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咨询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2:00:07

关于心理咨询的问题篇1

一、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资料为2007年9月至2008年7月中国政法大学生心理咨询网络心理咨询留言,共160条,包括邮件咨询和BBs留言咨询。通过整理这些留言内容,并参考其他文献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分类,将160条网络咨询的内容分为10类,分别是人际交往、爱情与性、学习、职业规划与发展、情绪与压力管理、生命价值迷茫、性格问题、神经症类问题、自我认识、网络问题。

二、结果

1 网络心理咨询数量统计

经过将近一年的时间,学生留言达到160条。在刚建立BBS和网络咨询的前一个月,同学们对网络心理咨询不熟悉,几乎没有留言。随着我们的宣传,在随后的几个月里访问量逐步增多。从留言的时间来看,总的趋势是每个月的留言都在递增,但有两个时期,留言数量明显下降,即考试月份(1月份和7月份)和假期(2月份)。这说明网络心理咨询逐渐被同学们所接受。

2 网络心理咨询内容分析

人际交往、爱情与性问题是大学生网络咨询的主要内容,分别占了总留言量的20%和18.75%,这与面对面个别心理咨询的调查结果是一致的。人际交往主要包括宿舍人际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家庭关系等。从具体的留言内容来看,宿舍人际关系,尤其是女生宿舍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问题多种多样。而与父母的关系也是学生最为关注的,很多学生不能处理好个性独立与父母控制之间的关系,导致与父母产生矛盾,而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爱情与性问题也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问题,处于青春期的同学对异性充满渴望,但恋爱过程并不一帆风顺,充斥着各种问题,如单相思、三角恋、过程中的感情纠葛、失恋等;而性问题也常常困扰着他们,如性道德、、性变态等。神经症类问题有26例,该类问题主要包括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等。情绪与压力有15例。学习问题13例,主要涉及的问题是学习方法的转变、社团活动与课业发生冲突等。自我意识问题有13例,以自卑心理居多。性格问题有12例,大部分同学对性格的认识存在偏差,总认为内向性格不好,而对自己的性格予以否定,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另有生命价值迷茫问题9例,职业发展问题8例,网络成瘾2例。

三、讨论

从每个月的留言数量来看,网络心理咨询正在逐渐被同学们所接受。与面对面心理咨询相比,网络心理咨询最大的优势就是保密性强。目前,有些学生对心理咨询带有偏见,认为做心理咨询是见不得人的事情,还有的学生怕自己的问题被学校知道后会记入档案而不敢进行心理咨询。而在网络咨询中,首先学生不必公开自己的真实姓名、声音和形象,也就减少了被周围同学、朋友、老师了解的信息,避免了传统心理咨询给学生带来的压力,从而在自己有心理困惑的时候能主动寻求帮助。其次,网络咨询能节省人力、物力。最后,网络心理咨询便于咨询过程的记录。尤其是通过QQ、mSn等聊天软件进行的咨询,其咨询过程能够完整无好地保存下来。传统的面对面心理咨询的记录由于是在咨询完毕后通过咨询师的回忆和印象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流失某些信息,并且搀杂个人的感想和推测。而网络咨询的内容和过程可以完整地保存下来,便于咨询师在下次咨询时随时调用,并可以作为未来研究和进行追踪的参考资料。

从咨询的内容来看,其中两个问题尤其值得我们注意。一是神经症类问题明显增多,这一方面是由于学业竞争压力、就业压力的增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可能跟网络留言的局限有关,这种文字的留言或电子邮件仅仅通过文字进行交流,并不像面对面咨询一样能完全准确地传达学生的相关信息,这种有限的信息影响了对学生问题的准确地评估和诊断。所以,有些同学的问题虽然有神经症的表现,但并不一定就是神经症问题。二是因网络问题而留言咨询的学生非常少,但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都发现网络成瘾,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是大学生中非常普遍的问题。这种差异是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认为,主要是这些沉迷网络的学生自身并不认为自己有任何问题,他们也没有觉得这样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危害。相反对于部分人来说,网络是他们逃离现实,获得成就感、归属感的一种空间,在那里他们得到了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满足的心理需求,因此他们不愿意走出来,更不会主动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关于心理咨询的问题篇2

【关键词】心理咨询;认知;横断面研究;大学生

investigationofVocationalCollegeStudentstoCognitionofmentalCounseling.wangFengrong,LiZhanxuan.HeilongjiangnongkenVocationalCollege,Harbin150025,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findoutvocationalcollegestudents'tocognitionofmentalcounseling.methodsByusingaquestionnaireaboutcollegestudents'viewofcounseling,876collegestudentsoftwovocationalcollegesweretested.Results68.4%studentsrecognizecounselingcandealwithgeneralmentalissues,14.5%studentsthinkitcancurementaldisease,and64.7%studentsacknowledgeitcanpromotepeople'sdevelopment;84%studentsthinkit'snecessarytooffercounselingclassesforstudentsincollege;Recently,therearefewstudentstocounselonly5.6%,therateofstudentswhohavecounseledarewillingtodoitagainis84.6%;87.2%studentschoicecounselorswhomajoredinpsychology;48.6%studentsprefertoface-to-facecounseling;76.5%studentsexpecttosolvetheirissuesatthefirsttime;86%studentstendtocounsel,but64.2%studentshavekindsofworrieswhentheygointothecounselingroom.ConclusionVocationalcollegestudentscommonlyrecognizecounseling.

【Keywords】Counseling;Cognition;Cross-sectionalstudy;Vocationcollegestudents

近几年来,高校非常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均成立了专门服务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了心理咨询。在大学生群体中,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更有其特殊性。他们当中一部分带着高考的失利,很不情愿地来到高职高专院校,再加之与本科院校的学生进行比较,形成了强大的心理落差,他们的学业压力及就业压力也明显高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使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有较多的心理问题[1]。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与他们的求咨行为与心理咨询工作的成效密切相关,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是否主动求助心理咨询机构,与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有密切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有必要了解他们对心理咨询的认知状况。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调查了1所高职院校和1所高专院校共876名学生,收回有效卷864份。被调查对象年龄范围为17~24岁,平均年龄为22岁。其中男性占34.5%,女性占65.5%。一年级37.4%,二年级为30.6%,三年级为32%。

1.2方法采用自编的半开放式“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调查表”进行调查。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对心理咨询的功能及作用的认识、对求咨行为的认识、接受心理咨询的比例、对心理咨询师的认识、关于咨询的方式、有咨询经历的大学生的基本求咨情况。

1.3资料分析调查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

2结果

2.1心理咨询能起到什么作用和你希望能在心理咨询师处得到什么样的帮助?这两项是对心理咨询功能的认识。有68.4%的学生认为可解决人的一般心理问题,有14.5%的学生认为可治疗“心理疾病”,64.7%的学生认为可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和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解决一般心理问题中,人际关系问题占57.5%,调节释放情绪为54.5%,学习问题为47.5%,恋爱34.5%,就业34.1%,性24.1%。有1.6%的学生认为心理咨询没起到什么作用,没有达到所希望的效果。有92.2%的学生希望能解决他们的问题,有4.1%的学生希望能倾诉自己的烦恼,有16.1%的学生希望能更加完善自己。

