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则大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18:16

交通规则大全篇1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号召全校师生及家长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自觉维护交通秩序,创造良好道路交通环境和文明氛围。依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宣传各项交通管理法,强化师生和家长的交通安全意识,净化道路交通环境,切实做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

二、活动主题

“小手拉大手、交通规则我遵守”

三、活动时间

2020年12月

四、活动对象

全校师生

五、活动地点

二楼会议室

六、组织机构

组长:郭跃新

副组长:郭志贵刘继宝

成员;杨妙英孟虎东尹利萍王波庄秀荣

各班班主任

七、活动内容

1、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

请薛圐圙交警大队对全体师生经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使全体师生进一步懂得交通安全知识,在思想上、观念上引起高度重视,晓之以理,付之以行。

2、各班组织学生观看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视频。

3、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实践活动

学校会联合薛圐圙交警部门,组织学生进行交通手势训练,通过练习交通手势指挥操,加深对交通安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交通规则大全篇2

关键词:交通规则;科学;设置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交通规划主要指的是在确定规划期限、目标的基础之上,依据交通调查、分析以及预测以及社会经济效益估价等等,制订的交通结构与网的规划。而交通规则是一种隐性的安全保障机制,这有利于司乘人员预见到方向和路况转变,提高了驾驶的舒适性,同时可以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及事故造成的损失。

一、交通规则的起源

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乐获得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专利权,标志着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而信号灯家族的第一个成员则是在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广场诞生的,比第一辆汽车的出现早18年。

在1868年12月10日,在斯敏斯特区的议会大厦附近,乔治大街和布里奇大街的交叉路口,设置了第一个信号灯――煤气交通信号灯。然而只面世了23天的煤气信号灯突然发生爆炸并导致正在执勤的警察当场死伤,从此被全面取缔。进入20世纪之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推动了小汽车的不断改良和发展,上行驶的小汽车数量不断增多,直到1914年,在美国克利夫兰市又重新出现了安全系数更高的红绿交通灯――电气交通信号灯。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和安全的需要,第一盏真正意义的三色交通信号灯(红、黄、绿三种标识)正式诞生,位于纽约市曼哈顿,随着信号灯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世界城市交通也随之日益有序。

二、现行交通规则修改的紧迫性

如今交通事故多发程度已到达谈车色变的程度,尽管有关各方都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仍难遏止其上升势头。究其成因,涉及到驾驶者技术、条件、行人等多方面因素,但交通规则设置本身欠合理,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当前我国每年因为交通事故身亡的人数越来越多,因此,对交通规则进行合理化的修改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行人、非机动车与机动车的关系

认真分析人车同道运行的实际状态,逆向行驶的机动车是对安全具有决定影响的主要矛盾。其次则是由逆向行驶的机动车分别与同侧道上的行人和非机动车因行进速度的悬殊而形成的较次要的矛盾。

《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二款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第二十二条一款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由此不难看出,法律对机动车的责任已经到了非常苛刻的程度,无论从严格责任的归责原则还是举证责任方面,结果都是对机动车一方明显不利。

一般来说,作为法律应从行为上对人进行规范,而不应从达到的总体客观效果上进行规范。因为一个正确的行为,特别是单方面的正确行为,不一定会导致有效的结果。换言之,正确的措施未必一定是有效的措施。能否有效的关键有时在于客观(条件),有时在于对方的配合。

路权原则作为目前车辆和行人通行的基本原则,划分路权就是为了保障交通安全,通畅,避免人车相撞,是保护生命权的具体体现。车辆、行人各行其道是人们的一贯做法,由于我国国情和条件的限制,国民的基本素质有待提高,特别是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非机动车和行人争抢机动车道,不顾交通信号指示“见缝插针”,严重影响了机动车的通行条件,致使机动车为了避让而产生不必要的人身损伤和财产损失。而此时的非机动车和行人已经早已不见踪迹。

机动车在驾驶过程中的“紧急避险”。我国《民法通则》第129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由此可见,车辆驾驶员采取紧急避险是由于对方引起险情所致,一旦被认定,则不负责赔偿;若驾驶员是由于自己的责任而导致或部分导致险情,然后再采取紧急避险行为所造成的损失,由自己承担全部或部分赔偿。但司法实践中对由于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造成机动车驾驶人的损害,很难得到平等的支持。

四、交通标志的科学设置

目前,因道路交通标志是向道路使用者提供有关道路交通系统信息的标志,是目前公路中重要的一部分,是无声的“道路语言”,它利用不同的图形、符号和文字传递给道路使用者确切的道路交通信息,使道路交通达到畅通、安全、节能和低公害的目的。

交通标志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一个方面,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如否将影响到整个交通系统功能的发挥。本文在分析目前标志设置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标志设置的基本要求,进而建立满足整个城市交通流顺畅特性要求的标志设置体系,使交通指路标志的设置标准化、规范化,给人们提供一个简洁、明晰、合理的交通标志标指路系统。

标志系统设置的方法是:以现有城市网为基准出发点,运用交通工程理论分析路网中各层次交通流的不同特征;研究不同网层次条件、不同交通流条件以及不同用地布局条件下驾驶员对标志信息的需求特性;按路网功能划分指路节点类型,在此基础上探讨满足这些需求特性的典型节点处交通标志的设置问题。

在整个城市网络交通流顺畅要求下,标志系统的设置思路可以采取面~线~点的渐进模式来完成,先通盘考虑整个路网(面)的交通流量流向,设置相应的标志将交通流在大范围内进行合理的分流与控制,使之在整个路网上达到均衡:然后再实施路网中各条(线)上所有标志的连续性连结,并得到渐进完善,做到相交连接不断;最后局部实施路网中每一条的各个交叉口(点)的指路标志设置,对整个标志系统进行补充完善,直到达到整个路网的连续贯通。

五、结语

我国各大、中城市现形路况尽管较以前有了很大改观,但不容乐观。交叉路口多,行车复杂,要保证畅通,除了增加交通警力,还要研究交通信号灯、标识、标牌等交通信号的合理设置,进而达到节能目的。车辆的经济时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科学地处理好驾驶员驾车速度和交通信号的合理设置,我们就能起到科学节能,共建和谐社会目的。

参考文献:

[1]余良明.从交通看中西精神文化[J].安全与健康,2011,02:54-59.

[2]黄敏,饶明雷,李敏.基于规则的交通路网建模及其应用[J].公路交通科,2012,01:134-138.

[3]田晟,许伦辉,王倩雨.考虑复杂交通规则的最优路径算法在GiS中的实现[J].交通信息与安全,2009,04:136-140.

交通规则大全篇3

第一条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城区公共交通治理工作。县运输治理站详细施行城区公共交通治理工作。

第二条城区公交车辆,是指在县城及规划区(包括周边的等尚未通车的村)内依照规则的线路、班次、时间及票价,供大众乘坐的客运车辆。

第三条现有的1路、2路、3路、4路、5路公交车(共11辆)的实践一切人,按《公司法》组建井陉县城区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城区公交公司),该公司按照国家政策、行业法律及公司章程从事运营活动。

第四条城区公交车可参照城市公交车享用国家有关优惠政策。

第五条城区公交线路规划,归入县城公共交通规划,未经法定顺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改变营运线路。

第六条城区公交公司依据线路规划和站点设置安排运营道路、运营班次、投入车辆数、始末班车时间。并按规则设置站牌,标明站点称号、线路称号、始末班车时间等内容。

第七条城区公交公司必需恪守下列规则:

一、严厉执行城区公交车辆服务规范,向乘客供应安全、便利、不变的服务。

二、依照规则的线路、站点、班次实时间组织营运。

三、不得私自破产、歇业或许终止营运。

四、不得强迫从业人员违章功课。

五、依照规则设置线路客运服务标记。

六、在公交车辆内设置老、幼、病、残、孕专用座位和禁烟标记。

七、依照国家有关规则增强对公交车辆的维护和检测,坚持车辆技能、安全功能符合有关规范。

八、城区公交车辆服务价钱根据当地订价目次确定。

第八条城区公交公司对安全客运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坚持健全本单位的安全客运责任制。

二、组织制订本单位安全规章准则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本单位安全投入的有用施行,为从业人员供应需要的安全客运前提。

四、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客运工作,实时消除客运安全事故隐患。

五、增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常识教育与培训,组织制订并施行本单位的客运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六、实时、照实申报客运安全事故。

第九条县运输治理站依法对城区公交车辆的运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时,该当有两名以上法律人员参与。并向当事人出示法律证件,监督检查人员该当照实记载监督检查的状况和处置后果。并签字后归档。大众有官僚求查阅行政机关监督检查记载。

第十条违背本方法规则,城区公交公司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运输治理站责令矫正,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依照规则的线路、站点、班次、时间组织营运的;

二、私自破产、歇业或许终止营运的;

三、强迫从业人员违章功课的;

四、未依照国家有关规则维护和检测客运车辆,车辆技能、安全功能不符合规范的。

五、未按县运输治理站提出的线路规划和站点设置意见开通客运班线和设置站点的。

第十一条违背本方法规则,城区公交公司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运输治理站责令矫正,并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规则设置线路客运服务标记的;

