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叫声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30:13

鸟叫声音篇1

不论对哪一种鸟叫声,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然而,鸟儿啼叫不是给人听,而是给自己的同伴听的。人们常常设想,鸟的叫声是不是它们的“语言”,相互啼叫是不是在说话?

鸟儿并没有“语言”。鹦鹉和八哥在鸟类中能说会道,居然能学人话,叫出两声“客来到”“六点半”之类的声音,但是,它们并不懂得自己叫的是什么意思。你问它“几点钟了”或是问它“吃过饭没有”,它都一律回答“六点半”。根本是乱“说”一通。

但是,鸟的叫声,在同伴中也有作用,它常常表示一种信号。一群乌鸦停栖在树上,如果有一只乌鸦受到侵害,发出惊慌的叫声,其他的乌鸦,马上会飞走。那惊叫的声音,是“危险”的信号。许多种雌鸟的啼叫,是为了招引雄鸟,雄鸟往往应声飞来。

鸟的叫声,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云南双柏县有个叫李德发的农民,从小生长在森林里,听惯了鸟的叫声,懂了鸟的信号,经过勤学苦练,学会了鸟的叫声,像真鸟叫一样。他躲在树林里,学着公老勾嘴鸟叫,母老勾嘴鸟就会循声飞来。它学母鸟叫,公鸟会飞来;学幼鸟叫,公的母的都会飞来,能一叫百应。十年来,他用这个方法捕捉了四万多只害鸟。

大自然启发我们去应用鸟声。法国的动物学家,曾经把乌鸦的各种叫声记录下来,编成了一部“乌鸦语言词典”。比如,在树林里,他们把乌鸦拼命挣扎的声音从扩音器播送出去,只不过二十秒钟,成群的乌鸦全部飞起,黑压压一大片,像一团乌云似的飞走了。应用这种方法,可以从田地里把乌鸦赶走,免得它们破坏庄稼。

椋鸟往往偷吃樱桃,即使保护得很好的樱桃园,也有10%到15%的樱桃被偷。德国科学家用录音机把椋鸟受害后惨叫的声音录下来,播送出去,椋鸟吓飞了,樱桃园得到了保护。

人不但善于应用鸟的叫声,也会利用昆虫和鱼的声音。上海有位老太太学蚊子叫能把蚊子招引过来,然后舞动涂了肥皂水的洗脸盆,蚊子一来就粘住了。黄花鱼也有叫声,听起来有“哗啦”“咯咯”“哥罗”三种声音。有经验的渔民,听到叫声,就能分辨出海里的黄花鱼是多是少,向什么方向游去,当听到黄花鱼浮游在海水上层,就是抛网捕鱼的时候了。

鸟叫声音篇2

1、我家门前有一颗大树,一年四季总能听到鸟儿在上面鸣叫。有时是一只,独自发出悠扬的声音,像是在炫耀自己的嗓子;有时是三两只,各占一枝头,各自发出动人的叫声,像是在进行音乐大赛;有时是一群,叽叽喳喳的,像是谁也不服谁。

2、鸟叫声很平凡,却很美妙;鸟叫声不稀少,对我来说却很珍贵。听听悠扬而悦耳的鸟叫声,看看它们绿油油的大树舞台,闻闻从灌木丛里散发的花香。大自然是这样的美丽,这些是我住在城里感受不到的,这就是我喜欢乡下的原因。

3、半个小时后,鸟儿们都盘旋在天空中,一边唱着,一边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

4、“咕咕”“吱吱啾啾”“唧唧啾啾”嘹亮和谐的音乐在小区弥漫开来,荡漾开去。

5、这些天使般的小鸟总是不知疲倦地唱歌。这样一来,我家门前可热闹了,就像随时开着一个录音机,我天天免费欣赏着动人的歌曲。

6、我清清楚楚地听见了一种鸟儿曼妙的歌声,“嘀哩嘀哩”,那歌声在空中打了个转儿,传进我的耳朵,我闭上眼睛,用心感受着这美妙的声音,这声音在我心中盘旋着,挥之不去,我深深地陶醉在着歌声中,身子也不由自主摆动。

7、看看它的样子!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眼睛都还没睁开呢!多么可爱的小麻雀啊!可是现在这两个人却要宰杀它!小麻雀使劲挣扎着,发出嘶哑的“叽叽喳喳”的声音。那时的它,是多么痛苦的啊!

8、我玩了没一会儿,就听见一阵又一阵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我顺着鸟叫声一直走去,发现了一棵大树,有几只鸟儿在树上欢快地歌唱。

9、听!它唱起了悦耳的歌,歌声开始是感伤惆怅的。忽而,哀婉暗淡的歌声转为欢快的调子,像叮咚的泉水倾泻着……流畅至极。确实,黄莺的歌声让人感到余音绕梁,因为它是多么快乐呀!

