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功效与作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19:18

柴胡功效与作用篇1

1、柴胡的作用与功效: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

2、柴胡,中药名。为《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药用部位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柴胡是常用解表药。别名地熏、山菜、菇草、柴草,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

(来源:文章屋网)

柴胡功效与作用篇2

[摘要]小柴胡汤为和法代表方,具有和解少阳、疏肝利胆、宣畅三焦、健脾和胃、通津液、降相火等功效,切合肝癌肝郁脾虚、肝火内盛的病机,可用于肝癌的预防与治疗,对肝癌常见症状如黄疸、血证、腹水、发热及栓塞后综合征等亦有较好的疗效,与其他诸法合用更可拓展其在肝癌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柴胡汤;治疗应用;肝肿瘤;中药疗法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柴胡、人参、黄芩、大枣、半夏、生姜、炙甘草组成。一般认为其具有和解少阳、和解肝胆脾胃、宣畅三焦之功。小柴胡汤的主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即“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和少阳提纲证“口苦、咽干、目眩”。第101条指出“伤寒,中风,小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这为小柴胡汤的扩大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后世对小柴胡汤的化裁极为灵活,临床应用范围较广泛。本文试结合临床实际探讨小柴胡汤在肝癌中的应用。

1 少阳与肝癌

论及小柴胡汤不能不论及“少阳”。少阳病以相火为本,少阳为标,标本俱属阳,故少阳从本以相火为病为主;就经络脏腑而言,手少阳为三焦,足少阳为胆,故少阳病与胆、三焦及肝有密切关系。相火与命门、三焦紧密联系。相火源于命门,寄于肝肾,三焦为原气之别使。生理状态下,“少火生气”,相火蒸化肾水化生为元气,为人体生命的原动力。“相火以位”,相火当位,则为动力之源。病理状态下相火离位,“壮火食气”,而成燔灼之势。周岱翰教授认为此语是对肝癌过程中肝火内盛病机的精确描述。小柴胡汤功能疏利三焦,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枢机动转,则相火归路通矣。相火归位,燔灼自息。

肝癌主证常表现为上腹及胁下肿块、右胁疼痛、黄疸或腹水等,症状及体征类似于中医“黄疸”、“膨胀”、“积聚”、“瘕瘕”等疾病。肝癌病及上、中、下三焦,与脾胃、胆腑关系最为密切,兼症常见癌性发热、黄疸、腹水、出血等。小柴胡汤功能疏肝利胆、疏肝健脾和胃、降上逆之相火,契合肝癌病机,因此以小柴胡汤灵活化裁在肝癌病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小柴胡汤防治肝癌

2.1 对肝癌的预防作用:小柴胡汤对肝癌有预防作用,这已为中日两国的临床研究所验证。如日本oka等观察小柴胡汤对肝硬化患者肝癌累积发生率及累积生存率的干预作用,将26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小柴胡汤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经过5年的长期随访,治疗组肝细胞癌累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果剔除HBsag阳性病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5年生存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如果剔除HBsag阳性病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研究表明,小柴胡汤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可作用于肝细胞癌发生的起始阶段。

2.2 对肝癌的治疗作用:肝癌常见相火为患,口苦口干、发热胁痛、胃纳减退、胁下痞块、大便干结、黄疸等为肝癌常见的症状。其病机为相火逆上、木横乘土、瘀血结聚于胁下;相火升炎,津血易耗,是以少阳之病,独传阳明者多。故肝癌病初多见少阳阳明合病。相火逆上,不能下藏,则上愈热而下愈寒;相火不能蛰藏于肾水,则肾水渐寒,火不生土,脾肾俱虚,水湿内停,水肿膨胀之疾作矣。故肝癌晚期多见三阴病。治疗宜敛降逆上之相火,兼调脾胃,用于肝癌颇宜。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柴胡汤不仅有明显的改善肝功能和抗纤维化的作用,且具有增强免疫、诱生细胞因子、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等作用。现代临床报道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肝癌皆有良效。如常敏毅以小柴胡汤加味(柴胡35g,黄芩20g,法半夏20g,党参30g,生甘草5g,藏红花1g,有腹水者另加龙葵30g治疗原发性肝癌,其中对疼痛、发热总有效率达86.7%,腹水总有效率67.2%,呕吐为53.4%,不思饮食为33.0%。赵红鹰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采用放疗、化疗、介入治疗等,并配合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其中癌灶客观疗效评定结果与仅使用放疗、化疗、介入治疗比较,有效率前者为36.67%,后者为23,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结果表明,前者为46.67%,后者为6.6%,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

2.3 用于肝癌常见症状的治疗

2.3.1 用治肝癌黄疸:黄疸是肝癌常见症状。黄疸初起,因湿热内蕴、肝胆不利而成者,以往来寒热、厌食呕恶、面目身黄为特点;治当和解退黄为法,方用小柴胡汤,临证常可加茵陈蒿、栀子清热利湿退黄。

2.3.2 用治肝癌出血:出血是晚期肝癌患者最常见的急重症之一。相火燔灼是诱发肝癌出血的重要原因,小柴胡汤能降逆上之相火,使之归位,燔灼息而血自止。小柴胡汤和解枢机,通表达里,通津液,和胃气,实乃和法之代表剂。如呕血于上者,由相火逆上、胃气不和所致,使用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呕哕自止,血自安静,而不上潮矣。小柴胡汤能疏肝理气,健胃和中,升清阳,降浊火,通津液,化痰饮,从而使肝气条达,脾升胃降,气机升降疏畅而不郁,水津四布畅达而不停,为治疗及预防血证怒复、食复、时复及呕吐、泄泻等兼症的首选之剂。

2.3.3 用治肝癌腹水:腹水也是肝癌常见症状,属中医“臌胀”病范畴。肝、脾、肾功能失调以致气滞、血瘀、水停腹中是形成臌胀病的主要病机。小柴胡汤有疏利三焦、疏肝解郁之功,从而达到气机畅达、水道通利之效。

柴胡功效与作用篇3

【摘要】本文对柴胡进行了考证,阐述了柴胡的临床应用,对北柴胡、南柴胡和银柴胡三者的异同进行了对比鉴别。

【关键词】中药;柴胡

柴胡性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的功效,主要应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疼痛,气虚下陷、久泻脱肛,也可退热截疟,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之品。《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收载柴胡来源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rrichinenseDC.或狭叶柴胡Bzcpleurumscorzonerifoliumwilld.的干燥根。[1]

