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渔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2:05:27

中国四大渔场篇1

【关键词】民国时期渔民困窘原因

国内学术界关于近代渔业经济史的研究近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成果侧重于详今略古或宏观性的内容偏多区域性内容偏少。为了凸显渔业经济的地方特色、进一步把握区域渔业经济的特殊规律,文章通过深挖资料,以风云变幻的民国时期为时代背景,以近代江苏沿海的连云港①渔业为考察对象,对经济上“食不果腹”、政治上“孤立无援”的渔民困窘的原因进行探析,从而为拓宽近代社会经济史的研究领域尽微薄之力并为加快城镇化建设、关注民生的今天提供思考和借鉴。连云港渔业在我国海洋渔业经济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所属的海州湾渔场是全国渔场之一。因此,以连云港海洋渔业为个案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政府控制薄弱,渔业技术落后

连云港地处苏鲁两省交界,为南北要冲,是一座集军事、商业、渔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优良港湾。本地区是高低盐水系、暖冷水团的交汇区域,是多种经济鱼类产卵、索饵的良好场所,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其境内“西连岛水势较深,大渔船可随时出入,设遇咫风骇浪,多可趋避于此,为江苏第一渔港。夏秋渔汛旺盛时,山东渔船悉以该处为根据地。……”②然而,作为苏省的东北边陲地带,“俗悍民贫,夙称盗薮”,历代政府控制薄弱。关于连云港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丰富的渔业资源曾引起相关人士的高度关注。“本港对渔业上应备之条件,如渔港距离远近,水深底质,港面宽度,交通与运输,燃料等均尚完备,所缺乏及须研究改善者,乃渔港中应有之设备如何救济渔村之渔民,以及鱼类之产销之数量同鱼类储运之方法等;若政府方面能设法改良之救济之发展之,则举世瞩目之连云不难成一良好之商业兼渔业港矣。”③政治上的孤立无援以及经济上的极端贫困使得渔业工具和技术难以得到改进,渔业经济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推动力。

连云港发展成为重要海港来源于东陇海铁路的通车和其作为国家重要码头的建设。但是在发展港口贸易、加强海滨城市建设的同时政府未能制定包括发展渔业的城市综合发展蓝图。有一段材料可以说明:“自老窖筑港以来,该港定为商业港兼渔港,经政府积极经营,商业日渐繁盛,航路北通青岛,南达淞沪,铁路则横贯苏豫陕诸省,惟渔业仍如旧状,少有进展。查其出产鱼类有百万种,产额每类每年有千余担,渔民有四万余户,……如能将东南海滨富饶的水产,流入西北多山少水族的地带,弗特为本省开一富源,抑滨海之四万渔民生计殊堪利赖”。④政府对渔业资源科学规划的缺失直接导致渔业市场的萧条与衰落。当时本地渔民大都使用旧式帆船。“若以新式渔轮捕鱼,则远胜上海,渔获量则大增,渔利也丰”。⑤渔民们为了拓展销路往往另谋出路,在运往他处的途中,由于旧式渔船落后的设施和保鲜技术往往导致渔民血本尽赔。“此种渔船均系旧式,对保鲜方法仍付缺如,每次出港只带适量渔盐为护鲜实物,同时因技能不佳,制法知识不丰,是以渔获物多有腐败,或脱色败味,以致进港时无人过问,每见全船渔获物变为粪渍,不独无法赚钱,且需贴入渔盐……此确系渔业失败之一大原因。”⑥

关于连云港的渔业发展,曾有地方士绅参与规划:“连云市区应包括:行政区、商业区、工业区、渔业区、学校区、住宅区及劳工住宅区七大区”,并“分期经营、以图发展”。⑦此规划强调城市发展应结合地方渔业资源丰富的自身优势,规划出渔业区域作为七大区域之一加以建设。但由于复杂的政治经济语境,这些规划几乎是一纸空文。而同时期的苏南渔业却因为较好的经济基础得到了国民政府的重视。1933年,政府计划在上海设立一所大规模鱼市场“举凡卸卖、仓库、冷藏、运输、气象报告与夫渔业借贷事宜莫不悉在计划之中。”这一计划是在“一为调剂供求平准市价,二为推广销路避免滞销,三为改进捕捞方法增加生产,四为改良交通工具便利运输并为救济渔村衰落减轻渔民负担起见”⑧的宗旨下制定的,并于第二年得到了落实。这一举措在平准渔获物市价、调剂市场供求、增加渔民收入、发展渔村经济等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有人称之为:“近代苏南渔业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大的亮点”。当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近代苏南渔业经济的发展并未给渔民带来理想中的富裕,但政府的干预力量还是显而易见的。