二、未在公交车辆内设置老、幼、病、残、孕专用座位和禁烟标记的;

三、公交线路或许站点暂时改变,未依照规则提早奉告大众的;

四、公交车辆在营运中发生毛病不能正常行驶时,未依照规则安排乘客换乘或后续车辆驾驶员、乘务员拒载的;

五、公交车辆到站一直或许在规则站点范围外泊车上下乘客的;

六、公交车辆无合理理由拒载乘客、半途逐客、滞站揽客的。

第十二条违背本方法规则,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运输治理站责令矫正,并处以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形成损掉的,依法承当补偿责任:

一、损坏城区公交服务设备的;

二、私自封闭、撤除城区公交服务设备或许将城区公交服务设备移做他用的;

三、在城区公交车站停放非客运车辆、设置摊点、堆放物品的;

四、在城区公交车辆安全维护范围内建筑建筑物、建筑物或许堆放、吊挂物品或许搭设管线、电(光)缆的;

五、掩盖、涂改、污损、破坏或许迁徙、撤除站牌的;

六、其他影响城区公交服务设备安全的行为。

第十三条城区公共交通触及建设、公安交警、财务、工商、税务、物价、技能监督等相关本能机能部分,要认真实行各自职责,齐抓共管,构成合力,并为公司的设立和运营供应便利,使其早日完成规范化治理。

交通规则大全篇4

关键词:归责原则;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社会保险

一、关于新交法“撞了不白撞”条款的争论

2004年5月9日20时55分,在菜户营桥附近,曹志秀夫妇由北向南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横穿主路。这时,刘寰驾驶奥拓车正好经过,曹志秀被撞死在绿化带里。该案发生在新交法生效后第9天。根据新交法第76条:“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该条款被百姓称为“撞了不白撞”条款。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10月28日在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开始,它的第七十六条就特别受到关注,一场关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究竟谁更应受到法律的“关怀”的讨论也随即轰轰烈烈的展开,焦点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规定是否是无过错责任原则?《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问题的焦点在第(二)项上,有观点认为,第七十六条第(二)项,确立了机动车对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的无过错责任,也有人认为,第七十六条第(二)项的规定,是一种过错推定责任原则。

第二,《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是否合理?在实施上是否存在困难?《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二)项的规定,相比较原来的国务院《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加重了机动车在与非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中的责任,这就引发了这一规定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的种种担心,比如说,法律旨在救济被害行人这一弱势群体的同时,可能会造成致害机动车一方的责任过重,从而人为的制造新的弱势群体;可能会有更多的“碰瓷”①现象,法律成为鼓励不良社会行为的驱动力;违反了法律基本的公平原则等等i,而且,由于法律加给机动车一方的责任过重,一个自然的担心是,这一法律规定在现实中的实施将成为一个新的问题,而无法真正实施的法律显然不是一部好的法律。

二、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侵权行为法是各国保障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的重要法律手段,在现代不断受到重视、挑战并进一步得到发展。在我国制定民法典的进程中,关于侵权行为法的讨论一直是理论界的热点问题之一,而其中讨论最激烈,最持久的当属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笔者认为在归责原则体系中,过错责任原则以过错为承担责任的最终依据,无过错责任则不以过错,而以损害事实和加害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最终依据。两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具有逻辑上的周延性,过错推定原则则是过错责任原则的发展,两者都是以过错为基础的。

1、过错责任原则

所谓的过错责任原则就是以过错作为归责的最终构成要件,并且也以过错作为确定行为人责任范围的重要依据。即,过错是加害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基础和依据。首先,以过错作为归责的构成要件,有过错才有责任无过错则无责任。即使侵权行为和损害后果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如果加害人无过错也不必承担责任,如紧急避险等。其次,依过错来确定行为人应当承担的责任。当加害人和受害人都有过错的情况下,应当依据双方的过错来进行损害的分担;在数人共同侵权的情况下,不同加害人之间的责任也必须以其过错为依据。过错责任的确立,是法律文明的标志,它是传统侵权行为法最突出的特征,充分体现了侵权法补偿、制裁和教育的功能,也体现了法的一般价值:指引价值,控制价值和衡平正义的价值。

所谓过错推定是指,受害人所受之损害与加害人所为之行为或与加害人之物有所关联,而在加害人不能提出反证以证明其清白没有过错的情况下,即推定加害人存在过错,并应承担责任的制度。过错推定理论是由17世纪的法国法官多马所创立的概念,其基本的过程是,法律推定加害人有过错,由加害人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如果加害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就推定过错成立,结合其他要件,就要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加害人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不必承担民事责任。它通过举证责任倒置的方法,减轻受害人的举证负担,使其受到更加周延的保护。

笔者认为,过错推定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的发展,但它并没有脱离过错责任原则的轨道,只是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一种方法,它不能成为独立的归责原则,这是因为它与过错责任原则的不同仅在于过错的认定方法不同,即采用的是法律推定加害人过错的方法。但是它最终仍然是以过错作为确定责任的依据,这正是过错责任原则的基础。如果也作为独立的归责原则,事实上反而是把问题复杂化,也打乱了体系的完整性,不但司法实务界对于如何适用会产生疑异,一般人民更是无法理解被复杂化的法律制度,反而是在制度上造成了更大的困难。

在过错原则适用上,传统的过错责任原则适用于一般侵权行为。只有法律有特别规定时,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在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时,实行“谁主张,谁证明”的证明方式,即受害人要就损害事实,损害事实与侵权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侵权行为人具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而过错推定只能适用于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致人损害的责任的规定,是适用过错推定的典型体现。

2、无过错责任原则

无过错责任原则,指侵权行为的成立不以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为要件,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人应当根据法律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即在已对他人造成损害的民事不法行为中,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均应对已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这一原则的确立,不啻为保护被害人的福音,对于现代社会新兴侵权行为难题的解决,过错责任原则缺陷的弥补是功不可没的。

无过错责任不考虑加害人主观上是否存在过错,只要加害人的行为与受害人的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侵权行为即告成立,加害人应当根据法律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这种责任将侵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作为确定和追究加害人侵权责任的依据,这样一来,受害人无需对加害人的过错进行举证,只要根据法律的规定,证明加害人的行为与受害人的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就能够及时获得救济。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体现了社会连带法学派的法哲学思想。工业化的发展使危险事故不断增多,汽车事故、航空事故、核事故等接踵而来,这些高科技所带来的事故,加害人本身很难说存在过错,传统的过错责任使得在这些情形下的受害人难以得到及时的救济。由于加害方对于现代化大生产中存在的许多危险因素更有控制和避免的能力,同时加害人从现代化大生产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其应当拿出部份财产参加责任保险,以承担给他人造成的损害赔偿责任。这样加害人可能通过两种途径来将损失分散:其一,通过价格机制,其二,通过保险,特别是责任保险实现损失分担的目的。社会连带法学派认为法律的社会功能是实现社会连带,根据此理论,将这种责任由社会大众来承担,既能促进社会进步,又能兼顾公平正义,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无过错责任原则作为一项独立的归责原则,它的法律特征是:(1)有法律的特别规定;(2)不考虑加害人是否有过错;(3)侵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确定和追究加害人侵权责任的最终依据。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上,其使用范围应当由法律来特别规定。一般认为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产品责任、污染环境等致人损害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三、我国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交通事故归责原则及相关问题的建议

1、我国现行法上交通事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

一是《民法通则》作为民事法律的规定。《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无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二是本文开始提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二)项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这些法律规定从法理上分析,体现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他们是作为法律“另有规定”时的适用原则出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作为交通执法部门执法依据的行政性法律,它其中的交通事故处理的责任认定的规定,将成为交管部门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直接依据,而交管部门对于事故责任的认定,又是当事人之间的民事责任划分的重要依据,所以这部行政性法律对于事故责任认定与承担的规定,也可以作为我国现行法律对交通事故侵权责任归责原则规定的一个法律渊源。同时,在司法实践上,2005年12月5日,引发无数争议的这场官司尘埃落定——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司机承担无责赔偿责任,但减轻刘寰德的赔偿金额至10万余元。此案的判决就是适用了新交法第76条,确认了司机的无过错赔偿原则。

2、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合理性分析

首先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就是有些高度危险作业,存在人力不能预见、不能控制的潜在风险,而有这种风险产生的侵权损害,则应当由风险的制造者承担,从而应当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理论;其次,从受利益者承担损失的角度,因为对社会造成高度危险的作业能给其管理者或所有者带来利益,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实现可以让利益的享有者公平地承担为这种利益的获得所付出的损害代价;再次,从遏制事故的发生的角度分析,无过错责任原则让事故原因的控制者承担责任,可以刺激他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最后,从损害的分担的角度来考虑,保险制度是一种分散、转移危险造成的损失的制度,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实现可以促使机动车的驾驶人重视保险的作用,进而促进社会风险分散机制健康发展和正常运转,加害人或受害人通过向保险人投保,将损害发生时其所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转移给该保险机制下的所有投保人,从而实现所谓的损害赔偿社会化。

3、对于配套制度建设的几点看法

首先,对此类交通事故的赔偿额度进行限制。由于交通事故侵权的赔偿范围比较广,实行特殊的过错推定责任以后,机动车一方完全承担责任的可能大大增加了,在目前我国保险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应该给此类交通事故的赔偿额度作一个限制,以尽量减少这种制度设计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当然,对于这种限制可以相应做出例外规定,比如当加害人存在重大过失或故意时,则不能享受最高额限制。

其次,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完善商业保险。《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七条提出了实行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和设立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但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对于强制责任险的保险人规定了事故发生后的无条件赔付,这就使得这一险种的风险加大,商业成本提高,保险公司毕竟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会通过各种方式来规避这种责任赔偿,所以设立与一般的商业保险不同的社会保险制度,来解决类似于交通事故这样的危害较大的现代社会事故风险问题应该更有利于保护弱势群体,促进社会的稳定。

总之,在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交通事故作为主要的意外事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人之间的交通事故由于他体现了人机之间的矛盾更是引人注意。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可以保护弱势群体,达到社会各利益的平衡,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但是任何一种制度的实施和实现,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若要有效的发挥作用离不开配套制度的合理支持和进一步完善,所以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作为新交法的归责原则,要想发挥其立法的目的,达到真正服务社会,必须建立起可以使损害赔偿社会化的保险等配套制度。

参考文献:

[1]载江平.侵权行为法研究[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4.

