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物理总结800字汇总4篇

发布时间:2024-05-01 01:00:15

期中物理总结800字第1篇

初二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其中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第八章力和运动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二、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4、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5、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物体受力条件

物体运动状态

受平衡力

静止匀速直线运动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运动快慢改变运动方向改变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三、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5、滑动摩擦力:①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②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③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②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第九章压强

一、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注意: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水平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F=G

⑵方向: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p30图—3中,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液体的深度:液体中的某点到液面下的距离叫做该点在液体中的深度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3、压强:⑴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⑵公式:p=F/S推导公式:F=pS、S=F/p

⑶单位:压力F的单位:牛顿(n),面积S的单位:米2(m2),压强p的单位:帕斯卡(pa)。

(4)应用: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期中物理总结800字第2篇

期中考试考完了,当我们拿到试卷,每个同学可能都有不同的想法,考得好的,当然挺高兴,考得不好的,心里挺难过。但是,高兴、难过之余,我们更应该好好反思自己的学习,怎么从期中测验中找到自己的问题和后半学期应该怎么进步。下面,就多年与学生的交流,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第一、认真改错

拿到试卷,忌讳的是找到班里的优秀学生的试卷,将正确答案一抄,或者等着老师讲答案,这样做,是让我们失去了一次特别好的自我提高、而且是提高效率最高的机会!我的看法是:拿到试卷,对照老师判错的地方,自己认真修改!改完后,结合老师讲评,若改正确了,说明自己的能力还在!这一点特别重要,这是增强自信心的重要表现。

第二、认真分析

大家要对于自己得分和丢分的情况,进行认真的审查。得分的情况有真会的成分,也有水分。真会的.,有根据、有把握确实是自己真实成绩的那个得分才算数。猜和蒙的,写上了也有分。那个不算数,还得补。还得算在查缺补漏的范围里头。丢分的情况,如果是过难的、力所不及的题,可以果断地把它排除。对于每个同学来说,都有过难的、力所不及的题。可以果断地放弃,暂时把它放一边。

其它丢分情况,第一,查自己的缺漏。说的是你应知应会的内容,不难也不是力所不及,但是你忽视了,这应该补上。第二,查你应得的分数丢了多少。你觉得见过、做过、能做、会做,反正都写上啦。你查查这里头丢了多少。你做了的题,在卷面上是多少分,你实得多少分。可以算出,在你会做的题当中,丢了多少分。应得得分丢了多少,这是一个要紧的数据。对每一个同学来说,有不同的数据。这些数就是让我们到,还有没有继续得分的因素。就是说按自己的实际情况,努努力还能得多少分。这就找到了自己长分的增长点。

第三、认真反思

同一道题出错,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原因。都头疼,不是一样的病。必须把这个病因找到。一道题出了错,要按照解题的各个环节,顺序分解,找到是哪个环节出的错。是审题马虎,问题性质判断错了;还是概念、规律用错了;是运算错了,还是草稿纸上全对了,往答题纸上抄错了。找到不同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采取措施。

根据物理学习的特点,学生们在考试成绩不佳无非有以下原因:一为不够熟练;二为知识方法掌握不牢固;三为经验不足。

通过各科试卷分析和改正错题,要看到自己的潜力,体会到自己的实力水平。找到我还可以得更多一点的分的感觉,既提高了自己的信心,又找到了下一步复习的主攻方向。也就是说,要全力以赴地提高低、中档题的正确率,保证应知应会的内容少丢分或不丢分,是提高总分的最有效的途径。而专门做难题找硬钉子碰,总分很难提高。当然,对于学习基础好的同学,就要求难题也要多得分,这样才能有希望在下次考试中取得突破。

期中物理总结800字第3篇

1.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流体。

2.伯努利原理: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体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空气对飞机机翼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飞机升力产生的过程:机

翼形状上下表面不对称(上凸),使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因此在机翼上下表面形成了压强差,从而形成压力差,这样就形成了升力。

3.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4.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5.浮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液体(气体)具有重力

6.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即F浮=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4.浮力的生活应用:

①轮船:利用制成空心来增大排开水的体积来增大浮力实现漂浮的;

②潜水艇:利用水舱充、放水来改变自身重力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③热气球、汽艇:利用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通过改变气囊里气体的质量来改变自身的体积,从而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来实现升降的。

