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恋歌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28:58

青春恋歌篇1

青春是一场白日梦

上世纪80年代的爱尔兰,经济萧条,失业人口骤增。青年一代看不到国家的希望,大多选择前往海对岸、经济更为发达的英国寻找机会,整个社会沉浸在一种悲观压抑的氛围里。加之爱尔兰常年阴雨连绵,整个国家都被灰暗、阴郁的氛围笼罩,显得更加死气沉沉。影片《初恋这首情歌》的镜头掠过20世纪80年代的都柏林,掠过阴云密布的都市上空和清冷灰暗的街头巷尾,捡拾一个时代的气息和印迹,在压抑的、困顿的氛围中寻找理想的微光。

影片中,14岁的男孩Conor生活在一个被愁云笼罩的家庭中。他的父亲是失业大军中的一员,成天为了生计发愁;母亲独自支撑起整个家,早已不堪重负;哥哥很早便辍学,终日无所事事;看似勤奋的姐姐却是个只会学习、生活异常无趣的人。父母成天争吵,家里被语言暴力和无形的压力填满,让人喘不过气来。家里难得和睦的时候是每天晚上的7点,这时家庭成员会聚在一起,看电视台播出的节目《流行前线》。这个节目总是播放一些世界知名乐队的音乐录像(musicvideo)。在20世纪80年代,mV开始起步并日渐盛行。音乐与影像的结合新奇而迷人,它的传播打破了音乐的界限,让更多人领略到音乐的魅力。Conor的父亲对此还无法接受,认为这种花哨的方式削弱了音乐的美感。Conor的哥哥Brendan对父亲的古板言论不屑一顾。他是音乐迷,谙熟流行文化,认定mV将是未来的潮流。

由于财务紧张,父母决定将Conor转到收费相对较低的天主教会学校读书。这个学校有着严厉的教条和刻板的校规,教师由神父们充当。然而这所学校的学生们却不学无术,四处打架斗殴。Conor刚到学校,便被坏学生中有名的恶霸Barry盯上。Barry时时用暴力胁迫他,令他很惶恐。执管教务的神父Baxter似乎也看不惯Conor。他要求Conor将脚上的棕色鞋子换成黑色的。当Conor表示父母没办法给他买新鞋时,Baxter居然让他脱了鞋上课,这让Conor倍感屈辱。初来乍到,Conor已经感受到周围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这天,Conor和新交的朋友Darren一同走出校园。Conor看到街对面站着一个漂亮女孩。她看起来年纪不大,打扮得大胆而前卫。她独自站在街边,嘴里叼着烟,轻蔑地看着过往行人。Conor觉得她很酷,于是走过去和她搭讪。

Conor:So,howcomeyou’renotinschool?

Girl:idon’tgotoschool.i’mamodel.

Conor:Cool,like,formagazines?

Girl:i’mgoingtoLondonsoon.Justwaitingformyportfolio(作品选辑)shots.there’snorealworkformodelsinDublin,youknow?

Conor:Yeah,tellmeaboutit.Doyouwanttobeinavideo?it’sformyband.

Girl:You’reinaband?

Conor:Yes,andweneedagirlforit.Haveyoueverbeeninavideobefore?

Girl:no.isthataproblem?

Conor:ihopenot.

这个女孩叫Raphina。她化着浓艳的妆,涂着夸张的眼线和口红,头发烫成流行的波浪卷。她的身上显露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和妩媚,仿佛全然不顾成人世界的教条和规则。尽管她刻意表现得成熟、傲慢,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都是装出来的。但对于Conor而言,她与灰败颓废的城市如此不同,与压抑沉闷的校园如此不同,与枯燥无味的生活如此不同。她显露的叛逆和傲慢仿佛才是青春该有的模样。Conor对她一见倾心。为了引起她的关注,他不惜编造自己拥有一支乐队的谎言。青春像一场白日梦,每个青春少年都在扮演理想中的样子。

梦想是一股暗流

同Raphina交谈之后,Conor决定和朋友Darren一起组建乐队。他们先后找到了会玩各类乐器的eamon和黑人孩子ngig加入,并通过海报成功吸引到另外两名同学。在eamon家的杂物间里,六位成员第一次聚会。经过讨论和表决,他们将SingStreet定为乐队的名字。尽管SingStreet的成员们看起来稚嫩无比,样貌和个头参差不齐,故作深沉的表情和姿态还有几分可笑,但当几个人走出房间,迈着轻快的步伐,都柏林难得一见的阳光洒落在他们身上时,他们仿佛耀世巨星一样登场。

Conor担任乐队主唱。他最先选了一首经典曲目来翻唱。Conor有些忐忑地将录音带拿去给哥哥Brendan听,结果却受到哥哥的奚落。对音乐一丝不苟的Brendan告诉他,既然是乐队,就应该学着创作而不是翻唱。他还教弟弟如何写歌。Conor在Raphina身上获得了灵感,创作了一首名叫《模特之谜》的歌。乐队成员听后都觉得不错,于是准备录制歌曲的mV。Conor找到Raphina,邀请她当乐队的模特。Raphina答应会尽力到场。

为了mV的拍摄,大伙儿找来各种稀奇古怪的服装和道具穿戴在身上。当Raphin来到他们中间,看到这群孩子的装扮,她不禁大跌眼镜。但她决定做些什么,于是自荐为化妆师,为乐队的成员们化妆。当一切准备就绪,这群穿着奇装异服、化着可笑浓妆的孩子们开始录制mV。他们学着世界著名乐队的模样耍帅扮酷,又模仿有名的mV经典片断进行表演。他们找角度,对口型,酝酿情绪……居然学得有模有样。

拍摄完mV,Conor送Raphina回家,骑车载她穿过都柏林夜晚清冷的街道。爱尔兰的春日夜晚,微风徐徐,路灯散发着昏黄的光晕,就像少年心中的爱情,朦胧而温暖。当他们来到Raphina家门口,Conor见到Raphina的男友。这个男人开着敞篷车,放着激烈的摇滚乐,整个人看起来成熟自信。这让稚嫩的少年Conor感到自卑和怯懦,心中涌起一阵失落感。

Conor将录好的mV给Brendan看。尽管哥哥Brendan仍然觉得不够好,但他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并鼓励他要敢于想象。

Conor:Youhavetoimagineit’snotas...

Brendan:Shit?thiswillbegood.

Conor:Really?

Brendan:Yeah.Youjustneedsomepropercamerasandagooddirector.Butaslongasit’sinyourhead,that’swhatcounts.it’sanexerciseinimagination.thinkbig,Conor.thisisjustameanstoanend(达到目的的方法).

此时屋外传来父母的争吵,Brendan偷偷告诉Conor,他怀疑母亲有了外遇。Brendan是家中最为反叛的那个人,却也是洞悉一切的那个人。他很早便知道父母无力负担他的学费,于是早早辍学;他知道家庭最终会分崩离析,于是对一切冷漠以对;他知道社会环境恶劣糟糕,于是就破罐子破摔、沉沦度日。Brendan代表了众多上世纪80年代的爱尔兰青年,他们愤世嫉俗,悲观沉沦,最终成为另一群“垮掉的一代”。Conor的人生激情来源于爱情和无畏的青春,还有疯狂的理想。如果说Brendan的理想像悬崖上激起的浪花,早已支离破碎,那么Conor的理想便是爱尔兰深海中的一股浪潮,还在酝酿发酵,充满了惊人的力量。或许Brendan在弟弟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寻回了失落的激情。因此,他愿意全力帮助Conor完成梦想。

人生是一座孤岛

Conor染了头发,化了妆,打扮成电视中摇滚乐队主唱的样子去学校上课。他的标新立异和学校的古板沉闷格格不入。神父因此找他谈话,要求他洗掉头发的颜色和脸上的浓妆。Conor不同意,神父便粗暴地将他拖进了洗手间强行清洗。在暴力和权威下,Conor不得不暂时屈服,但心里非常难过。

放学后,Conor在校门口看到Raphina。她邀请他去公园里散步。Raphina告诉他,他写的歌令她感动到流泪。她说,不久之后,她便会和男友去伦敦。她还告诉他,说自己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她的母亲住进了精神病院。Conor听后非常吃惊,他终于理解Raphina为什么不去上学,而是终日无所事事地游荡。或许是家庭原因,Raphina过早地成熟,她敏锐地洞察着身边的一切,渴望稳定和富足的生活。她不想看到自己年轻的生命还未绽放便走向枯竭,永无盛开的机会。这个城市早已没有她的容身之所,去海对岸的英国或许还有出路。她的悲惨身世令Conor同情,她的乐观无畏也令Conor钦佩。

Conor在创作音乐的过程中找到了激情和快乐,与成员间的关系也更加亲密。他们准备拍摄全新的mV,并将场地选在了海边。这一次,Raphina要扮演一条误入城市的美人鱼,最终跳回海里与家人重聚。他们计划让Raphina从岸边跳下,落到台阶上,拍出来的效果便像是真的跳到了海里。镜头下,Raphina缓缓地走来,青春的面庞散发着耀眼的光彩。接着,她纵身一跃,落入冰冷的海水中。Conor惊讶地跟着跳下海,将不会游泳的她从水里拉起来。

Conor:Canyoureallynotswim?

Raphina:no.

Conor:Sowhy’dyoudothat,then?

Raphina:Forourart,Cosmo(Raphina对Conor的昵称).Youcanneverdoanythingbyhalf.Doyouunderstandthat?

Conor望着眼前笑容灿烂却冻得瑟瑟发抖的女孩,心中涌起一阵感动,忍不住上前亲吻她。两人都有些心动。

回程的路上,Conor指着海的那一头对Raphina说,对岸便是英国。

Conor:Youknow,onaclearday,youcanactuallyseethemainlandofBritain.ireland’sonly30milesfromthecoastofwales.Betyoudidn’tknowthat.ithastohavejustrained,nodustintheair.Youcanjustaboutseeit.

Raphina:noway.Howdoyouknowstufflikethat?

Conor:mygranddadworkedontheshipstoHolyhead.Heusedtotakemeouthere.weusedtogooutinhislittleboat,fishing.

Raphina:wow.Soicanwavebacktoyouwheni’minLondon.

Conor:mybrothersaysallthegreatartistshadtogetoffthisisland.theoneswhostayedgotdepressedandturnedintoalcoholics.

Raphina:makessense.

Raphina向Conor讲述了自己的过往。她说从前不开心的时候会离家出走,而父亲总是好意地提醒她。她的言语之中透着些许温暖。看来不管多么灰暗的家庭,也总有令人眷恋的一面。Conor向她讲述了自己的哥哥。他说起Brendan曾想逃离这个国家,结果被母亲以爱的名义留了下来,那或许是哥哥永久的遗憾。

叛逆的青春,总以叛逃作为人生的出口:逃离家庭、逃离学校,抑或逃离故土……海的对岸有什么?无论是Raphina,还是Brendan,他们都未必知道,但他们都将希望寄予彼岸。失去希望的地方最终会成为一片冰冷的废墟,所有心怀梦想的年轻人都想逃离。爱兰尔最终会成为一座孤岛吗?然而在那一刻,当阳光洒在海岸线上,海水波光粼粼,这座岛屿看起来如此温柔而美丽,令人眷恋。人生何尝不是一座孤岛,有着每个人都想逃离的孤寂和苦难。

生命是一场冒险

Conor的母亲总是在黄昏时分独坐在家门口的台阶上,望着远处的夕阳,一边翻着杂志,一边品着红酒。Brendan说,她一直想去西班牙度假,可父亲从未带她去过。爱情和理想早在艰难苦涩的生活中消磨殆尽,人生仿佛变成一片看不到头的贫瘠荒漠。她只能日复一日地,穿着整洁的衣裙,在黑暗来临之前,沐浴在家门口的斜阳之中,幻想这是在遥远的美丽城市所享受的优雅生活。母亲的落寞身影深深地印在Conor的脑海里。她向他展示了灰暗的成人世界,一种孤寂无望的生活。父母最终宣布离婚。尽管一早便知道是这样的结果,但走到这一步,大家仍旧很伤心。Brendan告诉弟弟,他准备戒毒并希望生活有所改变。Conor早已习惯了哥哥的颓废,对此不以为然。弟弟的态度刺激了Brendan,他为此大发雷霆。他告诉弟弟,他也曾有过青春年少,有过理想和爱情,有过让人瞩目的光辉岁月。然而,当青春年少远去,理想在现实中淹灭,有谁还记得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Conor忽然意识到,Brendan一直都不快乐,他身上显露的桀骜和冷酷不过是种伪装,为的是掩盖生活的潦倒和无望。成人的世界是多么复杂和灰暗,Conor的心中涌起无限的伤感。

Conor得知学校要举行晚会,他决定在晚会上表演。为此,乐队积极地作准备。他们在学校的礼堂彩排,还为此找来同学伴舞,并让他们将这想象成美国的校园舞会。Raphina这次没有如约而至,Conor有些失望。排练时,在欢快的音乐声里,Conor幻想着他所熟悉的人们都走进了大门。在他的想象里,Raphina化着精致的妆容,穿着华丽的礼服,翩然而至;古板严苛的神父在人群中翻起了筋斗;Brendan一改往日的颓废,变得英姿勃发;父母恩爱如初,一脸慈爱;而他自己穿着时髦的礼服,仿佛耀眼的明星。音乐变成了一场时空旅行。在Conor幻想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成为理想的模样,收获了幸福的生活。在影片《歌曲改变人生》里,主人公说:“我之所以爱音乐,是因为它让每一个平凡的瞬间都充满了意义。生活里的很多细节,因为有了音乐而变成闪亮的珍珠。”而在《初恋这首情歌》这部影片里,音乐让人逃离了生活的苦难,摆脱了教条的约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抚平了生活的创伤。这一刻,音乐让少年美梦成真,让灰暗的生活变得熠熠生辉。或许这便是音乐的价值和意义。