[2]马剑.撞了岂能白撞——解读<道路交通安全法>新规[j].中国保安.2004.2.

[3]王明水.<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确定的归责原则、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法律冲突[j].

[4]陈冰.一切为了百姓利益——<道路交通安全法>解读[j].安全与健康.20046.

[5]刘峰,张雁.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规则研究——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法经济学分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6]王泽鉴.侵权行为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

[7]杨立新.简明类型侵权法讲座[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交通规则大全篇5

刘昕

人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交通,同时也离不开安全,过马路一定要小心,可能在一瞬间,你也许就会造成终身残疾甚至丧失生命。

过马路时一定要走人行斑马线,遵守交通规则。不要在马路上追逐打闹,否则酿成惨剧你会后悔终身。

有些人,在过马路时不遵守交通规则,结果呢,痛苦的是自己!新闻及媒体报道的一则则因没有遵守交通规则而酿成悲剧的案例还少吗?也许有些大家虽然都看过,但是,有些人仍抱着侥幸的心理一而再,再而三的就范。俗语说:“夜路走多了,迟早碰见鬼”。我现在就给大家讲一则不久前,发生在我们周边里的一起交通事故。

一个暴风骤雨的傍晚,一位刚刚下班的年轻小伙也许为了赶时间,而选择横跨中间隔离带。正在他翻过隔墙,双脚刚刚落地还未站稳时,一辆小车朝他疾驰而来,他还来不及做出反应时就被小车撞翻在地,奄奄一息。也许是为了逃避责任,小车司机便将车倒回来,轮胎再次碾压过小伙子的身体,顿时小伙身体血肉模糊。就这样,一个年轻的生命瞬间结束了。难道大家不觉得惋惜吗?如果他严格遵守交通规则,这样的惨祸是可以避免的。

到这里,我再次呼吁大家:遵守交通规则,忽视交通规则,必定会酿成大祸。只有遵守交通规则,才有平安与幸福。

遵守交通规则,文明交通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就是要大家在横穿马路尤其小心,最重要的就是注意上学、放学时的安全问题。由于我们学校位置比较特殊,位于最怀化城中较繁华的路段,来往车辆比较密集,因此同学们不要成群集队地挤在一起嘻戏打闹,横穿马路时要左顾右盼,一定要注意红绿灯,做到安全行走。同时还要司机开车时小心谨慎。生命有限,车祸无情!在这里,我要再次提醒驾车的叔叔阿姨,为了你我的安全和家庭的幸福,千万不要酒后开车,疲劳驾车,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避免悲剧再次发生。

交通规则大全篇6

根据国家标准《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目前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存在随意设置、施工质量差和监管不到位、与道路规划设计不协调等比较突出的问题。根据这些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交通信号灯、标志、标线、隔离设施及电子监控等的设置,应分别遵循各自原则。

1信号灯的设置原则

城市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与安装规范》(GB14886-2006)要求实施,同时要根据城市所处环境气候的特点以及各道路口的实际条件进行设置,并遵循以下原则:1)前瞻性原则。要求在道路建设之前就要对车流有个准确的估计,提前考虑好信号灯的设置,要避免在道路建成之后随意设置;2)特殊性原则。这一原则主要考虑在临时通流量大的路口,比如学校、医院门口等,根据时间段设置红绿灯和黄闪灯,以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率;3)创新性原则。就是要求根据不同的道路口环境条件,不断创新更科学更合理的信号设置,或者是向司机代表征求意见和建议,他们当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与创造,如左转弯待转区的设置就是一个创新,依据路面宽阔程度,一个左转弯待转区的设置为左转弯信号放行增加3至5辆小车。

2标志标线的设置原则

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主要目的是为交通参与者特别是机动车驾驶人提供及时、完善和清晰的道路信息,加强对车辆的合理引导,以使车辆能顺利、快捷地抵达目的地,不发生错向行驶,保证交通畅通和行车安全。根据以上的目的,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1]:1)易见性原则。要求标志标线在所设置的位置点上能够给交通参与者的视觉产生直接而显目的影响,不仅可以通过视觉来获得信息的传递,而且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冲击效果,即能够在第一时间里快速“抓住”交通参与者的眼睛和注意力;2)易读性原则。要求标志标线在所设置的位置点上能够让交通参与者迅速读懂所承载的相关信息,这一原则要求交通标志标线使用的文字或图形符号必须是国家统一规范的,且简单明了的,包含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相关交通信息;3)协调性原则。要求标志标线在所设置的位置点上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该道路交通环境情况,即标志标线所承载的信息与交通环境不能互相矛盾。比如,道路交通标志上提供的信息与车道上的变化标线承载的信息要保持同一指向;4)规范性原则。标志标线作为公共交通信息载体,必须使用国家规范的语言、文字、图形、符号等,如生僻字应标明汉语拼音,更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出一些独特的文字或符号使人产生歧义,可能导致影响正常的道路交通。

3隔离设施的设置原则

城市交通隔离设施主要有隔离栅(网)、隔离墩、隔离绿化带及桥梁护网等,其设置的目的主要两个:一是保障车辆能够在城市道路上快速、安全地行驶;二是为防止行人、动物或物体等进入,用物理隔离的方式达到有效排除横向而来的实物干扰,确保车辆在城市道路上安全、舒适、高效、顺畅地通行。[2]根据以上设置的目的,隔离棚(网)、隔离墩的设置原则是:有一定的高度,至少高于路面1m;有一定的硬度,隔离棚(网)必须由坚硬的金属或铁丝构成,隔离墩必须用钢筋混凝土砌成,外表必须显目亮丽,并固定在适当的位置。隔离绿化带的设置原则是:隔离带上应栽种常绿灌木花草,设置于笔直、宽阔、视野好的城市快速道路两侧或中央,否则不设。桥梁护网,即安装于城市内天桥、立交桥两侧,防止物品散落或物品从下方抛入的防护设施,其设置原则是:较大流量的天桥、立交桥必须设置护网,设置高度应不低于地面1.8m,其材质、厚度和网孔尺寸应符合2006年公安部颁布的《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的要求[3]。

4电子警察监控的设置原则

城市道路交通电子警察监控一般分为动态电子监控和静态电子监控两类。动态电子监控的功能主要是实时收集道路状况,如道路拥堵信息、违章信息、气象信息及相关设备状态等信息,全天候监视道路交通状况,控制与调节交通流,为疏导交通,减少交通事故,保证行车安全提供研判依据,一般采用视频监控系统,其设置原则是,主要交叉路口、重要单位门口、车流量大而快的城市道路、易发生交通事故的路段、车辆违法行为集中的路段等必须设置,监控范围须保持画面清晰,晚间使用时需有照明设施;静态电子监控的功能主要是实时记录违章车辆信息(主要信息为车牌号、颜色、车型),控制与调节交通流量,威慑机动车辆保持遵章行驶,一般采用电子照相系统,其设置原则为,凡是设置有红绿灯的路口必须同时设置。动态电子监控和静态电子监控均需要在醒目位置标注该位置已设置监控系统。目前大多数城市对动态电子监控设置得比较到位,充分发挥了其主要功能和作用。但在设置静态电子监控方面不是很理想,往往只顾其实时记录违章车辆信息这一功能,忽略了其控制与调节交通流量和威慑机动车辆保持遵章行驶的功能,所以,静态电子监控被设置在主要交叉路口和交通流量大的路口,而忽视了一般或车流量小的交叉路口。其实,城市车流向有个规律,即一般街道或车流量小的街道,其车流向占据较大比例的是主要交叉口或交通流量大的路口,因此,若先控制了一般或车流量小的交叉路口,也就控制了主要交叉路口和交通流量大的路口,这与人们常说的“小河涨水大河满”道理一样。

