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葬花吟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31:20

红楼梦葬花吟篇1

[关键词]《红楼梦》;《葬花吟》;黛玉;宝玉

说不尽,道不明,唱不完的《红楼梦》,人们对它的兴趣,早已超出了一部小说的范围,成了一个无所不包的永恒话题。《石头记》牵动多少儿女情长,《枉凝眉》勾起无数怀恋吟唱,《葬花吟》唱出多少心中愤怨。遥想当年,只要有王立平的曲子响起,就有万人空巷,人们就会随着熟悉的曲调,进入曹雪芹丰富的情感世界。《红楼梦》是一部大书、一部经典。它起于言情而终于言情,但不止于言情。《葬花吟》出自原著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的第十二集。看似花谢花飞的自然景象,实乃黛玉惜花怜己,感伤释怀,斗胆问天的悲吟。这首词美曲妙的歌,使人听之不厌,透过婉转凄丽、感伤惆怅而又悲愤激越的曲调,一个活脱脱敏感自尊自怜,却又敢于反抗、挣扎的黛玉“走”出音乐。

1987年版《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最大的普及,它使人们用一种新的、更为直接的方式去解读这部文学巨著,为我们讲述了这千古奇书中流淌着的一段凄艳委婉的情缘。有人说,面对《红楼梦》再有才华的人都会感到自己的平凡,它似乎已经是中国文坛不可企及的高峰,人们在品味剧情迷醉于曹老先生字里行间的同时,又不得不佩服王立平先生的《红楼梦套曲》,听过《红楼梦》音乐的人都会认为,这就是属于《红楼梦》的,统一的风格里又各有变化,其音乐年代无考,是只属于《红楼梦》的自己的、独特的、全新的音乐诠释,成功塑造了一种只属于《红楼梦》的音乐方言。

为了创作《红楼梦套曲》王立平先生潜心研究,阅尽《红楼梦》各种版本及资料,细心揣摩曹雪芹的写作心理和人物性格刻画,力图使自己的作品既符合原著的历史文化背景,又属于《红楼梦》所独有的音乐旋律。在没有任何现成素材的情况下,他凭自己对《红楼梦》的感悟,运用了融古典与现代为一体的全新音乐语言,创作出了这部以“满腔惆怅、无限感慨”为情感基调的经典传世之作。《葬花吟》是这部套曲中花费王立平先生创作时间最多的一首,该曲从演唱形式上来说也是整部套曲中运用最丰富的一首。整首曲子,从“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一句得到灵感,随即全曲一气呵成,其集合唱、齐唱和独唱于一体,并将各种演唱形式运用得如此娴熟、流畅,堪称一绝。该曲也是体现剧中女主角性格、预示其命运的一首诗谶,无论其词其曲,在整个剧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笔者试图从源、词、曲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解析这首经典之作的精妙之处。

一、错疑宝玉,满腹惆怅的源

黛玉葬花,原著第二十八回开篇道出了源起:话说林黛玉只因昨夜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在一腔无名未曾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可以想见,黛玉本就敏感,且有强烈的自尊。在这里黛玉错以为宝玉无情,有了“姐姐就不要妹妹了”,还把自己拒之门外。第二天起床又看见姑娘、丫头们都忙着在园子里的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上了彩带、用花瓣柳枝编成的轿马等,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这时黛玉性格中的自卑感又冒出来了,更显得自己的孤独与那热闹繁华的格格不入,更觉委屈,独自带了花锄、锦囊为落花营香丘。又不觉伤心,一面低吟,一面哽咽。

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全诗通过丰富的想象,暗淡而清冷的画面,浓烈而又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苦痛、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她在生与死、爱与恨复杂的斗争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困惑的情感。将花拟人,以花喻人,把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相联系,有力地控诉了那些摧残花的自然界和扼杀人的现实。明写花,实写人,将人物的遭遇、感情融汇于景和物的描绘之中,创造出内涵丰富、形象动人的意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哀伤凄恻、字字血泪的词

《葬花吟》是《红楼梦》塑造黛玉形象的重要篇章,堪称红楼诗词中的杰作。是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代表作,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征的重要作品。

黛玉出身名门,又被父亲视为“掌上明珠”,母亲早丧后投靠外祖母来到贾府,外祖母万般怜爱,千金之躯使她“孤傲自许”,然而她毕竟是寄人篱下,生活际遇的变迁不能使她成为一个永远清高的人。于是她不得不处处谨言慎行,并生出原著第三十二回中的感叹“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意,无人为我主张”。我们从这看到了黛玉命运的凄惨,听到她哭泣的悲恸,寂寞凄凉万般无奈。

《葬花吟》原诗52句,插曲选取其中的27句谱曲而成。整首诗是黛玉生命理念和人生价值的真实写照。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吟,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发自肺腑、无一字不血泪凝成,把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花谢花飞”“落絮轻沾”“桃飘李飞”本是自然现象,但是在黛玉心里,好似自已无依无靠、漂泊异乡、寄人篱下的写照。“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着处”把父母早丧,女儿心事无人可诉、婚事无人做主的苦闷倾吐出来。“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和“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写出了对命运的无奈与哀鸣。“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道出了黛玉不随波逐流,冰清玉洁品格的执著。“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表现孤独无依的漂泊感和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诗中借花喻人,一失本枝,一失父母,甚至是深藏于黛玉心灵深处的对宝玉的感情,正是这种相似才使黛玉见花而吟,见花而泣。诗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多用问句,如“红消香断有谁怜?”“忍踏落花来复去?”“明年闺中知有谁?”“明媚鲜艳能几时?”“怪侬底事倍伤神?”“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尔今死去侬收葬,他年葬侬知是谁?”这些问句虽有的为花而问,有的为己而问,但实际上是黛玉由花的归宿而联想到自己的人生归宿。黛玉用锦囊为落花收艳骨,用净土为落花掩风流,甚至为花营香丘都是在给落花一个“净”的归宿,使其“质本洁来还洁去”。这样落花有了归宿,但黛玉自己的人生归宿又在哪里呢?这才是黛玉真正关注的问题,所以她问:“他年葬侬知是谁?”但这一问题黛玉是无法解决的,所以诗的结尾道:“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就算是宝玉听了也不觉恸倒山坡上,由黛玉、宝钗、香菱等亦可以到无处寻觅之时,则自己又安在,且自身尚不知何在何往,将来斯处、斯园、斯花、斯柳,又不知当属谁姓?此处,不管是诗中、诗外、抑或万千读者,都不禁悲伤……