排练结束之后,Conor去Raphina家找她,结果却得知她离开都柏林,去伦敦了。Raphina的不告而别让Conor感到失望,因此停止了音乐创作。那段时间,他总是躺在房间的床上发呆,或是独自在街头漫步,抑或去他们曾到过的海边,抱着吉他唱歌。他深深地思念着Raphina。有一天,他忽然在街上看到Raphina。他追上前询问她的近况。结果得知她被男友欺骗,在伦敦待不下去,只好独自回来。美梦破灭的Raphina此时变得很悲观,并放弃了理想。她不再是那个高傲自负的coolgirl,她身上的光环也随之消失了。这让Conor难以接受,于是抛下她匆匆离开。回到家后,Conor准备为Raphina写一首歌。他想通过音乐告诉她,不要相信命运,不要放弃梦想。他要用音乐传达他的人生态度。

在学校的晚会上,SingStreet乐队闪耀登场。经过这段日子的训练,乐队的表演早已褪去青涩,变得越来越专业。他们一出场便受到了热烈的追捧。其间,Conor唱了那首为Raphina写的歌――关于爱情的歌。爱给人灵感和温暖,也给人勇气和力量。当温柔的调子响起,少年用清澈的声音娓娓道来,爱情的甜蜜和苦涩都包含在其中。校园礼堂里,少男少女们还不懂得倾听这样的调子,都渐渐散开。唱完之后,掌声也稀稀落落。Conor决定再唱一首快歌,来为演出画上完美的句号。就在这时,神父走上前来威胁Conor,说这个乐队如果还想存在,就必须停止演出。Conor与队员商量后,决定不妥协。他对着人群说,这首歌名叫《棕色的鞋子》。他边唱边拿出一早准备好的印着神父头像的面具,抛向人群。在场的许多人都戴上了面具,跟着轻快的音乐一起舞蹈,场面一度失控。这首歌是Conor对学校严苛教条的讽刺,也是向冷酷的成人世界所进行的一次回击,更是他的成长宣言:决不妥协,永不放弃。这时,Conor看到Raphina来到了礼堂,他开心不已,唱得更加卖力。

演出结束之后,Conor和Raphina一起离开了学校。他们当下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启程去英格兰,向那里的经纪公司推荐自己。他们找到Brendan,请他开车载他们去港口,并准备开祖父留下的小船离开。看到两人的勇气和决心,Brendan欣然应允。

晨光乍现,清晨的海面上泛着温柔的波浪,他们登上了小船。

Brendan:Hey,uh,beforeyougo,i...wrotedownsomesonglyrics.

Conor:Really?

Brendan:Yeah,it’sprettystreamofconsciousnessstuff,butit’saboutthiskidandagirlinthefuture.putsomemusictoitsometime.

Conor:okay.

Brendan:wishi’ddonethis.You’llprobablydie.Butanyway,goon.Go.

青春恋歌篇2

枊,不仅是春天的使者,也在中国浪漫的诗文化中,在中国的送别文化中,有着重要位置,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墨客、贤达君子、英雄豪杰、亲朋好友在送别时,为表达相处之间深深的情意,依依不舍的质朴真情,折枊相送,来表示心中那恋恋不舍的挽留、倾诉。“枊”又是“留”的谐音。折枊相送表达了主人那份眷恋,不愿惜别的情;柳,更有适应环境的能力,祝愿远行的人,到了异地,随遇而安,能够很快地融入当地的生活,一切随愿。柳,便有了深刻的生活哲理,赋予了文化内涵。长亭路,常折枊,离情不断,柳色常青。一代一代的柳枝词,就这样旷日持久地唱下去,唱得咫尺天涯,唱得柔肠寸断。所有的离愁,似乎都拴在那小小的柳枝之上。那柳绿青翠,春色盈盈,虽有惜别之情,更有对未来的憧憬与殷切嘱托

一说起枊不能不说起江南的枊,江南的春是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小河、拱桥、乌棚船,还有在小河边,在焑枊下打着油伞的多情姑娘。那枊就是水墨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那悠长的小巷,青青的石板路,傍水而造的灰瓦房和长满青苔的房瓦,那穿镇而过满载历史的悠悠小河,小河边那婀娜多姿的枊,无不诉说着江南那悠悠的离别之情。“三月江南雨,枊烟两岸浓”在江南的烟雨中,有多少的不舍,多少的眷恋,都借了那依依的柳枝默默地倾诉。柳丝千条,柔肠千转,怎能不缠绵?悠悠几千年,江南烟雨中,又有哪株垂柳没沉淀着万千相思呢?

江南的烟、江南的雨,又怎能少了与枊为伴呢,那青青的枊色,柔柔的纤枝,拨动了如弦的雨丝,凑出了千古春色。江南的枊,那淡淡的一抹新绿似女子的长发,摇曳着一片江南水乡特有的意境,那轻柔的枊丝,碧绿的柳叶、堆积的柳烟,怎么不惹人心生离愁别怨?

江南的柳,更是含情默默,月光下那悠长弯曲的石板小路,一对对恋人在柳烟深处,那轻轻细语,低低呢喃。青石板小路上那高跟鞋哒哒声响,更拨动恋人的心弦,滚滚红尘中,有多少痴情的男女相约柳烟下,憧憬着幸福的未来,去守护着那份圣洁的真情。枊风过处有多少的甜蜜、多少的痴情、在烟柳中,起伏缠绵。也不知,在那烟雨中、在那柳烟下,是否还有人撑着那褪色的油布伞,在守望着那份久远的约定?

江南的柳,歌尽了相思诗行,歌尽了凄苦无奈,歌尽了岁月沧桑。你是否还愿意,愿意用你那略带沙哑的声音为我唱一首“月亮之上”。

青春恋歌篇3

摘要:《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保留了大量关于先民情爱的诗篇,以其缤纷的异彩展示着先民自由纯真的情爱观念和情感生活;苗族情歌歌唱自由开放的情爱活动,表现了苗族特有的自由恋爱、自主婚姻观以及既开放而又圣洁的民族心理。二者有诸多相似之处。

关键词:《诗经》情诗;苗族情歌;婚恋

中图分类号: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7)01-0122-08

“诗言志,歌咏言”[1]1,“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2]30。诗歌自产生之日起,就起着抒发感情、状物咏怀的作用。最早的诗歌不是四平八稳写在纸上的,而是唱出来的,飞流直下三千尺般的跌宕起伏,珠玉落银盘似的清脆响亮。正如口耳相传到今天的苗族情歌一样,即使在苗族文字产生以后,大多数苗族人民也不会使用它,他们只以惊人的记忆力,一代代地传唱着他们灿若群星的情歌,表达着对情爱的热烈歌颂和勇敢的追求。

最初的爱情不是依赖于文学而存在,最初的文学如“断木、削竹、飞土、逐`”[3]4也并不表现爱情。在我国,《诗经》首开先河,收入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最早以文学形式记录了人们的情爱活动和婚恋习俗。情爱与文学的结合应该早于《诗经》,我们可以从古代婚姻的发展中看到其踪迹。

人类社会最初,在杂交和群婚之下,两性的结合只是生理的本能需求和繁衍人种、延续后代的必要,只有性而无情。《吕氏春秋・恃君》:“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共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之别,无长幼上下之道。”《白虎通・德论》:“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4]43即是说在杂婚群婚下的生育必然结果只能是知母而不知父。群婚之后是对偶婚,它指一对男女在或长或短的时期内的配偶制。周代就处在群婚向对偶婚过渡的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每个男子或女子渐渐有了一个稍微稳定的配偶,虽然这种关系还不稳定,但相互较长时间的接触、了解和结合,就会逐渐要求并产生了一种与此相适应的柔情蜜意,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婚姻本身发展的结果。男女在一起除了用语言之外,更多是以歌唱来表达这种柔情,用来增加彼此的吸引力和巩固彼此的关系。以歌代言,因情而歌,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民间情歌,也就出现了情爱与文学的结合,使情爱具有文学形式,而文学具有了情爱色彩。

《诗经》中的情诗和苗族情歌也是这样产生的,其中的诗句是完全可以独唱或合唱的情歌,是“男女相与歌,各言其情者也”[5]4。

一、异彩纷呈的婚恋情歌

郑振铎说:“在全部《诗经》中,恋歌可以说是最晶莹的圆珠圭壁。它们的光辉竟照得全部《诗经》都金碧辉煌、光彩炫目起来。”[6]48《诗经》305篇中,以爱情为题材的情爱诗有87篇(其中风诗79篇,雅诗8篇),占总篇数的25%以上,占风诗的54%以上。《诗经》中的国风包括十五国风,这“十五国”指周南、召南、邶、{、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个诸侯国和地区;“十五国风”就是指采自这十五个地方的民间歌谣。“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7]30。“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天子”[8]30。《汉书・艺文志》说:“古者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9]。因此我们相信国风是采自民间的里巷歌谣,它们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民间性。《诗经》情诗中的恋诗分三类:一是男悦女[10]108,如《周南・关睢・汉广》《{风・桑中》《郑风・有女同车・出其东门》等;二是女悦男,如《召南・坑忻贰贰囤风・匏有苦叶》《{风・[X》等;三是男女相悦,如《召南・野有死》《邶风・北风・静女》《卫风・木瓜》等。婚诗分五类:一是思妇思夫诗,如《周南・卷耳・汝坟》《召南・草虫・殷其雷》;二是贺婚诗,如《周南・螽斯・桃夭》《召南・何彼矣・鹊巢》《卫风・顾人》;三是弃妇诗,如《邶风・柏舟・日月・谷风・终风》《小雅・我行其野・小弁・谷风・白华》;四是劝诫诗,如《郑风・扬之水・女曰鸡鸣》《齐风・鸡鸣》;五是悼亡诗,如《邶风・绿衣》《唐风・葛生》。另外还有《召南・行露》和《陈风・衡门》是两首爱情反抗诗,《秦风・蒹葭》《唐风・有m之杜》《陈风・防有鹊巢》是三首主人公不分男女的恋诗。

“苗族有歌千千万万,情歌就是小姻缘。游方不把情歌唱,短棍打蛇难拢边”。苗族爱情叙事诗和游方诗更是以其不可总计的庞大数量表明了情爱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苗族情歌苗语称“HxakYexFangb”,主要是爱情叙事诗和游方诗,为苗族男女青年在社交时谈情说爱、互诉衷肠所唱的歌。爱情叙事诗一般都在几百句以上,描写完整而细腻,如《仰阿莎》《岗妮戛养嵘》《裴曼》等;游方诗又分为十六个类别:

见面歌:初次见面时所唱,如“女:哪个山沟出泉水,哪个山坡出太阳,哪个寨子来的哥哥,你们渡过哪条江,涉过哪条河?男:哥哥从不远不近的地方来,哥哥从荒坡荒林的地方来,……哥哥想告诉妹妹,就怕你们不愿听”。相识歌:见面歌之后所唱,如“那边来的后生哥呀,你是还没成双的男子,还是已有家室的儿郎?就不要来骗人家上当”。试探歌:试探对方的反应,如“我站在路口边,吹木叶打口哨,看见你这仙鹤姑娘打猪草。想要喊你呀,怕你不理我害臊……我才向你讨一把猪草”。青春歌:要对方珍惜青春时光,如“缝衣趁衣新,游方趁年轻,哪天各西东,难得再相逢”。赞美歌:赞誉对方的美貌,如“你在哪里洗上清凉的泉水哟,你在哪里晒着金色的阳光?年轻的赛央哟,你是最美丽的姑娘。脸庞像一蓬盛开的山茶,眼睛像一对元宝闪闪发亮。只要那秀美的睫毛轻轻眨动,只要那动人的秋波悄悄闪亮,就好像有无比绚丽的花瓣,纷纷飘落在我的心上”。相爱歌:表达相爱之情,如“乌云遮日满天愁,鱼虾水里悠悠游;情哥没妹天不亮,妹妹没哥月黑头”。求爱歌:“运气好啊妹未婚,运气好啊哥未婚。想定了没有,妹妹?想定了就来谈,跟我做一家,保证不会错”。决心歌:再现忠贞不二的决心,如“妹是门前一棵梨,一刀两断两头齐;宁愿和歌一刀死,不愿和哥两分离”。成亲歌、接引歌、深夜歌:这三类歌常连在一起唱,因为苗族成亲都常在夜间进行,而成亲时要新郎接引。如“夜哟夜深了,夜阑静悄悄。柴块烧完了,烧着细枝条……情妹不说话,憨憨对我笑。我知情妹心,急忙开口道:我的心上人,快跟我走吧。跟我到我家,我手推家门。屋门闩的紧,我叫喊妈妈:起来开门吧。妈妈听我喊,忙起拖鞋。大门一声响,两扇门开了,先跨哪只脚?左脚要先跨。进到火塘边,要喝干一杯。明日天一亮,请俩老福星,去认亲家娘。过了半个月,舅家索银羌……妈得一门亲,妈妈笑盈盈。我花一包银,我得心上人。我满心欢喜,再也不操心”。分别歌:“看来我俩难做夫妻,我俩难做一家人,……阿妹啊,今夜就是我们分别的最后一夜,让我们俩的双手拉得更紧,让我们俩痛哭不幸”。单身歌:独处的相思之苦,如“爬上高山岭,放眼望四方,看哪条河清,看哪方景秀。挪脚妹就嫁,丢哥守寨子,实在太可怜”。苦情歌:倾诉爱情的不幸遭遇或失恋的痛苦,如“舅家那娃崽,塌鼻扁嘴唇,呆头又呆脑,像鬼不像人……逼女儿嫁他,推我入火坑。同这种人住,怎能过一生?”相劝歌:劝解对方选择爱情要慎重、行为举止要端正,如“劝妹劝酸牙,劝妹要三思,不要早成家。早早丢开哥,早早出了嫁,难说不挨打,泪水洗脸颊”。逃婚歌:因为种种原因不能结合,男女就相s出逃,私奔到异乡生活。如“说得做得,等到木叶长长包得饭,我们两个走;等到木叶青青包得盐,我们两个行。白天怕人看见,晚上趁着月光走。……路长我俩心稳,路窄我俩心宽。泥泞的路阻止不了有心的人,裹腿挂断妹不讲,草鞋走烂哥不吭。”

