部门。在荷兰审计院的审计规划里,非常重视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将审计力量集中在减灾政策(目标是防止气候变化)和适应政策(目标是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后果)的评估上。

(一)审计目标

1999年,荷兰排放的温室气体中Co2占80%,CH4和n2o等其他温室气体约占20%。针对这种情况,荷兰审计院的工作重点主要是促进Co2减排管理和报告的改进完善,通过审计政府政策措施、项目和资产等来提高Co2减排成效,通过评估Co2排放规划和政策来促进政府科学决策等。荷兰审计院于2007年12月至2008年10月,对2000年至2005年的削减Co2排放情况进行了审计,目的在于:(1)有关温室气体减排的政策目标是否明确可行;(2)有关政策制定和实施效果的信息提供是否充分可信;(3)相关政策的协调配合情况。审计范围含盖了工业、能源、交通、农业和个人家庭等温室气体排放政策涉及的主要关系人。

(二)审计结果

荷兰审计院的碳减排审计具有典型的政府绩效审计的特征,包括对政策的法定目标实现程度的评价(效果审计),也包括对政策措施、协调、实施效率的审计(管理审计)。荷兰审计院研究分析了各个行业的政策措施,审核了执行气候变化政策所用的一般财政工具,并检查了荷兰政府依据《京都议定书》的承诺制定的各项政策等。审计院的审计结果包括如下方面:(1)政策目标:削减Co2排放问题的政治意义很大,但政策目标并不清晰。自2000年起就没有确定具体的行业分解目标,2002年后各部门也不再负责其主管行业的削减目标,而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上,这样一来,政策目标就弱化了许多。相比而言,能源、农业和个人家庭等的目标明确程度总体好于工业或交通行业。(2)政策制定:相关政策工具缺乏对不同行业的问题研究、事前评估和成本分析等,许多政策措施没有支持证据分析。与其他行业相比,工业和交通行业的政策分析质量较差。(3)政策实施:削减Co2排放的政策措施实施滞后。从2000年起该项计划的专项预算为4.25亿欧元,到2005年才允诺了1.973亿欧元,而实际只拨付了2100万欧元。(4)政策效果:2005年Co2排放与2000年相比削减3%的目标未能实现,相反还上升了8%。审计院认为,在2008年至2012年间能否完成削减目标无法确定。分项而言,只有能源和农业可以完成。荷兰审计院于2008年底向议会提交了审计报告,并于2009年3月在官方网站公告了审计结果,该审计院在审计公告的结论中指出:现行政策缺乏一致性,政策制定环节存在缺陷,一些政策实施缺乏可行性,缺少惩罚措施,大型能源用户可能会逃脱惩罚;负责政策协调的住房、自然规划和环境部在为其他部门制定具体措施上工作不力。如沿袭现在的政策,能否实现2008年到2012年间的Co2减排目标将无法确定。

(三)审计建议

荷兰审计院在审计建议指出,鉴于2012年能否完成削减目标尚不能确定,当前政府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详细制定并落实Co2减排的有关政策,包括:(1)政策的协调和实施,对有关部门分配任务和职责;(2)加强政策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停止新项目的审批,确保各项政策目标的统一归口;(3)重视政策支持和实施成效;(4)充分考虑外部因素和其他有关政策的影响;(5)努力改善个部门的政策制定工作,尤其是事前评估和成本分析;(6)制定制度以衡量国内政策实施对Co2排放的影响;(7)赋予负责政策协调的政府部门以更大的权力,实行适当收费,根据政策目标制定排放削减指南,并扩大到其他行业和部门。

(四)审计问责

针对荷兰审计院的审计报告,政策采取了如下措施:(1)政府有关部门向议会汇报了削减Co2排放的政策制定、执行与职责履行情况,回答了议会公共管理最高委员会的质询;(2)荷兰审计院的大部分审计建议得到采纳,并在新一轮(2008-2012年)碳减排规划中予以体现,特别是强调了各行业减排政策目标的明确与政策实施过程的协调;(3)审计结果公告涉及的有关部门主动公布了涉及自身职能的落实整改情况。

