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传统文化总结6篇

发布时间:2024-05-01 01:24:59

发扬传统文化总结第1篇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往往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并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延伸,传统文化教育和大学生认知的关系也必然是丰富的、复杂的、不断变化发展的。通过视频学习,在老师的讲授中我认识到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过程中要求大学生要不断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贯穿于整个传统文化之中。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决定了民族精神教育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对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积极作用和影响。传统文化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在现实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待人接物的正确良好习惯。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做的处于逆境能坚强面对,处于顺境不骄奢淫逸的生活作风。

优秀传统文化高扬生命意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积极意义。如强调对生命的敬畏和终极关怀,在生与死的问题上,以强烈的生命意识来通透死亡意识。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这种人生观,用来教育当代大学生,既能医治少数学生存在的“人生冷漠症”,又能高扬起生命意识,拓宽其精神空间,催其奋进,促其进取,形成积极有为、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了精神动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视智慧、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等思想,有利于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应当认真的加以宏扬。

思想政治理论理论课堂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必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道德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作用,采取有效措施,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在校园里发扬光大,切实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让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在世界文明的淘洗中越发闪出熠熠的光辉。

发扬传统文化总结第2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软实力;路径选择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软实力的相关理论概述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文化”一次的概念最早提出是西方学者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提出的,认为文化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它与政治、经济、历史想对应的概念。而中国传统文化大师梁漱溟先生认为文化是指文学、思想、学术、教育和出版等等,泛指包罗万象。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三千年的历史,在历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价值的积淀。传统文化的心态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具有普遍性和整体性。多种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合,相互影响交叉于各学科中,是维系整个社会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的总和。

(二)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从诸子百家到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各个层面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文精神。从古代提倡的“仁者爱人”到现代社会的“以人为本”,明确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和如何做人的问题,这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孔子和孟子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逐渐形成了到现代社会的道德修养、道德教育的历史层面,构建了人文精神体系的基本内容。在几千年的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把建设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个人命运、社会、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内容。第二,爱国主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这是长期形成的关于培养爱国情操和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重要内容,是符合历史时代潮流的精神实质。因此,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荣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第三,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之中,从古老的民族文化,个人的发展和个人价值观念的形成,需要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全面提升自己。尤其是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更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才能在历史的潮流中凸显,才能在国际舞蹈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三)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文化越来越成为增强民族凝集力和创造了的重要源泉,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使人们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才能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的精神面貌更加向上。党和国家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文化软实力对于国家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文化软实力作为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是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体现,也是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的重要途径。因此,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是当今富裕的时代主题。维护世界的和平和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交流。

二、我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不足与成就

(一)我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

第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源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带来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社会意识形态,中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经历数百年的沉淀和积累,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是为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提供了更多的保障,价值观念上的差异,使得不同文明之间的发展道路有所不同,在求同存异中发展,尊重各国的文化交流,这需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第二,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基本思想。中华民族精神是长期经过历史的沉淀和积累流传下来的具有激励人们前进的精神动力,这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面对世界多元化思想的冲击,这就要求培育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加快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使中华民族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提高在世界各国之间的地位。第三,传统文化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外在因素。尤其是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学习各国的文化,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国与国之间的沟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剔除糟粕,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

(二)我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劣势

第一,思想认识上的偏差。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悠久造成部分人员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过时,其内涵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更不符合社会的时代潮流。因此,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带有排外和封闭的色彩,并且更多因为传统文化的繁琐礼仪造成人们更不愿意去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种观念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停滞不前。历史从进步反而成为了倒退,这与现代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是想违背的,直接阻碍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长。第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程度不足。挖掘、利用和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多的是被国外发展为自己的文化遗产,这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境下,又将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传统美德有机融合在一起,系统地建构了新时代中国_人的传统文化观。[1]因此,通过各种途径挖掘中国的传统文化,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才能对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一)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一直延续到今天,在积极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与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相联系,打造出富有时代意义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勤俭节约和主张和谐统一的精神理念,在当今社会同样适用,如何结合人们社会生活中新的需要和社会的时代背景,将传统文化与时代主题相结合,才能对于提升中国文化软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才能符合时代潮流赋予的使命,让它成为适应当今社会的思想文化,从而打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文化。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进人类各种文明的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维护世界和平产生积极的影响。[2]

(二)挖掘和保护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存在的历史渊源,重点保护文明古迹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防止多元化时代主题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从而才能大力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努力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节日,丰富传统文化节日的内涵,在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文化中,打造中国优秀的文化艺术品牌,提升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各国的地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提升民族文化素质和文化软实力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遭到破坏,才能促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中国的广大人民群众。

1.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历史性的文化特征,通过多种方式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的精神面貌,这也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在各国发出中国优秀文化的声音,让西方国家了解中国人民的特点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在文化交流上更进一步。

