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鲍之交的故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45:50

管鲍之交的故事篇1

有朋自远方来

精彩开篇词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而交友、与人相处,是需要智慧与爱心的。

学习目标

1.让大家认识到交朋友的重要性。

2.引导大家学会选择朋友。

3.教会大家交友之道。

4.培养大家收集资料的习惯。收集交友名言、警句、故事、诗词、成语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朋友是伤心时,最想见的人;是打扰了,不用说对不起的人;是高升了,也不用改变称呼的人;是天涯海角,都彼此挂念的人。朋友是生生世世的牵挂。朋友就像收藏的宝贝,不是每天都捧在手里,但是无比珍贵。那我们该怎样与朋友相处,才能让友谊万古长青呢?一起来参加我们今天的实践活动吧!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自我介绍交朋友

【交流点拨】我今年十三岁,生于广西柳州,祖籍浙江(金庸老家),却从未去过。四岁随父进京,入读地科院幼儿园。人生地不熟,受小朋友欺负,常含泪缩于墙角,渐将爱动爱闹之习改掉,胆小慎微至今。母亲教我读幼儿书报,增长见闻,并学习钢琴,现在受益匪浅。

六岁半入小学。班主任姓梁,很慈祥,伙伴们也很好。可惜好景不长,三年级时搬回老家,与同学了解不够,度日如年,只得整日学习,因此常受老师表扬。

毕业后,考入北京八中。此地环境优美,同学大都多才,且全班关系和谐。我不爱体育,便去上网、看小说。生活充实学业得志!

我爱好很多,却没有特长。琴棋书画,只略知其一。小学时得过些奖:在市英语科技竞赛中,一、二、三等奖各获过一次,在新加坡数学竞赛中获过三等奖,钢琴过了九级。中学后便无一所获。目前无大志,只把心胸豁达作为最高追求,喜爱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及李白、辛弃疾的诗词。愿今后不负自己及家长之望,小事开心、大事顺利、少出差错,足矣!

(二)擦亮慧眼选朋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朋友,可以成就一生的辉煌;不好的朋友,可能贻害一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选择朋友呢?

1.请你收集慎重择友的名言警句。

【交流点拨】(1)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曾国藩)

(2)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孔子家语》)

(3)很多显得像朋友的人其实不是朋友,而很多是朋友的并不显得像朋友。(德谟克里特)

2.请你收集《论语》中关于择友标准的语录并加以解读。

【交流点拨】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直,指正直。这种朋友为人真诚,坦荡。朋友的人格可以影响你的人格,所以这是一种好朋友。谅,指诚实。这种朋友为人诚恳,不作伪。与这样的朋友交往,我们的精神能得到一种净化和升华。友多闻。这种朋友见闻广博,阅历丰富。朋友的知识、经历可以成为自己的经验,可以让自己少走弯路。《论语》告诉我们值得交往朋友是: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知识渊博的朋友。

另外有三种人不值得结交,即惯于走邪道的人、善于和颜悦色骗人的人、惯于花言巧语的人。

(三)诚实真心待朋友

1.自古至今,真心待友的故事很多,请你为大家讲一个这样的故事。

【交流点拨】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期的齐国人。他们从小就是好朋友,整天形影不离。有一天,鲍叔牙对管仲说:“咱们都已经是大小伙了,不能总靠家里养活。我们是不是去做买卖?”管仲想了想,有些为难,说:“从父亲去世以后,我和母亲吃了上顿没下顿,哪有钱去做生意?”鲍叔牙说:“钱由我出,你就想想怎样做生意吧。”

经过一番准备,他俩真的做起了生意。两人起早贪黑,四处奔波忙碌,谁也不叫苦。每次赚了钱,鲍叔牙总是把大部分给管仲,自己只留一小半。管仲有些过意不去,说:“这样,我心里很不安。是你出的资金,你应该拿大部分。”鲍叔牙诚恳地说:“我们是朋友,你家有困难,我理应帮助。你就收下吧!”

后来,他们又一起去当兵。每次打仗,鲍叔牙都紧紧跟在管仲身边。冲锋时,他跑到管仲的前头;后退时,他又走在管仲的后边。遇到危险,鲍叔牙都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去保护管仲。在一次战斗中,鲍叔牙受了伤,管仲急忙为他包扎伤口。管仲看到流血的伤口,难过地说:“你是为了我才受了伤的呀!”鲍叔牙笑了笑,说:“没关系!没关系!”

有人问鲍叔牙:“对朋友,你可真是做到家了。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呀?”鲍叔牙说:“我不这样做,管仲也会这样做的。我总以为,他比我有本领,有胆量,总有一天,他会干出更大的事业。”

后来,他们在齐国做了官。管仲在鲍叔牙的支持下成功地进行改革,使齐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不久,管仲的官职超过了鲍叔牙。这时,一些大臣议论纷纷,替鲍叔牙抱不平。

鲍叔牙知道自己如果继续做官,可能对管仲不利,于是就毅然辞官回乡。齐桓公挽留他,管仲也劝他,但鲍叔牙还是悄悄地离去了。

管仲逢人就说:“生我的是父母,而真心待我的是鲍叔牙!”

管鲍之交的故事篇2

凡事务必掌握分寸,这一认识是我学习《易经》的“小过卦”受到的启发。“小过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六十二卦,它的卦辞是“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卦辞的意思是“小过卦,亨通,吉利的占卜。对于小事,因为没有大的原则问题,允许稍有过逾;而对国家大事,则应严肃以待,一丝不苟,决不能过分。鸟飞过留下啼鸣声,余音缭绕,向下飞翔可以找到栖息之所,向上飞驰则有可能落入罗网自讨苦吃,所以宜下不宜上,如此就会吉祥如意。”

小过卦告诫人们为人处世尽可能做到恰到好处,关键在于把握分寸,适可而止,留有余地,也要合乎情理,务实求正切忌脱离实际,贸然行事,据此讲两个故事。

七擒孟获

蜀汉刘备亲率大军攻吴,于彝陵兵败,退居白帝城,于公元223年悲愤病死。西南少数民族首领孟获乘此机会发动了武装叛乱。公元225年诸葛亮提出“思维北征,宜先入南”的方针,亲统大军南征。他胸有成竹,务实求正,实行“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和抚策略。他了解到孟获在少数民族中威望高影响大,因此如何对待孟获他十分重视,掌握分寸,力主招降为上。双方开战后诸葛亮用计谋首战即将孟获活捉,当时孟很不服气,诸葛亮好言抚慰,晓以大义,劝他投降,孟则毫不服输,并说若放了他重新再战蜀国并非对手。诸葛亮将其释放。被释放的孟获回去后立即精心备战,调集精兵猛将,很快与蜀军交战,但很快又被活捉了去。如此擒纵七次,孟获才心悦诚服地归降。这就是名闻千古的“七擒孟获”的历史故事。

后世对这一事件有极为高度的评论,认为诸葛亮做事务实求正,把握尺度不过分,合乎情理恰到好处,让人佩服。

知人信友管鲍交深

公元前686年,由于齐襄公荒淫无道,独断专行,终使国内发生动乱。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避难出逃。公子纠由他的老师管仲带着逃往鲁国,鲍叔牙带着小白逃往莒国。没过多久齐襄公被杀,接着新君又被杀死。朝中大臣对另立新君意见不一,有的大臣认为迎立公子纠为国君好,鲁庄公知道后很高兴,亲自护送纠回国。莒国离齐国近,管仲怕小白抢先返齐夺取君位,故率先领一支人马,半途拦阻小白。管仲说服不了小白,一旁的鲍叔牙劝管仲不要管这件事,管仲一时情急,暗中向小白射了一箭,小白应声口吐鲜血,血染红了衣带钩,小白佯装惨叫一声,咬舌流血倒下,以免管仲再射。管仲认定小白已死,兴高采烈地迎上公子纠,继续护送纠回国。

小白假死,虚惊一场,待管仲一行离去,即与鲍叔牙率众快马加鞭,很快先到齐国,被立为国君,就是著名的齐桓公。

管鲍之交的故事篇3

2、管仲和鲍叔牙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一起做过生意,一起打过仗。买卖是合伙的,鲍叔牙有钱,出的本钱就多,管仲穷,本钱出的少。可是他们赚了钱,管仲却分的多些。鲍叔牙手下的人不服,鲍叔牙说:“管仲家里穷,我乐意多给他一份,朋友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看到这里,我想起以前好朋友多拿我一点,我就不高兴,不由的十分惭愧。

3、他们一起打仗时,一出兵,管仲能跑在后头就不往前跑,而一退兵,他总是跑在最前面。别人说管仲贪生怕死,鲍叔牙又替管仲分辨:“管仲的母亲老了,他是为了照顾老母亲。”管仲听后,感慨地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只有鲍叔牙啊!”

