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如何实现乡村振兴作文汇总5篇如何实现乡村振兴作文汇总5篇

如何实现乡村振兴作文汇总5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5:26:39

如何实现乡村振兴作文第1篇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逐渐出现一些问题:撂荒现象普遍、麻将赌博泛滥、基础教育水平偏低、文化生活比较贫乏,留守儿童妇女数量庞大、“空心化”现象多有存在。这就违背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初衷。

我们要让故乡回得去,让乡村的未来看得见。

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乡村建设要与时代以同频率的步伐向前迈进,让故园依旧,让“小桥流水人家”的场面与我们同行,让在外远行的游子有自己的归属,让更多的老人、儿童得到温暖的陪伴,再无空巢之人,再无留守之痛,才能建设真正的美丽乡村,展望更美好的未来。

建设美丽乡村,有人走在了前列。

总有人说,理想与现实往往背道而驰。但是当踏上了中国梦的征途后,一切仿佛那么和谐。在这条路上,乡村建设如同烟火,偶尔冷漠受挫,但终归发展火热;恰似人间,终有光明时刻。

乡村建设如星星之火,照亮未来。

干部下乡,精准扶贫,带给老无所依的农民情感与物质上的关怀;教育从娃娃抓起,多少个希望工程为乡村的孩子们带去福音,送去知识,传递希望。下一代的农民,不能只当建筑工人、环卫工人、保安大叔、保洁阿姨、食堂大师傅。执政党的不忘初心与创新引领,让我们看见了“一个村庄里的中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村庄最能体现国家的发展变迁与开拓进取,小家的幸福才是大国的未来。

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如火如荼。生产发展齐头并进,生活宽裕无烦恼,乡村文明小事起,村容整洁不懈怠,管理民主人人责,这就是美丽乡村。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却又不忘初衷,传统依旧,乡村才是真正的“进行时”,农民的春天才会姹紫嫣红、百花齐放。

建设美丽乡村,让故乡回得去,让乡村的未来看得见。

如何实现乡村振兴作文第2篇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守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镇化的目标所在。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熙熙攘攘的路边街头,纵横交错的交通线路……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已然相对完善,但关于乡村建设,确有难以言说的“现代化的阵痛”:人口“空心化”,土地撂荒,垃圾污水横流,宗族祠堂破败不堪,情感纽带荡然无存.....20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因此,化解三农问题是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民生发展的重中之重。

培育新型化农民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立足点。“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振兴中,农村既是创造者也是受益者。究其根本,农民是乡村发展的根本主体,农民的产业增收和效益直接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生根,只有调动好农民发展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落实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和新要求,才能让农民“新型化”、“非农化”,培养和造就出让农村换新活力的新型农民队伍。当前,我们可以围绕大学生、返乡下乡青年等新农人,以新技术引领、新品种培育为突破口,为新农人打造‘创业+生活+社交’功能承载平台,通过创业孵化、园区示范、品牌共建,带动农民共同致富。可以说,培育新型农民是乡村治理的发展之要,也由此推动响应整个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发展之路。

发展多元化农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在城镇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需要化解三农问题,提高乡村的整体经济水平,发展农业同时创新管理机制,推动农村的稳步发展和治理创新。在原有乡村风貌基础上,统筹考虑区域内产业发展、人口分布、文化特色、民俗风情、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因素,高标准进行规划。山东推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通过大力发展产业完善养老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加强治安管理,构建了一个富有吸引力的平安山东、幸福乡村。也就是说,通过农业、服务业、手工业、体育业及田园打造集生态种养、原种农业、加工配送、休闲康养、运动娱乐、旅游接待、体育赛事于一体的现代乡村振兴的样板。

建设生态化农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着眼点。“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的这首诗描绘了美好乡村的场景。如今,生活在城里的都市人,越发向往恬淡、舒适、静谧的乡村生活。但这种乡村生活仍要以让人“回得去”为重点。然而,如今的乡村,熟悉的氛围没有了,玩伴、亲人没有了,所有的资源都被抽调,如何能够回得去?此外,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乡村”或者说“农村”往往与土气、愚昧、落后、辛苦、劳累、贫穷等字眼连接,在这样的观念之下,如何能够回得去?不解决这些问题,振兴乡村始终是一句空话。

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只有化解三农问题,培育新型农民、激活农业产业和推进农村生态化,才能更深入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统筹发展,更好的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繁荣富强。

