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49:58

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篇1

关键词:否定形式;肯定含义;肯定形式;否定含义

当我们判定一个句子是肯定还是否定,我们多会首先从形式上加以判断。在汉语里有“不”“非”等,在英语里有“no”“not”等来表示否定,而用“是”“yes”来表示肯定。句中使用了表示否定意义的词的句子为否定句,反之则为肯定句。在绝大多数时候,句子的形式及其传达的意义是统一的。然而,无论中文还是英文,都会出现由于表达的习惯,语气的不同以及修辞等目的,用否定句式表达肯定含义,用肯定形式表达否定含义的言不由衷的情况。

一、否定形式表肯定含义

在英语中,时常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的目的而采取一种以否定句式来表达肯定含义的修辞方法,以加强语气或使语气更加委婉含蓄。我们常使用一些词汇和短语或者使用一些特殊的句式来达到目的。因此,英语中有些句子形式上是否定的,但是内容含义上却是肯定的。主要在以下句式:

(一)cannotwait后跟不定式,意为“急于做”,表示强调的肯定

icannotwaittoreadthebook.我非常渴望读到这本书。

(二)cannot/couldn’t+too意为“越……越……,非常,无论怎样……也不过分”

在此结构中,cannot也可改用canhardly,scarcely,never,impossible;too也可改用over,enough等。

amancanneverhavetoomanyfriends.朋友越多越好。

(三)not…until/till意为“直到……的时候才”

itwasnotuntilthenextdaythatiknewthattruth.直到第二天我才知道真相。

(四)否定词+but

1.not(no)…but

thereisnoonebutknowshim.人人都认识他。

2.never(not)…but(that)意为“每当……,总是……,没有哪次不是……”。

ineverseeyoubutithinkofmymother.每当看见你时,我总是想起我的母亲。

3.nothingbut/nonebut意为“仅仅,只,只有……才”

wecanseenothingbutwater.我们只能看见水。

(五)notlongbefore意为“不久……就……”

itwasnotlongbeforeheappeared.他不久就出现了。

(六)否定词+without意为“每……必”

thereisnosmokewithoutfire.有烟必有火。

(七)no(none)otherthan意为“仅仅,完全”

Sheisnoneotherthanmyteacher.她正是我的老师。

(八)too+形容词/副词+not+不定式“非常……必定能,太……不会不”

1、本句型是对too……to的否定,表示肯定意思。

Heistoofoolishnottosayit.他那么傻,不会不把这事说出来。

2、若把否定词放到前面nottoo……to表示这并不太……所以能。

Heisnottoooldtodoit.他做这件事,年龄并不老。

3、nevertoo……to(永不/决不……)。

itisnevertoolatetogiveupprejudices.放弃偏见永远不晚。

(九)moreoftenthannot意为“常常,往往”

Johnisagoodswimmer.Hewinsmoreoftenthannot.

约翰是个游泳健将,他常常在比赛中获奖。

(十)否定词+比较级(相当于最高级)

icouldn’tagreemore.我非常同意。

(十一)notalittle意为“很,很多”

Hehasnotalittleexperience.他有着丰富的经验。

(十二)某些不用回答和表达说话人感情的疑问句

1、否定修辞性疑问句表示非常强烈的肯定。

whodoesnotknow?(=everybodyknows.)谁不知道?(意思是“人人知道”)

2、否定感叹疑问句表示的肯定,这种疑问句用来回答别人的问题或对别人的谈话做出反应,以强调自己和对方的意见一致。

isn’tthatbeautiful!多么美丽呀!

――Lovelyday,isn’tit?天气真好啊,是不是?

――Yes,isn’tit!是啊,真好!

3、祈使疑问句。

won’tyouhavesomebeer?请喝点啤酒吧!

won’tyousitdown!请坐呀!

二、肯定形式表达否定含义

英语中常用含有否定词的句子表达否定意义,然而,有些表面看起来是肯定形式的句子也可以表达否定意义,而且,这些肯定句式所表达的否定意义往往比纯粹否定句式所表达的否定意义更加强烈、委婉、含蓄、幽默,因而也更加鲜明生动,富有活力。主要有以下的句式:

(一)一些词语,常见有absence不在,stranger不熟悉,escape逃过,ignore忽略,miss错过last不愿意的,beyond无法,except除了等。

iamastrangerinthiscity.我不熟悉这城市。

imissedtheearlybus.(ididn’tcatchtheearlybus.我没赶上早班车。

thesceneryisbeautifulbeyonddescription.那里的风景美得非笔墨可形容。

(二)常见短语

1、anythingbut决不(=not…atall)

Youranswerisanythingbutperfect.你的答复一点儿也不完美。

该结构也可如下例一般,表示“除――外,任何都……”之意:

i’llgiveyouanythingbutthat.除了那个之外,我什么都可以给你。

2、farfrom完全不

theshowwasfarfrombeingasuccess.那次表演并不成功。

3、failto无法――(=donot,cannot)

evenBigBenfailedtostrikecorrectlyonedaywhenitschimingmechanismfailed.即使是大笨钟(英国国会议堂大钟),都有可能因为敲钟装置故障而有敲错的一天。

4、thelast+名词+to不定式〔关系代词从句〕最不……

Heisthelastpersonwho(m)wewouldwanttocome.他是我们最不欢迎的人。

5、much[still]less更别提

HecanhardlyunderstandFrench,muchlessLatin.他不太懂法文,更别提拉丁文。

6、knowbetterthanto还没笨到……

iknowbetterthantodosuchathing.我还没笨到去做那种事。

7、beabove是……之力所不能及,无法……

Herlecturewasaboveme(=myunderstanding).她上的课超乎我能理解的范围。

8、befreefrom没有,不

thisdistrictisfreefromairpollution.这个地方是没有空气污染的。

(三)择比句中以肯定形式表否定含义。这类句子在两者之间进行比较和选择的句子,常常肯定一部分内容,否定一部分内容,而否定部分是以肯定形式出现的。

1、wouldrather……than宁愿……而不愿

iwouldratherdealwithamanthanwithawoman.我宁愿和男人打交道而不愿和女人打交道。

2、prefer……to喜欢……而不喜欢

ipreferthecountrytothecity.我喜欢乡村而不喜欢城市。

3、better……than宁愿……而不;与其……不如

Bettertodowellthantosaywell.说得好不如做得好。

(四)虚拟语气中以肯定形式表示否定含义

1、虚拟条件句表示表示实际上的否定意义

ifhewereolder,hemightunderstand.如果他年纪大些,他就会理解。

2、其他形式的虚拟语气,隐含一种与事实相反的假设,表示含蓄的否定意义。

iwishicouldgowithyou.但愿我能和你去。(实际我不能和你去)

3、含有could(might,should)+have+动词过去分词的虚拟语气,表示“本来可以”,实际并非如此,用来表示否定意义,更具有委婉、迟疑色彩。

imighthavefinishedtheworkearlier.我可以早点完成这工作。(实际我没完成)

总之,英语中为表达否肯含义的肯否句式精彩纷呈,了解熟悉并掌握这些表意手段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英文,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手段。以肯表否或以否表肯的语言现象说明:英语中某些否定和肯定句式不能孤立看,应当放在上下文中理解,同一词组和句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能有不同含义。我们在英语学习中,对否定肯定语句的理解不能停留在表层结构而望文生义,不求甚解,将语句误解或错用。我们应该根据英语否定肯定意义及其表达形式的规律,从深层把握其确切含意。研究其形式和传达的意义之间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成关系,发掘其实际含义,以求准确理解。

作者单位: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作者简介:杨贤梅,女,中学一级教师。

参考资料:

[1]张道真.《现代英语用法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

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篇2

为了测试监督模型,将历史数据分成两个数据集,一个用于构造模型,另一个用于测试模型。测试数据集实例通常不用于构造模型,目的是为了真正评估模型的预测正确性。JDm为分类模型支持四种流行的测试度量:预测准确率、模糊矩阵、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和提升率。这些度量的计算方式是通过比较预测目标值和实际目标值。这里探讨在aBCBank客户流失问题这一环境下的这些测试度量。

评估分类模型的质量

在客户流失问题中,假定测试数据集有1000个实例,分类模型正确预测了910个实例、错误预测了90个实例。那么模型预测该数据集的准确率为910/1000=0.91,即91%。

假设在910个正确的预测中,750个客户是非流失客户,剩余160个是流失客户。在90个错误的预测中,60个被预测为流失客户,而实际上是非流失客户;30个被预测为非流失客户,而实际上是流失客户。为此,我们使用名为模糊矩阵的方法。模糊矩阵是一张二维的n×n表,表明了分类模型对特定测试数据进行的正确预测和不正确预测的数量,其中n代表目标属性值的数量。之所以被称为模糊矩阵,因为它指出了模型在何处变得模糊,即做出不正确的预测。

虽然在本例中模糊矩阵度量的是目标值的错误分类,但错误否定的成本是错误肯定的三倍。为了从业务角度评估模型质量,除了准确率外,我们还需要度量成本。如果指定了成本矩阵,考虑成本值来度量性能、选择成本值最小的模型很重要。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是比较分类模型质量的另一个方法。RoC图把错误肯定率放在X轴上、把真肯定率放在Y轴上,如图1所示。其中,错误肯定率是错误肯定数量与实际否定总数之比。同样,真肯定率是真肯定数量与实际肯定总数之比。

想绘制RoC图,测试任务就要确定在不同概率阈值下,错误肯定和真肯定的比率。超过概率阈值预测的肯定目标值的概率就被认为是肯定预测。不同的概率阈值导致出现不同的错误肯定率和真肯定率。如图1(a)所示。

