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梦作文通用6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2:02:08

家族梦作文第1篇

一丝丝红线,一双双绣花鞋,积淀的不仅是悠久的传统手艺,更是我对外婆那深深的怀念之情。

外婆是一位典型的封建妇女,记忆中她的脚十分小,甚至有些畸形,想来应该用是那双绣鞋的“功劳”。

想起,外婆捻着一丝红线,一针一针,不知要熬过多少个昼夜才能做出一双精美的绣花鞋。那时的鞋子,不像现在这样舒适方便,硬邦邦的,底很薄,又很容易脏,却是我的挚爱。外婆心灵手巧,白天她坐在织布机上纺纱,伴随着织布机“嘎吱——嘎吱——”的声音,我的眼皮最终抵挡不住困意,慢慢地合拢。直至暮色初现,外婆才轻轻拍醒我,带着我去煮饭。那时织布机成了我最讨厌的东西,总觉得正是因为它外婆才终日不陪我玩耍。于是,每当外婆织线时,我就开始吵吵闹闹,但外婆总能哄得我乖乖地坐在一旁。

外婆家门前有几个大染缸,干枯时那是我游戏的场所。每当外婆叫我吃饭时,淘气的我便会钻到缸内,但每一次都能被外婆抓到。给织好的纱线染色,是我最喜欢的游戏。当外婆将纱线染好色,挂在高高的竹杆上时,地面被五颜六色的水珠染花,而我便会蹲在一旁,用小木棒描绘着未来美好的蓝图。伴随着莺啼燕舞,那斑斓的纱线扬起曼妙的身姿,模糊的色彩中闪出一张脸——是外婆。这时外婆会笑盈盈地说:”等咱们囡囡长大了,外婆亲手给你绣一双漂亮的绣花鞋!”当时年幼,一听到外婆要给我绣新鞋便高兴地答应着,而今想来不绿色作文网免有些羞于启齿。

妈妈曾说,外婆绣的鞋是村里最好看的。那时,无论是村里的大姑娘出嫁,还是哪家小孩子到换鞋的时候,不论多远都要外婆绣几双鞋。外婆的手艺远近闻名,那时我每次穿上一双新的绣鞋,总会迫不及待地向小伙伴们炫耀上面绣的动物、花草、日月、星辰。它们不仅仅是一种图案,更是外婆对我的殷切期盼。可每一双鞋穿不了多久,我便总急着央求外婆再给我重新绣一双。除了绣鞋,外婆还给我绣过许多衣服,这些美丽的织品不知要耗尽她多少心血!

曾经飞舞的丝织线下色彩斑斓的土壤,那里不知有外婆熬过的多少岁月?一丝一线,那双灵巧的双手究竟要绣多少双鞋才会被茧子攀满?孩提时,我没有见过绣花鞋,却永远记得外婆许下的约定。尽管现在的鞋有丰富多彩的款式,却永远不敌外婆那日夜缝织的绣鞋。那触感能使我的心灵柔软,然而更多的是将我的灵魂包裹着的无声无息的爱。

走到阁楼上,掀开一个大木箱,我左翻右找,终于在箱底找到了——那栩栩如生的凤凰欲振翅高飞,一花一木竟有丝丝清香,那鲜红的底色仿佛浸透过鲜血。这小小的绣花鞋到底蕴藏着多少期盼?突然间,内心仿佛有根弦被扯断了,我“哒哒哒”地跑下楼,着急地向妈妈展示那双绣花鞋。母亲双手楼着我,故事又从曾经开始。

现在国家日益强盛,人们的衣、食、住、行不再单一,各种款式的鞋子层出不穷,但记忆里的绣花鞋却依然光彩夺目。

家族梦作文第2篇

我们这个民族应当是最具有历史感和历史意识的,于我个人而言,垂髫之岁就在父母的竹条下读《二十五史》,当时就感觉到老祖宗们的历史意识之浓,实在吓人。大至天象五行,云行雨施,小至帝王将相们的日常行事,甚至与妃子相从,都无不记录在案,而后人读史,又有无数的“札记”予以分析剖判,以至于在篇幅上,更有超越于正史之外的野史存在。所以,如果以历史为专业,相信几乎没有一个人能称得上通家,因为就史料而言,就实在太宽太泛而让个人的智识为之望史兴叹。