《诗经》情诗和苗族情歌都以文学形式较系统的反映了古今人民的爱情心理,展现了多彩的情感生活。翻开这些诗篇,我们很容易看出它们具有种种与社会相适应的特点。

二、和生产劳动紧密联系的情爱文化

男女之情的产生和发展也往往离不开劳动,而且和劳动密不可分。《周南・关睢》中的主人公对淑女的感情是随着对荇菜的“流之”“采之”“d之”而进展的;《召南・野有死》的浪漫故事是在打猎后的草丛中发生的;《{风・桑中》的自由结合是在采葑时的桑林中进行的;《周南・卷耳》中主人公的思夫之情是随着采卷耳的劳动而变化的。其它如《汉广》“翘翘错薪”,《齐风・南山》“析薪”,《豳风・七月》“伐柯如之何?”《卫风・氓》“抱布贸丝”,《召南・草虫》“言采其蕨”等等都是边劳动边进行感情活动的。苗族情诗虽然大多是在游方时而不是在劳动时唱出的,但苗族也属于农耕民族,他们的情歌自然也不能不涉及劳动,其中包含了大量劳动的信息。“哥哥和妹妹……早上一起去做活,晚上双双转回家”“我俩商量咋种地,我俩商量咋养家”“妹妹挥鱼杆,哥把鱼网撒”“我使就一身劲,奋力开山劈岭,开出肥田九千w,开出梯田七百层”“妹在河边饮牯牛,哥在岸上打石头”。

农耕生活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一年四季有不同的农耕内容,所以有“春播、夏耘、秋收、冬藏”之俗语。四季相对而言,春季农事较少,空闲时间较多;而春季又是万物复苏,人心活跃,感情萌动的季节。因此周代青年男女多在春季对歌,恋爱和嫁娶。《召南・何彼矣》:“唐棣之华”“华如桃李”。《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郑风・溱洧》:“赠之以芍药”,《豳风・七月》:“春日迟迟,采繁祁祁,”以及《魏风・汾沮洳》:“彼汾一方,言采其桑”等句都有表明这些婚恋活动大多是发生在桃李绽放、桑叶沃若的明媚春季。《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m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行且东。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韩诗内传》:“《溱洧》,说(悦)人也。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于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颜师古注曰:“谓仲春之月,二水流盛,而士与女执芳草于其间以相赠遗,信大乐矣。”[11]本诗正是写男女于上巳节这天在溱洧会合的情景:河中碧波荡漾,岸上人头攒动,情歌互答,嬉笑相闻。《周祀・地官・媒氏》这样说:“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12]249可见,上巳节最初是祈福禳灾的,后来演变为男女同游求爱的节日;而且统治者的政策与民间习俗是一致的。因此,后世学者贬诗经情诗为淫诗是不合史实的,而如孔夫子所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13]11《周南・关睢・汉广・汝坟》《召南・江有汜》《邶风・匏有苦叶》《{风・桑中》、《卫风・淇奥》《郑风・褰裳》《秦风・蒹葭》等诗篇都可能是在上巳节这天唱出的,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上巳之日男女欢谑的情景。

苗族情歌中,“桃花朵朵红……桃李满枝开”“公鸡叫了,太阳才敢从东山出来;春风吹了,柳芽才敢从枝头绽开。我就是等春风吹和公鸡叫呀”“春雷鸣山岭,春雨伴风临”“地上的草绿了,木叶声响了,姑娘们的心动了,小伙子们有伴了”。这些诗句说明苗族青年的恋爱求偶活动是在春季进行的。清朝贝乔青说:“(苗族)孟春合男女于野以择偶,名曰跳月……自正月初三到十三,皆跳月之期。”[14]《续文献通考》:“苗人仲春刻木为马,祭以牛酒,老人并马箕踞,未婚男女吹芦笙以各,谓之跳月。”《峒溪纤志》:“苗人之婚礼曰跳月,跳月者,乃春日跳于求偶也。”[15]427除跳月之外,苗族在春季进行的大型青年男女求偶活动,还有花溪高坡的正月跳花场、凯里正月J笙节、二月吃姊妹饭节、三月爬坡节以及斗牛节等等节日(这些节日贵州其他地区的苗族也过)。这些节日本来都是进行宗教祭祀比如祭祖先的,苗族青年在这些节日中对歌求偶、恋爱幽会,于是节日就渐渐演变成了他们的“恋爱节”。这与“仲春之月令会男女”的习俗何其相似!

农耕民族是离不开山和水的。他们在山水之间劳动谋生,也在山水之间恋爱幽会。如《郑风・褰裳・溱洧》中的溱水和洧水、《周南・汉广》中的汉水、《卫风・氓・有狐》的淇水、《魏风・汾沮洳》中的汾水以及《郑风・野有蔓草》《召南・野有死》的野地、《秦风・蒹葭》的河岸、《陈风・泽陂》的池畔、《王风・丘中有麻》的小丘、《王风・中谷有》的野谷、《{风・桑中》的桑林等地。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情爱活动也在城周进行,如《郑风・东门之》《陈风・东门之杨・东门之池・东门之》的城门附近和《邶风・静女》的城角等地。苗族有专门的恋爱场所,叫“马郎坡”或“马郎场”,也多开辟在有山有水有树林的僻静之处。苗族人民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居住在偏远的山区,那里绵亘千里的群山、纵横交错的江河、茂郁葱茏的树林就成了苗族同胞们纵情欢会的好去处。选择青山绿水之处,幽美的环境,柔和的气氛,流水潺潺,轻风悠悠,此情此景下的异性相处,自然会令人生发出万般柔情千种温馨,更有利于彼此感情的发展加深。

明媚春日之中,柔情山水之下,有什么比清越的歌声能与之相配且能传情表意让人心动和愉悦呢?青年男女用歌声来相识相交、了解景慕和相互追求,表达着率真的爱意。《郑・[兮》即男女相遇要求相和而歌,“倡予和汝”;《陈・东门之池》中“彼美淑姬,可与吾歌”是要求对歌;而《周・关睢》中更要以钟鼓来使情人快乐,“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显然周时歌唱成风。《国语・周语》召公谏厉王曰:“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吏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9]此处的“曲”“赋”“诵”的内容自然是指歌谣。前文所引的“献之太师,比其音律”等材料也说明当时自民间采集的诗歌是能咏唱的。苗族人民什么都用诗来表达,什么都用歌来发挥。苗族情歌当然全用于歌唱,就情歌本身来看也可以证明这一点。“阿哥嘴巴真甜蜜,阿哥唱歌真好听”。“姑娘哟,我十首唱不到,八首总是已唱完”。“有心打鱼就撒网,有心游方就唱歌”。“趁月光皎皎,同来唱道歌”。《诗经》情诗与苗族情歌不仅都是以唱传情,而且其歌唱的内容也大体相近。如下表1。

表1《诗经》情歌与苗族情歌对比

《诗经》苗歌情歌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想哥容易见哥难,油黑头发全脱完。

岂无膏沫,谁适为容。《卫・伯兮》伯妈替我传句话,情妹难过这一样。

彼两髦,实难我仪。只怕爹妈不答应,相亲相爱也冤枉。

之死矢靡它,若是今生无法结成伴,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柏舟》死了投生也要结成双!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岸上的人们在走动,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年轻的姑娘多如萤火虫。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郑・出其东门》*没有我的所爱在其中,使我忧愁心里空。

《诗经》情诗和苗族情歌依乐而歌,表达思念、爱慕、苦闷、追求、盟誓、埋怨、欣喜、幸福等种种丰富的感情。

三、朴素为美的恋爱习俗

见面时用歌唱表达自己的满腔热情,不见面时又怎么解决“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的相思之苦呢?那就只有以物代人了――情人们相互赠送物品,在赠物上寄托自己的情思。先民和苗胞们赠送的物品也有其共通之处,即朴素美。《邶风・静女》:“贻我彤管”“自牧归荑,”《郑风・溱洧》:“方秉兰兮……赠之以芍药,”《陈风・东门之》:“贻我握椒。”《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木桃、木李),”“报之以琼琚(琼瑶、琼玖)”,《郑风・女曰鸡鸣》:“杂佩双赠之,”《王风・丘中有麻》:“彼留之子,遗我佩玖。”在这些赠品中,大多是花草果木,用以表达纯洁真挚的爱恋之情。“答应了就要借我东西,值不值钱我都高兴,只要它凝结着你的忠诚。”这里的“借”就是“送”的意思。那么他们送些什么东西呢?苗歌中有:“赠我银手镯,又赠花带带。手镯是把凭,花带是真情。”“请你送我情物,让我永记心怀。不送一只手镯,也送头帕一块,也送一条腰带”,“二晚来谈心,送根花带把情探”,“我歌如投你的意,请赠花带结真情”等句子。周代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人们寄托感情的也只能是随处可见随处可得的东西;而苗族女子心灵手巧、擅长女红,荷包、花带、头帕上密密麻麻的针线就是她们情深意切的见证,也最能代表她们深沉的爱意。

赠送物品如此,那么看待恋人又如何呢?《诗经》中的男女这样选择:“伯兮a兮,邦之杰兮”(《卫风・伯兮》);“不如叔也,洵美目武”(《郑风・叔于田》);“有美一人,硕大且卷”“硕大且俨”(《陈风・泽陂》);“硕人其欣”“硕人敖敖”(《卫风・硕人》);《唐风・椒聊》:“硕大无朋”“硕大曰笃”。他们希望男的高大威武,女的也健壮丰满。而且恋人以着装简单色彩淡雅为美,如《唐风・扬之水》:“素衣朱q”“素衣朱绣”;《郑风・子衿》:“青青子衿”“青青子佩”;《出其东门》:“有女如云”“有女如荼”,诗人心目中的恋人更是“缟衣綦巾”,圣洁如仙。苗歌中的男女这样选择:“找个不算白,找个不算黑,找个合心意,上山会劳动,在家会缝补。这才是伴侣,这才算满意。”“七挑田地我不嫌,七百挑田地我不爱,勤快的人我才爱。一仓谷子我不嫌,千}谷子我不爱,同心合意的人我才爱。穷人我不嫌,富人我不爱,同甘共苦的人我才爱”。他们看重的是人的勤劳朴实和双方的同心同德,而不是注重金钱和财富,这样的感情是远远高于物质的,他们的外形上,“人穷力大很勤奋,巴朗(壮牛)也比他不赢”。“看你年轻的小伙,面色清秀身体强壮能扛梁,干活勤快劲十足,从不叫累就像宽角碰牛一个样”。相貌上,“眼睛如流星,脸儿像月亮”,“手腕戴银饰,脸蛋白生生”,“鬓发青幽幽。脸蛋红润润”,“妹妹生得白里红,脸像桃花劲像葱”。这些描写都是健康的、朴素的,表现了人们与生产劳动相联系的择偶观和审美观。

四、形象美与意境美的巧妙创造

形象美来自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有机统一。《诗经》中形象完美突出的是《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峨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从对五官、肤质等全方位的贴切比喻,将一个美丽动人顾盼神飞的形象展现于前。最后二句有画龙点睛之妙,历来被评为神韵描写的鼻祖,方玉润说:“(《硕人》)二章,仪容之美。千古颂美人者,无出此二语,绝唱也。”[16]107被后人频频引用,千古不衰。个性美上,《郑风・褰裳》首屈一指。“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感情真诚率直,豪爽干脆,绝不像后世女子犹抱琵琶半遮面似的娇羞,更不像某些失恋女子的哭天呛地悲痛欲绝。这与后世南北朝的北歌相映成辉。“女儿自言好,故人郎君怀”,“欲来不来早语我!”[17]304体现了当时男子和女子在婚姻上的平等地位。《诗经》意境之美当数《秦风・蒹葭》,以淡淡的笔调营造出白雾茫茫、青草萋萋的缥缈朦胧的景象,所思之人近在眼前,又宛在天边,迷离惝恍、飘忽不定,如宋玉笔下的洛水神女“时容于以微动兮,忘未可乎得原。意似近而既远兮,若将来而复旋”[18]1093。“首章已成绝唱”[19]177给古往今来的读者留下了无边愁怅和绵绵悠思。苗族情歌中的意境美如《出嫁歌》:“正月才送走,二月又来到。紫花伞花开,茅草荆棘发,开门大变样。”“爬岭到山坳,野花遍地开,野草遍坡发。风吹花瓣飞,飘香到身旁”。以平淡朴素的词藻描绘出生机勃勃、生气盎然的山野景色,这里草色青青、野花朵朵,翠绿欲滴的青草和姹紫嫣红的花朵散发出的阵阵幽香,在清新的空气里层层荡漾、沁人心脾――这不正是人们梦想回归的大自然吗?环境如此,在这美丽的环境中生活着的呢?――她是勤劳的人。栽竹,“竹木茂荣荣,生了一大片”;插秧,“秧根粗又壮”;“天天去薅土,野草全拔光”。“阿妮心最灵……阿妮很辛勤……阿妮手最巧……阿妮最聪明”,刻画了“阿妮”这一形象勤劳的外在美。阿妮出嫁时,“绞光面汗毛”,“挽个美发髫……光油玉溜溜,鬃发青幽幽……银雉银雀戴,银丝银铄扎。耳边环拍腮,桅子银项圈。九刺银梳戴,裹脚配花带,花鞋套绣袜,一身花绒绒,脸蛋红润润”。而且阿妮“身形婀娜美”“笑牙白生生”。阿妮的照人光彩,又何曾比“硕人”削减半分?而且苗歌中一样有如“褰裳”一般的豪爽女子的形象。“哥是妹的友,哥愿就成双,不愿就分离”。“情哥若爱我,我俩就成双”。“结伴就来谈,不结就别来”。与《褰裳》作遥远的真情回应。

