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1:59:28

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篇1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9008601

地理案例指的是包含有地理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的典型性事件。一个案例即是对某一情境的描述,在案例情境中往往包括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或者可能包括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案例可以引发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下面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课为例探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一、案例选择

“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课是产业布局这部分内容的关键组成部分,也属于高中地理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其中农业布局的区位因素、各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布局的影响都是相对抽象的内容,学生一般难以理解透彻。基于此,我们应用案例教学法来开展教学。

首先选定案例“环地中海的农业变迁”,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地中海的农业变迁情况。地中海冬季多雨,且暴雨较多,常常造成水土流失以及低地沼泽化,人们通过修建水利,涸沼开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地的农业区位条件。然而19世纪中叶以前,因为环地中海的交通不便,所以水果蔬菜等产品一般都是就地消费。到19世纪中叶之后,工业革命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欧洲人对水果蔬菜和花卉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因此环地中海各国农业生产选择专业化方式,很多农产品销往欧洲。然而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也会受到低温、洪水等灾害的侵袭。另外,西班牙位于法国以南,气温较高,时鲜货上市时间较早,而法国距离欧洲腹地较近,货物运输更便捷,两地之间同类产品竞争激烈,这些问题都要求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在区位选择上作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二、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解决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并给出具体策略。学生讨论一般来说分为四个步骤:1.引导问题。2.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通常会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疑难问题进行探讨,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3.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一般来说需要各个小组分别给出一个解决方案,并对自己的方案进行分析,讨论其利弊。4.讨论怎样实施方案。一般来说是由学生讨论得到多个方案,最终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案。

讨论1:根据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变迁过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出现了几点改变,综合讨论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区位因素包括哪些内容。

讨论2:现阶段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生产主要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你有什么好的解决措施?

讨论3:你觉得各个小组思考得出的解决方案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案是哪些?说明自己的理由。

学生通过对本案例的学习以及对上述问题的讨论,从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变迁的真实案例中,理解了影响农业区位的具体因素以及区位因素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变化,进而了解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征――事物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某个因素的改变可能带来其他因素的变化,另外还对环地中海地区农业面临的新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三、总结反思

在总结与反思过程中,不但需要对案例中所列出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予以总结,还应当揭示案例中所包含的理论与原理,这是对案例讨论的深入,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升华。

在“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课中,我们要求学生总结思考: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最终由各个小组长汇总报告。通过对环地中海农业变迁这一案例的讨论学习,使课本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来确定如何科学地选择案例,在这一前提下对教学案例进行编写,列出案例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探究思考的问题,再结合学生的学情特点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等来确定具体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篇2

关键词:自然地理教学一般法则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5.077

1高中自然地理中的一般法则

1.1高中自然地理一般法则的分类

①原理性的一般法则――气候形成的原因。区域气候形成的原因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虽然这些影响气候的因素在不同区域的不同组合后形成的气候类型是不同的,但分析气候成因的影响要素都是从纬度、风带、地形以及洋流等方面来入手,这就是高中自然地理的一般法则的表现;②地理分布规则――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不同区域的垂直地带性是不一样的,但分析一个地区的垂直地带性时也会存在其分析的共同因素,例如基带、纬度、海拔等因素;③地理规律的一般法则――三圈环流,对于三圈环流来说,强调的是规律性原理的掌握,三圈环流的原理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所以掌握学生认知顺序,将规律先分析给学生,然后再对号入座的具体化分析,将一般法则具体运用,达到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1.2一般法则与特殊描述

介绍了一般法则,和其有关的特殊描述的研究也有着重要意义。特殊描述也就是指在一般法则下更具体,更细化的描画,更具个性和特殊的地理对象描述。一般法则一般是与特殊描述配套使用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就类似一般到具体的演绎逻辑,只是一般法则相对演绎逻辑来说范围窄了很多。

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具体的一般的法则,更要教会学生在一般法则的指导下的特殊描述的分析。例如:高中地理课本必修一中的河流地貌的教学内容中会涉及世界上的大部分的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处都会出现河口三角洲,河口三角洲的成因的一般法则是:①河流流速慢;②河流含沙量足够大;③入海口处地势平坦开阔;④海水的顶托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处都会出现河口三角洲,例如非洲的刚果河的入海口处就没有形成三角洲。河流沉积地貌的形成原因的一般机制在刚果河这不成立了。因为刚果河流域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入海口处是一个峡谷,水流落差大,所以流速较快,入海口处的大陆架较深,不易于泥沙的堆积。以上述例子为例,世界上的大江大河入海口处会有三角洲平原,而刚果河的入海口处没有形成三角洲平原,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分析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一般法则来反推其不形成三角洲平原的原因,但仅作一般法则的描述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结合刚果河流域的地域特征再来详细解读。这个详细解读就是特殊描述。

2一般法则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建议

2.1关注学生主体的一般法则运用

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后,学生开始感觉力不从心,总会出现老师讲了就会了,出了课堂就忘了的情况。教师在地理课堂上给学生传达的知识容量是很大的,但毕竟学生能够抓住的信息量有限,所以如何在有限的课堂上能够使学生获得最优化的知识是摆在高中地理老师们面前的一大问题。在课堂上老师会花大量的时间来处理教材中所涉及到的零散的知识点,而对于零散的知识点的教学,学生捕捉的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是很少的,所以在每节课快要结束之前,对教学内容做出总结,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以便于加深学生对每节课重点知识的印象。一般法则对于知识点逻辑结构的梳理是很有帮助的。采用一般法则对每堂课的知识的梳理过程,其实也是体现学生主体的过程。新课改倡导的将课堂还给学生不能仅仅只是一句空话,而是要是实实在在的贯彻到教学过程中来。

