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英文名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50:33

时尚英文名篇1

1、aiden(艾登):该英文名字是比较独特时髦的,好像是根据中文直接音译的名字,很是与众不同。aiden其实是一个不是很常见的英文名,音译成中文是“艾登”,读音为[aiden],好听大气有味道,而且可寓意男孩非常阳光有活力,增添了男孩的气质。

2、dylan(迪伦):此名是借鉴《马尔代夫星星海》中男主角的名字来起的,不常见也不常被使用,所以作为2020年的英文名字,仍然是比较时髦的。dylan有“海洋的精灵”之意,用来做男孩的名字,可寓意男孩独立又坚强,给人的印象是比较美的。

3、harrison(哈里森):harrison这一名字音译成中文是“哈里森”,中英文的名字看起来都是很与众不同的,很时髦很个性。该名字的意思为harry之子,是英国贵族曾经使用的名字,所以给人的感觉是比较高贵大气的,可寓意男孩高贵大方,气质不凡。

4、barry(巴里):barry一名很少见,源自爱尔兰语,寓意是公平正义的,所以用做名字的内涵寓意是很好的。这个名字看上去也是非常简单的,非常容易记住,简洁大气。barry也有战士的意思,因此也可指男孩非常勇敢,不会屈服于困难。

(来源:文章屋网)

时尚英文名篇2

伦敦著名时装街的特色

摄政街(RegentStreet)

――英国的皇室贵族街

摄政街完工于1820年,该条街道迅速成为伦敦的时尚地标。街道的名称也因为摄政王而因此得名为摄政街RegentStreet。这条举世闻名的商业街从建设伊始就颇受英国王室和贵族的垂青。英国王室成员每年都至少要到摄政街集体购物两次,这种特别的举动对伦敦时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1825年到1851年伦敦“水晶宫”万国博览会开幕,摄政街成为当时伦敦最著名的“时装街”,是当时伦敦市民最重要的购物场所。一直到19世纪末,摄政街一直保持着第一时装街的地位。

最有代表性的三个英国时装品牌都诞生于摄政街。它们是雅格狮丹(aquascutum)、奥斯汀・里德(austinReed),还有积家(Jaeger)。三个百年品牌是英国时装风格的代表。

奥斯汀・里德始创于1900年。1926年,奥斯汀・里德在伦敦最繁华的摄政街上,成立了一家大型的服装百货公司,由传统商店型态摇身一变成为强而有劲的跨国企业。绅士风度、轻松优雅,皇室尊荣,奥斯汀・里德秉持着英国绅士沉稳庄重、温文儒雅的风格,在选料上简洁流畅,成为英国贵族引以为傲的国宝级服饰。奥斯汀・里德能成为高质量表征的主要因素在于其考究的剪裁缝制,这一点是与其始终把“服装定制工艺”做为设计的核心思想分不开的。此外,除了加强传统做工上的精致――注意钮扣、口袋、里布及其它细节,并逐渐融合了时尚潮流的剪裁设计,创造出隽永内敛的英式风格。

积家(Jaeger)品牌的创始人GustavJaeger是一名动物学家。他认为人们穿着天然动物毛制成的服装才会更舒适、健康。1884年,第一家Jaeger专卖店成立。Jaeger首次把骆驼毛,羊驼毛、安哥拉羊毛、羊绒等引入英国,成为英国最著名的高档羊毛服装品牌,深受北极探险家的喜爱。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电影明星,如玛莉莲・梦露,都是Jaeger的粉丝。

雅格狮丹(aquascutum)一词来自拉丁文,意思是“防水”。有150多年历史的aquascutum品牌便是以防水风衣起家的。品牌创建之初,aquascutum只是制作防雨外套,但即便是防雨外套,其款式也非常时髦,由褐色、蓝色、白色组成的细格纹经典、优雅,所以,很多人在天晴的时候也愿意穿着。曾几何时,“绅士和穿着花呢服装的太太”已经成了英国文化和不列颠国际时装形象的一个标志,而aquascutum对此无疑作出很大贡献。历史上,该品牌曾屡获英国“皇室工业奖”,深受英皇室、政要、明星的喜爱。

最有必要提到的是摄政街上大名鼎鼎的Liberty大型商场,在这里,伦敦时装之都的传统与创新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传统是Liberty完整的映像。Liberty的设计师们设计了公司的织物和刺绣,创造了Liberty时尚衣物的风貌。设计师们持续地创造艺术的、富于变化的衣服,从十九世纪的艺术化样式中找寻灵感和元素。Liberty的一层延续了摄政街定制服装的传统,这里可以定做到各种异国风情的服装,其中有一个专门的结构单元是英国皇家特许的定制裁缝店,于二十世纪初期加盟到Liberty。而同时,Liberty又以其“反文化”的特色闻名遐迩。

尽管随着时代变迁,摄政街经历了各种变化,但这条街道始终引领着伦敦的奢侈时尚,是欧洲最有名的时尚购物街之一。

萨维尔街(SavileRowStreet)

――高级定制男装的圣地

“高级定制”是个性、品质和尊贵的代名词,是具有贵胄品味的绅士首选。伦敦西区是史上最为有名的绅士云集之地,在这里有一条两百多年历史的小街SavileRow(萨维尔街)。从19世纪初,这条街便逐渐聚集了英国甚至是全世界最顶尖的裁缝。人们常说巴黎时装是“女装之后”,而SavileRow的定制男装绝对可以称为“男装之王”了。

男士西服的定制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那时伦敦的萨维尔街专为皇家定制军服、骑马服,后演变成西服定制。

邦德街(BondStreet)

――顶级名牌旗舰店的汇聚地

邦德(Bond)街因为英王查理二世的密友托马斯・邦德爵士而得名。靠近街道南段的“旧邦德”街,在19世纪初时,其街道上的建筑和陈列就给西区居住的富人们提供时尚地购物和消费,在发展过程中,向北延伸,形成一条“新邦德”街。在1746年公布的伦敦地图上,两段合称为“邦德街”。新旧邦德街从皮卡迪里环岛(piccadilly)一直延伸到五月市场(mayfair)。

如今,邦德街堪称为英国“最贵”的一条街,媲美于美国纽约的第五大道,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是世界顶级时尚名牌专卖店的汇集区,如tiffany、Dior、Chanel、Cartier、Hermes、RalphLauren、LouisVuitton、prada、Bvlgari等等几十个。风格各异的旗舰店建筑和不断变换的橱窗秀,也是吸引人们驻足观赏的主要原因。而在靠近皮卡迪利广场的邦德街,两侧内藏有许多精致商店的“拱廊商场”(arcade),是欣赏建筑设计和服饰艺术美的好地方。

牛津街(oxfordStreet)

――世界大型商场的集中地

从罗马时代直到17世纪,牛津街主要是作为从伦敦西城之外到牛津地区的线路而存在的,牛津街也因此而得名。那时最东部地区已经在南边有所发展,但是北边还没有什么重大发展。18世纪末期,主要有大片建筑物的兴建,即南部高斯弯那Grosvenor,北部波特曼portman和波特兰portland(今日的霍华德沃顿Howarddewalden)的兴建使得牛津街很大程度上成为现在的样子。一流的购物中心在20世纪开始起步,同时也伴随着一些正在向主要商店发展的小店铺的开业,像1865年首次开业的赛尔夫瑞至(Selfridges),它比较大的一部分在1929年才面向公众。

如果说邦德街是顶级时尚品牌专卖店的汇聚地,那牛津街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其1.25英里的街道上云集了超过300家的世界大型商场。

卡尔纳比街(CarnabyStreet)

――青年亚文化的发源地和聚集地

卡尔纳比街在英国是一条购物步行街,坐落在伦敦的SoHo区,紧挨着牛津街,在摄政街的东部。卡尔纳比街的名字来源于一个叫卡尔纳比房子,坐落于街道的东边,1683年由理查德・泰勒建立。这条街道拥有168家时尚的和生活化的零售商们,包括一大批知名的时装店铺。在风舞云跃的六十年代卡尔纳比街是时尚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诸多世界时尚设计天才中的佼佼者的诞生地。是朋克、摩登、嬉皮等街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街头风格穿着者的聚集地,成为伦敦青年亚文化享誉世界的地标。

在二十世纪60年代,很多独立的小时装店铺和设计师,比如玛丽・奎恩特(maryQuant)和“上帝约翰”都坐落于卡尔纳比街及附近。1965年,玛丽・奎恩特发明的露出大腿、颜色鲜亮、时髦又大胆的裙子第一次出现在伦敦最嬉皮的街头――卡尔纳比街,这种风格被誉为伦敦造型。卡尔纳比街因为出现大量的街头文化而著称于世,街头服饰和街头文化群体的不断出现更新,使得卡尔纳比街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成为伦敦最酷最时尚的街道,宣扬着摇摆的20世纪60年代的到来,《时代周刊》(timemagazine)曾称卡尔纳比街为“摇摆的城市”(theSwingingCity)。

经过多年的忽略和沉寂后,卡尔纳比街又一次获得时尚尖端的地位。这个区域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卡尔纳比街的南端,新开了很多店铺售卖一些独特的款式,尤其是有一个拥有三层楼高的“一次性”的概念店,坐落在一个开放式的庭院内,经营的理念是每件物品都是只有一件,独一无二的,甚至在伦敦其它地方很难找到的一些设计。

