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法治意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2:04:48

如何提升法治意识篇1

【关键词】高中政治;法律意识;培养;策略

引言

众所周知,对于21世纪的青少年而言,具备必要的法律素质是其自身的基本素质,也是青少年人文素质的重要表现和集中体现,高中生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具备承前启后的作用,对于他们的法律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高中政治课中对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探讨分析,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又能和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思想方法和途径,通过解决这一问题,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的建设,对培养具有较强法律意识的合格公民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摆在广大高中政治教学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查阅相关文献,就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探讨分析,提出了几点自己的拙见,旨在提升高中生的法律意识,增强青少年权利和义务意识,有利于青少年遵纪守法,减少违法犯罪,进而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成长,供广大同仁参考借鉴。

1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策略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教师自身法律素质的提高,高中生法律意识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以及高中生法律意识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这三个方面阐述了提升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策略。

1.1注重教师自身法律素质的提高

我们都知道,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平时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要信仰法律,这样才有可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教学活动,进而来弘扬法律精神,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一旦得到学生的认可,教师就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教师所说的话就更具有说服力,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提升自身对法律的认识,若是教师能够表现的真诚,能够光明磊落,表现出对法律的执着追求和真心信仰,他们的情绪会感染学生,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师的观点,这样使得法律意识得以传递和培养。

1.2注重高中生法律意识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系统学习法律知识的主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来对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要与课堂教学紧紧结合,教师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学生依法办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自己的义务,教师要注意将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法律知识的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真正懂法,将来才能以一个具备良好法律意识的公民走上社会。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变更教学手段,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立足学生的实际特点,因材施教,进而提升高中政治课的实效性。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案例与课本知识相结合,给学生播放一些法律视频或者进行多媒体演示,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报纸和电视以及网络等媒体,譬如中央电视台的法制频道,《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栏目,尽量多搜集一些与法律相关的报纸信息和网络信息,进行整理学习,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真正落到实处。简言之,我们在进行法律知识的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法律意识,要以思想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增强中学生道德法制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3注重高中生法律意识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构成单位,对于小孩良好个性,遵纪守法和良好的习惯都有着促进作用,是形成这些的重要因素。我们都知道,法律教育是基于实践教育的,而这一部分多数在家庭中完成的,因此,家庭一定要创建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给高中生以潜移默化的熏陶,这就要求家长需要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在平时的生活中,家长要用正确的做法和语言来影响学生,使得他们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和法律的严肃性。也就是说,家长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严格控制学生上网闲玩时间,让学生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学习和有益的体育活动上。家长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培养自身高雅的兴趣,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与学校一起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进而使得家庭在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过程中发挥指导作用,促使学生知法懂法,在法律意识日益提升的基础上全面健康地成长。

2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行,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我们要立足学生,紧扣教材,不断探索创新,在政治教学中,从提升自身素质,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以及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出发,不断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学生自身的维权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地发展,进而促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葛鑫.中学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问题探析[J].科学与财富.2012(5):1-2.

如何提升法治意识篇2

坚定‘四个自信’,勇于担当,以求真务实作风坚决把中央、省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主题,围绕思想政治、精神状态、工作作风、为民情怀等4个方面,认真查找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小编和大家分享相关的提高党员工作意识形态鉴别能力资料,提供参考,欢迎参阅。

 

 

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顺利发展,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党的报告也明确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这不仅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刻也不能放松意识形态工作。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员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在党员干部的能力构成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要从关乎政权安危的高度来认识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问题。对如何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能力,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鉴别力

意识形态鉴别力就是认清和辨识是否属于意识形态问题的认知和判断能力。现实中,意识形态问题往往与其他问题互相交织,具有相当的迷惑性。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鉴别力,关键是要把握三点:

首先,要善于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是大局。凡属根本、重大、原则、方向的问题,都是政治;凡是关系到这些方面的事务,也可以被上升到政治高度。因此,无论什么样的思想言论,只要关乎政党、政权、政府和政策,都有可能产生意识形态的后果。

其次,要把握一条基本原则。毛泽东同志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就是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朋友搞得多多的。”应用到意识形态领域,就是要努力做到:把不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少少的,把有利于我们的思想舆论搞得多多的;把负能量、次旋律搞得少少的,把正能量、主旋律搞得多多的。我认为,高明的意识形态工作实际上是在坚持原则和底线的前提下推动形成最大公约数的工作。我们要坚持这一个原则,因为意识形态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政治性非常强的工作。

最后,要始终把握几条标尺。这几条标尺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国家形象。衡量某种思想和言论,既不以“左”为标尺,也不以“右”为标尺,而是要以这几把尺子为标准,要做到心里有数。

二、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思考力

意识形态思考力是指党员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意识形态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琢磨的能力。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思考力,关键是要把握三点:

首先,要善于观察问题。指出,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比如,在如何看待民主的问题上,针对一些人对中国的民主问题的指责,提出了判断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八项标准”,即: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这八项标准就体现了深刻的思考力。

其次,是要善于抓住关键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纷繁复杂,林林总总,要坚持坚定的意识形态立场,必须要善于抓住关键问题。当前,事关意识形态工作总体和全局的问题,提出了“13个如何”。即: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如何看待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如何看待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学内涵和实践;如何看待西方所谓“普世价值”;如何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何深刻领会新的发展理念;如何科学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看待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如何看待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看待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如何看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如果党员干部在这13个问题上获得了一个明确而清醒的认识,那么我们的意识形态能力就将大大提高一步。