及至年长,开始关心域外之事,不时有种种揣想,在大洋彼岸的那片土地上,人们是否如我们一样生活着?有种种资料为我提供这方面的信息,及至开始做学问,更发现有种种比较之学,有人就说,至少美国人是没有什么历史感的,更有人嘲笑他们没有历史感是因为根本没有历史。相对于煌煌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似乎他们三百年的历史不过是弹指刹那而已。因为我的确对此既没有理性研究也没有感性印象,也就持之为常识了。

一日,一位在美留学的朋友打电话回来,请我帮他查一下他家的族谱,并扫描了发给他。我有点奇怪,我自家的族谱还只听说过,从来没见过呢。不过我还是照他的话做了,他后来告诉我,他女儿上小学,老师交待的作业之一是把五代人的名字写出来,并尽可能多地把能搜寻到的“祖先行状”写出来,评比的标准很简单,谁写得多就可能拿到优。我帮他整理的资料大约有五十多页,他帮助其女儿一个字一个字地译成英文,然后交上去了,那位年轻的老师给的评语是“你的文字给我展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那是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文化与境遇,我相信,你的工作为我以及我们班的同学们提供了接触一种全新世界的可能,为此,我要感谢你和你的父母所做出的努力”。朋友的小女儿还特别打电话回来感谢我,虽然她操着奶声奶气的英语和我讲话,所问的却全是那些她从未见过的祖先的英雄事迹,虽然那些已然逝去的老人一生躬耕于田亩,乏善可陈。可是在这个他们所未曾知晓的后辈心目中,他们却是她在异国他乡惟一可资的故土情怀,因为她一直未曾踏上过所谓的“故国”。

于是我也对自己的祖先产生了兴趣,特意打电话回家,老父从书房的一角把一大捆黄纸找出来,然后亲自跑到邮局给我寄来,这一大包东西曾经经历了百年岁月沧桑,然后又跨越了大半个中国来到我的手中。我在北京的房中享受着暖气,一边望着窗外偶尔掠过的寒风,翻看着那与我息息相关的千年历史。我生长在江南,但在同学们和同事中,老是把江南比作才子风情,柔弱气息加以笑谑。而此次我细翻自家家谱却发现,从人种而论,我的祖先却出自燕赵之地的渤海郡,数百年前辗转南迁,终致于在湖湘之地某个小乡村定居下来,繁衍生息而至今天有我。平时别人说我是“南方人中的北方人”,原来还可以在血统上找到论证的啊。古书上说“燕赵之地多悲歌慷慨之士”,慷慨赴难,千金一诺是战国时代侠士留给我们的印象,“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讲的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原来,这些人都是我先祖的邻居啊。家谱的记载极其详尽,细到大家族中几房生了几个小孩及每个小孩出生的具体时间,甚至还有小孩出生时的祥瑞等等,还有族人的争吵及其排解,以及每个老人出去时的记载,包括是什么人来做的法事。也记载了当地的自然变迁,比如在清代,我的老家对面发生了一次大的山崩,以至门前河流改道,冲毁田地无数。而在长达百年的迁徙中,家谱的修缮居然也未中辍,其中记载了祖先们所到各处的所见所闻,甚至还有对于当地地方官的评价。煌煌一部家谱,不但是整个家族的历史记载,同时也反映了历史社会变迁的点点滴滴。

我开始有点明白为什么在美国的那个教师会给小学生出这么个题目了,朋友的小孩把她整理好的作业寄了一份给我,她不仅列举了五代以内的事迹,也把整个家族近五百年的历史都列举出来了,一本a4纸做成的大册子,她把家族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其间包括各位先人的活动,事迹,以及子孙繁衍,还有许多照片,而没有照片的先人,她则根据其记载揣摩替其画像。当涉及到家族迁徙的时候,她还画出了详细的线路图,中间还附有地名的中外对照,今古对照。而在作业的最后,她设了一尾声:拓土异域。试想一想,几岁的小孩,居然会有“拓土”的意识,算是难得了吧。看得出她很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家族历史。通过一个周末的作业,教师“四两拨千金”,让学生不但熟悉了整个家族的历史和发展历程,还让他们开始学会了探索,学会了研究,也学会了审美,甚至,还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去做评价。其收获,应当是几道算术题或语法题难以相匹的吧。

