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文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39:00

关于中秋节的文章篇1

每当提起中秋我们的脑海浮现的应该是皎洁的月光下和家中的亲人边吃月饼边赏月。然而昨晚没有如玉的满月也没有和家人吃月饼的那份甜蜜和幸福。班上还没有布置好联欢晚会时一场小雨淅淅沥沥地下起不仅淋湿了秋后地上浮起的阵阵寒意也淋湿了我丝丝缕缕说不清道不明的乡愁心中不禁被思念的秋风吹起层层思绪。

联欢会开始了每个宿舍先出了一个节目随后同学们争相踊跃唱歌歌声一浪高过一浪最后一首《十五的月亮》将晚会推向高潮。每个同学都沉浸在欢乐的歌声中先前那种离乡的凄然已被这热烈的气氛融化了小雨淋湿的阵阵寒意已不知不觉的悄然而走而皎洁的月亮似乎正沉醉在这美妙的歌声中忘记了拉开云层这床厚实的棉被和天下每一个期盼团圆的人见面吧也或许他正躲在云层后面向天下的一个人默默许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吧也或许……

联欢后天上星云点点每个同学似乎还意犹未尽在到宿舍的途中边走边唱脸上堆满了甜蜜的笑容。毕淑敏曾说“距离会漂淡彼此相思的颜色”但昨晚的晚会却拉近了同学们彼此的距离漂淡了彼此的陌生感褪却了一个在异地负笈求学对家乡的浓浓思念。

关于中秋节的文章篇2

中秋节晚会开场主持词

男:观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今天是个花好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时刻。此时此刻我们相聚在一起,欢度中秋佳节,赏花赏月,赏秋香。花有了,月也有了,下面有请我的搭档秋香上台。

男:咦,秋香呢。。。女:谁是秋香呀?

男:其实,刚才我跟大家开了个玩笑,秋香早就跟唐伯虎跑啦,我身边的这位是xx

女:观众朋友们大家晚上好。今天真的很荣幸和某某一起搭档主持这场盛会。

男:金秋送爽,万里河山披锦绣。女:月桂飘香,一轮明月寄深情。男:关乎人文,化成天下。女:中秋望月,情浓一家。

男:夜不分彼此,没有老师,没有学生,有的只是兄弟姐妹。

女:我们为10级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男:你们的到来让我们人文这一大家庭更青春更活力更温暖。

女:你们的到来让我们的会场更温馨,精彩的节目让节目舞台更加绚丽多姿。

关于中秋节的文章篇3

第一章前言

一、要发展才有进步

要发展才有进步,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说2003年增城市首届中秋名家月饼展销会是一个起点,一次尝试,那2004年的第二届中秋名家月饼展销会应该一次新的发展。要想办法将今年的月饼展销会在去年的基础上做得更好,更全面,更成功,做成增城市继荔枝节、牛仔节之后的又一大节日,一个利用节日氛围拓展市场需求,刺激食品消费的月饼展销节日。

二、中秋名家月饼展销会也是假日经济

1、假日经济是在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假日经济的出现对于中国长期疲软的消费市场产生无可比拟的拉动作用。

2、在以往的假日经济的构成当中,假日旅游是假日经济的主角,假日旅游对假日经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假日经济不等于旅游经济。假日经济是由各种需求、供给和资源配置所引起的经济行为,其消费条件是既要有钱,又要有闲,还要有文化。消费层次越高,其文化特征越浓,文化含量越大,其消费外延越广。

3、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中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近年来国民眼中的中秋节,已经从古代祭月拜月活动演变成家人团聚、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而吃月饼的习俗延续至今,已从单纯的食用功能衍生为现代交际的一种礼俗,月饼的制作也越来越考究。

4、中秋节所蕴涵的民俗与文化,已经足以构成从节日文化向假日经济的演化。本次中秋名家月饼展销会,力求将此打造成假日经济的细分项目及延续伸展项目,成为假日经济的一大亮点,成为增城市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一大舞台。

三、打造中秋月饼销售一条街

综合以上分析及2003年增城市首届中秋名家月饼展销会的基础,将延续首届中秋名家月饼展销会文化,举办第二届中秋名家月饼展会,打造一条具有浓郁的传统中秋文化色彩且品牌汇瘁的中秋月饼销售一条街。

