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艺术价值十篇

发布时间:2024-05-01 00:46:12

电影的艺术价值篇1

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电影,追根溯源,它的出现最初的目的就是“娱乐”,一般只有在娱乐场所才能看见的一门艺术(后来被定义为第七艺术),所以它首先一定是具有娱乐功能的;后来慢慢发展成为政治家教化人、左右人思想的一个工具,随之它的说教功能,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也就孕育而生;进入新时期,它成为一个产业,并且还是一个可以收敛巨资的产业,其说教功能和娱乐功能也要为其商业价值所服务;但电影归根本文由收集整理结底是一门艺术,不管多商业它或多或少都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性。

一、电影的意义

(一)说教价值意义

1.国外电影说教意义举例

塑造典型的英雄人物以达到教化的作用。好莱坞电影大多都具有典型的“英雄主义特色”,一方面可以塑造一个虚化的民族英雄以此来达到增强民族斗志和民族精神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内心世界的“英雄梦”,对于儿童来观众来说是长大后的一个梦,对于成年人观众来说是对儿时梦的一种美好回忆,这是从纵向的观点去看的;如果从横向观点来看,增强民族精神另一层意义也就是爱国主义的教化。如《蜘蛛侠》中的“蜘蛛侠”在塑造英雄人物的同时也教化人们要贡献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来保卫自己的祖国家园不被破坏,《钢铁侠》中的“钢铁侠”同样也是如此。

尤其以进入新世纪“小人物的英雄主义特色”极为明显,人们在观影的同时感觉自己也可能成为“英雄”,在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生活压力急剧增大的今天,人们在观看影片的同时不仅仅减轻了自己的生活压力,同时也在影片中读出了生活的自信,在潜移默化中也告诉观众人是需要善良的,也就是中国人口里常说的“好人定有好报”。如《阿甘正传》中的“阿甘”,一个患有先天性不足的人,最后经过不懈的努力还是取得了胜利,与此同时他又是心地善良的,即使是自己的爱人最终背叛了他,他也没有心存嫉恨,其实这也是典型的《圣经》人物呈现,不仅符合东方人的教育方式,也很符合西方社会教化人的方式。

观众通过观影不仅受到了教化,同时精神世界也得到了洗礼;不仅增强了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有了正确的导向。这比在书本中获取知识,受到教化来得更容易些,更直观些。区别在于看电影是观众被动的接受知识(这里的被动并不是贬义,是被给予之意),通过视听的享受,属于“被动告诉意义”,而读书需要主动地去寻找知识,属于“主动寻找意义”。前者在固定的短时间内就可以获取一定的知识,而后者需要大量的读阅获取知识;前者电影制作人把总结好的知识给予你,后者需要自己总结概括才能得到知识。所以电影的说教意义是新时代的产物也同时成了宠儿,并且前景可观。

2.中国电影的说教意义

对于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一百多年电影历史的中国来说,说教的价值意义极为明显,而且文化与政治一直有着亲密无间的关系。近代以前我们就不说了,从鸦片战争开始的近代中国历史来看,文化一直影响着历史的进程,废除科举考试、“德先生”“赛先生”——民主、自由、科学再到毛泽东1932年的“延安整风运动”,这一时期中国电影完全成了“政治的传话筒”,这段时期拍摄的影片大都具有说教意义。

例如,“十七年电影”期间,就拍摄了如《红旗谱》《风暴》《燎原》《暴风骤雨》《平原游击战》《董存瑞》《白毛女》《祝福》等一系列具有说教意味的影片,一方面是对于战争胜利的歌颂,另一个方面是是对旧社会的一种控诉。实际上都是在宣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思想,通过电影让人们很直接地明白了这些,因此电影很好地为政治服务了一把。

到了新时期新社会新电影时期虽然这种说教功能在减弱,但广电总局在审片子的时候首先还是会考虑电影的政治立场,如果政治立场正确,说教功能明确,电影获批的可能性就很大。

远的我们不说,就近两年的电影来说,主流大片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向党靠拢的政治立场,都有着教化人的说教功能。

例如,《非诚勿扰》中“21世纪最贵的是和谐”的口号;《梅兰芳》中主人公形象的渲染;《南京!南京!》中结尾处人物的抒情;《建国大业》宣扬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等主流大片无疑都有一种说教的意味。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主旋律影片,代表着社会积极向上的因素。

(二)娱乐价值意义

当电影还是在雏形的时候,就已经具有它特殊的娱乐价值意义;当它还是在黑匣子中形成的活动影像时娱乐的价值意义就已经附着其身了;即使当它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的时候,虽然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人们普遍接受的还是它本身所具有的娱乐意义,因为艺术归根结底是为了愉悦人的精神生活的。

进入商业社会,物质盛行的时代,电影想赚钱,想让观众走进影院,那就得拿出能吸引观众的东西,观众想要什么?当然是快乐,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的愉悦,所以娱乐就成为电影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好莱坞做到了,中国电影正在努力。

从好莱坞今年上映的商业主流大片来看,无论其画面多么的华丽、炫彩;无论其故事多么离奇、怪异;无论其音效多门的震撼……最终目的都是要愉悦观众的,因为只有让观众感到快乐,人们才会愿意花钱买票去看这部电影。

观众走进电影院可以丢下包袱、丢下生活的压力,在一个黑屋子里,只有一束光线的黑屋子里,在其中做梦,这是电影最普遍的意义。

所以好莱坞电影是在其社会经济下滑,人们精神压力极大,需要放松精神压力的情况下得到了复苏,而且一发不可收拾,一跃成为美国继军火、航天的第三大产业。

中国电影在第二次改制之后,也注意到电影的商业价值,民营电影制作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现在已有了华谊、保利博纳、新画面三大电影民营公司,从20世纪末开始,大都致力于商业、娱乐电影的开发,已成功地发行了如:保利博纳的《千机变2》《头文字d》《长江七号》《赤壁》《导火线》;华谊兄弟的《天下无贼》《夜宴》《宝贝计划》《鸡犬不宁》《墨攻》《非诚勿扰》;新画面的《英雄》《三枪拍案惊奇》等商业味道很浓的主流电影。在愉悦观众的同时也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究其票房成功的原因大都与其娱乐因素是分不开的。《长江七号》中“七仔”的喜剧元素、《天下无贼》中“傻根”的喜剧元素、《宝贝计划》中“baby”的喜剧元素、《非诚勿扰》中“秦奋”的喜剧元素……都使影片的娱乐因素发挥到了极致,这是影片获得成功的重要元素之一。

总的来说,电影产业本身属于娱乐这一行业,电影自身散发着浓浓的娱乐气息。娱乐的东西属于人们的精神产物,并不是人类生存一定需要的,但缺了它人类的生活将变得索然无味,同样,没有电影的存在,人们将会缺少很多生活的乐趣。

二、电影的价值

(一)商业价值

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商业价值早已深入人心,早在电影还没出现之前,艺术就具有其商业价值,如绘画、雕塑等,在艺术家手里它是艺术,在商人手中,它仅仅是一件商品而已。

好莱坞的出现,使电影的商业化价值最大化了。1977年的好莱坞电影《大白鲨》仅在美国就创下了1.85亿美元的票房,全球票房4.7亿;1998年的《泰坦尼克号》在全球收揽了近13亿美元的票房,这是个多么庞大的数据啊,在以前人们从来也没想过一部电影可以赚这么多钱;再到2010的《阿凡达》全球18亿美元的惊人票房……这一切票房数据都在说明好莱坞正在不断地开发电影的商业价值而且前景可观。

在感知了好莱坞电影的来势汹涌,逐渐占据中国市场大揽钱财之后,中国电影也在向商业化转变,进入新世纪相继产生了如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黄伟明、宁浩、陆川、吴宇森等亿元票房导演,中国电影也正在体现着它的商业价值。但我们仍旧走在好莱坞的后面并且距离很远,一个《阿凡达》的出现让国产电影根本没有招架之力。

但当电影成为一种商品的时候就势必会流失一些东西,比如它的艺术价值,对于好多电影包括好莱坞电影,商业气息浓烈、场面宏大、演员阵容强大、投资巨大,但忽略了电影的艺术本质,使得有些电影或者故事简单,或者烂尾观众只能从其中享受到其视听的愉悦,而毫无思考价值,这样就失去电影本身的意义,观众看完也就看完了,不会去思考电影本身所带来的教化意义。

(二)艺术价值

为什么要最后才来说电影的艺术价值呢?因为我觉得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影的艺术价值正在逐渐地减退,或者它已经不适合这个以商业电影为主流的时代。如今人类的生活比较浮躁,他们已经渐渐适应了以商业电影为主的电影市场,并且乐在其中。打开电影票房的排行榜,排在前面的无一不是商业电影,一些有着浓浓的艺术氛围的电影却得不到观众的青睐,人们不是为了欣赏电影去看电影的,而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情绪的发泄。下面我将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一观点,同时希望更多的人回归电影的本身,要为电影的精髓去看电影。

拿欧洲电影为例,我们知道电影的发源地是法国,但一百多年过去了,法国很少有叫座又叫好的电影,欧洲的电影导演尤其是法国电影导演,他们一直在追寻着电影的艺术价值,遵循着艺术永远高于一切,电影可以不赚钱但一定要艺术,在电影历史的演进过程中他们发起了一个又一个电影运动来抗击好莱坞电影,如意大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法国的“新浪潮”和“左岸派”等电影运动,都在告诉人们电影要接近现实,表现最真实的人的状态,但这些只有部分欧洲观众接受,如果一味地去追求艺术价值,那样只会让会让更少的观众愿意去欣赏,人们自始至终还是喜欢“天马行空”的好莱坞式的电影。所以电影的艺术价值很局限,但我们又不能完全说好莱坞电影不艺术,曾经的《美国往事》《教父》《辛德勒的名单》《阿甘正传》等这些经典电影在具有商业元素的同时也很有艺术价值。

在中国,电影艺术之路走得也很坎坷,如果说张艺谋早期的电影是艺术电影,如果说陈凯歌一直在关注艺术电影,那么他们的成功也只是社会体制(电影国有制)成就了他们的艺术电影梦,在今天,贾樟柯的艺术又有几人能懂呢?

