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见大的作文素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24:46

以小见大的作文素材篇1

关键词:指导;积累;素材;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55-02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常常因为作文"无米下炊"而绞尽脑汁,冥思苦想,究其原因,是写作素材的匮乏。教学实践证明,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要从内容入手,丰富学生的生活,储备大量的写作素材,教会学生捕捉写作素材。在作文教学中,我对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指导学生观察,搜集写作材料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要求方面,都十分重视观察的作用,强调要对学生进行观察指导,指出观察的途径,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的良好习惯。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易对周围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观察的热情高,这些都是对观察有利的重要的心理基础。许多作文题材取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不学会实际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就难以做到言之有物,我经常带领学生到实际环境中去观察事物,在方法上予以指导,锻炼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并要求学生坚持写观察日记,为写好作文积累素材。

去年秋天的一天,我刚一踏进校园,晨风中就闻见一股淡淡的芳香,只见一株月季已悄然开放,在这个季节,已经是月季花的第三次开放,月季作为我们淮安的"市花",我灵机一动,这不就是很好的观察素材吗?何不让学生来观察我们的"市花",于是我首先上网查阅关于月季的资料:月季的种类、月季的植物习性、关于咏月季的诗篇等。梳理好自己的指导思路,再对学生进行指导。我先给学生简单的介绍关于"市花"――月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接下来给学生定下了观察写作的目标:(1)能有顺序的对月季进行观察描写;(2)要抓住其特点;(3)要写出你对月季的喜爱之情。随后把学生带出课堂,组织他们集体观察校园里的月季花,指导列出观察提纲:远看(整体)――近看(局部),具体看枝、叶、花,再突出观察花的色、味、形。同时,又指导动态、静态方面的观察,从而使学生发现月季美的特点。观察之后回到教室,我组织同学把观察到的内容进行交流,结果,同学不仅发言踊跃,作文也是一气呵成。以后,我又指导学生观察其它内容,让学生自拟观察提纲。由扶到放,由易到难,由观察动、植物到观察人,观察某个景物、某个场面,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在实际观察中培养了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断积累观察素材,有了素材,学生就有话可写了。

2.安排学生活动,创造写作材料

课堂教学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途径,但如果只依靠课堂教学来进行作文教学,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应该不断拓宽作文教学的空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让学生多参加生活实践,多参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亲自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才能不断丰富学生自身的生活经历,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积累写作材料,为进行写作准备厚实的基础。

为了让学生的业余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为学生创造"素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我及时地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开展或组织参加一些文体竞赛活动、参观活动、节日活动、口语交际活动、社会调查和公益等活动。凡此种种,我都提前布置,要求学生留心活动过程,注意活动者与周围的人的表情、动作、语言,记下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他们都能积极参与活动的各个过程,并用心体验,同时也乐于把自己的所得告诉老师或与同学交流,在这基础上,再要求学生把参与活动的内容及体会感受通过作文的形式写下来。这些内容的积累可以有效地避免了学生说空话、假话。每一次活动,学生兴趣高,有话说了,写作文也就顺利了。例如组织学生在调查家乡环境之后写出的《我望着小河笑了》,母亲节我为妈妈尽孝心《这个鸡蛋,给妈妈吃》,参观学校消防演习活动之后写出的《记一次消防演习》等习作,大多数学生写得生动、言之有物,而且包含真实情感。

3.指导学生阅读,积累写作材料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通过课内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通过阅读可以了解前人积累起来的重要知识和宝贵的生活经验,可以领略前人磨练成熟的思想作风和符合规律的思维方法,能够学习到前人来自生活的经过加工的语言精华和纯熟的富有成效的表达技巧。可以说,勤于读书,益于作文。苏教版教材十分重视阅读积累,课后作业题把朗读、背诵、复述放在第一位,强调读书内化。可见对学生的阅读十分重视。此外在练习中还安排了"熟记成语",这些对积累学生的语言材料都有很有帮助。学生作文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抒,这跟知识储备有很大关系。视野狭窄,知识储备太少,写作时必然思路闭塞,捉襟见肘,举一不能反三,说东不能道西。因此,加强阅读,扩大阅读,进行知识储备,也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的阅读,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摒弃繁琐的分析,让学生背会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其自己去感知、感悟和积累,使之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然后有意识地进行小练笔,由吸收到倾吐,学生写作自然轻松多了。我还利用好"补充阅读材料"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和报刊,指导介绍一些好文章,培养学生一有空就翻书的好习惯,我让学生准备一本采蜜本,专门摘记好词、好句、好段,进行写人的、记事的、绘景的、状物的分类整理,在班内定期交流、评比,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语汇句式不断地得到充实、丰富。在作文中就能不断运用。此外,还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推荐最好的文章给大家欣赏,并进行评价,讲出哪些地方写得好,通过欣赏评析,内化为学生自己知识储备,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

4.体验过去经历,激活写作材料

以小见大的作文素材篇2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写作能力阅读生活实践

作文一直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初中阶段写好作文更是学生综合提高语文成绩的基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尤其重要。因为学生的写作水平直接关系到考试成绩,而且写作水平是学生今后立足社会的一项重要技能。

写作作为最具个性特征的精神劳动,为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天地。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习作,这是时代对语文教师提出的重要课题,下面我就教学过程中实施的一些方法谈一些体会。

一、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这些都在强调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写作时东拼西凑,导致内容空洞、词语堆砌,难以写出好的作文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学生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真正走进写作的世界,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来。要让学生认识到写作不能凭空想象,而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写作不竭的源泉来自生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来源于生活,只有细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身边的人或物,认识到写作就是表述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描写身边的人或物,才会消除学生对作文的高不可攀的恐惧心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写作其实是一件很享受的事。只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作文就可以写出真情实感,也会有新意,也一定能写出好作文来。