9.计算浮力方法:

①(二次)称重法:F浮=G物-F拉(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利用压力求浮力)

③F浮=G排或F浮=ρ液V排g(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④平衡法,F浮=G物(漂浮或者悬浮时求浮力;)

10.浮力计算方法总结:第1、2种方法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适用,所以一般计算浮力只有第3、4种方法,而第3、4种方法的适用范围不同,第3种方法只适用于漂浮和悬浮,第4种方法任何时候都适用。

一般计算过程如下:

(1)由ρ液与ρ物的关系判断物体所在的状态,如果漂浮或者悬浮的话首选第3个公式,第3个公式解答不出来再选择第4个公式。

(2)如果有“浸没”两个字首先想到的就是V排=V物

11.功(w):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单位:

1J=1n·m

即影响做功的两个因素为:

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如果有一项为0,(乘积都为0)做功都为0。

12.三种情况不做功:

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没动(无S);

②利用惯性运动的不做功(无F)

③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垂直的不做功。(无S)

13.功率(p):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定义式)p=w/t推导式p=F·V。单位:瓦(特),符号w还有千瓦(Kw)和兆瓦(mw)1mw=103Kw=106w1马力=735w功率大小的比较和速度大小的比较类似。

14.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既有能量。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都是J。

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

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16.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理解:①有动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②有势能的物体具有机械能;③同时具有动能和势能

的物体具有机械能。

17.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动能

18.动能与势能转化问题的分析:先分析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决定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然后看动能和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如何变化,其中减小的一种形式的能必定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一个物体的动能的减少往往伴随这它的势能的增加)

19.杠杆: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0.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注:①动力和阻力都是相对而言的,不论是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故分析时,如不能确定动力和阻力时可随意确定1个,这对研究问题没有影响;

②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力的作用线就是图中力的方向)

③动力和阻力关于支点“o”的旋转方向是相反的(或简记为:同侧异向,异侧同向)

期中物理总结800字第4篇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蚍蜉撼大树一句中,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泰山压顶一句中施力物是。

2.运动员用网拍击球时,球和网拍都变了形,这表明两点:一是力可以_________________;二是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网拍击球过程中,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发生变化,表明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

3.某人沿水平方向用20n的力拉着一重为50n的箱子匀速向西运动,箱子受到的阻力大小是____n,方向是______。用水平推力推停在地面上的汽车,但没有推动,这时推力______汽车所受到的阻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如图一所示,让一条薄钢条的一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它发生如图中a、B、C、D所示的性变,如果力F1F2=F3=F4,那么

(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的图是图、。

(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图、。

(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图、。

5.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它的施力物体是,方向总是,作用点叫,重力的大小与质量。

6.如图二所示,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实验,在水平桌面上,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要做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拉力,如果只将拉力增大,那么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如果只在木块上加一重物,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7.如图三所示,物体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在此过程中,a对桌面的压力将____________,a对桌面的压强将__(选填变大、不变、变小)

8.跳伞运动员及携带物品总重力为800n,从高空竖直下落过程中,开始阶段速度越来越快,则此时他所受空气阻力800n;后来匀速下落,匀速下落时所受的空气阻力800n。(两空均选填、或=)

9.边长为10cm,质量为2kg的正立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若沿如图四a所示的虚线去掉一半,其余部分不动,这时它对桌面的压强是。如果沿如图四b所示的虚线去掉一半,其余部分不动,这时它对桌面的压强是。

(g=10n/Kg)

10.汽车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刀要磨得很锋利是为了,车轨铺在枕木上是为了。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9分)

11.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坐在行驶的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B..短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会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受到惯性作用

C.人沿水平方向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没有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D.放在水平桌面上的闹钟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闹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12.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既有利也有弊。以下属于防止惯性造成伤害的是:()

a.抖落衣服上的灰尘B.汽车限速行驶

C.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D.洗衣机的脱水过程

13.在下列事例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a.夹取食物时筷子与食物的摩擦B.机器转动时转轴受到的摩擦

C.走路时鞋子与地面的摩擦D.爬竿时手与竿的摩攘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物体,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B、磁铁吸引小铁钉时,只有铁钉受到磁铁的吸引力作用

C、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D、不接触的物体,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15.、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必须受到力的作用才能运动B、物体运动必定受力

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6.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关闭了发动机后仍可行进,是因为汽车受到惯性的作用

B、只有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C、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

D、物体运动得越快,停下来越不容易,可见,速度越大的物体,其惯性越大.

