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顾左右而言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33:34

王顾左右而言他篇1

1、译文:孟子对齐宣王说:“(假如)大王有一位臣子,将妻子儿女托付给朋友,自己到楚国去游历。到了他回来的时候,他的朋友却使他的妻子儿女挨饿、受冻,那么对他怎么办?”齐宣王说:“和他绝交。”孟子说:“(假如)司法官不能管理好他的下属,那么对他怎么办?”齐宣王说:“罢免他。”孟子说:“一个国家没有治理好,那么对他(君王)怎么办?”齐宣王环顾周围的大臣,把话题扯到别的事情上了。

2、原文: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něi)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来源:文章屋网)

王顾左右而言他篇2

一、北上南下

我国古代帝王和臣子在殿堂上都有固定的位置,帝王坐北朝南,座位在北方,而臣子则面北参拜。这就是常说的“君臣位,南北面”。所以“面南称王”,“面北称臣”。北尊南卑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六十五卷〈汉纪〉五十七》中有明确的记载:“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诸葛亮为了联合孙权抗曹,故意采用“激将法”劝说孙权,“假如不能(对抗),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面向北而服从侍奉他(曹操)呢?”在这里,“北面”意指“面北称臣”,即投降曹操。正因为君王位尊为上,坐在北面,所以以“北”为上;大臣位卑为下,站在南面,所以以“南”为下。“北”和“南”这一对表方位的词就与“上、下、尊、卑”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二、西尊东卑

如果说北尊南卑,是指君臣之间的尊卑的话,那么室内的方位和一般宾主之间的尊卑又如何呢?清人凌廷堪在《〈礼经释例〉卷一〈通例上〉》中指出“堂上以南向为尊……室中以东向为尊”,正所谓“君臣位,南北面;宾主位,东西面”,即室内宾主坐次尊卑为西尊东卑。

司马迁的《鸿门宴》中写道“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在宴会中,主人是项羽,客人是刘邦,按通常礼节,刘邦应东向坐在西边,而项羽则应西向坐在东边,以示对客人的尊重。但鸿门宴的座次却不依常理,是司马迁疏忽而笔误,还是有意为之呢?答案是后者。之所以要一一交代东向、南向、北向、西向,正是为了体现鸿门宴主人项羽的狂傲自大和对刘邦的不屑一顾,也正是这种狂妄的性格为他失败的命运埋下了伏笔。项羽之所以会落得个四面楚歌、自刎乌江的悲惨下场,鸿门宴中的座次已见端倪。

三、尚右虚左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方位词“东、南、西、北”可表尊卑,而方位词“左、右”更不例外。方位词“东、南、西、北”在不同场合、不同对象中,其尊卑次序是不同的,同样,方位词“左、右”也是如此。我们可用“尚右虚左”来归纳。

㈠尚右――以右为尊

古人有尚右的传统,即右尊左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官场上

在官位中,右比左大,右丞相一般高于左丞相;升职叫“右移”,被贬降职则称“左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右”为尊,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而功高位高于出生入死的廉颇,难怪廉颇不平不服了。

②居住地

古代贫苦百姓常住于闾里之左,故用“闾左”指代贫苦百姓。《史记・陈涉世家》就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的句子;而世族大家常住于闾里之右,故常用“右姓”“右族”“右戚”称世家大族,也称“豪右”。

③习惯用语

右尊左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语言里也多有体现。“右”往往带有褒义,如“无出其右”,即说没有谁能超过他;而“左”则往往是贬义的,如“左道旁门”,在这里“左”与“邪、不正”同义。

㈡虚左――以左为尊

王顾左右而言他篇3

1头

头者身之魁,直竖而若顶千斤,不可抬高,不可俯视。向左则略顾左,向右则略顾右,随身法以相应。高仰则有仆后之病,低视则有仆前之虞。

2眼

眼者身之主,宜精神注射,破敌全凭之。故认腿认势皆赖乎眼也。兼视一身,上下相顾,前后左右相防,皆不可不用眼。

3颈

颈为头目之枢,上下相顾,呼吸相通,以灵活为主。要直竖而不可太偏,顾左顾右,随身法以相转。

4肩

肩为一身之前锋,宜带靠而陡来。宜下与膝相对,不可过于膝,亦不可不及于膝,至若偏闪,更要灵活为要。

5臂

臂乃一身之门户,宜狭不宜开,开则身法涣散,敌人可揭可挑,而我之身难保矣。宜以气应之:臂力使上,则气吸上;臂力使下,则气降下;臂力开,则随身法以相转,不可使孤行为要。

6手

身之围护者手也,要轻松圆活,刚柔相济,上下前后左右相顾。左上则右下,右上则左下。亦有左则俱左,右则俱右,此以身法速转,方可如此。更有变阴变阳之妙、长短伸缩之玄。

7胸

胸乃我身之墙壁,宜开之成其一片,亦不可俯仰。两手常须护持,勿使敌人攻入。苟使近身,纵有能者,亦难敌矣。

8腰

身之枢轴者腰也。腰要灵活圆熟,直鞭坚固。况力皆从腰出,气亦由腰所运,一屈则气阻力闭,上下不能相通矣。

9臀

下身之所重者有臀,宜与肩相应而成一片,肩过右则摆右,要陡然相冲,而带压下,故一身之筋节俱紧贴敌人身上,所谓百法收来无空间是也。

10腿

管脚之搀力,腿亦有功焉。宜悬而缩,宜活而硬。要循腰藏阴而带曲尺样,此下盘之紧密者也。

11膝

下盘之门户在膝,宜平分内裹,不可外开。若开则足尖亦开,下盘必不密矣。要在略带压下跪势,仗身法坐至将平即住。若过于坐平则腿力不坚,腰屈无力,种种失真矣。此法不必拘,要在能者变用耳。

12足

足系一身之根。根不稳,则百体虽强,皆为虚器矣。妙在足指钉下,足根坚固,不可虚前虚后。退步宜轻,踹步宜速,探步宜活,其余百盘步法,俱遵成势运用。根既坚固,周身俱活,随其所之,无不颠人矣。

二、短打身法统宗拳谱

1百拳之法,以眼为纲

百拳者,诸家之拳也。以眼为纲,谓精神巧处全在眼上。如天上有日月,凡来、去、隐、跃、横、直、斜、正,无不照澈于人。对敌时,或开或闭,或虚或实,或高或下,俱要一眼观定,然后进破,自无不合。故先贤曰:由诸心,而发诸手,眼为尊焉。

2反侧前后,求察阴阳

反侧前后者,谓人立身立足之法,不外此四字也。人一身站立之间,须要配合阴阳,方知阴来阳破,阳来阴破之妙;若不明阴阳,则无变化之妙,而有呆钝之嫌。先贤曰:敌未交手,便知胜败,乃明阴阳之理也。又曰:身法为良,乃明阴阳相生之妙也。

3浑身着力,脚跟乃强

能明阴阳,则当察其用力。其言浑身着力也,自顶至足,须要一片。又要在一时,若不在一时,自己先有弊病。当知真胜虚败之理也。

4起伏进出,得先者王

起伏进出者,乃势所用之法,申言阴阳之用,不是另立一门路也。诀言得先者王,是言以快为主,不可濡滞也。然不是先去打人,是我先有预防攻诱之备。谚曰快打慢者,即此之谓也。

5拳无寸隔,沾衣便亡

拳无寸隔者,见肉锋伤之谓也。沾衣便亡者,必粘着身体,而我则不可稍缓也。

6腰无少主,巧终狈狼

动静俱属乎腰,腰无所主,则病生焉。上下无力无势,进退展转不顺,虽有至巧亦无所用。须要得乎屈伸之妙,刚柔之法,斯为贵焉。

7如钉若矢,紧倚门墙

顾定对定内中一切门户。为贵者,谓紧倚内门也。内中门户,明如指掌,敌一动移,即紧就促倚之,纵技有掀天揭地之能,亦无所施其巧。若徒外势,安得称为上等之法。

8自顶至足,节转轮防

言自顶至足者,节转轮防之谓也。凡人进身,动以立势,静以潜形,直为进步,闪为进出,俱要节节转换如车轮之状,其皮骨筋脉,皆要一顺为妙。

9接应变换,无仇为良

言必接应变换相连,应用之玄机也。彼来入外门,则接之;入内门,则连而应之;其不可攻者,顺而变之;其不可变者,则佑而换之,皆机字之玄也。

10八风不挠,随颠随狂

言八锋不挠者,非八面对敌之说,乃配合身法之妙也。我身之锋有八利焉,手、肘、肩、臀、臂、胯、腿、脚是也。以我之锋,攻彼之钝,则无法而不利矣,故琢磨者,虽颠而实不颠,虽狂而实不狂也。

三、下盘秘诀

1双管秘法

将左脚偷在他人左脚外边,或离三五寸,然后右脚缩为一球,只须要悬空离地,臀与大腿膝尖,从人腿边软处,并膝腕边,尽力一齐压下,则人之左脚自然离地,而我之右脚已射过他人右脚外边矣。

歌诀:双管之法果希奇,须记脚尖是线羁;其力要从软处得,将人双腿一缚之。

我之臀尖,腿膝头,熟缩一球,从敌人腿边抵进,而带压下,将人两膝缚作一堆。

此法须要记清一片,总是手随身,身随臀,臀随大腿,大腿随膝尖,膝尖随脚,一片而抵入。

2中管秘法

走中盘,必将左脚偷在他人右脚里边,或离三五寸,然后将右脚缩起,先以脚尖射入,须是一齐,而臀亦必紧贴身为满盘。

歌诀:中管之法果奇焉,膝尖好似箭离弦;其力须知一片入,将人掀跌自天然。

又此尖须要记清,膝尖射进,亦须臀腿紧贴方称老到。

3外管秘法

走外盘必将左脚跌一步,离彼脚或四五寸,然后将右脚缩起,钉下腿心、腿腕。臀与大腿,亦须一片用力。又有以臀,从人腰下软处坐进,亦甚猛狠。

歌诀:外盘管脚实难当,猛虎倚山势更强;身臀一片须颠进,将人掀跌独擅长。

抢满则为外盘双管,此盘必要抢满为主,不然或有。一抢满,则千斤重体似蝶飞矣。以我之臀、大腿从人腿腕坐下去,此法就是用颠步,全要臀边着力。又名反杀盘,最为雄猛。亦名回回步。