如何实现乡村振兴作文第3篇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稳步实施,乡村发展被摆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乡村振兴成就美丽中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承担起振兴乡村的重担,助力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中国,从根本上说,是乡土性的”,一个个兼有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才会展现一个最为真实的立体中国。由此看来,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要让中国屹立于世界,乡村振兴刻不容缓。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召唤,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这样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广大青年应有大作为,大抱负,自觉主动肩负起乡村振兴的重任。领袖曾多次寄语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人民,奉献国家。”为响应领袖的号召,我国涌现出一批为乡村建设做贡献的积极分子——最美村官秦玥飞放弃了在美国工作的机会,毅然回乡改善村民生活;“骑手”女司机严克美辞去上海工作,在崇山峻岭中骑出一番天地,为乡村振兴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当“青年”遇上“乡村振兴”,可以绕道走,也可以迎难而上。后者的选择让理想有了钙,灵魂有了根,技能有了平台。青年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把理想种到土地上,是最正确的报效祖国的方式。青年强则国家强,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应把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潮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共振,我们应参与乡村建设,为祖国发展无私奉献。

农业乡村如今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者上山下乡,20__年更有280万驻村干部奋战在脱贫一线。参与乡村建设是青年锤炼坚强意志的过程,是回报祖国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建功立业的舞台。我们应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放飞青春梦、实现中国梦。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战鼓已经擂响,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绝不是一句空口号。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担当,切实为振兴乡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如何实现乡村振兴作文第4篇

“自从村里发展苦草产业后,老百姓赚钱有了新途径,日子越过越好了。”三星镇新安村党总支书记顾帆感叹,“现在经常有市媒来村里采访。”

如今提到新安村,不少人就会联想到苦草。新安村村民家家户户种植苦草,苦草茶,苦草化妆品,苦草足浴包,一款款创意十足的苦草产品研发成功,部分产品推向市场受到市民热捧,也由此带动村民增收。新安村成了名副其实的“苦草村”。

这离不开几年前区委区政府的一个决定。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田园综合体”概念,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助力和载体。区委、区政府率先在新安村试点田园综合体项目,引入了全市第一家民营资本与村集体经济合资的混合所有制企业——上海玉海棠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玉海棠”),为新安村的乡村振兴之路注入了活力。

玉海棠董事长施大钟回忆,当时新安村戴着“最贫村”的帽子,从哪里寻找突破口是问题,振兴谈何容易。深入村子考察后却有了惊喜的发现,2016年崇明区生态廊道建设时,村里种下了不少海棠树,这里大可以做文章。打造海棠盆景园的想法应运而生,培育海棠苗木、海棠盆景成了新安村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公司还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成立苦草研究所开发苦草产品,这成了新安村发展特色产业的另一抓手。

如今玉海棠旗下已有13家分公司,涉及乡村发展的方方面面,解决了不少村里的剩余劳动力。新安村振兴乡村的“试验”成效显著,在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下,2020年新安村人均可支配收入3万元左右,比2018年增加近5000元。

发展特色产业帮助百姓致富,这样的案例在崇明还有很多。作为崇明区成功申请花博会后第一个引入的世界一流花卉园项目——崇明智慧生态花卉园落户港沿镇。落户港沿,源于其悠久的苗木花卉种植历史。港沿镇园艺村通过发展以“黄杨”为主题的文旅产业走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作为花博会的重要品种储备基地,崇明智慧生态花卉园结合品种展示、技术培训、花艺体验和观光旅游,拓展带动全区花卉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

富民是乡村振兴的最终落脚点,强大产业是富民的必经之路。五年来,崇明以“产业兴旺”为目标,以公共财政投入为基础,引进东方国际等国有企业、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建设,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充分挖掘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鼓励开办特色民宿、开心农场,创新文旅、农旅结合模式,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乡风文明“好起来”

来到竖新镇仙桥村,两堵“家训墙”格外引人注目,它们分别位于村游客接待中心和篮球场,墙上展示着村里402户村民的家训。好人一生平安,读书明理、宽容大度,一条条简单朴实的家训背后,是一个个有温度的家庭。

如今,这些家训不仅上了家训墙,还张贴在了家家户户的大门口。在仙桥村,常能看到村民们围在一起,讨论着墙上的家风家训,通过自省、自查,督促自己践行家训。

“这些家训开启了村民自我教育的新模式。通过传承好家训,提升乡风文明水平,让村民对维护村容村貌有主人翁精神。”仙桥村党总支书记管仕忠告诉记者,在区文明办和竖新镇政府的支持下,仙桥村先后3次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征集活动,从征集到的600多条家训中进行甄选,把最终入选的家训通过“上墙”的形式进行展示。

