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2022新房销售情况总结热门8篇2022新房销售情况总结热门8篇

2022新房销售情况总结热门8篇

发布时间:2024-05-01 00:48:13

2022新房销售情况总结第1篇

展望2023年,预计企业降价态势难改,虽然销售逐步回稳,但房价变化滞后于销售变化,上半年房价上涨动力仍不足,预计房价仍呈小幅下跌的态势,随着金融16条对房企的资金支持的落地,房企降价促销的手段或将减缓,新房价格跌幅收窄,下半年有望转升。2023年二手房房价或继续承压,价格涨幅不及新房,主要是由于退税政策的出台,全国二手房挂牌量激增,影响房价预期,预计2023年二手房继续趋于稳中趋降的局面。

2022新房销售情况总结第2篇

(1)22年市场规模:按_口径,由于市场显示12月楼市情况并不比11月趋好,如果按照11月降幅计算,22年商品房市场规模为:销售面积亿㎡(同比),销售金额万亿(同比),销售均价9772元/㎡(同比)。注意:实际数据预计低于上述估算,原因是21年12月销售出现翘尾,而22年12月供应、需求均下降。

(2)中指认为,23年在疫情影响减弱后,宏观经济整体好转,房地产市场恢复。按乐观、中性、悲观判断,商品房销售面积为+、+、,商品房均价为+、+、。

22年中指百城的商品住宅口径,全年成交面积同比,其中:一线,二线,三线。中指百强房企商品房口径,全年成交面积同比,成交金额,销售金额的市场份额约。300城住宅用地推出、成交面积分别同比下降、,政府推地倾向以主城区优质地块为主,住宅用地成交楼面价结构性小幅上涨。

22年刚需产品销售较差,改善需求成为新房主流,多城120㎡以上产品占比提升。中指认为代表城市新房成交套总价均值及中位数普遍出现上行的原因有2个:①经济下行,失业率高位,居民收入预期转弱,刚需观望情绪重,同时部分新房受限价因素与二手房存在倒挂,吸引改善客户入场;②今年新房供应向改善产品转变,带动新房供应高端化,同时土拍供应集中中心区,出现新房价格结构性上涨。22年土地供应仍有优质地块,23年入市继续带动改善市场,刚需市场受宏观经济因素继续疲弱。

(3)克而瑞认为,23年地产增速指标比较悲观。预计23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亿㎡,同比-5%;商品房销售金额万亿,同比-8%,预计均价同比。

23年土地市场判断:①稳楼市市场、稳土地市场,保交楼是第一要务,金融支持很难直接用于拿地投资,资金审查、融资筹款不能用于拿地,所以土地市场取决于楼市销售、回款的结果。②城市供地需要延续少而优,仅销售和利润有保障的地块不会被托底。

2022年楼市二次探底,退潮城市更多;2023年成交规模降幅10-15%,一线、热点二线保温,弱二线、三四线先低后高,但继续回调。

(4)丁祖昱观点(易居,克而瑞母公司)

22年预测结论:行业规模回到五年前亿㎡,长期聚焦25城,物业第二曲线空间巨大;企业剩者为王:必须改变路径依赖;必须国民共进;长期主义,诚信经营。

22年政策:三部曲:松绑刺激购房者——保交付促复工——保企业化风险。

22年市场:行业规模重回2015年,预计22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亿㎡,销售金额万亿。百城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亿㎡(同比-40%),销售金额万亿(同比-41%),上半年月均2542万㎡,下半年月均2450万㎡,变化+4%。

22年土地:全国土地成交面积亿㎡(同比-37%),其中一线-23%,二线-37%,三四线-37%。全国土地成交金额万亿(同比-31%),其中一线万亿(+0%),二线万亿(-35%),三四线万亿(-34%)。成交金额集中到北上深杭,22年合计42%。百强房企拿地金额占全国土地市场。22年参与玩家的投资金额占比:央企38%-地方国企25%-民企19%-城投18%。

22年发债:有新发债民营企业12家,下半年9家,为万科、龙湖、美的、碧桂园、滨江、新城、旭辉、龙光、金科、金辉、新希望、中骏。23年债务到期压力很大。23H1-23H2分别3896亿-2645亿。

什么房子最好卖?价格优势49%,交通优势48%,生活配套45%,产品稀缺31%,品牌优势24%,教育资源19%,产品品质与设计15%。22年去化率较高的城市:上海74%,杭州68%,合肥65%,长沙61%,北京56%,成都54%,西安51%,苏州43%。

