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管理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2:05:31

医疗管理方案篇1

【关键词】医疗档案;管理;第三方管理

医疗档案是医院独有的、记录患者病情的一种个人档案。是患者在医院治疗的全部文字记录,由于病案的专业性和社会性决定它区别于其他档案的特殊价值。随着2001年底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和2002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以及公民法律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医疗档案的阅读范围、使用范围、使用频率均有大幅度的扩展,这对新时期医疗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管理方式已日益受到社会公众对医疗档案需求的质疑,如何还医院一个清白,还公众一个明白,是医院档案管理面临的一场革命。

1社会公众对医疗档案的质疑

1.1医疗档案的涂改现象。近年来,医院纠纷诉讼数量在逐年上升。《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医疗侵权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把医疗档案的书写内容提到了直接书面证据的高度,但在医疗纠纷诉讼中,由于医学知识的欠缺以及对医院其他方面的不满情绪,患者及家属往往对医院提出的书面证据产生质疑,认为该医疗档案是经过涂改或伪造的,从而不服法院判决,轻则再次上诉,重则对医院或当事人采取过激行为,影响医院正常的医疗工作秩序。而按照医院工作制度规定,上级医师可以审查修改下级医师记录的内容,正常情况下医师因笔误或上级医师审查需对内容做出修改时,应保持原记录清楚可辨认。修改时,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墨水书写,注明修改时间并签名。假如医师遗漏重要内容需要补记,应该与上次的位置紧邻,注明补记时间并签名,也可以与上级医师共同签名。但实际情况是,目前在许多医院里,医师为了片面追求医疗档案的整洁、清晰,凡是出现错误一律用手术刀剐掉,在原位置用新的文字代替,给患者和家属造成了医师涂改的假象。在新形势下,只有改掉这个恶习才能够进一步适应法庭的证据认定程序。当然,由于医院内部管理医疗档案,当医疗纠纷发生时,涂改医疗档案的现象也在所难免。

1.2医疗档案项目的短缺现象是目前医疗档案存在的通病,也是造成医院在医疗纠纷中败诉的直接原因。主要表现在,病史记录不全、描述不当、记录有重要遗漏、检查不及时或不合理、不按时查房、未正确反映查房意见、没有讨论分析或体现见解、改医嘱未记录、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死亡病历无死亡记录、继发感染、院内感染无记录等。患者及家属无法从中了解到真正的病情,其“知情权”受到侵犯,从而导致纠纷的产生。这就要求医务人员要认真、规范地书写每一份医疗档案,并时刻将其提到法律的高度去对待,这既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和医院负责。

1.3医疗档案丢失现象虽属于个别现象,但对患者个体来说无疑是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造成的纠纷也不胜枚举,一方面患者质疑医院存在重大失误,属于故意“丢失”,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管理不善,在转借的过程中丢失,但无论如何,丢失医疗档案所造成的后果医院责任难逃。

2医院医疗档案管理部门的困惑

2.1硬件欠缺目前,医院上规模、上等级,在设备投入、人才引进、楼房建设方面都投入了巨资,惟独对负责医疗档案的管理部门投入捉襟见肘。阴暗的库房、破旧的柜架、传统的手工作业,与现代化的医院建设形成鲜明的对比,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能动性。

2.2临床医师不配合住院患者医疗档案的归档问题一直是令管理部门头疼的问题,按规定,住院患者医疗档案应在患者出院3d内归档,死亡患者应在7d内归档,但由于管理部门权限有限,医疗档案不能按期归档是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临床医师重医疗、轻归档的意识一直难以扭转。

2.3对不合格的医疗档案难以。拒收医疗档案管理是一门专业学科,是医疗工作中每一环节产生的大量信息资料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全面系统收集、整理、编号、登记编制各种分类索引和有序的存贮过程,这个过程犹如一条“生产线”,而医疗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方式只对“成品”,承担的也只是“亡羊补牢”的角色,无法对医疗档案产生的过程实行全流程监控。

3医疗档案第三方管理呼之欲出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我国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医疗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也提到了领导的议事日程,鉴于上述公众及医疗档案管理部门的种种困惑,如同当初医药分开设想一样,医疗档案的第三方管理也将受到各方青睐。

3.1第三方管理将促进医疗档案质量与医疗质量同步提高。医疗档案是医疗质量的具体体现,医疗档案脱离医院内部管理,由于不受医院内部利益驱动,而且堵死了“涂改”这一捷径,这在医务人员心理上就会造成无形的压力,因而在书写过程中就会特别“慎重”,从而使医疗档案质量与医疗质量得到同步提高。

医疗管理方案篇2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执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有效控制医疗废物环境风险为目标,以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处置单位为监管重点,严厉打击非法收集、转移、利用和处置医疗废物行为,切实解决医疗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医疗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整治内容

(一)严厉打击医疗废物回收加工等非法行为。排查和取缔医疗废物回收加工点,对清理出的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违反规定将医疗废物交给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的,依法严肃处理。加强塑料制品生产企业监督检查,防止以医疗废物为原料生产塑料制品。

(二)切实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在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疗废物集中大检查,重点查纠不严格执行分类收集规定、不认真落实集中暂存设施管理制度、不规范处置医疗废物等违法违规行为,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到位。

(三)进一步加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监管。严格规范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经营行为,加强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落实集中处置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医疗废物处置规范化水平。

三、工作步骤

这次专项整治行动自年5月开始至6月底结束,共分三个阶段:

1.自查整改阶段。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对本单位贯彻实施《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情况,对照整治内容进行自查,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2.建章立制阶段。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和完善医疗废物管理责任制度、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内部转运安全制度、安全防护制度、交接登记制度、意外事故紧急处置制度、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集中处置制度、监督考评制度、经常性培训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按《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使用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和警示标识。在医疗机构内设置临时贮存设施、设备要符合卫生要求。对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要进行毁形消毒,如没有毁形消毒,直接收集于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内集中处置,针头、刀片等锐器收集在防锐器穿透的专用收集容器内,再集中处置。