据学者考证,柴胡属植物在我国有36种17变种7变型,其中作为药用的有25种8变种3变型。

一、柴胡本草简考

柴胡原名茈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本草名考》云:“其根类如前胡,老则采则为柴,因名胡柴”。它还有许多别名,如柴草、蒿、茹草、地薰、山菜。直到宋代《本草图经》才易其名为柴胡。《神农本草经》谓其“主心腹脾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2]《别录》言“柴胡,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气,五脏间游气,大肠停积”[3]秦汉至唐中叶时期,柴胡药用为北柴胡单一品种。五代以后,随着唐藩古道的兴盛,银(州)柴胡开始流入中原。这一时期,医家、药家均以银(州)柴胡为柴胡上品,银(州)柴胡广泛替代了北柴胡。苏颂在《图经本草》中记载“今关陕江湖间近首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明初缪希雍始将柴胡分为北柴胡和银柴胡“柴胡有两种,一种色白而大者名银柴胡,专治劳热骨蒸,色微黑而细者为北柴胡,用于发表散热。”此时北柴胡和银柴胡并用于临床。

李时珍始将柴胡分为北柴胡和南柴胡。《本草纲目》载“北地所产者,亦如前胡而软,今人谓之北柴胡是也,入药亦良,南土所产者不似前胡,正如蒿根,强硬不堪使用。”当时,南柴胡已广泛在江、浙等江南地区为医家习用。吴仪洛《本草丛新》“柴胡味薄气升为阳,主阳气下陷,能司清气上行”。自明以后,北柴胡、南柴胡、银柴胡便都在临床上使用了。

清代赵学敏将银柴胡单独录入《本草纲目拾遗》“俗用柴胡两种,一种色白黄而大者名银柴胡”。

二、柴胡的临床应用

柴胡在临床中运用广泛。柴胡配方运用的源考首推张仲景。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以大柴胡汤、小柴胡汤,治胸胁苦满,往来寒热,腹中痛,胁下满痛。昔人用柴胡之方不胜枚举,《千金药方》中柴胡配决明子治眼目昏暗,《杨氏家藏方》记柴胡治咳血,柴胡汤加芒硝主治胸胁满痛,此外如补中益气汤、逍遥散等。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以柴胡为君药的方剂有580首,在第五版《方剂学》中有14首方剂用到了柴胡,且其中有6首是作为君药。

三、北柴胡、南柴胡与银柴胡的鉴别

1.北柴胡

北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BupleururrichinenseDC.)的根,经拣净杂质,洗净晒干入药,主产于辽宁、甘肃、河北、河南等北方地区,外表浅棕色或土棕色质较坚硬,不易折断,少弯曲,称“硬柴胡”;根头膨大,多分歧,并多须根,木质部白色或黄白色,如轻扭曲,可见木质部碎裂或条片状,幼细的支根则易于折断,微有香气,味淡。《本草汇言》概括为“北柴胡出于山东诸路,色黑而细密,形短如帚”。又因其唯根入药,且常于秋季采集,故又名“秋胡柴”。

北柴胡和解退热、疏表之功效显著,且以生者为佳,用量宜稍重,多用于外感热病。正如《本草求真》所言“解散宜北柴胡”。朱东生先生亦云“北柴胡解热,至伤寒邪热也”。

2.南柴胡

南柴胡系狭叶胡柴(Bzcpleurumscorzonerifoliumwilld.)的根系,拣去杂质,洗净切片(或切段)晒干入药者。主产于我国南方湖北、四川、江苏等地,其中产自四川者名川柴胡。其外表呈黄棕色或红棕色,质较轻软,性脆,易折断,独根疏须,木纤维少或无,气微轻,有油腥气味,味淡,又称“细胡柴”、“软胡柴”。因南柴胡常于清明前后连根带茵采摘,故有“春柴胡”之称。有些地区仅以其根入药,其根呈红棕色,又有称“红胡柴”。

南柴胡偏于疏肝解郁、升阳散邪,常用于因郁致热的内伤杂病,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用量宜稍轻。《本草汇言》“脾虚劳倦,用补中益气汤;妇人肝郁劳弱,用逍遥散,青蒿煎丸,少佐柴胡”此柴胡指南柴胡也。叶天士、陈幼清等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此柴胡亦指南柴胡。因其性升散,所以在临床中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3.银柴胡

据植物学家考证银柴胡(StellariadiohotomaL.varlarlameoateBge.)为石竹科繁缕属植物银柴胡的干燥根,气微味甘,主产于陕西、内蒙古、宁夏,呈圆柱状,长约15-40cm、直径约1-2.5cm,表面呈淡黄色或黄白色,有支根痕和扭曲的纵皱纹,有孔状凹陷;从凹陷处折断,可散出粉沙,可见棕色裂纹,皮薄;木质部可见黄白色相间的放射状纹理。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政局编印的《中药材手册》将其正式收载。对于阳虚发热、骨蒸劳热、凉血,银柴胡的功效优于北柴胡和南柴胡。清代汪昂《本草备要》“热有在皮肤,在脏腑,在骨髓。在骨髓者,非柴胡不可,若得银柴胡只须一服,南方者立减,故三服乃效”。

4.小结

柴胡在我国作为药材使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药用仅为北柴胡一种。随着历史的发展,出现了银州柴胡和南柴胡。从古至今,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药用柴胡以北柴胡和南柴胡为主,而西南地区则用银柴胡。北柴胡、南柴胡、银柴胡三者俱为柴胡,均有疏散外邪、疏肝解郁的功效,但因其出处生成不同,其形色长短不同,故其功用内外两伤、主治亦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临床使用中要严格加以鉴别,对症使用,方可取得最佳疗效。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2](清)顾观光著,杨鹏举校注.神农本草经[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

[3](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0.