10、“唧唧啾啾”那是画眉鸟婉转悦耳的叫声,听起来多像歌唱家在唱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又像演奏家在吹悠扬悦耳的笛子。

11、瞧!那只黄莺欢快地在树枝上蹦来蹦去。

12、今天,我一起床,就听到叽叽喳喳的声音。我打开窗户一看,啊!原来是鸟儿在树上唱歌呢。叽叽喳喳地唱着歌,我想鸟儿在迎接新的一天在唱歌吧。

13、啊哎,树上这只鸟怎么这么开心呀!瞧!它在干什么呀?哦!原来这只黄鹂生了几个圆乎乎的蛋了呢!它高兴得连蹦带跳,()一会儿飞到这棵树上,一会儿飞到那棵树上。不久,暮色降临了,而黄鹂还在不辞辛苦地保护着它的“宝贝蛋”……“咕咕咕”地开心地叫着。

14、慢慢地,清脆悦耳的鸟叫声渐渐小了,鸟儿们各飞东西回家了。

15、清晨,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我忽然听见有小燕子的叫声,拉开窗帘一看,果真是几只乌黑油亮的燕子在窗前“唧唧”地叫。

16、“叽叽喳喳”,“叽叽喳喳”每天早上五六点的时候,鸟儿们就会准时的开起“演唱会“。

17、看看一个笼子中的布谷鸟吧!它虽然享受着主人的溺爱,过着幸福的生活,但它多么希望回到自己向往的大自然啊!可是它无能为力,只有在笼子里“布谷,布谷”地叫着,声音是那样伤感。悲哀……

18、“喳喳……”那是麻雀一刻不停地欢愉声,似乎在招呼同伴连飞带跃飘下树来。

19、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窗户,想看一看鸟儿们开的“演唱会”。只见,最左边的鸟儿们唱着低音,低声唱着“叽叽喳喳”“叽叽喳喳”,最右边的鸟儿们唱着中音,在中间的鸟儿唱着高音。“叽叽喳喳”,“叽叽喳喳”鸟儿们的“歌声”悦耳,比人们唱的还好。

20、在家中聆听,我又听见了一种最熟悉的“啾啾、啾啾”,这一定是麻雀在歌唱春天,伴着风吹树叶的“沙沙”声,越发显得清脆。

21、许许多多的鸟儿也加入了这场交响音乐会,各种鸟叫声清脆如水音,胜似天籁,百听不厌。

22、“唧--唧”那是雏鸟在呼唤母亲,委婉中带着娇气。

23、那声音甭提有多高兴了!

鸟叫声音篇3

关键词:能量检测;小波包分解子带倒谱系数;梅尔频率倒谱系数;支持向量机;鸟鸣识别

0引言

复杂生态环境中的鸟类能发出各种多样的鸣叫声,其声音蕴含着与人类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的丰富信息。人们可以通过检测、分析和识别鸟鸣来获取相关鸟类信息,了解鸟类物种种群的数量、种类以及生活习性,对鸟类进行监控和保护,从而对周围的生态环境或居住环境进行评估与预测。

随着科技的日渐发展,鸟类声音的分类识别技术已经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文献[1]用正弦曲线对连续鸟叫声的音节进行建模,进而用得到的参数对大量鸟叫声进行分类识别。文献[2]把声音信号表征成码书帧柱状图,用由贝叶斯风险最小化导出的最大后验概率(maximumaposteriori,map)和基于统计流形的KullbackLeibler散度规则的最近邻分类器来对大量鸟叫声进行识别。文献[3]提出了基于音节分割的鸟叫声分类识别方法,比对了正弦曲线模型特征、梅尔频率倒谱系数(melFrequencyCepstrumCoefficient,mFCC)和基音时频特征三种特征,分析了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timewarping,Dtw)、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mixturemodel,Gmm)和隐马尔科夫模型(Hiddenmarkovmodel,Hmm)三种分类器对鸟叫声自动识别的适用性及有效性。考虑到噪声的影响,研究者也探索了噪声中的鸟叫声识别方法。文献[4]通过降噪分段后提取小波包分解(waveletpacketDecomposition,wpD)的小波系数特征,最后用无监督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ingmap,Som)和监督多层感知(multiLayerperceptron,mLp)两种神经网络分类器来对不和谐的瞬时鸟叫声进行分类识别。文献[5]在多种鸟声重叠和存在自然噪声的情况下,对两种濒临灭绝的鸟类进行声音检测,用噪声估计和谱减法去噪,根据鸟叫声监视鸟类种群。文献[6]利用谐音特点提取基于音调的特征,用Gmm进行建模,分别在白噪声和真实噪声环境下对95种鸟类的165段谐音鸟叫声音节进行自动检测和分类识别。

考虑到复杂生态环境中的鸟鸣不可避免地会参杂背景噪声,许多研究者使用去噪方法来排除噪声干扰,但这又会使得鸟鸣失真或者残留音乐噪声,影响鸟鸣分类识别性能。由此想到先从噪声中检测出有用鸟鸣信号,再对其进行分类识别,这样可以提高效率和性能。而传统的端点检测方法,比如短时能量和过零率的双门限方法,在无噪声情况下效果较好,但是在复杂的噪声环境中,其效果不够理想。为了更好地分类识别鸟鸣,提高效率和性能,针对来自不同未知环境声源的鸟鸣声,本文使用能量检测的方法从复杂噪声中检测出鸟鸣声,在保证声音完整性的情况下滤去无用声音信息帧。在此基础上,根据人耳听觉感知特性,对检测筛选出的声音信号帧提取基于mel尺度的小波包分解子带倒谱系数(waveletpacketdecompositionSubbandCepstralCoefficient,wpSCC)抗噪特征。与其他分类器相比,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machine,SVm)的效率和识别率较高,其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因此本文选择它作为分类器来对鸟鸣进行分类识别。通过15类鸟鸣的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能量检测后提取wpSCC抗噪特征并结合SVm的分类识别方法,对复杂环境下含噪鸟鸣具有较好的分类识别效果。

1基于能量检测的噪声帧过滤

能量检测[7]技术多用于认知无线电中的频谱感知检测,该方法通过比较在特定时间内的信号能量与预先设置的判决门限做出是否存在有用信号的判决,无需预先知道未知信号的任何先验知识,本文利用此技术来检测噪声环境下的有用鸟鸣信号,过滤噪声帧,其检测原理如图1所示。