3.组织检查阶段。卫生行政部门要在全县范围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拉网式监督检查,检查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进一步完善全县专项整治工作台帐资料,迎接省市检查。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政府统筹协调。开展医疗废物管理专项整治,对于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安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各乡镇要高度重视,抓紧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保证专项整治行动顺利开展。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辖区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全面检查,切实做到不留空白、不留死角。

医疗管理方案篇3

(一)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务院国发〔20*〕20号文件要求,紧密结合我省经济发展的实际,着眼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工作方向,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

二、任务目标和原则

(二)任务目标:20*年10月在3个地市启动试点,20*年增加3个至4个试点城市,有条件的县(市)开始启动试点,力争到2009年试点城市达到80%以上,2010年在全省全面推开,逐步覆盖全体城镇非从业居民。要通过试点,探索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体系,形成合理的筹资机制、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规范的运行机制,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试点过程中,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地研究制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建立健全多方筹集、合理分担的筹资机制。完善管理办法,提升管理水平,为城镇居民提供方便的医疗保险服务。

(三)试点原则:坚持低水平起步,筹资水平和保障标准要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重点保障城镇非从业居民的大病医疗需求,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医疗保险费由家庭和政府共同承担。统筹层次原则上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一致,居民参保原则上实行属地管理。石油、铁路等行业企业职工家属中非从业居民要逐步向参加所在统筹地区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过渡。省农垦总局、省森工总局暂时自行管理,做好所辖区域内的非从业职工家属的参保工作。同时,各地要做好各类医疗保障制度之间基本政策、标准和管理措施等的衔接工作。

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范围和筹资水平

(四)参保范围。有城镇户籍的不属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范围的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非从业城镇居民都可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学生按原来的保障办法执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重点保障住院和门诊大病,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比较健全的地区可以逐步试行门诊医疗费统筹。城镇暂住人口的参保问题由当地人民政府确定。

(五)筹资水平。各地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等不同人群的医疗消费需求,并考虑家庭和财政负担能力,认真测算,合理确定具体的缴费标准。缴费标准分成年人、未成年人两个标准。成年居民缴费每人每年按当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左右筹集,未成年人每人每年按不低于90元的标准筹集。各地还要建立连续缴费参保激励机制,对连续缴费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满一定年限的居民,可适当采取提高封顶线标准或适当降低起付线标准等办法,积极鼓励城镇居民及时参保并能够连续缴费。

(六)缴费和补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家庭缴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已实行职工家属医疗保险的行业企业,要继续对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家属给予补助,其他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对职工家属参保也要给予适当补助。企业为职工家庭支付的基本医疗保险补助资金可享受国家出台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试点城市参保的一般居民按人均不低于60元补助,其中,中央财政从20*年起每年对参保居民按每人20元给予补助,省财政每人每年按20元给予补助,市(含县、区)财政补助不低于每人每年20元。对属于低保对象或重度残疾的学生和儿童参保所需家庭缴费部分,政府每年按人均75元给予补助,其中,中央、省、市(含县、区)财政分别按每人25元给予补助。对其他低保对象按不低于各试点市县人均筹资标准的80%给予补助,对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的界定标准由省民政厅另行制定)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等困难居民参保所需家庭缴费部分,按试点市县人均筹资标准的80%给予补助,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分别按每年每人50元给予补助,市(含县、区)财政兜底安排其余部分所需补助资金。对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助经费要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拨付到位。要搞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医疗救助的衔接,帮助特殊困难居民通过医疗救助解决因患大病个人负担较重的问题。

(七)基金的筹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地区政府组织,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统一筹集,街道、社区承担宣传和登记参保工作。在校学生可由学校统一组织办理参保登记缴费。各类参保城镇居民家庭缴费资金统一存入统筹地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财政专户。各级政府补助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由各级财政部门统一划入统筹地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财政专户。

(八)费用支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主要用于参保居民的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费用支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逐步试行门诊医疗费用统筹。各地按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合理制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完善支付办法,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其中,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应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规定范围内医疗费用总额的50%以上,计算方法尽量做到简单易懂,操作方便。各地要考虑低保对象、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等困难城镇非从业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制定适宜的医疗服务和费用支付办法,减轻他们的医疗费用负担。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用于支付规定范围内的医疗费用,其他费用可以通过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医疗救助和社会慈善捐助等方式解决。

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管理

(九)组织管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原则上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执行,由现有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管理。建立健全由政府部门、参保居民、社会团体、医药服务机构等方面代表参加的医疗保险社会监督组织,加强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服务、运行的监督。建立医疗保险专业技术标准组织和专家咨询组织,完善医疗保险服务管理专业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切实加强经办管理能力建设,通过优化管理流程,加强统计分析,建立激励机制,整合管理体制,不断增强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和防范风险能力,全面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切实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各级财政、编制等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增加必要的人员编制和资金投入,加强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

(十)基金管理。要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在国有商业银行开设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列账,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挪用。试点城市要按照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确保基金安全。各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财政和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对补助资金的拨付、使用、管理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十一)服务管理。各地要制定适合城镇居民特点,符合当地实际的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的管理办法,为参保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定点医疗机构要在原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增加儿童医院、妇产医院作为定点医疗机构。认真执行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甲类目录不能自行减少,可调整乙类目录的自付比例,儿童用药待国家调整后,按新目录执行。要加强对医疗费用支出的管理,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管理服务的奖惩机制。积极推行医疗费用按病种付费、按总额预付一种或几种等结算办法为主,其他计算办法为辅的结算方式,探索协议确定医疗费用标准的办法。

(十二)充分发挥城市社区服务组织的作用,做好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服务工作。各地要进一步整合、提升、拓宽城市社区服务组织的功能,加强社区经办服务能力建设,解决必需的工作经费,并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对参保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要适当提高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比例。

