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美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38:25

生活美文篇1

发掘生活的“语文美”,就是要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情不自禁地去学习或运用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将眼睛看到的世界、耳朵听到的世界、鼻子闻到的世界、嘴巴品尝的世界、肌肤触摸的世界、心灵感受的世界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能力,只有善于发掘生活中的“语文美”,才能产生用语言文字表达的行动和激情,这应该是语文教育的一个出发点。

一、发掘自然世界的“语文美”

我们生活的自然世界,有浩渺的星空,有壮丽的河山,有轮换的四季,有缤纷的山林,有形形的动物,有美轮美奂的音色。感触这样一个丰富的自然世界,必定会给我们的身心带来或宏大、或细腻,或慷慨、或低婉等等不同的情感体验。自然世界是学生学好语文、增加积累、培养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培养学生有面对大海抒发“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的浪漫情怀;面对飞瀑抒发“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瑰丽想象。要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感触等方式关注自然风光,提高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肩负起融入自然、保护自然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就特别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他常把学生带到野外去,称这为“蓝天下快乐的学校”。例如在春天里,很多教师能够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春天,享受春天的阳光,亲吻春天的和风,沐浴细细的春雨,或放飞多彩的风筝,嬉戏河里活泼的游鱼,亲吻那柔柔的小草;最后让孩子们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吟春颂春,或作文、或吟诗、或绘画、或高歌。学生会在盎然的兴趣中加深对“春”的体验,丰富了“春”的语言,学习语文和体验生活相得益彰,这种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发掘自然世界的“语文美”来逐步达到的。

二、发掘社会生活的“语文美”

我们生活的世界也是独特的人类社会,城市、乡村,电视、电话,汽车、轮船,邻里、乡亲,合作、交流等等构建成庞大的人类社会生活体系。语文是社会构建、社会交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每天上学或是放学回家的路上,所见所闻都可以成为他们关心、思考、评论的话题: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小贩叫卖,别有韵味的吆喝,社会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发掘出“语文美”。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语文素材、善于搜集语文素材,自觉形成社会生活“语文化”的能力。鼓励学生走上街头,一览文字广告的奇妙世界;让学生走进乡村,收集整理当地的风土人情;让学生走进工厂,参观流水线,尝试写产品的市场调查报告……调动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中,自觉运用“语文”这个武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兴趣,逐渐形成服务于社会,尽一份小公民责任的能力。

家庭生活也是社会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家庭是小社会,在这其中学生品尝了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也体味到了亲情的可贵。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家庭中让学生动情的东西。如让学生回家参加家务劳动,学习劳动技能,和父母一起体会劳动的甘苦;父母节日或生日的时候,给父母送上自己亲自做的礼物等等。体验亲情,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让学生和父母每周谈一次心,把成长的困惑告诉家长,把成长的成果和家长一起分享。学生在与父母的交流中,享受到了亲情,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了情感的基础。

社会生活是语文的大课堂,让社会生活成为语文学习的动力和参照,同时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去关注生活,获得各色人生经验,品位各色别样人生。

三、发掘人文情怀的“语文美”

一场电影、一部戏剧、一首诗歌、一幅儿童画,一个雕塑,生活中的人文艺术构建了语文教育的“人文美”。读诸葛亮《出师表》感慨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志;看《孔雀东南飞》感动于刘兰芝对爱情的执着、坚贞;习帖《兰亭序》,触摸中华书法的艺术魅力……有生活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创作,有创作才能表达精神品质。接触生活中伟大的、平凡的作家、艺术家的文艺作品,是重塑学生个性发展、精神品质等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今天,随着多元化的文化交流,人文精神散发出新的、更加浓郁的人文气息,有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公德意识,有开拓创新,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有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的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语文理念赖以确立和发展的灵魂内核、精神支柱。教师应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分析寻找和感受人文艺术闪耀的人性美,达到教育学生,美化学生心灵的作用。“使学生受到优秀的文化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地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生活美文篇2

在生活的道路上,美丽就如路边的野花,在淅沥沥的春雨中摇曳,在轰隆隆的夏雨中绽放,在哗啦啦的秋风中顽强盛开,在白皑皑的冬雪中傲立枝头,用心体味生活,在惊喜中发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美丽就在身旁……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美好生活作文高二6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美好生活作文高二600字1国旗是一个国家具有代表性的旗帜,通过国旗我们能知道这个国家的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鲜红的旗帜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上幼儿园我就已经认识了我们的国旗,每周一的升旗仪式都意味着新的一周开始,我们要努力的学习,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

今年是建国七十周年,我十周岁,生活在一个日益繁荣昌盛的国家,我感受到的是满满的幸福。我的学校是一所有着72年历史的学校,她与新中国一起见证着中华民族一步一步登上世界的舞台。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跟着老师畅游知识的海洋,与同学们一起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奇思妙想的数学节、热情奔放的音乐节、五彩绚烂的美术节……让我们乐在其中,学在其中。

