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九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20:52

腊月二十九篇1

1、腊月二十九结婚不好,因为各家都全力准备过年,那天是最忙的日子。

2、腊月二十九是农历除夕的前一天,所以也被称为“小除夕”,有些地方也把这一天称为“小年夜”。

3、在整个年节中,二十九这天可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上坟请祖”。所以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来源:文章屋网)

腊月二十九篇2

小寒节气一到冷气积久而寒,是天气寒凉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和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小寒的民间传统习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小寒的传统习俗探梅

此时腊梅已开,红梅含苞待放,挑选有梅花的绝佳风景地,细细赏玩,鼻中有孤雅幽香,神智也会为之清爽振奋。

冰戏

我国北方各省,人冬之后天寒地诉,冰期十分长久,动辄从十一月起,直到次年四月。春冬之间,河面结冰厚实,冰上行走皆用爬犁。爬犁或由马拉,或由狗牵,或由乘坐的人手持木杆如撑船般划动,推动前行。冰面特厚的地区,大多设有冰床,供行人玩耍,也有穿冰鞋在冰面竞走的,古代称为冰戏。《宋史》有:“故事斋宿,幸后苑,作冰戏。”《钦定日下旧闻考》中记载有:“西华门之西为西苑,榜曰西苑门,入门为太液池,冬月则陈冰嬉,习劳行赏。”《倚晴阁杂抄》中关于北平旧时风俗,写有:“明时,积水潭尝有好事者,联十余床,携都篮酒具,铺截锐其上,轰饮冰凌中,亦足乐也。”

腊祭

“小寒”是腊月的节气,由于古人会在十二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因此把腊祭所在的十二月叫腊月。腊的木义是“接”,取新旧交接之意。腊祭为我国古代祭祀习俗之一,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汉应劫《风俗通。义》云:“腊者,猎也,言田猎取兽以祀其祖先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腊祭”含意取其有三,一是表示不忘记自己及其家族的本源,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与怀念。二是祭百神,感谢他们一年来为农业所作出的贡献。三是人们终岁劳苦,此时农事己息,借此游乐一番。自周代以后,“腊祭”之俗历代沿习,从天子、诸侯到平民百姓,人人都不例外。

吃腊八粥

小寒节气中另有一项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古籍记载,腊八粥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等作点染,这些食品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

吃糯米饭

广东民谚“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饭驱寒是传统习俗。民间传统认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利于驱寒。中医理论认为糯米有补中益气之功效,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适宜。

画图数九

小寒节气最初起源于黄河流域,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凰”,均为繁体字,九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

吃黄芽菜

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使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以粪肥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而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过去那样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担忧。

小寒气候特征按顺序小寒是24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腊月迎春中的一个节气。小寒时,太阳视运行到黄经285度,时值公历1月5日或6日,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小寒的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本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

“小寒、大寒冻作一团”和“街上走走,金钱丢手”两句古代民间谚语,都是形容这一节气的寒冷。同时这时正值“三九”前后,俗话说“冷在三九”。这是因为在上一个节令冬至时,地表得到太阳光、热最少,但还有土壤深层的热量补充,所以还不是全年最冷的时候。

等到冬至过后,也是到“三九”前后,土壤深层的热量也消耗殆尽,尽管得到太阳光、热稍有增加,仍入不敷出,于是便出现全年的最低温度,在此节气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进入严寒时期,土壤冻结,河流封冻,加之北方冷空气不断南下,天气寒冷,人们叫做“数九寒天”。在我国南方虽然没有北方峻冷凛冽,但是气温亦明显下降。在南方最寒冷的时候是小寒及雨水和惊蛰之间这两个时段。小寒时是干冷,而雨水后是湿冷。

小寒三候一候雁北乡

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

二候鹊始巢

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

三候雉始鸲

腊月二十九篇3

2、中通快递春节放假时间:腊月二十六到正月初九。

3、宅急送春节放假时间: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初七。

4、顺丰快递春节放假时间: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七。

5、CCeS快递春节放假时间:腊月二十八到正月初八。

6、韵达快递春节放假时间: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六。

7、天天快递春节放假时间: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初七。

8、联邦快递春节放假时间: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三。

腊月二十九篇4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时节,天气已经很冷,小寒一过,就进入三九天了。