4边盘秘法

走边盘,必将左脚偷在他人左脚外边,或离三五寸,后将右脚缩起钻入,必射过腿心腿腕,方为满盘。

歌诀:边盘偷巧任施为,妙法须知软处投;也宜脚去过尺五,方为老到有算头。

脚法之妙,虽亦多端,横直撇膝,总要视穴道而入,自然百发百中。

四、论一闪之法(即虚步也)

闪乃身法,脚步之根本,而实拳家之秘法也。与人对敌之时,前后左右,皆可攻入,而周身皆到,更无破绽可窥。此为拳家第一妙诀。

1走左右盘开法

与人对敌之时,敌人或以拳打来,而我即将左手望手肘边推开,要将左脚速偷一步,须离三五寸,后将身法脚步一片由缩而伸,右手从人腰边打入,右脚从人腿心脚腕边抵入,右肩从人脐下钻入,至于前后左右俱是此打法。此百法得一之妙也。大凡进步,总以脚抢满为第一要着。

2走中盘闩法

敌来甚急,未及偷步,而我即将左脚略摆一下,右脚由缩而射入,此为半步打法,其快捷无对。大凡走中盘,须记是脚膝尖射入,正似离弦之箭。

3走外盘闩法

敌来之时,而我须用左脚略跌一步,或离三五寸,后将右边一齐腾走射入。此闩步打法,最能取胜。大凡走外盘,须记闯满为主,乃是外盘双管。其最掺力处,须至臀上。

凡此三盘,须走里手妙诀,而其中要分托交挽拉之异。走左右,须用挽拉手。走中盘,是用交手。走外盘是曰托手。故曰拳按阴阳次第掀也。

五、步法跌人

1勾法

勾脚之法,在手不在足,盖以下勾上必推故也。妙在脚尖带起,脚跟站地,须以快利为主。倘敌人闯满,须跌开一步(能手不必用此法)。

2挞法

挞脚之法,手与身脚俱要一齐着力,敌人管脚之时,即以挞法跌之,跌一步,最能取胜(宁可学跌法,不可学挞法)。

3提法

此乃破勾脚之法。敌人勾时,我脚虚悬(言不必用力),随其勾去之时,一齐压下,则人自跌矣。

4颠法

颠脚之法,以脚踹人节缝处,以快为主,以后跟着力。

5搂法

此法最难。观敌人之形势,而以膝头一搂跌之,须要攻其空处。

6踹法

此法不是以脚踹至空处,与颠法相似,以脚板用力。

7剔法

剔脚之尖,将脚尖悬起,往人脚臁剔去,或往膝尖与节缝边。当用暗力。亦可跌人。

8偷步法

偷步须要在有意无意之间,点步、站步、抵步,皆从此出。

9梅花步法

梅花五步,乃太极之义,循环无端,前后左右,皆可操练。其法每以步步占中心为主。

六、论八面肩头

1直肩

是一闩用法。其肩是陡然相冲,与臀一片,即横冲直撞之法也。直肩,后手后肩直出,至弊在松。

2压下肩

是一披用法。其肩如山压下,要身法一齐而进,压下是身法撼进,其弊在观音崖。

3倒后肩

是一揭用法。其肩带从下肋起,须要身法一片。倒后肩,再宜得力,其弊在脚不能紧跟。

4倒前肩

是闭阴用法。其肩带从上胲,而臀送进,须身手一齐。倒前肩,再宜投虚,其弊在脚不能垫进。

5射起肩

是从下肋起,展翅戏珠俱用。须要由缩而入,射法后手要曳紧,其弊在脚空虚。

6陡起肩

须要与倒后肩头相似,而略带斜里横拳用之,须是连身一齐,陡起是柔撞势,其弊亦在观音崖。

7凝挺肩

最要摩练,其身法脚法,并八面肩头,皆从此化出。其有是浑身会意一坐,两边一凝一挺,实出通身脉力,须会百骸筋骨一齐收矣。身要盘,略弯便是弊,凝挺肩头,坐亦可想,立亦可练,阔狭短长,无不可学。其弊在仰后仰前,须要条直。

七、身法操持

凡与人对敌之时,身法带缩,腰法带弯,偷步宜快宜活(须以脚趾粘地),两手必换护,两眼必须射敌人,身手一动,即以身法步法,击至空处(身法总是一个横行直撞,即所谓侧进身偏也)。

歌诀:

与人对敌要推详,身体从容不用忙。

破敌全凭一双眼,躲拳须要侧手防。

他拳放过须忙进,腋下轻舒难抵挡。

若要短打敌长手,跟身到腋是良方。

1审势

与人对敌之时,总要攻其空处。空处何?两肋、胸、腰、腋并腿心、腿腕是也。能攻空处,则敌人无所用其力,自能百发百中,所谓避实击虚之法也。对敌之时,敌人一动手,须要认清,方为妙法。

2粘身

与人对敌之时,须要平心舒气。敌人一动时,则以脚踏进,更以我之手、肩粘住人肋边,转身一齐着力,则人自难逃闪矣。

3到身

到身之时,手身肩膊,臀与大腿、膝头,须要一段而进,更在一齐着力。前后手要相应,前后脚亦要相应。前手用四分力,后手用六分力;前脚用四分力,后脚用六分力。后手第一要曳得紧,后脚第一要拴得直。以后脚过身法,以身法送前手。又以后手曳住,须以勒马状样,故知拳家之定舵,须在一只后手。后脚拴得直,所谓势去也;后手曳得紧,所谓势来也。一段而进,所谓百骸筋骨一齐收也。杀手时,用力须在眉尖一线,所谓一身精力在眉尖,咬牙带皱山也愁是也(又名眉尖带蹙心最狠也)。

4一片

身法一片,须是以我之肩膊,挟住人肋;以我之手肘,垫住人腰;以我之臀,贴住人臀;以我之腿,夹住人腿;以我之膝头,击人之腿腕。俱要一齐直射,一齐着力,不可稍有先后。脚法是颠。此一片之法也(又云:拳法要神形一片,左右烂熟,齐进齐退,思过半矣)。

5走场

大凡进步,后脚必从前脚跟边出,脚到务要比前脚过三四寸。去时不可直挺。脚膝渐弯,要循腰藏阴,而脚尖不可过勾向里,脚趾不可离地。两膝要分阴阳,不可平分,腿似蕨样,名曰巽风腿。到时一齐压下,身法要直竖带偏,胸必开,背必合,臀必挟,头与颈必直竖而带偏转,两目精神,紧望敌人眼。手腕略带弯,不直挺,打下神至,必望敌人面,直拴至胸前,通身一齐着力,所谓百骸筋骨一齐收也,一齐放也(又拳以猛快为主,所谓迅雷不及掩耳也)。

王顾左右而言他篇4

王世贞,字元美,太仓人,右都御史子也。生有异禀,书过目,终身不忘。年十九,举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a。世贞好为诗古文,官京师,入王宗沐、李先芳、吴维岳等诗社,又与李攀龙、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辈相倡和b,绍述何、李,名日益盛。屡迁员外郎、郎中。

奸人阎姓者犯法,匿锦衣都督陆炳家,世贞搜得之。炳介严嵩以请,不许。杨继盛下吏,时进汤药。其妻讼夫冤,为代草。既死,复棺殓之。嵩大恨。吏部两拟提学皆不用c,用为青州兵备副使。父以滦河失事,嵩构之,论死系狱。世贞解官奔赴,与弟世懋日蒲伏嵩门,涕泣求贷。嵩阴持狱,而时为谩语以宽之。两人又日囚服跽道旁,遮诸贵人舆,搏颡乞救。诸贵人畏嵩不敢言,竟死西市。兄弟哀号欲绝,持丧归,蔬食三年,不入内寝。既除服,犹却冠带,苴履葛巾,不赴宴会。

隆庆元年八月,兄弟伏阙讼父冤,言为嵩所害,大学士徐阶左右之,复官。世贞意不欲出,会诏求直言,疏陈法祖宗、正殿名、广恩义、宽禁例、修典章、推德意、昭爵赏、练兵实八事,以应诏。无何,吏部用言官荐,令以副使莅大名。迁浙江右参政,山西按察使d。母忧归,服除,补湖广,旋改广西右布政使e,入为太仆卿。

世贞始与李攀龙狎主文盟,攀龙殁,独操柄二十年。才最高,地望最显,声华意气笼盖海内。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片言褒赏,声价骤起。其持论,文必西汉,诗必盛唐,大历以后书勿读,而藻饰太甚。晚年,攻者渐起,世贞顾渐造平淡。病亟时,刘凤往视,见其手苏子瞻集,讽玩不置也。

【注释】

a主事:官名。明代于各部司官中置主事,官阶从七品升为从六品。

b倡和:指以诗词相酬答。

c提学:官名。主管教育工作。

d按察使:官名。主要赴各地巡察,考察吏治。

e布政使:官名。明朝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后全国府、州、县等分统于两京和十三布政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

【译文】

王世贞,字元美,太仓人,右都御使王的儿子。王世贞有着非凡的天资,书籍看过一眼,就可以终生不忘。十九岁时,参加嘉靖二十六年科举考试,中进士。被授予刑部主事。王世贞喜好写诗写古文,在京城做官,就加入了王宗沐、李先芳、吴维岳等人的诗社,又与李攀龙、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等人相互唱和,继承何景明、李梦阳的主张,名声日益高涨起来。多次提升至员外郎、郎中。

