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2022年全国乙卷作文题目语文精选8篇2022年全国乙卷作文题目语文精选8篇

2022年全国乙卷作文题目语文精选8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5:26:52

2022年全国乙卷作文题目语文第1篇

9.【分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以北京这座双奥之城为契机——北京是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和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举办地——从比赛成绩、发展群众体育、科技亮点、交通支持和国家经济状况等方面,向人民和世界展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成绩令国人感叹,令全球瞩目。作为青年学子的我们亲历其中,能够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我们也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也将受到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之精神的感召。要求结合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本题紧扣时代脉搏,切入考生心声,将个人和时代、国家紧密相连,涉及面广,材料丰富,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每一步前进,莫不是跨越,保证了考生有话可说。思考角度可深可浅,易于考生发挥。既可以从个人入手,联系社会国家,也可以着眼宏观,从现实照进心灵。文章思路既可以从规范议论文出发,从为什么、怎么样方面挖掘,也可以紧跟时代步伐,从意识形态、思想形式布局。

【解答】

跨越梦想

      当五星红旗在中国国家体育馆冉冉升起,神州大地奏响和平、团结、友爱的盛大乐章;当熊熊燃烧的_照亮北京夜空,奋进的中国再度同奥林匹克同全世界携手共进。这里,是梦想的舞台,响起的是跨越的最强音!

      如果说奥运会的恢宏壮观展现出一个国家的富强与繁盛,那么一个民族的复兴梦想,更是考验我们跨越精神的试金石!

      跨越梦想,我们首先要有勇气。应当明白,跨越的荆棘路上,必须用勇气作支撑,再借助火把,才能在黑暗中克服恐惧,奋勇前行。若面对困难便畏惧不前,生怕向前迈进一步会堕进万劫不复的深渊,那最终只能是个向隅而泣的逃避者。这就像每一场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有勇气的军队,总比怯战的一方胜算更大,所谓两军对垒勇者胜;就像一个跳水运动员,克服空翻的恐惧后,才能在空中跳出那么优美的舞蹈;就像项羽带着那份勇猛杀出重围,才成就了西楚霸王的美名。跨越梦想,让勇气作为支撑。

      跨越梦想,难免用挫折作铺垫。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同样,在跨越梦想的道路上,我们也要不怕攀登的路有多么陡峭而崎岖。在这陡峭而崎岖的路上我们可能会跌跌撞撞,但只要学会积累每一次受伤后得来的经验来导引前行的路,在挫折中磨砺心智,提高能力,我们就会达到胜利的顶点。挫折不应成为使我们倒退的绊脚石,而是成为我们前行的垫脚石,成为我们人生的财富。太过安逸平稳的人生往往是无趣的人生。只有在历经挫折后,人才能更强大,国家才会更兴旺。跨越梦想,需要挫折的铺垫。

      跨越梦想,亦当不畏失去。对曾经拥有的要珍惜固然没错,但不要因此墨守成规,害怕失去而止步。失去昨日的黄昏,我们将迎来今日更美的日出;失去春的和煦,我们将迎来夏的繁盛。人若总是舍不得失去,总停留在昨日,不愿去接受新的明日,那他的人生可能毫无波澜。国家若舍不得失去,总沉浸在辉煌的昔日,不敢开拓创新未来,如何能站在世界强国之列?跨越梦想,在失去中收获新生。

      跨越,再跨越!_给我们带来激情与澎湃,梦想给我们带来希望与复兴!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一起向未来”,中国用实力展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中国用自信诠释了中国梦!作为中国新一代青年,我们更应满怀理想,奋发拼搏,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国梦,担起为国家繁荣做贡献的责任与使命!让我们一起跨越梦想,复兴中华!

