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1:18:28

英语学习论文篇1

自主式学习的思想最早是由D·Little提出的,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束定芳认为自主学习在外语上的成分包括“态度”(学习者自愿采取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者应该培养这种能力和学习策略,以便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及“环境”(学习者应该被给予大量的机会去锻炼自己负责自己学习的能力)。综合研究者们的理论,具备主体能力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他们积极阐释所学到的新信息,懂得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者积极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自己设计实施个人学习计划。

2新视野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大学英语是为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所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虽然历经十几年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到大众化阶段的今天,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在高校课程体系改革中,大学英语的改革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实施的过程当中,面对教学方法和环境单一、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法以及英语教师严重缺编,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针对学生情况进行大量的操练与辅导,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等等问题,大学英语改革任重道远,需要更多的投入与支持。《新视野大学英语》是我国各高校使用较为普遍的大学英语教材之一。这套教材拥有课本、光盘与网络课程三种不同的载体,既可以选择组合使用。《新视野大学英语》的主教材有读写教程、听说教程、综合训练及教师用书。其中读写教程以题材为中心组织单元,每个单元有两篇课文。每单元设计有预习和配合课文的大量练习。在大多数高校中,大学英语的平均课时为每周4学时,受课时限制,大部分学校在并行的读写教程、听说教程和综合训练中往往将后两者削减。另外因教学资源的限制学校无法使用与教材配备的光盘与网络课程进行英语教与学。综合这些因素,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成为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巨大挑战。

3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教学中自主性学习的培养模式

3.1通过策略训练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策略的训练与自主学习之间是一种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学习策略的训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而且有利于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增强他们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语言学习策略训练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语言过程中根据需要有效地运用策略的活动。比较理想的做法是将策略培训与外语教学融为一体:让学生试着进行某个语言活动,然后让学生描述他们完成任务的方法,并说明原因;教师介绍并结合外语学习的内容演示新方法;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学习活动练习新介绍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对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及取得的进步进行评价,检查对新学策略的掌握程度;布置更多的语言学习活动以便学生试验新的学习策略,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策略。

3.2新视野读写教程的内容编排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新视野读写教程把阅读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的同时,有结构分析和写作相辅相成,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pre-reading中的听说活动及课后丰富的练习对学生听、说、译等专项技能也提出了要求。因此,它是大学英语综合技能训练基础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力和语言应用水平。下面以新视野读写教程自主学习要求为例进行分析:

自主性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思考,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建构自己的理解。读写教程每个单元有听说训练、阅读理解和语言操练,贯穿着大量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综合训练,它要求学生在这些技能的训练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教师和同伴互动、合作、交流,在已有知识基础上探索未知的知识以达到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3.3以教师为主导,发挥教师多角色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兼顾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单项与综合训练,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计划的设定与实施情况等,因此教师要发挥引导者、组织设计者和促进者等多角色的作用。作为引导者教师应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和诱导自己去发现规律,管理自己的学习,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作为组织者教师组织协作好学习活动让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促进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综合发展。协助他们设定学习计划和目标,鼓励和帮助学生探索多途径获取学习资料。教师是课程教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课程质量是否稳步提高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特别是教师群体的素质和水平。

3.4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保障,是学生融入协作学习的条件。高效的学习活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全员参与、师生之间双向型的互动和师生、生生之间多项型的互动及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面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诸多问题和困难,只靠增加课时及师资力量是不现实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数字、文字、声音、图像、动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将结果综合地表现出来,有助于拓宽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可以从课本开始延伸到多元化的信息世界;有助于教师对教与学的思维转化和手段更新,还可以实现通过使用电子邮件、网上讨论区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加强。

小结

学习自主性是外语教学的目标。大学英语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在培养和促进学习者自主性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因此在该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原则应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慢慢改变依赖思想,养成自主性意识,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促进学习者自主性。

参考文献

[1]毛丽霞,桑兰.利用网络教学培养外语自主学习[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2]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205.

英语学习论文篇2

  

在重复讲授英语语法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如下几种方法,收效甚好。 

一、表象联系与实质联系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得知,学生以前对英语的各种句法、时态的学习,只是单独从其性质入手,掌握它们的各个适用情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把学过的诸种句法时态放在一起,学生往往不能进行理论上的分辨。鉴于这种情况,把学生学过的诸种句法时态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联系,不仅使学生复习巩固了这些内容,而且又增加了总体认识。这种联系分为表象联系与实质联系。 

例如,讲授现在完成进行时,首先我们进行表象联系,把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将来进行时和现在完成进行时进行对比分析: 

现在进行时:i'm studying the english grammar now. 

现在进行时:i was studying the english grammaat sixyesterday evening.  

将来进行时:i will be studying thee nglish grammar tomorrow afternoon.  

现在完成进行时:i have been studying the english  grammar since 1976.  

通过上述例句我们可以看出,前三种进行时态表示在各个不同的时间正在进行的动作,前三种时态形式强调的都是动作,其区别只在于动作正在进行的时间不同。而现在完成进行时表示的是从过去某个时间开始直到现在还没有结束而一直保持的一种状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前三种进行时态之间有着本质的联系,而现在完成进行时与它们则只有表象联系。 

二、反顺序组合 

动词谓语动词非谓语动词(不定式、分词、动名词),这是学生过去学习英语动词的一般顺序。学生过去对三种非谓语动词只是孤立地学习各自的具体用法,缺乏对它们的理论性的归纳,更没有把它们和动词总体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学习。根据联系原则,有必要把上述的各个语法主体结合起来探索其本质。但如果按照学习动词的一般顺序进行总和,又会使学生产生重蹈复辙的感觉。所以,我从非谓语动词的三种具体形式入手,归纳非谓语动词的本质所在,进而反向讲授动词总体的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首先,强调非谓语动词也是动词,它们是动词总体中的组成部分,它们在动词中的地位是由于它们不能单独作谓语所致。其次,非谓语动词并不是不能作谓语,而只是不能单独作谓语,它与谓语动词结合也可以构成谓语,从而使学生有新的感受。 

三、类比沟通 

在讲授定语从句时,不是通过学习定语来掌握定语从句的性质和用法,而是通过一个并列复合句,经过转换使之变成定语从句,在某个关键词上下功夫,从另一个侧面来说明之。例如:this is wangping and she studies english verywell.  

这是一个并列复合句,用连词and把两个简单词连接起来。如果我们用who这个词来代替and和she,这个句子就变成了:this is wangpi ng who studies english verywell.  

