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和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23:28

世界和平篇1

中国老百姓的梦想是,分几亩土地,儿女平安,平平安安过一生,欢欢乐乐度一生。城市平民的梦想,在国内找个好工作,当个官而且是不惜任何代价找个赚钱的工作。中国明星的梦想是,冲出亚洲,红遍全球。中国的梦想是世界和平。

我的梦想是——“首领,我们新研制的武器,世界和平号,已成功了,就等你一句话。我们的梦想就完成了。”

“首领,我们不用发射武器了,敌人已投降了。”

“哈哈,我们成功了,你说说,敌人早这样世界不早就和平了吗!”

“哎,走,我们去开和平会去。”

“对了,把和平鸽给请来,可不能忘了它呀!它可是咱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梦想努力的成果呀!”

……

世界和平篇2

从小到大,我的愿望很多,现在我最希望的是世界和平。

最然现在中国是和平的,但不代表世界是和平的。许多国家现在还存在战争和暴乱。战争和暴乱让人痛恨,因为它让清澈的河流被鲜血染红、让蔚蓝的天空被硝烟弥漫、让幸福美满的家庭治理破散、让孩子们到处流浪……这些事的罪魁祸首都是那些侵略者贪婪的欲望造成的。如果那些侵略者放弃那些贪婪的欲望这一切的一切将不会再有,天空将恢复蔚蓝、河水将变会清澈……

我多么希望没有战争啊!到那时候美人鱼的歌声将会在季风中飘荡、岸边的橄榄树将会向过往的船只招手所有人都伸出友谊之手、庄稼会结出丰硕的谷物、葡萄会滴下甘醇的美酒……那是多么美好的世界呀!只要那些侵略者放弃贪婪的欲望,世间就不会有战争,就会变成到处充满快乐的乐园!

但愿我的愿望会变成事实。

六年级:徐静怡

世界和平篇3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和平发展;战略思想;和平共处;和谐世界

中图分类号:D601;D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09)01-0012-04

和平发展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并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科学判断时代主题,吸收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精华,深刻分析和总结大国兴衰历史教训而作出的战略抉择。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它经历了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过程。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根据每个历史阶段的国际国内形势,不断丰富和平发展的内涵,使这一战略思想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并不断趋于成熟。

一、和平发展战略思想源于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的深切领悟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坚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将会在一个长时期内既斗争又互利,实现共同发展。他们认识到:“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所以,“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1]。列宁创造性地发展了这些思想,根据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和欧洲革命形势暂时退潮的国际形势,在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在国际关系中已经形成某种均势,这种均势虽然极不稳定,但终究是一种均势。”[2]320-321据此,列宁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我们非常清楚地知道,战争会给工农带来空前的浩劫。因此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必须慎之又慎。我们可以作最大的让步和牺牲,只要能保住我们用高昂的代价换来的和平。”[2]325事实上,列宁已经根据历史进程的实际情况,放弃了将十月革命看成是即将开始的世界革命的序幕,将苏俄看成是世界革命大军对资本主义发动总进攻的桥头堡的想法,转而形成在苏俄将与资本主义世界长期和平共处的前提下,以培育苏俄的综合国力为中心任务,力争通过自身的迅速发展来改变世界范围内两种社会制度力量对比这样的战略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列主义关于和平发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和平共处的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不久,总理于1954年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同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确认并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先声。改革开放30年来,和平发展战略思想作为我党对外关系的基石得到了新的发展。1984年,邓小平明确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961992年,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在涉及民族利益和国家的问题上,我们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同时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侵略扩张行为。……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我国严格遵守联合国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坚持实事求是和伸张正义的原则立场。”[4]5282005年9月,在庆祝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建立和谐世界的构想,标志着我党的和平发展战略思想跃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切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和平发展战略思想既与马列主义一脉相承,又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开拓创新。在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中,中国共产党从来也没有放弃过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的努力。

二、和平发展战略思想源于中国共产党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

“时代”是中国共产党最高层次的战略判断,是党提出理论、制定战略和策略的基本依据。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发展,对每一时代的基本特征作出准确判断,是涉及党的全球战略的大事,这使中国共产党的和平发展战略思想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色。