气候观测资料表明,在我国大部地区,从小寒到大寒这一时段的气温是全年最低的。“三九、四九冰上走”和“小寒、大寒冻作一团”及“街上走走,金钱丢手”等民谚,都是形容这一时节的寒冷。由于气温很低,小麦、果树、瓜菜、畜禽等易遭受冻寒。

智慧民谚

小寒正处三九前后,俗话说“冷在三九”,其严寒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华北一带流行的民谚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说法,江南一带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说法。

根据小寒的冷暖情况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也有不少,如“小寒不寒寒大寒”;“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暖,立春雪”;“小寒寒,惊蛰暖”等。

根据小寒节气阴雨(雪)情况,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有:“小寒雨蒙蒙,雨水惊蛰冻死秧”。

民间习俗

南京:吃菜饭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成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

广东:吃糯米饭

广州的习俗是小寒的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腊八节

腊八节,俗称“腊八”,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民间流行吃腊八粥、泡腊八蒜、吃腊八饭的风俗。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干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家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讲究的腊八粥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养生之道

小寒养生需“冬藏”

冬季自然界中的阳气处于一种封藏的状态,天气变得寒冷、干燥。人要顺应大自然这种封藏之性,早睡晚起,最好等到日出再起床。因为日出象征着阳气的强壮,此时人动,就不会被寒所伤,所以老年人不要太早外出锻炼。

冬季当养肾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由于人身阳气根源于肾,所以寒邪最易伤肾阳,从而引发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出现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等症。所以,数九严冬进补最重要的是养肾。

肾虚有阴阳之分。肾阴虚者,选用海参、枸杞、甲鱼、银耳等进行滋补,也可服知柏地黄口服液。肾阳虚者,应多吃羊肉、鹿茸、补骨脂、肉苁蓉、肉桂、益智仁等,也可用肾气丸。肾阴阳两虚者,则应选用补肾益气胶囊。进补的同时,需配合体育锻炼和按摩。

大寒:寒气之逆极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在每年1月20日前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记载:“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大寒时节寒潮南下频繁,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的最冷时期,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

智慧民谚

“大寒不寒,春分不暖。”大寒这一天如果天气不冷,那么寒冷的天气就会向后展延,来年的春分时节天气就会十分寒冷。

“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在大寒时节里,如果能多下雪,把蝗虫的幼虫冻死,这样来年的农作物就不会遭到虫灾,农作物才会丰收,农人们就可以丰衣足食了。

“大寒日怕南风起,当天最忌下雨时。”只要这一天吹起北风,并且让天气变得寒冷,就表示来年会丰收,相反,如果这一天是吹南风而且天气暖和,则代表来年作物会歉收;如果遇到当天下起雨来,来年的天气就可能会不太正常,进而影响到作物的生长。

民间习俗

每到大寒,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在大寒至立春这段时间,有很多民俗和节庆。

大寒是最寒冷的节气,人们还是要在这个时节进补的。因大寒与立春相交接,所以大寒进补的食物量逐渐减少,会多添加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适应来年春天万物的升发。

养生之道

防风防寒

古语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就是说,大寒时节除了要注意防寒之外,还须防风,衣着也要随着气温的变化而随时增减。比如胃寒脾虚的人特别容易受寒,此类人最好戴一个围兜来保护脾胃,平日也可以多吃一些山药、红枣等健脾益气的食物;而肾阳亏虚、慢性腰腿疼痛的患者受寒之后可能会加重病情,不妨使用一个腰托来防寒。

注意休息

大寒时节正处于元旦后、春节前,对于上班族来说,正是一年之中工作最繁重的时候,人体极易疲劳,耗精伤神。因此,在这一段日子,尤其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平静。

腊月二十九篇5

2022年小寒是在几月几号

公历:2022年1月5日17点13分54秒星期三

农历:辛丑(2021)年腊月初三

小寒的介绍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冬季的第5个节气,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与丑月的起始。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节气的特点就是寒冷,但是却还没有冷到极致。

