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环境布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24:34

幼儿园小班环境布置篇1

为提高教师参与环境创设的积极性,要把班级环境创设作为常规工作,认识到班级环境创设工作的重要性。每学期在幼儿园设立班级主题环境优秀奖,学期中,通过园内教师微信群,定期组织教师晒晒我们班的环境,将班级环境照片发至群里共同分享。将亮点环境、创意环境拍下照片,优秀作品投放到集团网站。通过以上方式,使得班级间环境交流的效率更快捷有效。

二、明确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

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发展的规律和办园理念,要有明确的基本要求,创设适合幼儿发展、展示办园特色的园本文化环境。

一是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点,鼓励幼儿参与。在班级主题墙面设计上,小班“动物朋友”的班级主题墙创设,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小动物都住在哪里?布置小动物生活的地方,留出地面、水里、天空,幼儿则将自己制作的小动物,以剪、贴、画、涂的方式,把小动物放在相应“生活”的地方,主题墙上有小动物的不同形象、脚印、爱吃的食物等,营造了动物的世界,激发了小朋友的兴趣。

二是重视幼儿与环境的对话互动。在主题环境丰富性的基础上,要重视环境的教育价值,提倡“活动式”、“操作式”的墙面创设。在大班主题活动“长大了我想”中,教师用倡议书的形式发动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整理材料,有爸爸妈妈的照片布置的“爸爸妈妈真能干”,有用心形纸张绘画的“长大了我想”,配上幼儿的心里话,“职业装展示”、“就业宣言”、“招聘网”等,增强了幼儿对墙面的兴趣,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与环境对话互动。在课间,在游戏区域活动时相互介绍,在爸爸妈妈来园时主动介绍活动内容和其他小朋友。在语言区角,教师利用空调一角,根据《我的家》这首诗歌,用布制作诗歌中的背景,用子母扣制作诗歌中的物品,如小鸟、小鱼等,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边操作、边朗诵、边交流。在小班的“计算角”中,在幼儿身高平行的墙面,墙上布置装饰品,操作卡片用小盒悬挂在墙角,幼儿在早晨入园,区域中可自由选择操作。只有真正为孩子而布置的墙面环境,才有可能与之对话,在自主地与材料互动、与同伴互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满足幼儿发展的需求,不断丰富知识与生活经验。

三是体现材料环保、主题园本特色的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提倡废旧材料的利用,向幼儿传达一种观念:节约、创新。教师可利用废旧泡沫切割组合,刷上颜色,巨大的彩虹悬挂在教室中央,浅蓝色云朵在空中浮动。在“我爱运动”主题活动中,教师们用软质电线和珍珠奶茶的吸管制作的“会活动的运动员”;在“蔬果乐园”主题活动中,用海绵制作的草莓、西瓜等;还有的班级用纸盒为主要材料,设计制作的美工区角展示台形态各异,并将幼儿的立体作品摆放在上面,童趣十足、可爱。在废旧材料的利用上,教师们还为幼儿制作了海绵印章、大棉签等美工操作材料,而幼儿则用塑料袋制作了小小降落伞、报纸时装、小陀螺、蛋的艺术品等,琳琅满目,丰富多样。在“家长园地”创设方面,教师们根据本班特点,分别以“海底总动员”、“家园小屋”等主题形式,用蛋糕盘、玉米等材料,制作了海马、海星、海龟等,点缀“家长园地”。

幼儿园小班环境布置篇2

及至当下。在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布置中仍存在着不少违背“儿童中心”思想的现象,如:忽略儿童读图的需要。在环境布置中出现过多文字甚至是不规范的文字;忽略儿童探索的需要,过多关注墙面设计的欣赏价值;忽略儿童拥有一定私密空间的需要,过多采取开放式的空间布局。除此之外,幼儿园环境布置中随处可见成人化的审美取向。不符合幼儿身高的作品展示也比比皆是。那么,如何评价幼儿园班级环境布置是否“以儿童为中心”呢?一般而言,如果幼儿生活在“以儿童为中心”的环境中。必然是:在认知上好奇好问,在情绪上积极正向,在态度上投入专注,在行为上自主探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南京师范大学幼教中心的六所幼儿园开展的专题研究,通过以下“四问”来作一些剖析。

一、环境能否引发幼儿的好奇好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儿童的学习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来进行的。幼儿园班级环境是幼儿隐形的老师。班级环境如果仅具有欣赏价值,那它只能提供单向信息,不能引发幼儿的问题意识与探究欲望,更不能引导幼儿通过探索、操作来建构经验。班级环境只有具备“激趣”“导疑”“求索”功能,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认知积极性,让他们自主地与环境互动。

那么,怎样的班级环境才能引发幼儿好奇好问呢?根据经验,至少有以下几个思考的角度:第一,环境布置要尝试留白,不要太满。第二,多给幼儿想象、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可以保留和展示未完成的作品,收集和利用废旧材料,探索物品的多种用途。第三,给幼儿一些与日常经验、常规思维不相符的信息,引发幼儿观察、思考、比较,从中发现矛盾。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这里以南师大时光潴韵园“乘着火箭飞向太空”游戏材料的设计过程为例。该创意来源于教师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一天,教师发现小宇拿了三个三角形锁扣使之相叠,口中念念有词:“发射,发射!”只见他将两边的锁扣往中间用力一挤,中间的锁扣便向前弹射出去了。之后几天。这种玩法在班里传开了,孩子们不断探索各种玩法。还相互比赛,看谁将“火箭”发射得更远。于是,教师设计了“火箭飞”这一墙面主题环境:用塑料网格做底板。提供了各种可能用到的材料,如各式饮料瓶、纸盒、皮筋等,悬挂在网格上,幼儿可以在墙上玩,可以拿下来放在桌面上玩,也可以在地板上玩,非常方便。教师将幼儿发明的不同的玩法用标记图的形式画下来,贴在墙面上。供幼儿自主选择。如果幼儿有了其他玩法,也可以画下来贴在墙面上,供同伴参考。最初,游戏程序是这样的:(1)将瓶子装饰成火箭的样子。(2)将皮筋穿在纸盒上,制作“发射器”。(3)把“火箭”放在“发射器”上,拉动皮筋,让“火箭”弹出去。后来,玩法逐渐丰富,如两名幼儿将“火箭”放在同一位置,同时拉动皮筋,看谁的“火箭”飞得远。再后来,幼儿探索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如探索瓶子大小、皮筋拉伸长度(力度)与发射距离远近的关系。由于材料多样、玩法灵活,幼儿的探索兴致一直较高。同时,他们在探索过程中会遭遇各种问题,譬如,如何控制“火箭”的飞行方向,选择什么位置安装皮筋效果最好,如何将瓶子装饰成不同造型的火箭。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他们通过不断的尝试来解决。经过近一个月的持续探索,孩子们不仅探索出了“让火箭飞”的各技术要点,还把这一游戏改编为墙面游戏,尝试利用线的提拉原理使“火箭”往上爬升。

二、环境能否激起幼儿积极正向的情绪

友好、温馨的班级环境会带给幼儿家一般的感觉。从幼儿的角度来看,一个能够引发其积极正向情绪的环境需要具备几个基本条件:一是安全感,即幼儿不被教师呵斥、惩罚,不被同伴欺负、嘲弄,不因环境布置而感到压抑,不受常规管理的过度束缚,能获得一种安全的体验,在精神上感到自由。二是存在感,即幼儿在这种环境里能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纳、被关爱的。例如,班里的醒目位置有每个幼儿的照片、自画像或全家福,每个幼儿都拥有自己的标记、物品,任何幼儿都不会因其认知、情感、个性方面的原因而被教师忽视。三是被尊重感,即幼儿的个性化表达、个性化想象、个性化作品都能为教师所接纳。从而使幼儿意识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懂得同伴之间要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四是自我实现感,即幼儿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就感、自信心。

那么,现在幼儿园通常的做法中存在什么问题呢?

譬如,在大多数幼儿园的家园联系栏中,教师通常会开设诸如“家园直通车”“家园立交桥”之类的版块。从这些版块的名称就可以发现教师常常忽略幼儿在班级生活中的主体地位。而在南师大汉口园,教师则将类似的版块命名为“Daddy,mummy,看这里”或“爸爸看,妈妈瞧”。尽管版块功能相似,但立场与视角发生了变化,体现了对幼儿存在感的尊重和支持。

又譬如,有的幼儿园在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时,仅仅将它们挂在墙上或置于透明文件袋中,很少引导幼儿欣赏他人的作品或完善自己的作品,这就使得展示作品成了一种摆设。而在南师大龙江园,教师不仅用自制的画框装饰幼儿的作品,还要求幼儿利用便利贴与自己及他人的作品进行互动,可以在便利贴上用画表达自己的感想,也可以请教师记录自己的讲述,并把它们粘贴在作品旁边。这种展示作品的方式会使幼儿更加珍惜自己的作品,更加尊重他人的创作,获得一种积极的自我认同感。

再譬如,有的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标牌设计也有问题。大多数幼儿园“理发店”游戏的标牌都以成人形象、成人发型秀为主旋律,很少考虑到幼儿作为游戏主人的感受。有的幼儿园甚至将“小医院”的标牌设计成“白大褂”与“针筒”图案的组合。试想,幼儿对医院最感到恐惧的记忆不就是“白大褂”与“针筒”吗?悬挂这样的标牌会给幼儿一种什么样的情绪暗示呢?可以说,区域活动标牌设计中的“目无儿童”现象相当普遍。而这其实便是对幼儿的不尊重。

三、环境是否支持幼儿的专注投入

幼儿专注投入的态度是不可能伪装出来的。要支持幼儿专注投入,意味着环境对幼儿要有持久的吸引力。如何才能做到呢?

