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教师的作文素材事例摘抄优选6篇教师的作文素材事例摘抄优选6篇

教师的作文素材事例摘抄优选6篇

发布时间:2024-04-30 06:48:35

教师的作文素材事例摘抄第1篇

【人物事迹】胡忠、谢晓君夫妇两人均为四川藏区福利学校志愿者,教师。在去

藏区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2000年,胡忠在晚报上师大教育关注师大教师考试培训部/陕西教师网

V:shidazhaojiao

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念

头。他带着妻子到当地考察后,两人为当地的艰苦状况震惊。胡忠下定了决心,

妻子支持他的决定。这时候,他们的女儿刚刚出生不久。孤儿学校处在海拔3800

米的康定县塔公乡,是一所福利性质的民办公助寄宿制学校。这里是甘孜州13

个县的汉、藏、彝、羌四个民族143名孤儿的校园,也是他们完全意义上的家。

胡忠以志愿者身份来到塔公乡,300多元生活补助是他每月的报酬。2003年,在

丈夫的召唤下,妻子带着三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谢晓君音乐学院弹得一手

好钢琴,可学校最需要的却不是音乐老师。生物老师、数学老师、图书管理员和

生活老师,三年时间里,谢晓君尝试了四种角色位置,顶替离开了的志愿者和支

教老师。2006年,8月,一座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学校“木雅祖庆”创办

了,她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娃娃们的老师、家长兼职保姆。2011年2月,她甚

至把工作关系转到康定县,并表示“一辈子呆在这儿。”

【颁奖词】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

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

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雪莲。

2010年度感动中国教师人物王茂华、谭良才——烈焰之中筑大爱

教师的作文素材事例摘抄第2篇

【人物事迹】1949年10月1日,杜岚在濠江中学升起了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

此后,每年校庆和十一国庆日濠江中学都要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澳门回归祖

国当天,已经87岁高龄的杜岚,放下拐杖亲自升起国旗,把对国家的爱传递给

澳门濠江中学的孩子们。濠江中学后任校长尤端阳继承了杜岚的教育理念,在澳

门回归后的20年里,每逢周一都举行升旗仪式,让爱国情怀融入到孩子们的学

习生活中。

【颁奖辞】濠江上升起游子的梦。离乱中的骨气、志气,归来后的元气,锐气,

你们为它养成了浩然之气。阳光下最有意义的工作,五星红旗下不灭的薪火。飘

扬吧,这面旗留下澳门最美的记忆。

2018年度感动中国教师人物张玉滚:担起乡村未来的80后教师

【人物事迹】张玉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一名每

月拿30元钱补助、年底再分100斤粮食的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17年。学校

地处偏僻,路没修好时,他靠一根扁担,一挑就是5年,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

进了大山。他是这里的全能教师,手执教鞭能上课,掂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

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由于常年操劳,“80后”的他鬓角斑白、脸上布满

皱纹。

【颁奖词】风雪担书梦,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

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执鞭上课。艰难斑驳了岁月,风霜刻深了皱

纹有人看到你的沧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轻的心。

2017年度感动中国教师人物卢永根——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人物事迹】卢永根教授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卢永根

夫妇一共捐出8809446元,这是他们毕生的积蓄,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

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他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

是作最后的贡献。”卢永根的秘书赵杏娟说:“钱都是老两口一点一点省下来的,

对扶贫和教育,两位老人却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钱。”

【颁奖词】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

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

人们心里。

2016年度感动中国教师人物支月英——芳兰振蕙叶

【人物事迹】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1980

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

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

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

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颁奖词】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

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

的麻花辫。

2015年度感动中国教师人物莫振高——化作光明烛

【人物事迹】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

原校长。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

子。于是,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

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

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

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

路。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

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

3000多万元善款,让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5

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莫爸爸”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

子的命运,现在他已桃李满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

教师的作文素材事例摘抄第3篇

【人物事迹】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2000

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毅然回到西藏。为了劝学,12

年来格桑德吉老师在极危险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

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毅然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

山时,作为校长的格桑德吉跟男老师一样,过冰河、溜铁索、走悬崖峭壁。[12]十

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

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村民们亲切地

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颁奖词】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悬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

雪山、河流之间,把知识一点点注入一个个乡村。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

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师大教育关注师大教师考试培训部/陕西教师网

V:shidazhaojiao

2012年度感动中国教师人物张丽莉——冰雪为容玉作胎

【人物事迹】女,28岁。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初三(3)班班主任。驾

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向前一扑,将车前的

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碾到了车下。张丽莉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2006年,

她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教。2012年5月8

日,放学时分,张丽莉在路旁疏导学生。一辆停在路旁的客车,因驾驶员误碰操

纵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时刻,张丽莉将车前的学生用力推到一边,自己却被

撞倒了。车轮从张丽莉的大腿辗压过去,肉都翻卷起来,路面满是鲜血,惨不忍

睹。被轧伤后她有时清醒有时昏迷,在送医院的途中,还对大家说:要先救学生。

昏迷多天后,张丽莉醒来的第一句话是:“那几个孩子没事吧!”经过抢救,张

丽莉被迫高位截肢。她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不敢想象她知道真相的后果会是怎

样,但张丽莉很快接受了事实,还反过来安慰父亲说:“当时车祸的场景我还记

得,很幸运,如果车轮从我的头碾过去,你们就看不到我了,我救了学生,也保

住了命,今后一定会幸福的。”有人问张丽莉,“你后悔吗?”她回答:“不后

悔。这样做是我的本能。我已经28岁了,我已和父母度过28年的快乐时光。那

些孩子还小,他们的快乐人生刚刚开始。”