伦敦时装街发展的成因

城市的经济发展是时装街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众所周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于英国,使伦敦成为世界著名的经济金融中心,英国也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英国经济的崛起和发展,也带动了国家居民的消费能力和购买力,随着女权意识的觉醒,二战后越来越多女人参与社会工作,经济能力提高,相应地对服饰的消费需求激增,而时装街上的时装店铺是时装消费的终极场所,最能反映和体现人们对消费的热情和购买力,随着英国社会民众购买力的增加,时装店铺也鳞次栉比地相继在几条著名街道上开业,甚至吸引了国外如法国和意大利品牌店铺的入驻,极大地促进了伦敦时装街的形成。

时装街发展离不开成熟的消费者

伦敦经济的发达使大批中产阶级成长起来。政治、文化、艺术中心又使得伦敦城成为上流阶层、各界名流等时尚引领者的云集之地。毋庸置疑,时装业市场是精英的市场,时装业是精英产业,它应当有一批有影响的设计师和一批有影响的顾客。伦敦就拥有这样一批稳定的顾客群体,为时装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在这批顾客群体中,包括皇室成员、贵族妇女、政界名流、经济巨擎、文化名人、影视明星等,即使下层人士也形成了独特的时尚创造力和影响力。各类顾客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对时装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不同流派的时装设计师满足了这些需求,而需求的多样化更为风格各异的时装设计师提供了发展的舞台,使得时装中心的发展不再单调乏味,而是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这批有影响的顾客多为时尚引领者,他们的出现带动了伦敦时装在全球的流行,使得伦敦时装市场得到了延伸和扩展,这又促进了伦敦作为世界时装中心的发展。

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宣传,为伦敦时装街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时装街在形成过程中,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的规划建设尤其是后期的重建,离不开政府的关注和投资。例如牛津街在20世纪90年代的规划重修,就是由政府的公共机构筹资兴建。摄政街不仅由摄政王亲自钦点建筑师建造,皇室每年去摄政街的购物都极大地促进了整条街道的发展。政府的服务职能在时装街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吸引了大批外国著名服装品牌入驻,对伦敦时装街的形成起了政策上的促进作用。

立体化交通网络,为时装街提供了硬件设备

立体化交通网络是城市时装街建设的基本要素。伦敦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立体化成熟的交通网络系统,地铁线和交通线四通八达地连接到伦敦著名的时装街,方便地满足了人们出行的便利,即便是住在郊区的人们,也同样不用因为交通问题耽误购物的兴致,为伦敦时装街的繁荣提供了硬件上的条件。

时装街行业结构完整,增强了对消费者的吸附力

时装街的行业结构即以时装购物为主,餐饮娱乐为辅,形成商业街特有的市场格局。形成这种结构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提高商业街的吸附力,时装街白天是游客的观光胜地,夜晚是当地市民的消闲娱乐场所,从功能上满足了旅游者观光、购物游览的心理和消遣、休憩、品位都市文化的精神要求,同时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休闲消费的场所。满足了不同消费者不同层次的要求,例如伦敦的摄政街或邦德街,游人除了可以“windowsShopping”外,餐馆、咖啡吧可以使游人在品尝各国风味时,还可以品味伦敦市的历史和文化,体会伦敦那种贵族化的感觉,这正是商业结构为人们创造了增加愉悦感的氛围和环境。

服装院校的发展和服装人才的培养

由最初培养女裁缝开始的伦敦艺术学院,在20世纪转换期时由政府支持和产业资助,设计成专供西区商业雇佣需要的学校,培养了大批熟练的女裁缝师,专门制作宫廷衣裙和商店的服饰,为伦敦的时尚制衣业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作为创意产业高度发达的英国首都,伦敦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人才,在伦敦艺术大学接触到的很多设计前沿往往是世界领先的。伦敦的时装院校为世界时装界输送了大批的专业人才,培养出了一批世界顶级时装大师,而知名时装设计师的作品也会促进整个城市时尚产业的发展和在世界中时尚地位的提升。

时装街独特的文化氛围,是时装街真正的软实力和长久的生命力

时尚英文名篇3

一、语码转换及其相关研究

语码转换是指在同一对话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可能只是一个词发生转换,也可能连续几个句子发生转换;变体可能是不同的语言,也可能是同一语言的不同风格(Carol,1988)。语码转换作为语言接触的结果之一,在过去得到众多研究领域的重视,比如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何自然、于国栋,2001:86)。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大陆和外界的联系越来越频繁。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语码转换现象非常普遍。作为语言接触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语码转换开始不断地出现在日常生活当中,比如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流行歌曲、广告以及网络语言等。汉英之间语码转换也随之成为许多语言学家研究的对象。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有关语码转换的论文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对西方理论的介绍及研究现状的综述(范琳,1998;陈耘,2003;姚明发,2007),实证型的研究也多局限于对英语课堂和方言等语码转换现象的分析上(黄成夫,2004;陈孝宗,2007),而研究时尚信息网站语码转换的非常少。

二、中文时尚信息网站英汉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中文时尚信息网站。提起“时尚”这个词,许多人都会联想到服饰、化妆品、新潮食品、旅游及现代家居生活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时尚追求者已经将其信息来源从时尚杂志转移到了网络。目前,提供时尚信息的网站比比皆是,本研究将以“瑞丽女性网”作为研究对象。

随着瑞丽品牌在互联网平台上的成功拓展,瑞丽女性网现已成为服务于中国大陆及全球华人社群的领先在线媒体。以瑞丽品牌强大的内容资源为核心,以国内外百余家内容提供商资源为补充,瑞丽女性网内容时效性更强、信息量更丰富、表现形式更为多样。这必然要和国际最新时尚接轨,引入最新的时尚产品和潮流。另外,主要定位读者“白领”都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一定的英语水平,因此时尚信息中英汉语码转换现象十分频繁。研究分析发现,在具体语境中,语码转换具有多种语用功能,本研究将其归为五类:

(一)使行文简洁

随着中国入世,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入驻国内市场。新品牌和新产品的引入必然会带来新名词。对于双语使用者来讲,保留一些耳熟能详的专业名词或专业术语远比翻译出来更好。同样,由于和国际时尚紧密相连,时尚信息中会经常出现外国的地名、人名等。如果用音译译成汉语的话,会变得复杂许多,而且作为非学术信息也没有这个必要。因此保留原语是时尚资讯常用的手段,这样既能体现时尚气息,又做到了行文简洁。

(1)从episode的时尚高贵到Jessica的纯真浪漫,彰显了品牌今季独有的充满艺术感的设计风格。

(2)欧莱雅始终推动良好的UVa/UVB平衡防护,并帮助引入了欧洲美容化妆品协会(CoLipa)制定的UVa标识。

(3)加上同期推出品牌首创之BBCream嫩肌粉底霜SpF25pa+++,由洁肤、彩妆至防晒全面照顾,让你在夏日绽放亮白迷人光彩。

(4)本地与国际知名品牌均是其中的座上客,如Bellerose、Chine、olivierStrelli、essentiel、Scapa、Sarahpacini及Kipling,以及国际名牌Versace、escada、HugoBoss、pringleofScotland、marithé+FranoisGirbaud、muglermen、tommyHilfiger及CalvinKleinJeans。

(二)保留原信息

引用是信息传达常用的手段之一。为了把引用语的信息如实地保留,保持原语言的真实性,瑞丽女性网通常采取的是直接引用英文原句而不加翻译,或者是英汉语都使用的方法。

(5)这不是一个度假胜地,它是一个国度。继BeStupid(一起傻吧)广告系列轰动全球之后,Diesel的下一个挑战是创建一个全新的傻瓜社会:一个乌托邦式的热带雨林——在那里,傻瓜宣言能够茁壮成长并蓬勃发展。

(6)如今这个名为“oBSeSSiVeConSUmption——wHatDiDYoUBUYtoDaY?”的项目已集结成书……

(7)正如品牌Ceo,Lisamontague女士在会上对中国媒体所说的,“Loewe-onetouchtellsthestory(一触即知的皮革传奇精神)”在这次品牌的中国之行中被呈现得淋漓尽致。

(8)澳大利亚的鞋靴品牌ZUShoes2011秋冬广告大片的主题是“生活就像一场秀”(Lifeisarunway)。

(三)体现时尚感

目前,汉语中一些英语流行语的使用频率是相当高的,大家习惯不把它翻译成汉语。比如“fashionshow”,“今天很high”等。所以,在时尚信息中保留原英文词就做到了追求“时尚”。

(9)谁说oL职场装扮只能循规蹈矩又死板?优雅oL的职场装加点甜美更有人气呢!

(10)柔柔的色彩,温柔的小淑女look,是不是最受男友喜爱,秒杀他的心呢?

