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27:06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篇1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是《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南北朝时期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中一个聪明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汉末至东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来源:文章屋网)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篇2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11分)

1.

(3分)择优录取

端详:a.仔细地看

B.详情

C.端庄安详

①他拿着照片,仔细地端详。    ________

②想知道真相,请听我细说端详。   ________

③他文明有礼,举止端详。

________

2.

(6分)阅读《少年闰土》,根据课文的内容填空。

________天空中挂着________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________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________,________,向一匹猹________刺去。

3.

(6分)择优录取(选词填空)

亲切

亲密

亲热

珍藏

保藏

收藏

①我被老人________的话语所打动。

②他平时待每个人都很________。

③她们俩关系________得像一对亲姐妹。

④他平时喜欢________一些手工艺品。

⑤这封密信,他一直________了近20年。

⑥我的书房里________着一件特别的礼物。

4.

(8分)形近字组词

捏________ 钮________ 拜________ 允________

扭________ 纽________ 湃________ 充________​

5.

(3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聂荣臻

无辜

活菩萨

6.

(6分)我给句子排排队。

________我急得大哭。

________可惜正月过去了。

________他也躲到厨房里。

________闰土须回家里去。

________哭着不肯出门。

________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

7.

(5分)我会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操场东边长着白杨树。(扩句)

②那些红得可爱的柿子在冬青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鲜艳了。(缩句)

③家乡的变化难道不大吗?(改成陈述句)

8.

(5分)扩句

①我们看鱼儿。

②猹逃走了。

9.

(3分)照样子改写,不仅使句子意思不变,而且使句子变得更亲切、自然。

例:提示语:不许乱扔果皮纸屑。

改写为:让果皮纸屑乖乖地进垃圾箱。

①提示语:不要践踏花草。

改写为:________

②提示语:禁止追逐打闹。

改写为:________

③提示语:阅览室内请勿喧哗。

改写为:________

10.

(5分)按要求写句子

闰土不一会儿就抓住了三只小麻雀。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11.

(3分)我把词语送回家。

①奥运健儿顽强拼搏的精神时刻________我发愤学习。

a.鼓励

B.激励

C.勉励

②对于我的点滴进步,老师都给予了热情的________。

a.鼓励

B.激励

C.勉励

③每当我失败的时候,总喜欢用“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名言来________自己。

a.鼓励

B.激励

C.勉励

12.

(5分)缩句

①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②他的父亲带来了几只很好看的鸟儿

13.

(6分)按要求写词语

①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②表示手部动作的词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4.

(5分)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

①大禹走遍了山南海北,摸清了地形和水的走向等情况,决定用导引洪水流入大海的方法来消除水灾。(缩写句子)

②大禹是一个心系百姓、勇于探索的人。(改成反问句)

③大禹被人们一致推举为治理天下的君王。(不改变句意,给句子换个说法。)

15.

(3分)写出近义词

悲愤—________

圈套—________

热爱—________

16.

(5分)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缩句)

②这少年便是闰土。(扩句(至少二处))

17.

(5分)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他的书法作品,全校同学都说棒。

他的书法作品,全校没有一个同学不说棒的。

①人们看了这两截连成的春联,都拍案叫绝。

②没关系,这里的人都认识我。

18.

(5分)你知道屈原的著作或著作中的名句吗?试着写一写。

19.

(5分)搜集鲁迅的名言并写下来。

20.

(4分)填空答题(按课文《少年闰土》顺序)

闰土给作者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件新鲜事。

21.

(4分)写出近义词

允许—________

熟识—________

往常—________

郑重—________

22.

(6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kuà

xià

zhèng

zhòng

yǔ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chú

fáng

dào

pàn

wà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3.

(5分)抄写词语

心愿

伶俐

新鲜

二、阅读题

(共2题;共18分)

24.

(5分)闰土有哪些特点?

25.

(13分)课外阅读

《中年闰土》节选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1)这段文字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中年闰土的外貌、动作、神态的不同,请用简洁的文字分别加以说明:

中年闰土:________。

(2)“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中“欢喜”和“凄凉”的原因是:

欢喜:________。

凄凉:________。

(3)闰土“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想说的话是什么?请你揣摩语境、联系全文,把它补出来。

(4)他们之间隔着的“厚障壁”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3题;共111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二、阅读题

(共2题;共18分)

24-1、

25-1、

25-2、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篇3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92分)

1.

(4分)多音字组词。

xǐng________

shěng________

xì________

jì________

2.

(8分)根据三国事件填写人物。

盗书________

败走华容道________

借东风________

七步吟诗________

借荆州________

乐不思蜀________

走麦城________

舌战群儒________

3.

(2分)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请求指教________

②一个人对自身的信仰的坚定。________

4.

(5分)看《望庐山瀑布》的插图,展开想像,运用下面提供的词语写一段话。

阳春三月

云雾迷蒙

火红的朝阳

苍翠的山峰

哗哗的水流

5.

(5分)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保持

②仍然

6.

(6分)形近字组词

葱________

丛________

漆________

膝________

性________

姓________

7.

(3分)我是拼音小能手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擂鼓

呐喊

隐晦

8.

(3分)写出反义词

聪慧—________

对面—________

动静—________

9.

(4分)形近字组词

借________

腊________

提________

堤________

10.

(5分)解释下列词语

①埋伏

②慌忙

11.

(5分)抄写词语

天文

奇门

交纳

12.

(5分)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这是伟大的奇观。

②你应该知道这件事。

13.

(5分)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我终于取出了装在书包里的小人书。

②黑暗吞没了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

14.

(2分)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神机________

可喜________

15.

(2分)给加横线字注音

回报________

果然________

16.

(5分)扩句

①发展表明了优越。

②梨树开花了。

17.

(5分)缩句

①相传很久以前,牡丹江畔住着一个美丽善良的红罗女。

②松鼠的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

18.

(5分)说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19.

(5分)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不正像晶莹剔透的钻石吗?