第二章主题

一、让文化促进月饼销售,在月饼销售中感受文化;

让月饼销售带动文化,在月饼销售中传播文化。

二、将中秋名家月饼展销会塑造为增城食品展销的一大舞台;

将中秋名家月饼展销会塑造成可延续性发展的一大品牌。

三、时间:9月21——9月28日

四、地点:城丰路

五、主办单位:

1、增城市卫生管理局(负责卫生、防预工作)

2、增城日报社(负责广告投放及推广)

3、城监大队(管理,维持秩序)

4、鸿基礼仪、广告策划公司(策划方案及场地布置)

5、招外商(东莞、广州等)

6、参与商:增城市各月饼生产商及销售商(约50家)

六、摊位规格:3mx6m/个

第三章在全市范围内征求中秋

名家月饼展销会的logo创意

一、为将增城中秋名家月饼展销会塑造成一地方性假日经济,同时为了展销会的广告效应及前期造势工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征求中秋名家月饼展销会的logo创意大赛。

二、目标参赛对象:增城市高等院校设计专业学生及广告公司平面设计人员。

三、赛事介绍

1、赛事名称:增城市中秋名家月饼展销会logo创意大赛

2、赛事日期:2004年7月20日至年8月10日,时间跨度20天

3、赛事评选揭晓及颁奖典礼:8月15日

4、评委组成:大赛将由政府领导、增城市文化名人、当地享有盛名的资深广告专业人士、设计专家及文化部门权威人士组成的评委团针对选手所参赛作品,最终甄选出最终大奖1名、优胜奖10名,并与《增城日报》颁布大赛结果及刊登相关作品。

5、奖金设定:

最终大奖1名,奖金1000元,其作品将作为增城市中秋名家月饼展销会固定沿用logo,并颁发获奖证书。

优胜奖10名,奖金300元,其作品将在《增城日报》上刊出并颁发获奖证书

6、活动资金来源:企业赞助

四、赛事评选期间媒体报道事项

1、增城电视台对赛事的全程跟踪报道

作为宏扬增城市精神文明工作与时事新闻的地方性新闻媒体,作为增城市建国以来首次名家月饼展销会logo征求大赛的横空出世,最为打造增城市“中秋”假日经济及地方名牌的传播与促进,增城电视台将对本次大赛表致辞:9:35——9:40

6.参与商介绍:9:40——9:50

7、主办单位、参与单位领导人合影留念9:50——9:55

8.礼炮鸣放;9:50

9.宫装月饼秀:9:55——10:30

10.歌舞表演:10:30——11:00

11.礼毕

四、媒体报道:

1.11:10——11:30安排记者现场摄制,并在当晚的《增城新闻》后报道当天的盛况;

2.11:10——11:30安排记者采访,并在次日的《增城日报》上宣传报道有关情况;

的各个环节进行透彻的追踪报道和广泛的传播,以丰富的形式吸引各界人士的关注和讨论。

2、活动主办单位增城日报社对赛事的全程跟踪报道

增城日报,作为增城市唯一的权威性报刊媒体,将通过其独特的挖掘角度,灵活的报道方式再一次为大赛制作出横空出世、轰动全城的爆炸性新闻,合作企业形象立体呈现。

五、赛事社会效应、广告效应分析

1、赛事结合精神文明建设及市民素质提升,将极大的吸引各界关注

2、赛事围绕新闻热点,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评论,有利广告的及企业的形象塑造及品牌传播。

3、时间跨度长,广告播出率密集,效果强大而有效率高

赛事举办时间长(跨度20天),赛前通知将在增城电视台、《增城报社》各播出10次,赛事揭晓必将成为增城市民极度关注之事,同时在《增城日报》每次将将刊登赞助单位名称及相关介绍。

六、赛事全程赞助企业回报方案

费用:____万元

回报方案:

1、全程赞助企业的专题报道在增城日报出现1次。

2、全程赞助企业名称伴随赛事广告通知在增城日报出现10次。

3、全程赞助企业名称伴随赛事广告通知在增城电视台出现10次

4、在本届增城市名家月饼展销会logo创意征求赛事期间,所有赛事进程、公共关系、新闻宣传等活动及dm宣传画页,所有涉及本次评选赛事的内容时,均出现“本赛事由××企业全程赞助”字样及企业logo。