(11)花语LaDY多漾春夏风格扮靓今季

(12)蓝绿色的渐变长发,视觉冲击力真是好强烈啊,瞬间变身辣妹,partyqueen就是你啦!(四)解释说明

在时尚信息中,一些汉语词语后面常会跟与其相对应的英语,有时候还有括号加注,起到进一步解释说明的作用。这是因为有时候英语和汉语不能完全对等,英语能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时尚所传达的信息。

(13)theBodyShop的美白护肤系列moisturewhite紫苏水份美白系列,新加入三位新成员,包括兼具美白与卸妆功效的moisturewhiteShisomake-upClean

singoil紫苏水份美白嫩肤卸妆油、及全新泡沫洁面配方moisturewhiteShisoFoamingFacialwash紫苏水份美白洁面泡沫。(14)嬉皮风是60年代青年人风靡的打扮,今天小编就为你介绍10款嬉皮风love&peace精神的发型,点亮浪漫春夏吧。

(五)调节语气

由于和时尚息息相关,也就免不了会提及一些私人问题,为了避免尴尬,能更委婉地表达意思,就需要进行语码转换,把语气缓和下来。

(15)他对金钱数字尤其精打细算,是持家的一把好手。这种男人,即使不是GaY,也有明显的GaY倾向。

(16)-他会不会是个花花公子,-他到底和多少女人上过床-,他心里只有SeX没有爱吗……

(17)从这个角度上说,就像每个男人都会成家立业拥有一个女人,我们建议每个男孩也配备一个ShowerBreasts——一切就好像是在母亲怀抱时那么自然,需要的时候,它总是会给你足够的乳汁,当然,现在是浴液。

三、中文时尚信息网站语码转换的原因

从时尚信息网站英汉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来看,语码转换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原因。

首先,为了迎合读者口味,时尚信息使用的语言必须和读者的语言需求趋于一致。作为时尚信息的读者,尤其是广大白领女性,一般都有很好的教育背景,是双语人才。在日常工作中,她们积累了大量的时髦英语词汇,比如“DiY,Soho,vitamin”以及一些复杂的品牌名称等。这些词从被了解到熟知都是以英文形式出现的,不翻译出来,反而更能被读者接受。

其次,英语是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在中国尤其有着重要的地位。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就意味着有更好的职业前景。因此,英语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一个人的受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从这种意义上说,纯中文的时尚信息未免就显得“土气”了。因此,时尚网站都适当地夹杂英文,以满足读者内心的社会层次的需要,体现读者的小资情调。同时,时尚信息毕竟不同于其他政治经济类的信息,它不拘泥于正式的文体,是人们工作之余所选择的一种休闲方式,语码转换更能体现随意性,使人们拥有轻松的阅读心情。

时尚英文名篇4

[关键词]赵尚志;东北抗联;生平事迹;精神内涵

赵尚志将军作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其在抗日战争期间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并带领抗联部队与日本关东军展开了英勇的战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和功绩,不仅成为人民群众爱戴的民族英雄,而且在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赢得了民族英雄的称号。作为共产党员,赵尚志将军的坚决抗日和艰苦奋斗的战绩世人皆知,赵尚志将军一直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为我国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永远的纪念这名抗日将领,黑龙江省原来的珠江县以尚志命名,即现今的尚志县,哈尔滨也有一条大街也以尚志大街命名。赵尚志出生所在地的乡也改名为尚志乡,这不仅是为了表彰赵尚志将军的抗日功绩,而且也为了能够永远缅怀这位抗日英雄。近年来,在赵尚志将军出生和战斗过的地方的各极党委和政府提出了学习赵尚志精神的口号,并以赵尚志精神来对当前广大党员和干部进行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从而更好的加快推动我国东北的快速发展,振兴老工业基地。

一、赵尚志将军生平事迹

1908年10月26日,赵尚志生于辽宁朝阳县王伦乡喇嘛沟村。1919年春,迁居哈尔滨。1925年6月加入党组织。1926年5月到长春特支开展工作。1927年3月赵尚志被捕,1929年5月释放。1930年4月再次被捕,1931年经党组织营救出狱。

1932年4月12日,赵尚志完成了炸毁日军官兵和军用物质列车的任务;5月,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负责组织领导抗日武装斗争;6月,省委派赵尚志到巴彦游击队任参谋长。10月,巴彦游击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十六军江北独立师,赵尚志任政委。1933年1月以赵尚志执行右倾路线为由开除其党籍。1933年4月,赵尚志到宾县参加了孙朝阳的抗日队伍。10月,赵尚志前往珠河县成立反日游击队任队长。1934年6月,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员。1935年1月12日,满洲省委做出“关于恢复赵尚志党籍的决议”;28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成立,赵尚志任军长,兼第一师师长。1936年1月任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同年8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后,中共满洲省委与党中央失去联系。赵尚志在中共北满临时省委会议上选举为执委会主席并率第三军西征。1938年1月赵尚志前往苏联,但过境后,被苏军关押审查至1939年6月,释放后被任命为东北抗联总司令。7月,赵尚志率领百余名抗联战士重返东北。此时,得知中共北满省委撤销了他的职务。年底,赵尚志再次过境去苏联。1940年1月,赵尚志被指控推行“左”倾路线被。1941年秋,赵尚志重返东北继续抗日。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身负重伤被俘,壮烈牺牲,年仅34岁。赵尚志牺牲后,日寇将其头颅送到长春。1982年6月8日,龙江省委对赵尚志做出并恢复党籍的决定。2004年在长春般若寺院内发现了将军遗首后,在将军的家乡立碑安葬。

二、赵尚志精神内涵

赵尚志将军以其毕生的精力都用在了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上,其不仅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了富贵的精神财富。

赵尚志自幼在父辈的先聊下就立下了报国救民的志向,并用一生来践行此志向,在日本侵略者肆意践踏祖国大好河山时,赵尚志奋不顾身的投入到了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来,誓死捍卫国家的和民族尊严,具有爱国主义的浩然正气,这不仅是赵尚志精神的核心,而且是赵尚志精神的灵魂所在。赵尚志将军的一生十分短暂又极其坎坷,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挫折和磨难,但其始终不改初衷,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坚韧不拔及百折不挠的精神。特别是在二次被的情况下,仍然以一个共产常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尽心竭力的为党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而英勇战斗,直至壮烈牺牲。在赵尚志身上还体现着马克思主义者的开拓进取精神,而且在艰苦的环境下能够保持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在面对强敌时能够表现出敢于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赵尚志精神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其是用鲜血和生命凝聚而成,而且超越环境,超越时代,即使在今天和平时其,赵尚志精神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赵尚志用其传奇式的一生,用其悲壮的英雄事迹为我们谱写了不朽的乐章。其不仅是我们当代共产党人学习的进行标,而且作为富贵的精神财富,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价值,特别是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需要更好的学习和发扬赵尚志精神,从而使其成为当前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精神动力。

三、结束语

赵尚志将军用其抗日壮举及历史功绩永垂史册,作为赵尚志战斗过的纪念地,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的,是我们研究革命历史的重要依据,也是当前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教材和基地,对这些纪念地进行保护是各级政府及文物工作者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时尚英文名篇5

今年5月,伦敦著名的精品百货公司Browns的掌门人SidneyBurstein走完了自己93岁的人生路,而他的妻子,年过八旬的JoanBurstein女士不得不独自一人来张罗Browns百货40周年的庆典活动。作为英国时尚界的教母级人物,人们总是习惯将她尊称为“B夫人”,从上世纪40年代到今天,她一直在左右着英国的时尚圈。就如同赫本的纪梵希、德纳芙的圣洛朗,B夫人站在一代代设计师背后,把他们的设计从作品变成传奇。manoloBlahnlk就是从为B夫人卖牛仔裤开始,最终把自己的作品放进了Browns的橱窗和所有女人的梦想中。

同时,B夫人也是时尚界少有的让人无可挑剔的人,她和被她推广出来的设计师一样制造着时尚,没有任何一个买手或者精品店业主能对伦敦的时尚界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即使年过八旬,她的灵感仍在刺激着时尚潮人的大脑,不断把天桥上的奇迹变成大街上的现实。

在B夫人成为B夫人之前

在成为B夫人之前,她还叫Joan,作为战后成长起来的女性,Joan接受的是作为药剂师的职业培训,结婚之前唯一和时尚的联系是她的裁缝母亲。

1946年,Joan嫁给SidneyBurstein之后,夫妇俩一起在伦敦开了一家内衣店,这也是整个Burstein帝国的开端。这对夫妇有着非凡的经营能力,到上世纪50年代,Burstein帝国就已经成为一个盘踞在牛津街、摄政街和布罗顿街的巨大零售业体系了,当时他们的店铺名叫“neataweaf”。谁知这个Burstein帝国的雏形却不幸遭遇了经济危机,所有的一切化为泡影。多年以后,当Joan作为B夫人对年轻的媒体记者说起这段经历时,她的语调缓慢而坚定: “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经历那次灾难之后重生而来的。当人跌入谷底时,必须更坚强地站起来。”

破产之后,她和丈夫很快重振旗鼓开了第二家店,取名“Feathers”。这是一家开在金斯顿的精品店,正是这家店为Browns百货的成立掘得了第一桶金。“Feathers”的成功让Joan本人也感到惊喜,并把它归功为“非常的运气”。 “Feathers”不仅是Joan成为B夫人的时尚舞台,也是很多人梦开始的地方。在上世纪60年代的年轻店员中,有一个负责newman牛仔裤业务的男孩,他就是日后赫赫有名的manoloBlahnik。

当Joan计划扩大生意版图的时候,她的朋友维达・沙宣给她打来了电话,主动提出把自己在斯洛恩街上的一个店面以极低的价格出租给她。于是,她将新店交由已经成人的儿女们打理,自己则和丈夫Sidney一起开始专心筹备日后的Browns。

B夫人的失败与伟大

当B夫人的时尚天赋在零售业取得巨大成功时,她的野心也让她难以抗拒进军时尚业本身,谁知,这竟然成为她商业生涯中最大的一个败笔。

到上世纪70年代,B夫人从贵族布朗爵士(Sirwilliampiggott-Brown)手中买下了南莫尔顿街27号,这就是Browns百货的最初地址。在这家店里,B夫人对时尚的独到眼光得到极大发挥,她开始卖missoni和SoniaRykiel的服装。并获得成功。她对设计师作品的精选,就如同一个天才的编辑对作者文章的加工一样有再造之功。在Browns,她通过包装与推广,让人们更了解各个品牌的内涵,也帮助人们从时尚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当Btowns在伦敦赢得巨大声誉时,也逐渐吞并了南莫尔顿街,B夫人买下了这条街上的23到26号,又在斯洛恩街买下了属于她自己的店面,然后又在新邦德街开了一家店,主营拉尔夫・劳伦的服装,作为大型精品店的Browns百货逐渐成形。