②这难道不是天下奇观吗?

20.

(2分)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谈笑风声________

委屈求全________

21.

(2分)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侧着头听,形容很注意地听取。 ________

②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快。 ________

22.

(4分)照样子写词语。

①风尘仆仆

________

________

②积极积极

________

________

二、阅读题

(共2题;共17分)

23.

(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马懿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懿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懿听后,便命令士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士兵们把信递给司马懿,司马懿打开信,只见里面写道:“请退后三步。”司马懿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一声响,司马懿的龙案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柱子掉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司马懿吓出了一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1)“神机妙算”的反义词:________。

(2)“遇皇而开”的意思:________。

(3)司马懿为什么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4)看完这封信,司马懿为什么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4.

(5分)课文《孔明借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22题;共92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二、阅读题

(共2题;共17分)

23-1、

23-2、

23-3、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篇4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疙瘩

耙地(pā)

B.舒服

荞麦(qiáo)

C.叫唤

蹚坏(tāng)

D.翻身

闺女(guī)

2.下面对诗歌及作者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苏金伞的诗多从大众的生活和语言中取材,其最大的特点是华丽和深刻。

B.《三黑和土地》的写作背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土地改革运动。

C.《三黑和土地》全诗透露出三黑的无奈与现实的悲凉。

D.《三黑和土地》用词雅致而富有文采,具有黄土地一样坦荡的气质。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修辞的是(

a.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B.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C.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看温暖不温暖,/合适不合适。

4.“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语意的递进

C.表示语意的转折

D.表示话题的突然转换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B.不爱护环境的人,是一种极其恶劣的品质。

C.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

D.经过宣传教育,群众普遍的觉悟提高了。

6.辨字组词。

恨(______)

旱(______)

溜(______)

逮(______)

狠(______)

早(______)

榴(______)

建(______)

7.仿写词语。

尝一尝: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白霎霎: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浇得肥肥的: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8.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1)“一……就……”是一组关联词语,这样表达让我们感受到农民拥有土地之后的________。用这组关联词语造句:________。

(2)“活像旱天的鹅”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农民对土地的________。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三黑就是这祥地翻着土地。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每一寸土都给翻起,

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

耙把得又平又顺溜,

看起来

好像妇刚梳的头。

这么松散的地,

筒直是一张软床,

叫人想在上面打滚,

想在上面躺一躺。

黑三

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今天准备好了,

叫麦籽儿睡上。

9.诗中三黑是怎么侍弄土地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仿写句子。

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这么________,简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诗中可以看出三黑对土地有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丽的家园(节选)

在地球上,陆地的面积很小,只占不到

1/3

的地球总面积,然而它的形式却是复杂多变的:一望无际的平原,连绵起伏的丘陵;茂密的森林,茫茫的草原;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也有人迹罕至的大漠戈壁;有赤道热带的绮丽旖旎,也有南北两极的银装素裹;有刺破青天的喜马拉雅山,也有令人惊心动魄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在我们的家园里,繁衍生息着许许多多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自己在内。

这里是一个植物的世界,地球上的生命,是以植物的存在为基础的。植物供给人类和动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氧气。我们餐桌上丰盛的佳肴,身上穿的衣服,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植物。科学家们从植物中提取各种成分来制药,像治疗疟疾的奎宁、治疗感冒的板蓝根冲剂等。当然,地球并不仅仅只是植物的世界,它也是一个动物的王国。相信很多人一定很喜欢

《动物世界》这个电视栏目。看到那些可爱的野生动物,让我们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有种久违了的回归自然的感觉。性情温驯、身材矫健的瞪羚在非洲大草原上漫步,高高的长颈鹿从容地俯下头在水边饮水,相互追逐嬉戏的小猎豹,在泥泽中尽情地沐浴的大象。上万头牛羚随着季节和环境的变化,成群结队,浩浩荡荡长途迁徙的情景,更让人惊心动魄。“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美丽的大自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选自《绿色有你,地球更精彩》)

1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平原(

)的丘陵

)的戈壁

)的森林(

)的草原

)的佳肴

13.地球的陆地的形式复杂多变体现在哪?用“

”在文中画出。

14.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它的作用是

15.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我们这个美丽的家园更加美丽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6.仿写句子。

这么松软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B

3.C

4.a

5.a

6.仇恨

旱天

顺溜

逮住

凶狠

早晨

石榴

建设

7.试一试

躺一躺

歇一歇

笑嘻嘻

痒抓抓

金灿灿

养得胖胖的

听得美美的

做得棒棒的

8.喜悦

我一见到这个音乐盒,就想起了我的朋友

比喻

热爱

黄叶飘落,就像翩翩飞舞的蝴蝶

9.由诗中的内容,我们可知,他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把得又平又顺溜。

土地失而复得,非常的喜悦。

10.美的地方

人间仙境

特别想一直呆在这儿

11.本诗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重获土地那种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12.一望无际

连绵起伏

人迹罕至

茂密

茫茫

丰盛

13..一望无际的平原,连绵起伏的丘陵;茂密的森林,茫茫的草原;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

也有人迹罕至的大漠戈壁;有赤道热带的绮丽旖旎,也有南北两极的银装素裹;有刺破青天的喜马拉雅山,也有令人惊心动魄的科罗拉多大峡谷。

14.当然,地球并不仅仅只是植物的世界,它也是一个动物的王国。

承上启下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篇5

汉字教学是启蒙教育的起点。识字是儿童运用口头语言过渡到掌握书面语言的基本环节,是系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开端。民国时期教科书的识字量较低,其分布有的呈倒“U”型,有的持续递增;字序主要依据课文的内容,即字从文;识字教学的方法基本采用随文分散识字。因此当时的教科书识字编排具有一定的特色,重温经典将为现代识字教材的编写提供参考。