这样就成了一个定语从句。由于句中的who代替了原句中的连接词and和代词she,所以who称为关系代词。替换后用who引导的这个句子就由原句中的能够独立存在的单句变成了一个主句的句子成份,这就是定语从句的性质所在。 

  

英语学习论文篇3

关键词:合作学习英语教学教师

合作学习与个人独立学习、竞争性学习成为当今社会流行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方式是以学习者组成学习小组,大家为实现全组的共同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而共同努力,彼此相互帮助、团结合作,即使学习方法达到最优化、学习效果达到最大化,又使全组成员取得共同的进步和提高。经过几年来的外语教学改革实践,我们发现这不仅能促进学习更为积极、主动、自觉、愉快的学习,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促进、相互帮助,做到共同进步,提高学业成绩,同时还能使学生习得合作技能,增进同学友谊,学会关心、理解、帮助他人。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富有创新意义的学习方式在英语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改革了课堂教学方式,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引进以小组活动为合作学习形式的教学活动,超越和革新了传统课堂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的教学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现了师生间、生生间的广泛而充分的平等对话与交流,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学生语言交流、使用的机会和时间,合作学习、小组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习得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学间的合作学习互启互导,互帮互学,平等对话交流,能使生生间的优势互补,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从而克服学生对老师的敬畏心理和因教学时间有限而不能使师生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交流的局限,使优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使差生在别人的帮助下得以进步,使中等生得以长足发展,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其次,合作学习重在生生间的学习合作,这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与合作精神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在以小组活动为合作学习形式的活动中,大家为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任务而相互研究、探讨,相互讨论、切磋,相互启发、引导,相互激励、帮助,相互影响、带动,形成师生、生生间的学习互动与双赢的喜人局面,从中锻炼合作与交往能力,在“知识共享”的情境中增强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进而提高学生合作参与的兴趣与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教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呢?

一、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团队精神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与指南。老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精神的灌输和培养,使学生认识到,21世纪是竞争与合作的世纪,学生要学会学习,学会与人合作,才能参与社会立足、生存与发展,更要使广大学生懂得,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差生得以明显地提高,而且能使优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以更大的进步(即教学相长)的道理,同时还能密切同学之间的关系,培养和提高社会交际能力等,从而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促进合作学习的顺利与深入开展。

二、精心组织合作学习小组、搞好分组是合作学习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要以让师生、生生、组组之间开展有效的交流、互帮互学为目标,在学生自愿组织或以座位安排、居住地址等形式为条件,精心考虑小组人员的多少,组间人员的搭配,应使成绩、性别、学习能力方面存在差异的学生组成一个个合作学习小组,每组通常为4~6人,这样可实现组员之间优势互补,各组间能力、水平相对平衡,既便于组间成员的交流、讨论、切磋、帮助,也有利于组际间的团队竞争与合作,进而实现全体同学的共同进步与全面提高。三、选择适宜合作学习的知识内容

选择适宜的内容是搞好合作学习的关键。这是因为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用来作合作学习的内容,如新课文有关文化背景与历史知识,新的语法、句法知识等方面的内容,而应该将适宜小组学习的语言交流、回答、讨论、背诵、检查、复习等内容由合作学习小组来进行,才能使学生的合作学习得以高效、深入地开展,即使是一些研究、讨论性的题目也要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英语水平、认知规律等,唯此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四、把准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把准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是实现合作学习目标的重要条件。最佳的合作时机一般是:其中一部分人已经理解掌握,一部分人只是一知半解,一部分人难以理解的情况下较为适合进行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二是当某一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法、途径出现的时候,这时可以让学生的各种思维进行碰撞,以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比较中相互启发、促进,做到优势互补,集思广益,使学生思维趋向科学化、最优化;三是在大多数学生对疑难问题难以解决时,可通过合作学习方式来解决,即通过小组间成员之间相互讨论、研究、切磋,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找准了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就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与同学的讨论、研究中来,增强合作学习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之进入到一种双向、多向的积极互动的学习活动中来。

五、合理分配合作学习时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合作精神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呼唤。教师要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以一种合作者的眼光分析人、观察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品质、合作精神。此外,教师还应让学生明白合作是一种资源共享。合作小组的同伴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丰富的学习资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同伴看作可利用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和同伴分享观点,向同伴请教问题,甚至和同伴共同冒险。在合作实践中,学生只有亲身感受到这些观点,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要将合作学习与班级授课、个人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分配各部分的学习时间。在什么情况下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只有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较好地发挥其作用。

六、老师要加强引导和监控

英语学习论文篇4

通常小组讨论完之后会有一个全组认可的结果,由于时间有限,为了提高效率,老师往往会在每一组选一个小组的发言人。但是人们常常会推选英语成绩最优秀的人来担当以期望为小组获得最佳成绩,可是这样往往忽略了其他的成员,严重打击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所以,老师要给每个人一个做发言人的机会。而学生在获得了发言人的机会后肯定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讨论交流中以期代表组员发言,同时大家为了寻得一个共同正确的答案也会投入到更热烈的讨论中。当所有人把这个模式形成一种学习习惯以后,教学成绩的提高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

二、教师参与合作学习

事实证明很多教育上的不幸和失败其根源就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所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扮演好一个正确的引导者的角色,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时刻与学生保持交流。尽管我们提倡的合作式教学已经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但是老师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还是必不可少的。不要以为合作教学就只是学生在下面自己讨论,最后给出一个答案,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作用还是相当重要的。老师要承担好给小组分派任务的职能、为学生解疑答惑,引导思路的职能、以及鼓舞大家热情投身于合作学习模式的职能中。所以老师要时刻在学生的身边,积极地参加到讨论中,让学生觉得在被朋友关心和帮助的感觉,这样可以促进师生感情的进一步加深,使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好。

三、为合作学习做好课前准备

合作学习作为新型的学习模式,不仅要在上课的过程中有效的推进,同时在课前也要做相当一部分的准备工作。通常老师在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会发现这样一些问题:明明布置了小组任务,可是大家却在交头接耳的说话;自己讲的一些知识,学生却显得茫然无措;让学生交流时他们却哑口无言。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就是课前准备不足的结果。当老师已经开始探讨一些深层次问题的时候,学生却还没看文章内容,课前没有开动脑筋,理解文章思路和课程重点。于是这就造成了老师在布置任务时还摸不着头脑的情况的出现。所以老师应该在课前就给学生布置作业做课前预习,让他们读懂课文对话,通过对话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勾画出新出现的单词、短语,在勾画的基础上交流自己所掌握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课前良好预习,课堂认真听讲的理想效果。想要提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率,就必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学习,在讲课之前就做好课前准备,推动合作学习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英语学习论文篇5

一、保持学习的原动力----好奇心。 

学生往往刚学了两句日常用语,就急着想干别的事情了。此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原有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不断产生新的需要显得至关重要。如果只简单重复“what’s this?”学生怕是不愿听了。于是,我拿出一个包:“i have some thing in my bag-guess. what’s this?”这一问,学生们纷纷举手,把他们刚学的单词都猜了个遍。终于,我打开包,又拿出一个包。“Bag!”全班哄堂大笑,他们怎么也没想到“a bag in a bag”。就这样,我们愉快地巩固了所学知识,孩子们的好奇心也得以保持下来。给学生一个问题,再给他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Guessing Game”成了孩子们的最爱。 

二、建立学习的加油站----自信心。 

首先,让孩子敢于出错。 

沉默期总是有的,但要尽力把它缩短,最简单的方法创设密切配合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孩子明确初学英语时出错是很正常的并不可笑,只要多说就能说好,孩子们学说英语的热情被激发起来,也不用担心“走调”。实在不得不说“no”时,我总不忘配上一个宽容的微笑,并耐心地帮他纠正过来。当孩子有进步时,一句“How clever!”就能让他鼓起自信的风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操练的时候,不必担心学生的表达错误。实际上,学生并不是仅仅能模仿所接触的语言。人们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都有创造、发挥的能力。只是人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一个不断犯错误的阶段,我们对于学生的语言错误,要采取宽容的态度,不一定有错必纠,而应该采取鼓励的办法,让他们尽可能多的实践。所以作为小学英语教师的我们,千万不要因为纠正语言的错误而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对勇于实践的任何尝试,教师都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同时也要明确地告诉学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要在课堂上创造一种轻松的、幽默、宽容的气氛,让学生对任何语言错误都一笑了之。如果心理压力很大,感到紧张、焦虑的时候,即使他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在做练习,但是所学的语言却不会进入头脑中,而是被紧张得“蒸发”悼了。因此,我们英语老师在上完课以后,不妨多问问自己,“今天,我的表扬够狠吗?” 

