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17:15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篇1

>>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其刑法治理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原因及刑法规制研究现状浅论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中的缺陷及完善论食品安全问题的刑法规制我国餐饮行业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研究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浅谈我国食品安全犯罪刑法规制的局限性我国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研究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我国乡镇学校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食品安全的刑法规制关于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刑法路径选择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分析及对策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解决路径的信息视角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现状及问题探析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及对策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食品检测的发展趋势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

[2]吴恒.易粪相食:中国食品安全状况调查(2004-2011)[J].http://zccw.info/report.

[3]张军,姜伟,郎胜,陈兴良.刑法纵横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熊选国,任卫华.刑法罪名适用指南——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m].北京:中国人名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5]刘青青.关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分析及政府监管对策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2(3).

[6]张永伟,刘志芳.食品安全犯罪的行政法责任——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0-1-30.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篇2

关键词:食品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法

中图分类号:DF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076-02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凸现,有的食品安全事件让人触目惊心。分析食品安全法律立法现状,剖析食品安全法律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法律上遏制住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成为我国目前的一项亟待完成的迫切任务。

一、食品安全法律立法现状

完善的法律体系是食品安全的有效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从无到有,不断完善,目前已经初步构筑起我国食品安全的基本法律框架。

1.《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该法于1988年12月29日由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并于1989年4月正式实施。该法对包括食品在内的工业产品标准,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相关职责及法律责任均作了明确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该法于1991年10月31日由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该法对进出境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进行了规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该法于1993年2月22日由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1993年9月1日正式实施。2000年7月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对该法进行了修改。该法确立了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主管全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监督管理体制。同时还对产品质量监管制度,产品生产者、销售者、检验机构、认证机构的行为及相关法律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该法于1993年7月2日由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2002年12月28日由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进行了修订。为确保食品安全,该法规定国家采取措施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质量检验检测监督体系、优质农产品认证和标志制度、农产品地理标志制度、农产品加工制品质量标准,对可能危害人畜安全的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经营依法实行登记或者许可制度。

5.《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该法于1995年10月30日由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公布实施。它是目前我国食品卫生法律体系中法律效力层次最高的规范性文件,也是我国食品卫生法律体系中的核心法。该法对食品卫生、食品添加剂卫生、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用工具、设备的卫生、食品卫生标准和管理办法的制定、食品卫生管理、食品卫生监督等均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

6.《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并于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的一大亮点是,在确立食品安全分段监管体制基础上,设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加强对各个监管部门监管工作的协调和指导。此外,还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994)、《刑法》(1997)、《进出口商品检验法》(2002)、《农业法》(2003)、《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农药管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新资源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粮食卫生管理办法》、《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管理办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卫生行政处罚程序》、《传染病防治法》(2004)、《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2009)、《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督管理办法》(2009)、《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2007)等相关法律法规。针对个别产品,我国还制定了具体的管理办法和规定。如为了保证乳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乳及乳制品卫生管理办法》《乳制品企业生产技术管理规则》《乳品厂卫生规范》等一些专门针对乳及乳制品生产管理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从奶牛的饲养管理到乳制品厂生产卫生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规定。

诸如上述法律法规,构筑起我国食品安全的基本法律框架。但是,目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还未完善,亟需以《食品安全法》的实施为契机,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形成全国统一的标准。

二、食品安全法律存在的问题

1.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健全。(1)缺乏一个权威的领导、监督、管理机构,监管效率低。尽管依据《食品安全法》,设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加强对各个监管部门监管工作的协调和指导,但它不是强有力的监管机构。不同部门负责不同的监管环节,但法律对各个部门的监管职责和权限划分并不明确,这就导致了食品安全监管中职责不清、政出多门、监管重叠、相互矛盾和监管缺位等现象。(2)检测机构分属不同部门,缺乏沟通协调。截至2010年底,我国食品安全专门检验检测机构以及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检验检测机构已达6000多个。但由于他们分散在卫生、质检、农业等不同部门,各自为战,缺乏沟通与协调。(3)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素质不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人员是整个组织的核心。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个别人员思想觉悟不高、消费者保护意识淡薄、业务能力低下、食品安全相关法律知识缺乏,不能适应岗位职责的需要,没有能力及时纠正监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部门领导抓源头、保安全的意识较差,没有真正负起责任来,部门责任落实不到位,基层局职能和责任不清晰,日常监管的相关内容、程序、要求和责任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导致食品安全监管能力下降。

2.食品安全法律责任不够严厉。现行法律制度的“软法性”特点,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如,《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不符合卫生要求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以5000元以下的罚款。罚款的上限太低,处罚力度不够。又如,《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的处罚金额要根据有无“非法所得”来确定,这给执法部门执法带来困难,实际上放纵了违法者。

3.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内容不够全面,对许多问题尚未涉及。目前,随着转基因技术、辐射技术、纳米技术等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与应用,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来源日益繁杂,不断滋生食品安全新问题。我国缺少已被国际社会广泛采用的一些重要法律制度,如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食品安全预警预防、食品安全危机应急处理、不安全食品的处理与召回等。这些食品安全法律上的空白,使我国缺乏对来自生物、化学、物理层面风险的全面防范,食品安全法律内容亟待完善。

