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22:25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篇1

1、眉清目秀:眉、目:眉毛和眼睛,泛指容貌。形容人容貌清秀不俗气。

2、獐头鼠目:像袋象獐子那样又小又尖,眼睛像老鼠那样又小又圆。形容人相貌丑陋,神情狡滑。

3、天香国色: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4、秀外慧中:秀:秀丽;慧:联盟。外表秀丽,内心聪明。

5、面目可憎:憎:厌恶。面貌神情卑陋,使人看了厌恶。

6、鹤发鸡皮:鹤发:白发;鸡皮:形容皮肤有皱纹。皮肤发皱,头发苍白。形容老人年迈的相貌。

7、鹤发童颜: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8、靡颜腻理:靡:美丽;颜:面容;腻:细腻;理:肌理。形容容貌美丽,皮肤细腻柔滑。

9、沉鱼落雁:鱼见之沉入水底,雁见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10、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11、脑满肠肥:脑满:指肥头大耳;肠肥:指身体胖,肚子大。形容饱食终日的剥削者大腹便便,肥胖丑陋的形象。

12、面如冠玉:比喻男子徒有其表。也用来形容男子的美貌。

13、头童齿豁:童:原指山无草木,比喻人秃顶;豁:缺口。头顶秃了,牙齿稀了。形容人衰老的状态。

14、大腹便便:便便:肥胖的样子。形容肥胖的样子。

15、囚首垢面:象监狱里的犯人,好久没有理发和洗脸。形容不注意清洁、修饰。

16、国色天香:原形容颜色和香气不同于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后也形容女子的美丽。

17、出水芙蓉: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18、亭亭玉立: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19、铜筋铁骨:如铜一样的筋,如铁一样的骨。比喻十分健壮的身体。也指能负重任的人。

20、童颜鹤发:颜:脸色。仙鹤羽毛似雪白的头发,()孩子似的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21、双瞳剪水:瞳:瞳孔,指眼睛。形容眼睛清澈明亮。

22、肠肥脑满:肠肥:指身体胖,肚子大;脑满:指肥头大耳。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饱饱的,养得胖胖的。

23、粉白黛黑:粉白:在脸上搽粉,使脸更白;黛黑:画眉毛,使眉毛更黑。泛指女子的妆饰。

24、其貌不扬:不扬:不好看。形容人容貌难看。

25、国色天姿:国色:女子美色冠绝全国;天姿:天生的姿色。旧时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26、药店飞龙:飞龙:指中药龙骨。药店里的龙骨。比喻人瘦骨嶙峋。

27、雾鬓风鬟:鬓:脸旁靠近耳朵的头发;鬟:环形发髻。形容女子头发的美。也形容女子头发蓬松散乱。

28、被发文身: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

29、虎背熊腰:背宽厚如虎,腰粗壮如熊。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30、形销骨立:销:消瘦。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31、燕颔虎颈:颔:下巴颏。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

32、骨瘦如柴:形容消瘦到极点。

33、明眸皓齿:明亮的眼睛,洁白的牙齿。形容女子容貌美丽,也指美丽的女子。

34、鸡皮鹤发:皮肤发皱,头发苍白。指老人。

35、蓬头垢面:头发蓬乱,脸上很脏。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也泛指没有修饰。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篇2

摘要鲁迅小说取得巨大的艺术成就,在于其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的典型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典型意义。鲁迅善于概括人物的特点,善于抓住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中最有特征的东西,善于运用肖像刻画、行为刻画、语言刻画、心理刻画等多种艺术方法描写人物,刻画人物力求写“形”传“神”,形神兼备,“神情毕肖”。

关键词:鲁迅小说人物形象描写艺术

中图分类号:i207.6文献标识码:a

文学就是人学。人物塑造在小说中具有特殊的意义。鲁迅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鲁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中最有特征的东西,善于运用肖像刻画、行为刻画、语言刻画、心理刻画等多种艺术方法描写人物,用“形似”进而揭示人物性格和精神特征的“神似”,力求写“形”传“神”,“神情毕肖”,塑造典型形象。

一肖像描写――生动传神

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外形的描写。鲁迅写人物不是单纯为写外形,而是借助于绘“形”而传“神”。用简洁的笔触,简约几笔,把人物写活,力求揭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的本质底蕴。

东晋的大画家顾恺之在为人画像时迟迟不画眼珠,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传神写照,正在个中。描写人物眼睛最易揭示人物内心深处的世界,最易表现人物的灵魂。鲁迅通过描写人物的眼形、眼光、眼神,在情节发展中自然流露出人物的精神和悲惨命运,突出表现在《祝福》中祥林嫂的人物刻画上。通过描写祥林嫂的眼光、眼色、眼神前后变化,反映了她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表现出祥林嫂这个人物善良的灵魂,不仅承受了生活灾难的接连沉重打击,而且遭受了封建礼教族权、夫权、神权和封建迷信枷锁的残酷折磨和摧残。鲁迅正是运用“以一目尽传精神”的手法,抓住人物的形态,摄取人物的灵魂,表现人物的神似,意蕴丰厚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命运。

鲁迅小说描写人物肖像,抓特征的手法多种多样。他有时直接描写人物,如《孔乙己》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表现他虽然在科举中失败了,在黑暗的现实社会中彻底地穷困潦倒了,而他还要在严酷的社会中争取做“人”的权利。他不能也不愿在众人面前损伤自尊心。一个穷困潦倒、懒散而又不肯放下封建末世的知识分子架子的人物形象鲜明突出。《风波》中“有些遗老臭味”的赵七爷,当听到复辟回潮,“皇帝坐了龙廷了”,他便穿起蓝色竹布长衫,由“道士变成光滑头皮,乌黑发顶”的样子;而在“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通过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前后变化,揭示出这个看风使舵、八面玲珑而满腹复辟经的封建人物形象。

为了鲜明生动突出人物的特点,鲁迅常运用人物形象互相对比映衬的手法,也就是“捉挈这人全般”最主要、最精彩、最突出的特点,把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以及不同遭遇的形象展示出来,在鲜明的对比中,突出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突出人物的历史命运。例如《故乡》中,“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于是,“我”由眼前的闰土联想到记忆上的闰土,两种形象截然不同:闰土在生活中的磨难遭遇,“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同少年时期那个富于智慧和勇敢,富于青春活力的闰土形象,判若两人。作者的笔力,正抓住了人物在不同时期“脸色”、“眼睛”、“手”的变化特点,表现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惨命运,彰显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

二动作描写――具体传神

白描手法,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物与景物的情态面貌。鲁迅先生把白描手法概括成十二个字,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鲁迅善于用极经济朴素精炼的笔墨白描的手法,写出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的人物的动作行为,使人物形象生动传神。这类例子很多,如《药》中有这样一段白描:“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掏”、“接”、“抖抖的装入”、“按了两下”这一连串动作白描,真实生动地写两位老人动作细微谨慎,表现出良苦用心和生活的窘境。这些特写的镜头,凸现两位老人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期盼。《药》中有这样一段表现康大叔:“……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腰带,胡乱捆在腰间。”用白描化的手法,一个刽子手、恶棍、武夫的形象栩栩如生。

