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成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1:54:58

读书的成语篇1

1、舌战群儒:舌战:激烈辩论。儒:儒生,旧指读书人。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2、洋洋盈耳: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3、一箪一瓢: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4、枕经籍书: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5、折节读书: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6、山陬海筮:山隅和海边。泛指荒远的地方。

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8、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9、目不识书: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10、两脚书橱:指读书很多但不善于应用的人。

11、读书破万卷:破:突破;卷:书籍册数。形容读书很多,学识渊博

12、五车腹笥: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13、白面书生:指缺乏阅历经验的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的读书人。

14、布衣韦带:原是古代贫民的服装,后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15、臧谷亡羊:《庄子·骈拇》载,臧、谷二人牧羊,臧挟策读书,谷博塞以游,皆亡其羊。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

16、匡衡凿壁:《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后以“匡衡凿壁”为刻苦读书的典实。

17、书声朗朗:形容读书声音清朗而响亮。

18、世代书香:世世代代都是读书的人家。

19、画荻教子: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20、宿学旧儒: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21、五行并下: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22、纳士招贤: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23、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4、招贤纳士: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25、舍策追羊:放下手中书本去寻找丢失的羊。比喻发生错误以后,设法补救。语本《庄子·骈拇》:“臧与榖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榖奚事?则博塞以游。”陆德明释文:“筴,字又作策,初革反。李云:竹简也。古以写书,长二尺四寸。”

26、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27、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28、读书得间:间:间隙。比喻窍门。读书得了窍门。形容读书能寻究窍门,心领神会。

29、焚膏继晷:膏:油脂,指灯烛;继:继续,接替;晷:日光。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读书。

30、映月读书: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31、暗室求物: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比喻读书不得要领,难见成效。

32、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33、文弱书生: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34、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积蓄财产,不如学点技术。

35、尽信书不如无书: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36、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37、书读五车: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38、摘句寻章:摘取、搜寻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39、九儒十丐:儒:旧指读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40、据鞍读书: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41、老虎借猪,相公借书:相公:旧指读书人。比喻东西正合自己的心愿,到手后就据为己有。也比喻各有各的爱好。

42、白面书郎: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43、才贯二酉:二酉yǒu:指大酉山、小酉山。据《太平御览》卷四引《荆州记》裁:传说大酉、小酉(在今湖南沅陵县)二山藏书很多。因以才贯二酉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镜花缘》一六回:“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

44、十行俱下: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45、十年窗下: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46、闭门读书: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47、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48、傲贤慢士: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49、立地书橱: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50、道学先生: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51、大璞不完:指玉既经雕琢,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做了官,丧失了原来的志向。

52、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53、诗礼人家:世代读书以传统封建礼教为行为准则的人家。

54、昼耕夜诵:白天耕种,夜晚读书。比喻读书勤奋。

55、挂席为门:汉初丞相陈平,好读书,在未发迹时,家里很穷,挂着破席子当门。见《史记·陈丞相世家》。后以“挂席为门”指隐士居处。亦形容贫穷或居处简陋。

56、士农工商: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57、燕颔儒生: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58、寻章摘句: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59、牛角挂书:比喻读书勤奋。

60、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61、书香门第: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

62、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部分国:好处。读书总有好处。

63、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64、徒读父书: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65、读不舍手:舍:舍得,愿意。读书读到有兴趣时舍不得放下。

66、废书而叹:因有所感而停止读书。

67、孙康映雪: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68、浑浑沉沉:广大貌。《淮南子·兵略训》:“天化育而无形象,地生长而无计量,浑浑沉沉,孰知其藏。”一说,“沉”当为“沆”字。

69、照萤映雪: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70、枕籍经史:枕着经典,垫着史书。形容专心一意读书。

71、唇腐齿落:比喻读书讽诵极为勤苦。

72、读书种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73、诗礼之家: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

74、枕典席文:谓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75、腹载五车: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76、朝经暮史: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77、七行俱下:读书,同时读七行。比喻非常聪明。

78、三余读书: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79、琅琅上口: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80、雪天萤席: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81、牛角书生:比喻勤奋读书的人。

82、闭户读书: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83、春诵夏弦:指应按季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后泛指读书学习

84、五行俱下:谓读书敏捷神速。

85、集萤映雪: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86、箪食瓢饮: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87、囊萤照书:囊萤:把萤火虫放在袋子中。形容家境贫寒,勤苦读书。

88、病国殃民:使国家受害,人民遭受苦难。明·桑绍良《独乐园》楔子:“只因误用了王安石,创立新法,招呼党类,病国殃民,天下骚然。”亦作“祸国殃民”。郭沫若《不读书好求甚解》:“你们的动机不怕就出于利国福民,然而你们的结果必弄到~。”

89、含英咀华: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90、硕学通儒: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91、博览群书: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92、书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93、磨穿铁砚: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94、读书三到: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95、然荻读书: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96、积雪囊萤:积雪:南朝孙康映雪读书。囊萤: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借荧光读书。形容刻苦攻读。