交通设施规范设置对交通安全的意义

根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2012年上半年全国机动车和机动车驾驶人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截至6月底,全国机动车总保有量达33亿辆,其中汽车1.14亿辆,摩托车1.03亿辆。与2011年底相比,汽车保有量增加811万辆,增长7.66%。[4]这就使得早已难堪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陷入了城市管理无法解决而又必须解决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交通设施就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了。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使用与改进,为了更适合和方便交通参与人的出行安全,其设置也在日益发展的道路交通管理中得到了科学改造,并逐步形成了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因此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设置过程中必须设定设置原则以遵循国家行业标准,从而引导交通参与人各行其道、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交通设施只有规范设置了,驾驶人才不会对道路交通设施感到陌生,当他们去不同的区域时,第一时间就能对各个路段做出准确、快速的反应,不会发生因对交通设施的识别时间过长而导致交通问题。因此,科学规范设置交通设施能够更好地为交通参与者服务,保障驾驶人和行人的安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对交通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交通规则大全篇7

国际海事组织在2008年5月在imo第84次海安会上通过了《海上事故或事件安全调查国际标准和推荐做法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并纳入《SoLaS公约》第Ⅺ章1部分。《规则》的制定是为了船旗国、沿岸国、imo以及整个航运业的利益,而便利海事调查。

《规则》的主要内容

《规则》由总则、强制标准和推荐做法三个部分共26章组成,其中第Ⅰ和第Ⅱ部分属于强制性实施,第Ⅲ部分为属于推荐性做法。《规则》第Ⅰ部分为目的、定义以及第Ⅱ部分和第Ⅲ部分的章节的适用范围;第Ⅱ部分包括海事调查机关、通知、重大海上事故的调查要求、协商实施海事调查、调查权力以及海事调查报告等11章内容;第Ⅲ部分包括管理职责、调查原则等12章内容。《规则》明确了5个重要定义:

海上事故:系指与船舶营运直接相关,并导致以下任何后果的一个情况或一系列情况:人员死亡或重伤;船上人员失踪;船舶全损,推定全损或弃船;船舶实质性损害;船舶触礁、搁浅或丧失航行能力,或船舶碰撞;船舶外部的基础构造实质性受损,导致有可能危及到本船、他船或人员的安全;船舶受损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潜在的严重环境污染。海上事故不包括意在造成对船舶、人员的安全或环境损害的故意或放任行为。

海上事件:系指除海上事故外,与船舶营运直接有关的或者处置不当将会危及船舶、船上人员或任何其他人员或者环境安全的情况或一系列情况。海上事件不包括意在造成对船舶、人员的安全或环境损害的故意或放任行为。

海事安全调查:系(通常指一国)针对海上事故或海上事件而开展的旨在预防事故再次发生的调查或询问。此种调查包括证据收集、分析,原因因素界定以及在必要时提出安全管理建议。

海事安全调查国:系指船旗国或依据本规则经多方协商决定负责海事安全调查的有关国家。

实质利益国:系指下述国家:海上事故或海上事件中当事船舶的船旗国;海上事故或海上事件发生地的沿岸国;由于海上事故,该国的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包括国际法规认可的该国内水或领海);海上事故或海上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该国或该国有管辖权的人工岛屿、装置以及构筑物等严重损害;海上事故造成该国人员死亡或重伤;海事安全调查国认为该国控制着对事故调查有用的重要信息;海事安全调查国出于其他理由认为该国涉及到重要利益的。

《规则》实施后我国海事调查可能产生的问题

《规则》就海事安全调查、船旗国与其他实质利益国协商实施海事调查、海事调查权力、对待船员以及事故调查报告等诸多方面做出了规定,鉴于第Ⅲ部分属于推荐性做法,我国海事调查方面在符合其规定上存有一定的时间和余地,本文仅重点对《规则》生效后第Ⅰ和第Ⅱ部分作为强制性实施部分对我国海事调查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

海事调查范围发生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调查部门是实施中国沿海水域内海上交通事故调查的主管机关;同时也明确海上交通事故是指船舶、设施发生的下列事故:碰撞、触碰或浪损;触礁或搁浅;火灾或爆炸;沉没;在航行中发生影响适航性能的机件或重要属具的损坏或灭失;其他引起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的海上交通事故。《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管理规定》规定了中国海事部门是中国管辖水域内发生船舶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机构,并明确了船舶污染事故是指由船舶直接或者间接地把物质或者能量引入水环境,产生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体健康、妨害渔业和水上其他合法活动、损害水资源使用素质和减损环境质量等有害影响的事故。除去上述,其他与船舶营运直接有关的情况,包括船员工伤、水上安全生产事故等,并不在海事部门的调查范围之内。而《规则》规定的海事调查范围几乎涵盖了与船舶直接营运有关的一切情况,已经超出了现有海事部门海事调查的范围。

海事调查性质发生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规定船舶、设施发生的交通事故,由主管机关查明原因,判明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条例》规定港务监督应当根据对海上交通事故的调查,做出《海上交通事故调查报告书》,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判明当事人的责任;构成重大事故的,通报当地检察机关。从多年的海事调查实际来看,我国现行的海事调查既是安全调查,同时又是行政调查,海事部门出具的事故调查报告通常作为司法裁定的主要证据。而《规则》海事安全调查旨在为查明事故发生原因和事实,提高海上及人命安全,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同时,《规则》还明确了海事安全调查应分离并独立于其他类型的调查。虽然《规则》也规定不排除任何其它形式的调查,但判明或区分责任并不是《规则》强调的海事调查目的。

《规则》给出“海事安全调查国”概念与海事安全调查的国际合作。发生海事后,船籍国与实质利益国家均可参与调查,并通过协商决定哪个国家为主要负责调查国家。同时,《规则》还规定船旗国有责任保证重大海上事故按本规则规定进行调查并得以完成;有关国家应将事故信息及时通知有关海事实质利益国家;海事调查国在依据本规则进行海事调查时,应不妨害其他实质利益国进行其独立海事调查的权力等。然而,我国国内尚未立法对作为船籍国参加在中国籍船舶于我国沿海水域外发生事故的调查行为以及我国作为海事实质利益国与船籍国或其他海事实质利益国之间的海事安全调查国际合作做出规定。近年来,我国已经陆续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签订了海事调查国际合作协议,也尝试与其他一些亚洲国家签订合作协议,并实际与一些国家开展了海事调查国际合作,但缺少了国内立法和配套的海事调查国际合作制度的支持,《规则》实施的一段时期内,我国海事调查在国际合作方面一些应有的权利很可能得不到保障,同时《规则》规定的我国参与海事调查国际合作的义务也可能履行不到位。

船员享有不自证其罪和保持沉默的权利。《规则》在“海员取证”一章中对海员不自证其罪和保持沉默的权利做出了规定。根据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的替代案文,该权利应理解为:海事安全调查向海员取证时,必须向海员说明该事故调查的性质和基础,并说明所取得的证据是否会在将来用于追究责任,是否存在自证其罪的风险以及为海员提供何种保护。如果存在海员自证其罪的风险,调查机关必须告知海员享有保持沉默、不自证其罪的权利。然而,我国法律法规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行政处罚法》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条例》均没有明确沉默权、不自证其罪的法律原则,但明确要求当事人应当如实回答询问或如实陈述。可以说,《规则》对于海员沉默权、不自证其罪权利的规定,将对我国现行的法律原则形成一次冲击,为适应《规则》做出的调整势在必行。

适应《规则》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立法或修改现行法律法规将《规则》国内法化。《规则》主要由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负责起草,这些国家都有一整套完备的海事调查法规,如英国已经颁布了《商船航运法》,澳大利亚于2003年通过了《运输安全调查法案》,德国早就实施了《联邦水路法》、《联邦海上运输法》和《联邦事故调查法》,美国立法有《1974年独立调查团法案》。为保证我国海事安全调查工作全面符合《规则》要求,特别是《规则》明确规定的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存在冲突的部分,理想的做法,首先是及时出台与《规则》一致的法律法规,并配套出台保证其有效实施的一整套制度程序;其次是对现行法律法规做出适当修改,将《规则》的相应条款要求采纳其中,但这种做法涉及面广,修改难度大,同时对今后的海事安全调查工作顺利开展也将造成极为不便。为有效履行《规则》,规范海上事故或事件安全调查工作,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已于《规则》生效前后出台了若干规范性文件,包括明确《规则》规定的海事安全调查与国内法律法规规定的水上交通事故调查之间的平行关系等。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我国法的渊源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等,并不包括规范性文件。作者认为,以国家行政机关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将国际公约的条款纳入国内法律体系的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交通规则大全篇8

安全分为三种,有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这些安全是我们生活缺一不可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交通安全教育班会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交通安全教育班会方案1活动目标:

1、让学生在交流中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交警动作,学习掌握一些交通安全常识。

2、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交通规则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

3、让学生在合作中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推进交通文明行为,珍爱生命,快乐成长。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爱护,在学校受到老师的关心,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我们应时时刻刻注意安全,如饮食安全、外出安全、用电安全、交通安全等,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交通安全。

二、认识交通事故的危害:

我们先来看这样几则案例:

1、2013年4月3日下午,南方某市区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因为学校校车下午送学生孩子,在小同学过马路途中,一个小孩子不幸被马路中过往的车辆撞在了马路中间后又被车带起摔在马路崖上,这个孩子至今生死未卜。

2、2013年4月22日,__市某镇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一辆校车与停在路边的集装箱车架发生碰撞,校车严重损毁,事发时校车内约有12、13名学生,事故造成校车上学生一人死亡,三人受伤较重。

这些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告诉我们,如果不注意遵守交通规则、保护自身安全,就会给生命带来危险。同学们,一切事故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有的时候危险就潜伏在我们身边。

交通安全手抄报资料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讲话稿

三、寻找身边的交通安全隐患:

下面让我们想一想,一起来找一找在我们身边,在我们每天上学放学路上,在我们每天生活的区域内,都有哪些交通安全隐患呢?