柴胡功效与作用篇4

摘要:根据《伤寒论》中对小柴胡汤病因病机的论述,在临床上治疗因少阳枢机不利,肝气郁结引起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肾病综合征、胎黄、癫痫、眩晕等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附案例以资印证。

关键词:小柴胡汤;异病同治;小儿

小柴胡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少阳病的代表方剂,具有和解少阳、疏利肝胆、通达表里的作用,被前人喻为“少阳之枢机,和解表里之总方”。笔者在小柴胡汤基础上加减,异病同治,效果较好,举例如下:

1反复上呼吸道感染

李某,女,3岁,2001年5月12日就诊。患儿自出生后8个月开始,每年感冒咳嗽11~13次,最初发病时用抗生素和止咳化痰药可以缓解,近1年来感冒咳嗽反复发作,用上药无效。查:形体消瘦、精神委靡、时有咳嗽,舌质淡、苔薄白,指纹青紫,达于风关。予小柴胡汤加减:柴胡6g、党参6g、黄芩3g、半夏6g、炙甘草3g、大枣5g、五味子3g、炒白芍6g、生姜3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90~150mL,分3次口服。15日为1个疗程,1月1个疗程,连用3个月,患儿病情痊愈。

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属于中医“虚人外感”范畴。本病多系卫气虚,卫外不固,易为外邪所侵。营血不足则津失内守,阴液外泄故常自汗,久则真气内耗,正不御邪,反复外感。郁火内伏,外蒸肌肤,腠理开泄,卫外失固,也可致外邪反复入侵。邪气从外而入,与正气相搏,必致少阳枢机不利。处方中柴胡苦、微寒,轻扬升散使邪热外达,祛邪而不伤正;黄芩苦寒以泻火,能清里热;党参、大枣、炙甘草益气和中,扶正以祛邪;半夏、生姜用以和胃,胃和则纳佳;五味子、炒白芍益气敛阴。

2慢性支气管炎

孙某,女,8岁,2002年3月6日就诊。咳嗽2年,反复发作,加重半月,用抗生素和止咳化痰药,效果不显。查:形体偏瘦、精神欠佳、咳嗽阵作、痰淡黄质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处方:柴胡6g、黄芩6g、法半夏6g、百部12g、僵蚕10g、红花5g、沙参10g、甘草3g、防风6g、射干6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200~300mL,分3次口服。7日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患儿病情痊愈。

按:慢性支气管炎由外感时邪或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久咳迁延不愈,究其病机乃属外寒内热、肺失宣降、邪郁三焦。《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又云:“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饮食。”盖三焦总司人体气化功能,以气为用。咳久则病不止一脏一腑,久咳不已,皆可传之于三焦,从而影响三焦气机而发病。经方之中,小柴胡汤寒温并用,升降协调,有疏利三焦、通达上下、调畅气机之功能。柴胡止咳,代有明训,如《大明》云:“主消痰止嗽,润心肺。”方中加百部、沙参清肺化痰;僵蚕、红花祛风活血。合用之则不用止咳药而咳止,切中病机,故能奏效。

3肾病综合征

王某,男,8岁,2001年3月6日就诊。患儿头面四肢浮肿、尿少4周,近来周身浮肿,双下肢按之凹陷,心悸,尿少,舌淡、胖大有齿痕,苔薄白,脉浮数。查尿蛋白(+++)、尿蛋白定量110mg/24h、血浆蛋白定量250mg、胆固醇6.8mmol/L。西医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予环磷酰胺、激素、利尿剂及中药五苓散治疗后,未见好转。后经仔细辨证,方用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加减:柴胡6g、黄芩6g、党参8g、法半夏6g、茯苓10g、猪苓10g、白术10g、陈皮6g、桂枝3g、生姜5片、大枣3枚。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200~300mL,分3次口服。5剂后,尿量明显增加,浮肿消退。守前方又服7剂后,改用健脾补肾之剂调理,复查尿常规已正常。

按:小柴胡汤不是治疗水肿的主要方剂,故而常被人忽略。但《伤寒论》少阳篇的提纲记载:“或心悸、小便不利……小柴胡汤主之。”三焦亦属少阳,《素问・灵兰秘典论》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所以三焦的通调与津液的输布是密切相关的。《伤寒论》中应用小柴胡汤时曾记载“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汗出而解。”可见小柴胡汤有通上焦、下津液而宣肺利尿的作用。本例选用五苓散乏效,后经加用小柴胡汤,尿量明显增加,浮肿消退,可见小柴胡汤确有疏利三焦、利水消肿的作用。

4胎黄

金某,男,1个月,2004年4月8日就诊。生后3日出现黄疸,目黄肤黄,不欲乳食,便溏,日行5次,舌淡苔黄腻。证属胎湿内阻,治宜疏肝理气、通利枢机、湿浊得降。处方:柴胡8g、黄芩5g、姜半夏3g、党参5g、茵陈5g、大枣5枚、炙甘草3g、炮姜3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60~100mL,分3次口服。5剂后二诊:肤黄已退,目黄渐淡,大便次数减少。原方炮姜改干姜,加炒白术5g。5剂后,黄疸消退,纳和便调。

按:方中柴胡疏肝理气,黄芩清热燥湿,生姜改炮姜,温经化湿,加茵陈清热利湿。本例重用柴胡疏肝理气,使湿热外泄、湿祛黄退。二诊加白术健脾化湿,配党参、干姜、甘草调补脾胃,阳气振奋,则阴湿不生。黄疸病因在湿,湿祛则黄退。病后还要调补脾胃,以促进后天生化之源。

5癫痫

丁某,男,11岁,2001年6月6日就诊。3年前突然昏倒,面色苍白,口吐白沫,两眼上翻,四肢抽搐,数分钟后苏醒如常人。查脑电图示:左颞叶局灶棘波,诊断为癫痫。初病时,半年发作1次。此后若精神稍受刺激,则易发作,以致近来发展到每2~3周1次。发作时头痛、胸闷,旋即昏倒,两目凝视,牙关紧闭,手足抽搐,口吐白沫,数分钟方醒。便秘,尿黄,舌红、苔黄微腻,脉弦滑有力。此乃肝火偏盛,火旺风生,风火交炽,灼津成痰,风动痰升,痰迷心窍而发病。治宜清火平肝,镇痉化痰。方以小柴胡汤加味:柴胡8g、法半夏8g、党参10g、茯苓10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胆南星6g、天竺黄6g、生大黄3g、甘草6g、生姜5片、大枣5枚。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400mL,分3次口服。服药一月,发作次数逐渐减少,症状逐渐减轻。效不更方,续服2个月而愈,随访3年未再发作。

按:癫痫是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肢体抽搐等神志失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发作性疾病(间歇性发作的脑功能短暂失常)。小柴胡汤加龙骨、牡蛎即为柴胡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第110条,乃小柴胡汤的变法。徐灵胎说:“本方能下胆之惊痰,以治癫痫有效。”本方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加龙骨、牡蛎平肝镇痉;胆南星、天竺黄清热化痰;生大黄泻热和胃以通便。诸药合用,有平肝清热、镇痉化痰之功,故疗效较佳。

6眩晕

柴胡功效与作用篇5

【关键词】柴胡;煎剂;柴胡皂苷;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abstract:objectivetodisclosethechangesofsaikosaponinsbetweenRadixBupleurianditswaterextractbyHpLCfingerprinttechnology.methodstheHpLCfingerprintwasperformedonaHypersilC18column(250mm×4.6mm,5μm)withgradientelutionofacetonitrile-water[0-70min:acetonitrile-water(22∶78)(50∶50)],theflowratewas1.0ml·min-1,thecolumntemperaturewassetat30℃,andthedetectionwavelengthwas210and252nm.ResultsninepeakswhichdidnotexistinRadixBupleuriwerefoundinitswaterextract.ConclusionFurtherresearchshouldbecarriedontheninenewcomponentsappearedinthewaterextractofRadixBupleuritoexplainthefunctionsofSaiko.