读书的成语篇2

1、燕颔书生: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同“燕颔儒生”。

2、凿壁悬梁:凿:打孔,挖洞;悬:吊挂。形容刻苦读书。

3、洋洋盈耳: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4、凿壁借光:凿:挖。在墙上凿一小孔,借邻居的灯光读书。形容家贫刻苦读书。

5、枕经籍书:枕着经,垫着书。形容酷嗜读书,以书为伴。

6、五行俱下: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7、五车腹笥: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8、一箪一瓢: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9、硕学通儒:儒:指读书人。学问渊博,通达事理的学者。

10、枕典席文:指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11、书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12、兔园册子:本是唐五代时私塾教授学童的课本。因其内容肤浅,故常受一般士大夫的轻视。后指读书不多的人奉为秘本的浅陋书籍。

13、枕籍经史:枕着经典,垫着史书。形容专心一意读书。

14、兔园册:本是唐五代时私塾教授学童的课本。因其内容肤浅,故常受一般士大夫的轻视。后指读书不多的人奉为秘本的浅陋书籍。

15、臧谷两亡:臧、谷:两个人名。臧和谷一起放羊,一个去读书,一个去,结果都丢了羊。形容做事马虎大意,不专心。

16、照萤映雪: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17、朱墨烂然:朱墨:朱笔和墨笔;烂然:光明的样子。形容读书勒奋。

18、摇头摆脑:脑袋摇来摇去。形容骄傲自得或自得其乐的样子。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

19、折节读书: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20、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21、枕典席文:谓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22、五行并下: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23、源头活水: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现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24、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25、雪天萤席: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26、照萤映雪: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27、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28、下帷攻读:下帷:放在室内悬挂的帷幕,表示与外界隔绝。比喻专心读书。

29、燕颔儒生: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30、孙康映雪:比喻读书非常刻苦。

31、招贤纳士: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32、摘句寻章:摘取、搜寻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33、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34、招贤礼士:招:招收;贤:有才德的人;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广泛网罗人才。

35、徒读父书: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36、书生气:书生:读书人。常用来形容看问题简单、幼稚,对实际问题缺乏了解。

37、学而不思则罔:罔:蒙蔽。只读书不思考就会上当受骗。

38、映雪读书: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39、铁砚磨穿:把铁铸的砚台都磨穿了。比喻读书用功,有恒心。

40、硕彦名儒:硕:大;彦:有才学的人;名:有名声的;儒:读书人。指非常有名气的大学者。

41、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42、书读五车: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43、折节向学: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44、文弱书生: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45、昼耕夜诵:白天耕种,夜晚读书。比喻读书勤奋。

46、太璞不完:太璞:未治之玉。璞经过加工,就失去了天然的形态。旧时比喻读书人出来作官,就丧失了纯洁。

47、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48、映月读书: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

49、淹滞措大:淹滞:有才德而居下位者;措大:旧指贫寒的读书人。旧指当不上官的读书人。

50、同门共业:同门:在同一个老师门下;业:读书。同在一个老师的门下读书。即同学。

51、宿学旧儒: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52、寻章摘句:寻:找;章:篇章;摘:摘录。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53、雪牖萤窗:雪牖:指晋朝孙康映雪读书的典故;萤窗:指晋朝车胤囊萤读书的典故。比喻贫穷苦读。

54、惟有读书高:只有读书以求进取,才是高尚的途径。

55、文业砚田:砚田:旧时读书人依文墨为生计,因将砚台比作田地。旧指以文墨为生的读书人。

56、宵旰攻苦:宵:夜;旰:天已晚。早起晚睡,刻苦读书学习。

读书的成语篇3

成语故事是文化的精华。那读成语故事,大家的阅读感受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读书笔记成语故事,希望你有所收获。请您阅读。

读书笔记成语故事1读了《中华成语故事》,我再一次被汉语的奇妙所震撼,为它的魅力折服。成语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简洁而精辟的词语或短句。它是我国语言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因为,每个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个典故,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通过这一个个的成语故事,我们不仅理解了成语的意思,还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宝贵的文化遗产、高超的智慧。

有一个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人合奏吹竽,所以派人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只吹竽乐队,并受到了优厚的待遇。有个叫南郭的人根本不会吹竽,但也混了进去。每次合奏吹竽的时候都只是做做样子。齐宣王去世后,他儿子齐湣王偏喜欢听乐师们单独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听说后十分害怕,赶紧溜走了。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意思,它是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同时,我也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弄虚作假,靠侥幸取胜。没有真才实学,最终是站不住脚的。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学管乐时的情形。有一次,滥竽充数的故事再次上演,而我就是故事的主角。管乐课学了新曲子,老师让我们回家多练练,我也没在意,只练了一遍,心想到时候做做样子就行了。上课了,老师先让我们合奏了一遍,我不停的按单簧管上的按键,摇头晃脑,好像吹的很陶醉,其实我根本就没吹出来音。终于吹完了,我长叹一口气,以为这样就完了,没想到,老师对我们吹得不太满意,竟让我们一个一个吹。我的心一下子悬到了嗓子眼里,急得抓耳挠腮。轮到我了,我没吹几句就吹不下去了,只得红着脸老老实实说了实话。结果自然免不了挨老师的一阵数落,受同学们的一顿嘲笑。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滥竽充数是不行的。