关键词

国语教科书字量字序识字教学

民国时期是一个政治动荡的年代,对教育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识字教学作为教育领域基础学科的基本任务,其探索历程也一直延续着。笔者从民国教科书中选取了五套不同时期出版的国语教科书,有中华书局1917年出版的《新式国文教科书》、商务印书馆1921年出版的《新法国语教科书》、1927年出版的《新时代国语教科书》、1933年出版的《复兴国语教科书》以及国立编译馆1948年出版的《国语常识课本》。通过分析识字的相关内容,从而揭示民国时期各阶段教科书编写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识字量

1.识字量的比较

笔者通过统计五套教科书的识字总量以及单册识字量,以发现其识字量的区别。

从识字总量的角度分析:《新法国语教科书》的识字总量最低,只有1743个,《新时代国语教科书》识字量最大,高达2451个,《新式国文教科书》、《国语常识课本》以及《复兴国语教科书》的识字总量较为接近,均在2000以上。由此可见,当时学者们认为小学阶段儿童掌握两千多字即可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由图1各套教科书识字量柱状图可知,民国初期(1912年~1927年),纵向看1917年出版的《新式国文教科书》,随着年龄的增加,识字量递增,在第五册时识字量达到最高峰,突破400个,随后识字量递减,其中第一册识字量最少,只有211个;1921年出版的《新法国语教科书》,在五套教科书中柱状图最矮,单册识字量中第三册最多,有271个,但仅以27个生字高于《新时代国语教科书》的第三册,随后《新法国语教科书》识字量渐渐下降,从第四册开始每册识字量均在其他四套教科书之下,可见其识字总量最低;1927年出版的《新时代国语教科书》的识字量分布与前两套不同,一年级的识字总量比二年级的识字总量高,相同点是三年级识字总量仍然最多,其识字量的排列呈现波浪状,柱状图的高度与其他教科书比较,总体较高,因此《新时代国语教科书》识字总量最多。从1927年至1937年间称为统治的“黄金十年”,在此期间出版的《复兴国语教科书》,其识字量的分布呈阶梯状,数量循序渐进地提升,即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儿童认知水平和心理水平都得到提升,因此儿童的识字能力也得到提高,与之相对应的识字量增大。从1937年至1949年间,前8年是抗日战争时期,后四年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国内革命时期出版的《初级小学国语常识课本》各册识字量分布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然后再上升,第七册达到最高数量,且第三册和第七册识字总量接近,第八册数量又下降,其柱状分布图波动较大,但分布数量总体来说较为平均。

通过分析图1柱状图高矮的变化规律可知,《新式国文教科书》和《新法国语教科书》的识字量呈倒“U”型排列,《新时代国语教科书》和《国语常识课本》的识字量呈波浪状排列,《复兴国语教科书》的识字量呈阶梯状增加。

2.识字量的发展取向

通过统计民国时期五套教科书的识字量,发现每套教科书中各册识字量的安排没有一致的规律性,而且识字量的确定也缺乏科学的参照标准。这既反映出教材编写者编写理念的不同,也反映出教学大纲对识字量要求的模糊性。

1961年语文教育家辛安亭曾做过一次统计:“从1904~1959年间的小学语文课本里选30种教科书,统计了一、二年级所教的生字数量。结果最多者两年共教1807字,最少者只教910字。教1100~1300字者统计有14种教科书,几乎占了30种的一半。可见过去一般课本两年只教1200字左右,平均每个学习日学不到三个字”[1]。这就是所谓识字教学的“三、五”观点。

综上所述,在民国时期的教科书中识字总量较低,字量的排列没有明显的发展规律。这样较低的识字量将不足以满足儿童的学习欲望,也不能适应实际生活所提出的要求。

二、字序

研究民国时期小学国语教科书的字序,是为了发现其排列规律及特点,从而分析五套教科书字序方面的异同点。通过整理排列五套教科书第一册和第二册的生字,结论如下。

1.字序的比较

(1)相同点

从字序上看,各套教材单册内的生字没有严格遵循笔画由简渐繁的顺序排列,主要依据在课文内容中出现的顺序。五套民国教科书在第一册前半部分均出现了笔画较多的合体字,但是比对册与册之间的生字,发现生字的排列符合有简渐繁的规律。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学习能力的增强,笔画增加,生字的难度增大。

从生字的意义看,低年级呈现较多富有趣味的生字。如《新式国文教科书》第一册中选了紧贴儿童生活的事物作为识字、学习的素材,并配以直观的图画和简明的语句加以解释。

(2)不同点

首先,《复兴国语教科书》和《国语常识课本》生字的编排具有时令性。所谓时令性,是指根据教科书的使用时间和学习进度编排课文,学习生字。这样既易于直观观察,可以真实体验,也方便随时识字。如《复兴国语教科书》遵循了1932年《小学课程标准(国语)》中关于教科书编排的下列要求:“依时令季节排列,以便随时教学,易于直观”。其次,从字的构成出发,每套教科书中独体字及合体字在低年级阶段所占的比例各不相同。下面将对六套教科书中的独体字以及合体字数量进行比较。其中主要选取每套教科书的一、二两册,主要原因是:第一,低年级是识字教学的重要阶段,其识字的特征在低年级中更为明显;第二,每套教科书由八册构成,统计的工作量较大,所以只选取一年级的两册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如表1。

通过分析表1可知:每一套教科书中第一册独体字的数量明显高于第二册,继而每套教科书第一册独体字所占的比例也明显高于第二册,数量是第二册的两倍左右。因此独体字主要分布在低年级,在第一册中的数量最多。主要原因是独体字笔画少,易写;独体字构字能力较强,与儿童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尤其是对于有构字规律可循的独体字,易于学生触类旁通,所以独体字的学习较多放在低年级进行。

其次,从统计合体字数量出发,每一册中合体字的数量占大多数。在3500个现代常用字中,独体字只有280个,主要由于独体字本身数量就少,所以在民国时期的五套教科书中数量占少数。