2.2能力训练把握一般法则

培养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地理技能和地理素养的训练是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能力训练着眼于一般法则的灵活运用会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对学生的学习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等值线这部分知识的学习,等值线的判读所要涉及的基本要素有延伸方向、疏密程度、弯曲方向、闭合情况以及极值的判读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可以称为判读等值线的一般法则。在高考试卷中一般不会出现让你写出等值线的判读步骤的题目,高考试题多是注重能力的考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的是对等值线判读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是一种学习的能力,掌握的是等值线的判读技巧,从而在遇到有关等值线的判读中,学生都能游刃有余的利用其一般法则的基本要素灵活解决等值线的相关问题。

2.3一般法则的特殊描述选择要典型

一般法则与特殊描述之间的辩证关系可以帮助解决许多自然地理中的问题。地理很多空间问题的解决都是以案析理的过程,这里的案就是特殊描述,理就是一般法则。在以案析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案例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的特殊描述一定要是能够充分演绎一般法则的。例如,农业区位的选择的分析案例选择,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收集典型的农业区位选择案例来丰富学生的认知。如法国梅多克地区为什么是世界上的葡萄酒优质产区,位于热带雨林区的新加坡为什么还会有缺水的情况。这些案例的选择既具有其典型性,又具有问题分析的一般特征。这些问题的解决教师还可以开展探究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单之蔷.地理学家、摄影家与一座中国人都应该知道的山峰[J].中国国家地理,2009,(4):1-2.

[2]袁孝亭,朗宇.“地理规则”及其教学[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8,(7-8):4-5.

[3]袁孝亭,张志孝.地理共同要素与地理学习迁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6,(10):11-12.

[4]袁汉明.迁移理论对地理教学的促进作用及其应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5):96.

[5]焦秋生.实用中学地理教学设计[m].2009.

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篇3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辩证法;案例教学;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07-pppp-CC[基金项目]本文系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研教改基金资助项目“结合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特点探索‘自然辩证法概论’案例教学法”。

[作者简介]吴晓云(1974―),女,江西鄱阳人,博士,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现当代西方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

“自然辩证法”课程是工程硕士需要学习的一门政治公共基础课,主要讲授自然界及科技、工程的一般规律和一般方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对科学技术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等新兴学科的不断借鉴和吸收,自然辩证法在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上有了巨大突破,日渐发展为一门“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科学技术(工程)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具有交叉、综合性质的学科”[1]。与其他政治公共课相比,“自然辩证法”课程不仅承担着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的基本任务,而且承担着培养他们哲学素质和科学思维,切实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运用能力等重要职责。为了更好地实现“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教学目标,广大一线教师积极地探索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的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自然辩证法”课程案例教学通常由教师事先选择一些科学、技术、工程发展史中具有典型性案例,让学生自行组织研讨,使他们通过主动查阅教材和教参,拓宽理论视野,实现对新知识、新理论的学习和掌握,并应用所学的新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解答案例问题。

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传统教学以单向信息传递为主。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证明某个自然辩证法基本原理的正确性,教师也会采取列举事例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该原理的理解;但是这种举例子的方式仍旧是以教师为主的观点论证,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材的知识和教师的讲授,缺乏独立思考过程和综合判断能力的运用。案例教学则不同,它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让学生自主分析、论证和表达,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它的最大优点在于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辅助,由学生自主学习和掌握所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并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素质培养的教学目的。

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符合自然辩证法学科的本质要求。采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介绍科学技术工程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阐明自然辩证法基本原理,有利于研究生们理论联系实际,在具体的案例分析中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辩证法。

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符合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工程硕士研究生大多是工矿企业、工程建设部门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与一般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相比,他们不仅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特长,而且拥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实践工作经验。如果针对工程硕士生的“自然辩证法”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他们学习政治理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室在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结合工程硕士生的专业特点,多讨论科学技术工程的具体案例,使他们在实际案例中自觉授受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技观、工程观和方法论。这既符合国家对于硕士生政治理论教育方面的一般要求,又与工程硕士生成长和发展的实际需要相一致。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理论指导作用,又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积极思考的成果进一步引发了教师新的理论思考,从而实现了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实施案例教学应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

(一)教师精选案例

这是有效实现案例教学活动的首要前提。对于教学案例的选择,教师首先要在熟悉课程内容、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尽量选择在科技工程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人物或事件作为案例。其次是充分考虑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和工作背景,“在讨论一般科学技术问题基础上,突出关于工程问题的讨论”[2]。最后,选择的案例专业性不能太强,应该注重科学技术的普及性和自然辩证法基本原理的普及性。譬如,针对“辩证的自然观”这一教学主题,可以选择三峡工程作为案例,讨论人对自然的超越性和依赖性,同时讨论选择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二)学生自主讨论

学生自主讨论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所在。为了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教师应当引导同学们结合自身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通过自己动手查阅教材、教参及其他相关资料,找出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来分析案例、得出结论。譬如,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专门安排时间,让学生就某一主题案例分组讨论。在组内讨论充分、基本形成共识的基础上,由各组成员自行推选代表发言阐述本组讨论的结果,并积极应答其他各组同学的提问和不同意见,最后由教师作总结点评。教师还可以提供建设性思路鼓励学生课后继续讨论。

(三)学生撰写分析报告

撰写报告对案例教学成果的巩固和提升。案例分析报告是学生案例分析过程的书面呈现,它以文字的形式说明和再现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论文写作的基本哲学素质。因此,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对案例分析报告写作的指导,鼓励学生采用规范的格式、创新的思维完整地书写案例分析的目的、相关知识点、案例简介、分析论证各大要点及最后的结论。为了有效提高学生案例分析报告撰写的质量,教师还应当依据学生撰文水平的不同分等级打分,分数以一定比例计入学生的课程总成绩。

三、案例教学面临的困难

近年来,案例教学已经在“自然辩证法”课堂教学中得到较多的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目前这一教学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校方对案例教学方法的探索缺乏重视。尽管案例教学已经被论证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在学实践中还没有得到普遍应用,部分原因在于学校对这一教学方法的认识不足、支持不够。一些学校认为,在案例教学的课堂设置上,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模式不符合常规的教学秩序,有违一般的教学考核制度。因此,他们并不十分支持这一教学方法的探索,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自然辩证法教师对案例教学方法的推广和应用。