读书笔记成语故事2这个故事讲的是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农民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这样。不能白日做梦,等着天上掉馅儿饼,不能抱不经心而想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而《愚公移山》讲的是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面积约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削减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凿石头,挖泥土,用土筐运送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满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河曲有一个姓智的老头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这么大的岁数和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拔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竟然比不上寡妇和小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愁挖不平呢?”河曲的智叟没有话来回答。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力气很大的神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面,没有山岗高地阻隔了。

这个成语教育我们:干什么事都要有顽强的毅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读书笔记成语故事3在寒假里预习、复习很重要,读书写博也很重要。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成语故事》。在这本书里,让我印象深刻的两个故事分别是:毛遂自荐和精卫填海。

成语故事.毛遂自荐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曾说过:“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從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真为毛遂的胆量佩服。如果是我,肯定会想“你不选我,我还懒得去呢”。才不会像毛遂那样。

在生活中,如果胆子小,就会失去许多宝贵的机会。有一次,班里要选出五个领读员,我非常想当领读员,可是我不敢跟老师说,结果没选上。以后我要学毛遂自荐。学他那毛遂自荐的勇气。

成语故事.精卫填海

精卫原来是炎帝最宠爱的女儿,有一天去东海边玩儿,可是突然风暴来袭,将她淹死了,于是精卫化身为鸟,立志要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把大海填平。

精卫的力气很小,大海一望无际,怎么可能被填平呢?可我觉得,不管是谁,只要认定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做,就会有所成就。虽然精卫的力气很小,不可能填平大海,但它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是可以鼓舞我们奋发向上的。

《精卫填海》这成语故事使我受益匪浅,我们一定要学习精卫的精神。

读书笔记成语故事4在这个暑假我读了《成语故事365》,这本书非常的精彩,这里面令我最深刻的是“狐假虎威”这个小故事。

它主要讲述了:有一只老虎早上起来,看见一只狐狸,抓住狐狸说:“让我吃掉你吧”狐狸说“你不能吃我,我是上天派来的百兽之王,不信,你就跟我来上山走一走。”狐狸领着老虎上山了。到了山上,刺猬看见了百兽之王的老虎,吓得直跑。老虎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话。老虎就走了。其实,刺猬怕的是老虎而不是狐狸。这就是狐假虎威的由来。

现在人们用“狐假虎威”来比喻那些小人借助他人的力量来作威。

这篇文章,我们不能学习狐狸的狡猾不能总是吹牛说谎话。但是我们要学习狐狸的聪明才智,在危机的时刻领用自己的才智,用聪明保护自己。

段落我看完了页.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和.

是讲以前有一个名叫匡衡的少年,非常好学,很爱读书,但他家里很穷买不起书,于是他只好去别人家里借书,但那个

有书的大户要匡衡帮他干活才肯借书给他,还限制他白天干活晚上才能看书.于是夜晚,匡衡就拿着书在黑暗的房里看起书来,但没

光怎么看呢?他想出个点子在别人家的墙壁上凿一个小小的洞,这样光就可以照进来了就能看书了.从此每天晚上他就这样看书.匡

衡发奋读书勇于进取的精神很值得我去学习.我们现在拥有那么好的学习环境一定要好好珍惜努力学习.

这个故事诉说了战国时的苏秦目不识丁,无所作为,受到别人的嘲笑,他为了有所成就便开始发奋学习.每当困了就用锥

子猛刺大腿,让疼痛驱除疲倦继续读书.读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很敬佩他坚强的毅力.想想我平时做事总是三天打鱼两天嗮网.

读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今后我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恒.

最近我读了《成语故事365》这本书。我觉得拔苗助长这个故事讲得很有意思,现在我就给大家讲讲拔苗助长这个故事。

以前,有一个人他的性子很急。有一天,他种了一些秧苗,种下秧苗后,就希望秧苗立刻长大成熟。他几次去田里看秧苗,都没看出秧苗长高,心里很着急。有一天,他突然想:如果把秧苗往上拔一拔,秧苗不就长高了吗?想到这里,他快步跑到田里,把秧苗一株一株地都往上拔了一大截。就这样整整干了一天,他才把田里的秧苗都拔高了。晚上,他回到家里高兴地对家人说:“我今天辛苦了一整天,总算是帮田里的秧苗长高了!”

第二天,他的儿子跑到田里一看,原来绿油油的秧苗,现在全都枯黄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做事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把事做好。不能像故事里的那个农民一样那么着急,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做好。

读书笔记成语故事5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华,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其中不少还蕴含着许多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传统美德。而《中国成语故事》这本成语故事书也写了许多古今闻名的成语故事,如《近水楼台》、《余音绕梁》、《鸡犬不宁》、

《驴鸣犬吠》、

《奉公守法》等成语故事,这些故事对我们小学生既能“益智”,又能“养性”,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去思考,从中懂得更多知识。