最后,是要善于进行分析。进行分析,是为了揭开意识形态迷雾,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针对西方所谓“普世价值”,指出,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而我们有些人甚至党内有的同志却没有看清这里面暗藏的玄机。如果我们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剪裁我们的实践,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衡量我国发展,符合西方标准就行,不符合西方标准就是落后的陈旧的,就要批判、攻击,那后果不堪设想!最后要么就是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要么就是只有挨骂的份。

三、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创新力

“不日新者必日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意识形态工作是最需要创新、最应该不断创新的工作。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创新力,主要是党员干部要保持思想上的敏锐性和开放性,避免陷入思想的僵化和某种思维定势。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创新力,关键是要做到三点:

首先,要善于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之所以能够创立马克思主义,关键不在于批判,而是在批判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理论。比如,通过提出“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就变成了工人阶级手中强大的思想武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我们党也创造性地提出了不少理论,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这些理论都为中国实践提供了强大的意识形态支撑。

其次,要善于进行内容创新。比如,今天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在阐释其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同时,也必须对其现实指导作用进行创造性的深入发掘,比如要看到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科学把握世界和社会发展的思维与方法,给予我们正确理解生活和人生命运的智慧与启迪,给予我们充实精神世界并抚慰心灵的哲理与感悟,等等。这些内容都是马克思主义所固有的、但过去未曾充分挖掘的,需要今天的我们下大力气进行阐发。这同样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创新。

最后,要善于进行应用创新。意识形态工作中,应用创新也很重要。比如,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实际上就是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的具体实际中,这就是个伟大的应用创新。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前加上中国特色。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加上了新时代,实际上就是在中国的语境中创造性的运用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应用创新。

如何提升法治意识篇3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性

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使课堂教学变得不但有效果而且高效率,提升初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就是探究如何将初中政治课堂变得有效高效。为此本文首先探究初中政治教学的特点,经过分析初中政治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初中政治教学的特点

1.与生活的紧密结合

初中政治所涉及的内容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可以说是初中政治的最大特点。根据初中政治的内容,不论是道德法律,还是国情国策都与生活紧密结合,例如初中政治所学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可以经常在新闻报纸中听到看到,每年年初的“两会”就是上述制度的体现。还有初中政治中所学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行政区划中就有着体现。

2.内容包含全面

初中政治所涉及的内容在上文中也已经提到,包括道德、法律、国情、国策,简简单单的几个词却包含着十分深刻与广泛的内容,这边体现出了初中政治的内容的全面性。关于道德,初中政治进行了深入讲解,如何培养自己的道德素养,如和建立正确的三观而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关于法律,初中政治对进行了简单地普及,是学生有了法律的意识,例如人的基本权利,法定的责任与义务等。对于国情,初中政治进行了全面的概括,对我国的国体政体进行了讲解。对于国策,初中政治对我们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与基本国策进行了全面介绍,例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二、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性的提升措施

上文中已经探究了初中政治教中学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如何提升初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的措施,经过分析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措施。

1.转变教学思路,改善教学方法

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初中政治都被视作一门十分枯燥的课程,这是因为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下,加上初中政治课程内容众多复杂的特点导致了其变得枯燥,自然而然,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升初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首先就应当改变教学思路。在新的教育形势的大背景之下,作为教学着应当及时转变教学思路,不能守旧,开发一切有利于学生知识水平提升与综合素质增强的的教学方法。例如,老师可以尝试如“头脑风暴”式等新型的教学形式。

2.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以上所提到的转变教学思路,改善教学方法是老师在“教”的方面提升初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对于学生在“学”的方面的措施便是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对于政治课学习的热情上去了,学生才会用心的去学习这一门课,用心的去学一门课简单理解就是上课时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完成作业,这样便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当如何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首先应该根据初中的认知水平与心理水平,清楚地了解他们喜欢什么,对什么教学方式容易产生兴趣,这样老师便可以采取相的教学方式,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内容练习生活实际便是,老师在讲解初中政治的课程内容时,应当大量的从生活中举例,将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初中政治课程内容具有与生活练习紧密的特点,那么在进行课堂内容讲解时,老师从生活中举例,从而提升初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

3.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来反馈教学

老师在进行提升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性的措施时,需要进行大量的尝试,可是如何判断究竟哪一种方法对于提升课堂有效性帮助最大呢?所以,应当合理地进行课堂有效性的评价,从而明确采用哪种方式对于课堂有效性提升帮助最大。如何进行评价是一个十分开放的课题,首先应当明确课堂有效性是一个定性概念,我们首先要将其定量,可以有以下思路。用多种指标来反映课堂的有效性,例如,学生成绩,课堂上学生发言次数,学生作业的得分等,然后把他们按照不同的重要程度即权重进行折算,得出一个量化的分数,从而反映出不同教学方式下课堂的有效性,来反馈给老师进行不断完善教学。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初中政治教学的特点,以此为基础重点探究提升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性的措施。总的来说,要提升初中政治课堂有效性就要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即教师层面与学生层面,分别探讨措施。最后为了明确不同的措施对于初中课堂有效性提升的多少,本文提出了评价课堂有效性的思路,即用量化的指标放映没有量化概念,即由定性向定量转变,从而更好地使老师完善教学,提升初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春蓉.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J].读写算:教师版,2015(41).