政府的不作为以及渔政废弛的现象在那样的乱世中不仅是个别案例。抗战前渔牧司曾对我国沿海渔业的调查后得出如此结论“我国渔政废弛已久,为政者只知征税抽捐之权利,不负保护及提倡之责任,任其自然消长,此为我国渔业不发达之最大原因。加以鱼商鱼行垄断市价,外货倾销夺其消费。渔村崩溃日甚一日。”⑨

多种势力盘剥,供销市场失衡

近代苏北尤其是徐海一带恶劣的社会经济环境向来令人瞩目。政府的苛捐杂税、黑恶势力的敲诈、奸商的盘剥、匪患祸乱的频繁侵袭等直接间接地侵害百姓。“窃查江北地方盗贼众多,而徐海一带为甚,以致闾阎频遭劫掠。且因盗而拒捕、杀人、掠抢妇女之案,亦复层见叠出。惩办非不加严,盖因地瘠民贫,谋生乏术,饥寒所迫,动则啸聚成群”。⑩渔民作为农民阶层中的赤贫群体,更加难以逃脱如此恶劣的社会环境。民国时期“在江北每一县中是没有一天没有盗案,没有杀人案的,洗劫一个村庄或是掳了大批的人去勒赎,都不算什么一回事”。“靠海吃海”、得“渔盐之利”的渔民常常遭受劫掠、生计维艰。

渔行原本是海产品的一个交易平台,但实际上成了剥削渔民的隐形机构。青口镇作为当时本地区较有名气的渔产品交易市场,有渔行18家、船行(业务范围和渔行大体相当)23家。此外,地方设有“渔业公会”,会长张子桢、周益三。大型渔行有“余生太”、“万盛恒”、“张隆兴”等。这些渔行主要散步在东西大鱼市街的两侧,每家渔行均须持三十元到县政府领取“红帖”方可允许开业。在渔民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渔行垫资作为渔民的小量添置和上“官帐”用,这笔钱当时被称作“行纲”,它既是渔民的诱饵同时又是剥夺渔民的手段。因为凡是在哪所渔行领取“行纲”,装来的货或捕来的渔,必须到该行行售,行主从中收取“行佣钱”。每年春秋两季借钱,到年底结账,“行佣率”按货的价格,收取买卖双方各“五分佣”。因此一场买卖的交易中渔行可得六分六的“行佣”。每到年底除按照6‰的比例提取“抄积钱”交给“同行公会”,上交“商会”外,余额大都归渔行所有。因此渔行提供给渔民的所谓“行纲”似乎是解渔民的燃眉之急,实际是对渔民厚颜的掠夺。

渔行除通过扣除佣金、发放高利贷等手段控制渔民买卖的全过程外,还通过“短斤少两”的卑鄙手段来剥削渔民。“渔商在渔村开设渔行,行主雇伙计就地收买海货,收取买卖双方佣金,渔行使用十七两一斤、独系、四面花大秤,经营时全说行话,把十个数字变为十个字,即一流、二杀、三严、四幌、五摸、六搭、七条、八敲、九休、十支花,行主故意说高渔价,而实际在秤上打折扣,藉以盘剥。”渔获物被渔行牢牢控制。他们头上沉重的负担除渔行外,还有政府、商会等对其进行的定期不定期的敲诈勒索。

此外,由于港口规模小、政府干预不到位、统一渔市场未能形成、渔行的垄断以及相互之间的恶性竞争,使得渔价剧烈变动以及渔市场产销失衡的现象时有发生,给渔民带来深重灾难。“本港之渔获为小规模之张罗圆纲及舢板所捕之物品……倘遇暴风天气,行中无货,则内地渔价能涨数倍,但逢渔盛时期,供过所需,市价惨落至亏折鱼贩血本者,亦复有之。”市场的变数与风险可见一斑。