二、要积累丰富的素材

素材是写作的基础,素材越丰富,学生在写作时可以选择的就越多,写作时自然就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当然也就会内容充实,语言生动,更有创意,更贴近生活。因此,要让学生会积累素材,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丰富的素材。对于积累素材,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着眼教材,立足教材。

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各种体裁的都有,都是文质优美、语言生动的作品,这对学生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具有很好的借鉴导向作用。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立足教材,同时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让学生发现教材的不可或缺性,把教材中优美经典的语句,各种说明文的方法,议论文形式结构及各种体裁论文的写作技巧记录下来,并在写作过程中进行消化,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为我所用。

2.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丰富自己的素材。

生活犹如大河,文章犹如小溪,大河丰盈,小溪自会灵动而昼夜不息。而写作本身就是生活,生活才是最原始、最大、最丰富的素材库,里面的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指导学生留心生活,仔细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得到灵感,让生活真正为写作服务。积累素材并不是简单地记录生活素材,还需要学生去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只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才是有广度与深度的生活。只有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积累的素材写出的文章才不是生活的简单堆砌,不是平淡乏味的记录,而是有独立视角的、给人以美的享受的、给人深思的、感人的有质的好文章。

3.要多多阅读好书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道出阅读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平时要让学生多阅读,多读教材,多读课外书,遇到好词好句、精彩语句与片段、名言警句要摘抄到摘抄本上,并且尽量每天都能看一看,通过常读达到会背,以自己的方式来吸收消化它们,这样写作时就可以信手拈来。

4.要时常进行作文小练笔。

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有了写作的素材,就要让学生进行实战训练。所以要经常进行作文练笔,让学生把积累的素材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出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这主要包括课堂训练与课外练笔。

5.要运用多种评改方式让学生更上一层楼。

修改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升华作文的重要环节,优秀作品都是改出来的。所以我们要重视这一环节,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

(1)让学生自我修改。

(2)教师要批改。

教师可以站在一个高度来评改学生的作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针对存在的问题及闪光的地方作出恰当的评价。

(3)要生生互评。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作文修改中来,互相修改,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修改水平与写作水平,又可以让学生发现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借鉴,避免自己的作品出现同样的问题。

三、要积极实践以求充实

擅长写作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文章是越写越流畅的,语言是越用越老练的,思路是越来越开阔的,脑子是越用越灵活的。许多作家都有随手记录下自己的灵感和所见所闻所思的习惯。读得多了,看得多了,然后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想感悟,就会感觉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并要把它随时记录在生活随记本上,强调生活中有什么就写什么,发生什么就记什么,有什么感悟就记下什么,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也不要求立意和主题,突出一个“随”字。生活随记可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记录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是中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是学生习作不竭的源泉。

2.记录学校生活。

将学校生活分为学校美景、人物素描、人际交往、校园故事四个板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为学生的素材库增添了一笔不小的财富。

3.记录社会生活。

社会是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这家庭中的一员,大街、公园、菜场、车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一些事,值得学生去思索和记录。

4.记录自我生活。

生活既包括学生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内容,又包括自我的广阔世界。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记录自己丰富的内心及精神世界,无疑是对自我的最好诠释和剖析。在随记中,学生畅所欲言,展示最真实的自我。

5.作好读书笔记。

好词佳句、灵光一现、独到见解、深刻感悟,都可以是小小读书随笔的内容。书本是学生现实生活的一个延伸,它可以带你任意东西,心骛八极。

生活随记为学生写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活素材。虽然它仅仅是一种发现、体会、思索、偶得,还不能称之为习作,但它既为学生提供了写作实践的机会,又使习作成为有源之水,有米之炊,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学生蕴藏着极大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潜力,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发展空间,启动创新思维,准确发表独特见解,促进创新能力的提高,形成由“爱写作文”到“写好作文”的良性循环,从而提高作文效率和质量,全面实现语文创新教学。

参考文献:

以小见大的作文素材篇3

写作作为语文学习中自主性最强的部分,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合作策略,为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合作平台,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提高写作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写作课堂中运用合作策略的背景及作用

(一)背景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面对课标坚持知识能力与人文素养并重的客观形势,传统语文教学观点逐渐被一些新教学理念所替代。这些新的理念不仅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与能力,更侧重于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在写作教学中运用合作策略正是体现这一新理念的重要措施。

(二)作用

传统作文教学只注重个体写作而练就的单一僵化的思维,使很多学生怕作文,作文毫无个性和新意。合作策略则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的群体优化效应与有效的合作资源共享的原则,使每个参与者的思维在互相启发影响下进入最佳状态。首先,在素材积累方面,学生们的阅历、思维在合作中聚合碰撞,拓宽学生写作的生活空间,使学生的写作素材更为丰富新颖;其次,在构思立意方面,学生通过合作,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燃烧起情感的火焰,作文立意不仅有了深度,创新热情和创新思维都将得到全方位的强化。再次,在写作评价上,通过合作小组成员自改自评、学生之间互改互评、组与组之间相互交流等形式,更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的作文修改习惯和提高作文个性能力,从而完成创新佳作。

二、写作教学课堂中运用合作策略的课型例举

如何更有效地在有限的作文课堂中更有效地运用合作策略呢?笔者认为教无定法、学无定法,所有的教学理念与策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下面,仅就本人在写作教学实践中运用合作策略,为学生提供合作平台所尝试的几种写作教学课堂类型稍做介绍。

(一)活动体验课型

这种课型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如游戏、竞赛等,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然后依据活动进行写作,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另一方面解决学生写作材料的缺乏。这种课型大致的程序可以是活动―讨论―撰文―交流―评价,在这课型中的六大环节中,五大环节需要学生合作完成。