我们党对于战争与和平的看法,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建国后,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比较强调大战的危险,注意力较多地放在防备侵略战争上。进入新时期后,邓小平纵揽世界大势,得出了“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新结论,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成为中国和平发展战略思想的理论基石。在两极格局和霸权主义对和平与发展形成明显威胁的时期,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新途径,扩大与各国的经济交流,促进共同发展,从而丰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20世纪90年代,剧变,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各国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进一步加强。然而,西方一些人却把各国交往的扩大视为对外扩张的时机,或鼓吹用西方的价值观和制度模式一统天下,或鼓吹“中国”,加紧了对中国发展的遏制。为此,我们党明确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指出:“各国人民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应该受到尊重。……各国之间,各种文化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享人类文明的成果。”[5]以后,又借用中国古人“和而不同”的思想并把它概括为新的外交理念:“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4]535这就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和平共处的思想。

进入新世纪,世界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各国相互作用和依赖进一步深化,安全问题特别是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南北发展差距扩大对世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表明各国不仅要和平共处,而且要共同努力消除世界面临的不安全因素。为此,我们党明确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思想。指出,和谐世界是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它具有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实现文明共存等特征或要求。各国应顺应时代要求,携手共建和谐世界。[6]建设和谐世界的思想继承和丰富发展了和平共处思想,显示出对国际社会结构特征和演化脉络的深刻理解及对和平发展的更深刻认识,通过用持久和平与持久发展来取代一般的和平与发展作为目标,来提升和平发展的层次,拓展和平发展的空间。

三、和平发展战略思想源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追求

和平发展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战略。邓小平认为,在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他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3]105他敏锐地指出,时代已经变了,当今世界已经从革命与战争的时代转向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世界的主题就是和平与发展。正是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中,我们党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创造性地把“和平”与“发展”结合起来,把和平发展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融合,推动中国进入了和平发展的新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党对和平发展战略的认识又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提出,人类社会离不开不同主体通过竞争和交流而实现的共生共长,所以,“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7]。在强调中国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坚定力量的同时,提出,中国应全方位参与包括世界贸易组织、反恐、人权对话、保护生态在内的各类国际机制,并更积极地参与联合国事务,从而使中国的和平发展不断向前推进。进入新世纪,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顺应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提出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系统主张,使得中国的对外关系不断发展,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赢得了更大的空间。2004年初,国家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发表题为《中国的发展亚洲的机遇》的演讲,强调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亚洲各国共创亚洲振兴的新局面,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2005年12月22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首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的必然性和坚定决心,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采取的战略方针和政策措施。

四、和平发展战略思想源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文明传统的批判与传承

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国家的战略文化理念决定着这个国家对其国家利益的判断、战略目标的选择以及战略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虽然中国的传统战略文化包含着王道和霸道等不同流派,但中华文明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和合文化,和平才是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与主流。中国共产党批判地继承了中华文明的传统,并将其精华发扬光大,融入和平发展战略思想中,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和平发展之路。

早在建国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曾多次表示,愿与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建立友好关系。曾指出:“如果美国及英国能断绝和的关系,我们可以考虑和它们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8]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推进对外开放的实践中逐步确立起与我国改革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相呼应的战略原则,即改变一个时期以来我国与他国关系“非敌即友”的状态,无论对方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如何,只要愿意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中国都与之建立友好关系。这一政策调整,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回旋余地。邓小平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并在此基础上成功地实现了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首开了以和平发展战略为指导解决国内问题的先河。

在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的新形势下,同志进一步强调指出,和平与发展是21世纪初带有全球性和战略性的两大主题,推进和平与发展,不仅有利于摆脱冷战时代的影响,也有利于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格局的建立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形成。1991年5月,在莫斯科访问时引用墨子的名言“强不执弱,富不侮贫”,在世界范围内宣传了中国的和平文化,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

总书记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平、和谐思想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的和平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推向了新阶段。他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的追求目标。2006年4月22日,总书记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时,自豪地谈到了中华传统文明罕见的稳定性:“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五千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他既讲到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讲到时展的进步精神,指出,“中华文明历来注重社会和谐,强调团结互助”,强调“和为贵”,追求“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及“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主张“协和万邦”。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平、和谐思想的演绎,是对我们党“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和平发展战略的最好诠释。