爷爷说:“你们真幸福,我上小学的时候条件很简陋,经常只能饿着肚子上学哦!”爸爸说:“你们真幸福,我上小学的时候可没有那么多的文化活动,更没有这么先进而又丰富的教学方式!”我说:“谢谢你们的努力,我会好好学习,继续努力,让祖国更加强大!”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节假日,爸爸妈妈经常会带着我去祖国各地旅游,在上海,我登上东方明珠塔俯瞰黄浦江,去科技馆了解祖国的先进科技发展;在苏州,我去拙政园领略园林艺术的秀美;浙江大明山,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登上山顶,走过玻璃栈道……坐上高铁能够快速到达祖国的各大城市,祖国的发展速度也像高铁一样,让我们从一穷二白的时代走向高速发展的时代。

“大美力学,为报国而来!”我们是力学园里最快乐的孩子,也是祖国妈妈怀抱中的一粒种子,在强大的祖国妈妈呵护下,我们生根发芽,开出友谊的花,结出成功的果。在国旗下,我们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学习;在国旗下,我们幸福的成长。

美好生活作文高二600字2在当今社会,每个人都向往着美好的生活,但如果想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就必须要用行动去证明,不然的话,我们生活的环境就会被破坏。“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向美好的生活一步步接近,然而这都是我们努力过后的成果。

过上了美好的生活,心情自然也就变得好多了,这对于我们的学习来说,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当你感到烦恼、无聊的时候,你可以去想一想你的未来是有多么美好,这样你的烦恼和忧愁就会烟消云散了。其实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想得到而得不到的,但是,只要你追求上进,有那个决心,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去劳作,你就一定能得到。然而这都是你值得拥有的。继续努力,美好的生活就在明天等你。

美好的生活就像一杯香喷喷的奶茶,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像是在指引我方向。是它鼓励我要充满自信,向往明天,要相信一天比一天更加美好。如果半途而废,离你本该只有短短的一步之差,却会又与你相隔万里,这会使你悲愤不已。难道你会这样就甘心吗?不会,我反而会更加的不认输,更加自信。我会对着蓝天告白:“美好生活,我来了!”因为这样可以激发人的意志,使我重新回到正轨。

美好的生活像一股清澈的小溪,它时不时发出滴答滴答地声音,像是在提醒我不能放弃,要坚强。它每发出这个声音时,我都会陶醉其中,静静地想我未来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有了它的提醒,我就会变得更加勤奋;有了它的提醒,我就会变得更加刻苦;有了它的提醒,我就会变得更加坚强。我永远都不会放弃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每个人都渴望的。如果你很贪婪、懒惰,那你注定和美好生活无缘;但是你努力了、刻苦了、认真了,你就能终生获得幸福!

美好生活作文高二600字3寒假突然暴发了疫情,以致我们的假期延长了两个月,这与众不同的两个月让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美好生活。

这两个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不光学习书本知识,还学会了做不少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如学习跳舞、学做美食、学做家务以及开班级故事会等,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参与生活,创造生活,通过劳动来体验生活。所以,我特别想把自己的美好生活的精彩瞬间与大家分享。

首先是跳舞。不是让我们学习怎样成为一个舞蹈家,而是让我们通过跳诗,唱诗,来更快的记住更多的诗词,感受不一样的学习方法。我们从开始接触,到后面每天都跳,不仅仅学会了跳舞,背诗,更多的解了我的同学们,老师又给我们了举行一个舞林大会,我们都很兴奋,很积极的参与,这样的假期生活特殊而美好,创造了不一样的学习方法,背诗也变得不那么枯燥了。

再说做美食。因为美食,我身上可长了不少肉。但是不能光吃不做吧!所以我开始学做美食了,刚开始有点吃力很多都不怎么会做,到后面,越做越好,我学会了做蛋糕,做饺子,做发糕,做胡萝卜饼,当我拿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看着家里人很开心地享用的时候,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原来美好生活真的很简单,我们可以多参与一点,多成长一点。当然肯定会有人说,小屁孩怎么可能会做。不信你可以去看我们的微信群,里面全部都是做美食的视频,保证会让你口水直流。

其次就是我最喜欢的班级故事会了。每个人讲一个故事,由两个主持人带领大家发视频参与故事会比赛,第一次当主持人,虽然是通过微信主持,可我的心还是跳个不停,因为有的时候会不小心发错。一发错我就赶紧把它撤回来,面临一个全新的挑战,我有惊无险的主持完了这个故事会,挑战了自己,挑战了全新而不一样的生活。

最后就是每天必须要做的家务。刚开始老师要求我们在家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比如洗碗,拖地,凉衣服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帮爸爸妈妈减轻负担。起初,我也是不大愿意做的,认为做家务都是大人的事情,但是通过做家务,我发现当你把自己乱糟糟的房间收拾整齐,把自己的衣服叠整齐,地板拖干净之后,你会觉得阳光下的书桌真的很适合学习,干净舒适的环境会让你觉得生活充满了动力,于是我习惯了每天起床去收拾房间,美好的生活也可以从收拾自己的房间做起。

这个特殊而漫长的假期,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美好生活,它不是别人给予的,是通过我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的。同学们,让我们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这样我们就会不断地成长,我们不断地长大,只要我们不断地加油,我们就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美好生活作文高二600字4一个人在某时某刻觉得生活特别美好那很正常,但是要一辈子每时每刻都保持这种想法,那不可能。因为如果一个人一直美好,他不会觉得美好,他只会觉得“正常”。所以有时候我也会觉得,感受到“正常”才是最大的幸福。