如一位教师在上《写真我,抒个性》的作文指导课时,首先是让一组学生做评选班级形象大使的游戏,再叫同学们就此游戏谈谈自己的看法、感受,不但评选出了形象大使,还讨论出了某某同学入选的原因,接着就让学生根据这个游戏内容撰文,同学们写好后,小组内交流,成员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评判,从而推荐出好文章若干篇,在班上交流、互评。

这种课型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在合作之趣中写作,玩中写、玩中学,玩得有趣,写得也会有趣。

(二)资源共享课型

这种课型是提前两到三天给学生作文题目或话题,要求学生课下去搜集材料,并列出思路提纲,作文课堂上与同学交流材料和提纲。众人拾材火焰高,这样可以使学生丰富写作素材,学习最佳构思。这种课型大致的环节是:搜集材料―列出提纲―课堂交流共享―重新立意构思―撰写成文。

如以“心愿”话题作文为例,课前两天布置学生去选择材料,寻找自己的五个最想实现的心愿,并通过思考筛选,取其中最有话可说的一个,列出提纲;课堂上交流时,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材料提纲与同学交流,由小组内合作或全班同学依据话题来分析,剔除不适合话题的或不好的材料,选出最典型最富有创意的材料及思路。如我想有一件新衣服,我想吃麦当劳等平淡无新意的材料就在讨论中被否定,而我渴望世界和平、我想拥有一片自由的天空等新颖的题材就被保留下来;学生根据讨论交流意见,或修改、或挖掘材料与思路的新意,再一次构思立意,最后写成文章。

这种课型的最大特点在于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实现了写作素材的共同占有,开阔了视野,还提高了选材构思的能力。

(三)作文评写课型

这种课型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同学们的作文互批互改自己进行修改点评的方式,这种课型可以使作文评价更加科学全面,更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共同提高。这种课型的大致环节是:课前撰文、自改―课堂交流与评析―课后再修改。其中课堂交流与评析才是这堂课要做的,可分为三个小环节:交流―评析―修改。

首先是小组交流,把写好的习作交给各小组,由小组长牵头选取自评自改,再小组内互评互改。具体做法是让习作者朗读习作,再由小组其他成员针对习作在字、词句、标点、选材、立意、结构等全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发表看法,提出修改意见,并各自修改自己的作文,然后推选1-2篇上交班级交流。其次就是全班交流与评析,由习作者在全班朗读,然后由全班同学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意见,最后民主评议选优秀习作和最佳点评。习作者课后根据同学意见再次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

这种课型的最大特点在于学生在多次多层面(小组、全班)的合作中,见识了不同的作文风格与作文毛病,明确了作文修改的标准,这更有利于学生作文修改习惯和修改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有利于改出创新佳作来。

……

创新作文课型远不止以上三种,笔者认为,不论采用哪种作文课型,合作都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以上三例可见一斑。

合作,让作文课堂更有效。

【参考资料】

以小见大的作文素材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素材;积累

在我国的小学教育中,学校基本只注重对小学生语文、数学、英语这几门主要学科的培养,语文作为学校教学的主要学科之一,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可以为小学生以后各学科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字词的认识和造句,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表达,这就需要小学生学习写作。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刚开始接触语文知识,教学内容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接触不到作文写作,而小学三到五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能力有限,写作文往往是让他们头疼的一件事。由于生活实践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使他们在写作的时候不知该写什么,常常写出记流水账形式的作文,因此,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一、小学生如何积累作文素材

(一)在教材中积累。小学生实践经验有限,其知识构成基本都来源于教材,因此教材知识的积累对小学生作文写作的学习有重要影响。语文课堂中老师教会学生字词的认识和语言能力的表达,成为小学生作文写作的基础,而教材内容是小学作文写作的重要参考资料。小学三到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在字词和写作手法上有了一定的积累沉淀,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教会学生学以致用,把学到的字词和课文中用到的写作手法运用到作文的写作中去。例如描写景色的“鸟语花香”、“山清水秀”,描写人物的“和蔼可亲”、“文质彬彬”等这些简单的成语运用,比喻、拟人等写作手法的运用等。在对作文的批改中,对学生在作文中引用恰当的词语,老师可以用红笔圈出来对学生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1]。

(二)在生活实践中积累。新课改中提出要把教学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结合生活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小学作文写作作为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表达方式,素材大部分都来自学生的生活实践,如果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不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缺乏生活中的实践能力,那么作文写作时难免会显得吃力,导致作文内容空洞乏味。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通过实践对生活实例进行观察,并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积累写作素材[2]。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好人好事,回到家帮助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通过对这些事的记录以及看法,在作文中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表达出来,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另外,老师也可以在课余时候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如在公园锄草,到敬老院做义务劳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快乐,积累素材。

(三)课外读本的知识积累。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就是书读得多了在写作中才能运用自如,可以轻松写出文章。因此,课外读本的知识积累也是小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基本能理解小学课外读本的内容。但由于课外读本种类繁多,涉及的知识面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能盲目阅读,而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这样不仅能拓展知识面,学到课本和生活中所学不到的知识,还能积累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看的课外书籍,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内容并学习其中的写作方法,然后在课堂中谈谈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时为学生作文写作积累了素材。另外,学校可以为学生订《课堂内外》等小学生课外读本,放在教室里面供学生随时翻看阅读,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二、作文素材的积累对小学作文写作的重要性

(一)提高写作能力。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就算有再好的写作能力,没有素材的积累,写出来的作文都会显得空洞乏味。对于小学作文教学来说,素材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只有永不枯竭的源泉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作文。小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注重对素材的积累,能在写作时丰富作文内容,提高写作能力。例如学生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给老人让座,然后把这件事在作文中表述出来,同时表达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与记流水账的作文内容相比,会显得更加生动、精彩。

(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小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可以增长他们的见识,积累文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小学生在教材中积累素材可以巩固他们学到的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可以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在课外读本中积累素材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在素材的积累中,小学生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老师的正确引导,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3]。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学的主要学科,是小学生各学科学习的基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对小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在作文写作中,素材的积累至关重要。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老师应注重对小学作文写作素材的积累,让学生在教材中、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素材,并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提升学习能力的同时积累写作素材。

参考文献:

[1]张强.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素材的积累[J].华章,2011(16):236.