图1(b)显示了两个分类模型在不同概率阈值下绘制的RoC曲线。如果错误肯定率不同,这些模型的性能也不同。RoC曲线下方面积越大,模型性能一般越高。

提升率和累积增益也是评估分类模型效果的常用度量。提升率是使用分类模型获得的结果与使用随机选择获得的结果之比。累积增益是由模型通过数据分位数(quantile)决定的肯定响应比例。实例通常分成10个或者100个分位数,可以根据这些分位数得出提升率和累积增益,如表1所示。提升图和累积增益图往往用做评估性能模型的直观教具。了解累积提升和累积增益的计算方式有助于了解累积提升和累积增益图,如图2所示。

获得预测结果

使用测试数据评估了模型性能后,用户可以选择针对问题的最佳模型,并用它来预测应用数据集的目标值。有些算法可能在最终模型中使用输入属性的一个子集。这个属性子集称为模型特征(modelsignature),它可以从模型中获取,确定应用模型需要哪些属性。

本文利用简单的决策树模型来演示模型应用操作。该模型有三个输入属性:年龄、资本收益和平均储蓄余额,如上文B23版表2所示。模型只用了其中的两个属性:年龄和平均储蓄余额,如图3所示。这两个属性构成了模型特征。因而,要使用这个模型,该模型的应用数据集只需要包含有年龄和平均储蓄余额两个属性值的实例。要了解应用过程,不妨考虑有两个客户实例:客户Jones和Smith的应用数据集,如表2所示。

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篇3

关键词:肯定;否定;表达手段

中图分类号:H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2-0000-02

本文借用大量例句,对俄语中的肯定/否定语义类型及其表达手段进行了初步分析,描述。其研究不仅对学生准确表达和理解肯定/否定意义,且对促进俄语教学有现实意义。

肯定/否定意义主要包括是/不是,有/没有;想/不想,愿意/不愿意;必要/不必要,应该/不应该;可能/不可能,能/不能等基本意义之外,还有一些周边意义,包括赞扬、不赞、高兴、禁止、抱怨、轻蔑等肯定/否定情态意义。

语言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意义必须由形式来表达。词语的形式、特定的标志、语气的形式,一定的句法手段等都可以传达句子的肯定/否定意义,都可以承担意义的载体。肯定/否定意义不仅有多种的语义类型,也有丰富的表达形式和手段,而且为更好地理解其意义,对俄语中肯定/否定意义的表达形式和手段的准确把握也是有益的。

俄语中表达肯定意义无须用特殊的标志,因为通常句中没有表示否定意义的标志就意味着肯定,所以本文先从否定意义的表达手段入手。

一、否定意义的表达手段

否定意义可以通过有标记性的表达手段,即有否定词的否定意义表达;还可以是无标记性表达手段,即没有否定词的否定表达,即表面上不是否定的形式,而它的意义却是否定的。

(一)标记性表达手段

否定意义通常用下列手段表达:否定语气词не、ни;带前缀не-的否定代词和否定副词некого、незачем…;带前缀ни-的否定代词和否定副词никого、низачем…;谓语副词нельзя…;否定词нет…;还有否定连接词等手段。

1.否定语气词не

не是用来表示否定意义,可以和任何句子成分搭配,起到否定该成分所表示的行为及行为时间,空间等,在句中表达完全否定或局部否定。

完全否定与谓语有关,赋予全句一个全面的否定的特性。例:

Братнеходилвчеравбиблиотеку.(表示对谓语的否定,赋予整个句子否定意义)。

局部否定即否定与主语或句子中的任何一个次要成分有关。例:

НеБратходилвчеравбиблиотеку.(表示对主语的否定)在这两句中,否定并不是对全句,而是对全句的某个部分赋予否定意义。

2.否定语气词ни

否定语气词ни表示一点也没有的意思。

(1)ни+名词二格,表示完全否定。Нанебенизвёздочки.天上一个星星也没有。

(2)ни和第二格名词,动词命令式或动词不定式连用,表示不许不准的否定意义。Нишагудальше!不许再走一步!

3.带前缀не-的否定代词和否定副词

常见的带前缀не-的否定代词有некто,нечего等,否定副词有негде,некогда,等,带не-的否定代词、否定副词+动词不定式,表示没有主体、客体或其他必要疏状条件而不能实现某事的否定意义。例:Намнекогдаболтать.我们没时间闲扯。

4.带前缀ни-的否定代词和否定副词

带前缀ни-的否定代词和否定副词有никто,никуда等。有时单独使用表示否定意义,有时与не、нет等连用,加强否定意味。例:―Ктоонвам?“他是您什么人?”―Никто.“什么(亲)人也不是。”Погоданикуда.天气不好。(常见于口语中)

带前缀ни-的否定代词和否定副词+中性形容词第二格表示否定存在意义,例:

Унасничегонового.没有任何新鲜事。

这类词除了单独使用表否定意义外,通常与не、нет等连用,加强否定意味。如:Никогонебылодома.家里一个人也没有。

5.谓语副词невозможно、нельзя+动词不定式

невозможно表示不能的否定意义,如:Снимневозможноспорить.不可能和他争吵。

6.否定词нет

нет表示没有的意思。Всеустали,аянет.大家都累了,而我不累。

(二)无标记性表达手段

俄语的否定一般借助于以上否定词,而有些句子即使没有否定词,仍可表达否定意义,因为俄语中有一些名词、动词、副词等或本身就有否定色彩,或通过语调来表达否定意义,常见于对话中。而且还有一些熟语句式,特定的句法结构专门用来表达否定意义,形象生动…

1.语调

语调是一种语音手段,对表达思想、感情、情绪等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是音调、音色、音强,音长诸要素为表达语句的意义与情感而形成的各种对比关系。俄语语调是表达否定意义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在表达否定意义时用得较多的是调型-2和调型-7,如:

(1)―Сегоднячто,среда?“今天周几啊,周三吗?”

―Какаяжесреда?Ужечетверг.“什么周三呀?已经周四了。”

划线的句子用调型-2,表示否定意义。其调型特征:调心元音的音调是平稳或下降的,调心元音的词重音加强,调尾音调低于调首。

(2)调型-7表示否定意义的句子如下,其调型特征:调心元音用升调,水平高于调首,调心元音以声门闭合结束,调尾的音调低于调首。

―Этохорошийфильм!“这是部好电影!”

―Ужихороший!“哼,好电影!“(意为:“好什么呀!”)

划线的句子用调型-7嘲讽口吻,表示否定意义。

2.词汇手段

d某些词语本身就有否定意义,如“拒绝、禁止”等,肯定句用上了这些词语,它就有否定内容,此时不再需要否定词。如“我拒绝了他”是肯定句,换成否定句就是“我没答应他”,两者表达的都是否定意义。词汇意义本身包含否定因素的动词有запретить,врать等;谓语副词有вредно,бесполезно等;名词Ерунда!Чепуха!等;例:

(1)动词

Язапрещаютебесвязыватьсясэтимтипом.我绝不允许你同这家伙来往。

―Старикшарлатан?“老头是个骗子吗?”

―Врёшь!“撒谎!”

(2)副词

Куритьвредно.吸烟有害。

(3)名词

―Этоверно?Петя?“这是真的吗?别佳?”

―Ерунда!(Горький)“胡说八道!”

(4)除了以上词语之外,还有很多固定词组表示否定意义,如Врядли,вотещё,固定句子Чтоты?Чтовы?(你/您这是说哪去了!)Скажешьтоже!(瞧你说的!)等等。例如:

―Каквыдумаете,мыдогонимих?“您看我们能否赶上他们?”

―Врядли.“我看未必能赶上。”

(5)вотещё与чегоещё意义相近,多用于口语中,表示否定,不同意,即“不用,不行,别啦”的意思。

―Ядумаю,надоизвиниться.“我认为应当道歉。”

―Вотещё!Онинасоскорбили,амыдолжныизвиняться?“休想!他们欺辱了我们,而我们却应当道歉?”

*另外说一下:语气词будто,若句中如果有否定词(не,нет),可以赋予语句肯定意义,而如果没有否定词,表示的就是否定意义。例如:Будтоясмогуемупомочь!好象我能帮助他似的!

3.特定的句法结构、熟语句式

(1)хорош(а,о,и)+名词一格

该句式用来否定事物特征,表达否定意义,且带有强烈的讽刺和嘲笑意味。如:

Хорошиэтигоспода:месяцанепрошлобегутквдовесвекселем!好一个先生!一个月没过,就去向寡妇催债!

(2)тоже(мне,вам)+名词一格

该句式用来否定人或物,含讽刺意味,如:Тожемнемужик,машинувытащитьнесмог!也算是个男子汉,连个机器都拖不出去!

(3)Стану(станет)或буду(будет)+未完成体动词不定式

该句式用来否定行为的进行,表示绝不会或绝不做某事的否定意义,意思是“我才不…”,如:Стануяиз-затакойдрянижизньсебепортить...我才不愿意为这个败类来糟蹋自己的生活…

(4)есть+кому+время+动词不定式

该句式表示没时间做什么的否定意义,如:Естьмневремярассиживатьсясвами!(Гладков)我才没工夫同你闲坐呢!

(5)Нашёл(нашла,нашло,нашли)+кто/что的间接格+不定式

该句式表示“倒是有…好”讽刺的否定意义,如:Ах...это!Нашёлкомужаловаться!(А.Чехов)啊…这!可找到诉苦的人了!

(6)Таки+动词人称形式

该句式意思是我才不…,绝不会。表示绝对的否定意义,多用于断然地拒绝做某事或者断言某人绝不会做某事。例如:Такидадут(дали)тебепремию!才不会发给你奖金呢!