通过观察上述图表,发现每套教科书中低年级独体字所占的平均比例不同。《新式国文教科书》与《新法国语教科书》第一册至第二册的独体字总量在一年级生字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两者有近三分之一的生字是独体字,这样在低年级学习笔画较少的独体字,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好稳固的基础。其余四套教科书中独体字的数量均在10%至15%之间,具备此数量的独体字已具备学习合体字的能力。

2.字序的发展取向

首先,按笔画的繁简确定生字的前后顺序。这五套教科书均是第一册中独体字数量最多,随着年龄增长,合体字数量增大,生字的难度递增。汉字中独体字大多是象形字和指事字,字的数量虽少,但它是学习汉字重要的基础部分。独体字的特点主要体现为:(1)字形简单,笔画较少,易认;(2)一字一义较多,字词合一,词义反映的内容多为儿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易理解;(3)字音早在儿童言语中已出现,易读;(4)构字频率高,既能独立存在,又可做偏旁部首等部件构成合体字;(5)包含基本笔画和和笔顺规则,是写字的基础[2]。因此,先学这部分独体字可以为识字教学打下良好基础,也可以使学生了解汉字发展的起源。

其次,生字的编排注重时令性,有意识地把国语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例如《新式国文教科书》第一课则是看图学习生字“人”;而《初级小学国语常识课本》第一课呈现的是上学的图片和课文,与学生上学第一课的体验同步,因此在对应的阶段选取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感知教学,则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易加深对生字的记忆。

最后,注意儿童识字的心理特点。字序的编排依据儿童的生活经验,随社会的发展趋势而选定生字,随着年级的升高,课文选文的视野不再仅仅拘泥于个人、学校、家庭的小范围,而是放眼于整个民族、国家,甚至于整个世界,因此生字也渐渐有了明显的政治倾向。

三、识字教学法

1.识字教学法的比较

在民国时期的五套国语教科书中均配备了相应的教授书,使教师教学有章可循。每套教授书中识字教学的方法不同,这与当时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教师所具备的教学能力息息相关。下面对这五套教科书识字教学的方法作简单的比较。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五套教科书均主要采用随文分散识字法。在《新式国文教科书》中的识字教学方面,其生字的安排有一个过渡的阶段,即改古代“分进合击”的教学方法为“齐头并进”,此书前十课先进行集中识字教学,然后从第十一课起采用随文分散识字的教学方法,从而体现了“小学语文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的改革思路。后四套教科书均采用的是随文分散识字的教学方法,把汉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识别和运用,从而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特点,寓识字于教学之中。

从教学的步骤来看,《新式国文教科书》《新法国语教科书》以及《复兴国语教科书》在教学的步骤上具有相似性,均从教学字音入手,然后讲解字义以及笔顺,最后练习书写。《新时代国语教科书》在教学上较注重文字、挂图以及句篇相配合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创设一种语言环境,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因此其方法是学生先看图,再读句子,然后学习从句子中提取的生字,讲解字义。《初级小学国语课本》较注重生字的发音和含义的教学,而书写时的笔顺以及字形的讲解上均未涉及。

从各自的特点来看,《新式国文教科书》是唯一一本在教授书中提出要注意学生的执笔法、姿势以及笔顺,其他教授书在教授法的注意事项中没有明确指出。《新式国文教科书》和《初级小学国语常识课本》采用了教师辅导和自学辅导两种方式进行生字的学习;在教学方法上,五套教科书均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生字的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

2.识字教学法的发展取向

之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小学的国语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23年实行“新学制”而制定的《课程标准纲要》其变化主要有:一是废除小学读经科;二是改文言文为语体文,将国文科改为国语科;三是注重儿童文学及日常用语,以增进儿童读书的兴趣和学习汉文的实用性。小学国语科教学的改革反映在识字教学方面的变化最大,如采用分散识字方法,边识字边阅读,识字、阅读并进,每课的识字量减少[3]。

在教科书的编纂形式上,《新式国文教科书》采用先集中识字,逐步过渡到随文分散识字;而其余四套教科书均以随文分散识字为主,改变了过去集中识字的传统方法,由过去的一两年识两三千字拉长为五六年识两三千字。

在识字教学的步骤上,民国时期的教科书均较注重生字音形义统一的教学。从教师教读字音入手,然后讲解字形,理解字义,再反复进行音形义的整合,以至巩固为止。

四、民国识字教学的启示

通过思考民国时期识字教学的问题,旨在为现代的识字研究指明方向。

1.识字量的启示

第一,课程标准的研究者要严格界定其数量。明朗的识字数量,有利于识字教学目标的达成。

第二,并行多种识字教学法。由于汉字本身的复杂性,要想提高识字量,我们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第三,研究者们要探寻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因为只有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才能实现高效教学。其中两头小、中间大的识字量分配是有一定依据的。从现代来讲,小学生新入学,要熟悉新的学习环境,并且语文课首先要讲解拼音教学,因此不宜安排过重的识字任务;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上学期,小学生学习习惯逐步养成,识字能力和认识事物的能力都比一年级有所提高,此时正处于识字高潮时期,每学期识700~800个字不成问题。二年级下学期到三年级则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初步的读写训练上,识字数量可以稍减下来。

2.字序的启示

在民国教科书中,其生字的排列顺序主要依据课文的内容,所学汉字并不是刻意安排的,而是作为表情达意的符号存在于篇章语段之中,即字从文。这样的编排,使单册生字的出现难以按照由易到难排列。

第一,低年级遵循“文从字”的原则,中高年级遵循“字从文”的原则。因为低年级是以识字为重点,所以课文的选编应围绕所学生字;从中年级开始,要注重培养学生读写能力,使学生具备欣赏文质兼美课文的能力。

第二,按笔画的繁简确定生字的前后顺序。因为从整个辨认汉字过程来看,儿童首先辨认的是字形的大致轮廓,然后才是组成部分。如果字体轮廓简单,如笔画较少的独体字,则儿童学起来就较为容易。

第三,生字的编排应注重时令性。在民国时期编排的教科书中,已经开始注意到生字编排要注重时令性,如《复兴国语课本》,这样使教学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促进学生们的感知,有利于提高生字的教学效率。