交流、回答

(上学要迟到了横穿马路、放学门口拥堵、过路口不看信号灯、下雨天雨伞遮挡视线、没有及时到达校车上在车下逗留玩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做游戏……)

同学们,有这么多危险因素潜伏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保护好自己呢?

(遵守交通规则)

四、学习交通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同学们说的很对,遵守交通规则是保护自己的好方法。下面我们进行一个交通知识抢答竞赛,老师出一个问题,会的同学快速举手,老师选举手最快的同学来回答。

1、交通信号灯有哪些颜色?都有些什么作用?

2、黄灯亮时还可以过马路吗?

3、行车、行人应靠哪边走?

4、你认识下面的交通标志吗?

通过刚才的抢答,相信同学们对基本的交通规则都熟记于心。下面老师送给同学们几条温馨提示:

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

没有人行道的路,要靠路边行走。

2.结伴外出时,不要相互追逐、打闹、嬉戏;

行走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不要东张西望、边走边看书报或做其他事情。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遇到交通事故,可打122电话向警察求助。

穿越马路应该注意什么?

l.穿越马路,要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走人行横道。

2.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路段,应先看左边,再看右边,在确认没有车辆通过时才可以穿越马路。

3.不要翻越道路中央的安全护栏和隔离墩。

4.不要突然横穿马路,特别是马路对面有熟人、朋友呼唤,或者自己要乘坐的公共汽车已经进站,千万不能贸然行事,以免发生意外。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希望我们大家认真遵守交通规则,每天开开心心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今天的班会课到此结束。

交通安全教育班会方案2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学生行路、骑车、乘车等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2、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二、教学内容:

行路的安全、乘汽车的安全、骑车的安全

三、教学过程:

(一)列举交通安全事故交通安全

自从1886年德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做燃料的机动车以来,它使人类进一步向现代文明迈进,但同时也带来了交通事故这一灰色阴影。交通事故已成为“世界第一害”,一个永恒的话题。而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每年交通事故50万起,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10万人,已经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全国平均每天发生交通事故1600起,死亡257人,受伤1147人,其中中小学生占总人数的8%左右。直接经济损失731万。年经济损失33亿多元,可以养活100万个下岗职工;可以使200万个穷困地区失学儿童重新走进学堂,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交通安全,一个关系人生质量、家庭幸福的话题。当一个鲜活的生灵瞬间成为车轮下的亡灵时,当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因为惨痛的车祸而支离破碎时,怎不让我们为之警醒?同学们,面对着这些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你将会对人们(如司机、行人、亲人、交通管理部门等等)说些什么?教师

总结:“生命如此美丽,又是如此脆弱,爱惜生命提高交通安全意识”。

(二)不良交通行为

1、马路上追逐打闹

2、跨越隔离墩

3、不满12周岁骑自行车

4、在大街小路上踢足球、捉迷藏很危险

5、在马路上地下铁路跳绳、跳方格,

6、在较窄的街区马路上行走,一定要靠右边走,不要几个小朋友横着走,以免妨碍他人行走和车辆行驶。

7、骑车上下学一群并排行驶,这样既妨碍交通,又不文明,互相挤道,也容易摔跤或撞人。

8、在马路上,有的同学喜欢骑着自行车闹着玩,这都是不安全的。

9、隔着马路相互喊话、问候,也容易被往来的行人、车辆碰撞。

10、当走路只顾着谈天说地,没有留意地面的情况时,很容易发生意外

坐车时,能把头、手伸出车外,这样很容易在两车相会时出现意外事故。

(三)我校主要交通安全常识

现在,我教大家学习三大本领:一会走路、二会骑车、三会乘车(这三个“会”的含义就是要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

1、走路时,要走人行道或在路边行走,过马路时,左右看,红灯停、绿灯行,不乱跑、不随意横穿,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攀爬栏杆,遵规矩、保生命。

2、乘车时,等车停稳先下后上;

坐车时不要把身体的任何部分伸出窗外,也不要向车外乱扔东西。

3、不要搭乘超载车,如摩托、拐的等。

更不要坐农用车,尤其是人货混装车。

4、12岁以下不要骑车。

骑车时要靠右走,车速不能过快,更不能双手离把,不逆行,不要骑英雄车。自行车后座不能载人,骑车拐弯时要伸手示意。

5、在道路上遇到突发事件,要立即就去找大人帮忙。

6、遇到交通事故,拨打122或110报警电话,同伴被车撞倒,要记下撞人车辆的车牌号,车身颜色或其它特征。

我将大家骑车走路的一些基本常识编成了一首小歌谣:

走路要走人行道,不在路上打和闹。

不骑快车不抢道,靠右行车要记牢。

转弯慢行仔细看,不急躁来不猛拐。

遵守交规习惯好,健康平安幸福长。

总结:

在父母眼里,我们是含苞欲放的花蕾;在老师眼里我们是展翅待飞的雏鹰。父母,老师,在期待着我们,美好的明天在期待着我们!为了更好地生活和学习,同学们一定要把交通安全牢记心中!

让我们齐唱《一路平安》。

交通安全教育班会方案3活动目的: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交通标志,懂得一些交通安全知识,初步了解一些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规则。

2、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懂得不遵守交通规则会给自己、家人、他人和公众带来伤害,树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注意安全,平安回家。

3、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珍爱生命的情感。

4、懂得如何平安过山谷回家,保护好自己,不伤害别人。

活动时间:11月9日

活动地点:二年级班教室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怎样注意交通安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认识交通标志

1、提问:你知道哪些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标线?它们有什么作用?

2、交流:说一说这些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各自的作用。

3、师简介总结。

“红黄绿灯”:是指设在交通道口的交通管制信号。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和停止,都由红绿灯的变换来指挥,带有强制性的约束效力。无论车辆和行人都要绝对遵守。我们常说:红灯停、绿灯行,见到黄灯要慢行,就指出了它的作用。

三、教念《拍手歌》,牢记安全知识。

你拍一,我拍一,过马路不要太着急;

你拍二,我拍二,骑车不要把人带;不骑车:

你拍三,我拍三,走人行横道才心安;

你拍四,我拍四,先下后上真懂事;

你拍五,我拍五,不做马路小猛虎;

你拍六,我拍六,交通安全来学透;

你拍七,我拍七,过山谷来要小心,有危险不过,不一个人单独走,冬天黑,不过早;

你拍八,我拍八,路边护栏不要爬;

你拍九,我拍九,施工场地绕道走;

你拍十,我拍十,安全习惯要保持!

四、认识交通规则

1、介绍乘车、乘船的有关知识。

①乘车、乘船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②要求学生要文明乘车、乘船。

2、行走时应怎样注意交通安全,并联系实际当前学生行走时存在问题。

①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靠路右边走。

②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列队行走。

③穿越马路,要走斑马线。

④遇到“红灯”要停止,做到“红停绿过”。

⑤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

⑥不能在马路上逗留,玩耍、打闹、追逐。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我们不仅认识了交通标志,而且了解了交通法规。交通安全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情。为了他人和自己的安全,我们一刻也不能忽视。我们不仅自己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还要向家长和你熟悉的人进行宣传,使大家共同来维护好良好的交通秩序。

活动反思:

通过开展《交通安全记心中》的主题活动,我们班的学生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他们不仅认识了交通标志,而且了解了交通法规。交通安全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情。为了他人和自己的安全,我们一刻也不能忽视。我们班的学生不仅自己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还向家长和熟悉的人进行了宣传,使大家共同来维护好良好的交通秩序。保护好自己,不伤害别人!!!

交通安全教育班会方案4一、开场白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开一个班会,主题是“交通安全”

同学们都知道,安全在我们的学习生活里的重要性,没有了安全,我们会每天人心惶惶,不懂得学习,没有了安全,我们会每天提心吊胆,不晓得幸福与快乐为何物,总而言之,安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也不能分割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生活中该如何保证我们的安全!