4.食品安全标准不健全。(1)现行标准缺乏统一性。我国现行的食品安全标准分散于多个部门,存在多种质量标准,各部门缺乏协调,导致标准重复、空白、矛盾,使企业、消费者混淆不清。(2)检测指标设置过繁,费用过高。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标准不仅不统一,没有一个专门的食品检测机构,没有一个专门的食品监督抽查检验程序,而且食品安全的检测指标设置过繁,费用过高。如,有关部门的无公害肉类标准需要检测的指标达三四十个,仅“瘦肉精”一项检测定性就要800元,定量分析要2000元,全部查完要1万元左右,致使企业难以承受。(3)落后于国际标准。上个世纪80年代初,英、法、德等国家已经采用国际标准,日本新制定的国家标准中有90%以上采用了国际标准,而我国的国家标准中只有40%左右采用国际标准,食品行业国家标准的采标率仅有20%。(4)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存在许多空白点。目前,在我国已颁布的两万多项国家标准中,涉及农业方面的标准仅占10%左右,采用国际标准的更是甚少。

5.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不完善。(1)食品安全信息供给不对称。主要表现有:第一,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生产者掌握的产品信息远比消费者多。第二,经营者与监管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政府监管机构掌握的信息不及经营者多。第三,监管者内部信息不对称。不同级别政府之间或同一级别不同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2)食品召回制度存在缺陷。目前我国的食品召回制度只有初步的框架,其中还存在着诸多缺陷,表现在:第一,食品召回法规不统一。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部门众多,职能重叠,不能有效地跟踪食品流通中的安全信息。食品召回牵涉到不同部门监管,部门间相互的协调和信息共享困难,容易造成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拖延时间。多部门监管导致在我国的食品召回中,企业召回需要遵循多个部门规定,一旦对同一事项出现不同规定,就会导致召回难以实施。第二,食品安全信息规定存在缺陷。我国《食品召回管理规定》规定,只有在强制召回下,质检总局才可以有关食品安全信息和消费警示信息。

参考文献:

1.郝翔鹰.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缺陷与完善[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16(4)

2.李江华,赵苏.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研究[J].食品科学,2006(10)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篇3

关键词:高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2-0340-02

食品安全最广泛的含义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相关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的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最新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1]。食品安全也逐渐成为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一系列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综合性跨学科领域。

一、切实保障高校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性

俗语有云:“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切实关系着国计民生:在宏观上它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微观上它关系着百姓的生命健康。

高校食堂具有就餐人数多而固定、就餐时间集中的特点,由于人群高度集中,他们的饮食安全极易受到威胁[2]。再加上整个社会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大背景,诸如地沟油、瘦肉精、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及牛奶、甲醛奶糖、染色花椒、假牛肉,避孕药养黄鳝等事件的频频曝光。可以说,在种种不利情况下,确保大学生安全用餐、放心消费、吃得卫生、保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

二、高校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分析

卫生状况是关系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大多高校食堂卫生条件问题严重,一是餐具卫生不容乐观,校园食堂的餐具使用周期过长,清洗不彻底,不少餐具附着有明显污垢或油渍,此外,消毒设备陈旧,消毒不按程序进行;二是食堂操作间的卫生环境差,物品摆放不整齐,厨具清洗频率低;三是隔夜食品问题,在夏暑蚊虫滋生时节,不少食堂为节省成本,售卖隔夜食品,严重影响了师生健康。

学生是祖国的将来,党和政府历来关心学生的饮食卫生和健康成长。学校食物卫生安全保障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不应该也不能被忽视,全国集体食物中毒的案例仍时有报道,现就高校中存在的食物卫生安全问题做以下分析:

(一)加工条件粗陋,缺少应配置的卫生设备

有些高校对食堂的经费投入严重缺少,食堂建筑与卫生设施不太配套。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中要求“要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学校食堂卫生设施与条件,使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符合卫生要求”[3]。近年来,大多数高校由于在校人数的大幅度增加,都新建或扩建了学生食堂,食堂外表和就餐大厅都装修得非常好,但不少食堂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功能不配套、设备陈旧的问题。致使食堂缺少必要的设备和食物维护的方法,直接导致了食物安全风险要素的增加。

(二)承包食堂食物卫生安全风险多

有些高校对后勤社会化改造中食堂卫生处置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缺少及时的研讨以及处置,导致一些因为原则不严、责任不明和自身处置水平低等缘由构成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第4章食品生产经营的第29条明确规定“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4]。

但是由于高校的扩招,多数学校的后勤服务面临很大的压力,后勤社会化也成为一项必然的选择。但部分学校存在盲目引进,以包代管,使得少数不具备从事学校餐饮工作资质的社会机构或个人承包学校食堂,很大原因在于学校没有健全相应的食堂卫生管理制度。

(三)食物卫生安全处置水平低

有些高校食堂管理人员对食堂的卫生安全作业缺少必要的处置和检查、完善的处置原则以及具体的组织实施方法。另外一些高校对此类问题处置不够及时而且力度不够,他们利用服务公司、校办公室等这些非专业机构来处置,会造成食堂卫生处置管理的水平不高,导致这些食堂将剩余食物在室温下存放后又直接食用,生、熟食物容器、区域和加工东西没有分隔和差异符号。

(四)从业人员广泛缺少卫生安全意识,卫生操作习气不良

食物加工人员缺少卫生意识和不良操作习气是构成食物污染和导致食物中毒的最重要缘由之一。食堂从业人员大多是临时聘任、未经练习就从事食物生产经营的人员,因而对食物卫生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其卫生操作的习惯也令人担忧。

(五)食堂从业人员培训力度不够

大多数高校食堂由自身经营向租赁、承包、托管等多元化模式发展。高校学生食堂的管理人员多为高校的行政管理干部,食堂内的工作人员也多数是那些只参加过个别临时或短期厨师培训的学员或临时工,缺乏专业、系统的烹调理论和饮食营养与卫生知识。这些人员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和相关知识、食品加工知识匮乏,在加工过程中不按照有关规范进行具体操作,存在食物中毒发生的隐患[5]。

(六)有些区域监督处置缺少应有的力度

由于高校处置的特殊性,有些当地卫生监督机构对学校食堂的卫生安全作业监督不够,把关不严,对尚未达到安全卫生标准的学校食堂也发放相应的卫生许可证,致使食堂卫生风险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消除。

