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翻译英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46:11

中文翻译英文篇1

【关键词】文化翻译观文言文英译古文观止

中国文言文的重要作用

中国历来是礼仪之邦,具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文言文能够将文明古国的博大精深文化传递出来。在世界的发展进程中,中国的文化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发挥着什么样的角色,具有怎样的内涵,则需要一个媒介去进行探索。文言文,相对白话文而来,具有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语言富含修辞手法和文字形态,字里行间体现出文学美。它真实的将我国古代人民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大情小事,周遭景致进行记录,生动的体现出我国古代人们的智慧和文化结晶。

《古文观止》英译分析

罗经国先生的《古文观止》精选(英汉对照)从清初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止》中选译32篇,译文将原文之美表达得淋漓尽致。从罗先生之译文,可以看出文言文散文的美是可以再现于译文的,从译文的字面含义体现出汉语文言文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是可以在英译版本中展现出来的。

原文1:桃花林一直延伸到小溪的源头,来到一座山前,山脚下有一个洞,有阳光从洞中射出来。

译文1:thepeachlandextendedfartothesourceofstreamwheretherewasamountainwithaholeatitsfootandthesunshonethroughthehole.

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思想在文化这一宏观的研究范畴内置入翻译过程,实现了对传统的超越,高度具备前瞻性和宏观性而不再局限于狭隘的研究视角。“翻译绝不是一个纯语言的行为,它深深根植于语言所处的文化之中”她认为,“翻译就是文化内部与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等值就是原语与译语在文化功能上的等值”。她将翻译单位从语篇转移到文化转换,即翻译己经不再满足于两种语言间简单的字词句的对应。

此翻译案例的源语文本为《古文观止》中《桃花源记》选取的一部分。“桃花林”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桃花的林子,而是概指桃源一样的室外仙境,人们在那里隐居,繁衍生息,安居乐业。因此,“桃花林”的英译对此进行了文化还原,体现中国古代文化典故,译为“thepeachland”。

原文2:出于好奇,渔夫下了船,进入山洞。洞口很窄,只容一个人通过。他继续往前走,山洞顿时豁然开朗。洞的尽头是一片原野,平坦宽阔,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一排排房屋整齐地排列着,房前屋后种着各种桑树和竹子。

译文2:outofcuriosity,hegotofftheboatandwalkedintothehole.themouthoftheholewasasnarrrowasforonlyonepersontopassthrough.ashewalkedon,hefoundthattheholebecamesuddenlywideandbright.attheendoftheholeappearedavastandflatplainfulloffertilesoil,beautifulpondsandrowsoftidyhouseswithvariousmulberriesandbamboosgrowinghereandthere.

苏珊・巴斯奈特在文化翻译观方面指出:“如果我们把文化比作一个人的身体,那么语言就是这个人的心脏―就像一名正在给心脏做手术的外科医生不能对心脏周围的肌体熟视无睹一样,从事翻译工作的译者不能只满足于语言的分析和文本之间的对照与转换而忽视了文化因素的存在。山洞的出口被作者描述为豁然开朗,实在是表达忽然间山洞变得宽而且明亮,这时候就需要将结合文化差异进行表达。“开朗”译文“wideandbright”《桃花源记》描述的是晋太元中,即晋孝武帝,太元(376年-396年)的事情,当时的生活区域和田地布置具备一定的时代特点,人们的生活区域具备生态农业的特点,二者相互包容,和谐共存。

原文3:一条条小路相互交错,村落间鸡犬相闻。人们正在田中忙于耕作,老人和小孩儿无忧无虑,看上去都十分幸福。

译文3:Littlepathscrisscrossed,cockscrockedanddogsbarkedamongthevillages.thenativesbusiedthemselvesplaininginthefields;boththeoldandtheyounglookedhappyandcarefree.

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提出,“翻译不应局限于对原语文本的描述,而在于该文本在译语文化里功能的等值”源语中“鸡犬相闻”是由于古代的乡间聚落相对规模较小,因此鸡犬的鸣叫在村落间回荡。所以译文将此译为“cockscrockedanddogsbarked”。

总结

本文从我国优秀的文言文《古文观止》出发,结合其英译版本发现在文化翻译观的指导下,英译能够传递语言特点以及文化内涵,颠覆传统信息和语义为中心的翻译目的,促成更有意义的的文化转换和文化交流。同时,进一步总结出文言文翻译可以将文化翻译观做为一个重要的因素纳入翻译过程。

中文翻译英文篇2

一、文化所指的不对等性

极端语义学派将翻译定义为是把一种语言的意思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那是否可以说懂得两种语言的意思的人就一定是一位优秀的译者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种提法忽略了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我国翻译理论家王佐良在《翻译:思考与试笔》曾指出“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在这里,王佐良提到“语言中的社会文化”就是本文所用的文化所指的概念。

Christopher认为文化所指的功能是“将语言和认知世界联系起来”,因而文化所指在同一种语言环境里是非常单纯且容易识别。但如果将其转换到另外一种语言环境中就会变得复杂和容易产生歧义。所以,文化所指的概念只有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间的转换过程中(即翻译的过程中)才会具有实际意义。造成文化所指的翻译比较困难的原因根据Christopher的观点主要是“不同的语言属于不同的文化”而“一种文化里存在的现象并不一定会在另一种文化里存在”,也就是说两种文化中的文化所指不一定是对等的。事实上,不同社会习俗、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思维模式、不同所孕育的文化所指是不可能一一对等的,文化所指的不对等性在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过程中是普遍存在而且是不可避免的。

二、文化所指的分类

文化是一个意义非常广泛的概念,它可以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文化所指的概念可以是抽象的,例如思想、宗教等;也可以是具体的,比如实实在在的人或物;它还可以是普遍的或者是琐碎的。彼得·纽马克在其著作《翻译教程》一书中曾把文化所指归为以下五种类型:一是生态文化;二是物质文化,包括饮食、服装、家居、交通;三是社会文化——工作和休闲;四是组织、习俗、活动、程序、概念;五是体态和习惯。在此我们以纽马克的分类为蓝本,逐一对翻译中的文化所指现象进行分析:

(一)生态文化

正如纽马克所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地理属性亦会有区别”(newmark1988:96),地理属性的差别无论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会给不同的语言群体带来不同的情感色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被中国译者广为引用的odetothewestwind的汉译。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西风”给英国人带来的感受是可爱的、生机勃勃的,而给中国人带来的却是刺骨的、毫无生气地。同样,在中国可以吹绿江南岸的“东风”,在英国却吹得人畜遭殃(英国谚语:whenthewindisintheeast,it''''sgoodforneithermannorbeast。东风四起,人畜遭殃)

(二)物质文化

衣食住行是所有人类都避不开的话题,只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各个民族都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衣食住行的习惯,而这些习惯会随着两种文化地理距离的加大,其区分性增加,造成文化所指的对等性减弱和翻译的难度增加。好在两种物质文化所指现象会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推进而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比如今天翻译pizza、burger要比十年前容易得多,原因是这些概念已被广大的中国民众熟悉和了解

(三)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方面的文化所指包括不同的语言民族对工作和休闲的态度、方式和习惯。在个人主义文化下的英国,雇员可以拒绝雇主的加班要求,而在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的中国,雇员甚至会主动无偿加班;酒吧休闲方面,在英国可以看到70甚至80高龄的常客,而在中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泡酒吧会被视为不正常;中国人非常享受养鸟、遛鸟的乐趣,而英国人却宁可看着从鸟巢中跌落的小鸟被猫捕食也不会伸出援助之手,他们认为那是自然法则。(四)组织、习俗、活动、程序、概念