其次,发挥孩子的特长。 

也许个别孩子学习英语确实吃力,心理上自信不足,害怕有余,好在每个孩子都有各自的特长爱好。老师不妨把他们的优势带进英语教学中来,歌唱得好的,请他领唱英语歌曲;画画得好的,请他帮忙绘制教学图片,喜欢表演的,请他指导同学“play the story”……让他们觉得“原来我也是很不错的”。实践证明,找准教学切入点,充分发掘孩子的特长,也能建立起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如:我所带班上有位同学,上课时很少开口读英语,更不用说与其他同学组织表演活动了。在课堂上无论我怎么引导,他就是怕张口说。但我发现他的英语单词写的很规范、句子也很符合标准。于是我就在他的作业上写了几句:“You’re great! 如果上课能开口读,你会把英语学得非常好!”等批语,同时,把他的作业也作为样本模范,让全班同学学习。这样,在他的成绩得到肯定的同时,他克服了羞怯感和自卑感,上课能慢慢地开口说了,最后竟成了一名口语很棒的学生。 

三、供给学习的太阳有----求知心。 

如果说给孩子一次鼓励就是加一回油,那么激起孩子的求知之心就是太阳能,能为孩子提供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新奇有趣的东西能很好地引起孩子无意注意。教学上要不断变换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多姿多彩,能激起孩子对英语本身的兴趣。在学习“Boby”时,我让孩子们“make a puppet”,当孩子们喜爱的卡通化合物“Zoom”最终出现的时候,他们高兴得不禁拍手叫好,这让孩子们体会到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在学“Happy birthday”时,我们可以开一个“birthday party”,这能使孩子感受到英语的实用性;我还请孩子们看英语动画片,读英文版的童话故事。 

精当的表情和动作引起孩子的注意,让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起来;英语教英语更需要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的配合。如在学“swim”时,我做出一个游泳的姿势,孩子们也一边“游泳”一边读单词,很快就学会了,又如在学“fly”时,我做出一个小鸟飞的动作,孩子们也一边“飞”一边读单词。脑、口、手齐上阵,孩子们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高。我常看少儿节目,动画化合物和主持人时尚而充满童趣的表情动作是我借鉴的主要对象,它让英语教学变得更加活跃、有趣了。 

营造自由的学习氛围。只要孩子在积极主动地学习,就不必苛求他学习的。比如学习“animal”时,我一边教一边模仿动物的动作,多数孩子跟我一起手口并用,我很高兴;有的孩子没做动作,但他们也在认真跟着读,我同样满意;有孩子能保险单地做另外的动作,我更高兴。在这种自由的学习氛围当中,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求知心更强了。 

英语学习论文篇6

 

关键词:英语学习 原版电影 语言环境 

一、原版电影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意义 

在当今社会各行各业中,英语几乎已经成为每个商务人士的必备交流工具;而对于青少年一代,英语作为考试科目之一,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英文电影是把视、听、说结合为一体的语言和文化的载体,具有情景生动逼真、语言丰富地道和语音纯正流行的特点。因此,英文原版电影有利于学生在生动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地道的语言和掌握真正的交流方法。原版电影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意义大致可以归为三类: 

(一)原版电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原版电影有题材丰富,情景生动,音乐优美等众多特点。这些特点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目前电影种类颇为丰富,包括科幻片、战争片、爱情片、伦理片、喜剧片等。这些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喜好,还可以使学生由对电影的喜爱发展到对影片中涉及的历史,语言的喜爱。另外,英文的热播电影也可以满足年轻人喜欢新颖、追求时尚的心理。比如,当周围的人都在谈论《指环王》、《越狱》或者是《阿凡达》的时候,了解这些影片的学生会觉得自己也是走在潮流队伍里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时如果能够利用同伴效应(peereffects),教师在英语课堂上用其中的片段进行教学,或者是用英语描述其中的片段,这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电影当中通常会有一些画面让学生变得兴奋难忘,并对画面甚至是台词有生动深刻的印象,而不是像课文中只有文字没有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倍感枯燥,味同嚼蜡。既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那么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是必然的。 

(二)原版电影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关于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其关键是要从“听”和“说”入手,因为“听”和“说”能够使语言学习变得生动逼真。跟我们一样是中国人的海外华侨,他们之所以能够熟练地使用第二语言,就是因为他们有练习“听”和“说”的语言环境,而我们则没有。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靠自己来营造一个生动的语境。看英文电影和情景剧相对来说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学生可以通过营造英语环境,迫使自己接受英语并且同时跟读耳朵所听到的内容。英文原版电影中的英音或美音可以帮助学生纠正发音上的错误,如此一来,我们就能有效地提高“听”、“说”能力。英语听力的难点包括语音语调、措辞、句型、思维和文化,而这些都会在电影的观看中得到解决。一方面,电影源自生活,它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和夸张体现。英文原版电影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逼真生动的语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同时学到地道的语言词汇和表达方式。一些老电影,如《阿甘正传》、《音乐之声》、《罗马假日》等电影中人物的语速较慢,语音清晰地道,某些词汇和句型的用法与我们所接触的书面用法有很多差别,我们也能通过看电影来汲取这方面词汇的灵活运用或者更多的语法知识。另一方面,电影中地道的英文表达可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与英语国家人接触时不会产生陌生感。 

(三)原版电影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和文化知识 

学习一门语言,不仅要熟练地掌握语法知识,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要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一方面,电影是一个国家社会,文化和生活最直接、最生动的反映。它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最突出的社会问题。电影语言是非常富有感染力的,每部电影都有富有哲理或者比较经典的地方。电影演员的每一句台词的设计都在展现和传达着各种文化信息,因此他们交流时使用的词汇是完全不同的。电影中的很多词汇和句子是我们经常忘记并且不能灵活应用的,诸如“ever,something,happen,deal”等等。通过看电影,我们能很好地积累这些固定用法和搭配,而且还能学到一些流行的短语句子。比如学生在看“friends”的时候,就可以学到这样一个句子

“haveyouputyourfootdown?”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已经决定好了吗?”当看电影时,我们应该注意一些特殊词汇和习惯用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了解英美文化,包括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等。通过欣赏原版电影,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加深对英语语言的理解。 

二、怎样利用原版电影进行英语学习 

(一)合理选择电影&

nbsp;