所以笔者很担忧电影的艺术之路还有多长呢?难道真的会有那么一天——电影的艺术价值随着商业社会的激进而慢慢消失吗?

电影的艺术价值篇2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电影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体育电影作为其中一个别具风格的电影题材在当代电影艺术中亦开始渐渐展露出自身的艺术价值,当代体育电影也逐渐突破传统理念的束缚,以多角度、全方位的影像、大胆前卫的思想将体育的精神融入电影当中。在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体育电影中所阐释的情怀与精神时刻在鞭策着当代民众的价值观和精神理念。

一、体育电影的发展历程与特性

电影,作为一种声画艺术的综合体,以独特的影像语言向世人阐述着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发人深省的哲学理念。在当代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精神文化生活逐渐走进了大众百姓的家中,而体育类电影作为电影艺术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不仅仅在于其创作手段的特殊性,更在于其绝对有着其他电影形式不可比拟的受众群体的广泛性。

体育作为人类互相沟通的第五种沟通方式,超出了语言和种族的阻碍,将世界人民以运动的形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对于人类生活的作用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在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价值和地位。由此可见,体育电影不单单可以提供给观众刺激、生动的体育故事,其中所诠释的体育精神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民众。

纵观体育电影的发展历史,大多数体育电影中心主题多在于激励、鼓舞大众积极面对生活所带来的挫折和困境,题材也都是积极向上的。追根溯源,体育的诞生与成长几乎与人类的发展同步,体育文化业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而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形式,是人类文明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www.lw881.com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体育电影将体育史当做强国教材,通过表现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运动员不同的遭遇和命运,反映民族落后势必体育落后这一特定社会背景下的现实意义。而体育电影除了一般电影所具有的娱乐、教育等特性之外,还是我们认识自身、改善自身的强大动力。中国早期电影发展当中,其实体育电影很早就有了,纪录片最早可以推到一九一几年,那个时候商务印书馆都在。这个时候比如说第一届远东运动会是到日本去拍的,其实其他的还有很多。在早期电影当中体育只是作为一个比较独特的文化符号出现,这种文化符号或者是作为一种现代都市生活的时尚。体育作为一个题材与电影艺术的融合,是从20世纪初才开始的,所以那个时候体育实际上是一个很时尚的东西。体育电影是通过体育竞技比赛形式进而反映人性不可或缺的部分,这种竞技形式不只是为了奖牌而进行体力和体能的较量,它具有教育性质。体育题材电影传播往往融情节与体育为一体,在影院的特殊环境下受众比较容易接受,尤其是将体育比赛融于电影故事情节的传播方式。这样的形式就使得观众通过体育题材电影解读正确的信仰、价值观、道德标准等表层和深层的文化。体育电影在展现了身体健美、均衡和体态端正的基础上,更加侧重的是刻画运动员勇于克服种种艰辛困苦、付出辛勤的汗水去争取最后胜利的精神,从而达到激励青少年奋发向上、超越自我的教育意义。体育电影对于青少年体育观念的培养和正确健康的价值体系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二、体育电影的影像寓意

体育电影是将体育的内在精神与电影的影像艺术完美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它以独特的视听语言形式将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奋发向上的魅力融于电影当中,既将体育文化与精神高效地传播又使电影的形式与内容更加丰富化,多样化。当代体育运动早已不再是单一的埋头苦练,而是通过技巧性的培养与刻苦的训练相结合,从而产生高效的体育表现。体育电影不仅能够充分地展现本国的体育文化,更是展现国民精神的最好形式,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渠道。体育电影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重要展现形式,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与情怀,是人类社会、思想价值观、社会风尚、行为规范的真实写照。

体育电影的故事情节大多取材于真实的体育故事,这样的题材往往能够更好地把握观众的内心世界,这类以真实生活改编而来的精彩故事,更加贴近现实生活,仿佛就在我们身边,对观众的教育与影响更加具有信服力。随着我国电影事业的飞速壮大,我国当代体育电影已然不只是具有单纯意义上的娱乐和消遣的作用,当代体育电影导演正在试图通过体育电影这类题材向世人展现更具艺术价值的影像作品。

在体育电影中往往以体育竞技的激烈和残酷性与体育人物的自强不息、奋勇拼搏以及高超的智慧相结合下的影像,生动地展现该人物的性格、思想情感的影像寓意。体育电影以电影人物在训练中顽强拼搏、振兴民族的精神力量为电影的主要内在核心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体育运动激励人们奋发向上民族精神。体育电影中的主人公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用体育比赛的胜利改变我国在世界人民心中“东亚病夫”的恶劣形象,而往往支撑影片中的主人公勇往直前的就是强烈民族尊严与情感。在近代历史上,中国是一个在此期间曾遭受过巨大磨难的国家,而在民族自立的过程中,我国一直为赢得世界的尊重而做着不断努力。我们首先要清楚地知道,任何一个民族的自立与自强首先要建立在拥有强健体魄的国民上,由于历史和体质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国民被日本侵略者冠以“东亚病夫”的恶名,而体育竞技被喻为国家间较量,所以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的体育素质已然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体育水平的高低和国家、民族的荣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改变世界人民对中国是体育弱国的意识成为我国许多体育电影表达的民族精神内涵,无论是哪一个时期、哪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体育电影都有着同样的希冀与愿望。由此一来,振兴体育就成为振兴我国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尺之一。

体育导演也多为带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忧患感、使命感的艺术家,他们导演的体育题材的影片中,这种情感有着强烈的体现。体育类影片在描写运动员成长的同时,穿插着各式各样的遭遇与历练,从而深刻揭示了个人命运与时代、社会之间关系。体育电影中的每个小人物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不断地追求卓越和尊严的生命实践的过程中,树立了奥运会一直以来所倡导的宗旨,即与现代人文精神的结合,他们在体育运动中正是以其融于自身个体血脉里的民族自觉,实现了一次顽强拼搏、永不言弃、重在参与、虽败犹荣的精神辉煌之旅。在体育电影中演员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所展现的“力”与“美”,是电影潜在蕴含的个人理想、宗教精神和民族意识,正是这样纯净的、力争上游的精神一次次地深深打动了观众的心灵。在体育电影中,身体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运动主题,电影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展现身体力与美的结合之后作为一种感性意象的审美存在,它所展示的侧重点是通过观众感受相对静态的形式感,不同体育活动的身体物理张力的技艺倾向形成各具个性的视觉样式和景观结构。体育电影在展现运动员身体的技术动作的同时,还特别地大胆选择和丰富切换能造成超现实的穿越式感官享受,在比赛场景中以影像的独特艺术手法使得他们的身体能轻而易举地爆发出具备联想意义的高超技术动作,电影镜头的组接效果也可以清晰地表现他们灵活的自然肢体及其行动,在赛场富有煽动性质的音乐与音响交织的情景中唤起对英雄气质的崇敬和感叹,体育电影激动人心的生命魅力在酝酿良久的身体世界里激情而和谐地生成。

三、我国体育电影的发展前景

随着当代电影事业如火如荼的发展,我们不难想象我国体育电影的美好发展前景,我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条件,怎样做到外部条件与内在意蕴有机高效地组接在一起就是当代体育类电影应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突破传统理念模式的束缚,发掘出一个适合当代体育电影应当享有的框架结构,以新兴的理念、杰出的技术手段把我国体育电影塑造成一个富有当代特性的艺术作品。

