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毕业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1:06:11

职高毕业论文篇1

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全面检验其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的程度。目前,社会对人才写作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但高职涉农专业很多毕业生的科技写作能力与社会实际需要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从我们走访过的几家园林公司、高山蔬菜公司和农业合作社来看,大多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写作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对写作能力的要求甚至超过了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但我们一些学生连写作基本技能都不具备。有的学生理论课考试成绩优秀,动手操作能力也很强,但写作上的缺陷影响了用人单位对其的满意度。因此,在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期间加强对其科技写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更好地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涉农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大都安排到三年大学生涯的最后一学期,而这个时间又往往是学生找工作应聘的时间,因此学生很难静下心来查资料、做实验和撰写论文。有些学生不是通过艰苦细致的试验完成毕业论文,而总希望能走捷径,没有实验数据就虚造几个,或者在网上或杂志上大段抄袭文献,东拼西凑成论文。毕业论文的质量下降也就难免了。有的教师教学和科研任务十分繁重,精力和时间投入不足;还有的指导教师对自己所带的学生要求不严,写好写坏都让毕业,成绩好的同学就觉得很不公平。这样不利于学生毕业论文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提高高职涉农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1、把好选题质量关

目前,我校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基本上是由本专业教师提供一些毕业论文的选题,然后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这样不会使学生的毕业论文出现大的偏差,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选题的兴趣和偏好,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挥。从前几年我们专业学生选题的情况来看,理论性选题偏多,而结合学生所处实习岗位的实际,生产实践需要的选题偏少。教研室要组织老师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实习目标以及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分析每一个题目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还有选题的新颖性。要坚持选题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既要有一定的学科背景,又要有较强的生产实践意义。

2、实行师生互选制度

实行师生互选制度,就是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教师也可以选择与自己研究方向一致的学生。老师在平时上课过程中与本专业的学生比较熟悉,因此师生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进行沟通和互选。学校可公示每位指导教师的基本情况、擅长的领域和长期研究的课题方向等,方便学生选择与自己课题相关的教师。

3、充分发挥指导教师作用

指导教师的自身科研能力特别是论文撰写能力的高低,以及教师的责任心,直接关系着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高职涉农专业的大多数指导老师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因此有的指导老师在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上精力分散,投入不足。由于毕业班的学生大多在校外基地实习,而教师在校内兼课,因此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阶段只能通过网络和电话接受教师的指导,师生之间沟通不充分。因此造成的后果很可能是指导老师定的题目不符合学生所处的实际环境,而学生的自选题目也可能与导师的长期研究方向不吻合。因此,校内指导教师要切实负起责任,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要严格要求,精心指导。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撰写开题报告、论文初稿的修改等多个方面都要层层把关。这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会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另外,学校要适当减少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量,使指导教师有充分的精力和时间来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同时,也可聘任与专业对口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指导教师。

四、结语

职高毕业论文篇2

第一,对学生而言,按照规定不得不写毕业论文,但是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临界毕业而且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学生既无心也无力重视论文质量。目前,绝大部分高校都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学期又是毕业生找工作的黄金时段。过去这十多年,大学(大专)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个时候从事毕业论文写作,难免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和负担,也使得学生无心专注于论文写作。其结果是,学生对论文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随便找些东西抄抄。这样的毕业论文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而且还容易使得学生养成弄虚作假的不良习气以及应付了事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其走进社会和今后的人生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这种流于形式的毕业论文写作,也分散了学生参加实习和找工作的精力,对学生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对教师而言,一方面自身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另一方面也心知临界毕业的学生不重视论文,即使倾注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毕业论文,最后的结果仍然不会有显著的效果。临近毕业时,不仅学生忙,老师也非常忙碌,工作任务也非常重,既要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又要填报各种各样的表格。而且通常是一人负责多份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工作强度非常高。但是,更重要的是,指导教师心里清楚毕业生对论文的态度,也同情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就容易放松对论文的指导。最致命的是,面对一份份敷衍了事的毕业论文,“让指导老师觉得付出的根本没有价值,整个毕业环节就是指导老师在‘自编、自导、自演’,所以最后看到就是一张张极度疲惫的脸庞,烦燥敷衍的情绪也随之产生,整个毕业论文环节开始恶性循环。”[4]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必然要影响毕业实习等的指导工作,顾此失彼,最终不仅使老师疲惫不堪,影响教学质量,还背离了高职教育的目标。

第三,对许多高职高专学校而言,各级管理者不是不了解毕业论文的现状,也不是不想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政府对高职高专学校就业率的考核越来越严,学校担心抓论文质量影响毕业生找工作,影响就业率,最后也不得不暂时将毕业论文质量放在次要地位。如果就业率下降,就会影响学校的招生。这也使得学校层面缺乏充足的动力去抓论文质量。

2高职高专会计毕业环节的改革之路

第一,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高等学历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具有不同的学业标准,这些学业标准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对于专科教育,《高等教育法》确定其学业标准为: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可见,《高等教育法》在专科教育的学业标准中并没有提及专科教育必须具有研究工作的能力。所以,取消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科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具有法律依据。

第二,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但它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与普通高等教育中的本科层次和研究生层次的培养目标存在较大差异。本科教育旨在培养理论知识宽厚、适用领域广的人才,硕士博士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能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高职的培养目标重在“技能型人才”,而不是理论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人才。而技能型人才毕业后往往要到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具备其职业或岗位所必须具备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在专业知识上够用即可。因此,毕业论文适合于高等院校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但不适合高职教育。[2]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是培养各行各业实务型会计人才,而不是研究人才。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主要去企业、事业单位等财务部门从事基层会计工作,目前这种多少具有研究特点的毕业论文显然不符合高职高专会计专科的培养目标。

第三,目前这种以“毕业论文”为核心的高职高专会计毕业考核形式是从科研导向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借鉴来的。这实际上是要求科研训练很少的学生在毕业时写出带有科研特征的毕业论文,同时又要求这样的论文要符合高职高专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些年来,高职高专教育界会计专科的管理者和教师不是没有意识到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问题,而且也投入了相当的时间与精力去加强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但仍然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在此背景下,笔者以为,如果不跳出“毕业论文”这种科研导向的毕业考核形式,无论怎么努力,都难以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如果毕业论文不能保证基本的质量,在毕业环节设置毕业论文这一环节是否有必要;当论文质量的底线和标准越来越低时,毕业论文是否还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否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这些都是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应该深思的问题。

3改革建议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会计毕业论文的撰写弊大于利。对于高职高专会计毕业环节来说,应围绕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以及高职高专会计专科的培养目标,选择更有利于高职学生职业发展的其他毕业考核形式来代替毕业论文。笔者认为,应以学生实习实践为基础,让学生结合实习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扩展实习实践报告的内容,以实习实践报告来取代目前的毕业论文。这种实习实践报告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包括:

(1)个案分析。即让学生实习时碰到的一些个案进行分析和思考,针对个案展开分析,撰写应用性报告。例如:从事财务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计算机及软件应用能力,外语能力等等;体会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提高的重要性;分析实习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等等。

(2)撰写实习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学生在掌握实习单位的材料后,可对该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独立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企业决策层提供一份有用的财务分析报告。

(3)为实习单位设计一套会计制度。即以实习单位的实际工作环境为背景,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实习单位的会计、出纳等具体工作,进行全面或局部的规划和安排。如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这可以是存货管理控制制度,货币资金管理控制制度,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等等。

(4)撰写实习单位专题调查报告。该报告旨在反映学生对实习单位的基本认识与判断,调查报告应结合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比如:实习单位基本概况、战略发展目标、公司治理结构、生产经营状况、产品销售情况;应重点介绍与专业有关的会计政策、投资、筹资策略、财务状况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职高毕业论文篇3

关键词:高职;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改革

1高职模具专业毕业设计的重要性

毕业设计是学生必修的最后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它既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与应用能力,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是学生走上社会工作岗位的前站.对高职模具专业学生来说,它能使学生完成模具设计与制造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培养并提高综合运用模具相关知识、理论和技能来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为成为在模具生产第一线从事模具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研究和经营销售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打下坚实基础[1].因此,研究并探索如何更好的组织和实施毕业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高职模具专业毕业设计工作现状

然而,笔者通过实际教学及调研发现,包括笔者所在学校在内的大多数开设模具专业的高职院校,其模具专业毕业设计的现行模式中存在较多共同弊端,最终效果差强人意.主要反映在:

(1)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和就业冲突,学生难以静心设计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模具专业采取的毕业设计模式均为在学生第六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同时进行毕业设计.学生一般在第五学期中后期就已经开始求职,基于就业导向,学生一般都把主要精力用于就业,直到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才开始真正考虑毕业设计的问题.但即使是顺利找到工作岗位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工作压力或时间、条件限制无法较好的开展毕业设计.

