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肺癌晚期病例讨论范文实用3篇肺癌晚期病例讨论范文实用3篇

肺癌晚期病例讨论范文实用3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4:07:32

肺癌晚期病例讨论范文第1篇

临床资料

2008年1月~2011年8月冠心病监护病房(CCU)收治ami患者433例,其中死亡57例,均有明确的ami诊断和详细心电监护记录。

一般情况:收治ami433例,死亡57例,病死率132%;男323例,死亡40例,病死率124%;女110例,死亡17例,病死率为155%,女性病死率高于男性(p>005)。年龄≥60岁282例,死亡48例,病死率170%;年龄<60岁151例,死亡9例,病死率60%,老年病死率显著高于

死亡前临床表现:①入院后发生的诱发因素:本组中无明确诱因者51例,以排便和劳累为诱因分别为4例和2例。②死亡前患者临床表现:死亡前有主诉、明显症状者占死亡病例的684%。③死亡前2天内心电图:由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心律和窦性心律转变为室颤而死亡的分别为8例、5例、1例和2例;转变为室性自主心律而死亡的分别为20例、9例、2例和6例,由室上性心动过速或房颤转变为室性自主心律而死亡的为2例。见表1、2。

梗死部位与病死率:见表3。讨论

本文仅对57例ami死亡病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现就死亡前2天心电示波表现进行讨论。本组中有28例是由窦性心动过速转变为室颤或室性自主心律而死亡的,其中有11例死亡前无明显症状。ami时如伴有进行性心肌缺血、低血容量、疼痛、发热、心包炎或低氧血症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它是一种继发现象,是维持心输出量的一个代偿机制,但心律增快可增加心肌耗氧,加重心肌缺血,严重的可使梗死面积扩大,故持续的窦性心动过速是有害的。窦性心动过速又可说明交感神经机能亢进[1],此时室颤阈较低,易导致室颤。窦性心动过速也是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的先兆,所以不可忽视窦性心动过速的出现。除严密监测心电示波外,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和病情观察。因为ami病人由于剧烈的心前区疼痛往往会有濒死感,面对CCU众多的监护仪器又会出现恐惧感,这就要求护士在做每一项操作之前要对病人进行解释,给病人以安慰,并通过自己熟练的操作来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病人病情危重,绝对卧床时间要相对延长,细致周到的生活护理是很必要的。护士在进行生活护理的同时,也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BarryJ报道夜间醒来起床是心肌缺血的诱因[2]。ami患者在6:00至中午有明显的缺血高峰[3],所以护士要加强夜间和晨起对病人的巡视观察。在本组病例中有明显症状者占。对于无其他诱因的顽固性窦性心动过速,要通知主管医生采取积极的诊疗措施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在ami时发生房室传导障碍是常见的,发生率约10%。Ⅱ度或莫氏Ⅱ型房室传导阻滞者,病死率约50%。本组1例男性,73岁,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入院后心电示波为房颤,给予硝酸甘油2mg入5%葡萄糖100ml液中静滴维持8~16滴/分,10小时后转为窦性心律伴不完全右束支阻滞,第3天又转为房颤偶伴交界性早搏,偶伴高度房室传表157例死亡病例死亡前临床表现

主诉、症状例数百分率胸闷、憋气胸前区疼痛、大汗、四肢凉恶心、呕吐无明显症状合计

死亡前两天心电示波表现

心电示波例数百分率快速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和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颤慢性心律失常和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心律窦性心律合计

表3梗死部位与病死率

肺癌晚期病例讨论范文第2篇

【关键词】死亡教育;家居晚期癌症;死亡;生活质量

死亡是每个人迟早要面对的必经历程,有生必有死。从生下来那一刻起,人便同时开始面对死亡。癌症是最可怕的‘生命杀手’之一,患上癌症的病人绝大多数是被判了“死刑”。也许只有当癌症晚期病人在治疗不生效的濒死阶段,几乎都面临死亡的恐惧和不安,以及遭受疾病痛苦的折磨[1]。人们提倡优生,重视优活,却忽视优死。死亡教育可以帮助病人客观的面对死亡,有意识提高人生之路最后个阶段的生命优劣,以坦然无憾的告别人生。死亡教育在国外发展已经相对成熟,很多国家开展死亡教育课程。在一些发达国家,死亡教育在国民教育序列的不同梯次中都有体现[2]。但这一学科在中国,目前仅是“理论界的呼吁,学术上的广泛关注,医学院校临床关怀学的课程实施”而已。本文通过对家居晚期癌症病人进行死亡教育,来探讨对家居晚期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对死亡的认知。

