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练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36:32

小石潭记练习篇1

步于西樵北麓,人迹寥落,天旷山空。草间虫声时作,更显山之幽寂。清溪自山间来,若鸣钟磬,若啭黄莺。闻之欣然,乃溯源而上。山行百余步,渐有修竹生于草径与小溪之间,溪虽与余相隔,然其声之清越则不减也。

石径愈行愈陡,九曲之后,青篁顿开,下出一小潭。潭边有石呈阶状,遂攀行至潭前乃止。立于岸而上观,见低崖有流水作瀑状,自崖飞入潭中。环之则垤石相峙,仅存一豁处于其侧,适才之溪即自此出也。潭水甚洌,近岸者清浅,可以彻见其底,至于潭心,深浅不辨。渐远之处,益趋墨色,水坠于潭乃泛百褶。景光穿林梢,树影阑干水上,如荇藻掩映而异趣生也。

当此际,有行路声。一道人着袍束发,负桶而出,见余等,乃致意。问此潭,答曰:“小潭既非名胜,故谓之‘无名’也。”见余立于石上,又言:“小施主勿近此潭。兹潭方圆虽小,而或有深逾丈许之处,宜慎矣!”自言居于山前道观,来此取水也。卒别,犹叹“深乎小潭”。

未几,日垂于山腰。环顾周遭,潭中有鱼乍现,倏忽即遁人深处;山间飞鸟鸣皋,旋即亦逝。潭水寂零冷落,倍感谧然。

噫!人生于世,或如鱼藏江湖,或若鸟隐山林,斯实大乐也。何能营营于名利之间?可使心计深如此潭?奈何世间追名逐利、心深于城府之徒众矣!叹惋之余,吟成一律:

皆道府城底曷深?

或同潭水逾千寻。

悠鱼戏浪春潮急,

逸鸟骋天秋雨霖。

名利岂堪曲我意,

乾坤自可鉴人心。

乃知拜相封侯事,

不若长歌且短吟。

复欲前行,而晚照黯淡,前路亦没于林中。遂原路归去。

同游山者,家父及其诸友;临潭而抚膺长叹者,止余一人。

(按:旧曾读《小石潭记》。今余闲游山时,见其景致神似,未敢忘也。因新学子厚之文,落笔或有近者,望柳公日月之光,勿笑余烛火之暗。)

[赏析]

六朝山水文章开始兴盛,至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以来,中有陶弘景《与谢中书书》,吴均《与朱元思书》等山水奇文。此文在描景壮物有《桃花源记》的痕迹,与道人的谈话,充满了哲理,微有道家玄谈和佛家禅意。同时以潭喻心,劝世人长留一份清浅之心。一首劝世诗对仗工整,使说理深化,其颈联尤为发人深省。

小石潭记练习篇2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课文分析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一、词语解释

1.水尤清冽尤:格外。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道路。见:出现。

3.为坻,为屿,为嵁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4.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5.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凄清。居:停留。

7.隶而从者隶:跟从。

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9.下见小潭下:在下面。

10.日光下澈下:往下。

11.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那样。

1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似与游者相乐乐:逗乐。

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16.记之而去去:离开。

二、句子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三、问答题

1.课文按什么顺序写?游览顺序。

2.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幽静。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

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5.文中的“对比”和“烘托”点拨:①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②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译文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小石潭记练习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多媒体课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逐步走进了初中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能正视多媒体带来的优势,帮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更好地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但是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出发的,并非所有的语文教学课堂都必须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更不是在每节语文课堂教学中过多地使用多媒体。只有适度,才会将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1.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1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进入教学情境。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课件以其音、形、视频等多角度带给学生感官的刺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更容易进入到教学情境当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制作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以及教学要求的课件,让学生在教学课件的帮助下获得最大程度的帮助。如在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无法理解小石潭的美景,而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完美地展示小石潭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可以将小石潭美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优美的教学情境当中,伴随着学生吃惊的眼神以及活泼、生动的乐曲,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作者在小石潭边乐忧相间的心情。