3.识字教学法的启示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林指出:“自1922年实行新学制以后,有30多年我们摒弃了传统的识字教学经验,盲目模仿外国,走了一段弯路,造成小学语文教学少慢差费,识字基础打不好,读写能力不高,这个历史教训,应引以为鉴”[4]。在民国时期出版的小学国语教科书,大多数的识字量减少,每课书随课文学习三五个生字,即传统的分散识字。这种方法主要是识字进度太慢,影响了语文这个工具的掌握和使用,同时波及到其他课程的学习。

基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

第一,识字法宜应百花齐放。识字的具体方法不宜整齐划一。例如集中识字和分散识字并行,但要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比如识字教学要符合汉字本身的规律,加强字的音、形、义的联系等。

第二,识字教学应符合语文教学之规律。语文教学有章可循,识字教学从属于语文教学,因此识字教学应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齐头并进,加强识字同学习语言的联系。

第三,识字教学要符合认识事物的规律。加强识字与认识事物的联系,将有助于在规律的指导下,实现识字方法更加科学化和多样化,进一步提高识字效率。

第四,识字教学对学生之心理发展意义重大。从识字教学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来讲,识记繁多复杂的汉字,将有助于学生由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同时在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字的差异以及启发学生理解地识记字的音、形、义过程中,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此外,识字教学对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也有重要意义。

总之,透视民国时期识字发展规律,将为现代识字教材的编写提供参考。重温经典,耐人寻味!

参考文献

[1]辛安亭.论语文教学及其他[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78.

[2]张田若,陈良璜,李卫民.中国当代汉字认读与书写[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7).

[3]田本娜.识字教学的传承和创新[J].课程・教材・教法,2001(3).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篇6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字·词·句。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1、照样子,看图写字,再组词。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2、多音字组词。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yān()jiānɡ()

燕将

yàn()jiànɡ()

3、看拼音写字词。

tuoliǔmōzhòu

骆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杨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抚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宇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fēnɡfēnɡlánɡlánɡ

山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蜜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走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牛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sǎjiāoshīchá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种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水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肥采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tàtīyāoxiōnɡ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步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腿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挺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pànɡyǒnɡyìnɡ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对瘦害怕对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敢柔软(ruǎn)对坚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miǎoɡōnɡlánlún

一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钟一张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一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水果一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明月

4、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星()月赏()悦()争()斗()

千()万()习()练()生()活()

5、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

(1)已经

(2)忙着

(3)觉得

三、课文回顾。

1、这学期,我们在课本里认识了几个优秀的人物,他们是:英勇救母的、替父从军的、法国的科学家、让晚上也有“太阳”的、还有一颗心像“闪光的金子”的_、勇敢机智的小英雄。

2、这学期,我们一起去过台湾的和五彩斑斓的蝴蝶共同飞舞,我们在青海湖西部的的上看群鸟飞起飞落,而西双版纳的(填节日)带给我们一年的吉祥如意。

3、这学期,我们学过不少诗歌,如:“,报得三春晖。”

“,当春乃发生。”“日出江花红胜火,。”

“,处处闻啼鸟。”

4、本学期我们还读了好几篇童话及寓言故事,如《蜗牛的奖杯》、《》、《》等,这些故事中,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是。在课外阅读中,我读了《》这本书。

四、课外阅读。

秋天到了,雨水连绵,河水纷纷涌向黄河,黄河顿(dùn)时波澜(lán)壮阔。黄河的河神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他得意地说:“天下宏(hónɡ)大的景象都在我这里。”他一直向东游去,发现东边的大海是那样广阔。大海简直是无边无际啊!河神这才明白自己的见识短浅。河神很惭愧:“我哪里比得上大海的宽广呀!如果今天不到这里来,以后肯定会被有见识的人笑话的。”海神说:“我们在天地之间,就好像小石头在大山之内,十分渺(miǎo)小,自夸是没有意义的。”

1、在阅读中我们发现,短文虽然告诉我们“渺”的读音,但仍不太理解“渺”的意思,这时应去查字典理解,如果用部首查字法,“渺”应先查部,再查画;如果用音序查字法,“渺”字应先查音序,再查音节。

2、选一选(填序号)。

秋天,河神看到自己,心里很得意;当他看见大海,才明白自己。

(1)无边无际(2)波澜壮阔(3)见识短浅

3、海神的话让河神明白了:()

(1)天下宏大的景象都在我这里。

(2)我哪里比得上大海的宽广呀!如果今天不到这里来,以后肯定会被有见识的人笑话的。

(3)我们在天地之间,就好像小石头在大山之内,十分渺小,自夸是没有意义的。

五、写话。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篇7

数学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语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数学教学也是数学语言的教学。”任何一门语言的教学,都离不开阅读,尤其是数学,更离不开对教材的阅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光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而且还要有效的阅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教学中应如何才能进行有效阅读呢?

1咬文嚼字的精读

语文中学生是从字开始理解的,数学阅读中尤其是要抓住关键字进行咬文嚼字的精读,对定义、定理、概念、公式等要逐字逐字的阅读,理解。数学语言比较精简,逻辑性较强,对某些关键字词可以先从语文的角度让学生理解,再从数学的角度让学生去阅读理解。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数学上册的“循环小数”,可让学生先理解“循环”的意思,再进行阅读,从数学角度理解“循环小数”。在精读中理解其包含的内涵与外延。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数学上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即方程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含有未知数,二是等式。再比如题目中经常出现的“照这样计算”就要理解“这样”具体指的是什么?再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数学上册“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中“任意”这一关键词,从而得出半径可以有无数条。在精读中弄清楚易混淆的概念,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数学上册中的“计数单位”和“数位”。弄清楚数学概念与生活中的概念的差异,比如数学中的“距离”、生活中的“距离”。