1对象与方法

对象:选取2005年3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癌症病人。237例家居晚期癌症病人。其中男149例,女88例。年龄34-96岁。化疗病人55例,放疗病人65例。手术病人117例。学历:小学96例,中学88例,大专及以上53例。病种:食管癌20例,胃癌35例,乳腺癌45例,肠癌28例,肝癌17例,肺癌47例,胰腺癌16例,其它24例。

方法

调查方法:调查者均为在我院治疗的晚期癌症在家继续治疗的病人。调查前对医护人员进行死亡教育计划统一培训,以保证质量。在教育前,先取得病人的信任,同意后,发放问卷。教育后,再次发放问卷调查。共发放270份,回收有效问卷237份,有效回收率为88%。

调查工具:调查问卷是自行拟定。制定后通过专家对问卷进行了效度检测,确认该问卷有满意的效度。在通过对10例病人进行预实验检测信度,计算两次结果的相关系数,得出r=。

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三方面,(1)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患病史,谈论死亡情形,心理状态等)。(2)对生死观的认知和行为(对社会,家人是个拖累,生病是对自己的不公平,产生耻辱感,情绪低落,有自杀念头,有逃避行为,对死亡的无知,恐惧对死亡及濒死的态度等)。(3)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如选择与治疗,疼痛和心理因素有关,食欲,睡眠,精神,家人理解与配合,对治疗的态度,面部表情,对癌症的认知等)。采用1-5级评分,1分为最差,5分为最好,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统计方法:将所有数据输入医学统计软件,教育前后生死观的认识与行为比较,用X2检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用t检验。

2结果

死亡教育前后对死亡态度的变化(表1)

教育前后病人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表2)。

表1显示,教育前病人对死亡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认知行为,而教育后这些情况均有显著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显示,病人生活质量的教育后得分高于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死亡教育的意义:“不知死,焉知生。”死亡教育虽谈论死亡,实乃谈论生,由死追问生反思生,换起人们去直面死神。对人生的价值及意义作深刻的体验,促使人们充分认识置于死而后生的境地,因而去珍惜生命,生存一天,就应善待生命的一天;生活一日,便应充实生活,赋与价值[3]。接受死亡的现实,珍惜剩余时间,采取积极人生态度,使自己的余生过得更为健康有意义,让家人、朋友、社会放心、安心。

死亡教育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病人在教育后,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变,晚期癌症病人基本能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生活能自理,大多数病人还能工作,能配合治疗,态度乐观,并利用有生之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并能安排好身后有关事情。在医护人员的帮助和关心下,使其在临终的有限时间里,安心,舒适地渡过人生的最后时刻。

死亡教育也可以帮助病人:死亡教育可以缓解病人恐惧,焦虑的心理。死亡教育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来提高对生命质量和价值的认识。通过教育使病人真实表达内心感受,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意义,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及健全的人格。死亡教育还可帮助病人对死亡有了正确的认识。直言不讳地谈论死亡的问题,一方面有利于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另一方面为自己的后事做妥善安排,保持病人的尊严,提高生命阶段的质量。通过死亡教育还可以预防不合理的自杀。由于家居癌症晚期的病人忍受不了疼痛的折磨,只有死亡才能解除痛苦,所以,病人会采用服毒、坠楼、割脉等手段结束自己的生命。死亡教育可使病人树立科学文明死亡观念,帮助病人建立责任感和义务感,珍惜生命,从而避免自杀行为所致的不良后果和影响。

死亡教育对病人家属的影响:有的癌症晚期病人能够坦然面对死亡的现实,而家属却难以接受,异常悲哀,精神痛苦更为强烈,家属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所以,通过死亡教育家属的心理得以平衡,在感情上获得慰藉。了解家属的要求和需要,帮助他们适应病人的病情变化,尽早对病人的病情进展及预后有一个正确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家属去完成病人的心愿,分享病人的感受,共渡最后的时光,从而达到生死两无憾,使病人在最小的痛苦下渡过他人生的最后时刻。

死亡教育并不是说教式的,而是采取关怀,陪伴病人快乐渡过最后时间。医护人员以高度的同情心,进行多次反复的耐心诱导和开解,同时注意获得家属的信任,与家属配合进行效果更好。让病人感到自己在将要丧失生命、权利和财富之际,还能得到亲人和社会的尊重与关心,对家居晚期癌症病人来说是莫大的安慰。