揭示典型环境中的人物性格,应当描写人物“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表现人物“怎么做”。人物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在一定的典型环境中活动的,而人物自身的行为也往往表现出其本质的特征。如《故乡》中的闰土在“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的压迫下,“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写活了一个神态麻木似乎不满,而又无力反抗现实无可奈何纯朴的农民形象。他饱受了多少困苦和辛酸。闰土向“我”要了“几件东西”,其中是“一幅香炉和烛台”,明显是要祈祷神灵的保佑了。这一笔更点化了人物祈福神佑思想的不觉悟。作者在特定的环境下,展示人物形象与精神特征的统一,使人物神态和精神的麻木毕现。

鲁迅小说表现人物动作行为的前后变化对比描写,也往往使人物活灵活现。孔乙己先前到酒店,他的神情是“不屑于别人的嘲弄,能够排出九文大钱”。这一个“排”字表现出孔乙己傲慢自足的神情,说明钱数较足,也向“短衣帮”摆一下阔,显示出他的迂腐;而后用“手”来到酒店,只能是显出“恳求的眼色”,“摸出四文大钱”了。一个“摸”字写出了他动作的迟缓,也从侧面写出他的钱数不多,且放得严实,说明孔乙己更加穷困了,表现出孔乙己穷困潦倒失意到可怜可悲的地步。“排”与“摸”的动作对比,同一行为的两种不同描写,活画出人物的不同生活遭际和精神面貌。不同人物的性格形成不同的人物行为,性格决定行为。人物行为的对比,使不同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凸现人物性格的典型丰富性。

行为动作是心灵的直接表现,而细微的行动则尤其能生动、深刻地表现人物的本质。鲁迅小说善于透过人物细微的行为特征展示人物的心理变化,常常使人物神情毕现。鲁迅小说中的动作细节描写最刻骨铭心的是《阿Q正传》最后一章“大团圆”中的一个细节,一心要参加“革命党”的阿Q,莫名其妙地被“革命党”当作盗窃犯逮捕了,草草审讯了一通,就被判处死刑,临刑前让目不识丁的阿Q小心地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个并不规范的圆圈以代画押签名。这段描写阿Q麻木可悲的细节,是多么震撼灵魂入木三分啊!

三语言描写――凝练传神

语言描写,即通过人物语言,揭示人物的个性和思想特征。人物语言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作家在创作中必须根据根据不同人物阶级、职业、经历、生活习惯、思想感情和精神状态,选择富有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去表现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才能塑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鲁迅也是极善于通过人物个性语言塑造典型人物的作家,在她的作品里,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语言都极富个性化。鲁迅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准确而精炼;二是高度个性化,用人物三言两语结合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及其变化。鲁迅小说的人物语言,都十分凝炼传神,“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有时只凭几句简单的人物语言,便可使我们联想到人物的音容笑貌,举止行态,捕捉到人物的思想性格精神面貌。如《故乡》中“细脚伶仃”的杨二嫂,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到的语言,表现出杨二嫂快言利嘴、泼辣不羁的性格。一个势利而贪图便宜的小市民的妇女心理,通过惟妙惟肖的语言表现出来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典型化,在鲁迅小说中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作者有时就借助人物的语言叙事,来表现小说的主题。

四细致的心理描写――形象传神

心理描写,即通过描述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是刻画人物个性的最直接的手法。鲁迅小说有许多成功的心理描写艺术,主要有三种方式:

人物的言行总是受内心支配的,而言谈举止又显示着内心丰富的世界。鲁迅小说常常在人物的言谈举止中,加上精细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从而展示人物的灵魂。例如《药》里的华老栓深夜去买人血馒头,夜黑天冷,而“老栓倒觉爽快”,“跨步格外高远”,从走路的轻快传达出他内心的希望、兴奋和欢快。

鲁迅小说直接描写隐蔽在人物内心深处的感情和思想,通过人物的自我表白或自我剖析,自我流露,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曲折波动和变化,显示人物精神状态的艺术手法,突出表现在作者运用日记体、手记等形式。例如《狂人日记》,作者熟练地发挥其丰厚的医学知识,模仿“狂人”病态的心理,运用“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的日记体,活画出了“狂人”敏感多疑,恐惧不安的特征。

鲁迅小说用写梦境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人物的幻觉和想象、梦境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摄取人物的灵魂,暴露人物的本质方面,也是非常巧妙的。如阿Q土谷祠畅想“革命”便是典型一例。这在如《弟兄》、《狂人日记》、《伤逝》等都有运用。

鲁迅小说在表现人物形象时,常常用作者直接对人物心理的述评手法,鲜明地表现人物的典型特点。如《阿Q正传》第四章“恋爱的悲剧”,作者有一段议论:“有人说……然而我们的阿Q却没有这样乏,他是永远得意的:这或者也是中国精神文明冠于全球的一个证据了。”作者的议论意在突出阿Q灵魂的麻木及其“精神胜利法”的特征性、典型性和普遍性。鲁迅小说运用心理刻画而挖掘出不同人物的灵魂特征,使得形象的塑造不仅达到表面的真实,而且达到内在的真实。精细入微地刻画人物的灵魂世界,既有助于塑造人物的性格,也可从人物灵魂深处的活动,反映出社会历史的影响和真实的现实生活。

总之,小说文学艺术的特征要求必须塑造典型性人物形象。只有人物形象生动,才能使人物具有典型性和生命活力。鲁迅塑造人物常常“静默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因此他笔下的人物不仅形象鲜明,而且神情毕肖,生动传神,达到形似和神似的完美统一。鲁迅小说取得巨大的艺术成就,与其善于准确地发掘人物的典型意义并塑造个性化人物形象,善于运用多种描法表现人物的本质特点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顾农:《“以一目尽传精神”――漫谈鲁迅小说的细节描写》,《语文教学与研究》,1983年第3期。

[2]刘溶、王介平:《鲁迅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第4期。

[3]吴雄甫:《“画眼睛”的艺术――鲁迅小说学习札记》,《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

[4]王琦:《鲁迅小说里的人物形象分析》,《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期。

[5]宋建军:《鲁迅小说细节鉴赏例谈》,《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6]顾晓梅:《仿佛是木刻似的――鲁迅小说艺术形象的造型特色及其成因》,《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7]覃育兵:《博采与创新――论〈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1期。

[8]刘济远:《浅谈鲁迅小说的人物刻画艺术》,《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9]周立新:《勾骨画魂以小喻大――例谈鲁迅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第4期。

[10]黎党新:《谈谈鲁迅小说的细节描写》,《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11]徐根松:《略论鲁迅小说中的语言变异艺术》,《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年第9期。

[12]汪泽树:《鲁迅小说的心理描写论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1期。

[13]陆文:《鲁迅小说的心理描写》,《江汉论坛》,1987年第5期。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篇3

关键词细节人物细节描写形象刻画

当前初中学生作文的通病之一,内容空洞无物,语言味如嚼蜡,无法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究其原因,最主要一点是学生不善于运用细节描写。“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有着同样的作用。”曾创作《高山下的花环》的著名剧作家李准,就曾高度强调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以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范例:朱自清《背影》中可亲可敬的父亲;鲁迅笔下既可爱又可恨的阿Q;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贪婪吝啬的守财奴葛朗台;《儒林外史》里至死连一根灯草都不肯浪费的严监生……如果没有了阿Q调戏小尼姑,同小D打架,向假洋鬼子耍革命,至死对画圆圈还欣赏圆不圆这些细节,阿Q就没有了。如果没有了争夺女儿的梳妆匣,临死抓镀金十字架这些细节,也就没有贪婪吝啬的欧也妮·葛朗台这一形象了。