首先,能够支持幼儿专注投入的环境一定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这就要求教师关注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了解幼儿现实的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提供与之相适应的环境。如,南师大学仕风华园的教师在创设“堆宝塔”区域游戏环境时,为托班、小班提供的游戏材料是大的饮料瓶或纸杯,为中大班提供的游戏材料则调整为小型积木。以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

其次,支持幼儿专注投入需要一个相对有秩序的环境,环境中的无关刺激不能过多。例如,班级环境的色彩不能太乱、太杂、太碎,幼儿年龄越小,班级环境越要采用大块的、高明度的色彩。而且,鉴于幼儿“部分知觉的发展远远超过整体知觉的发展”的心理特点,墙面布置应以整体式设计为主,切忌条块分割式的设计,以免增加幼儿的认知负担,使之无法持续集中注意力。

再次,幼儿的专注投入还要有不断的适度刺激来支持。适度动态变化的环境可使幼儿的兴奋与兴趣保持在一个中度的水平上。因此,材料的更新、功能的变换、规则的调整、关系的变化是重要的前提。例如,南师大高新园的教师设计了“瓶(罐)宝宝吃面条”的游戏环境。教师发现幼儿对空薯片罐和空饮料瓶爱不释手,就和幼儿讨论:“薯片吃光了,饮料也喝完了,这些宝宝肚子空空的,怎么办?”有幼儿提出:“我们可以给它吃面条。”于是,教师动员家长一起改造薯片罐和饮料瓶,有的在瓶盖上挖了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孔。有的将瓶盖刻成一格一格的。教师说:“宝宝饿了,要吃面条了,我们把面条(布条)一根一根从瓶口喂给宝宝吃,直到它吃饱为止。”“天气冷了,我们给宝宝穿上衣服吧!用布条把瓶(罐)子一圈挨着一圈绕起来,这样宝宝就很暖和了。”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幼儿变换材料、创新规则:或独自给宝宝吃面条,或几个人一组一起给超大宝宝吃面条,或给宝宝吃宽面条,或给宝宝吃细面条……通过不断变换,幼儿的游戏兴趣得以维持,探索欲望不断增强。

最后,要使幼儿专注投入就要精心设计游戏环境,小步提高操作难度,给幼儿一个阶梯,使其既不因操作难度太低、重复性太强而丧失兴趣,也不因操作过于复杂而轻言放弃,保障每个不同水平的幼儿都能找到可操作的材料。例如,南师大高新园大班幼儿的“翻麻将”游戏,游戏规则是:幼儿抛起沙包,趁沙包在空中的时间里迅速操作麻将牌(翻、拍、移动、叠高等),然后接住沙包。可以是单人游戏,也可以是多人竞赛。为了激励幼儿不断挑战自我。教师将游戏分为六个层级。对应六种不同的操作方式,分别为“翻麻将”“拍拍乐”“麻将搬家”“麻将向前冲”“麻将住高楼”“麻将争霸赛”。同一种操作方式也可以设置不同的难度层级。通过不断晋级,幼儿可以不断超越自我。

四、环境是否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

能否支持幼儿自主探究是判定班级环境是否真正“以儿童为中心”的核心标准。不管是认知上的好奇好问、情绪上的积极正向,还是态度上的专注投入,最终都要集中反映在幼儿行为方式的改变上。我们认为支持幼儿自主探究的环境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首先,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活动需要、审美偏好来布置班级环境,能决定区域活动的空间格局及材料投放、更新频率。大多数教师会根据常规和对幼儿的理解来布置班级环境,设置游戏区域,确定活动室、卫生间、午睡房的格局,决定墙饰的内容与呈现方式,很少有教师会征求幼儿的意见。而在南9币大汉口园。教师则尝试让中大班幼儿自己来设计班级环境。在幼儿设计前或设计中,教师会鼓励幼儿到其他班级去参观、评判。寻找自己最喜欢的班级环境布置方式,并将其充实到自己的设计方案中。在幼儿纷纷画出自己的设计图后,教师组织幼儿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他们喜欢的设计方案,再由幼儿邀请教师、家长一起来布置。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自始至终都是活动的主导者,他们敢想敢做,积极而忙碌。在区域空间格局上,幼儿一改以前把“小舞台”放置在活动室角落或走廊的做法,而将其移至活动室中央,并在其四周安排“娃娃家”“理发店”“银行”“小吃店”等游戏区。幼儿的理由很充分,他们认为,这样安排可以让所有游戏区的小朋友都看到“小舞台”的表演。在某一空间格局持续一段时间以后,幼儿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大班幼儿设计了以“喜羊羊小学”为主题的班级环境,把班级的所有区域重新整合,变为“喜羊羊小学附属医院”“喜羊羊小学超市”“喜羊羊公园”“喜羊羊小学社区”等。并且对各区域内的游戏材料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还将活动室门口的班级全家福重新包装,做成了一个喜羊羊大家庭。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再依赖、顺从、胆小、畏缩,他们会主动思考、独立探索了。

其次,幼儿较少受到来自成人的过度干涉,教师是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加入到幼儿的探索过程中的。例如,在南师大紫金园,大班幼儿开展了“班级环境大变脸”的主题活动,幼儿不仅让区域格局“大变脸”,还对班级的整体墙面设计进行了儿童化的改造。他们增加了自己喜爱的图案造型,撤掉了过多的文字描述;将原本一直悬挂较高的墙饰降低了高度,使自己可以平视;移除了原本贴着墙放置的柜子,设置了多面“涂鸦墙”;通过投票来决定活动室的色彩基调。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幼儿是创意的发起者,教师则努力协助幼儿实现其创意。

幼儿园小班环境布置篇3

关键词:童谣童谣游戏幼儿园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268-02

虞永平教授曾在《关于幼儿园课程的理想、构想、遐想》中指出:幼儿园课程的资源是丰富多样的,每个幼儿园都处在特定的自然、社会及文化之中,都有自己的优势资源,这些资源往往是幼儿感兴趣的,也是最能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提到,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

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园地处民间艺术之乡――白茆,在白茆社区内有着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包括白茆山歌、民间故事、童谣、歌舞等,有效利用这些环境与资源,不断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不仅是贯彻实施幼教法规的需要,也是幼儿发展的需要。

童谣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它来源于民间,篇幅短小、童趣盎然、富有节奏、声韵的美感,内容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语言符合幼儿的朗诵特点。而童谣环境的创设可以让幼儿更好的了解家乡的民间文学,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和审美情趣,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那么什么样的童谣才适合小班幼儿学习呢?怎样更好地创设小班童谣游戏的环境呢?笔者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和阐述:

1根据实际,选择童谣

白茆社区文化中,有很多好听的山歌、民间故事、童谣、歌舞等,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小班幼儿的学习,所以选择适合幼儿的内容尤为重要。我们将合理、科学、充分地挖掘流传于白茆社区中的山歌童谣,将收集的白茆山歌童谣素材进行筛选和整理,选择出有益于幼儿园小班课程的教学素材。例如:首先,我将一些内容浅显易懂、较短小的童谣先筛选了出来,再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把他们较感兴趣的长篇童谣适当的进行删减,转变为适合小班幼儿的童谣,接着在与幼儿的游戏、学习中,观察研究幼儿感兴趣的童谣,并将其记录整理好,完善了小班山歌童谣园本教材,并在其中选择出适合布置环境的相关童谣,根据其童谣内容进行各类童谣环境的布置。

童谣目录:《一箩麦二箩麦》《对对对》《骑马到松江》《姆娘姆娘好吃来》《拍拍背》《金钩钩,银钩钩》《摇摇摇》《卖糖粥》《小辫子》《娘舅舅》《弯背老公公》《驮驮娘》等。

2结合童谣,创设环境

环境创设是幼儿园课程设置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幼儿园环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空间和设备设施,而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要素和教育手段,具有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内在发展的巨大教育功能。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幼儿的影响是潜在的、间接的和内隐的。创设一个良好的童谣欣赏、学习环境也是至关重要的。《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学龄前的幼儿还不具备成人对环境的选择、适应、改造等能力,这就决定了幼儿对环境具有管饭的接受性和依赖性。因此,我们将童谣渗透在幼儿园环境之中,通过童谣环境的创设,更好地引起幼儿对童谣学习的兴趣,给他们以美的熏陶和体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以下将从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两方面进行阐述:

2.1精神环境创设

2.1.1创设良好的同伴交往环境

我们利用短暂游戏、区域游戏、课间活动、餐后休息等时间,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交流自己所感兴趣的童谣,或两两合作,边念边玩童谣,让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享受童谣的乐趣。

例如:在区域游戏中,对于选择语言区的幼儿,我们会有意识的引导他们回忆已学过的童谣,或轻声念新学习的童谣,从而引起幼儿兴趣,让他们自发的感受学习童谣;对于部分有游戏情境的童谣,我会和配班老师一起配合,边做动作边念童谣,幼儿看到后,也会很感兴趣的进行模仿,在边玩边念中,对童谣熟悉的幼儿还会主动纠正念错的幼儿,童谣学习气氛很是浓郁。

2.1.2创设温馨的家园互动环境

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中,家长是重要的参与者与建构者,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为幼儿创设一个和谐的家园童谣互动环境。

例如:通过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平时交流、家园翼校通等形式,与家长交流近期学习的童谣,通过多形式的沟通了解,让家长也参与到幼儿的童谣学习中来,不但增加了亲子感情,也促进了幼儿学习童谣的兴趣。

2.2物质环境创设

充分利用幼儿园中的可利用物质环境,适当地加入童谣的内容,既能美化环境,又能让幼儿在接触、欣赏童谣环境的布置中对童谣产生好奇,感受童谣的魅力。

2.2.1功能室的布置

幼儿园的功能室是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去的地方之一,在功能室四周的墙面上加入童谣内容的布置,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平时走进功能教室或是在功能教室活动后休息时,幼儿会很容易注意到墙面上这些色眼鲜明的童谣布置,从而进一步观察感受画面上的童谣内容,对童谣产生兴趣。

在我们幼儿园的功能室墙面上,我们就布置了一些具有童谣特色的亲子童谣记录单展板,并按小、中、大不同年龄段分别排列。幼儿有时会看着学过的童谣自己也来念一念,有时会观察展板上的一些画面内容,有时还会通过对比不同小朋友和家长所完成的童谣亲子记录单来感受多样的童谣呈现方式。

2.2.2公共走廊的布置

每天家长、小朋友们都会经过的地方就是幼儿园里的公共走廊了,走廊的环境装饰也彰显了幼儿园自己的特色,在我们幼儿园大门口的公共走廊墙面上,展示着我们教师自己制作的童谣童画展板,我们用绘画、剪贴、涂色等多种方式对每块展板进行了制作,走进幼儿园,就能看见这一块块色彩鲜明、主题突出的半立体的童谣童画展板。在二楼的公共走廊上,还有我们用竹篾、木夹、彩纸、毛根等材料精心制作成的童谣壁挂,这些各有特色的童谣壁挂为楼上的公共走廊增添了一抹靓丽的色彩。