二、交通隐患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中国汽车行业的崛起,中国的汽车和其他车辆的不断增加,给大家的日常活动带来了各种交通隐患,特别是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隐患。因此,着重介绍校园周边交通安全隐患,隐患如下:■车速过快■非法揽客车辆过多

■接送车辆密集■占道经营严重影响交通安全■交通标识缺乏

三、交通安全知识

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每年达50多万人,其中大中小学生占了10万多,而我国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2009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显示,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0.1%、7.8%、9.8%和10.7%。其中,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24起,同比减少5起。全国万车死亡率为3.6,同比减少0.7。主要因为国人无证驾车、超载、超速行驶、疲劳驾车、酒后驾车、强行超车、行人不守交通规则等,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则无法谦虚地排在了世界第一,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都在10万多人,平均每天死亡达300人,这真是一个比战争、瘟疫还要无情,还残酷的数字,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一起起惨烈的事故背后,有多少家庭失去了亲人,有多少欢乐变成了悲剧,有多少幸福化为乌有,在每一起交通事故背后,是一个个家庭失去了顶梁柱,是一个个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一个个孩子与父母阴阳两隔,所以大家要遵守交通法规、学院出入门制度,按规定出入校园;在校外要遵守各种交通规则,走路时,要走人行道或在路边行走;过马路时,左右看,红灯停、绿灯行,不乱跑、不随意横穿,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不攀爬栏杆,遵规矩、保生命;乘车时,等车停稳先下后上;坐车时不要把身体的任何部分伸出窗外,也不要向车外乱扔东西;遇到交通事故,拨打122或110报警电话,要记下肇事车辆的车牌号,车身颜色或其它特征;出行不要乘坐车况较差,有的已到报废期“无牌、无证、无照”运营的“三无”车辆;出行时要加强贵重财物的保护;遇到不法侵害要懂得正当防卫及其它自防自救手段,如拨打110或和家长、老师、亲属联系求助;出行时不要随意与陌生人交往,不随意接受陌生人送的食品、饮料,不见财起意,不贪图小便宜,要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不要骑车带人或者过快地行驶,不在人行道上骑车,过马路时,推车前进。

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

行人应当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

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的路口,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过。

行人不得跨越、倚坐道路隔离设施,不得扒车、强行拦车或者实施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其他行为。

行人通过铁路道口时,应当按照交通信号或者管理人员的指挥通行;没有交通信号和管理人员的,应当在确认无火车驶临后,迅速通过。

乘车人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不得向车外抛洒物品,不得有影响驾驶人安全驾驶的行为。

四、全班互动

下面进行的是全班互动环节——抢答

1.小张驾驶两轮摩托车带女友郊游,女友乘坐摩托车正确的方式是_a____。

a.戴好安全头盔,正向骑坐

B.戴上安全头盔,背向骑坐

C.侧向骑坐,把头盔拿在手里

D.以最舒适的姿势骑坐

2.行人在路口应当按照信号灯的指示通行,当遇到交通警察指挥手势与信号灯指示不一致时,要按照__B__通行。

a.标志、标线

B.交通警察的指挥

C.信号灯的指示

D.道路交通情况

3.小李乘坐客车外出,客车意外失火,车门无法打开,小李应__B___,尽快逃生。

a.砸碎前风窗玻璃

B.砸碎侧风窗玻璃

C.撬开车门

D.先行灭火,再撬开车门

4.小丽搭乘朋友的轿车到单位上班,轿车在单位门前路边停车后,她正确的下车方法应该是_D____。

a.立即开门下车

B.观察前方情况后下车

C.开车门观察侧后方情况

D.观察侧后方情况,缓开车门

5.老张骑电动自行车上下班,行驶在划分车道的道路上,他应当在_B____行驶。

a.机动车道

B.非机动车道

C.人行道

D.随便哪条车道

6.乘车时要系好安全带,您认为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___B__。

a.坐后排没有必要系安全带

B.前排乘车人必须系安全带

C.车速低于每小时60公里时可以不系安全带

D.在乡村道路乘车时可以不系安全带

7.雨天骑自行车去看足球比赛,他穿__C___的雨衣是最安全的。

a.灰色

B.黑色

C.黄色

D.绿色

8.小蕾带着还不会走路的女儿乘丈夫驾驶的小轿车回娘家,请您告诉她最安全的乘车方法是____C_。

a.抱着女儿坐前排座椅

B.让女儿坐后排座座椅

C.让女儿坐后排的专用座椅

D.让女儿坐前排座椅

9.李某驾驶汽车行驶至一路口欲直行,绿色信号灯已亮,但路口执勤交通警察对其打出左转弯手势,李某应该_B____。

a.停在停止线以外

B.立即左转弯

C.继续直行

D.下车询问警察

10.王某夜间驾驶车辆去送货,途中遇对面来车未关闭远光灯,他变换远近光灯示意,对方仍不关闭远光灯,此时王某应当B。

a.靠左停车

B.减速靠右或停车让行

C.向左行驶

D.开启远光灯

五、谈谈同学们对安全知识的了解

1.你认为咱们学校及周边有哪些交通隐患?——胡奇,邓普华,

2.大家对交通法规有什么了解,请谈谈自己的意见?——杨海军,平宝俊

六、结束语

生命是的,是宝贵的,世界因为有了生命而变得精彩。您的生命,您珍惜吗?我想如果人人都遵守交通规则,拥挤的马路会变得井井有条,不会有那么多的交通事故发生,而多少家庭不再忍受失去亲人的痛苦,人们之间少了许多怨恨,多了几分温馨,那时的天空会那么的蓝,阳光是那么多灿烂,走在路上的人们都带着幸福的微笑,孩子们歌唱者他们快乐的童年。

同学们!让我们高高兴兴的来上学,平平安安的回家去。让我们时刻把安全记在心中,让安全办我们快乐成长。

交通安全教育班会方案5一、活动目的:

1.通过读新闻、看录相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交通安全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及交通标志,并逐步形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课前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交通事故的新闻资料。

2、选好及训练班会主持。

3、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

4、了解一些常见的标志。

5、打印“文明安全行倡议书”。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主持人读有关交通事故的新闻,观看交通事故录相,引入主题。

1、主持a读新闻,观看录相

2、主持B:大家听了新闻、看了录相有什么感想呢?

3、同学们议论,各抒己见。

4、主持小结:

a生命在你手中,交通安全不容忽视。

B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交通规则,并要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二)学习交通规则

1、议一议:过马路时应该注意什么?

2、主持小结:请大家一定要牢记过马路的“秘诀”:红灯停,绿灯行,听从指挥不乱跑。

过马路,走横道,左右两边都要瞧。不追赶,不打闹,走路一定要靠右。

3、组织学习拍手游戏。

(1)同位互相拍手唱

(2)说一说:从儿歌中还知道了哪些交通规则?

(3)小组排火车拍手唱。

(三)认识交通标志。

出示各种交通标志,让学生说出交通标志的名称及其含义。

(四)擦亮眼睛辨是非。

1、学生观察图片,

2、说一说:图中的人违反了哪些交通规则?

3、把小朋友的错误纠正过来。

4、由图片,结合实际生活谈体会。

(五)谈收获,提倡议。

1、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主持人读倡议书。

3、同学们共同签署倡议书。

四、班主任讲话。

交通规则大全篇9

【关键词】社区;交通安全管理;对策

社区交通安全管理问题是社区管理的核心问题,因为交通问题关系到社区的安全,秩序的稳定以及社区人们生活的安定、和谐。随着我国交通管理事业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管理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近年来,社区交通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做好社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科学规划、建设社区内部各项交通设施,加强社区道路建设,提高社区交通安全水平,打造一个通达度较高的交通运输系统,这样才能维护和谐的社区环境,为人们带来幸福生活。

一、社区交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专业管理机构与人员

长期以来,由于社区管理人员有限,对社区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创建健全、完善的社区交通安全管理机构,没有形成专业化、规范化管理。

从实际的社区居民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对于交通安全法规的理解与认知水平也明显不足,所问询的100名社区居民(多数为退休职工、老年人、学生等等)有一半以上对社区内基本的交通规则不甚了解,几乎无人可以完整地说出行车规则以及动车载客的最高数量。

(二)社区交通安全重要性认知不足

最近一些年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社区加大了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力度,然而社区单位由于认识不足,没能积极有效配合宣传,社区交通安全工作重任全部落在公安交管部门身上,加重了公安交通部门的工作负担,公安工作人员数量有限,无法长期深入社区开展交通管理工作,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无法切实维护社区交通的规范。

(三)社区交通安全基础设施不健全

由于尚未形成强烈的社区交通安全管理意识,使得社区内部的交通安全基础设施也处于较为欠缺、薄弱的局面。社区内部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具体体现在泊车空间不足,车辆随意乱停的现象时有发生,行车路线与行人路线无清楚分辨,由于没有专人负责监管,使得行车与行人时常拥堵到一起,不仅导致了社区内交通混乱,甚至引发了多起交通事故,这些都与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不健全密切相关。

二、社区交通安全管理对策

(一)创建社区交通管理机制

将整个大社区划分为几个区域,单个区域内设置两到三名民警,民警要全面、彻底、细致地了解自身所辖区域内的道路交通状况,以及经常通行本区域的车辆、人群等等。只有熟知了交通环境,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有序的交通管理方案,将具体的安全管理方案提交给当地行政机关,再由行政机关与各个社区所对应的企业、单位等进行沟通、协作,这样才能确保社区管委会与交通部门互相配合,共同履行社区交通管理方案。

具体的交通安全管理方案应该涵盖多方面的内容,例如:社区内交通道路的设计、规划与维修等等,多种交通基础设施的设置与使用规则,商业点的布局与调动等等,为了确保交通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可以创建专门的社区交通管理委员会,负责社区交通安全的宣传工作,使更多的社区居民都能够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密切配合交通安全管理部门的工作,可以试着创建交通管理档案,对于故意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记录备案,超过规定次数或情节极其严重的行为则要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处理。