2.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

美国在发展自己文化产业上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其主要原因在于美国能够积极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尤其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方式主要来源于公司、个人的捐助以及各个基金会的赞助等多种形式。其发展的力度远远大于政府的投入,这种尊重文化产业,发展自己的艺术是值得中国发扬传统文化积极借鉴的地方。因此,中国要剔除糟粕,吸收外国的经验和文化,引导社会各阶层各族人民我国的文化产业,共同促进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3.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打造中国传统文化品牌

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有利于人民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具有良好氛围,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培养,这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弘扬主旋律,创造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文化氛围,才能在不断发展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积极打造中国传统文化品牌,为增强中国文化竞争力提供基本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_的性质所定、使命所在、职责所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这是坚持中国_对文化建设领导权的内在。[3]

四、结语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政治大国,这就需要中国发挥文化软实力,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才能使中国的文化在世界地区发扬光大,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增长,离不开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借鉴其他国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发自己的文化产业,从各个角度总结成功的经验和不足,才能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适应新时代的历史潮流,从而达到属于中国自己的文化品牌,建设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孔宪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兼论中国_关于传统文化的新认识[J].教学与研究,2015(1).

发扬传统文化总结第3篇

黑龙江省兴凯湖农场黑龙江密山1583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_的_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和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和政治担当,要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充分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努力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坚力量。

一、充分认识在职工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_2013年4月28日在同全国劳模代表座谈时强调:“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我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用先进思想、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不断为中国精神注入新能量,始终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在职工中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关系到亿万职工中凝聚共识、引领思潮作用的有效发挥,关系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思想基础的切实巩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调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实现中国梦凝聚智慧力量的必然要求。_指出:“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工人阶级始终紧跟党的前进步伐,为实现党的目标任务奋力拼搏。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把我们党这一突出政治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特点发挥出来,使广大职工成为坚持中国道路的柱石、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坚。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的重要保证。_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精神取向,为多元时代凝聚思想共识植入了灵魂、指明了方向。在职工中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更好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一”,引导职工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自为,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展和发挥工人阶级先进性,始终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铸牢强大的精神支柱,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

二、切实把握在职工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包括广大职工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参与和广泛实践,使这一价值观真正熔铸于广大群众的自觉与共识之中。在职工中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认真学习贯彻_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人阶级的重要讲话精神,突出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时代特点,把“三个倡导”融入职工队伍的政治立场、价值追求、职业操守、精神境界等各个方面,使广大职工普遍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发展目标,充分认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取向,模范实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行为准则。

在坚定职工爱党报国的信念上下功夫。在职工队伍中培养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怀和政治立场,引导职工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做坚持中国道路的柱石。爱党报国是由工人阶级的地位和性质决定的,是工人阶级最高的政治价值目标。在职工中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要的就是强化爱党报国的政治意识,立足本职、胸怀全局,把职工梦与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以国家主人翁姿态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培植职工团结友爱的操守上下功夫。引导广大职工与先进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继承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优良传统,用共同的理想目标凝聚力量。团结友爱是由工人阶级的组织优势和互助传统所决定的,是工人阶级最本质的阶级属性。在职工中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增进职工队伍的内部团结,加强同其他劳动群众的团结,加强各民族的团结,自觉维护国家安定团结,携手奋进、共担使命。

在强化职工敬业奉献的精神上下功夫。引导广大职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淡泊名利,用先进思想、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始终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敬业奉献是由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和职业道德所决定的,是工人阶级无私的优秀品质。在职工中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弘扬工人阶级高尚的职业操守,增强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意识,在工作岗位忠于职守,在责任面前敢于担当,在利益关头顾全大局,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展示工人阶级的伟大信念。

三、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职工中落地生根

_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各级工会要把引领广大职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任务,多措并举,使之在职工中生根发芽、落地开花。

抓认知,加强学习宣传。先进的思想不会凭空产生。要把加强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认同、职业认同和情感认同作为关键环节,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实践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进企业、入车间、下班组。充分发挥工会宣传教育阵地作用,有效开发网络、手机、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坚持经常性、常态化与利用举办重大节日、重要活动、纪念礼仪活动等时机相结合,切实增强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成为广大职工不可缺少的精神养料。

发扬传统文化总结第4篇

我们课题组开展的题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第二阶段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现在我们将近期研究的心得体会整理如下:

借用陶行知先生在《小学教师与民主运动》中说的一句话:“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本阶段我们研究的同时,切身感受到要想加强语文教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一定要遵循以上六个原则。