五、深化相关改革

(十三)继续完善各项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将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以及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力推进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重点解决大病统筹问题;继续着力解决国有困难企业、关闭破产企业等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鼓励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城镇居民以多种方式就业并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进一步规范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支付政策,强化医疗服务管理。加快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搞好各项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各统筹地区可逐步建立城镇居民大额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对城镇居民超过封顶线以上的医疗费按规定比例给予偿付。

(十四)协同推进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根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统筹协调医疗卫生、药品生产流通和医疗保障体系的改革和制度衔接,充分发挥医疗保障体系在筹集医疗资金,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费用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区域卫生规划,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卫生行业标准体系,加强对医疗服务和药品市场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逐步建立和完善临床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临床用药规范和出入院标准等技术标准。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和中医药服务在医疗服务中的作用,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实行参保居民分级医疗的办法。

(十五)建立*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联席会议制度。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联席会议(以下简称省联席会议)负责组织协调和宏观指导试点工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并督促检查政策的落实情况,总结评估试点工作,协调解决试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就重大问题向省政府提出报告和建议。各试点城市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加强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的领导。

(十六)选择确定试点城市。经认真审核,综合评价,并报经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部际联席会议审批,确定了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鸡西市为我省20*年试点城市。试点城市的试点实施方案,要报省联席会议批准,并报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备案。申报扩大试点的城市,要于申请正式实施试点年份的前一年11月底前,将申报文件和拟实施的方案以当地人民政府的名义报省联席会议审批。拟申请试点的县(市)要经过地市级政府统一上报,暂未确定试点的城市要在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数据统计和调查测算等有关工作,为启动试点做好准备。

六、加强组织领导

(十七)明确部门职责。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发改、财政、卫生、民政、教育、食品药品监管、中医药管理、物价等有关部门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协同配合,加快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主动做好财政补助资金的安排、拨付和基金的监督管理工作;审计部门要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支出、管理及政策、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卫生部门要合理布局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强对医疗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为城镇居民提供优质价廉的医疗服务;民政部门要做好城镇低保对象参保和医疗救助工作,同时负责做好低收入家庭的界定工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医疗机构及定点医疗机构、药店的药品、医疗器械的质量监管;物价部门要做好各医疗机构执行国家药品价格政策以及各项医疗服务收费的监管工作;教育部门要做好在校学生参保登记和缴费工作;公安部门要配合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情况调查工作;其他部门也要按各自职能做好有关工作,为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有力的支持,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十八)精心组织实施。试点城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方案提出的试点目标和任务、基本政策和工作步骤,统筹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本行政区域的试点工作。试点城市要在充分调研、周密测算、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制定试点实施方案并精心组织实施。试点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进一步探索更加符合实际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体制和机制。已经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地区,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医疗管理方案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大、中纪委二次全会、省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及市劳动保障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动员会议精神,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紧紧围绕“重民生、解民忧、谋民利”,着力解决影响医疗、工伤、生育保险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通过评议,提升部门执行力和优质服务水平,规范服务行为,改进工作作风,为建设和谐荆门、加快荆门崛起提供有力保障。

二、评议内容

1、加强领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任务;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细化责任,强化措施;坚持以评促纠、以评促建、纠建并举的纠风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的组织领导。

2、勤政为民,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和执行力建设的情况。以廉洁、勤政、务实、高效为标准,切实规范业务经办行为,改进工作作风;完善运行程序,建立和完善方便、快捷、高效、为民的工作机制;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认真纠正不作为、乱作为、低效率等影响机关效能和执行力的问题。

3、政务公开,业务经办公开透明运行的情况。扩大业务经办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范围,紧紧围绕涉及参保人员切身利益重要事项的办理,着力实现医疗管理、基金结算和基金管理环节的动态公开;进一步健全结构科学、配置合理、程序严密、运行公开、制约有效的运行机制,促进预防腐败制度建设。

4、贯彻执行政策,文明服务的情况。认真执行医保政策,严格按政策进行管理;健全严格执行政策、文明服务的落实和激励机制,提高执行政策的能力和水平;严肃工作纪律,加大对不文明服务责任人和相关领导的责任追究力度。

5、为民服务,维护参保人员利益的情况。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解决参保人员反映的实际问题,制定措施,改进工作;坚决纠正和查处伤害参保人员感情、漠视参保人员疾苦、损害参保人员利益的问题和案件。

6、严格管理,加强自身建设的情况。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纪律、职业责任教育,提高全员整体素质;严肃工作纪律,强化内部管理;认真解决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举报投诉的问题,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三、组织实施

1、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各科室各负其责,干部职工广泛参与,局政风行风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协调,形成条块结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2、坚持以自我教育为主,采取“上下联动、条块结合、面向社会、群众参与”的方式进行,做到评深议透。各科室针对政风行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加大自查自纠的力度,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四、评议步骤

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分为宣传发动自查自纠、评议与集中评议、建章立制和全面整改三个阶段,从7月份开始到11月底基本结束。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自查自纠阶段(7月份)

1、宣传发动

(1)成立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实施方案。

(2)召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动员会。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有关文件和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政风行风评议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及方法步骤,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端正态度,增强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3)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及政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我局政风行风评议情况,形成干部职工人人自觉参加、社会关注的良好氛围;向社会做出具体化、指标化、时限化的政风行风建设公开承诺,各科室承诺的内容要使参保人员看得见,摸得着,确保部门转作风,参保人员得实惠。

2、自查自纠

(1)成立政风行风评议征求意见小组,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分管领导负责组织,邀请有关部门、大病患者召开座谈会,深入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中间,发放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各科室对照实施方案和公开承诺,逐项检查落实情况,查找本单位在工作效能、执行能力、文明服务、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和自身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反映出的问题逐一核查,认真梳理,深刻剖析,把问题找准查透。

(3)聘请医疗保险社会监督员为政风行风评议监督员,召开一次座谈会,向监督员并请监督员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医疗保险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4)公开监督电话,设立行风监督意见箱,征求对本单位政风行风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意见箱设在办公楼门口,监督电话:*