二、肯定意义的表达手段

(一)肯定形式的肯定意义表达手段

俄语中肯定是无标记项,即不需要特别的标记形式,否定是有标记项,往往要有否定词作为标记。通常情况下句中没有表示否定意义的标志就意味着表达肯定意义。例:Ячиталэтукнигу.我读过这本书。还有一些形式肯定的,特定的句法结构表达肯定意义,例:

(1)Всем+名词(三格)+名词(一格)表示赞许的肯定意义,如:

Всемпирогампирог!这真是上等的馅饼啊!

(2)Айда+名词(一格)也表示称赞,赞许的肯定意义,“真不错,多么好”的意思。如:Айдамолодец(этотпарень)!真是好样的!(小伙子)

…肯定形式的肯定意义例子大量存在,不胜枚举,所以本文不对其进行详细描述,仅对形式否定的肯定意义表达作一详细探讨。

(二)否定形式的肯定意义表达手段

俄语中否定词не,нет,ни等使用范围较广,用来表达否定意义,但有时在句中用了не等否定词,所表达的并非是否定意义,而是肯定意义。

1.句中只有一个否定词的肯定意义表达

俄语中否定语气词не与疑问代词、疑问副词、语气词等连用,形成固定句式,表示肯定意义,这种结构具有鲜明的口语色彩,突出表现说话人强烈的感彩和情态意义。例:

(1)кто+не在句中一般表示总括、肯定意义。

Ктонепроклиналстанционныхсмотрителей,ктосниминеобрынивался?谁没咒骂过驿站长,谁又没同他们吵过架呢?

(2)как+не在句中译为“怎么不…”,“怎能不…”,表示应该,必须的肯定意义。

Какмненеплакать?Какнегоревать?我怎么能不哭?怎么能不悲伤?

(3)чем+не表示称赞,赞许的肯定意义,常见于口语中。

Чемэтонеподарок!这是名副其实的礼物!

(4)疑问词+какне+与疑问代词(副词)形态相对应成分,常见于口语中。

Комукакнеейзнать!她不知道谁知道!

(5)语气词будто

语气词будто和否定词(не,нет)连用,语句表示的就是确信的肯定意义,译为好象没…似的。例如:

Будтоянезаботиласьодетях!好象我没关心过孩子似的!

(6)疑问词+только+не

Чтоонтольконевидел!他什么没见过啊!

2.双重否定形式的肯定意义表达

《1980年俄语语法》将双重否定结构定义为:“总体否定句之谓语部存在两次否定或者两个主要成分均被否定,而两次否定的结果使句子失去否定意义并使句子获得诸如应该、难免、必要、必须等意味的肯定意义,此种现象即称为双重否定”。常见的双重否定形式如下:

(1)не+动词(变位形式)+не+动词不定式

表示不能不,不得不,必须的肯定意义,例如:Сыннерешилсянесказатьотцуобэтом.儿子不敢不把此事告诉父亲。

(2)(表示否定意义的)谓语副词+не+动词不定式

表示不能不的意思,加强肯定意义,如:Сваминельзянесогласиться.不能不同意您的意见。

(3)否定代词+не+动词不定式

该结构为带否定代词的双重否定无人称句,表达肯定意义,相当于汉语的“没人不…”,如:МаленькуюШурочкунекомунелюбить.没有人不喜欢小舒拉契卡。

(4)не(нет)+без+名词二格

表示“不是没有…”,“没有…不能”的肯定意义,如:Ябезнеёжитьнемогу.没有她我不能活下去。

(5)невсилах(невсостоянии,неимеетправа)+не+动词不定式

表示“不能不…”的肯定意义,如:Онневсилахнедуматьоней.他不能不想她。

……肯定/否定意义的表达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也是非常复杂的,出于篇幅考虑,就不再一一赘述。

种种不同的表达手段的存在是为了给人们提供选择的余地,根据实际语境的需要找出最佳的表达方式。种种不同的表达手段的使用是为了言语的多样化,生动鲜明。总之,了解掌握肯定否定意义固定的句式等表达手段,对准确,快捷表达自己对事物的主观评价大有帮助,可提高我们驾驭俄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黑龙江大学俄语系词典编辑室.大俄汉词典[G].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2]丁树杞.大学俄语《东方》[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篇4

反诘语气副词是构成反问句的重要成分,也是话语交际的常用手段。叶斯伯森在《语法哲学》中指出,“如同在语法的其他领域里一样,这里也有意念的意义和语法表达之间不一致的情况。虽然句子里根本没有否定词本身,但往往意义却是否定的。”“疑问句常常等于否定的陈述:amimybrother’skeeper?”(我是我兄弟的保护人吗?)吕叔湘也认为:“反诘实在是一种否定的方式:反诘句里没有否定词,这句话的用意就在否定;反诘句里有否定词,这句话的用意就在肯定”。在整个反问句的深层结构中存在着“肯定---否定”的相互转换机制,其中的反诘语气副词要与反问句的语义相协调,也要受到“肯定―否定”的相互转换机制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反诘语气副词与否定范畴有着密切关系的原因。传统上很多语法书把否定词的出现看做是否定的标记。相应的,广义的否定其实可以看作是一种“肯定―否定”的相互转换的过程。从小的单位讲,一个否定句可以用来否定一个肯定的命题,一个肯定句也可以用来否定一个否定的命题。

从构词的角度看,有些反诘语气副词内部存在着否定的过程,例如,“何尝”、“何必”、“何妨”和“何曾”等中的“何”实际上是对所修饰的成分的否定,相对于“*不尝”、“不必”、“不妨”和“不曾”。只不过“何X”是用疑问形式来表示否定,比“不X”更加委婉。“难道”传达反诘语气的强烈程度超出疑问,更接近否定的意味。“岂”是古代汉语的沿用,反诘语气虽弱于“难道”,也可传达质问、否定的等语气。不同于其它几者的是“何妨”,“何妨”只能加强而不可以否定后面提出的建议或命题,这也可以从构词语素的语义特点找到答案。因为“何妨”中的“妨”表示“妨碍”,即“阻止”或“不利于”,“妨”单独就可以表示某种否定的意义。“何”与“妨”构词后相互作用,语义发生中和,原来各自的否定意义和功能被抵消了。因此,可以说“何妨”的内部也发生了深刻地否定作用。

齐沪扬(2003)认为“难道”类副词的否定评价语气的强度要弱于“简直”及“毕竟”类语气副词,这一观点有待于进一步商榷。虽然“简直”和“毕竟”表达确定无疑的语气,“难道”等语气副词带有强烈的非断定、反诘语气,但应该注意到“简直”及“毕竟”类的语气副词本身并没有否定的意义和功能,必须要借助添加否定标记词等手段才能表达并加重否定评价的语气。

徐杰、李英哲(1993)认为否定和疑问是两个非线性语法范畴,“它们和焦点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对立于组词成句的线性语法系统。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平行于音系学中的非线性范畴和线性结构间的关系。否定和疑问两个范畴从属于全句而没有独立的‘范围’”。莱昂斯(Lyons)对否定范畴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叶斯伯森在《语法哲学》和《英语语法要略》中涉及到了否定范畴的问题。他建立了一个三分法的系统,即:a肯定的(positive)、B有疑问的(questionable)和C否定的(negative)。其中,a和C是绝对的,含有确定性(certainty),B暗含不确定性(uncertainty)。他认为,“如同在语法的其他领域里一样,这里也有意念意义和语法表达之间不一致的情况,虽然句子里根本没有否定词本身,但往往意义却是否定的。”“疑问句常常等于否定的陈述。”通过疑问范畴的作用,肯定范畴和否定范畴可以互相转化。

构成否定句的同时,句子成分之间就会产生某种语义限制作用,即语义学所说的“否定制约”(negationconstraint)。我们仍以叶斯伯森所采用的句子“他富有”为例,其肯定形式为“他确定富有”,否定形式为“他确定不富有”,一般的疑问形式为“他富有吗”或他不富有吗”。若要用本文所讨论的含有反诘语气副词的反问句形式则是:“他难道富有吗”或“他难道不富有吗”。显然,反诘语气副词的介入增强了原疑问句的不确定性,“他难道富有吗”直接暗含“他并不富有,或者经济状况可能很糟糕”;“他难道不富有吗”不仅暗含“他富有”,而且还有言外之意,即“毋庸置疑他非常富有”。在否定语义强度等级上,否定范畴与疑问范畴更为接近。就说话人的主观态度而言,如果说肯定句反应积极的态度,否定句反映消极的态度,那么含有反诘语气副词的反问句则体现的是极度消极的态度。说话人认为只否定原有命题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加入主观评价,并赋予这个被否定的命题言外之意。

反问形式与否定的陈述形式有着密切关系,但在表达功能上却存在着差异。反问形式所表现出的否定,准确地说不是语法上的否定,而是语义概念上的否定。丁声树(1961)认为:“同样的意思,用反问句来说就比平常的肯定句否定句更有力量。”张伯江(1996)认为反问是一种有标记的是非问句,它通过“难道”等短语或结构,“以及强化否定等有形标志,把句子的否定意义推向极致”,他还讨论了反问形式和一般否定形式在表达功能上的差别,证明反问形式的否定强度要高于陈述形式的否定式。孙汝建(1999)在常见否定结构和否定格式的否定强度对比中,也得出了类似结论:

简单否定式(否定词+V)

根据以上句式变换,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以下否定语义强度等级:

肯定句

综上所述,在语义功能方面,反诘语气副词与否定范畴有着密切关系,对反问句中深层语义结构上的“肯定―否定”的转化有着重要作用。反诘语气副词是相关的反问句语义否定转换的积极参与成分。

参考文献:

[1]叶斯伯森.语法哲学.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2]齐沪扬.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分析.北京: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1).