其次,任课教师对案例教学的不适应。第一,案例教学的课堂要求教师的角色变主讲为听者,这极大地挑战了教师的传统教学权威,尤其是对于那些资深的老教师来说,课堂主讲角色的让渡是难以接受的。第二,案例教学在案例的选择上,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理论素质和较强的实际问题的敏感性,这一点也让部分教师难以适从。第三,案例教学要求教师课前精选案例、课中组织和管理学生讨论、课后批改案例分析报告,这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也让他们很难适应。

最后,教学条件对案例教学的客观限制。我国高校在“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教学课堂上,“师生比例悬殊,教师少、学生多,合班上课居多”[3]。一般一个教学班有120人左右,这给案例讨论带来很大困难。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对案例的见解,而课下与教师交流学习体会的渠道又十分有限。因此使用案例教学方法可能导致有些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面和所掌握的理论深度还不如传统的教学方法,因此,一些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探索不太配合,这极大地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总之,在“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都实现了的突破和创新,但是这一方法的实施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有待于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寻找对策来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明国.从“科学技术哲学”到“科学技术学”――实现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的第二次调整[J].技术与辩证法,2003(1):11.

[2]徐治立.自然辩证法教学与研究的新思路[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8(1):107.

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篇4

第一,“案例教学(casemethod)”于1870年首先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兴起,其目的是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以期达到对法律规则的理解,从而掌握法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这种教学方式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并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最终推广到了全世界,在不同学科教学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案例教学至少包含以下三个构成要素:

(1)对象要素。案例是关于某种情境的记录或是描述,存在于现实生活当中且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通常应包含必须面对和加以解决的疑难问题。案例不含对问题的分析和解答,仅是对事件或事实的描述。

(2)目的要素。最早倡导案例教学的先驱人物,哈佛大学Charles・i・Gragg教授曾撰文指出,正是“因为智慧不是经由别人直接告知而得来的”(becausewisdomcan'tbetold),所以才有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这一信念决定了案例教学首要的目的是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判断力,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其次才是学习和了解特定领域里的具体知识。

(3)过程与方法要素。案例教学通常应包括三个教学环节,即“课前的案例学习准备”、“课堂上的案例讨论与分析”和“课后完成案例作业报告”。

第二,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案例教学具有情境性、主体性、互动性、问题性、实践性等特点,但是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能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发生转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的对象是现成的知识和总结,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后认真完成训练就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是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学生需要承担更大的学习责任,可任意采用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调查研究等方式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和协作性及研究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案例教学因此而具有主体性价值、教育学价值和一定的社会价值。

第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对典型的地理现象(包括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剖析,达到对地理原理规律的深刻理解,进而举一反三,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地理学科基本知识和相关理论,认识到地理学科的特性,掌握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和相关技能。

地理案例教学基本上遵循以下流程:

教师:精选案例---讲解案例---重难点及学习方法分析---介绍学习资源、组织引导探究---改造扩宽案例---案例制作及实现---评价教学

学生:产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自主探究并取得成果---参与教学评价活动

在实践过程中,成功的案例教学需要克服一系列困难,包括案例选择、知识储备、表达陈述能力、机制保障等等。但是,在高中进行地理案例教学是完全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探究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精力旺盛,对外部世界充满兴趣,有很强的求知欲,只要能创设出合适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地理课堂必将变得更加高效。

四、合适的教学设计是高效课堂的保障,地理案例教学在设计时应注意以下这些方面

①材料的独特性和呈现形式的多样性。地理案例的可选择范围十分广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现象都可以用作案例的素材。地理案例应具有典型、直观、形象等特点,有值得关注和探讨的必要,地理学科的案例呈现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文字、图像图形、数据或者景观等多种形式。例如,在学习“北大西洋暖流和西北欧气候”这一案例时,可以用动画的形式展示北大西洋地区的洋流运动,同时用图片展示北大西洋东西两岸自然景观的差异性,结合拉布拉多半岛和英国的气候示意图,呈现降水和气温数据。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查阅到更多与北大西洋暖流以及大西洋两岸气候有关的内容。以上多种呈现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投入和专注。

②启发性和主体性。教师在展示案例后,要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找出关键词,厘清逻辑循序,明晰相关概念,在此,要注意教师的责任是启发和调控,促使学生积极参加讨论,学生是分析研讨案例的主体。例如,在学习“地中海式农业”这一案例时,先展示地中海地区的区域特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植被、交通、城市、人口等,然后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图,将这些景观图与地中海式农业景观进行对比,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问题确定之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各组可以讨论同一个问题,也可以将一个问题分解,讨论不同的问题,最后汇总,得出结论。

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篇5

环境法学案例教学法教学案例调研随着环境法在环境资源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环境法学教育亦日益受到重视。如何改进环境法学教学方法,提高环境法学教学质量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难题。

一、环境法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案例教学法缺乏正确的认知

在以培养职业化法律人才的英美国家,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重要得方法,案例教学法以学习法院的判例为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推理、表达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要特点是采用对话式、讨论式、启发式的教育方法,通过向学生提问,不断揭露对方回答问题中的矛盾,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性的结论,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目前,我国对案例教学法的认知不一,大多把案例讨论、案例列举、庭审观摩、模拟法庭、播放视频等归为案例教学法。多数情况下将案例教学法作为教师课堂讲授的辅助手段。在教师讲授过程中选取几个案例,用于解释和补充说明教师所讲授的理论内容,增加课堂趣味性,更甚者,案例分析仅是某些理论的简单重复。这种所谓的“案例教学法”只不过是在传统的灌输式理论教学中添加了几个案例而已,将“举例教学”认作“案例教学”,其结果是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未得到充分发展和提高。