《诗经》情诗和苗族情歌对意境美和形象美的成功塑造,来源于它们对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就《诗经》而言,“诗有六义焉;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20]30,此六义中的赋比兴就是《诗经》最常用的修辞手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21]47《诗经》中的“赋”如《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卫风・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比”如《卫风・氓》“桑木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殒”。桑叶的盛衰比喻爱情的浓淡厚薄;《卫风・硕人》通过柔荑、凝脂、蝤蛴、瓠犀等事物来比喻硕人之美。“兴”如《周南・椒聊》:“关关睢鸠,在河之洲。”以睢鸠鸣叫求偶来兴男子对女子的追求;《唐风・椒聊》:“椒柳之实,蕃衍盈升。”用花椒多实来兴对妇女多子多孙的祝福。苗族情歌里“赋、比、兴”的运用也较多。“赋”,如“明朗的月光,照亮了花坡,正是踩月好时候,阿哥上花坡,去挑心爱人。明朗的月光,照亮了院坝,阿妹在刮麻,心里真难过。麻线牵在手,却想远方人”;“比”,如“第一次涉过你们这条江,象蛟龙跃出深潭,像猛虎腾出山岗”。“年轻的赛央哟,你是最美丽的姑娘。脸庞象一蓬盛开的山茶,眼睛象一对元宝闪闪发亮”;“兴”,如“摘椒还剩枝,摘瓜还剩藤。你忘怀没有,妹还恋着你,恋哥心发慌”。“月亮出来月亮黄,荆藤拴狗在后房。手帕包饭去喂狗,教狗莫咬我的郎”。苗族情歌中的赞美歌用“比”最多,几乎首首用“比”。在这些诗句中,人们把天地万物作为引发诗兴之源。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处处是葱郁树林、萋萋青草、飞禽走兽、游鱼鸣虫。因此他们信手拈来,以之比喻和描写生活的各个方面。《陈风・泽陂》以蒲草和荷花的美丽比情人的清俊秀美;《邶风・雄雉》以雄雉振飞求牡来兴思夫之情;《唐风・葛生》的丛生野草勾起对亡夫的绵绵思念,《邶风・谷风》阴睛不定的天气引发对无情人的不尽怨恨……“蜜蜂心切切,张开双翅膀,飞身桃树林,采花酿蜜糖”。以蜜蜂采用酿蜜来兴“阿哥远方来,心想求成双”的热烈倾慕;“哥是紫竹栽院边,妹是梅花开满园”,以竹梅相依比喻“花爱紫竹节节好,竹爱梅花朵朵鲜”的相恋之情……赋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使诗歌形象生动,富有情趣,是《诗经》之所以光彩夺目、流芳百世的原因之一,也是苗族情诗之所以感人肺腑、传唱不衰的重要原因。

五、自由开放的爱情讴歌

《诗经》中的情诗以自由开放著称。其时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封建礼教尚未占据人们的心灵,因此十五国风所反映的世界是未受礼教支配的世界,先民们的劳动、谋生、恋爱、结合等等活动都显示着人类感情的本来面目。《召南・野有死》《郑风・野有蔓草》中,两情相悦就可以自由结合,不论礼教也不论道德,完全随心所欲无拘无束,《诗经》传达的本就是发自心芽的喜悦或是忧伤,而不是后来被朱熹注得污七八糟,“一颗红心向太阳”式的教条版《诗经》。《郑风・褰裳》主人公对情人明言“你不爱我,我就要找别人去了”!自尊自由、热情奔放。反映这种自由开放的诗还有《陈风・东门之杨・东门之池・东门之粉・防有鹊巢・月出・泽坡・株林》以及郑、卫风的大部分。苗族素来是一个生性自由热情开放的民族,在婚姻上,男女不仅可以自由交往、自由恋爱,也可以自主结合。人们不仅为未婚男女开辟专门的恋爱场所,而且鼓励他们去谈情说爱,这是很多民族难以比拟的。青年男女们十五六岁就开始学唱游方歌和爱情叙事歌,并与寨上年长一些的青年结伴到外寨游方,除春季的游方外,其他季节进行的游方有五月端午节、六月吃新节、七月斗牛节、八月赶秋节、九月重阳节、十月苗年等节日。“没有组织”的分散的游方则是男女青年在闲暇时自主进行的――茶余饭后,黄昏临近,月上柳梢,当一腔柔情涌上心头的时候,青年男女们随时可以相约出游,一诉衷肠。而且平时任何集会或闲暇时都是青年们谈情说爱的好机会。正因为有这种开放自由的空气和传统,苗胞们才有如此绚丽多彩的情歌。“哥是妹的友,哥愿就成双,不愿就分离”。“情哥若爱我,我俩就成双”。“没棒槌敲锣,无巧嘴诓哥。要是能诓着,诓你来娶我”。同样无拘无束、坦率真诚。

从这些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女性作品较多,《诗经》女性在作品中反而占主动地位而男子似乎只是偶尔作作柔情而胆怯的回应。这是母系氏族社会遗风的表现。虽然周代已进入父权制时期,但人们对母性的崇拜却一直延续了下来,人们仍然时时怀念着远古时期的母性始祖,如女娲、姜、简狄以及蝴蝶妈妈等。因此,在爱情婚姻上女性也因袭古老的母系自由传统,热情主动,坦率直朴,唱出了一首首爱情的自由之歌。就苗族情歌而言,其中的女主人公也占大多数。从文化传统上来看,苗族人民虽然从中原迁到荆楚,再迁到贵州山区,其居住相对集中,远离汉族地区,但他们带走了由《诗经》情诗承袭而来的自由传统和奔放开朗的中原情爱文化,并将这些文化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而且历代统治对苗民的压制使其对汉文化存在一定程度的抵抗情绪,因此,在其他民族的情爱文化戴上礼教枷锁的时候,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苗族情爱文化却呈现出自由开放的特点[14]。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未经现代文明过滤的那种健康、奔放的感情,感受到先民们选择自我、肯定自我的征服力量,渗透着坚韧的生命追求和无穷的生命乐趣。如表2。

表2《召南・野有死》与苗歌对比

《召南・野有死》苗歌

野有死,哥在山上唱山歌,

白茅包之,妹在田里捡田螺,

有女汛海只因偷看哥一眼,

吉士诱之。错把石头放进箩。

青春恋歌篇4

关键词:黔东南;苗族;情歌;功能

中图分类号:J6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166-02

苗族情歌是苗族人民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创造出来的富有浓厚民族色彩的口头文学,是反映劳动人民爱情生活的歌谣。黔东南苗族情歌不仅是苗家青年男女娱乐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还是苗家男女婚恋的媒介。作为苗族婚姻的媒介,它打破了封建主义的思想禁锢,并提倡恋爱自由,奔者不禁,反映了苗家儿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具有跨时代的进步意义。本篇论文试图从苗族情歌的社会功能方面着手,使人们真正认识苗族情歌的真正有意义与价值,从而使其得以有效地保护和传承。

一、黔东南苗族情歌的概述

(一)黔东南苗族情歌的来历

有着五千年历史的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因为苗族人民所居住的地方,群山纵横,溪河奔腾。那些伟岸的森林、清澈的河流孕育着他们浪漫的幻想情结。苗族人民将这浪漫幻想情结与苗族婚姻的习俗相结合,然后转化为现实生活中浪漫不羁的情歌。情歌,在黔东南地区又称为“游方歌”,它来自苗语“约方”一词,译意是“苗家青年男女的交往恋爱活动”。它是苗族男女青年在“游方场”上用以交流思想、倾诉爱慕思恋之情的曲调。苗族情歌的来历,说法很多。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苗族情歌就是来源于苗族人民的爱情生活,反映苗族劳动人民爱情的歌谣。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因素与苗族情歌密切相关。如下:

(二)黔东南苗族情歌的分类

1.从内容上,分为以下几类:

(1)倾诉互相爱恋之情和表明选择爱人标准的。

(2)抒发离情别绪的。

(3)表达誓不分离的坚贞爱情的。

(4)告诫和批评的怨情歌。

(5)为数甚多的“家花不如野花香”之类的歌。

他们虽含某些不健康的思想、感情,但往往也表现了被剥夺正常爱情生活的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按照恋爱进展的情况,把它分为:

(1)见面歌、摸底歌:苗族青年男女初次在游方场上相会,一般是互不相识或者是交往不深,于是就以歌的形式进行探问。

(2)赞美歌、相恋歌:待双方见面互相摸底了解以后,心里产生了爱慕之情,因而互相思念,爱情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互相提醒和鼓励,陈庆春妙龄,寻找自己理想的终生伴侣,因此,唱起了赞美青春的情歌。

(3)求爱歌:是男女双方在互相了解和爱慕的基础上,双方心心相印,即将成双时唱的歌。

(4)成双歌:进过多次交谈、了解之后,爱情的果子成熟了,收获的季节来到了,这时便唱起了成双歌。

(5)失恋歌:是诉述与慨叹造成失恋的各种主客观原因。一般是失恋者个人自唱自吟,其特点是抒情性强。

(6)逃婚歌:父母不同意其女嫁给某个男人,于是女儿“私奔”所唱的歌。

(7)控诉歌:是控诉封建家长包力循姻的歌。其内容是家长逼嫁,女儿抗婚,最后以失败自杀而告终。

二、黔东南苗族情歌的社会功能

(一)黔东南苗族情歌的媒介功能

苗族情歌不仅是苗家青年男女娱乐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还是苗家青年男女婚恋的媒介。并且它还是苗族情歌的社会功能中最根本的、最具有意义的功能。

苗族情歌作为苗族男女青年婚恋的媒介和增添感情的纽带。苗族婚姻缔结要经过三个过程:一是择配阶段,也就是苗族青年男女通过游方、坐寨、等社交活动,自由对歌,恋爱成婚;二是订婚与结婚仪式,结婚一般都是新娘步行到夫家,不拜堂;三是从“不落夫家”到“坐家”。而这三个过程缺“一”不可。没有第一个过程,就不会出现第二、第三个过程。因为择配阶段至关重要。按找苗族的传统习俗,青年人可以自择婚配。而演唱游方歌是青年交往恋爱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内容。苗族青年男女凭借苗族情歌中的情歌对唱方式,查根问底,来减少杂交乱婚的现象,以至于达到近亲不通婚的结果。

苗族人口越聚集的地区,越是婚姻自主。青年男女越想通过亲自参加“游方”社交活动来实现寻求意中人目的。而“游方”社交活动,一般在喜庆或者节日的白天进行。届时,苗族男青年便到不同家族的村边固定的游方场上去吹口哨,作“哦嗬”声,唱歌邀请,姑娘们听了就知道小伙子们已到,就悄悄互相邀约来与小伙子们见面,互相介绍、谈心、交流见闻,以及互相对歌。起初,有的地方大部分都是集体对歌,这样反复多次,从中发现意中人,再进一步的单独谈心(单独对歌),建立感情,而后增进感情,最终决定意中人。有的地方则是每天晚间进行。各村寨的小伙子吃完饭后,就三五成群地去不同家族的村寨“游方”。这些都是情感交流的表达方式。也是苗族人民追求自由恋爱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这种过程中,少不了情歌对唱。因为苗族男女青年初次在游方场上相会,一般是互不相识,或者交往不深,于是就以对歌的形式进行探问。内容多是家在哪里,是否婚配。还有的以讨点心为名,无话找话说。还有一项是问姓氏,互查根底。这样做的原因是:一是苗族婚姻中有种习俗,同宗不能开亲,无论是不是直系亲属或旁系亲属,只要是同宗的,都算是兄弟姐妹,不得通婚;二是为互相了解对方,最终决定终身伴侣。直至现在,黔东南苗族青年男女还利用一年一度的芦笙节、姊妹节、四月八等对唱情歌的方式选择配偶,实现一夫一妻制至今还十分流行。由此观之,苗族情歌作为苗族人民原生态民间文学的重要形式,它不仅是苗家青年男女娱乐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还是苗家青年男女婚恋的媒介。

青春恋歌篇5

关键词:海子大雪路程思念远方

1989年1月7日,海子创作了诗歌《遥远的路程——十四行献给89年初的雪》(以下简称《遥远的路程》)。时隔六天之后,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诞生。在写作背景、诗歌内容和表现形式方面,《遥远的路程》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两首诗歌具有一定的“互文性”,由于后者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后广为流传,反而遮蔽了这首《遥远的路程》。解读和鉴赏该诗,除了深入认识这首抒情佳作之外,也还别有一番意义。

