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与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2:03:03

父亲与我篇1

两天后,姐姐说,父母和好了。但此后两个星期他没来我住处走动,以前他可是三天两头就和母亲到我住处,帮忙做些收衣服晒被子之类的事。我感觉到父亲真的生气了,可我固执地认为,那件事是因为他对生病的母亲照顾不周才造成的后果,我说他没有错。于是,我也忍着不和他说话,不给他打电话,决定和他“冷战”到底。

后来,母亲打来电话对我说:“我行动不方便,想到你那里去,你来接我吧!”我说:“平时不是爸爸和你一起来的吗?”母亲叹了口气说:“你爸还生你气呢,他不去你那里,我看你就给他说句好话,让他消消气。”我愤怒地回了母亲一句:“他连你生病时都没有照顾好你,我凭什么要向他道歉。”

母亲一听我的话,立刻破口骂道:“你这不孝子,你爸这辈子为你花了多少心血,现在老了你连主动对他说句好听的都不会!”我非但没有丝毫愧疚,还想,我本来是为母亲讨公道,这下可好,母亲却骂起我来了。

两个月过去了,父母亲都没有到我住处来,也没有给我打电话,我心里紧张,也感到了阵阵失落。有几次,我故意找几个理由打父亲的手机,电话是拨通了,可每次接的都是母亲。再想起我没结婚之前,与父母住在一起,每次我加班,一超过十一点没有回家,父亲就会打个电话问我在哪里,怎么还没有回家。虽然言语不多,但语气里充满着父爱。一想到这,我感觉自己确实做得有点过分,心里好一阵难受。

那天,老家的一位亲戚到我家做客,问起我父母的身体。亲戚羡慕地说:“你真是个孝子,把父母都带到城里享福。”接着,亲戚又无比愧疚地说:“我这辈子做了一件永远无法弥补的事,那就是以前为了一点家庭琐事经常和妈妈吵架,之后我妈妈受不了就独自搬到破旧的祖屋去。一直到她临终,我都没有请她搬回家住,更没有向她道歉。假设现在她还健在,我一定会加倍补偿她的。”

听完亲戚这番话,我久久不能平静,亏我还一直信誓旦旦地说,要好好善待父母。然而,我竟然会为了这点小事,和最爱我的父亲坚持冷战到底,真是有点大逆不道。翌日,我特意到父母的住处。与父亲见面第一句话就说:“爸,对不起,那天我冲动了,惹您生气了。”父亲低下头叹了口气,说:“我也有错,其实我早忘记了……”

父亲与我篇2

七岁的那一年,我开始了我的求学生涯。在我们这个人烟稀少的小镇上实在没几间小学,离家最近的便是在村子另一头的一所小学了,步行到那儿还需要四十五分钟呢!晨光还未掀开深蓝色的夜幕,我已梳洗完毕,步行上学去了。路上,幽幽暗暗的,夜空的星星努力地眨着眼睛,似乎要为我加油,让胆小的我心里涌出一丝的勇气对抗孤独与害怕。摸着黑,走了许久,可却还未见到学校的影子,我的心不住地颤了一颤。在这“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羊肠小径,我只好无奈地拍拍自己的胸脯,小声地告诉自己:“别怕,我行的!”像是让自己吃一颗定心丸,然后又抬起头,昂起胸,又沿着小道继续上路了。为了安抚自己胆小的心灵,我尽量不向左右眺望,生怕看见不该看见的好兄弟——幽灵。

突然,我听到身后传来阵阵鞋子与地面摩擦的声音,我的心一紧,泪一下涌了出来,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我拔腿向前奔驰。奔跑中的我并没有注意到凹凸不平的小路有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烂泥坑。我前脚栽了进去,后脚还来不及紧急煞车,眼看身体就要就往前倒了,这时,有只温暖的手,抓住了我。我抬起头一看,是父亲!看着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我,父亲摇着头笑了笑,拿出了手帕把我的小脸给擦干净。此后,父亲总会陪着我走过那条幽暗的上学之路。这样美好的日子持续了六载。

到了我该上中学的年纪,父亲打算把我送到大城市去升学。在我们这穷乡下的孩子,没几个能上中学的,听了父亲的决定,我既是高兴又感到难过。一想到身为农夫的父亲,一生省吃俭用的,只为了存钱好让我这宝贝女儿能够多读点儿书,自己却从没享过福,我的心不禁揪成了一团。看着父亲在田里工作的背影,我心一横,决定不去城市里念书了。听了我的决定,父亲却哭了,像三年前母亲离开人世时那样地哭了。他说:“傻孩子,爹知道你是想上学的。别担心,爹一定会挣够钱让你上学的!”我也哭了,看着爱我的父亲,我知道我未来的幸福与成就就是回报他最好的方法。

离开乡村的那一天,父亲陪我从乡村的泥泞路走到了城市的柏油路。我像刘姥姥初进大观园般,对着高高的建筑物东指西指的,像个孩子似的东奔西跑,对所有的新玩意儿都感到好奇。看着我一脸兴奋的模样,父亲轻轻地笑了。父亲牵起我的手,带我到学校报到后,又叮咛了许久。父亲要走时,还偷偷地往我的手里塞了二十块和一块精美的手帕。看着父亲回去的身影,我又哭了,心想:何时能再与父亲走在那泥泞路上?何时能再有父亲的相伴?