【点评】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

①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立意的突破口。

②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③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④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⑤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理清写作的线索。

⑥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2022年全国乙卷作文题目语文第2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全国乙卷作文题目语文第3篇

5.【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涉及诗歌的形象、感情、语言等各方面知识,答题时要读懂全诗,结合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抒情方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是一道比较鉴赏题。答题时要读懂两首诗歌,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和比较。

【解答】(1)a.“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错。首联即交代今日相交,两人已经在外漂泊经年。颔联更是以“何用早”的反诘,明示不必一定早,可见两人不是早年相知相交的。故选a。

(2)本诗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送别诗,都是在渡口饯别友人而作,但是两诗抒发的情感以及抒情的方法却有所不同。

本诗写两人相识相知都在仕途失意,潦倒落寞之时,又是要奔波劳碌中就此分别,想到前路漫漫,关山阻隔,更增添了无限迷茫感伤之情。颔联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写晚日江边楼景,蒙上一层消沉情调;写远望之景,风烟弥漫,不见家乡,更增添迷茫悲凉色调。尾联一问一答,运用想象的手法抒发对好友的祝福之情。

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以直接抒情为主,抒发了诗人的旷达乐观情怀。先是议论抒情: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展开议论抒情,只要彼此相知,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近邻。此联一反前人诗作的伤感情调,昂扬向上,积极乐观,成为千古名句。结句更是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友人不要在分手的路口泪洒衣襟,情感朴实饱满,给人以力量。

答案:

(1)a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①首联借景抒情,“风烟”中暗含离别之意。②颔联直接抒发离别之情及羁旅宦游之同命相怜之感。③颈联与尾联直抒胸臆,表达对朋友的劝慰。

译文:

     你我在此白下驿结交时,正是彼此仕途失意之时,在此昌亭下,你我旅居他乡,正为生计奔波劳碌。

     彼此相知,哪里一定是早年就要相交?心意相通就会始终如一。

     举目望去,夕阳晚照,江边楼宇高低错落;更远的家乡的方向,只有风烟弥漫,不见踪迹。

     离开后,远去的长路会是哪里呢?遥远的长安城就在日边!

赏析:

     这首诗是王勃的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的知心好友。

     首联,回顾二人相交的情形,两人结识之时,就是在这白下驿。那个时候两人都曾是仕途不顺,潦倒不得志,患难时的结下的友谊弥足珍贵,大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王勃时年因戏作《斗鸡赋》为沛王李贤同英王李显斗鸡助兴,后文章传到唐高宗手中,圣颜不悦,大骂其为歪才,“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挑拨离间,钦命逐出长安。第二次被贬是在咸亨二年,在虢州参军任上杀死自己藏匿的官奴而获罪。从此背负罪名,连累父亲贬官。此时王勃羞愧难当,觉得无颜面对家人,生活上又陷入困顿之中。此次再次相逢,境遇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都在为生计奔波劳碌,远离故乡。

     颔联“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彼此相知,哪里一定是早年就要相交?心意相通就会始终如一。抒写患难真情。两人心意不改,友情常在,让王勃更为这份真挚的友情而感叹不已。“怀抱即依然”既是对过去的肯定,也是对朋友的承诺。

     颈联,写离别,寓情于景。今日饯别,江边渡口,落日余晖仿佛让高低错落的楼宇也低矮了很多;不觉把目光朝向家乡的方向望去,但见无尽的烟云阻隔,无法知晓家乡的任何信息!好友的离别之痛,又牵惹起了沉重的思想之苦,让人情何以堪!本联写景富有层次,“低”“隔”二字使得饯别场景现出高低远近的层次变化。

     尾联“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想象别后情景,以虚写实。想到好友远行,正是长安方向。不禁为好友感到欣慰,暗含对好友的宽慰之情。

【点评】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

2022年全国乙卷作文题目语文第4篇

一、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数学试卷试题难不难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数学试卷难度或加大,2022高考难度趋势曝光数学篇中国考试公布的2022年的高考命题导向给考生们的备考指明了方向。总体的目标,一是关注科技发展与进步,二是关注社会与经济发展,三是关注优秀传统文化。题型特点,一是举例问题灵活开放,考察考生想象能力,有多组正确答案,有多种解题方案可供选择,二是结构不良问题适度开放,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查看更多