童谣童画展板和自制童谣壁挂的展示,不但丰富了园内环境,而且使整个走廊活动空间呈现出浓浓的乡土特色,营造了浓浓的地域文化氛围。每当家长和幼儿一起走过这些公共走廊时,都会不自觉地驻足欣赏一下;每次和幼儿散步走过这些走廊时,幼儿也会都被这些有趣、鲜明的童谣形象所吸引,潜移默化中,幼儿渐渐对童谣产生了越来越浓的兴趣。

2.2.3教室、区域的布置

教室是幼儿每天在幼儿园呆地最多的地方,教室中环境的布置或调整总是被幼儿默默关注着,将教室和班级区域的环境结合起来,更便于童谣环境的创设。同时,班级的环境创设要摒弃过去“教师挑担一头热”的倾向,让幼儿和教师共同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

我们根据小班童谣园本教材,选择了一些适合本学期本班幼儿学习的童谣课程,将童谣以图画等方式制作成童谣卡片,先提供到班级美劳区中,通过让幼儿自己涂色,从而对所绘制的童谣卡片产生初步的印象,接着将幼儿涂好色的童谣卡片进行塑封处理,投放到班级语言区中,方便幼儿区域活动时观赏,等到区域中再次投放入新的童谣卡片时,旧的已经学会的那些童谣卡片就可以布置到教室墙面上,也让幼儿在学会童谣后能得到更好的巩固复习以及记忆。

总之,利用幼儿对童谣的好奇和兴趣,让幼儿在参观园内环境布置的过程中,边欣赏、边学习、边理解,这样没有压力的,完全是幼儿主动参与的过程。幼儿通过边欣赏,边回忆,从多角度、多方位、多通道的感受童谣的无穷魅力,从而主动地去发现美、创造美,进一步萌发学习童谣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首

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秦明华,张欣.幼儿园组织与管理[J].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幼儿园小班环境布置篇4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环境创设;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4-0039-03

【作者简介】朱媛媛(1966-),女,江苏宿迁人,宿迁市实验小学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

一、以研讨为先行,达成共识,全面落实环境教育发展观

(一)全员参与,广泛研讨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创设有效地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为了明确环境创设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我们结合幼儿活动的需要,考虑幼儿园整体环境,以及教师在环境创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组织教师、家长以专题讲座、观摩研讨、案例剖析等多种形式进行讨论。研讨主要围绕“幼儿园环境包括哪些”“我心目中的幼儿园”“主题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游戏区角创设与利用”等专题,并对班级环境创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幼儿园房屋建筑无法体现幼儿园的特点”“主题墙饰更换不够及时”“材料张贴不方便幼儿自主更换”“环境创设中展示性材料偏多、操作性材料偏少”等进行反思。通过研讨,明确了幼儿园整体环境创建要体现活泼、明亮、温暖、富有童趣的设计追求,使幼儿园成为幼儿憧憬和向往的乐园;要紧扣当前主题活动的目标与内容,反映幼儿的兴趣与爱好,有利于与幼儿实现有效互动,促进幼儿主动发展。另外,幼儿园的基础环境设置要富有变化,体现灵活性,为教师和幼儿的再次创设提供便利。通过全员参与研讨,教师创设富有特色班级环境的意识和能力增强了。

(二)方案制订,形成共识

在研讨结束后,教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主题墙饰、装饰墙饰、功能墙饰、室内外游戏区、区域标志挂饰等各类功能性环境的设计,制定出班级整体环境的创设方案。方案应体现“以幼儿为本”的理念,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布局合理,贴近幼儿、贴近生活、主题突出、设计新颖、美观实用、富有童趣,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和丰富性;第二,结合近期的教育主题和目标,具有教育性和实用性;第三,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引发幼儿主动参与,体现安全性、多样性和探索性;第四,灵活多变、创意新颖,结合实际、操作性强,富有变化和创造性。如根据小班孩子刚入园,对陌生环境容易产生抵触情绪的特点,我们在小班设定了《我爱我家》《我爱我的幼儿园》《我和我的小伙伴》等主题方案,使用孩子人园前不同时期的成长照片、与家人的合影、与教师的合影来布置主题墙饰;用孩子从家里带来的玩具布置娃娃家,让孩子感受到家的熟悉氛围,从而拉近幼儿与教师、同伴之间的距离。

(三)自主学习,互动培训

为了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提升幼儿园整体环境的创设水平。在创设环境前,我们首先让教师对幼儿园的房屋建筑特点、班级布局进行前期考察,了解班级环境创设中有哪些可借鉴的元素,并畅谈自己对班级环境创设的思考。然后,我们举办了环境创设培训会,组织教师进行互动培训。在培训会中,有的教师利用直观的电子图片向其他老师介绍不同材料的运用、不同处理方式的应用(挂、串、吊等);有的教师依据“经济实用、方便幼儿自主更换,便于反复利用”的创设宗旨,选择和利用废旧材料和自然物,挖掘各种材料使用的方法,凸显本班环境创设的特色;有的教师选择一种主要材料,与孩子共同想办法利用这一材料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和游戏活动。通过自主学习与互动培训,教师们开阔了眼界,明确了方向,为全面落实环境教育发展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多方参与,组织实施

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我们广泛发动幼儿和家长参与到环境创设中去,力求让环境充分体现教育性、多变性和参号性。我们组织教师定期总结前一段时期班级环境创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改进的措施。在环境创设中,我们提倡让幼儿参与材料的收集过程,为幼儿提供参与的时间和机会,引导幼儿共同完成环境创设;活动区的创设根据主题的生成不断充实可供幼儿操作、探索的材料;将走廊、大厅等公共区域设置成可供幼儿随时操作、探索的区域。

二、以幼儿为主体,多方参与,齐力打造多元互动的教育环境

(一)创设人本实用的班级环境,落实教育环境的安全性

孩子天动,在创设人本实用的班级环境过程中,全面落实教育环境的安全性尤为重要。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设置基础环境时,既要注意符合安全的要求,也要满足孩子活动的需要,应让孩子了解环境安全、活动安全的重要性,明确共同努力创设安全的活动环境的目标。我们结合不同班级的活动区,引领幼儿共同商定活动规则,共同制作容易理解的图文规则牌,指导幼儿遵循行为规则。如班级里的电器要摆放合理,电源插座应设置在幼儿手臂够不着的地方;门边用木线条包裹,突出墙面的柱子用木板包裹制成圆形书柜,既方便幼儿存放图书,又避免了误撞;卫生间采用防滑地砖,隔墙、踏步做成弧线形,防止幼儿滑倒,等等。

(二)构建丰富的主题环境,追求教育功能的优化

在主题墙创设过程中,教师紧紧围绕主题内容,发动幼儿和家长参与资料收集和墙饰布置。主题墙的创设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有整体式、分散式、过程式和集中创作式等。同时,我们还注重为幼儿的创作留出空间,让幼儿亲手创作班级主题墙,如图片展示、手工作品、涂鸦画、调查记录表等,从而发挥主题环境的教育功能。我们组织大班集体制作奥运宣传板块,由师幼共同设计制作,通过板块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奥运,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小班的主题墙则通过幼儿在园生活各方面的照片向家长们展示孩子入园后学习、生活各方面的成长与变化,满足家长了解孩子入园后学习生活情况的需求,促进家园共育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度过入园适应期。

(三)开发多元的游戏环境,实现幼儿发展的自主性

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考虑各班具体的环境条件,我们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空间、人员、时间等资源,创设具有开放性、操作性、多变性、实用性的多元游戏区角环境。如利用走廊、楼梯角落创设“快乐美食城”“快乐吃吧”“小小棋社”“娃娃超市”“小小建构区”“阳光小舞台”和“快乐娃娃家”等角色游戏区;利用走廊磁砖墙壁开辟“快乐涂鸦天地”

“颜色找家”和“快乐转转转”等智力操作区。在这些多元区域不定期地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以操作、摆弄、探索为主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另外,这些区域的开辟很好地弥补了我园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深受孩子们和家长的喜爱。

(四)营造互动的家教环境,力求家园教育的同步化

注重家庭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营造和谐互动的家庭教育环境,能够较好地增进家园之间的了解和互通,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我们在班级设立“家长园地”“今日活动一览”“我的信箱”等宣传板块,开辟“周活动一览”“温馨寄语”“家园速递”“请您关注”等小栏目,及时向家长介绍近阶段班级活动内容、家园配合相关要求、活动通知,以及家庭教育经验等,便于家长们利用接送时间及时了解幼儿在园活动内容,主动汲取所需的家教知识。有些班级还专门开辟了家园互动区,巧妙利用包装袋插放供家长取阅的通知、宣传材料;同时,家长的留言和疑惑亦可放置其中,利于家园信息互通。

(五)挖掘活动材料的多元价值,凸显绿色环保的教育主张

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我们注重自然资源、废旧资源的创造性开发与利用,努力显现绿色环保的教育观念。我们引导家长、孩子共同参与搜集各种废旧材料,在充分发掘材料自身功能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材料,使材料的价值最大化,突出体现新颖性、多变性、实用性、安全性等特点。如在主题板块底板设计上,有的班级利用多层废旧纸箱板制作成不同大小的蘑菇造型,然后与幼儿一起涂色装饰,这样不但具有较强的装饰性,而且有助于幼儿自主地更换主题材料。在作品展示区,有的班级利用质感质朴的废旧麻袋作为背景墙,然后在麻袋上挂上木夹供孩子们夹放作品。在制作游戏区域标志时,有的班级利用旧芭蕉扇的不同外形,让孩子在上面涂色装饰,并通过巧妙的组合,制作成不同区域的标志牌。

(六)打造立体的整体环境,追求环境育人的目标

在幼儿园整体环境打造过程中,我们围绕教育目标、主题内容、幼儿发展水平和实际环境条件,组织教师、幼儿、家长多方联动,因地制宜地发掘走廊、过道、楼道、楼梯角落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立体空间,布置花团锦簇的四季花坛,绘制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壁画,设置开放性的、功能突出的公共游戏区域,开辟可供幼儿创意表现的涂鸦创意区等,全力打造富有童趣、充满教育性的立体、丰富的幼儿园整体环境。