第二阶段:评议与集中评议阶段(8月份至11月中旬)

1、局政风行风评议工作领导小组对各科室评议工作分别进行检查评议,听取各科室汇报,对问题进行讨论、梳理。

2、参加局系统集中评议大会,汇报评议情况,听取评议意见和建议,对评议不到位的地方重新补课。

第三阶段:建章立制和全面整改阶段(11月下旬)

1、建章立制。坚持从制度上巩固整改成果,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和制度,探索建立改进作风、改善服务的长效机制。

2、全面整改。各科室针对评议暴露出来的问题认真梳理归类,制定整改方案,对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能及时解决的,要限时解决;对涉及政策性强的问题,要做出说明;对通过努力能解决的问题,要创造条件解决;对暂时无条件解决的,要列出整改计划,让广大群众真切感受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整改工作力度和行评效果。

五、工作要求

(一)要加强领导。分管领导要加强对行风评议日常工作的监督指导,把握评议工作进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评议工作与科室业务工作两手抓,两不误。

(二)要明确责任。各科室要把评议工作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重要手段,作为医疗、工伤、生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医疗管理方案篇5

【关键词】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6-019-01

医疗设备档案是指在购买、存储、使用和维修医疗设备时所产生的重要数据和材料;医院设备档案管理就是指对以上重要数据和材料的管理。医疗设备是医院的整体实力和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也是评价医疗单位是否具有医疗、教学和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准。设备档案管理是医疗单位中设备管理的基础,也是医院档案管理的核心部分。强化设备档案的管理有助于高效使用和维护医疗设备,也有助于提高医疗单位的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

一、我国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存在的缺陷

(一)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观念不够强烈

思想才是行动的先导,必须要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意识,人们才能队识到我国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水平仍然还有待提高。不过相对于过去来说,医院的全体职工越来越重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这显然与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高低”这一重要经验息息相关,然而,这种意识还亟需深化。

(二)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没有始终坚持统一管理的原则

当前我国各大医疗单位主要集中力量于医疗技术的提升、科研实力的增强和人才的培养方而,而相对疏忽了后勤事务的精细化管理方而。另外,医院主要聘请兼职人员管理各科室的医疗设备档案,同时各兼职人员还要在各个科室做相应的人事调整,对于编制职员所负责的工作内容又繁多复杂,更无法集中管理某项工作,这就使得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人员前后不一、参差不齐,进而导致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坚持统一管理的原则,最后使得管理的安全性都失去了保障。

(三)医疗设备档案的收集不够完善

由于医院对于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费用有限,导致档案管理只能配备基本的计算机,且计算机的更新和升级也受到限制,软件方而也非常的落后。这就使得医疗设备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技术停滞不前,从而导致医疗设备档案的收集不能依赖于网络,而要依赖于人力收集,这难免会导致档案收集的不够完善。

二、根据上述缺陷的有效改进方法

根据我国目前的形势来看,医院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确实有不足之处需要改正。针对上述缺陷,医院的全体工作人员应该尝试下列改进方法:

1.建立有效的监督体制,加快医疗设备档案的现代化管理进程。强化医疗单位各个工作人员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意识,定期开展相关学习活动和理论考试,对于学习和考试结果设立相应的奖惩措施。另外,加大对该方而的物资投入,购进和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先进设备对医疗设备档案进行管理,减小档案管理的工作强度,节约人力资源。与此同时,一定要备份档案资料,定期查杀计算机病毒,避免档案损坏或丢失。

2.制定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归档条例。根据医疗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地划分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和归档内容。广泛收集医疗设备档案资料后,各种医疗设备的档案必须严格按照归档条例归档,决不能错归、乱归和不归。每一种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都具体分配到具体部门甚至具体的负责人,管理工作精细化,不含糊,不模糊。坚持统一管理的原则,尽量不出现“一管多”和“多管一”的现象。至于管理医疗设备档案的兼职工作人员,一定要安排定期的培训和讲座,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从而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职业操守和工作质量。

医疗管理方案篇6

一、成立财务集中核算中心的起因

2011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中指出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强调了有条件的地区,可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财务集中核算。

二、财务集中核算中心人员配备

(一)财务集中核算管理中心全称为“亭湖区卫生会计财务集中核算中心”(简称“核算中心”)。在单位资金使用权和财务收支自、会计主体、预算执行主体不变的基础上对全区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进行统一管理、集中核算,撤销各(中心)卫生院基本帐户。核算中心的具体业务工作由卫生局统一管理。

(二)核算中心会计人员从乡镇卫生院现有会计人员中曾担任过主办会计二年以上、具有会计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中,通过考试择优聘用。人员按每人2-3个单位来测定,凡是被核算中心聘用的会计人员性质不变,其人事关系保留在原所在单位。工资、奖金由卫生局统一考核发放。工资按档案工资标准发放,绩效工资由核算中心考核发放。

三、核算中心的管理范围

(一)核算中心主要负责全县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财务收支的统一管理和会计业务的集中记帐、核算,监督各单位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经费支出情况。

(二)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基本帐户、基建帐户等所有帐户均由财务集中财务集中核算中心集中管理。单位收费每日通过银行直接缴存财务集中财务集中核算中心帐户。

四、核算中心规章制度

(一)收支预决算制度。各单位会计实行集中核算后,单位仍然是资金收支的主体,仍有组织收入和管理支出的职责,应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保证重点,照顾一般”的原则,各项支出必须有可靠的资金来源。

(二)收费管理制度。实行财务集中核算管理制度后,单位仍然是收费的基本单位,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仍由原单位组织,各收费单位统一用电脑收费,资金全额入帐。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物价收费政策,不得私收费,不得设立小金库,不得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

(三)凭证审核制度。要加强对原始凭证的审核管理,报销入帐的支出凭证必须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审批手续完备、合规合法。

(四)现金管理制度。现金支出范围:零星劳务报酬;各种劳保、福利费用以及国家规定的对个人的其他支出;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日常零星支出;中国人民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现金的其他支出。任何单位不得坐支现金。