以小见大的作文素材篇5

小学快乐暑假作文的素材一

每逢暑假回家,那就以踏上了酷暑的道路,站在落地窗前,看着风吹草都不愿动的景象,那叫一个生畏呀。

很多人一般在假期不愿出门,都留在家中,开着空调,要不玩着电脑看着电视,以为很舒适,其实不以为然。这样的暑期生活方式,不仅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也过的毫无意义。“伤害”是怎么一说呢?首先,开空调不仅会得空调病,而且室内室外造成的温差也会让你感冒;还有,长时间待在屋内,不仅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也会让你的体质变差;另外,玩电脑、看电视不仅让你的视力下降,而且如果长时间坐着会对脊椎造成伤害。

如何过上一个快乐、舒适、凉爽有意义的暑期生活,那就请听一下我的心得吧!

炎炎夏日,在凉风儿休息的时候,就不要劳驾窗神了,以免热气溜进屋内。如果热的话就喝上一杯冰镇的白开水,不仅解渴,还能给身体带来丝丝凉意,静下心来,捧一本你最爱看的书,不仅心情愉悦,还开阔了视野,这样,不用再麻烦空调、电脑、电视了,节能又省钱,一举两得。

在这样悠长的假日,可不能天天在屋内吧,穿上防晒衣,喝上一杯冰镇白开水出发,记得,出屋前把不该开的电源关掉,这样既安全又节能了。来到邻近的公园或者小河边,欣赏着满满绿意,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漫步、游玩或者规划自己的未来,不仅对身心带来健康,说不定还能偶遇这一生都很难得的机遇呢。

小学快乐暑假作文的素材二

在这个暑假里我先去了夏令营,在夏令营里我见到了我的同学,夏令营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们自己学习,自己叠被子,自己找衣穿,给了我们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这个学校的老师很不错,对我们非常好!在日照我见到了大海,见到了大港口,我见到了在西安见不到的东西。这个暑假我得到了充足的快乐,我也得到了充足的休息,这个暑假我国的非常的快乐!我的妈妈没有再暑假给我报那么多的班,这一点我非常的惊讶,因为在暑假里家长都会给孩子报很多的班,而我的妈妈没有那样!这个暑假我过得很充足,得到了非常充足的休息,我有看电视的时间,也有写作业的时间,有打游戏的时间,我觉得有了暑假真是好呀!

小学快乐暑假作文的素材三

转眼间,一个快乐的暑假就过去了,在这个暑假里,我去了香港的海洋公园玩,在海洋公园里过的每一个欢乐的时刻都回永远地在我的脑子里,永远不会忘记。

一进海洋公园的大门口,就看到这里人山人海,不过,各种各样刺激的机动游戏也看得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是我的兴奋度又增加了几倍。

我们先去了坐缆车上山,从缆车上往下看,就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波涛汹涌的海水涌向岸边,一朵朵浪花也在欢快地跳舞。一阵阵微风吹来,感到凉丝丝的。

上了山,我们便去看海豚和海狮表演,海豚在工作人员的指令下做出了几个高难度动作,现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接着,海狮也不甘示弱,先是向我们滑稽地打招呼,也做出了几个高难度动作,尽管难度没有海豚的高,但还是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看完了表演,我们就去玩刺激的机动游戏。我们先去了玩了”极速之旅“,这个游戏类似我们常玩的”跳楼机“,我先坐在机器上,等着机器启动,这时候的心可真像"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

开始了,机器慢慢上升,到最高的时候停了一下,我闭着眼,在心里默默地数数,1·2·3·4·5·6·7·8·9·10,当我数到10并睁开眼睛的时候,突然飞一般地下降,这时候我感觉我好像飞了起来,心也跳了出来,停下来之后,我的腿感觉好像软绵绵的,自己也还没在刚才的刺激中醒来。

玩完‘极速之旅”,我又去玩另一个刺激的游戏“飞越矿山车”,我先坐在“矿山车”上,"矿山车"慢慢地上坡,忽然像一只脱缰的野马飞快地跑起来,下坡的时候我像掉下去一样的感觉,吓得我魂飞魄散。

我们又去了玩”摇摆船“,”激流勇进“等游戏,回到酒店我累得一进房门就扑向我的床,我躺在床上想:这次的海洋公园之旅,又给我的暑假增添了几分色彩,并且觉得这次是我去过海洋公园多次以来最好玩的一次,因为以前胆小,不敢玩这些机动游戏,而现在我长大了,勇敢了,便尝试到了这些刺激并好玩的机动游戏。

 

小学快乐暑假作文的素材相关文章:

1.快乐的暑假作文的素材

2.快乐暑假作文800字素材

3.快乐暑假作文素材600字

4.快乐暑假作文300字素材

以小见大的作文素材篇6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对小学语文教材的习作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后发现:整个小学阶段习作训练范围变动不大,习作要求则呈螺旋式渐次提高。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决定花大力气进行以“小学生习作素材的有效积累与利用”为课题的研究。该研究旨在促成学生逐步养成依照一定的目标指向,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以实现高效利用平时所积素材直接为习作服务之目的,并借此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选材成文的能力,使“磨刀不误砍柴工”成为现实。