我有点理解别人看待历史的方法了,在他们看来,历史不是军国大事,也不是政治迭变,历史只不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罢了,点点滴滴即成风云。当然,这样看来,历史书固然可以是政治家、军事家和天才人物的舞台,但历史却是无数小人物聚合而成的'时间之流,没有人能剥夺我们在历史中的生存和发展,一切,事实上都取决于我们。而我先前的见识,即认为我们实在是一个有历史感的民族,因为我们有那么多的史书,这一见识也没有错啊。只不过,历史好像没有归结到每个人的权利,作为普通民众的每个人,就任由历史留在了家谱中而不闻不问,真的,如果连自己家的历史都弄个不清不楚,甚至连曾祖的名字都弄不清,奢谈历史,未免荒谬。

1977年,美国出现了一个广播“RootS”,那是典型的寻根节目,没想到节目收视率极高,而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寻根书籍,黑人作家alexHaley著书探寻自己家族历史,描述他的一个祖先如何被奴隶贩子在海滩上抓住,扔进了船的底舱被带往美国,而开始了在异域的生活。随后,在犹他州的盐湖城建立了家族史图书馆,每天约有2000名读者前去寻找资料,到上世纪80年代后,美国人口普查机构建立了一些网站,以便人们查找自己家族的发展史,不过其中只列出一些基本资料,如名字,家庭人员,工作,出生死亡时间和地点以及死亡原因和婚配记录,而人口普查时的资料却多得多,甚至还包括对其财产的估价,可惜的是,即使近亲也无法查阅这些资料,开放的可能性是72年之后。但是,人们对于所谓“家族历史”的兴趣却未稍减,这直接导致了数以万计的商业网站的产生,它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一部分资料,当然其最终目的却是推销其“历史套餐”,类似于调查机构的性质了。

其实,无论是在美国人那里还是在我们中间,历史都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不过只是大家注意家族历史的出发点和重心不同而已。比如说,在外面参加学术活动时,别人都会问:师承何人?这不就是典型的历史追溯吗。而每次回到家乡所在的那个城市,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别人介绍说“此乃某人的二公子”,那不也是历史意识在起着作用吗?只不过,在这些场合,历史只是扮演了婢女的角色,主角还是当下的这个人,或者说,历史只是一种边缘意识,转瞬之间便消逝无影踪,而在所谓“家族追寻”当中,历史却站到了聚光灯下,而成为照耀人心智的某种智识工具罢了。

家族梦作文第3篇

我对于家族的记忆是从曾外祖父开始的。挂在老屋堂中那张布满灰尘的自画像,便是曾外祖父留给我唯一的记忆。他那清瘦的脸,锋利的眼睛,活像是一个知识分子。而我的曾外祖父没有进过一天私塾,他却能熟背《幼学》与《增广贤文》。

曾外祖父的名字叫徐作玉,生于清朝年间,殁于解放前年。他少时聪颖,勤奋上进,用他的智慧和勇气,最终改变了我的家族命运。

在我的家族史中,曾外祖父是第六代过继的。曾外祖父本不该姓徐而是姓周,他身上流着的是周家的血脉。他刚刚生下来就被我祖上抱进了家门,而后就在这里长大。然后娶妻生子,独立门户,延续子孙。曾外祖父的父母也是无法养活他才不得已将他送人,长大后那个女人不止一次来看他,每次拉着他的手时都是泪流满面,眼泪里满载着沉重的忏悔。曾外祖父那时并不明白女人为什么见到他如此伤心,许多年之后都是他去看女人。他说,这个身子是母亲给的,无论怎样都要尽孝。

曾外祖父十多岁的时候就娶了我的曾外祖母张氏,张氏是一个非常贤惠的女人。自从嫁进家门后,可以说家里是井井有条。曾外祖母起初生了两个儿子,分别取名为大龙和二虎。大龙十二岁那年去门前的水沟里戏水,被卷进漩涡丢了性命。而二虎带到两岁高烧不退,请郎中无药可施最后也殒了命。这两次沉重的打击,把曾外祖父推向了痛苦的深渊。

曾外祖父他一直知道,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注定他的一辈子也不会有后。之后曾外祖母连续生了五个女儿,最小的是我奶奶徐中元。我奶奶出生之后,曾外祖母就再也没有了生育能力。曾外祖父算是个开明的人,他说没有儿子就带个女儿在家也是一样的。当时村子里“上门女婿”还及少,最流行的就是过继。将别人的儿子带在自家门下,然后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养大。曾外祖父说,女儿毕竟是自己身上流的血脉,这样也就延续了香火。曾外祖父的想法很快就得到了曾外祖母的赞同,两人商量过之后决定找个出众的男子上门来。

我爷爷的命运与曾外祖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说法有点不同,他是上门女婿。准确地说,我家是七代无后。生个男丁是整个家族共同奋斗的事情,他们都希望能够延续那烛香火。