第四章电视广告、报纸广告通知

一、提前5天,也就是于9月16日开始,连续在《增城日报》、增城电视台上连续播报月饼节开幕式的有关广告20次,力争更大范围广告效应及造势。

二、可与相关月饼厂家广告捆绑,由厂商支付相关广告费用。

如:祝贺增城市20004年中秋名家月饼节于9月21日隆重开幕

祝贺单位:增城皇上皇酒家

三、也可将此费用摊入铺位租赁费用中去。

第五章现场布置及礼仪所需

一、提前3天完成现场彩旗布置与街道横幅布置

1.彩旗200面。插放地址:现场附近花基

内容:热烈庆祝第二届中秋名家月饼展销会隆重举行

2.街道横幅布置(不包申请)

数量:8条。规格:10×0.75

内容:热烈庆祝第二届中秋名家月饼展销会于9月21日隆重开幕

张挂位置:市内各主要街道路口

二、现场布置

1.汽标8个。悬挂位置:城丰路月饼街现场

内容:热烈庆祝第二届中秋名家月饼展销会隆重举行(3个)

每逢佳节倍思亲,名家月饼更放心(3个)

2.拱门:12m。设立位置:展区入口及销售区,共计三条。

标语:热烈庆祝第二届中秋名家月饼展销会隆重举行

3.舞台布置

规格:长__m×宽__m×高__m(包括:红地毯1张)

舞台背景:

音箱演讲设备两套。摆放位置:台上台下各一套

灯光。摆放位置:

三、摊位布置

月饼销售区分布在公路两旁,以竹棚或帐蓬为主;每一个销售点以各商家的背景画为标记。

四、高档、新款月饼展示(精华展示区)

主要向市民展示今年出炉的新潮、高档及有纪念价值的月饼,以观赏性为主,便于凝聚人流。

地点:精华展示区

精华展示区以仿古木亭为主,周边用宣传画衬托、月饼包装要精美、形状新颖。月饼包装盒与红酒、字画、器皿、鲜花搭配,并标明此月饼的特征、生产商、观赏价值等。

第六章开幕式流程

一、时间:2004年9月21日早上8:00

二、地点:增城市城丰路

三、流程:

1.威风锣鼓:8:00——8:30

2.醒狮朝贺:8:30——9:00

3.醒狮采青:9:00——9:30

关于中秋节的文章篇4

2、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3、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4、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关于中秋节的文章篇5

关于中秋的600字文章篇【1】中秋节那天最重要的便是赏月了,只有在那一天月亮才是圆形的,当然吃月饼也少不了了,中秋节前几日菜市场里排着龙一般的队伍,买月饼有的是自己吃,有的则是给亲朋好友吃,各式各样,看的眼花缭乱,我们家也不例外,早早就买好了月饼,这一天,我们早早的来到了姥爷家、

我们一进门所有的家人全都来了,我先拜访了姥爷,然后就坐下来帮忙帮饺子,边忙变闻,真好吃啊,口水止不住的往下流,到了厨房,鸡鸭鱼肉……哇,我们姐妹几个惊呆了,都在说“这和过大年有什么区别呢?”爽啊,我现在就等着饭菜好了,全家在讨论姐姐结婚的事情,大姨夫开口了“这个车也好了,饭也定下了,这才艺弄些什么能搞搞气氛呢?”我一听大事不好,正准备开溜,没想到姐姐一下子拽住我,唉,倒了大霉了,他们送了我一个才艺名额,我顿时灵机一动,看UFo,哈哈,逃过一大劫。

开饭了,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下跑的,中式,西式,整个一个满汉全席啊,全部都到齐了,大家举杯,共饮了一杯甜蜜的水,开吃了,我们几个小孩子,眼睛齐刷刷地看着那一大盘螃蟹,心中倒数:3.2.1所有的筷子将螃蟹一扫而光。弟弟又想和果啤了,我从小对任何酒味都特别过敏,所以就没理他们,弟弟把一杯果啤放在我的面前还说要一口干,我却毛不理睬他们,自己吃自己的,弟弟和妹妹,哥哥几个人嘀嘀咕咕了好一阵,过后,妹妹猛地过来掐住我的嘴,哥哥和弟弟将果啤往下灌,不到半杯我就晕了过去,他们喝了好多都没有事,我愤怒到了极点。

我们家的中秋是不是既丰富又充实呢?