幼儿园小班环境布置篇5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年龄越小的幼儿越易被环境吸引、越易受环境的影响;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学习离不开环境、材料。只有适宜的环境、材料,才能引发幼儿的探究欲望。环境给予了幼儿表达、表现的机会,而幼儿又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改变着环境的内容与呈现方式,环境与幼儿的互动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可利用的环境有很多,例如墙面环境、区域环境、公共环境等,如何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资源,使环境与材料很好地结合呢?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布艺互动环境非常受幼儿喜爱。

幼儿园布艺互动环境是指:用各种色彩的棉布、植绒布、棉花和辅助材料等,通过多种缝制方法,制作成可爱的动物、植物等形象,或幼儿能动手操作、探索的玩具、教具,投放在班级主题环境创设中、区域游戏中、公共环境中,供幼儿欣赏、操作。布艺环境创设遵循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发展规律,以幼儿发展为本,它具有颜色鲜艳,形象逼真,柔软安全,互动性强的特点。

二、功能设置

1.形象、互动性强的布艺主题环境创设

情绪对小班幼儿支配作用大,幼儿容易激动,并难以控制。特别是幼儿刚入园时,离开熟悉的家人,来到幼儿园开始步入集体生活,陌生的环境以及远离亲人的心理不安,会使幼儿产生难以排解的分离焦虑,多数幼儿会表现为哭闹、情绪极为不安等。如何给幼儿以家的感觉呢?通过尝试教师们发现,多用布艺材料效果很好,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的、互动性强的布艺环境,既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稳定幼儿情绪,又可以满足幼儿的动手欲望。

例如:在班级主题墙饰“欢迎小朋友”的布置中,教师选用色彩鲜艳的植绒布、蓬松棉和扣子,缝制成可爱的立体小动物形象,摸上去手感柔软,还可以拿下来抱一抱,摆弄一下;苹果树上挂满色彩鲜艳的果实,幼儿可摘下来送给喜爱的小动物。可爱温馨又便于幼儿操作的布艺环境深受幼儿喜爱。

在布艺环境创设中,教师还要充分发挥挖掘布艺玩教具真实性和童趣性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动手兴趣。例如布艺互动环境“喂小动物”(如图1所示),教师在班级的一个角落中布置成小动物的家,用彩色的绒布缝制成30~40厘米大小的卡通小动物,如小猫、小狗、小兔子等。缝制时将一根水管缝在小动物内部,从口连接到两腿中间。再用彩布缝制成小动物爱吃的食物,如小鱼、小骨头、萝卜等。幼儿给小动物喂食时,“食物”会从口中向下滑出,增加了游戏的真实性和趣味性。

图1

2.温馨的布艺生活环境创设

幼儿园的生活环境和家庭生活环境设施不同,格局也不一样,特别是饮水间、盥洗室与家庭布置有很大的区别,例如:幼儿园盥洗室空间较大,有统一放置水杯、挂置毛巾的柜子,厕所也多为蹲坑,这与家庭有很大的不同。除此以外,幼儿入园前在家生活习惯各异,有些幼儿在园拒绝喝白开水,或不能主动饮水;有的幼儿不敢在盥洗间小便、大便;有的幼儿不敢蹲坑解大便。如何通过创设温馨的布艺生活环境,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盥洗习惯呢?对此,教师们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饮水间,用彩色绒布缝制成可爱的喜洋洋布袋,套在饮水桶上,在饮水时和幼儿一起玩“喜洋洋水站”“我和喜洋洋干杯”等小游戏,既直观形象、温馨可爱,又能为饮水桶保温,还激发了幼儿喝水的愿望。在厕所,用色彩鲜艳的植绒布制作成可爱的小动物,对墙面进行装饰;用绒布把小纸盒装饰成小动物的头,盒中放入手纸,便于幼儿自己取放;用棉布包裹蹲坑旁的扶手,幼儿摸上去温暖、舒服;把各种彩色布缝制的小花,浸上香水摆在窗台上,不仅美观,还能持久散发香气。这些精心用布艺创设的环境,让幼儿进入厕所时有了家的感觉,消除了幼儿对上厕所的恐惧。

3.丰富的布艺区域环境创设

幼儿喜欢区角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操作、摆弄,或自己玩儿,或与同伴交流。通过实践教师发现,布艺软体玩具更加受到幼儿的喜爱。布艺玩具安全、耐用、色彩鲜艳,且操作性、可变性强,符合托、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1)宠物区

小班幼儿入园初期,教师为孩子创设宠物区,投放25~50厘米高的布娃娃、各种卡通动物造型的布艺玩偶或不同角色的布艺玩具(投放数量为幼儿人数的1/2),哭闹的孩子可以抱着自己喜爱的玩具游戏。幼儿通过对布艺玩具的抱抱、背背、玩玩,或抱着布娃娃说说话,来满足情感的需求,感受到安慰。幼儿和布艺玩具的互动,使幼儿情绪得到发泄释放,引发幼儿积极的情绪。

(2)娃娃家

娃娃家是幼儿喜欢参与的社会性游戏,通过观察教师们发现,幼儿在娃娃家游戏中喜爱扮演家庭中的角色,体会装扮成人的感觉,喜欢重复做自己会做的事。教师可以在娃娃家投放丰富的布艺游戏材料,满足幼儿游戏的愿望,丰富幼儿游戏情节。

例如:在娃娃家投放幼儿常见的布艺水果和蔬菜3~4种,比起塑料水果和蔬菜,布艺制作的水果和蔬菜手感舒适、形象、安全、美观。幼儿游戏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结合幼儿游戏水平对布艺水果和蔬菜玩具进行改造,丰富游戏内容。如在布艺香蕉、橘子上增加按扣和拉链,游戏中幼儿打开按扣、拉下拉链,就可以把香蕉皮、橘子皮“剥”下来;把白菜叶一片片缝制,每一片都缝上粘扣,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摘菜、洗菜、炒菜(如图2所示);在缝制布艺葡萄时,把每一粒葡萄珠都单独缝制,再用子母扣和葡萄梗连接,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喂娃娃吃葡萄,既增加了游戏性,又在游戏中体验了生活。

图2

又如:教师制作和娃娃大小匹配的开身小衣服、小裤子,幼儿可以在娃娃家中为幼儿穿衣服、脱衣服、叠衣服,在游戏中锻炼了生活自理能力。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在娃娃家游戏中已经有了很多经验,于是教师便根据娃娃的大小,缝制了不同民族的小衣服,为娃娃家的娃娃穿上,开展“民族小客人”的游戏,每周请一位民族小客人到娃娃家做客,帮娃娃穿穿民族小衣服、玩玩用布制作的民族特产。幼儿的积极性特别高,还从家中收集了各民族的相关图片,装饰到娃娃家,幼儿在游戏中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

(3)益智区

小班幼儿正处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身体和手的动作已经比较自如,由于动作发展需要,他们特别好动。为了满足幼儿的动手欲望,教师可在各区域中投放不同种类的布艺玩具。

通过观察教师发现,小班幼儿喜欢色彩鲜艳、柔软、可变化的布艺玩具,便为幼儿制作了许多有趣的布艺玩具,如“母鸡下蛋”(如图3a所示):用无纺布缝制母鸡和鸡蛋,母鸡身上每个部位都可以用扣子、拉链、粘扣子连接;“串珠娃娃”:用彩色绒布、毛线缝制成娃娃,幼儿可进行五官的粘贴,帮娃娃梳小辫;“小猪的一家”(如图3b所示):用绒布缝制母猪和许多小猪,幼儿可以用系扣子的方法,把猪宝宝一一对应在猪妈妈肚子下吃奶。这些布艺玩具直观形象,贴近幼儿生活,生动有趣,易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在幼儿与布艺玩具互动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观察幼儿游戏情况,及时对布艺玩具投放情况进行调整。

ab

图3

小班孩子对周围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在各区投放大量布艺操作玩具,孩子们非常喜欢玩,有的孩子会拿着一个玩具不停地问:“老师,布娃娃肚子里有什么?为什么我一捏,她的眼睛就亮?”“老师,为什么您要在鱼嘴上缝曲别针?”这些布艺玩具已经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幼儿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逐步开始观察和探究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

如科学区的布艺玩具“小鱼吐泡泡”(如图4所示):教师用彩色的棉布缝制成各种鱼,用扣子缝制鱼眼睛,把一个空的饮料瓶缝制在鱼肚子中,瓶口正好在鱼嘴处,将气球套在鱼嘴内的瓶口上,然后用手捏小鱼的肚子,气球就会变大,小鱼便会从嘴里吐出“泡泡”来。孩子可喜欢这个玩具了,几个孩子还比赛,看看谁的小鱼泡泡吐得大。没过几天,就有孩子来问了:“老师,小鱼肚子里是什么?为什么我要捏小鱼肚子,小鱼才会吐泡泡呢?”“老师,为什么我轻轻捏,小鱼吐的泡泡就小,我使劲捏,小鱼吐的泡泡就大?”教师并没有马上回答幼儿,而是请孩子们边玩边观察,并对“小鱼”玩具进行了改造,把鱼肚子剪开,缝上拉锁和扣子,幼儿打开小鱼肚子,就会发现小鱼肚子中的空瓶子。幼儿在游戏中发现了小鱼吐泡泡的秘密,兴奋地跑来告诉教师他们的发现。

图4

(4)图书区

幼儿喜欢看图书,但是纸质图书容易损坏,教师可以为幼儿缝制布艺图书,并把一些旧玩具上的小物件缝制到图书中,一本布艺书就变成了有趣、好玩的多功能图书了(如图5所示)。例如:把音乐贺卡上的小装置缝在小动物身上,幼儿翻动小动物,好听的音乐就会响起;把电动小汽车中的微型马达缝制在娃娃和风车中,娃娃一拍合上,风车就会转动。孩子们在和这些布艺图书的互动中,体验操作的快乐,激发对科学的兴趣,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