4、是啊!为什么管仲和鲍叔牙能够成功呢?为什么他们能受齐桓公重用呢?正是因为他们懂得“友谊”的真正意义!

管鲍之交的故事篇4

步入棠樾古村庄,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村口那高高耸立的7座牌坊,它们构成了徽州村落中独一无二的壮丽景观。牌坊按“忠”、“孝”、“节”、“义”排列,从村口往村里数,牌坊的次序分别为“鲍象贤尚书坊”、“鲍逢昌孝子坊”、“鲍文渊妻节孝坊”、“鲍漱芳父子义行坊”、“鲍文龄妻节孝坊”、“慈孝里坊”、“鲍灿孝子坊”。棠樾牌坊群本来有10座牌坊,最早的3座立于元朝,经过日晒风吹的侵蚀,没有得到保护,于民国初年轰然倒塌。

每座牌坊,都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这7座牌坊述说着鲍氏家族中孝子、节妇、乐善好施者的感人故事,把鲍氏家族的风光和荣耀留给了后人,也让后人面对一座座牌坊去追思去感慨。

有一座明代牌坊,横匾上镌刻“御制慈孝里”几个大字,是为旌表鲍宗岩、鲍寿孙父子的“忠”而建,是牌坊群中唯一的一座由皇帝亲批“御制”、国家出资建造的牌坊。此坊记载了宋末元初时,鲍氏家族不平凡的一段慈孝史实。因为鲍家世代为盐商,财力雄厚。当时有叛军掳走鲍家父子,胁迫二人交出钱财供给军饷。鲍氏父子效忠朝廷宁死不屈,拒不答应。叛军威逼先杀一人,让这对父子自行决定先杀谁。岂料二人竟争相要求先杀自己,以保全对方性命。二人的行为感动了叛军,最后放了父子二人。后来明成祖朱棣知道了鲍家父子的事迹,为了旌表他们,赐建此坊。清乾隆皇帝听到这故事后,拨银将牌坊重新修缮。两个不同朝代的皇帝加封同一座牌坊,实为罕见。

表现“孝”的“鲍逢昌孝子坊”的故事最让人感动:明末世乱,鲍逢昌的父亲外出久无音讯,清顺治三年,14岁的逢昌外出乞食寻父,经过千辛万苦终与父亲相见于甘肃雁门古寺中,奉父以归,为彰其“孝”,遂建此坊。而表现“节”的“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孝坊”则最让人感慨:鲍文渊继妻吴氏,25岁嫁入鲍家,29岁丈夫去世,她立节守志,对前室的儿子视如亲生,尽心抚养,直至其成家立业。吴氏还尽心侍奉患病的婆婆到寿终。在她老年时,她将自己的积蓄全部捐献出来,维修鲍氏家族九世以下的祖坟,安葬族属中没有钱安葬的人。吴氏的举动感动了鲍氏家族,遂打破继妻不准立坊的常规,要求朝廷给予立坊旌表,朝廷同意破例为她建造了一座规模与其他牌坊相等的牌坊。尽管吴氏得此厚爱,但牌额上“节尽三冬”的节字,还是表现了继妻的地位不能和原配平等,节字的上下两部分是错位雕刻上的。游客看到这里,不禁唏嘘再三!

管鲍之交的故事篇5

管仲的祖先姓姬,曾跟随周武王打江山。后来周朝分封诸侯,被封为管国国君,因此改姓管了。管仲少年时曾接受过良好的教育,通诗书、懂礼仪、会驾车、善骑射。成年之后,管仲开始外出做点小买卖,到过很多地方,也接触过各式各样的人,对社会的现状以及大众心理很了解。这使得管仲在行为习惯上,讲究实际,不迂腐,有民间智慧和草根经验。

说管仲,就不能不提他的好朋友鲍叔牙。鲍叔牙也是在颍水畔长大的,少年时与管仲是很好的朋友,后来又一同外出做生意。鲍叔牙对管仲很了解,也很包容。每次两人做生意赚了钱,鲍叔牙总是让管仲多拿一点,自己少拿一点。一些外人看不惯,说管仲贪图钱财,不讲义气。鲍叔牙总是一笑了之,解释说管子家境相对较穷,需要钱。管仲还当过兵,先后好几次参加战斗,但每次都从战场上逃跑。人们说管子贪生怕死,鲍叔牙却为管仲辩护:管仲不是怕死,而是家中有老母要赡养,不得不这样做。管子也曾好几次当过一些小官,但每次都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被解职。人们都议论管仲没有贤德,鲍叔牙却铮铮辩白说,管子不是没有贤能,是没有遇到好机遇。

大约是做生意没赚到什么钱,当兵也没获得什么利,管仲和鲍叔牙一同来到了齐国。一番辗转之后,两人由于学问高深,很快受到重用,分别担任当时齐僖公两个儿子纠与小白的老师。不久,齐国政局陷入动荡之中――齐僖公死后,太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齐襄公欲杀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小白。公子纠和管仲避难逃往鲁国;公子小白和鲍叔牙逃往莒国。齐襄公执政后荒淫无道,一直跟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通奸,文姜嫁给鲁桓公之后也不中断。齐襄公与鲁桓公因此发生了角斗,鲁桓公被齐襄公杀死。接着,齐襄公也被杀,群龙无首的局面下,管仲带着公子纠,鲍叔牙带着公子小白日夜兼程赶往齐国,谁先赶到齐国,谁就会成为国君。聪明的管仲想阻止小白回齐国,便带着一小队人马阻截小白。当小白路过时,埋伏在那的管仲开弓射中小白的腰带玉钩,小白大叫一声,倒在车中装死。管仲见小白倒在车中,以为威胁解除,便和公子纠不紧不慢地回齐国。谁知小白风雨兼程,先到了齐国,当上了国王。

接下来的故事,更体现了管鲍之间的友谊――公子小白在成为齐桓公之后,想杀管仲报仇。鲍叔牙挺身而出,力劝齐桓公不仅不能杀管仲,而且还要重用他。鲍叔牙说,管仲有经天纬地之才,不可多得,只有他,才能使齐国变得强大起来。在鲍叔牙的力荐之下,齐桓公没杀管仲,还任命管仲为齐国的相国。

管仲当上相国之后,整肃秩序,力促经济,三年就使这个边陲国家民富国强,初见成效。此后,齐国变得越来越强大,齐桓公也顺理成章成为春秋第一霸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国不仅成为春秋军事上最强大的国家,还成为经济最繁荣、文化最先进、思想最开放的国家。这个国家呈现出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的氛围,齐国专门设立一个“稷下学宫”,以极高的礼遇招揽各地人才,让他们自由发展学派,平等参与争鸣,形成了当时学术思想的一片繁荣景象。稷下学宫不仅成为齐国的智力和人才仓库,甚至成为当时最大规模的中华精神汇聚地,也成为最高等级的文化哲学交流地。

执政数十年后,管仲卧病垂危,齐桓公来到管仲病榻前,询问管仲对诸大臣的评价,看谁更适合当相国。桓公问:“鲍叔牙如何?”管仲答:鲍子是个正人君子,善恶过于分明,如果仅仅是好善尚可,但他记人一恶,终身不忘,没有人能容忍得了。管仲虽然跟鲍叔牙私交深厚,但仍实事求是向齐桓公阐述了鲍叔牙思维直观的缺点。齐桓公又问:“隰朋如何?”管仲答:隰朋不耻下问,过家门而不忘国事,是很好的人选。只可惜他与我形同喉舌,我一死,他恐怕也活不了多久。

这时候日益昏庸的齐桓公最宠幸的有三个人:一个是把自己儿子杀了让齐桓公尝人肉滋味的易牙;一个是背弃自己祖国和父亲的卫公子开方;再一个就是为了亲近讨好齐桓公自己的竖貂。齐桓公很想三选一接替管仲的相位,他试探管仲对这件事的态度,管仲明确表示反对。

齐桓公问:你看易牙这个人怎么样?

管仲答: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

齐桓公又问:你看开方这个人如何?

管仲答:背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

齐桓公再问:那你看竖貂这个人行不行?