Keywords:RadixBupleuri;waterextraction;Saikosaponin;HpLC;Fingerprint

已有报道指出,柴胡在煎煮过程中皂苷类成分存在结构的转变[1],但是人们在柴胡的提取工艺研究当中,往往采取各种措施来避免这种转变的发生,如碱性溶剂提取[2]、低温浓缩[3]、渗漉等[3],上述措施虽然提高了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的转移率,却导致了人们对柴胡煎剂中的皂苷成分,即转化的成分,缺乏深入系统的认识。煎剂作为传统中药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是中医药理论建立的基础,对于煎剂中成分认识的程度决定了人们对中医中药认知的程度。基于此,我们采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首次对柴胡煎剂中皂苷类成分的全貌进行了研究,并与药材中的成分进行比较,为进一步揭示中药柴胡的功效奠定基础。

1仪器与试药

waters600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检测器,empower色谱工作站,KQ-50DB超声波清洗器(昆山超声波仪器有限公司),mettLeR-ae240型电子分析天平(瑞士梅特勒公司)。柴胡药材(洛阳嵩县、山西太原、辽宁沈阳、河北承德)购于洛阳关林药材市场,经河南科技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王忠东教授鉴定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BupleurumchinenseDC.的干燥根。乙腈(迪马公司,色谱纯),屈臣氏蒸馏水,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天津南开大学化工厂),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2方法与结果

2.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1.1柴胡煎剂中皂苷类成分[4]取适当粉碎的柴胡药材20g,10倍量水煎煮2次,1h/次,趁热过滤,合并滤液,水浴浓缩,最后定容至50ml量瓶中。取2.5ml上述浓缩液(折合生药材1.0g),上样于装有10ml大孔吸附树脂的层析柱,进行动态吸附,待吸附完毕后,先用体积分数为5%的naoH水溶液50ml洗脱,弃去;然后用水洗脱至流出液为中性;再用体积分数为30%的乙醇溶液50ml洗脱,弃去;最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160ml洗脱,收集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液洗脱部分,于水浴上浓缩至干,用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定量转入10ml量瓶中,经0.45μm微孔滤膜滤过,即得。

2.1.2药材中皂苷类成分[5]取柴胡药材粗粉1.0g,精密称定,置于具塞三角瓶中,加入体积分数为5%的氨性甲醇溶液50ml,浸润30min,超声1h,用甲醇补足至原重,静置,吸取上清液25ml,置于蒸发皿中,于水浴上浓缩至干,用甲醇定量转移至5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经0.45μm微孔滤膜滤过,即得。

2.2色谱条件[6]大连伊利特Hyper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0~70min,乙腈-水(22:78)(50:50)];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10,252nm;进样量20μl。按照此色谱条件得各供试品溶液色谱图。见图1。

2.3稳定性实验取洛阳嵩县柴胡药材适量,按照“2.1”项下方法制备各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2,4,6,8,12h进样,记录指纹图谱。结果表明,柴胡药材及其煎剂的各主要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无明显变化,RSD分别为0.58%~1.13%,0.32%~1.21%(210nm)和0.65%~1.50%,0.23%~1.45%(252nm)。说明供试品溶液在12h之内稳定。

2.4精密度实验取洛阳嵩县柴胡药材适量,按照“2.1”项下方法制备各供试品溶液,重复进样6次,记录指纹图谱。结果表明,柴胡药材及其煎剂的各主要色谱峰保留时间和峰面积无明显变化,RSD分别为0.33%~1.39%,0.56%~1.55%(210nm)和0.70%~1.93%,0.51%~1.43%(252nm)。说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5重复性实验取洛阳嵩县柴胡药材适量,精密称定,按照“2.1”项下方法制备各供试品溶液6份,记录色谱图。结果表明,柴胡药材及其煎剂的各主要色谱峰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RSD为0.62%~1.01%,1.13%~2.38%(210nm)和0.63%~1.36%,0.86%~1.83%(252nm)。说明重复性良好。

a柴胡煎剂(210nm);b柴胡药材(210nm);

c柴胡煎剂(252nm);d柴胡药材(252nm)

图1柴胡煎剂及药材的指纹图谱

2.6样品测定取不同产地的柴胡药材(洛阳嵩县、山西太原、辽宁沈阳、河北承德),分别混合均匀,按照“2.1”项下方法制备各供试品溶液,并记录指纹图谱。对不同产地的柴胡药材比较其煎煮前、后的皂苷类成分的指纹图谱,发现煎煮后出现了大量药材中不含有的色谱峰。结果见表1。表1柴胡煎煮后指纹图谱中色谱峰的变化“*”表示该峰煎煮后消失;“**”表示该峰为煎煮后新生成的色谱峰3讨论

结合文献[5]及表1可知,柴胡煎煮后柴胡皂苷a(44.08min)的含量大为减低,柴胡皂苷d(59.04min)完全消失。同时,在252nm波长下出现9个新的色谱峰(13.98,18.19,26.08,30.92,37.55,44.21,46.21,49.98,57.71min)。

煎煮后新出现的9个色谱峰其紫外图谱相同,见图2。提示新生成的柴胡皂苷的结构母核中均含有11,13(18)共轭环外双键结构。

图2新生成色谱峰的紫外图谱

在测定时通过多波长下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发现252nm波长下的图谱可较好地反映柴胡煎煮后新生成的成分,因此检测波长除了选择柴胡皂苷常用的210nm,同时还选择了252nm。

对于柴胡的药理研究,绝大多数的文献均是关于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7,8],而关于其它类型柴胡皂苷的药理研究较少。本实验的结果表明,柴胡汤剂中含有大量的其它类型的柴胡皂苷,对于该类成分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揭示中药柴胡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刘密新,吴祝平,杨成对,等.中药复方中柴胡皂苷a和D的LC/mS/mS研究[J].质谱学报,2000,21(3):77.