1.2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的提高。多媒体课件辅助语文教学,因为视频、音乐以及图像的介入使枯燥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借助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如在《小石潭记》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小石潭优美的景,结合文本对小石潭的描写,谈一谈自己心中感受到的小石潭,再用语言描写出来,并说一说对所见景物的感受,从而更深入了理解作者的心境。另外,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以及文本的景物描写加深学生的朗读效果,让学生在朗读中产生愉悦感,从而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1.3采用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呈现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资源。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获得了最大的信息量,有效地优化了课堂结构,加大教学容量,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提高。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语文课堂教学更趋于开放性,语文课堂也变得更有活力。多媒体课件不但将课本上的学习资源有效地呈现给学生,而且与课文相关的一些阅读文本以及视频资料也根据教学环节的不同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更为自主地进行拓展阅读以及合作交流,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阅读中延伸,在研读中发展。

1.4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多媒体课件走进了初中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更好地感知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攻破了学习的难关。如在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以及作者与闻一多先生之间的关系,并介绍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应该让学生掌握的重难点让学生进行练习以及思考,使学生在词句的积累以及重点词句的品读中更好地品味闻一多先生的品质以及精神,步步深入,曲径通幽,较好地把握了文本阅读的重难点。

2.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语文作业方式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革

2.1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教师当堂批改作业的方式发生了变革。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在传统作业方式的基础上,更加彰显了现代信息技术带给初中语文的变革。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学生当堂作业进行批改,让多媒体课件成为教师当堂批改作业以及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对初中语文的教学研究提供了帮助。

2.2多媒体课件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教学过程,使语文很多作业都可以当堂完成。多媒体课件将课堂进行了延伸,使学生扩展视野,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习效率。因此,很多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在课下完成的语文作业都可以在课上通过多媒体课件解决,并且当堂批改有效地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互沟通、生生之间的互动都让学生乐于参加课堂练习,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语文能力。

3.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要适当、高效

3.1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只能放在辅助地位,切不可主次不分。尽管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也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但是并不是说教师一味地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就能够创建高效课堂。在多媒体的使用上,教师只能把多媒体课件放在辅助的地位,而不能因为多媒体的使用忽略了文本本身的阅读,忽略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因此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教师要注意不要让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要让文学语言的魅力占据课堂。如在《晋祠》的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教师可以通过逼真的图像、典雅的配乐展现晋祠的优美和悠久的特点,但是教师在学生进入情境之后,要让学生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朗读、品读思考,而不是让学生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优美的视频中。

小石潭记练习篇4

一、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倾听学生意见、多关注学生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学生的课堂表现我们是经常要注意的。以前教师备课,可以比较详细地规划用多少时间、先介绍什么,然后再讲解什么,接下来如何练习,最后再总结等等。现在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在课前就很难预测学生某个环节到底花多少时间合适,因而教案只能是一个大致的估计,在语文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和解读。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就不应该过分强调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点与教师的完全吻合,对于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新奇独到的见解,教师要善于发现、肯定和引导,否则,会在有意无意之间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比如:在分析“孔乙己”中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时,有的学生从人性方面去思考,认为“反抗”是本能的“挣扎”,我觉得教师也不能一口否认,不能老用传统的方式认为,对于孔乙己的“反抗”意义,一定要让学生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去认识。读“桃花源记”时,有的学生只被文中那宁静、优美的意境陶醉了,并没有领略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满现实又幻想超脱现实的淡淡哀愁”,在一定的意义上,这样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妥。

二、教师要注重设计导语和引导学生全面阅读材料

心理学认为,好奇心和兴趣是积极追求知识的一个前提,是学习的先导。凡是学生感到新奇或有兴趣就会引起注意,学习就会有成效。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设计一个好的导入环节,设计一个好的开场白,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将学生引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之中。例如:教学“小石潭记”这篇课文,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石潭竹林的浓密、山林的偏远、声音的柔弱等自然景致的美好与难得,引领学生亲历课文意境,学生看完画面后,带着喜悦的心情并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接着,教师可创设对话的主导问题,譬如:作者在找到小石潭之前用了哪些动词才可以见到小石潭的真实面目,让学生动脑思考一系列动词的准确性与情感性。教师要使课堂高效,学生的“自主”一定要与教师的“主导”有机结合。教师要具备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三、要注意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语文是综合性最强的一门人文学科。通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更要达到净化心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目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二者的和谐统一。