关于中秋的600字文章篇【2】八月十五,是我国古老传统的节日——中秋节。自古以来,多少文人雅士为中秋佳节写下了千古流传的优美诗篇,在这“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地意境中,抒发感叹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别样情怀。

然而在这,我并不是抒发离别愁绪,也不是感慨悲欢离合,而是要“叹月饼”。

吃月饼一直以来都是中秋节里必不可少的一项。想一想,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月饼,甜滋滋的水果,望着天幕上皎洁的明月有说有笑,那是多么的幸福!然而现在的月饼却吃出了另一番滋味。

以前的中秋节,人们吃的是“意蕴”,而现在的月饼,吃的却是“面子”。

走进超市和商店,眼前的月饼令人大吃一惊:豪华的外包装令人目眩,金光闪闪,镀上了一层“气派”,镀上了一层“面子;再看价格,呵,几百到几千元不等,有些更豪华的,价值过万呢!待拆开一看,一样的质量,一样的味道,相差的却只是那一层层数不清的“纸盒子”。

这等“面子”老百姓可撑不起,倒是给“走后门”和“开后门”的人撑起了一条“捷径”。比如我家对楼的某局局长,他可是收足了“面子”。中秋节这阵子,前来送礼的人络绎不绝,各个都是小心翼翼的弯着腰进去,眉开眼笑地挺着胸出来,而且手中的月饼盒子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豪华。也不知这样的月饼还有什么滋味,这样的中秋节还有什么意思?

当然,月饼越做越上档次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应证。但中秋节里吃月饼尝的是一家人团圆的喜庆,若把它当成是一种“办事”的“工具”,那这个中秋节还有什么“意蕴”可言呢?

关于中秋的600字文章篇【3】中秋到了,对小孩们来说,最开心的就是吃月饼吧。可对于我来说,最留意的却是那一轮月亮。

抬头仰望星空,最显眼的则是那一片漆黑。今晚的夜空,寻不到一颗星星,转过头来,发现的却是那一轮明月。在这个黑暗无垠的夜空中,它是最亮的那一个;在今晚的夜空中,它成了主角,虽然没有星星的伴舞,它仍然是最美的;在寥寥宇宙中,它用力的绽放自己的光辉,照亮大地和夜空,它不曾放弃,不同周围的事物一样,它不畏黑暗,它努力地尝试用自己的光明去战胜黑暗。想到这里,我便想起了自己,在学习中,自己常常是粗心大意,碰到难题就不爱思考,考试成绩不够优秀,便会对自己失去信心。看着这轮明月,心想:我怎么能这么软弱呢?我应该要像明月那样,不要惧怕眼前的黑暗,只要不断努力,还怕发不了光吗?我点了点头,望着那一轮月亮说:多么明亮!

关于中秋节的文章篇6

有关中秋节的谜语(精选)

1.中秋归来(打一词牌名)———八归

2.嫦娥下凡(打一花名)———月季

3.中秋菊开(打一成语)———花好月圆

4.明月照我还(打一明代人名)———归有光

5.举杯邀明月(打一礼貌用语)———赏光

6.寂寞嫦娥舒广袖(打一舞蹈术语)———单人舞

7.华夏共赏中秋月(打一旅游用语)———观光

8.中秋度蜜月(打一成语)———花好月圆

9.清风拂面中秋夜(打一四字常用语)———明月清风

10.一轮明月挂中天(打一四字股市术语)———日涨盈亏

11.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当归

12.中秋月饼(打一电脑名词)———软盘

13.中秋别后重团圆(打一影片名)———第二次握手

14.中秋望月(打一《红楼梦》诗名)———贾语村的,《对月寓怀》: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15.中秋过后又重阳(打一郑板桥诗句)———一节复一节

16.又是一年中秋月(打一历史名词)———八一五光复明天日全食(打一字)———月

17.长安一片月(打《水浒》人物名)———秦明

18.月是故乡明(打一农业名词)———光照

19.僧敲月下门(打外国地名)———关岛

20.月有阴晴圆缺(打经济学名词)———自负盈亏

有关中秋节的谜语(热门)