这个类别的文化所指强调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社会系统的具体差异。英国的政体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两种不同的体制必然导致两个不同的社会系统,不同的社会习俗,导致人们不同的信仰取向和不同的价值观念。比如英国的立法系统过分纵容未成年人,青少年一般性违法(如偷盗、损坏公共设施等)只会被罚做几小时的社区义工,在中国,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则要承担经济赔偿责任;英国家庭在圣诞节会用圣诞蛋糕(Christmascake)点缀节日气氛,就像中国家庭会在中秋节摆月饼赏月。

(五)体态和习惯

中国人见面打招呼以“吃了吗?”作为开场白(仅仅是开场白的方式,完全没有必要引以为耻),而饱受恶劣天气之苦的英国人则以谈论天气开始进入话题;普通异性朋友或女性朋友见面,英国人以拥抱、亲吻来表示友好,而中国人除非刻意模仿,否则还是需要非凡的勇气来实践;中国的先生们用长吐一口气的方法发泄胸中的怒火,英国的绅士们则在心里默默地从1数到10来平息不安的情绪。

以上所列举的文化所指类别在翻译的过程中会频繁出现,特别是在翻译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反复出现。经验丰富的优秀译者对源语言文章中的文化所指现象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并能准确地理解原意和隐藏意,最后成功地将文化所指转换成目标语言。

三、翻译文化所指现象的策略

第一,更广义的词或词组翻译。此策略适用于翻译物质性文化所指现象。

第二,行文化替代。这一策略在翻译原文中的固定词组、习语俗语是比较适用。

第三,造外来语并加注脚解释。英国翻译理论家莫纳贝克在《换句话说》一书中指出,创造外来语并进行解释的方法是专门用来翻译“文化所指性特殊”的现象。

中文翻译英文篇3

一、对动物的认识与翻译

英汉动物词汇的象征意义对比关系离不开其内涵比较,在浩瀚的词汇海洋里,动物词往往蕴涵着丰富的感彩,它不仅有直接的,表面的,字典的意义,还有内涵的,情感的,迁移的意义。不同语言动物词的概念意义有的相同或相近,但有时则大相径庭。例如,提起“公鸡”,国人往往会联想到“闻鸡起舞”、“金鸡报晓”、“雄鸡一唱天下白”,但“金鸡”牌闹钟,“金鸡”牌鞋油销往英美国家,若商品名译为“GoldenCock”,“ShoeshineCock”则恐怕无人问津。因为在英语中cock有“雄性动物生殖器”之意,这种难登大雅之堂的联想自然会令商品滞销。再如,“龙”的形象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广为人知,所以“望子成龙”宜意译为expectone’ssontobecomeanoutstandingpersonage。切不可将“望您子成龙,女成凤”译为:wishyoursonadragon,yourdaughteraphoenix。中国人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势必会使西方人误解,因此,有人主张把中国的“龙”译成long而不是dragon的建议不无道理。

二、对颜色的认识与翻译

在东西方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的词汇非常丰富,这在商务翻译中需要译者特别注意。如:红色在我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喜庆,而西方文化中常说aredbattle(血战)、redalert(空袭报警);白色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基本禁忌词,西方人常用awhitesoul(纯洁的心灵)、whitewedding(新娘)awhitelie无害的谎言等;黑色在中国文化里象征严肃、正义,又象征着邪恶、反动,西方文化中black是禁忌色,如blackwords(不吉利的话)、blackdeed(极其恶劣的行为)、givemeablacklook(怒气冲冲地看着我);绿色在中国文化中除了表示狭义外,还表示野恶,西方文化中的green表示新鲜、没有经验、妒忌。如agreenhand(生手)、greenwithenvy(充满妒嫉)。在颜色方面,商务译者应首先明晰其在源语及译入语中是否具有特殊语用含义,之后才能确定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传达。又因商务策划,广告及语言宣传应具有企业形象代表性和形象持续性,因此在颜色应用及表述方面一着不慎将导致满盘皆输的严重后果。

三、对数字的认识与翻译

在商务翻译中,另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数字。由于受文化传统和等的影响,数字在东西方文化中同样存在着明显差异。如我国有“666”、“999”、“金六福”、“三枪”、“十三香”等这些数字被用作商标的商品。在欧美国家同样可以看到“7-Up”、“mildSeven”、“7-eleven”等商标的商品。但要把three、six、thirteen用作商品的商标或者定为约会的日期就会遇到麻烦,因为six象征魔鬼、thirteen是不吉利的数字,而three在贝宁、博茨瓦纳等地视为不吉数。再如尽管汉语与英语中4都是不好的象征,但汉语中是因其与“死”谐音,而英语中“four”则代表粗俗,廉价。例如:Four-letterwords指的是粗俗的下流话。由此而衍生出four-letterman(专喜使用粗俗的下流话的人)。由four组合的另一习语是:Four-sale(廉价的啤酒;每品脱原来只卖四便士的啤酒)。一个很好的商务案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一家美国公司为表示出口到日本的高尔夫球价廉物美,而将其包装定为四球一套。岂不知,日本文化脱胎于中华文明,二者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文化中,数字“四”同样代表“死亡”,是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的。对这家美国公司的高尔夫球在日本的销售情况大家便可想而知了。

中文翻译英文篇4

【关键词】交际翻译理论英文小说翻译应用方法

翻译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其也是将一种相对而言较为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表达方式的过程,包括语言翻译、文字翻译、图形翻译、符号翻译等。随着人类对文化交流的需求越来越高,小说阅读也成为当前人类互相进行习俗、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等相关内容交流的重要方式。英文小说翻译也成为满足中国当前诸多读者了解英国文学的重要途径。

一、交际翻译理论概述

交际翻译理论来源于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翻译问题探讨》一书。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文学著作翻译盛行,由此也产生了诸多优秀翻译学家。彼得・纽马克正是当时重要的翻译家之一。当时翻译界中对于意译和直译的争论较多,在实际翻译中也存在两派。彼得・纽马克在此基础上对前人的相关翻译理论进行总结和概括,并结合自身翻译经验,于1981年著成《翻译问题探讨》一书,并在其中提出语义翻译理论和交际翻译理论。其中语义翻译理论是指在原文作者的写作中心出发,严格根据作者的写作思想及风格,对原文进行翻译,遵循“忠实性”原则。语义翻译理论也更加注重原文的词语排序及语言表述,需尽可能贴合原著。

而交际翻译理论与语义翻译理论相比,更加注重读者的主观感受,其以读者为中心,更加注重读者的理解状况及心理感受,以求在原著的基础上,为读者呈现原著带给读者的同等阅读效果。在交际翻译理论中,彼得・纽马克认为翻译就是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其认为翻译中原著精神传达比语义传达更重要。

在上述两种翻译理论提出后,彼得・纽马克又提出了文本类型理论,其主要将文本分为信息型、表达型及呼唤型三类。彼得・纽马克提出不同文本类型需采取不同翻译方法,对于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其翻译的主要目的是向读者传达文本信息,使读者从信息中获得感染,文本的实际表达内容比表达形式更加重要,因此在实际翻译过程中需更加注重文章内容的表达,可不比过于拘泥形式,引起翻译内容晦涩难懂,影响读者阅读感受。因此,这两类文本在翻译时,可采取交际翻译理论。而对于表达型文本,其大多具有较强的学术性,语言的内容和表达形式、风格等更能体现原著作者的中心思想表达,因此在实际翻译过程中需更加注重原著的思想表达,严格按照原著语序、表达形式等进行翻译,这种文本更适合采取语义翻译理论进行翻译。