[2]邬科芳,倪力军,张立国.不同提取工艺对柴胡中柴胡皂苷a含量的影响[J].中成药,2006,28(8):1230.

[3]黄成钢,马春晖,朱海燕,等.一种皂苷类成分的医学用途[p].中国专利:Cn101062046a,2007-10-31.

[4]王胜春,李晓玮,王俊琴.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柴胡及柴葛颗粒中柴胡皂苷D的含量[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5):262.

[5]林东昊,茅仁刚,王智华,等.23种国产柴胡属植物中柴胡皂苷a,c,d含量的Rp-HpLC测定[J].药物分析杂志,2004,24(5):479.

[6]李军,姜华,石任兵,等.四逆散不同配伍对柴胡皂苷b1、h提取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5):55.

柴胡功效与作用篇6

   1儿童自闭症

   儿童自闭症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个亚型,3岁以前发病,以社会交往能力有质的损伤、语言发育障碍、行为刻板和兴趣狭隘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疾病。依赖医学及教育康复等手段治疗训练,尚无临床治愈案例报道。近年来,临床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儿童自闭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药用:柴胡10g,煅龙骨15g,煅牡蛎15g,桂枝6g,党参12g,黄芩6g,姜半夏9g,生甘草6g,熟大黄6g。每天1剂,水煎服。随症加减服用1个月,疗效明显。

   2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临床患者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根据舌脉诸症临床辨证证属心胆虚怯型,邪郁少阳。治法宜和解少阳、安神定志,笔者临床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去铅丹加浮小麦30g、生地15g。水煎服,每日1剂,5剂后症状减轻,睡眠可达7~8h,原方继服30剂,诸症尽除,复查心电图恢复正常。有研究表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能改善心肌缺血、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冠状动脉内的血栓。对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发病、治疗和预后有重要影响[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良好方药,且临床未发现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3梅尼埃病

   临床辨证证属邪郁少阳,阴虚饮停型梅尼埃病。治疗予和解少阳,通调津液,潜镇安神。笔者临床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药用:柴胡20g,龙骨30g,牡蛎30g,党参12g,半夏10g,黄芩12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2次服。当日服药后未呕吐,夜间安然入睡,次晨眩晕减轻,恶心欲吐,双耳堵塞感均除。连服7剂,眩晕、呕吐均愈,大便正常,又服7剂以资巩固疗效,随访1年未发。有大量研究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梅尼埃病[3],能和解少阳、通调水道,使津液重新分布,从而纠正水饮停聚、津液匮乏的病症,临床疗效显着。

   4精神失常

   患者平素善愁易怒,郁郁寡言,自觉畏寒、乏力、失眠多梦,随之精神失常,语无伦次,继后打人骂人,毁物撕衣,经西药治疗效果欠佳,时好时坏,求诊时,患者已数日未眠,举止言行异于常人,面赤怕风,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薄,脉弦细。笔者临床药用:柴胡9g,龙骨30g,牡蛎30g,半夏9g,茯苓15g,桂枝10g,大黄10g,黄芩12g,珍珠母15g,龙胆草15g,甘草6g。并加服重镇安神药,药后即能入睡,连服7d,语言不乱,举止正常。数月余来就诊,一切如常,随访6个月未见发作。柴胡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可协调阴阳,祛痰调气,定志摄神,能有效改善神经系统耐药,控制神经系统疾病的发作。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柴胡龙骨牡蛎汤的抗神经作用机制[3-4]。

   5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属中医学眩晕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眩晕为肝阳上亢、扰动清空所致。现代医学认为颈性眩晕是因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以眩晕、头昏、恶心、猝倒等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偏头痛、颈项痛或酸胀僵硬、颈椎活动受限,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丹溪心法·头眩》提出“无痰则不作眩”。究其根本原因,系为肝肾阴虚,水不涵木,导致风阳上扰,加之气血不足,痰瘀互阻,清阳不升,脑失所养而致。治以疏肝解郁、滋阴潜阳、平肝定眩为法。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但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工作,临床上广泛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笔者具体用柴胡10g、生牡蛎20g、生龙骨20g、黄芩10g、半夏10g、党参20g、桂枝10g、茯苓20g、川芎15g、天麻15g、葛根15g、桃仁10g,临床效果明显。研究结果表明[5],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能明显改善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动脉系统供血情况,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确切。

   6经断前后诸证

   经断前后诸证属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绝经综合征”。目前西医采用性激素替代疗法进行治疗,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又增加了罹患中风、胆囊炎、子宫内膜癌、血栓性疾病、乳腺癌等疾病的风险。笔者根据其发病的原因及特点[6],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方用:柴胡15g,龙骨20g,黄芩10g,生姜5g,人参10g,桂枝10g,茯苓15g,牡蛎20g,半夏10g,大枣5枚。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随临床辨证加减3周,疗效满意。

   7强迫症

   中医学认为,强迫症的发生多由外界精神刺激,七情过伤,久则成瘀成痰,痰瘀互结,导致肝、胆、肾、脑等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病。属于“郁证”、“癔症”范畴。对于强迫症的治疗,关键在于疏肝理气,调畅气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系仲景为伤寒八九日,误用攻下,使病邪内陷,出现“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形成表里俱病虚实互见的变证而设,现代医学中常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效果满意,其中柴胡苦平,疏肝开郁,黄芩苦寒,清热燥湿,两药相合,升清降浊,调和表里,柴胡用量4倍于黄芩,更突出了解郁作用。半夏、生姜、茯苓化痰降逆止呕,宣窍安神。龙骨、牡蛎重镇安神,祛痰镇惊。大黄、桂枝破瘀血,通心阳,逐胃热,止谵语。党参、茯苓、大枣健脾养营,共同起到补养心脾的作用。现在临床上常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强迫症,疗效显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7],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可明显升高下丘脑、纹状体、边缘区和大脑皮质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及其代谢物水平,可促进大脑皮质和纹状体的多巴胺(dopamine,Da)系统,抑制丘脑下部的去甲肾上腺素系统,有显着的抗抑郁作用。从而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8胆心综合征

   胆心综合征是指由于胆管疾患所引起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脏活动失调以及心电图异常,而心肌本身无原发性病变的临床综合征。胆心综合征临床上并不少见,但误诊率较高,常被误诊为心脏疾病,造成病情迁延,彭小艳[8]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胆心综合征,效果满意,其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具有镇静、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及缓解肌肉痉挛等作用。