由上述分析可知,确定了采样数n和虚警概率pFa后,可由式(7)计算出判决门限值λ,在已知噪声方差σ2w的情况下,可通过式(3)的判决规则来检测有用声音信号的存在与否,进而通过式(8)求出检测概率pD。

如图2所示,本文选取了采样率为11025Hz,有22115个样本点,约为2.005s的白面鸡声音片段作为例子来说明能量检测的效果。当帧长n取256时,这段声音的不重叠分帧数约为86,时域图如图2(a)所示。添加信噪比为10dB的流水噪声后的带噪白面鸡声音信号时域图如2(b)所示。经过上述能量检测方法之后,从带噪声音中筛选出有用白面鸡鸣叫声音信号,样本点由原来的22115个点减少到5632个点,信号帧数从86帧减少到滤掉噪声后的22帧,时域图如图2(c)所示。

2wpSCC特征提取

mel频率倒谱系数[9](mFCC)常被作为音频信号特征来进行声音识别,但是此特征仅在无噪声干扰的理想环境下表现出良好的性能;而实际应用中,必须考虑来自真实环境的噪声对识别性能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mFCC特征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mel尺度的小波包变换分解的子带能量倒谱系数(wpSCC)特征[10],该特征既吸取了mFCC适应人耳听觉感知的特性,又结合了小波包分解子带能量对非平稳信号所具有的良好鲁棒性。

mFCC提取中,使用傅里叶变换将时域信号变换为信号的功率谱,只是通过时间域的积分提取了信号的统计信息,不能很好地反映非平稳信号在局部上的变化。而小波变换对不同的频率在时域上的取样步长是自适应的,在低频时使用低分辨率,高频时使用高分辨率,符合低频信号变化缓慢而高频信号变化迅速的特点,能较好地反映信号的局部变化信息。适合用来分析具有随机性、多样性和非平稳性的鸟鸣信号。小波包是小波的推广[11],因此本文在提取特征阶段把小波包变换分解频率频带按mel尺度划分,替代短时傅里叶变换,以此来提高声音的识别性能。

2.1mel尺度的小波包变换分解

非线性的mel频率尺度可以用来模拟人耳的听觉感知系统,第i个频带的频率freq(i)经过mel滤波后的值为

其中:Fs是采样率,本文鸟类声音最高频率fm约为5512Hz,为满足奈奎斯特定律定义的边界约束条件和频谱间互补混叠的邻居约束条件,采样率Fs取大于等于2fm的值,因此取Fs=11025Hz;L为滤波器的个数,本文设置为24;n为快速傅立叶变换的长度,本文取256;fh、fl分别是滤波器的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

由于通过mel滤波器后的信号频带在mel轴上近乎均匀分布,可定义滤波后的各子带间隔为定值dm,由式(12)可得声音信号通过mel滤波器前各子频带的频率间隔Dmel(i):

使用一种基于mel尺度的小波包频带分解策略[12-13]模拟mel滤波器频率分布,小波包经6层分解,得到64个初始子频带,频带间隔为d=fm/64=86.125Hz。把64个子频带按照mel滤波器频带间隔Dmel(i)的分布和频率高低顺序合并成24个近似mel滤波器的子频带(后文称为Lmel子带),如图3所示。

2.2特征提取

wpSCC特征提取的具体流程如图4所示。

1)对鸟鸣信号做前端能量检测,过滤噪声帧,仅对有用音频帧加汉明窗,减少计算量。

2)使用mel尺度小波包变换分解代替傅立叶变换。对声音信号进行6层小波包分解,从64个小波包分解的子频带中选取如图3所示的24个子带,求出每一个子带的小波包分解系数wp(i,j),其中i=1,2,…,L为子频带索引,L=24为子频带总数,j=1,2,…,ni为小波系数索引,ni为第i频带的小波系数总数。根据鸟鸣的特点,做频率分辨率和时频分辨率对比实验后,选用支集长度为8、有4阶消失矩的db4小波基函数进行小波变换。

3)计算每个子频带i的总能量:

4)归一化每个子频带i的能量:

5)对归一化后的子带能量作对数运算,然后再用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Cosinetransform,DCt)去相关,最后得到wpSCC特征

3实验与结果分析

3.1实验数据

实验中用到的鸟鸣是来自Freesound[14]声音数据库的15种不同纯净鸟鸣叫声,具体的鸟类品种如表2第2列所示。经过声谱图观察发现,大多数鸟鸣叫声的频率都在5000Hz以下,为了实验方便,对声音文件作了统一处理:采样率为11025Hz,量化精度为16b,单声道,每个声音文件被截取成长度为2s左右的wav格式的声音片段。从每类鸟鸣叫声中随机选取20个声音片段,并对其编号为1,2,…,20,有15类鸟,即总共有300个声音片段。其中偶数编号的声音片段用于训练建模,奇数编号的声音片段则用于测试识别。实验中用到的背景噪声分别为平稳噪声和非平稳噪声,其中平稳噪声用系统随机产生的高斯白噪声充当,非平稳噪声用在野外小溪边和校园马路边用录音笔录制的流水声和汽车声来充当。

3.2实验设置和结果分析

实验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能量检测实验,第二阶段为分类识别实验。

在能量检测阶段,将所有300个纯净鸟鸣片段用于实验,分别添加信噪比为20dB,10dB,0dB的流水噪声,对含噪鸟鸣进行分帧处理,每帧采样点数n=256,即帧长为23.2ms,为了保持每帧的独立性且不产生冗余,不进行帧重叠,对分帧后的信号进行如图1所示的能量检测步骤。最后对300段声音中每类声音的分帧数和不同信噪比下检测到鸟鸣信号的帧数进行了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的实验结果表明,能量检测的方法能够快速挑选出有用鸟鸣信号,排除无用噪声信号,帧减少率大部分在50%以上,在保证检测率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滤去无用信号,避免了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时无用信号所占用的额外开销,提高识别效率和识别性能。