[2]郭延生.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4(1).

[3]张京蕊.浅谈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学周刊b版,2014(11).

[4]刘昌松.浅谈新课程改革下提高初中政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J].学园・教育科研,2012(8).

如何提升法治意识篇4

[关键词]德育课堂教学言传身教教材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071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渴望独立和尊重,所以在对一些事物的看法上会与成年人有所不同,并且讨厌说教式的教育和督导。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价值判断能力,因此要想对他们开展人生观、价值观等德育方面的教育,就必须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对策,否则是徒劳无功的。初中政治课教学包含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既有通俗易懂的生活常识,也有抽象的理论知识,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政治课在教学内容方面对学生德育的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说政治课就是初中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在初中政治课堂渗透德育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提升自身素质,做到言传身教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初中政治教师,一定要按照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做到教学相长,注意自身素养的提升,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丰富自我、发展自我和挑战自我。初中生情绪波动比较大,叛逆心理比较强,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很难做到坦然面对、不骄不躁,往往都会夹杂着各种情绪。但是他们敬畏教师,教师的言行可以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举止行为。为此,教师一定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涵养,做到言传身教。在做人上讲究诚信、友善、和蔼可亲;在做事上讲究宽厚、公正、兢兢业业。在初中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中,涉及理想、爱国、诚信、交友、尊重时,学生都会感到虚假,戴着有色眼镜去学习这些内容,这是很不恰当的。言传不如身教,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的时候,如果能从学生身边的事情谈起,能结合师生实际生活来探究,比如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教师对学生的无私奉献等,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德育效果。

二、剖析教材,提升德育质量

现在的初中政治教材在编写上已经非常地贴近生活,对学生的三观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在初一年级,教材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在新的环境中如何与同学、老师相处,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正确地认知考试成绩,做到诚信友善;初二年级,教材主要引导学生知道如何与父母沟通交流,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做一个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初三年级教材涉及的知识稍微有一些宏观,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我国的基本国情,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做一名社会主义好公民。这些内容都与学生的德育工作有关,只要教师能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情,深度地剖析教材,找对素材,自然能使学生的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比如在教学《善于交往》时,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强调交往是人类的需求,交往有艺术,在交往中我们都要学会尊重、宽容、友善、平等待人、不歧视别人,而这些品质恰恰也是德育教育的内容。就拿尊重来说,人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就要先尊重别人,其中尊重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正反两个角度去分析问题:生活中尊重和不尊重的现象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获得别人的尊重以及如何去尊重别人?通过相关的引导和评析教育,学生自然能牢固记忆相关知识,并且能身体力行。

三、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模式,革新德育路径

当下的教育思想极为丰富,教学模式也是多种多样,学生的地位得到了突出,师生课堂角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对于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来说,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也要改变以往灌输式、讲授式的方法,不断地创新教学路径,采取学生喜闻乐见又易于接受的教学模式,比如体验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翻转课堂教学等。至于在实际的教学中采取何种方式就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和学情而酌情调整,并突出德育目标的实现,否则就是形式主义。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让德育之花真正地开遍课堂。

如何提升法治意识篇5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法;探究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善于接受新知识,对学习的接受速度很快,学习知识的能力也很强,是基础知识的塑形期。这个时期所接受的知识对于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都是十分重要的。思想政治老师,应感受到十分重大的责任感。我认为要教好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程,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提升:

一、打破政治课程刻板的印象

我们都知道,许多学生都觉得思想政治课十分得枯燥无味。在这一点上,我们得直面现实,政治课程相对于其他的文科类课程似乎要更显得理论严肃、枯燥。同时,我们有的老师在教这门课程的时候也是照本宣科、空喊理论。所以,作为教授这门课程的老师,在现实面前,更要打起精神,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在上课实践中扭转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看法,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热情和兴趣。那么,这一切首先就需要老师的努力。

首先要调整表达方式,注重表达技巧。作为政治课老师,要比其他课程的老师更加的注重表达的方式方法和技巧,对理论型的知识要避免造成直接对学生的灌输,讲课要抑扬顿挫,要循序渐进、主次分明,表达重点突出。其次,授课要饱含热情,只有自己拥有调动课堂的热情,才能够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清知识框架,提升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高中的思想政治老师,最重要的在于提升自身的内在素质,包括自身文化知识水平,学习新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等。首先是对教材和知识的熟悉度,然后是思考如何才能将这些知识更好的教授给学生。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外多花点心思了解熟悉教学内容,同时要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更新自己的知识,要能够了解社会,要与时俱进,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相结合,要跟随时代的潮流,要与时俱进、热爱生活,用心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三、善于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授课方式生动新颖

在现代社会中,学生学习的途径有很多种,作为课堂,要如何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讲解是否生动就变得至关重要。在对教材内容熟悉的基础上,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心思去想如何写好教案,做好教学课件,对课件的设计要既有逻辑性,同时还应该要有生动性。