图5

三、环境布局

1.充分发挥布艺环境与幼儿的互动性

幼儿园有很多公共环境,如楼道、走廊等,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环境资源创设布艺互动环境,幼儿在生活活动环节中,可以在走廊玩一玩布艺玩具,或在来园、离园时和家长一起参与布艺玩具游戏。

例如:在楼道,教师创设了布艺互动环境“美丽的小花园”(如图6所示),把白色或淡色的布贴在距地面30~80厘米的区域(布的大小可根据班级具体环境而定),布上用彩布缝制或用彩笔画出花园的背景图,高低不同的位置缝上扣子、粘扣、按扣、拉链。再用绒布缝制成小花、小树、鸡妈妈和小鸡、小鸟等植物、动物。幼儿通过扣、拉、穿、按等方式“绘”出自己心中的美丽花园,游戏中既锻炼了幼儿小肌肉的灵活性,又渗透了点数、方位、比较大小、一一对应等知识。

图6

2.充分发挥布艺玩教具的动态性

教师在制作布艺玩教具、创设布艺环境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挖掘其一物多用的特性。例如在创设布艺环境中,教师常会缝制大树布置在班级环境中,以往教师会选用两片绿颜色的植绒布,中间填充蓬松棉缝制树冠。但在不断实践中教师们发现,可以用一片绿色植绒布、一片橘红色的植绒布缝制树冠。春夏天的时候用绿色一面,到了秋冬季,把树冠反过来,用橘红色一面,既节省材料,又充分发挥了布艺玩教具的动态性。

3.充分发挥布艺玩具的一物多玩性

教师制作的布艺玩教具,既可以投放在环境中,也可以投放到户外游戏活动中。例如户外游戏“蝴蝶找花”,教师把环境中的布艺花朵按颜色贴在户外场地周围墙面上,幼儿扮作小蝴蝶,按教师的指令找相应颜色的花朵;再如户外游戏“快乐的小蚂蚁”,教师把娃娃家中的布艺蔬菜、布艺水果散放在垫子一边,幼儿扮作小蚂蚁爬过“草地”,运送食物。在户外游戏中运用布艺材料,可以一物多玩,能引发幼儿游戏的兴趣,玩具触摸起来柔软、安全,也便于教师清洗消毒。

四、活动案例

1.丰收的果树

用绿色和棕色的植绒布缝制一棵“大树”,在树冠上缝制不同大小的扣子,用红、黄、橘三色缝制苹果和梨,并在每个水果上缝上扣眼,幼儿在游戏中可以通过系扣的方法,在大树上系水果、摘水果。

“丰收的果树”做好了,一开始幼儿非常喜欢,但很快就不愿意玩它了,为什么呢?笔者细心地观察幼儿玩“果树”的情况,发现原来选用的是4扣眼的扣子,又紧密地贴缝在树冠上,幼儿在游戏中揪不起扣子、系不上水果。此时班中多数幼儿还不能熟练地掌握系扣子的方法,幼儿在多次尝试失败后,便对游戏失去了兴趣。于是笔者对“丰收的果树”做了改进,选用1扣眼的扣子,缝制后的扣子突起在树冠上,方便幼儿系上各种水果,“丰收的果树”又成了孩子们爱不释手的布艺玩具(如图7所示)。待幼儿能熟练地掌握系扣子的方法后,先把树冠上的一个扣子换回4扣眼的扣子,再逐一把所有的1扣眼扣子换回4扣眼的扣子,逐步提高游戏难度。游戏既发展了幼儿小肌肉的灵活性,又使幼儿体验到了自己动手系扣子的快乐。

图7

2.帮娃娃换衣服

用多种颜色的布缝制了两个大娃娃。为了便于幼儿操作,体现布艺材料的多样性,制作了可以穿脱的小衣服,并在衣服上分别缝制扣子、拉锁。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能够通过帮娃娃换衣服、系扣子、拉拉锁,锻炼动手能力。刚投放时,这个布艺材料在班里是最受欢迎的,孩子们都来操作,可慢慢地就很少有小朋友来玩了。笔者发现这种现象后,便观察孩子们玩的情况。孩子们系扣子时都能够很快系好,但拉拉锁时很困难,原来是拉锁头太小,老是对不上。此时班内多数幼儿还不能掌握拉拉锁的方法,孩子们操作几次都拉不上去,就不感兴趣了。于是,笔者便对布艺材料进行了改进完善,把小拉锁换成了大一些的拉锁,拉锁头大了,就便于幼儿操作,“帮娃娃换衣服”又成了班内最受欢迎的玩具了(如图8所示)。孩子们通过不断的练习,动手能力不断提高。笔者也会投放小拉锁的衣服,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求,逐步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幼儿园小班环境布置篇6

关键词多元化语言环境创设语言教育理念语言素养

“环境是第三位老师”。教育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在开发幼儿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所发挥出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根据布朗芬布伦纳和克劳特对环境的定义,幼儿园的环境指的是幼儿本身以外的,影响幼儿发展或受幼儿发展影响的,幼儿园中的一切外部条件和事情。

南京师范大学周兢教授在《我国早期儿童语言教育的几个新的发展趋向》中指出,重视支持性语言教育环境的创设已经成为国际早期教育界语言教育的三个关注趋向之一。从他对支持性语言教育环境的创设的阐述中,我们可以发现,这里的支持性语言教育环境更多指的是心理环境和情感环境的创设。

华南师大教科院袁爱玲教授所著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一书中从理论到实践证明了一个定律——幼儿所处的微观环境即最直接的周围事物对其生长与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力。她把语言领域的环境创设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与手段,更将其作为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这里更侧重的是物质环境的创设。

幼儿园可以根据实际,从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和情感环境的多元化创设入手,激发和支持幼儿对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兴趣,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口头语言、学习书面语言,促使儿童语言的整体发展。

幼儿园多元化语言环境是由幼儿园提供的、能有利于激发、支持幼儿语言学习的物质环境(包括幼儿园大环境、班级环境)、心理环境和情感环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幼儿园多元化语言环境的创设实践与研究。

一、创设幼儿园整体语言环境

南京师范大学周兢教授在《全语言教育与中国幼儿语言教育的本土化》中指出:儿童的语言学习是自然而然的学习。全语言的提倡者注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认为儿童是通过与他人互动的方式学习和使用语言的,主动理解是儿童学习语言的特点,因此,有关教育机构要为幼儿提供各种学习语言的机会和资源,让幼儿被充满语言和文字信息的环境所包围,同时采用“自然学习模式”(即示范、参与、练习或扮演角色、创造表达)进行语言教育。

幼儿园可对外部的物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和调整,减少装饰性的环境布置,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教育目标的层次,选择适合的语言教育内容,渗透五大领域的相关目标,用绘画、符号、文字、情景创设等形式,对幼儿园的大厅、走廊、楼梯、墙面等进行布置。

幼儿园大厅是所有孩子和家长入园的必经之地,大厅的布置可紧紧跟随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主题和幼儿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因此可随着春、夏、秋、冬四季更替、重大节日、幼儿园重大活动进行布置。

幼儿园大的墙面可以绘画的形式展示经典文学作品;走廊可展出大班幼儿表现绘本、古诗词、成语等内容的美术作品;楼梯墙面张贴幼儿园重大节日的活动照片,台阶幼儿易看到的地方可贴上符号和文字相结合的儿歌。

在幼儿园的各个转角处可摆放自制的教具、图片等,提供语言练习的场景。

二、创设班级语言环境

幼儿园应分年段研究小、中、大班班级语言环境的创设,主要可分为三大块。

一是要确立“幼儿是环境的主体地位”。在班级环境创设中,考虑幼儿的视角,布置与幼儿相关的内容,将当前开展的主题活动记录在墙面上,以帮助幼儿巩固、拓展相关经验,发展语言能力。要多创设与“听说读写”活动相关的区角。如图书角、倾听角、剪报栏、图书制作区等,提供丰富、适宜的语言学习材料。其他区角也可以放置一些能激发幼儿表达交流欲望的材料。如:在积木区投放一些图片,在角色区提供电话、手偶、表演材料等。

二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幼儿听、说、读、写。如:每天的晨间谈话,抓住一个主题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多创设幼儿自由讨论的情景,鼓励幼儿表达解决问题的想法。就随机性事件与幼儿进行谈话。设计记录表,让幼儿用文字或图案记录自己观察到的自然现象等。

三是要创设班级良好的心理环境和情感环境。教师要对幼儿怀有真诚的爱,有和蔼可亲的态度,更要有尊重幼儿的教育理念。

教师要主动了解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和幼儿平等沟通,给幼儿充分的反应时间,能使幼儿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和尊重,能显得轻松自然,从而能用真实、开放的语言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

三、开展提高教师语言教育素养的园本培训

幼儿园要分析教师的语言教育理念、语言素养等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园本培训。

幼儿园要面向老师组织专门的提高教师语言教育素养的园本培训,每月在业务学习时间进行幼儿故事过关活动;每周安排专门的“阅读时间”,让老师们加强学习,提高语言素养;每月推荐“美文欣赏”等。

近几年,国际国内有关儿童语言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语言学习的核心内容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的幼儿园语言教育实际中却普遍存在重视语言形式、忽视语言功能的问题。

因此在对教师的培训上,重点要放在加强教师的语言教育理念的学习上,树立“全语言教育观”,更注重语言交流的功能,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四、开展提高保育员语言素养的园本培训

幼儿园保育员的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我们要分析幼儿园保育员的语言素养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园本培训。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们可在保育员业务培训别增加普通话培训和语言教育理念的学习,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培训,有效提高幼儿园整体语言环境的质量。

面向保育员的培训可坚持在每天的晨会中进行。可由值周老师带领所有保育员进行朗读和普通话练习,内容为幼儿姓名、儿歌、故事,还有就是工作中的常用语,加强保育员普通话学习的同时,提高职业语言的规范运用。

作者简介:黄小青,女,汉族,浙江诸暨人。浙江省诸暨荣怀幼儿园,幼教高级,园长。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周兢.全语言教育与中国幼儿语言教育的本土化[J].幼儿教育,2002,(Z1).