《遥远的路程》其副题标明了该诗的形式特点——十四行诗。对于这种源于西方的“商籁体”?譺?訛诗歌形式,海子曾有意学习和借鉴,当然也有破格变体之处。海子一生大概写过五六首十四行诗?譻?訛,他一概称之为“十四行”而免去“诗”字,推测其因,除受诗人冯至《十四行集》影响外,或者还有自谦的成分。在西川主编的《海子诗歌全集》中,《遥远的路程》其文本排列为十四行一贯下来,并不分段。?譼?訛闻一多先生对十四行诗的结构颇有研究,他说:“最严格的商籁体,应以前八行为一段,后六行为一段,八行中又以每四行为一小段,六行中或以每三行为一小段,或以前四行为一小段,末二行为一小段。总计全篇的四小段……第一段起,第二承,第三转,第四合。”?譽?訛为便于解读和鉴赏,笔者参照十四行诗分段原则并结合该诗的内在结构,将其标注为两部分,共4个诗段,全诗如下:

1.我的灯和酒坛上落满灰尘/而遥远的路程上却干干净净/我站在元月七日的大雪中,还是四年以前的我/我站在这里,落满了灰尘,四年多像一天,没有变动//2.大雪使屋子内部更暗,待到明日天晴/阳光下的大雪刺痛人的眼睛,这是雪地,使人羞愧/一双寂寞的黑眼睛多想大雪一直下到他内部/雪地上树是黑暗的,黑暗得像平常天空飞过的鸟群//3.那时候你是愉快的,忧伤的混沌的/大雪今日为我而下,映照我的肮脏/我就是一把空空的铁锹/铁锹空得连灰尘也没有//4.大雪一直纷纷扬扬/远方就是这样的,就是我站立的地方?譾?訛

这首十四行诗属8:6结构,前八行中每四行各为一诗段,后六行中先以二行为一诗段,末二行又为一诗段。4个诗段的划分大致符合闻一多先生所总结“起承转合”的“商籁体”结构。

细读这首诗歌,一些阅读“难点”值得注意:1.这首诗的标题和副标题有何寓意?“路程”和“大雪”,二者何为诗人的抒情对象?2.雪地为何使人羞愧?诗人为何希望“大雪”下到自己“内部”?3.怎样理解“我是一把空空的铁锹”这个比喻?4.诗句“远方就是这样的,就是我站立的地方”有何寓意?5.该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阐释上述“难点”问题,是解读和鉴赏这首诗歌的基础,笔者不揣浅陋,愿作尝试。

这首献给1989年初一场大雪的诗歌,文本中六次出现“大雪”,两次出现“雪地”,正题为何写作“遥远的路程”呢?这个问题涉及该诗的创作背景。据海子传记介绍?譿?訛,“大约在1989年1月7日,海子收到了b的信,说她将去美国”。1989年1月7日这天正是下雪的日子,也是创作该诗的日期;而写信给海子的b,就是其初恋女友。此时的b已经建立家庭,现在又将出国前往大洋彼岸的美国,这对海子而言,无疑是个不小的刺激。敏感的诗人就在当天写出这首诗歌,六天之后,又创作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此后,海子作品中出现不少以太平洋为题目的诗歌。就本诗而言,诗人仿佛在一场大雪中为曾经的恋人送别。无论“大雪”还是“路程”都并非其抒情对象,他那份执着的情感投向了心中的“远行人”。“大雪”是真实的诗歌场景,而“遥远的路程”却可能是诗人脑海中的设想。“遥远的路程”联系着“你”和“我”,它既是“你”“我”之间的“空间距离”,又是两场大雪之间的“时间距离”;既意味着“你”远行离别的路程,又代表着“我”内心的思念路

。作为诗歌语言,“四年以前”的那场“大雪”,是否意味着二人相爱的场景记忆?或是二者初恋的象征?诗歌文本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恋人一去万里,世界寒冷凄清;诗人伫立雪中,未来遥远而空蒙……这首抒情诗的概貌大致如此。

在“商籁体”起、承、转、合的诗歌结构中,第1诗段主要功能在于“起”。“我的灯和酒坛上落满灰尘”写的是室内,交代了诗人生活的小环境及状态。青灯白酒,乃诗人生活写照。屋中我的“灯和酒坛”,或是“你”所十分熟识的室内陈设。“遥远的路程上却干干净净”,写的是室外大环境,雪白的世界,仿佛纤尘不染,连积雪的道路也干干净净。从象征的意义上讲,“你”和“我”之间那段“路程”,在“我”心中并未蒙尘。“我”怀着干净的心,踏上了遥远的思念之路。后两行“我站在元月七日的大雪中,还是四年以前的我/我站在这里,落满了灰尘,四年多像一天,没有变动”,紧紧扣住题旨,刻画了伫立雪中的诗人形象。“我”伫立雪中,如同静止在“四年以前”的时空。雪还是当年的雪,“我”还是四年以前的“我”。因为时间漫长,所以“我”身上落满了尘埃;而四年仿佛一天,强调的则是流年易逝,尽管只有一天,由于“我”静止不动,却也尘埃满身。禅语有“一念即万年,万年即一念”之说,可作参照。

第2诗段主要功能在于“承”。该诗段三次出现“大雪”,两次出现“雪地”,它紧承第1诗段“雪中伫立”之意,接续的是阳光下开阔的雪地景色,重点表现“黑眼睛”对周围世界以及自身的感受。本诗段主要使用了对比手法,突出黑与白之间的反差。首先是室内室外对比,洁白的是外面的大雪,黯淡的是“我”当下的室内;其次是阳光之下人雪对比,雪光耀眼,人不若雪;其三是树木与雪地对比,树在雪地上留下了黑影。那双“黑眼睛”如同摄影镜头,善于抓取景色。远方雪地上的树是黑暗的,如同晴朗的天幕上鸟群飞过时的黑影——这个“蒙太奇”镜头把雪地和天幕连在一起,空旷而苍凉,仿佛诗人的思绪飘过天际。“黑眼睛”为何寂寞呢?原来,阳光下洁白的雪刺痛了诗人的眼睛,雪的纯洁令诗人感到羞愧,所以诗人渴望大雪一直下到自己内部,要用洁白的雪清洗自己的五脏六腑,洁净自己的内心世界。此时的海子,仿佛以天地为道场,在修炼净化自己的身心世界。 第3诗段的主要功能是“转”。“那时候”三个字意味着诗人进入对青春往事的回忆,“你”这一称谓突然出现,意味着接下来诗人的心灵倾诉,直接指向了初恋情人。诗人遥想那时的恋人,正风华年少,稚气未脱——愉快的相处中,虽有淡淡的忧伤,一切又那么隐约而朦胧。在隐藏与暴露之间,诗人寥寥数语就写出了青春的感觉。“混沌”一词用以形容模糊隐约的样子,也形容人幼稚糊涂。那时的“混沌”,此时的追忆,颇有李商隐“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之意。“大雪今日为我而下,映照我的肮脏”是诗人“疏瀹五藏,澡雪精神”?讀?訛的进一步呈现。诗人追忆与恋人相识的当初,有遗憾而未提及,“我”只是自谴自责,自曝“肮脏”。“肮脏”一词用于自身,恰是诗人自剖自省精神的体现。鲁迅先生说他常常解剖别人,但更多的时候是在解剖自己。诗人海子在回忆青春往事之时,对自己所采取的也是严厉的“自我解剖”态度。没有“忏悔”意识的人,不可能像诗人海子那样在雪地面前自感惭愧,进而认为天降大雪为的是“映照我的肮脏”。

本诗段“我就是一把空空的铁锹”这个比喻相当突兀,也比较费解。我们不知道是否海子在写诗时,恰好看到一把铁锹立在雪中?抑或诗人受到雪地站立的铁锹的启发,才产生了创作该诗的动机?无论如何,雪地中出现铁锹,是冬季最为司空见惯的情形,因为铁锹与扫帚是人们最常用的除雪工具。诗人把自己比作“空空的铁锹”,突出的是静止与空闲,诗人那一段生命仿佛一时出现空白。“空空的铁锹”,说明未染灰尘,也未沾雪泥。这一比喻的要义或许在于:对四年前那场初恋的“大雪”,“我”根本无心去除,更不忍与其告别,于是才有“大雪一直纷纷扬扬”这句诗。“四年以前”的那场“大雪”一直下到现在,仿佛雪花仍在飘扬,象征着诗人的青春记忆一直保留至今。此时再看那把雪中“铁锹”,不正是第1诗段“站在这里,落满了灰尘”的“我”吗?抒情主人公与外物合而为一,“我”即“铁锹”,“铁锹”即“我”,令人想起陆游“一树梅花一放翁”的著名诗

句及其意境。

第4诗段的主要功能是“合”,“合”便是回归当初的“起”。所以本段似乎重回第1诗段的“雪中伫立”,但这种“合”并非简单的回归。“远方就是这样的,就是我站立的地方”其中包含了换位思考:“我”现在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远方”,如同“你”的立身之处就是“我”思念的“远方”一样。如果说本段首句“大雪一直纷纷扬扬”将两场雪连为一场,巧妙地发挥了“合”的作用,那么,结句则是“合”中有变,变中出“新”。“新”在何处?“新”在所蕴含的寓意——“你”的远方,“我”在;“我”,就在原地等“你”。

通过对该诗内部结构的分析,我们得知海子对西方“商籁体”的学习和运用是相当成功的,起承转合之间,可谓深得其妙。

当海子得知其初恋女友将前往美国的书信时,恰逢一场大雪,于是他便在诗中勾勒出一幅诗人雪中伫立图。这幅图画近景是一间小屋,远景是雪地、树林以及天幕上的飞鸟;特写镜头则是一把立在雪地的“铁锹”和一双寂寞的“黑眼睛”。可是,那位“远行者”会在哪里呢?我们很难找到她的身影;还有,那“遥远的路程”当在何处呢?这也难以在图画中表现,所以,不画反而更好。而海子在诗歌中正是这样处理的,以“无”胜“有”,给该诗留下了足够的空间,任凭读者的想象力驰骋其间。那位“远行者”以“你”的称谓出现在诗中,仅仅一次,而且是在诗人关于青春往事的镜头回放中出现的。可以说那个回放镜头是相当模糊的。唯其如此,远行者“你”恰似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扑朔迷离,缥缈难求;“你”与“我”之间的路程也就难以逾越,诗人只好“万念归于一心”,把“遥远的路程”化作眼前的思念。

在海子诗歌中,抒情主人公“我”往往与作者本人高度契合,这就使得其诗歌情感高度真实,很容易触及读者心灵,从而形成与诗人的情感互动。该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我们不妨稍作分析。在那一幅冰天雪地的诗人伫立图中,“我”站在雪地一动不动,“四年”如同一天,这不是一把“铁锹”还能是什么?又有谁人能承受如此寂寞和孤单?有谁的眼睛能在寂寞中保持眺望远方?读者注意,这么一个抒情主人公形象,在海子抒情诗中并不是孤立的存在,海子诗歌文本的“互文性”有助于加深对这一形象的认识。在《眺望北方》一诗中,“我”之所以“眺望北方”,是因其初恋情人家在内蒙;在这首《遥远的路程》中,“我”之所以雪中伫立,寄情远方,是因其初恋情人即将赴美远行;而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我”之所以“面朝大海”,乃是因其初恋情人或许已经抵达大洋彼岸。原来,这位抒情主人公“我”的目光始终没离开过那位初恋情人的身影!在对待爱情方面,诗人海子就是如此钟情,如此痴心!

古今中外,文学史上的情诗不可胜数,美不胜收。海子这首《遥远的路程》究竟美在何处?这是解读和鉴赏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反复阅读和揣摩这首诗歌,笔者认为,这首诗最为感人之处,不在于其“商籁体”的外在形式或内在结构,也不在于其大巧若拙的诗歌技艺,甚至不在于抒情主人公那颗钟情之心;该诗最为感人之处,就在于诗人在白雪面前的“羞愧”和在爱情面前的“自责”。唯有那些勇于“澡雪”自我的高洁之士,才会在雪地面前顿感羞愧,才会渴望大雪一直下到自己内部,去清除自己的“肮脏”,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和胸襟!在洁白如雪的爱情面前,海子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忏悔”意识和自我清洁的“澡雪”精神,他无意中为读者提供了一幅精神自画像。

生活中的海子是一个极爱干净的人,总是穿着干干净净的衣服,甚至在他走向山海关的铁轨之前,他也将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在精神方面,海子有一颗洁白而纯粹的灵魂。当他在青海湖畔看到清澈的湖水和天上的白鸟,海子深情地写道:“我多么贫穷,多么荒芜,我多么肮脏/一双雪白的翅膀也只能给我片刻的幸福”(海子《青海湖》)。面对白雪皑皑的世界,海子曾发出感叹:“雪的日子/我只想到雪中去死”(海子《雪》)。读过这样的诗句,读者才会明白海子心灵世界的圣洁和纯粹,也才能更好地理解诗人那幅精神自画像。我们只有认识到海子的善心和真诚,才能深刻体会其诗歌之美。而一旦我们在本诗中认识到海子对初恋情人的崇敬和对自己的苛责,也就不难理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海子对“陌生人”的衷心祝福:他把一切美好的祝福都

给了别人,留给自己的是面对苦涩的大海,行走在诗歌的独木桥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由于海子内心世界的善良和纯粹,才赋予其诗歌崇高的品格与博大的境界。就《遥远的路程》而言,由于其难能可贵的“忏悔”意识和超拔脱俗的“澡雪”精神,才使其臻于艺术的唯美圣境。

综上所述,在这首诗歌中,诗人为读者提供了一幅雪中伫立图,也留给读者一幅精神自画像。浮想联翩的诗人把执着的情感投向遥远的路程上的“初恋情人”,诗人思念之心路,跨越了空间和时间的距离。该诗触景生情,抒发了对青春往事难以割舍的眷恋之情,表现了诗人难能可贵的“忏悔”意识和自我清洁的“澡雪”精神;正是由于“忏悔”意识和“澡雪”精神,使得该诗超越了普通意义上的情诗。