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高中教材都进行了改革。那么,我们的授课思路也要跟随改革,让课堂变得更加轻松,寓教于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尝试改变授课的方式,由“教师中心”转为“课堂讨论式”,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吸引学生的听课注意力。

四、积累教学资料,建立教学档案

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从社会生活和文字资料中搜集授课的素材,注意积累教学资料。把积累到的材料分类分条标号记载,并装档存放,建立“教学资料档案”,需要时从中提取,方便快捷。利用资料,逐步使教学做到有理、有据、有趣,使学生对政治课愿学、乐学。

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合理引导

作为高中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老师要善于引导他们形成自己独立思考和调查学习的能力、我们要学习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教会学生使用身边的各种资源来解答自己遇到的问题。

六、密切师生关系,贴近学生心理

作为思想政治课的老师,要更加懂得学生的心理,要善于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生活、倾听学生的声音、理解学生的想法。在课外要善于与学生沟通,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贴近学生的心理,为教学过程做好铺垫。

如何提升法治意识篇6

关键词:道德素质法治意识协同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221-01

一、幼儿教师培养现状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四川幼专)是一所专门培养幼儿教师为主的高等专科学校。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幼儿教师毕业以后走向工作岗位,用人单位及幼儿家长普遍存在对幼儿教师的技能素质高度认可,但缺乏成熟的法治思维及创新能力。新时期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教学技能知识,更要提升软文化实力。大学的功能在于培养合格的高等人才,人才质量的评价标准关键在于社会、在于人民对于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的认可程度。无论是用工单位还是幼儿家长,普遍已经提高了对幼儿教师的期望。目前社会对于幼儿教师的总体评价还是停留在能够看好孩子、幼儿教师总体素质不高、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较弱等,对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认可程度不高。而社会的认可程度反过来对于幼儿教师来讲也无形之中会挫伤职业认同感,在职业过程中较容易形成职业倦怠感,从而对幼儿教师成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的发展态势。如何破解这一发展难题已成为摆在幼儿教师培养的首要问题。

二、“立德树人”基本内涵、意义以及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具体要求

立德树人意蕴双重,既有立学生之德促其成长之意,又有立教师之德促其育人之蕴。立德树人导向鲜明,“立德”是前提、基础,“树人”是目标、方向。“立德”为“树人”,欲“树人”,先“立德”;欲“立德”,先立“师德”。师德是教师职业赋予的重要操守,筑牢德性修养,方能夯实职业根基,彰显世范效应,保障育人效果。[1]作为未来对幼儿教师的道德要求,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随着中国高校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对大学生的道德培养目标越来越清晰。2012年11月,十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这是在新时期下对幼儿教师道德培养的一个新目标。特别是针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及综合素质欠缺等新问题提出了清晰的解决目标。2013年11月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同志在《中国教育报》发表题为“坚持立德树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一文,文章中深刻指出:“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第一标准就是看人才培养的质量。就高等教育来说,落实“立德树人”,最根本的是坚持一切从培养创新人才出发,把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2]

因此,树立高度的道德感和激发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对于幼儿教师的职业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幼儿教师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幼儿教师道德素质的提升不仅影响学前三年的教育质量,更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只有不断提升幼儿教师的道德水平,才能更好的适应学前教育变化的新形势,才能更好的服务学前教育事业。

三、“法治意识”基本内涵、意义以及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具体要求

法治意识是法制素养的基础,是人的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它决定着一个人在生活、工作当中的方向选择,关乎社会的长治久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素质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党和国家一直把对青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对高校法制教育非常重视。回顾中国普法教育的过程,新中国法治建设在建国初期并不完善,法治建设及普法过程崎岖坎坷。直到1995年,原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司法部在《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中要求“高等学校法制教育要以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为核心”,才真正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作为大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来实施。199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意见》中再次强调了法律基础课的重要使命。随着高等教育制度改革大潮的兴起,高等学校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高校俨然成为一个普法教育的主阵地,成为提高普法宣传质量的重要途径。2005年,、教育部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及其实施方案中明确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列为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必修课之一。2012年,中办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倡构建法治社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全面提出“依法治国”战略,高度树立起法治意识,建设法治国家,党中央一些列的普法举措都在努力宣传法治,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系列的举措就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对于高校而言,如何能够在大学教育当中教会学生运用法治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成为大学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之一。[3]作为高职高专的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较短,在突出以培养技能为核心竞争力的高职高专院校当中,很难树立起较强的法治意识。

四、探索“立德树人”与“法治意识”协同培养的新模式,着力打造适应未来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技能为主的核心竞争力正被以综合素质为核心竞争力的人才所替代,如何破解高职高专培养的正确方向,成为当前摆在高职高专院校当中的首要问题。从国家的发展规划上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在于提升综合素质能力,更好的适应今后所从事的职业要求。高校在培养的过程中也在因材施教,将党和国家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具体化、现实化。

四川幼专也在培养人才方面改变着传统模式,在深化改革的过程当中,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笔者以四川幼专为例,在打造未来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过程当中,以道德素养、技能水平、法治意识为打造平台。创新培养的主要思路就是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不断提升职业技能;以道德素养培养为依托,不断提升教师内涵;以法治意识培养为基础,不断提升法律素质,强化川幼学子在市场当中的竞争力和应急处置能力。