23年政策判断和建议:稳市场,行政手段全面退出,全面放松四限;经济财税刺激,税费、补贴、贴息和扣税。保交楼,分类管理,已去化停工专项贷款,去化差未动工搁置。救主体:中小房企,出现房企(是否资不抵债)。美国2008年措施:下调基准利率,下调贴现率,大额减税、经济刺激、基建刺激,援助两房贷款,金融救援。

23年行业规模判断:未来10年年均10亿㎡。北上广深成渝等七市形成四大增长极。

(5)个人观点

23年政策在“房住不炒、提升预期、交楼底线、良性循环”的四大界限中博弈,在经济恢复发展、楼市刺激工具中艰难平衡。

楼市的强刺激政策还在央地之间博弈,甚至是各地区相关关系的博弈(比如苏州vs南京vs徐州);保交楼、稳民生与救主体存在矛盾,金融对企业的信贷支持与“良性循环、风险管控”存在矛盾。整体来看,若干年后21-22年的楼市行业盘整将纳入供给侧改革的重大成果。

土地市场,基于供求关系的根本作用,政府财政和规则的限制因素,22年成交楼面价高企很难有持续性。

房产税可以动起来。各地租赁市场的官方平台可以动起来,可以涨租金,从而稳资产价格;可以托底存量资产,从而消化库存。

楼市的供给侧改革,意图走3-2-1的路线,供需两弱——强供给——再强需求。但目前迹象都表明,实质往3-4-1的路线走,供弱需强,有涨价风险,历史证明成效很快。

以下为附录明细。

2022新房销售情况总结第3篇

基于2035年GDp翻一番,2023-2035年均增速,据此假设2023年GDp目标5%。我国货币是新兴货币,逆回购、mLF利率调整可能性比较低,由于余额宝利率已经低于存款利率,所以存款利率有调整空间,但作为“压舱石”还需看央行决策。

5年期LpR和房贷利率有下调空间。目前房贷平均为,5年期LpR=。如果人口流动正常化(即疫情政策及其影响),服务业通胀回升,明年通胀将对货币政策的总量宽松构成牵制,所以不排除下半年阶段性小幅收紧资金利率。

预测方法:

具体到分线城市的特点:

居民购买力是否能够支持市场?

从居民杠杆分析,06年至今快速增长,中国经济增速全球领先,认为居民可支配收入长期空间没有关闭。22年行业进入供给侧改革,后阶段存在约10年平台期。海通证券认为2041年商品房需求万亿,商品房销售价格万元/㎡,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城镇化率,总人口亿人。

三四线城市是否具有恢复力?

产能波动和出库波动对市场景气周期影响较大。三四线在22年土地购置面积大幅减少,23年潜在产能收缩明显大于一二线。三四线开发商在23年能够将库存有效转化为产能供应相对有限。所以,三四线城市未必不具备市场恢复潜力。后阶段需要观察土地缩量影响和供需逆转趋势。

政策有能力稳定市场,软着陆的监管目标有信心实现。中央把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置顶。三大资金到位(企业开发贷款、按揭、保交楼资金),托底树信心。疫情干扰和防控优化静待结果,预计Q2走出低谷。

行业风险充分释放,供需结构改善(在新市场规模13-14亿供求重新平衡),政策红利释放(卖房退税)。

行业竞争格局改善。本轮调控以供给侧改革为核心,长期结果是行业去产能。本轮后企业数量、市场杠杆管理、运营红利都将提升。

2022新房销售情况总结第4篇

在一年忙碌的工作中,不知不觉又临近了一年的尾声,在房地产的工作年龄又要加一年,仔细回想起来,这是我加入_房地产的第三年了,每一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每一年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考验,但是这一年却是我最值得纪念的一年,在今年我的销售业绩水平达到了自己不敢想象的高度,成为了我们房地产公司众多销售中榜首,在这三年里,我从一个对房地产一问三不知的门外汉,成为了一名资深且优秀的销售,而今年则是我职业生涯上最为重要的一年,现在就针对我的个人工作而言,做了以下工作总结:

一、工作态度

我一直坚信一句话,“学无止境”,对于任何一件事都是如此,如果你满足于自己当前的成绩,停滞不前的话,那么等待你的只有被别人超越、被别人取代,却什么也做不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别人身上肯定会有你能学习的地方,就看你愿不愿意去发现,去虚心请教学习,我敢说就算是公司的保洁阿姨,在她身上也有我未曾拥有的东西。我一直保持着一颗向上的心,我们做销售的,每天所接触到的人各种各样的,他们是你的客户,如果连他们都觉得你存在着问题,而你又不当回事,那你只能算最低级的销售,客户的意见是最为重要的,我们服务于他们,就要做到他们眼中的完美,而不是我们自己觉得自己很好了,就是很好了。

二、工作总结

这这一年里,我可以说是赚的腰缠万贯的,我总计卖出别墅房xx套,精品房xx套,毛坯房xx套,楼道房xx套等等,可能是你们业绩的两倍,因为一套别墅就够我两个月不工作的了,但是我却没有沾沾自喜,因为我跟丢的客户仍然存在,明明刚开始非常有购买意向的,我们直接也几乎谈妥了,但是到最后说不买了就不买了,有说自己破产的,也有说自己最近资金周转不过来的等等,这是我一年中最值得反思的地方,我相信在我们公司众多销售中人才济济,有的销售一单都没跟丢过,这是我应该向你们学习的地方。

三、展望未来

虽说这一年是我最为成功的一年,让我成长了太多。也获得过太多的殊荣了,但是在今天过后也会变成历史了,这不会成为我骄傲的资本,反而会成为我在来年工作时的动力,我可不想我明年的业绩比今年还差,我要总结出我今年工作的得与失,争取在明年更上一层楼,继续突破自己,刷新自己的记录,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利益。

2022新房销售情况总结第5篇

关于行业市场规模的判断(销售面积、销售金额、销售均价),整体分为2个思路:

(1)按城市分级(一线、二线、三四线),按历史增速规律,叠加最新市场特征和问题,对下一年分级城市增速进行假设。最后基于各类城市的市场份额占比,判断市场整体规模。问题1:城市分级分类过于粗放,比如22年一线城市的数据几乎是由上海拖起平均值。问题2:第三方相对透明公开数据与_整体数据“感受度”不同,经判断是大量三四五线城市“抹平”了均值。

(2)按照开发经营思路,针对存地、新增土地、去化率等视角,进行行业规模判断。问题:很贴近行业实践,但假设指标过多,缺乏历史客观的、可复盘的数据,最终造成结果误差偏大。该研究思路比较小众。

(3)23年职业Flag,重点城市数据跟踪,持续更新文章-市场供求和政策动态。

2022新房销售情况总结第6篇

宏观背景:宏观经济下行,疫情多点、反复且防控转向,停贷停工超预期事件,中长期人口减少下住房需求减弱。

楼市判断:政策接连释放利好,供需发力,以稳定市场预期。但是居民收入预期弱、购房投资预期弱,疫情防控紧控、松防叠加,短期市场压力很大。判断23年在疫情影响减弱后,宏观经济整体好转,房地产市场恢复。

主要信息和结论:

22年百城住宅价格,12月均价16177元/㎡;二手房价格,12月均价15876元/㎡。22年百城房价走势疲弱,中指判断随着疫情好转+各地因城施策显效,重点一二线城市房价有望企稳,但需要较长时间。

_1-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亿㎡,同比;商品房销售金额万亿,同比;其中,11月单月面积和金额同比分别是、。

中指百城的商品住宅口径,全年成交面积同比,其中:一线,二线,三线。

中指百强房企商品房口径,全年成交面积同比,成交金额,销售金额的市场份额约。

中指销售排名:①销售额,碧桂园:保利:万科:华润:绿城:中海=(4643,4408,4172,3013,3003,2960);②权益销售额,碧桂园:万科:保利:中海:华润:招商=(3554,3338,3995,2782,2112,1785)。典型房企的年度销售目标完成率如下:

50家典型房企的销售分布(按城市),一线-二线-三四线=。

刚需产品销售较差,改善需求成为新房主流,多城120㎡以上产品占比提升。下面给出典型30城的套总价均值、套总价中位数的同比变化情况,中指认为代表城市新房成交套总价均值及中位数普遍出现上行的原因有2个:①经济下行,失业率高位,居民收入预期转弱,刚需观望情绪重,同时部分新房受限价因素与二手房存在倒挂,吸引改善客户入场;②今年新房供应向改善产品转变,带动新房供应高端化,同时土拍供应集中中心区,出现新房价格结构性上涨。

