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绘画评价总结怎么写精选4篇绘画评价总结怎么写精选4篇

绘画评价总结怎么写精选4篇

发布时间:2024-05-01 01:08:34

绘画评价总结怎么写第1篇

关键词:儿童;绘画教育;弊端;方法

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起了儿童教育,儿童绘画教育成为了家长们的选择之一。作为一种对儿童早期的智力及潜能的开发课程,绘画能很好的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以及创作力,让儿童在画的过程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与快乐。近年来,随着儿童美术教育投入的增加,绘画教育也成为了大家关心的焦点。

一、儿童画的特点

儿童画是儿童对客观世界有了一定观察和认识后,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自由发挥用涂鸦或绘画的方式来传达内心情感的绘画作品。儿童画代表的不单单是一幅画,而是儿童全方位的自我表现。对于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来说,绘画是他们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一种方式。他们的绘画个性特征也较为明显:天真、大胆、温馨,甚至天马行空。每幅作品都表现出儿童本人的性格特点,透过儿童的作品反映了儿童的心理、性格、思维的发展水平。

二、儿童绘画教育中存在的几种弊端

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了绘画教育给儿童带来的好处,因此很多儿童在早期就被父母带入各种美术培训班,进行绘画教育。但是在绘画教育过程中,却出现了以下问题。

(一)教师过于注重模仿和强调练习技巧。

为了迎合家长的想法,让儿童有更快地成长,一些美术教师对在实际的绘画教学的过程中,把临摹成人范画和单纯灌输技能技巧作为儿童绘画启蒙的教学方法。尽管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模仿是天性,但是美术教师先入为主的教他们画一些模式化的东西,就会导致儿童的作品中出现同样的房子、花朵等等,就会将儿童的自由想象的零星扼杀。这种教学方法,是会束缚和扼杀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接影响到儿童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二)以成人的眼光评价儿童绘画作品。

很多成人会以自己的眼光来评价儿童画,他们会把自己的标准强加在儿童的画作上,要儿童的绘画符合自己的审美标准,因此总会向绘画来说诉说孩子的画作不美观,比例失调,颜色运用不对等等。而在绘画教育的过程中,老师会兼顾家长的情绪,对儿童进行规范。其实这些评价与做法都是忽略了儿童的心理特征,忽视了儿童画自身的特点,没有充分考虑的孩子的兴趣,而是过于关注绘画的技巧了。最终导致孩子认为家长不了解自己,积极性降低的同时也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

(三)家长对孩子培养过程中功利思想。

很多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喜欢涂涂画画,就把孩子送到各种美术班进行培训,想要孩子在美术方面有所建树,因此非常在乎孩子绘画的结果,特别看重美术级别证书。因此过早过高的对孩子提出技术性的要求,为了让孩子进步快,让孩子反复的练习一张图画,就是为了让孩子能画到和老师的示范作品一样。这样做,儿童被动、机械的接受这种要求,时间一长,孩子会觉得绘画是一种负担,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继续进行绘画学习。

三、正确指导儿童绘画的方法

到底要如何正确对待儿童绘画教育,要使用什么用的方法,才能让儿童爱上绘画,并能在绘画中大胆发挥自己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培养。西泽克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认为:“儿童的绘画与成人的不一样,甚至比成人的更纯真、更富创造性,对儿童美术教育就不能简单化的、按照成人的意志,以成人的标准教给儿童成人的画法。儿童美术教育应以儿童的自由表现为主,重在发现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本能和创造热情。”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正确指导儿童的绘画。

(一)在游戏中培养儿童绘画的兴趣。

游戏化的绘画形式使用是灵活多样的,角色扮演、猜谜语、讲故事、唱歌等形式均可用于绘画教育活动中,它可让儿童边画、边唱、边说、边做、边游戏,使原来简单重复的机械化练习变得生动、活泼,因此也深深吸引了儿童参与到绘画活动中来。如教儿童画切开的西关的时候,可以先讲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然后要小朋友画好多的西瓜给猪八戒吃。通过诙谐的故事,把小朋友画西瓜的兴趣调动起来人,然后在学生画完以后,老师可以模仿猪八戒的口吻去尝尝学生画的西瓜,并且与表扬。