2.2对求咨行为的认识及接受心理咨询的比例来看,有22.6%的学生认为为了治疗心理疾病,有38.6%的学生认为是为了解决心理问题,有86%的学生有咨询的愿望,并认为自己周围有24.6%的学生应接受心理咨询。绝大多数大学生尚无咨询的经历,接受过心理咨询的仅为5.6%,比蒋重清等人的研究结果(7.3%)[2]还要低,但这部分学生中84.6%的学生还愿意去心理咨询,低于蒋重清等人的研究结果(94.7%)[2]。有咨询愿望的学生中有64.2%对走进心理咨询室有顾虑,其中怕别人说有心理疾病而遭非议占34.9%、不愿讲出心中的秘密为34.6%,对保密性不放心为22.6%,怀疑咨询效果的为14.6%,其它占15.6%。关于高校开展心理咨询的必要性,选择很有必要的为34.6%,有必要的为49.4%,不太必要的为12.4%,没有必要的为3.6%。女生比男生更认为有必要(82.2%、76.5%,χ2=22.74%,p

2.3从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师的认识来看,对咨询师背景的要求,选择心理学的为87.2%,医学为66.3%,教育学为61.6%,思想政治教育为45.6%。关于咨询师的年龄,选择中年人的为58.6%,年轻人的为21.6%,女生选择中年人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49.7%、39.5%,χ2=24.26%,p

2.4关于咨询的形式,选择面对面咨询的为48.6%,网络咨询的为21.5%,热线电话咨询的为18%,书信咨询的为11.9%。76.5%的学生希望一次咨询解决问题,18.6%的学生选择视具体情况而定,4.9%的学生选择多次咨询解决问题。

2.5从有咨询经历的大学生的基本情况来看,接受过咨询的大学生寻求咨询大多是遇到了人际关系、恋爱、工作、学习等方面的问题。有75%的学生在求咨前尝试过其他方法,主要是自我调节(48%)和找朋友倾诉(33.6%)。男生选择自我调节明显高于女生(64.7%、31.4%)。当自己进行调节及找朋友倾诉解决无效时才想到求助于心理咨询。对于咨询效果的评价,认为很有帮助或有些帮助的为76.9%,认为咨询师完全和基本合格的为81.7%。

3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生普遍认同心理咨询的功能和作用,认为能解决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及促进人的成长。人际关系问题是大学生咨询的最主要的内容。多数学生认为高校有必要开设心理咨询。虽然曾接受心理咨询的人数不多,但曾经接受心理咨询的同学几乎都是愿意再去心理咨询。男女学生在求咨行为中存在性别的差异,女生多采用向朋友及家人倾诉并寻求解决问题,而男生更多的采用自我调节的方式,在这些方法无效时,向心理咨询机构求助,女生更希望得到年长的咨询师的帮助,而男生更希望得到同龄异性的帮助。男女生相比较而言,女生更愿意接受心理咨询。而学生要求咨询师有更宽厚的知识素养、良好的专业技能、平易近人、善于沟通。这给心理咨询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提示我们在安排咨询人员时要考虑到性别的差异。

一般学生表示愿意接受心理咨询,但对走进心理咨询室存在种种顾虑。一方面认同心理咨询的功能和作用,认为高校应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当发生心理问题时又羞于启齿。这种矛盾倾向很可能成为影响学生求咨行为的主要原因,而且在咨询形式上更愿意面对面咨询,并多数希望一次能够解决问题。这提示我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加大宣传力度,消除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误区,提高咨询人员的素质,加强其职业道德的建设,也提示我们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应采取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各种形式的讲座、心理训练、团体咨询、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就业指导、解决冲突及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等,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及促进人格的完善和发展。

4参考文献

[1]吴晓萍,陈雪玲.高职生应激源、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研究.中国心理健康杂志,2006,14(2):224-226

关于心理咨询的问题篇3

彭丹(1989-),女,汉族,重庆人,教育学硕士,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方向:教学论。

仲福丽(1988-),女,汉族,甘肃酒泉人,教育学硕士,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方向:教学论。

摘要:当今社会进入网络的时代,网络心理咨询也应运而生。网络心理咨询有便捷、匿名等诸多优点,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目前网络心理咨询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咨询的资格、保密原则、知情同意等。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相关部门严格的监管制度,其次要求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最后要求加强对网络心理咨询师的培训。

关键词:网络心理咨询问题应对策略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的同时也使传统的人际互动模式受到挑战,面对现代社会的各种压力,人们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逐渐重视起来。网络因其“可能为需要心理辅导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调节、改善适应不良困扰的新界面”[1]而逐渐成为现代人解决健康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技术平台之一。

二、网络心理咨询的定义与特殊性

目前,国内外学者尚未有关于“心理咨询”含义的统一界定[2],与传统心理咨询相比,网络心理咨询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从业人员及服务专业性的不确定。虽然大多数研究者和研究协会都使用了“专业”这个词对网络心理咨询人员及其提供的心理服务加以修饰,但是目前在网上提供心理服务的人员除了咨询师和治疗师之外,还有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心理学爱好者和社会人员等等。(2)“治疗关系”的特殊性,在缺乏非言语线索的条件下,一种自然、亲密关系能否在互联网上建立并且加深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且这种在缺乏非言语交流情况下所建立起来的治疗关系,实质上是否真的等同于面对面条件下建立的治疗关系,即“咨询人员和来访者是否真的进入一种治疗关系中”[3],还有待讨论探究。

网络心理咨询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咨询模式有很多特点,随着网络心理咨询实践的逐步展开,其潜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开始显露出来。

三、网络心理咨询涉及到的问题

(一)咨询资格和能力

由于网络心理咨询是一种非面对面的、非接触性的咨询方式,来访者通常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也没有办法对咨询师的资格进行验证[4]。在现有条件下,来访者难以通过网络对咨询师的身份和资格进行有效认证,并且也难以判断咨询师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有效。同时由于咨询者与来访者可能分属不同的地域,而且各个地方的法律对网络心理咨询的相关规定可能是不一致的,一旦出现纠纷,难以给来访者提供有效的保障。

(二)知情同意

知情同意是指咨询师在咨询前应该将网络心理咨询的相关特性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告知来访者并获得其认可。除了应对网络心理咨询的特征、形态、保密的程序、相关的限制加以说明之外,还需要把咨询人员的专业资格、收费方式等信息事先告知接受咨询服务的当事人。当网络来访者为未成年人时,咨询师还应获得其家长或监护人的同意。但网络的匿名性使得咨询师要获得来访者或其监护人的真实同意变得异常困难。

(三)保密原则

网络通信和资料的保密与安全是网络心理咨询所面临的重大问题[4]。网络心理咨询提供者不仅应该严守保密的原则,还必须有适当的安全措施来维护当事人的隐私。与传统心理咨询不同的是,网络心理咨询中可能出现的泄密与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有关系。因此资料的保密在传统心理咨询中主要是咨询师的责任,而在网络心理咨询中来访者也具有一定的保密责任。此外,网络心理咨询往往是建构在商业网站的基础之上,一些非常私密的或敏感的信息很容易被截取。