仙桥村深入实施家风文明创建行动,推动群众精神风貌更上一层楼,积极主动参与到村庄治理各项事务中。村民自发组织各类公益活动,在村睦邻点,妇女拿出家里的崇明土布,制成布包、帽子等手工艺品进行售卖,用于帮助村里的贫困户和留守儿童。退休教师和退休村干部们纷纷当起了志愿者,帮忙调解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随着村民素质的不断提升,仙桥村移风易俗、垃圾分类等工作都走在了全区前列。

近年来,崇明以群众性精神文明系列创建、道德典型选树、移风易俗、家风家训、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强化道德教化作用。通过提升乡风文明,促进乡村治理成效有了质的飞跃。比如,通过“美德瀛洲身边好人”选树机制,打造由身边好人、瀛洲好乡贤、最美崇明人、道德模范等组成的“道德典型矩阵”,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以家庭文化节为载体,广泛开展“传好家风好家训、扬生态美瀛洲风”系列活动,通过晒家训、讲家事、话家教、秀家美、扬家风、过佳节等系列活动,弘扬传统家庭美德、现代家庭理念,以好家风温润好民风。

如何实现乡村振兴作文第5篇

湖州市是“两山”理念的诞生地、美丽乡村建设发源地,是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当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标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正式实施后,湖州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在从“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结出丰硕的成果。此外,还有一点让感触很深,就是农村社会管理的精细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化、比较优势发挥的最大化、服务群众的细微化,体现在方方面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眼界决定高度,创新决定广度,思路决定出路,勇气决定举措,担当决定成效。只有“跳出右玉看右玉,走出朔州看朔州,对照安吉看右玉,对比湖州看朔州”,才能准确客观的发现我们的不足和短板。作为一名基层乡镇党委书记,如何创造性地贯彻好、落实好市委六届六

次、七次全会精神,在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区和践行“两山”理论的示范区”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想在先、走在前呢?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一是思想上要解放。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纪法律范围内主动破除制约乡村发展的条条框框,为创新松绑、为发展撑腰。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方位反思以前在农村农业工作方面的不足和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探讨解决乡村振兴瓶颈的举措,把讨论活动变成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用讨论的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要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为乡村振兴想办法,不为不作为找理由的浓厚氛围,树立为干事者担当,为作为者负责的正确导向。

二是政策上要吃透。结合现场教学所去村庄,感悟最深的就是湖州人把政策用足用活了。这恰恰是我们工作的一大短板,我们的习惯做法是用政策限制,不是用政策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执行者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政策研究的力度,提高解读政策的能力,创造性地提出贯彻落实政策的细则或举措,让政策更接地气,更服水土,而不是机械教条式的执行政策,更不能把政策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和依据,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政策变成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

三是资源上要激活。这里所说资源指政策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首先政策资源。五四村、鲁家村、向阳村等已经全部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民承包地经营权全部流转,股权化既保证了农民的土地收益,又弱化了农民个体实际地块的界限,最大限度地降低用地成本,化解了土地纠纷,很好地处理了农村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极大地释放和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规模化、集约经营。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政策,我们还未用足用活。其次社会资源。乡村振兴不是一部门的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统

筹整合使用政府资源、统筹调动社会民间力量,引导企业资本参与。参观的乡村,村级都设有统一战线工作组,统筹调动乡贤、名人等力量助力乡村治理,这个做法真的不错,值得借鉴。第三文化资源。一是湖州的所有村都有文化礼堂,都有讲习所,都有文化长廊,都有农风家训,都有村史馆,都有农家书屋,都有老年公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处可见深入人心,文化育人、文化兴村、耕读传家的氛围很浓。二是村级党组织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的眼光和远见着实让我们佩服,可以说照此下去,下一轮的发展引领者仍然是湖州。三是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也要做到极致。这次学习还有一个感受就是湖州的博物馆很多,湖笔博物馆、桑基鱼塘博物馆、荻港村名人博物馆等等。国级传统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等都做到了极致。我们的传统古村落、非遗等资源相当一部分在沉睡,未能发挥文化资源在促进经济、教化乡邻、抚育文明风尚中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