我爷爷年龄比我奶奶长出十岁,他是村子里最有文采的人。两家都是地主成分,也算是门当户对。当然了,这个时候的地主也只不过是一种叫法。那富裕繁华的家族史,随着红白相争已经迈入了灭亡。等待着的是无限摧残和折磨。

爷爷在私塾念书时,曾外祖父去找过他,直接跟他说了想法。爷爷是个开明的人,他也早就对曾外祖父救济乡邻早有耳闻。最后他答应了曾外祖父的请求,同意做上门女婿。

曾外祖父在世的时候,总是想着法子去帮助别人。他常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我家世代是地主,曾外祖父从不坑害百姓。左邻右舍,上邻下屋,没有一户没跟我家借过柴米油盐的,只要有人上门来曾外祖父绝不会让他空手回家。曾外祖父说,不是万不得已,人家是不会上门来的。借出去的东西,曾外祖父也从不收回。

曾外祖父的这颗善良的心,终于感动了上苍。我爷爷与奶奶婚后次年,就生下了我父亲。望眼欲穿的曾外祖父终于为自己争得了地位,他跪在祖宗的牌位前,哭着说:列祖列宗你们看,我们有后了,我们有后了。他用这种简单的方式告慰先辈的英灵,同时也是用来宽慰自己。现在从科学的角度看来,那时我的祖辈也只不过是个巧合。曾外祖父更不可能有能力左右生男生女。他只不过是对这个家抱负了太多的希望,那种希望在脑海中会出现另外一个场景。最终能够在他这一代了却心愿,这对于曾外祖父来说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

我父亲七岁那年,曾外祖父突然起病。听奶奶说,曾外祖父去世的那天家乡满天漫雪,飘飘扬扬的雪花把村庄覆盖了。

曾外祖父去世时只有五十岁。曾外祖父去世的时候,我父亲还没有成年。曾外祖父患的是癌症,他重病的时候撑在父亲的肩上上厕所。奶奶说,他最疼爱的人就是我父亲。

曾外祖父去世之后,我曾外祖母张氏后来没有改嫁,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她活了89岁,在后来的日子里,虽然有着地主成分,但是家里依然是吃的黄薯和野菜,我几岁的时候与她一起去挖过地菜。

去世之前,曾外祖父在青龙嘴看了块墓地。那块墓地是我家对门的一坐小山,在我家的左侧一百多米处。曾外祖父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要埋在那个地方。我父亲说,曾外祖父会看风水的。他知道那个地方好,能够保佑后人平安。明白曾外祖父的想法时,是我去过陈门五杰的故居之后,陈氏祖先把坟墓葬在屋背后,目的就是看到后人兴旺发达。其实,这个普通的农民不是看中了什么风水,他是想死后时时刻刻都看着家人,守侯着那个自己亲手建立的家。

我家是地主,这是曾外祖父奋斗来的荣誉。家族可以说是兴旺发达,做了一个大屋。两边是巷道,中间是堂前,堂前前面是天井。天井左右两侧是厅房,厅房对着天井的那堵墙是古木雕刻的门窗。在堂前与巷道之间,有两根大屋柱,这两根屋柱将整个堂前的前半部分顶起。

我是在东边的厅房里生的,西边的厅房在曾外祖父去世之后就被分了出去。这也是因为我家是地主的缘故,分割财产在那时是正常不过的事情。反抗只会是更加的糟糕,我家没有做出任何不是的举动。

曾外祖父做的这些房子,住了四代人。在我这一代的时候就住得很少了,但我小时候6岁之前都还住在这里。之后我离开了这个地方,我没有想过离开之后就不再回去了。很小的时候,我就想着把门前那片地全部种上竹子。苦竹吧。南竹长大了会有人砍去卖的,小竹会砍了用来做蔑。只有苦竹是派不上用场,连烧都不起火焰。那时,那块地主要是用来种红薯,而且是红薯收成最高的地。父亲怎舍得去栽竹子,我没有提出过这个想法。但这个想法在我的心里生根了许多年。

在十年以前,那一半被人夺走的屋里出了大事。那家人的小孩得怪病去世了,村里人都说是我曾外祖父害的。后来那家人转手卖了,来住的人说是晚上有鬼压他。数月后,硬是把屋拆了重新再做。结果那个堂前就一分为二,屋柱也只留下孤独的一只。