三、高校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建议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篇4

【p键词】食品安全政府监管解决对策

一、食品安全现状

食品安全发展现状:对于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可以根据食品安全的内涵即食品数量安全与食品质量安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食品数量安全来看,由于粮食是我们生活中最基本的保障,所以根据我国粮食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来分析我国食品数量安全的问题。通过对2003年到201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以及人均粮食产量状况的分析,可以得出我国的粮食产量以及人均粮食产量都在呈现增长趋势,中国的粮食安全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保障。因此,我国的食品数量安全问题基本上已经得到了解决,所以我们目前社会关注的焦点指的是食品质量安全,因而在本文中主要分析的是食品质量安全。

现阶段我国所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大量使用农药,过多的使用添加剂以及滥用激素等。第一,农药的大量使用。2015年,我国农药的使用量达132.8万吨,比上一年减少了12%;第二,过多使用添加剂。适当的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味道,而且可以促进食品中营养的吸收,但是为了某些利益,许多商家会过度的使用添加剂,从而对人的身体产生危害;滥用激素。有些不良商家为了获取较大利益,会在食品中添加激素来增加食物的产量。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分析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使得国内消费者对我国的食品逐渐失去信心,而导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主要原因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出现了问题,具体表现为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有关组织机构职能不明确以及对食品安全标准较为落后。

首先,现有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虽然我国已初步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体系,但在这个体系中却存在很大的缺陷。比如说在目前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在09年颁布实施外,其他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的的颁布时间都比较早,不论是在监管内容还是在惩处力度方面,相关的规定都比较落后。

其次,食品安全标准落后。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已初步建立起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个层次标准在内的体系。虽然目前我国食品体系已较为完整,但是在现有的体系中有些标准已经不适应目前的需要,应该对其进行修改。我国现行食品卫生标准的覆盖面总体上达80%,但仍然有20%的食品无国家标准及相应的检验方法,有的食品种类的覆盖率仅达50%。

最后,监管不到位。目前我国存在大量无照经营的小商铺,而这些小商铺的规模通常比较小,生产设备想对简陋,原料进入门槛较低,在食品添加剂使用上存在许多漏洞,且卫生环境极差,很容易造成食品污染。由于这些小商铺分布较广,大部分是在农村,职能管理部门往往不重视,很多的食品小商铺很难找得到,监管存在盲区。

三、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政策建议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利益,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应为改善食品安全问题做出贡献。

首先,应完善法律法规。我国现有的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但是现有的法律法规中存在某种交叉点或者是空白点,从而使食品安全问题存在隐患。其次,明确部门职能。我国虽然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但是质检总局和农业部等部门也可以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管,这有可能会导致重复执法。因此应该对各部门进行分工,对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以及出口等环节进行把关。最后,对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进行修改,在制定标准时可以借鉴国外的相关经验,以此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1]张红波.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

[2]刘锐萍.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食品标准发展趋势与问题分析[J].农业工程技术,2007,(10).

[3]张守文.当前我国围绕食品安全内涵及相关立法的研究热点――兼论食品安全、食品卫生、食品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5,(9).

[4]李哲敏.食品安全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4,(1).

[5]刘录民,侯军歧,景为.食品安全概念的理论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4).

[6]陈晓雯,方菁,周洁.我国农药使用状况和农药对健康的影响研究[J].卫生软科学,2012,(6).

[7]辛志强.浅析我国食品监管体制的问题及对策[J].品牌与标准化,2012,(6).

[8]尤玉如.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9]程言清,黄祖辉.美国食品召回制度及对我国食品安全的启示[J].经济纵横,2003,(1).

[10]肖进中.国外食品安全法律监管对中国的借鉴[J].世界农业,2012,(6).

[11]杨永华.国外食品安全法律监管对我国的借鉴[J].甘肃理论学刊,2009,(2).

[12]任智华.日本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现状分析[J].农业经济,2010,(6).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篇5

关键词:食品安全经济转型

我国当前处于经济转型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改善民生正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于如何保障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正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之一。

我国每年因食品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并不多,根据表1数据可见自2006年以来死亡人数从596人大幅度降低值2011年的137人,国务院为什么仍然要在2010年2月6日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因为自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以来,每年都有牵涉到全行业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引起了民众的高度关注和恐慌焦虑。因此,食品安全不仅是公共卫生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是影响到社会安定团结的重大问题,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必须充分重视,下大力气予以解决。

一、经济转型背景下的食品安全现状

首先,根据表1数据,自2006年以来,根据农业部对兽药残留、蔬菜农残、水产品、生猪瘦肉精抽查合格率数据可以发现各项指标合格水平逐年上升。而卫生部统计的食物中毒事件、中毒人数、中毒后死亡人数则逐步递减,这说明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转型,我国食品安全部门一直在努力,也取得了较大程度的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总体稳定,逐步向好。

数据来源:根据农业部监测数据、卫生统计年鉴整理

其次,从食品安全体系建设来看,近年来也取得一定进步。一是食品安全标准清理整合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已公布了269项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内容涵盖从原料到产品中涉及健康危害的各种卫生安全指标。修订公布了新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明确规定了2314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二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稳步推进。全国已设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1196个,覆盖了100%的省份、73%的地市和25%的县(区)。建设了食品中非法添加物、真菌毒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8个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国家参比实验室。三是法律体系初步完善,2009年2月28日审议通过了《食品安全法》,为了配合《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又先后通过了《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但是,另一方面来看,期间重大食品事故仍然频发,并呈行业性爆发特点,民众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成效产生质疑。2006年多宝鱼禁用鱼药残留事件,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10年3月专家透露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2011年双汇瘦肉精事件,2012年的皮鞋酸奶和毒胶囊事件,每次事件可以说都对公众食品安全信心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2》的调查结果表明,70.02%的受访者认为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会影响他们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关于受访者对未来食品安全状况改善的信心,有23.71%表示难以改善或者肯定没有好转,30.85%的受访者对食品安全改善信心表示态度模糊,因此总体来看54.56%的民众还是对食品安全改善缺乏信心。因此,一旦有食品安全的重大事件发生,在当前网络自媒体发达的背景之下,食品安全问题有可能引爆强烈的社会不满,进而对政府的监管能力表示怀疑,产生较大的负面效应。

