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手抄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2:02:34

读书日手抄报篇1

1、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古人对读书的情有独钟。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读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畅游在粒子、生命和星体的处境中,感受智慧的光泽,犹如攀登高山一样,瞬间眼前呈现出仿佛九叠画屏般的开阔视野。于是,便像李白在诗中所写到的“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2、高尔基先生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还能带给你许多重要的好处,多读书,可以让你觉得有许多的写作灵感。可以让你在写作文的方法上用的更好。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往往可以运用一些书中的好词好句和生活哲理。让别人觉得你更富有文采,美感。

多读书,可以让你全身都有礼节。俗话说:“第一印象最重要。”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

3、多读书,可以让你多增加一些课外知识。培根先生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不错,多读书,增长了课外知识,可以让你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来源:文章屋网)

读书日手抄报篇2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阅读;培养

现在一份中考卷,如果不走正途,只想投机取巧,靠猜题押题,或盲目“多练”,可能弄巧成拙。语文素养的提高,关键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学者朱永新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钱梦龙说得更具体:“阅读能力虽然不是语文素养的全部,但它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落实到语文教育的操作层面,阅读能力就是一个重要的‘抓手’,语文课千头万绪,抓什么?抓住了‘培养阅读能力’这一条,就能执一驭万而不致顾此失彼。”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在这里,我浅谈个人的五点教学体会。

一、坚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动手的行为习惯

新课标在阅读教学中明确要求学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合作探究的方式,就是要求老师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但贯彻到课堂上,有的老师为了赶进度,让学生与老师探讨问题的机会少。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也少,忽略了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坚持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

坚持阅读课外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农村的学生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有的学生初中三年几乎没有看过一本课外书,桌面上见不到课外书,也有的书是买了,从来没有打开过,由此,农村学生阅读能力和视野大打折扣。

阅读课外书,厚积薄发,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自然发生质变,阅读能力就能提升。

为了搞好课外阅读,解决课外阅读资源匮乏的局面。第一,建议学校定期开放学校图书室。虽然农村学校图书室图书有限,杯水车薪。但与个人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老师经常到图书室去指导,怎样看课外书,看什么样的书,很受欢迎。第二,建立班级图书角。每学期开学,我都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两本课外书,可以去借,可以去买,由学生专人负责,本学期内互换看完这些书,一本书的周期最好不要超过一周,让书有更多的传阅机会;并指导学生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写心得体会,定期检查。

三、坚持引导学生写日记

特级老师钱梦龙、李镇西、魏书生等,都主张学生写日记,并且有的有专题论述学生写日记,他们认为:写日记的好处很多:练字,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恒心、毅力等。前苏联教育专家苏霍姆林斯基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早晨五点钟起床坚持写“教育日记”。大凡作家都有写日记的习惯,可以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可以每学年规定学生写日记,内容不定,200字以上,字迹整洁,每星期五篇,并且允许一两篇抄课外阅读的精彩部分,定期检查(每周一次),每月一次日记指导。把学生的日记抄到黑板上,进行详细、具体的指导。

写日记实际上是对知识:运用――巩固――再运用――再巩固的过程。写的过程,知道自己的不足,迫使自己去看书。久而久之,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互相得到提升。

四、坚持让学生办手抄报

为激发学生读和写的兴趣,锻炼学生动手和动脑的能力,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语文教师可牵头和指导,由学生自己动手,创办手抄报。要求把阅读过程中摘抄的经典作品,放到手抄报上,并且在手抄报上自己动手写一写自己的作品。我们考虑九年级任务重,每学期办一期,七、八年级每学期办两期,每人一份,互相传阅。在传阅过程中,虽然手抄报稚气十足,但这是他们自己的劳动成果,是他们自己精心呵护的责任田,学生仍然感到自豪,尤其评出是优胜手抄报的,更是乐滋滋的。

由于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都想露一手,把最好的拿出来,他们会主动地寻找书籍阅读,认真地精心地挑选作品,琢磨自己写的文章。在读和写能力得到加强的同时,他们的阅读能力也得到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像是“春风潜入夜,细雨润无声”一样得到提升。