三、凄苦委婉、悲愤问天的曲

《葬花吟》历来是《红楼梦》一书中最为人称道的一首诗歌,也是艺术史上最为成功的诗篇之一。王立平创作它时花费了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据王老师讲,《葬花吟》是他写《红楼梦》套曲中最苦的一首。全曲的基调低沉、哀痛、忧伤,百转千回中又有荡气回肠之感。该曲是运用变奏手法发展而成的多部结构的乐曲。其中前三个部分为并列结构的a+B+C,而后三个部分为再现三部结构C+a+C。该曲从演唱形式上来说也是所有插曲中最丰富的。音乐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地将情绪一步步推向高潮。演唱形式上包括女生独唱,男女齐唱、合唱,再加上声部的不断增多,旋律的层层辗转回旋、跌撞起伏,更突出了黛玉凄凉忧伤的心境,使本来优美的旋律显得更富有悲痛的感染力。

第一段歌词“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秀帘”,是一种轻吟私语的情景式表达,为黛玉出场营造了气氛。在这里选用女声齐唱,并采用低吟的运腔方式,音域从低音6到中音6,在一个八度间上下回转,似诉说似哀叹,营造出一种淡淡的惆怅,仿佛满怀愁绪的林妹妹独坐于落英缤纷的树下,在低吟、在感叹自己命运的孤苦和寄人篱下的辛酸。

第二段完全重复第一段曲调,由女声独唱徐徐道来。“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两句,表面是在叹息花朵惨遭风霜摧残蹂躏,实则是黛玉对长期迫害她的冷酷无情现实的声声控诉。踏着这样的节奏,黛玉一步三叹。接下来音乐如小桥流水般婉转流畅,更兼演唱者将曲中的小装饰演绎得缠绵非恻,恍惚中,愁绪满怀的林妹妹伸手可触。听到这里,音乐中的伤情已将你丝丝浸泡,听者早已入情入境,心绪随歌声起伏感怀,不需费力去解读黛玉的悲惨命运。紧接着便是男女齐唱:“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这一句比前一句高出一个八度,听来字字如泪,声声似血。千百年来,有哪一个女子能够如黛玉般心思细腻,懂得落花呢?昔日红颜,一朝逝去,命运又将何去何从?随后音域急转直下,似一声无奈的控诉。“独倚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和“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这两句选用的旋律完全相同,但前一句由男生齐唱后一句女声齐唱,用男女声音质、音色的对比,描摹出主人公心绪的变化和情绪的转变,这两句的音调缓慢而低沉。

第三段是全曲高潮,它的情绪比前两段更加强烈,有如黛玉的率性,音乐从最低音突然大跳十度而起高潮,这是全曲在低吟浅唱中的第一次反叛。同样的旋律,同样的歌词,音乐重复强调了黛玉的天问——“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天尽头,何处有香丘?”用最隆重的笔法来刻画《葬花吟》中最沉甸甸的句子,音乐与诗词的完美结合将情绪宣泄得淋漓尽致,恰如其分地塑造了黛玉的高洁和不向世俗低头的品质,可谓是声声发自肺腑,字字血泪凝成,面对黛玉的一连串追问。天地哑然……无奈间,音乐仍归于平静——“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作者以“花落”比黛玉,“人亡”说宝玉,正是完全切合故事的结局。全曲听罢,其中消极颓伤的情绪怎是一个“愁”字了得。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声声悲鸣,字字血泪。是黛玉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哪里是低头葬花,分明就是昂首问天!把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道出主人公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葬花吟》折射出来的思想价值。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

[2]吴延.影视剧《红楼梦》音乐的特色[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04).

[3]张云峰.阆苑仙乐曲无瑕——浅析电视剧《红楼梦》主题曲《枉凝眉》[J].大舞台,2011(08).

红楼梦葬花吟篇2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又名《石头记》《金玉缘》。《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该书包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红楼梦》蕴含着一个时代的历史容量,被人们称为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素材展示】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它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节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运用视角】

本素材适用于“心灵之旅”、“泪眼人生”、“美丽的惆怅”、“徜徉在经典的花径”、“逝去的青春”等写作内容。

【运用技法】

一、焦点透视,增加作文含金量。黛玉是《红楼梦》中的经典人物形象,作者在她出世前就以奇特而浪漫的“还泪说”寓示了她清灵孤高的性格和凄苦愁结的遭遇,只有理解了黛玉的眼泪,才能透过她的泪光理解其焚稿、葬花时的内心世界,才能在作文中写出深层而别样的情思。

二、巧用意境,佳句更添才情。《红楼梦》是永恒的美的经典,小作者引用其素材写作也是展现自己才情的一种极好的途径,如何巧妙运用绮丽的才思,融入自己的感悟,并借用经典中的佳句和场景,呈献给读者一种美丽的情境,文章又如何会不引人入胜呢?