三、比较与启示

(一)环境审计的中荷比较

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环境审计引起国内学术界和实务部门的广泛关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各级审计机关先后开展了46个重点城市排污费审计、“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资金审计、41户中央企业节能减排专项审计调查等环境审计项目,环境审计在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我国开展的环境审计与荷兰已向绩效领域发展的环境审计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如表1所示。

1.在审计重点上,荷兰的环境审计以环境政策评估为切入点,审计院独立于政府设置在议会之下,履行的是综合绩效评估的职能,既包括对政策的法定目标实现程度的效果审计,也包括对政策制定、协调、实施效率的管理审计;我国的环境审计以节能减排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分配为切入点,主要审查环保资金在使用过程中是否真实合规,以查错防弊为主要职能,绩效审计开展的深度不够。

2.在审计方式上,荷兰的环境审计以审计调查为主,对削减碳排放问题有关的多个部门、多个单位的政策执行与落实、行业经济活动、资金筹集分配等进行审查;我国的环境审计以单项审计为主,对节能减排涉及的具体单位、具体项目的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查。

3.在审计范围上,荷兰的环境审计范围广泛,以政策评估为主线,向上延伸至政府及有关部门政策履职情况的管理审计,向下延伸至依据环境政策分配的财政专项支出以及形成的公共投资项目的绩效审计;我国的环境审计以资金审计为主线,并延伸至项目层面,但对政府绩效和政策绩效涉足较少。

4.在信息披露上,荷兰的环境审计结果绝大多数公开披露,包括社会公众在内的利益相关者获取审计信息的渠道包括官方网站、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新闻会以及审计院的查阅中心等;我国的环境审计结果主要以审计报告的方式提交给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2003年开始的“审计风暴”对信息公开披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信息披露主要中央层面(审计署)和财政财务收支领域,地方层面和其他领域的信息披露较少。

5.在审计问责上,荷兰的环境审计强调对单位及个人的问责,有关当事人会被追究行政责任乃至引咎辞职;我国的环境审计在审计问责方面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是在当前过分强调GDp指标的绩效考评体系下,有些地方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环境责任的界定与问责也就无法落到实处。

(二)对我国碳减排环境审计发展的启示

为更好地发挥环境审计作为信息化工具的特点,利用社会公众的监督与问责促进主体主动承担环境责任,克服碳减排规制中的“政府失灵”或“市场失灵”问题。在碳减排环境审计中,应借鉴国际经验,推动我国环境审计由“查错防弊”角色向“评价鉴证”角色转型,并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科学的碳减排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审计评价的功能是提供一种信号或信息,用于反映碳减排中的政策绩效、政府绩效、资金绩效以及项目绩效。我国的碳减排环境审计应在关注资金使用真实性、合法性的基础上逐步向关注政策和管理的绩效上转变,推进传统环境审计向综合绩效审计的高端方向发展,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揭示问题并提出建议,发挥环境审计在碳减排宏观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2.推动碳减排环境审计的资源整合。碳减排环境审计作为一种新鲜事物,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在组织模式上需要打破传统的单一作战格局,整合好各种审计资源。我国的碳减排环境审计应积极探索财务审计与业务审计、传统审计与现代审计的的有机结合;加强审计与环保、工业、统计等部门定期的信息交流,积极探索多主体、多部门联合作战的协作机制,形成审计监督与行政监督的合力。

节能减排评估报告篇7

但是,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是,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产业结构重型化的格局没有改变。通过加大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使能源直接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但形成的节能量被结构重型化所抵消。从目前进展看,“十一五”后3年单位GDp能耗年均降幅需达到5%以上,才能实现5年降低20%左右的目标;主要污染物减少10%的5年目标基本落在后3年完成,实现目标的压力相当大。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扭转,将严重影响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2008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健全法规标准,完善政策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突出重点领域,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宣传教育,采取更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尽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持久战。

一、做好节能减排综合协调

报领导小组审议并《2008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督促、协调有关部门以及委内有关司局,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的各项任务。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督查活动,切实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开展重大问题研究,针对节能减排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向领导小组提出建议。