鸟叫声音篇4

与鸟儿对话的老人

大清早,我走在上学的路上,忽然听见一声声嘹亮的鸟叫:“呦儿呦,呦儿呦儿。”那声音多么婉转动听,我敢说世界上任何一种乐器都弹奏不出这么好听的鸟叫声。等等,鸟叫?鸟儿怎么可能发出这么响亮的声音呢?可是……那就去看个究竟吧。

我继续朝前走去,哪里有什么鸟吗,只有一个老人站在那里,他60岁左右,穿一身蓝色中山装,戴一顶蓝色鸭舌帽,只见他头微微向上抬起,右手的五个手指聚拢在一起放在嘴边,左手食指和中指搭在右手边上,那声音正是从他嘴里发出的。什么?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么美妙的声音竟然只是用嘴吹出来的!简直跟真的鸟一么一样。细细听来,中间还夹杂着小区里画眉鸟儿兴奋的叫声,不过比这声音小多了。

我恋恋不舍的走了,耳边还回响着那既响亮又动听的“鸟叫”声。

河南周口七一路二小六(5)班六年级:吕绍涵

鸟叫声音篇5

奶牛的方言

英国的一个农民协会中的成员发现,奶牛也有方言,不同地方的奶牛的叫声是不同的。最早发现这一奇特现象的是格林,他来自英国东南部的一个农庄,也是农民协会的成员之一。他饲养的是弗里斯兰种的奶牛,他二十多年来都在养这种牛。格林表示:“近年来,我发现我养的奶牛和其他地方的奶牛叫声不一样。这些奶牛叫声的差异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与人类接触的过程中后天形成的。我认为我养的奶牛叫的时候,用的是我们当地的索默塞方言。”英国西部的农民谈起这件事情的时候,他们也表示在自家的牛群中也曾注意到同样的情况。当农民跟他们的牲畜关系越密切,这些牲畜就越容易学会他们的方言。农民协会的发言人道姆・拉纳表示,他们曾经和伦敦大学著名的语音学教授琼・威尔斯讨论过这种现象。威尔斯教授认为,奶牛“方言”的产生或许和人类方言的产生是同一个道理,是由它们和讲不同方言的农民待在一起的时间长短来决定的。不过,影响方言的最主要因素还是牛群自身,因为牛是一种群体性很强的动物,而且从来不主动离开自己的领地。

鸟儿的方言

在嘈杂的地方呼唤自己的同伴,人们往往需要提高音调。同样,生活在城市的鸟儿也要忍受城市的噪音,它们不得不提高了音调,以便自己的同伴能听见。城市鸟儿的这种方言特征甚至会遗传,它们的后代即使到了乡下,也比乡下的鸟儿声音大。

荷兰莱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汉斯・斯拉伯克恩比较了欧洲10个主要城市和附近森林里生活着的大山雀的叫声,发现城里的大山雀的叫声更尖,语速也比较快而短。高昂快速的叫声可以越过低频率的城市噪音,而低沉且缓慢的声音可以穿过茂密的森林。适应此全新技能的雄性大山雀能使它的生活改观:雄鸟用它的声音守护它的领地,驱赶走竞争者,并吸引雌鸟前来相会和安家。如果这些鸟还使用低频率的声音,它们就会失去和同伴交流的能力,也会丧失和雌鸟的机会。放弃低频率似乎是大山雀在城市继续生存的关键因素之一。

此前的研究还表明,比起乡下的夜莺来,城市里的夜莺嗓门也很大,这样可以让它们的声音盖过城市噪音。如今的这一研究表明,鸟儿对噪音的适应性在城市里普遍发生。比起生活在安静森林中的鸟,生活在瀑布附近的鸟也有更高频率的叫声。研究还发现,鸟儿对噪音的适应性是多年进化的结果,已经在基因中有所体现。对于那些进化出抗噪音基因的鸟儿来说,如果把它们的后代放到乡下,它们的声音也比乡下的鸟儿声音大。每种鸟儿对噪音环境的适应性还是不一样的。比如,条纹雀在一个月大时就确定了它们的音调。因此,如果把一直生活在乡下的条纹雀带到城市里,它以后不可能改变音调来适应城市生活。

猴子的方言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猴子也有方言,而且这种方言是环境造成的,而不是基因在起作用。从1990年开始,日本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的正高信男教授就开始研究53只豚尾猴的生活习性,其中包括生活在日本鹿岛县屋久岛的23只豚尾猴,还有从屋久岛迁移到爱知县犬山市大平山的30只豚尾猴。研究结果表明,豚尾猴在出生8个月内在叫声上并没有地区差异。但是,从第九个月开始,屋久岛豚尾猴就开始大声呼叫了。研究人员用特殊的记录仪录下了豚尾猴的叫声,结果发现屋久岛豚尾猴的平均音量为780赫兹,而大平山豚尾猴的平均音量为670赫兹。在树木较多的屋久岛,豚尾猴为了更好地传送声音,就需要高声呼叫;而在树木较少的大平山,即使用较低的声音也能传送到很远的地方。由此来看,猴子也似乎能根据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呼叫的方法。研究人员表示,豚尾猴叫声的地区差别就相当于人类的方言。这种叫声的区别与生活环境有关,不是先天获得的,因而与基因无关。由于人类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这项研究成果也为发现人类语言起源提供了新的线索。