【运用举隅】

一夜的风雨,打得花儿漫天地飞舞,那一地的残红,是你无限的愁绪。看着那凋零的春光,你感伤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你将花儿看做自己,今天花儿的凋零,是否暗示着自己将来的命运?你怜惜,扛着花锄为花儿安葬,你不愿让它们就这样被一地的污浊所玷污。一片,一片地拾起,拾起的不是凋零的花朵,是你对未来所有美好的希望,还有和宝玉的爱情。

(选自获奖作文《捡拾岁月美好的花瓣》)

【点评】小作者深情的诉说,仿佛眼前就站着那个葬花的伤感女子,“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轻吟一句《葬花吟》的诗词,小作者带领我们在诗情中感受黛玉对美好的珍视和对爱情的珍惜,其才情和智慧便自然显露了。

林黛玉是蓝色的。她本是绛珠仙草,为报神瑛灌溉之恩,才下临凡界,注定要流尽一生的眼泪。蓝色虽是忧愁、敏感、孤傲的,却也是清新、叛逆、坚强的。黛玉始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她的一生大概可以用“冷月葬花魂”来概括。在月色晴朗的夜里,天空不是深蓝色的吗?那么深邃却那么无奈。

(选自时文《七彩红楼》)

【点评】黛玉的美是眼泪浸润而成的冷色,小作者巧妙地用忧郁的蓝色作为黛玉一生的底色,并将黛玉的脱俗和天空的深邃而无奈的蓝色联系在一起,让读者耳目一新。如果在名著的阅读中加入自己新奇的思考,作文也将在经典的古树上开出新花。

当年离恨天外的一株绛珠仙草,只为还那神瑛侍者一生的仙泪,一次又一次哭红了双眼,将潇湘馆外的斑竹,做痴心的明证。诗社中你是佼佼者,可谁又能懂那份寄居他家的无奈与彷徨?无望的爱情折磨着你的身心,怡红院里你的几滴轻泪,竟惊得夜鸟往冷月飞去。你说花是需埋的,若让它被人践踏了去,则花魂不还;若让它随浊水流了去,则花灵不全。于是你手把花锄,以一曲《葬花吟》,吟出花之无奈,吟出人之悲苦,吟得偶听者乃至读者潸然泪下。(选自考场作文《温一壶月下红楼》)

【点评】一个如烟的女子,一生琥珀色的眼泪,在苦涩的泪水中感受黛玉的凄苦,聪明的作者抓住一个“泪”字,就像拿到了打开黛玉人生密码箱的钥匙,从人物素材的一个焦点透视,多向挖掘,自然能写出更深刻隽永的文字。

【拓展延伸】

红楼梦葬花吟篇3

《红楼梦》不仅是一本讲述四大家族由兴到衰的经典之作,而且,在更多人眼里她就是对某一个时代的回忆,能触发人心底的温情。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高中生《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2021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高中生《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1“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首《葬花吟》让多少人心悲意恸。一曲《红楼梦》,唱出了一个时代的悲喜兴衰。当大雪落得白茫茫一片真干净时,曾经的繁华富贵只有留在薄薄的书页中了。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国运昌隆,皇恩永续,似乎一切都欣欣向荣,万象争辉。少有人看到,整个社会从最底层至最上流,皆是一番淤泥拥阻,浑浊不堪的景象。底层百姓失田弃地,难以维持生计。不愿受辱遭害的,毅然别过人间。硬挣着命活下来的,不是被官府算计,就是被大家族盘剥,最终也免不了悲惨的命运。大家族间更是利益纠葛,为了钱势互相倾轧,争权夺势,与官府沆瀣一气,弄得民不聊生。就是家族内部也是无休止地勾心斗角,最终还是难逃家破人亡的结局。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林黛玉喟叹的不止是她一个人的悲哀,也许不久后的他年,不光是这倾城倾国的林妹妹,就是这天下无二的大观园内的一草一木也怕是不知何处去了吧。世间的快乐终归于幻灭,回想起来,也不过是做了一场梦而已。纵使清纯洁净如妙玉之类,也终究落得个狼狈退场。在那个污浊不堪的时代,有谁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呢?个人的悲剧如流沙攒聚,渐渐汇成无限的沙漠了。他年葬侬知是谁?不知。慢慢风尘把它们都埋葬干净了。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是最凄凉的一句联,也是林黛玉对自己结局的最为精准的预测。《红楼梦》是一出悲剧,剧中的每个人都被牢牢困在命运的蛛网上。有的人在奋力挣扎,筋疲力竭。有的人早已放弃抵抗,迷迷糊糊地等待毁灭的到来。他们的悲剧并非巧合与偶然,而是与整个社会的沉沦密不可分的。预言从一开始宝玉梦游太虚时就得见端倪。不然,高鹗何以续作后四十回?何不续出大团圆的皆大欢喜的结局?宝黛二人是天上仙灵转世,死后自会还化作仙灵重归天界,可那些血肉之躯呢?还是一朝春尽,终归尘土。

由此看来,一部《红楼梦》的内涵太丰富,叫人无法全部参透。一首《葬花吟》又怎能概括得尽?真真是红楼一世界。

高中生《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2秋风秋意吹起落叶片片,这样的时节最适合看红楼梦了,一瓶王熙凤的油嘴滑舌,直率毒辣,体验林黛玉的少女纯真诱惑视频为贾宝玉的不目光明和自由不羁。