有一个姓阎的邪恶之人犯了法,藏在锦衣都督陆炳家中,王世贞从陆炳家中将此人搜了出来。陆炳凭借严嵩求情,王世贞不答应。杨继盛被交付司法官吏审讯,王世贞时常送去汤药。他的妻子诉讼丈夫的冤案,王世贞代她起草诉状。杨继盛死后,王世贞又用棺木收殓了他。严嵩非常憎恨王世贞。吏部两次拟定任命王世贞为提学,都没有得到任用,后来他被任命为青州兵备副使。他的父亲王因为滦河战事失败,被严嵩陷害。王被判处死刑关在监狱中。王世贞解免官职赶回来,与弟弟王世懋每天伏在严嵩家门前,哭着请求宽恕。严嵩暗地里把持着王的案子,而表面上不时地说谎话宽慰他们。兄弟二人又每日穿着囚服跪在路旁,阻拦权贵们的车子,叩头求救。那些权贵都畏惧严嵩不敢为他们说话,王最后竟然在西市被处决了。兄弟二人呼号痛哭几乎至死,护送父亲的灵柩回乡安葬,守丧三年只吃粗食,不在内室歇息。守丧期满,脱去丧服后,仍旧不戴帽子不束腰带,穿草鞋戴葛布头巾,不参加宴会。

隆庆元年八月,王世贞兄弟跪在宫门前为父亲诉讼冤情,说父亲是被严嵩所害,大学士徐阶帮助了他们,朝廷恢复了王的官职。王世贞决意不再出仕为官,正赶上皇上下诏征求实言,王世贞上疏陈述了效法祖宗、更正殿名、推广恩义、放宽禁令、修订典章、推行德治、昭明爵赏、操练军队八件事情,来应答诏命。没过多长时间,吏部采用言官的推荐,命令他以副使的身份去大名。后来他升任为浙江右参政,山西按察使。因为母亲去世他回家守丧,服丧期满,调任到湖广,不久改任广西右布政使,后入朝任太仆卿。

当初,王世贞与李攀龙交替为文坛盟主,在李攀龙去世后,他一人主持文坛二十年。他才华最高,名望最显赫,声誉荣耀、志向气概超越所有人。一时之间,士大夫、隐士、僧人、道士,都奔走于他的门下。他的只言片语的褒奖赞赏,都可以让人身价急剧上升。他主张,文章一定是西汉最好,诗歌一定是盛唐诗最好,唐代大历之后的书就不要读了,而且文章辞藻修饰太过。晚年的时候,批评他的人渐渐多起来,王世贞的创作却渐渐趋于平淡。他病危的时候,刘凤前往探视,看到他手中拿着苏轼的集子,讽诵玩味不愿意放下。

国学小贴士

古人为父母守丧

守丧是我国古代形成的通过饮食起居等方面表现出与平常生活习惯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悲痛、纪念死者的礼仪制度。如果一个人的父母去世,守丧时间一般是三年,这期间,逝者的儿子和未嫁的女儿要身着粗麻做成的丧服――斩衰(cuī),衣服的左右和下边都不缝,内衬以白色孝衣。不能穿华美的衣服,不能有娱乐生活,不能吃甘美的食物,不能进行婚嫁,不能有吉庆的典礼。做官的人要离开官位回家守丧,一般称之为“丁忧”。如果服丧未满,官员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这叫做“夺服”或者“夺情”。

拓展阅读

登太白楼

王世贞

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

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

欲觅重来者,潺济水流。

【诗意】

听说过去大诗人翰林供奉李白曾经登上这高楼,独自长啸。此地一经他的光临,盛大的名声百代流传。站在楼上极目遥望、纵情畅想,清晨白云浮于天端,辽阔的海面一片光亮火红,朝阳就要升起;夜晚一轮明月高悬在天空,晴空万里,月光皎洁。想要追寻后来者,我是无从得见了,济水由古至今默默流淌,它见过登楼的李白,也见到今天见的我,必定还会见到后来者。

王顾左右而言他篇5

连锁零售行业顾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员,多年从事连锁零售行业工作,著有《连锁竞争攻略》、《终端为什么缺贷》两本书。

12月的一天,在a城市最大的百货商场跃华百货的策划部里,大家正在为新一年的春节营销策划方案发生争议:

年终促销,除了“买就送”还有什么

策划部主管王先生说:“往年春节我们百货商场的营销活动都是采取买就送的方式,今年还是按部就班,去年是买300送150元优惠券。今年我们可以和招商采购部商量一下,看看还是送150还是2007今年周围的几个大型商场都是在进行买送活动,例如彩虹商场是买300省100,玛雅百货是买500送200,巴黎春天是买800送500。”

策划部的李经理也有自己的理由:“我们实施买送活动已经很长时间了,每逢过年过节就是进行买送活动,这种买送活动已经引起媒体和消费者的极大反感,他们都说这种赠券方式和买送方式是在将消费者当作白老鼠一样戏耍,这样明显不合理,他们希望能够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今年过年不买送,买送也不送购物券。”

李经理最后一句“今年过年不买送,买送也不送购物券”的广告语翻版模式引起策划部人员的哄堂大笑,他们纷纷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来:

“过节买送是常规,没有买送就没有过节的气氛了。”

“最近周边几个大型商家的买送促销力度越来越大,我们企业的利润怎么保证呢?尤其是最近这个两个月,圣诞节和元旦,1月18日的店庆,还有春节,如果连续的采取买送方式,消费者肯定就会出现促销疲劳了……”一贯沉默寡言的秘书小柳也用了一句经典台词。

“促销疲劳,是啊,这个问题我们应当注意。商家如果连续地进行类似的促销行为可能引发消费者的感官麻痹,对商场的促销行为产生怀疑,当然这种方式对于供应商也是不愿意看到的,他们的很多新品还是希望能够保证其在正常的零售价格上运行。我们作为一家大型零售企业,搞买送方式伤供应商啊。尤其是最近几次的买送活动成果也越来越低了。最初我们的买送活动,周末每天还能销售300万~500万左右,可是如今只能维持在100万左右。过年是百货行业中一年最关键的时候,我们不能坐等商机白白流失吧。”策划部的李经理也随之同意小柳的想法。

“如果我们今年采取买300送150元购物券,就相当于是300元买450元的商品,67折扣。而如果买300送200的购物券,那就是300元买500元的杀过品,相当于打6折。我认为买300送200肯定能够引起消费风暴。”策划部主管王先生依然在坚持自己的买送观点。

“今年过年,在距离我们2公里的五路口十字西南角,会开一家来自南方的大型购物摩尔(maLL),那家店里面也有百货部分,估计商品和价格可能会对我们的门店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出于竞争目的考虑,我们也应该考虑一下,如何在这个外来者进入a城市之前就给他们来个下马威,不能让他们在这边形成气候。否则我们以后的日子就麻烦了。那么,我们想想应当怎么进行相应防御性质的进攻,让那个摩尔也体验一下我们的厉害。”策划部李经理依然在引导大家的踊跃发言。

“估计今天我们这个方式是难以讨论出结果了,明天我们不如邀请公司的营销副总、招商和采购的人员、it信息部、服务前台、会员俱乐部的负责人,一起讨论一下应当如何进行春节促销,这个年夜饭肯定要让大家吃好。”

“那就只有听小柳的建议,一会儿我联系各个部门,明天下午两点在会议室召开春节促销专题研讨会议。”

我的利润哪里去了

次日下午2时,参加跃华百货春节促销专题的所有人员已经聚集一堂。

负责营销方面的副总就公司2004年度的各项促销活动以及公司的相关定位调整进行相关的阐述:

跃华百货近些年来不断受到来自大型综合超市、摩尔(maLL)、便利店、专业店的销售影响,这些新型零售业态在不断侵蚀这个曾经一统天下的巨无霸。在1995~1998年前后,公司的销售额年年下滑,甚至出现了亏损情况。跃华百货不断地将一些远离主业的经营品类淘汰出自己的经营范围,只是在自己商场的最里处安排了一个400平米左右定位中高档的小型超市,该超市的设立完全出于对顾客购物过程中的相关需求的满足和一些部分零碎的小百货的无处陈列的需求。经过3年多的调整,目前跃华百货已经成为该城市定位最明确、市场份额最大、销售额最高的单体门店。但是近些年来,虽然跃华百货的商品定位很明确,可是在这个定位基础上建立的相关策略还是存在问题,其中营销策划就是最大的问题。

此时,负责it信息的经理刘先生说道:“每次营销活动虽然能够给卖场带来很高的销售额,但是我们的营销成本太高了。虽然我们每次营销活动都吸引了一些新的顾客,但是这些新顾客并不都是我们的目标顾客。这些顾客都只是一些类似流水一样的过客,甚至可以用‘蚊子’来形容也不为过。这些新顾客总是将我们的最特价商品购买走了,而我们的目标顾客什么都没有得到。尤其是一些重点的Vip顾客,他们为我们的商场带来了大部分的利润,但是享受不到与其他普通顾客不同的服务。这是不公平的。例如,在没有促销活动的时候,商场的客单价还能维持在100元左右,可是一到促销活动,我们的客单价销售额能下滑20%。虽然销售额往往上升了1倍,可是我们的毛利却是下滑了15%。营销活动正在吞噬公司的利润,这是不应该出现的。”

此时,会员部的负责人王女士也补充道:“目前我们的营销活动总是面对所有的普通消费者。跃华百货应该组织一次只针对会员的营销活动。尤其是在年底,这些会员在我们的门店购物一年了,也支持门店一年了,我们用什么方式回报他们呢?我们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呢?相信所有跃华百货的会员并不仅仅想要我们为其提供的那一点点积分和积分所兑现的礼品,他们需要我们提供更加个性化,更加专业的相关服务。我认为面对全部消费者的促销活动是没有针对性的,那些像蚊子一样的流客我不喜欢。对于门店来说,接待流客和接待会员的成本是一样的,都需要我们专业的导购和服务人员为其服务,但是他们贡献的利润是不同的。我们的门店无法同时接待这个城市中所有的顾客,也没有办法满足这个城市中每一个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在过去的三年中,我们通过商品调整和经营定位已经更加专业,如今是需要对顾客进行分类管理的时候了,我建议在阴历的新春到来之际搞一场大型的会员专场营销活动,只是接待我们的会员顾客,非会员顾客拒绝入内。”

策划部的李经理对会员部的王女士所提出的建议非常惊讶:“如果这样会不会只有非常少的顾客。我们这样做会不会引

起媒体和一些普通消费者的议论呢?只是接待部分顾客,那是不是就意味着给这些顾客开了特权,其他的普通消费者会非常抵触的。社会舆论也会说我们只是认钱,没有尽到服务社会的义务。”