外来势力入侵,渔业遭受灾难

民国时期对我国海洋渔业侵犯最为严重、给沿海渔民带来损失最为惨重的外来侵略势力当数日本,其作业范围深入到我国的黄海和东海海域,以旧式帆船为主的中国渔业一直受日本机械渔轮的压迫。他们在疯狂掠夺渔业资源的同时又向中国倾销渔业产品,严重扰乱了中国的渔业市场,给中国渔业经济造成重大冲击。

位于黄海之滨,“沿岸浅滩多属泥沙质,适于渔介类之栖息,故渔产亦极丰富”的连云港一直为日本所专注。自1905年开始在连云港沿岸调查渔业以来,日本对本地区渔业资源的掠夺几乎没有停止过。之后,随着东陇海铁路的通车以及连云港港口的建成,1933年至1937年,日本对连云港码头、沿海海域甚至陇海铁路沿线区域进行了详细调查。中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对沿海渔业的捕捞更是恣无忌惮。对此中国政府曾作出相关努力,但未能取得实质性效果,致使日渔轮“以进步的技术,任意侵渔,损害我渔民的作业;并且贬价倾销,致国产鱼货的销路,更受打击。”

日本对中国海洋渔业的侵略主要通过组织严密的渔业机构进行海洋捕捞作业和向中国市场倾销水产品。当时设在连云港一带的渔业组织共有四所。分别是:日华兴业株式会社水产课,总机构设于青岛奉天路八十号,从民国卅一年九月(1942年9月)开始在连云港建立基地,办公地点在连云港启业路一号,营业范围是我国黄渤海一带的渔捞作业。海州水产组合,该组合在连云、墟沟、青口镇及西墅等处均设有办事处,其中海州事务所及市场约占地一亩二分,墟沟则大部分为宿舍仓库及干制盐藏加工厂,占地约八分,连云码头内设有木造平务所一栋。青口、西墅办事处管辖范围北至山东省境以南南至射阳河口的广大区域,表面是在改良发展并供给低廉的水产物,实际上是对渔民剥削掠夺的统制机构。帝国水产统制株式会社,该会社设于连云市墟沟镇火车站前方,经营渔产冷藏业务,紧靠渔市场和陇海铁路车站,地理位置较为优越。田中水产,日本人田中金四郎于民国二十九年设于东连岛,资本为三万五千元伪联银券。先是由私人从事该地水产业之研究,后来逐渐经营渔捞业、水产加工业,是日本人设在该地区的四所渔业机构中最早和设施最为先进的一所。

以上四所渔业机构为抗战结束前日本设于连云港的侵渔机构。有这样几点值得关注:首先,时间长。这些机构从建立直到战后才纷纷由中方接管。其次,组织严密。如日华兴业株式会社水产课于青岛设常务理事、水产课长、水产课次长,又于连云下设渔捞系、集买系、现场系、庶务合计系四个部门。从常务理事到下设的系主任对水产的捕捞、运销、冷藏、加工进行全面监管、层层布控,其严密性无异于侵华军事机构。最后,点面结合,范围广泛。从山东省境到射阳河口的广大区域都受制与日人,渔业机构布设于青口、东西连岛、墟沟、海州海头、连云港口等沿海重镇以及环境优美的港湾地区,便于对渔业市场的控制和操纵。因此,日本对中国渔业的侵略从调查到相关渔业机构的建立是有预谋有组织进行的,也是促使中国渔业遭受重大灾难、渔民遭受重大损失的重要原因。