1.二月平(打一字)———朋

2.月与星相依,日和月共存(打一字)———腥

3.一对明月毫不残,落在山下左右站(打一字)———崩

4.掬水月在手(打一成语)———掌上明珠

5.中秋月夜座谈会(打一气象用语)———明晚多云

6.同心改革为祖国(打一字)———中

7.一弯月照枝头亮,两颗星悬天下明(打一字)———秋

8.心已决断不宜迟(打一字)———快

9.休把旁人抬太高(打一字)———乐

10.十五的月亮(打成语)———正大光明

11.举头望明月(打电影演员)———高圆圆

12.敢上九天揽月(打汽车名牌)———凌志

13.得月楼前先得月(打一字)———棚云破眉月倚西楼(打一字)———私

14.明月松间照(打摄影名词)———黑白显影

15.月落日出雁阵业(打一字)———胭

16.九月初三月似弓(打饮料)———珍珠露

有关中秋节的谜语(最新)

1.节日晚会露一手(打一字)———挽

2.新婚度蜜月,中秋游异邦(成语一)———喜出望外

3.清风拂面中秋夜(四字常用语一)———发扬光大

4.中秋别后重团圆(影目一)———火种

5.中秋朗月,宾主共赏(成语二)———正大光明

6.时逢中秋产于沪(五言唐诗句一)———海上生明月

7.中秋月饼(电脑名词一)———节点

8.八月望洞庭,千帆过眼帘(宋诗目三)———中秋湖上泛舟

9.外圆正割垂直线,积分开方斜角边(节日一)———中秋

10.十里空山外,千行雁阵南(节日一)———中秋

11.八月十五共清辉(五代诗目一)———中秋月

有关中秋节的谜语相关文章:

1.关于中秋节的谜语 

2.关于中秋节月饼的谜语及答案

关于中秋节的文章篇7

出身书香门第的郁达夫有着浓郁的文人情怀:伤感、深沉、细腻、敏感、闲适、恬淡、率真。读他的小说也好,散文也好,我们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而散文名篇《故都的秋》,就十分集中而生动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一、感伤的情调,舒缓的节奏

纵观全文,作品呈现出一种淡淡的感伤情调。尽管作者开篇就说“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但他这里所说的“好”,却主要的不是欢快,而是感伤,所以作者接下来马上就说“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就为全文定下了基调。“清”也好,“静”也好,“悲凉”也好,在这里其实就是感伤的具体体现,用作者后面的话来说,就是“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全文就是围绕着这“清”“静”“悲凉”而展开的。

作者之所以为全文定下这么一个感伤的情感基调,完全是由他的文人情怀所决定的。正如作者所说的,“中国的文人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带着很浓厚的颓废色彩”,甚至外国的诗人也不能例外,“各国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也就是说,作为士人的郁达夫,长久浸染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又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阅历又丰富,这样,对于秋,他便自然有着一种强烈的文人情怀,流注笔下,便免不了感伤的情调。人有七情六欲,伤感就是其中之一。这种哀情写得好,同样感人肺腑,流传千古。

而配合着这种感伤的情感基调,全文的节奏也和缓。文章首尾的文字是这样,中间的五幅图景(“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都市闲人”“胜日秋果”)也是这样。作者娓娓道来,舒缓有序,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也许有人会说,“胜日秋果”和结尾部分的文字是激扬的。其实不然。这两处文字表面看来很光鲜、很昂扬,也的确有点奔放,但骨子里其实还是伤感的。就说“胜日秋果”吧,作者其实是说好景不长,你看,“……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土的世界”,只有短短的“七八月之交”才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这不等于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吗?这不就是人生苦短的另一种表达吗?而结尾部分的“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云云,不是更伤感而深沉吗?所以,我们以为,品读本文,当以舒缓的语调,不急不忙,平心静气读来才好。