教师的作文素材事例摘抄第4篇

姜梦云,女,汉族、1977年出生,本科学历,1996年参加工作,现任小学语文高级教师。

姜老师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已经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工作了16个春秋。她16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一向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小学毕业班语文。她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十六年来,姜老师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默默耕耘、不断钻研1996年9月,姜老师踏上了农村小学教育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她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我的事业看得神圣无比。为了做好教师这项神圣的工作,她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向年轻教师学习怎样制作课件、怎样熟练操作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她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这一职业。她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心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

二、细心关爱,耐心帮忙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却盛于母爱。因为老师对学生的这种细心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它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完美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姜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养成了一颗细微的心,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存在的异样,并能及时纠正、教育、培养,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在姜老师所在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暖流,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比如,班里有个女孩叫李亚军。她学习很好,可就是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是班里有名的“胆小生”。为了帮忙她练习胆量,姜老师课上经常提问她一些很容易的问题,并且课下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当发现她的英语很好时,就在学校每周一句的英语学习中,让她带着大家朗读。渐渐地,语文课上的一分钟演讲,她也能够大胆地走上台来。之后李亚军同学的学习更是突飞猛进,还当上了姜老师精挑细选的课代表。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她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姜老师的细心关爱就像水一样载歌载舞,使班内的“鹅卵石”们日臻完美。

这样的例子在姜老师身上很多很多,她时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既教书又育人,使班上的孩子都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教学无小事,育人需精心”。

教师的作文素材事例摘抄第5篇

樊__,中学一级教师。现任鹿邑县老君台中学8、9班班主任,一直担任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在从事教育工作的24年中,她潜心教研,以校为家,爱生如子。_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校有所收获_是她事业追求的目标;_学高为师,德高为范_是她的自律信条。她是学校师生、社会及家长心目中的最美教师。这一路走来,她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写满了执着、勤奋、谦逊、求实……

一、潜心教研、勇于创新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不能只是一桶水,而应是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24年来,樊老师不断地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多次参加教学研讨活动,在实践中丰富提高。在教学中努力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坚持因材施教,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付出终有回报,其本人所教学科的成绩在学校考评中一直名列前茅。

二、爱生如子、以德育人

根植于爱的土壤,教育之树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不管是在平时的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不管是在学生面前,还是在同事面前,樊老师都坚持做真诚的人,做正直的人。她把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执着,化为自觉的行动,在她的影响下,一些顽皮不爱学习的学生也逐渐端正了学习态度。常萍萍同学家庭条件差,父母年纪大,性格内向,在班上老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上课不敢举手发言,平时也不太与同学接近交流,班上还有少数同学歧视她。樊老师多次找她个别谈话鼓励她增强信心,大胆敞开心扉,振作起来,去年常萍萍的父亲因患癌症去世了,原本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樊老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来到她家,主动资助她上学。并告诉她以后只要有困难尽管说。在樊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常萍萍现在已成为班里的一名优秀学生。

三、以校为家、无私奉献

樊老师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时时以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中,她积极热情,热心于学校的各项活动,团结同事。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受到了学校老师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樊老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老师,她还是一位孝顺的女儿、儿媳,更是一位贤妻良母。樊老师的丈夫在乡下工作,女儿在读大学,儿子在读高中,她的父母和公婆都是七十多岁的老人,身体不好,经常住院。在老人住院期间,樊老师每天四点多钟就起床做饭,等儿子吃过饭上学后就去医院给老人送饭,然后再赶到学校给学生上课。在上课的空闲时间又得赶到医院侍候老人。晚上下自习后她还要给儿子做晚饭,给住院的老人洗衣服,整理家务……直到夜深人静才能休息。去年下半年,由于几位老人都有疾病,她和丈夫不得不兵分两路:一个在县城,一个在老家分别照顾老人。樊老师的公公偏瘫多年,吃喝拉撒都需要专人侍候。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影响樊老师的工作,她的丈夫就背起父亲去上班,夫妻二人十天半月难得一聚,以至于连回家过寒假的女儿都误以为她的父母离婚了……

长期超负荷的操劳,使樊老师积劳成疾,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起来令她痛苦不堪,20_年11月16号上午第二节,樊老师正在九班讲课,当她弯腰捡粉笔时,只觉得腰部咯噔一下,腰就再也直立不起来了,豆大的汗珠从她的额头滚落下来。前排的学生慌忙扶她坐下,但樊老师稍作休息,就又拿起课本坐在凳子上继续给学生讲起课来,学生感动得热泪盈眶。

樊老师用爱心,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家长的信任。她所带的班级也一直是学校里班风正、学风浓的先进班集体。献身教育、甘为人梯,樊凤勤用自己的双手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传道授业、甘为园丁,她用自己的爱心与汗水培育出桃李芬芳。她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默默的书写无悔人生,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教师的作文素材事例摘抄第6篇

【人物事迹】香港树仁学院坚持四年制,经历35载风雨,成为香港首间私立大

学。12月19日,香港树仁学院接获香港教育统筹局通知,获批准升格为大学,

成为香港首间私立大学。教统局局长李国章表示,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通过,

树仁学院升格为大学,并考虑提供一笔过拨款资助树仁。对于树仁学院历经35

年的漫漫长路,终升格为大学,学校上下都充满喜悦。副校长胡怀中表示,树仁

学院获升格,是对两位创办人———校监胡鸿烈及校长钟期荣的肯定,也证明

树仁一直坚持四年制是正确的。树仁的创办人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是民国时期

的顶尖人物。他们在1971年自资创办树仁学院,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为

莘莘学子打拼35年,为香港社会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上世纪70年代港英政府

曾以给予津贴为条件,要求其放弃四年制,改用“二二一制”(即二年预科、二

年专科、最后一年学术性教育),但胡氏夫妇坚持办学理想,结果不获资助。经

多年争取,终于让树仁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