生而有幸能一品中国名著红楼梦里的爱恨之巅,纵观林黛玉初进贾府时,处处小心翼翼,也处处惹人怜爱,被质问及学业时答四书的她发现园中的姐妹皆不曾深读过学,在陌生的地方无依无靠,无读书无知己,他只能隐去光辉做一个寄人篱下的小姐。

然而贾宝玉是一个厌恶官场的男孩,同样闯入了林黛玉的世界里,从此也闯入了林黛玉的心里,因为她们有共同的赏读的书,共同喜欢的诗句,诗人共同在桃花林下吟诵诗句,不管世间道俗礼仪,他们超越了世间固化的观念,那也是因为如此,所以便一眼可望见他们的爱情故事,不能善始善终,终归是被固化的传统文化观念给拆散了。

袭人曾劝贾宝玉说,放着奶奶的贾宝钗不理不要搭理不搭理的林黛玉姑娘自己寻找不快乐吗?的确在温柔贤淑的贾宝钗面前,林黛玉不仅显得不够大方,而且还有些刻薄无理取闹,但正是林黛玉如此敢爱敢恨才令贾宝玉迎难而上,也令我由衷的佩服,这位女子,在世俗礼仪当前的那个时代,许多事情都不能随心所欲的去做,然而林黛玉却做到了超脱的境界,这样的女子怎么能不让别人心生怜爱呢?

但是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痴情更是令人惊叹,在听到林黛玉丫头,紫雀谎称林黛玉妹妹要离开贾府时,贾宝玉便发了一次狂,直到的确确认林黛玉不会离开后才渐渐缓了过来,贾宝玉究竟是对林黛玉有多欢喜呢,一生做了两次狂,两次都是为了林黛玉而狂,宝玉的喜与悲都来自林黛玉,林黛玉的悲与喜也都是来自贾宝玉。

两个敢于挑战世俗与世俗追求不同的两个人却不能够走在一起,这样的悲剧是观众所不喜欢也不愿意接受的,但在追求名利以利益为上,近亲相结亲上加亲的时代,这样的爱情是注定的悲剧,但他们有追求的精神却是永存的,从他们的语言文字从他们的吟诗作对,从他们的诗情画意中皆可体现出的淋漓尽致。

红楼梦教会我的是人生道路上直面自我的道理,更是勇于追求探索自我的精神,幸好在最好的年华里,看到过了,品尝过了红楼梦的爱恨痴情。在为人处事上,我们不能过多的学习王熙凤,但是也要懂得变通,善于见风使舵。

高中生《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是一代作家曹雪芹留下的撼世的不朽传奇,写出了四大家族的兴亡盛衰。书中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腐朽,鲁迅先生说道:“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都被打破了。”他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内涵丰富。有不热衷于仕途经济的“混世魔王”贾宝玉;有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的“病西施”林黛玉;有容貌丰美,举止娴雅的薛宝钗;还有泼辣贪婪的“凤辣子”王熙凤,真是传神文笔足千秋啊!

《红楼梦》一书中,我最喜欢的人莫过于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如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的二爷——贾宝玉了。

宝玉虽被称为“混世魔王”,但在大观园中,他逞才题联额:稻香村,蓼汀花淑,红香绿玉,并做了许多对联,让众人喝彩不已,也让他的严父贾政暗中欣喜。

在第二十五回中,贾环算计宝玉,想假借手滑之名故意把蜡油泼在宝玉的脸上使之烫瞎他的眼睛,但宝玉并没有指责贾环,反倒说这是自己烫到的。之后,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只是因为和黛玉长得几分相像,病死告终。这让宝玉泪如雨下,伤心不已。宝玉能对贾环的陷害视若无物,能够为一个小小的丫鬟的死而五内俱焚,声泪俱下,由此可见宝玉是一个多么善良的人。

虽说宝玉多情,但他更是专一,大观园里,他听说林黛玉回到了苏州,犹如头上响了一阵闷雷。变得痴痴呆呆,还大病一场。在错娶了薛宝钗之后,他便心神俱乱,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出家为僧。

千古红楼,梦醒惊世,只留得茫茫大地真干净……

高中生《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4一次偶然的邂逅,我翻开了《红楼梦》,红楼——多好听的名字,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就已经爱上了它,可我没想到,困难接踵而至:文言文,生僻字词,注释……把我和它分开了,没耐心的我轻易地放下了它,后来这本书就被表姐借走了,我也渐渐淡忘了它。

时隔两年,我又一次和它相遇了,它在书柜的顶端,一抬头就能看见,封面上:一位绝色女子,正用手捧着鲜花,旁边一位公子拿着书坐在旁边,画面是如此唯美。

我满怀期待,重新打开这本《红楼梦》,书香气息迎面扑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于是,我认识了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常听人说黛玉“爱使小性儿”,甚至“心胸狭隘”,可我却不这么认为,黛玉哪一次生气不是因为宝玉,这背后,只因她太在乎宝玉了,她爱的深,爱的切。黛玉的心思太细腻,就连宝玉也体会不到,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凶凶的,狠狠的,却是无心的,只因她太难过,而只能用诗来发泄心中积愁的情感。记得他葬花时念的诗:“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她当时,是多么难过啊,就像那条被割了尾巴的哑巴美人鱼一样疼,一样痛……

记得贾母说过一句话:“我的三个丫头倒都是好的,就那两玉儿最‘坏’。”宝玉和黛玉是淘气吗?是不听劝吗?不,不是的,只因他们青梅竹马、互为知己,深深相爱,可他们这样美好的爱情却被腐朽的封建大家族扼杀了。最终,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黛玉死去,宝玉出家,宝钗守寡,酿出了一场爱情悲剧。