“我所说的会员专场不是全天进行的啊!我建议从农历的大年二十五到大年三十为期五天,每天晚上八点到十二点进行,这个时段普通顾客的数量不多,应该不会影响到这部分消费者的正常购物。如果会员专场我们能够真正做到特别、特殊、特色,那么,我们的会员顾客肯定愿意前来购物。”会员部王女士解释道。

“我认为会员部的建议很好,从今年的营销活动来看,确实存在会员服务不专业的情况。如果进行会员专场,我们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呢?请策划部与it信息部、会员部、招商采购部、运营部会后协商看如何操作。三天后我们进行审议。”最终,负责营销方面的副总做出了这个决定。

专场只为最重要的宾客设计

会后,上述五个部门开始集中讨论:目前存在设立会员专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目前,跃华百货有多少会员,有多少会员是活跃会员,如何定义活跃会员,如果进行会员专场,会有多少会员顾客入场购物,是否会入不敷出。2.如果进行会员专场,跃华百货的信息系统是否支持,怎么进行操作。毕竟在八点钟以前是一个价格,八点以后又是另外一个价格,这就存在收银和积分的相关变动问题。3.通过什么方式才能确保通知到所有的会员,告诉会员年终会员专场的营销活动。4.在进行会员专场的时候,如何避免电视和报刊的相关负面报道,影响到跃华百货的品牌形象。5.会员专场应当提供什么产品,给什么样的会员折扣才能满足这些最重要的贵宾的需求,才能引发他们的冲动购物,让他们愿意掏钱购买,这是决定会员专场的一个关键环节。6.会员专场如果到12点,此时的路面交通情况如何,要注意对这些会员车辆停放的管理,以及联系一些出租车在门前接送顾客,因为这个时间段可能比较难拦截到出租车。7.跃华百货的会员专场如果延续到十二点,门店配套的快餐店、水吧、冷饮服务柜台都需要坚持到十二点,不然顾客在卖场中又饿又累怎么能行呢?8.营业卖场的导购人员的岗位安排问题。9.卖场的安全保卫工作,这个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一系列的问题统统摆在了他们的眼前。于是,各个部门分别就上述问题进行相关的调查和统计。

据会员部统计:从目前来看跃华百货的会员总数量在20万左右,其中购物三次以上、最近两个月在门店购物的顾客有6万左右。如果这些会员顾客中75%的顾客能够光临门店购物,那么就会有4万多人,这些会员平时的客单价在120元左右,排除促销等相关因素以外,五天会员日的会员消费额应该会在500万左右。五天的会员专场如果能做到这个数字以上,卖场盈利绝对就没有问题。同时,为了照顾到会员购物的需求,公司可以采取一张会员卡可以携带三人购物的方式,通过会员的购物行为影响周边的消费群体,扩大公司会员消费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中高端顾客光临门店。

至于通知会员的方式,目前跃华百货采取的是三种方式:短信息、电子邮件、传统信件联系会员。前面两个方式比较快捷,传统的邮寄信件的方式可能需要两天左右的时间。因此,公司需要在促销活动前一周通知所有的会员顾客,这样才能保证通知到每一个会员顾客。

招商采购部门在与所有的厂商和供应商联系以后,他们都非常感兴趣,对于这个会员专场也都投入了很大的积极性,一方面集中了一些稍微滞销的商品做年底清仓甩卖活动,同时又将本年度新款产品也分别给予了一个比较优惠的折扣,另外还拿出一些厂商珍藏的促销品用于答谢会员顾客。目前全场的所有商品都加入了促销活动,最低二折,最高不超过八折,普遍都在六到七折之间。

策划部和公司的财务进行核算后,决定在会员专场期间由原来每一元积一分的方式,变更为每一元积一点五分,提高会员的购物激情。同时为了提高会员俱乐部的影响力,每天晚上安排了一个本地名人到场进行当日的购物抽奖活动,最高奖项为价值4500元的港澳双人豪华游。

it部门通过分析也已经研究处了相关的实施方案,保证会员专场的信息流转问题。同时安全保卫部门的相关工作也都做好了全部的准备工作。

盛宴是为贵宾准备的

很快,公司管理层在分析和调查了上述各个部门的工作以后,批准了2005年的新春促销计划,主题为“豪门盛宴,只给最重要的宾客”。从农历的十二月十日开始提前十五天对会员通知会员专场的信息。跃华百货还印制了精美的邀请卡,通过传统的邮寄方式发到每一个会员手中。同时相关的各个职能部门也开始进入了紧张了忙碌和筹备工作中,促销商品进货、信息系统的调试、出租车辆的组织等等……

农历腊月二十五晚上八点,跃华百货的全体管理人员在大门前迎接当日入场的所有会员,每一个光临跃华百货的会员顾客都得到了一个38元的购物现金券,可以在当日抵用现金购物。

王顾左右而言他篇6

为了使各派系的面目更加清晰,学者们又对左的概念做了进一步区分。陈子明按照专制和民主的标准,把左重新划分为左派、和专制左派、专制这四个象限;范海辛则用毛左派、专制派、自由派和社会民主派来加以区分,这四派,依价值观的不同又可分为两大阵营,毛左派与专制派为一阵营,自由派与社民派为另一阵营。

范海辛同时举例加以说明,比如对于高房价的问题,毛左派认为这是资改派执政的必然后果,主张回到计划经济时代;专制派会说这是市场带来的现象,政府只要调控得当,马上就会克服;自由派基本同意专制派的意见,但认为政府在土地与房地产市场上应减少干预,让市场力量来解决市场问题;社民派则认为,住房不应交给市场,而应成为国民基本福利。建议75%~80%居民的住房应为福利性质,其余为商品房。

陈子明和范海辛的划分,就使得不同群体的轮廓更清楚。以和专制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显然更有利于找到左右之争的真问题,避免了门户之见和意气之争。秦晖就曾辛辣地讽刺,在一个既不自由又不平等的社会,谈哪个应该多一点哪个应该少一点不是“空谈”又是什么呢?

左派、都应该是自由派

极左派和极之间的成见和敌意很深,仅在对待美国和评价这两个问题上,就经常争论的不可开交,此外,在对待改革开放、消除贫富差距、反对腐败等问题上均有很大分歧。于是有人对此忧心忡忡,担心左右之争会影响改革进程,甚至导致中国全面倒退。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历程,我们就会发现,极左和极右并不是中国政治谱系的主流,更不是全部。中国的改革成就和社会危机,均来自于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家强力干预的双重作用。黄宗智在《改革中的国家体制》一文中明确指出,成就不能只归功于市场经济,危机也不能只怪罪于国家干预,两者实际上是同一根源。这样看来,极左和极右都犯了非此即彼、有我没他的错误,而且所用的批判手段,也都是“式”的斗争思维,彼此将对方看成敌人,非要拼个你死我活。也就是说,极左派和极其实都是专制派,只不过一派的极端会走向斯大林式的极左专制,另一派的极端则可能是权贵资本主义的极右专制。

其实极左和极右的争论并非一无是处,它反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当下中国既存在向极左转向的危险,也有极势力固化既得利益,造成社会低流动性的危险。无论是极左派打着为弱势群体谋福利的旗帜,做着违反市场原则的事;还是极以市场和自由的名义瓜分国有资产,剥夺穷人上升的机会,都是不能容忍的。

左派对的反感和对左派的担忧,都来自一方加给另一方的错误印象。左派认为,只顾维护自己和权贵的既得利益,不顾穷人死活;则担心,左派不讲法治,一旦掌握权力,就可能清算,出现多数暴政。所以,左派总是试图把变成左派,甚至消灭,亦然。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左右两派中的自由主义者,超越左右之争,寻求一种最低限度的共识。这个共识就是,并非只会反政府,只会走精英路线而忽视底层民意,左派也不是固守体制派,左派也一样关心人权和自由。我们欢迎自由之下的左派,也欢迎同样的。试想,如果两派无论谁掌握权力,另一派仍然享有言论、结社等各项宪法自由,我们还有什么担心的呢?左派的良心和道德叙事和的制度和法治叙事完全可以结合起来,一个既强大又自由的国度并非不可实现。

左派、都应该是民主派

新左派的代表人物王绍光认为,民主使得人民能够安排权力关系并因此而控制着统治者,其他体制却做不到这一点,作为一种安排权力关系的手段,最低限度的民主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即“广泛参与”和“公开竞争”,这就对现有体制的非民主性――缺少选举和政治竞争提出了质疑。当代民族主义的代表人物王小东也说自己是民族民主主义者,他希望中国强大,却同样认为,民主应该是国家强大的重要推动力。在推动民主化转型方面,左是有基本共识的。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追求的民主体制,并不排除极和极左派的参与。一个稳定而正义的社会,可以包容各种社会势力参与,只要他们不违反法律,不使用暴力手段。罗尔斯说:“我们永远把公民看做是理性的、合理的、自由而平等的。而且,我们也把民主社会中所发现的各种合乎理性的宗教学说看做是民主社会之公共文化的一个永久性特征。”也就是说,不能因为担心左派民智未开,还处于被专制体制蒙蔽状态,所以就没资格谈民主,更没资格参与民主。左派也不能因为不是社会底层,就一定不能代表底层利益。

新左派的甘阳就批评一些:“在工人大量下岗失业、上亿民工居无定所的情势下,大谈‘多数的暴政’和‘暴民政治’的危险,等等,更让人怀疑这到底是自由主义还是‘新权威主义’?”同样对黄亚生所谓“左派天然代表弱势群体利益,左派上台,等于实现了没有选举的民主”这一说法嗤之以鼻。

如果我们追求民主,就应该同意,政治权利赋予了左派,同样也要赋予了,公共权力由左派分享,同样也应该由分享。左右之间不会因立场不同,就剥夺另一方的权利,而民主制度,会把选择权交给个体,究竟哪一派掌握公权,由选民说了算。

把左右共识上升为体制共识

体制有其自身惯性。中国的“政党――国家”体制,原本是一个全能型体制,强政府弱社会下的民众习惯了依赖政府调控。三十年改革虽然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政府职能,实现了市场和政府、国家和社会的初步分开,但体制的控制力依然强大。