我们在给学生讲解汉字的结构特点时,应该让学生充分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汉字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内容,能说会写也是小学语文对学生语文能力考查的重要标准。同时,汉字本身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通过讲解汉字的结构特点,既能够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记忆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领略传统文化中书法的艺术魅力。在低年级中,教师可以讲解诸如“日”“月”“羊”“火”这些字的古代的象形字结构和演变过程。在高年级阶段,则可以结合字形介绍中国古代文化。例如,“社”是由“礻”和“土”组成的,“礻”代表神祇的意思。社在古代的意思就是神守护着土地的意思,因此中国古代人所称的社稷就是土地神的意思。古代帝王都要在一个特定的地方建造神坛,这个神坛就是社稷,如果社稷变了,那么国家也就没了。由此,社稷一词在后来就与国家具有相等的含义。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时可以整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使语文课堂有声有色。小学课堂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传统节日的因素,在节日当天进行教授。在教授时还可以加入相关道具,或者以多媒体的形式呈现,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小学课文《北京的春节》和《看花灯》两篇课文中,教师就可以现场带上花灯,让学生猜灯谜,也可以带上笔墨,让学生自己编词造句书写春联。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印象,提升了对课堂的参与度,也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教师应引导发挥好学生的诵读特长,让学生在诵读经典的同时,提高学生文化品位。通过读诵经典可以最直接地让学生产生对古代文化的印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经典。据笔者的观察,很多教师在语文课堂上都让学生死记硬背经典,导致学生反而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厌恶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所带的班级中引入了唱诵式的读经方法,通过将诗歌编成一首首歌曲,让学生更加喜欢读经,也更容易记诵。例如,在教授古诗《十五夜望月月》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一下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人们都有哪些习俗?历史上还有哪些诗人写过关于中秋节的诗词?他们的诗词选取的是什么景物?中秋节人们一般都会表达怎样的思绪?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教学,采用入情入境的方法,带领学生体会诗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再引领学生走出诗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想。既锻炼了学生的品析诗文的能力,同时学生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大的兴趣,对中华传统节日有了更多的了解。

以上是我们课题组针对本阶段研究的一点感悟,接下来的研究,我们会本着上述留个原则,有目的、有方法地努力继续开拓进取!

发扬传统文化总结第5篇

在两天的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过程中,使我受益良多,也有一些感想体会。首先家和万事兴,富而不乐,贵而不安。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这些都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判断力、智慧以及不断的学习,所以人要时时地停下脚步来思考,方向是不是正确,不能在“忙、盲、茫”中度过。在我们的人生中,处处都充满了抉择,从择食、择言、择业、择偶、择友等各方面,都需要我们要有判断力,要有智慧,而这些都归于我们是否学明白了,不能因为我们自己退却的心,消极的心,坏习气而打败自己,福田靠心耕,量大才能福大,大舍才会有大得。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五伦八德:夫义妇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为首,我们就应该以身作则,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慧。

人生当中有很多挑战,改坏习惯的过程是不断上进的,但不是直线上升,而是总会有很多波折的曲线上升。另外“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很有道理,当我们遇到了挫折或困难,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不要总是怪别人,怨天尤人。在我们平常处事行事的过程中,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各自择,天心地宁;各相择,天翻地覆”,所以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少说抱怨的话,多说宽容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多说真诚的话;少说命令的话,多说尊重的话;少说批评的话多说鼓励的话。家里的每个人,都做好了,那这个家自然兴盛,自然和谐。

其次百善孝为先,什么是孝?如何行孝有父母去奉养,有亲爹、亲娘可以叫,是一种人生的幸福,不能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后悔事。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故天经地义乃为孝。并且我们中国人的孝并非愚孝,舜的故事告诉我们孝敬父母,不能让父母难受,伤心,“大杖则走,小杖则受”的心灵才是对父母真正的孝顺。

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今之孝者,立身行道,而扬名于后世。

还有礼在人际关系中的运用“鞠躬”之礼,并非在于形式,而真正的是关乎行礼之人的内心是否恭谦,鞠躬之礼就是要告诉自己应该常处下,用来降服自己的傲慢之心。

有礼之人,礼可以成为他生命中的助力,而无礼的人,则是阻力。“礼者,敬而已矣”,有礼之人,为人真诚,可以得到长辈的帮助和提携,因为人际关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就对你笑,你对他不友善,他也不会对你好,“而凡人之所以为人也,礼仪也”。

弟子规就是人生的交通规则,学弟子规的每一句,是学它每一句话后面的存心。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更需要努力逐步改掉坏习气,培养好习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围绕着“和”这个核心,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人际和谐的五伦关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以及“仁、义、礼、智、信”的做人行为准则。另外就是对“孝”的理解,引申开来说,对家庭里的父母亲,为人子(女)一定要尽孝道,对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要尽忠,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要尽责尽能。说实话,到学习之前,虽然心中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同,但是自认为自身做得还不错,经过两次学习,才逐步领会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教育意义有多大,传统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内容能够指导我们的言行举止、衣食住行,帮我们养成良好习惯,成为一个有素质有涵养的中国人。