二、观察细致入微,一花一木皆有情

较一般人而言,文人的观察更仔细,感情更细腻。郁达夫就是如此。在他的眼里,故都的一切仿佛都饱含情感,饶有趣味。你看,即使“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就说再平常不过的牵牛花吧,作者也能说得那么津津有味:“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这简直是莫大的享受,作者完全陶醉在了自己的那片天地里。我们想,这种情怀,怕是如我等凡夫俗子难以感受得到的吧。这些文字之所以感人,完全在于作者将自己的那种文人情怀细节化了。什么东西一成细节,就会给人留下抹不去的印象。而本文这种细节简直俯拾皆是。比如泡茶观天,“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比如脚踏槐树落蕊,“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品味“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比如秋蝉的啼唱,“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比如秋果,“到秋来,也是一种奇景”,等等,等等。作者是描写细节的高手,不经意间就写活了一个个的细节,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确实,生活的美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当中。只有捕捉到了这些细节,文章才会真切感人。郁达夫正是用他那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些细节,信笔写来,遂成美文。我们只有认真品读这些细节,才能真正了解作者的文人情怀,也才能真正读懂本文,才能真正品出文章的美来。

三、恬淡而闲适的生活追求

正是作者现实生活的颠沛艰难,才让他在内心深处渴望一种恬淡闲适的生活,就像陶渊明那样。而故都北平的生活恰好满足了他的这种理想。郁达夫在《北平的四季》里说,“中国的大都会,我前半生住过的地方,原也不在少数;可是当一个人静下来回想起从前,上海的闹热,南京的辽阔,广州的乌烟瘴气,汉口武昌的杂乱无章,甚至于青岛的清幽,福州的秀丽以及杭州的沉着,总归都比不上北京——我住在那里的时候,当然还是北京——的典丽堂皇,幽闲清妙……”于是,作者便不由自主地怀恋起故都的恬淡闲适的生活来。看看“清晨静观”吧,这不就是典型的恬淡闲适的生活么?你看,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你可以细数从槐树叶底漏下来的一丝一丝的日光!也可以细看破壁腰中的牵牛花!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真的是“人闲桂花落”哩。这可是要有多么的恬淡闲适的心境才做得到的啊!陶渊明追求的不就是这么一种生活么?“悠然见南山”,“虚室有余闲”!这不就是作者文人情怀的最好体现么?

美哉,如此文人情怀!

四、率真的情感抒发

关于中秋节的文章篇8

1、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这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亦是一个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节令。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于公历9月7—9日交节。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白露节气基本结束了暑天的闷热,是秋季由闷热转向凉爽的转折点。白露过后,天高云淡、气爽风凉,昼夜温差较大,夜间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明显地感觉到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

2、白露时节,秋风在降温的同时,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这种干燥的气候特点称为“秋燥”,白露的气候特点就是干燥。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白露”代表着暑热的结束,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成熟,而在季节转化过程中,丰收的秋季带给了人们与健康有关的食物以及民俗。

(来源:文章屋网)

关于中秋节的文章篇9

【关键词】秋瑾 思想研究 诗词研究

一、秋瑾思想研究

作为近代杰出的女革命家,秋瑾的思想中包括反帝爱国思想、反清革命思想和妇女解放运动思想这三种成分。自然,也有其历史的、阶级的局限。对此,研究者并无异议,但在某些问题的具体分析评价上却不尽一致。

关于秋瑾的反帝爱国思想,一般研究者都认为形成于庚子事变后秋瑾随王廷钧寓居北京期间。中华书局1960年出版的《秋瑾集》的“出版说明”、肖善因的《近代女革命诗人秋瑾》均持此说。郭延礼《秋瑾文学论稿》对此问题的分析更为确切、全面和深入。他指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斑斑血迹,历史文化中爱国主义思想的启迪,家庭熏陶和教育,革命战友的影响,便是秋瑾反帝爱国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和思想因素”,而对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感受并萌发“反抗种子”,则早在随祖父居住在厦门等地就已经开始。因此她少女之作特别是甲午战争之后“已经流露出对国事的无限忧虑和焦灼不安”。但这还只是忧虑,入京后尤其东渡之后,“反帝爱国思想更加明朗”。秋瑾反帝爱国思想的主要局限是“对帝国主义侵略本性的认识仍较模糊”。