幼儿园小班环境布置篇7

万圣节幼儿活动方案一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丰富幼儿的校园生活,让幼儿了解西方传统节日万圣节的由来,感受西方文化,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2.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展示英语教学成果,为幼儿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

3.提供家长与校园互动机会,增进亲子交流。

4.展示学校品牌形象,提升学校知名度

二、活动时间

10月30日(星期四)下午

三、活动地点

操场、教室,设定的讨糖路线。(视活动内容设计而定)

四、活动对象

全园小朋友及部分家长

五、活动准备

(一)校园:万圣节装饰(10月下旬)

1.校园大厅、走道和各班级进行万圣节的环境布置,烘托节日的氛围。要求活动前的手工课可安排教师带领孩子们做万圣节的面具、蜘蛛、南瓜灯等,并利用这些手工作品来装饰各班区域;

2.活动前利用展板、板报等形式宣传万圣节的来历,向部分家长发节日的邀请函。

3.制造万圣节情境,并适时播放相关音乐。音乐的选用要注意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以避免小朋友因此产生的恐惧心理。建议音乐选用欢快的、易于学唱的万圣节歌曲,详见附件。

4.节日当天大门外张贴横幅---活动的名称如:万圣节亲子乐/化装舞会/万圣游乐园/万圣节讨糖活动。

(二)班级:万圣节知识了解(10月中下旬)

1.用一些与Halloween有关并且有趣的童书,图片或网站资料来吸引小朋友对万圣节有印象并产生兴趣。并且可以利用这个学习机会导入让孩子能够发表对恐怖事物一些感受及想法,并藉此建立对新事物尝试的勇气。

2.透过资料导入让小朋友了解万圣节活动后,便可以与小朋友进行一连串的相关应景美劳的布置品,最后也可以与小朋友进行班级教室的共同布置,全校师生一起来营造热闹的万圣节环境。

3.共同制作各种道具,如奇装异服、鬼脸、魔鬼项链、各种通脸谱,南瓜灯,女巫的披风等等。也可以延伸至一些相关的万圣节食品的制作或品尝,例如:南瓜派,南瓜糕,南瓜浓汤,南瓜饼等等。(建议邀请家长一起参与)

4.发放邀请函,请家长参加活动,需要家长配合的游戏内容,可以提前与家长沟通,以便活动当日何以顺利进行。

5.活动的前一天营造气氛使幼儿期待活动的到来。

六、游园活动

活动当天,幼儿戴上与家长共同制作的面具入园,老师也戴上面具,接待幼儿,并互相问候happyHalloween。教师带领幼儿先在本班进行活动,制作不同的作品,然后到各班进行礼物互赠或互相欣赏,给幼儿交流的机会。然后在班内组织游戏。游戏内容有:

游戏之后是户外活动时间,进行节日大狂欢,开办化妆舞会,可让幼儿穿上奇异的服饰,戴上面具,连续播放万圣节音乐,跟老师一起拉圈跳舞狂欢。并祝万圣节快乐happyHalloween

七、注意事项

1.从活动开始之初就要重视对幼儿恐惧情绪的疏导,可请家长协助向幼儿讲解万圣节的风俗等。

2.不管是游园形式、讨糖活动还是舞会形式的万圣节活动都要求校园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活动前的准备一定要充分。。

3.鼓励老师大胆参与化装和创新扮演,让幼儿渡过一个愉快节日。

4.校园在制作该活动方案时,请务必细化到具体每一个环节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分钟、确定每一个游戏及活动所用的背景音乐,落实每一个环节的负责人,大家分工合作。

5.可邀请在园幼儿的小朋友或邻居幼儿参加万圣节活动,提高红黄蓝幼儿园的影响力。

万圣节幼儿活动方案二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丰富幼儿的幼儿园生活,让幼儿了解西方传统节日万圣节的由来,感受西方文化,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2、锻炼幼儿大胆、勇敢,正确面对恐惧事物,学会情绪的自我控制。通过一系列活动,感受万圣节的氛围,深刻体会到节日的快乐。

二、活动时间:10月31日(星期一)全天及晚上万圣夜

三、活动地点:操场、大厅,教室,社区,设定的活动场所

四、活动准备:

(一)万圣节环境创设:

1、环境创设时间:10月中、下旬,完成时间:10月26日

2、幼儿园门口、走廊和各班级进行万圣节的环境布置,烘托节日的氛围。

3、要求:万圣节前一星期可利用美术课或英语手工课带领孩子们做万圣节的面具、蜘蛛、南瓜灯等,并利用这些手工作品来装饰各班区域或幼儿园整体环境(如各园门口树上或门上挂上各式各样的面具或南瓜灯)

4、万圣节前一星期利用宣传栏、主题板等形式宣传万圣节的来历,向家长发节日的邀请函。

5、制造万圣节情境,并适时播放音乐。音乐的选用要注意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以避免幼儿因此产生的恐惧心理,建议音乐选用欢快的、易于学唱的万圣节歌曲。

6、节日当天大门外张贴横幅---活动名称如:万圣节亲子乐/化装舞会/万圣游乐园/万圣节讨糖活动/万圣节鸡尾酒会。

(二)班级:(万圣节知识灌输:10月2428日)

1、教学内容的体现,英语、汉语不同程度的对幼儿进行万圣节节日只是的灌输,如了解万圣节的由来、意义、服饰、食物、各种特色等,也可以利用这个学习机会导入让孩子能偶发对恐怖事物的一些感受及想法,并藉此建立对新事物尝试的勇气。

2、教师可以与小朋友进行制作一连串的相关此节日的精美布置品,让幼儿或家园共同参与到班级教室或园内的环境布置,全校师生、家长一起来营造热闹的万圣节环境。

3、主题墙的创设,根据此节日进行相应的节庆教育及相应内容的张贴,让幼儿能够巩固复习及加深印象。

4、共同制作各种道具,如奇装异服、鬼脸、魔鬼项链、各种通脸谱,南瓜灯,女巫的披风等等,也可以延伸至一些相关的万圣节食品的制作或品尝,例如:南瓜派、南瓜糕、南瓜浓汤、南瓜饼等等。(建议邀请家长一起)

5、每个班都安排不同的万圣节活动,如糖果屋、南瓜坊、魔鬼屋等,万圣节当天各班可让幼儿进入不同的地方感受不同的节日氛围

五、活动流程:

1、活动当天早上,幼儿戴上与家长共同制作的面具入园,园内各个岗位的老师也戴上面具,接待幼儿,并互相问候happyHalloween

2、早餐后,教师带领幼儿先在本班进行活动,制作不同的作品,然后到各班进行礼物互赠或互相欣赏,给幼儿交流的机会

3、户外活动时间,进行节日大狂欢,连续播放万圣节音乐,各班一起拉圈,跳舞,可让外教调动气氛(注:幼儿、教师都是带面具进行)

4、下午各园各班分区域到社区、商店、服务站等地方进行面具、南瓜灯、糖果包等礼品的发放,并祝万圣节快乐happyHalloween

5、晚上观看万圣节光盘,了解其他国家小朋友是如何度过万圣节的,并开办化妆舞会,可让幼儿穿上奇异的服饰,戴上面具,跟老师一起跳舞狂欢。

六、注意事项

1、从活动开始就要重视对幼儿(尤其是托、小班幼儿)恐惧情绪的疏导,鼓励他们大胆参与,尽量给幼儿一个愉快的氛围。

2、充分利用好外教的带动、外显性作用。可请外教扮演活动的主要角色、领舞,发放糖果等。

3、不管是游园形式、讨糖活动还是酒会、舞会形式的万圣节活动一定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及活动前的准备工作,让幼儿明白活动意义。

万圣节幼儿活动方案三一、万圣节活动背景:

万圣节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节日,流传到今天它已经完全没有了宗教迷信色彩,成了一个孩子们的节日.,也是充满神秘的节日,这个节日有很多趣味性的活动和奇异的装扮,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日.随着时间的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变得含有喜庆的意味。因此现在象征万圣节的妖怪及图画,都变成了可爱又古灵精怪的模样,如番瓜妖怪、巫婆等。为了让我们的孩子感受这一独特的节日气氛,并且通过一起讨论有争议的鬼这个话题,让孩子正视它,培养孩子的胆量和分辨能力。更为了让孩子感受西方的文化和体验游戏的快乐,结合我园的英语特色,特设计此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让幼儿了解西方传统节日万圣节的由来,感受西方文化,让孩子能初步知道国际的文化色彩,感受异国的风俗节日。

2、通过扮演,进一步感受万圣节的气氛,体验节日的快乐,锻炼孩子的胆量和辨别能力。

3、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多元化的人文环境,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的学英语、讲英语。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

10月31号上午,幼儿园院内场地。

四、万圣节活动准备阶段

(一)活动前期准备(10月8日10月30日):

1、了解万圣节来历:十月份开始,各班开展万圣节的认识的活动。让幼儿了解万圣节的来历,以及万圣节时的活动方式;

2、熟悉游戏中角色,减少幼儿在游戏活动过程中的恐惧感,熟悉角色英文及相应的句子;

3、熟悉主题歌trickortreat的旋律;

4、各班级为万圣节画脸谱做前期训练;

5、十月第三周,各班开始画脸谱,托、小班老师提前做好控制线;

6、通知家长准备万圣节服饰。

7、幼儿必须会的讨糖果朗诗:

trickortreat.不给糖就捣蛋

Smellmyfeet.闻闻我的脚,

givemesomethinggoodtoeat!给我一些好吃的!

Happyhalloween万圣节快乐!

8、万圣节英语词汇:

Ghost幽灵witch巫婆Vampire吸血鬼pumpkin南瓜Jack-o-lantern南瓜灯Bat蝙蝠trickortreat不给就捣蛋

Halloween万圣节spider蜘蛛

(二)活动准备

1、糖果、面具(喜洋洋、小丑、海盗、南瓜娃娃)、巫婆帽子等

2、各班级进行万圣节的环境布置,烘托节日的氛围。要求活动前的手工课可安排教师带领孩子们做万圣节的面具、蜘蛛、亲子南瓜灯等,并利用这些手工作品来装饰班级室内室外、物品柜并加上英文;

3、音乐:万圣节主题歌《trickortreat》,各班教会孩子唱《trickortreat》;

4、从十月第三周开始制造万圣节情境,并在日常生活中适时播放相关音乐。建议音乐选用欢快的、易于学唱的万圣节英文歌曲。

5、活动前利用网站、展板、家园栏等形式宣传万圣节的来历;

6、节日当天大门外张贴横幅---万圣节游乐园会。各班幼儿穿戴好自己的万圣节服装,游园到各班级进行讨糖游戏、找南瓜游戏,让孩子在与同伴老师的互动中体验万圣节的快乐。

五、活动人员安排

1、各班级老师负责本班孩子的活动安排、活动安全;

2、行政干部按园要求进行节日装扮;

3、行政干部早上到园门口和全体老师一起迎接幼儿入园;

4、保安负责入园安全。

六、活动流程

1、布置幼儿园大门,活动开始;

2、全体老师盛装在门前迎接幼儿入园;

3、9:00园长宣布万圣节活动开始;

4、各年级以班为单位开展庆祝活动;

5、各班级老师带本班幼儿到办公室、班级讨糖,并唱圣诞节讨糖歌;

6、10:00活动结束.