   9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是临床常见病,这类患者具有反酸、烧灼感等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及声嘶、咳嗽、胸痛、腹胀等不典型的症状和食管外表现。临床用药效果不理想,且停药后极易反复,容易合并抑郁、焦虑状态,因而导致患者反复求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临床实践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药用:柴胡12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桂枝10g,黄芩10g,半夏12g,茯苓20g,大黄9g,生姜3片,红枣10枚。每日1剂,水煎取400ml,早晚分2次服。2周后诸症均明显好转。现代药理研究亦证实,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具有抑制胃酸过度分泌和解痉止痛作用,其中大黄、桂枝、黄芩、黄连等都有一定的清除Hp的作用,诸药合用对缓解与消除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症状有显着功效[9]。

   10抑郁症

   老年抑郁症是指60岁以上首次发病,以持久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其特点为情绪低落、焦虑、迟滞和繁多的躯体不适症状。抑郁障碍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或情感性障碍。在65岁以上人群中,抑郁症患病率高,严重危害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命。近年来西医多采用抗抑郁药治疗,但副作用较多,患者依从性差。有医疗机构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获得良好疗效[10]。现代中医学认为,郁病是人体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以脑神不爽甚至脑神被遏所致的以情绪低沉为主要症状,以气机不畅、气血阴阳功能失调为主要病机的全身性疾病。

   11心脏神经症

   心脏神经症是以心血管疾病的有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神经症的一种类型。是由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组精神神经症状。属于中医“心悸”、“胸痹”、“郁症”、“脏燥”等病范畴。临床表现为心悸、胸痛、胸闷、气短,眩晕、乏力、睡眼障碍等症状。中医治疗心脏神经症效果肯定,临床应用《伤寒论》中经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心脏神经症疗效颇佳。据临床研究,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的主要功效有:①调整心血管系统功能,有利于降低血压,增强血管壁的弹性;②协调阴阳,祛痰下气,通上宣下,对神经系统有明显的调节作用;③治疗虚实痰火于一体,整体协调,上下内外兼顾,确能使人稳定情绪,自我松弛,自我调整,达到心理平衡。临床观察表明[11],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心脏神经症,较常规西医应用艾司唑仑与美托洛尔的治疗方法效果更佳。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缓解患者的心悸、胸痛、胸闷、气短、眩晕、乏力等症状效果较显着,同时无明显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患者的依从性亦良好。

   12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引起的以认知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是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增加和社会人口的老龄化,我国血管性痴呆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血管性痴呆属祖国医学“痴呆”、“呆病”范畴。一般认为,病机为髓海不足、痰浊瘀血阻滞脑窍,故临床多以补肾填精,化痰祛瘀论治,然而,临床效果欠佳。有学者认为,除上述病因病机外,有一个重要的病机即为阴阳失和,现在临床上遇到许多血管性痴呆患者,表现为昼夜睡眠颠倒,神志障碍[12]。张仲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治少阳病误用火攻而致邪热扰神之证,调和阴阳,故本方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之阴阳失和符合病机。临床实践表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血管性痴呆[13],在综合疗效、mmSe及aDL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有显着性优势。故此方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柴胡功效与作用篇7

1样本含量

①试验组与对照组样本含量按3︰1的比例分配;②样本含量的初步估算:根据统计学要求,采用双侧检验,α=0.05,β=0.2(功效=80%),预设试验组体温改善总有效率95%,比对照组优10%,用DaS2.2.1软件估算其样本量为试验组282例,对照组94例。根据《中药品种保护审评技术指导原则》试验的样本数应符合统计学要求,且试验组病例数一般不少于300例。同时考虑脱落因素,拟定本次试验例数为试验组360例,对照组120例。

2随机化分组

按中心进行分层,运用SaS6.12procpLan程序步,给定种子数480例,产生随机数及相应的药物及病例分配方案。随机号采用不透光信封密闭,由8个试验中心分别集中管理,每个中心60例。

3对照药的选择

根据《中药品种保护指导原则》关于临床试验设计的要求,选择阳性对照。根据阳性对照药的选择原则“公认、同类、择优”的要求,选用银柴颗粒为阳性对照药。银柴颗粒由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生产,国药准字:Z50020382,由忍冬藤、柴胡、枇杷叶、薄荷、芦根组成,辅料为蔗糖、糊精。具有清热、解表、止咳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咳嗽。

3.1伦理要求

本试验遵循赫尔辛基宣言和中国有关临床试验研究的法律法规。临床试验方案经临床试验负责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每位受试者入选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4试验分组、试验用药、给药方法及疗程试验组

柴胡滴丸(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551g/袋,国药准字Z19990024;生产批号:100203)0.551g/次,3次/d,口服;银柴颗粒模拟剂(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12g/袋)12g/次,3次/d,温水冲服。对照组:银柴颗粒(太极集团重庆中药二厂生产,12g/袋,国药准字Z50020382;生产批号:1005008)12g/次,3次/d,温水冲服;柴胡滴丸模拟剂(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0.551g/袋)0.551g/次,3次/d,口服。疗程均为3d,观察1个疗程。临床试验期间,两组受试者均不能使用其他治疗普通感冒的药品。服药24h后体温≥39℃者,可加服酚麻美敏片(商品名:泰诺)并在病例报告表中详细记录,作为无效病例处理。

5观察项目及方法

5.1症状、体征

给药前及给药后第2、4天详细观察受试者的症状、体征变化并记录分值。症状:发热微恶寒、咽部不适或咽痛、肢体酸痛、头痛、身热面赤、鼻塞、流涕、口渴、咳嗽。体征:舌象、脉象。

5.2实验室检查

给药前行胸部X线片检查,育龄期妇女行尿妊娠实验;给药前及停药后行血及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谷丙转氨酶、血尿素氮、肌酐)和心电图检查。5.3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观察密切观察各种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详细记录其发生时间、表现程度、处理经过及结果,注意有无严重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6疗效判断标准

普通感冒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并经临床协调会议讨论通过,按痊愈、显效、有效、无效4级评定。痊愈:治疗3d以内体温恢复正常,普通感冒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治疗3d以内体温恢复正常,普通感冒症状积分减少≥70%;有效:治疗3d以内体温较前降低,普通感冒症状积分减少≥30%;无效:治疗3d以内体温未恢复正常,普通感冒症状积分减少<30%。

7不良反应

判断标准不良事件与试验药物关系的因果关系判断按原卫生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制订标准进行评定。