对于电影的选择,我们应该遵循三点原则:第一,语言内容丰富,有内涵。第二,影片内容易懂,贴近学习和生活。第三,演员发音清晰、地道。因此,学生应该倾向于选择生活片、爱情片、喜剧片而不是恐怖片或科幻片。电影的内容应该是对观众有积极意义的。像那些有道德教育功能的影片就很适合作为观看材料,与此同时,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也能在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在看电影的一开始,我们应该尽量选择比较简单的电影,例如“beautyandbeast”和“soundofmusic”等。这些影片没有太多的俚语,而且影片内容比较通俗易懂。在我们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我们就可以适当地看一些情节比较复杂,语速比较快的电影。在这一阶段,我们应该注意影片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我们最好选择一些历史剧,比如,“braveheart”和“gonewiththewind”等等。 

(二)制定计划,重复观看 

对于电影的重复观看的次数,一般确定为最少5次。因为在开始接触原版电影的时候,每个学生都觉得新鲜的同时,也觉得生疏。第一遍观看时,应该看全英文字幕。这样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哪个情景或内容不理解;第二遍观看时,看中英文字幕。这样针对不理解的内容,学生可以反复研究;第三遍和第四遍观看时,再看全英字幕。在理解了整个电影的基础上,学生抓紧记住一些电影中有特征的典型句子,短语或词汇,并且跟读,模仿;第五遍观看时,应该不看字幕。在听一句模仿一句的同时,回忆这个句子或短语出现的情景并进行翻译。如果有时间或有精力,可以在两天后重新看一遍,从而达到巩固的效果。 

三、原版电影的局限性 

首先,不论是商业类电影,还是文艺类电影,拍摄的初衷都不是专门用来英语语言学习的。因此,电影中的语言有很大的随意性,并且越来越多样化。例如,美国电视剧《迷失》,剧中的人物来自不同国家,kate来自美国,sayid来自伊拉克,而jin来自伊拉克韩国。他们的语音语调以及思维方式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学生在学习中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应该有选择性地学习吸收;其次随着目前影片拍摄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影片一味地重视视觉效果,从而忽视了影片在语言上和文化上的内涵;再次,一些电影,诸如《七宗罪》,《美国丽人》等影片风格不是积极向上的。整个影片都仿佛笼罩着一层阴霾。这样的影片有时虽然很有个性,很能感染观众,但是对于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或者尚未巩固的青少年儿童观众来说,是比较不可取的电影。所以,在选择电影的时候,最好能够采纳老师或者家长的建议,去看健康积极的影片。 

四、总结 

原版英文电影作为英语学习的新工具存在了明显的优势,当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正确合理运用原版电影进行英语学习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掌握英语交流技巧,从而锻炼“听”、“说”能力,使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肖军.新效率英语语法[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卞喜玉.英美影视与英语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1995. 

英语学习论文篇7

设置状况及主要问题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是指由高等院校公共外语教师承担的,以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为授课对象,集英语课程目标、英语课程内容、英语课程实施与英语课程评价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国家教育政策与方针、学校办学理念、社会需求、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实践与评价等多方利益相关人的实践和理念的复杂综合体。大学英语课程是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以外语教学理论为依托,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为重要内容,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内容,可以说,大学英语教学每经历一次重要的改革,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都要进行相应的改变与调整。因此,想全面了解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状况,必须要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谈起。纵观近20年的大学英语改革,笔者大致把它分为1999-2003年的迷茫期,2003-2014年的探索期,2014年之后的发展期。1999年教育部颁布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片迷茫首次提供了全国参考标准,特别是语言功能性参考,如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词汇量、语法功能等,当时的大学英语多为每周12-16学时。2003年,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大学英语教学也紧跟步伐,拉开了改革的序幕。2004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试行稿和2007年颁布的正式稿成了后来全国180多所改革试点院校在设置大学英语课程时的重要参考标准和行动指南,《课程要求》提出尽量保证大学英语课程在本科总学分中占10%,据统计,各院校的大学英语课时数基本为每周12学时。在《课程要求》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与过去相比有许多改善,主要表现在:一是鼓励“学生主体化”,更加重视听说能力,以前没有口语课的学校纷纷开设了口语课;二是提倡“个性化”和“自主性”学习,重视了现代化教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少学校为大学英语课设置了网络听力课,加强了相应的资金投入和硬件建设;三是课程设置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并存,更加关注文化因素的引导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综上可见,在大学英语改革中,各院校积极思变,大学英语课程取得了阶段性的提高,但是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下面将从课程的各要素方面分别加以探讨。第一,大学英语课程目标泛化,定位不清。许多学校依据《课程要求》来设置本校的大学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课程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流。”①课程目标是出发点和参照系数,如果各学校不能细化这些能力目标,只是笼统地加以阐述,这势必会导致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等一系列环节出现定位不清,空化和泛化,不具有执行力。这正如有的学者抨击的那样“这些目标比较泛化和含糊:今后什么样的学习?什么样的工作?进行什么样的交流?用什么手段去达到?都没有清晰的界定”。②而实际情况是,由于学校缺乏细化课程目标,这虽然留给教师很大的操作空间,但他们作为课程实施者面对这些模糊的目标常常感觉无的放矢,既不能完全理解上面学校贯彻下来的这些“宏大”目标,也不完全了解下面学生的实际需求,因此只能依靠个人经验和判断去实施教学,结果造成与教学目标的偏航或远离。与此同时,很多学生觉得这些目标特别飘渺,没有结合他们的利益诉求,还远远不能应对目前专业学习和今后职场英语的需求,并不能在英语学习中受益,从而极大地降低了他们对英语课程学习的满意程度和兴趣程度。第二,大学英语课程课型分类趋同,内容单一。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虽然很多院校都进行了分类分级教学,但课型分类趋同,没有体现校本特色。如分级教学指的是按英语水平,把学生分成aBC三类进行教学。课型虽然从传统的综合英语教学变成了“综合语言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或基础课和拓展课程,虽然从名称或形式上看上去很丰富,但实质上内容还是很单一。如语言技能类,无非是将综合英语变成了听力、口语、写作、读译等方面的专项训练,而语言文化类就是“英美概况”等。