当左派不断抨击资改派复辟,官僚权贵当权,而又一再要求政府放权限权的时候,体制力量就会利用左右之争,强化政府力量,利用计划手段调控市场,利用“民意”来压制,迎合左派,这就是所说的政策“左转”。以缩小贫富差距和调控房价为例,体制本身一方面会回应左派的呼声,出台收入分配调整和房价调控措施,这就意味着政府会更多介入经济运行,权力膨胀不可避免,但调控成本却要由纳税人和企业主要承担。左派的好心办了坏事,虽然暂时看到了效果,长远来看,却违反了市场规律,打击了自由派力量,加重了政府责任,增加了改革难度,完全得不偿失。

王顾左右而言他篇7

从历史上看,有一个重复出现的现象:当一个封建王朝到了后期,皇家权威开始逐步被地方诸侯超越,诸侯开始僭越皇权,最终开启诸侯争霸模式,如其中一方诸侯中实力占据绝对优势,则虽不免征战但短时间城头变幻大王旗,一个新的封建王朝重新建立,如秦帝国之后的汉室江山、隋王朝之后的李唐王朝、宋元明清的过渡;如果各诸侯实力相当,则互相讨伐、互不相让,形成数百年的乱世,如周王朝之后的春秋战国、汉帝国之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唐帝国之后的五代十国等。

这种历史的轮回都源于国人骨子里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争霸思想,都道是乱世出英雄,那得看看自己是不是枭雄的料,事实上乱世中普通人九死一生,"宁做太平狗,不做乱世人"才是真实写照。

主流史书又都是由胜利者编写的,胜利者从有利于自身统治的角度出发对真实史料不乏有删减修改,所以看到的史书不完全是事实。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各种非主流言论还多一些,看到的非主流的资料也就多一些,客观性肯定比以前史书强一些。

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段时期就是属于第二种情况,皇帝退位后,诸侯争霸,北洋系、东北奉系、中原皖系、西北冯系/马系、桂系、粤系、国民革命系、共产党,各种派系轮番争夺庙堂之上至高无上的权利,又加上外强在华利益、日本大举入侵的国际背景,中华大地诸侯纷争四起、普通百姓流离失所、饿殍满地,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覆灭之后的乱世之秋。

国民党是这个时期众多派系中、实力较为出众的一股势力,发迹于乱世,凭借自己的三民主义理想吸引了众多热血青年,又凭借江浙财团和国外列强的支持建立了中央政府,形式上统一了中华大地,做了中华民族一段时间的大家长,在抗日战争中居功至伟,但是在内战中兵败如山,败走台湾,偏安一隅,最终在诸侯争霸模式中败下阵来。个中缘由不是仅仅一句"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能概括得了的。

放到这个时代大背景下,再来看这本《国民党高官败逃台湾真相》。这部书分为一、二、三部,主要讲述国民党内诸多大佬的大概生平,每本书400页左右,8~10个左右人物,算下来平均每人40~50页左右的篇幅,对于这些每人都能单列出来写一部鸿篇巨著的风云人物来说只能是捡重点、提纲式的讲述。

第一部主要讲述蒋介石、宋美龄、蒋经国、白崇禧、何应钦、陈诚、顾维钧、阎锡山;

第二部主要讲述陈果夫、顾祝同、胡宗南、张群、刘峙、薛岳、汤恩伯、钱大钧、孙立人、吴国桢;

第三部主要讲述于右任、朱家骅、马鸿逵、吴铁城、王云五、周志柔、余汉谋、王世杰、张厉生、王叔铭。

看看上述这些人物,用现在的话讲都是正国级、副国级、军委四总部、至少也是省部级里边的佼佼者,大多是普通人起步,生逢乱世,凭借个人能力+机遇+贵人相助,成就和平年代普通人一辈子无法企及的高度,成为左右中华全局的关键性人物,文治武功,为政一方,声色犬马、贪腐成性。

还有一些人物被人熟知但是书中没有提及,如汪精卫、李宗仁、张治中、陈炯明、李汉民等,或许作者在编纂第四部,或许另有成稿,不得而知。

王顾左右而言他篇8

乌鲁木齐――吐鲁番――库尔勒――库车――喀什――和田

单线里程:2477公里。

时间:10天

费用:3000左右

经典回顾

大唐、西域、传奇、武士、刀锋……一个荡气回肠的豪情故事,在新疆大地铺展开来。“在这智慧光芒的照耀下,从此进入大唐盛世”……在《天地英雄》中,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大唐西域作为一个宏大苍凉的历史背景将大唐文化比照的无比璀璨。新疆那辽阔和壮远的神秘境地是我们不得不提的一个地方。

目的地介绍

新疆,古称西域,地处祖国西北边疆,境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雄奇的天山山脉从中贯穿。新疆兼有奇特的自然景观、突出的文物古迹和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且三者紧密结合。新疆还是西域文明的发源地,众多的古寺、洞窟还有高昌故城、交河故城、楼兰、尼雅等古国遗址和阿斯塔娜古墓群等。尤其蜚声海外的丝绸之路,连接了中原与西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寻找纳西文化之旅花都大战

路线:

成都-日隆-丹巴-新都桥-雅江-理塘-稻城-亚丁村-乡城-德荣-奔子栏-梅里雪山-中甸-虎跳峡-丽江

单线里程:1527公里。

时间:12天

费用:3500元左右

经典回顾

传说,两生花开,帝王星现;乾坤倒转,天下大乱……女帝为此寝食不安,亲信尉缭四遣玄机使,与绰号"卧虎藏龙"的叛军首领,争夺预言中的"帝皇星",炭头与柴头偶然获得藏宝图被误认是"帝皇星"的真身,飞来横祸,被逼逃命与少女春十三少踏上沙漠冒险之旅……《花都大战》中的那个梦一样的境地就是云南彩色沙林的奇妙景观,剧组曾不惜重金在景区内搭建"古城花都",借彩沙世界为影片营造出迷幻、鬼魅的气氛。

目的地介绍

丽江战国时属秦国蜀郡,南北朝时纳西族先民羌人迁此,南宋时建城,元至清初为纳西族土司府所在地,后为丽江府治。丽江古城、丽江军民府(木家院),其建设别具一格,气势恢弘,是当时木氏家族政治、经济、权力的象征。中国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丽江游记中写道"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民居群落,瓦屋栉比"。就是对当年丽江古城之繁盛景观的真实写照。

丽江处在南丝绸之路的口岸及茶马古道上,是滇藏贸易的集散地,当地的纳西民族也是一个善于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民族。文物古迹有木氏土司府邸、明代创建五凤楼、保存有纳西族古代壁画的大宝积宫琉璃殿、玉峰寺、普济寺,还有纳西族古代象形文字的"东巴经"、纳西古乐等。附近有玉龙雪山、长江第一湾、虎跳峡等风景名胜。

大红灯笼高高挂山西乔家大院

路线:

北京-祁县乔家大院

推荐路线:北京-大同-恒山-五台山-太原-祁县乔家大院-平遥-太原晋祠-北京

时间:5天

全部里程:1700公里左右。

费用:2200元左右

经典回顾

当巩俐那句:“在这大宅子里,人是个什么东西?”说出的时候,那些封建势力灭杀人性和生命的行为,都被放到了黑森森笼罩着的封闭的院落。我们不得不对这个充满幽怨的深深庭院,打上一个很深的叹号。在那个庭院人们的某种心情,在无处可逃的空间里,巧妙的展示着深层的寓意。而继《红高粱》之后再一次成就张艺谋成为影坛翘楚的力作《大红灯笼高高挂》拍摄地点就在山西乔家大院,而乔家大院也正是晋商文化的代表。

目的地介绍

乔家大院地处山西晋中盆地,位于祁县城东北12公里处的乔家堡村,距省会太原50公里,与祁县著名的中华周易宫、延寿寺、九沟风景区、渠家大院、明清街巷、长裕川等景点形成一日游格局。乔家大院是祁县乔家“在中堂”的宅院,“在中堂”是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家第三代乔致庸的堂名。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又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及民国初年多次增修,时间虽跨越了两个世纪,却保持了建筑风格的浑然天成。

天下无贼南拉卜楞寺

路线:

兰州――武威――嘉峪关――敦煌--阳关敦煌――青海、格尔木――茶卡――夏河县――兰州

总里程:约2300公里

时间:10天

费用:约3000元

经典回顾

当刘若英在拉卜楞寺拜倒的时候,我的心也被那个神秘而久远的境地所迷倒。那里太美了!男贼王薄和女贼王丽是一对扒窃搭档,也是一对浪迹天涯的亡命恋人。他们在一列火车上遇到了一个名叫傻根的农民,他刚刚从城市里挣了一笔钱要回老家盖房子娶媳妇。傻根不相信天下有贼,王薄和王丽最初想对他下手,后来却被他的纯朴所打动,决定保护傻根,圆他一个天下无贼的梦想,并由此与另一个扒窃团伙引发了一系列的明争暗斗......