相传,黛玉本是一株绛珠草,她化为人形,来到凡间就是为了报答主人养育之恩,待她泪水哭干的一日,也就是她死去的一日。她哭泣,只因为她太委屈,她是无助的,是悲惨的。她和宝玉的爱情,在那样残酷虚伪的封建社会,是不能够自己做主的,她对宝玉太痴情,她一生无限伤感,临终前都还在喊道:“宝玉,宝玉……”然后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整本书看完后,内心却依然波澜起伏,是是非非,恩恩怨怨,让我感怀不已。一部《红楼梦》,它是声声控诉,封建思想毁了多少有情之人。我有幸成长在一个美好的新社会里,生活在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里,我一定要惜福,刻苦学习、放飞自己的梦想。

高中生《红楼梦》读书心得体会5秋日雨水缠绵,淅淅沥沥,倚窗痴望广阔天空。空气中,总是夹杂着一种忧郁的气息。曾几何时,葬花树下,作诗大观园,不曾想,红尘痴心终作土,被时光磨损,被事故摧残,一去不复返……

初入贾府,“两弯似蹙非蹙冒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贾母房内,双双对视,一颗幼小的种子在心中发芽。红尘幽梦,你何尝未看清自己的结局,只是陷得太深,不愿脱身。一串串泪珠随风飘去,终究落地成空,赔上了自己的性命,得不到一个圆满的结局。

还记否?与宝钗,姨母在房中谈笑,当戏说将黛玉许给宝玉时,黛玉脸色娇羞,心中含笑。可看出,黛玉对宝玉的痴心一片。树下葬花,互倾心事,如花年华,愿用花袋将它裹住。不染世俗,清新稚嫩。岁月匆匆,随他在寂寞走路一遭,奉献了心灵的邂逅。空灵,飘转,你是微风中的一股清香,唤醒了麻木的心灵;你是极地的一团火焰,温暖了残酷的世界;你是旱地中的一颗大树,支撑了破碎的信念。你,是人间的四月天!青春灿烂的年华,终究抵不上贾府的大厦倾覆。失去的,回不来了。心中反复出现的是你的名字,脑海中闪现的是你的模样,而所做的一切事显映着你的影子。那些记忆,成了若空的贾府中的唯一盼望,温暖着一颗孤寂、伤痕累累、死去的心。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越想忘记,越想得刻骨铭心。“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从此无心爱良夜,任它明月下西楼。”“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你自己都知晓,繁华烟花点缀的风月并不是永久的唯美,世界上那么多悲欢离合,为何要执着与此,不肯放手呢?黑夜漫长而又寒冷,随它去吧。让一切都结束。愁思萦怀,相念难偿,来世,切不要做这苦命人,释怀心灵,抛开世俗,你的纯净,定会有美丽的蝴蝶欣赏,你的人生,定会灿烂美满!

红楼梦葬花吟篇4

烽烟楼台,摇兰亭,半片落花,吟残红。柳月缇岸,剪疏云。烟波廖莎,往事如水起涟漪,轻纱薄雾瑶琼雨————依稀旧梦染天涯。

倩影滴红染粉黛,轻捻落花葬花魂。

酒墨含烟,望风铃。

断去清愁难未尽,红楼潇湘绾月影,踏歌天涯路阡陌。

绮栏碧月问天语,烟雨朦朦朱砂蹙。

离红香帘,谁来猜?西风丽影,谁来摄?情花簪衣,谁来戴?一朵兰花与谁悠?风媚雪娆,纤娇娆,半梦红衣,遮花影。

胭脂凌波,云潇潇,鞠喃生国,红豆吟。

轻捻霓裳,披红尘。落地烟花,寄相思。

漫卷西风,摇窗棂,夜半冷月,玉衾暖。

凌媚剪纸,独摇影,一地芳影,映婵娟。

回眸铅华,染蒹墨,一曲千古醉琉璃;,梨红香晗,染琴台

燕子宫阙上,,,逐浪倏!

红楼月影琴弦笛,酒醉当歌空杯吟;

碧莲馨月,枉自梦。

云水纤摇,空对月。

綠水苍茫,伊人独憔悴。

浮萍一生,浅语低。

芳华蝶梦,几人知?

梨花落泪,暗自泣。

冷雨香蝶,梦残红,

空楼茭白,独颍州!

花影澜湖,不知榭,,,,桃落嫣红,不烟雨。

俯首旧梦,已经去。

落寞翛然,忘流年。

一纸烟雨,写痴情。

花落雪鸢,烛红影。

丽影红衣,弄镜月。

摇落纤雪,舞缤纷。

一月梦秋影,凝霜西。

紫梦轩楼,落轻纱。

轻捻花瓣,吻香尘,凝玉香脂,欷衾梦!

红楼梦葬花吟篇5

于是,我推开了那结着蛛网的宅门,尘封的记忆如洪水般涌来。我沿着曹雪芹的笔迹,探寻一个个萧条的院落。

我看见了红砖绿瓦的怡红院,雕梁画柱已经结满尘埃。怡红公子与姐妹们纠结的爱情萦绕心间,我听见宝玉“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愁”的吟唱,也看到他为晴雯写下《芙蓉女儿诔》,轻吟着“自为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垄中,女儿薄命”的黯然神伤。

我闻到空气中伤心的味道,看到灰白的墙壁上斑驳的竹影,听到凄凉的呜咽声,触到那双似桃儿般的双眼。我看到黛玉紧锁的娥眉,仿佛结了千年的哀怨。我看见她题帕,“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我看见她葬花,“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我看见她最后的焚稿,绝望的泪水,断断续续地说:“宝玉,你好……”难道,这真的是一间“消香馆”?