(四)保护的职责

保护的职责即是咨询师有责任保护无辜的第三者。在保密原则与保护的职责相冲突的情况下,首要的是实施保护的职责。但网络心理咨询师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因为在网上他们难以判断来访者言语的真实性,无法得到诸如语气、表情、体态等来访者的有关信息。因为网络本身允许一定程度的匿名,这样咨询师就难以提醒无辜的第三者。由于网络的非接触性,网络心理咨询难以对来访者进行有效的保护,如果来访者在网络上出现自伤、他伤、自杀等意图时,咨询师的干预手段也非常有限。

四、网络心理咨询现存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需要严格的监管制度

网络心理咨询机构应以严格的验证方式限制其计算机使用者的身份与资格,使不具备心理咨询资格的人无法使用该台计算机或进入网络心理咨询的系统。比如,可采用“电子签名”的方法来获取来访者的知情同意或者传输有关咨询师的认证信息等。

(二)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

提醒来访者网络心理咨询中可能会出现的泄密方式,根据来访者的上网方式和计算机使用情况提出有效的保密建议,特别应提醒来访者一些可能的泄密渠道,以保证其隐私[5]。对于咨询师一端的计算机,应该有严格的安全措施,这些措施包括:(1)严格的验证制度,确保有资格的咨询师和有足够资格的来访者使用咨询服务;(2)完整的网络技术,如咨询信息和文件传输中的加密与解密、咨询信息的存储与备份等。

(三)加强心理咨询师的培训

这包括对心理咨询师信息素养的培训和心理咨询伦理道德规范的培训。网络心理咨询师应有足够的计算机使用和网络技术,能处理简单的、突发的计算机和网络故障,确保在线咨询的顺利进行。由于网络心理咨询地点的可移动性以及咨询信息的电子化都使得资料泄密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所以有必要规范和强化咨询师的基本伦理道德意识,防止咨询资料的随意存放和保管。

五、总结与展望

就网络心理咨询现有的发展而言,并不能算作是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咨询,相关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在线心理治疗师也曾在他们的主页中指出,网络心理咨询不是传统心理咨询的代替品[6]。网络心理咨询若想在心理咨询的领域中逐渐占据重要的位置,需要将服务的性质不断地向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方向推进。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克服网络心理咨询在安全性和缺乏非言语线索等方面的局限。此外,还需要建立类似美国心理咨询和资格认证制度[7],设置专门的机构负责对网络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以培养有专业素养和遵循咨询伦理规范的网络心理咨询员,这对网络心理咨询发展前景起着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1]林世鸿.大专生电子邮件协商中个案特性与协商满意度之分析[D].国立台中师范学院,2003

[2]张小乔.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操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杨晶,余林.网络心理咨询实践及其存在的问题[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1):140-145

[4]吴岚,张大均,余林.试论网络心理咨询中的伦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西南大学学报,2006,32(4)

[5]崔丽霞.网络心理咨询的疗效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2):350-357

关于心理咨询的问题篇4

一、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1、理解支持原则:心理咨询员应该热情诚恳地接待来访者,对他们人格结构完整理的苦闷表示理解,并给予精神上的支持。这样可使来访者获得自我成长的勇气和力量。

2、保密原则:保密性原则是鼓励来访者畅所欲言的基础,也是对来访者人格及隐私权的尊重。

3、倾听原则:心理咨询主要是心理咨询员启发来访者自己讲述和整理心理困惑问题。只有认真耐心地倾听,才能了解对方存在的心理问题,才能帮助来访者解除心理重负,放松其紧张心情。

4、细致询问原则:心理咨询要明白来访者的目的、当前状况及主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心理咨询员要细致地询问来访者有关的信息,只有在占有大量详细资料的基础上才能对来访者有全面的了解,才有助于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5、疏导原则:心理咨询过程中应对来访者在情绪上进行疏导和适当的抚慰与鼓励。

6、促进成长原则:心理咨询的任务在于启发个非潜能发挥并促进其成长,而不是包办代替地进行解释和指导。

7、预防原则: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密不可分。来访者向心理咨询员倾诉压抑的情绪,咨询员帮助来访者寻求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源,就有心理治疗的作用。

二、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

1、建立关系:热情接待,讲明性质与原则,建立初步信任关系。

2、了解问题:掌握求助者的意图和所存在的心理困惑问题。

3、分析诊断:认识求助者的问题类型、性质和严重程度,以便选择帮助方法。

4、帮助指导:与求助者共商对策,以求解决心理问题并促进发展。

5、结束咨询:讨论下一步的安排,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追踪了解。

三、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

1、直接咨询和间接咨询:直接咨询是由心理咨询人员对具有心理困惑需要帮助、需要排除或患有轻微心理疾病需要治疗的来访者直接咨询。

2、个别咨询与小组咨询:个别咨询是一位心理咨询员对单个个体进行的咨询。

3、面谈咨询、信函咨询、电话咨询、现场咨询:

(1)面谈咨询是心理咨询员和来访者面对面地进行的咨询。

(2)信函咨询是咨询员通过书信的形式对学生、教师和家长等所提出的心理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它不受时间安排和空间距离的限制,但一般很难深入全面地解决心理问题。

关于心理咨询的问题篇5

心理评估是一个动态过程,贯穿于整个咨询过程中。在咨询与治疗过程中,与来访者进行访谈并使他们参与评估只是整个评估过程的一部分,同样重要的是咨询师自己的心理或内隐活动。要切实解决当事人的心理问题或障碍,就必须对其心理状态作一个确切的判断,所以心理评估是治疗前的决策。目前国内外的心理咨询师都强调心理评估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几种评估模式,如Leitner及其同事提出的以生活问题和最佳机能表现为基础的非医学术语模式,anordLazarus(1976)提出的BaSiCiD模式等。但是一般都从心理评估维度、内容、模式方面进行研究;在临床咨询实践中,尤其是在学校咨询中这对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都存在隐患和危险。从内容上大家都考虑了不同严重程度的来访者,但是,这些都没有从层次方面考虑,难免出现在咨询了几次之后才发现来访者并不适合做咨询,甚至在来访者自杀了之后咨询师才发现应该做危机干预等。为了避免这些现象的出现,为了避免误诊和漏诊,本文提出心理咨询中的心理评估层次模型,以帮助咨询师在一开始就有层次、有计划地进行评估。本文根据“梯级原则”和“安全原则”将心理评估分为五大层次。梯级原则是借用于精神病学的概念,指在对精神病人进行诊断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诊断思路,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确定是否患病,第二步确定是否为其他科的疾病,第三步确定患哪种精神类疾病。临床上要避免来一个就诊者就考虑是精神科的什么疾病的思维方式。安全原则是指按照疾病对病人来讲最可能产生危险和伤害的程度作为最高层次的诊断。