五、和平发展战略思想源于中国共产党对大国兴衰历史教训的深刻分析和总结

回顾历史,大国的崛起往往是通过战争、征服、侵略、扩张、掠夺和列强之间的争斗来实现的,整个过程充满了血腥和非正义,最后的结果常常是“害人终害己”。从古代的亚述、马其顿、波斯、罗马,到近代的奥斯曼、大不列颠、德意志、日本,都是靠战争崛起的,但同时也造成对生产力的严重破坏,并埋下各民族、各国之间关系动荡的祸根。结果,表面强大和繁荣的帝国,不久便成了历史的匆匆过客,应验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速焉”的古话。20世纪上半叶,西方列强为瓜分世界、争夺霸权,把人类抛入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深渊。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典型的称霸战争,使许多强国变成了弱国,战争的发起者也得不偿失。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在某种意义上宣告了这种“战争崛起论”的历史性终结。在这次战争中遭受到重创的日本和德国,也没有再次走上扩充军备、发动争霸战争的发展道路,而是同其他欧美大国一道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实现了再度崛起。同样,美苏“冷战”以非常紧张的局面开始,一度剑拔弩张,甚至在铁幕的边缘地带还出现过军事危机,如亚洲的朝鲜战争、中欧的柏林墙危机、加勒比海的古巴导弹危机,但最终却都异乎寻常地以和平方式结束。这也证明,和平发展才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共产党深刻反思大国兴衰的历史教训,把“和平发展”确立为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这是史无前例的战略理论创新,既需要智慧与理性思维,也需要勇气与开拓精神。多次表示:“我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因此,一百年,一万年,我们也不会侵略别人。”[9]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的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3]3282003年12月10日,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了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全面阐述了我国“和平崛起”的思想,指出:“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是和平的崛起,我们要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

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一条全新的国家发展之路。一方面,它符合中国的长远利益和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它也给国际社会提供了一种崭新的、非强权道路的发展理念和模式。这既是一条依靠自身力量、挖掘自身内涵、注重全面协调之路,又是一条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之路;既是一条通过制度创新、提高国民素质、实现自我完善之路,又是一条在全人类共同利益基础上的振兴中华之路,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人类发展史,特别是大国兴衰史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抉择。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6.

[2]列宁.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5]在会见克林顿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3-11-22(1).

[6].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n].人民日报,2005-09-16(1).

[7].在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的演讲[n].人民日报,2002-10-25(1).

世界和平篇4

“我们世界的儿童,宣告未来的和平。我们想要一个没有战争和武器的星球……我们要共同欢笑,共同游玩,共同工作,互相学习……”这是《儿童和平条约》中的内容,这短短的几句话,代表着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合上书本,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是啊,世界上的人,谁不想拥有一个幸福安定的家园?谁不希望和平?可是,偏偏有那么一小部分人,为了满足某些私欲,寻找各种借口引发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一年前发生的伊拉克战争见证了残酷的事实。伊拉克,它曾是一个“石油帝国”、经济强国,老百姓安居乐业。由于战争的爆发,致使成千上万人丧失了宝贵的生命,许多人失去了美丽的家园。老人失去了儿孙,小孩没有了父母。少年儿童正是学习的大好时光,却不能接受正常的教育,整天在提心吊胆中过日子,身心遭受严重的摧残,这是何等残忍!

战争必然带来灾难,大家深知这一道理,纷纷为维护和平献计出力。许多科学家为了正义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中国的郁建兴就是其中的一个。

郁建兴,中国化学武器专家,他是联合国派遣去伊拉克核查武器的科学家之一。2003年3月13日下午2时,他完成了核查任务,在返回巴格达途中,汽车撞到了大卡车尾部,翻到了公路旁的干涸的水塘中。直升飞机把他送往拉稀德军事医院抢救,可是,郁建兴头部受到重伤,抢救无效,壮烈牺牲。郁建兴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是为世界和平献出宝贵生命的炎黄子孙。中国失去了一位科学家,世界失去了一位和平的使者。

这一切,是谁之过?如果不是某些人挑起战争,完全可以避免这一劫难。爱好战争的人们,快放下手中的武器吧!和平共处,才能使大家更加幸福,才会使世界更加繁荣。

世界和平篇5

当我第一次见到陈一鸣时,我心想:“这家伙是谁呀?会把自己称为谷歌的‘开心一哥’呢?”(这是他在名片上的描述,而且还注明:“公认的”。)