当时的英国还没有这一类型的精品服装店,1970年英国的时尚业刚起步,潮人们只有伊夫圣洛朗和Biba可买。而B夫人经营的Browns,有才华横溢的作品和充满巧思的搭配,更重要的是一种愉悦轻松的购物氛围,从而吸引到多种类型的顾客。当时上流社会的老派英国女人对时尚不感兴趣,生活重心都放在学费和乡村别墅上。B夫人从她女儿在法国的寄宿学校的校服中得到巨大灵感:原来优质的羊毛衫与苏格兰裙的搭配也可以穿出简约而高贵的风格,而这种法兰西式的风情也正是B夫人对Browns的定位。

当B夫人的时尚天赋在零售业取得巨大成功时,她的野心也让她难以抗拒进军时尚业本身――设计与生产。1989年,B夫人推出了自有品牌Browns男装与Browns家居用品。谁知,这竟然成为B夫人商业生涯中最大的一个败笔。她与翠西亚・古尔德合作,在Browns家居店中售卖CiariceCliff的作品,还有设计学院学生创作的陶器。可是,在B夫人眼中充满品味与创意的店铺。完全无法吸引住顾客,最终她不得不心痛地结束了自有品牌的经营。此后,B夫人再也没有涉足设计与生产领域。而是专心地作为时尚买手来改造英国的时尚生活。

拒绝平庸的时尚伯乐

B夫人作为慧眼独具的时尚买手和绝佳的生意人,其行事原则有两个:当机立断和拒绝平庸。

B夫人是第一个展示JohnGalliano的革命性设计Lesincroyables系列作品的买家,可以说她正是这位天马行空的设计师在自己时装生涯中遇到的第一个伯乐。事事先人一步的她当年在看完Galliano的毕业作品秀之后,当场就买下了整个系列。“我太兴奋了!虽然我对他一无所知,但是我一下就认准了这些衣服。我对Sidney说:‘我们必须买下它们。’”同时,也是她把HusseinChalayan的解构作品带进了自己的精品店中,这些作品虽然一时难为当时的社会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都经受住了考验,成为了时尚史中的经典,而人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B夫人就是这些经典的成就者。

经过几十年的经营,Browns百货已经成为英国资格最老的精品百货店,到伦敦而不去Browns就好比到纽约却绕过了第五大道一样。而现在B夫人不仅有Browns老店,还有Browns运营的一些设计师品牌的专卖店。至于她自己,也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在一次次的旅行或秀场中,不遗余力地发掘新锐设计师,一年又一年不停地为时尚界输入新鲜的血液――而这才是她成为英国时尚教母的关键原因。因为正是通过B夫人的慧眼,把年轻设计师的作品摆进Browns的橱窗,才让伦敦和世界认识到这些设计师的价值。所以直到今天,作品陈列进Browns的橱窗也是英国所有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最大的荣耀。

时尚英文名篇6

——随着气候变得奇冷或奇热,绝大多数城市的春与秋,都短暂得越来越像个幻影。准备一堆秋装的后果,往往是没找到合适的机会穿出门,冷风已经袭来,只好极端不甘心地把它们束之高阁。

怎样才能领秀风衣季?你要懂的,不仅仅是怎样挑选一件最贴合你需要的风衣,而是要熟稔跟风衣精神相依的英伦格子之魂。因为懂了英伦格子的真正根骨,你的风衣季,便注定精彩。

助力品牌

有时候,风衣是女人凸显魅力与曲线的利器

Burberry博柏利

国宝品牌Vs明星最爱

在《牛津词典》里,“Burberry”这个单词,已经是“风衣”的代名词。英美明星代表的潮流不间歇地把它推向神坛,还重复唠叨说他家风衣是真正能挡风的,并在一战、二战时早就是高级军官制服之类的老古董故事,真心多余。

在全世界潮人的心目中,Burberry总是跟魔咒般的格子如影随形。它拥有伊丽莎白女王授予的“皇家御用(Royalwarrant)”徽章作为品质保障。后来,威尔士亲王又补了一个。

真正的顶级奢侈品牌,关键并不是定价4位数字起步,核心价值是文化层面的公众形象,以及世界影响力。最明显的辨别方式之一,就是明星名模时尚偶像们穿这个牌子,并不能提升牌子的地位,最多也只是相得益彰。

最近几年,品牌形象越来越强调年轻,英式典型的矜持风貌内里,潜藏着、汹涌着早期工业革命国家蕴藏的叛逆底气。

如果身段中等或偏瘦削,又实在想不起买什么秋装,Burberry的风衣几乎是不需要思考的选择——世界上最好搭配的单品之一,裹着风衣走天下,不管在巴黎香榭丽舍还是纽约第五大道,都可极好地融入街道氛围,轻松搞定十年八年的春与秋。

对丰满人士来说,Burberry风衣超级显瘦;但真瘦的话,双排扣又能帮助塑造轮廓。这神奇的效果来自板型和剪裁,绝不是看图打板、貌合神离的仿品可以企及。

挑选的关键词,是“隐藏”——作为全天下眼熟的英伦格子王,风衣从来都是内里格子、表面单色才对味,隐藏格子更有范儿。而风衣上大面积出现格子,惹人头晕不说,更露怯——等于承认“我比较少穿名品衣裳,难得一次要亮出许多格子来撑腰”,呃。

实在喜欢他家格子,不妨用围巾、雨伞、香水之类的小物一慰相思。

助力品牌

有时候,风衣帮女人同时拥有皇家气场、威严和性感

aquascutum雅格狮丹

低调、威严的皇家格子

aquascutum是英国三大格子品牌中,风格最内敛、历史和江湖地位最高端的一枚,时装界永恒经典的象征。它也是英国最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奢侈品牌之一,顾客名单包括英国女王、女王她妈以及丘吉尔等人;明星粉丝清单就更加浩瀚到无法罗列。好莱坞银幕上曾红极一时,把风衣做半企领的穿着方法,正是他家首创。

再比如,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的铁娘子,就绝对不可能没有穿aquascutum风衣的造型。

被aquascutum加持的女性,会强势、帅气、从容,有高高在上的贵族威严,她们不必纤腰丰臀、红唇金发,却自然而然地显露性感,这是一种危险的诱惑力,是“军中女郎”的致命魅力。

作为英国王室的首选,它就是品位、典雅、内敛的代言人。风格比Burberry更威严、硬朗,追求需要时间的沉淀来解读,更适合30岁以上的女性。

最容易辨认的是特殊的格子图案“HouseLabel-ClubCheck”,由杏色、蓝色和酒红色混合而成。但更大特色是面料——aquascutum这个词的拉丁文原意是“防水”,可以窥见以材质著称的本质。一战期间就是因为首创防水羊毛技术,以定制军大衣开始时尚传奇。因为屡屡推出创新防水面料,获得多次服装界的奥斯卡大奖。

助力品牌

有时候,风衣让女人风姿卓然,同时还端庄地卖萌

DaKS达克斯

老格子也卖萌

曾经是英伦鼎鼎大名的三大“格子”品牌中最保守的一枚,以高级定制为基础。引入意大利时尚气息之后,平添了时尚气息,甚至萌到爆。

简单来说,DaKS在英国三大格子品牌中,曾经是最保守的高级定制,只在伦敦量身缝衣街开门面,现在却成为最年轻、最有风情的一枚。

DaKS是英文Dad(父亲)及Slacks(休闲裤)叠加后的缩写,从这个来历,就能看出它骨子里的内涵。曾经有段时间经营不善,被保守的日本人买去,代管了n年,慢慢变得愈加经典,也格外沉闷。

数年前,品牌寻求振作,从意大利请来“潮神”Bruno做总裁,邀请新的设计师加盟,开拓新的风格与设计,顿时把这个老资格英伦品牌变得艳丽、时尚起来,重新回到时尚圈的一流地位,其童装更是萌得不行。

时尚英文名篇7

modLook,或者叫“modstyle”,源自1950年代的英国,从“modernist”一词演变而来。modernist指的是喜欢爵士乐,身穿意大利服饰衣冠楚楚的人。modLook指的是当时英国城市里时髦男女崇尚的干净简明、充满现代感的时尚风格。mod男士一身剪裁贴身的意大利西装驾小绵羊摩托车,mod女士则穿迷你裙+细高跟鞋。mod潮流演变至今,每季都有造型师重现当年的mod式装扮,仍让人感觉非常摩登

modstyle英伦时尚――60年代启示录

名词:mod

释义:modstyle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mod是modemist的缩写,意为现代主义。现在它指代60年代英伦复古风格。他们骑踏板摩托,穿瘦身西装,梳覆耳沙宣头,听英式摇滚,女友都穿波普风迷你裙。

渊源:60年代的英国经济从二战的创伤中恢复,战后一代年轻人开始独立。国力不及美国,但年轻人们不甘心英国落后成二流国家,他们开始开创纯英式摩登生活,那就是享受青春,消费时尚,当然还有紫心和摇滚。

Carnaby街:了解mod从这条街开始

伦敦的Carnaby街(CamabyStreet)在上个世纪60年代曾是披头士(theBeafles)、滚石乐队(theRollingStones)聚集闲逛的地方。作为伦敦最有名的时尚地标,虽然“摇摆的60年代”(theSwingingSixties)已经过去50年了。

2010年,Carnaby街以展览的形式重温那个曾经朝气蓬勃的年代,向观众讲述着Camaby街50年来的发展历程。这条街始建于16世纪,而真正让他出名的是上个世纪60年代。滚石(theRollingStones)、性手枪乐队(Sexpistols)以及JimiHendrix等英国摇滚界的传奇人物都爱混迹于此,这条街见证了60年代的音乐和时尚浪潮,成为60年代伦敦的精神地标。

1957年,Johnstephen在BeakStreet紧邻CarnabyStreet的位置开设了他的第一件时装店“HisClothes”。那时,CamabyStree还远不是什么“时尚中心”,这条街上只有一个变电站,唯一的商店是一家叫“inderwick's”的卖烟斗的店,历史可以上溯到1797年。JohnStephen把店挪到了CarnabyStreet街上,这条街火了,成了伦敦的时尚中心。不过好景不长,CarnabyStreet作为时尚中心的历史到了1970年代后期也就结束了。著名的英式朋克乐队theJam这样唱道:“CamabyStreet,notwhatitusedtobe.”