一、最高层次——生命安全

“在心理治疗开始之前,应该解决所有的紧急事件,”“心理评估中最紧急的部分是评估自杀风险与安全性”。对于扬言或企图要自杀或要伤害自己或他人的来访者,咨询师需要进行危机处理而不是心理咨询。没有生命谈咨询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而且,中国人文精神的核心思想就是“重人贵生”。

处理危机的最高原则是保护来访者及关系人(包括咨询师本人)的安全。这时我们应该遵循医学伦理五原则中的最高原则——生命的神圣性(sanctityoflife)。这时需要对自杀或杀人(伤人)危险进行评估。对每一个有自杀危险的病人,不管他或她有没有符合诊断标准的精神疾病,都应常规性地进行全面而详细的精神状况评估,并重点注意精神状况是否影响了患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是否影响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影响了对自杀行为后果的认知。经过评估,如果来访者确实有想要自杀或杀人的企图,咨询师应尽量帮助来访者稳定情绪,延缓伤人或自伤的冲动,鼓励来访者继续进行心理咨询,并与危机处理机构协同处理此类情况,甚至送到专业医院住院治疗。

在评估过程中,万一碰到精神病患者急性发作应按照《民法通则》第13条和第17条规定应将其转介到精神科进行急诊。由于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受到幻觉、妄想的支配,对抗自杀意愿的能力明显下降甚至完全丧失,自杀危险性较大。躁狂症患者情绪太过亢奋,情绪不稳定,容易做出自伤或伤人毁物的行为,甚至也有自杀报道。此外,酒精和药物依赖患者也是自杀的高危人群。对怀疑边缘人格者应该进行详尽的初始访谈,尤其是需要评估自杀观念和自杀风险,自杀是治疗首先需要考虑的处理内容。

某些来访者属于自伤的高危人群,在咨询评估时要特别关注。失业或无业者,生活孤独、独居和离婚者,疾病和躯体不适与高自杀风险有关,尤其是存在睡眠和饮食障碍个体。另外,童年丧失亲人与成年后自杀企图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感情冲动、缺乏自控的人,以及思考问题喜欢走极端的人自杀风险较高。大量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与自杀风险也有关,尤其是近期经历重大生活事件者。除了自杀,我们也应关注自残行为,对于反复的自残行为,要了解更多的细节,譬如割腕部位、次数、深度等。

另外,来访者正遭受虐待或性侵犯或者正在虐待或性侵犯他人尤其是儿童或老人时,治疗师需要向公安机关报案以保证相关人员的安全。病人有重大的《传染病法》规定要上报的病情而隐瞒不报时,除约见家属还需向有关部门举报。为了安全,可以建议来访者先到专业医院进行治疗。

最后,来访者如果患有神经性厌食症,若其正处于严重营养不良状态,容易出现并发症,严重者甚至会有生命危险。这时候应该以恢复体重为主要目标,等其体重增加、病情稳定之后再做心理咨询。

当然,如果来访者不具有任何自杀自伤危险,并清晰地表露出对未来的憧憬,询问自杀风险也许并非必要。

二、第二层次——疾病与否

排除了来访者的安全隐患和危险后,就应按照梯级诊断原则,判断来访者是否患病,患的是什么样的病,即心理疾病还是躯体疾病抑或心身疾病;如果不属于心理疾病,建议到医院做更详细检查;若属于心身疾病,则需要判断躯体疾病的严重程度,对于急性或者严重影响来访者生命安全的躯体疾病需要先治疗,再辅以心理治疗;如果完全属于心理问题还要评估其程度,即“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再将心理正常分为“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根据由重到轻、由粗到细的原则把心理异常划分为“器质性精神障碍”和“功能性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包括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如:躯体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结缔组织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等;有无精神活性物质以及其他治疗性药物所致精神障碍,如药物酒精的滥用、激素的长期应用、高血压治疗过程中是否采用钙离子拮抗剂(盐酸氟桂嗪)以及去甲肾上腺素耗竭剂(利血平)等。“功能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神经症等。在诊断功能性精神障碍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精神病性(有幻觉、妄想、现实检验能力丧失等)的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以及神经症。

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可分为三大类: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即发展性咨询);精神正常,但是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即心理健康咨询);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病患者。通过疾病层次的评估,排除心理异常的来访者,确定来访者的问题是心理问题且适合心理咨询。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心理问题就一定适合并且必需通过心理咨询才能够解决,并不是有心理问题的人必需通过心理咨询才能解决其问题;但是,作为一名心理咨询人员,必须清楚来访者的问题的性质。作为心理咨询人员应该能够判断来访者心理行为是否异常,如果有问题是哪一类问题,是否属于自己能够帮助的范围,如果不属于自己能够帮助的范围,应该转介到什么样的机构。咨询时如果不去鉴别来访者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这不仅阻碍咨询心理学的学科发展,而且会伤害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利益。必须引起心理咨询师注意的是:只需要判断异常心理问题的性质,不需要作出具体诊断。目前我国第一个心理卫生条例,已于2012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心理卫生条例》明确规定,心理咨询师不能从事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

三、第三层次——咨询动机

经过疾病层次的评估,排除了心理异常者,接下来需要评估来访者是否愿意接受咨询。有无咨询动机、动机强弱都会影响咨询的效果。咨询动机的正确含义应该是求助者具有希望通过咨询改变自己的愿望,而不仅指是否想来咨询的欲望。大量证据证明,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的态度和期望越积极,他们从心理治疗中获益的可能性就越大。咨询动机不仅有强度还有方向性。也就是说来咨询的目的确实是为了调整自己的某种状况,而不是为了别的目的。有的来访者来咨询仅仅是为了能见到某位咨询师或者获得心理安慰、满足,有的来访者是对心理咨询感到好奇,有的是把咨询室作为避难所等。

在评估来访者动机的时候要注意几点:一是来访者的痛苦程度是评估其参加心理咨询的动机的良好指标;二是人格和情境都可能造成来访者来做心理咨询,真实动机水平和他们的言行并非一致。

四、第四层次——咨访匹配

尽管来访者愿意做心理咨询,并且其问题属于心理咨询范围,但是并非所有的来访者都适合咨询,来访者的某些因素将直接影响到咨询效果。此外,也不是适合咨询的来访者都适合于每一个咨询师,来访者与咨询师的匹配也相当重要。咨询师要知道什么样的来访者适合咨询,什么样的来访者、什么样的问题适合自己,否则就可能事倍功半甚至无效,还可能带来副作用。来访者的特点以及来访者与咨询师的匹配程度将直接影响咨询与治疗的效果。

匹配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心理相容,彼此相互接受、相互容纳、相互吸引;二是来访者的特征恰好与咨询师所擅长的相吻合,从而使得咨询效果显著。比如,某咨询师擅长对某一人群的咨询(如儿童、妇女等),在处理某些问题上很有经验(如家庭关系等),专长于某一种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某一种方法(如行为疗法),而来访者的特征又恰好符合该咨询师的特长,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咨询效果。