经过一段艰苦的探索,我们摸出了一些门道,这就是:

一、为师把握“一杆秤”有“的”放矢方有为

我们知道:素材是指以观察、体验和感受等方式,从现实生活中直接搜集到的、尚未加工和提炼的感性的、原始性材料,自身具有朴素性、原始性和客观性。而儿童思想单纯,观察的专注性和广泛性,体验和感受的敏锐性和深刻性都较成人差,吸纳和贮存外部信息的能力尚未形成。要他们在承受繁重的课业负担的同时,从纷繁复杂的天地万象中搜寻习作素材,哪怕教者花再大力气指导,也于事无补。其结果只能让学生因为“满天繁星不知哪一颗属于自己”而放弃习作素材的搜集,走入随意应付习作的怪圈。这种“十个指头按十只跳蚤”的指导方法,只能造成“面面俱到,一面难到”的结局。由此,我们认定:指导学生有效积累习作素材,是习作教学成功的首要一环。

然而,有效积累习作素材,涉及到积累素材的目的、方法和途径。研究表明:写作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分。收集材料,选材组材,组织语言,修改字句是写作的一般能力。而收集材料则是写作的一般能力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尤为重要的头等工程,也正是小学语文老师必须致力之所在。

从大量深入的调查得知:在小学阶段开展“泛积累”的学习活动,不仅不能激发学生主动而有效地搜集习作素材的积极性,反倒会使学生更加厌恶习作。而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者对所任学段,尤其是所任年级的整册及各组教材的习作目标和内容不能了然于胸。认识的模糊必然导致指导的盲目。为了纠正这一积弊,我们反复学习新版《语文课程标准》。从而明确第一学段主要是让学生“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第二学段则强调引导他们“留心周围的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学段要达到的要求才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此基础上,再深入了解自己所任年级整册及其中各组教材的习作要求。这样,教者自己心里有了“一杆秤”,教学行为便能做到有的放矢,“由点连线,由线成面”地对学生如何搜集积累习作素材也就能进行有效的指导。

二、蓄材给予“一盏灯”明标导航善采撷

教师自己熟知教材的习作训练目标和要求之后,必须充分利用好单元导读及“口语交际”和“习作”提示这些助教材料,尤其是导读,它不仅能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获取学习方法,同时也为学生调整生活视角,有效搜集习作素材指明了行动方向。如有关“父母的爱”这一主题的导语会有这样的提示:留意父母亲的言行举止,也许是一个眼神,也许是一句不经意的言语,也许是一次表情变化,也许是一个轻柔的动作,都在表达爱,传递爱。六上“走近鲁迅”这组则提示我们“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并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六下第二组导读却给我们提出了这样的建议:“结合课文的学习,就自己感兴趣的某个方面,如,节日、服饰、饮食、民居,运用以前学到的方法,开展调查活动,了解自己身边的民风民俗。”这些提示语,有如浩瀚大海中的灯塔,为学生克服“盲目、随意、无序”的高耗低效的搜集习作素材的行为起了极好的导航作用。为此,我们注意引导学生认真领会“导读”内容,明确搜集本组习作素材的指向,并在这一目标驱动下心存观察兴趣,怀揣“选美之心”,从课堂文本到课后阅读,从校内活动到校外生活,扩大阅读、全面观察、处处留心、时时思考、随机记录,从而实现有效积累习作素材之目的。如此而行,学生不仅没有了无所适从的窘迫,采撷习作素材的学习实践活动由于“航道明确”而使压力大大减轻,且在单元习作时有效利用素材也有了清晰的方向,取材、选材的坡度便明显降低。这样,便为激发自主“聚材”、“用材”兴趣,最终实现减负增效的习作目标奠定了心理和行动基础。

三、用材授予“一套术”联、汇、比、选,用中创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占有一定数量的材料之后,如何使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善于识材、选材,善于提取精华,以以一当十的典型材料使习作出彩,是习作指导的关键环节。

有道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通过回忆教者自己的成功经验,深入了解课文作者的成文背景,归纳出一套易于学生接受且行之有效的方法,相机授予他们,实验证明运用这套方法,可达到高效利用素材的预期效果。

我们知道:素材通常分为生活素材和文字素材。而运用材料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套用原始材料,而是根据写作的需要,将材料进行整理加工,使原材料变成符合文章需要的有效之材。而根据两种素材的不同特点,我们宜授予不同的提取素材和利用素材的方法。

生活“素材”,重在指导学生根据每次习作需要,有目的地集中、提炼、加工使之成为“题材”。为了实现“素材”到“题材”的有效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引导学生领会本组习作要求后,采用以下四步法有序进行,实践证明,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第一步:联。启发学生敞开记忆闸门,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像过电影似的从过去的岁月里追寻相应素材,之后,再以主体的身份,依着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从所搜集到的材料中,去筛选、评判,用心去体验与感悟这些素材,将其内化为自己理解并接受的资料,从而把握素材,收集起符合本组习作要求的“题材”来。

第二步:汇。将自己整理出的符合本组习作要求的“题材”与同学遴选出的“题材”汇集起来,在广泛交流中吸纳相关有益信息,以收到“纳百川而成江海”之效,“胸藏万汇凭吞吐”之功。

第三步:比。这是有效利用习作素材的重要抓手。有道是“有比较才有鉴别”。汇聚相关“题材”之后,教者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习作题目或要求中的关键词语,首先通过自行把占有的材料加以比较分析,筛选出最切题意,且自己最熟悉,别人可能考虑不到的习作素材,再与他人所选素材作细致比较,深化交流、深入辨析,进一步了解自己所摄取的素材。