中指判断:22年土地供应仍有优质地块,23年入市继续带动改善市场。刚需市场受宏观经济因素继续疲弱。

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求面积均为2015年以来最低水平,房企推盘积极性不足。供需两端均弱下,重点城市可售面积处在相对高位,仅少数核心一二线城市短期库存去化时间不足10个月,三四线城市库存去化压力较大。笔者认为这部分内容有2个问题:①供求关系因城市分化,宏观视角意义不大;②典型城市出清周期为短期视角,按可售面积、近6个月销售面积计算,结果存在偏差和误导。

2022年300城住宅用地推出、成交面积分别同比下降、,政府推地倾向以主城区优质地块为主,以提高房企参拍积极性,住宅用地成交楼面价结构性小幅上涨,同时地方政府持续优化土拍规则、降低配建及自持面积,但土拍情绪仍低位徘徊,溢价率仅。拿地企业类型来看,各批次民企拿地意愿不足,央国企二批次后拿地渐显乏力,地方国资拿地金额占比明显提升,四批次仍在高位。判断土地市场低迷,将持续一段时间。

拿地金额前100的房企,22同比,权益拿地金额占全国300城土地出让金。全年来看,热度较高的城市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厦门和合肥。

拿地排名:华润-中海-保利-建发-招商-绿城=873-751-734-544-525-451,此外龙湖256亿,万科241亿,碧桂园61亿。集中挂地的参与度如下:

中央层面:①三次降息,5年期LpR下调35Bp;②首套商贷利率下限为基准减20Bp,部分城市阶段性放宽下限;③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15Bp,为;④金融16条,给优质房企资金支持;⑤第三支箭的5项优化措施。

地方层面,因城施策,目前城市扩散至热点二线城市,主要工具箱:优化限购政策、降低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发放购房补贴、降低限售年限、降低交易税费等方面,多地房贷利率已降至历史低点。二手房交易流程亦在不断简化,如深圳、南京等地推进“带押过户”模式、北京试行存量房交易“连环单”业务,有利于打通交易链条,降低置换成本。

判断:23年政策在“房住不炒、提升预期、交楼底线、良性循环”的四大界限中博弈震荡,将在经济恢复发展、楼市刺激工具中艰难平衡。

按乐观、中性、悲观判断,商品房销售面积为+、+、,商品房均价为+、+、。

这里中指没有给出具体计算假设,但能确定是按照城市分级进行加权,销售面积依据如下,销售价格依据为:短期企业降价促销策略未改、二手房挂牌量增加等因素仍制约房价预期,核心一二线城市市场存在恢复预期、优质项目逐渐入市等因素将对销售均价产生结构性带动,多数三四线城市房价或延续下行态势。

一线城市限制因素在限购政策、新房供应。二线城市分化很大,核心二线限制因素在政策、经济发展水平,普通二线难以恢复、继续底部盘整。三四线城市市场规模继续下行,因为现在仍高于14-15年棚改前期,人均住房面积超40㎡、甚至50㎡,新增住房空间小。

分地区看:①从历史周期来看,受调控政策收紧影响,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在2016、2021年房地产市场均率先进入下行周期,而在2018年均率先恢复,由此可见,城市基本面较好的地区房地产市场修复的节奏也更快。②2023年长三角、珠三角市场情绪有望率先修复,长江中游、成渝疫情影响下短期市场调整压力仍在,政策优化带动核心城市市场有望企稳恢复。

2022年百强房企,权益销售金额同比,销售面积同比,市场份额约(较21年下降)。拿地金额同比,头部企业投资呈现向核心城市聚焦、强化城市和区域深耕。

20强房企平均拿地城市数量从21年的个下降至个,一、二线城市新增土储面积占比较上年分别提升、个百分点至、。

中指判断:2023年房地产市场仍将处于“去库存”阶段,企业应以销定投,积极运用数据工具科学决策,优选城市、优选项目,实现换仓,通过深耕价值城市穿越行业周期。另外,“保交楼”已成为行业当下核心关注点,企业交付力变得愈发重要,交付力也将成为企业未来能够赢得购房者、金融机构、政府等各方信任的核心能力。

2022新房销售情况总结第7篇

20xx已经接近尾声,这一年的工作让我觉得非常宝贵,这是对我的一个考验,我做房地产销售以来在很多方面都在进步,贯彻公司的领导方针我一直都在做好自己工作,我想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要清楚这些,一定要不断的去完善好这些东西,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想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去逃避的,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我清楚的认识到了自己责任,这就是我的职责所在,工作跟收获都是成正比的,一定要清楚这些,作为一名房地产销售很多事情都不需要去一一的指出来了。