由于每位咨询师所受到的训练不同,加上自身条件(年龄、经验、性别)的限制,其擅长的咨询内容也会有所不同。比如,从事家庭婚姻咨询的咨询者对学校心理咨询就不一定很熟练,而一直从事青少年心理咨询的咨询者对成人心理咨询则不会很在行。再比如,一位未婚的男性咨询师对解决婚姻危机可能会力不从心,一位年轻女性咨询师接待由于性生活不协调而导致夫妻矛盾的男性来访者也不大恰当。所以说,对于特定的咨询师来说,并非所有的来访者都适合自己。

五、第五层次——经验与资源

在心理评估的最后阶段一定要了解来访者的自身资源及其应对方式。在很多文化中,心理咨询是人们在尝尽所有其他办法之后的最后选择。中国人在出现心理问题时,一般习惯于先自己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然后寻求亲友安慰,最后才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精神科治疗。所以,在评估过程中要充分了解来访者是否有过咨询经验,过去是因为什么问题去做咨询,咨询效果如何,从而可以判断来访者为什么现在来寻求心理咨询,出于何种咨询动机以及对心理咨询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同时,对于咨询师来讲,避免重蹈覆辙,至少咨询师可以汲取前一位咨询师的教训,从而寻找新的方法和路径。

咨询师需要评估来访者的社会支持系统数量与质量,来访者经常能够/愿意接受这些社会支持系统吗?社会支持增加了个人幸福感,也让来访者有机会去听取如何应对问题的建议。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有助于促进内分泌、心血管和免疫等系统的功能。所以,咨询师对来访者自身资源的分析,有助于了解来访者的认知方式、防御机制、应对方式、人格特征等,让来访者真正主动承担合作解决问题的责任,而不是把问题交给咨询师单方面来处理。另外,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还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帮助来访者主动去发现、寻求和获取身边的资源,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咨询师于2002年才正式成为我国的一种新职业。成为心理咨询师的门槛相当低,只要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教育大专学历,经过500学时的培训后就可以参加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者就取得了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这些参加培训的学员来源复杂,有的以前从未接触过心理学,加之学历低,其中有的仅有中专学历或高中学历甚至初中学历,从而导致心理咨询从业人员良莠不齐,甚至滥竽充数,使人们对心理咨询产生了诸多误解。然而在美国,临床专业咨询师和社工师都必须是本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目前心理咨询师从业人员少、缺口很大,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健康需求,门槛低,“短、平、快”的培训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在这种背景之下培养的心理咨询师以及初学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更加需要严格按照心理评估层次模型,有的放矢,做好评估工作,真正找准自己工作的对象。照此才能既保护好来访者的利益,也能保护好咨询师自身利益,最终才能促进心理咨询行业的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美)班德·麦斯纳著,钟慧等译.心理治疗师的问答艺术[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65.

[2](美)欧文B.韦纳著,周博林译.心理治疗的原则[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59.

[3]张厚粲.实用心理评估[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2

[4](美)SherryCormier,paulaSnurius著,张建新等译,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m].第6版,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97.

[5](美)elizabethReynoldswelfel著,高申春等译,心理咨询的过程——多元理论取向的整合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56-157.

[6]朱艳丽赵山明.心理咨询问题的三层面分类[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29(11):64.

[7]杨世昌,冯砚国.精神疾病案例诊断思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

[8](美)莫瑞森著,李欢欢,石川译.精神科临床诊断[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15.

关于心理咨询的问题篇6

一、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

1、理解支持原则:心理咨询员应该热情诚恳地接待来访者,对他们人格结构完整理的苦闷表示理解,并给予精神上的支持。这样可使来访者获得自我成长的勇气和力量。

2、保密原则:保密性原则是鼓励来访者畅所欲言的基础,也是对来访者人格及隐私权的尊重。

3、倾听原则:心理咨询主要是心理咨询员启发来访者自己讲述和整理心理困惑问题。只有认真耐心地倾听,才能了解对方存在的心理问题,才能帮助来访者解除心理重负,放松其紧张心情。

4、细致询问原则:心理咨询要明白来访者的目的、当前状况及主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心理咨询员要细致地询问来访者有关的信息,只有在占有大量详细资料的基础上才能对来访者有全面的了解,才有助于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5、疏导原则:心理咨询过程中应对来访者在情绪上进行疏导和适当的抚慰与鼓励。

6、促进成长原则:心理咨询的任务在于启发个非潜能发挥并促进其成长,而不是包办代替地进行解释和指导。

7、预防原则: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密不可分。来访者向心理咨询员倾诉压抑的情绪,咨询员帮助来访者寻求心理障碍产生的根源,就有心理治疗的作用。

二、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

1、建立关系:热情接待,讲明性质与原则,建立初步信任关系。

2、了解问题:掌握求助者的意图和所存在的心理困惑问题。

3、分析诊断:认识求助者的问题类型、性质和严重程度,以便选择帮助方法。

4、帮助指导:与求助者共商对策,以求解决心理问题并促进发展。

5、结束咨询:讨论下一步的安排,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追踪了解。

三、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

1、直接咨询和间接咨询:直接咨询是由心理咨询人员对具有心理困惑需要帮助、需要排除或患有轻微心理疾病需要治疗的来访者直接咨询。

2、个别咨询与小组咨询:个别咨询是一位心理咨询员对单个个体进行的咨询。

3、面谈咨询、信函咨询、电话咨询、现场咨询:

(1)面谈咨询是心理咨询员和来访者面对面地进行的咨询。

(2)信函咨询是咨询员通过书信的形式对学生、教师和家长等所提出的心理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它不受时间安排和空间距离的限制,但一般很难深入全面地解决心理问题。

关于心理咨询的问题篇7

关键词:高校心理咨询特点困境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243-02

1我国心理咨询发展历程

相较于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心理咨询学来说,我国心理咨询起步相对较晚,基础比较薄弱。20世纪30年代,丁瓒先生作为中国第一位临床心理学家,长期关注青年心理健康问题,并于1937年与丁祖荫一起,翻译出版了F.D.Brooks的《青年心理学》。以此为起点,中国的心理咨询工作仅有70年左右历史。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刚刚萌芽的健康心理咨询工作毁于一旦,到60、70年代,又因为人所共知的原因,心理学再次被摧残甚至在中国销声匿迹,直到80年代初,我国心理咨询才在新形势下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1986年,北京朝阳医院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心理咨询科室,从此,心理咨询工作在我国以空前的速度迅猛发展。2001年8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开始启动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化工作,并颁布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用版)。

2心理咨询的定义、对象及分类

2.1定义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用版)对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给出的定义是:“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2.2对象

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分为三大类:一是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二是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产生心理障碍导致无法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并请求帮助的人群;三是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或者潜伏期的精神病患者。

2.3分类

根据咨询的性质,可分为发展心理咨询和健康心理咨询;根据咨询的规模,可分为个体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咨询;根据治疗时程可以分为短期心理咨询(1~3周内)、中期心理咨询(1~3个月内)、长期心理咨询(3个月以上);按形式不同可分为门诊心理咨询、电话心理咨询和互联网心理咨询。

