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方法总结500字汇总4篇

发布时间:2024-05-01 01:14:50

记忆方法总结500字第1篇

这是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的记忆方法。

什么是联想呢?巴甫洛夫认为,联想是由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刺激物同时地或连续地发生作用而产生的暂时神经联系。联想是在头脑中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依靠联想,每个人把输入大脑的信息穿串编排,构成记忆的网络;依靠联想,人能从记忆仓库中找到所需,并顺利地提取出来。我们如能抓住联想的规律,学会联想的方法,不但有利于迅速记忆,而且有利于巩固记忆。

(1)表象联想法

这是将需要识记的东西与其实物表象联系起来的方法。如识记“蚯蚓”这个词的概念,只记这两个字不易巩固,必须在脑子里浮现出那种怕人的物象才行。浮现物象时,头脑要象张开的银幕那样,看着文字,听着读音,当场把银幕上的物象描绘出来。这样经过多次练习,养成习惯,就容易把物象印到脑海里。

使用表象联想的要领是:①尽可能把知识对象在脑海里变换成具体物象。如学“寄寓”一词时,就想象自己正住在姥姥家。②多用夸张物象的方法。如学“细菌”一词时,就把它扩大到象在教科片中看到的那种细菌物象。③把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的东西。如理解“含英咀华”这个抽象成语时,可能费解,你可把自己比作正在摇头晃脑欣赏一篇好诗文的老学究。④有时要记众多事项,你可用整体物象法记忆。

(2)接近联想法

这是把根据有些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有所接近之处而建立起来的联想方法。如看到带鱼,马上会想到大海;关里人提到哈尔滨,必然想到气候寒冷、冰灯、冬泳等现象;一提到井岗山,会想到_和******曾在那里会师等,这些都是因为在空间上有接近之处。又如,一提起诸葛亮,马上就会想“借东风”和“三顾茅庐”;一提起_战争,马上就会想起1840年和林则徐的禁烟运动等,因为这些事情在时间上接近。学习中,如果运用这种方法,把遇到的事实、事物和学到的知识,与接近事物联系在一起,形成空间或时间上有相关之外的系统,就可产生联想,帮助记忆,而且提起一种东西就可能联想到一大串内容。

这种联想是根据事物之间在现象或本质方面有类似之处而建立起来的联想。类似联想主要是突出事物的共同性和相似性,它对学习和记忆发挥着重要作用。如集中识字教学,其所以能得到大力推广,就是因为它利用了汉字结构具有音、形、义方面的类似性。依据汉字的造字规律,抓住特点,把常用汉字分别归纳成不同的类,然后编成《快速集中识字手册》在全国进行推广的。又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导出,就是利用两个全等三角形的相似特点推出来的。把一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对角顶点联起来,就构成两个全等三角形,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底乘高除二”,两个全等三角形合起来构成的平行四边形,正是一个三角形的二倍,二二抵消,得出平行四边形有公式是“底乘高”。这样就很容易记住了。

类似联想在各科教学和学习中使用非常广泛,它要求在合乎逻辑、忠于现实的前提下进行。不合逻辑、违背现实的两种事物,不能强行联系起来。类似联想用得好,不但对高效记忆有作用,而且有利于创造性才能的发挥。

(3)对比联想法

对比联想是根据事物之间往往具有对立性的特点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联想。如由热想到冷,由甜想到苦,由爱想到恨,由落后想到进步等。由于想到的事物具有对立性,因而将其归纳到一起。用对比联想增强记忆,效果就特别显著。小学语文教学中,常把同义词与反义词联系到一起教;中学分析小说时,常将这一人物与另一人物的形象对比起来教,能增强感染力;数理化教学中,也可将彼此对立的定理、公式、规律等归纳起来,运用对比联想帮助记忆。对比联想在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非常广泛,是提高记忆效率的极好方法。

(4)奇特联想法

奇特联想是世界上公认的“记忆秘诀”,也是一种记忆的“诀窍”。奇特联想法是利用一些离奇古怪的想法,把有关事物、词语或知识串连到一起,在大脑中形成一连串的物象的增强记忆的方法。