[3]徐杰、李英哲.焦点和两个非线性语法范畴:“否定”“疑问”.中国语文,1993,(2).

[4]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pp206-208.

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篇5

关键词:“三明治”教学法

韩愈说,师之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顾名思义即教学生如何做人,想孩子传授健康的习性道德品行。授业,即想孩子传授可惜文化专业知识。正如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传道也好,授业也好,均适用“三明治”教学法。什么是“三明治”教学法呢?首先就是要肯定孩子的成绩和优点,其次要指出孩子哪些地方还存在问题和缺点,需要加以改正。最后要鼓励孩子继续努力,提出希望,相信孩子会获得成功。

一、小学教育如何运用“三明治”教学法

我致力于小学数学教育十几年,深知欲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必须灵活正确运用“三明治”教学法,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是大有好处的。“三明治”教学法,具体做法就是有意识的把孩子的缺点夹杂优点中讲,把批评夹在希望中讲。每个孩子都希望老师的表扬和鼓励,都喜欢听夸赞赏识的话语,当孩子受到夸奖或赏识,心情会无比的高兴和激动,浑身血液沸腾,内心充满了自信,学习就有了动力,无形中激发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缺点和问题还是存在的,必须讲出来。在赞许中,同时指出孩子的错误,使之端正态度,正视错误,及时改正,相信他能办得到。

二、小学教育如何运用“肯定-但是-相信”公式法

我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时不时地运用了“三明治”教学法,从中探索体悟出“肯定-但是-相信”的公式法,所谓“肯定-但是-相信”的公式法,就是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表面是肯定,实际上要说的话蕴含在“但是”里,即指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和缺点,根本的目的在于给孩子提出要求,相信孩子一定能克服其缺点发扬其优点,希望孩子由此转化为进步的起点。在转化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关注,孩子有做错,错在哪里,及时点拨,教育孩子改一次错误,以后会越来越好,进步就大有希望了。记得有一年,我在五年级上学期授完第四单元,进行一次单元小测验,有几名同学成绩显得不理想,出乎意料之外。我对他们分别分析其原因,深入了解各自家庭背景情况,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属于后天努力不够,我掌握了一手信息,然后逐一进行谈话,针对这些孩子平时在班级各有其优点和长处,有的喜欢画画,有的擅长唱歌跳舞,有的爱好体育活动,基于此情,我运用了“肯定-但是-相信”公式法进行转化教育。首先给孩子以充满关爱的肯定,赞许各自不同的优点和长处,传递正思维,正语言,正能量,跟着孩子兴趣走,多用拇指教育而非食指教育,以“三明治”教学法和“肯定-但是-相信”公式法,先肯定孩子,但是还存在不足之处,把存在的问题夹在优点中讲,把批评放在希望中讲。如此一试,还真奏效,孩子听了,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使孩子萌生亲其师,信其道的亲切感。情感上得到关爱,精神上得到鼓励,增强了自信心。老师的赞扬,比任何方式更能激励孩子的上进心。

三、小学教育如何运用“实”“弱”“柔”三字法

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篇6

1批判的合理性与对话的合理性

“批判”与“对话”分别成为波普与罗蒂对科学合理性理解的核心,他们分别成为后标准派与后无政府主义的重要代表。按波普,通过批判自己的信念及其他人的信念,可展示我们的合理性;相反,罗蒂认为,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全身心致力于对话就等于对理性的信奉。

从根本上说要对合理性的态度给出一种合理的辩护是不可能的,合理性主义必然远离综合的或自我包含的合理性。“合乎理性就是倾听批判。”⑴波普的“批判”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即对传统知识理论的批判和对极权主义的批判。波普认为,以前占统治地位的人类合理性构想是证明的合理性,以理性的证明来达到绝对的知识。达到绝对的知识而使科学趋于终结固然令人生畏,但缺乏想象力、缺少从错误中学习的方法、缺少对启发性问题的发现才是科学进步的真正危险。科学作为一个过程,其合理性“并不在于它诉诸经验证据以支持其教条的习惯(占星术也是这样干的),而仅仅在于批判态度。”⑵就在于从问题到愈来愈深刻的问题的不断进步,所以,波普是以批判取代证明,以猜测性知识的增长或逼真性追求来取代绝对知识的获得而来实现知识论的合理构想的根本性转变。

我们的合理性与其说是一种先天能力,不如说是与其他人相互作用而后天获得的一种态度。这种合理性态度不仅对我们研究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具有重要性,而且对我们参与政治与经济生活来说也同样重要。波普认为,就象绝对知识的理想是获得人类知识的障碍一样,我们关于完美社会的乌托邦或绝对和谐的想象力同样是人类境况改良的障碍,前者必然导致怀疑论,对真实地认识实在性产生绝望;后者则最终导致暴力,对合情合理地调和冲突而产生绝望。在人间企图产生天堂就必然产生地狱。因此,波普的科学发现的逻辑与对开放社会的辩护具有一个共同的目标:用批评与猜想来摧垮绝对论。但波普在专注于合理性的批判功能时,把真性容纳在合理性之中,却可能使创造性经受批判而使创造性置于合理性的范围之外。这可谓是波普的合理性构想的最大缺陷。

就象杜威和海德格尔试图战胜黑格尔、康德的哲学传统一样,罗蒂也试图解构上述整个科学认识论传统(包括波普在内)。当波普试图说明什么是合理性时,罗蒂正极力表明象标准的及后标准观点一样的观点所限定的合理性的努力根本上是误导的,并总是无效的。然而在他的解构性批评中罗蒂也提供了关于合理性的一种正面特性。这种正面特性是柏拉图主义的倾向,即,合理性是依据人类的交谈来对录求本质这一倾向进行的一种浪漫的反应。进一步说,这种特性并不打算成为合理性的另一种说明,而是想成为破除试图定义理性本质这层伪装的一种合理性描述。

罗蒂提出两种相互对立的合理性构想:(a)认识论的合理性:要成为合理的,要成为完全的人,要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必需能发现与其他人类的一致性。建构一种认识论就是要寻求同其他人类共同的最大限度说明。(B)解释学的合理性:要抛弃认识论合理性所宣称的这种共同根基。按罗蒂,他所说的解释学不是作为认识论的一门“后继学科”,而是要把认识论表述为一人类文化中无用的而且不应存在的东西。⑶无疑罗蒂将自己标榜为对(B)的维护者,而把后标准派划入(a)的拥有者。

解释学的合理性实际上衍涵了苏格拉底哲学的主要特征:“乐于同别人交谈,乐于聆听别人,乐于估量我们对其他人的活动的结果。”⑷这种合理性将苏格拉底的这些优点看作完全的美德(道德上的优点)。因此,在解释学意义上的合理性是一种对苏格拉底式对话的信奉,这种对话根植于我们的生活方式并指向它自身的延续。这意味着该合理性在文化上是有证据的,并且从真正参与这种文化的人的观点看也是有内在价值的。这种对话并非基于任何深入的形而上学基础,而是基于我们共有的文化遗产的生活方式。

与波普坚持我们要接受他的合理性方案一样,罗蒂也敦促我们采取他的特殊的合理性构想,其理由是处于道德的考虑:只有当我们把合理性解释为对话,我们才以确保对个人尊重的方式构想合理性。罗蒂欣然承认,他为依据对话定义合理性提供一种“证据”,或者他清除了正确评价这种依据对话来定义合理性的某些障碍。

2目的论的合理性与道义论的合理性

作为后标准派的观点,目的论的合理性(有时被称为手段-目的的合理性)拥有许多支持者,他们认为,科学合理性就在于方法论规则对实现科学目的的适应性,科学目标成为科学合理性的轴心。正如亨普尔所说:“某种程序的方式或制约这种程序的规则既可能具有合理性,也可能不具有合理性,这完全取决于该程序要达到的目的。就算方法论的确能够制定出一些规则和标准,这些标准也必须视为工具的标准;标准是否适当,只能用标准所属的科学探索的目标进行评价。”⑺

目的论合理性主义者大都是通过改变波普[1]的方法或目的来阐述自己的科学合理性理论的,由此引发出了两种改革思路:一是通过对波普的科学目的(逼真性)的修正以达到对科学合理性的正确理解,譬如,科恩的“近律性”、威特金斯的“科学的最佳目标(optimumaimforscience)”⑽、哈瑞的“似然性”(plausibility)⒀、亨普尔的“解释性的和预见性的世界观”或“连续不断综合的和精确的经验知识体系”⑾⑺等。他们认为科学的目的不仅要告诉我们真假而且要告诉我们如何行动,不仅是真理而且是知识,所面对的不仅是现实世界而且是可能世界。与上述某种共相性目的追求方式不同,劳丹则将科学目的定位在具体的层次上,“科学唯一一个最一般的认识目的是解决问题”。⑻后来他在1984年又系统地提出了科学的四个目标:获得预测性控制、获得操作性控制、增加参量的准确性、结合与简化各种世界图景的成份。⑿劳丹的作法在吉尔那里引起了共鸣:“当在不太普遍的层次上谈及目的的问题时,这些问题就显得更为有趣了。”⑹另一思路是改进波普的方法论,如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2]在对待证实法的态度上,波普采取简单的完全否定,而劳丹则将证实法作为与追求与境、启发法相并列的方法来看待,这一点充分展示了科学合理性思想在标准派与后标准派之间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继承性与创见性的有机统一。牛顿-史密斯通过展示方法论在带来进步时是可操作的而来寻求对方法论的辩护,为此他提出了关于科学方法的八个择优理论的特征:观察的构建、繁殖力、思路记载、内理论支持、圆滑性、内在一致性、与根植于好的形而上学信念的相容性、简单性。⑼