(五)会计信息上报制度。核算中心应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地编制各种报表,并按时上报。一般每月8日前,会计人员应将上月的会计报表和财务分析分别报送各单位和卫生局规财科。原来应由各单位上报的各种财务报表也由财务集中财务集中核算中心配合各单位按照有关要求和规定时间及时上报。

(六)财务档案管理制度。核算中心要按照会计档案管理的规定,对各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财务计划、单位年度收支计划等会计资料定期进行整理和核查,并整理立卷,编制目录,装订成册,次年2月28日前将上年会计凭证、报表等移交给各单位。

(七)内部管理制度。卫生局相关部门应切实加强对财务集中财务集中核算中心的管理。要从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着手,规范财务财务集中财务集中核算中心的工作。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定期组织财会业务培训,切实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工作水平,确保会计核算质量。卫生局应组织内审组按季组织对财务集中财务集中核算中心进行财务会审,并将会审情况向有关单位通报和卫生局领导汇报。

(八)监督检查制度。核算中心应将各项办事制度上墙公布,接受监督,接受卫生局纪检部门的审计监督,对违规违纪问题要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核算中心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要根据不同情节给予处罚、处分、清退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1、原始凭证不经审批直接记帐;

2、在会计凭证、收费收据审核中不严格把关,不按规定执行;

3、不按正常审批程序给单位办理支出;

4、利用工作之便吃、拿、卡、要的;

5、有其他违规、违纪行为。

五、核算中心工作职责

(一)要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掌握本行业业务管理的有关知识,遵守职业道德,坚持原则,廉洁奉公,自觉遵守财经工作纪律。

(二)自觉维护财经工作秩序,保守财经秘密。对不符合规定或未经单位领导人同意的将拒绝查阅。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强与单位领导及报帐员的联系,及时向各单位领导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努力做好各项工作。无正当理由不得拒付单位报销款项。未经单位领导审批的发票不得入帐,核算中心全体财务人员自觉接受各单位的监督。

(三)及时、准确地制作记帐凭证;审核所管单位的各项收支(对所管单位3万元以上支出及时报卫生局审核),进行会计核算,按时上报会计报表和单位领导所需要的财务信息。

(四)及时整理会计资料,装订会计凭证,并定期做好移交登记工作。

医疗管理方案篇7

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是整个医疗事业管理的核心基础,是医疗保险管理系统的重要工作之一,它体现的是现代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决定着现代保险的管理层次。医疗保险档案是人们参加国家医疗保险管理,参与保险缴费的唯一凭证,切实关系到每位人民群众的利益。所以加强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是我国医疗体系工作人员必须的工作,是促进我国医疗体系进一步完善的重中之重。本文针对现阶段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发展的现状,进行合理化的研究分析,提出可行性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医疗事业;探讨

一、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现状

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是国家医疗保险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档案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虽然部分大医院的医疗档案管理制度已经相对完善,但是在小部分医院中医疗档案管理体系依旧存在着各种方面的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疗保险档案本身的不完善。医疗保险档案是进入医院进行各项消费和费用交纳的基本凭证,然而个别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并未对其本身的主要作用有足够的重视,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的填写和完善工作做得并不是尽心尽力,在某些方面可能还“偷工减料”,使得医疗保险档案本身就不是十分完善,所以在进行后期的保管时,由于各方信息的不完善和不完整,核对时误区较大,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的最终保存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现阶段随着我国对于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相关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依旧存着弊端。国家在医疗保险方面投入很大,但是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的投资方面并未很多,使得很多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纠纷案例不能有据可循,有理可据。各相关部门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不能做到及时有效,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制度的认识并不是很到位,导致医疗保险档案制度的建立缺失。

(三)各相关部门的不重视。由于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投资缺失,造成了各相关部门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认识并不是很完善,重视力度不够,不能够将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做到细致化。

(四)信息化建设不完善。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数据方面,信息化投入力度不够,使得现阶段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多是人工管理,不能与时俱进进行信息化管理,科技投入力量不够,导致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还是停留在基础化阶段,不能满足现行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需求。

(五)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由于现象的日益严重,使得现阶段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不作为,在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日益低下的状态下,导致现阶段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整体呈混乱现状。

二、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措施对策

(一)加强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医疗保险档案管理是公民参加医院治疗的凭证,是进行后期报销等事宜的保障,文字、电子数据、图表等是医疗保险经办机关形成医疗保险的主要形式,具有原始数据的保存价值,是医疗保险机构、参保单位和医疗个人最直接记录和使用的资源,是整个医疗保险事业最真实的数据反映。所以相关单位和人员要对医疗保险档案有足够的认识,对于其重要性要充分了解,做好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保存、转案等相关工作,为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作出贡献。

(二)提高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认识。对于传统的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来说,都是由人工进行数据采集、数据收集、数据记录和数据保存管理的,医疗工作效率十分的低下,既浪费人力物力,又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相关部门和人员,要充分运用信息化进行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的效能,利用信息技术对于档案进行整理分析,尽快实现现代化信息管理。医疗档案的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及时进行技术更新,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先进管理技术,以适应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灌入,是现代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需要,是与时俱进的象征,可充分提高医疗保险档案的使用效率。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效率,使医疗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好地为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事业作贡献。

(三)提高医疗档案管理的人员素质。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人员,要在选拔时就充分注重人员素质,选拔高素质的人才,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极高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来说,要提高针对性的服务战略认识,提高参保人员的满意程度,这样不仅提高了医疗保险的满意度,而且还有利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行业管理人员对于事业有前瞻性的认识和制定合理化的对策。医疗保险档案具有一定的个人隐私性,所以对于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来说,还要提高保密工作的认识,不可泄露参保人员的信息和资料,不能利用自己的职权将档案信息随意售卖,要提高科学的保密水平和服务的工作能力,逐步实现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信息化和科学化。

三、结语

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是整个档案管理总体系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它体现了现阶段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水平,代表着医疗保险相关部门的服务质量,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人身医疗利益。因此不仅相关部门要加强医疗保险档案管理的认识,公民个人也要加强认识,及时做好监督工作,为医疗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作出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曹传清.医疗保险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探微[J].决策与信息(中旬刊),2015(09).