二、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落实《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实行严格的责任制。对各省级人民政府节能工作进展情况和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地方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并向社会公布,发挥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作用。切实把节能减排工作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第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中。督促各地区节能主管部门完成对千家企业的综合评价报告,经审核汇总后向社会公告。

三、加大节能重点工程实施力度

抓紧完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节能量审核机构管理办法》、《节能技术改造项目节能量审核准则》等配套办法,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节能奖励资金,做好项目储备、评审和下达工作,加大对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的支持力度。推动落实《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争取尽快完成第一批推广使用节能灯5000万只。

四、抓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

深入开展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切实推进企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公告2007年千家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开展能源管理师试点。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管理,建立节能义务监督员制度。推动中央企业落实节能减排工作意见和管理目标,全面提高中央企业管理水平。

五、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

在钢铁、有色、电力、建材等重点行业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节水、综合利用技术,支持一批产业化示范工程。加快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出台《关于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培育节能和环保服务市场。广泛开展节能减排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节能技术和管理经验。

六、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抓好第二批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指导试点单位编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组织专家评审并督促落实。利用国债资金和开发银行政策性贷款支持一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继续组织编制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制糖等重点行业和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建设、再生金属利用等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研究建立循环经济指标体系中相关指标的统计制度。加快推进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落实配套政策,推进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产业化。会同有关行业协会召开电力、农业、轻工等行业循环经济现场交流会,发电、造纸、纺织行业节水经验交流会和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座谈会,推广典型经验,搞好试点工作的分类指导、评估和总结。制定循环经济试点验收和示范单位评审办法。组织编制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方案,《木材节约和代用发展技术政策》。积极推动新型墙材农宅建设示范试点工作,加大“禁实”工作力度,确保第二批256个城市实现“禁实”目标。

七、强化工业污染防治

加大工业污染治理力度。利用国债资金,继续安排松花江流域、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等重点流域和铬渣等重点行业污染治理项目;抓好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组织开展烟气脱硫工程后评估工作,制订烟气脱硫技术规范和标准,组织实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循环经济型烟气脱硫技术示范工程。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甲醛、乙烯、聚氨酯、玻璃、洗涤用品、肉类加工业等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力度,抓紧出台《清洁生产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编制《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四批1》,研究制定《清洁生产审核咨询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研究出台《加快推进环保装备产业化及污染治理市场化指导意见》,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组织编制环保产业发展报告;开展《铬渣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综合整治方案》研究编制工作。

八、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政策

研究解决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大政策问题。推动建立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示范试点、宣传培训等。配合《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落实好环保、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推动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优先为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融资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领域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积极开展污水处理项目收益债券试点。实行鼓励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设备进口的税收优惠政策。

九、健全法律法规

宣传贯彻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尽快《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修订)、《节能监察管理办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节约用电管理办法》、《节能表彰奖励办法》等法规办法。健全节能监察机制,加大节能监督检查力度。配合全国人大加快出台《循环经济法》,抓紧完善并《废旧轮胎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包装物回收利用管理办法》、《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制修订一批用能产品超前性能效标准。一批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指导制定和水嘴、坐便器等用水器具水效强制性国家标准。扩大强制性能效标识实施范围,研究建立水效标识制度。继续调整政府采购节能节水产品清单。

节能减排评估报告篇8

今年来,支队积极认真贯彻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精神,落实上级文件要求,加强节能减排各项措施,强化日常管理和检查监督,从制度上、行动上引导全市指战员树立节约意识,发挥表率作用,自觉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现将支队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节能措施落实情况

(一)实施了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制度。支队下发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的通知,制定了节能评价考核制度,分解了年度目标,落实了责任制,定期公布了能耗指标,建立了能耗监测、考核体系。

(二)严格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支队出台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严格执行国家节能环保标准,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节约资源、保护支队环境。

(三)节能工作协调机制得到运作。支队出台了关于《节能减排工作协调机制》的通知。定期召开会议,收集各科室节能工作开展情况,解决节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月检查节能工作落实情况并给予通报。