小石潭记练习篇5

风和日丽天蓝蓝,碧水长流秀山川。春光明媚的四月,我怀着久仰的心情,和朋友一起走进了云露山。

在大门一下车,放眼望去,云露山巍然屹立,耸入云霄,威严肃穆,给人一种厚重古老的沧桑之美。走进景门不远,便望见一个深潭,潭边的岩石上刻着“无底潭”三个大字。只见潭水深幽,潭面开阔。据说这潭水在大旱之年用三眼水泵抽水都没有抽干。潭的正前方,一股河水奔涌而下落入潭中,犹如一条蛟龙潜入潭底。潭的左右两边,都是陡峭的悬崖。“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漫步林间,看万山红绿,奇石耸立,枝繁叶茂;闻四溢花香,听小鸟鸣啾,水声潺潺,婉如琴曲,身临涧谷,倘佯石群……沿途的溪水清澈见底,时而在峡谷里静静流淌,时而在岩石上激流奔涌。蹲于溪边,掬一把山泉水,清甜可口,沁人心脾;洗一把汗溢的脸,清新明目,清凉舒透,让人如置仙景。

云露山云绕雾障,山色四季各不相同,春绿、夏红、秋黄、冬白,宜人山色四时交替,摄人心魄。清晨喷薄日出,云蒸霞蔚,雨后浩瀚云海,恍若仙境。伫山之巅,一览众山小,俯视四面山河大地,美景尽收眼底,使人心旷神怡,激情飘逸。只见群山巍峨耸拨,连绵起伏,林木葱茏,满山披绿,红绿相间,“云露杜鹃始盛开,天生丽质游人赞”。盛开的映山红,红的、粉的、紫的,开得火红热烈,开得恬静纯情,开得娇柔羞涩,开得华丽灿烂,这儿一簇,那儿一嘟噜,散落在绿林之中,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啊!

沿溪流拾级而上,云露山风光优美奇特。它以山雄、水秀、河婉、湖阔、瀑险、潭幽、林密、石奇等景观组合优势名扬中原。云露山山域广阔,山峰重叠,植被茂密;云露山植被茂密,溪多水丰,水体景观特别迷人,三瀑水帘洞更是一道引人入胜的奇观。主要景点有黑龙潭、药葫潭、雷劈石、药王庙、宝塔瀑、宝塔书院等。落差128米的宝塔瀑布被誉为“中原第一瀑”,近80个景点处处令人留连忘返。

药王潭深不见底,因潭形酷似药葫芦,故又叫药葫芦潭。相传唐贞观十二年春,孙思邈来到云露山采药,看到此处地势开阔,水流平稳,就用枯木干草在潭边巨石上搭起茅庵。现在,每年端午节早晨,当地人便结伴来此潭取水,回家洗眼可治眼疾。逍遥潭有岩壁隔断的上、下两个水潭组成。潭水清澈凉爽,下潭水面开阔,潭水较浅,是天然戏水区。潭中游鱼众多,游人下到水里,便会蜂拥而至,争先碰啄人体,游人顿有轻搔舒适之感,宛如神仙般逍遥自在。龙潭有近千平方米,受青山翠峰熏染,潭水碧绿幽静,深不见底。阳光下波光粼粼犹如一片散碎的金子熠熠闪烁。潭前为龙王潭,瀑高20多米,仰望如同珍珠抖落,飞入龙潭。对面的山恋叫龙山,好像一只巨龙盘卧于此悠然养神。龙山里有龙潭,真是大自然的天然造化。

怡心鸟位于龙潭下游,茂林修竹,小桥流水,环境清幽。潭中的小鱼叫“专鱼”,是独有鱼种,黑色光滑,鱼身无鳞无横刺。游人投小石一粒,鱼儿便齐游而至。如果在此垂钓,无需鱼饵,鱼即上钩。专鱼鱼种珍稀,肉质细腻鲜美,食之健体美容。

药王庙旁巨石众多,石景奇特。潭边一块岩体被溪流沿石隙冲刷成槽,形似药槽,故称“药王槽”;药王槽旁的巨石岩面约25平方米,像一张大石床,曰“药王床”;药王床前的条形岩石,如石枕,谓“药王枕”。

路上不时看到各种纯天然中药材。这里特有的气候、土壤和地形环境,造就了珍惜的动植物生存条件,古木参天,森林茂密,森林覆盖率达99%以上,负氧离子含量平均达10000个;良好的云、气、水、风等自然条件,养育了500余种纯天然中药材,被誉为“世外天然药铺”。