医疗管理方案篇8

关键词:医疗设备;合同档案;管理

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医疗业务水平的提高,很多医院的基础诊疗设备和专科设备投入在增加,在采购医疗设备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大量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形式多样化、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医疗设备档案的收集、归档工作,建立并完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显得极其重要且必要。文章从当前地方三甲医院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管理现状出发,归纳出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问题的成因,最后通过规范化的管理视角,提出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管理的几个思路,以促进医院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一、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管理现状

由于医疗设备采购工作流程复杂、涉及的部门多、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周期较长,这就对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而对应的采购合同档案也就随之出现了较为常见的问题。

(一)部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资料缺乏完整性

医疗设备采购过程经历了使用科室提出申请、设备科组织院内市场询价(金额较大的需外出招标)、报院领导班子审批决策等阶段。从使用科室提出申请开始,就产生了对应的工作记录表格,表格需要按要求填写内容,报领导审批,在多个领导审批、使用科室确认签字、其他部门共同参与询价并签字确认的过程中,难免发生漏签字、忘记收集相关材料的情况,因此,在收集采购合同档案材料时,资料内容不全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收集难度大

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包含的内容丰富,从大多数医院的档案看,主要包括:采购合同、廉洁协议、医院内部送相关部门审核的内审合同、院领导班子的决策批示材料、招标(询价)记录表、使用科室的申请报告、可行性报告、职代会议案和决议批文、招标文件、成交通知书、评标报告等材料。这些档案资料内容丰富,经手的人多(涉及到医院设备科、招标办、院领导、经销公司等),每个档案资料产生的时间没有固定节点,而且有时经销公司提供的原始材料不完整,这些因素大大增加了收集档案资料的难度。

(三)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归档后不能封卷

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属于医疗设备档案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整个医疗设备“生命线的开端”。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以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为开端,后续随时都有可能需要补充档案。例如某台直线加速器采购建档后,某天发生了故障,维修工程师到现场进行维修,更换了某个零部件,还填写了检测、维修报告单,那么该维修报告单、检测报告单就需要及时收入该设备对应的档案盒中。因此,医疗设备档案不能封卷,直到该设备报废。

(四)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检索查阅方法单一

医疗设备档案是医疗设备管理的信息之源,是医疗设备管理规划化、科学化的基础。一个全面、完善的医疗设备档案库,对设备管理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为止,很多医院都尚未开展档案信息库建设,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利用率极高,因此,大多数相关工作人员只能通过exel表格来完成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内容录入、查找工作,虽然也达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但从长远、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来说,这样的查阅方法还是远远不够的。

二、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档案意识不高

一方面,由于医疗设备档案不像医疗、科研等档案那样能直接产生社会效益和采购效益,所以长期以来得不到领导、职工的重视,极少设有对应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员岗位,专职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员岗位更加谈不上,档案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忽视医疗设备档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一方面,一些从事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由于对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或者在兼任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中,其他日常工作已占用大量的时间,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显得被动、不受重视,甚至出现许多医疗设备档案资料其实只是处于长期堆放的状态,没有及时整理归档,更谈不上利用。

(二)归档范围不规范

在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中,从申购设备到医疗设备采购工作结束,经历了提出申请、委员/专家论证、设备立项、设备招标/询价、签订医疗设备采购合同五个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形成了大量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资料,但是由于医院各职能部门不同、档案收集缺乏依据,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购置报告、审批过程材料、招标材料、医疗设备生产厂家证件材料、成交经销商证件材料以及授权书等资料的收集存在较大的困难,各个部门所收集的档案材料也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归档范围的不规范。

(三)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属于动态管理过程

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不能封卷,因为该档案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以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为开端,后续随时都有可能需要补充档案。医疗设备招投标工作完成后,将所收集的材料按规定进行整理,根据资料内容制作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经医院和成交经销商沟通无异议后,送到医院的合同审核部门审核合同内容,最终双方签订正式合同。从合同签订生效之日起,医疗设备的价格、保修、付款方式、交货时限等信息已确定,但这并没有最终结束,后续将涉及设备的安装验收、维修保养、付款、报废等工作,所以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形成后,不能封卷,这也给档案的保管工作增加了难度。

(四)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归口管理问题

医院档案室,负责管理全院的档案,各科室收集整理好的档案在规定时间内统一移交到医院档案室,这就涉及到归口管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在规定的时间内移交医院档案室,存在一定的利弊关系。利的方面,主要表现为档案统一在档案室管理,避免出现重复管理、多头领导。弊的方面,主要表现为医疗设备统一管理后,一方面查阅不便;另一方面,每个领域的档案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归口管理后,档案室的工作人员在借阅档案时对档案的了解程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三、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规范化管理思路

要对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进行规范化的管理,首先,要强化档案的管理意识;其次,要明确档案的归档范围;最后要不断完善档案的归档及保管形式。

(一)加强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管理意识

目前,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即使是专职的档案管理员也很难做到将大部分的精力用在档案的管理工作上,为了进一步完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管理,应在意识上有根本性的转变。首先,要强化医院上下的档案管理意识,通过经典事件、实例展现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性;其次,定期汇报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工作情况,统计好借阅的次数、内容等;最后,要加强档案人员的专业培训,从专业角度提升专职和兼职档案员的意识。