在此指导思想下,2015年四川幼专开启深化思想政治课程改革之年,思想政治课教学部以此为契机,强化与系部加强沟通和交流,以便强化在校幼儿教师的培养。对于道德品质的培养,建立以课堂为依托,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将学生带入实践之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一是开展专题化教学推进活动,每周实施集体备课制度,对如何将道德意识转化成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辨,将社会频发的现象引入课堂,将学生化整为零,提出见解,针对课堂所反应出来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正确引导,不但打破了课堂枯燥乏味的教师单讲、学生单听、听完了事的枯燥局面。二是强化实践教学。不断丰富、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和能力。在课程设计上深入浅出,确保实践教学课时的前提之下,积极利用地方资源平台,打造多处实践教学基地。不断将学生带出课堂、带出校园,带入园企,形成“走出去,深进去,有所思,有所学”的实践机制。三是开展系列讲座。紧紧围绕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讲座;充分把握普法宣传日、新法颁布实施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系列普法讲座,针对目前及今后生活、工作上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专题化讲座。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法治意识。四是加强对学校普法社的指导。社团在学校的管理和宣传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社团的主体是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融入普法宣传之中,对于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具有重要作用。[4]为此,专门派出具有法律知识背景的教师对普法社的发展和活动进行指导,形成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新知,三年有收获的良好局面,在法律氛围的熏陶下逐渐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

结束语

技能培养是主线,道德水平提升是内涵,法律氛围熏陶靠环境。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幼专的特色实际,探索出提升德、才、法协同培养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学生以综合素质为核心的竞争力,才能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林斌.德法并重育人为本[J].扬州大学学报,2006.10

[2]杜玉波.坚持立德树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n].中国教育报,2013年11月23日第一版

[3]徐德纲.高校依法治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2005.3

如何提升法治意识篇7

【关键词】核心素养;新课标;修订;政治教师;专业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5-0105-02

2016年,教育部相继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本次修订更多的是体现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指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能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思想政治素养。

一、新课标修订下的教学内容

2004年版的高中新课程政治教材有4个必修模块,2017年将变成3个必修模块,新课标修订的每个必修模块都增加了本模块三分之一学时的社会活动,这是新亮点。2004年以来的教材历经几次改版,但都没有大规模变化,最新课标修订则进行了大规模整合,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如《哲学与文化》是从《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两本教材变成一本。新修订课标强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成为有信仰、有思想、有尊严、有担当的中国公民;从国情和国际视野去编写教材,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实践创新。

新修订课标有选修i2个、选修ii6个模块,选修i与必修课程的实施相互配合、相互补充,选修ii是对必修和选修i相关课程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更有选择余地。有些选修内容比较新颖,如《法官、检察官、律师》《逻辑与思维》,也比较有趣味性。新修订课标要求我们要熟读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处理好新课标修订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二、新修订课标的教学内容与教师专业要求

1.必修模块的教师专业要求

(1)《经济与社会》(必修i)。新修订课程标准的“思想政治1:经济与社会”模块是讲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运行,阐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理念,帮助学生理解全面深化改革意义,提升参与经济社会生活能力。它从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去整合教材,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出发去思考问题。新课标的许多内容涉及西方经济学知识,用西方经济学有关知识去讲解会一目了然。如讲商品价格变动影响商品需求量时,可用西方经济学的供给与需求曲线的一次函数图,学生会容易理解。如果教师掌握了有关西方经济学理论模型的知识,用自己的思维去引导学生思考、接触社会,学生较容易去探究和接受知识,从而融入社会,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对于“经济与社会”,政治教师要时刻关心国内外发生的经济大事,也要有经济函数模型、公式理论等经济理论知识,从中积累教学素材。所以要实施好新修订课标的理念,必须读懂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亦要有数学知识,特别是微积分、线性代数的高等数学知识,做到灵活运用。因为数学是经济学的工具和“血液”,离开了数学去讲经济与社会是很难的。如何培养学生对我国经济制度的政治认同,提高对市场经济的理性判断及市场规则的法治意识,对社会公平、经济社会发展的公共参与,这要求教师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2)《政治与法治》(必修ii)。“思想政治2:政治与法治”模块是讲党的领导是人们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们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战略,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奠定政治立场与法治思维的基础。

“政治与法治”要求教师要有政治学原理、西方政治思想史、依法治国等理论知识,广泛阅读西方著名学者的思想,还要了解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当代国际形势。并要有比较高的政治素养,才能懂得公民是如何参与政治生活、人民如何当家做主、党是如何领导、如何进行依法治国的。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的,它的内容比较新,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取依法治国的有关知识,厘清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与价值。

“政治与法治”亦注重社会实践,如民主选举,可让学生亲自模拟,但政治教师要懂得民主选举的程序、注意事项,然后才能设置教学情境。除了本学科知识,还要了解、掌握历史知识,如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不了解历史知识难以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及法治意识,更难以具备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的学科核心素养。

(3)《哲学与文化》(必修iii)。“思想政治3:哲学与文化”模块是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讲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讲述社会生活、个人成长中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以及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意义;为培育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奠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