8统计学方法

分析数据集的选择包括FaS、符合方案集(ppS)、安全数据集(SS)。统计软件采用SaS9.3软件。对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对计数资料采用频率(构成比)进行描述。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Cochran-mantel-Haenszel(CmH)检验。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为消除不同医院的中心效应混杂因素对两组总疗效比较的影响,通过SaS软件进行CmH统计分析,对中心效应进行校正。

二结果

1研究对象的纳入

本临床试验共入组普通感冒(风热证)病例479例,其中试验组359例,对照组120例。剔除病例2例(1例入组时尿糖阳性,1例入组时谷丙转氨酶207U/L,均未用药),均为试验组。脱落病例16例,其中试验组13例,对照组3例。完成观察的合格病例461例,其中试验组344例,对照组117例。

2一般资料的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体温、病程、病情严重程度指标的比较,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前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但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两组基线具有可比性。

3普通感冒疗效评价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痊愈率分别为32.4%、20.2%(FaS分析)和32.6%、20.5%(ppS分析),总有效率分别为96.3%、87.4%(FaS分析)和96.5%、87.2%(ppS分析),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安全性评价

4.1安全性检测

服用柴胡滴丸后受试者血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检测结果无明显异常。

4.2不良事件

试验组共有2例不良事件。1例受试者服药后当天出现阵发性轻度牙痛,继续用药,持续2d后症状消失无后遗症;另1例受试者服药1d后出现阵发性轻度尿频,稍有排尿灼热感,继续用药,持续3d后症状消失无后遗症。上述2例受试者均未破盲,未退出临床试验,与试验药物因果关系判断为无关。

三讨论

柴胡功效与作用篇8

《本草正义》论曰:“用其凉散,平肝之热。其性凉,故解寒热往来,肌表潮热,肝胆火炎胸胁痛结,兼治疮疡,血室受热;其性散,故主伤寒邪热未解,温病热盛,少阳头痛,肝经郁证。总之邪实者可用,真虚者当酌其宜。”

【植物来源】为多年生草本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为“北柴胡”及“南柴胡”。

【药材性状】北柴胡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根头膨大,顶端残留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均以条粗长、须根少者为佳。河南洛宁产者称王范柴胡,质量较好。

【注意】大叶柴胡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药用。

【性味与归经】性微寒,味苦,归肝、胆经。

【功能与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及脱肛。

【用法与用量】每次3~9克。和解退热宜生用,疏散肝郁宜醋炙,骨蒸劳热当用鳖血拌炒。

【主要成分】柴胡根含α-菠菜甾醇、春福寿草醇及柴胡皂苷,并含有挥发油。狭叶柴胡根含皂苷、挥发油、柴胡醇、春福寿草醇及α-菠菜甾醇。

【现代药理作用】

1.柴胡具有镇静、安定、镇痛、解热和镇咳等广泛的中枢抑制作用。

2.柴胡及其有效成分柴胡皂苷有抗炎及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作用。

3.柴胡有较好的抗脂、抗肝损伤、利胆和降低转氨酶的作用。

4.柴胡煎剂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

柴胡功效与作用篇9

乱服小柴胡汤的教训

最能说明的例子是发生在日本的“小柴胡汤事件”。

小柴胡汤出自东汉末年张仲景著的《伤寒论》一书,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功用是和解少阳,适应证是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欲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该方被历代医家作为中医治法中“和”法的代表方剂,广泛使用。近年来,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在治疗肝病、肾病、妇科病及其他疑难病症方面取得较好疗效。国内外对该方有深入研究,开发了小柴胡颗粒、小柴胡汤颗粒制剂等。

上世纪90年代,日本厚生省对小柴胡汤进行大量研究,应用现代医学、药学的再评价方法确认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将小柴胡汤开发成“小柴胡汤颗粒制剂”,作为肝病用药收入日本国家药典。于是,小柴胡汤成了肝病患者治疗的首选药物,并且贯穿治疗全过程,日本上下出现了百万肝病患者同服小柴胡汤的盛况。据披露,1995年,小柴胡汤制剂的年销售额超过当年日本医疗保险范围内147种汉方制剂总销售额的25%。日本一名肝病患者连续3年服用,累计服用了7.5千克小柴胡汤制剂。

随着百万肝病患者的服用,问题随之出现。1996年3月媒体披露:自厚生省认可小柴胡汤治疗肝病功效以来的两年内,有88名慢性肝炎患者因服用小柴胡汤而致间质性肺炎,更有10例死亡。又据报导,截至1999年12月,发生了188例间质性肺炎,其中22人死亡。

问题出在哪里?应该说,日本对小柴胡汤按西医药的研究思路进行的临床与药理研究,特别是对该药治疗肝病的研究,手段十分先进。但是,从现代已知的药理学立场与方法出发,常难以阐明中药的疗效机理。按中医辨证,小柴胡汤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肝病患者,也不可能适用于肝病患者病程的始终。“小柴胡汤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使用者脱离了中医理论指导,“废医存药”,中药西用,对病而不辨证,从而产生恶果。

现在有个怪现象,在一些医院,中成药用得最多的不是中医,而是西医。对于中医来说,想为病人开中成药感到颇费心思,原因是真正对证的太少;对于大多数的西医来说,中成药很多,只要认病,一张处方动辄开上三四种中成药。许多病人到医院,不是看病,而是买药,会自报药名,要求医生开某某药,他们吃药的原则是跟着广告走,不管对证不对证,只要与广告对上号的就认为是最好的。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西医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医学科学体系。如果有朝一日,没有了中医的辨证思维,不是依据中医辨证、不按中药的适应证使用,而仅根据西医诊断病名,按急、慢毒实验观察而长期服用,那么,其结果不仅仅是“小柴胡汤事件”死几十人,贻害的会是整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健康。

小柴胡汤事件就在眼前,教训十分深刻,值得我们深思。

六味地黄丸并非人人所宜

六味地黄丸是一种常用中成药,有补肾阴的作用,方出宋代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医家钱仲阳的本意是补益小儿先天不足,治疗小儿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之五迟证。

早在汉代,张仲景的书中就有“金匮肾气丸”,方中用药共八味: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桂枝、附子,功用是补肾助阳,主治肾阳不足,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阳痿等。

钱仲阳是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他认识到小儿肾病实证很少,同时又因为小儿为纯阳之体,需要的是补益肾阴,无须补阳,所以将原方减去温热的桂枝、附子,改名为“地黄丸”。到了明朝,医学家薛己肯定了该方的补肾阴作用,于1529年正式提出了“六味地黄丸”之名。