读书日手抄报篇3

一、指导思想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书香校园是学校文化的集中显现,师生沉浸其中不仅能领略到文化的魅力,而且能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气息。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师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营造人人热爱读书,善于读书的氛围,把读书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活动推向更广阔的领域,更高的层次。根据县教育局的有关精神,开展此项活动。

二、创建目标

与好书做伴,与文明同行。

三、创建口号

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同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每天晨读课校园内要有朗朗的读书声。

2、各班选好威信高、负责任、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的读书组织委员,组织班级晨读、晨背和午间阅读。

3、各班读书组织委员作好借书、分书等准备工作,阅读要求学生静心、投入,充分体现自主、自觉的学习风气。

4、读书时间为:晨读、午间阅读、每周一节读书课、双休日、放假时间,提倡并鼓励学生每天在家自觉读书不少于半小时。

5、语文教师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

(1)围绕每月阅读主题,备好课,上好指导课:①ji发兴趣②读物介绍③阅读方法指导等。

要求学生做到:低年级——学生读后把书名、标题记录下来并摘抄精美词句,由家长签字证明;中、高年级——做好读书笔记(内容可以是摘抄精美词句、内容摘要,也可以适当写些自己的读书体会。)

要求教师做到:①和作业布置结合起来,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②有布置有检查,每周至少批阅学生读书笔记一次。

(2)反馈交流课,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自己近期的阅读收获:①开展不同形式的美文诵读比赛,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水平。②开展演讲、讲故事比赛、读书报告、古诗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评等趣味性较强的读书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③开展不同形式的写作比赛,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生活:记叙文、读(观)后感、想象作文、童话等竞赛,检验读书、积累的成果。④三~六年级学生每个月每人编辑一份读书手抄报,丰富课余生活。

(3)及时检查评价阅读的成绩。

6、组织参加学校语文组、少先队大队部开展的“读书节”系列活动。活动有低年级讲故事、朗读比赛,中、高年级征文、手抄报、演讲、知识竞赛等。

7、发挥红领巾广播站的作用,播送学生的读书作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

8、学校图书室每周定期做好各班借书登记工作。

9、教师、学生、家长共读书,一同打造书香校园。

(1)学生读书系列活动

①各班开展“每周一诗”诵读活动。

②各班学生结合每个月的读书主题办好读书手抄报(三至六年级学生每人4份手抄报)。

③继续开展好每学期一次的校级优秀诗文背诵活动。

④各班鼓励学生去图书室借书,并开展借书评比活动。

⑤各年段每学期举行一次“书籍告诉我”读书知识竞赛。

⑥开展文学社团活动。建立年段、班级文学社团,使其成为宣传学校的一支生力军。

⑦开展好每学期一届的“书香校园读书节”活动。(建议: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为春季的读书节;每年孔子诞辰日9月28日为秋季的读书节)。

⑧开展“每月一星”推荐、表彰活动。原则上每班每月推荐一人,在升旗仪式上通报表彰,并请一名学生进行事迹介绍。要求学生作好“读书笔记”,并作为评选“每月一星”和上“书香荣誉榜”的依据之一。

⑨各年段每期开展一次“书香班级”或“书香中队”评选活动,并为选上的班级或中队挂牌。

(2)家庭读书系列活动

①印发《打造书香校园行动告家长书》,进行宣传发动。

②开展“亲子读书活动”。

通过亲子阅读卡,架设家校沟通的桥梁,营造浓郁的家庭读书氛围。父母督促孩子每天阅读课外书(不少于30分钟),并在《亲子读书手册》上签字。参考学校推荐书目,为孩子购买书籍,订阅报刊。校园读书节时,邀请家长参加。

③建议有条件的家庭要经常带孩子到图书馆、书店等文化场所,积极开展读书活动。

④开展“亲子读书――书香家庭”评选活动。

五、具体安排

2011年:搞好基础建设,形成精神合力,营造书香氛围

教师:进行主题研究,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知识积累;

学生:博览群书,知书识礼,积淀人文传统。

2011年: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师生在阅读中成长。

2012年:总结与提炼,形成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

2、2011年创建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1年6月为发动、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制定公布方案、计划,少先队、各班级利用各种机会、各个平台向全校师生、学生家长发出倡议,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1)“打造书香校园”行动启动仪式。