哲学是把知识生活化,用哲学思维去思考、解决生活问题。这一模块的知识变化较大,删掉了较多内容,如唯物论、哲学基本问题等。哲学只剩下如何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两大内容,但我们必须细读《西方哲学史》《欧洲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等,掌握伟大哲学家主张;同时还要熟读四书、五经,中外名人名句,利用哲学思维去指导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处理好生活中的价值冲突。所以哲学要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认同,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2004版的文化生活经过十多年实践,它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其实,文化生活是以传统文化为主线,串联文化与社会、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其实质是突出传统文化,故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只保留了“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展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实践者和传播者。文化传承与创新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深入了解我国不同民族、地区的秀传统文化,多看央视的大型纪录片,如《远方的家边疆行》《沿海行》《北纬30度》等节目,积累人类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2.选修模块的教师专业要求

选修i是选择政治作为高考科目的学生必须完成的,计入高考成绩;也可供对该课程有兴趣的学生选修,计入国家课程学分。选修ii是校本课程,包括个人生活、职业体验、大学先修等方面的内容,设置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历程”“创业与经营”“信用与金融”“法官检察官律师”“逻辑与思维”“历史上的哲w家”6个模块,如何选择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志趣,上好选修模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更突出教师的专业知识。

选修i的《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要求教师要熟读《经济学说史》《西方经济学流派》《西方政治思想史》《政治学原理》等;《法律与生活》亦要求教师要有相关法律知识,熟读《婚姻法》《法律基础》《劳动法》等。选修ii更具有挑战性和专业性,如《法官、检察官、律师》要求教师要了解我国现行的司法运行情况,《逻辑与思维》则要学习《逻辑学》。所以选修i、选修ii都要求教师要有专业知识,才能让学生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提高学生主动学法的意愿,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三、新课标修订下的教师现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性

态度决定高度,人的行为受人的思想支配与指导。有些人认为已受过高等教育,不用发展自我知识,对于继续教育和培训,只停留在形式、任务、评职称等,没有认真学习甚至不屑一顾,这些是政治教师存在的状况。

政治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和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内容丰富、有说服力、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妙趣横生,把学生引入知识殿堂,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如一个语文素养高的政治教师,讲起课来语言会更生动,阐述问题会更准确、简洁、深刻。时至今日,要想成为名师,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不断积累和更新专业知识,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专业化道路是取得教学成果的途径,专业知识是指导我们开展教育教学的理论依据,教师必须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作为新形势下的政治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专业水平是很难领悟教育教学的精髓,在教学设计、情境创设和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经验总结时难有创新。如果说专业知识是教师素质的“硬件”,那么教育技术和教育理念的修养是教师综合素质的“软件”。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不断学习、及时充电、接受继续教育、参加有意义培训,提升专业水平,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落实新修订的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总之,高中政治教师必须掌握上述所列举的专业书籍,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发挥我们政治学科特有的核心素养教育,使学生成才、教师成长、教育发展、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如何提升法治意识篇8

关键词:情感教育;高中政治教学;渗透;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进度的不断加快,学校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尤为重视。在情感教育中可以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教师通过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利用这种教学法有利于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互动,从而提高政治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1高中政治教学中使用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教学模式,同时也可以被说成是一种教学策略。在情感教育中,教师主要用自己的情感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讲,情感是一种主要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过程。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的情感主要分为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种类型[1]。由于在政治教学中,课堂氛围和其他学科相比较为沉闷,经常会有学生存在消极情感问题。因此,政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消极情感的表露,及时采用积极情感调动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学习积极性。政治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中,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情感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使用,对于政治教师教学有一定的重要意义。首先,在政治教学中使用情感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素质。学生学习政治除了要完成课标要求外,同时也是提升政治能力和素养的重要要求。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就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情感、道德、知识等方面。其次,在政治教学中使用情感教育有利于政治教育的高效性。由于高中生的情感心理比较复杂,不同学生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程度都会存在一定差异。如果政治教师把情感教育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就能够带动学生积极情感的发挥,最终提高政治课堂的高效性,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

2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使用情感教育

高中政治教师想要提升学生对政治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就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把情感教育运用到实际的政治教学过程中。具体做法如下:

2.1政治教师要提升自身情感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的主要指导者就是教师,只有教师丰富自身情感,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为此,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自身的情趣,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要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情况,而且还要创新情感教育的方式方法,最终发挥政治课堂的实效性[2]。

2.2教师设定丰富的情感教学活动

高中时期的学生情感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学生间的情感特征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时政治教师就要根据学生情感的发展特点,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由于高中生的思想情感和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特点,政治教师就要用自身的丰富情感来感染学生。如果政治教师设定的教学活动情感丰富,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一单元时,就可以采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我国文化的视频,这样有利于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3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政治教学中使用情感教育,就是要政治教师了解掌握学生的基本情感。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保持良好心态[3]。例如,在讲《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这一单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开展演讲比赛谈及“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这样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把学生情感教育带到政治课堂活动中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2.4教师优化教学策略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不同的政治知识点都有一定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在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不仅要整理归纳知识点,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内容,教师要不断优化政治教学策略,增加学生的情感教育,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例如,在讲《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课时,政治教师可以按照学校要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以及美术展览等活动,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政治教学是高中教育的重点内容,他对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有重要意义。情感教育的教学方式是新课标不断发展的产物,对学生政治综合素养的形成影响很大。为此,本文对高中政治教学中情感教育进行了探究,需要广大高中政治教师重视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最终提高政治教学质量。

作者:马雪娟单位:夏河县夏河中学

参考文献:

[1]赵松.探析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渗透情感教育[J].速读(下旬),2015,(1):226-226.