2.教师的案例教学能力不能满足需求

首先,多数教师并没有转变观念,没有将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仍然以自己为中心,并没有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方案。此外,因把“案例教学”认作“举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是教师主导,基本上教师从头讲至尾,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在案例选取方面,教师选取案例具有一定难度和较大的随意性。一方面,案源有限,经典案例较少。虽然现实生活中环境破坏、环境污染问题层出不穷,但实际上真正能够引用来用作教学的经典案例仍很有限。而且多数案例枯燥冗长,较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就教师选择案例的渠道来看,主要是通过网络、教学参考书、法院的判决、教师自己接触的案例等。然而,这些案例在提供相关情景信息的完备性等方面大都有所欠缺。最后,教师的法律实践能力欠缺,理论与实践有一定的脱节。一直以来,在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法是理论讲授法,主讲教师一般都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有很强的理论功底,但大多数却也都缺乏法律实践经验,不能很好地将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3.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度不高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由单纯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充分参与,教师由单纯控制操纵转变为引导启发。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案例教学中参与度的高低是影响案例教学法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在环境法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普遍较低。一方面体现为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中学生参与部分所占比例不大。受传统讲授方法的影响,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依然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一般是教师介绍案情、提出问题、提示该案所涉及到的理论和法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仍处于被动地位。实质上是老师在进行案例分析讲解,而不是通过案例进行教学。另一方面,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除受教学班规模过大,不利于展开讨论以及案例教学平台较小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学生学习功利性强,对环境法学课程实践参与意识较差也是影响学生参与度的重要因素。

二、解决环境法案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

1.正确认知案例教学法的内涵及类型

根据案例教学法的内涵,我国目前法学教育中出现的案例列举、庭审观摩、播放视频均不应归类于案例教学,它们与案例教学的主旨并不一致。在实施案例教学法之时应明确其类型,以避免混淆案例教学的应有含义,从而进一步明确案例教学的主旨是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案例分析与讨论。这有利于案例教学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2.开展教学案例调研,精心挑选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的载体是案例,教学案例选取成功与否直接关系案例教学法是否能够成功。因此必须精心挑选教学案例。好的案例需要具备四个要素,一要贴合课程教学的需要;二是案例的内容要清楚明确,叙述要连贯,内容要真实,不作主观评论;三是案例的内容要具有新颖性、丰富性和典型性,能够刺激学生学习的兴趣;四是案例要具有复杂性、冲突性,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目前,实施环境法案例教学最大的困难在于教学案例的收集和确定。现有的有关环境纠纷的司法判决、环境行政执法案例等能够选取作为教学案例的为数不多。因此,需要进行教学案例调研来编写可用的案例。案例调研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地收集被调查案件的资料,详细了解案件产生、发展及运作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努力找寻故事背后发生作用的各种因素,为案例的写作完成素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3.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由于环境法学这门学科自身还处于继续发展的阶段,许多知识结构、内容、理论还在不断更新,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技能必须随之提高,才能够满足相关的教学需求。案例教学法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了案例选择、教学设计、课堂组织等多个教学环节。因此,做好案例教学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针对多数教师法律实践能力欠缺的现状,应鼓励其多从事相关的实务工作,例如作兼职律师案件、充当企业的法律顾问、到公检法部门挂职进行锻炼,这些都有助于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自身应多注意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最新案例,多关注司法实践的现状,要把握法律实务界的最新动态,力求把最新、最典型的案例引入到案例教学中来,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信息。

三、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是一个强调师生互动学习以及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过程。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自己在教学中扮演的是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只精心提炼和设计必须讲授的理论内容,给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各种巧妙的设问、提问、讨论等去帮助学生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和能力而无须轻易地就某一问题下结论。不论采用何种互动方式,教师都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自主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将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寻找答案的教学主体。

参考文献:

\[1\]罗海山,刘艺工.法学案例教学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河学刊,2011,(5).

\[2\]赵洁.法学专业实施案例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新西部,2011,(9).

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篇6

经管类课程应用型案例教学法高校经管类课程往往具有应用性、抽象性、边缘性的特点,侧重于实际工作能力与专业素质的培养。案例教学正是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不仅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企业经营管理故事来阐释抽象的理论,更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是一种应大力倡导的教学方式。

过去几年,本人在《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等经管类专业课程中,充分运用“案例教学”方法于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学生欢迎,积累了相应的经验,现将“案例教学方法”运用的相关经验进行总结,以便于今后更好地进行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与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相关案例为背景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环境中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提高学生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其基本原则有两条:其一,利用案例进行理论知识的导引和拓展;其二,通过讨论式的学习使学生深入参与到课程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相应的操作程序、操作模式和组织模式。

从实践来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寻找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的教学方式。具有故事性、启发性、拓展性、自主性的特点。案例教学的宗旨是通过对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思考问题的意识及能力,因此,该教学方式真正重视的是课程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案例分析结果的正确。所以,它与传统讲授教学中的“举例教学法”有着根本的不同。

二、案例教学法的组织过程

1.案例的准备

根据学习的目地不同,我们在案例教学实践中把案例一般分为技术型案例、概念型案例、综合型案例、问题型案例四种类型。

教师特别要注意案例的选取,要根据具体的学习目的,根据教学进度的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案例,是使案例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教师的准备环节中要特别注意案例的采选,案例所反映事件必须与教学内容相一致,而且案例要具有代表性,要突出案例的典型性及其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性。同时,选择典型案例还应考虑以下因素,即案例的真实性、现实性、启发性、疑难性、综合性、精练性等。总之,每一个案例的选择都要结合具体的教学要求来认真选择。

2.案例讨论

案例讨论可以采取个人思考与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讨论时间根据案例的复杂程度而定。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集中讨论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案例讨论是整个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学生参与度是决定讨论效果的关键,以学生为主体,案例教学的关键因素是设法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调动学生参与交流与讨论的积极性。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进行相应的引导控制,启发学生从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进行思考。