由此可见:“细微之处最能见精神”。抓住了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典型细节,就能刻画出生动典型的人物。

一、细节、细节描写概述

什么是细节?简言之,它是指文学作品中描绘人物、事件或环境的最小组成单位。细节对于文学作品的作用,正如一个零件对于一台机器的作用。

什么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或周围事物、环境某一细微特征所进行的具体而细致的描绘。它是文学作品完整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和环境、景物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二、细节描写之于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

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身份、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它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让读者欣赏评价。细节描写在文章描写中的地位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的设置和安排,不能随意取代。

三、常见的人物细节描写方法及范例

1.写外貌,抓住特征,以形传神

外貌描写,即对人物的容貌、衣饰、神情、姿态等的描写。俗话说“人心之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外貌,它能从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人物的内心状态。因为不同的出身,经历,素养,社会环境,生存状态……,日久天长,这些“生活密码”就会在相貌、姿态、穿着等方面流露出来,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特征。

如赵树理笔下《小二黑结婚》的三仙姑: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像驴粪蛋上下了霜。”抓住老婆子“秃顶”、“爱涂胭脂抹粉”的细节特征,刻画了一个滑稽的“三仙姑”形象,极具辛辣嘲讽之味。

再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来些伤疤;一部乱篷篷的花白的胡子。穿的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了。”主要抓住“穿长衫”,但“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了”这一细节,活画出一个落魄潦倒、迂腐穷酸的知识分子形象。

2.写语言,凸显个性,揭示性格

语言细节描写即对人物的某一典型语言进行仔细描写。语言上的细节描写不同于对人物做大段的对话、独白和一般性的语言描写,是指极富有个性特点的片言只语。正所谓“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充分体现他的性格特征。

同样内容的话,不同身份,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格的人,说出来也会不一样。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自行车修理摊刚开业,摊主是一个瘸子。一位老工人见了说:“残疾人自强自立,难得。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一个大学毕业还未找到工作的小伙子说:“天不灭曹,该他有饭吃!我四肢健全倒还不如他呢!”一位街道大妈的感慨又不同:“老天爷饿不死瞎眼雀儿!”三种说法都有同情摊主的意味,但老工人多了一份赞赏,待业的大学毕业生心中多少有些不服气,街道大妈有的只是可怜,虽然在表述上都用了格言谚语,却反映了不同的语言风格。

鲁迅《祝福》中,遭受接二连三的打击的祥林嫂在小说中先后四次不变地重复“我真傻,真的。”祥林嫂抬起她没有神采的眼睛接着说:“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这一细节把一个失去唯一所爱的孩子阿毛的近乎崩溃的精神面貌,凸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陈涉世家》中,司马迁只用“苟富贵,勿相忘!”“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现陈涉从小就怀有远大抱负。孙梨《荷花淀》“女人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她才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把女人生小怨、识大体的复杂心理便写了出来。

3.写动作,具体生动,用词准确

动作细节描写,是指通过人物动作行为的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性格。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或精选富有特征性的词语简笔描写,或抓住人物连贯性动作具体描写,或作特写镜头式的描写,或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或对比描写,或同时并现描写。

先看《范进中举》的范进中举后的疯狂之态:“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念了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醒人事……”。小说用“看”、“念”、“拍”、“咬”这几个动作细节,入木三分地刻画范进中举后的疯狂之态。

鲁迅写孔乙己:“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了。”抓住“摸”、“满手是泥”、“用手走来的”,极力突出孔乙己被打断腿后生活的穷困、结局的悲惨。

鲁迅刻画杨二嫂:“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用“搭”、“张”这几个动词,抓住手、脚的动作细节,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杨二嫂的尖酸刻薄。

4.写神态,细微变化,展示内心

神态细节描写,即对人物表情的变化过程进行细致的描绘。描写人物的神态,要特别注意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抓住最能展示人物内心的瞬间神态变化。

比如:《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曹军大败。曹操在奔逃途中“三笑一哭”,前后呼应,相映成趣。第一笑,曹操兵败心不败,引出赵子龙;第二笑可视为是曹操的自我解嘲;第三笑引出了张飞和关羽。连连遭败,曹操最后才真“哭”了。最后的一哭,是曹操内心的真情流露,一表哀悼,二表责怪。先三笑、后一哭的神态变化细节,典型地表现了曹操狡猾、奸诈而且自负的性格。

写神态,一定要学会刻画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写眼睛,就是要把人的眼睛中最传神的特点写出来,做到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怎样写好眼睛呢?

一是要让人物的眼睛反映人物的经历、遭遇、处境和内心的变化。比如:《祝福》一文中,鲁迅十数次写眼睛、眼光、眼神,表现祥林嫂不幸的遭遇。

二是要让人物的眼睛反映人物年龄、个性和不同情绪。人物的年龄、性格、情绪不同,他们的眼神目光也不同。

比如:孩子的眼睛可以是“明澄得像水晶一样”;而老人的眼睛应当留下生活刻下的印记,或饱经沧桑,或沉静平易慈祥,或睿智深遂;刚强自信的人会拥有熠熠生辉的双眸;而脆弱自卑的人眼光则躲躲闪闪游离不定。

眼睛可写满渴望、写满期待,如:无数少女的望穿秋水;眼睛可以写满兴奋写满激动,如:成功者含着泪花的眼睛;眼睛可以写满绝望,如:吸毒者无神的眼睛。

总之,细节虽小,但其作用不可小觑。精彩的细节描写能凸显人物个性,使人物性格更为鲜明,活灵活现,同时还能增强文章内容的生动性、真实性和感染力。细节描写是人物形象塑造中的一个个点,没有它也就构不成典型的人物形象;细节描写还是文章情节中的一粒粒珠子,失去它情节就无法连贯起来。愿我们能用发现的慧眼,细致的笔触,让细节描写为我们的笔下的人物形象增风采添神韵。

参考文献:

[1]杨相培.细节描写添神韵.《考试周刊》,2009年第34期

[2]姜顺明.小小细节显神韵.《新语文学习》,2008年第3期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篇4

一、勤于观察,善于概括人物个性

留心观察是写作的前提,要写好人物离不开平时的观察。有些同学平时不愿意与人交往,不太留心观察他人,对身边人漠不关心,头脑中没有储备足够多的个性人物,提起笔来作文时,就只好想当然了。作文功夫在课外,“要写人,得接近人,关心人,了解人,而且爱人。”(巴金语)人物的个性并不是抽象的、不可捉摸的,它往往表现在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观察时要仔细把握,认真比较,反复思考,然后通过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写出人物的特点,显示人物的个性。“要练习我们的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艾芜语)。在观察的基础上还要学会归纳概括,从中抽象出人物的特征。生活中那么多活生生的人,各具千秋的形象,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能抓住人物的特征,做到“胸有成竹”,就能画其形,描其神,铸其魂。人物的个性主要表现在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

二、选好典型事件支撑人物

人因事而鲜活,事因人而彰显。写人离不开写事,人物的个性需放在典型事件中加以表现,事件能够让人物“站起来”。写人物,首先要选择那些最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思想品质的事情。这些事情不一定要轰轰烈烈,平凡的小事最能打动读者;这些事不一定要完完整整,一个片段、一个画面、一个细节都可以传神地写活人物;这些事不一定新鲜,但一定要有生活气息。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件事,可以一人一事,可以一人多事,可以多人一事,可以多人多事。事不在多,关键是能不能体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好的事件应该以小见大、具有戏剧冲突、能够吸引人。塑造人物形象离不开叙事,但决不能就事论事,更不能让事件淹没人物。