药王孙思邈在云露山采药七年,普济众生,治愈了许多山民们的疾病,深受山民的爱戴。药王庙依山就势,布局恢宏,殿宇峥嵘,亭阁耸立。庙中孙思邈神态慈祥,栩栩如生,供人们祭拜,以求养生之道。

笔架山与云露山相对,山势上部三峰相连,形似笔架,下面山体部分犹如印章,天然形成。当地俗语称:门对笔架山,净出府州官。历史史册里此处府州官员确实众多,可谓人杰地灵之实。

东幢潭位于宝塔山,也称宝塔瀑布,它是药王谷最大的瀑布。来到瀑下,但见瀑流如一条白练从百米高的绝崖轰鸣而下,水流撞击着岩石,溅起朵朵水花,如飞珠碎玉般晶莹可爱,随风飘散,细细的水沫像雾、像雨、像风,落在人的身上凉爽极了。一阵风吹过,把瀑布的下半截高高飘起,碎成粒粒玉珠,向四方喷散,在阳光照射下,幻出道道彩虹,炫人眼目。从飞瀑中喷溅出来的小水珠细如烟尘,弥漫于空气之中,成了蒙蒙水雾,给山涧林木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瀑布底部,上面的水流自然落下,在奇异突兀的岩石上,形成瀑布群,蔚然壮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此刻,诗仙李白的千古绝句边响于耳边!夏季雨水大时,在数里之外,就能听到轰轰隆隆的声响,似千军呐喊,似万马奔腾,远眺瀑布如白练倒挂,悬空坠落。瀑面宽5米,飞珠吐玉,雄伟壮观。高山、潭边、崖上杜鹃、绿树、青草倒映水中,形成一幅美丽的自然山水画。游人们成群结队,在此观光拍照、合影,欢声笑语在山谷久久回荡。

看过宝塔瀑布继续上行,便来到王官坟。因宝塔山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故被清学家王检心(著作有《易经治约》《春秋本义》《礼传合抄》等20余本)晚年时所看中,在此建立宝塔书院和宝塔山寨,息心讲学。据《内乡通考》记载,全县共有数百位学生曾在宝塔书院学习,接受王检心之培养。

王检心去世后并葬于此,唯一保存的是王检心之墓,称之为王官坟。醉在云露山怀抱,尽享云露山美景。即是你在云露山住上月里四十,景内的景点夜难以看完、看够。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这里的瀑流,这里的空气,这里的小鸟,让人赏心悦目、不饮自醉。我们这次是沿东线而上,下午又要返程,只是饱览了东线景观。火星庙、紫光山阁、川朴园、巨石独尊、竹海、太阳石、多景石、箭叉垛、南天门、坐佛山、红石崖、椴树崖、老虎崖、芦苇潭、唐王潭、石景潭……只能远远观望了。

蓝天草绿杜鹃红,潺潺山泉云雾中。云露山啊!我好想长住在这里,观日出日落,听鸟鸣、松风,观四时风景,赏寺中明月,养身怡性,陶情育慧。

小石潭记练习篇6

一、多媒体手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情感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因此,要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果,首先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是被动地参与,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效果也欠佳。但是自从我通过学习,能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以后,我发现这一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大家知道,语文文学作品是以塑造形象为手段,以达到教育、启智的目的,而多媒体则以其极强的表现力,能将形象放大、缩小、连续、定格等,充分展示在学生面前,因而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兴趣。

如我在教学《小石潭记》这一课时,当屏幕上呈现出一幅“隔篁竹,闻水声”,周围“青树翠蔓”,“中间”全以石为底,鱼儿在潭中“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小石潭的图片时,学生盯着图片,满脸欣赏之情溢于言表。学生既清楚地感知到了小石潭周围的景致美,又真正体悟到了文字的韵味美,也对理解作者感情变化奠定了基础,因此,学生乐于学,很快理解并背诵了课文。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