3.编写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的编写是对学生知识水平、综合能力的考验,也是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依据。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对案例核心问题把握准确,分析问题有依据,应用理恰当,解决问题的思路清晰、方法具有独创性和可操作性。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第一,阅读案例,分析资料;第二,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第三,进行课堂讨论;第四,形成正式的案例分析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简要介绍案例的基本情况。(2)通过阅读案例,归纳出案例陈述的主要问题。(3)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案例潜藏的真正的问题。(4)针对“问题”担出各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5)分析比较各种方案的优劣。(6)选择方案并制定计划。提出分步实施的具体措施。

三、案例教学运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案例选择与设计

案例选择应根据教学内容与目的,从各种企业的年度经营讨论、会计报表、学术论文等资料中选取,当然也可以使用自编案例。教师应根据学习目的,拟解决的问题、讲授内容等精心挑选或编写四种案例类型中的某一种加以使用,确保所选案例能够用运所讲授的理论和分析工具进行分析。

2.案例分析记录

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注意作好案例分析记录,在案例记录中,对案例企业的背景资料,出现的经营管理问题及该企业是如何解决的等一系列问题都要作详细记录;对在教学中如何使用案例也有具体说明,如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分析案例的理论应用、学时分配、分组、讨论以及总结等方面的要求)。

3.组织讨论

案例教学中,学生讨论这一环节特别重要。组织案例讨论的核心问题就是要聚焦所要讨论的问题,不能偏离主题,如若出现此类现象,教师就必须出面予以纠正,确保案例教学的效果。

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篇7

依据案例研究参与者与案例来源两项标准,当前美国大学公共关系课程中的案例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见下表)。其中的众多因素,值得国内公共关系领域相关人员关注。

个体指定案例研究

这一方法由单一学生个体对指导教师指定的案例进行分析。

比如,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的《公共关系原理》(principlesofpublicRelations,2011年秋季学期)课程要求每名学生在指定教材中的案例中选取特定案例进行分析,以此作为家庭作业。学生带着教师指定的问题去分析案例并作出回答,并将一个案例带给全体学生进行公开讨论。

加州橘郡海岸学院(orangeCoastCollege)的《公共关系导论》(introductiontopublicRelations,2009年春季学期)课程共选取11项案例,每名学生需要首先对提供的案例材料进行了解并进行分析,之后在课堂内的讨论中回答相关问题。

个体自选案例研究

这一方法由单一学生对自选的案例进行分析。

北得克萨斯大学的《公共关系专题》(problemsinpublicRelations,2010年秋季学期)要求学生选取两个案例(其中一个为当下事件,一个为以往案例)进行分析,对每一案例完成3页左右的报告,并向全体学生展示分析结果。

得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的《公共关系案例研究》(publicRelations:CaseStudies,2009年秋季学期)要求每名学生自选两类案例:四个一般案例与一个主要案例。两部分的分值相同,都占课程全部分值的25%。指导教师对一般案例的报告不做严格要求。学生应当为一般案例研究准备简短报告(3-4页),对案例中涉及到的相关社会组织已经开展的操作进行扎实有据的分析。最终,每名学生应当提交四个一般案例的分析报告。主要案例的研究是选取特定的社会组织或特定社会组织的特定部门展开分析,最终报告长度(包含参考书目)应达10-12页,这明显区别于一般案例。

主要案例的研究过程会持续8-10周,整个研究过程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提案、框架、完成。第一阶段,每名学生应当确定研究对象,并说明选取这一研究对象的原因。第二阶段,每名学生应当提交对研究对象展开研究的内容框架,这一框架会在全班展开讨论。第三阶段完成研究报告。指导教师在三个阶段对学生逐步进行指导与交流。

小组指定案例研究

这一方法由小组对指定的案例进行研究。

北卡罗来纳大学的《公共关系案例》(publicRelationsCaseStudies,2011年春季学期)要求几名学生组成小组开展协作,组成所谓的“学生公关公司”(StudentpRFirms),以类似公关公司的操作模式对公关案例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操作建议。案例可以选自指定教材或外请报告者提供的案例。在整个课程过程中,每一小组始终关注单一的案例,指导教师与各小组就选定的案例进行会面讨论,最终各小组提交深入的分析报告。

夏威夷大学的课程《公共关系理论与策划》(publicRelationstheoryandplanning,2009年春季学期)要求学生分小组为真实的客户(夏威夷大学传播学院)准备公关计划,指导老师与各小组对公关计划进行不断的课堂内讨论。课程最后,各小组要与真实的客户会面,进行真实的公关提案。

小组自选案例研究

这一方法由小组对自选案例进行分析。

比如,肯塔基大学的《公共关系案例研究》(CaseStud-iesinpublicRelations,2010年秋季学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当下事件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并与全体学生一起展开讨论。这些案例来自新闻报道、公关出版物或美国公关协会网站等。每一小组需要对每一案例提供两项主要内容:第一,简短的摘要;第二,立足于公共关系,对案例中涉及到的社会组织采取的操作进行简短评述。

整合案例研究

美国一些大学的公共关系课程中的案例研究方法,实际上体现出一种整合状态。比如,北卡罗来纳大学的课程《公共关系案例研究》(CaseStudiesinpublicRelations,2010年秋季学期)整合了以上四种方法。在课程的前半期,每名学生需要选取两个案例进行简明评估,并为每一案例提交两页以内的简明报告。两个案例中,一个应当来自指定教材,一个应当来自指定教材之外,由学生自选。课程后半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某一实际的公关案例进行分析(案例的选取需要得到指导教师的审查许可),最终完成小组论文(7-10页)并带到课堂,与其他学生共同讨论。

小组案例的分析应当涉及如下几个方面:1、案例中涉及的社会组织的基本信息;2、案例涉及的事件的基本信息一一案例中社会组织面临的情境;3、媒体的报道状况;4、该社会组织的相关信息5、该社会组织采取的公关策略与技巧;6、该社会组织的关键信息以及利益关系人发出的信息;7、对该社会组织的公关计划进行深入分析;8、针对已经采取的公关策略与技巧提出自己的操作建议;9、经验与教训的总结。