暑假回来这几天我过得特别圆满。大概除了暑假作业没怎么做以外,我了无遗憾。但这不是庄子所说的逍遥。他讲的是心灵没有束缚,自由自在,无所依托的逍遥。但是对我来说,自有有时候只会让我发慌,无所依托会让我觉得没有安全感。我的逍遥依托于我的亲人朋友,依托于家庭提供的经济支持,依托于杭州的一花一草,山石树木,林间的水汽和马路上的烟尘。所以我这样的对生命的热爱是虚的。如果我真的一下子失去了上述的依托,我难以想象我会怎么样。不过走正常程序的话,我应该还是可以保持此时的初心的。但是庄子的逍遥,是实实在在,坚不可摧的。他真的可以一无所有然后继续逍遥。直到他的美好的生命逍遥得散在天地之间。归去,而不是离去。所以他才不认为死亡可悲吧。

人和人的想法区别就是这么大。我认为红尘俗世是最美好的,没有之一。杭州的一切都觉得美好。它的所有优点和缺点我都喜欢得不得了。要是哪个道家法家敢试图把握拉出红尘,我第一个先扇飞了他再说。我的生命我说了算,我,要它美好它就美好,我要它怎么美好就怎么美好。我又不必刻意去学庄子,毕竟我们是不同的人。我生命的美好的确是有所依托不假,我心境是没庄子厉害不假。但是,毕竟我的现实状态比庄子美好啊。我就命好了,虽然这么说出来是有点欠揍,但是谁又说这不是本事呢?

我这辈子就不做别的事了。我要每时每刻都做我当时最想做的事。我沉醉于红尘不可自拔。反正都是要过得好,就这一点看,我和庄子也没什么区别。要是生命中的哪一段真的过不好了,那也算了。何苦要为难自己要乐观积极呢?但是要一直去相信这是一“段”时间,而不会是永远的。

美好生活作文高二600字5美好生活是什么,是俗人眼中的香车宝马,还是屈子的“驷玉虬以桀翳兮,溘埃风余上征”?白居易写下过“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名句。在白居易眼里,老翁确实可怜,但在老人内心,会不会“苦中作乐”呢?所谓“美好生活”并不能用语言精准的形容,有时候你会觉得突然周围的一切都阳光明媚起来,但是那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就像真正的快乐发自内心一样。

也不知是因为遗传还是其他的一些东西,我从小就对书特别感兴趣,我两岁时,有人送给我我一箱科普书,从此我便沉迷于这一箱书,天天看,月月看,年年看,结果一箱十一本科普书被我三年看完!从此我更是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因此闹过几次笑话。

有一次,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当我要喝水的时候却发现水杯空空如也,我边把水壶放到气灶上开始烧水,然后就开始看书,当时我看的是《福尔摩斯探案集》,但万能的福尔摩斯似乎既没预料到也没提醒我水会沸腾,正相反,我的大脑似乎忘了“水有沸点”这一事实,其结果是水溢出灭掉了气灶的火,但是气阀没有关,于是甲烷啊一氧化碳啊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跑了出来,我看书的位置离厨房远,当时我还莫名其妙我家猫咋跑我这屋了,结果看着书看着看着闻见一股不和谐的气味,当时我并不在意,结果过了一会儿发现自己头晕心想福尔摩斯的演绎法那么难理解吗?能让我看得头晕?后来感觉自己头都要炸掉的时候才扭头看了一眼,因为当时以为吸入一氧化碳必死,于是我不看不要紧,这一看把我吓得书都扔了,连爬带滚过去关了阀,冲出家门,啊,氧气的味道真好,现在想起来,那时自己真是傻到了极点……

生活美文篇3

定居纽约 不问政事

宋子文(1894年-1971年),广东文昌人。早年入读上海圣约翰大学,1912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1915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后在纽约国际银行工作,并到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1923年,宋子文的出色理财能力得到了孙中山的欣赏和重用。1924年,宋子文在广州创立中央银行,并担任总裁。1925年,宋子文担任财政部长兼广东省财政厅长,同时兼任中央银行行长、广东省商务厅长等职务。1947年,任广东省政府主席。1949年6月,政权迅速溃败,宋子文离开广州,赴美国定居,并在纽约度过了自己人生的最后岁月,直至1971年4月25日去世。

1949年1月宋子文辞去广东省政府主席一职后,再也没有担任过政府的任何职务。同年6月,他从法国抵达纽约。和其他移居海外的政要一样,宋子文晚年也在纽约开始了新的生活。他每天在中央公园散步,午后小憩,与朋友共品美味小吃,观看美式足球,打牌,和外孙们一起玩小游戏。宋子文既对医学津津乐道,也会为证交所的新上市公司兴奋不已。在美国,他从来不讲以前的事,这个不太爱说话的人,一听到当地媒体要采访他就会感到头痛。

此外,宋子文对于台湾政局的发展非常关心,但又十分悲观。他曾表示,希望所有的团体和政党携手合作,建立一个由归国的留美学者组成的自由主义内阁。他甚至私下表示,赞成由胡适出任行政院长,但又认为胡适不敢贸然尝试担任这样一个内阁的首脑,而吴国桢的威望又不足以担当此任。