陈一鸣邀请我到谷歌作一场以正念为主题的技术讲座。我刚到一会儿,他就开始向我大谈特谈正念与世界和平的关系,其间玩笑不断。他的幽默感让人有点应接不暇。陈一鸣接着带我参观了谷歌。第一站是谷歌主楼大厅里他的“鸣人墙”,那上面都是他与世界上众多名人和权威人士的合影。“这个家伙接待了这么多来谷歌的国家领袖、诺贝尔奖获得者和社会名流,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滔滔不绝地对我讲了很多,其中说到他的终极目标是在有生之年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他说他认为通往这一目标的道路是让大众接触到禅修的益处,而谷歌身为谷歌,能够为此扮演特别的角色。

陈一鸣实际上是个非常严肃认真的人。他对于推广正念、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努力让和平成为这个星球的本来状态有着绝对的责任感。他在运用谷歌这一平台的能量时也是非常严肃的。我猜想,最初陈一鸣邀请那些来自医学、健康和教育领域,分别具备临床和神经科学视角和实践经验的禅修导师、佛学大师和科学家们来到谷歌演讲,就是他大战略的起步。这是他为世界和平计划搭建舞台的方式。先从谷歌起步,然后推广到全世界。

我觉得,陈一鸣对这一愿景是认真的,他知道如果把正念和它改变世界的潜力看得过于严肃,不一定是件好事。所以他用他的幽默来冲淡过于严肃的氛围。陈一鸣的幽默感可能是刻意培养的喜好,你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可能会培养出相同的喜好。更重要的是,你将意识到,当你愿意去了解并服务于他人的利益,你的利益也会得到最大的实现。你有丰富的内心资源指引你去这样做,你也会培养出对这种方式的习惯。

这正是“探索内在的自己”正念情商课程的内容,其表面意义和深刻内涵都很重要。它要发现的或者说要揭示的,是你作为一个人的整体存在。它会帮助你认识到,在你多维全息的生命中有着多么丰富的内涵。修习正念的目的不是为了到达另一个地方,而是为了帮助你完全地活在此时此地,意识到个人存在的力量,获得当下这一刻的觉醒。从这个意义上说,陈一鸣的课程不是关于“搜索”的,而是关于发现的。重新发现、找回并揭示你早已拥有的全维度存在,通过系统的培养和练习,发展和改善你的存在状态。以此结合内心的向往、丰富的想象力和内在的创造力,用让人鼓舞的、富有技巧的方式,让它们在世界上充分展现,为我们共同的幸福和快乐做出贡献。

虽然这听起来像是乌托邦,但其实不然。它更像一个实际的战略,目的是创造一个更加和平的世界,由内而外、从个人到集体、从本土到全球。这正是陈一鸣的初衷。这个项目在谷歌已经得到了实践,通过了在工作环境中的检验。

“探索内在的自己”是一项免费的课程。你可以看到,它的应用范围和途径很广。它的应用性或实用性的唯一局限就是你的想象力和实践力的局限。“探索内在的自己”基于一个来自禅修实践的智慧的大海,它培育正念、仁慈、同情、喜悦、和平,涵盖了存在、情商和其他许多身、心、灵的基本层面。一旦进入其中,你将获益匪浅。正如陈一鸣非常清楚地说过的,他的目标是“让人类容易获得禅修的益处”,就像运动被主流社会广泛接受并给人类带来终身益处那样。还有,更重要的是,这一任务的实践和推广,需要我们每一个学习过“探索内在的自己”课程的人来执行,充分担负起我们的责任。我们的努力会决定课程的效果。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使人们在工作和家庭中都能发展和运用情商,陈一鸣对课程进行了良好的设计和科学的检验。这一课程建立在前沿科学基础之上,基于一系列关于情绪和情商、乐观的重要性、同情和仁慈的力量的成熟研究,以及正在发展的与正念和同情相关的神经科学研究。这项研究表明,在短短8周连续的禅修训练之后,你就可以观察到禅修的益处。实际上,根据陈一鸣的描述,工作和家庭是人训练精神和身体、认知和情感的最佳场所。在此之前,人们一般认为,一个人的情绪习惯在成年以前就已经固定,而且不可改变。我们的研究则表明,通过重组大脑神经活动的禅修训练,大脑可以朝着情绪平衡的方向做出反应。还有其他的研究也表明大脑可以重组自身结构,神经的可塑性就是众所周知的一个例子。