二、多媒体手段有利于教师创设学习情景

为了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创设接近真实情景的学习环境。为了达到给定的教学目的,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极力营造或创建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场景或氛围,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景之中发生,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打开学生的认知思路,以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此时教师若借助多媒体来创设学习情景,则可使学生如临其境,置身于文章建构的意境之中,从而使学生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我在教朱自清的《春》这篇文章时,就巧妙利用多媒体的声像功能,播放着幽雅细腻的乐曲,并配合着一幅幅春意盎然的优美画面,从而创设出作品特有的诗意情景,让学生去品味,将学生带进作品的意境之中,学生体会深刻。

三、多媒体手段能有利于快速培养学生语感

在传统的语文课教学中,常常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尽管口若悬河,但学生依然昏昏入睡。怎样才能使学生爱上语文课,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呢?怎样才能使学生从中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意境美呢?怎样才能最终提高他们驾御语言的能力,更好地运用语言文字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深深地体会到:语言文字的训练,首先要训练学生的语感。语感就是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和迅速领悟的能力。不同的学生语感不一样,但可以通过训练使他们的语感得到提高。当然语感的训练不能凭教师的三言两语就能解决,语感的训练提高是一个长期熏陶的过程。多媒体的出现,则可以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的语感有一个较快的提高。

如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这一课时,我首先从网上找到富有激情的录音带让学生边听边读,然后要求学生想象作者演讲时的情景,让学生模拟并吟诵。学生听得很投入,读得很用心,有好几个学生表演的技术也很不错――活脱脱一个富有诗意、充满激情的诗人!通过模仿吟诵,学生与作者在心灵上产生共鸣,不仅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更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情感灵魂。

四、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语文学科有机结合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形式,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语文课堂,促进了语文教学手段现代化。但是多媒体再怎么优越,它也只能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而不能全盘替代其他教学手段。既然是辅助手段,我们就要合理恰当使用,要让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语文学科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仍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石潭记练习篇7

1.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能产生学习的动力。在一堂课里,有音乐、有图片、有影像,有看的、有听的,丰富多彩,学生自然就会产生兴趣。我在教学《小石潭记》时,从网上搜集了大量小石潭美景的图片,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并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将小石潭这一优美的景象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获得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生动、直观地感受到了小石潭清、幽、雅的景致,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可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适当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灵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内容,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

比如《荷塘月色》中有这样一些描写荷花的句子:“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满池的荷叶与荷花的景象也许学生还能想象得到,然而荷花在月光下的那种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朦胧安静的美,对于没有亲眼目睹过荷塘的学生来说,仅凭语言文字来获得感悟是相当困难的。假如教师能恰到好处地出示一段关于荷花的录象,那千姿百态的荷花,便能唤起学生脑海中关于“亭亭的的裙”“刚出浴的美人”的想象。

3.可以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教学涉及的内容很多,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加快教学节奏,扩大教学容量。比如在介绍文章的作者和写作背景时,通过投影直观而又便捷,大大节省了时间。此外,课堂上可以进行大量的基础知识训练和阅读训练,练习之及时、效果反馈之快,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的。

二、多媒体教学的几个弊端

1.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

现在的教学对教师的基本功有一项要求,即“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于是很多人便认为,若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便是不懂使用,因此,在教学中不是根据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而是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公开课教学、优质课比赛假如不使用多媒体就不能将课上成功、上精彩。操作多媒体成了课堂的重心,而忘记了它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

2.课件左右着课堂,师生难以交流情感

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说,教学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的手段,而不应该变成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课件左右着课堂,人性化的师生之间的交流被冷冰冰的“人机交往”所取代,它严重妨碍了师生课堂情感的互动。

3.精彩的课件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这是如何把握用课件的一个“度”的问题。有的老师在课件里穿插一些动画,如一只小鸟在屏幕下角不停地拍着翅膀,一个问题答对了,不但给予一阵掌声,还给来一个摇头晃脑、眉开眼笑的小人头……这些做法固然有其好的一面,但往往使得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这些音乐和动画上而忽视了对知识点的把握。

三、正确运用多媒体,以提高课堂效率

1.运用多媒体教学应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运用多媒体教学,要让学生明确一堂课的主要任务并能主动选择学习的内容。同时,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应该着重考虑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并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课件,真正做到课件为人所用,而不是人为课件所役。