每年的夏历三月至五月是当地捕鱼最旺季节,墟沟、青口、东西连岛、高公岛各等处的渔船必须按照规定将渔获物运至海州水产组合市场卖售,并由该行代收咸鱼百分之五,鲜鱼8%的税收,由各渔行为经纪人,每人预交保证金两千元。该组合配给渔户食粮、渔盐、渔具、修船用料、并贷与现金,前提是不得将渔获物销往他处,其剥削方式类似于中国的封建把头和高利贷者对渔民的敲诈勒索。下面以海州水产组合的几组数据为例来说明日本对中国渔业经济的破坏程度以及给中国渔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海州水产组合内除设有鱼类叫卖市场,使各项鱼类之交易均需由该市场内叫卖外,并设有仓库及干制盐藏等加工设备,为一有计划有组织之统制机构。该组合完全为一搜括剥削之机构,三十四年收入三二、九九二、九五九、七四伪元,而付予日军之慰劳金竟占一五、八九〇、一四九、七二伪元,约占总收入之半数。……渔人愚昧无知,为剥削於不知不觉中,尚以为係日人之德政。”日本对中国渔业的掠夺由此可见一斑。

此外,战争对渔业的直接破坏亦很惨重。当时《水产月刊》登载了这样一段文字:“余於民国二十五年,视察江浙沿海渔业,为时六月,遍历各渔业根据地转瞬十年於兹矣,此次胜利还都后,復赴沿海一带视察,所经大半非復旧观,且目击各项实况,深感抗战以来,沿海区域,首蒙日敌侵扰,渔民流离失所,哀鸿遍野,回首以往,能不悚然,而沿海渔船渔轮损失之数尤惨,渔轮几乎全部损失,帆船损失至少在三分之一以上……”。抗战胜利后,曾有相关人士提出恢复本地渔业的措施,但由于内战乌云密布,“市政尚未整顿就绪,渔业未能有效开发,水利未兴、农业未增,地方财政困难,致各项建设未能继续推展。”

当然,造成渔村经济落后和渔民生活窘迫的原因是多元而复杂的。如自然灾害、落后的经济基础、专业人才的缺乏、海盗的掳掠等,但以上原因是最为主要的。渔民作为农民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应在加快城镇化建设、关注民生的今天成为我们关注的重要对象。

(作者为江苏师范大学连云港校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注释】

①连云港古称海州。1948年,本地成立新海连特区,后改为新海连市,今天的连云港得名是在1961年。

②李士豪:《中国海洋渔业现状及其建设》,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五年,第69页。

③④⑥高启新:“连云港渔业概况”,《江苏时事月刊》,1937年第8期,第30页,第23页,第29页,第30页。

⑤王刚:“连云港在渔业上的地位”,《水产月刊》,第九期,民国23年。

⑦张哲明:“连云市的建设计划”,《东方杂志》,1935年4月第32卷第7号,第115页。

⑧《上海鱼市场概况》,上海市档案馆档案,全宗号Q464,目录号1,案卷号1043。

⑨《渔牧司调查江浙渔业计划》,《派员调查江浙沿海渔业实况》(1937年2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案,全宗号422(8),案卷号58。

⑩张雷:“一城两市:近代海州城市格局变迁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第23卷第4辑,第42页。

吴寿彭:“逗留于农村经济时代的徐海各属(续)”,《东方杂志》,1931年第7期,第65页。

政协东海县文史委员会:《东海民俗志》,2009年,第15页。

饶用泌:“连云港一带之渔业”,《水产月刊》(副刊)1946年第1卷第2期,第36页,第38页。

中国四大渔场篇2

【关键词】碳汇;碳源;碳汇渔业;温室效应;可持续发展

一、碳汇渔业概念

1.碳汇与碳源

(1)碳汇:从大气中移走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气溶胶或它们初期形式的任何过程、活动和机制。

(2)碳源: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和甲烷等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气溶胶或或它们初期形式的任何过程、活动和机制。

2.碳汇渔业

凡不需投饵的渔业生产活动,都能形成生物碳汇,也可称之为碳汇渔业,如藻类养殖、贝类养殖、滤食性鱼类养殖、人工鱼礁、增殖放流以及捕捞渔业等。

二、我国的碳汇渔业

1.碳汇渔业的意义

海洋是大自然的杰作,是天然的大容量固碳容器。因此基于海洋这一特性发展起来的碳汇渔业不仅对人类生存具有很强的保护意义,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有学长统计,如果将海洋固碳量以造林方式计算,相当于10年造林500多万公顷,为国家节省开支近400亿元。可以说碳汇渔业对我国的经济贡献以及粮食供给做出了较大贡献。