(二)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法。

每个儿童都有好奇心理,一成不变的绘画形式和教学手段,很容易让他们产证厌恶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猪猪儿童的容易被新鲜事物打动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各种手法,从而有效的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目前教学法方法很多,可以利用教育,利用多媒体,或者情境教学,这些方法都比只用语言指导要好得多。比如在画《我的家》的时候,可以通过播放小鸟的家、小狗的家等图片给儿童看,然后启发他们自己的家里有什么,让后用画笔画出来。有的小朋友会画爸爸、妈妈,有的小朋友会画房子,等等。老师可以让小朋友发挥自己的想象去画,画完以后,让小朋友以自己的话讲个故事给其它的小朋友。通过这种灵活的教学方法,能让孩子们对绘画优更多的兴趣。

(三)利用多样化的绘画材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奇、特别的材料可以提高儿童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为了使儿童在绘画活动中更好的表现和创造,教师应为儿童节不断寻求并提供丰富多样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开展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儿童绘画材料有很多中,铅笔、蜡笔、油画棒、卡纸等等,经常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进行教学。

绘画材料的每一种尝试都会给儿童带来不同的画法和意外的效果,它有利于儿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也能增强儿童画的艺术效果。有时,尽管有预想的效果和设计过程,但最终画面总是会出现一些原来预料不到的效果,这对儿童具有非常奇妙的刺激性,从而提高儿童参与绘画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及时鼓励,调动学习积极性。

儿童和成人不同,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是非常差的,而且很在意大家对其作品的评价。因此,在儿童绘画完成之后,应该多给予鼓励,通过鼓励来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在对自己充满自信的同时,也愿意接受大家的建议。如果家长和老师对他们一味的指出缺点,就会让儿童主观的认为自己很笨,久而久之,对绘画就失去了兴趣。在指导儿童绘画的过程中,找到儿童作品中的优秀之处给予欣赏肯定,加以鼓励是能带给孩子自信心,并把学习绘画由被动变为主动的。

四、结语

无论是绘画教师还是家长,在儿童绘画教育中起到关键作用,正确教授儿童画的方法也还有许多。大家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儿童在绘画教育过程中能提高绘画水平,激发儿童的创造力,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因此,儿童绘画教育应该摒弃更多的功利思想,切实从儿童的天性出发,让他们在感受绘画快乐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林琳,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董艺黛.论儿童美术兴趣班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3

绘画评价总结怎么写第2篇

孩子们都喜欢画画,但是幼儿对绘画的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是靠后天的教育获得的。我们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画画环境,鼓励他们自己去画,并对他们的“成绩”给予肯定,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孩子们自然喜欢画画。那么,怎样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呢?

一、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游戏是幼儿期的主要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就是根据幼儿的这一时期特点总结出的教育规律。小孩子的画画兴趣通常和玩分不开,画画就是玩,要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玩的时间长了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动力。小孩子就会用极大的劲头、信心去获取,时间长了小孩的这方面能力就成了他的特长。在游戏中用童话的语言指导幼儿不断提高绘画水平,是幼儿容易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方式。记得在一次美术活动中,一个孩子在画葫芦时,下笔时画得太小了,我有意地“误解”道:“葫芦妈妈身边长了一棵葫芦宝宝,你先画了小宝宝,妈妈长得什么样,快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吧!”孩子一听,高兴了,马上在小葫芦旁边画了另一些小葫芦,画完还跑到我身边告诉我:“你看,葫芦妈妈生了这么多小宝宝”童话式的评语对孩子的每一点发现、创造和进步给与温馨的表扬、肯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一趟美术活动就这样轻轻松松、愉愉快快地进行完了。这样的方式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使他们感到画画并不难。