一、工作业务方面

首先我始终认为提高自己能力是第一,作为销售的基本原则就是有信心,自己认可自己能力,认可自己销售的东西,我觉得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在业务方面一定要遵守规矩,这是我一直都在明确的一点,我不希望自己在工作生活当中做不好这些,只有不断的去完善好自己,提高自己水平让自己不处在一个没有状态的情况下,做好自己的所有事情,这诶才是关键,现在我想了很多我一直都在提高能力,一年来我不敢说自己进步了多少,但是一定是比昨天的自己要强,我非常自信,虽然说这一年来的业绩不是特别出众,甚至在工作当中也出过一些状况,我觉得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现在我都是在逼着自己去做好这些,我觉得只要做了就没错。

二、学习新的知识

销售不是一直凭借自己的经验,很多时候都需要有一个稳定的状态,学习新的知识能够丰富自己,在很大程度上面这些都是非常难得的,我想只有把这些都做好了才是最为关键的',在销售方面很多知识是非常宝贵的,想学都不一定能够学习的到,这让我对自己今后的一个情况非常珍惜,一年来,我始终都觉得自己欠缺一些销售方面的知识,这让我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不管是什么时候都应该清楚这些,找到一种能够融汇贯通的方式,这一直都是我在追求的,一年来我就要求自己要做好这些,我想了很多,无论是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把握好每一个学习的机会。

三、工作不足之处

这一年来我总是会在一些细节上面失误,尽管做一名房地产销售很多时候细节不是那么重要,但是一次次的积累这会让我养成一个坏习惯,时间久了肯定出问题,现在我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这一点,我想不管是什么事情总需要一个认真的态度,这就是我的缺点,我一定会把自己的不足完善好。

2022新房销售情况总结第8篇

从20xx年x月11日入住xx房产公司到现在已经1年多在这里工作以来,营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本上完成了两家公司的既定目标,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完成项目的营销工作、实现双赢,双方结成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特对阶段性的工作进行总结。

针对以前的工作,从四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公司项目的成员组成:

营销部销售人员比较年青,工作上虽然充满干劲、有激情和一定的亲和力,但在经验上存在不足,尤其在处理突发事件和一些新问题上存在着较大的欠缺。通过前期的项目运作,销售人员从能力和对项目的理解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今后会通过对销售人员的培训和内部的人员的调整来解决这一问题。

由于对甲方在企业品牌和楼盘品牌的.运作思路上存在磨合,导致营销部的资源配置未能充分到位,通过前段工作紧锣密鼓的开展和双方不断的沟通和交流,这一问题已得到了解决。

二、营销部的工作协调和责权明确

由于协调不畅,营销部的很多工作都存在着拖沓、扯皮的现象,这一方面作为公司的领导,我有很大的责任。协调不畅或沟通不畅都会存在工作方向上大小不一致,久而久之双方会在思路和工作目标上产生很大的分歧,颇有些积重难返的感觉,好在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我们正在积极着手这方面的工作,力求目标一致、简洁高效。

但在营销部工作的责、权方面仍存在着不明确的问题,我认为营销部的工作要有一定的权限,只履行销售程序,问题无论大小都要请示甲方,势必会造成效率低,对一些问题的把控上也会对销售带来负面影响,这样营销部工作就会很被动,建立一种责权明确、工作程序清晰的制度,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关于会议

会议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环节和内容,但是无论我们公司内部的会议还是与开发公司的会议效果都不是很理想,这与我们公司在会议内容和会议的形式以及参加人员的安排上不明确是有关系的。现在我们想通过专题会议、领导层会议和大会议等不同的组织形式,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一问题,另外可以不在会上提议的问题,我们会积极与开发公司在下面沟通好,这样会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四、营销部的管理

前一阶段由于工作集中、紧迫,营销部在管理上也是就事论事,太多靠大家的自觉性来完成的,没有过多的靠规定制度来进行管理,这潜伏了很大的危机,有些人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存在了问题。以后我们会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和思想上多交流,了解真实想法来避免不利于双方合作和项目运作的事情发生。

以上只是粗略的工作总结,由于时间仓促会有很多不是之处,希望贵公司能给于指正,我们会予以极大的重视,并会及时解决,最后祝双方合作愉快、项目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