世界和平篇6

美国这个霸权主义国家,他们这次美伊战争给世界的和平造成了严重的迫害,自从我国打败国民党,祖国解放以后,美国一直支持的蒋介石,让他逃到了台湾,美国又在朝鲜支持李承晚又发起了朝鲜战争后攻打北南朝鲜的金日成,本来一个小小的朝鲜半岛又更加小了。而且严重的地威胁到了前苏联和我们的祖国中国,毛主席好几次向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提出了朝鲜战争的问题,但是斯大林根本不屑一顾。最终毛泽东主席决定向朝鲜增兵帮助朝鲜自愿军,最终中朝两国团结一心,用鲜血打败了这个直称王称霸美国,在美国历史上留下了这厂场失败。但是美国仍不死心在不到几年的时间里又发动了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和美伊战争等轰动全世界的战争。伊拉克战争主要原因是美国想在世界称霸,布下的一粒棋子而已,还有的原因是因为经济的血液——石油

世界和平篇7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妥善应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广泛开展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有效地捍卫了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利益,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稳定和发展同主要大国的关系,不同内涵的战略合作继续深化。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总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全方位、多层次向前推进;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中日关系重新回到正常轨道并正处于改善和发展的新阶段。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我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进一步改善。与东盟的经贸联系和互信合作日渐增强,2006年与东盟首脑峰会首次在中国成功举行,成为双方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积极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今年8月中旬,主席出访中亚国家并出席上合组织峰会,对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稳定、构建和谐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印关系取得长足进步,两国建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朝鲜、韩国、巴基斯坦、越南等邻国的关系进一步发展。

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南南合作不断深入。中非构建了“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2006年有非洲48国领导人和代表参加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三次峰会在北京召开,堪称中国外交史和中非关系史上的一大壮举;2004年中国—阿拉伯合作论坛成立;同拉美和加勒比各国多领域的合作更加密切。

努力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不断扩大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规模和领域,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和参与多边安全合作,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应对全人类面临的新威胁新挑战方面做出了新贡献。我国还建设性地参与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积极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主张通过和谈解决伊朗核问题,支持和参与伊拉克的战后重建工作,为解决苏丹达尔富尔问题提出“三方机制”和“双轨战略”等等。

我国对外工作最富创新意义的举措之一,是提出了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

世界和平篇8

我想让世界和平作文1

我们生活的年代从来不曾平静,我们渴望的世界和平似乎都无法实现,世界上永远有那么多的战争让那些战争中的人们痛苦不堪。

我是个害怕而且痛恨战争的人,很幸运的,我出生在了这个所谓的“和平年代”里。其实这个年代也并不是和平的。不久前,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在奥运会开幕式当天,也就是世界公然的停战日的时候,发动的战争,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战争的爆发,受苦受难的总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无辜的老百姓。就像那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一样。30万中国人民呀!30万呀!!全部都被日本侵略军所杀害了。他们本是无罪的,也许并不想与战争沾边,可现实总是残酷的。一旦有了战争,人性全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我忍不住要发问,就是因为这个令人闻风丧胆,血流成河的战争,人类就可以丢弃掉我们最美好的人性了吗?我恍然大悟,为什么总是把发动战争的一方称为“禽兽”,就是因为他们丧失了人性。但我们毕竟是人类啊!我们不可以没有人性,因此,我们坚决的反对战争,远离战争!

看到过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位女子在某个访谈节目中说道:“如果可以,我想嫁给希特勒,这样,我就可以阻止地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当时是把这句话当笑谈看待,可现在回想起来,却是十分的感到,牺牲了自己,去造福数以万计的全球人民。倘若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多少人就可以安居乐业,幸福的生活着,直到幸福的死去……

我想,人们都是热爱和平的,因为人们渴望远离战争,战争的伤害是每个人心里的痛,无法弥补。我们一起向全世界呼吁,让世界和平,让战争远离吧!

我想让世界和平作文2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苦难,破坏了一个个和谐的家庭;撕碎了一个个美好的梦想;轰炸了一座座高楼大厦。