?譹?訛原题目为《遥远的路程——十四行献给89年初的雪》,为方便起见,省略副标题。此外,海子另有一首仅四句的短诗,名曰《遥远的路程》,写于1989年1月22日,与本诗并无联系。

?譺?訛十四行诗(sonnet),闻一多先生译作“商籁体”,是一种源于欧洲的抒情诗体。一般来说有十四行,每一行有特定的韵律,且行与行之间,有固定的押韵格式。

?譻?訛海子创作的十四行诗按时间顺序排列为《十四行:夜晚的月亮》(1985.6.19)、《十四行:玫瑰花》(1987.8)、《十四行:王冠》(1987.8.19夜)、《十四行:玫瑰花园》(1987.8.26)、《遥远的路程——十四行献给89年初的雪》(1989.1.7)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989.1.1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虽未标明十四行诗,实际上是按十四行诗的体式创作的,只是后六句没有分行而已。

?譼?訛在《海子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以及另外一些海子诗歌选本中,该诗通常按7:7格式被分成两部分,这种划分大有商榷的余地,因为十四行诗通常按8:6格式划分为两部分。

?譽?訛闻一多:《谈商籁体》,《闻一多全集》第3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447页。

?譾?訛选自西川主编:《海子诗歌全集》,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第502页。

青春恋歌篇6

纯爱清新篇

你有几个最佳损友,他们陪你分享你心里的小秘密。你在中学小心翼翼的喜欢一个人,你收集关于那个人的一切消息。你记住他的每一句话,你为他做了让自己可以变得更好更美的所有事情。漫长又恍然而过的岁月里,你只是想让喜欢的人多看你一眼而已。

代表电影: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台湾

年少时的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沈佳宜。为了她可以赴汤蹈火再所不辞,为了她可以努力进取改头换面。不管自己的感情有没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她的出现便是青春里最值得纪念的事情。为了她,柯景腾和他的兄弟们做了不少傻事,虽然沈佳宜最终没有嫁给他们其中的任何人,但又有什么关系?这个姑娘是属于青春的,就让她一直是记忆里青春时的样子。

《初恋这件小事》泰国

学长,帅帅的学长,会运动会拍照的学长。这样的男生无论到哪里都是秒杀一片少女。女主角小水的心也被这样的学长阿亮俘获。可是她不美不突出,阿亮学长会喜欢自己吗?不管如何,还是隐藏不住对阿亮的满满喜欢。点滴的接触之间,小水也逐渐引起阿亮学长的注意。结局当然是美好的,小丑鸭变天鹅,王子来迎接。暗恋最迷人的地方就是没有说出口,而暗恋最欣慰的结局就是我暗恋你的时候正好你也喜欢我。

热血搞笑篇

看球我会叫上他,喝酒我会叫上他,要打架了肯定还是叫他。有美女经过的时候他会和我一起评头论足,有新奇玩意儿的时候我也会和他一起分享。总之,我们是最好的兄弟最好铁的哥们儿。“好兄弟,一辈子”这样的话,便是说这样的情谊。

代表电影:

《艋舺》台湾

是黑帮片也是青春片,几个热血少年在台湾艋舺地区的热血故事。你来我往,打打杀杀,几个男孩儿在一起,泪水汗水血水共同洒过,还有什么样的经历比这样的更能配的上兄弟情义。你的真名我从来不叫,只有那些绰号才最为顺口和贴心。不管最终故事的结局有多伤痛,有这样的兄弟曾陪伴哭过笑过,也不枉在张扬的青春里走一遭。假如我老了,还有机会再年轻一次,还是要遇到你们!

《美国派》美国

来看看美国少年的青春有什么不一样。高中毕业在即,四个美国大男孩儿因为还是遭到耻笑,他们耿耿于怀,发誓在毕业之前要告别。这是一部充满黄色幽默外加恶搞的青春喜剧,虽然看着有性喜剧的外包但是依旧有着纯情的内核。你看着主角们不断出洋相,笑声不断,却也正是因为青春才能产生这样的欢乐。十八岁看得脸红心跳,二十岁嗤之以鼻,二十三岁看了觉得teenageLife真是无忧无虑的年华。

华丽摩登篇

高贵的出生,华丽的外衣,出众的谈吐,优雅的举止,都是这一群人的代名词。这样的年纪,身在发展最为迅速的都市,便注定要得到更多,同时承受更多。有欢笑有泪水,洒在那些昂贵的衣衫上。那些奢华的标签都是属于他们的,可是他们属于什么?

代表电影:

《小时代》内地

这是当下时代一群时尚年轻人的青春故事,也是属于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缩影。由备受瞩目的小说《小时代》改编,郭敬明作为导演既有经济实力又有话语权。于是,这些曾经只存在于脑海里的人,便这样活灵活现出现在荧幕上。梦想、热血、眼泪、残忍…都在这部电影里汇集,让青春,全面苏醒。

《歌舞青春》美国

在这部影片里没有勾心斗角的剧情,没有催人泪下的桥段。有的只是青年们在青春期里的迷茫心情和初恋的甜中带酸的美妙滋味。里面很多的人物的性格,内心,都是由歌声来反映出的。男女主角美型亮眼,女二号是出身富贵的大小姐,不断在男女主角间的关系中挑拨使坏。不过,迪斯尼出品,总少不了和美欢乐的结局。这部片子是在心情郁闷的时,一档很好的调剂品。

同性眷恋篇

有一些禁忌不能说出口,有一些爱恋只能藏在心里。是什么时候这样的感情开始变质的?我自己也搞不清楚。性别真的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但是它又那么得困扰着我。你说,我们的未来会怎样?真不想多想。能一直和你在一起就好了。

代表电影:

《暹罗之恋》泰国

同志恋情是有着奇妙味道的香水。这么浓烈的情感被安排给两个长得很是精致的小男生身上,未免太沉重了一些。可兴许正是如此,眉目流转间的情谊,黯然神伤处的羁绊,骤然回首时的期盼之类平淡的表达才变得愈发的纠结起来。“我们不能在一起,但并不代表我不爱你。”很多人看了这部电影哭了,那座断背山很高很伤感。

青春恋歌篇7

引一首《九台知青歌》(九台县紧邻松花江):

“雪地又冰天,来到九台县,生产队里把家安,痛苦又悲伤。三更就起来,半夜不能眠,蚊子叮来跳蚤咬,浑身是大包。转眼秋风起,大雁往南飞,白发老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海枯石可烂,要把春城归,回到春城我的家,看看爹和妈。……”(借用古曲《苏武牧羊》填词。曲调缓慢悠长地。春城,长春市的简称。词作者:佚名长春知青)

本歌流传范围有吉林省境内的九台县、德惠县、榆树县、农安县一带。歌词苍白浅露过于简单,文化含量不高(多数为初中毕业)歌名为我整理后所定,原无歌名。歌词创作有即兴草率,但套以古老《苏武牧羊》曲唱出,有苍凉感与现场感。此歌在九台县及农安县还有另外唱词:

“正月初七里呀,来到呀九台县,生产队里把家安,痛苦又悲伤。吃的是高粱米籽,喝的是咸盐汤……”

最早来到松花江一带时知青们唱的是——

“知识青年把乡下,建设农村志气大;我当个新型农民多荣耀,头顶烈日把田下(有唱“头戴草帽把田下”)……”(借用时代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改词,曲调欢快兴奋地》

但很快已略有“流放”颓感:

“坐上那个大卡车吆,戴上那个大红花啊,远方的青年知青流浪者呀,哲里木盟来安家……”(青海民歌填词,曲调忧伤、诙谐浪荡。哲里木盟当年归属吉林省。知青在敲锣打鼓中告别城市,而后迅速被城市淡忘)

知青初下乡时没有自己的歌,先是选唱与环境类似的歌,如:“蓝色的天空像大海一样,辽阔的大路上尘土飞扬,穿海洋过雪原来自四方”,如“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往弥漫的远方,我要沿着这条小路,跟着我的爱人上战场”,如“头顶天山鹅毛雪,面迎戈壁大风沙”(与边疆、四方有关的革命歌曲、二战歌曲、西北民歌等)但这些已远不能满足,于是自己的新格调开始酝酿。

之后岁月漫长,这些昔日“风云骄子“(在那场运动中)今日风沙知青,已渐感天涯力疲塞满伤怀——

“离别了这里不知多少年,我留恋的故园;望了又望眼前只是一片渺茫和辽阔;什么时候才能看到故乡的山河,静静的夜晚,冷冷的风明月向西落”(由20世纪30年代旧歌《囚歌》借用改编,曲调幽幽、伤感)

回城无望,现实悖谬,农村社会种种不公,把他们在校接受的“清一色”教育吹跑,知青开始喝酒,吸烟,蓄留长发,仪容邋遢……歌声乘虚而入,歌声有慰藉、麻醉、逃离现实作用。

吉林省城长春市的“六八届”知青改编的歌词: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乡的身旁?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春城的马路上”……(佚名)

从前极端的“革命”理想碰壁后,怀旧情绪油然而生,可能这是为什么知青歌沿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主革命期旧歌的原因,《惜别》这首旧歌无论是借用还是其他,因奇怪地与知青的特定境遇及情绪关联为所喜爱,融为典型知青歌:

“红烛将残,杯酒已干,相对无言无言,巡洋酒醉谁觉长夜漫漫。共君你一席话,明日里各天涯,总言惜别终须别,谁知何年再见期?

关山隔隔,梦运迁移,无翅难翔难翔,遥望云天怀念故人泪沾巾。劝君你多勉励,望君你畅怀言,只要心心永相望,相隔两地又何妨?

如鹰爱日,如蛾爱火,吾婢爱男爱男,风波歌曲昂首挺胸走向前。擦干了腮边的泪,脱下了绣花的衫,温室不是我们的家,只有满天风和沙。

爱情绵绵,如胶如漆,儿女情长情长,男儿立志借有青年何悲伤?今宵与君别离,明日我归故乡,上天不负多情侣,深情蜜意永久长”(作者:佚名)

此歌我曾于1971年在松花江边听到并抄录,不仅九台一带,北到吉林西部的洮南县,东到延边地区的汪清县合龙县等,均有不同唱词.

如农安县境的:

“青春将残,美梦难圆,死后依恋依恋,浪迹天涯,背井离乡在龙江。人生多似梦,恩爱变成空,纵然今生难相见,故等来世再相逢。

萍水相逢,一见钟情,事后偶然偶然,三十六年五月七日定良缘。宾客齐相贺,笑声意绵绵,虽等那日留明迹,虽想虽想此婚变。

荒山古木,白骨遗出,既将撒散,兄妹情长(此处残缺一句),父母难相见,龙江不是我的家,愿将此地起黄沙。

关山隔隔,渾梦相似,无翅难翔难翔,遥望云天怀念故人泪沾衫。愿君多勉励,盼君畅欢颜,只要心心永铭记,相隔两地又何妨?……”(龙江,是黑龙江省旧称。故判断歌词可能改动在黑龙江省内,后流传于吉林境内。)

像是旧中国流传过来的歌曲,为知青所“借用”、改编。知青与爱情相关的歌均“朦胧”,像这样露骨的不多(当年公开唱会被批“黄歌”“腐蚀”等)。

吉林松花江流域一带改编了的《从北京到边疆》(本歌还有其他歌名):

“从北京到边疆,路途有多遥远,告别了亲人告别了父母,来到这个地方。望山高如云,望水水东流,想让河水捎封家信,苦难有多少……三更就起床,半夜不能眠,曲曲弯弯的羊肠小道,担担挑在肩……”(残缺。词作者:佚名。曲调疲惫地、悠远地)

吉林丘陵地带山路“曲曲弯弯”,这支歌系本地知青从北京知青创作的歌词上又次改编的。

以下这首流行于九台、农安一带的名为《异乡曲》——

“月儿高挂在天上,光明照耀着四方,在这静静的深夜里,忆起我的故乡……家乡远隔在重阳呀,旦夕不能相忘,那里有高年的苦命的娘,盼望着儿子返乡。星光暗里独自披衣起呀,悄悄向远方,望了又望,眼前只是一片凄凉和悲伤,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故人的荣光?凄凉的夜晚心酸的泪莫要洒异乡”(歌词残缺不全。作者:佚名。曲调轻叹地、忧伤地)

本歌有知青借用老歌的小部分旧词,多为改编的新词。

知青的组织当年“兵团“严密一些,“集体户“由村一级生产队兼抓,村屯的“集体户”分散而组织薄弱,下乡初年的情况更差,后来稍好。在1968、1969年有的地方公社(乡一级)”五七连“还没及配备管理知青的干部,1970、1971年后才渐渐配齐。基本属于文化生活上的“盲区”,乡镇一级没有图书馆,有的村屯还没通上电,我就曾在松花江边架设过一冬的电线,城里来的知青“文化饥渴”,而歌声,当年是一种知青“准文化食粮”。歌曲记述了苦闷,彷徨,农村文化生活及日常生活的枯燥,青春心理的种种离愁别绪。

集体户由于分布广袤疏落,无法控制,所以“知青黄歌”(当年的一种蔑称)也比“兵团“更多,传布更公开无忌,全数覆盖。

下面这首歌名《杭州之歌》:

“请问朋友你来自何方?我来自杭州西湖之旁,如今在这偏僻的地方,遥远的农村安家落户。回想起离别杭州的时候,一件件往事涌上心头,娘望儿来儿望着娘,心酸的泪水湿了衣裳。姑娘啊当我离开了你,就像蜜蜂离开鲜花一样,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美丽的鲜花永远开放……”(做词:佚名)