关于秋瑾的反清革命思想,分歧较多的是如下两个问题:其一,秋瑾何时确立了这一思想?多数研究学者认为是赴日以后。其二,怎样评价秋瑾反清革命思想的历史局限?这一分歧主要集中在《秋瑾集》的“出版说明”和郭延礼之间。他们都认为,秋瑾存在有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和个人英雄主义思想。但《秋瑾集》的“出版说明”认为,秋瑾对“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认识模糊”的。她对“汉族的光荣传统和反抗外族的志士仁人”的宣扬。不仅“很难真正地提高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民主觉悟,在客观上还支持了汉族阶级中的封建势力”。她的“不惜自我牺牲”,但却“不愿置身群众之中,组织群众,依靠群众”。郭延礼在《秋瑾文学论稿》中先后指出:在当时,“只有反动腐朽的清王朝,才能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才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因此秋瑾等人鼓吹“反满”,虽然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但其基本内容也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秋瑾固然有“个人英雄主义思想”,但她参加过革命组织,创办过宣传群众的报刊,为发动起义“走遍浙东地区穷乡僻壤”,从容被捕也是“为了保存浙江万余名义军”。因此,秋瑾并非“不愿置身群众之中”,亦并非只是“采取恐怖的暗杀手段,依靠少数会党进行军事冒险”。

关于秋瑾的妇女解放思想,研究者的观点大体一致,而所有论述都不如郭沫若《的答案》一文所提出的基本观点精炼而深刻。郭沫若认为,秋瑾作为一个“女性的解放者”,其行动“有深沉的理性以为领导”。秋瑾用自己的行动回答了易卜生《娜拉》一剧未曾写出的答案,这就是千千万万不愿做家庭玩偶的娜拉们,应该“求得应分的学识与技能以谋生活的独立,在社会的总解放中争取妇女自身的解放,在社会的总解放中担负妇女应担负的任务,为完成这些任务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夏晓虹在《秋瑾北京时期思想研究》中指出:“秋瑾作为晚清女界的先觉者,其思想有一个随着时代思潮而演进的过程。1902年前后的北京之旅,是秋瑾女性独立意识萌生的一大契机。在京期间,她得以结交众多新派人物,莸读各种新书刊,思想迅速趋向新潮和进步。北京时期的被瑾,认识已达到争取妇女解放的高度,其实行手段是推广女学,以获取女性自立的能力”。进而我们可以看出秋瑾思想变革的一个转折点。

二、秋瑾诗词研究

秋瑾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女革命家和诗人。从其从容就义之后,学术界就对她的诗词创作表示出极大的关注与研究。

20世纪最早评论其诗词的是何震。她说:“今读其诗词,多慷慨之音,凡欢愉忧愤之情,身世国家之感,一寄之吟咏,思有所寄,援笔直摅,而生平志节又隐约于意言之表,殆古之所谓性灵之诗欤!”这简短的评论,却概括了秋瑾诗词的基本特点。上个世纪20年代,梁乙真评其《芝龛记题后》是“诗笔磊落有英气,直陈其性情矣”;并指出其“未尝无磨盾横槊、拔刀杀敌之概;然亦不过慷慨当歌之意耳”。开始把秋瑾列入文学史里论述,具有了开创意义。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对秋瑾诗词的研究开始多了起来。从文学史而论,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比较有代表性。与此同时,萧善因作《近代女革命诗人秋瑾》。将秋瑾诗词以1904年东渡日本为界,分为前后两期来论述,显得更明确,更清晰。

20世纪80至90年代是秋瑾及其创作研究的高峰期。论著数量增多,论述范围扩大,论述问题也越发深刻,这一段时间是研究秋瑾的热潮时期。王祖献的《试论秋瑾前期的诗歌及其思想》,尽管在时期的划分上与萧善因的看法相同,但是他的论述却更全面、细致。

在探讨秋瑾诗词艺术方面的论著中,郭延礼的《论秋瑾诗词的艺术风格》是很有深度的文章。他认为秋瑾诗词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秋诗艺术风格的主导面是积极浪漫主义”。第二,与浪漫风格相适应,在表现上,具有三个特点:“运用丰富的想象,通过夸张的手法描写形象”,“自抒胸臆,不假雕琢”;“比喻的人格化”,第三,“质朴自然、清新流畅”的语言风格。