在五年的中学生涯,我没有一天不想着父亲及那条黄色的泥泞路,没有一天能够忘记父亲陪我走过那黑暗的上学之道。“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我想家,我念家,更是挂着家中的父亲。时间就像一条小河,迅速地流,从不间断。岁月一下就飞逝了,父亲用他那血汗钱给我付了五年的学费,好不辛苦的他却从不向我抱怨。终于我要毕业了!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也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是时候回家了。我搭着公车从大城市回乡村了。虽然还没有回到家,我的心却早已飞回了父亲的身边,想陪着父亲下田,想陪着父亲耕种,想陪着父亲坐在小屋前的草地上望着夜空的满天星。五年来所累积的思念呀,眼泪已随着时间流干了……

回家的路显得很漫长,恨不得一下就抵达那小小的屋檐,巴不得马上就能见到我那皱纹爬满脸却依然帅气的父亲。两旁的树似乎述说着岁月的流逝,犹记当年我离家时,它们也不过只到我的肩膀,如今却已是高耸入云的大树了。到了村口,我看到思念已久的父亲已站在那儿等我的归来。我像个孩子似的急急忙忙地冲下了巴士,跑到村口,紧紧地抱着那笑着迎接我的父亲,真的很开心,开心得泪儿都在眼眶里打滚了。父亲像看到宝贝般,亲昵地抱抱我,抚摸我那黑黑柔柔的头发,关心的话在他嘴里没有停歇。爱的关怀,被疼的滋味,亲情的温暖,我在这一刻都拥有了,幸福充满心中,喜悦的泪水像决了堤似的流。看着泪流满面的我,父亲从口袋中拿出了手帕,为我擦了擦脸颊,一脸疼惜的看着我。看着父亲又多了几条深深的皱纹,我知道思念也折磨了他。

父亲与我篇3

记不清挨了多少打,反正,打过了还是老样子,想玩就玩,哥们儿一叫就结帮打架,被老师赶出教室就整天在街上混。这些事情总是很快就败露了,所以总挨打。有时也不打,父亲用要我吃肉这种独特的方式惩罚我。虽说那时吃肉的时候并不多,但我一吃肉就条件反射式地呕吐,因此父母怀疑我那超瘦型的身材与我长期只吃青菜有关。犯事,要是家里有肉的话,父亲就跟我谈条件,用三块肉换一棍子,不许吐,我装作不同意,每吃一块就努力地扮演很痛苦的表情。父亲就说,那就一块肉换一棍子吧,我依然表情痛苦无奈地同意了。后来我吃肉已经不反胃了,甚至觉得还有几分可口,但仍然装出很痛苦的表情,让父亲不挥舞棍棒也得到惩罚我的快感,让他以为达到了教育我,又补充了我的身体营养这一无比高明的目的。

不跟父亲说话之后,他不再管我,也不打我,也不理我吃不吃肉。这时,我故意在吃饭时老夹肉吃,大口地嚼,吧唧吧唧的,装作吃得很香的样子,气他。我用眼角余光偷看他的反应,开始他很吃惊,接着就目无表情,专心吃他的饭。我知道他也在装,心里肯定气得要命。可是后来他却常常三更半夜出去,天大亮才回来,回来时手里提着一点肉,让母亲做汤给我喝了才上学——原来他半夜都在食品站排队买肉。可我依然没跟他说话。

我15岁那年考的大学,没考上像样的学校,在家门口上的学,令他这个名牌大学毕业生感到很丢人。我们之间依然在冷战。19岁我大学毕业,工作了,虽说我们厂有三千多人,只有包括我在内的三个大学生,但我还是混,整天打麻将下围棋,不思上进。父亲还是冷着脸,我们还是不说话。21岁,我混厌了,也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个事,于是就背英语单词考研。家里不声不响地多了几本大部头的英文词典。我知道是父亲所为,我想对他表示一下,却无从开始。考研一举成功,而且是北京的一家名校。父母都很高兴,母亲买了好酒做了好菜,父亲吃了喝了,我也吃了喝了,两人也不交谈,都只跟我妈说话,也都不说我考研的事。那天准备去火车站,母亲给我收拾的大包小包在地上搁着,父亲扛起就走,我只得一路小跑跟着。他上了公共汽车,我也跟着上,他买了我们俩人的票;他下来,我也跟着下,依然没有一句话。我看着他扛着行李的高大背影,却竟有几分佝偻——我才想起来,他已经有五十多了。

在月台上,父亲放下行李,头扭在一边,眼睛看着别处,挺专心的样子。我看着他,等他回头看我时,我就叫他爸,可他一直不回头。我发现他的两鬓居然挺白了——我不知道自己多久没有认真看过他一眼了。想想自己的忤逆,心里产生了一种内疚的感觉,有一种咸腻的东西涌出眼角,我艰难地说了声,爸,你回去吧。父亲没有反应,没扭过头来。站台上人很多,很嘈杂,我怀疑父亲没有听见。我又说了句,爸,您回去吧。他扭过头,看着我,那是我们八年来第一次对视,我分明看到他眼眶湿了。他点点头,两颗泪珠掉在他那厚厚的镜片上。他伸手拍拍我肩膀,没说一句话,却站着不动。我们就这样站着,没有再说一句话,一直到我上车,他从车窗外给我递完行李,还站着。我的泪止不住地往下滴,他的眼眶也一直湿着。火车开了,他还站着,一直到我看不见他。那次,他拍我的肩膀,是八年来我们第一次亲密接触。

父亲与我篇4

【党内有名的“梁山好汉”】

2007年10月中,我正在外出差,有人打电话给我,说网上有篇写叔叔的文章,写到我父亲与我。我上网看了一下,应当说基本属实,但在一些细节和个别问题上有些出入。这也是难免的,一则事情过去了35年;二则我父亲本身故事很多,也常被人误会。父亲有些事、有些话,至今还在流传,有些还见诸文字上了书,但这些传闻并不都那么准确。

父亲吴自立1917年投身行伍,参加了1924~1926年的北伐;1928年加入共产党和红军;1929年任红军团长,长征时期任设营司令,实则设营队长;土地革命后期,已是军职干部。