二、经济转型背景下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每年都有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发生,说明食品安全监管确实还存在较大问题和缺陷,仍然需要进一步建设和改革。但在食品安全体系及基础设施都已基本健全的情况下,这些问题难以解决的根源已经不是缺乏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问题,而是在当前中国所处的经济转型阶段,如何才能让已有的食品安全支撑体系充分发挥监管效能,促使食品生产和流通企业自觉生产出安全可靠的食品。

笔者拟从如下四方面来分析经济转型背景下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现行食品标准还需进一步清理与整合

标准是企业决定如何生产产品的依据。在《食品安全法》颁布之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有多套国家食品标准的国家,同一产品多套标准导致企业无所适从,食品监管过程中矛盾丛生,2009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规定今后只有一套部级强制性的食品安全标准,质量的指标不再纳入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体系,计划在2015年以前基本完成相关标准的清理、整合工作。

当前整顿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清理整顿过程中,各部门、各专家之间因利益或观点不同导致看法不一,常产生分歧、难以达成一致;其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否要与国际接轨也经常产生争议,因为有些指标我们目前比国际水平还高,与国际接轨的调整引起公众指责标准倒退,有些低于国际标准则是企业或者专家认为应有中国特色,符合生产生活实际,如何选择亦经常存在分歧。其三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模式是列举式,导致每一个产品就要相应编制一套标准,标准数量繁多且适用困难。

因此,在经济转型期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清理应符合国情和食品产业发展实际,操作性与科学性兼顾,同时要积极借鉴相关国际标准和管理经验。另外我国标准制定应从纵向产品标准转向采用横向通用标准为主,减少单个产品专用标准的制定,将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集中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添加剂、微生物限量等通用标准方面。

2.现行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导致管制效率不佳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当前主要是由卫生部、农业部、质监部门、工商部门和食监部门5个部门负责,其中卫生部门负责综合协调,其他四个部门分别负责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食品流通和食品消费环节的安全管制。好处是体现了食品安全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管制理念,缺点是监管职能分散,权力配置不清晰,部门间监管职能存在交叉,降低管制效率,管制成本大幅增加。整体来看,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持续改善,但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虽然调动了5部门力量来齐抓共管,但实质上也没有哪个部门真正对食品安全最终结果负责,这就导致权力被分散,无法形成绝对的权威管理,食品安全监管事故仍然频发。

因此,今后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应通过立法上从源头上确定不同监管部门的职权划分,以便快捷高效地实现监管职能;其次我国当前的管制模式是综合管制模型,如果要提高管制效率就必须要有专门机构来集中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管制,应设立国家和地方的各级食品安全统筹协调机构来作为常设的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这需要相关行政法规做出规定并赋予该机构以法定地位。

3.对农村食品安全问题重视不足

以往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重心放在城市,对农村食品安全问题重视严重不足。按照目前监管体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只设到县一级,人员也很少,监管能力普遍不足,缺乏检测技术和设备,至于广大农村则更是处于食品安全监管的真空和空白,加上农村由于教育和经济原因严重缺乏食品安全意识,致使不法商贩专门盯上了农村,把大量三无、过期甚至危害健康的问题食用品流向农村,对广大农民造成侵害。而在经济转型时期,要构建完整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农村是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不能抓紧了城市的监管,却疏于对农村食品安全设防。其次农业生产活动是所有食品原料的源头,不解决农村的食品安全问题,最终会影响到城市食品安全。我国农村严重缺乏食品安全意识和相关知识,农业生产方式的落后可以说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终极根源。

解决之道是,首先从观念上加强对农民的食品安全宣传和教育,政府提供经费和信息支持,通过教育培训转变他们的食品安全观念、农业生产理念。其二,农村的生产方式转变离不开规模经济。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规模化经营、农产品的标准化,是保证食品安全的必然选择。当然,实现解决农业集约化经营有个前提,就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实现流转,土地经营权集中到种田大户或者农业企业手中,规模化才能实现。其三,农村生产方式转变还需要有一个亟待解决的瓶颈,就是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必须尽快解决,近年来“镉大米”的出现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国家应当在财政中尽快安排一部分用以建设农村清洁和垃圾处理系统,以及加强对乡镇企业环境污染行为的整治。消除了污染,才可能实现环保可持续的生产,提供高质安全的食品原料。

4.食品安全执法力度不够

2012日年9月,雀巢大中华区总裁狄可在达沃斯论坛发言提到;中国的食品安全法是世界上最严厉的,尽管很少有人知道。中国的食品安全法比美国更为严厉,但遗憾的是没有被很好地执行,存在问题的食品企业没有依照法律受到惩处。导致了目前的堪忧的食品安全现状。可谓一针见血,道出了国内食品安全现状堪忧的症结所在。因为企业的道德底线不是自动产生的,企业逐利的本性决定他们是通过违法成本是否值得来决定要不要遵纪守法。

例如,沃尔玛连锁店销售假“绿色猪肉”案,罚款269万元,在国内已算罚款大单。但比较一下国外,2009年9月,辉瑞制药因非法推销药物被美国司法部罚款23亿美元。269万和23亿美元相比较,谁的执法威慑力更大、更能产生警示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接下来的十二五期间,只有对典型案例、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保证严厉执法,令违法企业倾家荡产还要承担刑事责任,真正重典治乱,提高违法成本,才能有效震慑后来者知法犯法的牟利企图。

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尽快在全国范围建立食品信息追溯系统和安全信用体系。通过追溯对食品企业进行有效监管,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可以通过追溯系统对产品进行强有力的召回,并根据相关信息对事故责任人进行严厉惩处。同时,还应全面落实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严格责任,建立健全明确清晰的监管责任体系,对渎职者最高可判刑10年。

如能对以上四方面问题加以重视和解决,相信在十二五期间食品安全监管效率会进一步得到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2[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22-136..