七、活动总结

1、各班写班级活动总结报告

2、11月3日全园活动总结,评出活动优秀班级;

幼儿园小班环境布置篇8

【关键词】幼儿;语言能力;童话剧;表演能力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在幼儿教育中需要培养幼儿的初步审美能力、表现能力,让幼儿在舞蹈、演奏、绘画、制作、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活动中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逐渐提升自己感受、理解、领悟能力。越来越多的幼儿园课程教育将幼儿表演列入到新的幼儿课程结构体系中。可见,表演活动在幼儿课程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幼儿成长发展,需要相关教育人员把握住幼儿发展的重要时期,从小培养幼儿良好表演能力。1

一、通过幼儿园童话剧公共环境的创设,激发幼儿表演欲望

(一)户外童话剧公共环境的创设

结合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需要幼儿园教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幼儿童话剧演出创设户外的公共环境。在童话剧户外公共环境的创设中,教师需要从小处入手,以幼儿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和喜爱的小动物为主,加强幼儿和大自然环境的接触,从小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习惯,在大自然环境的打造中体现童话色彩。比如某幼儿园在园外童话剧环境的创设体现如下:“打开幼儿园巴洛克古典大门,发现一排排紫藤,幼儿园的长廊上装满了童话人物,比如白雪公主,喜羊羊、美人鱼……瞬间让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感觉自己置身于童话世界。幼儿园内部时不时的露出小动物的脑袋,他们说着:“我们正在成长,请多关照我,不要碰我,怕疼……””

(二)幼儿园室内走廊的童话剧环境

幼儿园走廊的布置上要画上民间故事、经典故事,比如《三只小猪》、《花格子大象》《三只蝴蝶》等,为幼儿和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重要支持,在无形中发挥出幼儿园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让幼儿在无形中受到启发。

(三)在幼儿园活动室中创设童话剧环境

在幼儿园的活动室中,幼儿学习用的桌椅、靠垫等都要体现童话剧的色彩。比如幼儿教可以将桌椅布置设计成童话角色小组,如红蝴蝶小组,黄蝴蝶小组、蓝蝴蝶小组,将幼儿的坐垫设计成各种动物的形状,将班级区角设计成童话角色的区角,如巴巴爸爸的家、巴巴妈妈小厨房、巴巴拉拉小书吧等,从而在不自觉中将幼儿带入到童话天地中。

二、班级童话剧环境的营造,为幼儿表演提供语言环境的支持

为了为每一名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幼儿教师在每一个班级的内部都设置了相应的表演区,从而通过表演区的设置激发了幼儿表演的兴趣。在班级中,教师组织幼儿开展童话剧练习,通过舞台场景的设置,为幼儿表达自己的童真、童趣提供重要的支持,让小班幼儿在童话剧表演活动中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在开学初的时候,教师结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行为喜好为他们布置了具有针对的小舞台场景,具体包括多种故事背景图、各种颜色的表演服装、多个布偶娃娃、多个手偶娃娃等。在课堂活动开始的时候,教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各种材料进行表演。在教师为幼儿提供多种表演材料的情况下,幼儿显然表示出极大的表演热情,促进了幼儿表演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故事表演中拥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为此需要教师能够为他们的自我表现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在宽松的环境中进一步激发了幼儿想说的欲望。但是基于小班幼儿年纪较小,语言表达比较单一,常常无法完整的表达一个故事,加上幼儿的注意力比较容易转移。为此,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来让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的需要营造良好的童话剧氛围,创新幼儿童话剧表演内容和形式

(一)幼儿教师要精心挑选故事脚本,合理编排剧本

好的剧本是幼儿童话剧表演是否成功的关键,好的故事剧本会吸引幼儿的注意,让幼儿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来参与到童话剧的表演中,对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演技能等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幼儿教师要结合其他教师意见之后,根据幼儿的兴趣选择了《三只蝴蝶》、《三只小猪》等多个故事,并结合幼儿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特点对故事进行了适当的改变,形成童话剧剧本。

(二)采用多种形式的故事教学加强学生对故事的了解

童话剧表演的基础是对童话剧故事脚本有着一定的了解,只有在了解童话剧故事脚本之后才能更好的进行童话剧表现。而怎样让幼儿了解童话剧的内容是教师教学的重难点。借助多媒体技术形式来让幼儿欣赏和了解情景剧的多种形式能够让幼儿更好地感知童话剧剧本。

(三)通过观赏多形式的表演来让幼儿在沟通交流中进一步获取表演技巧和经验

幼儿童话剧的表演和一般舞台表演不同,需要幼儿具备一定的舞台经验,因而在童话剧表演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策略的丰富幼儿的舞台经验。在组织小班幼儿欣赏大班幼儿表演的童话剧之外,教师还可从网络上多下载一些和童话剧有关的知识内容,让幼儿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行表演,并对幼儿的表演进行适当的点评,在交流和学习中更好的促进幼儿学习。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童话剧是幼儿表演活动的重要构成,对提升幼儿表演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的培养和提升幼儿语言能力,需要教师结合幼儿发展实际来挑选和编排童话剧的内容,以幼儿学习需要为本更拓展幼儿情景剧发展思路,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成长发展。

作者简介:盛艳(1981-),女,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人,民族:汉,职称:一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幼儿童话剧表演。

参考文献:

[1]周卫倩,余海玲.创童话剧环境,促幼儿表演能力发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3.

幼儿园小班环境布置篇9

“让本土文化走进幼儿园环境布置既可美化环境,又可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在谈到利用本土文化优化校园环境时,阿克塞县幼儿园副园长佟新霞说道。为达到环境育人效果,近年来,阿克塞县幼儿园注重开设以“地域特色”为基础的园本文化课程开发。在实施过程中,将本土文化内容融入到了环境布置中,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让孩子们在自己所熟悉的草原、名胜景观、沙漠戈壁艺术创作中感受到了家乡的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环境的熏陶、启迪和教育,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创设草原文化区域增强孩子民族情感

阿克塞是一个以哈萨克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哈萨克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深深地扎根在这片海子草原上。在地域特色的园本课程开发中,老师们选取了“独特的哈萨克服饰”、“好吃的奶食品”、“狗熊舞”、“黑走马”、“姑娘追”等富有民族特色的课程开设,使孩子们在愉快的体验活动中感受到了本土文化,加深了对身边少数民族的了解。

结合这一草原文化内容,阿克塞县幼儿园将辅助教学楼一楼布置成了以民族特色为主的草原文化区和饮食文化长廊。走廊的上半部分使用了哈萨克族人民独特的民族文化(巴坦祝福情景、姑娘追情景、游牧生活、赛马和摔跤)写真照片。其下面部分使用了草原风情喷绘画卷,画卷中有辽阔的草原,撒了珍珠般的羊群,套马的牧马人,展现了哈萨克族人民放牧的生活场景。走廊的顶部使用盛装鸡蛋的纸片染色后制作了吊饰,并在其两侧粘贴了哈萨克族传统服饰、牧人用具等图片,老师们亲手编织而成的花朵、星星,详细介绍着哈萨克族的各种特色小吃、特色菜肴:纯香的马奶酒、营养丰富的奶疙瘩、诱人的熏马肠子、手抓肉和包尔沙克等食品。教室的区角中还设置了“民族小吃街”、“特色小屋”、“民族服饰展示台”等活动区,使幼儿在浓厚的民族氛围中边玩边欣赏到独特的哈萨克族文化。

创设特色景观区域激发孩子热爱家乡情感

阿克塞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界处,甘肃河西走廊西陲,东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接壤,北与国际旅游城敦煌市为邻,这里既有美丽的山川、草原,又有壮丽的高原、湖泊和浩翰无际的大漠戈壁。所以,在地域特色的园本课程开发中老师们选取了《大草原》《大漠戈壁》《莫高窟》《胡杨林》等课程,使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了解了本土的自然地理文化。同时也选取了《美丽的苏干湖》《赛马》等有阿克塞哈萨克族特色景点的认知方面课程。

结合这一文化内容,阿克塞县幼儿园将二楼走廊的中侧布置成了特色景点展示区。其顶部用网面吊饰的形式将哈萨克族的特色吊饰悬挂其中,墙面的上部将阿克塞县的特色景点“苏干湖”、“清真寺”、“赛马场”、“广场喷泉”和“水上乐园”等景点进行展示、介绍。在二楼走廊西侧,以怀旧照片墙的形式展现了阿克塞县和阿克塞县幼儿园的变迁史:博罗转井镇老县城的马背学校――四合院式的幼儿园――现在极具民族特色的省级示范幼儿园。日新月异的变化,往日家乡的老街、树林子、老宅院渐渐被人们遗忘,重拾旧时印迹,这些怀旧图片更能萌发孩子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走廊布置的地域化不仅优化了环境,而且拓宽了幼儿有关家乡文化的知识面,在了解与触动中激发了幼儿爱家乡的情节,也培养了幼儿的自豪感。”阿克塞县幼儿园大三班幼儿教师王金燕说道。