目的论合理性主义曾一度在科学合理性论坛上扮演主角,但近来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为捍卫标准的科学合理性,西格尔指出目的论的合理性的缺陷就在于目的论的合理性恰恰没有考虑到科学目的本身的合理性。

弗雷德·达戈斯蒂诺(FredD''''agostino)从另外一种角度对目的论合理性提出批评,他说:“这种空谈理论的目的论是我所要抛弃的。我相信存在着另一种类型的对科学合理性有关问题的充分回答——一种广义上的道义论回答”。⒃他把自己的理论称为“科学的无目的合理性”,他对该理论的论证是出色的、独特的。

(1)选择道义论的理由

许多年来,人们已认识到在伦理学论证中存在着两种相互区分的证明构架。在广义的目的论构架中,如果某一活动者在某情形中从事某项活动是正确的,那么这一活动者在该情形中的行为从其结果及道德活动者应该努力实现的某个目标来说要比在该情形中的任何其他活动更好。所以使一项行为正确的特征是该行为与实现道德行为相关的某种独立确定的目标的结果(如最大限度地增加幸福)。从广义的道义论构架中,如果某一活动者在某情形中从事某项活动是正确的,那么该活动者的行为就其内在质而言较任何其他在此情形中的行为更好地表达了作为道德活动者个人的承诺。因此,行为的正确性在于该行为表达了行为者的承诺,而不存于该行为所产生的好的或坏的结果。设想一个人可能或不可能给另一个人一笔钱。从道义论上说,如果他已许诺要给那个人钱,那么他给那个人钱就比不给更好表达了该行为者的承诺。因此,该行为者给钱的作法是正确的,这不是因为相关于某一目标的可能结果,而是因为其内在质(即给与行为)与部分地限定行为者境况的承诺之间的一种表达关系。面对这种差异,达戈斯蒂诺最终选择了道义论作为合理性的解释途径,而非目的论。理由有二:①达戈斯蒂诺认为,道义论证明对科学事业要作出大量实质性假设,道义论的论点不可能脱离假设,但要摆脱性质上空洞的假设(如科学“目的”),而它所依靠的假设却是“目的论者”必须作出的假设。有人认为,一种道义论所基于的一组假设是一种目的论点所基于的假设集合的一个适当的子集,因此,一种道义论论点(其他情况相同)要比一种目的论论点更不易受到抨击。②似乎可能在一个证明科学合理性的目的论构架中,论证体系总存有某“松懈”之外。在证明“遵循特定的规则有助于目标实现”时,目的(或目标)的详述越合乎情理,这种证明就越难,就越缺少结论性;这种证明越有结论性,目的的详述就越不合理。譬如,就波普的科学目的“逼真性”而言,逼真性并非是理论的一个可观察特性,或者逼真性这一概念并未告诉科学家们去做他们可能知道如何去做的任何事情。这样,我们必须选用某些其他术语来构造对科学研究活动来说有效的规则。设想科学家应该选择那些具有最高确信度的理论,这一规则肯定是有效的,因为确认度(波普的另一概念)是理论的“可观察的”特性。但是,任何这样的证明(即遵循确认度的规则确实有助于逼真性目标的实现)显然将是无结论性的,并且这种证明有赖于或仅仅根植于一些没有结论的辅假设。而我们把选择比竞争对手更高度被确认的理论作为科学的目标,就很容易有结论性地确立:该目标对于那些更喜欢选择竞争理论中最高确认度的理论的人们而言是有保证的。虽然联结作为规则的确认和作为目的的确认与联结作为规则的确认和作为目的的逼真性相比容易得多,可靠得多,但前者(第一种联结)却留下一个难以克服的困难(不存在于后者之中),即,为何我们应尤其关注被确定目标的实现?为何我们应确实关切遵循规则是否有助于目标实现?对于确认同时为手段与目标的情形,目标又有何意义?对上述局面达戈斯蒂诺概括为:“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因此,达戈斯蒂诺认为,科学目的是上述“松懈”的一端,这是有待消去的。

(2)方法论境况及其案例分析

达戈斯蒂诺认为,我们之所以需要方法仅仅因为我们居住在一个愚钝的不透明的世界中。[3]我们不但需要科学方法,而且应在科学方法的概念(Concept)与构想(Conception)之间作一区分。科学方法的概念在相竞争的科学方法构想中是中立的,而任何科学方法的特殊构想在为这样一个贯穿性概念(科学方法的概念)所详述的限制中是一个更细致的阐述。譬如,对争论问题的任何真正的科学革命都诉诸于对理论选择的有说服性理由,人们在什么构成一种对理论选择的有说服性理由上不一致,而这种不一致就是关于对科学方法的适当构想的不一致。元方法论者大多从事辩护或批判某种特殊方法构想,这是一项有价值的事业。但达戈斯蒂诺声称这不是他要从事的事业。他并不想非目的论地依照某种特殊的科学方法构想来证明在特定与境中程序的合理性,而是力图“更温和地”依照科学方法概念的某种贯穿性和抽象性概念的规则从道义论上展现在特定与境中程序的合理性。

在关于元方法论的研究中他要思考的是某些境况(circumstances),在这些境况中需要某种方法论基础来解决争论的问题。发现自己处于这些境况中的个体(科学家)被某些非目的论(non-teleologicalreason)的理由或规则所指导,而这些规则(详见下述)与一种贯通性方法概念相关,因此就这些非目的的理由而言,这些个体所做的事是合乎理性的。达戈斯蒂诺把这些理性活动者所处的境况称为“方法境况”(circumstancesofmethod)。很富有表现力的是,科学家之所以遵循这些规则不是因为参与的任何好处(尽管这些可能产生),或参与的目的,而是因为对遵循这些规则起决定作用的内在质(即他们的信仰或承诺)。

对于那些信奉实在论、可错论、理性论的人们,当他们遇到不一致性或决定在肯定与否定中哪个更好时,他们便发现自己处于方法境况中:他们意识到他们需要设计出一种方法,以便决定两种不相容的态度(肯定与否定)中他们应适当地采取哪一种。科学合理性如何以非目的论的方式被证明?那些发现自己处于方法境况中的人应当怎样做?达戈斯蒂诺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暗含在构成这些境况的信奉(或承诺)之中。因此,就这些信奉(或承诺)而言,从表达上而非从工具上说这些境况是合理性的。假定阿尔夫(alf)肯定p,贝思(Beth)否定了p,并且阿尔夫知道贝思否认p,贝思也知道阿尔夫肯定p,在这种情形中存在着态度上的不相容性,对此阿尔夫与贝思俩人都知道,并作出如下推理:

①他(她)否认我所肯定的(这就承认有初看起来态度的不相容性)。

②我们俩人不可能都是正确的(对实在论的信奉暗含了这一点)。

③我可能是错的(信奉可错论暗含了这一点)。

④因此我必须弄明白是否有更好的理由去肯定还是否认,因为不然的话我将不知道要肯定还是否定(信奉理性主义暗含了这一点)。

因此,对阿尔夫来说,只有通过寻找、检验,并在同一天平上估量贝思否定p的理由,阿尔夫方可发现她的否认理由是否比他肯定p的理由具有更大的分量。

(3)基于对方法论者的“动机”考察的四种规则

①达戈斯蒂诺继续运用阿尔夫与贝思的例子,因为阿尔夫想他是否要改变自己对p的想法,及为何贝思否认p,因此他具有好的理由来反对其他任何人要使贝思哑口无言或抑止自己的企图。如果他人要使贝思保持沉默,阿尔夫将至少不会从她那里来发现她否定p的理由,就更不能发现这些理由是否具有足够的说服力及有更大的分量来压倒他支持p的理由,即,科学方法能够合法地结合一种非干预的规则,该规则在那些发现自己处于方法境况中的人们那里禁止了任何对某种表述的强抑制。遵从这种规则比不遵从规则的行为更好地表现了理性活动者采用有更好理由要采用的态度的承诺。②阿尔夫具有好的理由不仅不干预贝思否认p的理由表述,而且还要接受它们,除非否定p的任何理由R被另外某一理由R''''所削弱或在分量上超过,或认为这些理由不如他肯定p的理由更有分量。因此,科学方法可能合法地结合一种责任规则,该规则要求其态度不相容的各方不要拒斥另一方的贡献或把它们排斥为分量不足。③达戈斯蒂诺认为,一个命题是肯定或否认某一其他命题的一个理由,则这两个命题的相关性从逻辑上讲得过去。因此,科学的方法可合法地结合一种相关性规则,该规则要求其信念不相容的各方提出与他们不一致的观点相关的那些论断作为他们按受或拒绝的理由。这一观点从性质上说是道义论的而非目的论的。如果认为所有基于逻辑上不相关的态度都不正确或都没有必要,那么这种观点是愚蠢的。达戈斯蒂诺称他的观点只是告诉人们,基于相关的思考的肯定要比基于不相关思考的肯定更好地表达了理性活动者的信奉或承诺。当然,在接受逻辑上不相关的思考时,一个人可能具有肯定或否定某命题的一种动机,但他没有肯定或否定的好的理由。譬如,反犹太主义者在接受了爱因斯坦是一位犹太人的论断后具有拒斥狭义相对论的动机,尽管没有好的理由,因为在反犹太主义与作为科学理论的狭义相对论之间是无关的。④没有任何东西(或命题)可被认作是肯定或否定p的一个理由,除非这种东西(或命题)被各方独立地肯定。理由必须是分开地肯定的。这些理由必须不预设或暗含任何争论方的权威性,即,科学方法可合法地结合一种公开性(pu-blicity)规则。这一规则要求,各方能提出那些仅仅有其反对方自身独立证实的论断并以此作为接受或拒斥的根据。不能公开肯定的思考往往比可公开肯定的思考更容易使我们在认识论上误入歧途,这表明上述公开性规则不是目的论的。由上述分析达戈斯蒂诺总结出限制人们行为的四种规则:

(1)他们抑制以任何方式干预对否定他们所肯定东西的理由的提出或表述。

(2)他们遇到一些逆理由(否则接受任何理由),这些逆理由为否定他们所肯定的东西而被表述。

(3)他们抑制提出某些思考作为肯定或否定命题的根据,这些思考与他们所争论的问题的相关性在逻辑上不成立。

(4)他们抑制提出某些思考作为肯定或否定命题的根据,这些思考不能由争论各方独立地被肯定。

这些规则充斥在方法境况中,构成了科学方法的基本要素,由此为科学合理性论断提供了一个非目的论的基础。同时这些规则还使人们形成遵守诺言与讲实话的习惯。当然,达戈斯蒂诺认为,虽然目的论视角与道义论视角之间存在着差异,但两者之间并非在性质上空全对立或相互竞争,而是在原则或性质上相互补充。就“给钱”的例子,这种给与可能既有助于好的结果的产生,又表现了行为者的承诺。

此外,还有其他的类型,如,由个体唯智论(包括自然主义)的合理性与社会建构论的合理性构成的对应体,在此自然主义中认知个体主义受到社会建构论者如赫斯(m.B.Hesse)、唐斯(Stephenm.Downes)等的批评,他们认为,若不放弃这种认知个体主义,若不立足于社会学的角度,就不会对科学合理性作出充分的说明。⒄、⒅

上述不同的格局表明,科学哲学家们在理解科学理性时具有不同的侧重,这些侧重点都是他们各自认为最能体现科学合理性的核心特征所在。因此,科学合理性是多面的、多层次的。本文认为,应从比较的角度来理解科学合理性的内在质的规定性。这就是,在近代科学产生过程中相比于自然哲学的合理性与宗教的合理性,科学不仅具有求真性、数学的规范性、逻辑规则系统、实验的可证实性、宽容性,[4]而且在于它不断超越自身的常态与境而形成新的异质与境的内在驱动力。

参考文献

⑴波普:《猜想与反驳》,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第548、317页。

⑵K.R.popper,theLogicofScientificDiscovery.newYork:Harper,1968.

⑶RichardRorty,philosophyandthemirrorofnature.princotonUniversitypress,1979,p.318.

⑷RichardRorty,Consequencesofpragmatism.Universityofminnesotapress,1982,p.172.

⑸Vincentm.Colapietro,"towardamoreComprehensiveConceptionofHumanReason",ininternationalphilosophicalQuarterly,no.107,1987.

⑹Ronaldn.Giere:"ScientificRationalityasinstrumentalRationality",inStudiesintheHistoryandphilosophyofScience:Vol.20,no.3,1989,p.383.

⑺C.G.Hempel,"ScientificRationality:analyticvs.pragmaticperspectives",inRationalitytoday.t.G.Geraett(ed.).offawa:U-niversityofottawapress,1979,pp.45~66.p.51.

⑻拉里·劳丹:《进步及其问题》,刘新民译,华夏出版社,1990年,第118页。

⑼w.H.newton-Smith,theRationalityofScience.London:Routledge,1981.

⑽Johnwatkins,ScienceandScepticism.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84,p.xi.

⑾C.G.Hempel,"ValuationadnobjectivityinScience",inphysics,philosophyandpsychoanalysis.R.S.CohenandL.Laudan(eds.).Dordrecht:D.Reidel,1983,p.91.

⑿LarryLaudan,"explainingtheSuccessofScience:BeyondepistemicRealismandRelativism"inScienceandReality.Jamest.Cushingetal(eds.).UniversityofnotreDamepress,1984,p.89.

⒀RomHarre,VarietiesofRealism.oxford:Blackwell,1986.

⒁LarryLaudan,ScienceandValues.UniversityofCaliforniapress.1989.

⒂LarryLaudan,"progressorRationality?theprospectsfornormativenauralism",americanphilosophicalQuarterly24(1987).

⒃FredD''''agostino,"theaimlessRationalityofScience",ininternationalStudiesinthephilosophy,ofScience.Vol.4.no.1.1990,p.34.

⒄Stephenm.Downes,"SocializingnaturalizedphilosophyofScience"inphilosophyofScience,60(1993).

⒅m.B.Hesse,"Socializingepistemology",inimreHronszkyetal,eds.ScientificknowledgeSucialized,akademiaikiado,BudapestHungary,1988.

注释:

[1]本文并没有把波普归属于目的论合理性主义,其理由是在波普的方法论与科学目标之间存在着一个二难推理。若从方法论对科学目标的促动与适应来理解,把波普归入目的论的合理性主义者是不妥当的。

[2]遗憾的是,拉卡托斯仍沿用波普的逼真性作为科学目的,结果他克服波普的二难推理的努力并未奏效,这一点已为牛顿-史密斯明确指出。

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篇7

一场禽流感,让以经营炸鸡和鸡肉汉堡为主的全球知名快餐连锁店肯德基,在亚洲部分国家和市场突遇寒冬。

虽然肯德基(中国)的情况暂时稳定,但是疫情的继续扩散已经让肯德基意识到,在未来中国市场,他们同样可能面临不可想象的巨大风险。此时提前进行“危机公关”显得及时并且必要。

2月5日,肯德基中国有限公司开始启动“危机公关”,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行新闻会,向社会承诺:“食用肯德基的鸡肉是绝对安全的。” 高峰时的店里店外

2月4日下午5:50左右,北京肯德基安定门分店,一位携女友走进该店的男士对工作人员说,“有没有鸡肉的汉堡吗?”他的一句话立即引来周围人的目光。“没有。”工作人员答。

“我也不想要有鸡肉的汉堡,”这对年轻人在商量,商量的结果是买了一份10元左右的小套餐。

记者看见该店的7个柜台有4个“暂停服务”;200多个座位的店面里只有70多人在消费,而他们只有一半左右的人用餐时选择了鸡肉汉堡、炸鸡翅等鸡肉类食品。

一碗小份的汤,一个甜筒,一个玉米棒,10元左右的套餐成了此时来肯德基人们的更多选择。在记者停留约1个小时的时间里,平均35分钟才有人从门口进来消费。

而此时外界不断传来这样的声音:“最近不打算吃肯德鸡了,等禽流感过去了再说”。

“这都是‘鸡’给闹的!”店里一位工作人员从记者身边经过时说,“我们的工作时间是到晚上11才下班,现在并没有改变”,随后,她又到店外去望了望。

据媒体报道,随着禽流感的扩散,肯德基在亚洲设有3000多家分店,其中一半左右分店的营业额开始直线下降。1月27日,美国肯德基公司越南分公司宣布,鉴于禽流感在东南亚国家的蔓延,暂时关闭越南境内的所有肯德基餐厅,并准备在近期重新开张后转而经营鱼类食品;日本媒体报道,日本1000多家肯德基店从1月开始无人光顾;而肯德基泰国分公司发言人虽然拒绝透露目前当地分店的经营状况,但是据当地媒体报道,昔日生意红火的泰国肯德基餐厅已经变得异常冷清;马来西亚的肯德基连锁店也出现萧条,其股票的市值一路滑坡;韩国媒体也早已指出,韩国数百家肯德基店同样无人问津。目前,菲律宾尚未出现禽流感疫情,因而那里的肯德基餐厅依然很受欢迎。与北京肯德基公司的对话

“你去时还不是高峰期,”2月5日下午,北京肯德基有限公司总经理行政助理张建中对记者说,“今天中午我们临时有事去恒基中心两个店买餐都发现这里的人很多,很难找到座位。”

记者希望了解北京肯德基公司目前每天的消费额和同比的销售情况,“如果你说我每天、每年肯德基卖了多少钱都不知道的话,那是骗你的;但我还不能代表公司说这些商业秘密。”张先生说,“也没有什么可比较的;和昨天比,我没有得到精确到一个分店的数据;和春节比,肯定没法比的,春节高峰期人多消费多;去年也没法比,那时店少现在店多……”

张建中特地为记者提供了一个当年开店时人们排长队购买肯德基的图片。

“排队不是我们的愿望,我们目的是尽快让消费者在最短时间内开始用餐。”张说,“开千家店也是出于此目的。”

张所说的“千家店”指的是,2004年1月16日肯德基在中国开了第1000家连锁店,当时的选址是北京朝阳区樱花园东街。截至目前,肯德基在北京约110家,中国1000家。肯德基平均每年开店的数量达到了230家,即不到2天就有一家新店在国内开张。

在北京肯德基公司,记者看到,从1987年肯德基第一家店在北京前门开出以来,手捧肯德基的山德士上校的那张标志性的笑脸开始在各个城市的黄金地段绽放。

对于此次禽流感对肯德基在中国的业务的影响,张建中转述了中国百胜肯德基品牌总经理朱宗毅的话说,“禽流感发现初期,对中国肯德基的营业无明显影响,目前从全国来说影响不大,但各地区情况有所不同,每日情况也有起伏。部分餐厅情况稳定,但有餐厅影响较大。”

“至于哪些餐厅影响大,我也不清楚。”张先生说。

中国百胜餐饮集团负责肯德基中国公共事务部经理吴慧瑜(音)女士说,这只是全国比较统一的情况,具体到每个省市的情况又不一样,至于哪些餐厅影响较大她也表示不知道。

记者了解到的最新信息是,有关部门希望肯德基能提供一些更“活”、更具体的“实情”材料,即落实到每一家店发生的细节情况,比如上面提到的每天销售量的情况变化,哪些餐厅受影响大,其中需要哪些部门哪些方面的帮助等等,而不是“一概而论”。肯德基在行动

面对禽流感,肯德基在中国是否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来应对?