如何提升法治意识篇9

(武汉轻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湖北武汉430023)

摘要:时政植入分析是《政治学原理》教学中的一种创新教学方法。其在《政治学原理》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而要发挥该教学方法的效果必须借助其他的辅助教学手段。

关键词:《政治学原理》教学;时政植入;理论与现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0.033

收稿日期:2015-04-16

时是政治是很多人每天关注议论的热点,尤其对关注国际国家大事,一腔热血的新时代大学生而言,更是如此。《政治学原理》是一门解释政治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内容比较深奥且枯燥,学生难提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课程。因而,在《政治学原理》的课程教学中,另辟蹊径,将国际和国内的时政植入政治学理论的讲解中,有助抽象的政治理论与现实的政治现象对接,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诱导学生自觉地运用相关政治理论知识分析政治现象,把握政治生活的本质。

1时政植入分析在政治学理论教学中的意义

1.1时政植入分析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自古以来,中国民众的政治参与度就不高。在这种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下,我国的大学生的政治热情也不高,主动学习政治学科相关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严重不足。然而,事实是,政治生活与每一位大学生的生活都密切相关,社会中的任何个体都无法游离于政治生活之外且无时无刻不受其影响。政治是人类生存的一个无可避免的事实。既然无法超脱,理解政治现象并把握政治本质就显得极为重要。毫无疑问,政治学理论的学习与政治现象的对接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途径。在《政治学原理》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植入时事政治的教学方法是一种与传统的纯理论教学模式完全不同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在政治理论的教学过程中强调把时政引入课堂,直接在讲解现实的政治现象中阐释相关政治学理论,从而为学生在贴近政治现实社会的客观环境中学习枯燥的政治理论知识,实现提高学生学习《政治学原理》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标。

1.2时政植入分析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政治学核心概念和理论知识的理解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德曾经指出,基本概念和原理构成一门课程学科结构的主体,它们被视为学科的核心概念。《政治学原理》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既是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支撑起这门课程的理论体系框架,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石和工具。然而,政治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知识富有抽象性,很难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政治事件相对应,这就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相当的难度。因此《政治学原理》教学中如何来表述核心概念以及如何阐释理论以帮助学生达成对核心概念的基本理解是一个困扰教学的重要问题。政治学理论教学中植入时政分析的优势是在对身边的、及时发生的政治事件和政治现象进行分析和阐释,界定课程的核心概念和理论知识及相关体系,从而拓展学生对核心概念和政治理论的理解,而不是记住事实性信息、知识和定义,在高质量的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完成课程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核心概念和理论知识形成比较深刻的理解。

1.3时政植入分析是政治理论与现实政治现象的中介

理论是枯燥的,政治理论尤其如此。《政治学原理》课程体系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政治理论反映的客观现实与普通民众的生活相距甚远,导致政治理论高深莫测且枯燥无味。二是《政治学原理》课程的理论性很强,对概括性、抽象性思维的要求很高,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因此,《政治学原理》历来就是一门比较难以形成高质量教学效果的课程,令许多教师都深感困惑。但是,深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会发现导致产生此种境况的因素之一是教师仅从枯燥的教条中传授政治理论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理论本身来源于生动的政治实践,是智慧的结晶。枯燥的灌输式的理论教学毫无意义,也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把课程上得生动,且贴近学生特点,这是值得广大教师思考的问题。在《政治学原理》课程的教学中植入时政分析,改变模式,使教学贴近学生,增添趣味,加强互动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将政治学理论与政治事件和政治现象直接联系起来,促使学生在了解政治事件中学习政治理论。

2如何在政治学理论教学中植入时政

2.1学生了解和熟悉时政的阶段

《政治学原理》教学中运用的政治事件和政治现象都是已经发生的或是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任何的政治事件或政治现象都具有极其复杂的时代背景、起因、过程、结果和本质。在进行政治理论教学前应引导学生熟悉具体时政和现象,对政治事件和现象有足够的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之外,要求学生广泛地关注中外政治生活,收集和认真研读背景资料。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和概念分析和思考,从而将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置于现象的分析和研究之中,以期望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得出自己的独到观点与见解。时政植入教学法不同于注入式教学法的主要特征在于将政治理论教学置于还原的政治事件和政治现象,通过对热点时事政治的关注、相互讨论和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最终提高学生政治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讨论、交流式的互动学习阶段

政治现象纷繁复杂,各种要素相互关联,各种现象互为因果,教师需要规避学生局限在某一角度对具体政治事件和现象进行分析,而应引导学生对其做出全面深刻的分析。因此,这一阶段教师需引导学生关注的主题是,政治事件的发生需要哪些条件、具有哪些现实和理论背景?政治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政治事件的本质如何?可以运用何种政治理论解释该种政治事件或政治现象?围绕这些问题,教师提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要求各小组在课前进行充分的交流和小组内讨论并制作ppt,以便上课时进行课堂演讲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则把控讨论的原则和方向,引导和启发学生为考虑到的领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于存在争议的时政问题,教师应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尽量让所有学生都有展示自己观点的机会,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去争论。对于不成熟的观点不要批评,应及时调控讨论的方向和节奏,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求知的精神。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多视角和更全面的了解具体政治现象的规律和本质特征,从而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术的分析思路,又培养了学生分析政治问题与解决政治问题的能力。