第四步:选。即通过反复比较之后,教者应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从突显自己与众不同之处出发,选出“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素材,尤其要选择既符合该次习作要求,自己又容易把握的素材,这样才有望写出“真实与特色相结合”的个性化习作。

文字材料通常有别于日常生活中摄取的素材,尤其是文本,多是学生学习语言,丰富情感,交流表达,培养语感的运用价值极高的素材。阅读课上借助文本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感受文本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是促成学生独具慧眼,准确、迅速地从已有知识和生活素材的积累中选择那些贴切、典型和新鲜的材料,利用和借鉴文本作者的语言、成文方法,启迪自己的习作思路、点燃创新火花,打造符合单元习作要求之佳作的省时高效的重要途径。

为了高效度利用文本这一习作素材库和学生根据单元习作指向所采撷到的优文佳作,教学中,在让学生明白习作要求后,在习作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引导学生遵循“有效引用,适度模仿,力求创新”的原则,使所选生活素材与文字材料致密结合。这样,不仅减缓了成文的坡度,提升了成文的速度,而且使习作在真实的基础上,变得既生动又有文采。其法如下:

1.直用其句。即诱导学生直接把从经典文本里抄录或背下的优词佳句引来为我所用。如以“成功了”为题习作时,教者事先让学生背诵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杨万里的《小池》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古诗句,并着意引导他们恰当的运用其中的诗句。于是便有了以下的精彩文句:

张敏的习作在终于在县里获了奖。老师和同学们都夸她是“一枝红杏出墙来”,而她自己却说“我就像‘小荷才露尖尖角’,我要继续努力,争取‘更上一层楼’”。

校运动会上,胡昊一举刷新了我校跳远记录,校长高兴地说;“今天,胡昊同学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但只要他坚持不懈,不断努力,一定会创造出‘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精彩来!”

2.沿用其格。即借助课文或其他美文的不同句式和构段谋篇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内容。

如让学生沿用“首先……接着……然后……”的句式有序地组织文字;区别“总――分――总”和“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文特点后分别练习写作;用“回忆式”、“强调式”“诗句、歌词直引式”开头、结尾等,都是易于见效的方法。我校一位教师在教学《桂林山水》后,让学生仿作者用排比句式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写自己的所见。一位学生选择自己看舅舅的鸭场时记下的素材加以整理,便写出了以下佳句:

这里的鸭子真多呀,菜鸭蛋鸭,各色各样,放眼望去,满目皆鸭,像是给宽阔的池塘铺上了随风拂动的多色巨毯;这里的鸭子真乖呀,进棚进食,菜鸭蛋鸭自动分群,像是有谁在无声指挥;这里的鸭子真灵呀,电铃一响,全都争着挤向料槽,伸长脖子觅食。

再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教者若能有意让学生从中体会“触景生疑――分述故事――点题释疑”的行文方式和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习作方法,在本组习作时再加以点拨,学生们仿其格,从自己搜集的生活素材中选择一两件事来介绍自己小伙伴的特点,就可以做到有“形”有“骨”,有“血”有“肉”了。

3.活用其情。引导学生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经典语言生成的背景和表达的感情与自己习作中的情境和心态相比照,而后依据习作需要将经典语言中的相关词语稍作改动,从而创造出“为我所用”“表我心境”的佳句或佳作来。如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在写同学之间的友谊时,可活化为“汀江河水长千里,不及同窗手足情”;在叙述师生情义时,则可脱体为“紫金山巅高千丈,不及恩师待我情”。如此切题化用,不仅是文采增色,而且能极有效地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收到一石数鸟的效果。

以小见大的作文素材篇7

其实,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绝大部分课文,都是久经考验的名篇,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文质兼美,是可供无限挖掘的素材宝藏。如果能充分挖掘语文课本中的作文素材资源,将会为写作平添一抹亮色。那么,如何就地取材,将课本中的“宝藏”信手拈来,学以致用呢?

一、采撷众长,聚沙成塔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题材不一,内容繁多。要做到慧眼识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一定要静下心来,在教师的指导下精心筛选,逐步积累。在这个采撷众长,提取精华的过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两种方法。

1.批注

批注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也是文学鉴赏的重要形式,它用简洁的语言记录阅读者的感悟、品味、欣赏,体现阅读者的眼光和情怀。在积累课本素材的过程中,要学会梳理素材,勤于思考,作好旁批,看看素材适合哪类话题,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读后感、评点等。有所思,有所悟,素材运用才会显得多姿多彩。

例一:冰心《荷叶母亲》。“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批注:把母亲比作荷叶,把“我”比作红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护。

例二: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批注:“我”要为“我”的家乡战斗到底,哪怕流尽“我”最后一滴血,死也要看到故乡的解放。表现了作者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

2.整理

课文素材包罗万象,我在平日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按照作文素材的类型去搜集材料。比如人生、理想、诚信、亲情、友情、爱国、思乡、自然景物等,让学生将所学课文,随时进行归类整理。在这些整理内容中,光“思乡”一项,初中三年积累下来,数量就很可观。只要稍微用心,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就可以信手拈来,为我所用。

二、学以致用,点石成金

积累素材只是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如何解决“怎么写”的问题,还需“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日常的作文训练中,要活用教材、妙用教材。

1.随堂练习,小试牛刀

大多数学生一到作文课,就嘴咬钢笔杆,眼望天花板,愁眉苦脸,无话可写。而且写作往往与语文学习割裂开来,只有到作文课的时候,才把它当做一件艰巨的任务来完成。既然语文课本是一座素材金矿,我们就应该在日常的语文学习过程中随堂训练,学以致用。