如今,不少游客前往Camaby街购物、观光,Carnaby街成为了一座“60年代的街头博物馆”。Carnaby街主街都是一些风格年轻的主流品牌。不过,人们最感兴趣的是更接近60年代独创气息的是那些坐落在副街上的精品小店。

从伦敦购物中心牛津街(oxfordCircus)可以直接步行5分钟,便达到特色小店星罗棋布的Carnaby筛。这也是一片旧区改造而成的,兜逛起来,仿佛在上海的老弄堂里,别有一番风味。Carnaby街上最适合波鞋迷们淘货,从受HipHop迷追捧的Vans到专卖Drmartens靴子的Koko;从newburghstreet上专卖稀奇古怪时装的日本风格店Yo!Japan到收藏了Levi's经典老款的Cinch都不容错过。

mod典范:时尚圈的绝配夫妻档

如果说,哪一对恋人能代表着70年代的时尚,那应该首推“英国朋克之父”malcolmmcLaren与朋克教母Viviennewestwood。

“英国朋克之父”的malcolmmcLaren在今年年初被诊断出癌症晚期,随后前往瑞士医院接受治疗,于当地时间4月8日去世,享年64岁。伦敦时间4月22日遗体在海格特公墓埋葬。朋克教母viviennewestwood是时尚圈的一个神话。1965年,Vivienne遇上malcolmicLaren后改变了她的一生,同时重写了世界时装发展史的新一页。

1971年,一间名为“intheBackofparadiseGarage”的服饰店在伦敦雀西区国王路开幕,店主malcolmmcLaren的理念是要贩售、反文化的摇滚态度。这间店尔后数度更名,从intheBackofparadiseGarage、LetitRock、tooFasttoLivetooYoungtoDie,到最后1974年定名为“Sex”;店内的服饰风格也从初期的复古风、中期的异色拼贴颓废风,转变至最后只贩卖黑色皮革所制成的衣服。

在这间墙壁上布满了色情涂鸦的Sex商店里面,malcolmmeLaren找来几名常来店内光顾的失业青年跟店员合组成一个乐团,毛遂自荐担任他们的经纪人,并用店内贩卖的一件t恤上头的标语为他们命名――Sexphtols!malc01m组建theSexpistols乐队开始,Vivienne的事业如火箭一般上升。夫妇俩合谋将具有反叛精神的服装风格伙同punk音乐一并推向世界。

深受先锋文化浪潮影响的malcolm清醒意识到“反建设”恰是“建设”的另一种表现,“用文化改变人们的生活是我最感兴趣的事。”他用自己的知识背景武装了Vivienne本能性的时装创造,多年以后即便夫妇俩分道扬镳,Vivienne仍会说“我唯一的信仰就是文化。”

此后,malcolmmcLaren和sexpistols以无政府主义者的形象出现,立刻声名鹊起。使朋克音乐风格成为继嬉皮之后的又一风靡运动。也使伦敦的国王路(KingRoad)成为世界著名的朋克风景线。他以“朋克”为调色板,创造出为现代某些青年喜爱的服饰。

在他伦敦的葬礼上,除了老情人Viviennewestwood以泪洗面之外,也依然有不少年轻的朋克打着“cashfromchaos”的横幅来给他送行。这样跨越几代人年龄层的影响力让人唏嘘赞叹。

modstyle英伦时尚――西台后的朋克内衣

mod始祖西太后薇薇恩・韦斯特伍德(Viviennewestwood)是―位自鸣得意、从不安分的朋克之母。这位英伦女魔头的名字――薇薇恩・韦斯特伍德(Viviemaewestwood)看起来很温柔,不过她本人的特质却有点像冬日的老树皮,让英格兰年轻的母亲们持续了30年牙

疼。

媒体偏爱薇薇恩・韦斯特伍德(Viviennewestwood),因为她怪招频出、不循常规,同时兼具天真和冒险的双重品性,是个挖掘不尽的题材库;设计师们也认可Viviennewestwood,因为他们往往在淡化她夸张的设计风格之后,找到了一条通往经典的路。在历史与未来的双重维度里,Viviennewestwoocd永不停歇地创造着时装史上惊爆瞬间至今。

Viviennewestwood纵容女人不遗余力,企图藉由服装来解放女人对于“性”的观念,强调束腰的性感姿态,力求紧身线条来彰显女人躯体,穿着9寸高的高跟鞋蹒跚不稳的走晃着,所有的外显迹象,似乎皆讽刺着当时保守社会的女性的拘谨束缚。

Viviennewestwood来自英国南方,1941年她生于一个叫丁特威斯特尔村的小地方。父亲在冰淇淋工厂的机械车间工作,尽管出身并不富有,但她的童年是幸福的。Viviennewestwood自幼聪敏过人,学习优秀,中学时屡获奖学金。以后,她的双亲省吃俭用,捐买到了南方哈罗镇的邮政局的差事,于是举家南迁。后来她回忆自己的思想时说,我到哈罗艺术学校学习时,还完全是工人阶级的思想。她在哈罗艺术学校学习了一个学期,学的是金银首饰设计。那时她梦想当一名教师,为了进师资培训大学,她先到柯达工厂挣钱,然后上学当教师,当时她想“我能同时做教师和作画”。

不久,她结婚了,并生了个儿子本杰明。她喜欢画画,但不喜欢干家务,最后她同丈夫离婚了,她认为导致离婚是丈夫思想懒隋。Viviennewestwood从来不是那种按部就班的人,作为一名教师,她也不是校长喜欢的那类人,尽管学生们很喜欢她,但她毕竟不善于与同事相处。于是,她不得不设计制作珠宝,并拿到波托贝洛街上去卖。

通过她的弟弟她认识了对她成功有重要影响的malcolmmcLaren。他俩像两股游荡、摇曳而疯狂的电流,一旦相遇便会产生出强烈的闪电,志趣相同终于使他们走到―起了,mcLaren成了她的良师益友和合伙人,Viviennewestwood在思想上则追随他日趋信仰无政府主义。

1970年,Viviennewestwood向母亲借了一百英镑,和Viviennewestwood合伙在伦敦的英王道430号开店,后面是一件命名为“伊甸园”的汽车间。起初,他俩出售五十年代摇摆乐和滚石乐的录音。然而viviennewestwood的兴趣在服装设计方面,不久她的第一套服装系列问世,它是受到西方都市青年反叛精神启发后创作的,人们称之是“特迪哥儿们”风格,获得了社会的重视。

她的设计完全摆脱了传统的服式特点,用几乎是粗暴的方式将各种不可想象的材料和方式进行组合。而恰恰正是这种怪诞、荒廖的形式,博得了西方颓废青年的喝彩。

主义的装着、浪荡不拘的模样,图样血淋淋的t恤、假皮的灯笼裤、不受传统束缚,绝对抵抗到底的态度,就是vivierunewestwood演绎个人品牌时的重要戏码,使Viviennewestwood有如前卫派的极致代表,例如以s&m加以转化调味的服装,印满精神标语的t恤,撕裂海盗服的LooK,Viviennewestwood为370的摇滚庞克与80年代的新浪漫主义做了明确的批注。

Viviennewestwood的设计构思是在服装领域里最荒诞的、最稀奇古怪的,也是最有独创性的。七十年代末,她的设计中多使用皮革、橡胶制作怪诞的时装,膨胀如鼓的陀螺形裤子;不得不在脑袋上先缠上布的巨大毡礼帽;黑色皮革制的t恤衫;海盗式的绉衣服加上美丽的大商标。甚至在昂贵的衣料上有意撕成洞眼或做撕成破条的“跳伞服装”。八十年代初期一个大胆的做法是内衣外穿,甚至将胸罩穿在外衣外面,在裙裤外加穿女式内衬裙、裤,她扬言要把一切在家中的秘密公诸于世。

她的种种癫狂的设想,常常使外国游客们毛骨悚然。她甚至可以使衣袖一个长一个短,长的到四英尺,撕成碎块,拼凑不协调的色彩,有意缉出的粗糙缝纫线,总之,这些都成为她的设计手段,或者说,设计风格。她的狂乱的想法也反映在不断更换的店名上。1971年,店名是“让它摇摆吧!”1972年改作“走吧,快得没法活”;继而改作“年轻死了”,1974年改为“性感”,开始为朋克经营橡胶和各种原始材质的服装。1977年又改作“叛逆者”,她扯出反叛的旗号。她说:“我们的兴趣所在,就是考虑反叛,我们想以此惹恼英国佬……”