管仲说: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

管仲不同意的理由都是“非人情”――在管仲眼中,这三个人的行为,违背了人之常情常理。一个人,连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都会背叛,肯定心术不正,图谋不轨,这样的行为,当然得让人警惕才是。

管鲍之交的故事篇6

时至今日,当年嘲笑iphone的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已经笑不出声来了。自他2008年接班盖茨以来,微软在证券市场上的霸主地位,渐次被苹果、iBm超越。鲍尔默本人也因此饱受质疑,微软几大股东甚至指责鲍尔默缺乏远见,导致微软错失良机,并呼吁鲍尔默该卷铺盖走人了。

然而,这一切并没有击垮鲍尔默,他仍然是那个超级乐观的咆哮男,从不肯自我反思或质疑。

6月30日,他在出席西雅图扶轮社的活动时,首次对呼吁他下台的批评意见发表公开回应。在现场,他以其惯有的方式高声咆哮,“请问我缺乏能量或信念,或者我们无法推动必要的变革吗?”

无论微软正在被不断超越,无论苹果、Google、Facebook势头如何迅猛,但是绰号“猴人”的鲍尔默始终认为,在他的领导下,微软领导科技行业的发展依然很“乐观”,而且很“坚定”。

激情帝

自从2010年5月底,微软市值被苹果超越之后,“两个史蒂夫”(史蒂夫・鲍尔默和史蒂夫・乔布斯)就不断被拿来比较。尽管与神一样的乔布斯相比,鲍尔默处于明显劣势,但两个乔布斯却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极富煽动力。

当年,为了挖到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卡利,乔布斯慢条斯理地对他说出了现代商业史上最具煽动性的一句话――“你是想一辈子卖糖水,还是想给自己一个机会来改变世界?”就这么一句话弄得斯卡利心烦意乱,寝食难安,最终没挡住乔布斯的诱惑或者说挑衅,成为了苹果公司的首任Ceo。

与温文尔雅的绅士乔布斯相比,鲍尔默更直接,就像是一个精力旺盛的偏执狂,如果他说了个笑话,你不笑,他能直接胳肢你!

鲍尔默除了秃顶之外,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易于激动”。当你看到他的眼睛和光头都放射着光芒,并且手舞足蹈、声情并茂地发言,你一定以为他在路演。但实际上,这很可能只是他在微软日常的一个普通会议上演讲而已。

正因为如此,尽管不受股东待见,但在围观群众和曾经在员工眼里,鲍尔默却颇受爱戴,毕竟这样一个50多岁、身家数百亿的“老活宝”已然不多了,与他相比,大多数公司的总裁太索然无趣。

网上一度流传着这样一段“猴人”录像:地动山摇的音乐声中,一个六英尺高、秃顶、大脑壳的男人跳上舞台,挥舞着手臂,乱跳狂舞,不时像猴子一样仰天长啸,“woope,woope”。

台下掌声应着呼声,沸腾成一片……

别误会,这位仁兄可不是脱口秀明星,他乃是大名鼎鼎的史蒂夫・鲍尔默。台下扭动着身躯、鼓掌叫好的正是微软的数万员工,而此场景正取自一次普通的微软会议。四十秒之后,他终于跳到讲台后,嘶哑着喉咙喊道:“我有四个字送给大家。”全场静了下来。“ilovethiscompany,ycssssssss……”又招来一阵狂热的呼声……

这就是鲍尔默,一个天生的演说家,一站上演讲台就会有难以抑制的澎湃活力,来回走动、大声喊叫都不足以宣泄他的热情。在鲍尔默激动的时候,他总是习惯把任何东西都强调三遍,甚至更多。“windows,windows,windows”_这是20世纪80年代微软用来激励员工推广操作系统时所用的口号,事实上也是鲍尔默的口头禅。

1991年在日本的会议上这位仁兄在大叫"windows”之时,由于喊得过猛,以至于嗓子都坏掉了,不得不进医院做了一次手术,但此后20年,这件事情丝毫没有影响他的音量。会后,一位供职微软的年轻人在论坛上感慨:“我被我们的Ceo鼓动得热血沸腾,那时候如果让我去为微软撞墙,我都会毫不犹豫。”虽然夸张,却道出鲍尔默传播激情的功效。

此人不仅激情四射,而且非常幽默,浑身充满了喜剧细胞,在微软30年中,极尽搞笑之能事,不时抛出噱头。比如,微软25周年纪念典礼上,贵如Ceo的他突然从一个巨大的蛋糕里跳了出来!

不过,幽默不等于没脾气。多年来,鲍尔默对待竞争对手,从不留情,一贯好勇斗狠,甚至在被对手激怒后,经常会不经大脑地攻击非微软品牌,爆出“精神失常”的蠢话。

据一份法庭文件显示,鲍尔默曾因一高管跳槽到谷歌而叫嚣大骂:“我要消灭谷歌,活埋埃里克・施密特(谷歌前任Ceo)。”

鲍尔默谈论苹果和谷歌时,他曾说:“我经常给我的孩子们洗脑:不要用谷歌产品,不要买ipod播放器。”

对于苹果出产的iphone,鲍尔默言语更是刻薄。“一台手机卖500美元?这可是全球之最了,而且还没有键盘。”谢顶多年的鲍尔默,身着黑色西装,在iphone刚刚上市之时,一旦听到有人说到iphone时,就会爆发出不屑一顾的笑声。只是,当用户日夜排队抢购iphone后,这位老大的脸上再也找不到当年的笑容了。

当然,对于微软在操作系统领域的最大竞争对手Linux,鲍尔默更是恨之入骨,他曾说:“Linux是一个毒瘤,附着在其知识产权问题上。”

“盖茨给我的最好建议――辍学”

尽管鲍尔默在许多人眼里,不过是一个狂热的拉拉队长或者说“小丑”罢了,但事实上,他当得起“商业天才”这个名号。

鲍尔默可能是唯一一个被福布斯列入亿万富豪榜的打工仔,甚至曾经以250亿美元身价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前10位,不折不扣的世界第一“打工皇帝”。比尔・盖茨曾这样评价鲍尔默:“这个在表达观点时喜欢猛敲墙壁并吼叫的家伙,也是一个经常踢我屁股的强制者。”

盖茨与鲍尔默这对搭档一个冷静理性,一个充满激情,却成为了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商业搭档,在盖茨尚未隐退时,他们足以令一切对手感到胆寒。

两人性格迥异,却成为了工作中的最佳拍档,生活中的挚友,之间故事很有一些意思。

在哈佛宿舍的走廊中,鲍尔默与盖茨相识。一个是腼腆、内向、不善交际的计算机狂人,一个是开朗、随和、外向的社交积极分子,两人的性格完全迥异,好比两极。但却一见如故,颇为投缘,用盖茨的话说,两人是“高频段交流”,彼此能接受对方的全部信息。两人经常如两机的终端一样,或争论或玩笑或嘲笑或闲聊。

想当年,如果鲍尔默没有硬拖着盖茨去参加派对,生性腼腆的盖茨恐怕没有机会去开展社交,只会躲在房间里与冷冰冰的电脑为伴。

尽管贵为“哈佛历史上最成功的辍学生”、“世界首富”,但是,30余年前,在鲍尔默父母眼里,自己的儿子结识盖茨,实非幸事。因为盖茨这个“坏学生”,自己辍学不算,还老撺掇鲍尔默放弃学业,加盟微软。

让鲍尔默父母欣慰的是,1977年,盖茨辍学创建微软时,鲍尔默不为所动,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应聘到宝洁公司,任产品经理助理,两年后,又申请斯坦福商业学院,攻读mBa。

不过,1980年,鲍尔默终于没扛住盖茨的诱惑,当时盖茨打电话给他,希望他加入微软,却不明说,“嗨,我们需要一个经营的人……真糟糕,你在学校待了这么

久;真可惜,你没有双胞胎弟弟,让我雇……”

鲍尔默当然明了他的意图。两天之后,他回电话给盖茨,讨论加入公司的事宜,最终达成五万年薪、7%原始股的协议。然而,当时最难的部分不是说服他自己,而是他的父母。

“父亲觉得我居然要放弃学业,简直荒唐,我一定是脑子出了毛病。”后来鲍尔默回忆说,“父亲很纳闷:‘软件是个什么鬼东西?’而母亲则说,‘怎么会有人想要电脑这种鬼东西?”’。

总之,在其父母看来,盖茨这种“坏学生”搞的肯定是鬼东西,而自己的儿子去一个24岁毛头小伙开的、忙起来昏天黑地的小公司打工,实在莫名其妙。

经过仔细考虑,鲍尔默接受了这个挑战。他说:“如果事情不顺利,被比尔解聘,我还可以重返斯坦福。”

结果,史上最成功的一对商业搭档诞生了。两人后来戏称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犹如计算机高人与商业精英的联姻,是天作之合。