综观父亲的一生,有几个特点:一是出身贫寒,做过木工、船工,投身行伍后曾在湘军、桂军、滇军从军,为寻出路不断探索,不断碰壁、失望,但在加入共产党和红军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无论环境如何险恶,也无论遭受何种挫折和打击;二是革命早期职务已很高,较长时期在红军统帅部任职、工作,曾与党中央主要领导如、、、、等有过“亲密接触”,但他是一个颇不会做“官”的人,官似乎越做越小;三是资历老,许多著名战将如杨勇、王平、苏振华、张震、邱创成、文年生等都是他的老部下;四是父亲性格耿直,脾气暴烈,好打抱不平,他很像是党内的“梁山好汉”,时常为工作的事、为别人的事“放炮”、鸣不平。所谓“为翻案”也好,《怒潮》也好,《平江革命斗争史》也好,应当说都是别人的事,与他本人并无直接关系。当时父亲在党内是很出名的,人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个爱“放炮”的平江佬。

父亲是一个家乡观念极重的人。建国后,在父亲的一再要求下,他回到家乡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9年事件后,他因支持重新撰写《平江革命斗争史》(俗称《平史》)以及编写、拍摄《怒潮》电影而于1964年被打成为翻案的“分子”(这不仅是一桩冤案,也是党内一桩奇案)。“”中,父亲惨遭迫害,被拉到全国数个省市批斗,我到北京时父亲仍在被“监护”中,完全没有人身自由,生活待遇与囚犯相差无几。

1972年5月,我从湖南长沙来到北京,为父亲的事四处奔波。颇费周折后,得到父亲在囹圄中写给的一封信。我想,最好能见到、叶帅等人,至少把信转到、和元帅手中。

到北京后,我深感在那样一种政治环境中,要达到目的很艰难。我们这些“黑帮”子女要见在位的中央领导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与父亲相熟相知的老同志大多境遇不好。正在这时,我却意外地见到了耀邦叔叔。我更没有想到,与父亲私交并不太好的耀邦叔叔却为父亲的帮了大忙。

【父亲曾把耀邦叔叔骂得“狗血喷头”】

那是我到北京的第三天,找到了中学同学贝璐瑛,她带我去宋一平叔叔家。宋一平叔叔建国后是团中央的领导,曾与共事多年。热心的宋叔叔听了我父亲的情况后,问我:“你爸爸跟耀邦同志很熟吧?”我正犹豫着怎么回答,他接着就说:“我带你们去耀邦同志那里!”

说实在的,当时要我去见耀邦叔叔,我并不抱太大希望,因为我知道耀邦叔叔虽然从“干校”回到了北京,但他的问题还“挂着”。而且我知道耀邦叔叔与父亲的私交并不算好,在他们之间曾发生过一件事,这是一件在党内、在当时的高级干部中人人皆知的事。

晚饭后,在宋一平叔叔的热心引领下,我和贝璐瑛走进了富强胡同一座陈旧的四合院――耀邦叔叔的家。在这之前,我仅见过耀邦叔叔一次。那是1962年,他由团中央第一书记任上代职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在长沙,父亲曾带我去看过他,说不清为什么,那时我对耀邦叔叔的印象就特别深,也许因为他的个子小,也许因为他特别活跃,也许是因为他那独有的气质和魅力。

那天见到耀邦叔叔,再次给了我深刻印象:他面对着门坐在一张藤椅上,且手舞足蹈地比划,与客人说着什么。尚未进门,宋叔叔大声地说“耀邦同志我帮你带来两个小客人”,接着介绍我们:“这位是吴自立同志的孩子吴东征”,“这位是龙潜同志的孩子贝璐瑛”。耀邦叔叔从藤椅中站起来,热情地握着我的手问道:“自立同志还好吧!”

落座后,我打量一下这间屋子,大概也就10平方米,一张单人床,一张写字台,几把椅子。我们进屋前已有两三人在此,于是我就坐在床上。耀邦叔叔打开话匣子就收不住,介绍了我父亲的许多情况和轶事:打仗勇敢、立过很多战功、老资格等。

说着说着,耀邦叔叔突然问我:“在延安高级干部会上,你爸爸把我骂得狗血喷头,你知道吗?”我颇有些尴尬地回答:“知道。”声音很轻。耀邦叔叔接着说:“你爸爸是好人!但你爸爸和我私交不好,虽然都是工作上的分歧,但你爸爸骂起人来,有时还真让人受不了。”

这种直爽坦诚,使我油然而生敬意。那确实是一件让耀邦叔叔难堪的事。大约是1941年左右,我父亲任军委经济建设部副部长,总政治部准备颁发一次红军纪念章(当年红军的概念与现在红军的概念是不同的。那时红军专指土地革命时期参加了红军作战部队,并一直在红军中工作的人)。拟授纪念章的名单发下来后,我父亲很有意见,他说:“有些是红军的,名单上没有,不是红军的,名单上却有。”在一次高级干部大会上,我父亲向耀邦叔叔放了一“炮”:“是红军的不管人家是伙夫,还是马夫,你都要发给人家;不是红军的,职务再高也不能发。”父亲还说了一句至今仍在流传的话:“如果是这样,你们发给我这个牌牌,我就把它拴在狗尾巴上去找。”当时耀邦叔叔刚任总政组织部部长,才二十五六岁,是延安最年轻的高级干部。说到冲动处,父亲对于新任的“娃娃”组织部部长说了另一句颇为有名且一般人难以承受的“名言”:“我参加革命时,你还穿开裆裤呢!”我不知道耀邦叔叔当时有何感受,也不知道这件事如何收场,但父亲后来在回忆时抱有歉意,认为当时太冲动了,那句话有些伤人。

这里我想补充的是,父亲那句流传至今的名言,被张冠李戴成1955年授衔时,父亲说如果授他少将,他就将少将牌牌拴在狗尾巴上,去找。这个误传在1964年成为父亲对党不满,甚至成为为翻案的罪证。