2.制作课件要走出“精彩”误区

有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喜欢添加许多音响效果,如爆炸声等。实际上,适当用点音响效果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但是用多了就会适得其反。少用一点效果,背景可以简单一点。我们语文老师要认识到“吸引学生的不是课件,而是教学的内容,不可滥用能引起感官刺激的东西”。因此,合理地制作、利用课件也是我们语文老师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3.多媒体教学不能代替传统教学

小石潭记练习篇8

信息技术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阅读、写作、口才、研究性学习等语文教学内容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推进了语文教学的改革。

一、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可以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事物的本质特征,事件过程的演绎……还可以运用各种技巧,如对比、叠合、拖移、夸张,以及将事物变大为小,变小为大,变快为慢,变慢为快等等,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事件的发展有直观的感受,清晰的逻辑,深刻的印象。例如:我在教学《小石潭记》时,从网上搜集了大量能表现小石潭美景的古画、摄影等图片,用powerpoint制作精美的课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通过把小石潭这一优美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视觉和听觉综合形象,声像兼备,使学生从活泼、生动、直观的画面去感受小石潭的清、幽、雅的景致,体味作者在小石潭边时那乐忧相间的心情,为学生创设出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形象教学内容

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直观、形象,将许多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直观的画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理解。以其手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简化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教读自读课《月亮上的足迹》时,安排一课时,文章中有许多关于人类登月的知识,对船上天的全过程,如果只是靠老师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每一个环节是什么样的?很抽象、难懂并且积极性不高,费时、费功,还不见效。这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将“阿波罗11号”飞船上天的全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图片形式,每到一个过程时,配上形象的图片,老师只要做简单讲解。这样学生读起来很有兴致,很快就能理解文章内容,教学目标落实得很轻松。将原来很繁琐的过程简化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寻求真理探究科学知识的内驱力。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能灵活应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例如教学《海燕》这首散文诗时,先介绍背景,然后播放视频课件: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乌云越来越暗,雷声轰响,闪电象一条大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勇敢的海燕高傲地飞翔,越飞越高。学生的注意力立即被吸引过来,不少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叹,对海燕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多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四、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相比,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可以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让学生能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比如我在教读《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教学目标中要求让学生积累有关云与天气变化的知识。以往的教学,是依靠课后练,把练习中的问题制成表格,教师讲解并板书表格,这样就浪费了很多时间在板书上,计划的一堂课时间,根本不够用。使用多媒体时,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可以将云与天气变化情况设计成表格,制作成powerpoint课件,将表格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出来,并且配上每种天气对应的云层变化的图片。每放出一种变化的天气时,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还可指名让学生来说。这样一来既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又节省了许多板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许多的学习、思考机会和训练密度,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减轻了老师课堂上的压力,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运用多媒体,加大教学容量

小石潭记练习篇9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4)仅有“乱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2.选出诵读下面句子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a.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B.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

C.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

D.高台/下瞰,如在/指掌

3.试将第三段译成现代汉语。

探讨与思考

4.据报载,浙江省将把举世闻名的钱塘奇观——海宁潮申报“世界遗产”。请想一想,如申报成功,有什么意义?谈谈你的意见。

拓展练习

大龙湫记

李孝光

大德七年秋八月a,予尝从老先生来观大龙湫b,苦雨积日夜c。是日大风起西北,始见日出。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余,闻大声转出谷中,从者心掉d。望见西北立石,作人俯势,又如大楹。行过二百步,乃见更作两股相倚立。更进百数步,又如树大屏风。而其颠e,犹蟹两鳌,时一动摇,行者兀兀不可入f。转缘南山趾,稍北,回视如树圭g。又折而入东崦,则仰见大水从天上堕地,不挂著四壁,或盘桓久不下,忽迸落如震霆。东岩趾,有诺讵那庵h,相去五六步,山风横射,水飞著人。走入庵避,余沫迸入屋,犹如暴雨至。水下捣大潭,轰然万人鼓也。人相持语i,但见口张,不闻作声,则相顾大笑。先生曰:“壮哉!吾行天下,未见如此瀑布也。”是后,予一岁或一至,至,常以九月。十月则皆水缩,不能如向所见。