当代优秀的体育电影融入一个关于人性思考的主题,在这样理念的指导之下,作品通过体育人物的一系列故事体现对生命本身的礼赞。体育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电影类型,不仅仅要注重研究社会主流心理,满足这种心理,表达这种愿望。而现在的体育电影创作者仅仅把体育电影简单地理解为“励志”。“励志”纵然是体育电影的重要的主题,但绝对不是惟一的主题,好的体育电影必然要跳出励志主题向更深层面开拓。体育电影的主人公也应该通过体育竞技不断探寻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克服重重困难,实现梦想和超越。

体育电影是反映与体育运动有关的社会生活的故事片。故事情节、人物命运必须与体育事业或体育竞赛活动紧密联系,具有较多紧张、精彩的体育比赛场面。对于体育来说,竞技结果不是终极追求;对于体育电影来说,竞技本身也不是终极表现对象。“体育电影表面是力与美,内核是梦想,而情感或者说情趣是贯穿其中的。好的影片,就应该多给人以价值启示和精神鼓舞。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前进的灵魂,没有创新的意识只会令这个民族停步不前,落后就会挨打,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所在。创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原动力所在。创新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提炼,是一种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尤其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体,电影创新更是需要一种全方位立体改革的重要手段。在各项文化事业不断创新改革的过程当中,我国体育电影迫切需要一个创新改革的突破点,在汲取传统体育电影的优点之后,结合适应当代社会的新鲜元素,为体育电影注入新鲜的活力。

四、结语

体育电影是一种综合视听艺术体系,其核心是体育精神和艺术创造性的完美结合,其目的是满足人对精神世界的审美需要,提升人对现实的粗糙认知,实现精神世界的体验需求。透过电影的历史,我们会发现社会人心的起伏变化、生活时尚的流转变迁,所以解构电影发展的脉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探寻艺术的社会变化折射。中国体育电影经过了近百年的历程,与其他艺术形态一样也经历了从萌芽到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这期间,中国体育电影顽强地挺立在世界影坛上,并且用自己的独特风格为世界电影添加了奇光异彩。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中,体育类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无论是从体育发展的角度抑或是社会政治环境的变革,它都从侧面立体化的角度客观地展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它高超的艺术成就,具有很高的研究和探讨意义。

但是,另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就是,我国体育事业在当今世界体坛上已经取得了相当卓越的成就,但是我国的体育电影应有一个真正的飞跃与创新才能与当代社会发展的脚步相适应。不得不说的是同中国日渐成熟的体育事业相比,我国的体育电影确实相对来说有些滞后,所以振兴我国体育电影事业迫在眉睫,一个世界级的体育强国需要有震动世界影坛的体育电影来诠释我国优秀的体育精神。

[参考文献]

[1]郭怡,于浩飞.论奥林匹克精神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3).

电影的艺术价值篇3

一、体育电影的发展历程与特性

电影,作为一种声画艺术的综合体,以独特的影像语言向世人阐述着一个个动人心魄的故事,发人深省的哲学理念。在当代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精神文化生活逐渐走进了大众百姓的家中,而体育类电影作为电影艺术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不仅仅在于其创作手段的特殊性,更在于其绝对有着其他电影形式不可比拟的受众群体的广泛性。

体育作为人类互相沟通的第五种沟通方式,超出了语言和种族的阻碍,将世界人民以运动的形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对于人类生活的作用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在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价值和地位。由此可见,体育电影不单单可以提供给观众刺激、生动的体育故事,其中所诠释的体育精神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民众。

纵观体育电影的发展历史,大多数体育电影中心主题多在于激励、鼓舞大众积极面对生活所带来的挫折和困境,题材也都是积极向上的。追根溯源,体育的诞生与成长几乎与人类的发展同步,体育文化业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而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形式,是人类文明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体育电影将体育史当做强国教材,通过表现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运动员不同的遭遇和命运,反映民族落后势必体育落后这一特定社会背景下的现实意义。而体育电影除了一般电影所具有的娱乐、教育等特性之外,还是我们认识自身、改善自身的强大动力。中国早期电影发展当中,其实体育电影很早就有了,纪录片最早可以推到一九一几年,那个时候商务印书馆都在。这个时候比如说第一届远东运动会是到日本去拍的,其实其他的还有很多。在早期电影当中体育只是作为一个比较独特的文化符号出现,这种文化符号或者是作为一种现代都市生活的时尚。体育作为一个题材与电影艺术的融合,是从20世纪初才开始的,所以那个时候体育实际上是一个很时尚的东西。体育电影是通过体育竞技比赛形式进而反映人性不可或缺的部分,这种竞技形式不只是为了奖牌而进行体力和体能的较量,它具有教育性质。体育题材电影传播往往融情节与体育为一体,在影院的特殊环境下受众比较容易接受,尤其是将体育比赛融于电影故事情节的传播方式。这样的形式就使得观众通过体育题材电影解读正确的信仰、价值观、道德标准等表层和深层的文化。体育电影在展现了身体健美、均衡和体态端正的基础上,更加侧重的是刻画运动员勇于克服种种艰辛困苦、付出辛勤的汗水去争取最后胜利的精神,从而达到激励青少年奋发向上、超越自我的教育意义。体育电影对于青少年体育观念的培养和正确健康的价值体系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二、体育电影的影像寓意

体育电影是将体育的内在精神与电影的影像艺术完美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它以独特的视听语言形式将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奋发向上的魅力融于电影当中,既将体育文化与精神高效地传播又使电影的形式与内容更加丰富化,多样化。当代体育运动早已不再是单一的埋头苦练,而是通过技巧性的培养与刻苦的训练相结合,从而产生高效的体育表现。体育电影不仅能够充分地展现本国的体育文化,更是展现国民精神的最好形式,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渠道。体育电影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重要展现形式,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与情怀,是人类社会、思想价值观、社会风尚、行为规范的真实写照。

电影的艺术价值篇4

(一)表现思想与主题

在对电影主题思想的表达中,色彩美学更是一项基调性的手段。可以说对于一部优秀电影的主题,我们从它整部片子所采用的一个基调性色彩上就能直观地感受出来。在姜文的《鬼子来了》一片中,绝大部分的画面使用黑白色调,其所表达的主题是一段让人不忍回忆的痛苦历史,而片尾当男主角的头被砍下之后,他眼中的画面截然相反的采用了浓烈的红色基调———这已经不仅仅是导演在控诉,而是将本片中的民族仇恨和国家荣辱张扬到了极点。而该片模仿的对象《辛德勒的名单》也采用了类似的手法,表达了整部片子中那段犹太人所不愿回忆却又不能不回忆的过去。《蓝风筝》的导演田壮壮则是将蓝色定为该片的基调色彩,导演采用蓝色滤镜来拍摄大量的镜头,无论天空还是白雪都渗透出一种冷冷的蓝色,这与该片冷静的叙述方式以及主题所表达的特定年代中的人性与社会达到了高度的一致,从而为该片定下了压抑和悲愤的基调。

(二)产生象征与暗示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色彩的表达也有多种多样的解读,这也使得色彩美学在电影创作过程当中可以展现出不同的象征意义和暗示。例如在中国,红色意味着喜庆,白色则总是让人联想到死亡,而在西方国家白色更多地意味着纯洁,而红色总是令人想到鲜血和杀戮。著名导演张艺谋的诸多影片中就鲜明地展现了他对红色的偏好,《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乃至《英雄》都有大量使用红色的场景。当然只会是用红色的张艺谋并不能成就今天的地位,他在《英雄》一片中对其他颜色的使用也说明了这位大师对于色彩中象征意义的精确掌握:秦王、秦军和秦宫使用了大量的黑色,不仅符合了秦国属水德尚黑的史实,更是展现了一种冷酷而肃杀的味道,而在对外场景中大量使用黄色———黄沙、黄土,都充分地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底蕴,也就是黄色文明,从而进一步引发了观众对于本片中这段杀戮战争历史的无限遐想和反思。而在《谁说我不在乎》一片中,红色被大量的使用。无论是来往的车辆还是情人出现的场景中的红色墙壁,实际上都是一种暗喻。我们通常把夫妻之间出现感情危机的情形称为“亮红灯”,而本片正式采用了这样一种通俗的隐喻说法,以大量的红色景物来暗示主角夫妻之间出现的感情裂痕,从而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中国家庭里传统的夫妻责任与新时代的婚姻观念之间的矛盾,这样一种表现手法突破了色彩仅仅用来表达电影主题和塑造氛围的作用,上升到了一种意义的层面。

二、电影中的色彩美学设计分析

(一)服饰色彩美学

在电影艺术的色彩美学中,服饰色彩的地位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尽管表达色彩的手段多种多样,但是由于电影中人的大量存在,使得服饰的作用如同电影的灵魂一般不可或缺———尽管有些电影并不以人为主角,比如《帝企鹅日记》和《熊的故事》,但是在大量出现人物的影片中,都无一例外地强调对于服饰色彩的运用。这种手段使得电影的语言更加丰富,同时能向观众传达出更多的语言之外的信息。服饰色彩对人的第一影响首先就是在表达人物的身份和地位上,其次服饰色彩还能充分表现人物的个性和内心世界,通过更换不同的服饰可以及时地反映出人物内心的变化,有时候甚至只是一个符号性的配置就能制造出一个强烈的符号来震撼观众,这一点从《远山的呼唤》中那挂满黄手帕的树上就能明显地看出。