(2)做好整体规划,成立“书香校园组织委员会”。

(3)设计行动标识、行动口号、阅读宣言。

(4)做好以突出书香特色的环境布置,添置图书,可采用学生志愿捐书等形式充实班级图书架。

(5)各班级出一期以读书为主题的黑板报,并在黑板报中设立班级“书香荣誉榜”。

读书日手抄报篇4

书读得多了,自然会从书中领悟到一些道理。当你真正认真地把一本书从厚读到薄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了,你已经在书的影响下隐隐约约地改变了许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小时候在孩童时期,当第一次考试取得不如意的成绩时,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生着闷气,满脑子都是考试失败的阴影,无法抛弃阴影,也没有去考虑过如何反省自己,偶然间伸手拿起一本书,翻开第一面,上面写着“失败是成功之母”,带着好奇心又往下翻了几面,上面写着“时刻自我反省,成功就是属于你的”。读懂了这两句话,我顿悟了,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身上的种种不足,在以后的日子,我不断改进这些缺点,这竞促使我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屡屡得胜。

频繁地翻阅这本书,我又明白了许多,当初只能靠拼音逐字逐个读书的我终于能够流畅地阅读并且懂得了书名《名人名言》的含义,其实它记录的是一些名人包含哲理的话或经验,还有道理。在以后的日子里,靠着这本书给予了我不少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里……

记得有一次,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兴高采烈地拿着刚做好的国庆节手抄报走在路上,突然一阵风吹来,我手一时没拿紧,风竟将我的手抄报刮到路边的小水沟里去了,看着自己煞费苦心所做的手抄报付诸东流,心理焦急又无奈,难过得都哭了起来,伤心地回到家里,当我再一次遇到问题而感到疑惑时,我又习惯性地拿起那本书,上面又写着“一切重新来过,相信自己,你能够做得更好。”这句话激励了我,于是我又重新找来绘图工具,重做了一张,果然,这张手抄报在我的努力下画得十分好看,得到了老师的夸奖和表扬。

这本书伴随着我的成长历程,在我遇到疑惑的时候,给予了我许多的启迪,让我在人生的道路永不迷茫。

读书日手抄报篇5

那是一本漂流书

至今,我还记得三十多年前的那个清冽的早晨,我在楼道里偶然发现手抄本《第二次握手》时的激动与恐惧。那时,还在“文革”的喧嚣中,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成了“毒草”,我们无书可读。不知从哪天起,一个消息在悄悄流传,说是有一本叫《第二次握手》的长篇小说非常好看,描写的是爱国知识分子为理想和事业奋斗的故事,但那是一本手抄的书,而且已经被戴上了“反动”的帽子,写的人要被抓起来,看的人也要被抓起来。小小年龄但渴望阅读的我,心里边蠢蠢欲动。

想不起来,那天怎么会早早起床,早早出去,就在打开屋门的时候,我一眼就看见了那本放在楼道边的黑色硬面抄,心顿时怦怦乱跳起来。我连忙打开,5个大大的钢笔字扑面而来――《第二次握手》,我惊慌地一下子逃回屋里,并将硬面抄藏进了枕头里。一直等到父母都去上班了,我才锁上门,战战兢兢地把硬面抄拿了出来。上面没有任何署名,不知是谁写的,也不知是谁抄的。我赶在父母下班回来前看完了全书。当我沉浸在书里时,所有的害怕和顾虑都不复存在了,书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我至今仍记得最后一页上有前面看过的人的一些留言,说,这是一本追求光明的书,看过的人要继续传递下去,因为这是在传递火炬。我被这本书打动,也被这些留言所打动,在我掩上黑色硬面抄的时候,心里真像燃起了光明的火焰。那天晚上,我一直无法入睡,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我悄悄地开门出去,把书放回了楼道里,我心里默念着,希望早点儿有人将书取走。果然,我再次出门时,已不见了书的踪影,而后,楼里有越来越多的人说起了这本书……