“特别谈不上,像我们这样按国际标准来操作的公司,我们每天都在做这样的事情。”吴说,“只是现在加强而已。”

“自中国发生禽流感之后,肯德基已经制订了一系列完善的应急计划。”吴经理介绍了肯德基中国几大方面的行动。从供应商到库存,从运输过程到烹制过程,从餐管到设施、员工管理层层把关。“除了以上介绍的措施外,公司是采取集中采购,然后才发配到各调配中心去。”

“各种应急的临时会议和报告,算不算?最近在餐厅还可以看到各种海报,它将详细介绍肯德基的来源和安全可靠性。”张建中补充说北京的情况,“北京当地的采购更多来自北京、天津、山东、东北等地。”

中国百胜肯德基品牌总经理朱宗毅说,“如果万一有任何供应商的鸡肉发现任何问题,我们都有能力立刻转向,改由其他合格供应商供货,以确保肯德基的鸡肉供应。”。

在上海肯德基新闻的会现场,上海肯德基公司总经理王齐先生,向媒体详细地解读了中国肯德基的鸡肉供应体系。“目前肯德基在中国拥有近30家本土供应商,他们全部都是我们长期合作、能够信赖的好伙伴,也全都是国内最大型、最先进的鸡肉供应商,他们的产品都出口日本和西欧。”据王先生介绍,通过这些供应商的网上饲养(不让鸡接触地面)、宰杀后的快速冷冻消毒、真空包装等一系列措施,“每一批供货都要求出具由当地动物检疫部门签发的《出境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和《动物及动物产品运载工具消毒证明》,并证明所有的供货‘来自非疫区,无禽流感’。”以此确保从源头防堵任何传染的可能。

在会上,王齐还回答了记者关于越南肯德基餐厅停业的原因,“越南政府有政策规定,禁止跨地区运输鸡肉,这就造成那里的餐厅缺少货源。”而中国肯德基所需鸡肉100%由大陆提供,为确保中国肯德基原料供应链的完整性,“我们同时制订了完善的应急计划,所以能确保上海115家餐厅的正常运转。”

在回答是否会修改肯德基中国连锁店菜单的提问时,王齐表示,不会作大的调整,但会继续坚持品种创新。据介绍,仅在去年,肯德基就推出5种蔬菜、2种汤类产品以及多种早餐食品等,但炸鸡腿和鸡肉汉堡仍然是肯德基的主打品种。

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篇8

风险调整贴现率法风险调整贴现率法是一种既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又考虑风险投资所冒风险的动态贴现方法。由于风险报酬率的大小和风险投资所冒的风险程度成正比,首先根据风险大小调整贴现率,将原有的投资人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即无风险报酬率调整为新的投资人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即无风险报酬率和有风险报酬率之和,然后根据调整过的贴现率对投资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进行贴现,最后采用净现值法来进行投资决策。风险调整贴现率法的关键步骤是根据风险的大小确定风险调整贴现率。其计算公式为:风险调整贴现率k=无风险报酬率RF+有风险报酬率bv。一般地,无风险报酬率RF是最低的社会平均收益率,可用同期国库券利率计算。有风险报酬率与投资项目的风险大小有关,风险越大,要求的报酬率越高。风险报酬斜率b是个经验数据,可以由商品林风险投资决策者组织财务、技术等部门的专家对影响商品林投资风险的各因素综合分析确定。风险程度v一般用标准差计量,在实际工作中,尽管“标准差”能反映投资项目所冒风险的程度,但不便与其他方案比较,因此用标准差率(标准差对期望收益的比值)表示离散程度即风险大小。通过计算和比较不同商品林风险投资项目的投资风险调整贴现率和其净现值指标npV,只要npV为正值,其项目都是可行的,如果投资方案互斥,npV最大的投资项目应是商品林风险投资最佳的决策选择。

肯定当量法肯定当量法也叫风险调整现金流量法,它是一种先采取肯定当量系数把未来不确定的现金流量调整为肯定的现金流量,然后用无风险的贴现率来对调整后的现金流量进行贴现,最后采取净现值法进行风险投资决策的方法。肯定当量系数表示未来肯定的现金流量与未来不肯定的现金流量之比,介于0到1之间,其计算公式为:at=未来肯定的现金流量/未来不肯定的现金流量期望值。实际工作中,由于商品林投资项目的不同标准差率对应不同的肯定当量系数,所以商品林风险投资决策者可根据历史经验制成肯定当量系数表,常用的标准差与肯定当量系数对照表,可参见表1。进行风险投资决策时,只需先计算出不同商品林投资项目方案的标准差率,然后查表找出对应的肯定当量系数,可计算出各个项目方案的净现值。同理,所有净现值npV大于零的项目都是有收益的。如果商品林风险投资决策者只投资一个项目,npV最大的项目风险最小而收益最大,应为商品林风险投资项目决策的理想方案。肯定当量系数法得出的结论比较准确,但是肯定当量系数的确定比较困难,另外根据标准差率来确定肯定当量系数时,由于是经验数字,所以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判断色彩。建议商品林风险投资决策者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对影响投资风险的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来确定该系数。

商品林风险投资机制设计建议

借鉴发达国家商品林风险投资的先进机制商品林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商品林风险投资相对于一般风险投资不仅投入多,而且风险更大,收益也更加可观。正是基于商品林风险投资的这些特点,世界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发展自己的商品林风险投资事业,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风险投资运作机制。目前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林业投资已有相当大部分转向了市场,林业投资基本上都是来自企业。从发展趋势看,国家的投资比例在减少,企业投资的比例在增加;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各种林业项目风险投资能够顺利地融通和退出,许多国家都积极地培育二板市场。在美国,风险投资通常以有限合伙制的形式进行运营。有限合伙制分为有限合伙人与普通合伙人。一般来说由风险投资家担当普通合伙人,执行风险投资的经营管理,承担无限责任。而有限合伙人只按各自出资比例承担有限责任。普通合伙人与有限合伙人签订合伙协议,设立风险基金,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建立政府导向型的商品林风险投资投入机制第一,由各级政府牵头成立商品林风险投资公司,对林业商品林项目提供风险资金支持,并对风险资本市场示范引导扶持。在具体的运行上,风险投资公司可以以资金人股,商品林企业以土地、技术人股,共同组成一个高新技术风险企业。第二,政府提供各种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各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及林业科研单位出资组建股份制商品林风险投资公司。第三,建立商品林项目风险投资基金。政府可结合商品林项目和商品林经营企业的销售利润留成来建立风险投资基金,以补偿重要商品林投资中的风险损失。

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篇9

关键词:否定;全部否定;部分否定;否定词:否定句

英语语言是属于分析性语言的一种。它有着简洁与丰富的表现形式,在其使用的发展过程中,它的词汇与语言结构有着吸收融汇其他语种的能力。它的结构形式既有民族色彩的惯用特点,又有相当灵活的分析性,正如汉语一样,并非处处受其语法一板一眼机械地限制住。因此,英语句中语法结构有时也要分析之后才能确定。正因为英语有其灵活的分析性,有时句子表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不易确定。更何况英语还有一种不太近情理的表部分否定的句子。它往往被人误解,即使是英语有相当功底的人(非母语者),一不留心,也会出现误解。所以有时我们会读到某某指正某某在理解与翻译中误解的文章,而其中不少误解就出在此种范围之内。下面笔者就个人的学习与总结,谈谈英语中的全部否定(totalnegation)与部分否定(partialnegation)的情况。

一、全部否定

英语中全部否定句,乍看起来很容易,无非是用一些如:no,not与never之类的否定词就构成了否定句。但在实际阅读或翻译中,就不那么一目了然。肯定与否定句式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要确定句子是肯定还是否定,颇费功夫,若望文生义,免不了出现误解。

1、明显的否定句:

a、采用明显的否定词,如no。not,never,little,seldom,hardly,scarcely等词构成。www.133229.Com这种否定式简单明嘹。初学者一想到要构成否定句,就会想着这些词,在文章写作与翻译中,仅此表现法,未免单调枯燥。

b、采用词头(或词尾)构成否定词。如un,dis,in,in,ir,non等。也有采用词尾构成否定词的,如less(homeless,classless)等。采用这种加词缀的办法构成否定词而达到否定作用,有时起到文字的修饰作用,就不至于象常用的一些否定词来表达否定作用显得笨拙。

2、不明显的否定句:此类句中,有时有明显的否定词,但可能表肯定,有时又可能表否定,这就不是句中字面上的意思。比如,youcannotbetoocareful(你越小心越好,或小心为妙之意)。句中虽有否定词,却不是否定句。又如,youcannomoreswimthanicanfly(你不能游泳跟我不能飞行一样)。这种句子的含义说得更清楚,应该是这种意思:你要能游泳,那我就能飞行了。这种句子虽有否定词在内,但它并不那么醒目,不过它倒是一种有相当文学色彩的比喻否定。再看一下这种句子:thisbookistoodifficultformetoread(这本书太难了,我读不懂)。句中没有否定词,可意思是否定的。若此种句型,再加上一个否定词,如heistoowisenottoseethat(像他那么聪明,不会看不出的)。此句可由上句分析出意思来,上句是无否定词的否定句,句中再加一个否定not,那就应该是否定的否定,这自然就是肯定句了。所以这句可理解为他那么聪明,不至于看不出那种事来。结果句中有了否定词,却又是肯定句了。当此种句型增加否定词时,如不是置于否定不定式的,而是置于前部的否定,如heisnottoooldtodoit(他不是老人,那事他是可以做的)。句中虽有否定词,也不是否定句,意思仍然是肯定的。所以这句话却不可理解为他老得不能做了。从以上各例句看来,英语中的句子是否定句还是肯定句,并不一定要看句中有无否定词的存在,而是要细心分析后,才能确定是表肯定还是表否定意义的。只要我们在阅读中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会发现英语语言中,有些貌似肯定句,实为否定句,以及貌似否定句,却又是肯定句的情况存在。文学作品中,此种现象,尤为常见。