参考文献

[1]崔平.38例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实践.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3,10(2):190

肺癌晚期病例讨论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结核病;死亡;临床

全国范围内结核病控制有了明显改善,但是结核病疫情仍然处于较高水平[1]。在我国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中,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和报告死亡率数位居甲、乙类传染病前列[2],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传染病。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结核病的死亡原因进行探讨分析,从而降低结核病的死亡率,并使危重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现对1994~2008年85例结核病死亡患者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1994~2008年间在我所住院治疗登记和危重患者报告登记中查出结核病死亡病例,并逐一查阅。

选例方法

查看每名死亡病例的年龄、性别、发病到死亡时间、诊断直接死亡原因及并发合并症情况以及痰检情况。

死亡判定

查阅15年间我所住院治疗的记录,对病史、既往史以及演变过程、抢救记录、死亡记录和死亡讨论,进行综合分析。

2结果

死亡病例情况

1994~2008年在我所住院结核病患者3498例,其中危重患者报告登记有106例,占;死亡人数为85例,占。

死亡原因

结核病死亡85例中肺结核占79例,占,肺外结核6例,占。直接死亡原因分析结果以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较多见。见表1。

合并症

死亡患者中合并种类繁多:(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2)循环系统疾病:肺心病、冠心病、高血压。(3)肝肾功能不全、贫血、营养不良等。其中合并糖尿病者28例,占,肺心病者20例,占,肺内感染者65例,占,并处于一患多并发其他疾病的状态,两种以上合并症者80例,占。见表2。

性别与年龄构成

85例死亡患者中男性62例,占,女性23例,占。死亡年龄范围为16~85岁,50岁以上为52例,占。

治疗及痰菌情况

1)治疗主要以抗结核为主,并进行积极的消炎、对症、支持等疗法。以肺结核死亡的79例患者中初治患者为31例,占;复治患者为48例,占。

2)从痰检结果看痰涂片阳性者为48例,其中初治涂阳为15例,占;复治涂阳为33例,占。

3讨论

呼吸循环衰竭

直接死亡原因分析资料中显示以呼吸循环衰竭死亡者30例,占,肺部改变多继发于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瘢痕致气管狭窄引起通气不足和分泌物排除障碍,更易反复感染,加重纤维化,胸膜广泛肥厚。结核病变直接损害血管,使血管腔狭窄、闭塞,右心超负荷,促使右室扩张和功能衰竭。由于心脏长期缺氧,心肌功能受损,可诱发呼吸循环衰竭。

多脏器功能衰竭

死亡原因中以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的有21例,占。死亡病例合并症的分析资料中均有合并症,大部分病例合并两种以上疾病。肺结核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病程长、免疫功能低、体质差、并发症多,加之常年服用各种抗结核药物,各脏器储备功能低下,甚至处于衰竭的临界状态,一旦感染,各脏器损害接踵而来,易致死亡。

继发肺感染

继发肺感染是重症肺结核常见的急症之一,也是导致肺结核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85例死亡病例中合并肺内感染者65例占。其中17例以感染性休克死亡。在人口高峰逐渐推向老年的今天,重症肺结核多为慢性感染、迁延不愈、易反复发作、复合感染多、耐药严重,可致多脏器发生急性灌注不良,组织细胞变性坏死,易导致死亡。

年龄因素

85例死亡病例中,50岁以上52例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肺结核不断增加。老年肺结核患者肺部病变广泛侵润,并伴有慢性纤维空洞。反复感染加速肺纤维化,成为难治性肺结核,还可能引起气胸、咯血、结核播散。同时,老年多数患者有各种疾病,表现为临床症状重,体征与X线表现不典型,加上免疫功能低下,复治患者比例较大,易造成结核病诊断与治疗上的困难,因此更应注意提高老年肺结核的诊治水平。

复治病

以肺结核死亡79例中复治患者病例占多数。患者发现过晚、病变严重、菌量多、体质差,尤其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加上不坚持规律用药或中断治疗以及结核菌耐药性的产生导致化疗失败也是结核病患者死亡中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要彻底加强结核患者的规范治疗管理,坚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坚持适量、联合、规律用药的原则,保证全程化疗、积极治疗,控制结核病的合并症,是减少结核病死亡的根本措施。

[参考文献]

[1]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6(1):3-7.

[2]_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S].200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