歌词为杭州知青作,后流传到松花江流域广大地区。。

知青改编了一批歌曲(只有个别知青歌曲词谱均为原创),流传于吉林松花江流域的如:《南京之歌》《重庆之歌》《《秋收时节》、《异乡曲》、《满江红》(古歌)、《夜半歌声》《路过大草原》、《满洲姑娘》(日据时东北歌)、《三套车》、《青年圆舞曲》、《金刚山姑娘》(朝鲜)、《小路》《乌克兰》《友谊地久天长》(苏联)……。

其中《南京之歌》为词谱原创,而同样流传全国甚广的《重庆之歌》《北京之歌》可能均属半原创。以上提到有的属于“准知青歌曲”,有的属于“附属知青歌曲”(如原盘未动的),有的虽是原歌但已经作用于知青汇融入知青文化,故应计入知青歌范畴。

知青歌曲草创在最初三四年,质量好的出自老三届,后边的差些,再以后新创较少,复唱前边的多。

借用《满洲姑娘》改名《站台》的,“旧瓶装新酒”(此歌只在本地流行):

“远方的人啊,你可曾记得我?青春的岁月白白地荒废,远方的姑娘姑娘啊……”(未改前原词“冰呀雪呀冷的风啊,吹到北国的天边去,美丽的灰服以做好,等奴去出嫁呀,亲爱的郎君你等着吧”)

地方性知青歌。如,反映探乡回城感慨的《南湖之歌》(指长春市的南湖,流传有限),改编反映颓唐心理的旧时老歌《美酒与咖啡》,套用山西民歌改词的《绣荷包》,套用新疆民歌改词的《送你一支玫瑰花》,以及新作《扁舟情侣》等,均曾在农安县等松花江流域集体户流传。有的经天津、上海知青传唱带走。因当时无人记录,唱过就过去,没有纸面东西。地方性知青歌如《扁舟情侣》等,曾在长春市的省城知青里流传,如长春的73中、86中、14中、15中、50中、4中、8中等。

知青囿于狭窄现实,却幻想着更广大世界的精神遨游:

“在这里我畅游南洋,在这里我闻到了五谷花儿香;在这里我碰到了马丽娅姑娘,她为葬送了她的青春,我为他永远永远怀念”(由旧歌《梅娘曲》改编的知青歌曲《南洋恋歌》,流传于农安县、九台县)

知青歌词,大部为“集体创作”,既由一人或几人开头,你添一句我加一句,良莠不齐。谱曲采用“借来”,既将现成歌曲的曲谱移植,如古歌、民歌、世界革命歌曲、外国民歌、旧中国电影插曲、当代歌曲等,这种改头换面法,是知青特有的发明。知青歌曲的传播形式是“口头”传播。有的沿用了原歌词的一半,改编了一半。有的传唱中,觉得原曲谱不适用,数次加以改造。知青不会做曲谱只能借用填词,是知青文化教育不足的尴尬。

一般说,“兵团“知青唱法比较统一,而分散在村屯“的集体户”知青,由于地域广大则有很多分歧唱词。“兵团”对知青歌曲的全国传播起了推波助澜,而千乡万镇的分散“集体户”催化了丰富繁多的知青歌曲的“地域演绎”。

松花江流域有不少“无名”的知青歌曲(地域以外鲜为人知):

“我们曾经终日游荡,荡漾在河面上,而今却是老雁横飞,远隔着山脉重洋,让我们一往情意无限,让我们举起翅膀……”(歌名不确定)

这些残缺、片段、“无名”的知青歌曲,占了可搜集到知青歌曲的相当部分。

“岸边的灯火不明,凄凉又悲伤,离往者,流着泪,最难受是离别苦。谁来爱,谁来爱,由谁来爱我?记得那黎明之夜,浓雾那一晚……”(歌名不确定,流传于农安、德惠、九台等)

由长春市知青创造的《南湖之歌》(长春有一湖名南湖):

“夜色笼罩着整个春城,

离别春城是格外的迷人,

小船划过,层层的浪波,

南湖呵,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你身旁?……”(平静叙述地、深静若思地)

知青在室外农业的廓大劳动环境里,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秋收时节,大好时光,姑娘伴我,返回故乡。加利树花开,已经结果,那么你就回答我……”(有《秋收时节》及其他歌名,曲调火热、跳荡地)

“一代前所未有的共产新人”(当年的一个提法),怀着陡涨的理想,却跌落在现实面前,发现生活中还有许多黑暗与泥潭;他们在天长地久的时光煎熬里,在青春消逝的无望的等待中,在现实与期冀悖论里;青春敏感到自己不过是历史的匆匆过客,知青已离开昨日集体精神高蹈狂欢,进而渴望追求个人狭小幸福:

“爱情绵绵,人生烈火,幸福时刻,何时到来?……”(佚名)

火热、大胆——之前因长期压抑对各种“禁区”是胆怯的——可以说前所未有,是广阔田野里的一次“解放”!(尽管思想与艺术有畸形或先天不足,但它踢开了当年“划一性”,追求“个性”,摆脱羁绊)(知青有很高的建设新农村的理想,并作出实践,但自创的歌曲却少有表达,可能因对过分政治化的厌倦)在这里他们渴望别一境界,渴望另一种高远渺茫……

与其说知青歌曲冲决了“政治禁区”,莫若说它冲溃了“爱情禁区“(以前除了“革命情感”不可讴歌个人东西)——

“列车已开动,隔窗相望,姑娘含泪留在月台上,无情的列车载走了有情的人,往日的欢乐甜蜜的笑语,从此我永远离别了你……”《站台》

知青难以结婚,结婚既失去知青身份。所以他们的爱是矛盾的,苦痛的,止步在“精神恋爱”前,充斥踌躇、悲怆、挫折感——

“世上人嘲笑我知青流浪者,我的心情永远埋没”“自己的青春自己来怜惜,苦难有谁能来代替?”“得过且过,对酒当歌人生有几何,往日的欢乐现在的堕落,将来是宝贵的多”(佚名)

但总体说,知青的“爱情论”不是肉欲,是一种纯洁,一种遥远,一种精神能的东西,多以不能“实现”为前提……

知青歌曲之意义。它对70年代末“知青文学”有先导。如说它属“地下文学艺术”,莫如说属“大地歌曲艺术”为妥(“地下文学”一词产于原苏联,政治浓厚,是对抗性)知青创作上虽与过分“革论”分野,对主流意识有某颠覆、消解,但简单将纳入“二元对抗”似不妥(中西方的部分论者);知青文化有对抗,更多对主流形态的疏离游走,具自己的独立意识;它是都市青春与乡野实践的一次奇妙结合,火花碰撞;它具70年代青春引领时代精神的特征,有发现性、前瞻性、迁徙性(知青文化对时代精神迁移有召唤)

知青歌曲有“大地性”:它标示出那个年代的底层道路,留下了写实性、理想性、沉重性的本土自生艺术特征。除了知识与劳动连接,城市与农业相结合外,兼记述青春史,感情史,生活史,以及地域状态,农事,自然……

知青歌曲初遭“否定”,批判,后来“嫌疑”,后莫名其妙,最终散佚遗忘——在过去40余年岁月里。喜欢教条和概念的教科书似乎一直未提及知青歌曲,它永难“入流”。历史遗失了一批大地奇珍。后来的人了解的20世纪60—70年代间文化发展史只有“断档”“空白”……

东北有一些乡野俚曲,如《五更十八嘿》(又名《五更谣》)(包含性爱内容),有个别被知青借谱填词,已改变性质。奇怪的少有东北“二人转”被改编(旧有的“二人转”多为“黄段子”类,虽有冲破封建功能,低级羼杂不少,可能为文化知青所不喜)

现代社会一般不能再出现类似民间歌曲的东西,并大规模传播。但知青歌曲却是鲜例。它题材的广泛性,辽阔度,奇异性……均可令嗟叹,可资研究。

知青歌曲对松花江沿岸乡村文化及青年影响不大,知青走后此歌曲随知青流入城市并堙没。知青曾带动了乡村文化,如服装、卫生,如科技、风习,如教育,乡村管理等,但精神的“阳春白雪”难于为乡民理解,知青歌曲只竖立起自己文化的发源与标识(知青为当年一新出现“阶层“)(主流文化外一条重要的支流)

(2013,3,)

注。参见孙文涛其他论述知青歌曲文章:

《知青时期歌曲漫忆》(1985,发表于《当代文艺思潮》)

《徘徊于昨天大地的青春歌曲:再谈知青歌曲中理想主义的浪漫色彩》(1991,发表于海南)

《浪迹天涯追缪斯》(1998,发表于吉林)

《“秋收时节”及其他几首知青歌曲》(1998,发表于吉林)

《知青歌曲代表作手抄“南京之歌”》(1998,发表于吉林)

《“春风吹醉岸边杨柳”》(1998,发表于吉林)

青春恋歌篇8

三月,绿色的信笺;

五月,青春的旋律;

九月,红叶的思念;

一月,白雪的依恋。

一分不差,凑成这满分的青春。

三月,当绿笺漫天落下,

青春也成了绿色。

五月,当旋律飞满九天,

青春也成了乐歌。

九月,当红叶洒满思念,

童年,真的就过去了。

一月,当白雪飞遍心灵,

是的,就不再依恋。

四季青春,直抒这满怀的胸臆。

我的青春,只为自己绽放。

有刺的荔枝壳中,

青春恋歌篇9

中国民谣走过了三十年的光景,如今在华语乐坛的一个全新时代再一次回潮,这足以让人感动。“民谣在路上”全国巡演,再一次掀起了民谣集体记忆的回归。

追溯民谣见证人

30年的中国民谣记忆,我们内心深处仍铭记着一些曾让我们感到温馨和感动的名字,也许30年并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我们铭记并荡漾在心底的,是民谣带给我们的那份感动。

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忘记这样一些在中国民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人――罗大佑、齐豫、高晓松、老狼、叶蓓、沈庆、郁冬、郑钧,他们的作品在20世纪80-90年代陪着无数人度过了青春岁月。

1979年,齐豫一首空灵的《橄榄树》标志着中国台湾民谣的诞生;叶佳修,中国台湾校园民谣重要的奠基人,他的《乡间小路》、《爸爸的草鞋》等作品被奉为台湾校园民谣的经典。之后罗大佑的《闪亮的日子》、《童年》等经典作品更是影响了整整两代人……

1994年,歌曲《同桌的你》问世,传遍那一年以及多年间的大街小巷。高晓松根据一个叫做王阳的男孩的爱情故事写成的歌曲,10年后,这个爱情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也终于结成连理,王阳,便是老狼的本名。

在高晓松为其担纲制作人的歌手里,另有一个女歌手,叫叶蓓,她唱的校园歌曲是纯粹的学院派,她的声音纯净优雅。《白衣飘飘的年代》让人们记住了这个名字。

另一个名字是朴树。《且听风吟》、《生如夏花》,为那个时代注入了一股清澈的清流。《那些花儿》中,他唱到,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那里啊……

30年,一个更新换代、吐故纳新的30年。现如今的文化快餐时代,一年就可以制造出无数个超女和快乐男生,但是白衣飘飘的年代,只有一个淡然的老狼;一个纯净的叶蓓,一个才华横溢的高晓松。

中国台湾民谣“超偶”时代

代表人物:罗大佑、蔡琴、齐豫

齐豫说过,自己是80年代的“超女”。可以这样说,中国大陆很多人对流行音乐的认识起始于台湾民谣,像《乡间小路》、《外婆的澎湾》、《踏着夕阳归去》等歌曲,三十岁以上的人都应该有深刻印象。说起台湾民谣,我们一定会想起这样一些名字……罗大佑、齐豫、潘越云、蔡琴、王梦麟……

李泰祥:可以不知道这个名字,但却不能不知道他创作的《橄榄树》、《春天的故事》等歌曲。可以说他直接带动了校园民歌的繁荣,间接的促成了日后中国台湾流行音乐的发展。

叶佳修:1979年的首张专辑《叶佳修》,在民歌运动中首开了流行乐坛全能派歌手的先河。代表作有《乡间的小路》、《踏着夕阳归去》、《赤足走在田埂上》。

梁弘志:当年苏芮曾借《搭错车》大红了一把,梁弘志功不可没,《一样的月光》、《酒干倘买无》等,可谓是脍炙人口,传唱至今。

罗大佑:如果说中国最脍炙人口的诗歌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那么中国最让学子无法忘怀的歌曲莫过于罗大佑的经典之作《童年》了。罗大佑绝对可以对音乐诗人这样的头衔坦然受之,《之乎者也》、《鹿港小镇》、《爱的箴言》……太多的经典歌曲,让我们不得不承认他在中国台湾乐坛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我们再也回不去青春了,还好有罗大佑的《童年》。

蔡琴:缺少了蔡琴的中国台湾民谣就变得不再完整,在岁月的泡沫中,总有一些歌曲涤荡心灵,这么多年以来,蔡琴的歌就像一杯岁月的美酒,越是久远,越是香醇。她波澜不惊、低回委婉的歌声,是一种被遗忘了的古老语言,有着一种古典的浪漫,一种优雅的感伤。那醇厚的嗓音透着沉静、知性,和成熟女人迷人的万般风情,听着她的歌,那些逝去的时光和在心中沉睡的记忆,便会慢慢苏醒,那几乎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齐豫:没有人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并不是因为她是齐秦的姐姐,而是因为那首《橄榄树》,而《梦田》、《七点钟》、《今生》也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九月的高跟鞋》是齐豫早期歌曲中在大陆广为流传的一首,几乎和《橄榄树》与《欢颜》一样有名。《飞鸟和鱼》,有多少人还记得那句“什么天地啊四季啊昼夜啊,什么海天一色地狱天堂暮鼓晨钟……”。