[2]邹小南,谭红,李占彬,何锦林.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问题与对策[J].食品工程,2009,01:37-39.

[3]吴才毓.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综述[J].现代经济信息,2009,09:146-147.

[4]陶跃华,张晓峰.从“三鹿奶粉事件”浅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0,04:362-365.

[5]康莉莹.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创新及借鉴[J].企业经济,2013,03:189-192.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篇6

一、__区局基本情况

__区始建于1965年,1970年设区建制,从而形成政企合一体制。区政府辖五个镇(林场)区(局)机关设在小扬气镇内,总面积459048公顷,人口49611人,其中镇内23397人,形成面广、人疏、线长的自然情况。

__区人民政府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把保障食品安全作为一项大事常抓不懈,积极推行食品放心工程的实施和综合评价,加大对各类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为保证全区人民饮食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我区食品企业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有38户,其中,豆制品加工19户,面食类加工8户,熟食加工8户,冷饮加工3户,已获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14家,占总数的36%。这些企业,生产厂房布局合理,环境卫生较好,加工设备较落后,产值五十万元以上的只有1家,5人以下家庭式作坊居多。各类食品经营企业有280家,年销售额五十万元的有6家。

餐饮业(包括食堂)有37家,其中饭店32家。食堂5家,全区共37户学校食堂和餐饮企业进行了量化分级信誉度等级评定,共分为a、b、c、d四个等级,经过地区评定小组认真检查评分,我区评为b级的餐饮单位共有3家,其余34家均为c级单位。

以上反映出我区的食品加工业整体处于低水平状态,生产加工能力差,种类偏少,是外地生产加工食品的销售区;食品流通业处于一般水平,有待进一步发展壮大;餐饮业具备一定的基础,呈逐步扩展的趋势。

三、近年来我区保障食品安全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近年特别是20__年以来,我区借助“食品放心工程”这一有效载体,根据不同时期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集中各方力量开展了不同种类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整治,严厉查处粮、肉、蔬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酒、饮料、儿童食品和保健食品等10类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违法行为;认真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大对无证照生产小作坊的取缔力度,对有制假劣迹和质量不稳定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和整治,对提高全区食品质量的总体好转起到了明显效果。

四、我区部分食品行业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

1、我区肉制品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隐患,突出表现在:牛、羊肉定点屠宰尚未实行,没有检验、检疫设备,肉类品种的检验、检疫工作等于没有开展,导致我区鲜肉的安全质量没有保证;少数城乡结合部定点屠宰操作尚不规范,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整顿规范。

2、豆制品行业。我区豆制品生产企业有19余家,都为家庭作坊式,加工设备简陋,工艺简单,环境卫生不符规定。而且都未办理生产许可证,虽进行多次清理整顿,但仍难以改变。

3、街头饮食摊点的卫生状况甚忧。随着我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有特色的街头小吃摊点增多,尤其是夏季夜市开始,绝大多数小吃摊点也随之开张,他们对碗筷等用具消毒不够,加之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容易形成监督的盲点和病从口入的隐患。

4、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现象依然存在。我区经济欠发达,为了生存,一些人无视法律法规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由于牵涉到社会稳定,使查处取缔的力度大打折扣。

五、目前我区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

1、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情况

我区于20__年6月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主任的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负责对全区食品安全总体分析、部署安排工作。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区食品药品监管局。使区政府在保证食品安全方面有了一个“抓手”。这个机构成立以来,通过定期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针对发现的问题整体部署各类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等活动的开展,集中了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执法资源和力量。

在该机构运转过程中,我们感到虽然协调委员会在改善食品安全状况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感到这是一个议事的、协调的机构,统一性、权威性特别是高效性难以得到真正树立,如果要使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比较明显的改观,需要有一个更有力的机构具体进行实施。

2、检测监测情况。

要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一方面在规范食品进货渠道的同时加强食品的检测和监测非常重要,我区目前还没有检测监测设备,要想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是很难达到的。

3、人员、经费问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务重、范围广、责任大。目前,我局仅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而无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和经费。给食品综合监管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六、有关思考建议

食品安全涉及面广,牵涉部门多,在目前监管体制下,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针对我区食品安全现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1、进一步发挥区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作用。加大综合协调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的力度,通过分析评估食品安全的隐患,在预警和控制上下工夫,形成一个快速预警系统,提前控制、消除影响食品安全的危害因素,防止事件的发生。

2、加强监督执法的力度,在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上进行适当的探索。我们认为,充分保障食品安全,一是各食品监管部门要在现有的法律法规框架内对食品企业监管到位,加强食品生产和市场准入;

3、加大食品检测监测资金的投入。

4、食品信用体系建设情况。根据我区食品现状调查,我们选择了3家企业作为食品信用体系试点单位,(1)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试点单位:__区林格贝有机食品有限