(2)毕业设计选题单一,毕业设计流于形式目前高职模具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一般由教师拟定、学生选择,学生带着题目到企业顶岗实习.一方面选题数量少,易形成“一题多人”的局面,使学生滋生依赖心理,最终导致抄袭现象严重;另一方面由于题目由教师拟定,难以与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工作内容较好融合,学生普遍缺乏完成毕业设计的动力和热情,即使勉为其难的打起精神完成毕业设计,也无法将结果在实践中进行验证,有纸上谈兵之嫌.

(3)学生无法得到适时、充分的交流和指导,影响设计效果由于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同时进行,不同学生身处不同企业的不同顶岗岗位,指导教师则一般留在学校一边从事日常教学一边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这种作息时间、空间的差距导致不同学生之间、学生与指导老师之间交流受到限制,无法充分、顺畅的表达各自的思想.学生有了疑难,难以立即得到有效的提示或指导,教师也难以及时了解学生的设计进度和现状,也就无法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工作起到切实有效的监督、促进作用.尤其对一些基础较差、专业基本功不扎实的学生而言,这就进一步降低了他们毕业设计的热情和信心,最终导致毕业设计成果错误偏多、质量偏差.由于以上原因,最终形成一部分学生不重视毕业设计,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采取消极等待、观望态度,不认真对照学校毕业设计规章制度、规范和指导老师的进度要求开展工作,寄希望于答辩前拼凑、抄袭来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一部分学生虽然重视毕业设计,但由于本身水平或周围条件限制,毕业设计草草了事、设计成果不尽人意;只有少量基础好、条件充分的学生能够按时、按质完成毕业设计,达到设置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初衷.在这种情况下,多数指导老师鉴于学生的实际困难和毕业率的压力,通常对毕业设计成绩评定采取宽容态度,最终毕业设计的执行效果大大削弱,甚至沦为“走过场”.

3高职模具专业毕业设计工作改进措施

可见,多数高职院校模具专业毕业设计的现行模式亟待改进.针对上述不利情况,笔者通过多年承担高职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从实践中总结到以下改进方法和措施:

(1)加强毕业设计理念的渗透,提前安排毕业设计如上述,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消极等待、严重抄袭的主要原因一是基本功不扎实、对毕业设计课题感到茫然无措,一是没有充分时间精力安排及执行毕业设计.学生对毕业设计不知从何下手,究其原因,与高职教育现行教学模式密切相关.目前高职教学的各门课程之间大多相互独立,课程教学目标较多定位为仅满足本门课程需要,较少兼顾到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前后衔接和相互协调、统一[2],且传统教学模式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应用环节薄弱.这就造成学生接受到的教育不够连贯、系统,无法很好理解各门课程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具体地位、作用和相互联系,也无法将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较好的应用于毕业设计.这就需要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毕业设计中的地位、作用,引导学生运用本门课程相关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并强化学生的这种应用能力.在我校模具专业课程教学中,与毕业设计直接相关的课程包括《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冲压模具设计与制作》、《模具典型零部件编程与加工》、《模具数字化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学》、《塑压成型设备》、《模具材料及热处理》,这些课程的授课教师尤其需要注意毕业设计理念的渗透.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和就业冲突,导致学生时间精力投入不足,可以通过提前安排毕业设计来缓解、改善.目前我校模具专业毕业设计课题的下达时间已提前到第五学期专业学习之后,利用学生的在校时间,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选题、开题工作,不仅要充分了解选题的目的、意义,而且要完成对毕业设计主要内容、执行步骤的详细规划和安排.万事开头难,做好了准备工作,就提高了学生在第六学期兼顾就业与毕业设计的可能性,也就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2)拓宽选题来源、思路,科学选择毕业设计课题首先,选题要恰当,难度要适中.一个好的课题,应能在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创造力,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的基础.毕业设计选题应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考虑学生专业水平、围绕学生就业来综合制定.目前高职模具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岗位主要包括“简单产品设计”、“机械及模具设计绘图员”、“塑压及冲压成型设备操作”、“塑料及冲压成型工艺分析”、“模具钳工装配”、“数控编程与加工”、“普通机加工”、“产品质量检测”、“生产管理或销售”.毕业设计选题应按模具职业标准和技术岗位要求,从模具在制造业中的实际应用出发,以培养学生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为核心,将过去本专业的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学、塑压成型设备、模具典型零部件加工等关联课程内容有机整合,并以此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拓宽毕业设计知识面.其次,应避免“一题多人”,争取“一人一题”,至少“三人一题”,最大限度防止学生滋生懒惰心理,杜绝抄袭现象.再次,应尽量拓宽选题的来源渠道、思路.除采用本校老师单独制定的课题外,目前我校模具专业采取的选题方式还有:1、与一些模具生产企业合作开发一批有实用价值、适合学生设计的课题.2、直接采用工厂实际工程技术问题作为毕业设计课题,这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聘请模具生产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由他们提供工厂实际任务作为毕业设计课题;一是已找到实习单位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根据实际工作内容自主选择并确定与之相关的课题.通过校外渠道获得的课题,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和可行性,更符合工厂实际,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就业.尤其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题,紧贴工作岗位,将毕业设计与实习就业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在完成岗位任务的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毕业设计,因而学生积极性高、参与意识强,毕业设计质量也自然得到了提高.