奇特联想可以把任何几个字或词语概念串起来,用自己的特殊办法加以记忆。

运用奇特联想时有三个要点必须掌握:一是将静态事物动态化,把本来是静止的东西,想法让它动起来。如“汽球、墨水、草原”三个不相干的名词,你要连起它们达到记忆目的,可想象成墨水挂到汽球上向草原飞去。二是用甲事物取代乙事物,或让甲事物变成乙事物的一个组成部分,把它们联系或组装起来。如“铅笔、草帽、大豆、拖拉机”,可以想象成铅笔代替了人,戴着草帽坐在拉大豆的拖拉机上。三是对被记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增多或减少。如要记住“手表、窝瓜、滑梯”这三件事,怎样联想呢?可想象为手表象窝瓜那样大,从滑梯上滚下来。运用这种办法对事物进行随意组合,就可进行联想创造,收到最佳记忆效果。奇特联想法乍看起来是可笑的,但使用到需记多项事物的场合,它就会发挥特殊效能。训练习惯之后,要记一连串的词语和事物,就会方便多了。

总之,联想记忆的方法多种多样,最重要的还有定位联想法和应用联想法,由于难度较大,本文受篇幅所限,难以介绍清楚,请爱好者专门学一下王维同志的《快速记忆法》,定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记忆方法总结500字第2篇

很小的时候,就十分喜欢下雪,在那一双黑漆漆的手套外,妈妈会给我讲她小时候在学校的故事,教我背诵许多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回首往事,就仿佛是昨天,来得那么缓,但又去得那么快。我常常坐在阳台上,静静地看着那漆黑的手套,慢慢地回想,追回昨天的那份情。

记得那是一个下雪天,我上完英语培优,妈妈来接我,在路上,一个劲地吵着闹着要玩雪。妈妈害怕我把手玩冻了,就把手套脱下来仔细地给我戴上,才放心让我去玩。可我那时太小,丝毫没有注意到,妈妈那双因为家务冻红肿的手。后来,回到家,妈妈不仅感冒了,手上还受了风寒,生了冻疮,我知道后,心疼极了!想到妈妈平时对我的.照顾,工作那么忙,还陪伴我学习到很晚,冷了为我加衣服,半夜来给我掖被角,我就更加羞愧了。就这样,我在妈妈的庇护下,在无数次风雪中成长起来……

渐渐的,我长大了,妈妈老了,妈妈接我回家早已成了昨天的故事。

又是一个下雪天,依旧是黑漆漆的手套,依旧是我和妈妈,依旧是那片雪茫茫的世界……我在家中写作业,无意中一抬头,就看到了外面的大雪纷飞,我想起妈妈出门前什么都没带,便急忙抓起手套、围巾跑出了门。在路上,我找到了在寒风中的她,连忙把手套细心地给她戴上,看见妈妈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我开心的笑了,因为我终于以同样的方式回报了妈妈。

哦,黑漆漆的手套,你充满亲情,你充满了爱意,你蕴藏着一个昨天的故事,我要把这亲情永驻心间……

总盼着下雪。

记忆方法总结500字第3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回想起六年的小学生活,有很多人很多事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它们就像一个个美丽的贝壳一样五彩斑斓,在这些美丽的贝壳中有一只却始终在我的记忆中闪着夺目的光彩。它就是我的好朋友——白紫怡。

记得那是刚入学的.第一天,我步入小学阶段,走到陌生的教室,谁也不认识,在我的前面有一个女生,她回过头对我说:“你好,我叫白紫怡,我们能在一起玩吗?”我开心地回答道:“可以。”,我们无论在班级,操场……我俩形影不离。就这样,一年,两年,三年……时间慢慢的过去,我们俩成为了特别好的朋友,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白紫怡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有爱心的一个人,我特别崇拜她,老师,同学都夸她是一个好孩子。记得在一次下课,我们出去玩,我被一个高年级的大哥哥撞倒了,膝盖磕破皮了,流了好多血。白紫怡冲到我面前,问我:“疼不疼啊?你咋不小心点呢?”她指责我不小心,其实特别关心我,把我背到班级,给我处理伤口,说:“忍着点,有点疼。”抹完药水给我包扎。然后每天陪我在教室里,直到我的腿完全好了,他又陪我去操场玩儿。她是我见到过最善良的人,就像大姐姐一样关心我,让我特别感动。我忘不了,她为我补习落下的功课;我忘不了,我伤心时她为我擦去泪水;我忘不了,寒冷的冬天她把手套让给了我……每当想起这一切感激之情便油然而生。

离别近在咫尺,难舍涌上心头,不论走到何时何地我都不会忘记小学生活中的这段珍贵的友谊,我会永远把它珍存在我的记忆中,让它在我的生命中绽放出光彩!