一、2021年全国乙卷高考试卷解析评价乙卷试题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落实立德树人,加强对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将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发展目标有机融入试题。注重教考衔接,遵循教育规律,在平稳创新中凸显语文学科特色。试卷难度合理平稳,试题材料亲切平实,问题设置清晰平和,考查内容全面平衡。一、古今融通,坚定文化自信指出: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查看更多

一、2021年全国乙卷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点评全国乙卷作文“‘弓矢的’的智慧启示”通过材料的选取以及试题的设计,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精神。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查看更多

2022年全国乙卷作文题目语文第5篇

以下是关于“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语文作文真题”的相关内容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北京:双奥之城

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

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

中国奥运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中国冬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三,奖牌榜第十一;冬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

世界跨度最大钢结构场馆“鸟巢”;场馆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达100%

智慧场馆和智慧服务;“分钟级”“百米级”精准气象预报

全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助力奥运

京张智能高铁冬奥列车开行;全国高铁运营里程超4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元(2008年)

国内生产总值:万亿元(2021年)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另外此次(2022年)考全国乙卷的省份一共十二个,分别是河南省、山西省、江西省、安徽省、甘肃省、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吉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陕西省。所以2022年全国乙卷语文作文真题也可以被叫做是:

一、2022年河南高考语文作文真题

二、2022年山西高考语文作文真题

三、2022年江西高考语文作文真题

四、2022年安徽高考语文作文真题

五、2022年甘肃高考语文作文真题

六、2022年青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

七、2022年内蒙高考语文作文真题

八、2022年黑龙江高考语文作文真题

九、2022年吉林高考语文作文真题

十、2022年宁夏高考语文作文真题

十一、2022年新疆高考语文作文真题

十二、2022年陕西高考语文作文真题

另外各位要是想查看各个大学在自己所在省份近三年的录取分数线,可以下载圆梦志愿app,app内有所有大学在各个省市区近三年的分数线详情,可供各位查看。

各位也可以直接在文章的顶部或者尾部输入自己的分数,这样app就会自动为大家匹配适合您分数的大学,供大家了解查看。

2022年全国乙卷作文题目语文第6篇

8.【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句子补写的能力。解答时,先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然后根据上下语境,进行合理推导。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了解词语运用的范畴,再对其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学生要明确病句的类型,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句子成分的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修改。

【解答】(1)根据该句子在语段中的位置及后文提到的三种视网膜动脉阻塞的三种表现,可推知①处填“视网膜动脉阻塞有三种”;根据后文“经过治疗可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可推知②处填“视力下降程度相对较轻微”;根据后文“缺血超过90分钟,视网膜光感受器组织损害不可逆;缺血超过4小时,视网膜就会出现萎缩,即使恢复了血供,视力也很难恢复”,可推知③处填“视网膜缺血时间越久”。

(2)对“打笔仗”的含义及得名的缘由进行理解分析时,要结合“眼中风”得名的缘由,了解该词语运用的范畴,再进行答案整合。所谓“笔仗”即为“笔战”,打笔仗,就是以笔为武器,咬文嚼字,进行不同观点间的辩驳和碰撞。这一名词源于人们对某些观点或问题、现象等有倾吐表达的欲望,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情动而辞发。

答案:

(1)①视网膜动脉阻塞有三种②视力下降程度相对较轻微③视网膜缺血时间越久

(2)打笔仗:以笔为武器,咬文嚼字,进行不同观点间的辩驳和碰撞。打笔仗源于人们对某些观点或问题、现象等有倾吐表达的欲望,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情动而辞发。

【点评】语段综合考查立足于段,主要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性考查。一是通过一段文字考查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等在内的各项基础知识;二是不仅考查语文知识,还考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试题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