3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特点

目前,全国大、中、小学校均已建立心理咨询机构或正在建立这类机构。相比较综合医院开设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科室或者心理咨询专科医院,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工作除了具备我国当前心理咨询工作的一般特征外,还有其自身特点。

3.1对象性

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为年龄在青春期在校学生。

3.2公益性

当前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多数是作为学生工作的派出机构面向全校师生免费开放的,不但不收取任何费用,还需宣传鼓励广大师生正视心理问题并向机构积极寻求帮助。

3.3问题集中

在学生们寻求帮助的问题中,适应、学习、恋爱、人际和就业五类“困难”导致的的心理健康问题最为突出。主要症状表现也比较明显,其中失眠、郁闷、压力、焦虑、烦躁等最为常见。

3.4个体咨询为主

心理咨询可以个体和团体的方式分别进行。能经常富于成效地开展团体心理咨询的高校不多,更多地只停留在为学生提供简易、免费的个体咨询。

3.5短期咨询为主

在高校中,稳固、中立和有效的咨询关系建立和维系难度较大。多数同学不论困扰有否解决,都短期(1~3周内)便结束了咨询关系。少数重点学生在咨询师的积极跟踪和回访过程中可能保持到中期(1~3个月)长度。超过3个月的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常会被转介到校外专门机构,极少数疑似神经症和疑似精神障碍患者甚至不得不休学或者退学以配合治疗,自然也就脱离高校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范围了。

3.6方法简易

很多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使用的方法都比较单一和简单,少数甚至只停留在简单的摄入性会谈阶段或者作为一个倾听者被需要和依赖。因此,局限于应付一般心理问题,对于严重心理问题的评估诊断明显自信心不足。至于心理测验,一般高校都会针对所有新生在入学初做一个普适性的心理测评,然后将测评结果反馈给思想政治辅导员等人。在学生真正出现特定突出问题而提出求助时,多数心理咨询工作人员并不能严格、规范和有针对性地对求助者实施专业心理测验并对测验结果进行准确科学地解释。

4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困境

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心理咨询作为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分支,在临床实践中,常常因为其学科交叉性出现工作误区,当其在高校实施时,又面临着与教育本身的独立兼容、相辅相成问题。因此,难免出现一些工作上的困境。

4.1部分高校仍不够重视

基于心理咨询社会需求的广泛性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高校心理咨询已经全面普及并且发展势头强劲。尽管如此,部分高校虽已开设心理咨询机构,但从理念上仍旧不够重视,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心理咨询难以取得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外的完全独立地位,心理咨询相关知识普及率也较低;二是投入较少,心理咨询师应该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团体咨询活动的开展也对场地和道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些都需要人力、物力、制度和资金的充分保障,而这在许多高校中尚且无法实现。

4.2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教育混淆不清

在我国,心理咨询有一个独特的弊病,那就是将心理咨询延伸到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如使用心理学的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理念,去解决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这显然是荒唐的。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学校鼓励其通过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提升自身业务技能,将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作为工具充分运用到教育活动中。部分省市教育部门甚至将此作为辅导员晋升的必备条件之一以政策的形式固定了下来。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辅导员往往容易混淆自身角色。

上述问题,迫切需要解决,解决的主要办法之一是咨询师严格地将心理健康咨询限制在本学科范围之内,准确划定工作对象,并将它们纳入分类诊断系统。其次,专业心理咨询需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严格区分,获得独立的地位。

4.3从业队伍力量薄弱,水平良莠不齐

目前,大多数高校均已建立或正在建立心理咨询机构,但专职从业人员并不多,很多咨询师是辅导员或校内其他人员兼职。而且,不少从业人员并未经过专业考核,不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心理咨询师是一个要求比较高的精神活动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条件包括良好的品格,较强的自我修复和觉察能力,善于容纳他人,有强烈的责任心,有自知之明等。不难发现,当前高校部分心理咨询从业人员与此要求差距甚远。

想要解除这一困境,一方面学校应将心理咨询摆在一个更重要的位置,严格把关和考核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原则上要求其必须具备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另一方面,鼓励和支持从业人员定期参加理论和技能提升培训。

4.4咨询师重理论轻技能

高校心理咨询师因为通常与高校教师的身份重叠,比较重视理论素养的提升,主要表现为基础知识比较全面、扎实。不少心理咨询师同时承担了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咨询工作。科研方面,许多起步较晚的高校仍局限于定性描述,心理测验等定量研究较少。咨询工作作为三者之一,本身占用的咨询师的精力已不足,而在这有限的临床实践中,多数教学或科研型咨询师又倾向于说教式、理论型的方法,多采用询问、概述等参与性技术或解释、指导等影响性技术,对于操作性较强的综合性技术和专业心理测验使用则较少。因此,即使工作较长时间,仍不具备全面和较高水平的实操技能。

4.5咨询关系不利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核心内容,而咨询关系的建立受到咨询师和求助者的双重影响。就求助者而言,其咨询动机、合作态度、期望程度、自我觉察水平、行为方式以及对咨询师的反应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咨询关系。就咨询师而言,其咨询态度对咨询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影响。

在高校的特殊情境下,想要建立有利的咨询关系是不容易的。首先,就求助者而言,对于向校内心理咨询师甚至自己的辅导员寻求有效帮助的期望程度并不高。尤其当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师身份混杂的时候,在求助者和咨询师之间便多了一层师生关系,这对于咨询师保持绝对中立的态度是极大的挑战。而丧失中立态度,是心理咨询工作所不允许的。其次,高校心理咨询的公益性很容易导致咨询师和求助者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不明确或执行不力,求助者可能因此不懂珍惜而合作态度欠佳,对咨询师的尊重和反应不够。最后,短期咨询为主的咨询关系,不利于咨询师对某些典型问题深入处理和跟踪回访。

参考文献

关于心理咨询的问题篇8

摘要:分别介绍了团体咨询和员工援助计划的概念、探讨二者的内容和适用范围及相互关系、最后展望了以团体心理咨询为主要载体的eap的前景。

关键词:员工援助计划团体心理咨询

近年来,国内心理学界对心理咨询的关注越来越多,同时员工援助计划(employeeassistanceprogram,以下简称)获得越来多的关注。另一方面,由于发展较晚和国内文化背景,团体心理咨询和eap两者当前在国内并没有获得在国外相当的地位。

 

一、概念界定

团体心理咨询(Groupcounseling)具体说指的是6-10人的群体,他们每周在一起,在有一个或两个是受过训练的领导者的陪伴下,讨论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尽管每个人都表达了不同的关注点,但关注点很多都会集中到一个特定的话题或问题上。简单地说,团体咨询是一种在群体中求同存异、助人自助的过程。

 

员工援助计划是由组织为其员工设置的一项系统的、长期的服务项目;通过专业人员对组织的诊断和建议,和对员工及其亲人提供的专业咨询、指导和培训,旨在帮助改善组织的环境和气氛,解决员工及其家庭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以及提高员工在组织中的工作绩效,并改善组织管理。