(3)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与在校教师指导相结合过去,毕业设计仅由校内教师来指导,这种单一指导的模式存在明显不足[3]:首先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是在教师承担繁重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完成的,而且一个老师指导的学生往往在十个以上,在此情况下要使每个学生都获得适时、充分的指导是十分困难的;其次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时空差距也影响了指导效果;再次目前高职院校模具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工程背景、模具相关企业工作经验,提供的指导意见容易和工厂实际脱节.目前,我校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已作如下安排:聘请模具生产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毕业设计兼职指导教师.承担本校课题的同学,以校内教师指导为主、企业兼职教师指导为辅.课题来源为校外的同学,以企业兼职教师指导为主、校内教师指导为辅.事实证明,校内教师指导和企业兼职教师指导相结合,克服了校内教师单一指导的缺陷,实现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能有效帮助学生攻克毕业设计中的难题,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4)完善校内外毕业设计实践条件,最大程度规避“纸上谈兵”已在实习单位进行顶岗实习并按工作内容确定了毕业设计课题的学生,可以利用所在企业资源完成毕业设计并验证毕业设计结果,但未找到实习单位而选择了本校自定课题的学生,仍然需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完成毕业设计.在以往的毕业设计中,选用本校课题的学生即使认真按照教材或参考书籍上的模具设计步骤完成了模具理论设计,由于缺乏经验和实践条件,最后能在合理的价格预算下,把设计图纸真正变成模具,并利用模具成型出合格制品的,少之又少.一方面,这种无法将理论设计转化为真实产品的现实,易使学生失去成就感,丧失从事毕业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毕业设计的成果无法通过实践来检验和修正,“通过毕业设计来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成为一句空谈,毕业设计沦为“纸上谈兵”.近几年,我校模具专业毕业论文中存在的理论不符合实际的主要问题有[4]:1、模具设计只考虑模具结构而忽略了加工制造,导致模具难以加工或成本偏高;2、无法正确选择模具材料、确定模具零件热处理硬度;3、图纸公差与配合标注、技术要求不符合实际需求.这些本应通过毕业设计弥补的知识缺陷将影响学生就业和工作,延长学生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时间.要避免毕业设计“纸上谈兵”,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完善校内外毕业设计实践条件,使学生的理论设计能够成为实物.一方面,学校要加大投资力度,改进模具实训室条件,购买或修整毕业设计需要的各种设备、工具、材料;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和模具企业的合作,使学生能够将毕业设计的某些实践环节放到企业现场去完成,既贴合实际,又能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5)强化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加大毕业设计监管力度毕业设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能力和态度,同时也与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密切相关.要真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必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指导教师要高度重视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严格按照开题报告中的规划和时间安排,有计划的对学生毕业设计工作进行阶段性检查,防止学生平时不努力,答辩前集中抄袭、剽窃;同时,学校管理部门要加大对毕业设计工作的监管力度,杜绝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要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进度、指导情况进行有效监管,既要及时解决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又要防止个别指导教师流于形式、敷衍了事.目前,我校使用了“学生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管理平台”,为每个学生、指导教师、管理人员分配了账号和密码,学生需定期在此平台上汇报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情况,指导教师也需通过此平台及时对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反馈、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管理人员也可以随时了解学生、指导教师的相关情况.通过这一平台,实现了对不同学生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工作、对教师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有效监管,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管理模式.

4结束语

加大对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视程度,更新毕业设计指导、管理观念,建立一套规范的、切合实际的、考虑全面的毕业设计指导及管理模式,确保毕业设计质量,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目前能取得最好效果的可执行的毕业设计模式,是根据学生签订的就业协议,选择有能力并愿意与学校联合培养的企业,与企业签订“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校企合作协议”,让学生在顶岗实习的同时进行毕业设计.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根据企业实际需求,为毕业生指定或由毕业生自行选定毕业设计课题,以企业技术人员为主、校内专业教师为辅联合指导学生,使学生参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为学生了解行业技术应用、积累工作经验、提前进入工作状态创造条件、提供平台.同时,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运用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对学生毕业设计进度、完成情况及教师指导情况进行监管.这种模式才真正实现了毕业设计的目的,更有助于学生就业.但这种模式只适合少量有能力就业且机遇好的学生,我们可以从这种模式的试点开始做起,兼顾其它模式,逐步尝试、摸索、完善,以点带面,以好带次,最终建立起适合各类学生的一整套完善的、切实可用的毕业设计指导及管理模式.最近几年,我校模具专业已按上述方式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并依照上文改进措施从多方面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了改进,实践证明,这种毕业设计模式和相关改进措施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提升了毕业设计内涵.

作者:陈娟单位: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董海东.高职模具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3(8):44-47.

[2]高秀华,周凤兰,张艳杰.高职高专模具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及改革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9):256.

职高毕业论文篇4

随着校企合作不断推进,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文件的陆续出台,实施高职毕业设计(论文)与顶岗实习并行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开展毕业设计教学的主要形式。顶岗实习作为学生职业生涯的转型期,对塑造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工作观尤为重要。它既是校内综合实践教学的延续,也是学生从事社会工作的“首演”。顶岗实习能给高职毕业设计提供科学选题、真实素材、实战演练、合理评价等优越条件,既成为了高职院校深化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理想平台,也是促进校企深度交融的有力抓手。然而,当前校企双方尽管拥有强烈的合作需求,但因缺乏有力的共管机制,使我国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仍多采用“校内指导、校外执行”的教学模式。多年来,国内职业教育者也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模式、设计选题、过程控制、考核机制等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更多的是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面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与顶岗实习并行日趋普及的发展趋势,构建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保质机制,将是我国高职院校实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升工程中首待解决的核心任务之一。

二、当前江苏省高职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并行所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设计选题机制有待改进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是决定高职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能否和谐并行的关键环节。调研中发现,好多兄弟院校都能很好遵循“一人一题”的原则,并且也能紧密贴合所授专业。但出于顶岗实习单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大多高职院校为避免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时间上冲突,确保毕业设计(论文)应有的理论深度,同时便于教学部门顺利开展毕业设计,纷纷采用了提前启动毕业设计的方案。尽管此种选题机制是建立在师生自愿互选的基础上,而且大部分学生的设计题目也是来自于往年顶岗实习单位现场生产问题,这些仍将是导致毕业设计选题与现役实习岗位产生距离的根本原因,大大降低了实习单位的合作热情。

2.双师协同指导力度有待加强毕业设计(论文)与顶岗实习并行过程中,“校企双师”指导对确保毕业设计质量的作用不言而喻,在走访的大多院校中都已100%的配备到位。但受校企地域距离、课题岗位差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校内指导老师、企业指导师傅普遍存在鞭长莫及的感受。校内指导老师由于指导学生多,教科研任务重,学生分散在全国各地,难以对学生提供有效的跟踪指导。而对于企业指导老师,部分院校抱怨他们指导水平参差不齐,期望能聘请车间或工段的技术人员担任。但深入剖析企业指导师傅指导不力的真正原因有三种:一种是毕业设计选题与顶岗实习内容存在差异,企业指导老师无充分时间提供额外指导;二是来自生产一线的企业指导老师因自身理论水平的限制,难以从理论角度给出高质量指导;三是目前企业老师指导属于无酬劳动,也没纳入企业考核范畴。“校企双师”协同指导不力,是导致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也使学生不能正视实习岗位的技术含量,最终引发频发跳槽现象。

3.毕业设计考核机制有待完善在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方面,大多高职院校期望建立校企合作的考核团队,共同对学生毕业设计成果作出全面评价。鉴于当前顶岗实习的现状,构建稳定的“校企双师”考核团队显然难以实现。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基于顶岗实习过程,同时开设了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两门课程,采用职责分明的双重考核制度:企业负责顶岗实习考核,学校负责毕业设计考核。在毕业设计方面,校方仍主要通过校内的指导老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层层把关,来考查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从近几年实施效果来看,校内评价关注更多的是论文格式、研究对象、难易程度、理论价值,而未能对毕业设计(论文)实践应用价值给出准确评价。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一直使学生认为自身需要完成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双重任务,在两者协同方面受工作压力、工作时间、毕业考核等方面的压力,感到无所适从。

4.校企协同共管平台有待建设高职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并行,需要校企双方分工明确,鼎力合作。由于顶岗实习单位比较分散,持续时间也相对较短,校企之间无法建立“以一对多”的个案化操作平台。校企分居两地,无疑增加了协同共管的难度。仅仅通过电话、手机、邮件、定期交流等方式,难以保证校企共管下的毕业设计质量。与本科院校毕业设计相比,高职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并行模式涉及企业较多,人员数量较大,需要花费成本更高。在倡导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行业参与的新型办学体制下,有必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化技术,建立一个通用型校企齐抓共管信息化平台。