鸟叫声音篇6

关键词:《诗经》摹声重言判定标准

我们将《诗经》中的摹声重言词分为以下几类,并分别进行探讨。

一、模拟劳动之声

1.《大雅・绵》:褐―铲土声。

度之薨薨―填土声。

筑之登登―捣土声。

削屡冯冯―括土墙声。

2.《周颂・良耜》:获之―收割作物的声音。

积之栗栗―堆积作物的声音。

3.《小雅・斯干》:约之阁阁―捆时的咯咯声。

林橐橐―夯土声。

4.《小雅・伐木》:伐木丁丁―刀斧砍树的声音。

伐木许许―伐木时众人共同用力的呼声。

5.《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伐木声。

6.《豳风・七日》:凿冰冲冲―凿冰声。

按《诗经》创作的先后顺序划分后,发现早期的模拟劳动声音的词,在形式上多以“动词+之+重言”的形式出现,而这些重言词也是通过模拟当时劳动时的声音而进行具体表义所产生的摹声重言。到了《诗经》后期,模拟声音的形式有所具体化,即将“之”的含义具体化,如:“伐木丁丁”,用具体的名词“木”代替了代词“之”,使文意表达得更清楚、明了。同时,这些模拟劳动声音的重言词在认为是摹声重言的确定上,基本没有什么异议。

二、模拟鸟兽的鸣叫声

1.《大雅・卷阿》:其羽―鸟飞羽毛声。(还是众多貌。)

2.《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鹿叫的声音。

3.《小雅・车攻》:萧萧马鸣―马鸣叫声。

4.《小雅・鸿雁》:哀鸣嗷嗷―雁哀鸣声。

5.《小雅・伐木》:鸟鸣嘤嘤―鸟和鸣声。

6.《小雅・小牟》:鸣蜩GG―蝉鸣声。

7.《小雅・出车》:仓庚喈喈―鸟鸣声。

8.《周南・葛覃》:其鸣喈喈―黄鸟相和的叫声。

9.《郑风・风雨》:鸡鸣喈喈―鸡鸣声。

鸡鸣胶胶(通ee)―鸡鸣声。

10.《邶风・匏有苦叶》:tt鸣雁―雁相和的鸣声。

11.《召南・草虫》:翰莩妗虫鸣声。(还是描述草虫的态貌)

12.《小雅・鸿雁》:肃肃其羽―鸟拍动翅膀的声音。(还是整齐貌)

《唐风・鸨羽》:肃肃鸨羽―鸟拍动翅膀的声音。(还是整齐貌)

13.《小雅・桑扈》:交交桑扈―鸟叫声。(还是“小小的样子”)

《秦风・黄鸟》:交交黄鸟―鸟叫声。(还是“小小的样子”。)

14.《齐风・鸡鸣》:虫飞薨薨―虫群飞声。(还是众多貌。)

15.《豳风・鸱{》:予维音哓哓―因恐惧而发出的叫声。(还是恐惧的样子。)

16.《卫风・硕人》:@鲔发发―鱼尾摆动声。(还是盛貌。)

17.《周南・关雎》:关关雎鸠―水鸟相和的叫声。(还是和谐貌。)

关于一些模拟鸟兽鸣叫声的重言,历来在确定是否为摹声重言的问题上都有不同看法。主要集中在有“鸣”字和无“鸣”字在表示鸟兽声音的判定上。按《诗经》创作顺序来看,早期表示鸟兽鸣叫声的形式多是“名词+鸣+重言”。《小雅》中出现的次数尤为多。大雅中表示模拟鸟叫声的例子只有一例,但此例从举例中可看出在判定上仍有异议:“”《毛传》认为是形容羽毛的众多貌,《诗集传》认为表示鸟飞羽毛声,而《诗经词典》中认为是鸟飞声。这里我赞成《毛传》的观点。同时,还有其他无“鸣”字后接重言词,在重言词义上都有歧义。如:《秦风・黄鸟》中的“交交”,《毛传》解释为“小貌”,《诗集传》解释为“飞而往来之貌”,而《诗经词典》为“鸟鸣声”。本文仍是赞同《毛传》观点。我认为把“交”看做是“小”的通假,即为“小小”,能更好地表达文义。因此,本文将所有没有“鸣”字为标志结构下的重言都不划分为摹声重言。

三、模拟车行声、鼓声、佩玉声

以鼓声、佩玉声为例进行讨论:

1.《周颂・执竞》:钟鼓牛ㄍ“BB”)―钟鼓声。

《周颂・有瞽》:咆噬(同“BB”)―鼓声。

《小雅・斯干》:其泣拧哭声。―(还是形容哭声洪亮。)

2.《小雅・灵台》:橐鼓逢逢―鼓声。

《小雅・伐木》:坎坎鼓我―鼓声、击鼓声。

《小雅・鼓钟》:钟鼓将将(同“锵锵”)―象声词。

《商颂・那》:奏鼓简简―鼓声。(还是形容鼓声和大。)

3.《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钟声。

4.《小雅・采芑》:伐鼓渊渊,振鼓阗阗―皆鼓声。(还是鼓声有节奏的样子。)

《鲁颂・有》:鼓咽咽(同“渊渊”)――鼓声,(还是鼓声有节奏的样子。)