对于国际局势,在朝鲜战争期间,宋子文一度担心是否可能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1953年斯大林去世,他也一度关注起世界对中国的影响。

就在这一年,宋子文被实施整肃案的台湾当局开除了党籍。此后,虽然他与顾维钧时有往来,但都是以多年旧友的身份,对互相关心的问题交换看法而已。对于访美的,除了叶公超这样的至交外,其他往来甚少。

1958年12月,宋子文以探友、度圣诞节的名义,前往香港住了20来天。香港报章登载了关于他将重新承荷政治使命的种种说法。但宋子文在香港记者招待会上称来港就是为了看朋友、度圣诞节,没有政治使命。他说:“我已是望七之人了,和政治生活已隔开得太久了,不准备再搞了。”对于所提种种敏感问题,他一概回避,不做正面答复。记者们非常感慨:“宋子文显得苍老而瘦削,发已半白,给人们一种对一切都毫无兴致、与世无争的印象,同当年神采飞扬、气势逼人的t.V.Soong相比,判若两人。”

财富公开 并非富可敌国

美国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出版了《SoongDynasty》《《宋家王朝》)一书,曾风行一时,《宋家王朝》中文译本首页中这样写道,“宋家王朝聚集了这个时代最大财富的一部分,《不列颠百科全书》称,‘据说他是地球上最富有的人’”。

对此,宋子文的长女宋琼颐接受采访时微笑着反驳说:“如果我们有这样的财富,我们现在就不会如此努力工作了。”她清楚地记得,在1971年父亲去世时,纽约州政府曾组织过一个对宋子文经济状况的调查,“因为纽约州政府要收取房产税、遗产税,他们应该很希望发现外祖父有很多财富,但让他们很失望,跟外界传言与《宋家王朝》里所说的相比,父亲的财富要少得多,纽约州政府的这个调查结果也已公开”。

中国大陆最权威的宋子文研究专家吴景平接受笔者采访时说:“在宋子文所处的那个时代,不要说全球范围,即便在中国,宋子文也谈不上是最富有的人。”他强调,现在的宋子文档案,经有关方面核实,在1940年左右宋子文的财产为200万美元,到1971年宋子文去世时,加上房产等变卖他的总资产达800万美元,扣除200多万美元税款后,宋子文留给夫人张乐怡的遗产为500多万美金。

在宋子文的外孙冯英翰看来,外祖父到美国以后是重新开始,“他之前在中国的财产都充公了,他在纽约住的是公寓,比在上海的房子要小很多,所以到美国后,外祖父对股市很有兴趣”。

冯英翰强调,在美国早些年,股价有可能一天上升60倍,当时媒体尚未设专门的财经栏目,“外祖父常仔细研究报纸刊登的股市材料,他喜欢看美国的电视新闻,尤其是nBC新闻。我记得,nBC新闻从7点播到7点半,等外祖父看完新闻后,我们全家才一起吃晚饭”这温馨一幕,冯英翰记忆犹新。

此外,在宋子文留下的档案中,有三份他亲笔记载的个人资产统计,时间分别是1940年5月26日、1943年7月19日和1968年3月30日,其中1968年3月30日统计的宋子文名下的资产合计为1,349,299美元,张乐怡名下的资产为1,125,986美元。

“只要你去查一下档,就会发现并非如此。人们总是喜欢说一些有关名人的谣言。即使到现在,读到一些有关电影明星的绯闻,我也不会相信,因为我知道这不是真的”,对宋子文富可敌国的传言,他的长女冯宋琼颐简短表示。

含饴弄孙 颐养天年

定居美国之后,宋子文的很多交往都在纽约,他的大弟宋子良也住在纽约地区。当时宋庆龄在中国大陆,宋美龄在台湾,宋霭龄常去台湾,与宋子文往来最为密切的是小弟宋子安,1949年之后,宋子安定居旧金山,宋子安时常到纽约看望大哥宋子文一家,也邀请大哥一家从纽约飞赴旧金山。

1963年2月,宋子文接受、宋美龄的邀请,前往台湾住了十来天。香港报刊称宋这次台湾之行“与国家财政有关”。但据后来美国报界披露:原来想让宋子文在争取美国援助方面,再为蒋出把力,但被宋拒绝。又据宋子文给夫人张乐怡的几封信,宋子文实际上是利用到菲律宾马尼拉探望三女儿全家的机会赴台一行。赴台期间,他探望了多年不见的朋友故旧,并为物是人非感慨不已。宋子文与、宋美龄相处得很轻松愉快,在他们的陪同下,宋子文观看了演习,游览了各处。的孙子蒋孝文、蒋孝武也陪同左右。

这是宋子文退出政坛定居美国之后,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访问台湾。虽然1965年5月宋子文被聘为“中华民国”各界纪念国父百年诞辰筹备委员会名誉委员,但他没有参加当年11月在台湾举行的相关活动。宋子文很清楚自己的余生与台湾当局不可能有任何实质性联系。退出政坛时间久了,宋子文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第二代、第三代身上了。