让医家们始料不及的是,现今的人们把六味地黄丸当成了人人可服的补肾妙药,男女老少都争相购买,甚至有很多人竟把它当作壮阳之品经常服用。

中医用药讲究辨证。六味地黄丸毕竟是药,与其他中成药一样,服用时同样需要掌握适应证。它的功用为补益肾阴,适宜于肾阴不足病证的治疗。

通过望、闻、问、切得到的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失眠、多梦、咽干、舌燥、形体消瘦、五心烦热、盗汗、颧红、午后潮热、溲黄、大便干结、男子阳强易举遗精、女子经少经闭崩漏不育、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等症状,按中医辨证属于肾阴不足,这时采用六味地黄丸来治疗最为对证。除此,如果是其他病症,服用六味地黄丸就要以审慎的态度认真考虑了,服药前最好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遵医嘱服用。

有一种观点,人到中年须补肾,补肾就用六味地黄丸。这是错误的。现在很多中年人,懒于运动,摄取过多,营养过剩,体形偏胖。肥人多湿,湿则困脾,这种情况下需要健脾祛湿,温阳助运,祛除湿阻,而六味地黄丸补肾阴,反而有碍脾的运化功能的发挥,是绝不相宜的。

又如糖尿病,许多人长年服用六味地黄丸。按中医辨证,糖尿病有肺热、胃火、肾阴虚的不同,六味地黄丸只适宜于肾阴虚者,并不适应于所有的糖尿病患者。还应注意,有些厂家生产的六味地黄丸是用蜜丸的,对于糖尿病患者也非所宜。所以,糖尿病患者服用六味地黄丸须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临床上看到,有些腰痛的病人,自认为肾虚,要求配给六味地黄丸。事实上,腰痛在西医看来,有由腰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肾结石、慢性肾炎等多种疾病引起,在这些西医疾病中,只有中医辨证属于肾阴不足的,才适宜于服用。据我个人临床所见,大多数人并不对证,不适宜服用六味地黄丸。

还有一个误区,是六味地黄丸没有副作用。事实上,六味地黄丸组成药物以滋阴为主,长时间或大量服用,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脾胃气滞则影响食欲,脾受湿困易致腹胀、腹泻。湿热较重的人,服用后还会使湿热困滞,病邪难去,使原有病症缠绵难愈。所以说,服用六味地黄丸,也要注意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柴胡功效与作用篇10

【论文关键词】柴胡疏肝汤;胁痛;中医中药

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常有饮食不节、情志不遂、感受外湿、跌仆闪挫或劳欲久病等病史。胁痛病位在肝胆,又与脾胃及肾相关。其病理因素以湿热、血瘀、气滞、阴血虚等为主,治疗当以疏肝、和络、止痛为基本治则。西医可见多种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胆道蛔虫、肋间神经痛、脂肪肝、肝硬化等。本文对158例胁痛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入院的158例符合中医辨证属胁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与对照组(78例)。治疗组平均年龄(46.5±5.6)岁,平均病程(1.4±2.5)年;对照组平均年龄(48.5±5.6)岁,平均病程(1.4±2.6)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胁痛的诊断标准。其性质表现为刺痛、胀痛、灼痛、隐痛、钝痛等不同特点。伴胸闷、腹胀、嗳气呃逆、急躁易怒、口苦纳呆、厌食恶心等症状。

1.3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元胡止疼胶囊(广东环球制药)口服治疗,3次/d。治疗组根据胁痛的临床表现,采取清热利湿,舒肝行气,活血化瘀的治则,采用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药方组成:柴胡、枳壳、白芍、香附、川芎、虎杖、当归、川楝子、元胡、甘草各10g,郁金6g,白花蛇舌草30g、贯众12g,水煎顿服,2次/d,亦可随症加减。均以20d为1个治疗周期;可根据病情连续治疗1~2个疗程,治疗期间控制饮食,戒酒,限高脂食物。

1.4观察指标进行血、尿、便等常规体检,检查心、肝、肾功能等指标;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

1.5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体征明显消失,各项指标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改善,肝功能指标部分恢复,但总体疗效不甚理想;无效:经治疗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甚至出现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治疗组显效36例,有效33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6.25%;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23例,无效31例,总有效率为60.26%。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2.2复发率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为8.75%(7/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1%(16/78)(p<0.05)。

2.3观察指标及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测定均未现异常;肝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两组均无不良反应。

3讨论

胁痛为临床常见病,《诸病源候论》云“胸胁痛者,由胆与肝及肾之支脉虚,为寒所乘敞也”,《丹溪心法·胁痛》云:“胁痛,肝火盛,木气实,有死血,有痰流注。”柴胡疏肝汤方源于《景岳全书》,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或寒热往来,嗳气太息,脘腹胀满,脉弦,功善疏肝解郁,行气止痛,适胁肋疼痛诸症。柴胡配枳壳泻脾气之壅滞,调中焦之运动与柴胡同用一升一降,加强疏肝理气之功,以达郁邪;枳壳、香附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故服后肝气条达,血脉通畅,痛止而诸症亦除[1]。白芍、甘草配伍治腹中拘挛而痛者,小儿夜啼不止、腹中拘急亦奇效[2]。川芎行气开郁,活血止痛,理血中之气;郁金行气中之血。当归补中有动,与柴胡、川楝子、元胡共理血中之瘀滞。《泉州本草》谓白花蛇舌草具:'清热散瘀,消痈解毒”,与贯众共举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之功。故临床遇胀痛痛无定处,情绪激动加重,酌加厚朴、半夏以宽胸畅通宣泄郁气;当遇刺痛痛有定处,安静及按压时加重,以气滞血瘀阻络刺痛,舌质紫暗,脉象沉涩,加减祛瘀通络之桃仁、红花;遇症见灼痛皆因饮食不节,食肥甘油腻,郁结少阳口苦口腻,脉弦滑数,湿热之邪郁于肝胆、累及脾胃为主,清化湿热需忌大苦大寒,亦勿忘利其二便加山栀、黄芩、车前子。见胁下隐隐作痛,按之痛舒,皆因久病耗伤,劳欲过度,使精血亏虚,累及脾肾为多见,肝络失养隐痛悠悠不休,加生地黄、黄精以补中寓通,养阴而无滋腻。本病病机复杂,正虚邪实常同时存在,鲜有单纯属某一证型者,易迁延难愈,不易速效。只是在病程不同阶段,邪正亦有主次之分,轻重缓急之异。故临床以柴胡疏肝汤加减勿忘“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无论外感或内伤胁痛,只要调治得法,药证相合,一般预后良好,但应防止失治误治,久延不愈,演变为积聚,鼓胀重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