1937年8月28日,一位母亲抱着一个不满3岁的小孩来到上海南站,小孩在母亲怀里直撒娇,奶声奶气地说:“妈妈,我们要去哪呀?”“我们要去一个地方,躲避战争。”母亲说着,摸了摸小孩的头,“那个地方好玩吗?”咦?爸爸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去呢?”这位母亲叹了口气,说:爸爸打完仗就来了。”这时,一个炸弹“轰”地落下,车站里那成千上万的人们惊惶失措,逃的逃,叫的叫,哭的哭,乱成一片。顿然间,硝烟滚滚,血肉横飞。母亲抱着小孩连忙走进旁边的屋子里躲避,可是不幸的是,炸弹向屋子里落了下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母亲将小孩推向安全的地方,自己却躲闪不及,被炸弹击中了,就这样,本来一个幸福的家庭,由于日军的轰炸,被破坏了。突然间,一座座高楼大厦变成了废墟,那人山人海,繁华热闹的站台,霎时变得人迹罕见,冷冷清清,到处都是惨不忍睹的遗体。这个骨廋如柴、衣衫褴褛的小孩坐在溅满鲜血的地上声嘶力竭的哭喊道:“妈,妈,你在哪儿?爸,爸,你去哪了?”他的眼神那么恐慌,那么无助,他那幼小的心灵似乎要折磨碎了。瞬时间,他的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没有了疼爱他的爸爸妈妈,没有了兄弟姐妹,没有了温暖的家庭,只剩下无依无靠的他。

我们虽然生活在太平的坏境中,但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我不禁呼吁道“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人们不再失去美满、和谐的家庭,全世界应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为战争而敲响丧钟,让我们生活在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世界吧!

我想让世界和平作文3

人类光辉灿烂的六千年历史里,有许多值得赞赏的事,也有许多令人听起来就毛骨悚然的事情,如战争。

人类战争,无论大小,都是为了贪婪而开战。本来友好的一个个国家、民族因为贪婪而大打出手。我们中华民族也经历了不少战争:鸦片战争、八国联军入侵战争……战争让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战争使人们家破人亡,背井离乡;战争使人们的生活贫困潦倒……再加上使用某些违禁武器所产生的辐射,使许多战后出生的儿童得了白血病或其他怪病。

世界和平篇9

1.2011年9月6日《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向世界宣示,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坚持自己和平发展的同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积极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

2.推动区域发展合作,建立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关系。2011年9月14日至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应邀对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并出席中俄议会合作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3.2011年11月3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上发表题为《合力推动增长合作谋求共赢》的重要讲话。一些国家债务问题突出,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已,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力仍然较大,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愈演愈烈,西亚北非局势持续动荡,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频发也给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风险挑战增多。

4.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1年11月13日在会上发表题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我们要坚定信心和决心,拿出勇气和智慧,切实落实2010年横滨会议通过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增长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努力推动经济平衡、包容、可持续、创新、安全增长,实现亚太地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5.欧债危机。发端于希腊的欧洲债务危机,已由单一国家债务危机正演变为整个欧元区的债务危机,进而发展为制约并影响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一场“债务风暴”。目前,欧元区各国正希望通过多方面合作和共同努力来摆脱困境,但步履蹒跚。欧债危机到底会走向何方,已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问题。

【理论分析】

一、从《政治生活》角度看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际环境总体稳定,但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也很多,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符合当今时代主题,《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是一致的。

2.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我国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我国不能走侵略扩张的发展道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表明我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继续同发达国家加强战略对话和深化合作,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3.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坚持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中国致力于中国人民的利益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体现了我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国家的权利和义务。在和谐世界中,坚持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各国内部的事情由各国人民自己决定,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5.国际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20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就涉及到国际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发表表明维护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伊朗核危机等则表明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二、从《经济生活》角度看

1.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之间的联系,所以我国加强国际合作;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造成了贫富差距,两极分化等问题,推动区域发展合作,建立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关系,表明我国要推动实现全人类共同利益,共享人类文明进步成果。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积极推进区域和全球经济合作。

3.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坚持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

三、从《文化生活》角度看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的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为迎接文化挑战,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2.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表明,我们要承认差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4.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不同文明加强交流、增进了解、相互促进,这样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发展与进步。

四、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是基于对当今国际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而提出的,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方针,必将推动世界的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

2.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欧债危机等表明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国际社会,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我国必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不断加强国际合作。

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总体上是向前发展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的发表,是中国在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以新的视角来阐释自己对和平发展道路的认识的体现,有利于中国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各国为了共同利益开展国际合作,但国与国之间存在不同利益,国际关系中存在着合作与冲突等不同矛盾,欧债危机及伊朗核问题等就体现了对立统一观点。

5.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不同的民族的文明各有自己的特色,要尊重差异。但不同民族之间可以相交流、借鉴,相互促进,体现了各国各地区建立并发展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利益共同体,共享人类文明进步成果。

【创新训练】

1.《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指出,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制定这一政策的依据是我国的()

a.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

B.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C.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D.国家力量和国家立场