二、结合手工活动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小孩子处于幼儿园阶段时,缺乏生活经验和知识,手腕骨与指骨比较脆弱,动作不够协调,也不够准确,我们可以利用手工活动,包括泥工、纸工活。爱玩泥、撕纸是孩子的天性,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美工活动,不像单纯绘画活动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注重动手操作的乐趣,自然为幼儿所喜爱,幼儿在捏泥、撕或折纸、粘贴的活动中所获得的对物体的感知,有助于他们在绘画时表现此物体。例如:为了让幼儿感知、理解对称,我们先让幼儿玩折纸。通过折叠、印染等一系列活动,幼儿感知了对称,在绘画时,他们对画对称物丝毫不觉得困难。再如:用棉签画“串儿红”前,先进行撕纸,有序粘贴活动。幼儿通过粘贴,对花形有了感知再进行绘画也就很容易了。

三、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调动幼儿的绘画积极性。

有些孩子爱画相同的形象,始终没有变化,时间长了容易形成一定的概念或模式,这样会影响绘画水平的提高,对于这样的孩子,首先应该去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这是帮助孩子在艺术天地里成长的重要方式。儿童最喜欢户外生活,为了满足他们这种愿望,可以把户外活动与画画结合起来。5、6岁的孩子可以在外出时带上速写本,既满足儿童愿望,又可以诱发儿童绘画的兴趣。带孩子去玩、去画,不要指望儿童画出什么像样的“作品”,而是要培养习惯,久而久之儿童一想到公园玩,就会说我要到公园去画画。还有爬山、游泳、唱歌、跳舞……甚至生活中的吃饭、洗澡、刷牙、睡觉等点点滴滴,都可以说是丰富孩子作画感的源泉,孩子要透过亲身的经验,才能描写出生动、针织、充满情感的作品,这样孩子也能在绘画过程中得到满足。

四、“鼓励”培养幼儿绘画的自信心。

绘画评价总结怎么写第3篇

一、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中,更新人才培养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人人成长成才;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贯穿课程始终;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校企合作;改革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在做事中学会做人。

在制定课程标准时,遵循的原则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做中学,在做中教,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设计中,将中间画绘制课程以动作设计与中间画创作典型职业活动为载体,分为绘制简单中间画、绘制人物中间画、绘制动物中间画、绘制自然现象中间画4个学习单元,参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了不同的栏目,通过活动描述、活动情景、活动实施等栏目指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在行动中学习”“学习过程即是评价过程”等核心教学理念,在理论实践一体化行动中解决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问题。

在讲授中间画绘制课程“绘制人物中间画”时教学目标设计为:

知识目标:掌握对位加中间画的应用。

能力目标:(1)能完成实际动画短片中应用对位法加中间画的工作任务。(2)能正确识别在何种情况下选择对位法加中间画。(3)熟悉绘制中间画的工作流程。(4)线条符合准、挺、匀、活的职业标准。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绘制中间线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并按照职业标准绘画线条。(2)通过实际动画短片中的镜头模拟实际工作,培养学生逐步适应工作的能力。

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来源于实践,是对一定具体教学活动方式进行优选、概括、加工的结果。教学模式服务于人才培养模式。动画设计与制作专业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间画绘制课程在改革中,探索了新的教学模式。

中间画绘制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造型基础和运动规律的后续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镜头卡袋标注要求、原画标注知识、速度尺标记知识、口型动画绘制方法、动画线条的质量标准、中间画绘制的步骤和方法、动检仪的使用、动画检查的质量标准。培养对人物、动物以及自然现象进行中间画绘制的能力;培养中间画自检的能力,养成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培养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根据中间画绘制课程目标和课程的特点,笔者探索了“任务导向―角色扮演―团队学习―多方评价”的教学模式。“任务导向”是以“绘制简单中间画、人物中间画、动物中间画、自然现象中间画”任务引导教学;“角色扮演”是指如同企业的组织形式一样,教学中有导演(行业专家)、监制(专业教师)、动画(中间画绘制)指导(学生)、动画绘制员(学生)四类人员,他们有各自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通过“角色扮演”完成任务来达到教学目标。比如:“动画指导”的工作职责是“决定动画人员之间的工作量,是最后监察动画人员的重要岗位”。“团队学习”是指学习过程中划分小组,以团队的形式完成任务来实施教学。“多方评价”包括企业指导人员、教师、学生、同伴等多方参与评价,评价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分值比例为20%+20%+60%。