所以,我在星期六那天,阅读起《中国成语故事》来。当我读到《玩物丧志》这个成语故事时,我被周朝太保召公奭写信劝武王的事所感动。

那是公元前1051年,武王派兵灭了商朝以后,号召远方各国都来臣服周朝。有一天,旅国来了一位使者,送给武王一只名叫獒的大狗。这只狗有四尺多高,两眼十分机灵,深得武王喜爱。从此,武王每天都顾着玩这条大狗,连国家大事也不顾。后来,周朝太保召公奭看到武王玩物丧志,连忙写信给武王,劝他不要沉迷于供人玩弄的事物,应该励精图治。

武王看了这封信,忽然反省过来,想到商朝灭亡的教训,觉得召公奭的话很对。从此以后,武王做任何事情都兢兢业业,不敢荒失,周朝的统治也得到了发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沉迷于供人玩弄的事物,使人丧失进取的志向。学习也是一样,不能沉迷于玩乐,荒废学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

读书笔记成语故事6读了《中华成语故事》,我再一次被汉语的奇妙所震撼,为它的魅力折服。成语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简洁而精辟的词语或短句。它是我国语言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因为,每个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个典故,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通过这一个个的成语故事,我们不仅理解了成语的意思,还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宝贵的文化遗产、高超的智慧。

有一个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人合奏吹竽,所以派人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只吹竽乐队,并受到了优厚的待遇。有个叫南郭的人根本不会吹竽,但也混了进去。每次合奏吹竽的时候都只是做做样子。齐宣王去世后,他儿子齐湣王偏喜欢听乐师们单独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听说后十分害怕,赶紧溜走了。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意思,它是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同时,我也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弄虚作假,靠侥幸取胜。没有真才实学,最终是站不住脚的。

读书的成语篇4

2、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积蓄财产,不如学点技术。

3、开心明目:开心:使心窍开通;明目:使眼睛明亮。指通过读书或做事开通心窍,扩大视野,提高观察力。

4、据鞍读书: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5、书声琅琅:形容读书声音响亮。

6、穿壁引光:穿:凿通;引:引进。凿通墙壁,引进烛光。形容家贫读书刻苦。

7、文弱书生:文弱:文雅而体弱。举目文雅,身体柔弱的读书人。

8、白面儒冠: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9、枕典席文:指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读书的成语篇5

习惯培养

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同时,我们也要对孩子读书的内容和读书的方法,进行指导。要指导孩子进行有效读书,才能实现读而促学的效果。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推进,家长们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孩子们阅读习惯的培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孩子们每天晚上一定会捧着本书进入睡眠;早上一起床,也会拿着本书坐在床头;上个厕所,看本书;去外边玩,也会带本书。他们如此地手不释卷,可是语文成绩却不见提高,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进行哪些反思呢?

下面是几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对读书内容进行指导

很多孩子都喜欢读故事书,因为故事书的情节非常吸引人,他们可以像吃快餐似的粗读泛读,读个故事情节,读个嘻嘻哈哈。没有精读的深入思考和分析理解,没有细读的品词析句和记忆积累。因此家长们一定在孩子选择书籍时,给予一定的指点,给予一定的建议。在帮助孩子选择书籍时,一定想一想“这本书可以为孩子带来什么?或者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给孩子带来什么?”家长们最好心里有一个大概的计划和目标。建议家长们给孩子买书除了必要的工具书,其他基本是从文学类(包括各种各类的故事和传说)、科普类、哲学类三个角度去考虑。

二、对读书方法进行指导

语文成绩好的孩子一定是喜欢读书的,但喜欢读书的孩子不一定是语文成绩好,为什么呢?关键是看怎么读了。是高效读书,还是低效读书?休闲性地看看书,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是博览,是低效读书;只有真正字斟句酌的研读才是高效读书,在读前猜想,读中思考,读后感悟,甚至对某句、某词、某标点反复质疑、揣摩,最后得到写作上的感悟,这样的读书,才是有效读书。

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我们在指导孩子阅读时,应要求他们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才能增强读书的效果。同时我们要教给孩子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1.摘抄原文。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2.提纲式摘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3.写读后感。阅读时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和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的目的。

三、培养孩子的语感

读书的成语篇6

关键词:读好书课内课外读书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语文新课标研究组组长巢宗祺先生在谈到读书时提到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一是要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二是要养成读书的习惯;三是读书的品位问题,读好书收益更大,因为含金量更高;四是学会读书的方法;五是培养读书的能力。

发展科技,传承文明,都离不开书籍。语文教学,在感受到学生想说无词,想写少句的时候,你给他(她)提出的建议是否就是读书呢?既然如此,我们有何理由怀疑读书的重要性呢?至于语文学习,更要把“读书”当做第一要务,但读书时要选择有品位的好书读,原因何在呢?

第一,好书是经典语言文字、文学的载体。读书就是对语文本身最直接的接触、感受和学习。

第二,好书可以使我们学习到更纯正优美的语言,作为交际工具服务于生活。

第三,好书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精华,可以丰富人的积累,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品格,提升人的品位,冶炼人的魂灵。读书,尤其是读好书是我们能成为更优秀的人的基本前提。

“腹有诗书气自华”[2],书读多了,自然会表现出文人的优雅举止和翩翩风度。“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3]。读唐诗,学生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而且可以丰富生活。

实践证明,学生在广泛阅读中,在书声琅琅中,可以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读书的兴趣,养成读书的习惯,渐渐悟到学习语文的方法。多读才能善说,多读才能善写,多读才能善思。读书可以增长智慧,读书可以怡情悦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读书始终是语文学习的第一要务,是学好语文的绿色通道,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那么在课堂内外如何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读书方法呢?