 

二、eap与团体心理咨询

1.eap和心理咨询的关系

eap的内容除了一般性心理咨询,例如酗酒计划、健康促进计划或员工福利计划,危机干预。这些eap的服务需要心理咨询作为重要载体介入,并且不是完全依靠个人心理咨询能够很好解决的。

 

eap实际上是一种新兴的心理咨询模式和基于心理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一些学者也将eap称为美国心理咨询业的三大趋势之一。更直接地说,eap主要借助心理咨询的方式。这一说法即阐述了eap的定义同时也阐述了eap与心理咨询的关系。

 

2.团体心理咨询的有效性

团体咨询相对个人心理咨询具有低成本高效率、效果易巩固等优势,在eap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例如发生员工因公殉职之后的部门,这时就需要团体咨询的迅速介入协助危机干预;亦或者是在大规模裁员之后的部门,需要团体咨询来稳定人心。这些情况都是个体咨询所不能快速有效地做到的。

 

三、适用行业

一般来说,组织的实力越强,组织的规模越大,工会越是完善,少数民族员工的数量和比例越低,员工学历水平越高,行业越是高科技,这样的组织越倾向于实施eap。eap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还报告一些eap在特定行业中的运用。例如:王安民报告的在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运用;刘平报告的在保险公司中的运用;张红梅报告的转型期的商业银行的运用。

 

团体心理咨询各种组织团体均可使用。纯粹的团体心理咨询更多是在一些政府机构和军队中使用。例如西安政治学院的蒋一斌和赵晓明的研究、解放军军医王丽杰等人的研究、任忠文等人对驻藏部队军人进行团体心理咨询的研究。

 

四、小结与展望

1.eap在中国遇到的问题

王雁飞总结出eap在中国遇到以下问题:过分关注个体层面研究,忽略组织环境因素问题,咨询人员的专业素质问题,eap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相结合的问题等。这些问题或许与团体心理咨询密切相关。

 

谷向东和郑日昌也提出制约eap在中国的发展的原因有:组织领导和社会大众对eap不了解;对于接受该服务存在顾虑,怕投入了经费,自己的员工不敢前来接受。低成本的团体咨询或者能帮助eap的推广。

 

2.团体心理咨询在中国遇到的问题

团体心理咨询在中国并未完全实现市场化,还停留在教育系统、国家机关和军队中的理论阶段和试验阶段。心理咨询在中国市场推广中,存在以下两个不足:民众观念和认识问题导致需求量大,但有效消费不足;行业内各种推动力严重不足导致缺乏行业良性发展的动力。心理咨询普及消费、推动力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eap结合团体咨询实施而得到改善。

 

3.前景展望

谷向东和郑日昌提出应该“针对共性问题,采用小组集体咨询的形式开展服务”。在前文所提到的Lewis所列的eap的内容中,团体心理咨询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周苗苗的论文中记录了联想员工的eap中开展叫“工作压力”小组和“工作与生活的协调”小组的团体咨询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eap和团体心理咨询有共同的目的和相似的服务、相似的结构,行业准则和理论基础,以团体咨询为重要载体开展和实施eap具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eap可以为团体咨询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团体咨询可以作为实施eap的载体。以团体咨询为重要载体展开eap,能够突破两者在中国推广的困难,成为eap和团体咨询在中国发展的特殊模式,有力推进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关于心理咨询的问题篇9

首先介绍一个心理咨询中的过犹不及的典型案例。

我曾带过一个刚刚学完精神分析的咨询员,他对自己心仪的理论十分推崇,并打算不遗余力地将其贯彻始终。恰逢一位年长男子因与家庭其他成员关系不佳,举家来接受系统调整。这是一位很有威严、很独裁的大家长,凭自己的体力养活了一大家人,现在觉得孩子不够尊重自己,妻子与孩子一同开始远离自己。在这位年轻的咨询员的再三要求下,我们决定让他负责第一轮收集资料。他利用所有的机会不失时机地挖掘这位家长的童年、成长史,并探究他曾经历的挫折等等,直到令这位老人家怒不可遏。他完全不能理解,这个原本应该站在自己立场,帮自己“讨伐”家人的咨询师,为什么专挑自己“不爱听、不忍回首”的痛处来戳,更不能理解自己的过去到底跟“孩子不孝顺、老婆要造反”有什么关系。

解决咨客的问题固然是咨询师的首要任务,但是,选择咨客能够认同、理解的方法才是解决问题之道。

一般说来,适宜的咨询对象应当具备以下几方面条件:

具有基本正常的智力基础。适宜的咨客应当具有基本正常的智力,因为他们需要能够陈述自己的问题及其他相关情况,要能理解咨询员话语的含义,还要有一定的领悟能力等等。所以,一定的智力水平是必须的,否则,咨询将相当困难。一般说来,咨客的智力水平越高,文化层次越高,就越适合进行心理咨询。那些深入分析、说理、探讨的咨询方式,对于文化水平较高、理解能力较好的咨客而言是适宜的;而对于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则应根据咨客关心的问题,作简明扼要的针对性回答,生动形象地解释,运用成功案例进行现身说法,以及适当地给予暗示、保证等。

年龄适宜。严格地说,心理咨询并无明确的年龄限制,每个年龄段就适宜性而言都有长处和短处。但一般来说,青年人比其他年龄段的人更适合接受心理咨询。一方面,这是因为与少年儿童相比,青年人有较好的认知能力和心理成熟度,可以较好地表达自己的问题,也容易领会和接受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与中老年人相比,青年人的可塑性较大,他们还没有完全地、牢固地形成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再者,青年人的问题多为适应问题和情绪问题,他们受到困扰的时间相对较短,他们离开童年期还不太远,容易挖掘问题的根源。

内容合适。并非任何与人的心理有关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心理咨询获得较满意的解决。有些内容适合心理咨询,而有的内容则不太适宜。在此,我们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放到一起加以考虑。处于发作期、症状期的精神病人,由于与外界接触不良,缺乏自知力和自制力,难以建立人际关系,因此一般不纳入心理咨询对象范围。但恢复期和康复期的患者可以从心理咨询中获益。

一般来说,心理、神经症、行为障碍等属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主要适应证。尤其与心理因素有关的各种适应不良、情绪调节障碍、心理教育与发展等更适合进行心理咨询。

关于心理咨询的问题篇10

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其间咨询员与当事人的关系能给予当事人一种安全感,使他可以从容地开放自己,甚至可以正视自己过去曾否定的经验,然后把那些经验融合于已经转变了的自己。这是人本主义大师罗杰斯的观点。20世纪初期,心理咨询在美国兴起,刚开始是以职业规划指导、心理卫生以及心理测量为标志的。而心理咨询开始走向世界是在20世纪中叶之后,并且于20世纪80年代首次进入中国,最初在国内兴起的正是高校学生心理咨询。1984年4月,我国高校第一个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在浙江省湖州师专成立。之后随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越来越深入,不少高校相继成立了心理咨询机构,安徽省正是于此时积极响应,号召省内各高校建立心理咨询机构。