2.我国碳汇渔业现状及问题

毋庸置疑的是我国地广人稠,虽然资源绝对量多,但是均摊到每个人身上就显得不足。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家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紧迫性,提出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这为碳汇渔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支持。

但是我国碳汇渔业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上仍处于积极的探索阶段,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第一,就基础性研究而言,尚显不足,甚至是缺乏。第二,没有设立渔业碳汇观测点实时监控。第三,缺乏专业性团队和人才培养。第四,渔民对碳汇渔业了解较少,依旧作为“理性人”按照老的生产方式从事渔业生产。

三、我国碳汇渔业发展策略

在碳汇渔业发展的进程中有关键的四股力量,分别是政府、科研机构、生产者、消费者。想要实现碳汇渔业的长足发展,必须使以上四股力量共同发力,产生协同效应。

1.政府

政府在碳汇渔业发展中起到的是引导和支持作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将碳汇渔业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使得更多的人关注碳汇渔业这种新兴的渔业发展方式。

(2)政府应发挥其宣传教育作用,使碳汇渔业概念得到推广。

(3)摸索完善碳交易机制,建立渔业碳汇交易中心,为碳汇渔业的科学健康成长提供强有力支撑。

(4)完善政府激励机制,夯实制度保障基础。把碳汇渔业列入国家低碳经济产业政策框架内,加大对碳汇渔业的财政税收补贴力度,通过制度措施鼓励碳汇渔业的发展。

2.科研机构

(1)研究适合当地的生态养殖模式,充分发挥渔业的碳汇功能。不管是海域或是内陆水域,从其主客观条件出发,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渔业的碳汇功能。

(2)尝试海洋牧场实验,学习国外经验,将其内化为我们自己的技术,结合高精尖渔业设施、科学管理、监测体制、国家政策,实现海洋为我所用的第二牧场工程。

(3)科学技术不管在什么领域都是强大的推动力,尤其是现金的科学技术,碳汇渔业的发展也需要高科技的支撑,尤其是现代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渔业技术的有机结合。

3.生产者

这里所说的生产者是指直接从事渔业生产的渔民、企业等。

(1)生产者应该积极学习国家对低碳经济、蓝色经济、碳汇渔业等方面的政策方针,以政策为导向而不是以经验和利益为导向。

(2)生产者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作为市场上的“理性人”并非是为了自身利益就可以竭泽而渔,而应该是要在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实现自身的利益。应该认真学习“碳汇渔业”的重要性,自觉加入到碳汇渔业的发展进程中来。

(3)生产者是“减排”和“增汇”的直接参与者,只要生产者有足够的碳汇渔业意识就可以在水产养殖、捕捞、加工、运输等多方面实现低碳。

(4)生产者可以尝试打出“碳汇渔业”的品牌,建立独特的商标识别体系。

4.消费者

消费者是碳汇渔业的顾客,一旦消费者认同了碳汇渔业并在消费活动中付诸实践,那么生产者就更有动力开展碳汇渔业低碳生产。所以要求消费者提升对碳汇渔业的认知,在消费中认准相关品牌,鼓励碳汇渔业的发展。

中国四大渔场篇3

但也必须看到,在这个大好形势下,渔民作为农民中的特殊群体,已逐渐丧失了高收入的优势,其负担过重的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渔民集体上访、纠纷案件不断发生,已引起了社会不稳定。今年9月,我随同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渔业法》执法检查组先后到广西和浙江进行执法检查,了解到当前渔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渔民负担过重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集中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燃油价格上涨,渔民增收困难近年来柴油价格不断上涨已成为加重渔民负担的重要因素。据广西渔民反映,2004年柴油价格比2003年同期提高了30%,水产品价格同比却下降了10%。由于渔业资源衰退、渔场面积缩小、单位千瓦捕捞量下降、柴油等成本的增加和水产价格低迷等因素,导致渔民增收困难。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省渔场每千瓦的渔获率只有70年代的43%,2003年宁波市渔民人均纯收入增长3.4%,低于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的增幅和城镇居民收入10%的增幅。舟山市1994年至2003年十年间,全市渔民收入由4782元增加到5064元,年均仅增0.63%,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渔民收入实际是下降。而同一时期,城镇居民的收入翻了一番多,农民收入年均增长5.6%。渔民增收难已经成为渔区一个突出的问题。