案例研究的深度

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篇8

1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研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营销活动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作用越来越重要,而公共关系活动作为市场营销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更多企业的重视。但在现实的营销活动中,公共关系经常是在企业遇到经营危机时才被人注意,而被注意的公共关系活动却经常成为不成功的公共关系活动。为了改善公共关系工作,需要在大学专业教育中相应加强和改进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活动。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典型专业课程,公共关系学具有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地位相当的重要特点。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离不开理论教学内容,需要在教学中通过教材、讲授等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为学生未来进行公关活动提供较踏实的理论基础。在现阶段,公共关系理论还不成熟、公共关系实践在某种程度上讲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公共关系教学活动中非常有必要给予实践教学以足够的地位与空间,以便在实践探索中不断丰富完善公共关系理论,同时能够提高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

公共关系学的实践教学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案例教学法是最常见的方式之一。一般意义的案例,是指对某一特定对象、事件或活动的客观描述或真实记录。运用案例进行教学活动,即是案例教学或案例教学法。严格意义的案例教学法,是指案例训练法,即运用案例对学生、学习者进行解决实际问题训练的教学方法。王续琨指出: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公共关系学,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公共关系学同其他各门管理类学科一样,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组织的领导者和公共关系从业人员,为塑造本组织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而开展各项公共关系活动,关键在于综合、灵活地运用多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这种能力只能来自于在学习知识基础上的实践性训练。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公共关系学,既是提高公共关系学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公共关系学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必然要求[2]。

1.1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的再认识

对于公共关系学实践教学来说,实践教学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比如案例教学、实验、实习等。案例教学目前是各种实践教学模式中性价比最好的一种。在很多学校中,公共关系学实践教学都采取了案例教学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目前案例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尹佳、厉敏萍认为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的观念落后;缺乏案例教材;学生的积极性不高[3]。而孟宪琴认为目前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是:公共关系案例数量不够多,较陈旧;公共关系案例内容缺乏针对性;案例讲授中的教学效果不佳[4]。我们认为,目前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在教师以各种方式提高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主要可以从如何进行创新、如何更好进行案例编写与选择、如何运用案例素材进行基本理论的归纳与提升、如何均衡案例分析中教师与学生关系、如何更好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进行改进。

1.2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的探索

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是在现有条件下进行公共关系实践教学的一个自然选择,在公共关系案例教学实务活动中针对以前案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对策:将案例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与公共关系理论进行关联,具体也就是既有案例分析内容与公共关系组织形象塑造理论关联,又有学生分组进行公共关系案例活动实际塑造自身组织形象与公共关系组织形象塑造理论的关联;对案例分组进行细微优化与调整;对案例指导与评价进行优化与调整。2011年6月,在多年进行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我们针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大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他们对我们所任教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及改革方式的基本看法。调查活动实际发放问卷44份,收回问卷43份,有效问卷43份。在关于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总体情况的看法方面:有60.5%的学生认为从理论上讲案例教学对“公共关系学”整体教学重要。有83.7%的学生认为实际上案例教学时间相对于理论教学所占比例(约为1:1)正常(一般)。有81.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过程中所看到的案例质量很高。有67.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的作用很好。有90.7%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或尚可(一般)。有97.7%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的整体效果很好或尚可(一般)。

在关于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中教师主导讲评案例的看法方面:有79.1%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的数量正常(一般)。有88.4%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的选择恰当。有53.5%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时采用软件播放案例恰当。有69.8%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进行具体分析的内容正常(一般)。有72.1%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讲评案例时未让学生参与讨论恰当或正常(一般)。有72.1%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中教师所讲评案例自身未包含问题恰当或正常(一般)。

在对关于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中学生案例作业情况的看法方面:有86.0%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相对整个案例教学所占的比例正常(一般)。有90.7%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小组分组方式较好或尚可(一般)。有88.4%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每组学生的人数正常(一般)。有79.1%的学生认为教师布置小组作业时在课下与每个小组全体成员沟通恰当。有95.3%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小组同学的课下讨论情况很好或正常(一般)。有76.7%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小组同学的课堂案例报告很好。有67.4%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教师要求每个小组上交书面报告恰当。有67.4%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教师给每个小组的分数恰当。有62.8%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教师给组长和小组成员相同分数恰当。有72.1%的学生认为学生案例作业中教师给每个小组的现场点评恰当。有58.1%的学生认为教师给每个小组进行点评时未对案例本身进行分析恰当或正常(一般)。

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公共关系学课堂案例教学活动最主要的优点是:案例理论联系实际,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公共关系学课堂案例教学活动最主要的缺点是:老师评价重复过多,教师主导讲评案例材料没有提前给学生作分析。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公共关系学课堂案例教学活动中最有趣或印象最深刻的事是:每个小组的案例展示很有特色,同学们很有创造性。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公共关系学课堂案例教学活动进行改进的具体办法是:将教师主导讲评案例材料提前给学生,讲评在内容上更加具体深入。

1.3对公共关系学案例教学改进的一些设想

从上述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和过去了解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到公共关系案例教学的总体模式受到了学生认可,取得了一定教学效果,但还需要进行改进。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3.1改进案例的来源和结构

目前授课所用案例主要来源于国内案例大赛中的大型获奖案例,主要是为了保证案例的质量、案例的适用性和案例教学的效果。但是考虑到学生的多样性和未来的多种可能,可以从案例的国际化、案例的大小、案例的新旧、案例与教师的关系、案例与学生的关系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即:增加国外案例的数量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加小案例的数量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巧;适当增加时事性质的案例增强时代感;适当采取案例分析中教师全程指导和部分指导案例混合编排的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由学生自行制作部分案例等。

1.3.2改进案例小组分组方法

案例分组方法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未来应增加对案例小组分组的控制程度,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成果对分组问题进行改进,提高学生的协调组织能力,提高学生处理具体事务的能力,以便使学生得到相对全面的发展。