然而,高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发展举步维艰,面对逐年增加的心理问题,许多高校也存在忧患。在人员配置和机构设立上,从事咨询工作的人数不足,专业队伍建设滞后,咨询机构设置存在争论,硬件设备存在不足。在咨询方法上,有些地区呈现方法单一的现象,有些地区则不能很好的把西方心理咨询技术和中国的心理问题很好的结合运用。在来访人数上,由于心理咨询被接受率还不是很高,很多人不了解、不理解、不愿意、甚至不知道要寻求心理咨询。

在我国发展相对落后的安徽省,心理咨询近几年也有了较快的发展。然而,目前还没有有关于安徽省高校心理咨询真正的发展情况的详细报道,以及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利弊分析和相关引导的文献。所以,本文针对安徽省高校心理咨询开展调查,旨在为使安徽省高校乃至更大范围内心理咨询工作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1研究方式

1.1研究对象

随机进入了安徽省高校中31所心理咨询机构的网站,并对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或者访谈。受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以及调查时间等条件所限,此次调查是根据现场情况随机选择调查形式,即发放问卷并访谈、发放问卷、访谈三种形式。参与调查的安徽省各大高校的学生共63位,其中发出问卷5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访谈32人。

1.2研究方法

利用自己查找资料所编制的一些问题,对随机抽取的高校学生进行询问;还采取访谈的方法,与相关学校的学生进行面对面沟通;或者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并用。发放问卷54份,100%回收;接受访谈有效人数32人;其中16人接受访谈法,也接受问卷法。

2研究结果

问卷结果见图1及表1:

图1:安徽省高校心理咨询现状调查统计图

调查结果显示,专科院校在很多方面做的不佳,本科院校相比情况好些。

表1:安徽省高校心理咨询现状调查统计表

结果表明:数量和心理社团方面,三种类型的院校都有较好的统计情况,而在老师个数、心理讲座、心理课程和心理活动方面,专科院校优于本科院校。

3现状分析

3.1机构设置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虽然此次被访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全部为学校正式机构,但其组织机构设置却呈现出多样化态势。首先,其中专科院校心理咨询机构最不完善,该类院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大多只是挂靠在其他院系下,或者徒有其表,没有实质性内容。其次,接受调查的本科院校都有几乎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特别是开设心理系的院校,他们都有独立的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老师和管理完善的心理咨询中心工作系统。

3.2经费及咨询机构建设

中国人对心理咨询的需求在不断上升,国家关于高校建设心理咨询机构有关文件也随之,安徽省高校普遍建立心理咨询机构。调查发现,安徽省大多数高校虽然有心理咨询机构,但是其中的心理咨询老师却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有心理院系的高校有优秀的心理咨询老师,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器材。但是在没有心理院系的高校中,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大多是学生中心老师、教导主任或者退休教师兼职,或者隶属于人文学院、思想政治学院等。揪其原因,大多是经费不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安徽省内,安徽师范大学的心理咨询机构最为优秀。首先,安徽师范大学是具有心理学研究生的院校,在心理学研究和发展方面的经费都会优于一般院校。其次,安徽师范大学的心理学研究中心具有经营性质,使学校心理咨询的发展在经费方面有所缓解。除安徽师范大学之外,安徽大学、安庆师范学院、阜阳师范学院的心理咨询机构发展紧随其次。

3.3专业人员配置

相比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安徽省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专业性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安徽省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大多数取得心理咨询资格认定。在接受调查的老师中有65%都取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接受调查的教师中19%取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

由此可见,安徽省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的人员配置,相比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还有一定的距离,特别是在专科院校上。但是,安徽省高校心理咨询机构中教师的总体素质在不断上升,专业性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3.4存在的问题

目前安徽省高校心理咨询机构面临研究人员少、研究面窄、深度不够、各校重复研究较多、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等问题。对于一些调查报告描述的多、研究的少,一些技术工具大部分依靠国外进口,有的还不适合我国,因此,应加强心理咨询工作的符合性研究。当然这可能归因于安徽省内高校中较少有完善的心理院系和心理学研究室,只是单一的心理咨询机构较多等原因。

在本次调查中还体现着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许多各高校的咨询工作基本是以等待式咨询为主,而学生主动参与的却不多。这些学生对心理健康或心理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心理咨询缺乏正确的观念,一些学生宁愿去社会上的一些心理诊所及咨询热线都不愿在学校,更有多数大学生宁愿把自己所出现的心理问题放在心中,或者倾诉于一些同样缺少社会经历的同辈人,也不愿意前往学校心理咨询机构。

出现这样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大部分学生都把心理咨询当成一种短、平、快的活动,希望立见成效,这种观点没有正确的认识从而不能相信学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另一方面,心理咨询是由西方传入中国,处于中国中部地区的安徽也是较迟接触心理学的,广大民众对心理学不能有清楚的认识,学校的宣传和教育没有做到位,中国人对心理学的接触还不是很广泛等多种原因导致安徽省高校的心理咨询还是存在着多种弊端。

4对策分析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了解到,安徽省高校心理工作者对心理咨询的见解也不尽相同。大多数老师从本质上都认识到心理咨询是个舶来品,不可一成不变的强加在中国学生身上。作为高校心理工作者,他们都认识到心理学是用来解决学生心理不健康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要合理维护学生在校的心理健康水平。这要从实际做起,要善于从中国人的角度出发,考虑中国学生接受教育的合理水平,再来作出相应的判断。

高校确实也应该做出一些实际的调整,国家也应该做出推广心理学的更为实际的政策。譬如心理学进入中小学课堂,高校设置心理月、心理宣传周,社团、班级开展各种心理活动。

4.1咨询方法多样化

本次调查显示,安徽省大部分高校在对待心理亚健康学生时,采用的方法是多样化的。有心理院系的高校和部分其他高校中的咨询老师,采用的是专业的心理咨询方法,并且以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疗法、精神分析法和行为主义法等为主要咨询方法。但是在除此之外的其他院校中,心理咨询的专业方法就比较少。大多院校采用思想政治教育、言传身教的方法给学生解决心理亚健康状态,甚至在医学院有以医学方法直接处理亚健康心理问题的现象。由此可见安徽省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虽然硬件设施大体完备,但是在解决问题上还与专业性有一定的差距。

4.2咨询具体实施多样化

心理咨询业的多样化也可以从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多样化中得到体现。本次调查显示,安徽省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实施中以下几种方法为主:第一种,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定期开放,学生预约后被接待。第二种,学生创建相关组织以自己的知识解决部分的学生心理问题,当遇到心理问题无法解决时再和老师一起解决或者转交给老师解决(这类多是有心理院系的安徽省高校)。第三种,在辅导员、相关老师、同学发现某同学的心理问题后,向学校心理咨询机构了解相关情况,使心理咨询机构和该学生联系来解决学生的问题。第四种,是部分安徽省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开设了咨询电话,每天有值班老师接收电话,接待电话来访的学生心理问题。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在不同的学校也达到不一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