王顾左右而言他篇9

“明夷”卦爻辞中所蕴涵的“文王明夷”和“箕子明夷”两个历史故事就是记述文王和箕子两人如何经历千辛万苦,犹日之丽天,最终都能化凶为夷,返归本位,并建立起周王朝和朝鲜国。

一、释《明夷》

   《明夷》是《周易》中第三十六卦。《正义》等均释“明”为日,释“夷”为伤;《明夷卦》(离下坤上)乃为“日入地中”之象,于人事则暗喻“暗主在上,明臣在下,不敢显其明智”。近人顾颉刚氏力驳旧注,认为“‘明夷’二字当是一个成语,故《周易》取以为卦名,如‘无妄’、‘归妹’之类。”关于此卦含义,顾氏说:“窃以为此卦离下坤上,明人地中,简直就是暗晦之义。”

所以他释“夷者,灭也,明灭故暗晦。”爻辞中“箕子之明夷”不过是讲“箕子的晦气”罢了(《古史辨》三册第1…6页)。易学专家李镜池则释明夷为鸟,为“鸣鴺”(《周易探源》第270页),高亨据之改释“明夷”为“鸣雉”(同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后学以为解释《周易》,首先要忠实《周易》原卦。把它放在《周易》产生的那个时代,亦即殷周社会[1],用殷周社会人们所具有的宇宙观去考查和分析,才可得出正确的解释。

   让我们先从明夷卦十辞看“明夷”究竟何指。

   第一爻:“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明夷有翼能飞,当然是只鸟。然李氏释“鸣夷”为“鸣鴺”则略嫌武断。诚然,“明”与“鸣”古音义可通(同上第45页),然古一字多义,如本卦“明人地中”,《晋卦》“明出地上”之“明”分明指日(见上引《正义》,《史记·封禅书》亦称日为“神明”),那么,“明夷”为什么不指古籍中常见的太阳鸟呢?(详证见下),且释“明夷”为

“鸣鹅”也与本卦联系不起来,只好得出“卦名明夷,不过是一个编目的名称,没有意义的”

(同上第276页)这一不负责任的结论。

   第二爻:“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甲骨金文所见,“夷”字像带绳的箭,是专门用来射飞禽的(康殷:《文字源流浅说》第153页),这里当假为“痍”。《公羊传》成公十六年:“王痍者何?伤乎矢也。”[陆氏音义]:“痍音夷,伤也。”则在此条爻辞中,“明夷”仍当指鸟,言其被射伤了左股。然观下文“用拯马壮,吉。”似乎又是指人而言的(参见本文第三部分)。

   第三爻:“九三,明夷于南狩。”“狩”,金文作“兽”,从兽从犬,本指打猎,乃是人的行为。由于我们早期阶级社会寓武于狩猎之中,“狩”也就成为军事训练和练习的名称(杨宽:《古史新探》第262页)。不仅如此,《大盂鼎》记周王说:“赐乃祖南公旃,用兽(狩)。”《周礼‘大司徒》:“大军旅,大田役,以旃致万民而治其徒庶之政令。”可见周王赐盂南公旃,不仅用于军事训练(大田役),而且用于军事讨伐战争(大军旅),即授给南公盂以杀伐大权:“狩”又成为军事征服战争的名称。所以后来人们就把天子定期巡查域内诸侯,讨伐“不敬”、“不顺”、“不从者”的带有跃武扬威、征伐性质的活动称之为狩(《周礼·王制》)。再后来凡关于出巡都可称为“狩”(《春秋》僖二十八年:“天子狩于河阳”),而古书所见大凡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言“狩”者也无不是指天子而言的(见《王制》、《尧典》等)。因此,第三爻辞中,“明夷于南狩”的“明夷”当指人,指人中之王,盖言“某王于南狩”也。

   在以上三条爻辞中,“明夷”指鸟,也指人,指人中之王,说明《明夷卦》是以鸟喻人,比喻君王的。那么,“明夷”究竟指什么鸟呢?左氏昭公五年《传》载卜楚丘释“明夷之谦”卦时所言“明夷,日也“一语道破了其中的奥秘。原来,我国古代的先民认为太阳是依靠鸟《乌鸦,一名三足鸟,又名跋鸟)托载而行的[2]。鸟为太阳的精魂和动力的源泉,所以人们习惯上把太阳与鸟等同起来,称太阳为“金鸟”,“阳鸟”、“三足鸟”等(出自互渗律)。它源于渔猎时代的图腾崇拜,形成于自然崇拜的农牧时期[3]。进入前阶级和初期阶级社会,我国崇拜太阳——日鸟的部族就把日鸟复合图腾与他们的国王、酋长联系起来,尊为太阳神(如我国古籍中常见的上古酋长名号“太昊”意即大太阳,“少昊”意即小太阳[4]。夏代中期以后,夏、商历代国王以十日命名都是这种风俗的子遗)。后来,对上帝的崇拜代替了对日、月天体的崇拜,太阳神地位下降,但人们仍习惯以日比喻君王,如《诗·小雅·小明》“明明在上,照临下土”及左氏哀公六年《传》“赤鸟夹日以飞”即分别以日比喻周王和楚王(见注疏)。由此可知,产生于殷周之际的《周易》八卦卦名“明夷”不是成语,而是鸟名;但不指

“鸣鴺”,也不指“鸣雉”,而是指太阳鸟;在文明降临赤县神洲很长的一个时期内,又是作为君王神威象征存在的。

二、《明夷卦》所反映的宇宙观和社会观

   无须置疑,《周易》以明夷——日鸟喻君乃是《周易》产生的那个时代——殷周社会人们宇宙观和社会观的反映。

   先看《明夷》本卦:“一明夷,利艰贞。”按《周易》之“贞’’与殷墟卜辞中表示疑问的“贞”不同,《周易》的“贞”是指本卦,于此卦即指“(离下坤上)”,同时也指本卦中的“内卦”,即一卦中的“(离)”[5]。《说卦》云:“离为日”,《易·离》[疏):“日为明”,这无疑意味着“明夷”卦名来源于内卦。然本卦离下坤上,为“日(明)入地中”之象(《说卦》:“坤为地”。),日

人地中为“晦”(《楚辞·天问》),那么,《周易》作者为什么仍以明夷——太阳作为本卦卦名呢?并且说:“利艰贞”,即根据本卦卦象看,虽然说要遭逢艰难困苦,但最终是有利可图的,即俗语“逢凶化吉”之谓也。可见古人的思维与现代人大不相同,他们并不认为“明”就一定好,“晦”就是“晦气”(见上引顾说)。稽之民族学资料,明夷本卦反映的应是先民们普

遍存在的“返本归根”的宇宙观。

   据原苏联民族学家托卡列夫等人在其所著《澳大利亚和大洋洲各族人民》一书中介绍,澳洲土著不仅认为人死后,其灵魂要返回他出生的地方(第306页),而且在关于各类自然现象起源的神话中,由于他们通常把各种自然体人格化,赋于人的特性,因此,这些人格化的自然精灵像人一样也要返回自己的故里。始阿兰达人认为,太阳是帕依加婚姻级的妇女,她是在某个时候同两个姊妹一起从地下出来的,她把两个姊妹留在地上就升天去了,晚上降临以探望自己的故乡(第322页)。在我国古代,相传十个太阳为日神羲和所生,她们居住在东海外大壑,无底之谷,少昊——太阳之国(袁珂:《山海经校注》340页注[六”。每天早震,日母羲和在甘泉中,把其中一个儿子洗干净后,送上扶桑树,使其精神

饱满地巡天飞行(同上381至384页),晚上沦降,从大地背面向东驰行(《楚辞·东君》),再回到少吴——太阳之国,歇栖在扶桑树枝上,等待母亲沐浴后重新升天(《大荒东经》:“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据《楚辞·东君》说,那里还有太阳神宫呢!可见,在我国古人的观念里,东方地下(或海底,当出自滨海民族)即是太阳的出生地,也是太阳的归宿,则《明夷》本卦“日人地中”不过意味着太阳返回了自己的故乡罢了⑥,它体现了先民对故乡热爱和眷恋之情。

   明夷本卦“返本归根”的宇宙观反映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则意味着“归位”、“嗣位”。左昭五年《传》:

       初穆子之生也,庄叔以《周易》筮之,遇明夷之谦,以示卜楚丘,曰:“是将行,而归为子祀。”

他解释“是将行”说:

       明夷,日也。……日之谦当鸟,故曰“明夷于飞。”明而未融,故曰“垂其翼”。象日之动,故曰“君子于行。”

又释“归为子祀”曰:

       日之数十,故日十时,亦当十位,自王以下,其二为公,其三为卿,日上其中,食日为二,旦日为三。明夷之谦,明而未融,其当旦乎,故曰为子祀。

杜预注:“融,朗也”。疏云:“融是大明,故曰朗也。”则“明而未融”即指日已发亮但未达于大明之时。1973年,马王堆汉墓出土两幅描写同一内容的帛画(以《中国大百科全书、卷古卷》第45页彩色插图最清晰),画的左上方有一株扶桑树,枝丫间有九个太阳,其中位于顶端的太阳比其它太阳大数十倍,中间有一鸟鸦,垂翼而立。这分明就是《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的写照(按《大荒东经》“一日方出,一日方至”,扶桑树上实际上只有九个太阳)。值得注意的是,垂翼而立的乌鸦只有两条腿,而非三足。有人据此认为“这是和日鸟不同的另一个日中神乌。”[7]实际上这是古人对于处于不同时分太阳形象的不同写照,是与古人对“数”字神密的认识⑧密切相关的。如我国古人即以二(贰)为副,为次,为不大明之貌(见《辞源》);而以三(叁)为多数,终数(扬雄《太玄经》二《进》注。终数就是极数),在日即当为大明之貌。也就是说,古人认为日鸟只有行乎中天,达于大明,精神十足时,方显三足之形,此即孔疏引《诗》所云“高朗(大明)令终(叁)之谓也,因此帛画中乌鸦两足应是太阳“明而未融(朗)”之象。“明”,方显神鸟之形,故曰“明夷之当谦不当鸟”;“明而未融”故“垂其翼”是为了展翅高飞,即《淮南子·天文训》所云“登于扶桑,爰始将行”者,故曰“象日之动”。而太阳“明而未融”于春秋十时当旦,于人之十位(等)当乡。庄叔,鲁乡也。爻辞卦卜庄子次豹(即穆子)此行当旦,故曰“归为子祀(嗣)”。

   由上卜楚丘对明夷之谦卦的解释,可清楚看出,春秋时期,日崇拜进一步衰退,——十日已由君王的象征蜕变为包括“隶、僚、台仆”等奴隶在内的十个不同等级人的代表,即左昭七年《传》申无宇所谓“天有十日,人有十等”者。而卜氏所谓“旦”,《说文》云:“明也,风一上。一,地也”,乃为“日始出”地平纯之象。《说文》:“出,进也,”又释“生”云:“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是古“出”有“生”义,“日始出”即《匈奴传》“(朝出营,拜)日之始生”也。而如上所考,在古人观念里,太阳的出生地就是太阳的归宿,因此在日崇拜衰退的春秋时期,作为旦日之象的“明夷于飞,垂其翼”为“归为子祀(嗣)”之兆,那么,在以十日作为君王权威象征的殷周社会,“明夷于飞,垂其翼”自然应为“归为王嗣”,或“反归王位”等归位之兆了。——东汉顺帝时,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就把自己复为太史垂翅而还故栖”⑨,可谓深得明夷卦之三味矣。