二、英文小说的翻译流程

1.译前准备。翻译者在实际英文小说翻译前,需做好英文翻译的译前准备,其主要内容包括了解英语小说原著的特点、了解英语小说翻译的相关要求。

英语小说与中文小说一样均具有一定的文体特点。在英文小说中,其特点主要突出在以下几点:语言形象化、语言个性化、修辞格的运用较为广泛、叙事角度较为多样、句式表达形式较为多变等,在实际翻译过程中需先对原著相关文体特点进行了解,根据原著实际表达方式灵活应变,提高翻译质量。英文小说多注重于对客观生活的描述,通过对日常生活环境、人物生活等相关故事等进行描述,为读者创设生动活泼的画面。英文小说题材较多,形式多变,在实际翻译过程中,除了需加强对小说文体特点的了解,还需了解小说翻译的相关要求,以促进翻译文本展现出原著的风采。其四大要求为:形象化、个性化、通俗化、风格化。

此外,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相关翻译人员还需加强对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了解,以保证翻译文本的准确性,以通过不同语言再现原著。如当代美国作家madisonSmarttBell的著作《Soldier'sJoy》,其写作背景是为了分析当代人类心理问题与生活问题之间的关系,采取第三人称叙事,以娜娜、娜娜的丈夫及娜娜的前男友作为小说主线展开故事。在翻译前了解著作背景及目的能更好地表达作者思想。

2.翻译。翻译过程是影响整篇著作翻译效果的关键。在小说翻译过程中,相关翻译人员需结合英文小说翻译的要求、文本特点、写作背景等,并结合实际翻译经验进行翻译。翻译的主要步骤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将全文细读,准确了解原著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作者的写作风格等。此过程需进行反复阅读,以保证理解效果。第二,进行首轮翻译时,需保证在最大程度上将原文信息保存,避免信息流失。在第二轮翻译中,采取交际翻译理论,在原文表意的基础上,对首轮翻译译文进行润色、修改,保证译文逻辑性和流畅性,保证译文符合读者阅读习惯。

3.译后校对。对译文进行校对时首先需对译文进行通读。第一轮校对时,需保证译文与原文之间意思无出入,信息表达、感情表达、写作风格等需与原著相符。第二轮校对时,在第一轮校对的基础上,对译文内容进行校对,保证译文与原文的统一性。翻译结束后,相关翻译人员需加强对翻译中相关问题的总结,并做好记录。

三、英文小说的翻译中交际翻译理论的实际应用方法

彼得・纽马克提出英文小说可分为信息型和呼唤型两种文本,信息型文主要目的是向读者传递信息,在实际翻译过程中,需将信息传递放于首位,以表达简洁作为翻译基础。而呼唤型小说主要目的是向读者传达情感,在实际翻译过程中需将原著的情感表达作为翻译首位,以表达清晰、语言流畅作为翻译基础。以下对翻译中的词汇、句子、对话中交际翻译理论的实际应用方法进行详细叙述。

1.词汇翻译中交际翻译理论的应用。词汇是组成句子的基础,也是表达著者思想的最基础元素。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不同词汇的运用饱含着著者的思想,一个词汇也表达着多种含义;且词汇背后也蕴含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情感、文化背景等,因此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之间也存在较大的理解差异。在实际英文小说翻译中,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将会导致不同读者因文化差异导致难以理解的状况,进而影响原著情感及思想的表达。例如英文中“bear”表示脾气暴躁或饥饿的人,其还有一种含义是熊,而熊在汉语中引申为愚笨的人。英文小说翻译中,对词汇的翻译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选词和词类转译。

在英文和汉语中,一个词存在多种意义的情况较为常见,且在文学作品中,某些词的含义常具有多义性和不固定性,其语义需根据不同语境进行判定。在英文小说翻译中,每次词汇的翻译其含义、情感、意象等均需以语境作为翻译基础,将语境凌驾于一切因素之上,保证词汇翻译的准确性。如在madisonSmarttBell《Soldier’sJoy》一书中,有如下对话:

“Justintime!”hermothersaid,hoveringabovethefood,fillingthreeplates,thensettlinginhercustomaryseat.

“thanks,mom,”nana'sfathersaid.

在这段对话中,用到“intime”,该词汇意思为及时、终于,此处根据下文中提到的娜娜的母亲端着三个盛着食物的盘子,可以推断出此时娜娜正好回来,翻译成“来得正好”符合语境。在后文中提到“mom”,本意是妈妈,但结合后文说话对象为娜娜的父亲,因此,此处翻译时,不能直接翻译为“妈妈”,以免与中国人的表达方式相背离。因此,在实际翻译时,可根据中国人称谓习惯,以交际翻译理论翻译为“孩子他妈”。

由于汉语和英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系,其在语法、词汇、表达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在英语中名词使用情况较多,汉语中动词较为常见。如在JesseLeeKercheval的《aliceinDairyland》一书写到:“isaytomyfriend,becausei'mafraidifthesniperknowsi'vebeenhit,he'llwanttofinishmeoff.”这句话中“i'mafraid”中“afraid”为形容词,本意为害怕的。在翻译中若以直译方式,则为:因为我是害怕的,如果……,这种翻译不符合汉语的用词习惯,因此可将其转化为动词:因为我害怕,如果……。通过这种此类转译,更符合汉语阅读习惯。因此,在实际英文小说翻译过程中,需学会变通,学会词类转译,使译文更加通畅、易懂。

2.句子翻译中交际翻译理论的应用。句子是表达著者完整思想感情的基本语言单元,是构成段落的基本单位,也是翻译的基础单位。汉语和英语的语法体系不同,使得两种语言中句子表达形式存在较大差异,汉语中,一个句子中各词汇的逻辑排列组成完整的句子,而在英语中,以连接词来串联各词汇,形成逻辑关系。在句子翻译时,需根据交际翻译理论,以读者的理解能力及心理状态为基础进行翻译,保证语言通顺易懂。其常用的方法包括增译、切分、换序三种。

如:Butalthoughnana'sparentswerenothingbutgracioustohim,theywerenevergoingtofallunderhisspell.这句话直译为尽管娜娜的父母对他和善,他们从没有中他的咒语。直译时,对与文章意义的表达欠缺。而根据上下文,娜娜的父母对其丈夫不喜欢的状况,可在翻译中增译为“他们从没有中他的咒语从而对他产生好感”。通过增译能促进句子表达的完整性,也能促进读者理解,更好地了解人物的心理状态。

3.对话翻译中交际翻译理论的应用。小说中,人物对话是表现人物性格、形成文章冲突的重要要素,人物对话直接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且人物对话也直接体现着人物性格、思想、身份等,因此。在小说对话翻译时,需把握翻译的个性化、鲜明化,注重语意、语气及感彩的处理。

如“Canyoutalk?isandersthere?”mymotherasked.此句中Canyoutalk直译为“你能说话吗,安德斯在吗”,直译效果较为生硬,且具有歧义。根据上下文,此对话来由是“我母亲”偷偷给“我”打电话,未防止安德斯听见而出现的询问,采取直译时,其意义不准确,因此可采取语意处理,翻译为“你方便讲话吗,安德斯不在你身边吧”,这样翻译之后,能便于读者理解文章,且更能突出“我母亲”的人物形象及对安德斯的不信任。

四、结束语

汉语和英语语系不同,导致在英语小说翻译过程中,直译效果不佳,易导致读者难以理解的状况发生。在实际英语小说翻译过程中,相关翻译人员在实际翻译中需根据语境状况,综合多种翻译方法和理论,以保证著者思想情感、观点等的准确传达,并能符合汉语的阅读习惯及表达方式,保证翻译效果。

参考文献:

[1]孙英朋.交际翻译法在现代英文小说翻译中的运用[J].剑南文学,2011,(5):54.

[2]刘彤,陈学斌.交际翻译课堂模式的建构[J].教育与职业,2013,(29):145-146.