(二)以英雄为例探讨色彩美学设计

张艺谋的《英雄》对于服饰色彩的把握可以说典范性的。在最初的长空与无名的对决中,二人身着深浅不同的服饰,就体现出了两人背后不同的政治势力和国家归属;在秦国整齐划一的黑色服饰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一个冷酷的国家机器以及其背后强大的种群意志;残剑、飞雪二人以红色服饰出场则是体现了两位绝世高手张扬的个性和背负的家仇国恨。当然在影片的结尾我们可以看出,时代的浪潮毕竟冲刷掉了个性的存在,留下的只是无情的黑色,各种鲜明色彩的服饰最终被威严的黑色所吞噬,留下的只是静静诉说的历史。总而言之,在英雄一片中,多种色彩的服饰体现了多种人物的心情,其情节也随着服饰色彩的更迭而不断地转折,通过变幻的色彩将各种细节凝聚成一个整体的故事展现给观众,这必然会成为一部经典的作品。

三、色彩美学对人内心的感知

(一)心理和色彩美学感知之间的联系

色彩对于人类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失去了色彩的视觉无疑是不完美的,人类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都需要色彩来点缀和表达。色彩不仅仅是各种波长在人的视网膜锥状细胞上的刺激,更是通过不同色彩的融合来不断加深人们对于美的认知,色彩的美学价值至今仍在不断地被发掘出来,而不受到色彩种类的限制。对色彩的认知的一个重要提升就是感情到理性的升华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色彩是人们判断的依据,经由人眼进入到大脑,结合人类所独有的思想和意识,通过逻辑和分析的方法进行处理,从而使人能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到美的规律和真谛,这就是色彩美学的理论和法则,色彩美学就是通过色彩来表达出事物身上美的属性。色彩美学是电影艺术中重要的表达手段,它能引发人心中潜藏的欲望,也能揭示语言所不能表达的各种细腻的情感,无论是喜悦、冷静还是绝望,色彩对人的心理总是能够一览无余,因此各种对于色彩的运用也是电影大师们乐此不疲地使用的方法,比较典型的就是红、蓝、白三部曲,导演借由法国国旗上的三种颜色来表达人物的感情,并将其作为电影的名称,这不能不说色彩美学完美地体现了电影艺术对美的认知。

(二)《变形金刚》在使用颜色的时候暗合了人物的心理

在汽车人和霸天虎的标志设计中就体现了明确的反差。汽车人是代表正义的一方,因此多采用亮色作为主调,而霸天虎是邪恶的,因此往往采用暗色作为主调。据统计在汽车人中采用红色的角色就占到了三分之一。红色代表着勇气和热情,因而采用红色的角色往往就是异常英勇的形象———例如擎天柱、铁皮、变速箱等。变形金刚之所以备受关注,其生动的画面功不可没,尤其是在对两派斗争的场景上,通过各种火焰以及金属的撞击来强烈地刺激着观众的视觉,其特效场景中对于颜色的把握也是非常认真的,与刚出场时一身明亮的金属色相比,在进行完一番激烈的格斗之后主角擎天柱身上的破损和铁锈色将影片的特效与主题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真正做到以画面感人。

四、结语

电影的艺术价值篇5

[关键词]动画电影;艺术价值;领军人物;电影音乐;人文主义关怀

一、人文主义理念与电影的融合

纵观宫崎骏老先生的电影作品,展现的无不是人与大自然相处中所展现浓浓的人文主义情怀,在社会经济科技日益发达的当代社会,不顾一切的寻求最大利益已然成为大众生活的价值取向所在,在这样的价值体系的操控之下,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一触即发。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而与之相呼应的便是一片片绿地的消失,我们需要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但是我们更加不能忽略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若放弃了这样的立足点,那么灾难必将到来。宫崎骏先生的电影里所展现的灭顶之灾便不再遥远,电影中诠释灾难的意义所在便是提醒当代的人类永远不要忘记大自然对于生命的重大影响意义。

在宫崎骏先生的电影中很少表露出悲天悯人的感伤和怀旧情绪,而是更多地展现对现实人生的关注、对人类生存困境的思考。而手法也不是单单通过对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更多的是他所创造的奇幻主义世界揭示人性最敏感的一块。手绘动画,不仅以简约淡雅的画面造就了清新自然的美学风格,而且,其做艺术动画的敬业精神更成为动画界的一面旗帜。

在大多电影中不但赋予了影片以无限的理想主义色彩,更是将深刻的人生哲理融于影片当中,由此而显现出强烈的个人创作风格。宫崎骏的动画电影之所以与传统意义的动画不同,正是在于每一部电影中所要阐释的关于自然、万物、和谐等主题思想。电影中所展现的唯美的的动画意境,跨越了时间与空间上的局限,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个现实意义上并不存在的世界,但是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世界的影子,通过这样的影响也在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关于生命真谛的意义。宫崎骏的电影中很少是通过现实世界的悲凉来警示生命生活中的危机,他着重通过单纯干净的世界给人以无限的希望,生命本来就是充满着悲欢离合,我们不能整天在悲痛中沉沦,而是需要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悲苦的世界,只有充满了对生活的动力,才能够获得精彩的人生。

他的动画电影早已脱离了幼稚的创作模式,相对于那些浅显的动画片来讲,宫崎骏作品里所涵盖的精神与象征主义色彩绝对是值得流芳千古的,他的创作理念更是与现实社会生活紧紧相连,以动画中的反思来对抗现实中的无可奈何。所以,宫崎骏的许多作品中都充斥着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和个人风格,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无限的想象空间。宫崎骏的动画电影是动画电影与所谓的现实性影片之间的界限的综合体,但是我们也不难看到动画电影的基本特性会永远存在。动画电影里所创造的神奇而纯净的童真世界所具有的无限魅力,是我们永远不能抹杀的东西,而其中所要展示的人性思考又是值得令成人感怀和思考。在不少影像资料中我们随处可见社会腐败与丑陋的一面,一次这样的思想冲击也许会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的定义,但是这样长年累月沉重的积压最后所带来的只是大众对生活的绝望与无奈。

二、电影音乐的点睛之笔

宫崎骏动画电影的创作形式与意义所在,以一种新生的力量在世界电影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其中所展现的艺术价值也是无法衡量的。电影中配乐也是决定电影艺术价值的关键因素,它对于整部电影意境的渲染效果和推动剧情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宫崎骏的每一部动画作品中我们基本都可以听到来自那天籁般动听的音符,这些音符便是来自艺术大家久石让先生,而这位慈祥的老人以音符作为魔法棒将宫崎骏电影里的魔幻色彩与人文主义情怀给予神奇的力量,可谓是曲曲叫好。电影作为一门声画结合的艺术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当代精神消费的领域里占有重要的地位,而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电影元素也开始突破传统意义上的配乐功能,正在以一种全新的视角为电影带来新鲜的活力。

(一)对于电影整体节奏的掌控

电影音乐在保持自身的艺术特性之外也在电影的平台上展示着自身独到的魅力,但是作为专业的电影音乐来说,配合剧情的发展需要也是电影音乐最为重要的一个创作要素,在前期音乐创作的过程当中,就需要对电影的题材,风格和艺术的总体效果来设定音乐创作形式,这样才能够与电影本身达到完美的契合效果。使音乐的美感与电影的质感达到最为深入的融合与统一,除抽象主义电影艺术形式之外,大部分电影音乐的创作都是以追求与自然达到和谐统一的目的作为创作动力,从而营造自然的生活意境或写实作用。

故事情结的发展是电影叙事的主要手段之一,而电影音乐的应用也是掌控影片整体节奏的一个方法,它在叙事的效果和节奏的掌控上更加能够直指人心,与影片达到完美融合的效果。久石让的音乐主要由以下几个风格来掌控整部电影的节奏,首先,简洁利落而富有个性的节奏是调动影片整体风格的有效途径,也有助于刻画人物活泼的性格,例如在《千与千寻》这部影片的音乐创作上,就以鲜活生动的乐谱来刻画了影片中精灵古怪的各种人物性格,从而既推动着剧情的发展又使得千寻在解救父母的过程中影片的基调没有过分的沉重和压抑。其次,音乐旋律的线条以级进为主,《幽灵公主》关于这一方法的运用就尤为鲜明了,层层叠叠的音乐效果使得影片层次分明,这样级进的旋律线条所描绘的音乐触感更加的柔和温婉,而在此时,旋律一点点地加入,体现出音乐情感上的积累效果,带领观众渐进地走入电影所呈现出来的世界。这一影片所展示的是发生在远古时代的东方世界,电影音乐所采用的也是日本传统的都节调式音阶,这样的谱写使得电影音乐充满了浓浓的传统日本风情。电影在主题意义上也是表达了对当代社会矛盾的一些担忧,影片的主人公经历了重重考验与抗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所以电影音乐的处理上也是以希望和对人性美好的探索为主要元素,但是在其中也穿插了一些淡淡的忧郁的情绪。