2在阅读中进行数学语言的转换

数学语言主要有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这三种语言在数学教学中,通过阅读要让学生会互相转换。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数学上册“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这一文字语言要让学生能转换成图形语言“直径也是圆心角”。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数学上册中经常出现的“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这一文字语言也让学生能够转换成线段图这一图形语言。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数学下册“ab”这一符号语言让学生能够转换成文字语言“直线a垂直于直线b”,同时能够转换成图形语言,即能够画出直线a垂直于直线b的很多种情形。再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数学上册中的表格:

学生阅读、填空后能够将这一图形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3静态的文字、动态的阅读

阅读就是动口、动手、动脑有机结合的统一协调过程,在数学教学的阅读中,动态阅读尤为重要。在阅读时,让学生动手补充完整省略的部份,动手激活静态的文字,展现知识的脉络过程,允许、鼓励学生讨论,向老师提出新的问题。提出、展示与教材中不同的解决方法。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数学上册

0.25x+0.2x=4.5

0.45x=4.5这两步之间省略了(0.25+0.2)x=4.5这一步,在阅读中要让学生补充理解。

2x-32=8

2x-32+32=8+32为什么可以进行这样解?

特别是对例题的阅读,更是需要学生动手把静态的文字动起来,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让学生制作学具,在阅读中动手操作从而理解圆和长方形的关系,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而不仅仅是能够根据公式计算。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数学上册“一亿有多大”这一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动手操作、测量、计算,从而得出结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数学上册中的分数除法解决问题,在教材中更多的是以方程为手段来进行解决,也鼓励学生用算术方法进行不同于教材的解决处理。

4拓展阅读、感悟数学文化价值

新课程标准赋予数学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要用数学的悠久历史来展现数学文化的丰厚背景,用数学的广泛应用来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用现代的文明成果来展现数学文化的功能价值,用数学的美学价值展现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在教学中借助课外资料,网络搜索来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在演绎数学历史的过程中激发民族自豪感,在与数学家的对话中感悟探索的精神,在了解数学的现代文明成果中激发社会使命感,在挖掘数学美育功能的过程中领略数学的奥秘,在应用与探索中培养发现意识和形成科学求真的精神。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课本每册教材中都有的“你知道吗?”内容可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从而感悟数学文化价值,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5相互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中,让同班学生之间、同级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作业阅读、试卷阅读。一是阅读别人的错题,思考错的原因及地方;二是阅读别人的对的部分,与自己的进行相互对比。通过不断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篇8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现状思维导图尝试

一、为什么要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

(一)农村小学英语的现状

随着时展社会进步,小学开展英语教学已经从城市发展到城镇,甚至偏远的农村,并开展得如火如荼。我就在这个行业已经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了,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和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深有体会。国家要提高全民素质,在农村小学开设英语课,可当他们小学毕业进入初中,初中英语老师却质疑:他们在小学学了多少,到底掌握了多少?是呀!这能怪农村小学英语老师不努力吗?这其中的苦楚只有农村小学英语老师才知道。首先,学校不重视,英语永远是副科。尤其是现在教育改革,高考英语降低分数,小学英语更不用说了更不会有多重视。其次,农村学生家长不重视。他们的观念滞后,在他们看来,英语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的很少,所以对英语重视度不够。在他们眼里只有语文,数学,对英语不闻不问,没有给孩子们足够的英语学习压力,对学生而言也就没有学习英语的动力了。再其次,小学生从小受周围环境和家庭学校教育的制约与影响,他们也不重视英语。上课学习不认真,不主动,不敢大声说,害怕说英语。我发现,三年级时刚刚学习英语,他们由于好奇学习积极性很高,但后来随着知识越来越多,有一部分学生就开始出现了畏难情绪,上课不再那么注意力集中了,不再开口大声读英语了,渐渐地出现了两极分化。我发现,上课时有的小学生常常被好看的图片图画所吸引。我还发现,有的小学生也许当天老师教的知识学会了,但一段时间以后以前会读的现在不会读了。一学期学完了也回忆不起来到底学了什么。在考试的时候一脸蒙,甚至无从下手。到了五年级,他们三四年级所学的知识已经搞忘了,就这样到了初中,他们的小学学的英语知识都搞忘了。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绞尽脑汁,终于明白原因之一:每本书上的知识点就像一个个珍珠,尽管耀眼,但散落在不同地方。小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可能捡起来了这个珍珠,却又丢掉了那个珍珠,所有这些珍珠缺乏一根线把他们串起来。学生学会了这个知识点,却忘记了那个知识点,由于学生掌握的这些知识点之间缺乏联系,他们是孤立地存在着,可能上课当时学会了,可时间久了,根据大脑的的记忆规律,这些零碎的知识就很容易遗忘。何况是只有上课才学平时不用的英语知识呢?所以小学生学习英语十分困难,要学好英语更是难上加难。怎么办?怎样才能找到一根线把所学的知识串起来?要采取一种什么教学方法,一种什么学习策略来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从而让农村小学生喜欢英语,学好英语?

(二)思维导图的特点决定了它就是解决农村小学英语问题的良方

正当困惑时,偶然的一个机会听说重庆市区里的某个学校在开展思维导图学习法。于是上网查询,了解思维导图是个什么东东。哦!思维导图是一种表达放射性思维的图形工具。通过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彩色的图,容易记忆的图这不正是符合小学生记忆的特点吗?大多数小学生都喜欢丰富多彩的画面,思维导图正是通过画图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以彩色图像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主动性,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把枯燥的学习变成有趣的活动。我想,如果把它运用于我的英语课堂上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正是我千思万寻的小学英语教学的良方吗?