小寒的习俗

吃腊八粥

腊八节一般在小寒大寒之间,因此有一项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腊八粥用多种食材制作而成,这些食材大多都有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小寒之后不久的腊八节也是要喝腊八粥的,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又可以驱赶寒意,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

吃黄芽菜

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是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在以前冬天的时候,人们可以吃的蔬菜很少,黄芽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冬日蔬菜的匮乏,到了现在,即使是在冬天,人们也能吃到许多新鲜的蔬菜了。

画图数九

小寒节气最初起源于黄河流域,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从冬至开始,每天描一个笔画,等到八十一天过后,这一副九九消寒图就完成了。

吃糯米饭

腊月二十九篇6

按照老辈人的说法,立春之日的前一天是“绝日”,也就是说立春前一天是冬季的最后一天,这一天也叫做“冬绝”。从农历24节气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流传在民间的有“四绝”之说,立春的前一天谓之“冬绝”,夏至的前一天谓之“春绝”,立秋的前一天谓之“夏绝”,冬至的前一天谓之“秋绝”。

古人认为四绝之日不吉利,不适合出征出行等,但绝日并没有不让贴春联的习俗,也就是说绝日不让贴春联大抵是人们流传出来的,认为绝日有一“绝”字,不吉利,贴春联又是非常喜庆的日子,所以在村里一些老人也认为绝日这一天不应该贴对联。

2019猪年的立春在腊月三十日,也就是说绝日在腊月二十九这一天,按照老辈人的习俗,今年腊月二十九和腊月三十都不适合贴春联,也就只剩下腊月二十八贴春联最合适不过了。

(来源:文章屋网)

腊月二十九篇7

小寒是几月几号2020年有哪些你知道吗?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节气内。共同阅读小寒是几月几号2020年,请您阅读!

2020小寒是几月几日小寒时间

2020年的小寒具体时间:1月6日(星期一)05:29:59,农历2019年十二月(大)十二

小寒计算时间:[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5.4055,20世纪=6.11。

举例说明:1988年小寒日期=[88×.0.2422+6.11]-[(88-1)/4]=27-21=6,1月6日小寒。

例外:1982年计算结果加1日,2019年减1日。

小寒是“三九天”的开始吗?

不是。

冬至是一九的第一天,每九天为一九,2020年三九时间从1月9号-1月17号。

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标志季冬时节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小寒习俗1、吃菜饭

注意,是菜饭,不是饭菜哦~到了小寒,有些地方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做法各异,著名的“南京菜饭”是用“矮脚黄”青菜、咸肉片、香肠片或板鸭丁、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十分香鲜可口。

2、熬膏方

小寒时节也是中药房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此时,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膏方不仅能够预防和治疗疾病,还有滋补身体、强壮体质的作用,冬日里格外受民众欢迎。

3、腊八粥

腊八粥所用食材均为甘温之品,有调脾胃、补中益气、补气养血、驱寒强身、生津止渴的功效。

古人称“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认为吃粥可以延年益寿。《本草纲目》说:粥能“益气、生津、养脾胃、治虚寒”。张耒的《粥记》中也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4、画图数九

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顺序填充一个笔画,小寒是二九第七天,刚好描到“前”字第七画。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

5、吃糯米饭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六成糯米四成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腊月二十九篇8

小寒是农历中最末的节气之一,也标志着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小寒正处三九前后,俗话说:“冷在三九”,其严寒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各地流行的气象谚语,可做佐证。如华北一带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说法,江南一带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说法。每年的大寒小寒虽说寒冷,但寒冷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有的年份小寒不是很冷,这往往预示大寒要冷,广西群众有“小寒不寒寒大寒”的谚语。

根据小寒的冷暖情况预示未来天气的谚语不少。

“小寒天气热,大寒冷莫说”、“小寒不寒,清明泥潭”、“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小寒暖,立春雪”、“小寒寒,惊蛰暖”