2.《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强调,今后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下列措施中,符合这一主题和主线要求的有

()

①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②经济增长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③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新格局④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消除区域发展差距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3.《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和平发展道路。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

()

a.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B.矛盾的普遍性与同一性的辩证关系

C.事物的特殊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4.2011年我国外交工作以应对欧债危机为主线,以多边峰会为重要平台,积极参与应对欧债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国际合作,各项外交工作取得新的重要进展。我国的外交实践说明()

a.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力量

B.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因素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场

D.中国是推动国际事务发展的决定力量

5.近年来,我国与阿拉伯国家、非洲、太平洋岛国和加勒比海地区国家建立多种合作。至2011年底,我国参加了130多个国际组织,在多边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材料体现了我国在外交活动中()

①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②坚决维护我国的独立和③坚持对外开放,加强民族团结④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a.②③B.②④

C.①③D.①④

6.第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于2012年2月14日在中国北京举行。欧方注意到中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及其对全球增长的重要贡献,重申支持中国的和平发展,尊重中国的和领土完整。这说明()

①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②国际竞争的实质是和领土的竞争③国家利益对立是中欧冲突的根源④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7.国家主席在伦敦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合作应对是正确抉择,我们强调国际合作,是因为()

①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国际合作②当今时代的主题发生了变化③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④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是国际合作的基础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③④

8.2012年2月2日,《中比(法语区)2012年至2014年文化交流执行计划》和《中比(弗语区)2012年至2015年文化交流执行计划》在布鲁塞尔签署,中国文化部部长蔡武指出,“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举办后,中比间的文化交流在“官民并举,双向互动”的总体框架下继续深入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这启示我们()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文化交流应该尊重差异,理解个性④世界文化逐渐走向趋同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最近一段时间,西方世界对中国经济崛起的看法和对中国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地位的看法似乎都有所改变,从前期的“中国”开始向“利益相关论”和“中国大国责任论”甚至是“中国领导作用论”过渡和转换。即便是没有完全脱离“中国”的思维,言语上也温和含蓄了许多。

(1)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看法发生转变的原因。

材料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这10年,中国每年平均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累计汇出利润2617亿美元,年均增长30%。中国对外投资企业聘用当地员工接近80万人,每年在当地纳税超过100亿美元。

(2)面对中国的和平发展为世界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不争的事实,有人说,事物之间的联系必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简要评析此观点。

材料三2012年1月19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从中国和越南进口的应用级风塔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这是2012年美国对华“双反”调查第一案。中国商务部多次表示,希望美国政府恪守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承诺,共同维护自由、开放、公正的国际贸易环境,以更加理性的方法妥善处理贸易摩擦。

(3)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怎样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参考答案】

1.B2.a3.D4.B5.D6.D

7.C8.a

9.(1)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西方国家传统的“中国”是冷战思维的产物,背离时展的潮流,不得人心。

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的背景下,西方国家与中国存在着越来越广泛的共同利益,需要加强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③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实践证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西方国家也看到了中国的力量和作用。(如果从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世界多极化等角度回答,亦可)

世界和平篇10

一年前发生的伊拉克战争见证了残酷的事实。伊拉克,它曾是一个“石油帝国”、经济强国,老百姓安居乐业。由于战争的爆发,致使成千上万人丧失了宝贵的生命,许多人失去了美丽的家园。老人失去了儿孙,小孩没有了父母。少年儿童正是学习的大好时光,却不能接受正常的教育,整天在提心吊胆中过日子,身心遭受严重的摧残,这是何等残忍!

战争必然带来灾难,大家深知这一道理,纷纷为维护和平献计出力。许多科学家为了正义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中国的郁建兴就是其中的一个。

郁建兴,中国化学武器专家,他是联合国派遣去伊拉克核查武器的科学家之一。2003年3月13日下午2时,他完成了核查任务,在返回巴格达途中,汽车撞到了大卡车尾部,翻到了公路旁的干涸的水塘中。直升飞机把他送往拉稀德军事医院抢救,可是,郁建兴头部受到重伤,抢救无效,壮烈牺牲。郁建兴走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是为世界和平献出宝贵生命的炎黄子孙。中国失去了一位科学家,世界失去了一位和平的使者。

这一切,是谁之过?如果不是某些人挑起战争,完全可以避免这一劫难。爱好战争的人们,快放下手中的武器吧!和平共处,才能使大家更加幸福,才会使世界更加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