[3]王爱玲.跨文化交际翻译中语言文化信息的增减与重构[J].河南社会科学,2013,21(10):11-12.

[4]代h.从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角度看新闻翻译[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8(4):66-67.

[5]徐霞.交际翻译理论在辛克莱・刘易斯小说翻译中的运用――以Goeast,Youngman的翻译为例[D].扬州大学,2013.

[6]何鹏程.交际翻译视角下英语小说翻译研究――以短篇小说《amyFoster》汉译分析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6):18-19.

中文翻译英文篇5

关键词:商务英语;文化差异;翻译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来体现,商务英语也不例外,因为国际商务活动本身就是跨文化交际。无论是奈达的“意义相当”和“文体相当”论,还是方梦之的翻译四层次论,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商务英语翻译,同文学翻译、科技翻译一样,都是把一种民族文化传播到另一种民族文化中的跨文化交际形式,其中的文化因素不可忽略。笔者从商务英语中文化差异产生的根源入手,分析商务英语语境下文化因素的表现方式和翻译策略。

一、商务英语的内涵

商务英语是一种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alpurpose),具有十分丰富的商务理论及实务信息,涉及外贸函电、报关实务、市场营销、经济管理、金融财政、财务会计、现代物流、国际支付与结算、涉外保险、贸易合同等商务活动。在这些涉外商务领域中所使用的英语,包含大量的专有名词,数量词,使它具有明确的商务特色,所以翻译必须了解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和熟悉商务情境,否则翻译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影响到商务活动,一旦翻译失误或错译,将给委托方造成损失。在这种情况下,高效实用的商务英语翻译起着不可或缺的桥梁作用。

二、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文化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因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历史经历和社会制度,所以造成了他们之间具有很大的文化差异,这是商务翻译中必须要重视的。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考虑当地文化背景

在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对相同的字词或事物,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偏差。商务营销文本的翻译更是如此,有时候,要考虑到当地文化中对应的词汇,而不是生搬硬套,机械翻译。如90年代很流行的词汇“亚洲四小龙”翻译成英语时就不能翻译成“Fourasiandragons”,而应该翻译成“Fourasiantigers”。因为在西方的文化中,龙(dragons)是一种邪恶的生物,而不是东方传说中神圣的神龙,相对来说,虎(tiger)代表了强大,词义也比较中性,这样翻译后,西方人才可以准确理解原词的意思。

(2)专有名词错译的问题

做为专业的翻译人员,遇到专有名词,例如政府机关、贸易组织、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企业名称,在商务英语翻译中要对这一点额外注意。机构名称的英语要采用该正式公布的译名,避免出现错译或引起混淆。中国企事业单位的名称,也可以参照英语国家的用法,寻找对应的~语。尤其是地名地址,许多中国企业主没有采用规范的英文写法,常常看到外贸企业的网站上的英文地址让外方无章可循。在翻译工作中,译者常使用“回译”的方式。目的就是消除译名混乱现状,与国际接轨,使得商务活动规范化。此外,对方出的概念、术语、技术都需要与外方进行交流,尽量使用原文的表述形式。例如,将“纽约索思比公司”译成“SothebyCorporation”就是不谨慎的。如果查阅该公司的网站,就会发现,应为newYork-basedSotheby’s.

(3)纠正中式英语以免贻笑大方

译者的工作不仅仅是要传达语言的信息,更有责任对信息进行加工优化,使其能够服务与目标读者。由于汉语语言的特点,以及我们由此形成的思维方式,直接逐次逐句翻译结果往往是不符合英文的语法和逻辑方式。汉语句子中的主语,未必可以直接作英语句子的主语。汉语语言有松散的特点,一个段落中可能出现多个主语和宾语并列,也不会引起歧义。而英语十分注重句子的组合形式,所有句子成分往往围绕主语展开,逻辑严谨。另外,英语语言的特点,其习惯用语是一种体现语言丰富的方式,想表达某处就在非常近的距离,使用“astone’sthrowaway”,就比“near”更加生动,让人印象深刻。

(4)商务交流中的礼仪

在商务贸易往来中需要重视商务礼仪,良好的商务礼仪修养可以给对方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从而促进双方的友好沟通与交往。翻译人员的遣词造句,往往代表了商务交流各方的礼仪和意图。首先,中国人在商务贸易中为了表示客气和热情常常以赞美对方或当下情景为开场,但是西方人却不太喜欢,因为他们认为商务会谈的程序应该先切中要点,明确表达谈判目的,以效率为先。其次,中西双方在接受旁人赞美时的表态也是不同的,中国人对于别人的赞美始终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度,而西方人则是大方的接受。商务礼仪关系着商务往来双方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了解各国不同的商务文化能够有助于在商务活动中采用正确的商务礼仪,促进双方友好沟通,为商贸的成功奠定情感基础。

三、文化差异的避免策略

总而言之,在商务翻译活动中,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文化差异,防止因文化差异产生的不利情况。简单来说,避免文化差异就是商务翻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熟知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在充分理解文本意思的情况下,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转化出正确的翻译语言文本。具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翻译工作者应打好基础,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翻译工作者是商务翻译活动中的主角,翻译工作者的知识基础和专业素养高低是能否避免文化差异的关键因素。在学习中,翻译工作者应该打好基础,平时注意收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方面的新的知识,名词。阅读时代感强的英语国家的书刊资料和报章杂志。往往词汇量很大,但却不能听懂或读懂英语国家的原版材料,这说明学习的源语言输入过少,语言表达的习惯还是以中式思维为主,翻译工作时就会难免出现中式英语的情况。每一场翻译活动之后,也应该不断总结和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提升自身跨文化传播和商务翻译的能力。

其次,翻译工作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实际工作中,每一场翻译之前,都应该做好充足准备,根据活动主题和所在国家地区提前查阅准备相关资料,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做行业英语翻译,不仅仅是翻译的基本功,更要准确把握该行业的相关术语,语言特点,至少应让翻译工作的雇主不会觉得十分外行,无法传达所需交流的信息,给雇主的工作带来损失。

再次,勤于练习,虚心交流。翻译是带有艺术性的思维创造活动,深刻理解了原文的主旨之上,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的手段。正如汉语诗词的语言,作者往往在细节上反复推敲,与同辈交流,或虚心求教。由此看到自己的翻译是否合适,是否有了进步。

四、总结与思考

总而言之,翻译不是机械性的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而是一种文化语言的再创造行为,是一种跨文化传播的活动,是将两种有差异的文化融合而用通用、适合、准确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出来的一种文化输出的活动。商务英语翻译者应该不断夯实自身知识储备寄出,提升专业素养,作好跨文化翻译的知识准备,具体商务英语翻译活动中,应该在原有的知识储备上,不拘泥于固定模式,灵活掌握,把握“信、达、雅”原则的度,在最大限度传达原文含义的同时,准确用词,优美造句,达到更加良好的效果,并应该充分了解双方语言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寻找中西文化契合点,力争最大程度的降低和消除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差异和因文化差异造成的翻译失误,争取成为一个沟通不同文化的使者和传播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参考文献

[1]李斯奇.浅析商务英语翻译技巧[J].当代教研论丛,2014年第3期.