这又是哪个女儿的屋子,竟这般破落。我环顾人去楼空的房间,闻到一阵幽香,原来这是蘅芜苑。我看见端庄的宝钗,正在费力地褪下手腕上的红麝串。我听见太虚幻境中的仙子唱道:“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我看到她被红烛映得灿若桃花的脸。听她轻吟:“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我遇到一个装容精致、衣着华丽的妇人,正在呵斥下人,哦,那是王熙凤。我看见她打鲍家的媳妇,冤枉平儿;也看见她戏弄贾瑞时的奸诈,害死尤二姐时的得意。我听见她在芦雪庵联句时说:“一夜北风紧。”我看见贾琏对她“一从二令三人木”,听她“哭向金陵事更哀”。

我看到稻香村里训子的身影,我闻到秋爽斋里海棠花的香气,我听到栊翠庵中敲击木鱼的声音,我触到暖香坞中发黄的卷轴。

我看到黛玉和宝玉合读《西厢记》,我听到宝玉说:“我就是那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我闻到宝玉为迎春做的胭脂的味道,我触到探春远嫁时冰凉的泪水。

我为黛玉去世,宝玉出家,宝钗守寡,贾府被抄而落泪,不忍心再看下去。掩了那沉重的宅门,再也不愿回首。天下雪了,大观园的红砖绿瓦都湮没在了皑皑白雪里,这一场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故事都消散了,只落了片白茫茫大地。

可从此,我的每一根思绪,都与这谜一样的大观园紧紧相连,再也挣脱不开。

学校:江苏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

红楼梦葬花吟篇6

黛玉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种种这般,都使得她象一朵幽然独放的荷花,始终执着着自己的那份清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

最欣赏的还是黛玉的诗情画意,灵秀慧黠。每每与姐妹们饮酒赏花吟诗作对,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论是少年听雨歌楼上的诗情,清寒入骨我欲仙的画意;还是草木黄落雁南归的凄凉,花气温柔能解语的幽情;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最叹息的是黛玉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黛玉的身世,注定了她的孤独无依,而她的性格,又注定了她的寥落忧伤。纵使大观园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是这里没有她可以依靠的亲人,没有她可以倾诉的知己,只有风流多情的宝玉让她芳心暗许,却又总是患得患失。于是她无奈着。“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悲哀着“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套无情”,伤感着“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终落得“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凉结局。

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黛玉低吟着的悲凉诗句一直被古往今来的独孤人士吟唱至今,这句诗出自曹雪芹的手笔,似乎也暗示着《《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悲凉结局和它之中蕴涵着的封建社会独有的苍凉和无奈。《红楼梦》一书让我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皆无完美,而人,也如此。

在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意,这是人生历程中不可避免的,和环境无关,和观念无关,内心对苦难,艰苦的理解也多了一份深刻,对梦想的追逐也越发执着。

红楼梦葬花吟篇7

《红楼梦》这本书永远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息,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黛玉的葬花吟,宝玉的种菊,湘云的如梦令,宝钗的临江仙……都让我感触至深。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红楼梦读后感,请您阅读。

红楼梦读后感1我,一个爱读书的小女孩。今年暑假我读了许多书籍,有幽默无比的《淘气包马小跳》;有让我笑口常开的《笨狼的故事》;有写出了女孩心声的《贾梅日记全传》;还有情节感人的《红楼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红楼梦》。

《红楼梦》这本名著很感人,别看我年纪小,才读了一遍一至十回,我还真懂得了不少,也时常掉眼泪。我觉得,当时的社会很奢侈,贾府的贾母很有权势,说话很有分量,贾府上下全都听她的。但她特别疼爱贾宝玉,把他当作心肝宝贝。也许因为是贾府上上下下都是姑娘,只有贾政(贾府的老爷)和贾宝玉两个男人吧。

贾宝玉有一个表妹叫林黛玉,她很爱哭,但很有才华,做诗、画画样样精通。她和贾宝玉很谈得来,经常一起玩耍,两小无猜。我觉得,自己也是一个样样精通的小女孩,爱好很广泛,读书、画画,弹琵琶、办小报……。呵呵,好像跟林黛玉有些相似,我也很爱哭,而且,哭起来没完没了。不过,这些应该改正,现代的孩子要坚强些,不要那么多愁善感。我觉得,林黛玉在我心里是《红楼梦》里最喜欢的人物,也是最感人的人物!

自从我看了《红楼梦》以后懂得了许多道理,我很佩服曹雪芹,他可以写出这么好的作品,把里面的人物写得那么栩栩如生,好像就站在我面前。我要向他学习,练好作文基本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红楼梦读后感2红楼梦读到尾声时,便会使人看尽大观园中的人情冷暖。

贾母,在我刚刚阅读《红楼梦》时我认为她是一位慈爱的母亲,她对宝玉的宠爱,对黛玉的热情,让我感到大观园并不是冰冷的,它是温暖的,因为贾母。但随着之后的阅读,直至黛玉死后我看到了贾母的冷漠与无情,一位慈母的形象在我心中破灭了,我对于大观园的幻想也逐渐消失。

王熙凤,她无疑是《红楼梦》众多人物形象中最引人瞩目的,相信她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成功、最精彩的文学典型之一。她英俊俏丽这一点相信在第三回中已经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她聪明伶俐大观园中上上下下都需要她来打理,她杀伐决断,谈笑风生体现了作者反对男尊女卑的思想倾向。她在大观园中的累累恶行,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自私贪婪,阴险凶残,生活糜烂的卑劣品质。她的性格是多样的也是统一的,善恶兼具。