龚喜平的《秋瑾的“歌体诗”创作与中国近代诗体变革》中写到:“歌体诗”是中国诗歌近代化历程中的重要阶段。作为“歌体诗”的重要代表作家,秋瑾的“歌体诗”实践有力推进了近代诗歌的体式变革。其“歌体诗”一体由变通的歌行和新创的歌词构成两翼,共同代表着她从语言、韵律、节奏、句式、章法等基点出发,打破旧诗形式,获得诗体解放的可贵努力和可喜成绩”。在这篇文章中总结出秋瑾务实、尚俗、切用、崇外、求变、创新。代表着秋瑾文学革新理论的基本方面,并贯穿于她的创作实践当中,引导其文学创作结出革新硕果。

关于中秋节的文章篇10

我国的民俗节日历来被叫做岁时节日,岁时源于古代历法,节日源于季节气候。从正月初一举国欢庆春天的节日开始,几乎每月都有节日。如“二月二”春龙节,俗称“龙抬头”日;“三月三”上巳节,是许多少数民族的歌节,也是定情之节;“四月初五”清明节,踏青、洒扫,祭先人;“五月初五”有“端午节”,以表彰忠义气节;“六月六”天贶节,俗称“晒虫节”;“七月七”七夕节,俗称乞巧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重阳节……

这些节日最初是由年、月、日、时和气候寒暑变化相结合排定的节气时令,它是以农作物生长周期的循环往复规律而加以确认的。然而在千年历史岁月中,它们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时令,而在沧海桑田的变更中,吸纳了历史的、宗教的、民族的文化元素,在人性文化深度上不断完善以至约定俗成,走进了千家万户。节日就具备了自然时令与生活时令的双重特征,成为农耕文明语境中的文化话语。而历代文人墨客的推波助澜更扩展了其中的哲理,夯实了其中的民族文化成分。

上古时期的人类为摆脱混沌时空状态,需要清醒的时间感和准确认知的轮回序列理念。端午节依托夏至时间节点,在人对五月夏日的时空感受中,增添了春秋时期伍子胥之义、春秋越王勾践忍辱负重之毅、东汉曹娥之孝。在诸多传说中,屈原忘我献身为国沉江的爱国情操更为高洁,更符合中华民族的人格光辉的最高理想,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伟大精神,成为了爱国主义人格精神的典范。从而使得端午节在原有的驱虫避害的本初意义中,被赋予了一种大爱无疆的崇高人文精神,演化为全民性的民族大节日,进而对韩国、日本、东南亚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秋节在周代是迎寒祭月的节日,到了唐展成为祭月、赏月、玩月的喜庆团圆的盛大节日,沿袭至今。中国人几千年来把自己的生活节拍与大自然的月圆月缺紧密联系起来,构成了完美和谐的节日文化。宋代大文豪苏轼的生花妙笔令中秋节摇曳生姿:“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道出了人间悲欢离合与大自然的月圆月缺之间的永恒奥秘。

代表中华女性贤惠端庄与温淑坚贞的,是“七月七”的乞巧节。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从《诗・小雅・大东》说:“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彼牵牛,不以服箱。”到《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经传演而家喻户晓,织女成了中国妇女对爱情忠贞不二的传说,成为中国妇女美德的代表。

尊老是一个民族美好德行的呈现,孝道是一切道德的基础。这种人性的深度在中国不仅口口相传并见诸史书,而且融入每个节日并成为重阳节最重要的品质。中国有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金色秋天象征人生进入金秋老年,所以“重阳”又是老人节。但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使得人生的金秋充满了豪迈向上之气。农历九月,“九”与“久”谐音,“久久”又有“宜于长久”“年年丰收”的意思,故于重九日有庆祝风俗。重阳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如登高,而登高又可能萌发思亲,尤其于古代游宦之士人、求学之学子,思亲更为强烈,王维一首“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能传遍大江南北,传唱至今,不仅在于它揭示着中国人亲情醇厚和人生仁爱之理,而且还在于它与节日的合一,使它具有了民族的魅力。

至于春节,是为庆祝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是为感谢自然赐予新的开始,也是为了激励新的奋发,普天同庆,万物齐歌……

民俗节日就这样伴随着亿万农耕群体,从远古走到今天,始终与全世界十多亿华人息息相关,融为一体,不可分离。中华儿女无论在哪里,始终带着传统的民俗节日,以示自己是炎黄子孙,不忘先祖,因此,民俗节日可谓民族凝聚的一种纽带,是民族精神的历史积淀,是中国文化身份之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