公司,为我区最大的食品生产企业,年销售金额为五十万元,生产厂房布局合理,环境卫生好,加工设备先进,主要产品为加工提取华青素,生产前景好。(2)__区南味饭店:在我区餐饮业中为规模较大酒店,此企业进行了量化分级信誉度等级评定,经过地区评定小组认真检查评分,被评为b级餐饮单位,为__区最高等级评分。(3)__区东兴商店:此企业为批发兼零售食品超市,为__区信誉好的一家企业。

区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农委、质监、工商、卫生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我区已召开了动员会议,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对试点企业进行了培训,并建立了诚信档案。

5、开展食品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篇7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过程;控制

0.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也随之加重,安全与营养成为人们选择食品的主要因素,中国食品工业不断发展,食品质量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与社会稳定的大问题。近几年来,国内连续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现在什么是放心食品,什么食品最有安全保障,成为消费者们迫切想知道的问题。目前,中国的食品工业总产值已居全国工业总产值的第一位,食品消费在居民总消费中约占40%,因此,做好食品安全检测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对于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

1.1环境污染带来的食品

当前,在中国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环境状况日益恶化,水污染、大气污染直接导致农产品以及其他食品的污染,食品污染问题成为目前面临的严峻问题。

1.2境外食品安全问题也有可能引发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

全世界各国爆发的传染病,例如疯牛病,口蹄疫以及转基因食品等等,也是随时危险我国食品安全的因素。

1.3新技术带来食品品质下降、受污染问题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食品加工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捷:但是,科学技术的滥用,也导致了食品的污染,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大棚蔬菜和反季节果蔬繁荣,让消费者一年到头可以随时吃上自己想吃的果蔬,但是由于大棚蔬菜生长期短,因此营养和口感就会有损失,消费者可以明显感觉到,现在的果蔬已失去原来的口感和清香。更甚者,农民为了抢市场、抢销售期,大量的使用化肥、农药等,导致果蔬农药残留超标。

1.4食品制造及流通通道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随着中国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食品加工行业中的不安全因素逐渐暴露,其主要集中在食品掺假、采用劣质、变质原料;经销者非法出售过期食品;食品标签不规范;餐饮业作业条件差;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等。

2.造成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2.1由环境引发的不安全因索

工业“三废”、化肥农药以及农作物病害是引起土壤污染的因素,一些工厂废水会含有害物质,而有些工厂图方便,会将污水不经加工直接排入河道,我们都清楚,植物类食物的营养一般从土壤中汲取,用污水灌溉的农田则很容易被农作物吸收,从而导致农作物有害物质积累,进而影响食物安全;大量的使用化肥则会导致硝酸盐的积累,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就会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农药对食品安全的威胁主要是残留,果蔬是最后使用农药到收获时间的间距不符合安全标准,则很可能引发食物中毒。

鱼类长期生活在被工业废水污染的水中,极易在体内聚集有害物质,人们在食用这种鱼类只有很可能导致中毒,重金属污染,农药污染,水中生物很可能发生病变,人们使用后,可能导致不可预料的后果。

2.2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引发的不安全因素

当前社会中,非法经营食品问题相当严重。在食品加工生产中,有的企业一味追求利润,置卫生制度于不顾。有的企业无视法律规定,滥用食品添加剂,还有企业明知故犯出售过期食品。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食品经营陋习越来越多,像三鹿奶粉、地沟油等等,给社会带来极大隐患

2.3食品原料自身引发的不安全因索

有些果蔬在一定条件之下会具有毒害作用。例如马铃薯、西红柿、杏仁,这些都是本身无毒的,但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会变成要人命的毒物,像发芽的马铃薯、未成熟的西红柿等等,还有的是由于误食或烹饪方法欠妥当,就可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而畜、禽、鱼、肉等食物中自身会携带病毒,而且很有可能传染给人类。

2.4包装工艺引发的食品不安全性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食品包装材料日渐丰富,食品外装五花八门也增加量食品的不安全行,例如:有些食物用塑料包装,但塑料本身是有毒性的,再者包装的回收或处理失当,也会导致失误污染。

3.保障中国食品安全的全过程管理体系构建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食品的开发者、经营者及消费者等各个层面,贯穿于食品生产的原料采集、加工、包装储藏、运输、食用等各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建立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的全过程管理体系。

3.1加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仅是各类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服务和消费对象,也是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监督者和支持者,食品安全与消费者息息相关,要让消费者更多地参与食品安全立法、执法活动中,发挥消费者的社会监督作用。当消费者自身权益受到伤害时,要学会运用法律和舆论武器,保护自己。

3.2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食品安全控制的法制建设工作

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安全监督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以《食品卫生法》为核心的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建设,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发展面临严重的机遇和挑战,为适应世贸组织的挑战,就要加快制定可操作性强、与国际衔接的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中国的食品安全检测机制。

对于重点地区和重点产品监管,政府要加强安全监督,加大对生产基地的治理,对于违法犯罪要及时移交公安部门,使其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要落实好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实行责任追究制,将食品安全检测落实到实处。

3.3污染源的控制

食品安全要从源头抓起,要严格减少果蔬化肥农药的使用,就要做好农民的教育,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国家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对农民正确使用化肥农药的培训;还要严格控制高毒农药的生产和使用范围,严格管制高毒、禁用农药的生产和销售,加强对农产品药物残留的控制和检验,要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发展绿色食品。

3.4生产经营单位的行业自律

有关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自觉选用优质安全的食品加工原料,并严格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建立严格的原材料检验制度,促使有关单位生产和销售安全营养的食品,生产过程、加工工厂要远离污染源,坚决抵制污染食品的生产和销售,完善食品安全检测过程。

3.5加强坚实有效的技术支持

在保障食品安全、做好食品安全检测过程中,不仅会涉及到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市场监督和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区域食品污染的检测控制技术、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技术、食品生产加工、贮藏、销售等环节的危害关键点分析与控制技术(HaCC)p等方面的落后,一直阻碍食品安全检测的发展