我们在课程内容丰富性方面,远不及香港,仅以香港理工大学“英语教学中心”为例,目前仅为全校非英语专业提供的与职业有关的语言训练课程(不包括通用英语课和提高课)就多达55门课型,如商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工程学生的大学英语、设计学生的大学英语等等。这些课程都是结合专业传授英语交流技能,如何写学术论文,如何参加学术研讨会,如何写商业计划,如何参加商务会议等。我们的大学英语课程内容为什么会显得如此单调?大致可归纳为三方面原因:其一,受资源所限,如教师资源紧张,无力开设那么多的课程;其二,受英语教师能力所限,语言教师转化为专业英语教师要进行专业培训和提升;其三,盲目跟随试点学校,不了解本校学生的实际需求,没有开发出具有校本特色、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很多学生修读某一门英语课就是为了拿学分,而不是出于真心喜欢。第三,大学英语课程实施缺乏内涵式发展,教学理念相对滞后。《课程要求》强调“各高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采用新的教学模式,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①在全国一片轰轰烈烈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浪潮中,虽然很多院校都投身其中,他们加大了对信息化网络平台和网络实验室的投资与建设,为学生开设了网络英语课,以期改变原来以教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但是,现实的效果是,由于新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差距较大,不少教师还没有转换教学理念,如变“教师为主体”为“学生为主体”;变“技能输入为主”为“技能输出为主”,再加上教师缺少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使网络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实现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英语教学的优势。在21世纪信息化时代,学生渴望尝试这种现代化技术带给他们学习上的便捷、高效与自主,但只有硬件的配备,没有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没有发展内涵式的设计,学生对网络学习热情降低,疲于应付考试与检查。第四,大学英语课程评价形式单一,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仍占主流。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应试教学倾向,《课程要求》除了提出“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相结合的思想”,同时它并未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挂钩,它建议“在完成《课程要求》中的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或最高要求层次的教学后,学校可以单独命题组织考试”②。可在实际教学中,大学英语课程评价过于单一,很多院校不强调过程性评价,只重视终结性评价。究其原因,这一方面是由于过程性评价要求紧密结合课程目标与课程实施内容,不断给学生进展性反馈,在课程目标不清的情况下,要求教师设计科学合理的过程性评价对教师无疑是一种挑战;另一原因是,由于大学英语四六级是全国标准化水平考试,社会(特别是就业用人单位)认可度高,不少院校还会把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英语免修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而学生一旦通过了四六级考试,英语学习就变得懈怠,学习兴趣减弱、课堂出勤率低,不再做“最高要求”,在实际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也还是无法开口自由交流,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未见提高。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还面临着很多困难与挑战,大学英语课程在目标定位、内容实施、评价方式等方面都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严重脱节,大学英语在历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中,无论是重视读写还是注重听说,学生的整体英语素养并没有显著变化;另一方面,大学英语课程并没有满足学生希望提高英语水平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经过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后,英语水平与高中相比并没有显著提高,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英语水平有所下降”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脱节现象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各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在参与、规划、设置大学英语课程时往往站在自上而下的角度考虑问题,他们在贯彻、参考教育部政策性文件(如《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课程要求》)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诉求和现实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缺少有针对性的校本研究,盲目跟风,缺少科学依据,导致大学英语课程的古板单调、水土不服与效率低下。那么,校本研究该从哪里着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需求研究到底该怎样进行呢?学习者对大学英语课程到底有什么样的需求呢?鉴于此,如何科学合理、从学习者需求角度设置大学英语课程,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国内外学习者需求分析与外语课程设置研究

在国外,把学习者需求分析①应用到外语课程设计里的经典之一,是Hutchinson和waters等西方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倡导,强调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学生的需求进行研究,并以此作为课程开发技术手段,成为外语课程设计的重要环节。Hutchinson和waters界定了“需求”的概念②:必要(necessities),即学习者在目标情境中必须知道的以保证其语言功能的有效性;缺乏(lacks),只有学习者必须知道的知识还不够,还要知道学习者已有知识,存在于学习者必须具备的与其已有知识之间的“差距”(gap)即为缺乏;主观需求(wants),即语言教学或课程中学习者的内在需要;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Hutchinson等认为要了解两种学习策略,一种是学习者运用的语言学习策略,其二是教师诠释的学习策略;限制条件(contains),在需求分析的决策环节要考虑的关于学习情境的限制条件;语言评审(the languageaudit),这是由机构、组织或者国家层面进行的大规模问卷调查,为语言教学政策提供依据。随着需求分析不断深入,需求分析模型也不断发展和创新,西方研究者建构了相应的需求分析模型:1)munby③的目标情景分析模型(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主要针对学生在将来目标职业或学业情景下语言要求的分析。2)allwright④的目前情景分析模型(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是指对学习者目前已知的与在目标语言运用环境中所需知之间的欠缺的识别及如何进行针对性施教的分析过程,也称欠缺分析(Deficiency analysis)。3)Hutchinson &waters的模型,将需求分为学习需求(learning needs)和目标需求(target needs)。前者是指学习者为了获得目标情景下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所需做的;后者是指学习者在目标情景下需要做什么,即必须要学习的(necessities)、欠缺的(lacks)和想要学习的(wants)。4)Dudleyevans&St John⑤的模型,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需求分析模型,包括学生专业信息、学习者个人信息、语言信息、学生欠缺等七个方面。研究证明,学习者需求分析已成为课程设计的首要环节及主要方法论依据。不难看出,在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的重要性等同于医生对病人开处方前的诊断,能够使学习者与课程建立有意义的关联,使得语言课程与不同国家、不同水平以及不同目标群体学生的需求相适应成为可能⑥。更重要的是,需求分析可以为制定外语教育政策和设置外语课程提供实证依据。国内学界有关学习者需求分析与英语课程设置的研究,学者夏纪梅和孔宪辉⑦率先把需求分析的理念引入外语课程设计。随后有研究者余卫华⑧、管春林⑨批判性地考量了需求分析模型对英语课程设置的重要意义,综合运用需求分析模型以达到不同的研究目的。

在需求分析的实际运用层面,有研究者王红瑏瑠调查一年级大学生对英语选修课的需求,发现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设置不均衡现象十分突出,不受学生重视。另有研究对毕业生的英语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发现60%受试者在工作中很少使用英语,阅读为他们使用频率最高的技能,听说则最低。此外,研究者曾建彬等①指出,相当一部大学生亟需得到学术英语的系统训练,以便能够撰写和发表符合国际标准的学术英语论文。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外的需求研究模型虽然结合了外语课程设计,给我们提供了参考,但是却无法满足调查在不同语言学习环境下、不同社会背景下学习者的外语需求。国内研究者虽然从不同角度对需求分析与外语课程进行思辨或实证考量,从理论本身而言,忽视了需求分析理论的边界,也就是没有区分需求的具体类别或指向,导致所得的结论缺乏系统性;其次,简化了课程设置过程,认为课程设置就是开设课型、教学模式等线性叠加,如一些院校仅针对学生对课型或教学模式的需求,就对其课程设置进行改革,缺乏整体性;另外,实证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仅限于某一年级或专业的学生群体,不能体现需求分析理论客体的多样化,不具代表性。在政策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制订和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方案过程中,研究者、政府管理部门多从宏观角度,强调从学校、教师层面开展工作,用自上而下(top-down)的方式制订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等,忽视了大学生主体的学习需求,没有从课程的本源上去解决课程效果问题②,从而导致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不高。鉴于此,依据已有的需求分析理论,笔者以某985高校非英语专业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大一至大三非英语专业的2000余名学生进行课程需求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虽然不同学习者对大学英语的需求有着明显的复杂性、个性化与多样性,但是,从整体趋势来看,他们的需求却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和评价方式等大学英语课程主要素方面有明显的趋同性,这为校本课程设置提供了可借鉴性的参考,调查的重点及结论围绕以下四方面展开。其一,课程目标是对一门课程学习结束后应达到的学习结果的预期,具体表现为学生学习目的和个体愿望。调查发现,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呈多样化趋势,需求由多到少依次为:为了“掌握一门语言”、“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向国外介绍中国文化”、通过四六级等其他等级考试”、“找到好工作”等。其中,以通过考试为英语课程学习目的的学生不到56%,这一结论与杨小彬③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所调查的院校及学生层次的差异,从侧面说明课程设置有校本特点,重点院校学生对出国等需求大于对通过四六级考试的需求。另外,学习目标趋同集中体现在77%的学生希望通过英语课程提高听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其二,在信息化的21世纪,传统的纸质教材将融合于电子化的外语教学系统中,那么目前的课程内容是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查发现,内容需求具有复杂性特点。学生对英语电子资源需求略高于传统纸质媒介教材需求,这说明英语课程内容需要迎合当前大众媒体的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提供多样化、多渠道的课程内容资源。分析发现,学生对听、说、读、写、译及英语文化等综合知识的学习资料需求较大,均占60%以上,喜欢开设“多样化的听力练习(情景对话、新闻报道等)”、“口语练习”、“汉译英、英译汉翻译”等。学生对于课外媒体资源的需求集中在英语广播、影视、歌曲及英文网站等方面。上述课外媒体资源相对课内教材而言,学习过程更轻松、内容可选择性更强,因此学生英语学习情趣及参与度更高,需求也更大,这无疑对当前的教材设计者提出更大挑战。其三,课程实施主要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是否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是否被学习者所接受,都必须通过课程实施来实现。本调查显示,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方式、教学环境和课型有不同程度的个性化需求。63.5%的学生需要“多样化教学”,与常规课程讲授法相比,多样化教学具有较大的自主性、灵活性和实践性,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在教学环境需求中,55%以上的学生需要参加英文报告和英文讲座等与他们专业相关的学术性活动,说明在现有“基础课+高级选修课”课程体系中,还应着力建设“专业英语课程”。在课型需求层面,学生的需求集中于“英语选修课”,希望能够开设“技能类英语选修课程”(68.5%)、“文化类英语选修课”(65.4%)、“学术类英语选修课程”(56.3%)。其四,课程评价,即通过对学生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考察,评价课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主要分为结果评价(终结性评价)、过程评价(形成性评价)。调查显示学生对评价非常重视,他们的需求呈多元化。如65.8%学生认为课程评价应“侧重考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64.1%认为评价应“采取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的形式”,52.2%的学生认为应“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