在我与父亲共同生活的30年中,我觉得父亲对职务、官位并不太看重。在父亲的一生中,他主动让官、拒官的事太多了。红军时期就流传着一句话:“吴自立丫丫误,团长不当当团副”。授衔时我已记事,在我印象中父亲有那么两三天情绪不高,随后他释怀了:“什么芝麻酱(将)、辣椒酱(将),想想那些牺牲的人,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已经是万幸了。”

【耀邦叔叔怒不可遏:“简直是法西斯!法西斯!”】

那一晚,在耀邦叔叔家我未多说话,更多的是在听、在分析、在判断,以决定我下一步的做法。我觉得耀邦叔叔在许多地方像我父亲,他的神态、他的语气、“狗血喷头”的用词,可看出他为人质朴、敢讲真话、不摆架子。虽然我不知道耀邦叔叔能否帮上忙、肯不肯帮忙,但我感觉他是一个完全可以信赖、托付的父辈。

第二天一早,我又独自去了耀邦叔叔家,那个历经风雨侵蚀的富强胡同四合院静悄悄的,初夏的阳光温暖地抚摸着这里的破墙陋室。屋子里只有耀邦叔叔一个人,他正静静地伏案读书,我记得是一本线装书。耀邦叔见我进来,热情地招呼我就座。这时,我才拿出父亲给主席的亲笔信,并讲了父亲这些年的情况。

1967年8月初,我父亲作为“死党”、“为翻案的分子”,被北京军队造反派扣留。专案组是中央专案组中最大的一个,办案对象除、我父亲外,还有黄克诚、、谭政、苏振华、洪学智、李锐、浦安修等,共17人。当时我父亲与等关在一起,大小会同开或单独批斗三十余场,而后到广州部队系统批斗数十场,又到湖南各个城市进行游斗。我父亲已经是70多岁的人了(当时耀邦叔叔还不到60岁),他的肋骨被打断6根,一只眼瞎了。毒打并非都在批斗中,在关押地,专案人员、监护人员也参与毒打……

耀邦叔叔专注地听着,突然怒不可遏,情不自禁地拍着桌子站了起来:“简直是法西斯!法西斯!”停顿了片刻,耀邦叔叔对我说:“我就鼓励娃娃们造反!”又说:“你给主席、总理写信!虽然我现是无职、无权、无工作、无车子,现在我是见不到主席和总理,但我一定想办法把你的信转到主席和总理手中。”

那天就在耀邦叔叔的书桌上,我起草了给主席、总理和叶帅的信。写好后,耀邦叔叔帮我改了一些地方,由我抄正,并把他的大儿子胡德平叫来,嘱咐他陪我一块去找人。耀邦叔叔跟我说:“你看到我现在住的情况,不能留你住了,但你到我这里吃饭,就像在家里一样。”这些话如一股暖流涌遍了我的全身。随后几天,我和德平两人为请人转交父亲的信件,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大半个北京城。

之后,我就常去耀邦叔叔家,常在那里吃饭,也经常谈起一些事情。

我深知,耀邦叔叔愿意慷慨帮忙,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已非常不容易了。他自己的问题还“挂着”,再出来为的“黑干将”说话,后果很难预料。据说,耀邦叔叔回到北京后从来没有为自己工作的事找过任何人。当时曾有人劝他,1960年代在湘潭地委给你当过副手,关系不是很好吗,你去找他,把自己的情况反映一下。耀邦叔叔断然说:“我谁也不找!”但他为了给一位曾与自己有过节的老同志解决问题,找遍所有能找的人。

在这期间,我还找了其他一些老同志,希望能见到总理和叶帅。有一位与父亲关系甚笃的叔叔曾对我说,不要去耀邦同志那里。我没有问原因,但我知道“”中那些人很注意耀邦叔叔的家,称其为“黑帮子女的黑窝子”。但我依然常去那里。

在那段时间,我跟耀邦叔叔有较多的接触。我感觉耀邦叔叔的家像战争年代的“解放区”,那里不受“”的影响,没有世态炎凉,像家一样温暖。也就是在那段时间,我形成一个坚定的、三十余年不曾改变的认识:就人品、人格魅力而言,在我几十年上上下下接触的那么多人中,耀邦叔叔是第一位的。

我在北京跑了一个月。临回湖南之前,曾劝我不要找耀邦叔叔的那位叔叔当面对我说:“你这次来北京,耀邦、向仲华等同志可帮了大忙,耀邦同志到处讲你爸爸好话,为你爸爸鼓与呼,不仅耀邦,叶帅、聂帅、徐帅也都讲你爸爸好话。”回湖南后,父亲的境况果然有了较大改善。

“吴自立同志在党内是出了名的!”耀邦叔叔曾多次对别人也对我讲过这句话。耀邦叔叔之所以说我父亲“出了名”,是指父亲得罪人太多,骂人太多,而这些“得罪”与“骂”又常常是为工作上的事或别人的事。曾对我父亲有个并不那么文雅的评价:“有话就讲,有屁就放。”

【叶帅出面支持,父亲解除监护】

1973年2月,我父亲被确诊为肺癌,由于他没有解除“监护”,在湖南不给治疗。为此,我再次来到北京,想办法把父亲转到北京治疗。到京后我再次到耀邦叔叔家,那天他不在,我跟德平说了大概情况,第二次去才见到耀邦叔叔。耀邦叔叔仍是那么坦诚直率,他对我们的要求和行动并不支持:“不一定都要来北京治病嘛!”我直言相告:“耀邦叔叔你误会了,并非我们认为湖南的医疗条件、水平不行,而是政治环境太差,在我父亲被确诊肺癌后,不仅对我父亲,对我们子女也封锁消息,不给我父亲任何抗癌治疗。”耀邦叔叔大为诧异,气愤地问:“还有这样的事?革命的人道主义总该有的!”在耀邦叔叔的支持下,我们子女以父亲的名义起草了给元帅的一封信,并通过叶帅的儿子叶选宁转达。2月20日,叶帅对我父亲的情况作了批示:“东兴同志:吴自立有困难,来信要求我们帮他解决,如何好?请酌。(老同志犯了错误,据说肋骨打断,眼瞎了一只,孩子无家,似应帮他们想个办法)。”