比如,学习了七年级上册《诗两首》(泰戈尔《金色花》、冰心《荷叶母亲》),我当堂让学生以“感谢您,妈妈”开头,写一个小片段。刚开始我什么都没提醒,由学生自由发挥,结果大多数学生写出来的内容大都空洞无物,平平淡淡。见此情景,我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刚学习过的教材资源,将课本素材运用到练笔中。很快效果就显现出来了。摘录两则如下:“感谢您,妈妈!有您的精心呵护,我如泰戈尔笔下的那朵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沐浴着阳光,绽放我美丽的花瓣,追随着您的身影,快乐、无忧!”“感谢您,妈妈!您是冰心笔下的荷叶,宽容、无私。朗日下,您为我遮挡炎热;风雨中,您为我撑起一片明净的天空。”文字虽稍显稚拙,但字里行间已有了活色生香的韵味。

2.巧用素材,点石成金

巧用课本素材,作文别有洞天。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始终将学习语文知识与写作紧密联系起来。除了让学生经常做批注,将课本素材归类整理以及随堂片段训练外,还进行一系列“如何运用课本素材”的作文专题训练,将语文课本所学内容具体运用于作文中。

在一次作文专题训练中,命题作文《因为有你》,一个学生直接引用所学诗文的习作就颇见功底:

以小见大的作文素材篇8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日常生活;写作素材;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0B-0083-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需要师生共同努力以生活为依据,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写作不积极与写作练习少、难度大、素材缺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很多学生有总结、摘抄的习惯,但将素材运用到写作中还存在难度。因此,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找出学生写作犯难的原因,制定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写作上的迷茫期。

一、高年级小学生写作的难点

(一)写作教学模式僵化,难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从教学现状看,教师向学生提供了记叙文写作的模板,为学生描写人物、自然等各种情况设定了空间,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自由,让写作转化为考出高分的工具,放弃了培养学生写作与丰富思想感情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厌恶情绪,更会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降低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学模式僵化给小学生写作带来的负面影响比较大,对其长期的学习研究有害无利,需要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

(二)写作素材的机械性积累,内容空洞

学生的写作素材分为教材内容、名人事迹、阅读总结、生活见闻几个部分,生活见闻占有的比重十分小,名人事迹和教材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学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内容上重复使用古代典故;形式上套用固定的句型;修辞上机械性搬用排比、比喻、夸张等手法。从单一层面看,学生的写作内容可圈可点,但整体看来,写作内容是对平时素材的机械堆积,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对写作话题的理解不够深刻,难以达到写作的教学要求。

(三)对生活的关注度低,缺乏真情实感

小学生生活阅历少,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有限,无法充分挖掘素材的深刻含义,灵活地组织语言,导致写作内容枯燥无味。从小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将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对生活的关注比较少,没有认真体会过春夏秋冬的美景,也没有设身处地思考同学情谊,反而,按照教材和学习材料的指导进行照搬照抄,无法在写作中流露出真情实感。

生活是艺术的来源,是学生放飞梦想,增强写作能力的土壤。如果学生长期处于学习材料的影响下,就会限制思考方式,难以做到综合发展。

二、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的教学策略

(一)改变写作教学理念,增强写作教学灵活性

教师应该根据现代教学理念,更新写作教学方法,减少写作模板对小学生的影响。语文知识具有发散性、灵活性、自由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个性化表达,把握好写作中的字、词、句、段,充分考虑写作的文采,形成写作乐趣。例如,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同学投篮进球的一刻。教师指导学生写这个细节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整个过程分为接球、跳起、投球、落地几个阶段,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思考,创作出内容丰富的投篮一刻。

(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学生需要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材料和信息,充实写作内容。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注意观察,还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将生活与写作联系起来。优秀的作品不是辞藻华丽,而是表达真情实感,体现出写作者在生活中的收获。例如,以“母爱”为话题的作文中,学生常写“看病”“做自己喜欢的饭”“来学校送伞”等内容,缺乏真情实感,与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教师应让学生抓住生活的某个细节进行描写,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展现,而不是依靠单纯的故事。只有将细节描写到位,才可以触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

(三)加强对学生写作素材运用能力的培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应让学生勤练笔,勤动脑,不断增强对写作素材的运用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动词在文章中发挥的作用,通过有效地改变动词,增加优美词汇,提升文章的价值。例如,学生在写《十年后的自己》这篇文章时,将自己定位为教师、科学家、工程师、医生等多种角色,但在写作的过程中找不到与这些职业匹配的写作素材,使文章成为流水账。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学生对生活留心观察的能力差,对写作素材的运用能力低,难以将同样的事情转移到不同角色身上。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

三、结束语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对学生的认知、兴趣、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将语文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将其充分体现在创作上。

参考文献:

[1]王希全.小学高年级引导学生搜集写作素材的点滴体会[J].课程教育研究,2013,(31).

以小见大的作文素材篇9

1.开创作文发表的园地。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作文训练中去的内在动力。每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有着强烈的发表欲望,然而我们以往的作文教学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为数不多的作文讲评中的范文也只能满足寥寥几个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的发表欲望,无法考虑到各个层次的学生。

而在我们这一栏目中,教师每次作文讲评时都会在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中选择一些较优秀的作文,精批细改后,张贴上去。而且,教师在选择优秀作文中还会尽量照顾到每一层次的每一位学生,只要他的某次作文比上次有进步,同样可以上栏发表。这样,使每一位学生在一学期内至少有一次在栏目中发表习作的机会,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品尝成功的乐趣。