二、思维导图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备课和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一)思维导图怎样用于自己的备课

思维导图既然广泛地运用于教育,为什么自己不试试,就先从自己的备课做起吧。小学英语从三年级开始,到了五六年级我就发现自己对五六年级以前所教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每次和学生热身活动进行对话时,除了能把最近教过的内容开与学生对话外,就没有可以会说的内容了。发现以前教过与新课有关的哪些单词,哪些句型,哪些对话,那些话题,连老师自己都忘记了,何况学生怎么能回忆起以前学过的内容。为了能够提高自己英语教学水平和自身发展素质的需要,于是我找来了重大版三至六年级的英语课本,列出八本书中每单元的话题内容(包括单词和句型),按照话题的内在联系重新整理,理清教材思路,并画出思维导图。我发现这八本书主要按照物品(包括玩具,水果,饮料,服装,书籍,动物,学习用具等),人物(打招呼,名字,职业,身体部位,国籍,穿衣打扮,外貌,爱好,理想等),人物活动(新年节日活动,学习活动,展览活动,体育活动,家庭活动,购物,放假安排等)这三大线索安排。这样一整理,教材主线脉络清晰,每个话题的单词,句型做到了心中有数,不再是以前教学像瞎子摸象一样的盲目性。以前上课是一课一课上,从没有想过这些知识之间有没有联系。对教材这样一整理有利于我备课时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新旧知识的整合,在上课时不仅仅是与学生对话有话可说了,更重要的是能更好地驾驭教材,提高教学效率,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比如我在备课五年级上册Unit3atthetable课中的食物单词和句型whatwouldyoulike?时,我就把三年级上册Unit5it’salemon中的句型what’sthis?和三年级下册Unit5Haveadrink中的句型whatdoyoulike?以及四年级下册Unit3thereisacakeonthetable中的句型whatcanyousee?进行归纳整合。先复习旧知,由学生较为熟悉的旧知逐渐过渡到新知。即使旧知搞忘了,也可以新旧知识归纳在一起,在新知带动对旧知的复习。这样不仅复习了所有的食物单词,还学会了与之相关的句型。再结合课文对话,把所有知识编写对话或者chant。我在备课时,把这些都做成ppt,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所学单词和句型进行整理,重点单词是什么,重点句型是什么,一目了然。

(二)思维导图怎样用于自己英语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1.思维导图用于课文学完后对课文内容的归纳总结

重大版英语教材是以话题为中心,每个单元一个话题,每个话题的知识点分布在lesson1和lesson2中。我们可以在学完lesson1时就带领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所学知识汇总一下,lesson1主要集中了本单元的重点单词和主要句型,老师带领学生把他们做成思维导图,这样抓住了重点,同时把所学知识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建立起了内在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学生记住了单词,句子,就记住了对话,记住了课文。单词会读了,课文会读会背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就高涨了。Lesson1会读了,再学习lesson2,就可以把lesson2的内容增加到lesson1的思维导图上。每个单元的知识都可以这样去做。随着学习知识越来越多,思维导图的内容也会越来越扩充,这样每个单元,甚至一整本书的知识就会一目了然,学生们就会有兴趣的学习,有效果的学习,知道自己哪里会,哪里不会,就会非常清楚,一目了然。在小学掌握思维导图的方法,到了以后就会形成习惯,进行系统的学习。比如我在教学五年级上册unit1thedaysoftheweekLesson1学完时,就引导学生一起做思维导图,先找出本单元的中心词day,由day就可以发散思维画出(1)sevendays(monday,tuesday,wednesday,tuesday,Friday,Saturday,Sunday)(2)everyday(3)whatday这三个分支,还可以继续深化,由第三个分支whatday再引出下一个分支本课的重点句子whatdayisittoday?就这样一步一步往后延伸发散,构建知识网络,在老师的带领和引导下学生对本课的内容就掌握牢固了。但是,做思维导图时不能统一要求,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做出相应的要求。有的学生基础不好,可以做简单点,只要能做出一个分支,就要鼓励他,目的是提高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另外,做思维导图第一次可以老师带领和引导,教方法,后面老师就要慢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2.思维导图用于课文学习时对教材,对新旧知识的整合

课文学习包括对单词,句子,对话等的学习,我们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使用思维导图的学习策略。

(1).单词的思维导图,可以采取同类归纳总结的方法。比如,学习五年级上册Unit3atthetable这个单元,学食物(food)单词时我们就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由学生自己对我们所学的食物单词进行归纳总结,并画出思维导图。学生这样做了一遍,收获肯定比单独读一遍大得多。

单词的思维导图,还可以采用对比,延伸拓展的方法。比如,还是五年级上册Unit3atthetable这个单元,学习单词rice,就可以发散到以前学过的nice,ride,还可以延伸到没学过的mice,race,通过对比,延伸,拓展,不仅复习了旧单词,还学会了举一反三,学会了更多的单词,教会了学生学习单词的方法,学生不会那么害怕英语单词的学习了。

(2).句子的思维导图,可以采用同类归纳的方法。比如,还是五年级上册Unit3atthetable这个单元,Lesson1中有一个句子Havesomevegetables这句话中的have,学生可能会有点糊涂,因为本册Unit1有一个句子Doyouhaveenglisheveryday?中有have,本册Unit2也有一个句子wehaveaswimmingteam中也有have,这三个have,学生也许会读,但什么意思可能就不清楚了。所以就可以把这三个句子进行归纳总结,做成思维导图,学生的疑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句子的思维导图还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比如,还是五年级上册Unit3atthetable这个单元中一个句子Vegetablearegoodforyou。我们就可以对比本册Unit2中的句子isshegoodatswimming?通过思维导图,就可以对比begoodat和begoodfor的区别,两个句子的意思就一清二楚了。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篇9

首先《义教课标》的实行是以《规划纲要》科学发展为依据为背景,强调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属性的为指导思想。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一是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二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语言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三是整体设计目标,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四是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五是优化评价方式,

本次课标修订有五大重点。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英语课程中的渗透;二是确立人文性与工具性;三是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深化;四是坚持语言运用的核心理念;五是要求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科学控制课程容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课标在哪些方面做了修订?