在三年前,旁边的那些房子陆续都垮塌了,最后也就只剩下了堂前。可是今年的那场大雨过后,堂前也没有幸免。堂前倒下的时候,把门前的那个天井也砸垮了。最后连天井下的那棵柑橘树也被砸断了。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我的眼泪都流了出来。

家族梦作文第4篇

四世同堂是不常见的`,但是也有,我家便是其中一个,因此我感到很骄傲。

我的老太婆今年已经九十六岁了。因为他出生在抗日时期,生活很艰苦。十岁就开始做工,种田。最厉害的是,太婆曾挑动过一百二十六斤的东西。想一想当时经常没肉吃,哪有像现在的食品丰富啊。就算太婆是126斤,也不一定挑得动,何况不是呢?当时的社会没钱读书,所以我一定要珍惜读书的时间。

而我的奶奶今年六十八岁。她出生时还有几年就_解放了。所以我奶奶读过《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奶奶十八岁开始工作,当过厨师和劳动工人。她也继承了太太的性格,天天很早出去买菜,洗衣服、拖地等活不在话下。她生了四个女儿,在当时经济不富裕的情况下也能把四个女儿培养成人,我实在感慨万分。

我的妈妈今年四十二岁,他出生的时候,正是温饱的时代。想一想,当时没有电脑,她不也是很快乐吗?妈妈读过《红楼梦》和《水浒传》。她当过旅游公司服务长,现在是个体。她也继承了太太和奶奶的性格,每天最早起的就是她,还不辞辛苦的劳作。有时看到妈妈太劳累,想帮一帮她。可我有继承了爸爸的性格,还是有点懒。

我出生在小康生活的时代里,今年十二岁。正如大人所说:“现在的小孩啊,真是想要什么有什么啊。”的确,现在科技发达了,电视电脑等新花样层出不穷,我也因此戴上了一副眼镜。我读过《西游记》和《鲁滨逊漂流记》等。正如上文所说,我继承了爸爸有点懒的性格,体育不怎么好,成绩还不错。

这就是我的家族史,记述了三代人的艰苦劳作和一代人的幸福生活。

家族梦作文第5篇

北方的秋季,偶尔一场秋雨还好,倘是没完没了,就爱不起来。不间断的雨丝珠珠串串,随风飘曳,把远去的记忆一幕幕拽了回来。

离开老家,我们在城西的两间土坯房安了新家。母亲在弥漫着黄土味儿的墙上糊着各种戏剧画报,变成鬼也要报仇的李慧娘,背靴找证据断案的寇准,百岁挂帅出征的佘太君……顶棚是芦苇篾子编成的席子,母亲贴了白纸。木质窗框镶嵌的玻璃上,贴的是姥姥剪的窗花——屋子真大,装下了我们的锅灶、床铺、瓶瓶罐罐,装下了我们一家四口,装下了我和妹妹的童年。

顶棚和房梁之间有空隙,几乎是同时,我们在屋里安家,老鼠在梁上安家。我们高兴,老鼠猖狂。白天家里没人,老鼠当家;晚上我们躺下了,它们还不消停,窸窸窣窣在房梁上跑来跑去。偶尔一只“冒失鬼”脚下打滑,扑通摔在顶棚上,吓得迷迷糊糊的我一激灵,睡意全无。倘若好几只一起失足,眼看着原本平平展展的顶棚被压得向下兜起一个大包,妹妹顿时大哭,怕顶棚不堪重负裂开,掉出一堆老鼠仔儿,抢占被窝。母亲无奈,拿根事先准备的棍子,捅捅顶棚,老鼠们四散逃开,屁滚尿流,顶棚上便满是弯弯曲曲的尿渍,晕开,像地图。母亲搂着妹妹,我睡在另一头,裹着被子,贴着母亲,胆战心惊中迷迷糊糊地睡去。

顶棚终于招架不住,破了,母亲用报纸到处粘贴,糊袼褙般补丁摞补丁,昔日的干净洁白消失殆尽。不知道从哪个秋天的哪场秋雨开始,屋顶开始漏雨。先是渗,后是滴答,接着像滑丝了的水龙头,一小股不间断地流。开始,我和妹妹觉得好玩,到处在家里找滴水的地方,抢着给母亲汇报。水滴滴到空的搪瓷盆底,溅到我和妹妹脸上。我们并不躲开,守在旁边,看着,水稍微多一点,倒掉,继续接。后来,这里那里都开始滴雨,饭碗都用来接,母亲便频频叫我和妹妹倒掉快满的容器里的水。只是,简单重复的动作已勾不起我俩的兴趣,最后就剩下母亲一个人在屋里穿梭。