从1950年初开始,宋子文的三个女儿相继出嫁,生儿育女。大女儿宋琼颐出生于1928年,夫君冯彦达(1921-2004),是上海永安公司创办人郭彪的外孙,其父冯执正是宋子文青年时代的朋友,曾任驻德国汉堡领事、驻荷兰阿姆斯特丹领事;抗战时期先后出任中国驻印度加尔各答总领事、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1945年8月底起任驻墨西哥大使;二女儿宋曼颐,丈夫是新加坡华裔余经鹏;三女儿瑞颐嫁给了菲律宾杨姓华侨。

宋子文三个女儿成家后,都育有子女。琼颐生有二子(冯英翰、冯英祥),曼颐生一子二女,瑞颐则生有二子二女。三个女儿共生育了九个外孙(女),这使得宋子文夫妇晚年生活充满了生气和乐趣。对他们来说,节假日和生日就意味着与女儿和孙辈们的相聚。宋子文喜欢与外孙辈一起做游戏、捉迷藏,遇上吹生日蜡烛,宋子文总要拉上外孙们“帮忙”。

随着年事渐高,宋子文舔犊之情更浓。特别是大女儿琼颐的二儿子冯英祥,从小便与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是宋子文看着、带着逐渐长大的。

后来冯英祥回到父母身边,宋子文时常牵挂。有时夫妇二人离开纽约外出度假时,宋子文总是会写信给冯英祥。如1960年1月4日宋子文在旧金山给冯英祥的英文信件中写道:“亲爱的麦克;我现在旧金山,天天都在牵挂着你,不过我很快就会带着许多夏威夷的礼物回来。你喜欢寄给你的照片吗?上面有公公、阿婆、莉萨和其它人那张。吻你。”

宋子文的落款为“GoGo”,即“公公”,这是因为孩提时的冯英祥在叫宋子文时,总是把“公公”念成“GoGo”,以后宋子文在与冯英祥的通信中,干脆以“GoGo”落款。

生活美文篇4

奎文区幸福街小学五四班

赵新宇

生活丰富多彩,人们往往是生活中亮丽的风景线。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家庭中的温馨,社会中的奉献,更是一道道多彩多姿的美景。

我在幸福街小学五年级四班读书。每天早晨,每当我走到学校门口,琅琅的读书声总会传进我的耳朵。伴着读书声走进教室,拿出一些经典诵读的书,加入读书的行列。老师在讲台前,指导着我们,并不时提醒我们注一下音,就这样一直读下去,直到第一节课的上课铃响起......

下课了,孩子们涌出教室,跑向走廊,奔向操场。同学们追着、跑着、叫着,各种声音混成一片,组成了一首校园交响曲。

中午过去了,迎来了阳光明媚的下午。来到学校,同学们不约而同的掏出书本,尽情汲取书中的养分,每个同学都如痴如醉,仿佛置身书中奇妙的世界。

下午最后一节课是古诗词诵读,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放声齐诵,那声音,忽高忽低,忽扬忽抑,忽急忽缓,美妙至极。那雄浑磅礴的声音,如万马齐鸣,如天仙奏乐。

生活美文篇5

爱科学、用科学、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过去我总以为科学创造只是那些老专家的事,跟我们中学生没什么关系。自从学校开展《爱科学爱生活》活动以后,我就不这么认为了。原来一些有大发明创造的人,从小都喜爱科学,为科学事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行过艰苦的努力。牛顿上小学时就经常动手制作小机械、小发明,高斯11岁就发现了二项式定理,18岁发明了用圆规和直尺作17边形的方法。自古少年出英才。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我们中学生的身边,就看我们动不动脑筋思索。

现代科技的发展更为我们青少年从小爱科学、用科学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我们学校有了计算机。计算机就是通向科学的一个桥梁、一种工具。我喜欢计算机。我在计算机里可以勾画我心中未来世界的蓝图,可以描绘我美好的梦想,我愿和全国中学生一起运用计算机攀登科学的高峰。

老师说,今天的时代是科学竞争的时代。国与国谁强,人与人谁能,就看谁的科学技术领先。老一辈科学家已经用他们卓越的贡献,推进了科学事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我们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从小热爱科学,讲究文明,刻苦学习,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做一个有科学创造的人,为祖国服务。

生活美文篇6

自然景观——稻城

我游览过不少祖国的名山大川,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今年暑假时去的稻城。

稻城地处高原,海拔四千多米,缺氧而又寒冷,和杭州简直是天差地别。

稻城,给我留下最深记忆的就是那里的雪山、湖泊、草甸。稻城的雪山真圣洁啊!巍峨的雪山直插云霄,皑皑的冰峰屹立天际,雪色莹蓝,雄伟壮观,不愧是人们心目中的“神山”。

稻城的湖泊真清澈啊!它与西湖不同,水如蓝宝石般清透,湖底有长而茂密的水草,夏风吹过,水草在水中摇曳着,美丽极了。

稻城的草甸真秀丽啊!在湛蓝的天空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那些草仿佛是用水粉渲染的一样,翠色欲流。牦牛们一会儿吃吃草,一会儿发发呆,看上去无比休闲惬意。