国学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脊梁。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延绵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正是因为有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作为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人们急功近利,道德和良心的缺失在年轻一代中尤为突出,所以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仁爱、孝悌重回到我们心中,让忠诚、守信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使我们的社会安定和谐,国家兴旺发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去思考、去感悟,就会明白其中的'许多道理。在为人处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就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和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说出去的话,首先要讲信用,不可以欺诈别人或者胡言乱语,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说话只要恰当,切题就行,不要花言巧语。尤其是作为职场中的我们。

做人要懂得感恩。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经常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回家,面对父母的唠叨,觉得很烦;有时对父母的牢骚,不能很好的给予劝慰,置之不理想想自己平日对父母的关心太少了。

从校园已经走出来一段日子了,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怀念象牙塔里的单纯的美好,怀念坐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的那种如沐春风的感受,怀念着以前的一切,总是不想告诉自己要向前看,总是把自己蒙蔽在过去的生活中,不去想迎接新的生活;总是抱怨周边的环境太过复杂,抱怨这个社会是多么的世俗,忘了继续追寻生活的美好。生活在回忆里,痛苦在现实中。在不遇到问题的时候,充满自信的对待一切,而在遇到真正挑战的时候,既没有小隐于野的气魄,更没有大隐于市的心境,也只不过是俗人一个。所以非常感谢领导们在我彷徨的时候给了我机会参加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醒自己应该如何继续以后的人生。自从我自己学习传统文化以后,就越来越感觉到这条路越走越宽广,也希望有更多人受益。并介绍自己周围的朋友和一些素不相识的有缘人来到国学班学习,学习的道路还很漫长,希望大家都能够践行圣。

中国传统文化给后人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籍,光辉灿烂的思想,绵亘不绝的历史,深邃玄奥的智慧。在这个被西方的风俗习惯及思潮日日侵扰的今天,在这个人人拜金的物欲横流的今天,在这个良心大大地被撕咬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于我,是一次很大的心灵震撼。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的特色,是中国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中国文化保持长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我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

我觉得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会让人受到很好的熏陶,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和四书五经等等,这些古人给后人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特别值得我们深入的学习和思考,那些文人墨客的为人之道也早已给我们以证实。人的道德必然与他的成功与否有着密切的关系,客观事实的规律是不能人为的改变它的运作。我们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前提,就要让孩子先学会做人,然后再做事,万事德为先,一个人有了良好的品德,才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认可。因此,我觉得:现在的中小学幼儿园也应该把这些传统文化载入课程,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学习,真正让下一代从中悟出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同时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者,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教师的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都成为学生和社会的楷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那会影响到学生。

通过学习,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要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价值的内容,用来把今天的'工作做得更好,实现它的现代价值。又如,在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难免有不同的冲突,但是对任何事情,我们要有这样的心态,“退一步海阔天空。”也许事情就会是另一种结果,无论在家中还是在单位,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到:各自责,天清地宁。各自从自己身上找到不足,那我们将生活在一片宽阔宁静的天空下,何乐而不为?因此,我将从已做起,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美德!

发扬传统文化总结第6篇

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要做好这一点,首先要做好弘扬中华美德,这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华美德这一方面我们都可以做到的。在学校了见到老师问好,有礼貌,于同学团结友善,学习生活上勤俭节约,在社会中,多为他人做好事,乐于助人,无私奉献,默默无闻,我们只要想做,一定会做到的!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本身就要有一正确的观念,从子身观念意识上做到弘扬中华美德。

现在社会的现代化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冲突。在这场冲突中要不要保持中华美德,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问题。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把传统价值思想体系中德优秀精华发扬光大,把它和现代化结合起来。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文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鬓繁的国际交往带来了许多外来的价值观念。“麦当劳文化”正在侵蚀着中国文化。对于西方文化,我们不是一概排斥,而是要加以选择和改造,要丢起一切腐朽落后的.,或者我国国情不符合的的价值观念。弘扬中华美德就是要振奋民族精神,抵御一切不健康的价值观念的侵蚀,树立健康的社会主义美德。

当前我们这样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现状迫切要求加强中华美德的教育,长期以来,我们中国道德教育中存在的理想化,空泛化,形式化的缺点。青少年知道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但对最初步的道德教育要求却不清楚,不实行:不能判断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的东西,有的甚至还受到社会上丑恶行为的影响,因此急需告诉他们中华美德是什么,让他们知道中华民族创造了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又是在中华美德的哺育下壮大发展起来的;今天我们要建设祖国,振兴中华,需要身体力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遵守“爱国守法。名利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今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习。

弘扬中华美德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要从小做起。成为社会建设的骨干,因此我们必须有健康的价值观念,树立健康的社会美德。让我们一起奔向现代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