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总结白居易的诗歌特点精选3篇总结白居易的诗歌特点精选3篇

总结白居易的诗歌特点精选3篇

发布时间:2024-05-01 00:43:39

总结白居易的诗歌特点第1篇

白居易的闲适诗与养生诗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同点,所以本文关于白居易闲适诗艺术特色的描述着重于与养生诗的不同点,主要是遣词用句及修辞手法。

(一)白居易闲适诗的遣词用句

1.叠字的使用

叠词,顾名思义就是重复、重叠的词,例如“声声、皎皎”等。叠词是一种很常见的修辞手法,它的特点就是利用汉语音节,使诗词在结构上显得更加工整,在节奏上显得更加有韵律美。使用叠词描述声音时,会使声音更具真实性;使用叠词描述景物颜色时,会使景物带给人们更多视觉上的美感。白居易的闲适诗中通过使用叠词,使其看似平淡的生活更显趣味,也更具有吸引力。

2.喜用数量词

数量词的运用,会使得整首诗更具带入感,“两只”“一双”等数量词的简单使用,会使得诗词所描述的画面更具真实性。读者在品读诗句时,可以在脑海中将诗句化作一幅图,形象又生动,既便于理解又便于记忆。白居易闲适诗中常常使用数量词,这不仅与其描述的内容有关,更与其自身生活特点及人格特点有关。

(二)白居易闲适诗的修辞艺术

首先是浅显的比喻。白居易闲适诗的创作仍以日常生活为题材,讲究写实,虽然他不会过多地运用夸张的比喻,但他还是会运用一些浅显的比喻来给自己的诗词润色,使其更具吸引力和关注度。白居易主张平淡闲适度日,又不失对人生的思考,为了使其写作风格与其个人人格相符,他摒除了使用华丽及夸张的修饰,而是转用易于被大家所理解而又不失诗人风范的浅显的比喻。这种比喻方式在白居易的诗中经常可见。

其次是平易的典故。古代的用典就是运用各种典故来讲述自己的观点,也可为自己的诗词润色。如果只是粗略地品读白居易的闲适诗,很难发现有用典,但如果细细品味,其用典之处还是相当多的。这说明白居易有着丰富的典籍知识,能熟练透析地了解典故的内容,从而将其中更为平民化的小点运用到自己的诗词中,使得自己的诗词既能达到平易近人之效,又能运用典故阐明自己的观点。

总结白居易的诗歌特点第2篇

赏析白居易诗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唐代进士考试很重要的一关是诗歌创作,诗题是官方给定的,题前例加“赋得”二字,意为“得”到某个给定的题目,故“赋”此诗。有志参加进士考试的读书人,平日往往模拟此类诗题进行创作训练,以期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白居易此诗,便是他青少年时“复习迎考”阶段的“演练”之作。其诗体为五律,诗题的关键词有二,即“古原草”与“送别”。

前两联先写“原草”。“离离”,形容茂盛。第三联补出“古”字。古老的道路,荒废的城池,可见此原野为“古原”,此草为“古原草”。“远芳”,延伸至远方的芳草。“晴翠”,阳光下的绿草。最后一联点明“离别”。“王孙”,这里是对游子的尊称。二句由《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化出。“萋萋”,亦形容茂盛。至此,题面中的5个字都写全了。

年轻的诗人出身于寒门,社会地位不高,家境也不宽裕。相传他初到京城长安准备参加科举考试时,带着自己的诗卷去拜见了诗坛名流顾况。顾况看到诗卷署名“白居易”,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开玩笑说:“京城的米价贵着呢,‘居’(居住)可不‘易’呀!”翻开诗卷,第一首便是本篇。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二句,顾况不禁对诗人刮目相看,叹赏道:“写得出这样的诗语来,‘居’也就‘易’了!”(见唐张固《幽闲鼓吹》)为什么?因为顾况从诗人的这两句诗中读出了一位有志青年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这也正是本篇的神光所聚之处。

总结白居易的诗歌特点第3篇

白居易诗歌卖炭翁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官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