比如:“绘制人物中间画”学习单元时,在给出中间线概念前,先让学生做一个活动,互相讨论后上台绘制出平行直线、不平行直线、交叉直线或两根平行弧线、不平行弧线、交叉弧线这五种线。然后教师演示、讲解五种线条加中间线的方法,同时强调职业标准。

实行“任务导向―角色扮演―团队学习―多方评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从而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提高。

三、有效教学评价的实施

中间画绘制课程在改革中制定了详细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案”,将课程目标落实到单元目标中,单元目标又有明确的“任务”,并以具体的“活动”为载体,在某一单元或任务结束后,还配有实训环节。在“学生学业评价方案”中对四个学习单元,详细制定了“单元评价明细”,包括教学内容简要、教学目标与考核目标、单元考核项目及权重和单元考核项目;单元考核项目中又包含考测题目与要求,考核手段、工具、环境介绍,评价标准与依据,评价主体及活动描述等。单元考核项目中有的不止一个,有多少个“项目”就制定多少次“单元考核项目”的具体考核评价内容。因此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做到:教学目标,逐步落实;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评价,过程相随。

中间画绘制课程教学评价以参与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综合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原则。采取两种评价方式:第一种是单元成绩的评价(过程评价);第二种是综合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单元成绩(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自我评价占20%、小组互评占20%、教师评价占60%;将四个单元总成绩按照权重比例划分求和,即为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是由教师评价35%+企业专家35%+学生自评10%+组长评价20%构成。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综合后,即为本课程的总成绩:

课程总成绩=过程性评价(单元总成绩之和)占70%+结果性评价(教师评价35%+企业专家35%+学生自评10%+组长评价20%)占30%

有效课程教学评价的实施,主要考虑五方面:(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2)用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发展是有效教学的依据;(3)学生主动参与是有效教学的关键;(4)重视学习策略是有效教学的重点;(5)突出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有效教学的最高境界。

例如:在中间画绘制过程中的基础练习,很枯燥乏味,如果加入了真实的环境和案例,将有情节、有故事、有出处的教学资源作为载体来辅助教学,对于评价也引用企业真实的评价标准,这样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才更有说服力、更加到位。

四、课程改革实施成效

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人人成长成才,这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因此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受益,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教学主体――学生从准职业人向职业新人的转变,是否有利于学生创业能力、就业能力的提高。因此课程改革的成效主要从以下几点来谈。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进行课程改革,首先改革的是教师观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程改革收到实效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因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除备好课外,笔者都认真思考如何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首先,让学生崇拜教师。比如,课堂上有些时候笔者故意不用图例,而是现场完成一幅简笔画,马上引来学生的称赞。在课余讲一些笔者个人的学习和专业创作经历。其次,尊重学生的想法。例如中间画课上本来应该进行动物中间画,但学生还想画人物,如果满足他们进度就会受影响。于是笔者灵机一动,多加了一次人物内容,把动物内容留到课下去画,能看出来当时学生的激动心情,这样有助于以后开展教学工作。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积极地思维,从而激发学生更加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

(1)把问题情境故事化。在教学中笔者把每个课例都设计成是动画短片《蚊帐》中的一部分,都有一定的情节,从故事本身提高兴趣。

(2)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学生对自己通过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知识印象最深刻,记得也最牢。教学中,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领悟能力。例如,有些人物表情可以让学生来示范,还可以模仿剧本做一个小短剧。

(3)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在教学中,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对于人物转身动作学生掌握不到位,笔者就让学生模仿转身动作,同时用草图方式记录下运动轨迹,比对着自己的作品检查分析,最后改正错误。