糟糕的是床铺上面的屋顶漏水。母亲便得找四个角,绑块塑料布接水,或者把床移开。屋里实在没有地方可移,就卷起部分被褥,床上也摆起瓶瓶罐罐。窄窄一溜儿干的地儿,我和妹妹对脚躺下。睡一觉睁开眼,母亲依然在倒水、接水,一下子就讨厌了雨,讨厌它下得没完没了,讨厌它外面地方那么大,偏偏往人家屋里钻。

后来,我们搬进了钢筋水泥结构的楼房,虽然厕所、厨房几家共用,但不用担心下雨漏水,不用和老鼠为伴了。放学后我和妹妹总爱抢着拖地,水泥地板被我们拖得一尘不染,锃亮,反光。夏天,单位发西瓜,父亲一手抱一个进家门,我们姐俩迎上去接住,放地上,轻轻一推,西瓜就咕噜咕噜滚到床底下,乖乖地待着。只是下雨时,总会有人不经意间紧张地瞅天花板,扭头,心照不宣地笑,钻进被窝。窗外雨落,滴滴答答,轻重不同,长短有别,好似弹奏一曲催眠乐章,只一会儿工夫,我们就都沉沉地睡着了。

现如今,我们早都住上了功能齐全的单元房,夏有空调,冬有暖气。窗外,丝雨无边,自在飞,安然入梦,无烦忧。

家族梦作文第6篇

“妈妈,我又读完了一本书”,儿子带着炫耀的神情跑来告诉我:“妈妈,能不能给我买一本《呼兰河传》?”我知道他肯定已经读完了我前两天给他买的《俗世奇人》。每到这时,我的内心总是充盈着满足感。

不知何时,家里的每个角落都摆上了书,《米小圈上学记》是女儿的,摆在了以前放玩具的地方;《三国演义》是儿子的,摆在之前放相片的地方;《羊皮卷》是丈夫的,就放在酒柜上;《红星照耀中国》是我的,和摘抄本占据了我曾经放化妆品的位置。

以前,家里的书是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书房的书架上,丈夫喜欢各种物品归类,他不喜欢我们把书摆得不整齐,这使我们都觉得看书是件麻烦事儿。先到楼上的书房里拿上书,再到楼下的沙发上看书,真的有点不方便。我本来是比较喜欢看书的,但因为怕麻烦就省去了这一爱好。两个孩子更是偷懒,各自在房间里写完作业就会在客厅里玩。我总觉得家里少了点什么,少了点什么呢?环顾房间,酒柜里摆满了各种品牌的酒,茶几上摆着精致的茶杯,阳台的柜子上放着孩子们的玩具,每个角落里都有美丽的鲜花,化妆台上那些瓶瓶罐罐,像等待检阅的士兵一样整齐地排列着……

我终于发现,书房的门好久没打开了。于是,我突然产生了一种冲动,我要将这些书搬出这个寂寞而又冷清的书房,让他们为家人作伴,成为我们的一份子。于是,酒被塞进了箱子,零食被装进了袋子,化妆品稍稍收敛了一点,缩小了它们的地盘……

丈夫回家看到家里的变化,先是愣了一下,继而又看到坐在沙发上读书的我们,没有说什么。我想他那套“整齐归类”的理论在我们认真看书的氛围中硬是给生生憋了回去。自此,我家的书摆满了房间的各个角落,随时随地,我们都会拿起一本书阅读。一个周末,天气不是很好,孩子们都没出门,我拿着一本书看,孩子们学我的样子也安安静静地拿起了书阅读。丈夫似乎有点无聊,顺手拿起一本书,看着看着,他突然说:“咱们家看书的样子要是能被拍摄下来多好,真的好美!”

现在,我们的家中充满了书香,环顾四周,但凡能放书的地方都有书的影子,我们被书籍幸福地包围着。每当干完家务,我总会拿起一本书翻一翻;孩子们做完作业也会自觉地随手拿起一本书看一会儿;丈夫下班回家再也不会抱着手机不放了,而是拿起茶几上的书阅读。我们都有了自己喜欢看的书,我们也会把自己看到的精彩片段分享给家人。每周,我们家都会举行一场小小的朗诵会,或者故事会。

很喜欢这种全家人一起读书的时光,我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家庭能够享受到这种读书的幸福。“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成本最低的投资,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愿更多的家庭喜欢读书,爱上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