鲍尔默确实是一位销售天才。正是其在windows与office上取得的良好销售战绩,推动了微软的飞速发展,也由此奠定了自己在微软的地位。

尤其是,鲍尔默的个人魅力与激情不时感染着微软员工与消费人群,使其成为了微软的一个旗帜。

譬如2001年,windowsXp诞生了。这一年,鲍尔默频频出现在各种公众场合。始终激情澎湃地高喊windows必胜,时刻向受众灌输微软的新理念。他每次都在台上不停地走动,宣泄着热情与激动,台下热烈的掌声印证着观众的投入和认同。而windowsXp则成为了微软迄今为止最优秀的操作系统,为微软统治计算机桌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看来,鲍尔默这辈子得到的最好建议的确是――辍学。中年危机

只是,鲍尔默是一名很好的职业经理人,却不是一个优秀的掌舵人。

另外一个史蒂夫可以凭一己之力率领濒临绝境的苹果,登上霸主宝座,并引领消费潮流十年之久;而鲍尔默却始终无法正确引领产品方向,以至于微软近年来频频在产品上栽跟头,比如Zune的尴尬投资,“拳头产品”操作系统Vista的失败都是最佳例证。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鲍尔默对微软的产品并不感兴趣。

有人评价说,盖茨做产品测评时令人又怕又喜,怕的是疲软的设计会被摧毁,喜的是盖茨会给出十分细节的测评,以便产品进一步改正;而乔布斯更是一个“产品控”。鲍尔默在做产品测评时的表现令开发者心碎,甚至曾用十分钟时间打发掉开发者长时间的辛苦劳动。这也许是微软近年来在科技行业不断“跑调”的原因之一。

对于微软的式微,鲍尔默的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windows与office是微软曾经统治科技行业的两大法宝,但在这个“应用创新”时代大幕开启之时,他却仍然固执地坚守着pc阵地,认为掌控了操作系统仍然可以牢居这个世界的中心,而忽视了互联网、社交网络、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移动互联网等其它创新应用与产品。

忠诚与坚守是一种优良的品德,但过于忠诚反而成为愚忠。于是,在鲍尔默执掌微软期间,微软市值先后被iBm和苹果超过,而微软也一次次的错失了最好的发展时机,包括以很低的代价收购谷歌。

在当今it世界,苹果、谷歌如日中天,Facebook和twitter奋起直追,已经人到中年的微软正在丧失曾经拥有的绝对影响力和话语权,沦为一家二流科技公司。

只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别提远未衰落的巨无霸微软。正如鲍尔默所言,“请问我缺乏能量或信念,或者我们无法推动必要的变革吗?”

在重重质疑之下,鲍尔默正在率领微软不断地进行反击。2月11日,与曾经的手机老大诺基亚结盟,准备与苹果、谷歌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上一决雌雄;5月11日,他砸下85亿美元现金收购互联网电话服务商Skype,这是微软公司历史中最昂贵的一笔收购……

通过最近一系列大手笔,鲍尔默正在为微软争夺移动互联网时代位次做最后冲刺,因为他深知,在此次移动互联网革命中,微软不能再错失智能手机、移动设备等重要领域。

管鲍之交的故事篇7

益友是上品,即对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发展有益的朋友。益友能真心帮助我们,水平高者可与良师并列,让我们受益无穷。能力不济的也会尽力而为,真心为朋友好,无论如何绝不会坏我们的事,更不会背后捅刀子。昔时,齐国管仲、鲍叔为友,鲍叔自知才智不高,举荐管仲为相,位在己上。管仲感慨:“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吾尝三仕三见逐,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也;吾尝与鲍叔谈论,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与鲍叔为贾,分利多,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所以古今说知心结交,必曰“管鲍”。

诤友是珍品,即能够直言规劝,勇于当面指出缺点错误,敢于为“头脑发热”的朋友“泼冷水”的人。元帅有诗云:“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齐威王引邹忌为诤友,李世民视魏徵为诤友,也把敢于直陈得失的黄炎培、仇鳌等民主人士称为诤友。诤友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们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坦诚相见,对朋友的缺点、错误决不粉饰,敢于力陈其弊,促其改之。古人云:“砥砺岂必多,一璧胜万珉。”意为交友不在多,贵在交诤友,人生之途就会少走弯路。

素友是妙品,即情趣相投、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朋友。就因为有共同语言、爱好,大家走到一起来了,他可能给你帮不上什么忙,也不常和你觥筹交错,却和你心底相通,有苦恼可找他倾诉,有快乐可与他共享,这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就像鲁迅与瞿秋白,交往次数并不多,却心心相印、惺惺相惜,鲁迅说他同瞿秋白的友情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信友是精品,即所谓一诺千金、值得信赖的朋友。你可放心地把钱借给他,而不担心他赖账,如有变故,砸锅卖铁也会还你。你可把妻儿托付给他,他会像对待自己亲人一样。嵇康被害前,对儿子说,只要你山涛伯伯在,你们就不会有饥寒之虑。果然,山涛担起养活嵇康家人的担子,善始善终。你可记住他多年前的承诺,他一定会践约不爽。西汉人巨卿与元伯为友,并游太学。分手时,巨卿对元伯说:“两年后的今天,我到你家去拜会令堂。”时间到了,元伯杀鸡沽酒,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你何相信其诺?”曰:“巨卿信士,必不乖违。”至期果到。巨卿升堂拜饮,尽欢而别。

挚友是极品,即“刎颈之交”,生死与共、肝胆相照。这种朋友凤毛麟角,如果万一碰上一个,千万不要错过,那可是你一生的福分。其信条是士为知己者死,重友情、轻生死,义薄云天,慷慨悲歌。春秋时,羊角哀与左伯桃为友,同赴楚求仕,值雨雪粮少,伯桃遂主动让衣食与哀,自己入树洞中死。羊角哀忍痛独行仕楚,显名当世,打开树洞将伯桃尸厚葬之,并不愿独享富贵,在伯桃墓前自杀。《刺秦》里的荆轲与高渐离、《赵氏孤儿》里的程婴与公孙杵臼,均为挚友中之翘楚,高风亮节,名垂千古。

管鲍之交的故事篇8

多少笑声都是友谊唤起的,多少眼泪都是友谊揩干的。友谊的港湾温情脉脉,友谊的清风灌满征帆。友谊不是感情的投资,它不需要股息和分红。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漫漫人生,我要采撷世间最重的——友谊。友谊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友谊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友谊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友谊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厚;友谊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友谊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友谊是大自然的一抹色彩,独具慧眼的匠师才能把它表现得尽善尽美;友谊是乐谱上的一个跳动音符,感情细腻的歌唱者才能把它表达得至真至纯。

我曾经读过这样的一个故事,管仲二十来岁时就结识了鲍叔牙,起初二人合伙做点买卖,因为管仲家境贫寒就出资少些,鲍叔牙出资多些。生意做的还不错,可是有人发现管仲用挣的钱先还了自己欠的一些债,这钱还没入帐就给花了,现在会计上的名词叫:坐支,而且私自花钱恐怕离贪污公款罪也不远了。更可气的是到年底分红时,鲍叔牙分给他一半的红利,他也就接受了。

这可把鲍叔牙手下的人气坏了,有个人对鲍叔牙说,他出资少,平时他开销又大,年底还照样和您平分效益,显然他是个十分贪财的人,要我是管仲的话,我一定不会厚着脸皮接受这些钱的。鲍叔牙斥责他手下道:你们满脑子里装的都是钱,就没发现管仲的家里十分困难吗?他比我更需要钱,我和他合伙做生意就是想要帮帮他,我情愿这样做,此事你们以后不要再提了。

后来这哥俩又一起充了军,二人更是相依为命。有一次齐国和邻国开战,双方军队展开了一场大厮杀,冲锋的时候管仲总是躲在最后,跑得很慢,而退兵的时候,管仲却跟飞一样的奔跑。当兵的都耻笑他,说他贪生怕死,领兵的想杀一儆百拿管仲的头吓呼那些贪生怕死的士兵。

关键时刻又是鲍叔牙站了出来(此时鲍已当上了军官),他替管仲辩护道:管仲的为人我是最了解不过了,他家有80多岁的老母亲无人照顾,他不能不忍辱含羞地活着以尽孝道。管仲听了鲍叔牙的这番话,感动的流下了热泪,他哭诉道:生我的是父母,而了解我管仲的,唯有鲍叔牙啊!