①在语段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注音或改正句子中的错别字。

②理解和运用语段内的词语、成语和熟语。

③判断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

④在语段中调整句子顺序或把从语段中抽出的句子归位。

⑤改正语段中的病句。

⑥分析语段的基本内容归纳语段主旨。考查考生在一个语段中掌握基础知识的状况,试题材料可以来自于考生所学教材,也可来自于课外生活。

2022年全国乙卷作文题目语文第7篇

七年阅卷老师分享经验,高考作文轻松拿55分。一阅卷老师在你的作文上只会停留十秒左右,甚至两三秒钟,如果你抓不住这几秒,你的作文大多都在40分左右,想要拿到55分左右,请记下以下几点。

1、第一,除非有文体要求,一定要写议论文,千万不要写小说、散文、戏剧、诗歌。

2、第二,字数一定要达到要求,例如最低不少于800字,而且尽量在820到900之间,不要填满所有空格。

3、第三,最好有一个中心论点,三个分论点,分论点整齐划一,词性、句式位置完全相同,同时要做到首尾呼应。全文至少五次点题,让阅卷老师在最短时间内知道你要表达什么。最好分为五段,首尾各一段,三个分论点分别在中间三段。

4、第四,不要写错别字,尤其是在关键部位,例如标题开头、结尾部分,如果字写错改的时候轻轻用斜线划掉,字体可以不美观,但一定要工整。五、引用材料兼顾古今中外,要做到详略得当。六、一定不要跑题。

2022年全国乙卷作文题目语文第8篇

3.【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

(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应该注重对散文描写部分的理解,对具体内容加以概括。

【解答】(1)a.“写出了‘我’对流浪生涯的忧惧不安”错,原文没有这个意思。

(2)依据“世事恍恍惚惚地就过了;记得这十年中只有那么一个短促的时间是与你相处的,现在想起就像连你的面孔还没有来得及记住,而你就去了”,姐弟俩这么多年聚少离多,对彼此都不太熟悉了。依据“但我读了之后,竟看不见你,不是因为那信不是你写的,而是在那信里边你所说的话,都不像是你说的”“我看了非常的生疏,又非常的新鲜,但心里边都不表示什么同情,因为我总有一个印象,你晓得什么,你小孩子。所以我回信的时候,总是愿意说一些空话”,随着年龄的增长,彼此的心灵也难以沟通。依据“半年之后,我还没有回上海,你又来了信,说你已经到了上海,是到上海我我的我想这可糟了,又来了一个小吉卜赛”,彼此的行踪都漂浮不定,见面的机会老是错过。

(3)依据“等我一回到上海,你每天到我的住处来,我看见了你的黑黑的人影,我的心里充满了慌乱。我想这些流浪的年轻人,都将流浪到哪里去。常常在街上碰到你们的一伙,你们都是年轻的,都是北方的粗直的青年,内心充满了力量。你们是被逼着来到这人地生疏的地方,你们都怀着万分的勇敢,只有向前,没有回头。但是你们都充满了饥饿,所以每天到处找工作。你们是可怕的一群,在街上落叶似的被秋风卷着,弯着腰,抱着膀,那时你不知我心里的忧郁,你总是早上来笑着,晚上来笑着。进到我屋子来,看到打着寒战”,在上海,年青人是勇敢的,更是彷徨的、流浪的,是忍饥挨饿的,因为他们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依据“恰巧在_不久,我也到山西去,有人告诉我你在洪洞的前线,离着我很近,我转给你一封信,我想没有两天就可见到你了。那时我心里可开心极了,因为我看到不少和你那样年轻的孩子们,他们快乐而活泼,他们跑着跑着,工作的时候嘴里唱着歌。这一群快乐的小战士,胜利一定属于你们的,你们也拿枪,你们也担水,中国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在山西,年青人也是勇敢的,更是快乐活泼的,因为他们在为祖国而战斗。

答案:

(1)a

(2)①姐弟俩这么多年聚少离多,对彼此都不太熟悉了。②随着年龄的增长,彼此的心灵也难以沟通。③彼此的行踪都漂浮不定,见面的机会老是错过。

(3)在上海,年青人是勇敢的,更是彷徨的、流浪的,是忍饥挨饿的,因为他们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在山西,年青人也是勇敢的,更是快乐活泼的,因为他们在为祖国而战斗。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