三、《明夷卦》爻辞中的历史故事

   《彖》云:

       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正其志,箕子以之。

显然,《彖传》作者解释《明夷卦》已失去了本卦质扑的“返本归根”的思想。但《彖传》作者在释文中举出文王和箕子两人遭受大难的例子当是有所本的,说明《周易》作者收集的《明夷》卦爻辞中是包括“文王明夷”和“箕子明夷”两个故事在内的,其所反映的乃是文王和箕子两人一生中最凶险或最悲惨的遭遇。且从本卦卦辞“利艰贞”一语来看,最终都能逢凶化吉,还归本位。

    

   文王明夷的故事 

   第一爻: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此爻应是文王赴殷都被囚前所作。

   如《彖》所说,“文王明夷”的故事所反映的乃是文王一生中所经历的最凶险的遭遇,而文王平生所遭遇的最凶险的事情莫过于被殷纣囚于羑里了。据《史记》载,周文王阴行善政,诸侯贤士多归之,崇侯虎谮文王于纣,殷纣王乃诏文王并囚之于羡里,此应即爻辞“有攸往,主人有言”之谓了[10]。大约文王接到殷纣诏文后,卜了一卦,遇“明夷之谦”。内卦由离变艮,为“火<离为火)焚山(艮为山)山败”之象(见左昭五年《传》),凶险之甚。但卦象“明夷于飞,垂其翼“一是”象日之动”,君子可行;二是当“日出(生)”之位,可绝处逢生,又

为“归位”之象;故文王决定入虎口朝见纣王。“君子于行,三日不食”应是卦象要求的,谓君子只有饿着肚子走路,三日不吃饭,合于“旦日为三”之数(已见上),方可感动神明,逢凶化吉,攸有所归了。

   第二爻: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易·艮》:“艮其腓,不拯其随。”王弼注:“随谓趾也,止其腓,故其趾不拯。”孔疏:“拯,举也。”“其趾不举”即“不走”也:“拯马”应即《繇》诗及金文常见的“走马”(“拯”、“走”照精准双声、蒸侯旁对转)。由于此条爻卦为明夷被射伤左股之象,故云“用拯马壮。”窃以为此爻为文王脱离“羡里之囚”前所卜。据《尚书大传》等书载,殷纣虽接受了周臣的重赂,答应放

文王归国,但谗臣在侧,随时有变卦的可能,故卦象要文王以轻骑走脱虎口为上(壮),可获吉兆。

   第三爻: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如上所考,“明夷于南狩”的“明夷”喻王,于本爻当指文王。下文“大首”依《小孟鼎》假“首”为“兽”又假“兽”为“酋”(见《大系考释》)之例应释为“大酋”。爻辞盖谓文王如果南狩的话,可以得到一位大酋长的支持,但不可操之过急。由于此爻属于“文王明夷”之卦,因此亦当与文王被囚羡里一事有关了。

   史传文王化行南国,说出毛诗序。一般人认为毛序乃为汉代经师伪作,故不可信。然若以文王无化行南国之事,文王死后,武王伐纣,何以有南方庸、卢、彭、濮、巴、蜀等国参加[11]?若以文王有化行南国之事,为何它书不载?且据《尚书大传》载,文王返国后,“一年断虞芮之质,二年伐于,三年伐密须,四年伐畎戎,五年伐耆,六年伐崇,七年而崩,”那有时间南顾。

   后学以为文王确有化行南国之事,但不在归国之后,而应在由羑里的返国途中,即明夷卦爻辞“明夷于南狩”是也。

   据《汉书·地理志》载,文王被囚的羡里在汉汤阴县,其西为殷都,而从大行到龙门西河均为殷之封国,其中位居河西梁山的崇,大荔许原的许以及位于今山西芮城县的古魏国还是周国的死敌[12],因此,文王离开羡里后若抄近路西行回国是很困难的,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且一旦纣王醒悟过来,也极易被抓获。而南行绕道回国,虽也担风险,但因出于殷纣与敌国之所料,可取得出奇不意的效果。且越过汝水就进入南国疆域,这些南方国家同周国一样都曾受到殷的挞伐[13],——从《史记·吴世家》记太伯仲雍奔荆蛮及《楚世家》载楚鬻熊“子事文王”[14]等史实来看,殷朝晚期,南国诸邦与周关系较好,因此,文王绕道南国不仅可安全返国,而且可乘此机会与江汉诸邦重修旧好,共同对付殷国。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断定明夷卦第三爻当是文王脱离获里之囚后所卜。爻辞中“得一大酋”当指楚祖鬻熊,——文王极有可能是在鬻熊的支持下得以交结江汉酋豪,“化行南国”的。此行解除了周国南顾之忧;故文王返国后得以集中精力北伐东征;其后武王伐纣,有南方六国从征焉!

   箕子明夷的故事。

    

   第四爻: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闻一多谓:“六二,‘明夷,夷于左股’即毛传所谓‘射左髀(髀股通),达于右月禺,为下杀’者。”“六四,‘人于左腹,获明夷之心’即毛传所谓‘自左腹而射之,达于右脶),为上杀’者。”并说“获犹中也,……‘获明夷之心’又即何休注所谓‘(自左膘射之,达于右髃),中心死疾者矣”[15]。然毛传,何休所言盖为宗庙、宾客、庖厨之事,与明夷卦六二、六四爻辞所言显然不是一回事,——后者当属鸟卜之类[16],但二者之间的认识基础应该是一致的,即“自

左膘(腹)射之,达于右髃(肩)、中心死疾者为上卦,以“射左髀(股),达于右朋(肩)”为下卦。当然,以筮数占吉凶的周易也不同于以鸟等物占卜的杂卦,但二者都是为了释疑的,故可相辅相成也。由此推测,“明夷,夷于左股”及“人于左腹,获明夷之心”都是借用鸟卜之象而言的。

   六四,“人于左腹,获明夷之心”虽为上卦,为大吉之象,但所占卜之事却不大妙,这表现在下句“于出门庭”一语中。闻一多说:“于谓为呼,《孟子·万章上》‘号泣于吴天,于父母。’《列女传·有虞二妃传》于作呼”(同上注)。舜不见爱于父母,往耕田,嚎啕大哭,呼苍天,呼父母,此条爻辞作者所卜之事虽得太阳神之心,但却呼号着踊出门庭,恐怕不是什么好事吧?疑与下卦爻辞中“箕子之明夷”有关。·

   第五爻: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箕子之明夷”原本当为卦名(“贞”指本卦),《周易》作者在编排时把他放在《明夷卦》第五爻。“之”在这里当作动词用,相当“往”,则此爻中的“明夷”当为国名,即指太阳国:“箕子之明夷”即箕子(率族人)往太阳国的意思。《尚书大传》卷三载:

       武王胜殷,释箕子囚。箕子不忍周之释,走之朝鲜。

《史记‘匈奴传》:“朝出营,拜日之始生(出),夕拜月。”可知“朝”厝平旦,与夕相对。《说卦》:“震……为蕃鲜。”注:“鲜,明也。”《易·离》疏:“日为明”:“朝鲜”义即“初升的太阳”,作为国名则指日出的地方,即明夷——太阳之国也(参见第二部分)。其国在今燕山以南,故渤海(包括汉勃海郡)以此,今北京市一带[17]。

   儒家崇尚仁政,他们把周武王灭殷这一奴隶主征服战争说得仁慈得不得了。然据《书·武成》披露,牧野大战,周军受到殷民顽强的抵抗,致使“流血漂杵”(《武成》因此被指责为伪书)。又据《逸周书·世俘解》披露,周武王在攻陷纣都朝歌后,并不象孟子所说的那样仁义,而是违背历史惯例,手刃商王纣,其后又派兵遣将,四出烧杀掠夺,攻城略地,“凡憝(灭)国九十有九国”,其中就有箕子封国:《庄子·大宗师》[释文]《尸子》说:“箕子胥馀。”据后学考证,箕子胥馀就是殷周金文常见的“亚其侯”。“”,经典俱假作“疑”,从“吴”

得声,读若“馀”(同上注)。《尔雅·释诂》:“烈、、馀也。”《方言》一:“陈郑之间日,晋卫之间日烈,秦晋之间日肄,”《尸雅·释诂》:“肄,馀也。”而《国语·鲁语》“烈山氏”,《礼记·祭法》作“厉山氏”。“厉”力口石为“砺,《广雅·释诂》三:“砺,磨也。”是古“馀”“烈”,“厉”、“磨”皆一音之转:箕子胥馀国就是《逸周书·世俘解》所载周武王命陈本所伐磨国。(其后箕子迁国朝鲜,周成王封召公后于燕,夺取朝鲜国部分土地,故燕有“磨室”和“亳”[18]。可见箕子胥馀国是在周大军的进攻下被迫举族北迁的:《尚书大传》所言“箕子不忍周之释,走之朝鲜”完全是骗人的鬼话。

   无须置疑,《明夷卦》第四爻应是在周大军的进攻下,箕子为了保族保种决定举族逃亡时所占的一卦。因为要逃离故土,故所占之卦虽得太阳神之心,但举族上下痛心疾首,哭号着涌出门庭[19]。第五卜可能是箕子举族逃出周军包围后所卜,贞问向什么方向,什么地方逃亡。贞问的结果是向明夷——太阳升起的地方逃亡有利,故其后建国名曰朝鲜。

   第六爻: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不”,西周铜器大丰鼎、小盂鼎等铭文及《诗·清届》多假为“丕”。《说文》:“丕,大也。”“丕明”就是“大明”,亦即“明”;“丕明、晦”就是《天问》所云“由明及晦”者,都是指日——“明夷”而言的,故下文云:“初登于天,后入于地”也(日登于天为“明”,日入于地为“晦”)。于人事则意味着文王和箕子都脱离了虎口,并经历了千难万险,犹日之丽天,最后都返归了