三、高职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并行机制建构探索

1.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微型毕业设计高职毕业设计源于本科毕业设计,但两者因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导致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目标、考核要求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输送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与应具备科研能力的本科生相比,高职生主要从事工作现场的维护、调试、安装、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工作,他们能具备撰写技改项目的总结报告、故障检测排查报告、产品安装调试报告等能力即可,无需要求能写理论研究较强的长篇报告。根据教育主管部门对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总体要求,我们引入当前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建立如图3所示的高职微型毕业设计,它主要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方案决策、解决问题四大模块。四大模块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克服传统毕业设计弊端,而且也有利于实现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紧密贴合实习岗位,推动两者协调发展。

2.构建校企协同的动态选题双轨制在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启动阶段,高职生去向较为分散,如校内外顶岗实习、继续学业深造、自谋职业等等。为了能使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同时满足校、企、生的各自要求,我们初步形成了校企协同的动态选题双轨制。在规定的选题周期内,毕业设计(论文)一直处于构思阶段。当进入规定的时间节点后,对于进入顶岗实习的同学,要求必须结合实习岗位进行选题。在校内实习的同学,由校内指导老师进行定题,或自由选择,但必须经过校企混编毕业设计工作指导小组的认可,力争实现“假题真做”。此种基于校企协同的动态选题机制,有助实现选题紧连岗位,有助实现一人一题的原则。

3.建立校企协同的双师指导协调制高职毕业设计的开设宗旨,就是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这对毕业设计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深度提出了一定要求,同时也给校企双师指导的工作思路指明了方向。校企双师在理论研究、实践操作方面各具优势。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紧密结合实习岗位的选题下,企业指导老师负责实践指导,进行毕业设计的实用价值把关,而校内指导老师负责提供毕业设计的理论支持,进行毕业设计的理论水平把关。针对毕业设计(论文)与顶岗实习的并行进程,我们建立了校企协同的双师指导协调制,以确保毕业设计的指导质量。

4.建立校企协同的多维监控机制由于学校、企业、学生对毕业设计的价值取向存在差异,这给当前校企协同管理毕业设计带来了巨大困难。若我们能合理运用校企协同选题机制后,即毕业设计成为校、企、生三方拥有实现各自需求的共同载体时,这便有助形成校企齐抓共管的局面,促使高职毕业设计有条不紊进行。学校、企业、校内外指导老师要准确跟踪学生毕业设计的全过程,根据各关节的具体考核指标,严格把关毕业设计每个环节。对此,我们建立了校企协同的多维监控机制。

5.建立校企协同的特色评价机制目前高职毕业设计的考核方式主要采取“校方考核为主、企业协评为辅”的考核机制,显然难以很好保证高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需要建立一种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行业、企业、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根据校企实际需求,重构高职毕业设计的评价指标,建立多方参与的远程协调考核机制,如网络答辩、校企混编的答辩小组、校企混编的毕业设计工作指导小组、“学校考核理论应用+企业考核实用效果”联合考核机制、优秀毕业设计同学由实习单位优先选择或由学校推荐就业等。教育主管部门和行业对校企协同主管的毕业设计(论文)从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角度作出建设性评价,引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及其工学结合制度科学发展。

6.建立校企协同的网络化管理平台基于高职毕业设计并行于顶岗实习的特有教学模式,结合本科院校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成功案例,采取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参与的建设思路,通过整合校企双方对毕业设计的需求,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建立了高职毕业设计信息管理网络化平台建设方案。通过网络集成环境下多个数据库的访问与协作,使企校双方能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具体实施情况,能很好解决高职毕业设计特有的地域冲突问题,同时供多方人员进行考评。

四、结语

职高毕业论文篇5

关键词:高职高专;毕业设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160—02



一、引言

高职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此环节学生对所掌握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为实现零距离上岗打下坚实的基础。《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2004]14号)指出: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毕业设计也反映一个学校的教学水平,在国家示范院校验收过程中,毕业设计作为重要的一个验收标准,作为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高职教育,毕业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毕业设计的现状与问题

笔者通过近五年参加高职毕业设计指导、评阅、答辩等环节,发现不少问题。

(一)题目定位不准确,脱离培养目标

对于高职学生的培养要求教育部有明确的规定,高职院校应该严格按照培养目标制定相关的毕业设计要求及题目要求,不能沿袭本科毕业设计的规范。部分高职院校的毕业设计规范和本科差别不大,要求过高,或者过于简单,这些阻止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时间仓促,质量不高

高职毕业设计一般是在第六学期进行,严峻的就业形势,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时间正是就业招聘会的高峰期,学生整天奔波于各种招聘现场,几乎无暇顾及毕业设计,学校的就业率又影响学校未来的发展,因此,不利外部的环境严重影响了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选题陈旧,脱离实践

现代科技发展迅速,技术更新换代很快。有的题目用了好几年,缺乏创新性和现实意义,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所用的知识和方法在实践中早已被淘汰,对于学生以后的实际工作没有多少指导意义,因此,缺乏设计的意义。

(四)过程控制不严格,整体质量不高

不同学校对毕业设计都作了相关的规定,但在执行过程中常常出现职责不明确、要求不严格、不具体、不完整,对格式要求过多而忽略了内容的重要性,毕业设计过于形式化,部分老师直接把往年的毕业设计给学生,让学生参考,参考实际上就是复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部分学生在工厂实习,无暇顾及毕业设计,更谈不上主动与指导老师联系,与同学探讨毕业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五)抄袭严重,雷同较多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部分学生急于求成,对于毕业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部分内容都在网络上查找,如果有相似的部分就直接下载,不加修改直接应用;在同一小组内的学生,互相分工彼此完成设计中的一部分,然后互相拷贝,论文中语句不通顺、错别字较多,更有甚者图纸的名字都没改。如此过程怎么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三、改革的措施

(一)以培养目标为根本,选择合适的题目

在选择毕业设计题目时,要明确高职学生的培养要求,了解学生的现状,作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高职毕业设计,要突出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在毕业设计中就要特别突出高职对技能培养有较高要求的特点。我们对10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确定了编制零件工艺与夹具设计、数控加工与编程、电控系统设计三个方向的题目,这三个方向覆盖了本专业的能力要求,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同时也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合理的时间安排为基础,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毕业设计时间的安排不宜限制于人才培养方案,而应从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安排。毕业设计可在第五学期开学布置题目,第五学期末或者第六学期初答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进行毕业设计,既可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在此期间可以和同学、老师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完成毕业设计后进行答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后可以安心的进行后续的教学安排,因此,合理的时间安排对于完成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以实际操作(实物)为标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我们看到以往的毕业设计的形式,就是一个档案袋中装一本说明书,几张图纸,这些东西很虚,很难展示学生的能力。因此,在毕业设计中可以要求学生须有实物作为考核标准。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为某零件工艺的编写与某道夹具的设计,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工艺规程的编写和夹具的设计,然后让学生在机床上操作自己编写的工艺,如有问题及时讨论、改正,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夹具,通过理论、实践的实施,学生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综合素质会得到质的飞跃。

(四)以新形势下的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因此,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设计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毕业设计开始前,指导老师对设计的规划和要求不能过于详细,要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灵活构思、安排,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五)以毕业设计答辩为介质,为就业招聘打好基础

口才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表现,特别是在学生招聘过程中非常重要。在毕业设计答辩过程中,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毕业设计答辩是学生对自己所完成任务的总结、表达、思辨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在答辩过程中,答辩委员可以由指导老师、专家、企业代表等组成,通过答辩,为学生创建充分展示自我、推荐自我的机会,同时,也为用人单位了解、选择学生提供窗口,从而对学生的就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保障毕业设计实施的措施

(一)加强师资水平的建设

只有高水平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教师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因此,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应该给现任的专职教师减轻上课的任务,让教师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科研活动或者下厂锻炼,另一方面要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提升高职院校整体的科研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拿出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毕业设计题目。

(二)建立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

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期间需要相关的制度保障。学生毕业设计如果在第五学期进行,那么进行毕业设计所需的一些资料比如图纸、图版、手册、教室等都需要相关部门协调,统一安排,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毕业设计环境。如果毕业设计在第六学期进行,为了减少学生因忙于找工作而对毕业设计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学院的教务处、就业办、学生处等部门与个人共同协商解决,既不影响学生的就业,同时又能让学生安心、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保证毕业设计质量。这些都需要学校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约束部门、个人,以免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影响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

(三)完善毕业设计成绩评价体系

高职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评价体系应有高职的特点。高职学生毕业设计成绩一般由指导老师、评阅老师、答辩三部分组成,各部分所占的分值比例不同学校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在评价标准中对于指导老师、评阅老师、答辩的评分标准应有具体、详实的要求,不同专业应区别对待,同时,还应增加论文选题,文献资料的评分标准,通过评分标准使学生对毕业设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高职毕业设计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最后一次系统、全面的练兵,对学生以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影响。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对三年所学的知识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能够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锻炼学生吃苦耐劳、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毕业设计,严把毕业设计质量关。

参考文献:

[1]教高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C].教育部办公厅,2004,(14).