中文翻译英文篇6

关键词:英语翻译;教学活动;文化差异;文化背景;习语;汉语式英语;喻词;礼节

汉英翻译和英汉翻译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之外,还要注意中、英两种语言文化差异的分析和比较。因此探讨在高中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两种不同文化知识溶于语言教学实践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的翻译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注重对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的培养和教育,为他们今后的英语语言运用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习语言与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如果缺乏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必然导致交际障碍,冲突和误解,也就是我们说的“语用失误”(pragmaticfailure)。然而,在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认为语言文化知识对提高考试成绩没有多大作用,往往一带而过,或是干脆置之不理。这样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语言符号,翻译句子也是按照母语生搬硬套,句子词不达意,支离破碎。这种中国式的英语(Chinglish)对于讲英语的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

二、中英文化差异与英语翻译教学

1.文化差异与习语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极为丰富的习语。习语是人们长期沿用使用的定型词组或短句。由于其稳定性,不可随便乱翻译。文化的差异在习语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不少学生把“挥金如土”误译为“tospendmoneylikeearth”(应为tospendmoneylikewater)再如,“猫哭老鼠”应译为:toshedcrocodiletears.从上述我们不难看出,要想译好句子,必须要掌握中英文化知识的差异,才能兼顾双方都能做到准确无误。

2.单词的字面意思和引申意思

大多数英语单词既有字面意思,也有引申意思,对于学生来说,要学好英语,不仅要掌握好英语单词的基本的,明显的意义,更要知道隐含的,不明显的意义。比如单词peasant译为汉语为“农民”的意思。但这两者的含义并不相同。英语的peasant带有贬义,相当于汉语中的“乡巴佬,教养不好的,粗鲁的人”。而汉语中的“农民”不含贬义。请看下面两个句子,字面相似,但由于引申意思导致整个句子差别很大:Heisthelastmantocome.(他是最后来的。)Heisthelastmantodoit.(他决不会干那件事。)

3.颜色词的运用

颜色词除表示其实际的色彩外,还会由于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而具有不同的意义。英语中与颜色词在一起组成的复合词或带有颜色词的词组往往有其特殊意义或习惯用法,不可忽略。如,Heisstillgreentohisjob.(他对其工作尚无经验。)Yousaidiamverygood.ismyfacered?(你说我很好,真使我难为情了。)

4.文化差异与比喻用语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段。但比喻往往因语言,文化背景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含义。在英语中的dog的形象一般不差,常可泛指人。如:Youarealuckydog.(你真是个幸运儿。)everydoghasitsday.(凡人皆有得意时。)在汉语里,用狗比喻人多带有贬义,如“走狗”,“狗眼看人低”。

5.英语特有表达法

不同文化导致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英语中的有些表达法在汉语里找不到于之对应的项目。所以在双语互译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并运用英汉各自的地道表达法。如:“要学好英语很难。”译为itisdifficulttolearnenglishwell.(形式主语)又如“我想你错了。”译为idon’tthinkyouareright.(否定转移)

6.其他社会礼节

中文翻译英文篇7

关键词:英文翻译语言多元文化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014-01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地经济、文化、政治交流日益频繁,这对于人类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在世界贸易往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英语翻译更是其中的关键。基于此,加强度英语翻译中语言多元化体现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英语翻译概述

翻译从理论上来说具有不可逆性以及可译性,在翻译过程中意在通过语言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将原文的含义清楚的表达出来。可以说,翻译是译者对知识综合运用过程,是语言交流的纽带。英语翻译就是,翻译者根据译文产生的背景、蕴含的思想等,结合现实的观点等,通过灵活的翻译手法,准确的表达情感,促进读者能够感受到原文作者的思想感情,让读者能够从阅读中准确的提取有用的信息。同时,译者还需要对国家文化背景、历史背景有很深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英语翻译的精准性。

2语言多元化概述

语言是人类交际中重要的工具,也是人历史、文明传承的重要途径,在人类发展与繁衍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人类发展过程中,人际交往的作用不断增加,同时其复杂性也越来越大。现如今,经济全球化发展形势明显,但各个国家、地域之间的人文习惯、语言等各不相同,对语言多元化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对语言多元化进行详细的分析:

2.1民族语言

语言起源于群体合作交流,在群体不断壮大的基础上,加上实践活动深入性,语言发展速度加快,并逐渐发展成为部落、民族特有的交流形式。由于国家、地域差异性的存在,民族生活条件与环境大不相同,语言交流也存在差异性,也就形成多元化的语言形式。不同民族为了扩大生存范围,需要在更大范围内推行自己的语言,继而就会产生语言文明。在民族与民族之间交流日益频繁的过程中,翻译应运而生。英语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带动了英语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进而又推动了英语翻译行业的发展。

2.2

所谓的指的是人对某中对象产生很深的认同感,将其作为自身的精神寄托,属于现代社会中一种文化现象。从语言产生的角度上来说,语言发展对宗教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正是由于语言思维、语言逻辑等,让人们内心产生丰富的情感、欲望,也是发展的基础。同时对于语言科学性、文明性传播与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影响,在传播宗教的过程中,语言跨越了很多空间,也是造成语言多元化的根本原因之一。

2.3历史文化

中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导致语言文化多元性更加突出;相比之下,欧美国家发展历史较短,语言文化层次性较低,这也是造成国与国之间历史文化差异的根本因素。在英语翻译过程中,有时候因为中国历史环境等因素,导致很难用英语表达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只有在更深一步语言多元化形成过程中,才能逐渐提升翻译的准确性。

3英文翻译中语言多元文化体现

3.1英语翻译中语言多元化文化在实际交际中的体现

英语翻译需要建立在充分了解中国文化基础上,通过简洁、准确的文字表达语境涵义。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语言表达上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体系,而英语国家文化背景与我国大不相同,如果想要准确的在英文和汉语之间进行翻译转换难度较大。汉语表达过程中相对委婉、含蓄,这与英语直接式的表达大相径庭。

对于英语翻译来说,如果向保证语言的精准,表达语言中真实含义以及蕴含的情况,需要基于对实际情况的分析,结合不同的文化背景等。如今,经济全球化发展日益深入,英语翻译工作在各行各业中都呈现出不小的需求。

3.2教育文化程度

近十几年时间内,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快速提升。在全球经济领域中,很多国家步入了发达国家行列,而我国从人均水平上来说还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由于发展阶段差异存在,导致国与国之间环境不同。在城市中,政府工作人员、工程师、教授、教师、大学生、医生等群体,接受过高等教育,属于知识分子;而山区农村,由于教育资源匮乏,群众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于接受过高中教育,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的人,也被称为知识分子。从这一个角度来说,英语翻译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教育文化程度的不同,然后对一些名词进行实际的定义。

3.3民俗文化

在中国几千年文化传承过程中,传统文化已经对人们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这就造成我国人民对一些事物与生俱来的偏见。例如,中国人在财富观念中持有保守理念,一生中不断的通过劳动来换取财富,然后支持后展,欠缺足够的精神文明追求。但西方人注重享受,认为每个时代的人都需要通过自己的奋斗,获得物质以及精神各个层次方面的享受。由于国家文化背景不同,特别是民俗文化的不同,中西两种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对比,也能体现语言的多元化。因此,在进行英语翻译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民俗文化的理解,确保翻译文能够清楚的表达对方的意义,消除交流的障碍。

4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不同国家、地域的文化、历史、民俗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语言交流形式中也各不相同。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各民族、各国家必须通过语言进行交流、合作,语言翻译就必不可少。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之一,进行英语翻译是促进世界贸易发展、文化融合的重要基础。具体翻译过程需要注重各地区文化背景、历史背景,综合考虑实际交际、教育程度以及民俗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确保英语翻译的精准性、科学性。

参考文献:

[1]白雪.英文翻译中语言的多元化文化体现[J].商业故事,2015,15(8):44-45.

[2]宋维多.语言多元化的成因及在英语翻译中的体现[J].溪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16(8):322-323.

[3]朱伟丽.语言多元化的成因及在英语翻译中的体现探究[J].青年文学家,2015,18(2):122-125.