(四)加强日常节能。加强重点用能科室、场所节能监察,按照节能监察计划,重点抓好重点科室、场所主要能耗工序对标、落后工艺设备、能源使用管理体系建设监察。2021年配合支队对厨房、机房、机动车、消火栓等场所进行了监察,指导和规范能源管理统计工作,帮助建立和强化能源管理机构。针对节能工作不利的场所、设备,指导做好节能降耗,加快设备更新调换,支持科室进行节能改造。

(五)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加快淘汰高耗能、低效率的空调、汽车,鼓励发展清洁能源车辆,倡导环保用能、绿色出行。着力推进智慧用电项目,每层每梯装有智慧用电设备,统计管理用电,降低能耗,提高节能减排效果。

(六)强化公共机构节能。严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管理,积极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单位创建工作,力争2021年度完成市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圆满完成2021年度市公共节能办下发各项节能任务,实现支队节能工作目标。

(七)强化用能节能管理。气温10至32℃不开空调,夏季空调温度不低于26℃、冬季供暖室内温度不高于20℃。白天充分利用自然光照,尽量减少照明设备使用时间,人离开办公室关掉关电器设备。及时做好供水、供气管道的日常维护工作,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大力推广无纸化办公,严格依据需要配备办公用品严格配备标准,尽量选择能耗小、环保、质优、价廉的办公设备,不购买高档办公用品。

(八)落实节能基础工作,加强节能宣传工作。深入开展节能办公、生活方式宣传,树立节能先进典型,弘扬节约风尚,倡导绿色消费,在全支队形成关心、支持节能的良好氛围。2021年,开展了内容丰富的节能宣传周活动,组织各科室深入开展“节能降耗保卫蓝天”宣传活动,共悬挂宣传条幅10余面,发放宣传单页3000余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节能工作持续性不够。节能工作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完善,个别科室有放松节能工作的倾向。

二是结构调整任务较重。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任务艰巨,高耗能场所能耗占比过大,用能设备、用能管理相对落后,能源利用率偏低,还存在浪费现象。

三是节能创新意识不强。节能工作进入新常态,对做好新形势下节能工作认识不强,开拓创新举措不够。

四是节能工作专业力量不足。节能减排工作专业性很强,目前的人员力量和专业化程度都还满足不了支队节能工作需要。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分解目标任务。根据市委、市政府、市节能办的节能目标任务,把支队“十四五”节能降耗责任目标及2021年目标任务合理分解到科室,强化“双目标责任制”。

(二)实施节能目标考核。迎接市节能办对我支队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组织对各科室2021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

(三)抓好支队节能管理。组织做好重点科室、重要场所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和未完成节能目标的科室勉励谈话。

节能减排评估报告篇9

而产业投资更大的风险在于“外部”,其可能出现风险的点如表2:

通过风险控制矩阵进行投资关键环节、关键流程、关键风险点进行描述,并采取控制措施,风险控制矩阵包括控制描述、控制文档、控制类别(基础层面、交易层面)、控制目标(发展战略、合法合规、资产安全、经营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控制频率【定期(包括月、季、半年、年度)、非定期】、预防性/检查性控制、人工/自动、管控部门、现有制度以及应用指引十个部分,以下就企业日常较为忽视的部分作一介绍:

投资可研报告必须经过充分沟通和集体评审

【现存控制/未来控制】

a.公司应当与各下属单位进行充分的双向沟通,并经公司相关部门集体评审后,根据公司授权审批体系进行审批,以确保投资决策合理、科学,并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对于确定的投资项目,其预算应当满足以下条件:

投资管理机构审核是否满足发展战略和投资规划,是否符合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趋势,审核投资项目进度安排是否符合同期正常的生产和管理计划安排;投资预算是否合理地划分预算实施阶段,科学地设置项目节点;

财务部审核资金来源和资金筹措能力,投资项目财务分析的可行性,经济效益的合理性;