[2]朱方来.向怀坤.改革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7).

[3]管新平.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途径[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4]徐立志.贾敏.对高职毕业设计进行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5,(2).

职高毕业论文篇6

关键词:毕业论文;B/S架构;选题管理

0、引言

永城职业学院设有机电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食品化工系、建筑工程系、经济贸易系、文化艺术系、矿业工程系、旅游管理系、基础部和培训部等教学实体。本论文根据学校的要求,结合学校具体情况提出建设基于.net技术的选题管理系统。系统涵盖教师管理模块、学生管理模块、管理员模块等主要环节,也包括数据报表的统计输出,初始数据的导入,系统的阶段管理等;系统采用B/S架构,三层架构开发,符合学校的软硬件情况[1]。

1、系统开发技术方案

本毕业论文选题系统采用的是microsoftVisualStudio2010进行开发的,该版本可以支持.netFramework2.0/3.0/3.5/4.0,具有较强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并且该版本的其他辅助设计功能也非常完善和稳定。Visual2010是一套完整的开发工具集,用于生成web应用程序、XmLwebServices、桌面应用程序和移动应用程序[2]。本系统采用的数据库服务是由SQLServer2008express版本提供的,它是微软专门针对学生、初学者等入门级的版本,比较适合本课题的开发和应用环境。

系统采用B/S结构,三层架构开发。框架是.netFramework的一部分,可以用任何基于.net的语言开发web应用程序。本课题采用的是C#语言,因为C#是.net平台上应用程序开发的主流语言,有利于项目的后期维护和改进。访问技术为应用程序提供数据访问能力,为运行SQL查询、存储过程、操作XmL数据提供了所需的工具,它能用于访问关系型数据库系统。

2、系统的设计

2.1系统总体功能规划

根据学院的需求的分析,可将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系统按照不同的功能划分为管理员模块、教师模块、和学生模块功能。

2.2系统的业务流程

首先管理员登录系统,新的一轮选题前先执行“清空往年学生数据”操作和“清空往年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操作,接着准备新一年的论文选题工作,并导入教师和学生信息,包括每个教师和学生基本情况以及专业培养要求、培养目标等相关信息。教师和学生登录系统,可修改默认密码。教师根据学院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论文的命题,包括论文的题目、要求和内容等,本系统自动进行相似度检测,然后提交系统,若命题与其他老师的完全一致,则无法完成提交。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选题,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一个志愿,最后提交选题结果。为保证论文的质量,一般规定导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数量不超过10人。管理员可以对个别特殊的学生的选题情况进行微调,然后最终选题结果。选题结束后,教师可以查询和统计指导的情况,学生也可以查看自己选题的情况,最终选题结果可以导出到文件中,由系统管理员备案[3]。

2.3管理员模块设计

讲师或硕士以上的教师有新建选题权限,赋予教研室主任进行专业性审核权限等;管理员可进行选题信息管理,如添加每年毕业论文选题等;管理员可对选题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如规定教师命题的时间、学生选题的时间范围等,整个选题过程首先由管理员对各个导师提交的命题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选题信息,然后实现师生双选,最后对于个别选题不成功的情况进行手工调整。除此之外,管理员还可以进行信息统计汇总等。通过以上的需求分析,管理员模块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功能:各部门管理、教师信息管理、选题信息管理、学生信息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等功能。

2.4教师模块设计

教师模块主要实现新建选题和选择学生两个功能,新建选题功能主要是要求导师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自己的专业特长给出若干个题目,并且要给出题目的说明和要求;选择学生功能主要是授予导师选择学生的权利。除此之外,导师还有修改命题、查询选题情况等功能。

(1)新建选题:毕业论文工作启动以后,导师首先要完成命题工作,要给出题目名称,避免选题的重复性,导师还要给出限选专业、难易度、工作量以及说明和要求等必要信息,然后提交系统等待审核,导师还可进行选题的查询,如查询我的选题或全部选题。

(2)选择学生:当题目经过审核通过以后将正式公布给学生,导师等待学生进行选题,选题结束后,导师可以查看题目被选情况并且有权决定是否接受学生。师生双选阶段和高考录取非常相似。

2.5学生模块设计

学生模块主要是实现查询信息和选择命题两个功能。在经过管理员进行题目审核这个环节以后,所有审核通过的论文题目将公布给学生。首先学生可以通过点击选题管理的选题列表浏览到所有供选择的题目,并可继续查询到每个命题教师的有关信息,如教师的专业方向、教师的联系方式、可指导的人数以及每个选题限选的人数等,然后根据自己的条件和专业特长进行选题,一个学生可选择一个志愿,之后进入导师选择学生阶段。另外,学生可以随时查询自己被选的状态,也可以查询自己最终选题的情况。

2.6数据库设计

本毕业论文选题系统包含相关实体(教师和学生)和毕业论文题目。

教师实体,包括教师用户名、密码、以及教师编号、姓名、职称、专业方向、籍贯、联系电话、性别、QQ号、邮箱、所出毕业论文题目和指导人数。

学生实体,包括学生用户名、密码、以及学号、姓名、专业、联系电话、性别、QQ号、邮箱和所选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题目实体,主要包括题目编号、标题、题目简介、题目内容、选题面向级别、出题教师、出题老师编号、允许选题的人数、学生姓名、审核信息。

3、结语

本系统以永城职业学院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的工作特点为基础,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只要能够连接到internet的任何一台计算机均可登录本系统。本系统不仅方便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还减轻管理员的工作量,提高毕业论文选题的效率,同时通过三级审核,大大提高了毕业论文选题的质量。由于是针对永城职业学院所设计的毕业论文选题系统,因此系统在适用度上有一定的范围约束,但是它简单实用、通俗易懂,能满足学院毕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要求。

参考文献

[1]郑琳.大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存在问题及对策[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8,22(4).