人文景观——龙门石窟

去年,我回了家乡河南洛阳,那里最有名的景观莫过于龙门石窟了。

它始建于北魏初期,完工于唐代中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龙门石窟里,奉先寺的卢舍那大佛最有特色。它端庄地坐在石台之上,面容安详。除此之外,形色各异的小石窟和绚丽多彩的壁画也是龙门石窟的亮点。

异域风情——日本

日本之行也令人难忘。我们去了奇幻的大阪海洋馆,传统日式风格的温泉酒店以及有很多可爱小鹿的春日大社等。

生活美文篇7

如果我们企图要停驻在过去的快乐里,那真是自寻烦恼,而我们不时从记忆中想起苦难,反而使苦难加倍,生命历程中的快乐和痛苦,欢欣和悲叹只是写在水上的字,一定会在时光里流走。

身如流水,日夜不停流去,使人在闪灭中老去。

身心俱幻正如在流水上写字,第二笔未写,第一笔就流到远方。

爱,也是流水上写字,当我们说爱的时候,爱之念已流到远方。

美丽的爱是写在水上的诗,平凡的爱是写在水上的公文,爱的誓言是流水上偶尔漂过的树叶,落下时总是无声的流走。

既然是生活在水上,且我们顺着水的因缘自然的流下去。看见花开,知道花的因缘足了,花朵才得以绽放;看见叶落,知道是叶的因缘尽了,树叶才会掉下。在一群陌生人之间,我们总是会遇见那些有缘的人,等到缘尽了,我们就会如梦一样忘记他的名字和脸孔,他也如写在水上的一个字,在因缘中散灭了。

生活美文篇8

发现文学、理解文学、快乐文学不是让生活更美好吗?在我眼里看来,文学就如蜜蜂、鹰眼、森林一般。

文学如蜜蜂。顾名思义蜜蜂是通过辛勤劳动酝酿出了蜂蜜的,正如文学一样,如果不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那还怎样理解文学呢?不阅读怎么会成为“成功的花”?不阅读怎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想蜜蜂一样才能真正的让文学在生活中更有乐趣、更有色彩、更有魅力,使生活更加美好。

文学如鹰眼。鹰眼就如放大了数十倍的显微镜。即使在天空中也能看见地面上及其细小的东西。那如果我们在文学的领域上也像鹰眼一样,那不是面对的文学难题游刃有余。如果我们用鹰眼看待一切事物,那在生活中、学习上使我能发现写作的素材,在修改文章时能更好的发现问题。如果我们用鹰眼发现身边的文学,那不是使生活更有乐趣、更有色彩、更有魅力,使生活更美好吗?

生活美文篇9

1群众文化生活中的美术活动发展状况 

1.1美术活动开展形式具有多样性当前群众文化生活中的美术活动开展形式丰富多样,其中包括团队活动形式、展览形式以及个人授课形式等。团队形式的美术活动一般指的是书画团队免费为周边居民授课、教导美术知识,开展美术启蒙与普及工作。展览形式顾名思义指的是政府等组织优秀艺术家画作展览会以及免费开放文化宫(群艺馆)、美术馆、展览馆、博物馆等;展览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聚集群众欣赏美术作品、接受优秀美术作品的熏陶,因此该方式实施后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赏;个人授课形式本质上与团队活动形式差异不大,由于活动场地等因素的影响,某些地区可能不具备开展团队美术活动的条件,这些地区的美术工作者出于对美术的热爱,会自发地办画展、出作品,与当地居民一起享受美术所带来的乐趣。 

1.2美术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我国美术事业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其已具备丰富的组成内容,而各种美术活动也成功地走进了普通群众的生活并引起了较大的反响。现阶段流行的美术活动有书法、国画、剪纸、摄影、油画、雕塑、刺绣等。上述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文化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软实力的增强。 

2群众文化美术活动中的问题 

2.1从业人员理论与技能水平不足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大部分美术工作者例如文化馆工作人员等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较为了解群众的艺术倾向以及文化口味,然而由于我国美术教育体系仍欠发达,因此部分美术工作者理论与技能的水平有所欠缺,这样有 

可能导致美术工作难以在美术作品和群众美术工作中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以及深刻的内涵与思想,从而制约到群众美术事业的发展。 

2.2美术活动内容倾向性较强我国群众美术活动内容比较丰富,基本囊括了现有的美术表现形式,然而国内美术活动倾向性较强,具体表现与群众在选择美术活动时偏向于水墨画以及书法等而忽视了其他美术活动内容,越来越多的贴近人民生活的民间美术、实用美术已经被边缘化。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传统美术,促进群众美术活动内容的结构更加趋于均衡化、多样化。 

2.3美术活动经费与场地缺乏保障与其他活动一致的是,美术活动也需要充足的经费与足够的场地。当前文化经费保障工作仍然有所欠缺(群众文化的经费总量不足,分配在群众美术工作中的经费也不充分),造成美术图书储量稀少版本老旧、文化馆(群艺馆)免费开放率低的局面。供美术工作者普及美术教育与开展群众美术文化活动的场地不足,使得美术活动的规模、场次、收益人数以及活动质量都大打折扣。 