小寒节,十五天,七八天处三九天。

天寒人不寒,改变冬闲旧习惯。

一早一晚勤动手,管它地冻九尺九。

不怕家里少,就怕不去找。

草木灰,单积攒,上地壮棵又增产。

干灰喂,增一倍。

腊月栽桑桑不知。

麦苗被啃,产量受损。

避免畜啃青,认真订奖惩。

牛喂三九,马喂三伏。

薯菜窖,牲口棚,堵封严密来防冻。

数九寒天鸡下蛋,鸡舍保温是关键。

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开裂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小寒不寒,清明泥潭

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

小寒大寒,冻成一团。

小寒大寒,准备过年。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腊七腊八,出门冻煞。

腊七腊八,冻死旱鸭。

腊七腊八,冻裂脚丫。

三九、四九,冻破碓臼。

腊月二十九篇9

2、今天腊八节,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我用开心豆,快乐丝,幸福蜜,健康片,如意块,吉祥条,财富团,珍爱汤,八大食材,用友情温火精心煲制,为你献上最真诚的万事如意腊八快乐粥!祝你吃个饱,吃个好!腊八节快乐!

3、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4、农历12月初八,腊八节,民间有“过了腊八就是年”这一说法。腊八对于人们来说是忙年的序幕,大家纷纷开始采购各种年货。当然,这一天也少不了腊八粥、腊八面等美食。

腊月二十九篇10

童年的年,清贫而美好。

记忆最深的是那一年的腊月二十八。那年我大概就是七八岁的年纪,哥哥好像十五六岁的样子。那年的腊月,父亲回老家静宁看望爷爷奶奶去了,到腊月二十八了还不见父亲回来,母亲急得跑出跑进的张望,一是担心父亲的安危,二是愁肠过年的白面还没有着落。最后母亲到生产队的保管员那里求情,借到了大概八九十斤很脏的小麦,母亲先用筛子筛,最后又用簸箕簸了又簸,看着不是很脏了,就派哥哥赶着毛驴,驮着半口袋麦子到磨坊里去磨过年的白面。

那时候磨面都是在水磨坊里磨。水磨坊都修建在水流比较湍急的小河上,春夏秋三季磨面都没有困难,只是冬季磨面就成了愁肠事。关山的冬季,滴水成冰,呵气成霜。人手多有余粮的人家,在刚立冬的时候,就早早磨好了过年的白面,而像我们一般穷得饿死老鼠的家庭,每年眼看着到了腊月二十几了,过年的白面还不晓得在哪里呢!只有到了年跟前了,才能到生产队的队长或者保管员那里哀求可怜,最终借到几十斤土麦子,筛筛簸簸之后,磨上个三四十斤不白也不算黑的白面,蒸上两三蒸笆叫截头子的馍馍,在焯上一筛子萝卜菜,就算是准备好过年的东西了。

令人难肠的是,每年到了我们穷人准备磨过年的白面的时候,大多数水磨已经被冻住了。我们山里的水磨坊不到腊月就冻住了,只有山外的水磨保暖做得好的,水没有被冻住的还能磨面,所以我们只能赶着毛驴到山外五六十里路外甚至七八十里外的地方去磨面。那年的腊月二十八后晌哥哥就赶着毛驴磨面去了,可是一直到了腊月二十九的后晌还不见哥哥回来。母亲简直要急疯了,别人家早早就闻见肉菜的香味了,我们家还是冰锅冷灶的,父亲回老家不见回来,哥哥磨面也不见回来,母亲能不急吗?无知的我们还嚷着要吃白面馍馍要吃肉肉,母亲一边不住地往外跑着张望,一边诅咒着我们的叫嚷还忙着焯萝卜菜。