过了两年多,管仲的老母病逝,他心中没了牵挂,这才踏下心来为齐国效命,果然是比谁都作战英勇,很快就得到了提拔重用。

后来齐襄公的弟弟公子纠发现管仲是个人才,便要他当了自己的谋士。而鲍叔牙呢,也偏偏被齐襄公的另一个弟弟公子小白看中,拜其为军师。两个好朋友各自辅助一个公子,干的很卖力气。可是好景不长,昏庸的齐襄公总是疑心他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要篡夺他的王位。就让手下的人找机会干掉公子纠和公子小白。这两个公子听到了风声,公子纠带着管仲就跑到了鲁国的姥姥家去了,公子小白也跟着学,他带着鲍叔牙也跑到了莒国的姥姥家避难去了。

公元前686年的冬天,暴虐的齐襄公被手下的将士杀死,立他的一个弟弟公孙无知为齐国君王,这个人当了君王没几个月,就也被手下大臣给杀掉了,齐国当时是一片混乱。

流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和寄居在鲁国的公子纠得到消息后,都觉得自己继成王位的机会来了,急忙打点行装,要回国争夺王位。

管仲作为公子纠的军师及时提醒他的主子:公子小白所在的莒国离齐国很近,如果他先我们一步回到齐国,我们就没戏了,我看还是我先带一队人马去拦截公子小白,让鲁国派大将曹沫带另一队人马护送您回国。公子纠笑答:好主意!

当管仲带人马赶到莒国和齐国的交界处,正碰上鲍叔牙带领一队莒国人马护送公子小白飞弛而来。管仲上前拦住去路,他说:你不好好在姥姥家呆着,要干啥去呀?公子小白说:我回国办丧事去啊!管仲说:您的哥哥公子纠已经回到齐国操办此事了,我看您还是返回莒国好好呆着吧!

鲍叔牙虽然和管仲平日有手足之情,但现在是各为其主啊!他瞪着眼睛喝斥管仲:我们公子回国有自己的事情,你管的着吗?再说你扯的瞎话也瞒不了我鲍叔牙吧?如果公子纠真的回到了齐国,那你干嘛带人来拦截我的主公呢?管仲谎言被揭,脸色通红,一时无言以对。

鲍叔牙不敢耽搁,命令部队火速前进,管仲见状急得要命,要是拦不住公子小白,自己还有啥脸面再见公子纠啊,于是他心一横,搭弓取箭,朝着车上的公子小白用力射去,小白大叫一声,栽倒在车上,管仲见大功告成,便带着人马飞逃而去。

没想到管仲这一箭恰好射在公子小白的带钩上,一点没伤到人,但他知道管仲的箭法利害,要是再补上一箭他就没命了,于是他才大叫一声装死倒在车里。见管仲跑了,他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鲍叔牙见公子小白平安无事,大喜!立刻命部队抄小路向齐都全力疾驰。

管仲自以为射死了公子小白,就不慌不忙地护送公子纠向齐国进发,结果到齐、鲁边界的时候,一个齐国的使者拦住了他们的车马,使者说:我奉齐国新君王公子小白之命,前来通知鲁国,请你们不必送公子纠回国了。

管仲一听,才知道自己没把事情办好,上了公子小白和鲍叔牙的当。于是一气之下把齐国使者给杀了,公子纠更是什么也不顾了,命令大将曹沫摔领仅有的500多鲁国士兵去跟齐国拼命。于是齐、鲁两国就开了战,鲁国本来就是个小国,兵马少,又是到人家齐国门口来打仗,那有不败的道理呀!辛亏大将曹沫很勇敢,保护公子纠和管仲逃回了鲁国。

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帮助下登上了齐国君王的宝座后,称为齐桓公,后来成为春秋时期五位霸主之首,这是后话暂且不表。只说他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清除后患,把他的兄弟公子纠干掉!于是他命令鲍叔牙领兵30万去攻打鲁国,那时齐国很强大,小小的鲁国为了公子纠这么个破外甥被迫应战,结果连连败北,鲁国君王见顶不住了,就派人和齐国讲和,鲍叔牙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要鲁国把公子纠杀了,二是把管仲交给齐国,不然的话绝不退兵。鲁庄公没别的法子,只好照办。把公子纠的人头和管仲一起交给了齐国。

鲍叔牙帮公子小白登上王位又帮他杀了公子纠,齐桓公感念他的忠心和所立的大功,要任命他做国相,没想到鲍叔牙死活不肯接受,他说:以前我帮君王做了些事情,那全是凭我对您的忠心而竭尽全力的,现在您要把国相这么重要的职务交给我,这绝不仅仅凭我的忠心就可以做好的,您该找个比我更有才能的人才行啊!齐桓公说:在我手下的大臣中,还没发现比你更出众的人才呢!鲍叔牙说:我举荐一个人保证能帮您成就一番霸业!齐桓公急忙问他:这个人是谁呢?鲍叔牙笑着说:此人就是我的老友——管仲,我把他从鲁国要回来,就是要他帮您的!

齐桓公一听就火了,他拍案而起!说:这小子拿箭射过我,这一箭之仇我还没报呢,你反而让我来重用他?我不把他杀了就不错了!

鲍叔牙恳切地说:管仲不顾一切地为公子纠卖命,用箭来射杀您,这不正好说明他对他的主子是一个非常讲忠义的人吗?各为其主是起码的做人准则,他当时那样做没什么不对的,现在要治国了,若论才华,他远远超过我鲍叔牙啊!您要成就霸业,非得到管仲的辅左不成。您现在不计前嫌地重用他,他唯一的出路就是死心塌地的为您卖命啊!

齐桓公是个很有肚量的人,为了齐国的利益,他还是听了鲍叔牙的劝说,断然弃忘前嫌,拜了管仲为国相。

管仲很感激好友鲍叔牙,更对齐桓公的大度和睿智所折服,决心鞠躬尽瘁、竭尽全力报效齐桓公,他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经济,重新给农民划分土地,由于他从小经商,也很重视和其它国家通商和发展手工业。他还对国家常设的军队实行严格的训练和管理,使之成为战斗力很强的一支军队。由于管仲的改革,齐国在几年内就兴盛起来,获得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地位,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

有趣的是,有一次齐桓公和管仲探讨下任国相的问题,齐桓公问:假如你要是死了,谁接任你的国相为好呢?管仲说出了一个人名,齐桓公又问:那么第二人选呢?管仲就又说了一个人的名字,齐桓公又问:那么第三人选呢?管仲就又说出了一个人名。齐桓公很不高兴的再次问:那么第四人选呢?管仲说:那就是鲍叔牙了!齐桓公说:我真的很奇怪,鲍叔牙对你那么好,听说以前你们一起做生意,他也老让着你,你上了公子纠的贼船,还射过我一箭,要不是鲍叔牙说情,我早就把你杀了,后来鲍叔牙又在我面前积极推荐你为国相,怎么现在请你推荐下任国相的人选时,你竟然把鲍叔牙放在第四人选的位置上呢?你对得起人家鲍叔牙吗?管仲说:我们现在是在谈论谁做下任国相最合适的问题,您并没有问谁是我最感激、最要好的朋友呀!我们的私交很好,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嘛!