4.结论与建议

食品安全检测过程是一个保障食品安全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建立一个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管理机制,以确保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卫生营养,在这其中,要有政府部门的有效管理、消费者的社会监督作用,更主要的是食品经营者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参考文献】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篇8

本刊有关食品安全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之中有68%的人对于市场上出售的食品表示“不安全,不放心”,另有31%的人认为“不好说”,只有1%的人觉得“很安全,放心”(也许这1%的人从来不关注食品安全报道?)(见图1)。无论如何,这个数据已经足够说明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感受了。看着禽蛋柜台里鲜亮的“苏丹红鸭蛋”,还有水产部活蹦乱跳的“嗑药多宝鱼”,人们该如何装点自家的餐桌呢?

造成这些食品安全问题,必然有其原因,有高达86%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还有72%的人认为,是因为“黑心的厂家、商贩太多”(见图2)。另外,就是“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61%)。可见,人们普遍认为“监管不到位”是造成“食品不安全”现状的最主要原因。对此,我们不便多加评论。只是希望相关的监管部门能够不负众望,让大家吃得更放心。

那么,市场上出售的食品中,有哪些是消费者认为最不安全、最不放心的呢?53%的人认为是熟肉类制品(如香肠、烧鸡等),其次是小食品(如瓜子、蜜饯、果冻等),占31%(见图3)。而相比之下,对于蔬菜、水果和乳制品,人们还是普遍比较放心的。由此可见,加工程度越高的食品,人们的信任度就越低。所以,与其说是人们对食品不信任,还不如说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出现了危机。

被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如禽流感、苏丹红等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于食物的选择。有70%的消费者坚定地表示“被曝光的食品我绝不会再购买了”(见图4)。可以想象,健康的肉食鸡和天然的红心鸭蛋,被造假者损害了名声,一夜之间由市场的宠儿被打入了冷宫,其惨淡情形,可想而知。

面对目前的食品安全现状,很多消费者选择了“关注各方面的报道,回避问题食品,学习各种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58%),还有一部分消费者“没有特别关注,但是听说了也会注意避免问题食品”(37%)(见图5)。也许,在现有的状况下,消费者也只能选择回避问题食品。因为,谁也没有办法让“不安全食品”彻底消失。

a当然会,被曝光的食品我决不会再购买了

B当时会,但风波过去便不会介意了

C不会受到影响,仍会继续购买

a关注各方面的报道,回避问题食品,学习各种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

B没有特别的关注,但是听说了也会注意避免问题食品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篇9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工程,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存在的有关监管部门权责不清、问责机制缺失、缺乏有效监管等等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提升我国食品工业安全监管体系,改善食品安全现状,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关键词】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问责机制

1我国食品工业安全监管的现状

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工程,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和措施,从199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到200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地方政府在监管执行方面也加大了力度,同时也获得了更多的权利,同时也相继出台了各种食品安全监管措施,这些举措有效地打击和遏制了食品安全领域的不法行为,在促进食品行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虽然成效显著,但是由于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还很不健全,同时,由于影响食品安全和食品安全监管的因素过于繁多和复杂,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从根本上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依然困难重重。需要进一步完善。

2食品监管存在的问题

2.1有关监管部门权利界定模糊

根据《食品安全法》第4条的规定,目前我国采取的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模式,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负责研究部署,统筹指导食品安全工作,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制定食品标准、处理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等;农业部门、质量监督部门、工商部门等分别负责初级农产品、食品生产环节、食品流通环节、餐饮服务活动的监督管理,

这种监管模式存在很多的缺陷:首先,缺乏有力的协调机构,国务院为了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统一管理,设立了专门的食品安全委员会,但其仅限于协调的软性机构,不具备垂直管理的职能,是否能够真正对其他监管部门起到组织、惩治、监督的作用尚待验证。其次,部门监管重叠,相互之间又缺乏有力的互动协调机制,很容易造成有限行政资源的极大浪费,再次,食品安全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变的复杂,同时很难对各部门的职权加以详细界定,由于部门之间的职权界限模糊,往往会出现监管的空白地带,使得不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有利可图。

2.2问责机制缺失,导致地方政府的寻租行为

所谓寻租,是通过一些非生产性的行为对利益的寻求。如有的政府部门通过设置一些收费项目,来为本部门谋求好处,有的企业通过贿赂官员为本企业得到项目、特许权或其它稀缺的经济资源,有的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利为个人捞取好处,是一些即得利益者对即得利益的维护和对即得利益进行的再分配的活动。寻租往往使政府的决策或运做受利益集团或个人的摆布。这些行为有的是非法的,有的合法不合理的。往往成为腐败和社会不公以及社会动乱之源。

地方政府是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具体操作者和执行者,它是整个监管过程的关键。这就极易导致地方政府的腐败寻租行为,一些企业疲于应对各个监管部门的监管和检查,宁愿出钱换取一张相关机构的免检证书。而相关部门在减轻工作量的同时又获得了相当可观的利益。

2.3食品企业集中度不高,缺乏有效监管

目前,西部地区的食品加工企业大多数为小规模经营,产业集中度不高,分散的经营者数量多、水平低、流动性大、增加了监督管理的难度。尤其是一些小摊贩和地下加工厂,他们没有对食品原料进行检验的能力,食品添加剂滥用情况严重,很多食品进货来源不明。而监管部门又没有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对这些企业进行监管,这就导致食品安全质量无法保证。

3对策与建议

3.1完善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明确各方责任

要根本解决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就要改变多部门分段监管的现状,设立一个独立的单一的的监管部门。首先,不仅要提高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地位,还要保持其独立性和中立性,不受单个部门利益的控制,能够公平地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通过加强其权威性,带动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以提高监管效能,减少监管空白和盲区。