不到一个月,大约是1973年3月19日,湖南省有关部门通知我父亲解除监护,给予治病,并且重发军装、领章、帽徽。21日我父亲来到北京,住进了总医院。在那两三天,有不少老同志来探望,父亲十分兴奋,七年的囹圄生活,终于重获自由,那种心情没有经历过的人大概是无法理解的。然而进京后的第三天父亲突然偏瘫、失语、昏迷。医院诊断为脑血栓形成,下了病危通知书,所有子女到京。父亲度过病危期后,我与父亲日夜相伴,一直到1975年10月11日,父亲在赴会途中因车辆事故去世。

贝璐瑛在回忆文章中谈到我父亲支持“湘江风雷”一事,并提及耀邦叔叔曾说过。在我的记忆中,没有此事。因为我知道,“”中我父亲从未参加或支持任何群众组织,但在那个话语权被垄断的年代,中央“”及当时一些领导人曾多次点我父亲的名,说父亲是“湘江风雷”黑后台,这在当时成了无人能的结论,影响了人们的认识,在此有必要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父亲与我篇5

那天,父亲从街上摆摊回家,进了门脚刚站稳的他一边笑一边从背篓里取出一包东西,袋子是透明的,一看就知道是菠萝。放下背篓,父亲从袋子里掏出两块用竹竿穿好的菠萝,他把一块递给了小侄子,另一块递给了我,他笑着说:“刚在集市上我看着卖菠萝的人现时削的,新鲜,应该挺甜,你吃吧!”

我看见只有两块菠萝,本能的礼貌促使我对父亲说:“不用了,你吃吧!”

父亲的手在半空中停了许久,脸上的笑容也消失了。一会儿,我看到父亲带着他那张没有笑容的脸扬起手啃起了菠萝。刹时,我的心像被什么击中一样,一阵莫名地不舒服。

回头想想,如果父亲真的想吃那一块菠萝,那他为何不买三块呢?要知道,集市离我家还有四公里之远,如果他要吃,又何苦将一块已削好的菠萝带回四公里之外的家呢?

父亲与我篇6

父亲的个性对于我来说就是冰冷的冬天。他的关爱我从未见过,我总觉得我还是不是他亲生的女儿。直到那件事发生,我才知道父亲不是没有爱,只是他的爱不善于表达出来。

我记得有天父亲把妈妈惹火了,妈妈一火便带上我去了浙江的舅舅那里去。我知道妈妈虽然脸都带有笑容,但是她也有苦。

有天,我和哥哥姐姐们一起玩,后来我忽然说:"哥哥姐姐,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不要告诉别人阿。就是我有次把爸爸送个妈妈的玻璃风车给故意砸碎了,我还是说我爸爸弄的。谁让爸爸老是不睬我呢,你们说我厉害把?”一个姐姐捂住嘴,偷偷笑,边笑还边说:“小妹你可真厉害啊,亏你想的出呢……”说完,便向我竖起一个大拇指。当时心高气傲的我,一听姐姐的夸奖,一脸骄傲的样子。随后哥哥嬉皮笑脸的说着:“表妹,我知道了你的秘密了,哈哈,今天姑父要来了,我等会就下去告诉姑姑和姑父说你做坏事还不承认不是个乖孩子喔。哈哈!”说着说着,哥哥就作势要让两个姐姐一块下去。本来心高气傲的我一听这话,便气的直接坐在床上哭着哭着。便哭还便说着:“我告诉你们秘密,你们答应我不说出去的,你们不守信用,讨厌讨厌!”我十分害怕,由于妈妈一个人把我带到浙江这里已经为我操了好多心,我抹掉脸上挂着的眼泪,委屈的想:要是妈妈知道了,讨厌我怎么办啊。我现在想一只站在火炉上的蚂蚁焦急的满体大汗,脸上还留着泪痕。

我那时一心就在想怎么解决,结果把父亲要来这件事给忘记了。忽然,原本关着的门,门外传来了“叩叩叩”的敲门声。我清了清嗓子,一手拿来餐巾纸把泪痕抹掉。便打开了门,看到的是父亲焦急的样子,他有了黑眼圈,本来有点肥肥的脸庞居然瘦下一大半,眼睛里布满了血丝……我看着他憔悴的样子,心里难免会有一丝丝的心疼他。我看到他顾不上以前的什么了,扑到他的怀里开始“呜呜呜”地哭起来。他用手轻轻地擦去我挂在脸上的泪珠,用着轻柔的声音说着:“女儿,怎么哭成这个样子了,谁欺负你了啊?”我含着一点鼻音说着:“爸……爸,我好想你啊。今天我跟哥哥姐姐说我的秘密,我把你送给妈妈的礼物故意弄坏了,还说是你弄的。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傻孩子,我是你谁啊?”他温柔的笑了笑。我用红红的眼眶望着他:“你是我的父亲。”“我是你的父亲,你那点小心思我还不知道吗?傻瓜,哥哥姐姐是逗你玩的,就你个傻瓜自己躲在房间里哭啊哭”他用纸巾擦着我的眼泪,又说:“好想我的女儿,有点调皮,有时又很乖啊。”“你看看你一哭,天上的神仙也快哭了呢。”他说着说着就指着一朵乌云说着。

父亲与我篇7

关键词:父亲参与教养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研究

父亲参与教养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是考察父亲对孩子的影响。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总结分析,可知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智力发展、人格发展及社会性发展方面。