在二级和五级的语言知识的学习标准中,分别明确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如单列出小学阶段应该学习的语音项目、语法项目、功能项目和话题项目,减少了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话题范围。调整部分语言技能的目标要求,如减少了一级和二级语言技能标准中学唱英文歌曲和歌谣的数量,将表演英文小话剧修改为简单的角色表演,将二级目标描述中的“说”的要求中的“语调达意”改为“语调基本达意”。同时,还删除了话题项目中的植物、玩具等话题以及数量、时间等相关意念;调整和删除了文化意识标准中的部分内容,如删除了五级文化意识标准中的“了解英语国家正式和非正式场合服饰和穿戴习俗”,“了解常见动植物在英语国家中的文化涵义”,“了解自然现象在英语中可能具有的文化涵义”。将原来的“了解英语国家中的个人隐私习俗”调整为“了解英语国家中的人际交往习俗”。

小学一级二级的目标中作出以下调整:在一级语言技能标准的“读写”要求中,增加了“能模仿范例写词句”;在二级标准“说”的要求中,增加了“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将二级标准“写”的要求“能模仿范例写句子”修改为“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提示,写出简短的语句”。

《二》人教版小学英语修订版教材解读

8月19日下午,人民出版社的曹洁老师针对《人教版小学英语修订版教材》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解读。

一、教材修订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1、以《义教英语课程标准》为依据

2、遵循语言规律与语言学习规律

3、保持原有材料的特点和优势

4、适当降低难度,加强基础性

5、充分考虑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

二、新修订教材与原教材有什么区别?

1.微调教材整体框架。主要是各册教材的单元顺序,话题有所调整,学生用书最后的词汇表加上了音标,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自学。

2.调整了单元内部结构。三年级增加了一页starttoread,综合复习a、b部分的知识,同时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四年级的对话板块调至词汇板块之前,提倡在语境中学习词汇;五、六年级的let’sstart取消,与三、四年级一样采用蝴蝶页情境图,呈现本单元的核心词汇与句型;四、五、六年级的单元内容均有所减少,12页换成10页;各年级教材中的文化内容渗透于话题中学习。

3.调整语音教学安排,字母教学提前到了三年级上册,同时渗透了语音学习。

4.强化了阅读教学,增加了可读性、趣味性的阅读内容,增加了三年级的阅读量,便于三、四年级的衔接。

5.加强了写的训练。字母书写提到三年级上册,单词书写提到三年级下册,为更高年级的单词、句子书写打下基础。

三、如何把教材修订精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灵活驾驭新教材。首先要准确把握新课标改革的理念,理解熟悉教材,把课标标准参透教材里。,新版小学三年级pep英语课本中“前言”已经删掉了,改为了“致同学”。这样没有了之前的生硬和教条化,而更加的贴近了使用教材的青少年学生。教材中新增加了几个主人翁也为新版教材提供了更多的有趣的话题。课本内人物的画法风格也做了很大的调整,不再是之前的卡通造型,而更加的贴近生活,在内容的编排上也更加的简洁。首先教材满足了每一个学生的基本学习,其次教材本身就有扩展的内容,使学生可以选用。新教材强调的还是教师是教材的主人,教师根据当地的学生水平的实际情况,可以删掉、改掉、增加相应的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篇10

[关键词]书面练习设计分层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5)07-061

语文课堂书面练习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为目的的课堂书面实践活动。新课标要求每节语文课都要有一定的书写时间,这就更加彰显了课堂书面练习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设计练习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

一、课堂练习的设计要重视学生的技能化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着力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效地设计练习,使学生在完成课堂练习的过程中学好课文,提高能力。

1.将模糊的文字转变为直观的画面

学生课堂学习的过程是自身知识积累的过程,变话为画,就是让学生将文本进行加工,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画面,然后通过绘画的形式将其再现。

2.根据课文中的片段进行仿写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模仿文本的写作方法或技巧进行仿写练习,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如学习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苹果里的五角星》后,仿例写话: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是_________;就是___________;就是___________。

3.进行主题写话

围绕课本中的某个主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再写成文字,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学习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海洋――21世纪的希望》后,让学生搜集资料,写一写《未来的海洋》。学生通过主题写话,以及口语表述,与文本中的内容进行了对话与交流。写话训练还培养了学生写真实的事情、表达真实的情感的习惯。

二、课堂练习的设计要体现学生的生活和个性

1.练习的内容体现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语文课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联系生活实际,苏教版教材中也加入了语文与生活的内容,因此,我们在课堂书面练习中就要进一步提高练习的价值。如学习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后,就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题:“你身边有像天游峰的扫路人这样豁达开朗、无私奉献的人吗?请写一写。”让学生观察、记述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学生就可以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生活处处皆语文”。

2.练习的题型体现学生的个性,展现个人特长

语文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精心设计练习题。

如果学生擅长写作,教师可以为“未来小作家”设计表达性的练笔,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虎门销烟》一课,可以“我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为题,让学生抒写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想。这样,从学生自身出发,让学生感悟到一个全新的叙述角度,学生就有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

有的学生喜欢画画,教师可以让“画坛新苗”为课文配简笔画。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中开凿隧道、建“人”字形铁路的内容,就可以让学生配上图画。

学生在这些生动有趣的课堂书面练习活动中,不但很好地完成了课堂学习任务,而且各项语文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注重多样性和趣味性

语文课堂练习如果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各项知识的训练、能力的提升和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书面练习走出课堂,展现出多样、有趣的特点,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笔者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燕子》时,设计了以下的课堂书面练习。

想象训练:蓝天是一块巨大的谱面,电线是那飞扬的五线谱,而停歇的燕子成了跃动的音符。

停歇在电线上的小燕子多悠闲呀!____________。

停歇在电线上的小燕子多幸福呀!____________。

停歇在电线上的小燕子多()!_____________。

四、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关注个体差异,做到有层次

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分层练习。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如梦令》时,学困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并默写,了解词的大意即可;一般学生要求写出词人所表达的意境;而优等生除此之外,还要把词改写成记叙文。这样,既消除了差生对练习的畏难情绪,又保护了优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通过课堂书面练习,都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