除了教师进行选择,学生也可以将自认为比较优秀或有所进步的作文自己张贴上栏、自由发表。各个学习小组也同样可以选择组员的优秀作文张贴发表,与其他组的同学展开竞争。

另外,为增加每位学生的发表机会,消除学生对整篇作文的畏难情绪,鼓励学生开展文句文段的写作创新,我们也鼓励学生将作文中的优秀段落、优秀句子和学生平时灵感涌现时的一时“妙语”如自创或仿制的格言警句等上栏发表。

2.开创作文评改的园地。我们以往的作文评改,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上明显不足。一个教师要批改几十个学生的作文,费时费力,导致二者之间信息交流速度极慢;教师也无法做到每次每位学生的作文都精批细改,导致二者在作文存在的问题上的信息交流量很小;而评改过程中学生主体参与的缺失,使学生对评改只能是被动接受,大大削弱了他们对评改意见的主体认识和修改重视。

而在我们这一栏目中,学生可以对栏目中发表的任何作文、文段提出自己的意见,也可以就教师或其他同学对自己的作文的批改提出不同意见,并可用以将自己的意见写在上面。

教师则按时对学生们的意见进行查阅,以此及时发现某些学生在认识上的一些缺陷,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评改意见及时发现自己在评改上的不足,并了解哪种评改方式和评改语言最为学生所乐于、易于接受,以及时对自己的评改进行改善。

3.开创素材积累的园地。学生作文素材的贫乏和陈旧一直是制约学生作文水平提高和作文训练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使学生懂得利用电视、网络等条件积累素材、使学生懂得如何从身边日常琐事中发现闪光点和内涵等是增加学生素材积累的好方法,但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集众人之智、众人之才也是一个较好而且是较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好方法。

在我们的栏目中,每位学生都可以从所发表的优秀作文中获取积累好的素材。我们也鼓励学生有了较好的素材就及时张贴在栏目上,供大家分享。这样,每位学生就都较快、较直接地拥有了一个容量在不断增大、内容在不断更新的作文素材库,而这正是学生作文内容充实丰富的重要前提。同时,学生在借鉴他人的优秀作文素材的时候也可以切身了解到作文素材的选择和积累的一些好方法。

以小见大的作文素材篇10

关键词:积累素材;善于观察;修改文章;良好习惯

英国著名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人的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对的人的身体健康、思维发展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践行高效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只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才能让他们感受中华文化的无限魅力,才能品味国语散发着清新而悠长的馨香。“万丈高楼平地起”,一靠坚实的基础,二靠一砖一瓦积少成多,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法宝。

一、有的放矢,培养学生养成善于积累素材的习惯

提笔作文,有些学生信手拈来,左右逢源,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工夫,材料储备丰富。但少数学生练习写作时苦于无言,往往“望题兴叹”,甚至谈“作”色变,其根本原因是材料积累匮乏,俗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形象地说明了积累素材的重要。鲁迅先生针对积累素材问题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可见,积累素材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作文教学改革中,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广泛积累作文素材,具体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从生活实际中积累素材。大千世界是生活万花筒,大小事都可以叩击人们的心弦。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勤于积累,认真思考,以别具一格的见解探索生活,为妙笔生花夯实基础。

2.从百家书籍中积累素材。若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的写作素材是对生活最直接的体会,那他们从书籍中积累的写作素材则是对生活间接的感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古代文人墨客在读写实践中感悟出来的宝贵经验。读书是欣赏、积累的过程,构思、素材、感受和语言的表达方式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写作所需,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鼓励学生多读是一条通向写出高质量文章的成功之路。正如大文豪苏轼坦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3.在生生互动中积累素材。任何天才都不是孤立的成长起来的,一般都需要和周围的人深入进行交流,交流中思维碰撞后才可能产生智慧的火花和创作的灵感。譬如,我在平时的作文课上安排五分钟时间让学生交流作文素材,以达共同提高的目的。另外,还按时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和精彩文字摘抄本,及时表扬或在班内交流,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学生善于观察的写作习惯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指出:何谓教育?简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最优秀的老师,是引导学生把无计划、无目的、低效率的学习转化为有计划、有目的、高效率的学习关键。那么,到底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呢?首先要让学生敢说真话,善诉真情。其实,写作就是敞开作者心扉切入口,绝对不能隐瞒。但是,不少学生虚荣心左右了自己的构思和立意,许多作文内容是假的,描述的事情、塑造的人物都是虚假的,长此以往,既违背了“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又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其次,一定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感悟人生。部分学生在写作时往往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对生活缺乏观察和对生活的切身体验是其主要原因。学生在观察时,不仅要用眼睛去看,而且要用心去想,必须做到“时时”注意、“事事”留心,一只蜻蜓、一棵小草、一朵花卉都是写作的好素材。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和真挚的心去感悟生活。一般而言,生活越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内容就越丰富,而作文和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正如初中语文新课标强调作文教学要重视现实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用生动有趣的事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写出真人真事。

三、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善于修改文章的习惯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出自唐代诗人卢延让的《苦吟》),优秀的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途径,而修改又重在养成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叶圣陶先生注重自己修改文章,初中语文新课标也要求学生养成“多写多改”的良好习惯。所有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可谓完成佳作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从七年级开始,教师应该让学生尝试自改的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自我评改和合作评改相结合的习惯。所谓自我评改,就是要引导学生运用推敲法和诵读法,边思边读,进行增、删、换、改。当然,在修改过程中务必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既要学会修改,又要学会评价,能驾驭自身独特的眼光来评审自己的优劣之处。所谓合作评改,就是让学生在自评自改的基础上进行互评互改。一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互相评改,每一个学生在评改时必须书面写几点修改意见,在虚心地学习被评改作文的优点的同时,还要一针见血地指出不足之处,大到全篇布局、主旨表达的问题,小到一个词和一个符号,让学生兼任“作者”与“读者”的双重角色,以利相互启发、相互沟通,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