中文翻译英文篇8

[关键词]《色・戒》;麻将,文化词语;字幕翻译

一、引言

李安执导的《色・戒》是根据张爱玲完成于1950年的同名小说改编,描述了抗战时期进步女学生王佳芝欲施美人计刺杀特务头子易先生的故事。当王佳芝成功勾引易先生并准备下手时,却发现自己已对他动了真情,王通风报信让易先生逃过一劫后,易先生却决定赶尽杀绝。《色・戒》在亚洲票房劲收4400万美元,但在北美只收440万美元,足足相差十倍(tom娱乐网2007)。该片在亚洲和北美的表现呈两极趋势,凸显两地文化上的巨大分歧。

二、麻将文化词语

《色・戒》里,精炼的语言对白是其显著性特征,其中给观众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多次出现的麻将及其具有相关文化特色的语言。

1920年,麻将这种既新奇又耗费脑力、来自东方的小骨牌在最灿烂的爵士年代进入美国人的视野。这个被称为“干智游戏”的东方策略玩具,最早由那些早期在华经商的西方人传到美国西岸旧金山。也就在同年,美国人约瑟夫帕克・勃布柯克写了一本名为Rulesofmahjong的书,它是西方麻将的启蒙之作,麻将的英文名字mahjong也正是诞生于此。

三、《色・戒》里麻将文化词语的翻译策略及评析

文化词语的翻译策略取决于许多因素:如翻译的目的、文本体裁以及信息受体等。就影视字幕的翻译而言,处理文化词语有阻断式、融合式、诠释式、直入式和归化式等策略。

1 阻断式翻译策略。

阻断式翻译策略也即平常所说的省略翻译方法。采用该策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某处根本就不需要翻译出来,因为电影除了台词以外,还有即时画面可以补充观众所需要的信息;另外一方面是某处的言语信息由于受文化差异的影响,不可译或即使译出来反而会引起观众的疑惑或误会,所以就索性不译。《色・戒》的英文字幕翻译中的阻断省略不乏其例。

“搬到西天,要吃西北风咧!”/“说到搬风,忘了恭喜你……梁先生升官了!”这两句话语里提到的“搬风”为麻将术语,简单地说就是东南西北抓庄,筛选座位方向的意思。在了解了搬风的具体含义之后,再看其翻译,i’msureyou’Ⅱhavebetterthist/ine./Congratulationsonyourhusband’spromotion.显然,第一句话的翻译完全是改编,与原意思相差甚远;而第二句话则阻断省略了“说到搬风”,仅把恭喜之词译了出来。虽然影视剧中有实时画面对信息的补充,使观众对剧情的理解不会造成太大的障碍。但这也只会让观众看到电影之形,而无法领略电影其神。所以,该处的字幕翻译是不可取的。通过仔细评析其话语深层含义,建议可译为:ifgettingawestDo,don,mayreallyg0west!/mentioningtheposition,congratulationsonyourhusband’spromotion.英文单词中,pompon有“方位,位置”和“职位,立场”等多重意思。运用它可以很好地把源语言的这句玩笑妙语转化过来,同时也可以很好地衔接后面的一句话;单词west本义为“西边,西方”,而恰好词组gowest有“死,上西天”的含义。源语言中“喝西北风”也有饥饿、饿死的意思。这样翻译能前后兼顾,恰到好处。

阻断式的运用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的策略,在字幕翻译实践中,若时间和条件允许,应尽最大可能地查阅各种资料,仔细推敲,把影片中原有的内容翻译出来传达给观众,避免其信息的损失。

2 融合式翻译策略。

融合式即在字幕翻译中源语言的文化表达形式同译人语的文化表达形式相融合,以一种新的语言形式进入译语。这是一种水平上升到一定高度的翻译方法,略同钱钟书“化境”之说。

《色・戒》的压轴台词“不吃辣的怎么胡得出辣子?”蕴含了语言和文化的奥妙。对话中,太太们一边打麻将,一边在商讨去哪家餐馆吃饭,提到了在中国以“辣”闻名的湖南菜和四川菜。而在麻将中,所谓的“辣子”就是四张白板。若按赌钱输赢的多少来计算,辣子3倍,单吊2倍,小牌1倍,足见“辣子”是麻将中的难得一遇的好牌。其英文字幕中,这句话被翻译为ifyoucap’ttakespicyfoodyouhaven0spiceinyourgame,此翻译虽然没有完全把源语言信息传达给英语国家的观众,但也不失为一个成功运用融合式翻译策略的佳例。

融合式吸纳直入和归化两方法之优点,祛除直入和归化两策略之弊病,应合理地多加运用。

3 诠释式翻译策略。

诠释式即在字幕翻译中提供相关语境,添加注释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影视画面信息。

古人发明麻将究竟是为了游戏还是为了,不得而知。但如果认为麻将的功用仅限于此,也不全面。麻将还为社交服务,约亲戚朋友,领导、同事及生意合作伙伴打打麻将,联络一下感情在中国极为普遍。和不和牌,和谁出的牌,也要看“来头”,颇有玄机。此场景中易先生就有故意输掉麻将而讨好王佳芝之嫌。坐在左边的他屡屡偷看王佳芝的牌,然后故意打出王需要的牌,让她吃进而意外地赢了一场。这是不懂麻将内涵的外国观众所不明白的地方。其实,在王佳芝说完“ialmostdidn’tknowiwon.thegodoffortuneiSwithmetoday.”这句话后有较长的时间里没有其他的话语,译者可以尝试文学翻译里对文化词语处理时加注解释的方法,即诠释式译法,用括号在空档时间注解:Yeewaspurposivelosetowang.添加注释之后,英语国家的观众就会明其究理。

诠释式译法在互联网的字幕组翻译中已有先例,并为广大年轻观众逐步接受和认可,可以说,这种不拘一格的做法是字幕翻译的一大进步。

4 直入式翻译策略。

直入式即在字幕翻译中对源语文化词语进行直译或音译。该策略的运用也是向非汉语观众最真实再现《色・戒》原始韵味的必要途径。

“吃”和“牌桌”在英语里其实都有约定俗成的直人式翻译,chow和mahjongtabie(KristinaSivelle2006)。所以,“吃!”、“人家麦太太弄不清楚了,以为汪里头的官都是我们这些太太们牌桌上派的呢!”的字幕翻译不应省略不译。诸如此类的情况在《色・戒》的英文字幕翻译中很多,是其失误的一个重要方面。

影视作品的翻译有必要让观众了解异国文化,这也往往是大部分观众欣赏译作的目的,应当合理地运用直入式翻译策略。

5 归化式翻译策略。

有些文化词语若采用直入式的译法,目的语的观众根本无法看懂。归化是指以译入语的观众需要即文化认同感为轴心,并主要采用意译等多种翻译方法。

该场景片段里的“胡了”、“五门齐白板”、“听牌”、“打不动牌”、和“搅局”等在翻译时都采用的归化式策略,也即按照其具体意思翻译成英语观众容易接受的言语形式。但其中把“五门齐白板”翻译成“Fivesetsallwhite”明显错误,五门齐白板指五门全齐和白板一对,所以正确的为fivesetsallandapairofblanks。

归化策略的恰当运用可以为原剧情添姿润色,帮助目的语的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所译电影。