这个故事就是管鲍分金。

友谊是五颜六色的。人生就像一个调色盘,当你把所有的颜色都挤在调色盘中,颜色既混乱又暗淡,但只要你懂得如何去调配它,那么它会永远绚丽多彩的。友谊是红色的。因为朋友对你的关心永远是真诚的、热情的。当朋友向你述说伤心事时,你要勇敢地诚实地对他说出你的想法;当你受挫折时,朋友坐在你身旁,劝慰你直到你露出笑容。友谊是蓝色的。它纯净得如同天空一样。因此,它不存在欺骗,不存在隐瞒,偶尔也只是善意的谎言;如果你真诚地对待朋友,同样,朋友也一样会如此待你。当朋友之间发生争执时,不见得非要错方先伸手,当对的一方先伸出友情之手时,错的一方将握得更紧,更感动。友谊是灰色的。一直在表扬你的朋友不见得是好朋友。而真正的朋友是在你骄傲、自满时,提醒你前途未必就平坦;真正的朋友是在你做错事时,直言不讳的指出你的错误。也许,批评的话你会不喜欢听,但敢真正批评你的朋友才最真。友谊是绿色的。它是生命的象征,是温暖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在求知的道路上,志同道合的朋友必不可少。当你遇到不懂的题时,朋友会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地讲,直到你完全弄懂为止;当你因为疲惫,趴在桌上小憩时,朋友会在你身上轻轻盖上一件衣服;当老师说在考试后要评成绩提高奖时,朋友和你相视一笑,并且互相鼓励取得好成绩。友谊是粉色的。在友谊的温柔中,便有无尽的欢笑与甜蜜。友谊是紫色的。因为它要像紫罗兰一样被精心呵护。如果友谊经不起风风雨雨的考验,那么这种友谊算不上是真正的友谊。友谊是白色的。我们要建立纯洁的友谊,就像一阵柔和的微风,让我们吮吸新鲜的空气;像一只自由的小鸟,让我们翱翔在蔚蓝的天空。友谊,需要我们用真诚去播种;需要我们用热情去浇灌;需要我们用原则去培养;需要我们用谅解去维护。不,友谊是纯明的,是无色的。因为它恒久不变……其实,无所求的朋友难得,不妨闭上眼,将有所求的朋友一一删去,最后还有几位?因为真正的友情是“无所求”,她不应要求什么,不依靠什么,拒绝一切契约,总是既纯净又脆弱。因此总是那么容易的被搅浑、打碎。各种书籍也介绍各种防止友情破碎的方法,但那些方法都是技术性的。一旦技术性手段进入感情领域总没有好结果。友情需要用心浇灌,用生命来培养,才能开出灿烂的友情之花。 真正的朋友在于精而不在于多,知己有那么三两个,哪怕有一个人也就足以了。曾经以为真正的朋友会象影子一样永远的不会离开自己,其实仔细想想,对又或许不对。对是真正的朋友无论多久不联系,可是当你需要他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不对是人生何尝不是一个旅途,在这个旅途的列车上我们会遇到很多的人,一些人会成为朋友,会成为那段旅途里最好的朋友,可是生活中有许多不尽人意的时候,就是有一天你的朋友到站了,要转程另一辆列车去另一个地方了,所以尽管无奈却只能挥手说再见。想通了这些也就不再那样苛责那种没有永远的友情了。生命的旅程中遭遇的情节太多,遇到的人也太多,能记住的毕竟不及忘记的多。所以只要能够相互记得,只要我的记忆里有个你,你的记忆里有个我,那么我们应该就是朋友。人生的美妙和艰难;人们的善良和丑恶;历史的威严和曲折;道路的宽广和坎坷。人生要度过这么多的坑坑坎坎,无时无刻都在和知友,有着密切的联系,知友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部分……

知友在你面前不空话;不高调;不弄虚作假;不会曲思奉承;不会违心作态。当你的意见、观点与知友产生分歧时,知友会毫不客气指出,甚至说出的观点让你承受不了……

知友是你生活中的记忆、思想、激情、开心愉快的调味品。友人的印记是自己的童年,是永不再来的少年时光的象征。当岁月的年轮在递增的时候,当你怀念起已经失去的光阴的时候,禁不住流下了又苦又甜的热泪时。而随着感情的强、弱、浅中所涌现出的是珍贵的友谊。这至善至美的情,是世间珍贵的爱,我们要爱惜珍之!知友是时间的见证,是幸福与患难时的对白……

知友是人生中的一种情趣;一种兴味;一种品格;一种哲思;一种启迪;一种思绪;一种立意。知友是一首歌;是一首诗;一朵花。知友是风;是雨;是雪;是风雨后的那道彩虹;是精神的灵魂;是冬日最温暖的港湾;是爱的源泉……让我们珍惜眼前的友谊吧!

管鲍之交的故事篇9

目前,由毛卫宁执导,江珊、任泉、牛萌萌、鲍国安、孙海英等主演的电视剧《数风流人物》正在央视一套热播。《数风流人物》是《江山》《如此多娇》的姐妹篇,而鲍国安主演的林然尽管戏份不多,却是一个贯穿这三部电视剧的人物。在《江山》中,李幼斌主演现在鲍国安饰演的角色。在《如此多娇》中,林然是南方某省的省委书记,而到了《数风流人物》中,林然进京到公安部工作。据鲍国安介绍,目前正在筹拍第四部《还看今朝》,那时,林然已经是一位离休的老干部了。

鲍国安认为:“我一生中很少为自己的前途去钻营去奔波,我属于吃馅饼的,天上掉馅饼,正好掉到我嘴里,我没有浪费,我去认真咀嚼。”可以说,迄今至少有三个影视大馅饼砸到了鲍国安的脑袋上,分别是《三国演义》的曹操,《鸦片战争》的林则徐,《越王勾践》的伍子胥。

《越王勾践》和《少林寺传奇》

电视剧《越王勾践》是大量一线演员呕心沥血的作品。勾践一角主演陈宝国为此推掉了两部片酬颇丰的大戏,提前半年来琢磨剧本;夫差一角主演尤勇说,过去碰到很多烂戏,而现在真的碰到好剧本了。而伍子胥一角主演鲍国安则认为,《越王勾践》是他继《三国演义》以来接触到的最好的剧本。“伍子胥是古代历史人物优秀品质集大成者,但不是‘高大全’。”

鲍国安和伍子胥有很多相通之处。他们同样爱憎分明,同样老而不滑,同样眼里不揉沙子等等,这个角色让鲍国安“演得很过瘾,有天助我也的感觉。”

鲍国安告诉记者,《越王勾践》剧组有两个难能可贵之处。一是编剧张敬主动把原定的35集戏压缩到了现在的30集,鲍国安的戏也随之少了一集。“五集的稿费要多出很多,这样做的编剧现在还真不多。”二是《越王勾践》剧组尽管大腕云集,却没有星气。

电视剧《少林寺传奇》也将在央视播出,鲍国安在剧中主演男一号、少林方丈。2006年5月,刚拍完了电视剧《船政风云》的鲍国安收到了导演都晓的邀请,“当时我觉得不会什么武功,瞎凑什么热闹。”但是都晓依然一次又一次地邀请,并给他送来剧本。鲍国安看完剧本后,发现里面有很多佛家的东西,觉得挺有意思,就接受了邀请,“我说出的那些台词,觉得是说给自己听的。”都晓认为,鲍国安既有曹操般的霸气,又有超脱者的宽厚仁慈,使得少林功夫融入了人生况味。“在他身上你会看到一个饱经沧桑的人对生活的醒悟和体验,而不是年轻的时候就出家当和尚不问人间是非的人。”虽然鲍国安主演的方丈不会武功,但是另外一位主演谢苗说:“最终观众就会发现,鲍老师的武功是最高的。关键时刻,鲍老师一闭眼一合掌,就让人感觉武功高人一筹,深不可测,威力无穷,什么邪门歪道、妖魔鬼怪,都将统统现形。”

煮酒论英雄

1991年,电视剧《三国演义》正在筹拍。总导演王扶林表示,其他角色都可以由各分集导演选,而曹操和诸葛亮必须由他亲自定并且必须和未来的曹操人选谈个三天三夜。

在此之前,王扶林曾经邀请鲍国安加盟《红楼梦》剧组,希望他担任那群年轻演员的表演课教师,但鲍国安因中戏的课业繁重而没有成行。

这一天,鲍国安离开北京去上海拍摄电视剧《大唐名相》。刚刚拍了一天,他就接到了央视《三国演义》剧组的电话,请他回北京试戏――要试的角色是曹操。

鲍国安作出的第一反应是去书店买了一套《三国演义》,重新阅读。

回到北京后来到央视试戏,他问沈好放:“是不是你推荐的我?”沈好放说:“是的,但你不要告诉别人,情况很复杂。”分集导演沈好放先前在中央戏剧学院担任院长金山的秘书时,观摩过鲍国安演的话剧《麦克白》,觉得鲍国安很适合演曹操,就推荐给了王扶林。

其实,不仅沈好放看好鲍国安演曹操,很早之前,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宗江就看好他。当年谢晋曾筹拍电影《赤壁之战》,黄宗江的夫人、中戏副院长阮若珊把姜文、徐松子推荐给谢晋后,也打算推荐鲍国安,当时,黄宗江说:“鲍国安最合适的角色是曹操。”但当时曹操已经确定由于是之主演。《赤壁之战》后来因故未能上马。

鲍国安试的戏是“煮酒论英雄”,其实更像“诸葛亮舌战群儒”,或者像“群英会”。――央视一个大办公室里,坐满了三国学者和表演艺术专家,足见对曹操一角的重视。

鲍国安在会议室一站,报了一下名字,然后往左边三国学者组看一眼,又往右边专家组看一眼,正打算“煮酒论英雄”,突然双方都有了一个不约而同的决定:“你先下去吧,回去等消息。”

鲍国安说:“当时我估计没有戏了,但又不甘心。”因为考虑到次日要回上海拍戏,晚上就给副导演打了电话。副导演在电话里说:“你在家等着,王扶林导演马上到你家。”

没多久,60多岁的王扶林出现在中戏附近豆角胡同鲍国安家里。“东拉西扯了20分钟,然后说‘好,可以了,我走了’。”起身,鲍国安和妻子朱兵一起送出,不禁纳闷:王扶林不是说过要跟曹操的主演谈三天三夜么?这算哪一出啊?