在此,影片的叙事与表意达到了质的升华,作品中所展露的人文主义情怀也随着节奏的变化得到了最为高超的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久石让先生的交响乐就如一颗闪耀的夜明珠镶嵌在宫崎骏先生的电影之中,两位艺术家的默契合作就如一股清泉,洗涤着人间的污浊,内心剩下的唯有满满的感动了。在宫崎骏的电影里久石让的电影音乐多展现的是一种安逸宁静的音乐风格,由传统的乐器与电子乐器配合,通过营造一种大自然舒适、流动的音符来诠释神秘而遥远的美学世界,更是对人类心灵的升华与洗礼,令人心神宁静。他所要营造的美学意境也决然不是人工创造的世界,久石让更加希望通过对大自然各种律动的展示来挖掘人心最为敏感的部分,也让人类能够恢复对于初始化时期,人与大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状态。面对当代生活的重重压力,我们很难有多余的时间去思考关于自然关于人性的东西,久石让的音乐所带来的返璞归真的大自然的呼吸便是当今社会难能可贵的礼物。很多时候我们也许只是需要这样一个宁静的时刻,给我们的思想一些时间,让他们可以有足够的空间去翩翩起舞。在宫崎骏的电影作品中久石让多采用的配器方法来诠释主题旋律的多变性与层次感融合,即由多种不同音色、不同表现风格的乐器来分别演奏主题旋律,使音乐旋律不断地进行变化与发展。在其很多音乐部分的处理上,配器中往往先使用钢琴来陈述主题意境,然后将主流部分融入管弦乐队渲染气氛,最后小提琴成为整个乐谱的主要部分,钢琴伴奏形成背景,这样音乐情绪就变得生动有力,情感的诠释上也得到了层次上的积累效果。

(二)对于主人公性格的抽象展示

宫崎骏电影在抒发人性的刻画上,总是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向世人展示着生活是有希望的,但是需要我们来建造,在逐日堕落的现代社会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责任与义务的。

电影音乐对于加强人物的动作性、性格、心理活动,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世界,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的间接表意效果而达到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动人。电影是视听语言的艺术结合体,而电影音乐发展至今也绝不仅仅是这一艺术创造中的惟一听觉效应,在电影音乐赋予那些影像世界里的人以鲜活的生命,在艺术性的背后每一个个体都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在宫崎骏的电影中电影音乐也决然不会同传统的纯背景音乐画上等号,它的创作思想从客观的角度亦是对于人物本身的刻画,音乐在节奏发展与人物情绪的起伏作出有效的融合,最终达到与故事的背景完美统一。久石让的音乐与宫崎骏电影的配合不仅仅丰富了天马行空的故事,亦是对电影空间的扩展与延伸,是视听语言的有机构成体。对于影片人物性格刻画,心理思想的诠释,戏剧矛盾发展冲突上都得到了三维立体化的展示,对于整部电影气氛的渲染上都是重要的应用元素。

三、结语

电影音乐必须要与电影主题理念相契合才能够有力地烘托影片的气氛,推动电影的高潮,为观众带来多重的视听感受与思考空间。久石让充分利用了电声乐器以及传统的交响乐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奇幻的梦想世界。宫崎骏电影的主题大部分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为了表现这样博大的主题,久石让先是用音乐作铺垫,描绘出大自然的奇异感觉,然后悠扬的主题曲奏起,就仿佛使人在风中自由地翱翔一样。在反映社会现实形态时,又以紧张忐忑的节奏感触动观影者的心弦。在久石让电影音乐作品的创作中,作曲家在传统音乐主题创作、配器等技术的基础上一方面加入流行的电子乐和电脑特效音乐,营造出特定的音响环境,另一方面又与电影的故事情节紧密联系,根据情节的需要创作出不同的个性鲜明的音乐主题,起到渲染故事的情感色彩,推动情绪发展的重要作用,体现了久石让在把握题材与音乐表现上的自如,音乐色彩斑斓又不失大和民族的特色,音乐元素丰富、表现手法老练,显示了久石让扎实精致的一贯风格,本土气息和西洋音乐的结合。从久石让电影音乐的创作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曲家是在通过动画电影这一声像传媒,用音乐来向观众传达一种与电影主题相类似的情感,这种情感并不是肤浅的、流于表面的瞬间情绪宣泄,而是有深层次思想内涵的,能够深刻揭示出人物内心心理特征及思想感情变化过程的文化积淀,也正因此,他的音乐作品才能够深受大众的喜爱。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跨文化交流中华语电影的历史与未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4).

电影的艺术价值篇6

体育作为人类互相沟通的第五种沟通方式,超出了语言和种族的阻碍,将世界人民以运动的形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对于人类生活的作用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在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价值和地位。

纵观体育电影的发展历史,大多数体育电影中心主题多在于激励、鼓舞大众积极面对生活所带来的挫折和困境,题材也都是积极向上的。追根溯源,体育的诞生与成长几乎与人类的发展同步,体育文化业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而产生与之相对应的形式,是人类文明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体育电影将体育史当做强国教材,通过表现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运动员不同的遭遇和命运,反映民族落后势必体育落后这一特定社会背景下的现实意义。而体育电影除了一般电影所具有的娱乐、教育等特性之外,还是我们认识自身、改善自身的强大动力。中国早期电影发展当中,其实体育电影很早就有了,纪录片最早可以推到一九一几年,那个时候商务印书馆都在。这个时候比如说第一届远东运动会是到日本去拍的,其实其他的还有很多。在早期电影当中体育只是作为一个比较独特的文化符号出现,这种文化符号或者是作为一种现代都市生活的时尚。体育作为一个题材与电影艺术的融合,是从2世纪初才开始的,所以那个时候体育实际上是一个很时尚的东西。体育电影是通过体育竞技比赛形式进而反映人性不可或缺的部分,这种竞技形式不只是为了奖牌而进行体力和体能的较量,它具有教育性质。体育题材电影传播往往融情节与体育为一体,在影院的特殊环境下受众比较容易接受,尤其是将体育比赛融于电影故事情节的传播方式。这样的形式就使得观众通过体育题材电影解读正确的信仰、价值观、道德标准等表层和深层的文化。体育电影在展现了身体健美、均衡和体态端正的基础上,更加侧重的是刻画运动员勇于克服种种艰辛困苦、付出辛勤的汗水去争取最后胜利的精神,从而达到激励青少年奋发向上、超越自我的教育意义。体育电影对于青少年体育观念的培养和正确健康的价值体系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体育电影的影像寓意

体育电影是将体育的内在精神与电影的影像艺术完美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它以独特的视听语言形式将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奋发向上的魅力融于电影当中,既将体育文化与精神高效地传播又使电影的形式与内容更加丰富化,多样化。当代体育运动早已不再是单一的埋头苦练,而是通过技巧性的培养与刻苦的训练相结合,从而产生高效的体育表现。体育电影不仅能够充分地展现本国的体育文化,更是展现国民精神的最好形式,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渠道。体育电影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重要展现形式,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主义精神与情怀,是人类社会、思想价值观、社会风尚、行为规范的真实写照。

电影的艺术价值篇7

一、渲染背景气氛

电影主要是通过画面向人们展示其主题思想,而有音乐衬托的电影画面更加生动。随着电影中音乐元素的添加,电影配乐技术迅速发展,到今天音乐与电影的结合已经达到辉煌的时期,音乐为电影带来了魔力,让观众在音乐所营造的电影世界里享受到美好的画面与无限的想象。音乐对电影的衬托作用主要体现在其营造的背景气氛,有效地弥补画面所不能充分表达的东西,主要体现在:

1.渲染环境气氛

电影中的音乐基本上会有一条基线,围绕整部电影的主题所表达的一种感情设置一个基调,也可以成为大背景音乐。另外,根据需要烘托的局部氛围,用不同曲调的乐谱进行衬托。不同题材的电影,其背景音乐也有着显著的不同,一般战争题材的历史剧采用沉重、厚实的音乐做背景,而青春昂扬的励志类电影则会采用青春、明快的曲调来渲染。无论是采用什么形式的音乐,其主要目的在于塑造和烘托整个电影的环境气氛,在电影的情节与观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视听和感情的桥梁,充分展示出影片所要表达的东西,呈现给观众最本质最美好的作品。