5.《周颂・执竞》:磬`将将(同“锵锵”)――象声词,乐器声。

关于一些模拟鼓声、佩玉声的重言,形式都是具体名词(钟鼓、磬`等),后接摹声重言,或是“具体名词+“声”+重言”,而有歧义的一些重言词,形式与前两种结构略有区别,都是以“动词+名词+摹声重言”的结构,如:《商颂・那》中“奏鼓简简”,“奏”为动词,后接具体名词“鼓”,重言“简简”在《诗经词典》中认为是鼓声,《尔雅》、《毛传》中“简简”译为“大也”,《诗集传》为“和大也”。这里我认同后者,“简简”应表示形容鼓声很大的意思,而不是模拟鼓声。类似的还有“渊渊”、“咽咽”、“阗阗”,都是名词“鼓”前面有动词“伐”或者“振”等,“渊渊”在《毛传》和《诗集传》中都认为是鼓声,《诗经词典》解释为鼓声有节奏的样子,是一个形容词,而不是摹声词,我同意《诗经词典》中对这一词的解释。“咽咽”与之义同。“阗阗”在《诗集传》和《诗经词典》中均解释为鼓声,我认为欠妥。与前面“渊渊”的形式是相对的,词性也应相同,为形容词。同时,“阗”在《说文解字》中意思是“盛也”。因此,“阗阗”可以理解为形容鼓声很大的样子。还有,《小雅・斯干》中“其泣拧币彩钦庵纸峁梗“泣”为动词,“其”指代人,为名词,只是名词、动词的顺序颠倒了,因此,“其泣拧钡摹拧庇Ρ硎拘稳菘奚很洪亮。所以,得出结论就是在表示模拟鼓声、佩玉声的重言中,如果结构是“动词+名词+重言”的形式,一般不认为后面的重言为摹声重言。(其中,动词和名词的顺序可以颠倒。)

四、模拟自然风雨之声

1.《小雅・蓼莪》:飘风发发―风疾吹声,(还是疾貌。)

飘风弗弗―风疾吹声(还是大风扬尘的样子。)

2.《小雅・车攻》:选徒嚣嚣―声也,(还是形容声音嘈杂。)

3.《郑风・风雨》:风雨凄凄―寒冷的样子。

风雨潇潇―暴疾貌,(还是风雨急骤之声。)

4.《邶风・终风》:虺虺其雷―暴若震雷之声,(还是雷将震未震貌。)

5.《卫风・硕人》:河水洋洋―水盛大的样子。

北流活活―水流声。(还是表示水流貌)

施B琛撒网入水声。

关于一些模拟自然风雨之声的重言,我认为很多都不是摹声词,而是形容词。他们的结构都是“名词+重言”。如:《小雅・蓼莪》中“南山烈烈,飘风发发”,“烈烈”为形容词,“发发”在《毛传》和《诗集传》中均解释为“疾貌”。在《诗经词典》中解释为风疾吹声,为摹声词。这里我觉得按照《毛传》和《诗集传》的理解,把“发发”看做形容词,会更恰当。其他的都由此证,应把这些重言都理解为形容词,更符合文义及表达。但《卫风・硕人》中“施B琛钡摹琛苯馐臀“撒网入水声”,为摹声词,我觉得有道理可言。同时,“施B琛钡慕峁挂彩恰岸词+名词+重言”,与其他例子的结构不同。因此,在《诗经》中结构为“名词+重言”,名词为自然风雨现象的词,后面的重言不应理解为摹声词,而为形容词。而“动词+名词+重言”的形式,其中,名词为自然风雨现象,重言可理解为摹声词,但是例子不多。

通过以上对《诗经》中摹声重言词的整理与判定,我们对摹声重言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为《诗经》重言的语音特点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学勤.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朱熹.诗集传.中华书局,1958.

[3]向熹.诗经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4]邓春琴,李小云.叠音词和重叠式的区别.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

[5]孙冬妮.《诗经》叠字分析.襄樊学院学报,2003.

鸟叫声音篇7

现在,我们对这些远古生物的外形、生活习性已经十分了解,不过,你知道它们的叫声是什么样的吗?科学家们又是如何复原它们的声音的呢?这听起来好像很复杂,然而,声音实际上就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所以只要弄清楚了生物的发声器官,还原古老物种的声音也不是难事。

现在,就让我们跟着古生物学家,一起探索远古生物的声音听起来会是什么样。

像鸭子的维加鸟

在约1.86亿年前的中生代,南极洲生活着一种维加鸟。这种古老的鸟类,外形长得像一只巨大的鸭子或者雁,属于雁形目鸟类。维加鸟早在至少6600万年前就已经灭绝了,然而直到1992年,人们才发现它们的化石。不过根据这些化石无法知道古老的维加鸟是否也会发出复杂而多变的鸣叫声。

2016年底,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鸣管化石,这个鸣管正好来自一只大约生活在6800万年前至6600万年前的维加鸟。鸣管是鸟类的l声器官,位于气管与支气管交界处。当气管内冲出的空气,引发鸣管内鸣膜鼓动后,就会形成鸟叫声。

不过,仅仅凭借鸣管,还不足以确定维加鸟的叫声,因为鸟类的发音系统很复杂,影响因素包括覆盖鸣管软管的组织褶皱,以及其他的声道结构,所以研究团队还将维加鸟的鸣管化石与12类活着的鸟类、一种古老的水禽化石作比较,随后重构了鸣管的三维结构解剖图。结果表明维加鸟的叫声可能听起来类似于鸭或鹅的鸣叫。

号子手副栉龙

在同时代的恐龙身上,并没有发现鸣管,这就说明当时的恐龙或许不会发出鸟类的鸣叫声。那么,这些庞大的动物又会怎么叫呢?

在电影里,恐龙出场时,总是伴随着“咚咚咚”巨大的脚步声,一声咆哮让人震颤。1993年的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标志性的霸王龙的叫声是用象和狗的叫声经过处理后合成的。现实生活中,恐龙可不会那样威武。

副栉龙生存于晚白垩纪(约7600万年-7300万年前)的北美洲,它们的嘴巴形状似鸭嘴,是鸭嘴龙家族的一员。然而,更引人注意的是它们头上那个往后方弯曲、修长的冠饰。这个冠饰有什么用呢?