1.3.3其他改进思路与策略

一是借鉴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路和方法,采取精读精析案例和泛读粗析案例两种基本的案例教学模式,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扩大案例教学的范围和影响力,通过组织和实施案例大赛等方法增加案例教学的影响力,提高案例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价值,更好地使理论结合实践。三是通过案例策划教学加强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合作和与社会的联系,满足社会现实公关需求。四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的最新成果改进公共关系案例教学活动,使案例教学更具动态性,更具立体感,更有现实意义。

1.4研究局限和进一步研究建议

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是定性分析的深度不够、定量分析的数据不足,因此相关结论和建议的主观色彩比较浓厚。未来进行研究时应扩大调研的深度和广度,注意数据的跟踪分析,同时应重视对案例教学效果的长期分析。

2专业实习的作用与改进建议

2.1专业实习在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专业实习作为学生在学习期间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切身体验的过程,是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与社会和企业接触最密切的环节之一。专业实习在学生系统学习过市场营销学基础的专业课程之后进行,通过某个方面的系统专业实践,使学生一方面加深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更重要的是锻炼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2.2专业实习在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中的建议

专业实习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实际运作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各种因素的影响,许多高校的专业实习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流于形式,匆忙应付,走过场的现象严重。

2.2.1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撰写专业实纲

不同学科的专业实习的目标不同,作为市场营销专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深入企业、接触市场的实践经历。因此,应该增强对专业实习重要性的认识,把其作为学科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一环,同时,专业实习应该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以后对其内容的一次实践应用,因此专业实习的时间和地位需要在学科的实践教学体系中系统考虑,专业实习应该在主要专业课程结课以后开始,一般可以安排大三课程结束后的暑期进行,实习持续的时间至少应该达到四周以上。同时,根据整体实践教学体系的安排,撰写相应的专业实纲,明确专业实习的具体目标和相应进程,作为实习工作的指导文件。

2.2.2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专业实习形式

目前各高校专业实习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是实习单位的落实问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实习公司的方式,解决学生专业实习难的问题。如果没有相应条件,可以采取分散实习的方式。根据本校目前的实际状况和所处北京市的具体情况,采取分散实习是比较实际的选择。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自己寻找合适的实习单位,对于实在找不到适合岗位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寻找。但分散实习不等于没有要求和管制,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专业实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提出一个相应的目标和规划。在实习开始之前,实习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非常关键,教师和学生可以针对专业实习的目标要求、不同同学的实习单位和岗位的特点进行交流,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未来职业期望和实习单位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实习目标和要求,也使学生理解专业实习的重要性,能够按照相应要求积极参与到实习工作中去。

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篇9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实践;经验;案例

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在19世纪引入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德国学术标准,并在教育有了质的飞跃基础上所首创的,这种教学方法使课堂与社会紧密相联,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形成了教学方式的一次革命,并创造了哈佛商学院神话般的奇迹。

1概述

所谓案例教学,是指学生在掌握了有关基础知识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日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在模拟的情景中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体验分析、决策、锻炼,从而培养他们独特的、综合的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

2建筑工程类专业实施案例教学的意义

建筑工程类专业的课程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研究的是从工程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普遍规律。授课教师应具备实际的工程经验,讲课时根据自己经验和体会讲解课程,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建筑工程的理论,但在九江学院等类似的新兴院校内,具有多年实际工程经验的教师却屈指可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上好课的关键就是如何恰当的选取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掌握那些在教学过程中容易感觉到枯燥、乏味的理论,这样既弥补了教师实际工程经验的不足,又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通过结合在《建设工程监理案例分析》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的实践,探索在建筑工程类专业中开展案例教学的方法。

3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究等形式,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教育情境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一系列教学方式的总和。案例教学有以下特点:

(1)明确的目的性。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

(2)客观真实性。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实的。

(3)较强的综合性。原因有二:一是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内涵丰富,二是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较为复杂。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

(4)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5)突出实践性。学生在校园就能接触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6)学生主体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进来、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

(7)过程动态性。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案例的选题和编制

首先要注意到不同的案例形式,然后再从中选出与教学目标相应的好的案例来。比如,案例中包括说明性案例、历史案例、诊断性案例、决策案例、管理行为案例、事件案例、序列案例、纵向案例、横向案例等。除了考虑案例的好坏,还要针对教学对象考虑难度水平,考虑学生是否能够在原有的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加以接受。建筑工程案例的选题应选在建筑工程设计、管理、施工、使用中发生的真实的典型的事例,因建筑工程案例的模拟和复原难度较大,成本较多高,一般不进行模拟和复原,这就增加了学生阅读、理解、分析、讨论建筑工程案例的难度。在选题时,注意多选一些学生所熟悉的或学生知道的案例,这样便于学生收集资料,也便于学生理解、分析、讨论案例。给出建筑工程案例的具体内容,找出案例中至关重要的或者关键性的讨论题。

为使案例教学在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中达到应有的效果,在案例选择或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与设计案例要考虑针对性。要根据课程的不同阶段来设计一些与实现问题紧密联系的案例,侧重讲解该案例在实际工程该阶段的具体应用。

2)选择与设计案例时要考虑案例的真实性。通过以企事业单位中的实际项目或抽取出的项目为研讨核心,为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环境,使其在课堂上能接触到实际工程问题和环境,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3)案例应体现出一定的问题情境并具有启发性,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4)选择与设计案例时要考虑案例的代表性以及规模和复杂度。考虑到教学学时的因素,用于教学的案例应具有代表性、典型性,所选案例既能体现理论知识和系统原理的应用,又能做到举一反三,综合性案例的内容应具有内在联系性,多种知识、方法与技术融为一体。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案例教学有以下方法,如:①个别解决法。每一个学员写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包括鉴别问题、提出观点和解决办法。②小组讨论法。先是各小组讨论,然后再由全班同学共同分析案例。③角色扮演法。考虑到教学的方便,并结合建筑工程类专业的特点,在实施中用小组讲论法组织案例教学,大致可分成案例准备、案例讨论、概括总结三个基本环节。