记忆方法总结500字第4篇

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但能独立地再现出来的过程叫回忆。尝试回忆法就是在背记过程中,不断地自己考自己。考的方法很多,主要是采用自己复述、自己默写等方式。例如,在记忆外语单词时,可以背着默写,也可以看着英文默写中文,或者看中文口读英文。背诵课文时,可以不断地尝试着自己背。背得不对时,再看,再记。对学习过的识记的知识,及时进行尝试回忆,效果好。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①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记忆情况。每次尝试回忆后,就会知道自己记住了什么,还有什么没记住。在进一步阅读时便可有重点、有选择地记忆。②可以激发人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尝试回忆,目的是逐字逐句地再现读物,这能促使自己逐字逐句地读,把目标对准那些尚未记住的材料。

有些学生在记忆的时候,总是闷着头一遍又一遍地读。这种枯燥无味地重复诵读,往往不能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这样,就必然会降低记忆效果。尝试回忆,虽然比照本宣科费力气,特别是在回想不起来的时候,就要开动脑筋。因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也就容易记住所读的材料。

反复看过要记的材料后,试着不看材料。背诵一遍(或回忆一遍),若遇到困难再看书,这种利用反馈效应尝试背诵的记忆方法称为尝试背诵记忆法。

例如,在熟记英语单词后,可以看着英文默写中文,也可以看着中文默写英文,然后对照一下答案,把不对的更正后,再记一下。又如,背诵课文,可以在熟记之后,尝试回忆一下,也就是自己背一下,背不下去时,再看,再记。又如,在识记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定理证明时,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后,也可以尝试用笔演背一遍,证不下去时,再看书,再记。

实验表明,让记忆者了解自己的记忆效果,即给予信息的反馈,往往能够提高记忆效果。下面这个心理学实验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把被试者分成甲、乙两组。主试者让甲组学生对一篇课文连续看4遍;让乙组的学生对同一篇课文看一遍,尝试背诵一遍,又看一遍,又尝试背诵一遍。结果,一小时后,甲组只记得;乙组记得;一天后,甲组只记得30%,乙组记得;十天后,甲组仅记得25%,乙组仍记得。

每次尝试背诵就是给予一次记忆信息的反馈。为什么利用反馈效应的尝试记忆法能够提高记忆效果呢?这是因为反馈提高了记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篇材料识记几遍以后,总是有的部分已经记住了,有的部分还没有记住,或者记错了。反馈信息就可以告诉你哪些部分已经记住了,哪些部分还需要加工,帮助你了解自己记忆的进度,记忆的难点,然后,你就可以针对难记的部分集中力量攻下来。其次,反馈可以增强对记忆的自信心,从而给识记增添力量。如果对一篇较难的材料,或者较长的材料诵读几遍以后,就发现已经记住了其中的大部分,这就会极大地激发学习动机,以及取得成功的喜悦心情,充满信心地去完成余下的记忆任务。当然,也可以在你识记几遍后,发现自己还没有记住,心中不免烦躁起来,这时你应该懂得:“烦躁情绪将干扰记忆,影响记忆效果。”最好的办法是控制情绪,使自己心平气和,相信自己的记忆能力,或者这样想:“这篇材料难,是应该多记几遍才能记住。”再其次,反馈在一定的程序上可以消除疲劳,维持注意力的集中。闷着头一遍一遍地读,这种枯燥无味的重复诵读容易产生疲劳,时间一长,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在记忆的过程中,时时有关于记忆的信息反馈给你,无疑会消除一些疲劳,或者使疲劳延缓产生,同时又可以使注意力不断地集中在识记上。因此,尝试背诵记忆法比那种单纯反复地去念、去看、去写的单纯重复记忆方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