三、完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建议

通过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回顾与需求分析的讨论,我们得出如下结论:课程设置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循环系统,学习者需求的复杂性、多元性和个性化在课程设置体系中通过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课程内容及课程评价得以显现;学生对课程的具体需求表现在,学生需要大学英语课程目标能够更加重视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应增加课外英语辅助练习资料以及网络媒体英语资源;课程实施需要多样化教学活动,增设英语选修课种类;课程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基于问卷分析反映的学生现实需求,我们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各院校应立足于校本需求研究,规划出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目标。首先,各院校要处理好课程目标与国家指导性文件的关系。《课程要求》是一份指导性文件,不是指令性文件,因此,各院校应该在参考《课程要求》的同时,充分考虑本学校定位(研究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学科类型、专业需求和学生水平等因素。其次,课程目标的规划除了要邀请管理人员、学科专家等参加,还要考虑一线教师的意见,结合实际的教学需求。再次,要展开校本研究调查,基于本校学生现有英语水平及发展趋向,制定多层次多维度英语课程目标,更好地体现校本特色。如重点院校学生学习英语可能是为了“出国留学”或“向外国介绍中国文化”;医学类院校学习英语可能是为了“看懂英文医学书籍”;理工类院校学习英语可能是为了“找到好工作”等等,而同类院校中又可能因层次不同(本一、本二、本三)而定位不同的课程目标。所以,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各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应细化课程目标,针对不同的学生结构和需求,制定多层次多维度目标,为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确定明确的方向。第二,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处理好课堂教学资源和网络媒体资源的关系,丰富学生英语课程学习资源。课程内容应充分考虑不同的学生主体,体现内容的层次性与多元性。多层次和多渠道的学习资源不仅可以用来传授语言知识,还能够传授文化,符合英语学科的工具属性和文化属性要求。因此,我们应以“分类指导,因材施教”为原则,在基础课阶段使用材(如教育部推荐的重点教材),学习的快慢和学习难度应视不同层次的班级来定;同时,还应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教师集体备课,针对学生主体特点,共同开发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如提供多样化的听力(情景对话、新闻报道等)、口语(口语话题更具时代感,如讨论‘啃老族’和‘月光族’等现象),及阅读材料(时文报道、科技知识、文学作品)等。在提高课阶段,教师可采用自选模式,即根据课程特点和目标,自主选择更适合学生需求的材料,如提供“汉译英、英译汉翻译相关的学习资料”,“英美文化的背景知识”、课外媒体资源等。第三,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优化学习环境,全面发展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大学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促进教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教师而言,最成功的教学在于激发学习兴趣、教给学生相关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该通过安排灵活、自主的课堂活动,提高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参与度。另外,教师在运用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同时,不能完全摒弃传统的授课形式。教师应根据课程及学生特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在写作技巧的讲解方面,传统教学就比较有优势。这在客观上要求教师要不断推陈出新,跟上时代形势,发扬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的最优化。大学英语课程在鼓励和提倡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对必要的隐性课程提供支持、辅导与反馈,克服英语网络学习课程的盲目性和重复性。我们可以借鉴当前国际上成功的mooCs范例,鼓励教师开展微课教学,提高大学英语的学习效率。第四,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加强形成性评价的促进作用,发挥终结性评价的导向作用,提高学生英语课程学习效率。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英语学习论文篇8

元认知策略是一种高级的管理技能,对提高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元认知策略是指大学生对自己认知能力的了解,也就是大学生明白自己在哪方面的学习会比较擅长,是在文字能力上还是在空间能力上;学习任务和要求的准确判断,对于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花费不同力气去进行解决,以及用什么方法来达到最佳的目的。元认知策略分为三部分;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评估策略。如何利用元认知策略让大学英语的学习效果更好呢?首先我们要明白现在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

一、如今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英语对我国的大学来说,无论是专科还是本科,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都是一门必修课程,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还专门为这门课程制定了统一的教学大纲。这二十年来,通过无数人的努力,英语的教育已经有了很好的气氛,大学英语教学也从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到教学重心、手段和教学的模式等等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通过大学的英语学习,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英语的运用上,更是得到了很大的加强。但是,纵观现在的大学的英语教育,仍然有着很多的弊端和问题让人担忧着,这些问题主要是:

(一)很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

在大学的生活中,很多的大学生因为在大学生活的宽松,约束性较低,生活变得随心所遇,高中的那种学习劲明显的丧失,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失去了强烈的学习动机。特别是一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大学生,他们在英语的学习上遇到了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就更容易失去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还有的人对英语的学习目的只是为了通过国家四级英语考试,为将来的工作提供一个可利用的筹码,但是这种动机明显的功利性太强,或许能够短期的维持学习热情,但是这种功利性太强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对很多的大学生来说往往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很少有人能够把英语的学习当做是必要的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途径,更是很少有人能够把英语的学习当成是一种乐趣。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在平常的英语学习中,缺乏必要的英语学习的自觉性、持久性和主动性,这样进行英语的学习要想有好的学习效果,肯定就有着相当的困难。