三、多方描写,反复凸显人物的个性

刻画人物的个性是一项系统工程,往往不是某一种方法的简单运用,常常是多种描写方法共同作用的结果。常见的刻画人物个性的方法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等等。

(一)以形传神写外貌特征

外貌描写是对人物外形,包括肖像、神情、发型、服饰等的描写,其中以“画眼睛”最著名。成功的外貌描写要能抓准人物的特征,要能从外貌中体现出人物的时代、性别、年龄、身份、职业和性格特征。描写人物外貌多用于人物出场,作为对人物认识的起点,要给读者鲜明的第一印象。《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部分中的外貌描写就属于这种类型。外貌描写还可以散见在文中,或写出人物心理的变化,或写出人物的精神风貌等。成功的外貌描写往往能够由表及里、以形传神、形神兼备,常常能体现出作者的主观情感。

外貌描写的角度很多,可以从叙述者的角度写,也可以从文中人物观察的角度写,还可以从人物自我观察的角度写。大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有时还借助侧面描写。《陌上桑》除了直接描摹罗敷之美:“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诗中还运用间接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鞘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连耕田犁地的农民都耽搁了工夫,可见,罗敷有多美。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有时是三言两语的简笔勾勒,有时是洋洋洒洒的工笔细描。“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鲁迅是“画眼睛”的高手,擅长通过眼睛来透视人物的灵魂,“间或一轮”的祥林嫂,“眼光正像两把刀”的康大叔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描写反面人物的外貌,有时可以采用漫画笔法。为了突出人物外貌的变化,有时要运用对比手法。为了取得生动、形象的效果,往往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

外貌描写切忌“脸谱化”、“平面化”、“表面化”、“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动作描写让人物跃然纸上

“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茅盾语)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支配的,通过描写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读者就可以知道人物在干什么,还能看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所以,行为描写在刻画人物个性方面具有特殊作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鲁迅小说《药》中华老栓在刑场买人血馒头是“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从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老栓的懦弱、善良、不觉悟,而刽子手康大叔看到老栓“踌躇”不定时,“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粗鲁、凶恶的特征一目了然。好的动作描写还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

动作描写要讲究动词的选用,要求传神、有动感。要写出人物习惯性的或关键性的动作,要学会刻画人物的细微动作,做到一举一动见性情,尤其要学会分解动作,具体描写人物的连贯动作。

动作描写切忌漫不经心,信手拈来;要力求避免东鳞西爪,杂乱无章,动作游离于人物性格之外;还要防止动作相仿,陈词滥腔,表现不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三)用语言亮出人物的另一张脸

俗语说“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思想情感最直接的表露。从“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这句话中,曹操的自私、冷酷一览无余;从“人生就是一件交易”这句话中,葛朗台金钱至上的人生哲学暴露无遗;从“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话中,桑提亚哥的铁血硬汉形象就矗立了起来。无论是独白,还是对话,都要体现出人物的个性。什么个性的人说什么话,言语不同各如其面,不能“千人一腔”、“学生腔”。人物语言要切合人物文化背景、年龄、职业、性别,要符合特定的语境,力求生动、精炼、形象。“兵不在多而在精,话不在多而在情”,作文中的人物语言应少而精,避免长篇大论和说教式的描写。好的语言描写要含蓄,有潜台词。可说可不说的话,就不说,多留点空白,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刻画人物时还可以运用语言上的前后对比,就是让同一个人物在前后说出了不同的话来,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如契诃夫《变色龙》中的警官奥楚篾洛夫在处理狗咬人这件寻常案件时,随着狗的主人的变化,作出的处理意见也跟着不同,这些前后矛盾的语言描写揭示了人物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嘴脸。

只有言如其人,才能给人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

(四)洞幽烛微绘心理

俗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心理描写就是用来表现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思想和心理状态,能帮助读者理解人物的行动或思想。常分为直接心理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直接的心理描写是指内心独白或幻境或用第三人称的语言直接写出心理活动。间接的心理描写是通过人物表情、动作、语言和环境等写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刻画人物心理主要方法有:(1)心理概述,就是作者对人物的内心活动直接叙述;(2)自我独白,就是人物自己站出来把内心活动和盘托出,一般摹写“意识流”来流露心理;(3)梦境和幻觉,借助人物的梦境和幻觉来反映心理;(4)借助环境衬托心理,既有乐景乐情、哀景哀情的正衬,也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的反衬;(5)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来暗示和表现人物心理。

刻画人物的心理必须写出心理矛盾以及心理变化的过程,不能没有矛盾及起伏变化。我们提倡高中生用第一人称写记叙文,更适宜对“我”展开心理描写。但要注意:运用第一人称可以直接写“我”的心理活动,不能直接去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否则就不真实了,只能间接描写别人的心理活动,这是高中生作文与小说的不同!

(五)于细微处传神韵

细节能将人物的个性放大凸显出来。《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监死前“伸着两个指头”不死,一家人围在床前纷纷猜测,就是难以猜透,最后,小妾赵氏挑下一根灯草,老财迷“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这个动作细节凸显了严监生吝啬的个性。朱自清散文《背影》中父亲爬月台时吃力样子和动作细节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排出九文大钱”的细节则刻画了孔乙己的摆阔的迂腐个性,没有细节描写,就不会有活生生、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因此,记叙文中要对能够展示人物个性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等方面的细节进行描写。

以上都属于正面描写,还可以借他人、他物或环境来侧面描写人物的个性。对比描写也是凸显人物个性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是人物自身前后的对比,可以是与他人的对比。可以描写人物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特点,也可以描写人物在不同场合的同一特点。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篇5

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典型行为、动作的描写,揭示人物性格。动作描写给读者鲜明的视觉印象,使人物形象具体可感、更生动化。

语言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它可表现出动作描写所不易显示的细微情感、态度等。

神态描写:神态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神情、姿态的词语。神态描写和其他描写方法相结合可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可收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密切配合,相得益彰,更能将人物形象刻画得立体可感。

劝儿离家

阎连科

我的妻子不是农村人,她一生受到的是和农村文化截然不同的教育,所以对乡村的文化和习俗有些不适应。春节每次回家,打算着初六返回,初二她便焚心地急。今年过年,我独自同孩子回了。

到了镇上。我牵着孩子的小手,背着行李从街上穿过。推开家门的时候,母亲正围着那条围裙,在房檐下搅着面糊。孩子高唤了一声奶奶,母亲的手僵了一下,抬起头来,欲笑时却又正色,问:“就你和孩子回来了?”我说孩子他妈厂里不放假。母亲脸上就要润出的喜红不见了,她慢慢走下台阶,我以为她要抱孩子,可她却只过来摸摸孩子的头,说长高了,奶奶老了,抱不动了。

到这时,我果真发现母亲老了,白发参半了。孩子也真的长高了,已经到了奶奶的腰间。我很受惊吓,仿佛母亲的衰老和孩子的成长都是母亲语后突然间的事。我们跟着母亲,默默地走进上房,七步八步的路,也使我突然明白,我已经走完了33年的人生。母亲用身子挨着她的孙子,问:“在家住几天?”我说:“过完正月十五。”她说:“半个月?”我说:“十六天。”