今年冬又大旱,客入,到庵外石上j,渐闻有水声。乃缘石下,出乱石间,始见瀑布垂,勃勃如苍烟k,乍小乍大,鸣渐壮急。水落潭上洼石,石被激射,反红如丹砂。石间无秋毫土气,产木宜瘠,反碧滑如翠羽凫毛l。潭中有斑鱼二十余头,间转石声,洋洋远去m,闲暇回缓,如避世士然。家僮方置大瓶石旁,仰接瀑水,水忽舞向人,又益壮一倍,不可复得瓶,乃解衣脱帽著石上,相持扼n,欲争取之,因大呼笑。西南石壁上,黄猿数十,闻声皆自惊扰,挽崖端偃木牵连下o,窥人而啼。纵观久之,行出瑞鹿院前——今为瑞鹿寺。日已入。苍林积叶,前行,人迷不得路。独见明月,宛宛如故人p。

老先生谓南山公也。

【注释】

a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大德,元成宗年号。

b老先生:在本文结尾中,作者指明为南山公,即泰不华,蒙古人,好能诗文,官至礼部尚书,出为台州路达鲁花赤。方国珍起兵时被杀。

c苦雨:久下成灾的雨。雨苦雨:久下成灾的雨。

d心心掉:内心震颤。

e颠:山顶。(hQnyw酣牙):山谷开豁幽深的样子。

f兀兀:紧张、害怕的样子。

g树圭(guU龟):立圭。圭,也写作“”,是一种形状上圆下方的玉器。

h诺讵那庵:罗汉庵。诺讵那,一译“诺讵罗”,为十八罗汉之一。一说,诺讵那为晋代(或说唐代)四川青神县(今眉山县)高僧。他东来雁荡,于大龙湫下抱膝观瀑坐化。后人尊之为雁荡山开山之祖,为之砌塔建亭。

i人相持语:人们互相拉手说话。

j石(gQng刚):石桥。

k勃勃:水汽升腾的样子。

l翠羽凫毛:翠鸟和野鸭的羽毛。

。。m洋洋:舒缓自适的样子。

n扼(qiQn):牵拉。,通“牵”。

o偃木:长势仿佛横卧的树木。

p宛宛:同“宛然”。

5.选出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闻大声转出谷中,从者心掉(内心震颤)

B.行者兀兀不可入(紧张、害怕的样子)

C.东岩趾,有诺讵那庵(十八罗汉之一)

D.人相持语(互相说话)

6.选出诵读下面句子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选项。()

a.是日/大风/起西北

B.湫水方/大,入谷

C.更进/百数步,又如/树大/屏风

D.吾行/天下,未见/如此瀑布也

7.按要求填空。

文中描写特定环境中人物惊恐的句子是

,,

,。

合作交流与能力拓展

8.此文与《观潮》同是描写水势的散文,试比较二者之异同。

小石潭记练习篇10

平时上课的时候,陈老师的神情总是十分严肃,认真。她要求我们的作业要一丝不苟,字体公整,标点规范,少出现错别字。练习一旦出错,她就会把同学叫到办公室去订正或者在教室给同学面批面改,我就被陈老师面批面改过好几次了呢。

她的语文课上得很精彩。记得她给我们上《小石潭记》这篇课文时的情景。课上,陈老师让我们在阅读中体会小石潭水的清澈,游鱼的活泼,竹树的摇曳,溪源的曲折···我们重点品读,老师适时点拨,我们仿佛置身于小石潭之中。尤其是“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几句话,陈老师引导我们在品读中去领会作者贬居生活中的孤凄悲凉的心境。在反复诵读中,我们感悟到:这是景,这更是情;这是凄凉之景,更是刻骨铭心之情。它传出了作者有志不能伸展的忧伤。我们反复的吟读,老师精妙的指点,使我们在一种紧张与愉快之中,不知不觉地度过了四十分钟。

陈老师还是一个善于和同学打成一片的好老师。记得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中午,老师满面春风地走进教室,对大家说:“今天我们利用午饭后休息时间去操场上活跃活跃。”同学们都激动不已。到操场后,老师把女同学分成四组,安排她们踢毽子,要求是谁踢出的花样和数量最多,谁就是胜利者。男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投篮比赛,看谁的命中率高谁就是胜利者。经过30分钟的比赛,男女同学都各显身手,各展才华,输赢不说,但当时大家活跃的情景至今还令我难忘。而陈老师也像一个学生,一会儿踢毽子,一会儿投球,我们很难分辨出她是老师,还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