审计部门审核投资项目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考虑对于尚具有不确定性的投资项目,亦纳入年度预算范畴,独立于确定的投资项目,以便从整体角度把握资本运作。进行评审时,必须评估各个项目在下一年度执行的可能性,并对各个项目所需的资金进行加权平均,以便为此类项目建立资金池储备。

【现存控制/未来控制】

b.归口管理部门对预算计划的执行结果、差异进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并跟进异常情况。原批准的建设内容进行较大调整或投资总额调整在正负10%以上的,建设单位应在调整内容实施前编制项目调整报告上报公司投资管理机构,按项目审批权限报批后实施。

所有投资项目在决策前必须经过可行性分析和评估

【现存控制/未来控制】

a.公司制定统一的投资管理机制,明确规范投资对象、规模、目标、方式、审批程序、投资处置和执行监控等,以确保投资业务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现存控制/未来控制】

b.投资项目立项时,产业板块对项目进行初审,公司相关部门对投资方案的可行性和风险进行集体评审,根据公司授权审批体系进行审批,以确保投资方案在安全的前提下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收益:

投资管理机构分析和评估投资对象、目标、规模和方式等,满足公司战略发展方向;调查和分析被投资方的资信情况、被投资方企业管理层或实际控制人的能力、资信,经营状况和被投资项目的未来效益,评估投资目的能否实现,以确保所投入资金按时收回且公司获利;

法务部门检查立项提议者、决策团队中投赞成票的个人所入股的数额、所占股比及资金来源的合法性;

财务部门检查投资方案是否具有合理的资源投放结构安排,资金来源是否充分,以确保不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资金需求;

法务部门检查是否符合合法合规性;

证券办从上市公司合规程序的角度给出评审意见;

管理层检查公司是否具有相应的项目监管能力,确保投资主要风险可控,公司具备相应的防范措施;

对重大投资项目,必须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或独立专家库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第三方独立评估,以确保获得外部专业力量的独立评价;

在必要情况下,公司应与内幕知情人签订保密协议,避免机密商业信息泄漏可能为公司带来的损失。

所有投资合同在签订之前必须经过合同评审

【现存控制/未来控制】

a.所有合同签订前需按照公司制度履行合同评审流程,以确保合同条款完整、双方权利和义务界定清晰、文字表述准确、风险被有效规避等。

【现存控制/未来控制】

b.所有投资业务均需签订合同,合同以双方被授权人签字和公司合同章盖章成立,经有权部门批准后生效。

法务部门对合同条款进行评审,确保双方责任明确,公司利益受到保护,风险得到规避;

合同签订人员必须获得公司法人代表出具的书面授权书,授权书中应当明确授权范围和金额上限;

合同内容必须根据公司的授权审批体系进行评审,投资管理机构审核市场风险、商务条款等合同内容是否符合公司投资项目的要求;

合同章保管必须指定部门,盖章前必须确认被授权人签字的有效性和合同条款评审结果的合规性后方可盖章;

执行过程中对合同条款的任何修改要以补充合同的形式由双方确认,以确保变更有效。

公司应持续跟踪和监控投资项目的进度和风险

【现存控制/未来控制】

归口管理部门应当监控投资项目的实施/整合状况,包括进度,资金状况,风险等,形成项目监控报告,以确保及时掌握异常情况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保障投资安全。

产业投资项目由投资管理机构按职责分工进行监控:

监控人员定期评估投资项目面临的风险,确保所有风险都被持续监控和跟进。风险分析主要包括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时的前提条件的风险分析和对项目面临新风险的分析;

监控人员每月分析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包括项目进度,项目节点(如意向书、合资合作框架、价格确定、合同签署、工商注册或变更、委派股权代表等)完成情况,投入资金使用状况,以推进投资项目的执行;

召开协调会议,及时、积极地协调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

投资项目的价值被及时有效的分析和处理

【现存控制/未来控制】

a.公司制定投资价值评估的机制,规定价值评估的方法和流程、评估标准及信息来源,以确保价值评估有统一的基础。

【现存控制/未来控制】

b.公司财务部门和投资管理机构每季度按照公司规定评估投资项目的可收回金额,以确保对符合减值标准的投资合理计提减值准备。

对投资项目必须实施后评估

【现存控制/未来控制】

a.公司制定后评估管理办法,明确后评估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并将后评估作为投资奖励和责任追究的依据。