3促进群众文化生活中美术活动发展的建议 

3.1提升美术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美术工作者在美术活动普及工作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鉴于国内美术工作者理论研究水平不足的现状,笔者认为需要通过组织理论知识培训活动以及行业专家讲座等形式来切实提升美术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并鼓励美术工作者多观察多写生、不断深入生活,扎实做好理论研究工作,从而更好地为美术事业的发展作贡献。 

3.2鼓励群众尝试不同的美术活动为了保护一些边缘化的美术艺术,政府需要鼓励群众努力尝试不同的美术活动,不要仅将文化生活的重心放在诸如书法、水墨画等传统的美术活动中,需要学习一些贴近生活的艺术例如服装设计艺术、墙画艺术、剪纸艺术、影视艺术以及摄影艺术等。 

3.3保障美术活动场地与资金各级政府需要制定相应政策来充分保障美术活动运作资金和场地。除此之外,也要争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与关心,作为政府保障性措施的重要补充。在资金到位后,需要兴建必要的美术活动场地、文化基础设施以及添置美术图书等,为群众美术活动的普及工作打好坚实的物质基础。 

3.4鼓励群众进行美术创作群众是美术活动中的主体,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引入美术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促成群众了解美术、热爱美术、热爱生活局面的形成。因此政府应当创造条件积极鼓励群众进行独立美术创作,而不仅仅是单一的地接受美术工作者的美术普及教育。大部分群众的美术理论水平总体上是非常有限,在独立创作的过程会遇到许多困难,此时美术工作者应当及时解决群众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5号召群众参加美术展览比赛美术展览比赛能够较为客观地检验群众的美术素质与提升其美术素养,因此应当积极鼓励群众参加各种美术展览比赛。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大部分群众的美术水平与专业美术工作者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即使群众在美术比赛中没有取得较好的名次,也并不意味着群众美术工作的失败。群众文化生活中的美术活动更倾向于娱乐性、休闲性、普及性,群众美术整体水平的提高是个缓慢的过程。 

4结语 

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引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不仅能够使得民众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同时也能有效地促进美术事业的发展和提升社会幸福指数,为此,群众美术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政府部门应当保障充足的群众美术活动资金投入,如此方能最大程度地促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高海燕.简析群众美术活动在公共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参花(上),2015(05). 

生活美文篇10

【关键词】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即生活关系语文教学感情

这个时代,人人都在说概念,但很少有人去认真思考概念。

常受邀去评课,有时候听完课,不随便信口雌黄,而是先问执教教师:你刚才让孩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你指的是谁的感情?课文作者的?作品中人物的?孩子自己的?还是老师你的、你以为“应该那样”的感情?如果是作文课,反思时老师爱说“现在的孩子整天关在教室里,没有生活,写不出作文来”。我也问:你这个“生活”是什么概念?如果是广义的,那么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各项活动的总和。关在教室里怎么不是生活?关在牢里都是生活,人家还写出《肖申克的救赎》那样的名作来呢。如果是狭义的,那么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的日常活动和心理映射。教室是个小社会,里面每天都有孩子的日常活动,心理映射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每时每刻的,怎么叫“没有生活”?

被这样一问,不少教师会语塞,有的陷入了沉思。

“生活”“感情”这些我们常挂在嘴边的词,貌似简单――本文用作关键词,有人肯定会说“关键词不关键啊”,其实追究起来还不容易回答,它们在美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命题,也由此衍生出独特的流派来。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车尔尼雪夫斯基,他的著名论点就是“美即生活”,大意是任何事物,凡是在其中看得见我们曾经的、熟悉的生活,抑或是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的,就是美的。车氏的经典例子是,在农民看来,农家少女面色红润、体格强壮是美的,因为这是他熟悉的,也是他希望的――有这样的女儿,就可以帮家里干活。但这个少女在上流社会看来是不美的――达官贵人熟悉的少女都手足纤细、五官小巧,神态上要柔弱、慵倦,他们希望有这样的子女,即有上层阶级的标识,可以和农家少女那样的下等人区别开来。对此有兴趣的,可以去读车氏的《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里面有比较详尽的论述。

我们都知道,车尔尼雪夫斯基是“无产阶级美学家”,他的学术观点受马克思影响――美的标准和内容并不是抽象的、固定的、独立的,而是由各种关系决定的,比如上层建筑、具体的经济生活条件、阶级性等等。马克思是“关系学”的鼻祖,他给“人”下的定义就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女子穿得花枝招展,美不美呢?不一定,如果你在小学生面前上课,你在满身汗水的劳动人民中间,你未必是美的,因为与职业、与环境的关系不和谐。由于朴素的阶级意识,车氏的美学理论曾经红极一时。多元时代来临,“美即生活”理论尽管日渐式微,但它在美学史上仍有一席之地。与之相近的还有狄德罗的美学观:“美是关系,一事物之所以美,是因为人们觉察到了对象身上的各种美妙的关系,美是随关系而产生而增长而变化而衰退而消失的。”