本位:建立了周王朝和朝鲜国。

   《周易》是我国古代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后学初窥易门,故只选择了学者们乐道的《明夷》一卦,并不自量力,试图借用民族学和考古学资料,力求把《周易》放在《周易》产生的那个时代里,以探求明夷卦爻辞的真谛。不妥之处,务请专家们批评指正。

注释:

①见郭沫若《周易之制作时代》所举易爻辞中讲到的殷周故事,《青铜时代》第73页。

②参阅袁珂《山海经校注》第354页。

③拙作:《扶桑源流》,待刊。

④唐兰:《中国奴隶社会上限远在五、六千年》,《大汶口文化讨论文集》。齐鲁书社,1981年版,

⑤李西兴:《(周易)卦爻辞中之贞悔考》,《人文杂志》1993年第6期。

⑥据《淮南子·坠形训》载,西方日落处亦有若木(王菜女《说文释例》谓即扶桑),“未有十日,其华照下地”。可见在古人的观念里,被视作鸟的太阳也象鸟一样,早上从扶桑起飞,傍晚又落在扶桑树上,即所谓飞鸟归林是也。

⑦肖兵:《马王堆帛画与楚辞》,《考古》1979年第2期。

⑧[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第五章。

⑨见《后汉书·张衡传》所录《应间》篇。

⑩据《论语·泰伯》,左襄四年《传》等史料记载文王曾臣服于纣,故知爻辞中“主人”当指殷纣,“君子”当指文王。

[11]见《尚书·牧劳》、《华阳国志》。

[12]见《大戴礼·少间》。参阅拙作《瓜州新考》,<敦煌学辑刊》1993年第2期第83页。

[13]参阅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第一册第164至165页。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14]此条已为周原出土卜辞h11:83“楚子来告”所证实。

[15]《闻一多全集·周易义证类纂》。

[16]《小屯》2505片甲骨有“翌日,鸟日其矢”计,西周询簋有“射日宫”,《周礼·辰纤》有“救(射)日之弓”和“木王矢

(即救日之矢)”,颇疑殷周有射日鸟以占吉凶的杂卜。

[17]拙作:《亚其族史略》,《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18]见《史记·乐毅传》,左氏昭公九年《传》。

王顾左右而言他篇10

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2、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3、一暴十寒

《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4、引领而望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杀人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形容殷切盼望。

5、君子远庖厨

“是以君子远庖厨。”(《梁惠王上》)释:君主把厨房摆在远离自己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

6、明察秋毫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梁惠王上》)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形容洞察一切。

7、挟山超海

“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梁惠王上》)释:把泰山夹在胳臂底下跳过北海,告诉人说,“这个我办不到。”这真是不能。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8、缘木求鱼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梁惠王上》)释:以您这样的作法满足您这样的欲望,好像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劳而无功。

9、寡不敌众

“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梁惠王上》)释:人口稀少的国家不可以跟人众多的国家为敌,弱国不可以跟强国为敌。意即人少的抵挡不住人多的。

10、与民同乐

“此无他,与民同乐也。”(《梁惠王下》)释: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同百姓一同娱乐罢了。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11、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下》)释:和天下的人同忧同乐,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的,是从来不曾有的事。(注: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化于此)

12、顾左右而言他

“王顾左右而言他。”(《梁惠王下》)释:齐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处去了。指离开话题,回避难以答复的问题。

13、水深火热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梁惠王下》)释:如果燕国的百姓受水更深,受火更热(指灾难更加深了),那只是统治者由燕转为齐罢了。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14、救民水火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梁惠王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残虐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从水深火热中拯救老百姓。

15、箪食壶浆

“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梁惠王下》)释:如今燕国的君主残虐百姓,您去征伐他,那里的百姓认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的苦难中解救出来,因此都用筐盛着干饭,用壶盛着酒浆来欢迎您的军队。意谓百姓犒劳军队.

16、出尔反尔

“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梁惠王下》)释:提高警惕,提高警惕!你怎样去对待人家,人家将怎样回报你。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17、解民倒悬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公孙丑上》)释:现在这个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实行仁政,老百姓的高兴,正好像被人倒挂着而给解救了一般。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

18、事半功倍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公孙丑上》)释:所以,“事半功倍”,只有在这个时代才行。形容做事得法,费力小,收效大。

19、具体而微

“冉牛、闵子、颜渊则具体而微。”(《公孙丑上》)释:冉牛、闵子、颜渊大体近于孔子,却不如他那样的博大精深。意谓内容大体具备,但形状规模小。

20、出类拔萃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公孙丑上》)释:圣人远远超出了他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那一群。从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还要伟大的。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21、心悦诚服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公孙丑上》)释: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顺服。指真心真意地佩服或服从。

22、返求诸己

“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公孙丑》)释:(射箭)如果没有射中,不埋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返躬自问罢了。意谓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先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

23、与人为善

“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公孙丑上》)释: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自己行善,这就是偕同别人一道行善。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

24、绰绰有余

“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则吾进退,岂不绰绰然有余裕哉?”(《公孙丑上》)释:我既没有固定的职务,又没有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行动,难道不是宽舒得有无限的回旋余地吗?形容非常宽裕,富余。

25、怨天尤人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公孙丑上》)释: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26、此一时,彼一时

“彼一时,此一时也。”(《公孙丑下》)释:那又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27、舍我其谁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公孙丑下》)释:在今日的社会里,除开我,还有谁呢?形容人敢于担当,遇有该做的事,决不退让。

28、为富不仁

“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滕文公上》)释:要发财致富便不能仁爱,要仁爱便不能发财致富。剥削者唯利是图,心狠手毒,不顾他人死活。

29、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滕文公下》)释:若是不等到爹娘开口,不经过媒人介绍,自己便钻洞扒门缝来互相窥望,爬过墙去私会,那么,爹娘和社会人士都会轻视他。

30、乱臣贼子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滕文公下》)释:孔子著作了《春秋》,叛乱的臣子、不孝的儿子才有所害怕。原指不守君臣、父子之道,心怀异志的人。后泛指破坏国家统一、心怀异志的人。

31、自暴自弃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离娄上》)释:自己残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指不求上进,甘心落后

32、不虞之誉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离娄上》)释:有意料不到的赞扬,也有过于苛求的诋毁。指没有意料到意想不到的赞扬。

33、好为人师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离娄下》)释:人的毛病在于喜欢做别人的老师。喜欢当别人的教师。形容不谦虚,自以为是,爱摆老资格。

34、何出此言

“先生何为出此言也?”(《离娄下》)释:老师为什么说这样的话呢?

35、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离娄》)释:不孝顺父母的事情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

36、手舞足蹈

“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离娄》)释:快乐一发生就无法休止,无法休止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了。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37、不为已甚

“仲尼不为已甚者。”(《离娄》)释:孔子是做什么事都不过火的人。指不做得太过分。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38、左右逢源

“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离娄》)释:蓄积很深,便能取之不尽,左右逢源。原指赏识广博,应付裕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39、夜以继日

“仰而思之,夜以继日。”(《离娄》)释:抬着头考虑,白天想不好,夜里接着想。形容勤奋工作或学习。

40、自怨自艾

“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万章》)释:三年后,太甲悔过,自己怨恨,自己悔过。(艾,音yi)原指悔恨自己的过失而改正错误,现只指自己悔恨.

41、先知先觉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万章》)释:上天生育人民,就是要先知先觉者来使后知后觉者有所觉悟。①指对事物发展的认识早于一般人。②指认识事物在众人之前的人。

42、集大成者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万章》)释:“集大成”的意思,譬如奏乐,先敲钵钟,最后用特磬收束,有始有终的一样。

43、却之不恭

“‘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万章》)释:(俗话说),“一再拒绝人家的礼物,这是不恭敬。”为什么呢?

44、杀人越货

“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憝。”(《万章》)释:(《尚书康诰》)说,“杀死别人,强夺财物,横强不怕死,这种人,是没有人不痛恨的。”害人性命,抢人东西。指盗匪的行为。

45、茁壮成长

“牛羊茁壮长而已矣。”(《万章》)释:(孔子曾经做过管理牲畜的小吏),他说,“牛羊都壮实地长大了。”

45、知人论世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万章》)释:吟咏他们的诗歌,研究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他们的为人,可以吗?所以要讨论他们那一个时代。原指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现也指鉴别人物的好坏,议论世事的得失。

46、专心致志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告子》)释:假使让弈秋(下棋高手)教授两个人下棋,其中的一个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47、舍生取义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告子》)释:如果两者(生命和义)不能并有,便牺牲生命,而要“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48、杯水车薪

“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告子》)释:如今行仁的人,好像用一杯水来救一车柴木的火焰,(结果连他们已实行的这点点仁都会消失的)。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49、言归于好

“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告子》)释:所有我们参加盟会的人订立盟约以后,完全恢复旧日的友好。指彼此重新和好。

50、以邻为壑

“今吾子以邻为壑。”(《告子》)释:如今你却使水流到临近的国家去。比喻只图自己一方的利益,把困难或祸害转嫁给别人。

51、习焉不察

“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尽心章》)释:如此做去,却不明白其当然;习惯了却不深知其所以然。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52、独善其身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释:穷困便独善其身,得意便兼善天下。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养好自身。现指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53、不言而喻

“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尽心》)释:(君子的本性,仁义礼智)至于手足四肢,在手足四肢的动作上,不必言语,别人一目了然。”不需解释就可以明白。形容事理简单、明了。

54、引而不发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尽心》)释:君子(教导别人正如射手),张满了弓,却不发箭,作出跃跃欲试的样子。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

55、仁民爱物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释:君子亲爱亲人,因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因而爱惜万物。对人亲善,进而对生物爱护。旧指官吏仁爱贤能。

56、当务之急

“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尽心》)释:智者没有不该知道的,但是急于当前重要工作。(仁者没有不爱的,但是务必先爱亲人和贤者)。当前急切应办的要事。

57、尽信书,不如无书

“尽信《书》,不如无《书》。”(《尽心》)释: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58、茅塞顿开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尽心》)释:山坡的小路只一点点宽,经常去走它便成了一条路;只要有一个时候不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形容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启发,忽然开窍。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也形容心情豁然开朗。

59、言近旨远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尽心》)释:言语浅近,意义却深远的,这是“善言”。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