(一)课内

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比赛朗读。可以个人读,小组读,男生读完女生读,齐读等。或读课文的一段,或读几段,甚至通篇朗读(看课文长短),让学生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读出情感,共同分享。教师适当范读,诵读,教给学生方法。多次朗读能使大部分同学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更能体味情感。

其次,学生评价,指出优劣。评出最流畅学生,最有情感学生,最有激情学生,引发学生课下阅读,调动课上朗读的积极性,提高欣赏能力。

最后,安排专门时间让学生朗读。找些优美的散文和诗篇让学生朗读,以教师的参与带动学生,把握节奏,掌握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课外

第一,借助人物、故事诱发学生读书的兴趣[4]。

第二,介绍好书、有品位的书给学生,课后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美诗文等书籍,让他们多读经典名著之类含金量高的书。

第三,要求学生学会怎样读书,读后有所得。写读后感、人物评价或文学短评等。读书后有感悟才能对书中的人物、故事情节把握得更通透,才能“窥一斑而见全豹”。[5]

第四,培养学生读书的能力。对文本的理解和质疑很关键。学生大都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这个任务既是长期的又是艰巨的。

热爱书籍的人才会享受生命,感恩生活。读好书可以净化思想、纯洁灵魂。教师要指导学生读书,首先指学语文要诵读;其次指除了读课内文章外,还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尤其是读经典名著和时文。有效利用课内外引导学生读书,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课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到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阅读实践活动,达到指导学生读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2]苏轼.和董传留别.

[3]清人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读书的成语篇7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引导;成才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我们必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仅仅依托语文教材,学生阅读量远远不够。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也说过,他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有专家研究证明:一个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的时候,才会形成语文能力。在这个方面,特级教师窦桂梅堪为典范。她所带的一个班自小学一年级开始,至六年级毕业,学生积累了100多个寓言等,200多条古今中外名言警句,300多首古今诗词,1000多条成语,因而她的学生文笔流畅,出口成章。

孩子在小学阶段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就会终身受益。相反,阅读的贫乏,带来了明显的后劲不足。结果是学生越学越吃力,越到高年级,负面影响越大。语言文字水平逐年下降,尤其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课外阅读对城市学生来说,不是一件难事。但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并非易事。我是一名乡镇小学的语文教师,对农村教育颇为了解。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相比,由于受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学校的办学条件相比城市落后,各种资源严重不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制约。农村大多数家长文化水平低,加之没有稳定的工作,外出打工忙于生计,很少有家长关注孩子的长远发展。孩子大多数由爷爷奶奶照管,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对孩子的教育就成了学校和老师的事。近几年来,我发现我校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着诸多问题。①孩子的课外书籍匮乏。书包里除了课本,课外书寥寥无几,甚至有些孩子也许一学期都没有一本像样的新的课外书,阅读面狭窄,阅读量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②有些孩子手里有课外书,也是走马观花、不求甚解地读,课外阅读兴趣不够浓厚。书虽然读了,但读过之后,收获基本为零。③“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中国历代学人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的读书经验。而我们的学生读书不善动笔,不善积累,课外阅读缺少语言积累的内化过程。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往往浮光掠影,这种读书习惯不仅不能让真正受到良好作品的熏陶和教育,更重要的是滋长孩子马马虎虎的生活作风。④课外阅读处于一种自发状态,没有时间的保证,没有书籍的来源,没有正确的方法,读书遇到的困惑,缺少教师的及时引导,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一阐述,标志着小学语文进入了大语文观的指导下进行教学的阶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段的课外阅读都做了具体的量化规定,进一步强调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语文课堂向外延伸,使课外阅读成为落实大语文观的重要途径。针对我校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担当起这一重任,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农村孩子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根据我校的实际,摸索出一种可操作的、有实效的课外阅读引导方法。

首先,根据《课标》要求,不同的年段制定具体的课外阅读的目标和方向,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

其次,千方百计为学生们提供课外阅读书籍,让他们充分阅读。我利用学校图书室现有的图书资源,定期为学生借阅图书。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达成教育共识,在家长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为自己的孩子购买课外读物。我把自己孩子阅读过的课外书拿来让学生阅读。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让学生轮流管理。这样,既解决了学生们读书难的问题,又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第三,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喜欢阅读的教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学生。阅读从我开始,我带头阅读课外书,与学生们分享读书的快乐。依靠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激发他们强烈的读书欲望,读书由“要我读”转变成“我要读”的自觉行为。

第四,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如果光凭兴趣,毫无目的,不讲方法地阅读,只能是蜻蜓点水,收效甚微。科学地指导学生阅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如精读、略读、选读、摘录批注等,这些不仅是阅读时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这样使学生不仅爱读,还要会读,读得更好,更有效,逐渐改变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不良习惯。