职高毕业论文篇7

1毕业设计书写格式不够规范

毕业设计通常由封面、任务书、开题报告、摘要及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部分组成,而好些学生的毕业设计中,只有封面、目录和正文,其余的部分都忽略掉了,有些就算有目录,目录的页码与正文所标的页码也不吻合。

2提高高职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对策

2.1充分做好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基础,决定了毕业设计的方向。毕业设计的内容应涵盖专业的主干课程,符合所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目前,绝大部分职业院校毕业设计选题多采用指导教师给定题目,学生3-5人组成项目组的形式,这种选题模式限制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挥。高职学生的培养的是技术应用能力强,服务于生产和管理等一线岗位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结合学生自己的兴趣或以后的工作需要来选择题目比较切合实际,学生可以从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方面着手,缩短理论与实际工作的差距,一旦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可以很快融入角色,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也为该专业的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2完善毕业设计管理机制

毕业设计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为确保毕业设计顺利进行,要成立专门的机构制定具体的措施和办法,制订完善毕业设计教学管理制度和管理文件,成立毕业设计领导小组,对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实行全面质量跟踪和管理,举行毕业设计指导讲座,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或以后的工作需要选择题目,制订《毕业设计工作计划》对教师何时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学生何时进行有关技术资料、数据的收集、学生何时完成毕业设计初稿、教师何时对学生的初稿提出反馈意见、学生何时完成毕业设计修改稿、何时完成毕业答辩做出系统的安排。制订《毕业设计书写格式》,毕业设计说明书要有统一格式,内容一般应包括名称、摘要、正文和参考资料四部分。正文是说明书的核心,一般应包括: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目标分析及总体方案的确定、设计的思想和依据、实体设计、软硬件调试和结果分析,必要的计算、图表、总结。说明书文字叙述力求简练通顺,字数不得小于6000字,设计说明书的撰写力求概念准确,条理清楚,材料丰富,数据可靠,论述深入浅出,做到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制定《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对设计的选题、设计的指导、设计的答辩以及毕业设计的成绩评定等各方面工作做出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加强毕业设计检查监督工作,按照《毕业设计工作计划》的要求对通过毕业设计考核,确定学生所做的毕业设计是否达到教学要求,了解学生的设计的实际水平,对于抄袭和代做的毕业设计应严肃处理。

2.3改革毕业设计答辩模式

毕业设计答辩对毕业设计起着举足轻重作用,通过答辩可以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质量,考查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要成立毕业设计答辩工作领导小组,精心组织答辩工作,对答辩场地、人员安排、答辩时间、答辩记录等工作都要进行周密的安排。学院可以邀请企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与学院的指导教师共同组成答辩考评委员,此外,学校的指导教师同样可以到企业去,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现场答辩委员,在企业现场进行答辩。在答辩前几天答辩考评委员的成员要阅读学生的毕业设计,精心准备答辩问题,除此之外,还要组织相关专业的年轻教师参加答辩,使年轻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得以提高。

3结束语

职高毕业论文篇8

【关键词】高职化工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思路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148-02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指出:“毕业论文(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环节,是衡量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然而,就目前高职化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实际情况来看,许多毕业论文(设计)存在质量不高、东拼西凑、抄袭剽窃、创新性缺乏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建立适合化工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机制,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对提高化工专业毕业生的人才综合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针对化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审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对毕业生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对化工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的思路进行探讨。

一、高职化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目前,高职化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论文格式不规范,没有按照毕业论文(设计)的正确格式进行撰写,如字体、行距、图表等。二是抄袭、剽窃现象严重。有些学生论文抄袭文字比多达60%,甚至直接把他人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论文的数据。三是文章缺乏创新性,没有特色、风采。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往往与参考文献相类似,缺乏创新点。四是字数太少,太简单,有的论文字数不到1000。五是条理不清,遣词造句,自相矛盾。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一些学生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学生态度不端正,对毕业论文(设计)没有高度重视或重视不够。高职院校所招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有些还是因为高考失利未能考上本科院校而无奈地选择了高职院校的学生。这些学生在中学基础教育阶段基本上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缺乏兴趣和主动性。进入高职院校后,这种状态也随之带到高职教育的学习中来。在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中,表现尤为突出,学生常常置指导老师的意见于不顾,对毕业论文(设计)不予重视,敷衍了事。

第二,一些学生自身素质较差。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在毕业论文(设计)实践过程中,缺乏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对一些问题很难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观点。另外,高职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也较差,如文字处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总结概括能力等。一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经过思考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认识,却无法准确地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第三,指导教师资格把关不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高低,与指导教师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教师的知识水平、科研能力及工作责任心等。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对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的资格把关不严,有些高职院校学生多,教师少,为了把毕业论文(设计)分配下去,往往把一些刚从学校毕业,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或者让单名指导教师同时指导20篇以上的毕业论文(设计),这大大影响了毕业论文(设计)总体质量的提高。另外,有些指导教师的工作责任心不强,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修改、完善、定稿等环节缺乏耐心的指导。

第四,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上存在不足。对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毕业论文(设计)模式比较单一,质量管理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选题与实践结合不密切,校企分离,缺乏创新性。

二、毕业论文(设计)改革思路之探讨

(一)实现选题方式多样化。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要切实做到与科学研究、开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要把一人一题作为选题工作的重要原则。化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应因人而异,贴合每名学生的特点,不应该只局限于校内的研究、开发和设计类的课题,而应该走出校门,与当地企业合作,到生产一线去,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问题来选择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进行开放式毕业实践教学。下面提供几种选题思路作为参考:一是根据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或产学研课题拟定几个子课题与学生协商安排题目;二是根据指导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熟悉领域,拟定几个选题任学生选择;三是学生根据实习实践或者未来工作方向、个人兴趣选题;四是其他形式的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以上第一、第二条思路可供一些理论基础知识扎实、科研兴趣高、实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作为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其论文实用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尤其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具有重要作用。而一些基础相对薄弱,主动要求去签约单位毕业实习的学生,其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可以选择第三条思路,它与学生的实习岗位密切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和学习积极性。

(二)加强毕业论文(设计)内容的创新性。毕业论文(设计)是否具有创新性是衡量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水平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化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整体水平,应当注重对学生和指导教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化工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都是采取指导教师指定论文题目,学生被动按照要求收集资料和做实验来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客观上扼杀了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应当改革。毕业论文(设计)从选题、收集资料、制订实验方案、实验观察记录、收集和整理数据资料、分析综合归纳、论文初稿撰写到论文修改定稿的每一个环节,应当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努力实现创新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同时,要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保护学生的创新热情。

(三)实现企业实训、科技创新及毕业论文(设计)的一体化。化工专业学生的毕业实践可以采取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因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为化工专业学生毕业实践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加学生的责任感及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如果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生产、学习、研究的毕业实践训练,不但能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毕业实践过程中得以巩固和升华,而且有利于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互惠互利、合作愉快的良好氛围,实现企业实训、科技创新及毕业论文(设计)的一体化。因此,在整个毕业实践教学环境中,应充分发挥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的力量,可以由他们和学校教师共同完成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

(四)加强化工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提供先进的实验场所。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办出特色、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建设。它有利于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验观察能力、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等。实验实训基地是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场所,特别是化工专业的学生,其毕业论文(设计)实验数据及检测方法都在实验室进行。为了确保化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能够顺利完成,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化工实验实训基地势在必行。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毕业实习,加大对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建立和完善校内实训基地,购置一批实用且性能优越的仪器和设备,如电子分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光谱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以为提高化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整体水平作好保障。

(五)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化工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化要求与管理,毕业论文(设计)的每个环节都要制定出明确的规范和标准。要根据化工专业学科特点和条件,研究建立有效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管理模式和监控制度。要重视研究和解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改革和工作力度。

(六)加强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管理工作。许多高职院校明文规定,教师指导一名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量相当于2课时,而毕业论文(设计)从选题到定稿全过程的实际工作量却远远大于2课时,因此容易造成教师对学生论文指导工作的马虎与不负责任等问题。学校应建立制度和奖惩机制,从严治教,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增强责任意识,使指导教师能够集中精力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各项教学教育任务。同时建立校内外指导教师相结合以校内教师为主体的指导教师队伍,重视解决指导教师的数量和水平不适应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需要的问题。要统筹教师队伍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的指导作用,确保指导教师数量的足额到位。

(七)加强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学风建设。采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学风教育,不仅使学生理解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而且能充分认识到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对提高自身动手操作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文献查阅能力、写作能力、科研工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倡导科学、求实、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优良学风,严肃处理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不良行为。