中文翻译英文篇9

关键词:文化差异英汉翻译影响

语言是一种复杂而灵活的社会现象。从某种语言的使用,我们可以看出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地域、政治与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个人价值观、行为准则等[2]。文化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文化传统与体现。东方民族是螺旋式的思维方式,而西方民族是垂直式的思维方式。从中西文化的源流传统来看,儒家伦理文化是汉文化的主流;而基督教的文化构成了西方文化的主脉。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也是文化信息的转换。由于中西文化源流传统的差异,使得文字转换的过程更加艰难,对译文的准确性也难以把握。是否了解中英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性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整个文化。因此,语言和文化是共生的、互相依存的,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形成人类思想和表达思想的工具,人类的思想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并体现在词语和其他结构中,语言的丰富发展是整个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第二,语言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通过社会习得的知识,而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语言能力通过后天社会语言环境的影响而习得的一套知识系统。文化是语言的内蕴,文化的发展推动和促进语言的发展。

二、中西文化的共同性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一)人类生活经历的共同性决定了两种语言的相似性。

人类生活经历的共同性决定了语言的相似性,英汉语言表达的思想意义因而也有着相似之处,比如在下列词语的英汉翻译中因其相似性我们可采用直译法。例如:topraisetotheskies(捧上天去),toaddfueltothefire(火上浇油)等,还有一些大体相同的形象比喻,如tolaughoffone’shead(笑掉牙齿),toshedcrocodiletears(猫哭老鼠)等。然而中西文化的相似只是相对的、个别的,而歧义则是绝对的、普遍的。汉英两种语言反映各自的民族或地方特色,在某些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在互译时,应充分考虑这些文化因素的影响,保持其独特的文化特征,不宜生搬硬套对应语言中具有鲜明民族或地方色彩的表达方式去强译。如“twoheadsarebetterthanone.”,虽和汉语习语“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有相同意义,但在翻译时不可简单地套用后者。因为诸葛亮是我国的一个历史人物,与原作上下文会形成矛盾。如果把它译为“一人不及两人智”,就比较合适,意思既接近,又可避免因历史文化因素引起的矛盾。又如“whentheymeetagain,eachhadalreadybeenmarriedtoanother.”,如果引用了汉乐府《陌上桑》中“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的语句,简单译为“他们重新见面时,一个已是‘使君有妇’,一个已是‘罗敷有夫’”,不但增加了原文中所没有的含义,而且把浓厚的汉语民族文化色彩强加到译文中,与原作上下文格格不入。倒不如意译为“一个已是有妇之夫,一个已是有夫之妇”的好。

(二)政治、经济、文化的渗透交流和传播导致两种语言出现大量的外来词。

政治、经济、文化的渗透交流和传播导致两种语言中各自出现大量的外来词。在翻译中不同民族对待外来词的方法有一定差异。在以形意为词汇主干的汉语中,虽不排斥音译的办法,但尽可能地倾向于意译的做法,而英语对待外来词则以音译为主。例如“democracy”和“science”这两个概念,曾被译为“德谟克拉西”和“赛因斯”,“telephone”译为“德律风”。而一旦这些概念走向群众,音译便难以为一般人理解,最终还是被意译所取代,译成“民主、科学、电话”,并已成定式。概括起来,这些外来词的解释应采用音译、意译或二者结合的方式。直接音译的词汇如:沙发(sofa)、康拜因(combine)、麦克风(microphone)等。类似方法也用于汉英翻译中,例如英语词汇中的Kang(炕),litch(荔枝),jiaozi(饺子)等。在英汉翻译中有的干脆是原文照搬,如VCD,DVD,Dna,Ct,SaRS等,这种直译法一开始令读者感到陌生,但一旦熟悉并掌握后,就等于把原词汇中的信息以近乎保持本来面目的方式贡献给另外一种语言,丰富了它的词汇,也推进了民族间的文化融合,尤其是在当今时代,它对语言、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全球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量西方的新事物、新名词涌入国内,给翻译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这时意译在准确度上和适度上都显得力不从心,于是直译大行其道,热狗、黄页、卡拉oK、SaRS等词语便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直译已成为外来词语翻译的一种重要方法。

三、中西文化的相异性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一)生活方式的差异的影响。

由于西方国家的地理位置特征,西方民族的生活多和海洋打交道,因而无论是历史传统还是现实生活的英语都有大量有关航海的词语;而在以大陆为主的汉语中很难找到相对应的形式。因而对中国人来讲,理解这些表达方式就较为困难。例如:ableseaman(一级水平),belefthighanddry(陷于困境),givesb.orsth.awideberth(远远地躲开)等。这些谚语多和航海有关,代表岛屿文化;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则以陆地为主,“树”、“蝼蚁之穴”、“路”、“前车之覆”等都体现着陆地文化。反之,汉语有许多关于江湖、山川、四季、农耕等方面的习语,在英语中也难找到现成的对应表达形式,译为英语时一般用意译的办法。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英语中虽有“asyousow,soyoumustreap”的说法,但不如汉语具体形象。实际上,英语中常见的说法是“asyoumakethebed,soyoumustliveonit”,这与农耕无关。又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种可能的译法是“onehasasuddenglimpseofhopeinthemidstofdespair”,这种译法里根本找不到山、水、路、柳树、花、村等词的对应形式。由于受中国长期的农耕生活的影响,汉语中产生了大量与“食”有关的表达形式,而这些在英语中比较罕见,必须按实际含义和上下文去翻译。许多源自饮食的比喻,英语中没有对应形式,只有意译。例如,他抢了我的饭碗(He’stakenthebreadoutofmymouth./He’stakenmyjobfromme.),吃豆腐(dallywithawoman或flirt),吃醋(bejealous)。

(二)中西民族情感心理、认知方式的差异的影响。

由于中西方在情感心理、认知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导致许多词语在中西两种文化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缺乏对这些词语表达的文化含义的理解,会造成交际和翻译中的失误。英语民族的思维是个体的、独特的,而中国人注重整体、综合、概括思维。表现在语言上,英语偏好用词具体细腻,而汉语用词概括模糊。例如“说”一词,英语有“say,speak,tell”等,这些词使语言简洁准确,又富于变化,形象生动。而汉语往往趋向于泛指,在“说”前加副词修饰语,如,“语无伦次地说”,“低声地说”,“嘟嘟囔囔地说”。中国文化习惯从整体上、直观上看问题,强调社团和集体的价值;英美文化习惯于逻辑分析,强调个人为中心,因而导致语言表达上的种种差异。例如,在姓名、时间、地址的表达方式上,中英两种语言的行文方式明显地体现了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文化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而西方文化则正好相反。表示颜色的词语同样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其所蕴涵的意义也有很多不相吻合的地方。在进行英汉翻译时,也需引起足够的重视。红色(red),在中国文化中,常与喜庆、欢乐的事联系在一起或象征革命和共产主义等。如“披红挂彩、红喜事、开门红、大红人、红军、红色政权”等。英语中red也用于喜庆的场合,如“aredletterday”,指所期盼或值得纪念的日子,因此日历上也用红色标注节假日。白色(white),在中西文化中都象征着纯洁、纯真,所以新娘都穿着白色婚礼服。英语中有awhitelie(指无恶意的谎言或善意的谎言),awhite-collarjob(收入地位高的工作),awhitehope(有可能成功或成为有才能的人)。但白色在以下表达中却另有其意,如awhiteelephant(昂贵而无用的东西),thewhitefeather(怯懦、胆小),awhitenight(不眠之夜)等,均含有贬义之味;在汉语中,白色往往与不幸、恐怖、丧事联系在一起,如“白事,白区,白色恐怖”以及白色的丧服。黑色(black),在英汉语言中都有否定、反面的含义。如blacklist(黑名单),black-market(黑市),black-hearted(黑心的),blackmail(敲诈)。但有趣的是在英语中,“torunintheblack”却指在经营中获利。黄色(yellow),在中国文化中,黄色有“污浊、”之意,另一方面在传统文化中又象征“王权、王室、皇家”。西方文化中,“yellow”并无此意。例如yellowpages(黄页)指电话簿或其它登记各种机构、商店、团体等的册子。yellowjournalism指以耸人听闻的方式报道新闻消息等。