晴雯的性格与黛玉有些许相似。她们都心高气傲,真诚直率,眼光敏锐,口齿锋利。但不同的是晴雯只是一个奴婢,她没有黛玉的多愁善感她比黛玉更来得开朗,刚强和泼辣,敢说敢笑敢怒敢骂,不像黛玉那样娇贵高雅,我甚至觉得与晴雯相比较黛玉显得有些许懦弱。晴雯做不出“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诗词但她却可以拖着生病的身体勇补雀金裘。

大观园中有纯洁,勇敢的女孩子也有冷漠虚伪的妇人。每每读一遍红楼梦每每会有新的感悟,红学是有趣深奥而又令人悲伤的。趣在于看宝玉与大观园中的女子相处,悲在于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与封建礼教残害了多少纯洁无辜的少女。

红楼梦读后感3《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

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红楼梦读后感4“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开篇,作者就给予我们一个神秘的印象。前世的情缘,后世来还。大多数读完这本书的人或许都怀有一份感叹,感叹结局的悲哀。黛玉无可奈何,抱憾而终;宝玉穷困潦倒,看破红尘。

书中以林黛玉和贾宝玉坎坷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用贾府的兴衰作为背景,通过它,揭示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透露出作者心中那份不满与愤怒。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林黛玉。她从小体弱多病,造就了她倔强、孤僻、特立独行的个性。但她的诗情画意和聪明灵秀总是不断的吸引着我。她每次与姐妹们作诗赏画,总是那么的才气逼人。她总幻想着与贾宝玉的爱情有朝一日获得认可,所以当她的爱情幸福被扼杀时,她表现得那样的勇敢、决绝。而最让我怜惜的,是她的多愁善感、红颜薄命。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薛宝钗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但读完这本书,我不禁开始同情她。她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但她也是一个典型的服从者,这是悲哀的,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所支配。与林黛玉相比,就显得更加悲哀,因为林黛玉追求了自己的幸福,并且得到了那份真诚的感情。而宝钗的一生“愚昧和不自知”到头来,只能任由生活来将她深深埋没。

我感叹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佩服那些敢于与封建斗争的人们,同情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

“假亦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如此的让人捉摸不透。

红楼梦读后感5这几天,我读了一本《红楼梦》,让我欲罢不能。每每读到佳句,欢喜的紧,读到伤心处,泪眼连连。

《红楼梦》以贾府衰亡为主要线索,全书以贾府为中心,描写上至朝廷,官场,下到市井、乡里的人情世故和风尚习惯,可谓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最吸引我的就是上至宝玉,金陵十二钗,下至丫头都是那么的具有才华,个个都出口成章,让我刮目相看,更让我崇拜得五体投地。印象最深的就要数黛玉和宝钗了。

黛玉或许是从小体弱多病,又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因此养成了她多愁善感的个性,她的眼泪总是又多、又细、又长。空有了一颗玲珑心和无人可及的诗情才艺,真是让我倍感遗憾啊!

反之,宝钗从小就在大户薛家出生,又有母亲和哥哥的疼爱,她的性格就大家闺秀所具备的大气了,因此也更得长辈们的喜爱了。更是“是非面前绕道走”,连丫头们都喜欢她。而我又觉得她虽然表面上是风光了,但做每件事都要思前想后,肯定是件特累的事。

《红楼梦》里对每个人都是刻画得入木三分,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心思,读了以后真是受益匪浅,更感到世态炎凉,真真假假,到头来都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红楼梦》引人入胜的地方数不胜数,真不愧为是文学史上的瑰宝啊!

红楼梦读后感6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从本书反映的思想倾向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和主张。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放奇光异彩。

红楼梦的情节结构在以往传统小说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重大突破。它以改变了以往如西游记等一类长篇小说情节和人物单线发展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艺术结构,使众多人物活动于同一空间和时间,并且情节的推移也具有整体性,表现出作者卓越的艺术才思。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更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作者往往只需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形象;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而使读者仅仅凭借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

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小说里的诗词曲赋,不仅能与小说的叙事融为一体,而且这些诗词的创作也能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做到了“诗如其人”——切合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口气。

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卓越成就,因而使红楼梦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或是艺术技巧上都具有自己崭新的面貌,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使它足以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而毫不逊色。

红楼梦读后感7《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又名《石头记》全书共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创造了一大批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物,如,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贵族公子贾宝玉,娴静稳重的薛宝钗等等,为我们演绎了一段精彩的故事。

如:“黛玉葬花泣残红”早晨宝玉和黛玉在聊天。宝玉无心说了一句冒犯黛玉的话,黛玉哭着就跑了出去。黄昏,黛玉以为宝玉被别人叫去一整天,心中担心,晚饭后过来看他,丫环没听出来是谁,没让黛玉进去。

红楼梦葬花吟篇8

是日深夜,余觉身体轻浮,头脑晕眩,故散步于院中。忽感身上一凉,一阵冷风袭来,风吹二目,眼不能睁。须臾,风止,吾微睁二目,顿觉豁然开朗。但见吾身处偌大一园,眼前百花争艳,蜂蝶翩飞,芳气袭人,又见身后雕梁画栋,锦帘低垂,实乃人间仙境。

忽听一阵嘻笑之声,又闻一阵人言之语,却又似乎是在吟咏,只是不能听清何词,故余循声走去,只听一燕莺之声言道:“宝姐姐好一首《螃蟹咏》”。既而,又是一番嘻笑之声。

吾心下甚异之,心道:“昔宝钗曾作一首《螃蟹咏》,这里又何处来的‘宝姐姐’作《螃蟹咏》?”,又想:“此处之雕梁画栋又系往昔从所未见,此处之景又觉与书中大观园相似,又观门上之匾额,题曰‘藕香榭’,难道吾穿越时空,才来到此时此处乎?”