一、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研究

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智力的影响研究,学者们能够基本达成共识:父亲参与能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如周玲、康康等的研究中论述了父亲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他们认为经常与父亲接触的儿童智商更高。主要体现在儿童从父亲那里得到的认知不同于从母亲那里得到的认知。从父亲那里可以学到更丰富、更广阔的知识,父亲通过与儿童共同操作、探索多种形式的活动,逐步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独立的思考和创新意识及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1]。庞丽娟、李辉的研究表明:男孩早期失去父亲会使他智商低、认知模式女性化,这些不足在他入大学后还能观察到[2]。父亲还是孩子余暇时间的游戏伙伴,烦闷情绪的调节者,这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同时父亲参与教养将促使孩子形成对成就的追求。父亲较多地参与和孩子的交往,能日益提高孩子的认知技能、成就动机和对自己能力、操作的自信心。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由男人参与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学习成绩更好,在社会上更容易成功。父亲教养方式以情感温暖、理解为主的孩子学习成绩好,而以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为主的孩子学习成绩差。我国学者赵娜、淘沙等对此进一步研究,论述了父亲参与对儿童学业成就具体方面的影响。如赵娜认为,关于父亲角色对儿童学业成就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儿童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情绪等方面的影响[3]。亲子关系并不是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业成就,而是通过影响儿童的情绪和行为,对学习成就产生间接影响。

二、父亲参与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研究

我国心理学家围绕亲子关系与儿童人格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是孟育群(1992)的关于亲子关系对少年问题行为及人格特征影响的研究。该研究通过测量与分析,论述了不同类型的父亲参与对儿童人格发展的不同影响[4]。如干涉型父亲管教下的子女,一般身心发展迟缓、情绪不稳定、忍耐力差、爱推卸责任而且依赖性强、缺乏远大目标和理想。而溺爱型父亲一方面可能使孩子变得任性、娇惯、影响情绪发展、易动感情,使儿童人格发展受阻,缺乏自控能力,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表现出较多的过失行为。另一方面父亲的过分关心会使孩子缺乏对公正的理解,因此可能表现出张扬跋扈、不能忍受挫折等行为。周玲、金春寒、李星等认为常与父亲接触的孩子,显示出勇敢、强悍、意志坚强等特征,有更强的生命激情[5]。Flouri等调查受同伴攻击的儿童的生活满意度时发现,父亲的参与度和儿童对生活的满意度有很高的相关,在遭受同伴攻击的儿童中最显著,父亲起到了缓冲的效应。一项研究表明:男孩在生命的头六年中与父亲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男孩通过与父亲的亲子交往和模仿父亲的性别行为,得到现实社会的激励而学会适当的男性品质。对于女孩来说,在与父亲的交往和玩耍过程中能发展出更加果断、坚韧和乐观自信的人格特征,而在父亲缺失家庭中的女孩在成长过程中更可能发展出更多的敏感、焦虑、孤独和自卑等消极的情绪特征。父亲还能鼓励孩子从家庭中独立,尤其是能帮助青少年发展自律能力(Robert,1996)。同时父亲也是诱导儿童积极情感的源泉,由于父亲的游戏具有多样化和新奇性,儿童在与父亲的玩耍过程中与之建立起积极情感,产生对父亲的依恋,获得安全感。

三、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1.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性别社会化的影响研究

(1)父亲参与影响儿童性别同一性的形成

在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时发现,父亲参与对儿童性别社会化的影响研究较多,研究成果趋同,认为父亲经常参与教养对男孩性别角色的获得比女孩更为重要。李星、刘小倩等认为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影响儿童性别同一性的形成。[6]父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同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发现,高度男性化的男孩,其父亲在奖惩的宽容和限制上是果断并具有支配性的。相反,如果父亲在家里是软弱而母亲具有支配性,那么,和女孩相比,男孩性别同一性的形成就会受到严重伤害,男孩会表现出更多的女性化特征。那些有挑衅行为的男孩子,往往有一个软弱、不起作用的父亲;而那些害羞、自卑的男孩,其父亲大多是专横、对子女漠不关心的。孟育群、宋学文等认为父亲缺失同样影响儿童性别同一性的形成。男孩子往往把父亲看做是将来发展自己男性特征最现实的“楷模”。没有一个固定的父亲的形象,孩子会缺乏角色认同感和男性特征,变得软弱,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及目标的持久性,形成男孩女性化倾向,适应环境的应变能力差,不能适应男性的独立生活,更难以为人父、为人夫。

(2)父亲参与影响儿童性别行为角色的获得

仝召燕、李霞等认为父亲的性别行为榜样作用会影响到儿童性别同一性的形成和发展,也会影响到儿童性别行为角色的获得,并与儿童性别化发展程度密切相关。父亲向男孩提供一种男人的基本行为模式,同时父亲身上的许多行为品质和习惯都会在儿子身上体现出来[7]。由于父亲大多是家庭经济的支撑者,他们希望男孩也承担起这一角色,因此他们对待男孩的行为与对待女孩的行为差别较大,特别是在家庭外部的活动中,父亲往往更注重训练与培养男孩的坚强意志和社会交往能力。父亲提供一种男人的基本模式,从父亲身上,男孩子开始懂得男人应该怎样待人接物和处理问题。男孩在4岁前失去父亲,会使他们缺乏攻击性,在性别角色中倾向于女性化的表现——喜欢非身体性的、非竞赛性的活动,如看书、看电视、听故事、猜谜语等。

2.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社交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