(二)渔民“失海”、“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得不到合理补偿由于城市开发、港口建设、海底电缆铺设、滩涂围垦等占用渔业水域、滩涂的现象逐年增多,渔民“失海”、“失业”问题日益严重。一些“失海”渔民陷入了“养殖无水、捕捞无海、种田无地、转业无门、低保无份”的窘境。另外,有些地方没有认真执行政策,将大面积不该拍卖的海域卖给个人进行养殖,同时,对失去传统作业场所的捕捞渔民又没有相应的安置和补偿措施,使这些渔民失去了生活保障。

(三)转产转业政策尚未完全落实,渔民就业困难重重中越、中日、中韩渔业协定生效后我国传统捕捞渔场面积大大缩小,其中广西近海渔场作业面积缩小了3.2万平方公里,将有4万多渔业劳动力面临转产转业。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问题十分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渔民转产转业政策。据调查,有相当多地方对此政策尚未落实,中央的补助资金已到位,地方的配套资金,特别是市、县级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只好根据允许捕捞船只数来安排现有渔船进行轮流作业,如广西防城港市华侨村捕捞渔民的船只按50%轮流作业,渔民收入普遍下降。另外,渔民文化程度低,缺乏资金和专业技术,“上岸”就业困难重重。

(四)"船老大"利用高利贷对渔民进行多重盘剥由于渔民难以解决担保和抵押问题,因此得不到国家信贷部门的支持,多数渔民靠民间借贷解决资金不足。据广西渔民反映,渔民向"船老大"借高利贷买船,一般利息都在24%左右。而渔民用自己捕捞的水产品还贷,债主收购价格往往低于市场价,渔民实际上受到双重盘剥。另外,减船补贴等优惠政策只能落实到"船老大"身上。据专家统计,目前浙江省渔民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大股东,即"船老大",个人拥有一至二艘渔船,约占全体渔民的20%;第二类是小股东,拥有一定的股份,依附于大股东,约占全体渔民的20%-30%;第三类就是失去了生产资料的传统渔民,也称"渔工",受雇从事出海捕捞工作,比例约为50%-60%。目前的减船补贴等优惠政策是以船为单位落实,基本上都集中在船老大身上,大多数真正困难的渔民却没有享受补助。

(五)渔民税费种类多、负担重多头管理、重复收费。渔民反映,一条船受海洋、水产、土地、渔政、公安和海事等多部门管理,渔民要取得合法资格,需要办十多种证件,每种证件收费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有的甚至多部门重复收费。另外,渔政执法队伍尚未纳入公务员系列,工作经费没有列入财政预算,尤其是基层渔政部门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单位还占有相当比例,他们只能靠收费和罚款维持机构运转,收费罚款越多,机构运转难度就越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同时也加重了渔民负担。另外,据广西北海市渔民、市人大代表反映,水产品特产税虽然取消了,但却增加了销售税,有的地方税收额度很高,渔民实际上并没有因取消特产税达到减轻负担的目的。

一些地方向渔民收取海域使用金,加重了渔民负担。广西渔民反映,他们要获得合法养殖用海权,就必须先缴纳海域使用金,每年每亩从50元到上千元。据从事大蚝吊养渔民反映,他每亩缴纳的海域使用费、测量费和证件费合计高达1332元。

针对调查中渔民负担重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认真贯彻落实《渔业法》,保护渔业资源、保护渔区居民的权益。渔业水域、滩涂使用制度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国家应该像重视"三农"问题一样重视"三渔"(渔业、渔区、渔民)问题,像重视农民"失地"问题一样重视渔民"失海"问题。对重要的渔业水域,如产卵场、索饵场以及渔民的传统作业水域等不得随意拍卖,发放养殖证要遵循本区居民优先的原则。对确因建设项目、旅游开发、海域确权等失去作业水域的渔民要给予合理的补偿,并妥善安置其生产生活。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渔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并积极探索建立渔民养老保障制度。