多少年过后,在报上看到有关“漂流书”活动的报道时,忽然想起少年时代在动乱日子里阅读《第二次握手》的往事,心想,那不就是一本漂流书吗?现在想来,这是黑暗岁月里怎样一幅让人温暖的图景,人们通过书所传递的是信念,是理想,是信任。既然有过这样的日子,我不相信这一切会彻底泯灭。所以,当“漂流书”活动遭受冷遇,被认为注定会断漂时,我却怀着一份坚定的信念,让我的书加入到漂流的行列。那天,我将我写的一本书悄悄地放在了上海人民公园的一张长凳上,我不知道我的书将漂向哪里,但我相信它总在漂流的路上,相信它会漂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手中。我在书的封面上贴了个标签,上面写道:“这是一本漂流书,如果你看完了,请你再把它放在公共场所,让下二个人阅读。阅读是一种快乐,希望这本漂流书能给你带去快乐,也希望你将这样的快乐带给他人。”

读书日手抄报篇6

关键词:反串式;摘抄式;赏析评价式;自由开放式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作文每学年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事实上,仅靠这些规定也还是难以提高作文水平的。

叶老曾要求学生:“应该随时动手动笔,写日记、写信、写笔记,写自己的种种想要写的,这才可以使写作能力越来越强。”无庸置疑,课外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课外练笔的种类及形式有很多,但只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方法可以不拘一格。笔者就近几年来探索的“反串式课外练笔”活动,谈一点粗略的体会。

一、“摘抄式”练笔

在学生的写作中普遍存在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学生形象地称作文课为“挤牙膏”。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对初一的94名新生做了关于日记的问卷调查。在兴趣栏里:55%的学生感觉没兴趣,是为了应付师长的检查;20%的学生模棱两可;30%的学生喜欢写,认为有帮助。但纵览全局,情况令人担忧,喜欢看、读的多、主动写的少。

为此,我查阅了有关方面的资料,又对问卷做了对比、分析。发现学生整体上存在着两种情况:一是学生的素质差、思维力不够完善,发散思维力弱。二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好,有内在的写作潜力可挖。

于是,我在以往的课外练笔活动中稍做变动,进行“反串式”训练,变“写”为“抄”,设置了“摘抄日记本”,具体操作如下:

1.内容上不加限制,可以是一般积累,也可以是专题积累。凡是能入笔者皆可,篇幅可长可短,但必须是自己读过的或听到的,认为有实际价值的,最欣赏的东西。

2.规范上形式可以是提纲、摘录、札记,或手册、卡片等。载体要规范化,即要按文献著录的标准来写:书名、作者、出版单位等。这样,便于日后查找或核对。书写要工整、清晰。

3.首先组织上要求学生自费订阅一份报刊,班级订阅几份报刊;其次,每周拿出一节课,相互交流,每组选出本周的“最佳日抄本”,可以从内容、图案设计等方面入手,将其照片张贴以示鼓励。然后,每月优中选优,评选出3—4本最佳的,并冠以“小作家”的称号,做“写作体会”报告,以此激发学生踊跃读写的热情。

4.用途上。首先,双周一次的大作文,要求尽量从日抄本上组织素材。其次,每月末举行一次征文比赛或“我说我的日抄本”演讲比赛,对优胜者进行奖励。以此刺激学生阅读、摘抄的兴趣。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变冥思苦想地写,改为有趣味阅读地抄,学生的思维活跃了,阅读的兴致也提高了。打开他们的“小抄”,一段段精彩的文字出现在一本本设计独特的笔记本上:散文、小说、诗歌等多种体裁,真是琳琅满目,各取所需,折射出每个学生不同的爱好和特长。

读抄是为积累打好基础。著名作家老舍说过:“要写作,便要读书。”诗人作家,哪一位不是始于读书才达到“胸中历历蓄千年,笔下渊渊赴百川”的呢?正如历史学家吴晗所说:“天才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积累多了,功到自然成,你可以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归类分析,综合利用,创造出自己的作品来。”

二、“赏析评价式”练笔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学生经过阅读、摘抄的积累过程,内心就有了想写的欲望。因此,在“手抄我读”的基础上,适时地加以引导,以激起学生极大的写作兴趣。

现代媒体的发展比较迅猛,但大部分中学生的突出表现为:社会阅历浅,交际面窄,思想还不够成熟,自我控制和是非分辨的能力较弱。因此,对自己摘抄的内容稍作评价或赏析,是非适常宜的。也算是大作文之前的热身赛吧。