忽然又觉心神飘乎,身体轻浮,不觉又至一处所在。只见身处一土丘之上,土丘之下,但见落红遍地,地上一女子席地而坐,身材窈窕婀娜,宛若仙子模样。只听她边泣边吟道:“未若锦囊收艳骨,一?g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吾忽想起此乃《葬花吟》之句,更信才刚穿越时空之事。心想此乃黛玉无疑,此处定是花冢之所在。

忽又觉恍恍惚惚,又见刘姥姥进大观园,不觉便忍俊不禁;又见宝玉摆宴庆生辰,不禁又为他祈福;又见黛玉焚稿断痴情,又不禁倍感伤心,想到她已黄泉路近,便不禁失声痛哭。

忽听一人喊道:“尔乃何人,竟敢无故在此嚎哭,抓起来,打……”。余不禁吓得魂飞天外,提足便奔,只觉脚下一空,便摔倒在地。只觉头晕目眩,睁开眼来,只见自己身处自家床上,遍身冷汗,才知才刚之事原系一梦。

原来余深爱此书,喜怒均系之,是故梦寐之中心亦思之,故有才刚一梦。不禁心下慨叹,此书乃前人杜撰,况雪芹先生亦言其为“假语村言”,而吾何故这般当真,正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红楼梦葬花吟篇9

  学生《红楼梦》读后感

  对于《红楼梦》的结局,我有甚多不满,可有人对我说,“既然你不满,林黛玉最终抱憾而亡,贾宝玉出家为僧,那你觉得,什么样的结局是完美的。”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是有沁人肺腑的感觉,每一句都像是尖锐又锋利的刀,深深插入读者内心,无形之中像是被掐住了自己的喉咙。记得她的《葬花词》:“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阵痛。

  她的泪,像涓涓细流一样潺潺流动,汇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剧。她哭泣,因为她太委屈。她是悲惨的,是值得人们怜悯的。

  虽然她的故事结束了,但是她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晕又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学生《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红楼梦》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个世俗之人无法明白她的思绪,“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面对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无法释怀,又潸潸泪下。

        在封建礼教前,她的自卑激发了她的自尊,当宝玉挨打后,工于心计、精于世故的薛宝钗送来了药丸,而且还用训教的口气规劝宝玉改邪归正。但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宝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却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儿一般,她的哭不是软弱,她以哭这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来真诚声援宝玉,默默对抗封建礼教,因此只有他们二人的心才贴得最近,爱得最深。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学生《红楼梦》读后感

红楼梦葬花吟篇10

酒香流茗,西风吹骤髻成霜,谁人箫歌,寂夜独奏,咽入萧墙载满院,寸寸柔肠掩风流,一杯浊酒泪鲛绡。楚楚寒秋,飞花末尽,身悴恨难休,嗟叹红尘冷暖自知,掩泪锁双眸。

一帘花碎影,霜菊摇落朦胧月,空照年年旧时景,岁月却成空独留相思人。提笔依如往,痴断巫山梦,奈何奈何,残梦不消岁月痕,却解红尘痴情人。余梦残香,低吟且对寂寞舞,一轮冷月,凭添双眸愁多少?

独自倚窗,月照眉心,点点滢滢暗生凉。梦深犹恐影萧萧,霜菊犹乱迷人眼,一派凄凉寒小楼。梦画江南,涌相思,曾度春风几济,燕子双飞,凭眸相对,执手风流,佳丽厮情许契,戏蝶花间,风依絮绵,可却一夜梨花照谁梦,点点扬扬漂谁伤?

红笺泪满,一夜寒风如诉,花峭人憔悴,末知今时此刻,西风唳多少失意人,会凭栏,葬泪西风?一杯浊酒还酹,听落西窗凋花声,重帘鸿影,月照相思可千里?一枕愁添,凝思故影唤杜鹃,声声啼血,满屋凄楚,一点朱砂印碧窗,情牵两处,梦依依。

满目幽恨怅对霜菊伤,旧情难了,还梦新伤,独自凄笑,谁人断肠梦江南?梦依依,飞鸿断,难觅影,箫咽空楼,望断归程,了此梦是余生。

两情若如初见,何来泪沾袖?恐是一朝花飞无人怜,空盈满院残花无人葬,泪还天涯,难赋情深。花开能有几时艳,春归秋梦凉,红尘离散乍能易,可叹香尽终归影独舞,吟残梦,夜夜笙歌且当年,可却离人泪,漏断三更谁人知?只怕是日日晓来梦中度年华,独对黄灯,许情生。

凌宵舞跃痴人笑,袖倚案,寒轻峭,怅影三更画瘦颜,愁衬丝映,枕衾难寐寂寥乘,冷溶裳骑梦独醒。伤情离别恨绵长,自古有柳岸残月之言,何苦空叹月盈缺?烟消陋室,身倦影怜,一襟幽恨,坐看红尘潮起落,潮起碧海生,潮落风烟静。

一生济壶任风雨,岁已清浅,凭雁断鸿,研墨素笺赋春秋。深,情亦真,秋梦薄,情愈实。别恨梦沉,西风阵阵凉,月映窗菊浓,花容为谁妍,解道相思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