研究表明:父亲参与教养有利于儿童社会适应性的提高,从而发展更好的社交关系。

周玲、邓李薇等认为父亲与孩子接触越多,孩子的交往能力越强,越容易适应社会生活。[8]调查发现,五个月大的婴儿如果与父亲有较多的接触,那么当他被陌生人围绕时会有较好的适应性。比起那些与父亲接触不多的婴儿,他们比较不怕生,对陌生人会有更多的语音回应,也比较愿意让陌生人抱。另外,父亲对于孩子在经济上的影响作用同样是不可忽视的。研究发现,那些与亲生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成人后找到工作的机会比父亲缺失家庭中的孩子大三倍,而他们获得稳定的经济地位的机会则比后者大一倍以上。有趣的是,那些所谓的“长期继父”则未能表现出相同的影响。近期的研究表明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那些有父亲高参与的儿童有更好的心理调节和适应功能,在学校表现好,很少有行为。李文道、孙云晓等认为父子(女)关系对于儿童的社交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9]父亲常和孩子在一起,能使孩子在人际关系中有安全感、自尊心,容易与他人友好相处,也能和同伴真诚相伴。另外,父亲和孩子的交往使得孩子掌握更多更丰富的社交经验,mizeandpettit(1997)发现,跟父亲玩得较好的学龄前儿童,在与同伴的游戏中表现出更好的人际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较低的攻击。同样家庭教育中父亲参与度较低会影响孩子的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美国的“全国青年纵向研究”发现:凡是父亲离去的家庭,其孩子常常容易发生社会交往问题,父亲在家的男孩,只有9%的人被评价为“不被同伴喜欢”,而父亲缺位的男孩约23%的人被评价为不合群。[10]一项跟踪研究发现,五岁的时候有父亲存在并且受到父亲照料的小孩,比五岁时就缺乏父爱的孩子,长大后更具同情心,有更好的社交关系。

四、以往研究的反思

1.心理学意义上父亲参与教养研究的缺失

过去对父亲参与的研究基本集中于生物学上的父亲,但对于孩子来说,情感的父亲身份也很重要。无论有无血缘关系,只要有父爱情感的参与,对儿童的发展必定会更有意义,但是,在以往的研究中,很少有学者研究心理学意义上的父亲参与儿童的教养。研究者们也正在逐渐重视这一点,这为以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2.研究方法单一

以往的大部分研究都用两种方法来探讨父亲参与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第一种方法是在完整家庭里,分析父亲与孩子的互动的数量和质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第二种方法是检测父亲缺失对孩子产生的消极影响,特别是非居家父亲与孩子接触的频率和接触的质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研究的方法太单一。

3.具有中国特色的父亲参与研究缺失

父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与特定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体系中,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的影响不一样,而我国大多学者的研究中,基本都引用国外的研究方法和思路,没有很好地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所以此研究没有本土化。

随着人们对父亲参与教养的越来越重视,对父亲参与教养的研究越来越多。

首先,更加重视研究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努力把生物学上的父亲和心理学上的父亲合为一体来研究,这样的研究会为以后研究的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应该提倡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通过借鉴西方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针对中国父亲在儿童发展方面的独特作用进行相应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丽华.试论父亲在儿童性别化过程中的作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8(2):37-39.

[2]庞丽娟,李辉.婴儿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346.

[3]赵娜.父亲角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7:1-21.

[4]孟育群.关于亲子关系对少年问题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影响的研究[J].教育研究,1992(9):15-23.

[5][8]周玲.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影响力及现状分析[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84-87.

[6]李星.浅析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J].教育教学研究,2010(3):155-157.

父亲与我篇8

上课时,我看着孩子们兴奋的小脸,心情也随之舒畅,干脆抛开书本,接合实际生活,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代替死板的教科书。例如:请写下父母的名字,以及打工在的城市,工作等,并拼写出来,以考察学生们的字和声母韵母掌握情况;让他们计算今年每块地各收获多少斤,共收获多少,以考察他们算数能力。孩子们很兴奋的开始议论和学习,课堂分外活跃,提高了学生的热情和知识的掌握能力。

县电视台打电话说要来给我做专访,让我谈下做为一名优秀乡村教师的感想和体会,我是一个不会表达的人,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藻和言语,面对镜头时,更显得手足无措,甚至想放弃,台里的人说这是一份至高的荣誉,多少人求都求不来,后来叫上我的学生,一起上课,做游戏,一看到学生,我马上自在多了,我感觉不到镜头的注视,眼里只有孩子们渴望求知的眼神。镜头一个个在转,大家说,这是一个很成功的记录片。

放学后,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地里忙碌的人们,以及围绕在父母身边欢声笑语的孩子,忽然想起了我的父亲,一个比我要优秀太多的老教师。一辈子扎根于我脚下的这片土地,勤肯敬业,严肃认真,毕业班数学连创八连冠,打造了无人可及的辉煌。思想、作风都代表了他们那个时代老党员的形象:正直、奉献、无私、认真、刻苦。以至于附近村子的人,在父亲去世十多年后的今天,每次一说到好教师的形象,还都会提起他,都会竖起大拇指。

我常有遗憾,遗憾父亲过早的被癌症夺去了生命,遗憾我未能再多听几年父亲的教导,更遗憾我文笔不好,不能把父亲的生平,一字一句,一点一滴,详细的记录下来,让世人都知道我的父亲,他有多么伟大,是多么好的一个人。

父亲是一个朴实无华的人,从小也教我要做一个朴实无华的人,做事先做人。父亲这一辈子都是一个平凡的乡村教师,他守在乡村这片土地上,送走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父亲常对我讲梁启超先生的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而父亲说他的心愿是:希望有一天农村孩子各方面素质也都能强大起来,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走出乡村,拥有不平凡的人生,学的精彩,活的漂亮。

父亲抱着一腔热血,一直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把心全扑到学生身上,尽职尽业,他的学生,当真是桃李满天下,他的精神,曾让多少乡村父老为之钦佩。生命因为有了守望而变得幸福,教育也因为有了守望而温暖如春,大爱无言,父亲,今天的我,依然不能把你的生平事迹认真的描述出来,但您的守望,我铭记在心,这里,这个乡村,这片土地,这些乡村孩子,有我和父亲幸福的守望。

乡村虽然现在比不上城市的繁华,乡村孩子没有城里孩子物质的丰裕,没有各种培训班来培养他们的才华和业余爱好,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农村的孩子会和城里的一样,有希望,有精彩的人生。而今,留守儿童日益增多,我更想用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大爱的胸怀,去拥抱去关爱我的每一个孩子们,在生活上,和他们一起成长,在课堂上,多方位、多渠道的传授知识,在课余,鼓励他们多创新、多思考,做一个有知识、有创新、有独立思维的人!