既然是自己日抄的内容,不妨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感悟写出来。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只要是有感偶发即可,目地就是鼓励学生动手写出自己的心里话。

这时候,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点评自抄的内容,授之以点评、赏析的技巧。也可以不定期地组织学生朗读自己的“得意之抄”,借此师生共同评价赏析,学生略作评价后,教师给予大胆肯定与表扬鼓励,让学生从中感悟成功感和自豪感。如此,阅读、写作、赏析和点评等方面的素质就会逐步提高。

三、“自由开放式”练笔

学生的练笔由“抄”而“评”,到放手写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开发、提升的阶段。郑板桥之所以信笔成竹,实乃胸中有竹也。唐朝诗人李贺佳句流传千古,不也是厚积薄发吗?宋代文学家坡曾说过:“操千曲而知音,观千剑而识器。”说的也是积累的道理。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进入初中阶段的后期,学生对写作仍保持较高的热度。因为他们发现写作成了他们繁重课业负担下情感宣泄的代言处,心中的喜、怒、哀、乐,天地万物皆化作涓涓细流,汇注于笔端,放飞七彩的歌。

但是,要切实地提高写作水平,仅靠这些还远远不够。因此适度的模仿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提升学生作文的水平和档次。

课改后的语文教材丰富多彩,是不可多得的模仿素材。教师可以运用范文进行指导。一是阅读和写作同步。如学习《苏州园林》条分缕析地说明思路;学习《春》的多姿多彩状物描写的手法,将这些技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这就有“文”可依,有“路”可循了。二是片断训练。如人物、动物等描写系列,使学生扎扎实实,系统地掌握某种表达方式或文体的写法,在动手时,就可以游刃有余了。

当然教材之外的课外美文,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样是大有裨益的,这无需赘言。

读书日手抄报篇7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可能没有谁会遗忘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中国大地流行的手抄本文学,现在回忆起来,就像在品茶,尽管入口苦涩,但余味醇香。

记得七十年代,我还是一个儿童,那时特别喜欢看书,喜欢买小人书,买小说,那些小说《连心锁》、《西沙儿女》、《新儿女英雄传》等,都成了我购买的对象,当然,还有姐姐们看过的没有封皮的小说《烈火金刚》《林海雪原》《红岩》等,也是我的最爱。其中没头没尾的《西游记》《三国演义》成了我最最喜欢的小说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当时竟然借着煤油灯,一夜之间,趴在炕上,将厚厚的《西游记》看完了。早上上学,因为起床迟了,也懒得洗脸,到学校,同学们都指着我笑,我不知道为什么,原来是我的领个鼻孔全被煤油熏黑了,闹得我很狼狈。

正当我当时对红色文学疯狂喜欢的时候,另一类文学走进了我的视野,那就是手抄本文学。

记得我十一二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姐姐拿着一个本子,在煤油灯下,认真地抄着什么。姐姐已经不上学了,还在抄什么呢?怀着好奇,我走过去,要看看她在抄什么。她停下笔,让我快速的翻翻,原来是一个手抄本《梅花档案》,用大作业本抄的,大概有二十多页呢。那字迹工整不工整我已经记不得了,只记得我喜欢看,那神秘而夸张的情节吸引了我。姐姐催着我快给她,我却细细的看开了:

六十年代初,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携夫人郭德杰女士参加了广州商品交易会,就在这个会上,郭德杰女士莫名死去,当公安人员检查他的尸体时,却发现他的胸前别着一枚梅花。公安人员将梅花图案放大,发现里面写着一个人的名字“王光美”,为此公安机关展开了惊心动魄的侦破工作。。。。。。

后面的情节我已经忘记了。但当时那种情节深深地吸引了我,就也想抄下来,姐姐告诉我,她抄下来我随时可以看。第二天中午,我把姐姐抄的《梅花档案》带到学校去,向同学们炫耀了一番,顿时在班上,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流行风。后来这本小说在班上疯狂的传抄开了。