第五,给足阅读时间,让孩子们尽情阅读。只有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课外阅读才能落到实处。我每周从语文自习课中挤出一节课来让孩子们阅读,营造阅读氛围,让不爱阅读的孩子爱上阅读。精心设计语文作业,省出时间阅读。教会学生挤时间,每天中午临上课前挤出二十分钟时间阅读。放学写完作业在家里阅读。每个寒暑假,我倡导孩子们阅读两到三本课外书,日积月累,阅读量就有了保障。

第六,搭建多种课外阅读展示平台,让学生感受读书的乐趣。学生阅读,即渴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得到展示,得到老师、同学的肯定和赞扬,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每天课前留出五分钟时间,让学生们谈谈自己读书时最感动的情节,或把自己认为有趣的故事与大家分享。利用班队会组织学生们开展“成语接龙”“故事会”“诗歌朗诵会”“我的读书生活”“读书摘抄展览会”等活动,给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

读书的成语篇8

关键词:阅读方法;激趣;语文素养

作为一名在教学战线奋斗多年的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喜欢读书,自主读书,学会读书,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是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读书对于学生而言是极其重要的。为此,教师该如何让小学生喜欢阅读、自主读书,让阅读真正为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呢?

一、引发小学生喜爱阅读的兴致

作为语文教师都知晓这样的道理,兴致是小学生学习的先决条件,是小学生学习必须的前进推动力,我们只有找到并正确运用了引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致的有效途径,我们所教的小学生才会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将“要学生读”彻彻底底转化为“学生要读”。

1.有效利用语文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你想要让你所教的学生都喜爱读书,那教师就应该作为学生的领路人,首先喜鄱潦椤U庋学生就会在你的带领下走进书籍的世界,培养每一个学生对书的喜爱,真真正正地让书籍成为小学生生活中的指路明灯,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必将成为小学生步入书籍世界的领路人。

2.将小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还给学生。师者要求学生去阅读就应该给学生阅读的自由,让小学生有自主选择阅读的权力,教师不应该干涉与阻挠,(有一个前提,必须是健康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才可)。让我们的小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喜悦与满足。因为我们明白,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阅读的第一推动力,他们热切希望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其出发点就是满足小学生自己的兴趣需要,为此,教师一定要把阅读自还给小学生。

二、积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有了良好的阅读兴趣还不够,还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的阅读才能持久,才能坚持下去。我们知道,读书不仅能够开阔小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小学生获取丰富的语文知识,而且还能较为全面地提高小学生的文化素质及道德修养,培养小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形成一种心情愉悦、学习奋进、积极向上、努力奋斗和团结互助的良好文化学习氛围。

1.引导小学生养成天天阅读的好习惯。语文教师都希望他所教的学生养成天天阅读的好习惯,让语文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可以这样理解,使小学生的阅读成为小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自觉行为,除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坚持天天阅读的好习惯。

2.引导小学生养成专心细致阅读的好习惯。引导小学生养成专心细致阅读的好习惯,就是要求小学生在阅读时细心专注。阅读时,不溜号,不走神。所谓专心细致阅读就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思维与行动合二为一,聚精会神。

三、教给小学生恰当的阅读方法

1.专心阅读。指导学生正确科学地专心阅读。因为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对于计划好的要读的书以及一些十分有意义、有价值的书要用心去读;另外,有的书还要求学生提高速度去读,知道大概意思便可以;再者,有的书倡导学生挑选部分章节、内容进行自主选择性地阅读;至于如何去读,要求学生依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要知道,只有运用合理而有效的读书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阅读效果。

2.及时做笔记。我们除了专心阅读外,还要有及时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在我们阅读书籍时,书中的好词佳句、优美段落、好的修辞手法就可以及时摘记下来,充实自己的文化宝库。为此,我们可以指导小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3.大胆表达。在学生读与写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认真、大胆地去表达。让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想到的、不明白的、不理解的表达出来,敢于和大家说。这样就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使我们的读书阅读活动得到不断有效地深化。

4.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在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了一定阶段之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在学生的读书活动中,以这种不断采用阶段读书交流活动和回顾小结的模式丰富小学生的读书交流活动。通过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使学生对阅读资料中的精彩片断再现,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进一步推动读书活动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读书的成语篇9

阅读对中学语文教师来说,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语文教师,他们以什么立足?靠什么糊口?指什么生存?读书呀――这些道理大家都晓得,你也不必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不必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更不必引经据典说古人云“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或者引外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高尔基“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为他们每一天都这样教导学生。现在,如果还对着我们的语文教师说这一类的话,那就是把他们当作三岁的小孩子,果真如此,说明我们的智商也高不到哪里去!

认识已经解决了,我们为什么还把“阅读与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当作一个话题来讨论呢?