3.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团队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是现今比较流行的一种学习方式,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浮于表面,扎扎实实地进行,笔者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首先,小组长不要硬性指派,而是组员轮流担任,小组内的每位成员都是小组长,都有机会组织组员进行讨论和学习。其次,要改变小组内强者独占一方的局面。我们希望学生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智能互补,但由于知识、技能、性格、语言等各种差异,就出现了小组内能力强的学生独占了合作空间,其余学生成了旁听者的情况。

因此,教师要注意让组员轮流发言,例如笔者在1014班上课时,将全班分成了4组,每组7~8人,其中有一名学生组织能力强,一名学生手绘能力强,一名学生软件操作能力强,再加上其他学生的合作形成一个团队。这样教师在安排任务时,可以参照公司的模式,教师就是总经理,组长是项目经理,组里还有技术顾问等,一一传达指令,包括组内也有解决技术的学生。这样一是可以方便教师教学,二是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沟通和适应能力。当遇到讨论性题目时,组内成员都要发言,并引导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以上这些做法有利于克服小组学习的弊端,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中间画绘制课改教材也别具特色,总体遵照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原则,按照“学习单元―任务―活动”来设计。如学习绘制人物中间画单元包括:“任务1绘制人物口型、眨眼与表情中间画”,有活动1、活动2;“任务2绘制人物半身动作中间画”,有活动1、活动2等。“中间画绘制”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施获得了北京市海淀区2010年校本课程开发创新奖,及2009~2011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工作课程导向课程改革实验项目专业核心课程讲义评审一等奖。

课程改革也促进了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的积极性,笔者指导的学生参加2010年海淀区第二届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比赛“中间画大赛”,有多人获奖。笔者也多次荣获北京市教委和海淀区教委授予的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笔者还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市级、区级公开课,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五、结束语

在课程改革中,笔者受益匪浅,改革意识不断增强,教学能力得到加强,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由一名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北京市和海淀区职业教育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笔者的成长得益于教学改革,学生的成长得益于教学改革,学校的发展也得益于教学改革。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必将不断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绘画评价总结怎么写第4篇

关键词:线的认识;形的认识;色的认识

总有毕业过的学生致电过来,在进行幼儿园绘画活动时感到无章可循,不好操作,也有年轻家长咨询究竟如何指导幼儿进行绘画活动。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所做的探索。

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分析幼儿园这一阶段孩子绘画能力的阶段性特点,以及这一时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征;然后再采取适合该年龄阶段孩子的课题去组织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指导。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是由绘画的涂鸦期到象征期再到图示初期阶段,各阶段的孩子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所以在组织孩子进行绘画活动时要尽可能分阶段、按步骤进行。也就是说幼儿园在进行绘画活动尽可能避免把年龄差别较大、不同阶段的孩子放在一起。要正确看待不同时期孩子的绘画作品,切不可以成人眼光,以画的像与不像、画面的整洁程度、涂色是否均匀、线条是否流畅为标准来评价孩子们作品。涂鸦期阶段的孩子喜欢从玩弄不同绘画工具中体验绘画活动带来的快乐,他们用不同的绘画工具画一些时而杂乱无序,时而流畅、枯涩的线条。体验不同工具和材料产生的痕迹给自己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而象征期的孩子则会随着生活印象的积累、控笔能力的增强,开始学会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不同的符号语言、线条以及主观的色彩去描绘自己对生活的体验。通过绘画活动体验快乐,获得积极情感。图示初期的孩子作品开始有了对形与色的初步认识,能分辨一些不同明度、不同色相的颜色,造型上除仍具备象征期孩子作品特点外,初步有了对造型、遮挡、重叠产生空间的初步认识。同时由于孩子所受艺术教育启蒙的早晚及不同家庭背景所受的艺术熏陶决定同龄孩子体现在绘画的能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说我们在接触孩子对孩子进行绘画活动指导之前应对该年龄阶段孩子绘画水平有一个初步了解。

其次,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结合游戏性、兴趣性强的绘画课题对孩子进行绘画活动指导。