3、转义性的否定句:此种句子的否定似乎是隐形的。它既不借助于否定词,也不是惯用式内涌否定句型,而是由其他词转义而来的。如rainpreventedhimfromgoing(下雨,他没去)。此句按字面上意思可理解为雨阻止了他来。这只是转义的否定句罢了。类似的句型可作否定手段借用之,诸如:herefrainedfromsmoking(他不抽烟了),keepawayfromthefire(别靠近火),keepoffthegrass(勿踏草地)等都是常见的。当然要借用别的词来表否定还多得很,如借用fail,refuse等等词都可表示否定句型:hefailedtokeephiswords(他不守诺言)。thedoorrefusestoshut(这门关不上)。从以上数例看来,这种借用的否定句型,在写作与翻译(如汉译英)中定会助你一臂之力,而且有文情并茂,笔下生花之感,当不失为一种文字上的修饰手段。

二、部分否定

上述的全部否定句中,有时会出现与肯定句难以分辨的情况,但两者是必居其一的,不是全部否定,就是全部肯定的。然而,英语中还有一种是既不能全部肯定,也不能全部否定的句子,就是说,句中含有肯定的成分,也有否定的成分在内,但这决不是模棱两可的句子。这种句式,若从语法角度分析它,常常被人误为全部否定句。例如boththebrothersarehere(兄弟两人都在这里)。若加否定词,句子就成为boththebrothersarenothere,此句不可理解为两兄弟都不在这儿,而就理解为两兄弟并不都在这儿,意即一个在,一个不在这儿。要是两者都不在这儿,英语应该是这样表达的:neitherbrotherishere,由此可以看出,表两个的全体(both)中与否定词结合时只表其中的部分否定,即一个否定了,一个肯定了。若两个都全否定,就要借助于neither把两个中的每一个都否定,才算是全部否定了。同样,表全体的词all也是这种情况。例如,allmyfriendssmoke(我的朋友都是抽烟的),其否定式allmyfriendsdonotsmoke也不能理解为我的删友都是不抽烟的。它真正的含义是有的抽烟,有的不抽,意即部分还定和部分肯定。究竟否定与肯定的各多少,却没有象表两者的全部那样好划分。总之。既不全部否句,也不全部肯定就是。此句若是全部否定,英语应该是这样的noneofmyfriendssmoke。

从以上例句中可以看出,英语中凡是表全体的词(如both,all,every)与否定词结合时,都表部分否定。凡要表全部否定,需要借助于either,neither,any,none等词来逐个地否定其全部,才算是全部否定了。同样,英语中还有些表全部时间的副词(如always,quite)与否定词结合起来时,也是这种情况,它只表部分时间的否定,而不表全部时间的否定。例如:idonotalwaysbelievewhathesays之句,不能理解为我始终不相信他所说的话。它应该是部分否定,即我并不是始终相信他所说的话,也就是说,我有时相信,有时不相信他的话。

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篇10

关键词:否定;全部否定;部分否定;否定词:否定句

英语语言是属于分析性语言的一种。它有着简洁与丰富的表现形式,在其使用的发展过程中,它的词汇与语言结构有着吸收融汇其他语种的能力。它的结构形式既有民族色彩的惯用特点,又有相当灵活的分析性,正如汉语一样,并非处处受其语法一板一眼机械地限制住。因此,英语句中语法结构有时也要分析之后才能确定。正因为英语有其灵活的分析性,有时句子表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不易确定。更何况英语还有一种不太近情理的表部分否定的句子。它往往被人误解,即使是英语有相当功底的人(非母语者),一不留心,也会出现误解。所以有时我们会读到某某指正某某在理解与翻译中误解的文章,而其中不少误解就出在此种范围之内。下面笔者就个人的学习与总结,谈谈英语中的全部否定(totalnegation)与部分否定(partialnegation)的情况。

一、全部否定

英语中全部否定句,乍看起来很容易,无非是用一些如:no,not与never之类的否定词就构成了否定句。但在实际阅读或翻译中,就不那么一目了然。肯定与否定句式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要确定句子是肯定还是否定,颇费功夫,若望文生义,免不了出现误解。

1、明显的否定句

a、采用明显的否定词,如no。not,never,little,seldom,hardly,scarcely等词构成。这种否定式简单明嘹。初学者一想到要构成否定句,就会想着这些词,在文章写作与翻译中,仅此表现法,未免单调枯燥。

b、采用词头(或词尾)构成否定词。如un,dis,in,in,ir,non等。也有采用词尾构成否定词的,如less(homeless,classless)等。采用这种加词缀的办法构成否定词而达到否定作用,有时起到文字的修饰作用,就不至于象常用的一些否定词来表达否定作用显得笨拙。

2、不明显的否定句

此类句中,有时有明显的否定词,但可能表肯定,有时又可能表否定,这就不是句中字面上的意思。比如,Youcannotbetoocareful(你越小心越好,或小心为妙之意)。句中虽有否定词,却不是否定句。又如,Youcannomoreswimthanicanfly(你不能游泳跟我不能飞行一样)。这种句子的含义说得更清楚,应该是这种意思:你要能游泳,那我就能飞行了。这种句子虽有否定词在内,但它并不那么醒目,不过它倒是一种有相当文学色彩的比喻否定。再看一下这种句子:thisbookistoodifficultformetoread(这本书太难了,我读不懂)。句中没有否定词,可意思是否定的。若此种句型,再加上一个否定词,如Heistoowisenottoseethat(像他那么聪明,不会看不出的)。此句可由上句分析出意思来,上句是无否定词的否定句,句中再加一个否定not,那就应该是否定的否定,这自然就是肯定句了。所以这句可理解为他那么聪明,不至于看不出那种事来。结果句中有了否定词,却又是肯定句了。当此种句型增加否定词时,如不是置于否定不定式的,而是置于前部的否定,如Heisnottoooldtodoit(他不是老人,那事他是可以做的)。句中虽有否定词,也不是否定句,意思仍然是肯定的。所以这句话却不可理解为他老得不能做了。从以上各例句看来,英语中的句子是否定句还是肯定句,并不一定要看句中有无否定词的存在,而是要细心分析后,才能确定是表肯定还是表否定意义的。只要我们在阅读中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会发现英语语言中,有些貌似肯定句,实为否定句,以及貌似否定句,却又是肯定句的情况存在。文学作品中,此种现象,尤为常见。

3、转义性的否定句:此种句子的否定似乎是隐形的。它既不借助于否定词,也不是惯用式内涌否定句型,而是由其他词转义而来的。如Rainpreventedhimfromgoing(下雨,他没去)。此句按字面上意思可理解为雨阻止了他来。这只是转义的否定句罢了。类似的句型可作否定手段借用之,诸如:Herefrainedfromsmoking(他不抽烟了),Keepawayfromthefire(别靠近火),Keepoffthegrass(勿踏草地)等都是常见的。当然要借用别的词来表否定还多得很,如借用fail,refuse等等词都可表示否定句型:Hefailedtokeephiswords(他不守诺言)。thedoorrefusestoshut(这门关不上)。从以上数例看来,这种借用的否定句型,在写作与翻译(如汉译英)中定会助你一臂之力,而且有文情并茂,笔下生花之感,当不失为一种文字上的修饰手段。

二、部分否定

上述的全部否定句中,有时会出现与肯定句难以分辨的情况,但两者是必居其一的,不是全部否定,就是全部肯定的。然而,英语中还有一种是既不能全部肯定,也不能全部否定的句子,就是说,句中含有肯定的成分,也有否定的成分在内,但这决不是模棱两可的句子。这种句式,若从语法角度分析它,常常被人误为全部否定句。例如Boththebrothersarehere(兄弟两人都在这里)。若加否定词,句子就成为Boththebrothersarenothere,此句不可理解为两兄弟都不在这儿,而就理解为两兄弟并不都在这儿,意即一个在,一个不在这儿。要是两者都不在这儿,英语应该是这样表达的:neitherbrotherishere,由此可以看出,表两个的全体(both)中与否定词结合时只表其中的部分否定,即一个否定了,一个肯定了。若两个都全否定,就要借助于neither把两个中的每一个都否定,才算是全部否定了。同样,表全体的词all也是这种情况。例如,allmyfriendssmoke(我的朋友都是抽烟的),其否定式allmyfriendsdonotsmoke也不能理解为我的删友都是不抽烟的。它真正的含义是有的抽烟,有的不抽,意即部分还定和部分肯定。究竟否定与肯定的各多少,却没有象表两者的全部那样好划分。总之。既不全部否句,也不全部肯定就是。此句若是全部否定,英语应该是这样的noneofmyfriendssmoke。

从以上例句中可以看出,英语中凡是表全体的词(如both,all,every)与否定词结合时,都表部分否定。凡要表全部否定,需要借助于either,neither,any,none等词来逐个地否定其全部,才算是全部否定了。同样,英语中还有些表全部时间的副词(如always,quite)与否定词结合起来时,也是这种情况,它只表部分时间的否定,而不表全部时间的否定。例如:idonotalwaysbelievewhathesays之句,不能理解为我始终不相信他所说的话。它应该是部分否定,即我并不是始终相信他所说的话,也就是说,我有时相信,有时不相信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