17.下列关于压力和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越大,压强越大B.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C.重力越大,压力越大D.压力越小,压强越小

18.将一长方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右图所示,若沿虚线切掉上部分,则剩下部分的密度、对桌面的压强、压力变化是()

a.密度不变,压强不变,压力变小

B.密度变小,压强变小,压力变小;

C.密度不变,压强变小,压力变小

D.密度不变,压强不变,压力不变.

19.如图所示的五个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20.三个分别用铜、铁、铝制成的形状完全相同的圆柱体.把它们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时,三个圆柱体对地面产生的压强()

a.铜柱最大B.铁柱最大C.铝柱最大D.一样大

21.小明在学习液体压强时,用压强计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表。据表中信息判断小明研究的问题是()

a.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的大小关系?B.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C.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D.液体压强与气压的关系

22、如图六所示,两个质量与底面积相同的容器中,装有质量相等、密度不同的液体,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对于两容器底部所受压强pa、pB和桌面所受压强pa/、pB/的大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pa=pBpa/=pB/

B.papBpa/=pB/

C.pa

D.papB

23.下列不具有弹力的物体是()

a.自然状态的弹簧B.被压弯的竹枝

C.拉开的弓D.拉长的`橡皮肋

三、作图题(共4分)

24.如图六所示,作出斜面上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25.如图七所示,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物体的重力为10n。请作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每空1分,共13分)

26、如图八所示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必须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a做运动,这样利用的知识可以间接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分析图甲、乙可知,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分析图甲和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由实验可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和有关.

(4)人们通过大量实验进一步证明: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如图丁所示,在图丙中物块a上叠放一块与之相同的物块B,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a,使物块B随a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4,则F4:F3=;此运动过程中,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fB=n.

27.小明同学利用a、B两物体、砝码、泡沫等器材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九所示.

(1)实验中小明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实验,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3)若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应通过比较图________和________所示实验;

(4)小华同学实验时将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十所示.他发现它们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不变,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你认为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应用(g取10n/Kg,28题7分,29题9分)

28.冰壶运动是冬奥会的比赛项目,如图十一甲所示。冰道的左端有一个发球区,运动员在发球区边沿的投掷线mn将冰壶以一定的初速度推出,使冰壶沿着冰道的中心线po滑行,冰道的右边有一个圆形的营垒,如图十一乙所示,以场地上冰壶最终静止时距离营垒圆心o的远近决定胜负,投掷线mn与营垒圆心o的距离是30m。

⑴比赛时运动员可以用毛刷擦冰壶运行前方的冰面,目的是____(填增大或减小)滑动摩擦力,从而减慢冰壶运动状态的改变。

⑵某次从投掷线以3m/s速度推出的冰壶,经15s刚好运动到营垒圆心o处,则这段时间冰壶运动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⑶冰壶由花岗岩凿磨而成,质量为20Kg,与冰道接触的底面积约为200cm2,冰壶的体积为810-3m3,则这种花岗岩的密度为多少?冰壶停在冰面上时对冰面的压强为多少?

29.随着电热水器的不断改进,图十二所示的电热水壶深受人们的喜爱。它的容积为2L,壶身和底座的总质最是,底座与水平桌面的接触面积为250cm2,装满水后水深l6cm。(水=)求:

(1)装满水后水的质量;

(2)装满水后水对电热水壶底部的压强;

(3)装满水后桌面受到的压强。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蚍蜉,大树,泰山

2.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运动态状

,水平向东,等于。

4.⑴a、B,⑵B、C,⑶B、D

5.地球,竖直向下,重心,成正比

6.匀速直线,不变,变大

7.不变,变小。8.,=

,2103pa10.增大摩擦力,增大压强,减小压强

二、选择题

三、作图题(略)

四、实验探究

26.⑴匀速直线,二力平衡⑵压力⑶接触面越粗糙,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⑷2:10

27.⑴泡沫的形变大小,⑵在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⑶甲,丙⑷没有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

五、综合应用

28.⑴减小,⑵2m/s,⑶,104pa

29.⑴2Kg⑵1600pa⑶1280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