父亲与我篇9

在人类充满爱的长河中,亲爱的父亲与母亲一样伟大!在我们从小的记忆中,母亲给我们的是细腻的抚爱,父亲给我们是宽大的肩膀,是伟大而坚实的家庭,是坚强的爱,是宽容而大度的爱,是无私的亲昵!父亲粗硬的胡子,宽大的手掌,坚实的肩膀,肯定会给我们每一个成长的孩子不灭的记忆,肯定会给我们每一个成长的孩子更多的乐趣!!

正是父亲,给我们勇敢赋值,正是父亲‘给我们无私无畏,正是父亲,用自己厚实的肩膀驮着我们,整天跪在地上让我们享尽骑马的乐趣。。。

如果说母爱如水,柔美细腻,渊源流长,那么父爱肯定是如山一样坚定,粗狂豁达,气吞山河!

人们之所以选择火红的六月过父亲节,那是因为阳光炙热,热情火辣,藴含着父亲最伟大的、最真挚的、最火热的、最豁达的爱!

回顾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历程,教我们坚强,教我们自立,教我们勇敢,教我们树立雄心立大志的一定是自己的亲爱的父亲!父爱如山啊,父亲是勇气与力量的源泉;父爱如山啊,父爱是希望与信心的化身;父爱如山啊,父亲是我们做人的榜样;父爱如山啊,父亲留给我们的是坚强与忍耐;父爱如山啊,父亲给我们抵挡的是无情的风雨雷电;父爱如山啊,父亲给我们抵挡的是波涛汹涌,给我们的是豁达!

父爱如山啊,在我们失落的时候,父亲就给我们信心勇气与力量;父爱如山啊,父亲就是一本厚实的词典,我们翻开他,总会找到我们需要的词汇!父爱如山啊,我们翻开他,我们总会找到一颗最为深沉,最为热烈的心!

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天南海北,无论我们走到哪里,伟大的父爱就会延伸到哪里!在我们每一个家庭,父爱就是一片宁静的港湾!

父亲与我篇10

父亲爱喝酒,这是所有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的事情。父亲还爱自豪地说,这是发扬我家的光荣传统。我爷爷嗜酒如命。还听村中的大人们说,我家的祖父更是爱喝酒,那时家里经济困难,没有什么多余的钱可供他喝酒,他就悄悄的用家中刚下没有几天的猪崽换酒喝,直到这件事被祖母发现为止。这在村中可以说已是几代人传下来的笑柄了。可这喝酒的传统已无法在我家的男人中断根,我家又出现了第三代“酒王”――父亲。

父亲性格温和又很手巧。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我们,对于兄弟姐妹中最小的我而言,父爱和母爱都浓缩在了父亲身上,我特别的爱父亲更依赖父亲,以至于长大以后需要与母亲交流的话语,我也总是说给父亲听。为了我们,父亲一直单身,他用如山的父爱和责任,为我们5个子女撑起家的天空。我们小时候过年时穿的新衣服,都是父亲买来面料为我们缝制的,父亲是村中的缝纫好手。除了为我们缝制以外,他还要帮村里的其他人家缝制,因此每年腊月28日开始,是父亲最为忙碌的日子,但他从不向其他人收取任何的费用。父亲还会铁匠手艺,家里用的藏刀、瓢等,都是父亲一手打制出来的。至今,我在家里还保存着父亲的一些手工艺品,为自己留着一点念想。父亲的这一手艺已被我二哥继承,成了小有名气的铁匠。

记忆中,总是看到父亲微闭着双眼品着酒壶中的酒的情景。因此对家中那个棕色的小酒壶我总是没有好感。不过,父亲不象其他有些人借酒发牢骚,他喝酒后总是笑的,从来没有对我们大声说过一句话。父亲住在牧场上已很有些年了。我们做子女的,总希望他能好好的呆在家里,多休息一下。可父亲总说不累。我们知道他不是不累,而是他不愿一个人生活在没有了母亲的日子里。牧场上蓝蓝的天、广袤的草原、洁白的羊群、调皮的小牛犊能使他更多的寻找到与母亲同在的日子。父亲爱牧场,就像他爱母亲一样。

牧场总是随着季节搬迁。后来听人说,父亲住过的地方,唯一可见的就是空的酒瓶子,这也是父亲最感到满足的事。他常对我们说,这就是福气。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我们几个子女是父亲的骄傲。有时,有些许醉意的时候,他总对我说,与他同住在牧场上的人,都很羡慕他,说儿女们个个都有出息。后来,由于父亲身体不适,没法继续经营牧场,我们几兄妹商议以后,卖掉牧场上所有的牛和物什,把父亲接回了家中。回到家中的父亲,依然怀念在牧场的日子,时常和我们叨念起牧场,时常向从牧场上下来的村人打听牧场的事情,直到他病情加重神志不清的最后几天,还在说牧场上的事,这是后来大哥告诉我的。

故乡的九月,荞麦花开,玉米结棒,瓜果挂枝,父亲选择在这样的季节里离开了我们。村中的老人说,能在这样一个什么都不缺的丰收的季节离去,是上天对这一个人一生慈善的最好的馈赠。可是,对于我而言,却成了终生的遗憾,我没能陪着父亲走过他最后的人生旅程,没能在他弥留之际握着他的手,就像我彷徨与无助时父亲握着我的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