2.3得出理论结论和教师点评阶段

《政治学原理》教学中植入时政方法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对整个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评价。一方面总结案例中相关知识点的运用,即运用政治学相关理论对时政问题进行全面阐述,透彻的讲解理论知识以及灵活的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现象分析;另一方面综合评价学生掌握和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程度,分析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政治现象时存在的不足,尤其是帮助学生如何把握分析问题的切入点,如何找到分析问题的理论支撑,如何厘清问题的分析思路。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逻辑性、全面性和深刻性。其目的是帮助学会运用政治理论知识解释政治现象和解决政治问题的方法。与此同时,教师在点评中既要给出自己的观点,又要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促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更深入的探讨理论问题。

3如何巩固《政治学原理》教学中时政植入教学方法的效果

3.1借助时政植入分析引导和激发学生思考现实政治现象

《政治学原理》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在于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而在于,借助于掌握的理论知识和知识体系去观察政治社会、政治生活,理解政治生活的规律与本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学生长期和主动的政治学习,在日积月累中不断积淀和提升。时政植入分析方法提供的是一个由事件到理论的分析思路,学生可以将从时政植入分析中学到的分析方法进一步运用于分析各种现实政治问题,使学生在政治问题分析中更深刻的理解政治理论知识,提升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在《政治学原理》的理论教学过程中植入时事政治分析,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引导和诱发学生习惯性的运用政治理论分析现实中的政治事件和现象,启发学生分析政治问题的一种理论与逻辑思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枯燥”的政治理论感兴趣时,自主学习将贯穿学生整个大学学习阶段,甚至是延续整个人生。

3.2借助时政植入分析引导和激发学生获取更多的政治理论知识

政治学理论是极其枯燥的,在《政治学原理》教学中时政植入分析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地获取新的政治理论知识。因而,教学方法仅是一个促使学生将政治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中介和工具。当学生能从政治事件分析中获得乐趣时,学生必然会主动追逐领略政治学大家的思想,从而进一步提升政治理论知识的储备。这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政治学名著以供其获取政治知识和理论。实际上,某些政治现象和政治事件的规律和本质,学生可以从经典的政治学名著中找到解释,如《旧制度与大革命》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余,可以将时政分析与经典阅读相结合,引导学生由阅读通俗易懂的政治学读物到精读精读政治学名著,不断拓展阅读,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著.颜一,秦典华译.政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加藤节著.唐士其译.政治与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3

3罗布特·a·达尔著.王沪宁,陈峰译.现代政治分析[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如何提升法治意识篇10

初中学生正值青春叛逆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性格和意识逐渐饱满,思想与意识也更加敏感,这种特性决定了初中政治教学的重要作用。如何提高政治教学的质量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众多教师和家长不得不重视的议题,基于此,本文探究了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1.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运用的切实可行性

初中政治课程教学,要求在教师适当引导和启发之下,学生可以理解和思考所学的知识。政治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关系。通过案例教学法在政治课堂的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提升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具有切实可行性。政治课堂中运用案例的教学方法,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让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更愿意进行思考和参与,学习兴趣与动力大大增加。案例教学法一般比较生动和具体,可以把初中政治中比较抽象的知识,更加清晰直观地表达出来。无论是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理解方面,还是从学生的思想觉悟塑造方面,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案例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具体的案例与教师的引导一起进行,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展开论讨,思维在碰撞中得到提升,理论在碰撞中溶化到学生脑海中,这种教学方法有效带动了师生的良性互动,把政治课堂的教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2.走出课堂,回归生活

案例教学的核心是通过解决案例、回顾案例突出学生主体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师应该有意将案例延伸到实际生活中,逐步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通过自主探究与分析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学习和升华的目的。随着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学生将逐步认识到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案例,通过分析与解读,学生的能力与意识也能得到提升。生活实践是收集案例的最佳途径,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能快速提高课堂的实效性。譬如,在"维护消费者权益"一课的教学中,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消费知识和维权途径,教学难点是增强消费者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之前,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小型的社会调查,了解身边消费侵权真实故事的处理方法。实施教学过程中,播放《消费时代》关于生活中"强制消费"的一个视频案例(或者以亲身经历讲述一个强制消费的事件),通过案例讲述引导学生分析和审视生活中常见的消费心理,对合理消费和科学消费进行思考,同时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消费方式和维权途径。教师以生活中的常见案例导入新课,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和参与热情,将课前调查题目和结果用幻灯片显示,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交流学生在课前做的关于维权方式的调查结果,就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有关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懂得具体的维权途径。

3.利用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在政治教学中利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一个最为关键的环节便是要让学生通过案例进行积极自主的学习和独立思考。教师在备课时,选择好恰当的案例,在课堂上恰到导入,通过文字资料或者多媒体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相关的案例,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并且进行思考,从而确保学生能够认真的对待将要学习的内容,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说在讲解《网络上的人际交往》一节时,教师可以寻找一些与网络交往、网络诈骗相关的案例资料,让学生在课堂开始前进行阅读,并且提出问题:在网络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以及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