1.社区内车辆与驾驶员的管理。以社区内各个交通区域划分为基础,创建各个单位的台账,实行台账管理,这其中应该包括车辆台账、驾驶员台账,分配安全管理员协助管理。在车辆台账中记录本社区内所有车辆的基本信息,例如:车主姓名、车辆居所、车牌号码、车辆类型、年检状况、使用时间、有无违章记录等等。重点要加强对行驶车辆的追踪式管理。驾驶员台账也要进行详细、科学记录,其中包括:所管辖社区内驾驶员的基本信息,例如:名称、年龄、性别、任职单位、驾驶时间、有无违章记录、年审状况等等。社区对应单位的交通负责人要同交通民警积极、密切配合,定期将社区内车辆司机组织起来认真学习交通法律法规,通过教育、引导等方式来增强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尽量杜绝违规现象的出现。同时要对台账信息经常进行核对、整理与更新,重点核查车辆的年检状况、违章信息等等,需要年检的车辆必须及时催促车主年检,也要严格监督驾驶员的年审情况。

2.社区内交通秩序管理。为了全面确保社区交通管理的安全化、规范化,可以创建交通资料库,实行信息化管理,其中的信息内容基本包括:社区中所分布的道路级别、道路长度、基本的车辆通行状况等等,同时要试着与社区对应单位的管理部门取得长期、有效的联系,实现双方的长期双向配合、有效合作,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普及力度,锻炼一只专门的社区交通安全协助小组,小组成员可以由社区居民轮流担任,由此来调动全体社区居民的力量,使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其中,配合交通安全管理,这样才能使社区内部自觉形成良好的交通风貌。

3.做好社区内交通违规与事故的处理。对于所采用的交通管理机制与方法要试着在应用中探索、选择与取舍,根据社区内部交通秩序状况以及事故状况等进行针对性选择与处理,对于一些违规、违章行为可以根据情节状况进行针对性处理,实行单位与社区双向配合监管,共同监督社区交通安全,对于情节轻微、影响较小、责任明确的事故可以由民警自行处理,对于情节较为恶劣、严重的事故则要履行正规的交通法律法规程序对事故进行责任认定和处理,首先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尽量控制矛盾发生,全面维护社区内规范的交通秩序,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为社区居民营造一个和谐、安定的氛围,尽量调动群众的力量,广大人民群众勇于参与、积极配合交通安全管理。

(二)引进技术、现代化管理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交通安全管理也受益其中,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有效支持下,社区交通安全管理逐渐朝着自动化、科技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未来的交通管理势必会逐渐摆脱人为操作的局面,朝着科技、网络管理的趋势前进和发展,从当前来看更多的城区已经配置了交通闭路监控系统,社区交通安全管理也要顺应形势,在社区内部引入现代化网络信息系统,打造网络式交通安全管理模式,社区的交警责任人可以利用交通网络系统来提供社区内交通概况信息,凭借网络系统开展交通管理工作,达到社区交通的安全化、自动化管理。针对这一客观形势,就要试着提高社区交警责任人的素质和能力,要尽量配备一些不仅具备扎实交通专业知识的交警,同时也能够熟练操作与运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这样才能确保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有序开展起来。

加强社区车禁系统建设。为了进一步规范社区交通,就要从交通车辆的技术化管理入手,安装社区车禁信息系统,对过往车辆实行刷卡识别处理,严格监督外部车辆,例如:出租车、非社区私家车等车辆的出入,对于一些较为特殊需要出入社区的车辆,例如:货车、施工建设车辆、搬家车等等则要进行登记,实行门卫监督制度,一切非社区车辆的出入必须经过门卫核查、登记后才能进入社区。

增设社区视频监控系统。为了切实维护社区生活安全、交通规范,可以在社区内的一些重要路线配置视频监控系统,确保社区主要交通线路都能够被严格监察,力争达到社区主干道视频监控的全方位涉及,积极巡视、监控社区交通安全,特别是处于动态运行的交通设备,以及车辆的停靠状况等等,一旦出现违规、违章的交通车辆,则可凭借监控录像资料来进行取证、处理,从而达到有效的监控效果。

三、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健全、完备的社区交通基础设施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因为只有规范化的交通基础设施配备才能使交通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确保社区内各个车辆、各个驾驶员按照设施规划来规范行车、停车。

(一)加强基础硬件设施建设与更新

社区要加大力度完善社区内主干线路的维修与养护工作,确保社区内道路平坦、宽阔,经常实行道路质量硬化检查,全面维护社区内交通道路的质量,及时检查各项车辆通道有无隐患因素存在,根据社区内建筑的建设情况对道路进行规划、维修,重点加强对居民楼前道路的维护与保养,尽量高筑路基,减少低地、洼地的出现,控制积水现象,必须为社区居民留置出足够活动的空间,防止出现由于道路狭窄、交通拥堵出现交通事故问题。

(二)解决停车难的问题

泊车问题是社区交通安全管理的大问题,安全泊车的前提是要拥有一个健全、完善的泊车系统,为安全泊车提供充足空间,可以选取两个居民楼的空间,利用其修建泊车场,确保每一名车辆都能够安全、有序停放,或者修建地下停车场,试着将停车场入口与人行道路口分离开来,二者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这样就保护了社区内老幼居民的安全,也可以通过扩展社区道路来设置临时停车位,这样就能够有效规范泊车空间,确保社区内的所有车辆都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秩序进行停泊。

(三)增设交通标识设施

通常情况下,社区内道路较为曲折,会有很多拐点和分支路口,为了减少由于道路伸展复杂所造成的交通运输问题,就可以通过增设交通标识设施来解决。针对社区内典型的区域,例如:学前班、学校、十字路口等地方可以增设减速带,或者其他缓行提示灯,也可以通过安装测速仪器等来监督各个通行车辆,通常主干线路上的车辆航速要控制在20km/h,分支线路的行驶速度则要在15km/h,也可以在车道两旁比较醒目的地方增设一些宣传标语,用来提醒驾驶员减速慢行,为了切实保护社区内老幼人群的生命安全,也可以通过配设三角塑料凳、架设石柱等进行隔离,设置出一个无车区,有效限制各式车辆的涉入,全面维护行人安全。

同时,也要注重行车、泊车区域远离居民生活休闲区域,这样才能为社区市民营造一个安静、和谐的社区生活环境,这样才能维护社区生活的安定、和谐,提高社区生活质量。

(四)做好社区巡逻检查工作

在社区内设置巡逻车辆,对小区的交通状况进行动态观察、监测,并与保安建立好联系,在双方的有效配合下,进行全昼夜的观察,对于一些交通违规行为,例如:不按规则停车、车辆超速行驶等等,则要采取合适的惩治手段,或给予警告、或给予扣分,如果出现无法处理的矛盾问题时,则要履行正当的法律程序,以此来维护社区规范的交通秩序。

在特殊情况下,例如:工程施工、社区内重大活动等社区内交通难免会受阻,容易引发交通安全事故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内保安人员、交警要做好社区居民出入维护工作,特别是对于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要特殊关照、可以带领他们穿过交通干路,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将老年人送回家,将社区内人身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维护整个社区的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当社区内商业点在举办各种促销或其他大型活动时,要在各个路口配置保安,负责整条路交通秩序的维护,做到责任详细规划,分工细致。

四、完善社区交通安全宣传工作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对于社区安全的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对整个社区居民的启迪,可以在社区的大门口拉条幅、贴标语等来向人们宣传社区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让人们时刻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或者通过向社区居民发放交通安全教育小册子,使更多的社区居民时刻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意义,在行车、步行以及外出等活动中自觉遵守规则,维护自身安全,也为他人带来良好、和谐、安定的生活环境。

五、结语

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源自有序的交通秩序,必须做好社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高社区安全管理水平,加强社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有序的交通秩序,为社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更多的人不受交通车辆的不良打扰,这样才能实现对社区交通的有效管理,全面提高社区生活水平,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济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历下大队.开放式社区道路微循环改造汇编,2010年.

[2]周江平.微循环理论与支路交通[J].城市交通,2010(5).