2.渲染时代气氛

不同时代的电影需要不同时代的音乐来搭配。电影自身的产生和发展史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音乐的发展也不例外。电影史有着深深的社会烙印和时代的特征,在电影发展的初期,尤其是有声电影产生之后,当时的电影配乐技术还比较落后,根据当时时代的特征和需要,编排革命需要的激扬、奋进的曲子搭配在电影中。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电影穿插的音乐形式多样,内容也非常丰富,极大扩展了电影的内容表达方式。尤其是现代电影往往在音乐上狠下功夫,用音乐提升整个电影的品质。一部电影作品通常会编配多个不同的音乐形式,或忧伤、或舒缓、或激扬、或感慨,犹如人生经历的酸甜苦辣,在人们内心引起感情的共鸣。同时演绎现代人的生活,反映这个时代的主题精神。

二、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心理

电影画面主要是通过人物表演呈现给观众,这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来展示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音乐所表达的东西所采用的方式是不同的,抽象的音乐通过人们的听力与想象力,勾画出更加生动的人物形象,另外通过不同的音调进行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充分显示出人物在情节变化中的性格和思想变化。人物形象是电影中的灵魂和主线,主要是通过发生在人身上的事和变化进行主旨的表达,因此,在绝大多数的电影中,人物伴随音乐的出场或者情景的变换,其思想或者感彩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在著名电影《泰坦尼克号》中,不同场景的音乐刻画了人物不同的心理变化,在男女主角甜蜜地依偎在甲板上时,优美、甜蜜的音乐表达出两人内心无限的甜美和对爱情的珍惜。在影片的最后,意外发生时,悲戚的音乐在此时显得那么无助、哀伤,所有的情绪此刻集聚在一起,犹如世界停止呼吸,时针停止转动,人是多么渺小,只能在悲伤的音乐中想象和留恋男女主角之间的珍贵爱情。尤其是经典电影,往往听到电影中的音乐,自然而然会联想到电影中动人的情节和鲜活的人物,犹如在脑海中放映。音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内心思想的表达方式是难以用语言表达或展示出来的,正可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跟随音乐的旋律能使人联想到电影,想象出电影中的人物与情节,这就是音乐带给电影的力量,音乐的烙印深深地刻在电影的发展史中。电影音乐的另外一个重要功能即抒情作用。通过抒情曲调在电影中的穿插,表达人物内心的各种情绪,刻画人物内心无法用肢体和言语所表达出的情感和思想,同时留给观众无限的遐想,为电影增添空间感。音乐能够刻画出人物丰富的内心感情,增强影片感彩的浓厚感,并在故事与人物之间形成一种天然的连接,推动故事的发生和发展,在观众看来,不再单纯是一部作品,而是社会现实生活的某一个角落。电影之所以被称之为艺术,正是由于其反映社会现实而又高于现实,超越现实需要艺术性手段进行雕饰,而音乐是其艺术性手段之一。

三、连接分镜头,组合电影整体

电影反映社会现实生活,高于现实生活,是社会关系的艺术表现。但与社会现实生活不同的是,电影是由许多个分镜头通过隐形的线索组成的,电影的主题即为这条隐形的线索。但电影的各个分镜头并不是简单地组合成一个整体,简单相连的电影镜头是干瘪的、索然无味,甚至是无厘头的,需要音乐将分镜头连接在一起,这是音乐的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毕竟电影所拍摄到的镜头的空间是狭窄的,需要扩充空间感、立体感。音乐是无约束的,可以弥补画面的局限,甚至有些电影跨越相当长的时代,从古至今,音乐在此过程当中发挥了重要的连接和贯穿作用。著名的电影《集结号》,主要的一条主线是由号来连接的,音乐在其中也是以号开始,每个时代需要各自时代的音符。品味其中的音乐让人回到那个记忆久远的年代,品味那个时代独有的韵味。作曲家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其手下创作出会跳跃的音符,抓住每个人心灵底处最后那一根弦,仿佛听到遥远年代的召唤,跟随那音乐穿越时空,身临那些或曲折、或平和的电影情节中。虽然每个画面是独立串成的,但此时却插上了音乐的翅膀,连接为一个整体,生动、活跃起来。

电影的艺术价值篇8

(一)电影的价值界定

要研究电影的价值,就必须从什么是价值开始。当今中国哲学界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多种价值的说法,主要的有:价值“需要说”“意义说”“属性说”“劳动说”“关系说”“效应说”。其中价值“效应说”是以对价值的存在的分析为基础的,认为价值就是客体对主体的效应。这里的效应是各种效应的总和,泛指客体对主体的一切功效,一切作用与影响。因而价值效应说能够涵盖一切领域的价值,能较好地揭示哲学价值的科学内涵。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电影的价值就是电影(客体)对观众(主体)的效应,这里的效应指的是电影对社会主体一切作用和影响。

(二)电影的价值本质

根据价值“效应说”,价值的本质是客体主体化,是客体对主体的效应,主要是对主体发展、完善的效应,从根本上说是对社会主体发展、完善的效应。客体真正的价值,在于使人类社会发展、完善,更加美好,上升到更高的境界。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电影的价值本质就是电影对社会主体发展、完善的效应。其真正的价值在于促进社会主体的发展,使人类社会更加完善,更加美好。

二、电影技术价值论

电影作为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技术特征,是科学技术的一种,因而可以从技术价值论的角度研究电影的价值。

(一)技术价值

当前哲学领域从技术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两部分来进行研究技术价值。技术的内在价值是发明者、设计者根据科学原理,目的是使自然的物质、能量或属性通过人的能动的创造设计,通过运行过程可以产生人们需要的结果。技术的功能是技术内在价值的主要内容,也是体现技术内在价值的主要方面。

技术的外在价值是指通过技术的开发和生成、应用和普及,由技术的社会属性显示出来的价值。因为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应用,所以根据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作用,将技术的外在价值分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等。技术的外在价值不仅包含了社会外在的需求也包含了人的内在的需求,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更加具有指导性和方向性。

技术价值是技术主体与技术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规定的产物。考察技术价值的表现形式,不仅要从主体的角度去认识,还必须看到技术客体自身的属性对人的影响。只有从这两个角度去认识,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技术价值丰富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二)电影技术价值

根据上述论述,电影技术价值可以从电影的本质属性和其在不同领域能发挥的作用分为: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

1电影的内在技术价值

电影创作者在运用电影技术创作电影作品时,必然会把自己理念、审美、价值观等付诸于影像上。因此,电影的内在技术价值是电影技术共同体在电影创作活动中与电影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逐渐形成的凝聚在电影中的价值,是电影创作共同体自身的价值观念和本质力量内化于电影的各种要素之中所形成的,是以人的目的、意向、愿望和文化理想为基础,

2电影的外在技术价值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始终存在着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多种需求,这种需求同电影的应用结合起来后,就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电影外在技术价值(即电影的价值)。电影的外在技术价值主要有经济价值、精神价值、文化价值、政治价值等表现形式。电影的经济价值是指在人们经济生活领域或活动中,电影所显示出的价值。电影的政治价值指的是在人们政治领域活动中,电影所能创造的成果及价值。电影的文化价值是指电影在文化的发展与创造中,所能体现出的价值。电影的精神价值是指电影在精神文明发展中,所能体现出的价值。

电影的外在技术价值不仅包含了社会外在的需求也包含了人的内在的需求,内在技术价值凝聚在创作共同体对外在价值的认识之中,其外在技术价值更具有方向性和指导性。因此,研究电影的外在技术价值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电影价值的建构

根据上述论述可以得出:电影的真正价值在于促进社会主体的发展,使人类社会更加完善,更加美好;电影技术价值要从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两个角度去认识,但电影的内在技术价值凝聚在主体对外在价值的认识之中,是主体自身价值观念和本质力量内化于外在价值之中所形成的。因此,以下将根据电影的外在技术价值,结合电影特殊性及其在社会各领域内的影响,对电影的价值进行详细论述。

(一)电影的商业价值

电影的商业价值是指电影在生产、消费、交易中的经济价值,表现在其创造的巨大经济效益及电影产业在整个社会产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电影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工业化和商业文明的产物,如果没有技术革新,就不会有电影的产生与发展。同时由于电影在商业相当发达的背景下诞生,就更多地打上了商业文明的烙印,天生地具有产品的属性。

商业价值是电影价值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电影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电影的商业价值也成为大多数电影投资、制作者关注的问题,而“票房”作为商业价值的外在表现更是关注的焦点,部分电影为追求票房,迎合部分人的口味,过分炫耀、甚至滥用技术,弱化了电影的文化教育内涵,引起了诸多批判。如何在电影的商业和艺术之间寻找平衡点,是电影制作者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二)电影的审美价值

电影的审美价值是指电影给观众视觉、听觉的审美享受,满足观众审美需要,提升个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趣味,培养艺术感受力和鉴赏力的作用。电影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综合了戏剧、舞蹈、绘画阿乐、建筑等艺术特长,给人以最直观的视听觉审美享受,它在审美功能上比其他艺术更有潜质。运用电影技术创造的唯美的画面、经典的对白、鲜明的人物形象,优美的旋律、震撼的音响效果,给人的审美享受。许多电影中还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做到“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可以使欣赏者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化修养。因此,电影给观众带来的这种审美体验具有独特的属性与价值,是不能忽略的。