“当兵10多年,你还从没在家住够过这么长时间哩。”母亲这样说着,就往灶房去了。小小一阵后,端来了两碗鸡蛋面汤,让我和孩子吃着,自己去包饺子。接下来,就是帮母亲贴对联,插柏枝,放鞭炮。

夜里,我抱着熟睡的孩子陪母亲熬年,母亲说了许多村中的事情,说谁谁家的女儿出嫁了,家里给陪嫁了一台电视机;村里哪个人刚40岁就得了癌症,话到这儿时,母亲看了一眼桌上摆的父亲的遗像。

两人当下无话,夜也深了。来日,我早早起床,放了初一鞭炮,领着孩子去村里看了几位老人,回来时母亲已把我掏空的提包又装满了。

她说:“你明天领着孩子走吧。”

我很疑惑:“走?我请了半个月假啊。”

母亲说:“你走吧,过完初一就过完了年,你媳妇在外,你领着孩娃回来,这是不通道理的。你孩娃和孩娃妈,你们才是真正的一家人,过年咋样也不能分开!”

我坚持着:“过完十五再走。”

母亲怒了:“你要是不孝子,你就过完十五走。”

一夜无话。来日母亲果真起床做了早饭,叫醒我和孩子吃了,就提着行李将我们送往镇上了。

这个年,前计后算,也才满了一天,且走时,母亲交代,明年别再回来了,外面过年比家里热闹。

(选自《特别文摘》2014年第3期,有删改)

1.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篇6

源于古代摪谆瓟。是古代“白画”的发展。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施淡墨渲染。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录于中国画史)

在绘画中的白描我们经常运用;用线条来表现物象,其有单勾和复勾两种。“以线一次勾成为单勾,有用一色墨,亦有根据不同对象用浓淡两种墨勾成。”“复勾则光以淡墨勾成,再根据情况复勾部分或全部,其线并非依原路刻板复迭一次,其目的是为加重质感和浓淡变化,使物像更具神采。”“复勾线必须流畅自然,否则易呆板。物象之形、神、光、色、体积、质感等均以线条表现,难度很大。因取舍力求单纯,对虚实、疏密关系刻意对比,故而白描有朴素简洁、概括明确的特点。”白描多见于人物画和花鸟画。

文学中的白描是文学创作中描法之一。也是我国文学中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的描法。其“用最精练、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要求作者准确的把握住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渲染、铺陈,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鲁迅的小说正如一位点评我文章的朋友所说是白描的典范作品。鲁迅曾说:“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作文秘诀》)他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我力避行文的唠叨,只要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宁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中国旧戏上,没有背景,新年卖给孩子看的花纸上,只有主要的几个人(但现在的花纸却多有了背景了),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写风月,对话也决不说到一大篇。”这是他在小说创作中成功运用白描手法的经验之谈。白描手法,不仅可以运用于小说的描写中,还可以运用于散文、诗词的创作中。使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时,要求作者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在作品中,用白描勾勒人物肖像,在鲁迅小说中比比皆是:如对阿Q、祥林嫂、闰土等的描述。不仅如此,有时还有白描叙述人物的身世。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对孔乙己身世的介绍:“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抄抄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作者抓住他“没有进学”、“不会营生”、“好喝懒做”的性格特点,来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对他的毒害所造成的悲惨遭遇。有时,还可用白描手法描述人物对话与行动细节,以表现人物性格。如《三国演义》“曹操煮酒论英雄”这一回中,写曹操担心日后刘备可能成为与他争夺天下的劲敌故意在饮酒之际对刘进行试探,问他谁是当世英雄?曹操指明:“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言吃了一惊,将手中匙筋,掉落于地。“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巧妙地借雷声惊心将闻言失筋的刘备轻轻掩饰过去,表现了刘备善于应变的性格。使用白描手法勾勒事物时,要求作者用简练笔触,对所描写之物的特征、状貌作真实的勾画。使用白描手法绘景时,要求作者用简笔作粗线勾画,组成生动的画面。如宋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作者善于抓住夏日急雨的特点,以朴素的语言进行白描,一句一景,形象地再现了西湖夏季风云骤变的奇景。

一、从白描写人、状物、绘景中,显示出这一技法的几个主要特点:

1、它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中国优秀的古典小说和古典戏曲,就具有这种特点:不注重写背景,而着力于描写人物。通过抓住人物特征的肖像描写或人物简短对话,将人物的性格突现出来。

2、它不求细致,只求传神。由于白描勾勒没有其它修饰性描写的烦扰,故作者能将精力集中于描写人物的特征,往往用几句话,几个动作,就能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收到以少胜多,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朱自清的散文极善于用白描手法勾勒人物,如他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对歌妓船上伙计形象的勾画:

“那时一个伙计跨过船来,拿着摊开的歌折,就近塞向我的手里,说,‘点几出吧!’。”

作者通过对这位伙计硬来兜揽生意的少许动作、神情和语言的描写,将他的职业及性格特点突出表现出来,虽着墨不多,但颇为传神。

3、它不尚华丽,务求朴实。优秀的文艺作品之所以感人,就在于作者抒发的是真实感情;感情愈真淳,愈能震撼读者的心灵。宋朝的李清照是位以白描著称的词人。在其词作中,她直抒胸臆,感情真率细腻,用语朴素流畅,无造作之态,有自然之美。她的代表作《声声慢》,开端咱即连用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种叠字是最体现人工的地方,而作者却用得恰到好处,十四字所设置的愁惨而凄厉的氛围,与其处于国破家亡夫死的悲惨遭遇中的孤寂愁苦心境极为吻合,因此受到历代词论家所赞赏。往下写风送雁声,反增添了她思乡的惆怅,还透露她惜花将谢的情怀,最后写她独坐无聊、内心极为苦闷之状。作者对“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占滴滴”这种难挨时刻的心情刻画,更是全用白描手法。秉笔直书,情真意切,如见肺腑。

二、白描技法要用好,需注意三点:

1、要处理好与叙述的关系。叙述,是同描写并列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叙述,除概括叙述外,尚有具体叙述。具体叙述是一种具体的交代,虽笔法粗疏,却与白描的质朴简洁相近。如果运用叙述手法表现事物的某一动态、风貌,简练而传神,获得形象鲜明的描写效果,就成为白描。因此可以说,白描是用叙述进行描写。

2、要重点突出。白描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也不用曲笔或陪衬,但要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情态。

3、所用语言要省俭、概括、传神。白描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而须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朴素、单纯的描写,做到既省俭,又传神。特别须注意的是切民间用“油滑”之调和“八股”之腔,因为根柢浅薄的“油滑”与言之无物的“八股”是同白描不相容的。

根据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在写作中往往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最常用的五种表达方式为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其中,描写是叙述类文章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从描写的繁简而言,可分为细描和白描。白描也叫素描,大致相近于西洋画法上的速写或素描。它们的特征是用简炼的墨线勾描人物和各种景象特征,突出其神韵,不着颜色或略施淡墨以形象本身简洁的特征表露唤起读者联想,得以丰富形象。这种绘画手法运用到文章的描写上,就是用不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辞语,也不精雕细刻,大加渲染,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用准确有力的笔触,简炼的语言,寥寥数笔就写出活生生的形象来,表现出自己对事物的感受。鲁迅先生把白描手法概括成十二个字,即“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