还有《十二张美人皮》《绿色尸体》,我已经不记得怎么传到我的手里了,反正我也抄了一本,故事情节在当时来讲,绝对称得上惊心动魄。记得,还有一本外国手抄本,名字我忘了,但故事情节至今让我毛骨悚然:

有一个老板,征募敢于在某个宅子住一宿的人,当然,你能住一宿,给你相当的报酬。有一个叫查理的穷小子晚上住在这里。他刚到这个房间,恐怖的气氛扑面而来,墙壁上挂着蜘蛛落网,落满尘土的桌子上,放着一把手枪和一本书,幽暗的灯光,更增添了这个宅子的恐怖气氛。这个小伙子,开始看这本书。书上写的是这个宅子以前住着什么有钱人,可是有天晚上,当脑中敲到十二点的时候,一串怪异的脚步声很阴森的传来,后来怎么这个宅子的主人离奇死亡。当这个小伙子读到这块的时候,墙上的挂钟敲到十二下,一阵恐怖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而来,然后是敲门声,这个小伙子对着门板,开了一枪,一股蓝色液体从门缝里渗出来,然后的情节我就忘了,反正这个房间,住一个人,死一个人。没有人能挺到第二天早上。

那个时代,还有一本淫秽手抄本《少女的心》,不过我没有看过,比我高两级的一个同学看过,他们几个男生聚在一起谝里面的情节。他们看到我来了,就不谝了。所以我最终不知道写的什么,只知道非常流氓。流氓,是我们当年对那些淫秽小说的一个很流行的统称词汇。

当时的手抄本作品,我看了大概有十几本吧。我把它叫手抄本文学,从篇幅角度看,也就不到上万字吧;从文学角度来看,文学性实在太差,根本谈不到什么文学描写、人物塑造、故事有些粗线条的感觉。有些类似于魏晋南北朝的刘义庆的《世说新语》类志怪志异小说。可它离奇的情节,新颖的故事摆脱了三突出原则创作的革命作品,给我们单调的阅读世界带来了一线亮色。当然,当时的手抄本也不全是如我评价那般,也有个别例外,比如张扬的《第二次握手》在文革末期就已经作为手抄本,在老百姓中流行,可惜我没有看过。当文革结束后,我有幸买到这本厚厚的小说,津津有味地阅读的时候,我还一直纳闷,这么好的文学作品,这么长的文学作品,是怎么在民间传抄的?这只能说明一点,人肚子饿了,则会饥不择食;人心灵饿了,也不会计较什么叫累。我当时天真的想,如果我是女孩子,我要结婚,不要任何嫁妆,只要我的婆家给我搞到很多手抄本书和一些小说、小人书(小人书至今都是我的至爱,我在很多文章中谈到过)就够了。看看,人民的精神力量是何等的强大呀。

前几天,我和一位爱好写作的朋友聊到投稿,我们都对纸质的付稿费的作品比较钟情。可我的儿子过来了,看到我们聊天内容,大感老爸已经out了。“什么年代了,还那么守旧?在网络文学压倒一切的时代,还有哪个脑子有毛病的人钟情于纸质文学?”话语尖锐不讲团结,让人一时难以接受,但细想一下还真是这样。不说别人,就拿我们来说,一年到底能卖多少润泽心灵的书籍?我对书籍的渴望已经降到了一日三餐的程度——今天还有多少人因为饿了要吃饭?大多是因为到了吃饭的时间,象征性地吃一点。很多书籍,都是我在网上看的。而且在今天的全民炒股票般炒文学的热潮中,我对书籍的敏感性越来越迟钝。一般的正宗的文学作品已经很难让我产生阅读的欲望。以至于放寒假前,为一位作家朋友在部级刊物上发表的报告文学写评论时,才发现自己的手是那么的笨拙,因为好多年已经不看或者少看报告文学了,对报告文学的现状已经知之甚少,留下的一点知识还是当年读大学时的文学概论课上,老师教的那些。为了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整个寒假我一有空,就在如饥似渴的读报告文学,最终才写完了这篇评论。

读书日手抄报篇8

本次读书节的主题与口号是“点燃读书激情,共建书香校园”。同学们在校领导、班主任以及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各式各样的读书活动,同学们与大师对话,与高尚为伍;与伟人碰撞,激励自己前行。校园里书香弥漫,同学们在读书中快乐成长。我们具体开展的活动有:

一、选定一本好书,细细品读

参考了语文老师的意见以后,每个同学选择了一本对自己有意义的书,由图书管理员从图书馆借阅,或者学生自己去书店购买。要求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召开主题班会,体会读书的乐趣

在4月12日第七周的主题班会上,我们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如“谈谈目前为止对你影响最大的一本书”、“讲一讲你与书之间的故事”,“演一演书中的经典桥段”,“分享你的读书经验”,“讨论读书中应注意哪些习惯”等等。

三、静心读书

我们深知“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我们紧张学习时最最惬意的休闲方式。所以我们利用班队课的后15分钟以及写字读报课的时间,让学生潜心阅读。每个学生都十分珍惜。

四、手抄报

读书节期间(4月底),我们组织班级学生采用各种方式出一份读书小报,最终评选出五份优秀手抄报,参与学校的评奖,参评的学生有:徐xx。手抄报内容丰富,有学生摘录的名言名句,有学生自己写的读书感悟,有精美的绘画,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艺术才能。

五、演讲比赛

结合本校“感恩.理想”的特色,学校组织了以“点燃读书激情,共建书香校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本班的徐雯瑜与詹美仙,赖金龙与雷勇杰代表班级参加这次比赛。《人生路漫漫,感谢有你相伴》,《沉浸在书香里的日子》,充分体现了学生对感恩与理想的理解。

六、黑板报

五月中旬,本班板报组的同学群策群力,精心设计了一期以“以书为友、快乐成长”为主题的黑板报,我们将板报的题目命名为《快乐阅读》。高质量的板报又为我班读书节活动增添了一抹亮色,最终让我们赢得了初中组黑板报评比的第一名。

读书日手抄报篇9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句诗不是已经道出了其中的道理吗?要写好作文,首先要让学生拥有一定“活水”。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活跃文思。伴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儿童课外阅读日益显出重要性。《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整本的书。”由于学生年龄小,阅读量少,并且缺乏生活经验,阅览书籍往往盲目而随意,严重影响阅读的质量。因此,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开展经典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应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自觉行动。

一、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极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常常给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平时,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是不能低估的。

2.以身作则。课外时间,老师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老师还应经常经学生讲自己童年是怎么学习的,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阅读非常有趣。这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了,不仅眼前受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3.随机指导。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型,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老师应极力表扬,这样便在学生中营造了阅读的氛围。

二、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

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应注重以下几种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挂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用读书方法。曾国藩曾指出读书之法:“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3.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绍竹子的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三、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目、多读书,这已是共识。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读,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疲劳,以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寓教于活动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们读好书。

1.讲。坚持每日5-10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会或课前,让步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或说一新闻,或讲一趣事,或背一古诗,或得一好词佳句,或明一道理,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写文章意到笔随。

2.写。组织学生自办手抄小报,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小报的内容广泛:国家大事、校园生活、环保教育、科学世界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创建文明城市”这一内容,学生就办出了《净畅宁美你我他》《新斗门,新城区》《我们的文明城市梦》等。

3.赛。为了使孩子的读书持之以恒,利用各节日定期举办故事会、古诗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等读书交流活动。也可进行快速阅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报告会等,使孩子们在活动中爱读书,善读书,在读书中增长见识,在读书中积淀人生。

4.展:(1)剪贴展览。学生在广泛读、杂志或期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2)摘抄展览。如果在遇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含义深刻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这些含义深刻的格言、警句,特别是在不能摘剪贴的情况下,可让他们用日记本摘抄下来,也可以定期在班上交流展评,看谁最好。同时,对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摘抄本,获奖的手抄报、征文等学生作品在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专门设“精品欣赏屋”供学生欣赏,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下去,又勉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达到两全期其美的效果。

读书日手抄报篇10

关键词:手抄报;语文教学;学生需要

手抄报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体现,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精神的人才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1手抄报与语文教学相结合是贯彻《课标》的有效途径

作为语文教师,要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在教学中实践《课标》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具体的“课程实施建议”中: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相辅相成。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课标》要求明确具体,我们作为新世纪的一线教师,不能继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考而教,绝不能因为某些内容不属于考查范围就弃之不顾!要认真解读《课标》,深刻领会《课标》内涵,把《课标》精神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我们要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引导学生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制作使用手抄报适应当前学生学习需要