(三)电影的娱乐价值

电影的娱乐价值是指电影带给观众带来愉快体验,缓解疲劳、减轻压力和修身养性的作用。电影能给观众带来愉快体验,能减轻压力依然是观众选择电影的重要原因。但电影不能为娱乐而娱乐,更不能为娱乐而漠视或抛弃其引导功能。美国一些好的娱乐电影,对正义、对真善美有着鲜明的追求,他们斥巨资拍商业片,还是要说清一些道理,给人以某种教育或启迪。

(四)电影的道德价值

电影的道德价值是指电影中反映出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对改变社会风气及道德养成的作用。电影以“文以载道”“娱乐寓教”的方式传播社会伦理规范,通过舆论惩恶扬善,促进社会道德和谐。一些影视作品揭示的人生哲学道理和和社会伦理道德,不仅是电影文化上的意义,也是电影应该具有的特定价值,银屏人物常常会成为观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模仿对象。因此,电影中应更多表现“与人合作”“尊老爱幼”“热爱自然”“帮助别人”等良好社会道德,让观众在声画世界里自然地接受良好道德的熏陶。

(五)电影的文化价值

电影的文化价值是指电影中反映出来的民族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对宣扬民族文化的作用。文化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文化所体现的关于生活方式、社会理想、精神信仰的基本取向,它决定着人们在政治、社会、伦理、艺术领域对于是非、善恶、正邪、美丑的基本判断。因此,在总结一部电影的商业业绩的时候,也要注重它对于文化价值的表达方式。韩国电影和电视剧之所以在亚洲风行,靠的不是好莱坞电影那种炫目的数字技术,而是其作品中体现的那种互爱、笃诚、孝敬的文化理念。即使在美国的商业电影中,也在宣扬美国的文化理念。可见,文化依然是驱动电影商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电影的艺术价值篇9

[关键词]综艺电影;电影类型;局限性;大众文化;泛娱乐

在“娱乐为先”的泛娱乐时代,各种类型的艺术逐渐产生了十分矛盾的特征和形态,既要对艺术理论方向做出积极的、有着实验性质的探索,又要在艺术创作时贴近大众和娱乐文化。在娱乐文化和消费文化的双重推动下,艺术正向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在这样旺盛的创作局面下,不可避免地产生创作水平和作品质量良莠不齐的问题。综艺电影是伴随着泛娱乐时展而产生的特殊的电影类型,是电影和电视艺术共同快速发展的结果。作为一类“现象级”电影,综艺电影试图创造与综艺节目等同的娱乐效果和娱乐价值,以综艺节目庞大的收视群体为基础,确保电影票房利润的回收。综艺电影有着明显的艺术短板、叙事内容的缺陷与审美价值的缺失,都制约了这种现象电影的传播和发展。综艺电影匆匆忙忙地被创作出来、投入院线、来到观众面前,是否也会在匆匆忙忙之间已然走到了尽头?

一、作为综艺节目衍生品的综艺电影

泛娱乐时代的主要特征就是娱乐文化和消费文化掌握主流话语权,娱乐价值和消费价值成为艺术创作的核心目标。泛娱乐时代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进一步产生的特殊的文化艺术氛围所投射的时代环境。在消费主义的推动下,忙碌工作和生活的人们开始用消费来填补自己匮乏的精神世界,对于娱乐产品的迫切需求也导致电影、电视等艺术形式的蓬勃发展,即精神消费品的极速发展。

近几年的电视艺术和电影艺术齐头并进,在国内电影市场2015年的票房收益创下440亿元人民币纪录时,电视圈同样在经历着一场电视节目的井喷。韩国、美国等国家成功运作的、有着超高收视率的电视综艺节目,成为国内电视台争相购买版权的对象,《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等,都是购买了国外节目的版权后,进行了相应的中国本土化改造。因此,近几年的综艺节目挤爆了各家卫视,瓜分着不同的时段,吸引着不同层面的观众群体。其中,浙江卫视的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更是以一年两季的强势状态称霸电视荧屏。于是,2016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了《关于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针对国内电视综艺节目过度火爆的情况加以调控,一方面是控制这些购买国外综艺节目版权的综艺节目的数量,进一步刺激国产综艺节目的原创能力;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避免过度的“全民娱乐”,避免占据不同时段的、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的综艺节目过度地消耗人们的精力,影响国内的精神文明建设。

电影和电视已经几乎瓜分了人们的休闲生活,在家看综艺节目,出门进电影院看电影,成为普通老百姓的日常休闲生活。然而,当下电影电视愈演愈烈的娱乐化倾向,已经使这两种艺术形式成为娱乐文化和消费文化的代言人。这也是当前时代进入泛娱乐时代的主要特征和标志。

综艺电影就是异常火爆、迅速扩张的电视综艺节目衍生品,是日益膨胀的综艺节目的利益需求做出的商业策略。这类电影照搬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内容模式,将游戏过程改编成为电影的故事框架,演员阵容则完全沿用电视节目中的明星,再适当地加入时下当红明星调配演员阵容。可以说,综艺电影就是浓缩版的综艺节目,这种极为特殊的类型电影是综艺节目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殊产物,综艺电影证明了综艺节目炙手可热的火爆程度。综艺电影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受众群体直接指向节目播出时守在电视机前的忠实粉丝,将他们业余的电影院的消费份额进行瓜分,以确保上映后的票房收入。因此,综艺电影是一类只赚不赔的类型电影,几乎零剧本成本,演员的出演费用已经包含在电视综艺节目的合同签订当中,与其说这是一部综艺电影,不如说是综艺节目中的一集而已。综艺电影是彻彻底底的综艺节目的衍生品,它依托综艺节目的受众带来的消费能力,其本质上的娱乐价值和消费价值并没有独立性,而是全赖于综艺节目的成功与否。

二、综艺电影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体验

综艺电影是一种极为特殊的电影类型,是在特定的时期,在特殊的条件下产生的,甚至在大部分人看来,综艺电影并非一种严格意义上的电影类型。脱胎于电视综艺节目,使综艺电影有着无可厚非的综艺特质和娱乐特质,在消费文化的推动下,最终促使这种综艺节目衍生品的出现,变成投影于大银幕的奇观化综艺节目。

对于综艺电影艺术价值的探究,更多的时候,电影专业人士倾向于将其看作电影艺术多元化发展的表现,这种类型电影的出现刺激了电影市场的发展。当诸多电影人在墨守成规,并不乐于积极地改良自己的艺术创作时,综艺电影的出现无疑是对于他们艺术创作的强烈刺激,这也从一个方面激活了电影人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极强的电影院线竞争力。然而,不同的综艺电影都有着各自的主题内涵以及各自不同的受众针对性,因而体现出的整体艺术表现力也各不相同。

湖南卫视的热播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是一档大型亲子户外真人秀,主打亲情路线,笨手笨脚的父亲、聪明伶俐的孩子,二者之间能够激发出怎样的火花,是这档综艺节目主要呈现的部分。湖南卫视从韩国mBC电视台购买了该节目的版权,至今已经热播了三季。从第一季到第三季,这档从韩国移植而来的综艺节目就话题不断,在不同的明星效应的光环下,这档综艺节目覆盖了广泛的受众群,已经绝不仅限于儿童和有孩子的家长,这档节目更多的时候是激发了人们心中未泯的童心,对于亲情、父爱的回归是这档综艺节目始终不变的核心主题。如此火爆的综艺节目自然而然地创作了相应的综艺大电影。《爸爸去哪儿》节目导演谢涤葵连同电影导演林妍连续拍摄了2014年的《爸爸去哪儿》和2015年的《爸爸去哪儿2》,完全沿用了综艺节目中的游戏模式,只不过将拍摄地、游戏地搬到了国外,利用异域风情丰富该片的陌生化审美体验。《爸爸去哪儿》两季的大电影并没有审美的创新,只是一味地打出亲情牌,用明星亲子娱乐的温情叙事,完成该片的消费娱乐本质建构。

由浙江卫视的金牌节目《中国好声音》衍生的大电影《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却对综艺电影做出了不同的诠释。该片根据《中国好声音》的选秀过程,结合参加选秀学员的歌唱梦想,以梦想的孕育――梦想的拼搏――梦想的实现串联起整部电影的叙事框架。其中既有梦想的美好,又存在靠近梦想的过程中的伤痕累累。该片既宣传了浙江卫视的这档选秀节目,同时也放大了时下火热的中国梦主题――千千万万的小小梦想最终组成了伟大的中国梦。

此外,相对于《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亲情主题,《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的青想主题,《奔跑吧,兄弟》则以一种更为无厘头的方式呈现了一部无主题的大电影。在《奔跑吧,兄弟》大电影中,只是一味地呈现了换了一个场地的撕名牌游戏,没有剧情和主题的创新,观众走进电影院只能看到一部大银幕投影的综艺节目,无法获得任何新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体验。但是,《奔跑吧,兄弟》大电影却恰恰投射出了综艺电影创作的本质――娱乐文化和消费文化,只要有观众愿意走进电影院为其埋单,这种电影就有其存在的需求和价值,就会在这个电影市场中生存下去。