因为,现实中阅读与专业发展的关系发生扭曲。本该为专业成长而挤出时间大量阅读,深入阅读,让专业成长得更迅速一些,这是常规做法。然而,(1)现实社会阅读环境改变了人们的追求。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认识和追求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现实社会经济极大地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存在决定意识,加之政府政策例如绩效工资的引导,一般人的意识都变得更重实惠,而不再以文化底蕴的蓄积为追求。(2)应试教育愈演愈烈,追求升学率成了学校教育的生存之道。老师更多的精力用在海量的习题和那几张考试卷上面,多数人迷失在狭窄而曲折的考试旅途上,在纷乱的试卷之中翻跟头。加上现在的学校教育班额大,老师的课时多,没有更多的时间用来阅读。(3)人们普遍地内心浮躁,急功近利,谁还说“板凳要坐十年冷”?(4)教师的待遇也是原因之一,什么时候能把教育真正变成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使全社会的人都争相去当教师,那时候教育将变成社会职业的宠儿,人们都愿意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为全民族的未来而热爱教育。诸多原因令人们从心里远离阅读,有许多老师从来没有订一份专业杂志,他们的教学一年年没有多大长进,新华书店门前冷落车马稀,唯有卖教辅的书店里生意红火。

阅读,从中学语文教师做起!要努力唤醒全民族的阅读意识,重视读书。我们多么想看到当年的风景:公共汽车上年轻人专注于书本,路上边走边默念着外语单词,新华书店排队购书……那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国家的自豪!或者说,其他人,我们管不了,全民族的事我们管不了,那就从语文教师开始吧!语文教师要坚守住这块阵地,只要有语文教师在,只要有语文教师还身体力行地奋不顾身地阅读,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有希望。

其实,有以读书为乐的主动读书,有处境艰困的被动读书。主动读书可以获取知识享受乐趣;被动读书则因教学知识能力所限发愤图强。中国古代有很多以读书为乐的例子,如传统的耕读之家,虽然是农民,按传统观点耕种不一定非要多少知识,但他们依然喜爱读书,以读书为乐。如果按时下观点,他们根本就无需读书,即只耕不读,照样生活。困而读书的就多了。《学记》有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古人是“学然后知不足”,今人则倒过来了,知道自己不足却不知道学。古人“教然后知困”而后能“自强”,今人教而后也能“知困”,却不能“自强”。读书,难也哉!

怎样阅读?如何通过阅读促进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要使教师们切身感受到读书的好处,才会激发他们读书的欲望,只要付出读书的努力,就会促使专业发展,这是硬道理。

一、知困法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有教而知困,有研而知困,知困则必然发奋学习。还是有很多老师愿意在“教而知困”的情况下,能够“困而自强”的,这自然是阅读学习了。另外,以课题研究带动读书也是好法。例如,淮北一中陈超、王义梅老师2011年省级课题“以《论语》为主要载体的儒家文化主题式教学实践研究”,参与研究的课题组成员有近20位老师,他们研究热情高涨,学习劲头十足,不仅研读《论语》原著,同时涉猎相关的《论语》研究论著,有效地促进了整个语文组的读书学习。再如濉溪中学赵清林等老师连续两个省级课题《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策略研究》《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发展性评价研究》,就推动了濉溪中学语文老师的阅读活动,其读书效果不言而喻。笔者和常彦龙老师负责的2010年省级课题“构建朴实而艺术的语文课堂之教学实验与研究”,下设四个子课题,从初中到高中,四个学校的语文老师参研,有六十人之众,从实验到研究,研而知困,有力地推动了读书活动,又从读到写,推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引领法

这种方法要求在一个学校里有一个或多个学科带头人,他们利用自己的学识和声望引领老师阅读。这些阅读有一定的目的性。因为老师都是成人,不似少年时期按照老师的要求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阅读,他们往往带着问题到书中寻找别人或者古人的经验,利用他人的智慧解决自己的问题,此即目的性。学科带头人可以带领年轻教师在某个阶段针对某个问题阅读,年轻教师对带头人既相信又愿意接受他的教诲。比如,马鞍山二中的郭慧宇老师就有号召力,二中团队在他的引领下,读书蔚成风气。如果老师喜欢读书,他们的学生也会效仿,读书风气也会炽盛。另外,各级中学语文教研员应该担起引领阅读的重任,因为在教研这个岗位上,一二个人关系到全市语文老师阅读习惯的养成,关系到全市少年学子语文素养的形成。

读书的成语篇10

关键词:读书报告大学生英语学习促进作用

写英文读书报告是促进和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一项有效手段。通过训练学生练习写作英文的读书报告,学生提高了英语学习的兴趣,丰富了人文知识,增强了阅读能力和速度,大大扩大了词汇量,也使其英语思维能力和英语的写作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

1.读书报告的结构

读书报告,顾名思义就是读完书之后的心得报告,英语中称之为bookreport。具体来讲,读书报告是指阅读者在读完书之后,对作者的观点、立场、语言或是文字,在经过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归纳总结之后,得出的成文的心得体会。

读书报告的格式多种多样,但一般来说都包括下列几项基本内容(王红昌,2010)。

1.1简介。

简介是指对所读书的名称、作者、题目、出版社、出版时间等介绍及本书的组织结构和本书的主要故事情节(故事类)或观点论点(非故事类)。

1.2内容介绍。

内容介绍,是把作品的主要内容进行讲述,包括人物故事情节等。书的每一部分都要介绍,并指出其中的重点及它与本书其他部分的关系。对各部分要根据作品的侧重点来介绍。如本书分为四个部分,长度平均,对这四部分的介绍也要平均;但如果某一部分是长度为其他三部分的总和,对这一部分的介绍基本上也要成为其他三部分的总和。