在注重园内走廊环境布置的同时,阿克塞县幼儿园还鼓励全体幼儿教师群策群力为孩子共同创设班级特色环境文化。老师们围绕幼儿园致力于打造温馨幸福园所的办园理念,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班级主题教育的内容和活动室的空间面积,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挖掘可利用的资源,精心创设、大胆创新、变废为宝。用纸编绳、扇子、泡沫纸板、乒乓球、竹制品等材料,创设了形态各异的主题墙、温馨的家园互动栏,美轮美奂的美术作品展,以及以过程性激励为主的基础文明评价栏,以自主体验、激趣启智为主的各类区角等。小一班创设的一系列“海底总动员”、“海底小勇士”、“缤纷海世界”等墙面文化更是妙趣横生、别具匠心,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中一班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元素,以变异、创新、融合等手法将中国传统文化融进幼儿园的环境当中,体现出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大三班将动画片“葫芦兄弟”引入环境布置,在可爱生动的基础上也体现出了同伴间的深情厚谊。整体布置接近大自然,令孩子们产生丰富的想象:绿色的草原,密密的森林、辽阔的蓝天、漂浮的白云、可爱的小动物,这些美丽的色彩,吸引着孩子们,使幼儿产生共鸣,易于理解。大二班环境创设教师在墙面环境布置中融入对幼儿情感的关注,把教师对幼儿的关怀借助环境去表达,使幼儿如沐春风,如润春雨,给孩子们提供了爱和美的教育环境。大一班环境创设体现了“以幼为本”,为幼儿创设多元化、多层次的环境教育,关注每一个细节,让墙面充分展示幼儿自己的所想、所知、所做,成为他们与活动对话和信息沟通的平台。

走进幼儿园民族班的活动室,仿佛走进了“珍珠”城,映入眼帘的是造型各异的珍珠饰品。野鸭、骆驼、白天鹅等各种动物工艺造型栩栩如生。钱包、纸巾盒、手提袋、哈萨克族毡房等手工饰品琳琅满目、各具特色……

在“珍珠阁”区域的创设中,阿克塞县幼儿园充分发挥了幼儿家长资源,在“珍珠城”工作的家长帮助孩子们收集了不同颜色的加工好的带孔蚌壳、彩色废珠、穿珠鱼丝等,其他的家庭也收集了一些家中不用的珍珠饰品、珠宝盒、包装袋等。

“让孩子和家长一同参与活动区的创设,不仅能让孩子更了解我们的区域,激发他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让家长更了解孩子及我们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增进了家园之间的有效互动。”阿克塞县幼儿园副园长佟新霞说道。

“珍珠阁”区域创设后,孩子们在区域内会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制作珍珠项链、手链、戒指,设计制作各种“花样珍珠盘”,还会制作哈萨克族毡帽、新疆帽等,其他区域的孩子也都会被这个充满特色的区域所吸引。每学期“家园开放周”或“家园开放日”活动时间,这里都是家长、孩子们最喜爱的区域!孩子的妈妈会来买项链、手链、小包装扮自己,而爸爸则会给妈妈、宝宝买礼物。

创设沙漠戈壁文化区域培养孩子保护环境意识

阿克塞座落在祁连山下,四周是沙漠戈壁,有戈壁绿洲之称,这里也有阿克塞人与沙漠戈壁斗争的胜利杰作――戈壁建新县城。这将是每一位阿克塞人的骄傲,是不可屈服的阿克塞精神。

结合这一特点,阿克塞县幼儿园开设了《阿克塞的变迁》《沙尘暴来了》《戈壁绿洲――阿克塞》《沙漠之舟骆驼》等有关沙漠戈壁方面的课程。同时,将三楼走廊布置成了以沙漠戈壁为主题的沙漠戈壁文化区,其下面部分使用了沙漠喷绘画卷(茫茫沙海、骆驼群、沙障)、上面部分展示了阿克塞独有的戈壁文化(哈尔腾国际狩猎场、大小苏干湖、候鸟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安南坝野骆驼自然保护区)的图片。深山峻岭,戈壁边缘,河床平原,野牦牛、野骆驼、藏原羚、藏野驴、雪鸡、盘羊等部级保护动物来回奔跑。当教师开展“沙漠”课程时,可以随时带领幼儿去观看走廊里教师精心准备的有关沙漠文化图片――“沙漠赛车”、“响沙游玩”、“沙子贴画”等作品。“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环境因素转化为教育因素,促进幼儿身心主动发展,给孩子们创设一个更加温馨舒适、寓教于乐的生活、学习环境。”阿克塞县幼儿园园长王丽霞说道。

幼儿园小班环境布置篇10

关键词:幼儿教育主题墙误区解决策略

主题墙的设计常常是老师们最头痛的事情,每到主题更换时(每三四周),教师们就要为新主题的墙面布置开始忙碌,揭掉旧的材料,制作新的内容,如果想要这一主题的墙面焕然一新、与众不同,就要连背景底板边框一同拆掉重做,要完成这一系列的事情,唯有加班才能解决。等到主题结束前,主题墙完成了,的确是充满想法与创意,各板块制作精美,可是幼儿又从中获得了什么呢?所以教师是否可以放手让孩子们布置本属于他们的主题墙呢?

一、主题墙的意义

(一)何谓主题墙。

主题墙是幼儿园物质环境的一部分,粗浅地说,“墙”就是在班级的墙面上划出一块区域,可以是一整面墙,也可以是几个小板块,这是根据不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而定的。“主题”呢?每所幼儿园制定的主题各有特色,可以从幼儿的发展水平出发,结合季节、节日等墙上张贴布置的内容就是贴合主题的一些东西,如小班上学期第一个主题《我上幼儿园》,第二个主题《秋叶飘飘》,第三、第四……教师随着主题的进行来更换布置主题墙,每个主题实施的时间大约三到四周,所以主题墙是每三四周要布置一次。

(二)幼儿园主题墙创设的目的何在。

我们经常赋予主题墙这样的意义:它可以美化班级环境;展示教育成果和幼儿的发展水平;它是幼儿园课程和环境的一个有机融合;它是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主题墙作为一门隐性课程,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是在我们赋予主题墙这么多意义的同时,它是否发挥了这些作用、价值呢?

二、主题墙创设时存在的误区

为什么单单一个主题墙的创设就花费了教师大半的时间,却又无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幼儿教师在布置幼儿园主题墙时,步入了哪些误区呢?

(一)主题墙成为“花架子”。

在主题墙面的创设中,需要注重设计的美感,可是当把“美”作为一个创设重点和评判优劣的标准,那就是走歪了的。很多教师在创设过程中一味地注重精致、绚丽的视觉效果,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主题墙变成只供欣赏的艺术品。

(二)对于幼儿作品的装饰过度。

对于刚进幼儿园的小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创造出来的作品可能是稚嫩的,甚至是不美的,于是教师会“好心”地为它加工装饰,赋予作品很多的“内涵”,但有时加工过头便略显做作。

案例一:小班美术活动《有趣的线条》,幼儿用油画棒在画纸上描绘出各种各样的线条,每一幅作品都代表一种心情。活动结束后,教师为每一幅作品添画上边框、衬上底板,有的小朋友线条颜色画得比较淡,教师还为其加深颜色。当作品上墙时,教师夸强了其中的一幅作品,可是作品的主人却在下面小声嘀咕:“那不是我画的。”

作品当然是那名幼儿的,只不过经过教师的再加工,连创作者本身都认不出,这样莫名的表扬,能帮助幼儿获得成就感吗?

(三)教师包办代替。

案例二:小班主题墙《春天真美丽》,墙面分为三个板块:美丽的花朵、蝴蝶飞舞、柳树姑娘。花朵板块,绣球花是利用报纸团成球,在上面张贴无数的小花瓣制成的;蝴蝶飞舞是将打印出来的蝴蝶图片剪下并对折;柳树姑娘将皱纹纸搓成条垂挂在主题墙上。

上述案例中的主题墙可谓是非常贴切主题,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精细,立体感、色彩感,可以看出花费教师一番的时间和心血制作。可是你看得出这是哪个年龄段的班级吗?哪里体现了小班幼儿参与的痕迹呢?就连幼儿可以独立完成的柳条,也因为孩子们搓得不够细致,由教师包办代替。这样的主题墙的确美丽又体现主题,但是这与幼儿何干?

(四)主题墙的创设跟不上课程的实施。

主题墙布置是与课程的实施紧密结合的,但是真正在实施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里我总结出其中两方面:

1.教师的“拖延症”与“急性子”。

在主题墙的创设中,部分教师往往就是能拖则拖,等到主题快要结束,甚至是最后一天加班加点把内容布置上墙、拍照记录,幼儿往往还没来得及感知墙上出现什么,忙碌的老师们又把这些内容拆下来,因为新的主题就又开始。另一部分教师则情况相反,他们恨不得在主题开始的前两天就把墙面贴满了,贴的内容从何而来?这两种现象都无法让主题墙与幼儿的活动互动起来,“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这又从何体现。

2.主题墙的完成成为硬性指标。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部分也是因为上述的教师“拖延症”所引起的,领导为了激励教师提高工作效率,将班级环境创设作为评价教师工作能力的一个指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在指定日期进行评比。这就让教师不得不脱离课程实施布置,并为了荣誉一而再再而三地精致、美化主题墙。

三、解决策略

幼儿园教师将大把的时间花在墙上,相对地花在幼儿生活教育上的精力反倒少,所以怎样才能让教师回归幼儿的真实生活呢?

(一)从教师本身出发,注意方法的改善。

1.回归幼儿作品的本质。

墙上所展示的应是孩子们最原始最朴实的思想火花,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由教师随意贴,孩子们的作品直接贴在墙上,不需要教师额外花费时间和精力打印、装饰,但是它却体现活动记录的真实与自然、幼儿作品的纯真与童稚。

2.利用家长资源

在学前教育中一直强调着家园共育,在主题墙的创设上便可以体现,请家长、幼儿和教师一起完成主题墙,并不意味着教师偷懒,把自己的事情分担给别人。

案例三:小班主题《我的故事》,结合当周的活动内容,教师创设“我的名字”这一板块,发给每位幼儿一张彩色圆形纸片,请孩子们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写上自己的名字和名字的含义并进行装饰,收集回来后就布置在主题墙上。

案例中爸爸妈妈在和孩子一起制作名字卡的过程中,不仅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而且孩子们能感受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二)管理者方面改善评判标准。

幼儿园主题墙应该是灵活可变的、自然和谐的,追求的不是完美无缺或井井有条,体现的是人与环境的互动,展现出人作为环境主人的积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