(三)中西文化中价值观的差异的影响。

价值观一般认为是特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核心,表现在两种语言中,会对语言理解和翻译造成很多障碍,足以引起翻译工作者的重视。中国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其种族亲属和社会关系表达得十分清楚和严格,不容丝毫的含混和马虎;而对崇尚新教、个体文化价值的英语民族来说,这种亲属关系就笼统宽松得多。表现在两种语言中,英语一般只用uncle和aunt表示对非直系长一辈的称呼,对小一辈只用nephew和niece,而对同辈不分长幼用brother和sister,甚至不分男女概称cousin,这在汉语中是不容许的。所以在英译汉中,要找准汉语对应的词语,必须先弄清辈分和亲属、社会关系。而汉译英,这些复杂的亲属关系词语就要适当简化。英语民族崇尚个人主义,个人至上主义价值观是西方文化的特点。体现在语言中,例如:anenglishman’shouseishiscastle.(英国人的家是他们的城堡),意味着没有理由不可以去无故打扰别人或没有预约不可以冒然拜访某人;中国文化中以谦虚为德,所以对别人的赞扬、夸奖常礼仪性地予以否认。

综上所述,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中外文化的相同性和相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的交流,中西生活方式、民族情感、认知方式和价值观的文化差异都会对翻译产生重大影响。只有正确处理其中涉及到的文化因素,才能准确、标准地进行翻译,促进双语的语言与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中文翻译英文篇10

【关键词】《红楼梦》;杨宪益;霍克斯;文化翻译

1、引言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家喻户晓的经典文学作品,它的语言精练,情节曲折,人物鲜明,对它的研究至今仍盛。在当今,它的完整英译本有两个版本,各有千秋。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的译本《aDreamofRedmansions》以对原著的忠实为名,不仅反映出了原著的语言特点,也创造了译本所有的语言特点。由霍克斯翻译的《theStoryoftheStone》则注重目的语的优美与可读性。但是,两个版本最大的不同尤其体现在文化翻译上面。

文化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物质与精神的全部面貌。可以这么说,翻译《红楼梦》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操作文化层面,杨版试图将中国文化忠实的传递到英语国家的读者,霍版则看重目的语读者的可接受性,译语更接近地道的英语用法,但由此不可避免的丢失了大量中国文化的成份。当然,《红楼梦》中的中国文化魅力是不能完全被翻译出来的,隐藏在两种语言后的思想也不可能完全对等。正如翻译中常说的一句话,翻译既是一种创造。

两个版本的译者从各自角度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处理文化因素也就不同。

2、物质文化的翻译

《红楼梦》中的诗歌众多,其中具有生态学特点的文化因素在曹雪芹笔下无处不在。生态文学指的是在既定区域内文化与环境地理特征的关系。地理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会反映在相关的语言中,语言表达也会变得多样独特。通常,既定区域内动植物的名称只能在该地的语言中得到反映,比如竹子来自马来语。

例: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第五回)

Yang:nothingavailhergentenessandcompliance,

osmanthusandorchidwithherfragrancevie.

Hawkes:whatpriceyourkindnessandcompliance?

ofsweetestflowertherichperfume?

“桂,兰”是两种具有香味的花,在中文中常用来形容女人身上的香味,这点英语读者并不知道。杨版将其翻译成“osmanthus,orchid”是想在目的语中保留这两种花,虽然在目的语语境中会有陌生感,却能用两种花香推断出其内涵意义,如此文内和互文两方面的连贯性都达到了。霍版将其翻译为“sweetestflower”,是试图直截了当地想目的语读者给出“桂,兰”的内涵意义,从而消除陌生感。

在翻译中,虽然特定的生态特征在陌生的目的语境中其本意或比喻意不能被理解,但中英里的生态不同并没有在翻译中造成大问题。如今,人们知识获取通道先进,译语读者很容易了解既定区域的地理特征面貌。

3、意识形态文化翻译

众所周知,语言词汇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被人们的习俗,思考方式,精神,行为规则,道德价值,意识形态和其他文化因素影响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自身也体现了丰富文化的含义。我们从宗教和价值体系两个方面着手来看意识形态文化翻译。

4、宗教层面

佛教,道教,儒教是中国文化中的最显著的宗教文化特点,它们倡导佛性,长生不老,孝顺,君臣,忠义等等,人们一般不看重来世,而是现下。基督教是西方世界的主流宗教文化,个人主义,理性主义普遍,西方人注重个人和对外部世界探索。西方人信仰上帝,人生而有罪,为了死后可以进天堂而一生都在赎罪,他们追求来世,认为现下是通往来世的唯一道路。了解了不同的宗教背景对翻译有很大的帮助,否则后出现文化因素的丢失。

例: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啊,须要退步抽身早。(第五回)

Yang:YourchildhasgonenowtotheYellowSpring,

Youmustfindaretreatbeforeitistoolate.

Hawkes:ithatnowambutshade,

parentdear,

Foryourhappinessifear:

Donottempthehandoffate!

Drawback;drawback,beforeitistoolate.

这句诗描写了元春的死亡,并暗示了家族的命运。“黄泉”具有浓重的中国文化含义,古时认为天黑地黄,地下的河水成为黄泉,因此黄泉意味着另一个世界,鬼魂的世界。杨版将其直译,却没有进一步解释或给出注释,目的语读者可能需要借助其他工具才能明白其真正含义。霍版采取了相反的译法,通过解释交流的方法转化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也使读者很好理解。

5、价值体系层面

价值体系是不同文化交流的核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据其价值体系表现不同。它告诉人们什么是好坏,真假,可为和不可为。东西方有不同的价值体系,东方人更含蓄谦虚,爱面子,而西方人更直接自我,如此行为上也会不同。在翻译实践中,译者需要处理原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价值体系的不同。

例: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第一回)

Yang:nomatterwithwhatpainsheschoolshisson,

whoknowsiftheywillturntobrigandry?

Hawkes:theshelteredandwell-educatedlad,

inspiteofallyoucare,mayturnoutbad.

这句话表现了东西方价值中的荣誉观。传统中国家庭是父权制,荣誉脸面非常重要,甚至超过一个人的生命。杨版描绘除了一个典型的不幸的封建家庭,儿子变成强盗或女儿给家人带来羞耻,这是一个家庭不能接受的,而且父亲要为子女的行为负责。“训有方”译文中的‘he’就代表了父亲。而在西方,子女变好或变坏并不会损坏家庭的荣誉,父亲也不会为其负责,而是子女自己的责任。

6、结语

翻译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的。翻译的本质就是传递原语的文化,翻译的过程就是在目的语中展现原语文化的过程。杨版的翻译目的是为了传递中国文化所以译者采取了异化翻译方法,如此原语的文化得以体现,目的语读者能了解到更多中国文化,但此方法也造成了理解障碍,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就回存在不可交流的可能,在翻译中既是不可翻译性。霍版翻译使得目的语读者更好理解但丢失了大量文化因素。因此,在笔者眼中不存在谁翻的好,两个译者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翻译目的,也就导致不同的翻译策略。笔者希望两个译本能成为外国读者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若有人对《红楼梦》感兴趣,尽可深入研究,书中的文化深度可是浩如烟海哦。

【参考文献】

[1]CaoXueqin,Gaoe.aDreamofRedmansions.YangXianyi,GladysYang,translator.Beijing:ForeignLanguagepress,1978.

[2]CaoXueqin.theStoryoftheStone.DavidHawkes,Johnminford,translator.London:pengiunBooks,1973.

[3]江帆.他乡的石头-《红楼梦》百年英译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