1.3总结。

总结部分就是对作品的内容进行评价,是读书报告的重点。

2.读书报告的类型

2.1摘要式读书报告。

所谓摘要式读书报告(summary-tapebookreport)就是只把原作的故事情节或论述要点简要复述一遍,不掺杂自己的看法,不能随心所欲地发挥,但是必须自己审题、构思、布局,按原文顺序,运用自己的话语将原著简述出来。

2.2简评式读书报告。

简评式读书报告(brief-commentbookreport)要求不仅把一书的情节、要点复述一遍,而且在简述原作的主要内容之外还表达自己对该书和作者的看法,也就是说,从自己的观点来写,必须包括虚实两个方面。实的方面是记录原作的内容,虚的方面是表达自己的见解。

2.3书评式读书报告。

书评(bookreview)是一种专门体裁,常见于各类期纸杂志。它篇幅较长,是针对最近出版的文艺作品、学术专著、科学著作、词典、全书等而写的。书评式读书报告也分为四个部分。

(1)书名、作者、出版社;

(2)全书概要,写明一本书分为几个章节,各章节标题或主题;

(3)对每一章节内容从正反两方面做出评价;

(4)对书的印刷质量做一评论。

3.读书报告的写作程序

3.1选择阅读的书籍。

首先是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书籍的选择。有时老师已经确定读书报告所使用的书籍,比如说《鲁宾逊漂流记》(RobinsonCrusoe)或《时间旅行者的妻子》(thetimetraveler’swife),或是某一作者写的书,或者是某一类的书,但有时让学生自己选择所喜欢的书籍。老师已确定阅读内容的,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对于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内容,第一步就是如何选择书籍,可以请教老师、图书馆管理员,或是到书店请教书店店员,综合别人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3.2阅读书籍。

确定了要阅读的书籍,接下来就是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开始阅读。如果是小说,那么边阅读边思考下列问题:这是一个真实的地方还是一个虚构的地方?故事发生的时间?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人,还是许多人?小说的情节是什么?注意寻找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题,不要被一些次要的细节所影响。

另外,找出作者使用的其他主题或象征,思考这些文学手法对小说起到什么作用。同时要记下自己阅读时的感受和想法。

如果选择的是非小说类书籍,在阅读时就要注意下列要素:本书的主题是什么?作者关于主题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本书的主要发现是什么?

3.3形成写作提纲。

认真阅读完书之后,下一步就要把自己读书时产生的感受、想法进行总结,列出读书报告写作提纲。读书报告写作提纲中要包括小说的下列要素:背景、时间、人物、主要故事情节、冲突和解决、表现的主题和象征意义。如果是非小说类的作品,就要包括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主要观点。

列完写作提纲之后,再次仔细阅读所列的要素,思考这些要素排列的顺序。如果有必要,就可调整提纲的顺序,使之更有说服力。

3.4报告的正式写作。

依据写作提纲,开始撰写读书报告。把通过阅读作品所获得的关于本书的知识,借助所列的提纲撰写成读书报告。根据提纲,把每个要素都变成一个部分或段落,再把段落连成连贯的故事。要注意在段与段之间有过渡,使读者清楚地了解故事情节。

报告正文初稿完成之后,用挑剔的眼光来通读刚写的报告。

是否每个主题句都能总结段落的意思?如果不能,就利用这一机会调整一下。读书报告的组织结构是否合理?如果感觉不合理,就要大胆地修改。

3.5简介和总结。

简介部分就是对书的名称、作者、题目、出版社、出版时间和内容等的介绍。其中对作者的介绍可以详细一点,因为作者的背景对作品有很大的关系。他的生平、思想的发展对作品的形成尤其重要,可以从作者的观点来看问题,或许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就可以迎刃而解。

总结部分是对作品内容的评价,既可以是对整本书的评价,又可是对某个人物或某件事情的评价。不论是对什么进行评价,最主要的都是自己的感想,是作品对自己触动最深的东西。总结时要注意把自己的感受写清楚及自己喜欢本书的原因。

3.6形成报告。

最后把报告打印出来,从头到尾仔细阅读。对英语语法和拼写要认真检查,可以使用word软件的自动更正功能,修正打印或语法错误。要检查多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再把修改好的读书报告打印一份,请一个信得过的人进行修改,多读几遍,确信没有错误为止。

4.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4.1丰富学生人文知识。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题材的英语文章,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要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中西文化的了解,从而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4.2培养学生阅读技巧,提高应用能力。

根据读书报告的类型,学生的阅读技巧也有所不同。通过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并撰写相应的读书报告,学生的阅读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3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好的读书报告是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写出来的。学生在撰写读书报告时要关注读者的感受,并体现自己的思想(赵春霞,2009:100)。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做好笔记,找出自己想要的信息,把这些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在写作时体现自己的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运用到不同的阅读技巧,同时对所读文章的理解也需要一个过程,这样有助于逐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4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选择相应的阅读材料并要求学生撰写读书报告,有助于学生对现有知识的巩固,从而形成积极反馈,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5.结语

本文讨论了读书报告的结构、类型、写作程序及其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至于读书报告对师生的挑战及师生的对策问题,将另文论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