其次,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最高的协调机构,在整体上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全程监管,对一旦发生的部门间冲突或出现监管摩擦或区域间出现监管矛盾时给予协调,对于监管部门没有履行的监管职能,食品安全委员会可以直接下达行政命令要求予以履行,彻底改变目前各地食品安全委员会无具体实权的局面。

3.2完善问责机制,促进规范执法

建立检察机关与政府检察机关、纪检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确保司法监督权独立,保障新闻自由和媒体知情权,构建公民参与监督问责的制度平台,为防止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执法不严,食品安全监管机关应当定期向辖区居民公布辖区内的食品安全状况,完善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制度,向消费者公开相关信息,并将该部门具体责任人的基本信息公开,便于群众及时向其反映所在辖区内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起到更好的监督和督促作用。并且通过用利益驱动机制来引导消费者的行为,提高消费者监管的动力,积极推进公民问责的法制化进程。

总之,解决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进一步统一食品安全监管主体权责明确化,加大监管机关自身的检查监察力度。

3.3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加强群众监督功能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光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也很容易造成政府的寻租行为,必须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管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全民参与,全社会监督争取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监管执法监督,并建立激励制度,鼓励人民群众举报违法违规生产和销售食品的行为。

同时,完善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制度,向消费者公开食品采购、生产制作和销售各个环节的相关信息,让公众监督渗透到食品安全风险预防阶段。加强社会各界、尤其是新闻界和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对恶意造假坑害百姓的不法企业和个人,要坚决予以曝光,并进行惩罚和整顿。

享受安全的食品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国家应高度重视,并且要相继出台切实可行的监管政策,不断加大力度,完善以《食品安全法》为主导地位的相关法律法规,增大社会监管力度和执行的透明度,推动食品监管工作不断提升和改进,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刘杨,王甜甜,陆云生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探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p194-196

[2]李洁丽车素芳刘海燕.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1期p34-36

[3]郑小霞.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对策[J]法制与经济2010.4p78-80

[4]苏云婷地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应对策略探究[J]经济与管理2012.6p93-95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篇10

食品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数量巨大,再加上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多样化,现有的监管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式,应借助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创新监管模式,而它的关键点在寻找影响食品安全最突出的影响因素。消费者作为食品的直接使用者,感受最真切,他们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不仅能够反映对食品安全状况的期望,而且能够反映对地方食品监管工作的认可度和其他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因此,开展食品安全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和统计评估以获取相关信息,并通过这些信息寻找新常态下最需要监管的领域对提升监管效率、监管水平及居民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和信心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以新的公共管理理论和政府监管为基础,以宁波市为例进行合理的调查研究,深入探讨新常态下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研究设计

首先,传统的食品监管依赖于政府部门,但新常态下食品安全事件的屡屡发生导致消费者对政府监管能力提出质疑。费威指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不仅需整合政府的监管强势,更需引入政府以外的力量,形成多元主体优势互补。王建华等提出新的公共管理理论,对政府监管进行了重新定位,考虑纳入新的监管力量,强调食品安全监管中社会监督力量与政府监管的相互配合。

因此,该研究对食品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化综合考虑,归纳出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20个影响因素:质量状况、卫生程度、营养成分、新鲜程度、生产技术认证、食品加工过程、品牌生产、食品储藏与运输、食品安全有关法律、相关部门执法力度、重金属含量、添加剂使用、农药残留、政府政策、监管体系、经营及卫生许可认证、食品生产源头、食品包装、媒体监督、舆论评价。

2研究基础

此次调查问卷主要由5部分构成:第1部分是宁波居民对当地的食品安全的总体满意度状况;第2部分是宁波居民对食品安全的20个影响因素的满意度及对因素与食品满意度相关性的认知情况;第3部分主要是人口学特征题,包括年龄、性别、婚姻、健康状态、学历、职业、家庭收入等;第4部分是受访者对食品安全的相关认知:包括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的处理办法、造成食品安全的社会因素等;第5部分是对被调查者对未来宁波食品行业的信心程度:包括生产加工、销售机构、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

3样本的特征分析

调查时总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27份。受访者的男女比例为221∶206,已婚与未婚的比例为188∶239,城市与农村户口比例为206∶221,分布较为均衡。从人口年龄金字塔中可以看出,受访者主要集中在19~40岁这一社会主要群体,且各年龄段在不同性别的分配较为均衡。从健康状况看,受访者主要集中在能够反映食品安全满意度的健康人群,符合实际。从家庭月收入看,受访者主要集中在2000~6000元,比例为33.7%,6000~10000元占了25.8%,低收入人群和高收入人群所占的比例较少,与宁波居民的情况较为符合。从学历看,受访者主要集中在大专或大学本科以及中专或高中,这符合宁波当前城市居民的学历状况。从职业看,受访者涉及学生、工人、教师、农民、商业、服务业等各个职业范围,分布范围较广,代表性强。总之,从样本数据可以发现,问卷的发放情况符合实际情况,体现了随机性,较为满意。

4食品安全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

政府监管因子与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执法力度系数(0.87)最大,然后依次是食品安全法律系数(0.86)、生产技术认证系数(0.84)、卫生许可证系数(0.83)、监管体系系数(0.81)、政府决策系数(0.79)、储藏与运输系数(0.74)。说明政府的执法力度对食品安全影响很大,相应的食品安全法、生产技术、卫生许可证和监管体系也至关重要。因此,监管部门应加强执法力度,规范生产技术认证和卫生许可证,加大监管体系建设,加强科学合理的食品储藏与运输。

5舆论监督因子与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