一直到腊月三十的早上吃过饭,哥哥才蔫不塌塌的赶着耷拉着耳朵的毛驴,驮着少半口袋面回来了。最后才知道哥哥赶着毛驴,从最西面的孟台看到磨坊逐一询问,不是冻住了就是排队的人太多,三两天根本搭不上磨。一直询问到最东面、六十多里外的马峡,看磨坊的老汉看着哥哥那么碎小,实在是可怜,就劝大家让一让,叫哥哥先磨面。就这样,哥哥才在腊月二十九的晚上搭上了磨,给我们磨好了过年的面,而可怜的哥哥却已经是两天两夜几乎是水米未进了,就连那头毛驴的肚子也饿成了一张板。就在哥哥回来不到一袋烟的时间,父亲也疲惫不堪的回来了。本来父亲应该在腊月二十九下午回来的,可是他在翻关山的时候,由于浓雾的影响,迷失了方向,在林子里跌跌撞撞地冲撞了一晚上,直到三十早上雾散了才找到了回家的路。

就是那样困窘的日子,过年依然是我们最渴盼的。一个猪尿脬一个陀螺,几个鞭炮几粒水果糖,一件新衣裳或是一双新鞋,再加上三十晚上的啃骨头,初一早上的臊子面,这些内容是我们心中的渴盼,也是年对我们最大的诱惑!

到二十岁之后,每年的过年依然热闹,最欣慰的是不再为吃而愁肠了。因为包产到户了,农民的积极性空前的高涨,把土地的潜力也挖掘到了极致,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吃饱的问题就基本上解决了。在吃饱之后,过年的日子就滋润了许多:经济情况好的,细面白米能够吃半个月,情况差一点的,在三天年里,白面馍馍细长面,猪肉炒粉条还是顶饱吃的。一家大小也都能换上新衣裳了,初一早上迎喜神的时候,人人红光满面,再也看不到一丝菜色了。

吃饱了肚子的农人们就思谋着寻开心了,耍社火就成了过年的主要内容。每年的腊月八之后,家里的掌柜的忙着操办年货,喜好玩耍的则聚集在社火头那里,筹措正月里的社火。虽然资金匮乏,但是就地取材解决了不少问题,狮子头,旱船的架子,都是青?木条子弯成的,狮子身上的毛则是自家种植的大麻或是麻袋片子,锣鼓家什是生产队里支持的,社火队只需要买些红绿彩纸,油彩之类的就可以了。经过半个多月的排练,过了正月初三,社火就可以游村串户地表演了。那时的社火一般都是三段式的:先是舞狮拜年,下来是舞旱船扭秧歌,最后是唱地摊子戏。无论在那个村子耍社火,完了之后不仅有谢礼,还要酒肉招待,所以乐于耍社火的人越来越多。

只是那时候的跟年集实在是一件累人的事。我的老家距离集市有六十多里路的路程,好在那时我们赶集办年货可以坐四十里路的奔奔车,剩余的二十多里山路只好人力负重行走了。那时的老天爷喜欢在腊月里下雪,一下就是几天,一场雪就是一尺来厚,真正的大雪封门。雪厚路滑,苦了赶集人啊!一交上腊月,每个集日都不能错过,每次购买好年货,坐车到沟口后就要靠人背了。踏着没膝的积雪,一步一滑地行走在山路上,尤其是快到家的时候,几乎是手无缚鸡之力了,就像老王哥说的那样,给个金元宝也没有力气拿回家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每个集日都去办年货,大到鸡、鱼、油、肉,布料棉花,小到针头线脑、葱蒜调料,每人每次背一个蛇皮袋子,清早出门,夜幕中归来,劳累着并快乐着。

一眨眼的功夫,我已经是知天命之年了。社会的飞速发展,物质的多样和充足是史无前例的了,按照老年人的说法,现在的日子就是天天在过年。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年的观念越来越淡薄,尤其是如我这般年纪的人,每年到了过年的时候,反而倒有一股莫名的惆怅和失落。在那个艰难苦涩的年代,能够吃一顿白面或者猪肉炒粉条是最大的愿望,到了吃饱的年代,想着能够大鱼大肉的放开咥饱就是幸福。现在这些愿望都已经满足了,可是每到年关,总有一缕或者几缕失落在心头滋生蔓延,对于年有了莫名的恐惧和厌倦。仔细想来,这种失落主要是源于脱离了故土,远离了家乡所致,在吃饱喝足之后,没有地域文化的熏陶,也没有亲友之间推心置腹,亲密无间的交流,只剩下一具油肥的躯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