(二)为了减轻渔民负担,建议在国务院还没有制定渔民的海域使用金征收办法之前,应停止征收海域使用金。有关部门对其他涉及渔民负担的收费项目进行清查,取消不合理收费。有关部门要规范执法行为,减少审批环节和避免重复收费。

中国四大渔场篇4

品牌基础生态高效优质安全的生产基地是牌优质水产品的持久竞争力所在,我们认真汲取外地其他品牌蟹受资源约束及环境污染等因素遭遇的基地不牢、品牌动摇、市场消费可信度震荡不稳,特别是假知名品牌蟹事件的经验教训。注重从养殖生产基地源头呼应品牌建设。立足发挥我县是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区、全国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等得天独厚的水面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加快生态高效渔业规模化发展。园区带动。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建设一批渔业高效园区,是全县发展现代高效渔业规模化工程的重要载体、重要平台,也是重要抓手,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以园区的实实在在的高效典型吸引广大渔农民自觉主动地发展高效渔业,往往会起到榜样的力量。在推进园区发展中,我们坚持因镇制宜,因水制宜,围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有计划、有目的地培植高效渔业示范户,建设各具特色优势渔业示范园,切实调动高效渔业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重点立足渔业产业长期、宏观发展需求,着力打造优质苗种基地、现代高效基地和精品养殖基地等三大基地,努力构建有基础、有配套、有保障的品牌渔业基地发展优势。通过几年的连续推进,至目前全县主导特色品种大闸蟹、中华鳖已建成5000多亩优质良种繁育基地,10万多亩的精品养殖基地和10个水产特色园区,高效渔业园区总数28个、8万多亩,特别是江苏宝应现代渔业产业园已成为省级渔业重点园区,市、县两级亮点园区。“四改”联动。“四改”(即大改小、粗改精、普改特、洼改水)是发展现代高效渔业的基础配套工程,没有“四改”作保障,高效渔业就成为无源之水。近几年我县每年都坚持大力引导各地加快“四改”步伐,提升渔业基础设施标准化水平。创新“四改”机制,积极探索相关政策,结合水面承包期,加快水面资源流转,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切实改变我县水产养殖业中“大户多、大款少”的现象,对基础设施改造投入较多、较大的养殖户,通过适当降低、缓交承包金,延长承包期或优先承包等优惠政策措施引原则,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构建一批比较稳固的供应基地,拉长产业链,夯实对外贸易基础,引导和推动水产品加工业持续稳定发展。

要积极引导企业调整经营策略,重点发展系列化的水产加工品,提高加工的精深化程度。今后,我国水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仍将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因此,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应瞄准国际市场,兼顾国内市场。要围绕国际市场的消费需求趋势,研制开发一批市场需求大、增值潜力大、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系列化加工品,千方百计稳定出口。三要引导企业加强技改,增加可以替代人力的机械设备,逐步提升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生产率;加强管理,节能降耗,挖潜升值;坚持和增加对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确保食品质量安全;采用灵活结算方式,规避汇率风险。四是加大培植龙头企业和品牌力度。对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前景的企业,整合现有相关政策,提供一切便利条件,鼓励其做大做强,并引导企业加大力度创立、培植自己的产品品牌,逐步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多渠道争取市场订单,争取直接与终端消费市场进行交易。导养殖户进行基础设施的大胆投入、改造。结合申报项目和招商引资等途径,多渠道增加国资、民间资本和外地资本的注入。努力形成多元化的灵活投入机制,化解资金压力,破解发展难题。近几年,我县渔业每年保持标准化池塘改造1万多亩,清淤改造10万多亩的动态增幅,并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广设施渔业,渔业“四改”提升了渔业标准化建设水平,为现代渔业、品牌渔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注重科技创建

提升产业层次渔业科技是推进现代高效渔业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对提高品牌水产品的品质、口感、市场综合竞争力及经济效益十分关键。

一是在培养创业型新型渔农民上下工夫。通过拓展培训内容,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把渔农民由传统养殖型向现代产销复合型转变,着力增强养殖户的创业创新技能,以养殖者素质的提升促进水产生产科技水平的提高,提升渔业的发展层次。近几年,通过轮番培训、拉网式培训,全县每年培训咨询人数上万人次,大部分养殖户已能建立养殖塘口生产、记录管理档案,关注水产新品种、新模式和新技术等渔业“三新”工程的能力显著增强。