5.1案例准备

教师将准备的案例提前一周左右发给学生,让学生去阅读、理解、收集资料,并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为课堂中开展案例教学作好充分的准备。

5.2案例讨论

首先由教师简单介绍案例,大约5分钟。针对案例中提出的问题,组织分组讨论,一般4~6个人一组,如果在教室进行可以按座位就近分组,分组讨论时间4o分钟左右。

5.3概括总结

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总结,也可以教师自己总结。通过分组讨论,各组对案例中提出的问题得出了许多答案。在各组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组织全班集中讨论,各组派代表上讲台发言,表述各组的观点。最后由教师作总结性发言。案例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做中学”的形式,它从经验与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案例教学法所提供的案例,是实际场景中的两难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调动所有相关理论与经验知识,大大缩短情境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差距。

参考文献:

教学案例的一般要素篇10

1.1对案例教学法的了解调查数据如表1所示,从大一至大四年级累积有55.19%的学生对案例教学法不了解,尤其是大一新生,比例高达74.07%,显然案例教学法的普及性不高。学生对案例教学法的了解程度随学生年级的提高而增加。在环境工程专业中,不同年级之间的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和了解程度不一样,随着年级的提高,接触到专业课程学习的机会增加,对专业的认识也逐渐加深,了解也相对多一些。

1.2案例教学法的实施频率目前,各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课的学习中,授课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并不是很多,案例教学偶尔会被老师运用到课堂中,调查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与年级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的年级之间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不一样,低年级的学生基础课程和公共课相对较多,对专业课的涉及比较少。因此,案例教学法在低年级应用得较少。各高校中,各有50%左右大一、大二学生未开始专业课的学习,对案例教学法不了解。但师生普遍认为,案例教学法在环境工程专业教学中很重要,并对实施案例教学法都持有积极态度。师生认为凡是专业课都有采用案例教学的必要,如排水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工程CaD、噪声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等专业主干课程。教师认为专业课用案例教学法效果较好,91%喜欢并支持案例教学法;学生也认为案例教学在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很重要,调查显示,如果采用案例法,有67%的学生表示会参与其中。

1.3案例准备情况89%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取得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包括案例选取的典型性和科学性、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分析以及学生对知识理解透彻,积极参与。其中,选择案例选取的典型性和科学性的比重最大。41%的教师认为获取所需案例比较难,87.5%的教师认为有必要设计案例题库。而认为目前教师在环境工程教学中提供的教学案例质量很好的学生只占10%。纵向看,每个学校中选择案例质量很好和较好的学生累积达52%,选择一般的达46%,因此,总体上案例能够满足目前的教学需求。而不同学校之间也有差别,学校d、f认为案例的质量都是一般以上等级,能够满足教学的要求。学校a、c、f认为案例质量很好的学生比例很高,这可能是因为这几所学校的案例教学质量较好。由于大部分大一、大二学生未开始专业课的学习,他们的选择不具代表性,所以只比较大三、大四、研究生对案例质量的看法。从大三至研究生阶段,对案例的要求逐步提高,对于案例现状的满意程度也逐渐降低。

1.4案例教学的重要性所有教师都认为普通教学应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案例教学并不能取代普通教学。以普通教学为主还是以案例教学为主,不同的老师观点不同,52.07%的老师认为目前的教学中还是应该以普通教学为主,案例教学为辅贯穿其中;也有部分老师认为可以以案例教学为主,普通教学为辅,或者二者并重。个别学生认为案例教学应取代普通教学。具体情况见表4。接受问卷调查的人群中,98%的人认为在环境工程专业中,案例分析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是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一种方法。

1.5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在案例教学过程中,55%的教师与学生都认为教师是促进者、主导者,学生是参与者。86%学生认为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授课教师的教学经验对案例教学实施有影响。其中37%认为影响很大,认为案例教学法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另外49%认为有影响,但影响不大,主要依靠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教师认为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增加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趣味性,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的应用性;案例教学授课课堂内学生众多,教师缺乏相关实际经验,缺乏外界联系,典型性案例不足,教师积极性不高,授课课时有限,学生参与不够积极等因素的限制使其实施过程中存在困难;需要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教师、学生的积极性,课程改革,增加案例教学课时,增加校企之间的合作等方面做出努力。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展示案例,指导学生阅读;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分析;集体归纳,回归教学内容;总结评价,提升学习水平。

2推进案例教学法在环境工程专业实施建议

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环境工程专业的课程学习中,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工程意识等具有显著优势,是培养学生工程素质的良好途径。能使学生在大学时期进行相关的专业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能够为以后的岗位要求缩小差距,缩短适应工作的时间,为自己赢得主动。

2.1积极推进案例教学法在专业课的推广实施从组织教师学习案例教学法,加强青年教师的教学交流,促进教学水平提高,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途径推进案例教学法的实施。另外,对制作案例和组织案例教学给予奖励,鼓励教师投入精力。从而真正推进案例教学法在环境工程专业的实施。

2.2优选案例“案例”是案例教学中的关键因素。案例的选择需要与教材紧密联系,既要能体现环境工程基础理论,又能反映目前环境工程技术发展趋势。案例要有时效性、典型性、区域性,典型且真实的案例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加深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同时,产生强烈的现实感和使命感,面对的实际环境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和钻研兴趣。

2.3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案例教学的成败也取决于教师的理解能力,组织能力,引导能力等综合素质,教师需要把握案例教学法的实质,有效地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和业务素质;结合教学需要,提高自身专业及教学水平;结合日常教学需要,加强教学研究;积极参与社会项目,把握前沿环境工程动态。

2.4加强与企业、设计院的合作产学研的合作模式是以企业需求和教学目标为双导向的教育模式,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校企合作模式是指高校与企业双方以共同发展的愿望为基础,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利用高校和企业不同的环境与资源,以培养创新实践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办学形式。加强与企业、设计院合作可以使案例符合社会实践技能与前沿科研方向,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科研意识。同时,可以利用企业和设计院的资源获取质量较好的、处于学科前沿的案例。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