三、综艺电影的电影艺术表达的局限

综艺电影的电影艺术表达存在严重的局限性,从尤其被观众诟病的剧情内容,到演员的角色设定,再到若有似无的主题思想,综艺电影始终脱离不了综艺的节目内容带来的框架和限定,似乎哪怕做出任何改变都是对于综艺节目的审美价值背离。由于《爸爸去哪儿》第一季的大电影在2014年的春节档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击败了众多好莱坞电影,狂揽7亿元人民币的高额票房,似乎综艺电影的这种艺术表达形式是被市场和观众所接受的。因此,综艺电影并不在乎人们对于电影质量的诟病,依然选择完全复制电视节目内容的方式创作大电影。而这种复制与保守依然在《爸爸去哪儿2》大电影和《奔跑吧,兄弟》大电影上映后得到了沿袭,2015年1月30日登陆院线的《奔跑吧,兄弟》大电影,上映首周就轻松进账6900万票房,最终收入4.389亿元人民币票房,相对于该片的小成本制作规模来说,这无疑已经是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在泛娱乐时代,电影质量和票房收入似乎并不成正比,二者甚至在娱乐文化和消费文化的问离下并无太紧密的联系。但是,综艺电影登陆院线是存在相当高的门槛的,并不是任何一档综艺节目都能做到低成本的投入、高利润的回收。唯有综艺节目在收获了相当多的观众,形成一定规模的受众群体,即当下被热烈讨论的“粉丝群体”时,这种从综艺到电影的复制才能成功。而这种文本的复制也就意味着前文提到的电影质量的低下,而这种电影质量的低下只能依靠“粉丝效应”来获得高额的票房回报。因此,综艺电影的门槛效应是制约其发展的根本,无法依靠电影质量取胜的综艺电影,只依靠综艺节目的成功而生存下去,数量的稀少导致综艺电影只能以一种现象级类型电影被认可,无法进一步被归纳到真正的类型电影理论范畴之中。

电影的艺术价值篇10

一、微电影广告的诞生与发展

(一)微电影广告兴起的原因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已不再允许我们拥有更多闲暇时间去慢慢欣赏电影。大众所需求的再也不是单一被动的接受广告传播,而是需要更具文化价值与艺术氛围的微电影观影感受。

1、潜在的商业利益。微电影广告与传统影视广告的最大不同在于微电影广告是运用产品营销和文化传播并进方式,创造出新的利益链条,微电影广告更具创新与活力,“老陈旧”传统广告即临被淘汰的险境。“微电影广告在故事情节的新颖趣味上给人强烈吸引力,如《把乐带回家》益达的《酸甜苦辣》人们在享受电影时又接受了品牌的理念,这使微电影广告的商业价值不可估量。”[1]

2、广泛的参与度。纵观近两年来投放市场的商业微电影广告,不难发现微电影广告中的共同特点,故事题材的选取大多来源于普通大众生活,既没有繁琐的编剧也无需专业的影视制作,这个优势条件,让微电影的创作和交流环境更自由。[2]不论参演还是制作,越来越多的消费群体广泛参与到微电影广告创作中来,不仅给大众一个情感表达平台,更是通过这样自由的创作模式,吸引越来越多有思想,敢表达的专业人才。想要达到更广泛的广告传播目的,让微电影的商业价值不断凸显,只有通过他们对故事情感不同理解创造出具有多重文化色彩的微电影广告,才能吸引更多影迷与消费者引起情感共鸣。

3、自由的发展空间。商业微电影广告不同于传统影视广告片,在中国市场影视审查机制下,商业微电影选择了拥有海量存储空间的网络。宽松的审查标准,大众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微电影广告避免了严苛的审查机制,让微电影的传播形式更自由,语言表达更多样化。

(二)中国微电影广告发展现状

对于导演来说,做电影风险大、制作审批过程繁琐,而且在做电影时很多个人思想情感,想融入片中又因各类现实原因被省略,无论追求商业回报,还是展现电影本身的艺术性,导演都有自我表达的愿望。微电影广告恰巧可以满足这一点,微电影广告与纯粹的微电影还是存在这本质区别。“微电影是一种纯粹的文化产品,将发展成电影的替代品,成为情感宣泄的新方式。而微电影广告是微电影服务于商业广告后的新生产物,更多的是制作广告,传播广告。”[3]

1、明星参与造势。微电影广告自身特点决定了他的娱乐性质,还有与大众的互动中带有参与感,加上日益浓厚的艺术气息,让微电影从草根娱乐进入了时尚文化圈。这吸引了更多的明星和导演投身于微电影行业。廉价的制作成本,广泛的投放渠道,以及多元化的收益空间,吸引了很多人参与。从几位当红影星参演的《把乐带回家》到姜文的《看球记》以及黄渤的《特殊服务》在上映不到一周的时间,网络点击量过千万。这些都证明了明星投资微电影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微电影作为一种文化,将微电影广告创作改造为大众娱乐的新宠,更多的成为一种专属于中国广告行业发展的新思路。”[4]

2、社会现实聚焦。目前投放市场的微电影很多是对社会现实中所存在的矛盾关系进行集中表现,反映了当下年轻人在社会压力下的就业问题、婚姻问题等。而且越现实的问题越热门,就越能成为广告选择表现广告主题的题材。

3、网络平台推广。通过在视频网站和社交网站的平台,微电影广告的传播价值被最大化地体现出来。优酷在09年已开创原创、拍客等新平台。在此之后邀请社会各界微电影视频短剧片爱好者,在优酷所提供的条件下,围绕主题进行创作,并上传到优酷视频网站,由网民进行评选,优胜者可继而争夺下一届比赛乃至全国范围的原创比赛。微时代正式到来,为更多的年轻新锐导演提供了发展空间,大家相互交流合作,从而挖掘更多新演员,新编剧等。

二、微电影广告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

(一)微电影广告的艺术价值

1、互动艺术。“微电影广告中互动艺术是指在观众享受文化熏陶的同时,在观看中感动,在情节中理解,在感受中会意,主动接受广告信息,这正是微电影广告的艺术价值所在。”[5]微电影所要表达的价值观,恰恰是广告理念恰到好处的融入电影每一个细节,在电影和广告理念相辅相成共同深入这部电影的主题,这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广告,例如《在一起更超级》这部微电影它是为英特尔品牌量身定做,商家仅用几万元的制作费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广告片取得了这样的成功是由于微电影的互动魅力,它成功运用了与受众群体的互动,在微电影中始终以一对性格迥然不同的情侣各自的爱好做比较为核心,所有的故事围绕pC平板展开,爱好不同却依然能在一起,深深抓住了受众的心理并与受众产生了共鸣。

2、创意艺术。微电影广告的创意艺术是微电影广告艺术价值的最核心部分,要体现整个故事的趣味和新颖,要想使主题鲜明的同时还能更好地表现出艺术的美感,当然少不了创意,创意是作品的灵魂,它能使整个故事富含与众不同的韵味。微电影广告需要一个完整的叙事构架,不俗套的故事情节要丰富主题,另外微电影广告体现在它的“微”字,简短的时间让观众体会到它的精髓,微电影广告自身的特点在整个剧本中充分体现出了它的艺术价值,故事情节是微电影广告艺术表现力的集中体现。

3、人文艺术。微电影是艺术,而微电影广告也是艺术的一种,人文艺术让微电影富有更多人情味儿、更接地气;由康师傅出品的《红包篇》从留守女孩期盼父母回家送雪人当新年礼物,快递员温暖的举动,让人泪奔,整个故事充满着浓浓人文关怀让主题鲜明的同时还能更好地表现艺术的美感,既符合微电影广告的艺术商业价值,又传递了艺术价值。

(二)微电影广告的商业价值

1、企业价值。微电影与广告联姻,让微电影穿上了商业特性的外衣,微电影广告集中了电影的各种技术手段:拍摄技巧,画面色彩,拍摄手法,赋予广告新的活力,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成功接受了品牌的信息。“微电影”将企业品牌产品的诉求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比传统的电视广告更有吸引力,微电影的商业价值和反映市场,投资者将按照生产成本的各种指数分配,以微电影的方式作为自己的产品推广载体,是现下众多企业推崇的不二选择。“要想在短短几分钟内将品牌思想传递给观众除了精彩的内容,还有必不可少的商业运作环境。”[6]

2、广告制作商价值。对于广告商而言,一直苦于找不到新的营销手段的困境,微电影广告为广告公司带来了春天,制作周期短,发行制作成本比较低廉,资金回笼快,通过点击量创造价值从中得到的效益不可估量,这让广告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着自己的品牌形象和产品,把商业价值发挥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