1980年,著名的“世界末日”店诞生了。“世界末日”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上出名的时装店,就因为它是和法国时装店完全相反的时装店。因为她的店里―切都是荒诞无稽的,七歪八扭的楼梯,逆向行走的时钟,和稀奇古怪的服饰。“世界末日”的第一个系列叫“海盗”系列。用绉边宽松的下垂到膝的裤子,加上红、橙、蓝的粗糙印花上衣,显示出一种粗野、放荡精神。“世界末日”很快成为伦敦英王道上现代青年推崇的圣地。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Viviennewestwood居然从未受过一点点正规服装剪裁的教育,这样顶尖的时装大师竟是―位自学成才的典范。Viviennewestwood曾坦言:“我对剪裁毫无兴趣,只喜欢将穿上身的衣服拉拉扯扯。”她根本不用传统的胚布剪裁,而是用剪开的、以别针固定住的布进行设计,这种以实际操作经验为依据的剪裁方法使她在1979年完成了大量的拆边t恤。

Viviennewestwood始终迷恋于撕开的、略略滑离身体的服装,她喜欢让人们在身体的随意摆动之间展露色情,因此,她经常会将臀下部分做成开放状态,或者在短上衣下做出紧身装,或者用一条带子连住两条裤管,奇特的垂荡袜也是她的发明。哦,当然,还有让纳奥米摔跤的有恋物癖倾向的松糕鞋……当然,“如果你穿得够震撼,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2010秋冬,西太后viviennewestwood了其男装部分的内衣和配件的宣传海报,为求展现品牌自身的魅力,这次的宣传海报由Sean&Seng摄影工作室拍摄以及d1's的模特儿Clintonweber共同演绎。广告画面以摄影师最爱用的小动物与男模相结合的形式。其中男士内衣广告画面在室内拍摄,男模抱着小狗狗流露出青春小性感。

另外,Viviennewestwood新一季的配饰包包展示则和鸽子在一个画面中,也很新颖。在男模的不加扭捏的姿态体魄下,将原先强调剪裁和设计的Viviennewestwood设计美学表现的更为人体工学。包包和小物收纳袋也以不同风情呈现于世人眼前。

modstyle英伦时尚――mod速成法

一个mod如需要怎样装扮?

1、迷你a字(miniStyle)

当时另类名模twiggy的标志性迷你a字连衣裙,是这一时期最耀眼的时尚标签。maryQuant大呼“剪短你的裙子”带来了时装的新纪元。到1966年当时美国的第一夫人杰奎琳将穿着迷你裙的照片被刊登在《纽约时报》上,这种短小青春的时装被给予肯定地位。1966年也因此成为“迷你裙年”,成为当时性解放、女权运动的最佳广告。

经典元素――迷你裙、a-style、连衣裙、短小

2、帅气男孩(BoyishLook)

60年代的时尚偶像们,大都带有利落的男孩帅气,追求自我解放的精神映射在时尚上,是各种长裤、西装、领带、背带、短发等造型在纤瘦女孩们身上的重新演绎。此时圣罗兰时装王国建立,他的迷你裙装和经典裤装对时尚中性风功不可没。

经典元素――长裤、领带、背带、短裤、西装、衬衫

3、艺术波普(popart)

艳俗的大众风格,追求标新立异。看看波普大师安迪・沃霍创作的玛丽莲・梦露和他的灵感女神们的着装,你就能对波普略知一二。

经典元素――明星头像、抽象几何、艳丽涂鸦

4、未来主义(Futurism)

20世纪著名的“阿波罗”登月工程就发生在60年代。对宇宙的神往,对科技的重视成社会主题。由太空、宇航为灵感的设计风格应运而生,设计师大胆采用新型材料和设计元素,创造充满视觉冲击力有太空人感觉的“未来主义”。

当年的未来主义全副武装,几乎就是“不能穿”的服装,如今t台的新未来主义会更进入现实,从面料、色彩、轮廓等细节凸显未来,令你前卫帅气。

经典元素――塑胶、皮质高靴、金属色泽,夸张轮廓,鲜亮色块,钢益头

5、优雅杰奎琳(JetSet)

外翻短发,款式简练但面料精良的套装裙,硕大的乌蝇墨镜,上世纪60年代,当杰奎琳・肯尼迪如此优雅的从私人飞机上款款而下,她那一丝不苟的“第一夫人”形象被杂志归纳为JetSet风,并开始在美国慢慢酝酿成一种潮流。这种以出行(社交)为目的的奢华休闲风格,被定型为JecSet风格。奥巴马夫人的简约主义时尚品味,除了自身的修养自信,原来也是向永远的第―夫人杰奎琳偷师的!

经典元素――小圆帽,套装裙,a-line背心裙,乌蝇墨镜,珍珠项链,外翻短发

6、颓废嬉皮士(Hippies)

60年代末嬉皮士的繁复随性,为我们带来流浪艺术家的异域气息。带着流苏的喇叭裤,破烂的披风,奢华的民族花纹,宽松的拖地长裙,鲜艳色彩。嬉皮风是超级混搭,眼花缭乱,充满宽松随性的自由精神。

经典元素――流苏、喇叭裤、头带、混搭、繁复花绽

一个mod男需要哪些武器?

1、有一辆Vespa踏板摩托

扮酷和勾姑娘是男孩们永恒的话题,一辆踏板摩托是先决条件,最好它是vespa牌的。

曾有人在意大利旅游时,询问街上一名妙龄辣妹,若是以vespa125与保时捷最新跑车二选一,你会比较想坐哪一部车?这年轻的女子想也不想就选择了前者。

2、一副wayfarer眼镜

戴上wayfarcr墨镜,人人都是BobDylan!Ray-Banwayfarer以大框架,炫目张扬的颜色赢得了本季潮人的心。顺应着今季的GeekChic与70年代复古风潮,Ray-Banwayfarer式墨镜以充满60、70年代的怀旧情绪迅速升温变身为今季的必备品。

3、moDSymbol箭靶图案

英国皇家空军的标志,被mod“征用”为他们青春洪流文化的象征,许多现代mod绵羊族也爱把它穿戴在身上。做一个mods不只是在服饰,对音乐方面了解就够了,它是一种全然的投入,有一位mods解释道:“如果你是―个mods,那么你二十四小时都是mods,就连和其他人工作时,你也是个mods。”

4、纤细的领带

让窄版西装看起来mod的法宝就是窄领带了。

艺术大师如andywarhol、设计师JeanpaulGaultier等等都将卡通特征、社会生态记号、平面式的图案,和来自油画和建筑学的基础都实践在他们的领带设计上,恶搞和高格调的领带在当时著名品牌的领带设计中频频出现。

5、草绿色的军装风衣

mod'sCoat可是大大的有名头的一种款式类型,原型为美军的m-51军大衣,是1951年推出的陆军外套款式,为了在韩战中使用,后来受到1960年英国伦敦前卫运动的年轻人喜爱,也就是mod运动,那些男孩们开着Scooter,穿着西服,为了保护他们酷酷的连帽西服,要穿―件外套保护一下,所以也被称作mod'sCoat。

6、英式超窄版西装

西服、衬衫―切都要瘦,瘦是mod式的时髦。学院派的灯芯绒西装外套、毛呢外套、小翻领拉链夹克以及枪驳头领大衣。50年代上期开始流行的英伦学院派着装被60年代的mod少年们放大了,加入了华丽的视觉元素。

7、winklepickers尖头鞋

尖头皮鞋最早是1950年英国的摇滚爱好者中流行穿的一种鞋款,这种鞋最大的特征就是它们都有一个非常长而尖的头部。这种鞋的特征让它一眼就可以被人认出,识别度非常高,所以它又叫pointedtoe。

modstyle英伦时尚――电影景象

放大,1966

安东尼奥尼的这部传世名作描写了“摇摆伦敦”的焦虑,影片中处处弥漫着“靡靡伦敦”的时尚符号。

哪里最适合拍一部讲时尚的电影?安东尼奥尼的答案是:伦敦。大名鼎鼎的《放大》再造了一个时尚摄影师亦真亦幻的世界,舞台即是伦敦。作为当年安东尼奥尼的转型之作,《放大》包藏了导演的野心,时尚以外社会的虚无不是随便哪个城市都有的面孔,但是伦敦的气质恰到好处,把红男绿女们放在其中,如同t台走秀。

安东尼奥尼抽取了60年代生活的许多侧面:到处游荡的学生,疯狂激烈的摇滚乐,为了出名而不惜代价的模特儿,沉迷于的出版商,狂欢、批判了当时社会种种表面的狂热,信仰的沦丧,以及身处其中人的无力感。我们在这部纷繁的伦敦场景中也发现了一条真理:只要这个世界是纷乱而狂热的,那么人必将冒险失去自己的存在。影片结束在一个俯瞰镜头,摄影机从托马斯身上拉出,使之成为场景中一个无紧要的细节――这是典型的安东尼奥尼式的场景处理,意味深长地表明,男主角托马斯失去了自己的主体性,融进了这不可知的深渊。

影片的背景放在60年代的伦敦,表现场景中充斥着六十年代中期的反文化因素:性、、摇滚乐等等。同时,这部电影也可看做是第―部反思媒体的现代电影。《放大》第一次通过摄影术的虚妄告诉观众,媒体展现给我们的未必就是真相,经过选择和加工,媒体呈现的世界或许离事物的原貌最远,人们无法从中得到正确的判断。这也是当代荒诞

的―部分。人类心灵被这些以真实伪的表象垃圾所充斥,已经无法静察万物,更遑论反观自我!