大陆校园民谣盛世时代

代表人物:郁冬、老狼、叶培、高晓松、水木年华

郁冬、赵节先期已经进行了校园民谣创作的尝试。《文科生的一个下午》、《老屋》在各大高校传唱开来。轻轻拨着吉他,夕阳下轻轻吟唱的情景不知让多少学子沉醉和向往。

还在清华读书的老狼成立了中国第一支校园乐队“青铜器”,几年后,高晓松南下流浪归来,两个志趣相投的音乐才子,开启了内地校园民谣的魔盒。

高晓松和老狼合作的《同桌的你》以及《睡在上铺的兄弟》,它们将校园民谣推向了巅峰。作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作为记录着年轻人梦想与激情的音乐篇章,中国大陆的校园民谣,以真诚与纯洁为标志,给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留下了青春的证明与印迹。

老狼:作为内地校园民谣旗手人物的老狼,出过3张专辑,从15年前唱着《同桌的你》,到现在无奈地说:“我已经唱不出那种(校园民谣)味道了。”

从1995年到2010年,漫长的15年时光,这个“和每个恋爱的孩子一样,在大街上琴弦上寂寞成长”旗手人物,先后用《恋恋风尘》和《晴朗》两张唱片影响过一代人。

因为《同桌的你》,老狼和高晓松成为永葆青春的校园代言人。我们开始知道什么叫浪漫的年华,什么叫多愁善感,无数的痴男怨女因为成长而出现了烦恼。吉他拨动着洁净的校园,恋恋的情怀,转身之后,如风如尘。朗朗上口的温柔,感动着每一位同桌的我,同桌的你。因为老狼的真情演绎,更多的人却忽略了背后精心创作的高晓松。

朴树:同样,出过《生如夏花》专辑的朴树,他的声音像极了一个忧郁的爱担心的孩子。那些风雨的旅途,那些随风摇曳的花儿,那片拥有浪漫开始却悲剧结局的白桦林。俄罗斯的手风琴,吱吱丫丫的民谣吉他,娓娓道来的故事,仿佛到了尽头,可依然是等待,仿佛又是一个开始。

叶蓓:《看民谣在路上》深圳站的演出时,发现叶蓓的歌学院派味道浓郁,已经与校园民谣有了距离,但仍然能让我回想起曾经的那个白衣飘飘、黑发如潮的女生来。

每个女生都是上帝派来人间的天使,在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叶蓓遇见了高晓松,注定了她的学院派民谣风格。叶蓓那与生俱来的清新和未泯的稚气,歌中弥散的古典气质凝成了令人怜爱的纯真,她被人们轻而易举地接受了。

高晓松:可以这样说,没有高晓松的《青春无悔》,就没有中国的校园民谣。

他让我们重走校园,让心去体味那其中的点点滴滴。他让处于象牙塔下的我们知道了人间就是天堂,天堂就在人间。因为爱恋,因为无悔,因为缘分。每个人处于不同的成长阶段都有一张不一样的脸,背后却依然是一样的风景。错过了,忘记了,再见了,无悔的青春。

水木年华:水与木,年与华,好一段忧伤的年华。青春易逝,红颜易老,惟有那颗不变的心,那个黑白照片上洋溢无数诗篇的少年。没有谎言,没有复杂,你看那蝴蝶花,依旧开满了山腰,就如她的微笑,简单而又纯真。诗意的歌手,诗意的歌词,诗意的曲子,诗意的歌名,让曾经的初恋,勾起多少人怀念这似水流年。令人感动的情歌已经不多了,更何况是一朵记忆深处叹息的《蝴蝶花》。

传统民谣的人文精神

代表人物:周云蓬

告别上世纪90年代的校园民谣,送走孤独与自醒的张楚,似乎一瞬间里,中国民谣陷入了低迷和沉寂。随着2010年“民谣在路上”的成功巡演,十几年来,民谣歌手厚积薄发,终于开始有所收获。

周云蓬:有人说当代中国最有资格被称做“鲍勃迪伦”的人非周云蓬莫属。周云蓬,这个最具人文精神的中国民谣音乐代表。9岁失明,15岁弹吉他,19岁上大学,21岁写诗,24岁开始随处漂泊。2004年推出第一张专辑《沉默如谜的呼吸》,参与创办“马齿民谣”网站;其后独立发展,3年后独立出品了专辑《中国孩子》。

通过音乐,一个人可以得到多少精神的力量?让我们听一听歌曲《沉默如谜的呼吸》,灵敏的耳朵可以听见“沉默如谜的呼吸”,而这呼吸正是穿过黑暗深出的一阵阵微小的撞击,这是生命存在的印证,这是来自内心的挣脱。

在音乐厅听周云蓬的歌,可能不如在酒吧里听起来有氛围,但我仍然被他歌声中的那种深远和宽广所感动,那种辽阔的孤独深邃的意境深深触动了我。感谢周云蓬在这个太容易迷失自我的年代里继续播种自由和憧憬。

实验民谣与先锋民谣

代表人物:小河、万晓利、川子

新民谣是不同于传统民谣的一种带有强烈的前卫实验色彩和先锋意味的现代民谣,用一种夸张和分裂的方式反映和讽刺现代生活。与八九十年代“校园民谣”的大流行相比,当下的民谣景况确实更丰富多采。

小河:“美好药店”的主唱,被称为国内新音乐界鬼才,曾发行现场录音专辑《飞的高的鸟不落在跑不快的牛的背上》以及《请给我放大一张表妹的照片》。

万晓利:万晓利仿佛是一个穿梭在钢筋森林里的不羁浪荡者,如同一个冷静的刺客,却在最浮华喧嚣之地,带着一把吉他,放声歌唱,简单的编曲,稍微沙哑的嗓音,既有传统民谣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又有先锋民谣对惯常旋律的颠覆,女儿和久未露面的老狼同时为万晓利唱和声,给人恍如隔世的感觉。万晓利唱的狐狸,简单的编配,略带萨亚的嗓子加上讽刺幽默又不失深度的歌词,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糟》,《鸟语》、《陀螺》这样的歌曲同样显露出他不凡的才华。

川子:对于35岁左右的人来说,青春对他们意味着什么?2009年初,川子第一张专辑《今生缘》正式出版发行。但最为打动我的一首歌却是川子在深圳音乐厅唱的那首《朋友》。

小资民谣:

文艺范儿十足

代表人物:陈绮贞

作为主流音乐创作走向群体分化的典型代表,“城市民谣”以其对都市年轻群体生活状态的精致表达,而得到了独特、迅速的发展。这个群体的民谣音乐人和音乐,是和当下都市人群的思想年轻化、生活状况相契合的,创造了一种暧昧随意的音乐形态。

近两年最有号召力和思想的声音,无疑是《华丽的冒险》中的陈绮贞、“城市唱游”里的林一峰、及熏染出《黑暗之光》的雷光夏。

听这样的城市民谣,正合适奔忙于都市高楼中的白领们或者媒体从业者们悠闲时的心态。

陈绮贞:毕业于中国台湾政治大学哲学系的陈绮贞,一直安静地用自己的吉他,撩拨出属于自己内心的歌谣。

都市民谣:80后的民谣力量

青春恋歌篇10

   土家族奉祭白虎、住吊脚楼、喝油茶汤等。淳厚古朴的民风民俗仍可见到古代巴人的影子。世代传颂的土家族民歌更是传承了巴人的《竹枝词》七言四句、谐体、双关的特点和历史悠久的文化渊源。

   《竹枝词》是古代巴渝(今重庆市)一代的民歌,源出古代巴人的踏啼之歌。踏啼之歌者,牵手踏啼,歌舞结合,一声三叠,相随和声。因削竹枝为短笛吹奏相伴,故称“竹枝歌”。早在先秦时期,土家族先民已经在唱竹枝歌。至唐代,诗人刘禹锡从京都长安来到蛮荒之地的巴渝山区,被土家族这充满乡俗气息的江舟俚曲、闾巷谣讴深深吸引,创造了大量富有土家族风土人情的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1]

   绿柳如烟,春水如镜。情郎的歌声,从如镜的江面幽幽传来,撩动着江边那少女的情怀,让她充满了美好而甜美的憧憬,但她却又说不清楚,那歌声是唱给自己的还是唱给春天的?她在忐忑中揣摩着歌声的奥秘。这世上的人心啊,就像这琢磨不定的天气,说是阴天,东边却是日出,说是晴天,西边却在下雨。谐音双关,本是民间的语言游戏,却被诗人借移于诗章里,用得如此巧妙,浑然天成。竹枝词语言的自然质朴,音韵的和谐悠扬,为唐诗开了一代新风,丰富了唐代的诗库。之后唐、宋、明、清众多诗人包括白居易、黄庭坚、陆游等历代文人也都创作大量的《竹枝词》。

   黔东北土家族情歌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它既受巴渝民歌影响,同时又吸收了中原文化的新鲜血液。其最大特点就是借物抒情,比喻得体,内容含蓄大方,情真意切,给人以清雅、明快的质感而又不加雕饰的天然本色。用朴实的语言加上随意的调子唱出,韵味十足,犹如黄土高坡上的信天游,又好似江南水乡小调,但在这两者之间又突出了美的剽悍和粗犷,给人以强烈的听觉冲击和审美感受。总之,土家族情歌多角度、深层次地反映了土家族男女青年在爱情和婚姻上的悲欢离合,表现着他们的憧憬与痛苦,思念与恩怨等微妙复杂的婚恋心态。

   生活在黔东北的土家人,在“改土归流”之前,尽管还盛行“姑表婚”、“扁担亲”,但普遍实行的则是一种较原始的自由婚姻制度,没有法律的约束,只有习俗规范。“凡耕作出入,男女同行,无拘亲疏,道途相遇,不分男女,以歌为媒”。[2]

   莫说山歌不值钱,团拢几多好姻缘。

   不是山歌来牵线,短棍打蛇难靠边。[3]

   因此,在土家族男女青年中,要成就一段姻缘,以歌相识,以歌传情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按照男女相爱的过程,土家族情歌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初识。这是男女相爱的起点,第一次见面的爱慕之情的倾吐,多半是对对方形象和自己内心活动的描述。如:

   清早出门好兆头,碰上阿妹守早牛,

   牛儿低头吃青草,阿妹抬头望风流。[4]

   天堂般的梦境,使青年男女的爱情显得那么的纯洁和自然。

   2、试探。男女相识,但互不摸底,于是唱首歌儿投石问路,讨一讨对方的口气。

   隔河看见红花开,小郎手短摘不来,

   只望哪天春水起,风吹红花过河来。[5]

   在土家族情歌中,男方一般被女方(或自称)称为“哥”、“郎”,而称女方为“妹”、“姐”。随着歌声,相聚一边的姑娘们向唱歌的小伙子堆里望去,如果有几个或是大多数的小伙子都被姑娘们喜欢的话,这一群姑娘就乐于开腔对合,唱道:

   变朵鲜花开路边,变根花蛇把路拦,

   见蛇不打郎行善,见花不采郎装憨。[6]

   在土家语中有“蛇拦路则回头”的说法,认为外出遇见蛇不吉利,反映了土家男女追求爱情自由的艰辛。但尽管如此,姑娘却在为男方壮胆,同时也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就看男方“见花”敢不敢采了。

   3、初恋。初恋是美好的,有羞涩,有甜蜜,有企盼,有苦恼,缠绵悱恻,温柔多情。

   妹打草来郎守牛,二人相会板桥头,

   人影照进漩涡水,转来转去不想流。[7]

   4、热恋。热恋阶段,男亲女爱,如胶似漆。情歌不再像初恋时那么含蓄委婉,而是非常直白的表达:

   昨日与妹同上坡,蚂蟥缠住鹭鸶脚,

   风里雨里缠定了,永远相缠不得脱。[8]

   5、定情发誓。土家族是一个生活环境较差的农耕民族,素以吃苦耐劳着称。特别是土家族女子,她们不仅要操持家务,而且还要和男人们一起上山耕作。因此,注重人的内涵,而不是外表是土家族女青年择偶的审美标准之一。

   抬头谷子空壳壳,埋头谷子起坨坨,

   妹我选种选饱米,选人不选表面货。

   你莫夸来你莫吹,谁爱劳动我爱谁,

   金银财宝如粪土,懒汉莫想娶阿妹。

   金鸡爱西刺蓬草,鲤鱼爱游深水塘,

   红花需要绿叶配,小妹只爱种田郎。[9]

   多么好的土家姑娘啊!她们爱人爱得实在,爱人爱得真切,所以,她们一旦选准意中人,也就大胆泼辣地去追求去爱恋,对所爱的人赤诚相见,忠贞不渝,这正是土家人纯洁质朴的表现。

   千槌打锣要定音,哥妹相交要定心,

   笋子变竹心不变,皮匠锥子要当针(真)。

   有情哥哥请放心,锣鼓一锤已定音。

   燕子衔泥不换口,芭蕉换叶不换心。[10]

   只有真心,情意才会浓烈,感情才能交融深

   厚;只有真心,爱情才能经受得住考验。

   对歌跳舞之际,男女即可播下爱情的种子,忘情于融融深情中,“我有迷魂招不得,一唱雄鸡天下白”。男女定下私情后,只要征得族中“土老师”(巫师)认可,并在土王祠前拜献后,便可成婚。土老师就是“证婚人“,土老师的认可就是”法律认可”。在恋爱婚姻上,青年的“自由意志”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民间歌谣,从来就是人民心底情感的自然流露。在黔东北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民歌精华中,这些动人心弦,自然祥和,醇厚浓烈,朴素亲切,或使人心花怒放,或使人声泪俱下,由一代代土家人传唱、继承下来的缠缠绵绵的情歌,就像梵净山麓清冽的山泉,滋润过多少土家男女那爱的心田。

   参考文献:

   [1]吴在庆编选:《刘禹锡集?竹枝词》[m],商务印书馆,2007年10月,第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