“美是一种关系”,这一点对我们教师很有启发。我们的教育,无论是读自然之书、社会之书,还是课本上的文字之书,某种程度上也就是教师带领孩子一起去发现客体对象中的各种关系,或者说各种美的过程。对象中的“美”,比如自然之物,也只有和人建立起联系,是生活中美的一种暗示,才会激起我们的情感活动,才有美的意义。动物园里最容易引起大部分人兴趣的,为什么是猴子?因为它的外貌、动作、神态拟人,容易让人想到自己,所以我们爱看它们,逗它们玩。凡是导游,带我们到一个景点,总把一些纯自然物说成美女啊,神仙啊,或者传说故事,也是这个道理。这不仅适用于艺术的审美,包括我们读课文也是这样,文本之美很多时候不是独立的、预设的,它是事先存在的(语文教师口头禅说的“课文告诉我们什么”“挖掘文本”都是循着这个逻辑来的),很多时候文本只是感性的材料,只有在激活审美主体,激发起我们对它的探索欲望,和我们自身发生关联的时候,美感才会发生。

明白这个道理,有助于理解教材,解决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困惑。早先小学语文教学我们用的是“浙教版”教材,里面有课文《拔苗助长》,文中的插图是这样的(见图一)。后来笔者浏览山东的教材,他们也有《拔苗助长》的课文,文字一样,但插图变成了这样(见图二)。为什么呢?因为浙江多种水

稻,而山东孩子常见的是旱地作物,图二容易让他们联想和共鸣,这让我们看出教材编写者在建立教材和学生的生活联系上的努力。有的文章我们读着觉得很美,但孩子一点兴趣都没用,有人就简单地责之以没有书性或者缺乏悟性。孩子读了哈哈大笑的东西,有教师就指责为粗鄙和愚蠢。之所以会这样,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意识到,成人和孩子的审美容易错位,没发生在同一个平面,就没有交集,不会发生关系,情感的共鸣也自然无从谈起。我们教师上课的“一言堂”“独角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反诘:“根据你这样的说法,我们大部分的课文都没法上了――执教的人、撰写的人都是成人,有的还是古人,他们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审美经验和孩子的都有巨大的也无法弥补的差异啊。”这话问得有理,有许多文学作品,当今的孩子确实只能“知道”,也即只能是知识层面的信息获取。比如现在的孩子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要说语言障碍、古诗审美规律的独特,光是生活经验上,杜甫那样苦难的时代,那样曲折的经历,没受过冻、挨过饿的当代孩子如何感受?茅屋在现在孩子的眼里是公园里的景观建筑,“布衾多年冷似铁”?不知道那是啥感觉。所以你讲这样的课,读读、抄抄就可以了,但千万别说“我们来深刻体会作者的心情”。

关于“深刻体会作者的心情”,笔者还真有一个案例。有篇文章叫《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作者是周国平,一位著名学者、作家。文章讲的是个人经历――周国平3个月大的女儿妞妞,因为患先天性癌症而夭折。那样的生活经历让他很痛苦,但他是作家,这种痛苦后来化成了凄美的文字。有教师上课外阅读课,选的就是这个材料。教师基本功不错,朗读声情并茂,再佐以音乐和漂亮的ppt,一堂课上得很热闹,很有感情。但他后来提的一个问题很唐突:“同学们,我们把这段文字读一下,我们来深刻体会一个中年男人的丧女之痛。”一句话就露出美学功底缺欠的马脚来。其实,这篇文章最读得懂的,首先是失去过孩子的父母,其次是有过孩子、经历过孩子生病的,他们有相同的痛苦,一读周国平的文字,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沉淀着的情感就被激活,进而产生了共鸣。执教者要在这方面拓展,应该这样问:“同学们,读完这段文字,合上课本我们回想一下,你的生活里曾经什么是最珍贵的,后来失去了,你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对这样的问题孩子是有生活经验的,它和周国平的经历有可类比的属性,多少能够让他们体会和产生共鸣。因此,在上类似的课文的时候,我们做教的,要尽量让课文和孩子的“小宇宙”――他的生活世界、内心世界发生关系,要给孩子铺一块情感的生活经验的“垫脚石”。

“美即生活”的美学观,于阅读教学有意义,对写作指导也有帮助。我们再回到文章开头“没有生活,写不出作文来”的问题。我们现在的作文教学,多侧重于文学性的、伦理层面的,似乎要培养的是文学家、道德家,古板拘泥,就如古代酸儒,“迂远而阔于事情”,和现实的、孩子的生活没有多少干系。其实孩子们的生活是有的,天天上学放学、吃喝拉撒都是生活,他没有的是由我们大人界定的“有意义”的生活――问题是,在孩子看来是“有意义”的,但在我们教师看来可能刚好相反,他写上来我们就批评。而我们教他琢磨的、落笔的“有意义”的东西是心智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看不到也理解不了的,也就是和当下的他,他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不能发生联系的,所以孩子就很茫然,不知道写什么了。

最后,我们用一个茶道典故为文章作结:千利休是日本著名的茶道大师,权倾一时的将军丰成秀吉都向他拜师学艺。据说千利休出门,即使是短途的旅行,也要把七八十来件茶具叮叮当当地带上,中途休息时,就一字摆开,生火煮茶,一道道工序完了,费两个钟点,才喝上那么一小盅茶。有人怪讶,说旅途中随便喝点,解渴就可,又不是家居,何必这么麻烦。千利休答:旅途也是家居,麻烦就是生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