【现存控制/未来控制】

b.内审部门组织公司相关部门形成评估小组,对投资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后评估,以确保项目实施符合预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项目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

评估人员对对项目决策水平进行评估。检查项目立项的合理性,包括评估经济环境、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变动对项目实施以及未来的运营带来的后续影响;

节能减排评估报告篇10

作为我国节能减排事业的重要载体,节能服务产业目前整体发展滞后、实力不足与国家要求相去甚远。因此,总理强调,当前节能减排形势还相当严峻,必须充分认识节能减排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全面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务求取得预期成效。令人欣喜的是,在国家连续出台鼓励政策的支持下,一批优秀的创新型节能服务企业开始崭露头角,以北京理想伟业节能投资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大批节能服务龙头企业进行积极实践、科学探索,正在开启一扇扇绿色革新之门。

合作共赢,

以“龙头”推动行业发展

实力不足的直接表现是规模的缺失。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数十名专家学者历经半年撰写的《中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战略研究暨理想伟业节能超市创新运营模式研究报告》指出,中国节能服务产业注册资本低于500万元的公司占66%,年产值5000万元以下的公司占78%。

面对规模缺失的被动局面,节能行业已经有了应对之策。据了解,我国一些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正陆续涉足节能领域,如上海宝钢、吉利汽车、神华集团等等。专家指出,这些企业走的是国际知名节能公司规模发展之路,即由传统制造业转型,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创新占据产业链的高端。

北京理想伟业自主创新提出了“中国首家节能超市”的模式,整合国内节能服务产业的节能产品、技术、项目、资金、人才、服务等优质资源,打造节能服务综合平台。根据业内专家的评价,“节能超市”提出了增强行业实力的新思路。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告诉记者,“‘节能超市’从实体经济到虚拟经济整体提升了节能减排服务的发展前景。”

缺少关键技术是制约节能行业实力的另一重大因素。那么,节能服务行业如何进行技术创新,进而提升整体运营实力呢?

业内专家认为,节能企业要在“做专”中“做强”,在“做强”中“做大”。具体来说,就是扶持一批有实力的大型节能服务企业,最大程度地开展节能减排投资项目,以龙头企业的发展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北京理想伟业建立了国内领先的节能减排实验室,并引入中科院研究开发节能技术的专业人员,实现了多项节能减排技术的突破,参与并获得了数十项节能发明和专利。理想伟业董事长朱彬彬告诉记者,中国的节能服务行业要想做大做强,节能企业必须要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合作发展意识,恶性竞争和技术垄断只会把整个行业拖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诗雨博士向记者表示,政府应对北京理想伟业、北京神雾、山东胜动等行业示范先锋企业进行重点扶持,而“龙头”企业在具体节能服务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也要树立共赢意识,与一些中小企业开展积极合作,尽可能地调动行业内的资源、技术。否则,中国节能服务业的发展很可能会出现“两极分化”,国家希望“龙头”带动行业的初衷更无从谈起。

据悉,“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扶持一批大型节能企业,使大型综合企业和大型专业企业总数达到至少100家的规模。所谓的大型节能企业,年产值要在十亿、二十亿以上。

自主创新,

让“洋模式”落地生根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双赢模式,业主可以“零投入”实现节能减排,节能服务公司通过正确评估技术风险、科学实施能源管理,同样可以获得经济效益。而这种产自美国的洋模式,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引入国内后一直水土不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部副部长李建伟博士指出,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要想克服水土不服,应该与中国国情和具体应用的市场情况相结合,这就需要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探索和改善,而不应一味照搬。

据调查,一些节能服务公司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市场推行方面,已经积累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辽宁能发伟业建立了包括客户识别、项目评价、风险控制、项目实施和运行管理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范措施,提高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成功率;山东融世华通过探索,总结出“节能设备融资租赁模式”,成功探索出了一条金融租赁与节能服务产业相结合的创新之路。