职高毕业论文篇9

abstract:thepaperanalyzedthemajorfactorsrestrictthegraduatethesisqualityofhighervocationalcollegestudents,studiedhowtostrengthenthescientificstandardmanagementofthestudents'graduationthesisbythetrainingobjectivesandputforwardthesuggestionsandmanagementmethodsofimprovingthegraduationthesisqualitytomakethethesisplaytheroleoftestingthegeneralqualityofstudents.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论文质量;对策

Keywords:highervocationalcollege;graduationthesis;qualityofthesis;solutions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7-0250-02

0引言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其毕业(设计)论文对其以后的工作举足轻重,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因此要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的科学管理是一个有效手段。

1制约高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

1.1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写作不够重视

技术应用性人才是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通常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标准是“必须”、“够用”,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素质。正是由于高职院校的这种特点,导致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写作不够重视,没有真正意识到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的重要性,简单的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写作只是走走形式,出现了各种各样应付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的问题,比如大量的摘抄网上或者书上文章,没有自己的思想和逻辑;部分学生未按规定时间上交论文,也不依据指导教师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部分学生采取应付的态度,草草了事,不认真对待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甚至还有部分学生直接抄袭他人作品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的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普遍水平较低,也无法实现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的目的。

1.2顶岗实习质量偏低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在逐步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过程中,现阶段顶岗实习质量有待提高,已经影响到了整个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与课堂教育相比,由于顶岗实习涉及的因素更多,比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场地、环境等,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控的因素更多,因此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而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旦顶岗实习质量偏低,势必会影响到最终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1.3论文指导教师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该具备过硬的实践能力,但现实是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难以满足充足的“双师型”师资力量,而体现在论文指导方面,就是论文指导教师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很多论文指导教师的能力无法胜任学生的论文指导工作。

1.4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定位不明确

对于毕业(设计)论文而言,选题是重中之重,选题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毕业(设计)论文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大小,因此必须选择适应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当前一些高职院校的论文选题工作并不严谨,很多供学生挑选的论文题目都和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不符,多是一些纯理论性研究的题目内容,这些题目不仅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也无法使学生从中受益。

1.5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时间安排不尽合理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多是三年制,且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多安排在第五学期末与第六学期进行,但在第五学期末与第六学期期间,高职院校的学生面临很多问题,比如考试、升学、实习、就业、写论文等,这段时间是学生最为忙碌的时期,很多事情交织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写作过程中几乎都选择了不与指导教师沟通和交流,对毕业(设计)论文采取了草草了事的态度和做法,导致毕业(设计)论文空洞、抄袭等问题出现,这都是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时间安排不尽合理造成的。

2提高高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途径

2.1完善规章制度建设,细化论文写作要求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写作工作亦是如此。只有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各环节做出明确的规定,才能有效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通过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建设,细化论文写作要求,可有效提高高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2.2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认识

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导致很多高职院校不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其实毕业(设计)论文是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业务素质,此外,高职院校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论文既是高职院校学生对自己三年所学专业的一个总结和检验,也是对教师三年教学质量的一个总结性的检查。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和阶段,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对其充分的重视,真正意识到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的重要性,提高质量意识。

2.3切实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

学校应加强对毕业生的顶岗实习质量的监控,加大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的力度,提高学生对于实践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顶岗实习之前,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提纲编写、材料收集甚至初稿写作应该已经基本完成,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实践中验证论文的观点,总结实习中的新发现、新认识以及经验教训等。为确保顶岗实习教学效果,在课程结束前,应安排学生上交实习报告、实习记录等,同时还应该组织学生向指导教师进行一次简要的实习汇报。此外,将实习汇报纳入到毕业答辩的一部分,也是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

2.4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指导水平

由于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是重要的综合性、总结性实践教学环节,教师自身的高素质也是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保证,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该具备过硬的实践能力,同时还应该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因此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指导水平是必要的,它是提高高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例如,可以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科研课题,来促进教师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为毕业(设计)论文整体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另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通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选等方式,激励教师热爱教学、热爱学生,尽职尽责,倾情奉献;建立畅通的渠道,加强教师与其他院校及现代企业的联系。

2.5结合实习岗位,指导学生做好论文选题

恰当的选题能够使学生在毕业实践的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培养与全面素质提高相结合、毕业实践与企业生产相结合、毕业实习与就业相结合。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原则首先要符合教学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另外,在保证对学生综合训练的基础上,应从来源于生产、科研的实际问题为选题,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紧迫感和经济观念。选题还应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工作量饱满,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经过努力能按时完成。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鼓励学生有所创新。

2.6科学安排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

可考虑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第四学期或第五学期的上半学期开设文献检索、调查和分析方法等基础性、工具性的课程或专题讲座,同时在教师指导下选题,并广泛地查阅资料、编写提纲等,这一时期也便于学生与指导教师交流沟通,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第二阶段在第五学期下半学期和第六学期上半学期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实习中思考所遇问题并撰写初稿。第三阶段在第六学期下半学期,学生回校后结合毕业实习的认识体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再学习从内容的深度、创新等方面进一步修改论文并完成答辩工作。

3结语

毕业(设计)论文是一项理实融合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对学生从专业学习向实际工作过度以及长期职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需要学校、指导教师、学生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与探索,才能有效提升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占九.以培养实践能力为特色的高职毕业论文(设计)范式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9(03).

[2]赵姗姗.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0(07).

[3]陈岭.“2+1”模式下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科技资讯,2010(36).

[4]李小典.实践在大学生毕业论文中的作用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1).

职高毕业论文篇10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学习策略高职

[作者简介]刘彦臻(1964-),女,湖南攸县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和教育管理。(广西柳州545002)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高职教、学、研、训一体化网络平台构建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1JGZ102,项目负责人:刘彦臻)和2009年度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项目“高职毕业论文(设计)网络课程开发与研究”(项目批准号:桂教人[2009]62号,项目编号:58,项目负责人:刘彦臻)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0-0172-02

一、引言

学习策略属于认知心理学的范畴,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越来越重视学习策略,研究成果呈上升趋势,但国外学者对学习策略的研究比较全面深入。Rebeccaoxford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促进习得、存储、提取和使用信息而采取的措施,可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成功的学习者会采用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需要和学习阶段的学习策略。o’malleyChamot认为学习策略是个体学习者用来帮助他们理解、学习或记忆新信息的特别的思想或行动。他根据信息处理理论将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用于评价、管理、监控认知策略的使用,是学习者利用认知处理学习的知识,通过对学习的规划、监控和评估等手段来调节学习;认知策略用于学习活动之中,是学习者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记忆、理解,进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采用的各种步骤和策略;社会/情感策略知识为学习者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是学习者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合作时所使用的方法和策略。元认知策略高于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

研究采纳o’malley&Chamot的分类方法,参照oxford的学习策略量表编制调查问卷,对某高职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学习策略的应用情况展开调查和分析。

二、研究方法过程

1.研究问题。(1)高职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使用现状。(2)如何提高网络课程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水平。

2.研究对象。某高职学院2010、2011届商务英语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涉外旅游专业202名毕业班学生。年龄从21~24岁不等。调查时间为两段,分别为2010年5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及2011年5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

3.调查工具。调查通过电子问卷,以学生匿名在线填写、提交问卷形式进行。问卷由“高职学生网络学习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策略和情感策略使用现状”四部分组成,共72个选项。发放电子问卷202份,回收问卷180份,问卷回收率为89.11%,其中有效问卷161份,有效率为89.4%。