(二)明确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归档范围

1.医疗设备申请阶段:大多数医院的设备采购申请都是由年度计划采购和临时紧急采购组成。不管是年度采购计划还是临时采购申请都是由设备的使用科室提出,从使用科室层面看,涉及到的档案资料包括:医疗设备请购表格、配置及技术参数要求、可行性报告、提请职代会审议的议案等。从设备科层面看,涉及到的档案资料包括:各科室申报项目的汇总表格、召开论证会议的会议签到表、会议记录、现场照片、参与论证的专家委员投票、会议讨论的原始材料、上报院领导的请示报告等。从医院层面看,涉及到的档案资料包括:院领导会议讨论结果的决策批示。从其他相关部门层面看,涉及到的档案资料包括:大型医用设备购置许可、同意增配大型医用设备的批复等。所有这些涉及到设备购置的档案,都必须存档留存。

2.医疗设备采购阶段:医疗设备采购部门根据采购活动管理权限,整理需要采购的设备的主要参数及配置要求,通过媒体方式公开招标信息,组织召开招标会议,上报招标结果。其中,院内的档案包含:招标议价记录表格或书面记录、上报院领导会议的招标情况报告、院领导的决策批复等。投标公司的提供的档案包含:投标文件(报价表、厂家证件、授权书、经销商证件、产品配置清单、产品介绍等)、外出招标的还需要提供中标通知书、评标报告等。

(三)完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归档及保管形式

只有科学地整理设备档案,将其有序存放、系统排列,才能提高档案的调取、利用效率。一方面,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的归档现在大多数还只是由专职或兼职的档案员负责收集整理,随着当前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手工的登记、查询效率低,为此,档案归档时应建立对应的电子数据库,为后续的调用、查阅档案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便于档案的管理。另一方面,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现在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保管形式,一是保管在医院综合档案室,二是直接保管在设备科。为了进一步加强档案的管理,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趋向于统一移交医院综合档案室保管,这样更有利于专职档案人员的培养、形成更加系统专业的档案管理库。

四、结语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的医疗设备陆续进入各级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成为医院医疗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而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为医疗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建立系统齐全的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档案管理框架,才能用详细的医疗设备分析报告为医院购置医疗器械提供充分的决策依据;用详实设备的申请审批手续资料、招议标记录、招标承诺资料等为招标采购的法制化、规范化提供重要的保证;用合同规定的保修期限为医疗设备的维修、保养提供技术依据,为保证医疗质量,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韦双莉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柳州市工人医院

参考文献:

[1]史维新.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6).

[2]鲍薇.浅析医院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工作.黑龙江档案.2014(2).

医疗管理方案篇9

【关键词】医疗纠纷档案;管理利用

【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063-01

一、医疗纠纷档案资源管理与利用的作用

1、为医院管理者兑现奖惩、改进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每个医疗纠纷案件都有各自的特殊性,但遵循一定的路径,众多医疗纠纷案件又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比如:某个科室、某个医生、某个诊疗环节、某项技术应用等有可能是多个纠纷的共同点。档案管理人员把内容详实的医疗纠纷档案提供给医院管理者。使得管理者通过管理手段剖析纠纷产生的起因、经过及结果,找出医院内部医疗业务建设和管理制度建设中的缺陷,对事应立即纠正,对人应落实相应处罚,及时落实整改措施。

2、为住院医师医疗业务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

完整的档案资料是对医院各项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有力支持。医疗是询证医学,医师可以通过对医疗纠纷的档案学习获取经验来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一是有利于诊断质量的提高。完善的治疗方案依赖于及时、正确的诊断。二是有利于诊疗质量的提高。通过治愈率、死亡率、抢救成功率等指标反应治疗的有效性与合理性。三是有利于医疗安全水平的提高。医师与病患进行有效地沟通,使双方的心理距离彼此贴近,以避免同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3、为维护病患利益提供有效保障

近年来,随着公民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医疗纠纷日趋常态化。越来越多的医院设有专门的机构处理医疗纠纷,维护医疗秩序。新型医患关系的发展变化为医疗纠纷档案的形成提供了基础。目前,医疗纠纷档案涵盖内容广泛,是医院、患者及相关第三方信息的集成。包含有医院方面的病历、检查单、接待来访记录、答辩状、内部处理决定及整改措施;患者方面的书面投诉材料、状;相关第三方的鉴定结论性意见、进入民事诉讼程序的调解书等相关材料。以文字、声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真实地记录医疗纠纷的全过程。一份内容详实、保存完整的医疗纠纷档案对维护患者利益及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制约医疗纠纷档案资源管理与利用的主要因素

1、医疗纠纷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要创新。僵化的体制机制是影响档案资源管理与利用生机和活力的核心因素。医院档案管理部门“自留地式”的管理占主导地位,没有搭建起医疗纠纷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平台,也就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科学整合。

2、对医疗纠纷档案管理与利用的评价机制缺位,未能充分发挥开发利用成果的技术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档案人员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3、对医疗纠纷档案管理与利用指导不到位,造成管理效率低、成果转化慢,利用成效差。甚至有些医疗纠纷档案成果长期处于搁置状态,造成人力物力的严重浪费。

4、医疗纠纷档案管理与利用保障体系不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标准化体系建设,网络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相对滞后于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三、提高医疗纠纷档案资源管理与利用的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建立制度,领导重视、职工参与,规范医疗纠纷档案管理

加强医疗纠纷档案管理是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工作。首先从管理层面,明确医院法人责任制,成立涵盖医疗、护理、后勤相关科室的医疗纠纷档案管理委员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结合医院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使医疗纠纷档案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医院要加大对医疗纠纷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做到上至医院管理者下到一线员工都充分了解医疗纠纷档案工作,认识到做好医疗纠纷档案工作对自己日常工作的重要作用,主动参与档案管理工作。

2、多部门联合,多渠道整合,加快医疗纠纷档案管理与利用信息化建设

强化全流程管理,每一起医疗纠纷从发生伊始到最后结案归档,处理过程往往离不开临床科室、行政职能乃至后勤部门的积极参与,涉及面广、牵扯人员多、过程复杂,耗费时间长。这就要求有关部门要增强对医疗纠纷档案材料的收集意识,多层次、多渠道、多角度地收集整理医疗纠纷档案。利用医院HiS、LiS和oa系统,通过逐步推进数字化档案信息建设,搭建医疗纠纷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医疗纠纷档案信息网上查询、传递等服务,达到信息资源的共享。