三、运用白描手法有什么样好处呢?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篇7

一、肖像描写,展示风貌

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指对人物的身材、容貌、衣着、服饰、神情、姿态等外貌特征,进行准确、生动、形象的描绘,以表现人物的身份、风度、神韵和表情,并向读者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达到以“形”传“神”的艺术效果。

如笛福在《鲁滨孙漂流记》中对“星期五”的肖像描写:“他四肢结实,但并不粗大,个子很高,处处长得都很匀称,年纪看来大约有二十六岁。他五官生得很端正,没有那种狰狞可怕的样子,脸上带着一种男子汉的英雄气概,又具有欧洲人的和蔼可亲;头发长而且黑,略带褐色,然而又不像巴西人、弗吉尼亚人和其他美洲土人那样褐黄得难看,却是一种爽朗的橄榄色,看起来让人觉得很舒服;脸是圆圆的,胖胖的,鼻子很小,但又不像黑人那样扁,一张嘴的样子也很好,嘴唇很薄,牙齿生得很整齐,白得同象牙一样。”

这段肖像描写,首先概述了“星期五”的四肢、五官的大体样子,然后抓住“星期五”头发的颜色、牙齿整齐洁白等特征对其进行描写,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时要注意两点:第一,肖像描写不要求写人物的全貌,重在表现人物的性格。要选取能够揭示人物性格特征、反映人物身份地位、展现人物内在气质和独特心理、符合人物性格的外貌特征进行描写,切忌公式化、脸谱化。第二,进行肖像描写,要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有需要才写,而不能每写一人就必须写这个人的肖像。

【活学活用】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描写外公(爷爷)的外貌。

二、语言描写,生动传神

准确而生动的语言描写,能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语言描写就是通过对人物对话、独白及语气的描写,来表现人物身份、思想、感情和性格的写作方法。

如施耐庵《水浒传》中:李逵看着宋江,问戴宗道:“哥哥,这黑汉子是谁?”戴宗对宋江笑道:“押司,你看这厮恁么粗鲁,全不识些体面!”李逵便道:“我问大哥,怎地是粗鲁?”戴宗道:“兄弟,你便请问‘这位官人是谁’便好,你倒却说‘这黑汉子是谁’。这不是粗鲁,却是什么?我且与你说知,这位仁兄,便是闲常你要去投奔他的义士哥哥。”李逵道:“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戴宗喝道:“咄!你这厮敢如此犯上,直言叫唤,全不识些高低……”

这段文字对宋江、李逵与戴宗的语言和态度的描写截然不同。李逵是破产农民,坦率直露,表里如一,不知变通;戴宗是西院押牢节级,出口“官人”“仁兄”符合其身份、经历,用“犯上”威吓李逵,也表现出他素以“上等人”自居的口吻和贵贱尊卑的等级观念。

语言描写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是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练、生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可使人物逼真传神,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增强人物形象的感染力。二是人物语言能推动情节发展。

【活学活用】

以上节选的《水浒传》文段中的语言描写独具个性。请你设计一个场面,侧重描写人物的语言,以表现人物性格。

三、动作描写,透露心态

动作描写是对人物的动作行为的描写。动作是人物性格的具体体现,人物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很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和神态。所以,对人物动作的描写是展现人物性格特征、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方式。

如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果真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尘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你看,“坐”“笑”“焚”“操”这些动作描写充分透露出诸葛亮在司马懿临城时泰然自若、临危不惧的心理。童子一“捧”一“执”的镇定,百姓“洒扫”的沉稳,进一步烘托出“空城计”导演孔明的“波澜不惊”的心态。

再如海明威《老人与海》中:“老头儿放下了钓丝,把它踩在脚底下,然后把渔叉高高地举起来,举到不能再高的高度,同时使出全身的力气,比他刚才所聚集的更多的力气,把渔叉扎进正好在那鳍后面的鱼腰里,那个胸鳍高高地挺在空中,高得齐着一个人的胸膛。他觉得渔叉已经扎进鱼身上了,于是他靠在叉把上面,把渔叉扎得更深一点,再用全身的重量推到里面去。”

这里运用细致的笔调,使人物的动作行为如影视中的特写镜头凸现于读者面前。作者把笔墨集中在处于特定时空的渔叉上。“举”“扎”“靠”“推”等动作构成精彩的特写镜头,使人从惊心动魄的搏斗中形象地体味到老头儿的伟力、气魄和智慧。

描写人物富有典型意义的动作,可以突出人物性格特征,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增强形象的感染力和语言的生动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活学活用】

罗贯中和海明威笔下的动作描写很好地凸现出人物心理。请你运用这种技法描写一位老年人,突出“爱”的主题。

四、心理描写,丰满形象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下产生的想法、感触、联想等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的描写,它旨在深刻地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在众多的写作手法中,最能揭示人物精神世界、丰满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的莫过于心理描写。

如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这段心理描写,突出了祥子买车后的激动心情,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人力车夫梦想的卑微和生活的辛酸,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当时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心理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深刻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助于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还有助于展示情节的发展变化。

【活学活用】

期中考试结束了,一向名列前茅的你考砸了,班主任找你谈话。请描写你走出老师办公室的心理活动。

五、细节描写,凸显特色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生活中细微的典型情节、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细微的片断等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的一种描写方法。

细节描写泛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事件过程以及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行为举止、心理活动中看似无关紧要,不为人们注意,却很有描写价值的细微环节。如果把事件的主要情节比作树干的话,那么细节就是枝叶,它能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真实性。在运用这种写作手法时,只有挑选那些富于表现力的有意义的细节,才能写出特色。如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景物细节描写:

“青春终于胜利了。保尔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在床上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用两条摇摇晃晃的腿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他的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向街上望了很久。雪在融化,积成了小水洼,在早春的阳光下闪亮。外面已经是初次解冻的温暖天气了。

“但是他一想到,明天他就要离开这里,回到那个大城市去,再度和他的朋友们、同志们、所有那些亲爱的人们生活在一起,他又高兴了。这大城市以及它沸腾的生活、活跃的气息,加上那川流不息的人群、电车的轰隆声和汽车的喇叭声,都吸引着他。而最吸引他的,却是那些巨大的石头厂房、煤烟熏黑的车间、机器以及滑轮的柔和的沙沙声。他的心已经飞到了巨大的飞轮疯狂旋转、空气中散播着机油气味的地方,飞到那早已成为他不能分离的整个生活上去了。”

这段文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寄予深刻的内涵,烘托人物的心情。一是自然景物描写:“雪在融化,积成了小水洼,在早春的阳光下闪亮。外面已经是初次解冻的温暖天气了。”这些景物描写不仅点明了时令,而且象征着苏维埃春天的到来。二是社会环境描写:“这大城市以及它沸腾的生活……空气中散播着机油气味的地方。”这些描写表明保尔急着在病愈后去参加劳动,为恢复苏维埃的经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此文段中,最值得学习的地方就是景物描写与人物心理活动的有机结合。

【活学活用】

情境:雨天,你走在放学的路上,路过一座花坛……

要求:细腻描写景物;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行文中,注意景物描写与人物心理活动的融合。