工厂女孩,2006

这是60年代传奇女郎edieSedgwick的传记片。基本上可以看做是对60年代modGiRL们衣着方式的一个大总结。

《工厂女孩(FactoryGirl)》由Sienamiller主演,讲述美国六十年itGirl伊迪・塞吉维克(edieSedgwick)传奇又短暂的一生。剧中的edie,穿一件式黑红条文长棉恤,带同色的玛瑙耳坠,粗黑的重金属感眼线,将她深深的轮廓,略带那么点委屈的天真无邪的神情神奇地糅合在一起。全剧中的edie都是以粗黑沿线的妆容出场的,除了最后一幕她进了医院疗养那个片断,随后不久,她便去世了。

edie最经典的造型莫过于黑丝袜和超短裤,黑丝袜和一件式裙子的搭配了。黑色半透明的丝袜,包裹住她紧实凹翘的臀部和大腿,套上黑色长靴,直奔性感而去。由Sienamiller来饰演edieSedgwick,大概充其量只是个超级模仿秀,服装指导做足了六十年代流行的icons,再依葫芦画瓢,生生是再造了个伊迪出来。

Quadrophenia,1979

正如片名对thewho乐队1973年同名专辑的致敬意味一般,影片简直可以视为对于mod这个词的映像版注解。

1979年的电影《Quadrophenia》全面的反思了60年代mods青年,同时,它也成为mod运动复兴的引擎。正如片名对thewho乐队1973年同名专辑的致敬意味一般,整部影片充满了对20世纪60年代伦敦青少年部落中,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及生活方式的追忆。

时尚英文名篇8

对于慈善,那些热衷于慈善的人们乐此不疲,在别人获得帮助的同时,自己也在精神上得到了洗礼。慈善也许就是一件简单不过的小事,但是对于那些需要的人们却是很大的帮助。在张英席眼中,慈善是一种不附加要求的施舍。施舍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一种满足。

第一次听说“慈善”是张英席在国外学习的时候,当他见到很多有爱心的企业和企业家,以及社会各界的人士都会积极参与到去关爱与帮助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们和群体时就埋下了小小的种子。“在西方,这就是一个习以为常的事情,大家也会以做慈善和公益为荣。所以自己也会被熏染,会关注一些这样的活动,自己有时间的话也会参与其中,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对慈善事业,张英席这样说:“我觉得慈善是一种社会的力量,每个人都会有一种认知,觉得做慈善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形成一种很积极的社会向心力,到那时,慈善就会成为社会和大众的一种习惯,才会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的美好。它是一种良心,经常捐赠者是善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好人;它是一种公德和品质,只有和善之邦和道德水平高尚的国度人们才会踊跃捐赠,它展现的不仅是国民整体素质,也是公民个人的品质;它是一种信仰,几乎所有宗教都主张行善,其中以佛教为最,因为佛教宣扬因果报应,所谓“种善得善、种恶得恶”;它是一种回报,富人的钱固然是他们努力赚来的,但他们赚来的钱是建立在广大百姓的劳动之上的,工厂靠的是工人,名人明星靠的是公众的眼球和手里的钞票,所以他们的慈善就是对百姓或公众的一种回报;慈善也是一种投资,热衷于慈善的人总会获得媒体和舆论的褒扬,其事业就会顺风顺水一马平川,反之不仅备受批评而且事业之路也会越来越窄。”

对明星参与慈善事业已经是件在平凡不过的事,很多明星也愿意参与其中。“我觉得明星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影响力和社会资源,所以明星也应该更有责任和义务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公益和慈善中来,能给社会以更多的榜样与号召力。在西方国家,每年都会有企业或者明星成立的基金会做专门的慈善项目。”

《时尚北京》:你觉得多明戈教你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张英席:多明戈大师是个非常敬业的艺术家,其实除了那几年他教授给我的一些艺术上的方法与技巧,更多的还有他对歌剧的热爱与态度。他其实已经七十多岁了,差不多算是我们祖父辈的人了,但在舞台上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与苛刻,还时常地背谱子到半夜,下了飞机直接上台,所以这种舞台追求与境界,是真的在鼓舞我们年轻一辈的艺术家。

《时尚北京》:为什么会选择回到中国发展?

张英席:我当时可以留在美国的,但我大概能看到自己几十年后在美国的发展情况。我决定回国,是因为回到中国会有更多的未知可能,而且中国文化大市场和古典歌剧的发展会给我更多的机会和发展,所以我决定还是回国发展。

《时尚北京》:没有工作的时候会做什么呢?有压力的时候,你会选择什么方式减压呢?

张英席:没工作的时候也会去跟朋友聚一下,我还挺喜欢运动的,像篮球,羽毛球,足球之类的运动我都很喜欢,还有旅游,没有演出的话也会出去放松下旅游度假什么的。这些都是生活中休息放松的会去做的。

《时尚北京》: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时尚达人吗?

张英席:我觉得还好了。其实我们80后普遍对时尚还是有一些了解的,即使是做古典歌剧的我们这一代人也都还挺与时俱进的,所以我也会多关注与学习时尚方面的很多东西。时尚是一种传递美的生活理念和方式,时尚也会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时尚的美能让人赏心悦目。

《时尚北京》:有喜欢收集的时尚单品吗?

张英席:偶尔会有,会有一些经典很实用的,像手表啊,或者经典款的丝巾等等。

《时尚北京》:最喜欢怎样的穿衣搭配方式?

张英席:舞台上我们都是演出服,生活中我就比较舒服和自然一点的,有时候也会加点时尚的小元素。

《时尚北京》:你一般通过什么渠道了解最新的时尚资讯?

张英席:一般会看一些时尚杂志,从网上浏览一些时尚资讯,我也有做时尚的朋友,有时候也会跟他们一起交流探讨。

时尚英文名篇9

keddo是一个来自英国的牌子,这个牌子的鞋子非常有名,尤其是小白鞋和雪地靴,在年轻人里面特别受欢迎。

anaLpa旗下KeDDo时尚鞋品,是英国的青年品牌,倡导英伦风尚在街头的时尚精神。独特的设计,有机镌刻在都市的文化中,体现在时尚与脉动集合的节奏里。集团由20个国家的设计师打造的全球时尚休闲鞋业品牌。2008年KeDDo品牌的设计工作室正式在英国成立,结合现代潮流和消费者的需求,设计师一直在创造各种各样的风格和惊人的作品,其中很多作品都已获得专利。合理的价格,快速更新的产品模式,让KeDDo一经推出就大受热捧。

(来源:文章屋网)

时尚英文名篇10

上城区

时髦女孩锻造高修养品位

时髦又文艺的上东区女孩一直引领纽约曼哈顿时尚潮流。

上城曼哈顿大都会,纯血统制造学院风高修养

“whoamithat'stheSecreti'llnevertellYouKnowYouLoveme.XoXo”美剧《GossipGirl》用这句性感的话和华丽的服饰虐了我们5年的时间,也是这部剧让更多的人去关注那些如剧中一样生活的上东区名媛。每当我们谈论起时尚的纽约,说的一定就是上东区。

同剧中相似,在纽约上东区,名媛都有着自己的着装风格。每一位名媛都想引领一种属于自己的风尚,当老牌的奢侈品牌已经满足不了追逐新奇的她们,近几年追捧美式风格的品牌如3.1phillipLim、alexanderwang、michaelKors等同福星般降临,高端的品质感间徘徊着优雅的设计和叛逆的小趣味,就是上东区名媛渴望的一切。优雅美丽充满学院气息的上东区名媛为曼哈顿增添光彩,就如同一款承载美丽的手袋。说道手袋,你会发现名媛的手袋都是精致小巧型,如同今年流行的miniitBag。美国时装大师RalphLauren坦言:“上东区女孩们无疑推动了时装潮流的普及,并成为经典。”越来越多的上东区名媛引领潮流,带头羊oliviapalermo就将这股学院风席卷大江南北,无论是充满美式简约设计品牌oscardelarenta,还是美式潇洒设计品牌CarolinaHerrera,这一刻都瞄准了上东区女孩的衣橱,为其发扬光大,为其发扬那青春四射的精神。

下城区

嘻哈打造下城穿衣榜样

下城女郎将嘻哈穿出纽约风采。

下城嘻哈文化,带来性感脏范儿

60年代的美国,自由得很疯狂,主要归功于嬉皮士文化,也感谢这股强而有力的时髦着装风格延续至今,并融合音乐形成独特的嘻哈文化。在酒精与的催化下,写着诗集、谱写节奏鲜明摇滚乐,痴迷疯狂的迷幻图案,将一切破烂旧损的衣服穿得颠三倒四,手臂上的刺青越来越大,衣服袖子上的流苏越来越长,形成一种有趣的时装风格。

有了嬉皮士文化,这股如同大麻的力量创造出了摇滚乐。80年代就是摇滚乐的鼎盛时期,姑娘们从嬉皮士着装结合美国流行运动装扮演变出来街头时装,无论是网球短裙还是橄榄球短裤都无疑被设计师二次演变。破洞上衣搭配狂野牛仔帽,紧身牛仔裤搭配露脐短款上衣,这些都是嘻哈妞们的基本款。流行音乐天后蕾哈娜就是最好的嘻哈时装代言人,近两年穿得越来越带劲儿。而在本季纽约时装周,Rodarte的设计师以家乡圣克鲁兹为创作基调,将晕染、刺绣、蕾丝等元素融入丰富层次中。戏剧鬼魅大师thomBrowne本季设计却不算重口味,拆开的每一件时装单品都是绝好的搭配潮品,千鸟格纹与细格纹的碰撞,在这个奇异乖张的系列中成了强化超现实主义的工具。还有嘻哈辣妞最爱的美国品牌BetseyJohnson,模特顶着白色假发,拿着手机大大咧咧地喊着嗓门走出秀场,一件件颜色饱满实穿性强的单品步入我们的眼前,有趣的汽车手包与皮草外套无疑是本季最热的时髦单品。