交通规则大全篇10

《道路交通安全法》今年5月1日生效之后,关于机动车致害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的无过错责任的讨论越来越激烈,讨论的焦点集中在“机动车负全责”的规定是否正确。由于这个规定涉及到了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在讨论中各种观点激烈碰撞,矛头直指《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一个新生效的法律一经实施就被公众提出了如此尖锐、严峻的指责,在以前还是没有过的。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内容是:“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该条的第二款还规定:“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这里规定的就是机动车致害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的无过错责任,这就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合法权益,《道路交通安全法》改变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的过错推定原则的归责原则,改为在这种场合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体现了对交通事故受害人的人文关怀。

按照这一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首先是是承担保险责任。在保险责任之外的损失,如果是机动车致害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的,在确定损害赔偿责任时有三个规则:第一,完全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第二,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第三,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故意造成交通事故损失的,机动车一方不负责任。这里最值得注意的,就是第二个规则,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的条件极为严苛,一是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二是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这就是说,不仅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必须具有交通违章行为,而且必须是机动车驾驶人的行为对于损害的发生完全不具原因力,才能够减轻责任,否则,机动车驾驶人只要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就必须负全责,适用的是第一个规则。

《道路交通安全法》确定机动车致害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无过错责任的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目前的这种规定确实存在问题,已经受到了广泛的质疑。我也认为,原来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中虽然规定的是过错推定原则,对受害人似乎没有进行很好的人文关怀,然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第44条规定机动车驾驶人没有过错,但是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应当负全责的情况下,也应当承担百分之十经济损失的责任,事实上已经很好地保护了受害人的权益。《道路交通安全法》现在的规定强加给了机动车一方过于严苛的责任,造成了机动车保有人和驾驶人一方的恐慌,并且出现了放纵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的交通违章行为,增加道路交通中的危险因素,不利于维护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的后果,存在很大的社会危险。

《道路交通安全法》作这样的规定本来就存在较大的问题,又经过媒体的炒作、加温,“机动车负全责”成为差不多每一个机动车驾驶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以及行人的普遍的“经典”说法,甚至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了社会成员思想上的混乱,也给不遵章守纪的人甚至违法行为人索赔找到了法律依据。

下面这个案件是最能够体现本条规定的消极作用的典型案例。2004年6月4日,被告张某驾驶出租汽车在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辅路三里屯附近由北往南行驶。毋某醉酒后,骑自行车由南向北逆行驶入机动车道,自行车前轮撞到张某驾驶的夏利出租车右前部,毋某撞伤,连人带车摔倒在地,经送至附近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朝阳区交通支队出具责任认定书,认定毋某醉酒逆行至机动车道,造成损害,应负全部责任。受害人近亲属在得知《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上述规定之后,认为按照这个规定出租车一方应当负全责,故将该出租汽车公司和张某一并诉至法院,请求赔偿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补助费等共计372629元人民币,其中包括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0元。

按照交通管理部门的责任认定,本案是受害人负全责,理由是毋某醉酒逆行。按照这样的责任认定,机动车一方不应当承担责任,受害人的损害应当自担。而按照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的所谓“机动车驾驶人负全责”的理解,则毫无过错的机动车一方却应当承担37万多元的赔偿责任。二者相比较,大相径庭。推而广之,可以认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关于机动车致害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无过错责任的规定存在不当是客观的,在司法中,应当准确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无过错责任,在如何协调受害人与机动车驾驶人的利益平衡,以及个人保护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方面,很好地解决这些立法缺陷,正确适用法律,不然的话,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对此,法官负有重要的责任。其中最主要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审理机动车致害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的案件中,在对机动车致害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的无过错责任同时,坚持过失相抵原则,以调整和补救该条规定的消极作用。

二、无过错责任也应当适用过失相抵原则

在侵权行为法中,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调整范围内,是不是也适用过失相抵原则,曾经有过讨论,一部分人认为在无过错责任原则归责的范围内,不适用过失相抵原则,因为无过错责任原则调整的侵权行为不问行为人的过错,那么对受害人的过错也不应当进行过失相抵。另一部分人认为,过失相抵原则是损害赔偿责任的一般的调整原则,是在一切场合都要适用的,这是因为,受害人的过错是造成自己损害的原因之一,将自己的过错行为引起的损害责令行为人承担,不仅是不公平的,而且也违背社会正义。经过讨论,后一种意见成为通说,并成为司法实践所遵循的基本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过失相抵原则,并没有明确指出只适用于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原则调整的侵权行为范围,这就意味着所有的侵权行为案件都适用过失相抵原则。

机动车致害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的损害赔偿,实行无过错责任,已经是生效的法律规定,确实存在问题。就目前的舆论讨论状况而言,也还是过于夸大了法律规定的不当之处,造成了机动车驾驶人人人自危的局面,而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却就自己的违章行为造成的损害可以理直气壮地向没有任何过错的机动车一方进行索赔。就像本案中的当事人一样,原告毋某本来就认为自己的责任应当由自己承担,只是听到了关于《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舆论宣传之后,才决心“依法”请求让完全没有责任的机动车一方承担高达37万元的损害赔偿金。

对于这种状况如何适用法律,可以借鉴的是英国普通法和衡平法关系的做法,即如果按照普通法的规定判决的案件出现了不公平的结果,衡平法院可以依照衡平法作出衡平判决,改变不公正的判决。我国虽然不是判例法国家,但是这样的规则可以适当借鉴。在我国的法律适用规则上,也有特别法不得违反基本法基本规则的要求,如果特别法规定与基本法的基本规则相一致,应当优先适用特别法的规定;但是,如果特别法的规定违反基本法的基本规则,则应当依照基本法的基本规则适用法律。在这里,我们可以认为,《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违反《民法通则》第131条关于过失相抵的规定,应当按照《民法通则》第131条规定适用法律。因此,人民法院面对《道路交通安全法》这一规定已经正式生效的局面,既要尊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同时,也要运用侵权行为法的基本规则,其中包括过失相抵原则的规则,对机动车致害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的无过错责任进行必要的司法调整和补救,以解决现行法律规定中的不公平因素。

事实上,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中,已经包含了过失相抵原则的内容。在这一规定中,关于减轻和免除机动车一方的责任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无过错责任的本来含义,即损害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一方故意引起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就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这就是过失相抵原则的内容。只要在司法实践中特别注意运用好这两个规则,特别是按照《民法通则》第131条的规定适用好最后一个过失相抵规则,就能够缓解或者消灭该条规定中的不适当问题,避免不公正后果的出现。

三、机动车致害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责任中过失相抵的实行

(一)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与有过失的构成

过失相抵实行的前提,是与有过失。在过去的侵权行为法理论中,与有过失的称谓是混合过错。混合过错是前苏联民法理论中的概念,这个概念无法概括无过错责任原则下的过失相抵,因此才采用大陆法系民法的与有过失概念,更为妥当。

与有过失的构成,就是在侵权行为人一方的行为已经构成侵权责任基础上,受害人一方对于损害结果的发生或者扩大也有过错。构成与有过失,其后果就是过失相抵。机动车致害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就构成受害人与有过失,应当实行过失相抵,将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的过错折抵机动车一方的责任,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就会使机动车致害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的责任确定更为公平。

(二)进行双方当事人行为的原因力比较

过失相抵的实行,一是过错比较,二是原因力比较。在机动车致害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的过失相抵中,由于这种责任实行的是无过错责任,对加害人一方即机动车一方不问过错,无法进行过错比较,因此只能够进行原因力比较。因此,在机动车致害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中实行过失相抵,就是要进行原因力比较,将双方当事人之间的行为对于损害事实的发生或者扩大,进行原因力的比较,确定双方当事人各自应当承担的责任。

原因力,是指在构成损害结果的共同原因行为中,每一个原因行为对于损害结果发生或扩大所发生的作用力。与有过失中的损害结果,是由加害人和受害人双方的行为造成的,这两种行为对于同一个损害结果的发生或者扩大来说,是共同原因,每一个作为共同原因的行为,都对损害事实的发生或扩大具有原因力。进行原因力比较,就是要将双方当事人的行为对于损害事实的发生或者扩大所具有的原因力进行比较,确定双方当事人应当承担同等责任、主要责任或者次要责任,并且确定适当的责任份额比例。例如,双方当事人行为的原因力相等的,应当承担同等责任;机动车一方的原因力超过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的,机动车一方应当承担主要责任,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一方应当承担次要责任;反之则相反。这样,这样就实现了“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的规定精神。

(三)机动车一方的行为不具有原因力的“优者危险负担”

现在的问题是,在原因力比较中,很多情况并不是双方的行为都具有原因力,而是只有原告一方的行为具有原因力。因此就形成了在原因力比较中,只有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的行为具有原因力,而机动车一方没有原因力的状况。而《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正是这种情形。在这种情况下,法官应当分析,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在造成损害的时候,在主观上究竟是具有故意还是过失。如果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具有故意,那么就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二款的规定,“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如果非机动车驾驶人一方或者行人具有过失,则实行过失相抵,机动车一方只承担次要责任。至于究竟应当承担多少责任,我认为可以参考原《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44条关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对方人员死亡或者重伤,机动车一方无过错,应当分担百分之十的经济损失”的规定精神,承担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这样做,是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确认中“优者危险负担”规则的适用,就是交通事故责任中,机动性能和回避能力强的一方应当多承担责任的规则。这个规则体现的就是对交通事故受害人的认为关怀。机动车一方在自己完全没有过错的情况下,对由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的过错引起的损害,承担这样的责任,已经体现了优者危险负担的规则,也体现了对交通事故责任受害人的人文关怀,是一个合适的做法。

例如本案。非机动车驾驶人毋某,是在酒醉的情况下逆向闯入机动车道,这是极为危险的行为。按照“醉酒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刑法规则,可以推出“醉酒人的行为视为故意行为”的结论。如果这个推论成立,那么,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二款规定,本案的原告的诉讼请求就应当被驳回。但是,在民事责任确定中,毕竟不是像刑事责任那样严格,同时也确实要体现对受害人的人文关怀,况且毋某也不是故意在机动车前寻死,那么,参考原《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责令被告张某承担百分之十的责任,应该是比较合适的,也能够得到公众的支持和认可,而不至于让公众都对新法的规定予以质疑而怀疑它的公正性、合理性。

(四)实行过失相抵为法官职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