三、调查结果分析

1.总体情况。所有的学生都接触过网络教育形式,其中67.57%的学生接受网络教育时间为1~2年。所有的学生每周都会上网,其中69.3%的学生周上网时间超过8小时;87%的学生认为网络课程对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学习任务有促进作用,这为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元认知策略。在计划策略方面,62.84%的学生能根据老师的要求和自己的需要制订基于网络课程的学习计划,上网学习之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在自我监控方面,60.84%的学生能按照既定的学习目标合理安排上网学习的时间,提醒自己围绕学习目标学习,不被其他诱惑分散注意力,根据学习的需要,及时调整网络学习的进度和内容,独立进行网络自主学习、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在学习评价方面,67.58%的学生基于网络学习后会以多种方式衡量自己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和目标。但只有40.35%的学生在每一次网络交流过后会认真梳理自己的收获和感触,只有31.58%的学生有写博客或日记、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反思的习惯。

3.认知策略。(1)认知工具使用:93.86%的学生经常会使用搜索引擎等工具从网络上搜索所需的资料;66.67%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快速通过网络找到所需要的资源;74.56%的学生会经常通过网络通信工具(如email、QQ等)与他人讨论问题。但是他们对一些新认知工具的认识不足,使用率偏低,56.14%的学生知道智能手机中用来辅助学习的客户端应用软件,只有13.16%的学生平时会利用手机上网学习;45.61%的学生熟悉一些web2.0工具(博客、wiki、RSS订阅等);35.09%的学生会经常使用概念图等工具辅助总结或梳理知识;还有29.82%的学生称对计算机和网络不太熟悉,影响学习效果。(2)信息识别加工。75.01%的学生会收藏一些学习领域相关的网站、博客等,并进行整理分类;83.78%的学生知道该采用网上哪些资源和常用工具来完成一项学习任务;63.1%的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网络资源完成相关的网络学习任务;72.7%的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水平独立在网上进行自主学习;71.05%的学生会利用电子学习材料中一些特殊记号来辅助学习;60.52%的学生能够从复杂的网络学习资源中筛选出所需要的内容。(3)认知活动偏好。网络环境下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活动是:利用课件进行自主学习51.35%,小组协作学习40.54%,用word或powerpoint等工具完成作品35.14%,上网查找资料29.73%,回答问题24.32%,自主进行网上测试24.32%,听老师讲课16.22%。学生认为网络学习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的知识呈现形式是:多媒体课件54.05%,在线点播29.73%,录像16.22%,文本形式0%。

4.社会策略。76.71%的学生愿意在网络环境下与有共同学习兴趣的同伴一起开展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学习资料;54.38%的学生在网上讨论时会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回复别人的说法或对他人的观点进行评价,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得到网络学习社区中同伴的帮助;49.13%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或烦恼时,会向网上学习伙伴倾诉。

5.情感策略。78.07%的学生在基于网络的学习过程中,有着积极学习的心态,希望学有所获;73.73%的学生表示与他人通过网络协作成功解决问题和顺利完成网络学习任务时,会有成就感;73.21%的学生认为通过网络学习可达到全部或大部分教学目标,对完成学习任务有自信;70.26%的学生对自己基于网络的学习能力充满信心;67.57%的学生基于网络学习时感觉很轻松,觉得上网学习很有趣;56.76%的学生表示在基于网络环境中遇到学习困难时,有信心克服。

四、讨论与建议

1.通过训练加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第一,元认知策略训练。学习目标不清、自我管理学习的能力较差的学生,需结合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过程对他们进行元认知策略指导和训练,重点指导高职生借助专业知识及元认知能力激活、维持学习状态,将注意力集中在毕业设计(论文)的任务上,并建立相应的网络监控措施,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的学习效果。首先,在毕业设计(论文)开题环节训练高职生的计划策略。结合毕业设计(论文)任务,系部和专业分别制订相应计划、提出具体要求,并嵌入毕业设计指导书和开题报告模版,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则根据指导书,结合自己的实习工作、生活实际情况,在开题报告中慎重制订个性化学习方案,在模板中指南的引导下填写个人学习计划表,并利用网络课程中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这个过程是训练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习、执行学习计划、监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的过程。其次,在毕业设计(论文)写作中培养高职生的自我监控策略。指导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督促学生自觉监控学习过程并调节学习进度。最后,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总结环节强化高职生的反思能力。指导教师需引导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审视,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和归因。

第二,认知策略训练。传统教育中认知策略是指对信息进行加工所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包括选择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等。网络环境下的高职学生认知策略主要指对信息的选择、判定、组织与精加工,而复述以及机械识记等学习行为较少。在文献检索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环节,指导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信息判断和筛选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指导和强化训练,如介绍获取相关信息的网站和方法等。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阶段要指导学生鉴别出学习材料所讨论的主要问题,并组合相关信息建立框架,找到不同材料间的联系,指导学生将新旧知识有机融合,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同时,还应强化学生的信息加工技能,掌握对比、分析、归纳、应用等信息加工方法。

基于网络的学习并不意味着所有学习活动都在线进行,指导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只是一种学习工具和环境,学习者应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在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把对学习策略的辅导全程渗透到面授、导学、助学和辅导答疑等各环节中。指导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素养、学习策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能力以及学习策略的研究能力,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高质量地保证完成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全程教学和辅导任务。

第三,社会(情感)策略训练。基于网络的学习会遇到很多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课程的互动功能寻求他人支持。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师生交互非常重要,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获取其他专家的指导对于学生克服学习困难会有很大帮助,而且这种交互大多在平等、无功利的网络空间进行,能弱化传统教育中的身份隔阂和约束,有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教师在网络环境下指导学生寻求他人支持时,需提醒学生注意网站以及论坛中的专业评价,从合适的对象群体中寻求支持;注意提问技巧,加强问题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心态要平和,寻求支持有时需要等待;正确处理索取和给予的关系,要主动帮助他人,以换取他人更多的回报等。

2.通过课程设计发展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良好的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有效、科学的学习策略。如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中的学习管理、学习流程设计、电子档案袋等教学评价设计能提高高职生的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调控策略和评价策略);基于网络和多媒体认知工具设计的课程内容(导学课件、讲座视频、电子教材等)的设计有助于学生的认知策略的发展;专题论坛、即时信息、课程答疑等课程交互功能对发展学生的社会/情感策略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教学环境的变化导致教学策略的变化,基于毕业设计(论文)网络课程的教学,需要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形成新的工作流程制度、采纳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基于网络进行学习过程监控等教学策略,来解决基于网络的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如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得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实践过程更加透明和开放,有利于学生接触更广泛的知识,获取除导师外的更多帮助,从而加速提高其认知策略和社会策略。

4.基于网络评价优化毕业设计(论文)学习策略。第一,多元评价主体。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长期以来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评价,学生、企业等其他的评价主体很少介入。基于网络的毕业设计(论文)评价则可以打破评价主体单一化的局面,在传统的评价方式的基础上,聘请企业、行业、其他同学、其他教师、企业和行业参与其中,从多个层面对毕业设计(论文)作品提出建议。

第二,改革评价形式。传统的毕业设计(论文)评价形式以评分/评语+答辩为主。评价的结果只有学习者自己知道,好的作品和经验不被其他同学学习。而网络课程恰恰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所有的作品都被展出,所有的同学都需参与,所有的智慧都被分享,所有的问题均被剖析,所有的教训均被告诫,以此来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策略。

第三,丰富评价内容。以往的毕业设计(论文)评价内容仅限于作品评价,评价内容较为单一,网络课程对毕业设计(论文)实施的评价内容全面而主次分明。作品无疑主要评价内容,网络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记录为评价提供多个视角,多视角、多维度的评价内容共同作用,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刘电芝,黄希庭.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教育研究,2002(2).

[2]马颜萍.浅谈远程学习者元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06(4).

[3]张命华,刘电芝.培养远程学习者学习策略的教学思考[J].中国远程育,2009(1).

[4]CohenaD.StrategiesinLearningandUsingaSecondLanguage[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