3、创建医疗纠纷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品牌,实现价值增值

作为医疗纠纷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的品牌,其基本内涵就是档案信息价值、知名度和认同感。应结合医院实际,围绕医疗、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突出亮点,确定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与利用的方向,提炼出浓缩性强且有针对性的档案信息成果,为医院业务发展提供服务。

4、加大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

医疗纠纷档案的特殊性决定了与其他档案的差异性,对档案管理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要把档案人员的培养纳入医院人才培养计划统一管理。把档案人员的培训重点放在岗位专业知识、信息技术、数字化网络技术知识等方面,分层次、分时段制定培训规划,加快知识更新,增强人员素质,提高业务技能,以适应医疗纠纷档案信息化管理与利用的要求。

医疗纠纷档案的管理与利用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医院医疗纠纷档案从业人员,应本着对历史、对医院、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耐心细致地管好、用好医疗纠纷档案,为医院及患者提供及时、有效服务的同时,降低医疗纠纷风险和减少诉讼数量,为建设“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医院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永菊.做好医疗纠纷档案管理为医院和患者有效服务[J].科技信息,2009(17).

[2]王萍.高校附属医院档案管理状况及改进措施[J].档案管理,2010(3).

[3]周健梅.32例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现代医院,2006,7(6):125.

医疗管理方案篇10

[关键词]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问题

现阶段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业已成为严重制约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桎梏。寻找破解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问题和症结的有效途径,推进医疗现代化建设进程,是刻不容缓的现实课题。

1.医疗档案管理的现状

1.1医疗档案管理意识薄弱,档案利用率没有充分发挥

医疗档案工作的开展对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医疗档案的最大化利用可以取得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对于社会管理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目前社会各个方面也加大了医疗档案工作的宣传,但是人们对医疗档案管理的认识还是没有很大的改观,公众对于医疗档案的利用效益也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认识。部分医院仍然以医疗服务为根本,忽视了医疗档案在医院管理及社会利用中的作用,这种现象在我国较为普遍。同时,由于经营者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对于医学档案管理的科学合理建设与发展,导致档案资源开发不足。

1.2医疗档案管理方式不合理

管理的方式不尽合理,档案不能得到统一有效的管理,医院的人事档案、病历档案由不同的部门管理,其他的档案又有不同的人员来管理,这样导致了信息保存不能达到一致,随着工作人员和就医人员的增加,会有大量的新档案需要进行管理,久而久之,档案数量日益增加,不但扩大了档案存放的空间,加大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不能保证所有的档案受到完整的保护。

1.3医疗档案管理硬件设施投入不足,现代化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

医院的经费投入重点都在于医疗器械、大型设备方面,在医疗档案管理方面投入少之又少。一些医院因为用房比较紧张,很多房间都作为病房使用,档案房间做不到阅览室、存放室、办公室三室齐全,不符合档案管理房间的标准。档案库房面积不足,不利于档案的长久保存和方便使用。另外管理设施比较落后,医疗档案管理停留在手工操作原始状态,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仅局限于单项管理,多数单位没有联网,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从而无法实现医疗档案信息的交叉检索和查阅。工作质量的低下,效率不高,制约了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1.4医疗档案的管理机制不健全

医疗档案管理的机制不够健全,管理分散,大多的医疗机构是将各类档案放在一个普通的档案室中,然而医疗、病理档案由相关部门管理,缺乏专业的人员做统一的档案管理,同时医疗机构缺乏档案统一的管理标准,在进行档案管理的时候,仅仅凭着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进行操作,导致了存在一些需要管理的档案没有被纳人到管理的范围内,得不到有效的管理。

2.实现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优势的途径

2.1提高档案信息化认识力度

档案工作是档案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信息化程度的深度和广度是越来越大,这给当今的医疗档案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各档案工作人员只有充分认识到开展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意义,才能改变传统思想认识,适应时展趋势,从根本上做好该项工作。同时,医疗档案信息化管理应紧密联系医院的发展战略,医院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医院多年积累的档案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医院领导足够重视和支持,把医疗档案管理纳入发展规划,才能把医院综合档案管信息化落到实处。

2.2重视档案人员素质建设

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档案的管理水平。档案管理并不是简单地是对文案的整理,是将医院形成的档案材料通过规范的收集、整理、归档、编研等复杂性工作,为医院各部门提供有效的利用服务。因此,为了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就要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相关的培养,并纳入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当中,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让档案管理人员有更多外出培训的机会,不断开拓档案管理人员知识面,不断更新档案管理知识,从而改善医院档案管理人才结构,提高档案的开发利用水平,从本质上避免“重藏轻用”的现象。

2.3加强档案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

现在很多医院的档案资料大都是以纸质或者照片的形式存储,对于存储空间的温度、通风和防火等条件,都有相对严格的要求。但是实际中很多医院并不能提供太大的空间作为存储档案的专用库房,并且库房建设指标难以达到满足档案长久保存的要求。因此需要同时考虑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硬件设施主要是指与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所需要使用的计算机、网络、存储设备、多媒体影像采集以及录入系统。而软件设施则包含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和相应管理调度软件、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2.4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对于实现医疗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完善也至关重要,不但要将档案集中管理,也要要实现档案的统一管理,将病历档案和治疗档案统一化,建立一个合理的就诊和医疗的共同平台,以便于就医者和医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也加快了诊断和治疗的速度,对于医生来说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就医者也体会到较大的益处。同时也要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意识,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避免个人信息泄漏,确保人民信息的隐私性。

3.结语

医疗档案管理对维护个人健康、紧急处理病变急救、提高医院工作效率、保障患者权益、提升医院社会声誉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在了解国内医疗档案管理的研究现状和研究不足的基础上,笔者希望国内学者和医疗机构相关人员对其加以关注和重视,从而加快我国医疗档案事业发展步伐,进而为社会相关机构和相关人员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