很早以前,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奇葩的猜测,比如由于鸭嘴龙是潜水动物,冠饰应该是副栉龙的潜水呼吸器,或者冠饰是调节体温的散热器、物种内斗时的武器,等等。不过,最终另外一个猜测占主流――这是它们的发音器。

副栉龙的冠饰是中空的,内部有从鼻孔到冠饰末端,再绕回头后方直到喉咙的双管,样子就像一个变号(一种古双簧乐器)。在演奏时,演奏者把气吹进去,由变号内部的结构与空气振动,发出声音,副栉龙的发音原理也大致类似。

研究者扫描了小号手副栉龙(副栉龙的一种类型)的头骨化石,用电脑构建出了冠饰的三维图,然后推断出一些丢失的结构,如鼻子和喉咙的软组织。在计算机科学家的帮助下,最终模拟了小号手副栉龙的声音频率,结果表明小号手副栉龙冠饰发出的主要是约30赫兹的音频,人耳可听到的范围是20赫兹到2万赫兹,30赫兹是一个人类几乎快听不到的低音,不过复杂的鼻窦结构可控制声音的高峰与低峰,也许这些恐龙们能发出更响亮的声音。

叫声悦耳的古鸣螽

“咔嚓、咔嚓、咔嚓”,一阵节奏很快的虫鸣响起,这是灌丛蟋发出来的。灌丛蟋是直翅目蟋蟀科的小鸣虫,它们的鸣叫可不是靠鸣管或者奢华的头饰,而是用一种更简单的方式――摩擦翅膀。灌丛蟋的一个翅膀底部长着一排列齿,而另一个翅膀底部则有像琴拨一样的结构,当两者快速摩擦时,就像手指抚弄梳子一样,会造成翅膀振动发出声音。

不过,灌丛蟋的声响略微有点聒噪。相比之下,它们的祖先的鸣叫声可就悦耳多了。

2012年,中国古生物学家在内蒙古的一个村庄发现了一个古老的灌丛蟋翅膀化石,年代可以追溯到1.65亿年前的侏罗纪。一般灌丛蟋翅膀上的列齿的长度越长,声音频率约低,长度越短,声音频率越高。研究发现灌丛蟋古老的祖先的列齿长度非常长,每根长9.34毫米,当与59种现有灌丛蟋进行对比后,研究者计算出这种古老的灌丛蟋的音频约在6400赫兹左右,而且每次翅膀摩擦持续时间约16毫秒,非常匀称,所以史前灌丛蟋能发出悦耳、纯正、单频率的声音,为了纪念它们如此动听的鸣叫声,这个史前物种被命名为古鸣螽。

6400赫兹对于人类的耳朵来说,已经是高音了,但对于现在的灌丛蟋来说,这差不多是它们能发出的最低频率的声音。现在大多数古鸣螽近亲会用2万赫兹的超声波鸣叫,听起来非常刺耳。之所以音调变高,是因为高音传播不远,降低了被“耳尖”的猎捕者――蝙蝠发现的风险。

尼安德特人的发声跟人类很像

尼安德特人可以说是“史前明星人类”了,因为科学家们发现,现代人的抑郁、肥胖、吸烟等不良习惯,竟然都是因为现代人体内有尼安德特人基因的缘故。那么,这个在生物学上对现代人有重大影响的史前人类,说话声会是什么样的呢?

早前,人们普遍认为只有人类经过了大约十万年的进化之后才拥有了复杂的语言交流能力,尼安德特人只会发出简单的咕哝声,然而最近的遗传学证据可能要这一结论。

2007年,遗传学家在尼安德特人的Dna中找到了FoXp2基因,这个基因是人类独有的基因,就算是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黑猩猩也没有,它在人类语言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FoXp2基因缺失,人们将没法说话。这就说明,那个时候的尼安德特人,已经有了构造语音的基本遗传物质。

鸟叫声音篇8

让我们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你就会感到亲切随和,娓娓道来。

鸟的叫声清脆动听,如果你用心去听,就会发现原来鸟的叫声不单单表示它与其它鸟的对话。当你在一片广阔的草原上,有一群鸟在碧蓝的天空中鸣叫,那它们一定是在歌唱。优美动听的乐曲顿时使人心旷神怡。当你走进一片茂密的森林里,有一群鸟在碧绿的树枝上鸣叫,那它们一定是在欢迎你的到来。当你看到痛苦是,望向窗外,有一群鸟在你的窗前鸣叫,那它们一定是在安慰、鼓励你,那鼓励的话语是你顿时信心加倍。鸟无处不在,在诗句中,歌曲中,画中你都可以找到鸟的身影。

懂得听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不该听,这样才能在“听”的过程中寻找到快乐,寻找到知识,寻找到朋友。声音充实你的生活,带给你无限的乐趣。

鸟叫声音篇9

№1。午夜惊魂

失眠了。

这不该是一个十三岁女孩出现的状况。

无边的黑暗笼罩着我的卧室,我睁着大大的眼睛,呆望着黑乎乎的天花板。静得可怕,我甚至怀疑我的耳朵罢工了。

但,马上我就不这样想了。

??一阵悉悉嗦嗦的声音打破了宁静,在如此静谧中我听得那么真切,老鼠?贼?还是什么鬼怪?一股凉意浸透我的全身。

我希望声音马上消失,但是,声音却越来越大了,会是什么呢?我惶惶不安地想。“叭嗒”一声,不知什么东西掉地上了,紧接着是一阵翅膀扑棱棱的声音,不会是天使吧!