走到门口,王扶林漫不经心地对朱兵说:“你也在中戏上班?明天让我们的制片主任去找你把合同签了吧?不过这一下子要签两年啊。”

学习学习再学习

学习学习再学习。这是45岁的鲍国安进入《三国演义》剧组做的第一件事。“来自全国的‘三国’各种专家不停地给我们上课,学习礼仪学习骑马,学习刀叉剑戟的使用。”

究竟要把曹操演成一个怎么样的人?是忠是奸,是白脸还是黑脸?三国学者也争论不一。

这时一位北大学者对鲍国安说:“鲍国安,你记住,无论是忠诚还是奸臣,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曹操总是一个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文学家,你不能给他演成一个小丑,不能给他演成一个高大全的人。究竟该怎么演?我希望你能够在老百姓当中征求意见,你要演出老百姓心目中的曹操。”

这句话让鲍国安有了醍醐灌顶般的顿悟。接下来的日子,鲍国安每遇见一个人,无论是工人还是农民,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鲍国安都会说,“对不起对不起,请谈谈你心目中的曹操?”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个曹操。老农民会说,曹操就是白脸奸臣;大学生说,无论白脸黑脸,我就崇拜他。鲍国安还注意到了对曹操的评价。在众说纷纭中,鲍国安渐渐拨开一团迷雾,内心渐渐变得亮堂:要从人性的角度去阐释曹操。“有这种想法在当时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左’的影响还非常大,抑曹褒刘是一贯传统。”

找到了路,鲍国安就可以从容地去走。随着时间的推移,鲍国安渐渐地感觉到曹操已经灵魂附体。“拍完第一天戏的晚上,在准备第二天的戏的时候都会激动不已。每天,我恭恭敬敬地进入化装间,以一种虔诚的姿态开始一天的拍摄。收工的时候我都在想:今天,我有没有对不起曹操。这种状态是整个剧组的气氛造成的。”

当时剧组有一个口号: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百姓。“拍一部戏用得着这样让人毛骨悚然的口号吗?但当时我们完全是一种精神上的目标,不是为了收视率,不是为了流芳千古。”

在拍戏的两年多时间里,鲍国安几乎没有一个晚上闲过,几乎完全忘记了外面的世界。“一心只拍三国计,两耳不闻天下事。”有一次,剧组从涿州转场到延庆康西草原时路过京城,许多人劝鲍国安回家看看,但鲍国安过家门而不入。还有一次,鲍国安得了肺炎住院了,医生怀疑肺里有个“小结结”。病友告诉鲍国安,小结结可能是癌症。此时,鲍国安表现得出乎自己意料的冷静,他对医生说:“如果确诊是癌症,那就谁也不要告诉,我就立即出院。这辈子只要把‘三国’演完了,就是下地狱也认了。”

医生为“曹操”而感动,专门带他去外面医院用更先进的医疗设备进行确诊。结果是虚惊一场。此时,鲍国安依然表示,虽然肺炎没有好,也要提前出院。

医生建议,从今以后不要抽烟了。

鲍国安有20多年的抽烟史,屡戒屡抽。此时,鲍国安把剩下的所有的烟都送给了医生,决定将戒烟进行到底。鲍国安对“关羽”陆树铭说:“曹操是这一生上天赐给我最好的礼物。一想到这一生中我能演曹操,就没有什么想不开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鲍国安在《三国演义》中的表现,处处可圈可点。其中“曹操横槊赋诗”更为精彩。在这一场戏中,鲍国安把曹操军事家的雄心,政治家的霸气,文学家的才气演绎得淋漓尽致。记者问:当时究竟怎么演的呢?

鲍国安说:“很简单,这是关机戏。”三年来,鲍国安一直像曹操那样生活着,曹操的一切都已经融入了他的血液里,骨髓里,灵魂里,其表演也渐渐地达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杀青戏“横槊赋诗”的拍摄是在1994年初春,在寒冷的无锡太湖的船上,随着一声“开始”,鲍国安一下子进入了状态,一边舞槊,一边吟诵……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三年的学习、摸索、磨砺,鲍国安最终把曹操演到了极致,也给《三国演义》的拍摄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三年是我一生中最最美妙的过程。我真的感谢上天。之后很多时间,我都不敢想曹操,一想就要流泪。”鲍国安如是说,“我比好多演员都幸运,比如陈晓旭,比如还有《红楼梦》其他演员,他们只演了一部戏,不得不改行。”

而鲍国安则可以一直演下去:多年来,他先后主演了《武则天》《乱世桃花》《人大主任》《长平之战》《窦娥冤》《江山风雨情》《少林寺传奇》《山下是故乡》《鸦片战争》《真心》《零点行动》等影视作品。

面对记者,鲍国安重新审视《三国演义》后说:“现在看来,这部戏还有很多缺点。但是我觉得其中的很多朴实的东西,是今天很难找回来的。这种朴实,就是这部戏的最大魅力所在。”

鲍国安成功了,鲜花、掌声、称赞、祝贺接踵而至。但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朋友对他说的那句话:“鲍国安,多少人成就了你一个人。”除了各位主创外,还有各位普通的演职员都在默默奉献。光道具就要十几个车皮,要从北京拉到无锡外景地,每天开拍前,他们要把大量的道具安置好,每天收工后,他们要把道具收好。在北京康西草原拍戏的时候,风沙很大,即使盛好饭马上坐到车里吃都不行。于是,只好每人每顿发两个馒头一根黄瓜一根香肠。最后大家一看到黄瓜就想吐。“但这样可以保证不吃沙子。”

鲍国安说,除了要感谢各位领导各位导演各位演职员工外,还应感谢曹操的坐骑“花豹”。随着时间的推移,“花豹”和鲍国安成了好朋友。一次,在拍城门失火后曹操牵着“花豹”逃出来那场戏时,受惊的“花豹”根本不听使唤,最终把鲍国安绊倒在地。没想到此时,“花豹”却突然收住脚,马上不“淘气”了。它对鲍国安也是充满了情谊的。三年来,“花豹”伴随着“曹操”东征西讨,同时还要客串其它剧组的戏,最后积劳成疾,安葬在涿州影视基地。

之前的日子都为曹操而过

《三国演义》热播后,鲍国安备受称赞。在诸多的赞誉中,一个朋友的一句话让鲍国安终生难忘:“鲍国安,你45岁之前的一切都是为曹操准备的。”

1946年,鲍国安出生于天津。因家离劝业场很近,他每天就在“三不管”地区听相声、说书,听大鼓三弦,看电影戏剧,“那时,母亲每次洗衣服都会从我口袋里掏出一堆电影票、戏票来。”13岁的时候,鲍国安考入天津人艺儿童剧团。几年后,儿童剧团撤销,鲍国安留在了剧院,但是他的处境很尴尬,“小孩不像小孩,大人不像大人”。

1964年,鲍国安主动申请去了新疆建设兵团农四师。他主要在宣传科和图书馆工作,期间他深入连队,采访了大量的边防战士。同时,他阅读了大量的中外古典名著。他还一度被打成“牛鬼蛇神”。和他关在一起的一群老“牛鬼蛇神”毫无顾忌地将自己的人生沧桑娓娓动听地告诉给鲍国安。这些,都成为鲍国安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1978年,鲍国安参加了中央戏剧学院招生考试。他做小品讲故事的素材全来自新疆的生活。

鲍国安考入中戏已经32岁,同时还有了两个孩子。“”消耗了他们太多的青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中戏的师生都以百倍的努力去挽回一切失去的。他们经常从第一天早晨上课到第二天早晨,然后班长给大家买回早饭,吃完了简单休息,然后继续新的一天的苦学。“当时的带班老师徐晓钟和其他两位老师,住在同一幢楼同一个单元二、三、四层,每次给学生上完一天一夜的课后回到家,他们的爱人气得连门都不给开。”毕业以后,鲍国安留校任教至今。

而曹操最终选择了鲍国安,丰富的生活和艰辛的磨难成了他最宝贵的财富。

赶走曹操

不久前,在刚刚过去的中国电影百年百部爱国主义影片评选中,鲍国安主演的《鸦片战争》《真心》入选其中。

1996年,当谢晋邀请鲍国安主演《鸦片战争》中的林则徐时,鲍国安犹豫了很久。尽管离《三国演义》的杀青已经两年了,而鲍国安还没有完全从曹操中走出来。他的好友也劝他不要接这部戏,他也担心把这位民族英雄演成“林曹操”。