(二)很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方式滞后,学习的效果不明显

在大学中很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的效果不好,除了他们的目标不够明确,没有强烈的学习动机,自身的英语基础薄弱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就是他们的学习方式滞后,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英语是一门拥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学科,在这个学科的学习上,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的学习都很重要,但是要想做好这四项能力的培养,不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上面,在这些能力的培养上还需要有着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是在实际的学习中,很多的大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上都沿用着一套老的学习套路,在方法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甚至有一部分大学生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学习方法,只是倾向于在课堂上机械的听教师的讲授,然后在课堂外对这些知识进行死记硬背。根本就不知道要在课外阅读和写作上花一定的时间能够增强自己的英语语感,更加不知道通过构词法、转换法、联想法、归类法、推断法等方法来进行英语单词的记忆和积累。更有一部分大学生,在平时,不肯老老实实的进行语言知识的积累,到考试时才进行临阵磨枪,搞题海战术来进行英语的突击,用这样的英语学习方法来进行英语的学习,要想真正提高英语水平,根本就是一件不敢想象的事。

二、元认知策略教学法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意义

在当前大学生中非英语教学的现状存在很多的不乐观的形式,无论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其实可以通过增强大学生的元认知意识来进行这种情况来解决。元认知策略与教学相结合的培训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优化学习方式,因此对于缺乏语言环境的英语听力教学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元认知策略在具体的应用中指的是个人在自身思维过程中,对主体认知过程的自我反思、自我控制、自我评价。运用元认知策略能使大学生学会去合理计划、正确评估、科学的管理自己的学习。大学生一旦掌握了元认知策略,把元认知理论引入到英语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培养上将会对这些能力培养的效果起到巨大的帮助。

笔者试图改变目前大学生英语各种能力的学习的现状,将大学生元认知意识的培养融入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中,将元认知策略的培训与各种能力培养的策略的培训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的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元认知学习策略意识,主动使用元认知策略,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英语中的各种能力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大学生在进行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三、元认知策略教学法在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应用策略

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就已经有人在开始进行将元认知策略融入到英语的学习当中,笔者从多年来各位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中进行分析,并作出深入的研究,努力、积极把元认知策略的培养融入大学生英语学习中,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意识,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从而增强大学生的英语的学习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力成绩和水平。以下将对元认知策略融入到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具体深入的探讨。

(一)元认知意识的培养

元认知意识包括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动力,元认知意识的具备是把元认知策略融入到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第一步。教师要首先进行大学生学习观念和策略的调整和改变。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是面谈,抑或是其他的各种形式,来掌握大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特征,再根据各种问题为大学生进行学习观念和策略的调整,在调整观念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大学生们英语的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英语的学习,听、说、读、写都很重要,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也是大学生完成可以掌控的。元认知策略的引入能够有效的进行大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测试、评价以及调整,让大学生能够很好的完成学习目标。在大学生对元认知的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以后,再想大学生进行元认知策略的系统介绍,包括其中的目标性、计划性、学习监控和学习评估等内容,让大学生在英语的学习是不断加深元认知意识的理解,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机制。

(二)协助大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在大学生对元认知策略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那么他们的英语学习就该有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了。学习目标的明确能够让学习动机更加的强烈,同样有助于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的作用,通过逐一的访谈和个性化辅导等途径,明确每个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不足,并为其提供可行的解决途径和方法,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弱点而进行某方面的强化学习和训练,和大学生一起协商,执行处适合大学生个人特点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其中要包括,每周、每月以及整个学期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实践。比如每周计划背100个单词,每周刊一份英文报纸,每周要抽出几个小时来进行听力的训练,每周参加一次英语角活动,每月写几篇英语作文,学期计划是通过大学英语的四级、六级考试等等。除了要帮助大学生建立学习目标和计划,还要让大学生在课堂上拥有学习的主动性,为大学生制定课堂的目标。教师在开始新想课程的之前,为大学生指出重点、难点以及这个课时需要达到的要求,让大学生能够能够更加容易的制定出合适的课堂学习的目标。

(三)协助大学生提高自我的监控能力

对自我的监控是元认知策略的核心,很多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较差的原因都是因为缺乏对自我的监控能力。他们或许制定了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但是对自我的监控能力不做,在学习的热情消退后,就把英语的学习计划搁浅了,最终就失去了英语学习的兴趣。自我监控的作用就在于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思路的调整、学习方法的改变,寻找到决绝问题的方法。大学生在进行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要经历一个从外部监督想内部的自我监督转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做好对大学生的引导、协助和督促,在经过帮大学生进行学习目标和计划的知道你该后,教师要经常进行大学生进度的询问和了解,如果大学生在进行计划的执行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教师要及时的帮组学习进行方法和策略的改进,让大学生能够重新找回自己的信心。

(四)协调大学生加强自我评估能力

评估策略是元认知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评估指的是在大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以后,对大学生的知识掌握的完整性、准确性等方面进行核查。通过评估策略能够让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深入的反省和总结,这是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优秀的英语学习者能够成功的进行对自己整个英语学习过程的管理,然后通过评估策略进行自己学习情况的检查,从中了解到自己在进行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弱点,学习的计划和方法是否科学等等。在进行评估策略的过程中,可以使用这几种评估方式:一是在每个单元设计一个评估表,用来进行大学生英语英语能力的评估,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评估能力。二是使用同学之间互评的方式,这种方式要制定统一的评估标准,从而提高评估的客观性。三是教师对大学生的评估,通过面谈等方式超出大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四是教师定期的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对评估的方法进行核实的调整。

英语学习论文篇9

关键词:大学英语;自主;自主学习

2004年1月教育部制定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明确提出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能使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材料学习”,“朝个性化学习、自主式学习方向发展”。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极大发展应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追求的重要目标。大学英语改革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对自主学习这一理念的认识正确与否,及学生在学习实践中的自主程度。大学英语改革敦促教师必须迅速更新观念,努力构建以课堂的创造性教学为龙头、以自主性学习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从总体来看,我国英语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近几年大学扩招,英语课堂班大班多,教学师资严重不足,再加上其他诸多因素,如传统教学法的根深蒂固、教学内容板结化、教学模式单一化、教学测试一维化等等,导致学生知识面窄运用英语能力差,离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对语言人才的要求相距很远。21世纪,我国的英语教学必须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上述现状必须改变。如何改变?虽然“课程要求”为我们教学改革实践指明了方向,但要把理想变成现实,还需要一个积极探索的过程。把学生的被动性学习变成主动性学习,把规定性学习变成自主性学习,把封闭性学习变成开放性学习,这是目前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最为迫切的要求。

二、自主学习的定义及理论基础

有关自主学习的定义众多。有人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有人视之为个人品格,还有人认为它是教育体系中学习者的权力,而naokoaoki对自主学习的定义似乎更为广泛,自主学习者能控制自己的学习,为自己的需求和期望服务,能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以及如何学,能制定并完成学习计划、评价学习结果。巴特勒指出了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认为改善学生学习不良的有效途径是把他们培养成自主学习者。

国外语言教学中与自主学习有关的表达主要有:autonomouslearning,self-directedlearning,self-instruction,independentlearning,和self-accesslearning等。这些表达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却无一例外地强调了自主学习的核心———“自主”。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强调学生是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强调学习者的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突出学习者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强调学习者自己对自己负责。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截然对立并有着本质的区别。

当前国外的自主学习理论主要有操作主义学派、现象学学派、信息加工学派、社会认知学派、意志学派、言语自我指导学派、建构主义学派。诸学派回答了如下五个问题:1)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是什么;2)借助什么样的过程学生做到了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应;3)自我学习者通过什么样的关键过程来实现自己的学业目标;4)社会和物质环境如何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5)学生如何获得自主学习能力。