我不敢下床开灯,更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一骨碌儿把头蒙进被子。但扑棱棱的声音越来越大,似乎正在向我靠近。

我受不了了,神经质般大声叫起来:“爸爸,有鬼呀!!!”

凄厉的尖叫声仿佛刺破了宁静的黑夜。

“啪哒”“啪哒”,爸爸迅速从隔壁房间跑过来,嘟嚷着:“什么鬼啊!深更半夜地别乱叫!你做恶梦了吧!”

“有怪声呢!你听见了吗?”

我颤颤兢兢地将头从被子里伸出来,惊恐地望着爸爸说。爸爸拍拍我的肩头,并认真地听起来:“哪里有什么声音啊,自己吓唬自己。”我不服气地竖起耳朵仔细听,结果什么也没有听到,奇怪!

“我听见很大的声响啊,很吓人的。爸爸你开灯看看吧!”我央求着。爸爸只得不耐烦地把灯打开。

“啊!”我和爸爸同时睁大了眼睛。一只灰白色的鸟儿正惊恐地站在我床边的书桌上。

№2。生物“入侵者”

爸爸一边关上门打开窗把鸟往窗外赶,一边问我:“这鬼家伙什么时候溜进来的!鸟吓人,吓死人啊!!”

“我也不知道,啊……”我好像明白了什么,“爸,你看看那塞在空调管里的泡沫是不是掉了?”

原来我的卧室窗边留有一个空调洞,聪明的妈妈用块泡沫把它塞住了,并打算今年夏天给我装上新空调,计划明天大礼拜去实现目标。

爸爸走到窗边,拉开遮住管道洞的窗帘查看。果然,泡沫块掉了。好几根稻草从洞里伸出,就像故事里的魔爪。爸爸探手到洞里摸了摸,开心地笑着问我:“想吃鸟蛋吗?营养价值高得很呐!”说着从空调管道洞里掏出几枚比指甲壳大的蛋来,“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嘿嘿!这足够我女儿美食一餐了!”

我顿时明白了,空调洞被鸟占领了。

我连忙叫道:“快把蛋给我放窝里去!”

“不会吧,现在就吃,你也太馋了。”

“不是铁锅,是鸟窝。”

爸爸迷惑半天终于明白了,不情愿地把蛋放了进去,又把受惊的小鸟一并放进它的窝里,再把泡沫重新塞好。做完这一切,他笑眯眯地对我说:“这鸟儿把你的空调位置占领了,现在有个词叫‘生物入侵者’,你懂不?”

“我欢迎小鸟在这里安家。”我兴奋地回答爸爸。

№3。作出决定

第二天醒来,已经十点多了。我赶忙爬起来,打开窗户伸头往外看,昨晚不是梦,空调管道里真有鸟,鸟窝里隐隐听见几声清翠的鸟叫,鸟儿没有因为昨晚的历险而搬迁,我松了口气,美美地伸了个懒腰。

这时妈妈走进来,像审犯人一样对我说:“小丫头,你醒了,作决定吧,要鸟窝,还是空调。”看来爸爸把昨晚的事都对妈妈说了。我很果断:“我宁愿不装空调,我要把鸟窝留下!”

妈妈看着态度如此坚决的我,失望而赞赏地朝我笑起来。

№4。和谐共处

礼拜六的下午,一家人本来商定上街买空调的,由于小鸟的出现,已经没有去的必要了。

也许,我的卧室本来可以更安宁、舒适,由于我的决定,也已经不可能了。但我一点不后悔。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会不假思索地放弃装空调而选择留下鸟窝。

妈妈告诉我,这就是爱心。

于是,我和鸟儿成了亲密的朋友。每天,我都会在第一时间去看鸟儿,上学离家时会在窗台上放上一小把米粒,一杯水,密切关注着鸟儿的行踪,哪怕有时鸟儿会不领情,但我仍热切地照顾着它。

没多久,我惊喜地发现鸟窝里传来了我企盼已久的稚嫩的鸟叫声??哈哈,鸟蛋孵出了小鸟。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我的生活又有了新的内容。每天我看着幼鸟和鸟妈妈一起学步学飞,在我的欢笑中它们一点一点长大,时常围住我快乐地唧唧喳喳,这份和谐让朋友们羡慕极了。

鸟叫声音篇10

可爱的画眉

前几天,爸爸妈妈带着我到花鸟市场逛逛。我转一圈,对画眉产生了兴趣。于是,我蹲在关着画眉的笼子前,仔细看,画眉鸟非常可爱。画眉体长约24厘米。上体橄榄褐色,头和上背具褐色轴纹;眼圈白、眼上方有清晰白色眉纹;就像在上面画上了眉毛,难怪人们叫它画眉鸟呢!下体棕黄色,腹中夹灰色。它的嘴倒物别长,足有二三寸。它那灵巧的小爪子总喜欢蹦来蹦去,可真讨人喜欢。

听推主介绍画眉鸟的叫声十分好听,音韵多变、委婉动听,而且还能随时仿效他动物声音,尢其是在每年2~7月间,喜欢晚上唱歌,怪不得是鸟类王国中的歌唱家之一呀!我在那儿呆了一会儿,可能是它不喜欢我吧,所以它都没展示它“完美”的叫声,推主给它吃了一些很喜欢的面包虫,又用呜哨逗了它一下,这只画眉张开尖尖的小嘴叫了起。第一声听起来像黄莺,第二声变成知了的叫声,怪不得摊主说画眉鸟可以仿效其它动物声音,听说画眉还可以说话了,可惜,我没机会聆听。

我喜欢画眉鸟,更喜欢听它那美丽动听的叫声,不一会儿,我就依依不舍地跟爸爸妈妈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