巴洛克

巴洛克强有力的时装血液

巴洛克元素永远是意大利最耀眼的篇章。

巴洛克文化为时装穿针引线

如果说巴黎用奢华统治时尚100年,那么意大利便用风情迷倒了时尚200年。意大利女人举止从容,身姿摇曳,仿佛是从油画里缓缓走出的复古摩登女郎,若是非要给意大利着装定义一个标准,那便是――时装生活家。

t台上的意大利女装大都带有强烈的艺术风格:面料的褶皱和层叠廓形处理、鬼魅神秘而内涵十足的宗教图案、钩针精致服帖的柔美蕾丝、热情奔放的绚丽印花等。看看Giorgioarmani与GianniVersace这两位大师,前者的时装线条流畅、优美如比萨斜塔,后者则在哥特文化与巴洛克建筑中寻找到了平衡的性感,高贵华丽。而Dolce&Gabbana这两年的设计中灵感结合巴洛克时期建筑和宗教色彩元素,把欧洲宫廷的奢华富贵融入到设计中,低调的土黄、酒红被广泛应用,加于金属的金黄色之上,低调而又奢华;大气的轮廓加上面料拼贴,钉珠及水晶材质加上蕾丝,在工艺上采用衬裙和衬纱,贴衬使面料笔挺更显示出强烈的罗马式建筑感,全面体现了该地域着装的鲜明特点。

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建筑、宗教文化对意大利时装设计的影响无处不在。衣服在版型上追求立体感和空间感,营造出奢华与柔美的优雅气质。面料的选择也大都与宗教建筑简约神秘、复古大气的风格相呼应。米兰后期――巴洛克服装和建筑都在追求一种夸张堆砌和富丽磅礴;在虚幻奢华建筑中居住生活的贵族们无一例外地穿着矫揉造作的服装,也创造了那属于米兰女人最时髦的服装。

西西里岛

意大利风情西西里岛演绎

西西里岛景致迷人,创造出风情万种的意式女郎。

意式生活制造最美时装画卷

意大利人天生就是生活家,优美宜人的天然景色配合文艺复兴时期遗留的文化遗产,在时装里演绎得淋漓尽致。西西里岛的印花如同骄阳烈日般奔放,花朵大多选自然界最具正能量的向日葵、火烈鸟、波斯菊、西洋牡丹、戴安娜玫瑰等硕大而张扬的鲜花,颜色多数是热力橙、火焰红、湖水蓝为基础的黄红蓝时髦三色,越是鲜艳越往身上招呼,人如此热情,着装也如此。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里女主角玛丽娜穿着繁花似锦的玫瑰花紧身连衣裙从街尾走到尽头,那一路无论男女都被她宁静带有的步伐吸引,不知道那一幕长镜头迷倒多少人。

是什么让女人变得更女人?是蕾丝,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唯有丝丝心动抵挡寒冷。当《罗马假日》里的赫本穿着柔软贴身的蕾丝连衣裙,脚下配上那舒适平底鞋,步步惊心地走在宁静的夜路,最吸引人的不是她那好奇的神情,而是那随身舞动的蕾丝裙装。它包裹着每一寸女人的黄金肌肤,生怕被风吹日晒给弄伤。

手工编织蕾丝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当中至少涉及七道工序。有时还需要把丝线绕在一只只拇指大小的小梭上面,一个不太复杂的图案需要几十只或近百只这样的小梭,再大一些的图案则需要几百只小梭。制作时把图案放在下面,根据图案采用不同的编、结、绕等手法完成。还有什么把丝丝牵挂与纠缠思念穿在身上更来得时尚?是爱创造了蕾丝,那一丝线那一钩针就像爱与情,柔情缠绵。古人常用水来比喻女人贤德宁静,而意大利人则用蕾丝来比喻女人的忠贞与性感。

保守派

女皇主导英国皇室潮流

伊丽莎白女皇是英国最好的时装代言人。

保守派,律动中的女王风潮

伊丽莎白二世是推动英国时尚文化的主要人物,她的钻石大婚庆典,至今还让人留下深刻印象。而设计师SarahBurton十分荣幸地为新进门媳妇凯特设计婚纱。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会像英国一样,第一夫人的衣橱被人民的口水所统治。对于英国皇室和政府来说,时尚已经不是一项重要的产业,而成为了关系到国家声誉的头等大事。

英国的经典风格离不开皇室认可、阴雨天气和日不落帝国的辉煌战绩。如果没有糟糕的天气,就不会有畅销一个世纪的风衣。在众多英国人眼中,一件经典格纹风衣比雨伞还重要。相比爱风衣的英国人来说,伊丽莎白二世也很爱给自己的制造商颁发奖章。她心爱的包袋品牌也是Launer,是二战时一个从捷克逃到英国的难民于1941年在伦敦创立的品牌,女王的妈妈最早发现了这个精美作品的包袋品牌,女王也延续了她母亲的爱好。有传闻说宴会席间,如果女王将手中的Launer提包换了一只手拎,那么侍卫们就如同接到指令一样走上前,将女王面前的人礼貌带走。现在如果要列出英国着装最古怪的名单,女王肯定名列前茅。虽然在少女时代,女王曾经是整个皇室中的第一美人,在她未即位前是曾被时尚杂志最钟爱的封面明星,21岁开始,她的御用摄影师是摄影界的时尚大师CecilBeaton,直到大师去世。女王也开始迷恋上了色彩,从头到脚都是一个颜色,款式雷同或颜色不同,鲜艳的嫩芽绿、孔雀蓝、热力橙等饱和度极高的颜色都是女皇的最爱,或者说是女王自己定义了风格,她完全不考虑别人的观点,无论是参加宴会还是观看马术永远都是最亮眼的色彩。这大概是另一种英伦经典吧――特立独行。

前卫派

英政府制造时尚奇迹

英国政府为年轻的设计师搭建通往奇迹的彩虹桥。

政府创造时尚新血液奇迹

mcQueen、Galliano、phoebephilo等伦敦诞生的众多天才,他们并非凭空崛起的神话,背后要感谢鼎力支持的政府与开放的学院,英国政府多年来一直努力将时尚产业化,建立完整产业链,为有天分的年轻人嫁接从创意到商业的彩虹桥。在伦敦,支持新生设计的基金会Fashioneast、on|oFF等,就连各大百货公司也举办时装比赛,优胜者将得到资金的赞助并开创自己的设计品牌。而伦敦时尚圈也从不缺少伯乐,每年的中央圣马丁时装秀足以让人看到新鲜血液的诞生,奇思妙想的创意、天马行空的设计都让人赞不绝口。

当年mcQueen刚起步,虽然好评如潮,但他对发展仍有诸多疑虑。那时他最担心的就是:“做设计师会让我穷到只能吃白米饭”。于是他去请教paulSmith如何发展品牌,Smith先生毫无保留地教导他。mcQueen成名后,不忘提携后人,当他看到工作室里面一个叫刘芳的实习生草稿,立刻给了她正式的工作邀约。

不得不提的是一位当红新秀,2011年英国新人设计师大奖得主maryKatrantzou的首个印花大秀一面市就大受好评。她对印花的敏感来源于对建筑和室内设计的喜爱。在圣马丁读书期间,她曾经尝试将打印作品卖给设计师BillBlass。2005年本科毕业后,她就将注意力从室内纹样设计转投服装印花。2008年她的硕士毕业秀登上伦敦时装周,从此爆红。

到了今日,伦敦的时尚舞台上依然花团锦绣,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汇聚于此,这个城市就像一个支点,才华是他们撬动起地球的底气,而这个城市源源不断地输送能量给他们。

优雅

撩人心弦的巴黎优雅

不论在什么场合,巴黎女人永远都用优雅装扮自己。

战后优雅的新风貌

1947年Dior先生做了一场足有90件时装的会,这些作品无一不是用紧身胸衣将模特的腰线勒紧,宽大裙摆更加夸大腰间的纤细。当时在看台上被人称为时尚教母的CarmelSnow在看完展示后惊呼这些惊艳的时装让人为之振奋,是一种“newLook”,并预言Dior先生将要给战后的女性带来时尚圣经,不久他轰动了整个巴黎时尚圈并将其发扬光大,这就是鬼魅优雅。

Dior的成功是有原因的,经过战火的巴黎女性已经不能再忍受因为恐惧带来的憔悴与蓬头垢面,她们已经在心里祈祷上帝为其派来时尚救兵来拯救来解放。“newLook”造型的出现刚刚好迎合了战后巴黎女性对美好年代的怀旧心理,用纤细的腰部线条来一扫战争带来的阴霾。性感的腰部扩大了女美和对迷恋完美身材的欲望。那一丝丝魅惑撩人心弦,巴黎女人重新捡起对优雅的信心,重新杀回各大社交场合。

巴黎女人的优雅不是一件“newLook”就能被定义的,精致妆容、华美帽饰、从脖子处就开始故意深深打开领口处,完美地露出那白皙到吹弹可破的皮肤。她们不论在哪个世纪,永远都知道打扮自己,让其余女性徒生羡慕,仿佛世界上的女人都在模仿她们的优雅。

文艺

文艺范儿的巴黎女郎

充满文艺气息的女郎,仿佛从画卷中徐徐走来。

文艺气息的左岸巴黎女人

在许多美国电影里经常会出现女人们憧憬的文艺画面:宽松的白色长袖衬衫,看似随意地扎进合身牛仔裤里,长发松懒地盘起,脚踩一双软皮的浅口平底鞋。她手挽装满有机食材的竹编菜篮,穿梭在熙熙攘攘的早市人群,或是坐在左岸某处街边的咖啡馆里,点一杯拿铁,手指尖的香烟缭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