最被业界看好的是北京理想伟业的“节能超市”模式。专家认为,这是对合同能源管理的创新和拓展。这一模式将分散的产品、技术、企业、人才、信息、资源等集合、配置、甄别、提纯,提供给耗能企业一个“超市式”的选择平台,实现系统、多样、合理、可定制的节能服务,同时又为节能产品、技术厂家提供了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是对这个行业最缺乏的中游平台的补充。而在产业链条中,中游流通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理想伟业的“节能超市”平台已整合国内外近50家主要节能减排厂家的600多项节能产品,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成功完成节能项目。凭借创新的经营理念,雄厚的资金实力,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高效专业的技术与管理团队,在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理想伟业先后获得了2010年“CCtV年度品牌”、“2011中国品牌节最佳运营模式奖”等荣誉。

2011年7月,理想伟业凭借“节能超市”独特的创新模式以及强大的资源集成能力,成为进入中美能效联盟美国董事会的唯一中国企业。在双方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上,中美能效联盟承诺将带动更多的美国先进资源进入中国,而理想伟业则将携手国内合作伙伴,与美方进行紧密合作,开展综合节能减排服务。

鼓励社会资金进入,

扩大投资融资途径

资金短缺一直是中国节能服务业需要突破的瓶颈。节能产业想要做大做强,必须有大量的投资和融资。对于项目融资难的问题,《研究报告》指出,在期待设立节能专业基金之外,更要同时构建多层次体系,鼓励社会资金进入。

目前在节能服务领域内已经有了一些节能企业的成功融资案例。山东融世华租赁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传统节能服务公司发展转型为金融租赁的企业,首创“节能设备融资租赁模式”,与农行、工行等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不断创新融资模式,全面突破了银行保理的时间限制,有效打破了融资瓶颈;北京理想伟业则借助“节能超市”平台,为产业建立“资金供给线”,保障集合平台上的伙伴对资金的需求。此外,理想伟业还争取到了天使投资基金、低碳基金、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机构的认可,目前正与金融机构合作,申请银行对“节能超市”的综合授信。

去年以来,在节能服务行业前景日趋明朗的情况下,国内银行和金融机构开始注意到这个市场巨大的资金需求,并相继推出资金支持措施。今年4月8日,北京银行与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达成“全面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在未来5年内北京银行将为包括北京理想伟业在内的多家节能服务企业,提供意向性授信100亿元人民币,以积极推动合同能源管理,解决节能服务企业融资难题。

据朱彬彬透露: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民生银行已经分别向理想伟业提交了“金融服务方案建议书”,3家金融机构均表示将提供金融支持。

建立行业标准,

设立评估体系

节能减排的服务标准缺失、节能效果检验评估标准缺失,是影响节能项目顺利签约的另一重要因素。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副司级巡视员赵鹏高指出,现在的200多项技术标准远远不能满足节能需要。

虽然今年4月建立了中国节能减排标准化技术联盟,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对节能服务进行评估的完整体系,如果服务对象以未达到预期标准为由拒绝付费,仍难有效避免两者之间发生分歧。据悉,美国花了近10年时间来研究探索,才建立起一整套评估体系。

《研究报告》建议:建立权威认证机构,形成认证指标体系、资质等级和考核评级程序,形成认证制度;出台相关监管条例,明确合同能源管理运营规范;建立各领域节能服务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包括准入标准、强制性能效标准、节能技术标准、能源审计标准等。在行业标准缺失时,鼓励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发挥独立、公正、权威的评价作用。

今年5月15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多个国家部委及北京理想伟业,发起了《中国低碳功能示范区指标体系研究》部级课题的研讨,以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低碳功能区评估机制。

今年8月30日,北京理想伟业和负责伦敦奥运会整体规划的美国aeCom公司,联手启动了代表国际最高标准的低碳示范区,该项目落地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区,将建成首个低碳功能区品牌“Z区”。专家介绍,作为国际标准化的节能低碳项目,“Z区”将为中国低碳功能区和节能行业标准化建立一个规范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