虽然国外的一些学习理论可资参照和指导,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我国具有自身的不同于外国的社会环境、文化传统和教育特点,加之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及可借助的学习条件也与外国的学习者有许多区别,所以直接照搬机械照搬国外的学习经验是不够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是不行的。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迫切要做的是尽快探寻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适合当前办学条件学习条件,能迅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教学之路。

三、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强化大学英语自主学习

要推进自主学习实施,首要的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传统的英语课堂为考而教,为考而学,教统领学。部分学校将四级考试成绩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评优挂钩,导致教师不敢放手;久而久之,学生被老师“抱惯了”,产生极大的依赖。即使有时教师大胆放手,也会有相当多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为什么呢?因为平时教师没有重视自主性学习指导,学生有了极大的被动式的惯性。我们知道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启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出发点和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自主语言学习的效果。

由于二语习得的过程十分复杂艰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较差。为促使学生学好英语,有的高校首先想到增加外驱力,即把学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直接与学历学位挂钩。学习英语成了学校强加于学生的苦不堪言的劳役。问卷调查得知,大面积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是为了学分、毕业、就业、考研而学习,而不是为了掌握一门语言并获得积极的、愉悦的学习体验而学习。学习动机近期功利性较强,因而缺乏持久和深厚的动力。因此,当务之急是教师要思考如何增强学生的内驱力。只有学生有了内在的学习动机,才会愿学,自主学习机制才能长期运行。

要想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必须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首先,教学管理部门要有正确的课程观,给学生一些自主发展的时间,而不是让学生从早到晚都坐在教室听教师讲授。课表上要有弹性空间。其次,加强自主学习中心的建立、管理和建设。图书馆和网络平台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允许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自由选择学习空间、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行安排学习计划,随时提出学习中的问题,向老师求教或与同学切磋。

另外,我们还须认识到自主学习的评价不同于其他学习模式的评价。传统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在于选优汰劣。自主学习模式评价的主要功能在于关注被评价者的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进步状况与努力程度。因此它以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整体性评价为主。自主学习评价内容除应特别关注自主学习效果之外,还应包括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习评价主体从以前的一元变为多元,评价主体可以是学生、教师、家长及管理人员。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提高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要特别重视评价的整合。

自主学习策略的实施就像小孩学步一样有一个摸索的过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否成功进行,取决于教师、学生、管理部门、信息部门等多方面的努力。

参考文献:

英语学习论文篇10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人本主义认为,人的学习是以自主学习潜能的发挥为基础的,学习的目的是走向自主和自我实现,因此,主张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个性化和自主化的学习,让学习者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要求学生“自立”、“自律”和“自为”。HenriHole(c1981)将“学习者自主”这个教育哲学范畴的概念引入外语教学,认为“学习者自主”就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这包括五个方面:确定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而这种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自然途径或者专门系统的正式学习才能获得。

(2)元认知及元认知策略自主和有意义的学习是随着元认知而进步的。元认知的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认知发展心理学的创立者Flavel(l1960)提出。他提出:“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指主体对自身活动的认知,包括对自我的认知能力和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认知过程的认知,以及对二者相互作用的认知”(Flavell,1979)元认知是对认知过程的认知,对人类所有以认知为基础或者有认知参与的活动的认知过程进行计划、监督和调节,从而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元认知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能够使学习者重新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通过与元认知配套的行为训练可以为对具体科目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发展能力的光明前景。Hosenfeld(1977)提出元认知策略这一概念,即学习者利用认知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来确立学习目标与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及评估学习结果的方法与手段,包括有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及评估策略(Hosenfeld,1977)元认知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种,用来检查目标是否已经实现。o’malley和Chamo(t1990)将元认知策略与认知策略和社交、情感策略列为学习策略三大类,其中元认知策略用于评价、管理、监控认知策略的使用,地位略高于其他两类策略。它是一种高级的执行,学习者利用认知处理的知识,通过对语言学习的规划、监控和评估等手段来调节语言学习,是成功学习的必要手段。

(3)元认知与网络自主学习网络技术的普及为学生自主学习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学习者可以不拘于课堂教学的限制,自主地选择学习时间和空间,控制学习的节奏,安排时间;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材料;可以在自主学习中心(self-accesscenter)里进行专项语言练习。肖武云(2011)指出,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学生利用网络环境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主动地有主见地探索性地学习,其实质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肖武云.元认知与外语学习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6).]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学生是学习计划的制定者和学习过程的执行者。与课堂环境不同,网络环境下教师没有直接参与组织教学,没有相对应的教学活动,因此,需要学生来思考如何开展、调整和完善自己的认知过程。只有学生具备了元认知能力,掌握了元认知策略,才能监控自己的学习,根据不同的学习材料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确定学习的路径,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因此有必要向学生讲解元认知策略,促使他们使用元认知策略,通过策略的使用使学生逐渐形成元认知意识,使其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转化成自觉主动的行为。

二、研究实践背景

该研究从笔者所在学校大学英语教学实际出发,在一年级新生进校学习一个月后在学生中随机抽取4个不同专业(文、管、理、工各一个)班级进行元认知策略使用和自主学习能力调查。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方式进行,问卷的制定依据了o’malley和Chamot的学习策略分类中对元认知策略的描述,从学习目标与计划、英语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技巧、学习过程监控和学习效果评价等五个方面制定相应的问题,采用5级变量评价。总计发出问卷137份,收回有效问卷126份。从这次调查中可以发现,在本校大一新生中有过半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大部分目标是通过英语四级考试),但是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内容大部分局限于课本,能够按照教师的教学安排完成教材上的自主学习内容,课外阅读量和写作量非常小。观看电影和听英文歌占了一定比例,但在后面的访谈中发现学生很少注意英文台词或歌词,只是纯粹看电影(字幕)或听音乐。学生只有记单词时会用到少量技巧,听力、口语、写作、阅读等学习技巧掌握程度很低。很少学生能有意识地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效果,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很少。总之,大一新生在入学一个月学习后表现出元认知意识较差,元认知策略掌握不足,学习自主性差等现象。他们能够基本完成教师规定的考核范围内的自主学习任务,更多地依赖于教师课堂授课。

三、英语自主学习培养模式建构

要提高学生大学英语的学习效率,不能仅仅依赖教师,而需要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采取策略培养模式。针对本校大学英语的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建构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这一培养模式参照CaLLa培训模式,将策略学习的过程分为宏观培养和具体策略培养两大模块,每模块具体分为传授、示范、训练、评价和运用五个阶段。自主学习能力具体学习策略培养大体涉及词汇、听、说、读、写五个方面。我们参照michaelpaige等的“英语学习策略表”、andrewD.Cohen&JulieC.Chi的“学习策略应用调查表”,文秋芳的“英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顾永琦的“中国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问卷”[以上问卷\调查表\策略表均来自《走向自主:英语学习策略研究》,施晓伟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和刘向红(2010:56-59)的词汇学习策略表、听力学习策略表、口语学习策略表、阅读学习策略表、写作学习策略表,制定了详细的培训的学习策略五表,结合网络自主学习环境和课堂教学与上面提到的自主学习能力宏观培养构成一个全面立体的培养模式。下面以词汇学习策略为例来说明。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