笔者曾有机会在我校附属幼儿园进行幼儿绘画活动课题的实验。我结合不同年龄孩子的阶段性特点先对低年龄阶段孩子分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帮助孩子树立对线的认识。这里可结合一些不同的绘画工具进行,马克笔、记号笔、棉签、毛笔、水粉笔,色粉笔画出的线粗犷、豪放;铅笔、钢笔、圆珠笔画出的线则纤细有力;彩水笔、油画、蜡笔则又可以画出色彩斑斓的线条。不同的线条具有不同的情感,通过一节课让孩子们体验不同的绘画工具、利用不同工具画不同情感的线条。进行时我为孩子们又设计了几个有趣的课例如:《小蜘蛛织网》《彩笔舞会》《线的情感》等,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加深对线的认识与理解。同时体验不同绘画工具带给自己不同的感受。这一阶段的作品基本上没有具象的形,而绘画线条过程中出现的形则会激发孩子们对形的联想。

第二阶段:让孩子对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生活中的形有规则的和不规则的,通过几个孩子们感兴趣的课例帮助孩子们加深对形的认识和理解。具体可这样进行,第一课:形的认识和构成,教师提前用色卡纸剪出不同的几何形或复杂的、不规则的图形引导孩子们去分辨、认识不同的形状,同时鼓励孩子们说出生活中与该形相似的物品。第二课:搭积木、摆造型。让孩子们在搭、玩、拼组积木过程中进行形的构成与创造,加深孩子们对形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能力。第三课:形的联想,利用一些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形,通过添加,想象创造出新的形体。练习中可让孩子们自由表现、结合彩水笔进行。通过这一系列的训练孩子们会对形有了初步的认识、理解。会用各种线条自由表现一些形体简单的物体。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活动中老师会遇到一些不同性格的孩子,如:有的孩子胆小、自信心不足,不敢动笔。还有的孩子依赖心理强、还有的孩子活泼好动、作画大胆、想象丰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有一次我利用幼儿园四楼有一个大的孩子们自由活动的顶层空地,让孩子们进行画水痕游戏,先让孩子们在地面上用瓶子泼水,然后鼓励孩子用彩色粉笔描画水痕边缘,进一步鼓励孩子们添加装饰水痕,然后想象它像一个什么物体。所有的孩子都参与了、并且热情高涨。为绘画活动进行到第三阶段打下基础。

第三个阶段:丰富孩子对色彩的认识、理解、运用。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色彩与我们密切相关,帮助孩子认识和运用色彩我结合以下课例进行。先是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或实物让孩子们说出对色彩的初步认识,如课例:《色彩王国的密秘》《色彩连着你我他》。然后利用课例:《色彩魔法学校学魔法》了解三原色可以调配出大量间色、复色的原理。而接下来一系列的游戏课题则是让孩子们在真正尽情玩色中体验绘画的乐趣。为此我设计了以下课例《神奇的三原色》《魔术表演――在水面上画画》《吸附游戏――让水面上的画跑到纸上》《神奇的吸管画》《滚色游戏――利用玻璃弹作画》《弹线游戏》《树叶拓印》等让孩子们对色彩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热情,既对色彩有了初步的认识,又敢于大胆利用色彩画出斑澜的画作。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指导孩子作画时既要引导孩子加深对色彩知识的初步理解,又要不过分干涉孩子用色大胆、主观绘画的特点。

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练习,孩子们有了对线的认识、形的理解、色的体验。当然仅仅依靠这些阶段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教师结合实际设计出一系列的课题来进行巩固。设计课题时要尽可能从孩子们熟悉的、感兴趣的、适龄性、易操作性出发,同时在具体活动时教师还要做好充分的材料准备。指导时还要结合与其他学科渗透特点,如画故事的讲解故事等。课题的导入也要艺术化的处理。讲述要尽量语言贴切、简洁明了、规范亲切、情感丰富、饱满热情。演示时尽量步骤清晰明确,指导时尽量多启发表扬,评价时要注意激励等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