现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很多,又不要做家务。大部分学生都把时间花在看电视上。有的甚至经常光顾游戏机室。这样,白白浪费时间,荒废了学业,严重摧残了身心健康。那么,怎样让学生好好地珍惜时间,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呢?我提倡全班学生办手抄报,一星期办一期,定于下一周星期一交。每期都让全班同学一起进行评价,并在教室里开设一个专栏,把办得比较优秀的或有明显进步的手抄报张贴上去,让全班同学学习、欣赏,促使后进生努力争取进步。

对于办手抄报,为了能够上榜张贴,我班同学个个乐此不疲。平时,手抄报的主题不限,各自自由拟定。大家课余时间都忙着查找资料、搜集资料,同学之间经常互相交流自己所选的资料,有关书籍也互相借阅,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手中有了资料,还要进行排版设计,画插图,抄正有关内容。遇到节日,我就提醒同学围绕有关节日搜集资料,比如上周,大部分同学的手抄报是有关于清明节节,也有一部分是有关于校运会的。内容丰富多彩,版面设计新颖,我们通过一张张手抄报可以看出学生是真正花功夫的。通过组织学生办手抄报,那些学习不自觉、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他们为了向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得到老师的肯定、表扬,他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课余时间不再贪玩,不再干坏事,而是积极地向同学求教、商讨,全身心地准备自己的作品。

3制作手抄报要做到精巧美

如何在短期内创作出一张高质量的成功的手抄报,则是困绕学生的一大难题。本人结合几年来创作手抄报的经验,将其总结为“精巧美”三点。关于“精”:首先,内容要精,由于手抄报的读者大部分是学生,其认知水平有限,因而在内容选择上应尽量选取与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有教育意义或能够陶冶情操的短小精悍的文章,切忌长篇大论,也可以设置美文鉴赏,以提高小报的含金量。其次,选纸要精,在纸张的选择上应尽量选取质地较厚一点的纸张,以便于制作。第三,制作要精。在制作规格上要严格遵循手抄报的制作原则,四开为宜,确定合适的边距与中缝,报头内容要完整,应包括报名、主办班级、时间、期号、主办人姓名等,使读者一目了然。关于“巧”:手抄报内容要有很强的可观性,在选材上,应做到“巧选材,选巧材”。其次,版面要巧。大面积内容确定后,会出现一定的空隙,此时,应当做个花边或插图来弥补不足,使整个版面恰到好处,天衣无缝。关于“美”:首先是形式美,手抄报中不能是整版的一种字体,合理搭配,尤其是某一些标题、插图应通过多变的形式,给读者以清新悦目的感觉。其次是色彩美,力求在变化中寻求统一,颜色以清淡为主,不能大红大绿,一般情况下文字要用黑笔来写,以求明了。标题,花边、插图、美术作品等,可用彩笔来做,但应注意分寸,绝对不能喧宾夺主。

4教学活动中引进手抄报形式是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当今,语文教学改革正在步步深入。彻底改变旧观念,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特别是“手抄报”这一语文活动课,唤醒了学生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了学生向生活学语文的方法。它是学生获得知识信息,培养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最喜爱的朋友。

5手抄笮问绞视ρ生、教改双需要,是由其特点决定的

5.1“手抄报”就是用手设计、亲笔抄写的自制报刊,每一份手抄报的后面都包含着编者的辛勤劳动和聪颖的智慧。它是由学生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搜集材料,精心安排,一笔一画制作的,是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体现,对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精神的人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5.2“手抄报”能大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得好,“兴趣是第一位老师。”有谁能在不喜欢的方面有所发展和造就?特别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兴趣对他们的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语文教学一般认为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才能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课下只是抄课文,写字词,为了巩固所学的字、词、句,不知要抄写多少遍。这样地机械重复,枯燥呆板,学生越学越没兴趣,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如今教师的观念改变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学生不仅在语文课堂上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大胆地走向课外。因为自己心爱的“手抄报”等着他们去设计、刊登,促使着他们去读,去想,去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