【自我介绍】

曾止戈,就读于湖南省隆回县第二中学,曾在校担任默深文学社文学部部长,两次参加全国作文新奥赛分获一、二等奖,多篇作品在《中国妇女报》《中国校园文学》《中学生报》《青少年日记》《疯狂作文》《作文与考试》《少年写作》《高中生》《作文之友》等报刊上发表。

妈妈是一名语文老师,从小就要我写日记,将每天发生过的事情记录在一个小本子上,本子越写越多,最后竟然在我的小书桌上占领了一席之地。我的作文水平就在那几年突飞猛进。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用写作表露心迹。不要忘记你脑海中一闪而过的文字。它可以是日积月累心中积淀酝酿而成的一段话,也可以是有感生情而引发的一个字,甚至是一个标点符号,这些都是你心中通过见闻所浓缩起来的作文灵感。我喜欢积累身边的素材,因为那些才是最真实最贴切的故事浓缩起来的现实。

千万别对作文有畏难情绪。当你不知如何下笔时,应抓住关键点,运用发散性思维把你所联想到的东西依次散开,这样就会豁然开朗,最后理清思路,一气呵成。

文字像是首钢琴曲,它亲切悦耳,沁人心脾,激发我写作的原始欲望,冥冥中灵感便在笔端流淌。我热爱文学因为它能带给我希望。

【多彩人物】

缘分这东西,真好。我们不仅在一个班,而且还是同桌。你如灿烂的阳光,让我的天空蔚蓝高远。

――551班袁箩

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一个有梦的青年,会为自己追求的东西奋斗。

――551班陈钦志

我知道美丽会老去,生命之外还有生命;知道风里有诗句,感谢遇见你。

――548班马慧

我眼中的你,年华美丽,盛开如诗。

――550班许仕杰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篇8

一、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运用语言描写

人的思想、性格可以通过语言表现出来,所以语言描写也是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任务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从而获得深刻的印象。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做到个性化,而且还要表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会变色的报春花》就通过语言描写把小达尔文天真、敢想敢做的性格特点表现了出来,如小达尔文带着自信的口吻说:“爸爸,这可不是大自然赐给的,是我让它改变颜色的……”该语言符合人物的年龄特征,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我们在写人物对话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教养、经历、性格等特点。如:老板娘絮絮叨叨地骂着走进厨房。一看见那只燃烧的蜡烛,就叫起来:“瞧,一支蜡烛全点完了,他不是要把房子也点起来吗?”

2.语言描写要有选择,不能把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像录音机一样全写下来。

3.人物的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情境,写出人物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语言。比如上课时、游戏时、在家时、在外时……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句话,在不同场合说的方式、语气都应有所不同。

4.在描写人物语言时,配以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人物性格就会更鲜明、生动,人物形象更富感染力。有些学生写人物对话的时候,只注意写人物说的话,而不注意描写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老是“我说”“你说”“他说”,写出来的文章干巴、乏味。

5.语言描写的基本描述形式

(1)提示语在前面。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

(2)提示语在后面。“瞧你,这两天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

(3)提示语在中间。“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心疼地说,“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

(4)提示语在两边。妈妈轻轻地摸了摸我的额头,“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她心疼地说。

(5)没有提示语。直接引用人物说话的内容。这种形式必须在一定的环境里使用。“瞧你,这两天人都瘦了。以后可得注意保暖,不能再感冒了!”“妈,我知道了。”

我们在作文时,不要只用一种描述形式,而是随事情发展的情境出现,灵活运用提示语的位置变化:提示语在人物语言之前,在人物语言之后,在人物语言中间以及无提示语,让人读来富于变化,感觉波澜起伏,人物的特点也蕴含其中了。认识到人物语言提示语的位置这么多,还愁他们再干巴巴地写“你说,我说”吗?

二、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运用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人物正是在言行中站立起来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离不开对动作的传神描绘:葛朗台死前独具特色的动作,范进中举后出人意料的疯癫,无不幽默风趣、入木三分。正如契诃夫所说的:“最好还是避免描写人物的精神状态,应当尽力使得人物的精神状态能够从他的行动中表现明白。”

《后羿射日》在描写后羿射第一个太阳时运用了动作描写,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后羿看……搭上……拉满……射去……落下……射的又快又准……”这一系列动作反映出后羿百发百中,射法高超,而且力大无穷,一位高大、英勇的英雄形象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学会描写动作,就是学会了用“事实说话”,就可以把内容写具体了,然而我们很多学生描写人物动作,写得太笼统,内容空洞,达不到它应达到的效果。如何成功地描写人物的动作呢,下面介绍几种简单而可操作的方法:

1.抓住特征,准确恰当地运用动词。

2.要具体,描写人物的动作不能太笼统。

3.运用修辞合理地使用限定词及修饰语。

4.该出手时才出手,该放手时就放手。

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在描写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行动的特点写,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准确,把人物写活。

三、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运用拟人手法

把人以外的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人的动作或思想感情。这就叫拟人。通俗地说,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的修辞方式,具体而言就是把物当作人一样来描述,赋予它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动作等,一般可分为生物拟人、非生物拟人、抽象事物拟人三种。生物(拟人)是指人以外有生命的东西,包括动、植物等;非生物(拟人)是指石头、桌子、椅子等无生命的东西;抽象事物(拟人)是指时间、季节等抽象物。恰当地运用拟人,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无生命的事物活跃起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从而引起共鸣。

《会说话的草》就恰当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草比拟成人,又将自己想象成一棵草,互掉角色,使两者浑然一体,形成独特而又自然的想象。那么,如何恰当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呢?

第一步:分析事物,寻找共性。所谓共性就是事物和人类相似的言行、思想。如,我听见花在嬉笑,我可以想象成花儿在微笑;听见草在喧嚷,我们可以想象成小草们在吵闹;听见每一片叶子都在耳边歌唱……我们可以想象成植物的叶子在不停地放声歌唱。

第二步:添加感情,写活事物。人的基本感情可以归类为喜怒哀乐四种,在创作时,我们可以恰当地把人物的神态、言行、心理活动附在事物身上,赋予事物“人性化”,让物开口,让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篇9

语文教学贵在挖掘文本,品字析句,涵泳文字,把握意涵,而其中离不开对细节的把握。教师要在教学中抓住细节,让学生从细节中体味文本的情感、意涵,感受文本的言语及表现形式。

那么,该如何抓住细节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之精髓呢?笔者根据《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细节一:抓景物描写,析人物性格

优秀的叙事文章,离不开好的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对推动故事发展,彰显人物性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天游峰的扫路人》中,出现了两处景物描写,其中有写天游峰的高耸的,也有写天游峰的陡峭、险峻的。针对这两处景物描写,我让学生进行了三步品读。

第一步为比较。比一比两处景物描写有何不同?主要写了天游峰的什么特点?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两处描写的相同之处在于,两处都写了天游峰的险峻,但区别在于角度不同,前者是远看的角度,后者则是近观的角度。另外,作者的心态在两处景物描写中也有区别,前者是登上山峰好不得意,但近看后却又倒抽冷气,吓得冷汗淋淋。

第二步为朗读。我让学生朗读两处景物,并读出其中的感情。学生抓住天游峰的险峻特点,深入理解作者的心情:“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这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可真高啊!”“这顶天立地的天游峰,常常使游客气喘吁吁,甚至望而却步,可是要登上去多么难啊!”