两个月过去了。

后来谢晋又一次打电话给中戏的领导:“鲍国安怎么回事?也不给我回电话。”谢晋高人,谢晋坚信鲍国安是林则徐合适人选,于是不断地让制片主任给鲍国安送有关《鸦片战争》的材料。他相信,犹豫中的鲍国安最终会作出选择的。

有一天,制片主任给鲍国安送来的不是材料,而是去福州的往返机票。“谢导让你去福州体验生活。”

鲍国安去了福州,参观了林则徐纪念馆和林则徐墓地,和林则徐的后代交流,渐渐地,林则徐的形象越来越清晰,而林则徐的高风亮节、爱国情怀深深地感动了鲍国安。“今天的人很难有林则徐那样的胸怀,一切以国家的利益来作为自己的取舍标准。鸦片战争之后,他被贬流放过程中还关心着民间疾苦。”最终鲍国安下决心接拍《鸦片战争》,尽管很清楚要克服太多的困难。

为了演好林则徐,必须“赶走”曹操。他特地向林家后人要了张林则徐的大幅照片,无论在哪里拍戏他都带在身边,每次化装前,他都要在林则徐像前凝视半天。渐渐地,他的眼神也从曹操的霸气变成了林则徐的正气。“我努力用一根无形的绳子把曹操锁起来。”

《鸦片战争》自1996年5月8日在广州虎门开机,到12月4日在浙江东阳横店停机。最终不负众望地为1997年的香港回归献上一份大礼。

但鲍国安对自己的表演并不完全满意。他对谢晋说:“第一,我非常感谢,你能大胆地选我来演林则徐,因为我刚刚演完了曹操。第二,我对不起你,我把林则徐演得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不能达到随心所欲。”

始料不及的是,林则徐渗入了鲍国安未来的生活。他的为人,他的胸怀,他的无私,他的责任,都让鲍国安永远心仪和效仿。

管鲍之交的故事篇10

古今不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义气是肯定、颂扬的。“义气”在辞源上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忠孝之气”,二是指“刚正之气”。也就是说,义气是将内心的“义”外化为行动。

中国号为“礼义之邦”,而礼义之邦这顶桂冠又堂而皇之地落在了山东人的头上。至少从西汉起,“齐鲁礼义之邦”的名号就叫响了。

济南人张天麟先生,一位荣获德国土平根大学博士学位的著名教育学家,在《论山东人的性格》中说,有两个人物支配着山东人的心灵与言行,一个是孔子,一个是梁山泊的好汉。孔子的道德是山东人内心的信仰,梁山泊好汉是他们外在的言行。

孔子厘定了义的基本内涵。《论语、卫灵公》记有一事:子贡问老师:“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答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耶稣在《圣经・新约》中也曾说类似的话:“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那么也要怎样对待人。”耶稣这句名言在西方被奉为做人的“黄金律”。据说联合国大厅的墙上也刻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被视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做人的“黄金律”,也是义的基本要求。

《水浒传》是对义气的最好诠释。传说“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人出郓城”。今郓城水堡乡水堡村为宋江故里。

《水浒传》乃小说家言。但是,在讲义气方面,真实的山东人不逊梁山泊好汉。

先说义气的内涵之一孝亲。

从西汉起,刘向就为孝行昭著之人作《孝子传》,此后,又有各种版本的《孝子传》。至元代,在前朝《孝子传》的基础上,出现了《二十四孝》。署名“延平龙溪郭居敬撰”的《二十四孝》,辑录了“孝感动天”的22个孝子和两位孝女的故事。《二十四孝》在选人上很慎重,不仅事件突出,且历史上大都有定论。《二十四孝》中,有七人的籍贯属于今山东,他们是“孝感动天”的虞舜、“啮指心痛”的曾参、“单衣顺母”的闵损、“为亲负米”的伸由、“鹿乳奉亲”的郯子、“行佣供母”的江革、“卖身葬父”的董永、“卧冰求鲤”的王祥。以今省域划分,《二十四孝》中的山东人最多。

且说“单衣顺母”的故事。

闵损字子骞,鲁国费邑人,今山东费县汪沟镇闵家寨,传为闵子骞故里。闵损很小的时候,生母就去世了。父亲再娶,又生了两个儿子。后母心眼小,待他很不好。冬日里,给她两个亲生儿子穿的是丝絮做的又暖又厚的衣服,给闵损穿的却是用芦花填充的,寒风刺骨。闵损心里明白是怎么回事,却无半句怨言。至此,“单衣顺母”的故事还刚拉开序幕,故事的高潮是父亲发觉此事以后。那是在一个寒风呼啸的日子,父亲有事外出,闵损赶车,冻得发抖,连缰绳都抓不住,掉在了地上。父亲知道了事情真相,勃然大怒,定要休了那个偏心的女人。闵损说:“母亲在,挨冻的只是我个。如果把她赶走了,受寒的就是我们兄弟仨了。”后母听说后,终于幡然悔悟。

对父母兄弟重义,尚属亲情使然。对没有血缘关系之人,山东人也以诚相待,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姓名,成全他人。这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兹举两事。

一是“管鲍之交”。

管伸名夷吾,字仲,颍上(今属安徽)人。据说管仲的祖上曾经跻身贵族行列,但到他这一代,富贵只是美好的记忆了。一贫如洗的管仲,跟着鲍叔牙做些小本生意,分钱的时候,管伸总是多要,鲍叔牙却不以为管仲贪财,说那是因为他家穷:管仲曾给鲍叔牙出主意,鲍叔牙依计而行,都失败了,鲍叔牙说不是管仲的主意不好,是时机不利;管仲3次做官3次被罢免,鲍叔牙不以为管仲不才,说那是不逢时,管仲上战场,3次逃跑,鲍叔牙说不是管伸胆怯,他家有老母,放心不下。管伸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由此成就了历史上有名的“管鲍之交”。

二是放山人“老把头”孙良。

从清代起,山东大地拥出两股人流,一股向西跨过黄河、往北拥出山海关。另一股往东,乘桴拥出海登上辽东半岛。最后,两股人流消失在茫茫关东大地。这便是举世瞩目的“闯关东”热潮。据不完全统计,自清迄民国,“闯”入关东的山东人达1300-1400万。闯关东的山东人,垦种、放山、淘金、伐木。放山,也叫“走山”,即挖人参(俗名“棒槌”)。

民间传说,第一个放山人是山东莱阳人孙良。在东北流传一个关于他的英雄故事,叫《老把头》。他原是个穷苦的长工,听说长白山有“棒槌”,比金子还贵重,便与同乡张禄跋山涉水到了长白山,翻山越岭去挖人参。俩人干了3年,挖了不少人参,商定再分头干3天,然后打点行装回山东老家。谁知,张禄一去,再也未归。孙良急了,到处寻找,找了7天7夜也没找到。干粮早吃光了,他又累又饿,昏死在蜊蛄河旁边。在今吉林通化快大茂镇西,蜊蛄河北岸有一座坟,就是孙良的。后来的放山人尊奉他为“老把头”,即开山祖。传说农历三月十六是他的生日,放山人就把这天作为他们的节日,祭祀老把头,祈求一年的丰收。

实际上,孙良不见得是第一个放山人,他被放山人尊奉他为“老把头”,是因为他对一同放山的张禄的信义。这种信义是放山人所,必需的。

上面所讲,皆男性所为。“山东大汉”给人的印象之一,就是讲义气。聊城人王富仁先生在《咱山东人》中说・“咱山东人讲道德,重感情,讲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你对我好一分,我就对你好十分,除了老婆不能给你外,什么都可以给你。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不能同日生,但愿同日死,朋友有了难,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

山东大汉如此,女性亦然。也举两事为证。

一是“齐国义母”的故事。

某日,齐国某地发生了打架斗殴事件,死了一个人。有关官吏赶到现场,但见死者身边站着哥儿俩,哥哥说:“是我杀的。”弟弟道:“不是哥哥,是我杀的!”官吏难以决断,就报告了丞相。丞相审讯时,兄弟俩仍争说是自己干的,丞相也判不了,就报告了齐宣王。宣王也是两难,说:“现今若都赦免了吧,就放跑了真凶;都杀了吧,会错杀一个无辜。”怎么办呢?他让丞相把兄弟俩的母亲找来,询问一下。那位母亲听完事情经过,边哭边说:“杀那个小的!”丞相问何以如此,她说:“小的是我亲生的,大的是前母之子。”她是大儿子的继母。

汉人刘向编写《列女传》,把这位“义母”的事迹收了进去。汉人还把她的事迹用图画的形式刻在祠堂上,大加宣扬。

二是孔府“世代恩亲”张姥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