而在天游峰的扫路人看来,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却是那么简单平常。他轻轻松松,自在悠闲地说:“不累,不累。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通过朗读,学生感悟到,景物的细节描写凸显了老人淡定和从容的性格,更深入体会到了天游峰给予老人的滋养。正是天游峰塑造了老人这样平常、淡然的人生态度。

第三步为辩论。我让学生辩论这两处景物为何不能缩减为一处景物。学生经过辩论后明白,两处景物起着衬托和比较的作用,特别是第一处的“好不得意”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正因为这种想要征服天游峰的心理导致“我”遇到了扫路人,情绪上有了转弯,才有了和老人的交谈,从而引出了本文的内容。

通过品读两处景物的细节描写,学生从中理解了作者的匠心独运。文章明明是写天游峰的扫路人,却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写景物,这是对人物性格的展现,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淡定和从容。

细节二:抓外貌描写,显人物风貌

外貌描写在文章中的使用频率较高,而成功的外貌描写能够使文章的人物鲜明突出,令人印象深刻,对文章主旨的揭示及人物个性的展示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天游峰的扫路人》中,针对扫路人有两处外貌描写。

我让学生思考:两处外貌描写主要抓住了老人的什么特点来写的?作者重点写了什么?为什么?

学生经过分析思考,深入理解到作者抓住了老人的穿着、神态来描写,一方面显出了老人的朴实无华,另一方面显出了老人的精神风貌非常好。另外,在分析中,学生也理解了外貌描写的重点所在,在人物外貌描写中,要对描写有所选择,不能面面俱到,泛泛而写。

细节三:抓对话描写,悟人物品格

对话描写是反映人物真实情感,表现人物个性特点的重要方式,精彩的对话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生动,具有丰富的感染力。在文中有几处对话描写,主要是“我”与老人的细致对话,从中能够感悟到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性格。

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到最能体现老人性格的对话。如“三十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这句话中到底表现了老人的什么品格呢?学生领悟到,这是老人的积极乐观、热情、健康心态的集中表现,也是他自信豁达的生活态度的展现。

我让学生思考:到底是什么让老人能够拥有这样自信豁达的人生态度呢?老人为何在这样的年纪,依然敢于这样自信地邀约?不是别的,是陡峭险峻的天游峰滋养了老人,是巍峨的大山给了老人这样的胸怀和气度。借此,学生从对话细节中,对人物品格及天游峰的内涵也有了深刻的理解。

细节四:抓结尾余韵,品文本意涵

结尾的细节描写,在文章中常有摄人魂魄的作用,仿佛余音绕梁,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思。《天游峰的扫路人》结尾细节耐人寻味,尤其是最后一句:“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驻地。”这句细节描写中到底藏着怎样深刻的意涵?为何这笑声一直伴随“我”?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学生通过细节的品读,理解到文本的内涵实际是以扫路人作为坐标,揭示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呼唤豁达自信的生活态度,而作者在与老人告别后,也正是在这种乐观的人生态度的指引下,获得了精神的升华。

通过结尾细节的挖掘和解读,学生无形中加强了对文本意涵的理解,达到了与文本的共鸣,既实现了语文学习的人文性,又实现了语文学习的工具性。

描写人物神态的成语篇10

2.掌握语言描写的方法,使人物的语言充满个性。

语言描写是人物描写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言为心声”,恰当地运用语言描写,能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突出文章的主旨。具体来说,进行语言描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文化教养等特点。比如孩子说话都很天真,老人说话则大多带有沧桑感;农民的语言一般比较朴实,知识分子说话则往往是文绉绉的……进行语言描写时,要综合考虑这些方面,否则人物形象就会失真。

二、进行语言描写时,要配合人物的神态、动作等描写。许多学生在进行人物语言描写时,往往只会用“我说”“他说”之类的呆板提示语,致使笔下的人物缺乏生气。请看这几个句子:

a.我说:“快累死我了!”B.我气喘吁吁地说:“快累死我了!”C.我一边擦汗一边说:“快累死我了!”D.我气喘吁吁地说:“快累死我了!”说完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上面几句话中,B句中加入了神态描写,C句中加入了动作描写,D句中既有神态描写,又有动作描写,表达效果明显要好于前面几句。

三、进行语言描写还要注意场合情境,写出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语言。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即使是同一个人、同一句话,说话的方式和语气也会有所不同,进行语言描写时要写出这种不同。

四、注意句式的变化。“说”这个提示词不是只能出现在人物语言前面,也可以在中间或后面,有时也可以不用提示词,直接复述人物对话,这几种句式应该综合运用,而不应只呆板地运用其中的某一种。

我的双重影子

张爽

在现实生活中,有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我:一个沉默寡言、文静内向,一个开朗乐观、活泼外向。

在学校里,我学习积极,乐观活泼,与同学相处融洽,天天说说笑笑。你听,我们又聊起来了。

“喂,小爽子,快来,跟我抱作业本去。”小丫高喊着。

“来了,来了。”我欢快地答道。

“爽子,快看啊,那是什么东西啊?”小梦惊奇地叫着。

“咦,什么什么东西啊?我看看是个什么什么东西啊!哈哈!”

……

像这种搞笑的对话每天都会出现。我和我的同学们快乐地在一起学习、嬉笑,日子过得非常开心。

转眼放学了,同学们都高兴地回家了,可我却非常害怕这个时刻。我无奈地走回家,刚一进家门,妈妈就问道:“作业多吗?”

“嗯。”我低声应着。

“最近学习怎么样?”妈妈一边忙着手里的家务活,一边继续盘问我。

“挺好。”

“又考试了吗?”

“没。”

“什么时候考?”

“不知道。”

……

晚上,我一个人躺在床上,四周一片寂静。透过窗户仰望夜空,只见孤零零的月亮挂在空中,形单影只,很是落寞。月亮的脸很白,阴森森的,我不敢再看了。爸爸,妈妈,为什么我总感觉和你们之间隔了层东西呢?黑暗中,泪水打湿了枕巾。

可能妈妈看出了我心中的苦恼,一天晚饭后,妈妈拉住了我的手,她告诉我,我现在到了青春期,有自己的心事是正常的;爸爸妈妈都很爱我,有事要多和家长沟通,否则不但会和爸妈之间产生隔阂,而且不利于个人成长。

我的心情一下子明朗了许多。渐渐地,我不怕放学,不怕回家了。

“最近学习怎么样?”

“挺好的,我们班主任上课对我们要求很严,但课余时间对我们又很和蔼,还让我们劳逸结合呢。”

“那考试了吗?”

“还没呢,可能下周考,我得抓紧时间复习了!”

……

灯熄灭了,四周又恢复了寂静。我再次抬头仰望夜空。哇,好美啊!月亮像银盘一样挂在空中,徐徐地向我播洒光辉,远处几颗星星正顽皮地冲我眨着眼睛……

我笑了。我想,以后我可以做一个“完整”的人了。

点评

许多学生在家和在学校的表现截然不同,本文就表现了青春期孩子的这一特点,主题很有社会意义。刻画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同时注意了不同场合情境下的对比。和同学们在一起时妙语连珠,回到家里语言变得非常简短;当打开心结后再和母亲谈话时,又变得滔滔不绝。这些精彩的语言描写很好地描绘了人物的心理,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1.升级考试中,陈哲考进了全校前十名。陈哲想趁此机会让父母给他买把吉他。回家后,陈哲向父母提出了这个想法。请写出陈哲、父亲、母亲在这一情境下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