二是在渔业科技服务机制创新上下工夫。积极探索完善我县作为全国4个水产基层服务体系改革运行机制创新试点县的方式方法,在规范各项管理制度,优化服务质量,确保发挥公益网络职能的同时,通过改革创新,加强渔业科技推广机构与县、镇、村各级各类渔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协会的联系合作,借助经济合作组织解决公益力量不足,服务针对性、灵活性不够的问题,同时也通过与其联手,发挥公益性机构专业性、权威性及信息渠道多的优势,帮助渔业经济合作组织提高水产品种、知识、技术更新能力,增强渔业经济合作组织的综合服务功能,形成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协会+渔农民的新型渔业技术推广应用有效运行机制。

三是在培植推广宝应生态高效实用模式上下工夫。近年来,我县结合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和新型渔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切实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技术培训,大力引导养殖户转变养殖理念,调整养殖结构,推广高效模式。全国渔业科技入户首席专家上海海洋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武教授多次对我县渔业科技入户工程进行实地指导,认为宝应水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独特的“宝应模式”,他高度称赞“宝应模式”有特色、很实用,进一步完善可在全国推广。全县各地突出围绕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到塘的要求,加大完善推广力度,进一步彰显宝应地方渔业特色。大闸蟹“稀、大、高”生态养殖模式广泛应用。全县到2012年“稀、大、高”模式推广已达10万亩以上,平均亩效益3000多元,高的亩效益已达5000~8000元。中华鳖野生养殖成为投资发展重点。特别是菱角塘套养中华鳖品质好、卖点高,养殖效益持续稳定。多次被央视七套作为典型的生态高效模式推广。2012年优质中华鳖价格同比上涨30%以上,平均亩效益4000~5000元,高的达8000~10000元,目前全县中华鳖混套养面积已突破10万亩。龙虾养殖迅猛增量。我县鱼虾混养、蟹虾混养等新模式已成为渔业增产增效的新亮点,低成本、低风险和较高价位而稳定收益的龙虾养殖业特别适合我县许多大水面的养殖。

四是地方“六小”品种及养殖新品养殖规模日益拓展。此外,水蛭养殖、鳜鱼高产精养以及全雄1号黄颡鱼、太湖1号青虾、黑鲫和泥鳅精养等新品种新模式得到有效推广,养殖效益十分明显。至目前全县水蛭养殖已拓展到3365亩,亩效益1万多元,柳堡的鳜鱼精养示范户首次实现亩效益2.4万元的高效记录,全雄1号黄颡鱼精养亩效益也在5000元,全县“六小”品种及新品种养殖混套规模已达10万多亩,为渔业经济全面发展开辟了新的增长点和发展空间。

3.注重品牌争创、推介和经营

提升品牌知名度坚持将品牌经营战略作为加快渔业产业化发展、推动渔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一以贯之地主攻品牌争创、推介与经营。品牌争创取得新突破。在大闸蟹两度蝉联中国十大名蟹、两度荣获“丰收杯”全国河蟹大赛金奖及最佳口感奖,中华鳖荣获首届“中国名鳖”,牌大闸蟹、中华鳖相继荣获第八、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交会全国水产参展企业唯一金奖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等有利因素基础上,2012年我局又集中人力、精力、财力主攻国家地理标志品牌创建,经过近一年的精心筹备,目前“”牌中华鳖和大闸蟹的各项申报准备工作已全面结束,并上报国家审批部门,2012年年底最迟2013年年初,“”牌审批核准部门,可望正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品牌,这是我县渔业品牌经营战略的又一重大突破,必将有效提升区域性渔业竞争力。品牌推介取得新进展。近几年,我县先后在香港、上海、深圳、北京、杭州、南京、徐州、扬州等地多次成功举办推介活动,广泛参加各类大型农展、大赛,经常与央视及部分省市电视台、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合作宣传,拓展“”品牌知名度,使“”逐步成为家喻户晓的一流知名品牌。品牌经营取得新成效。依托驰名商标的品牌优势,通过大力引导培植本地营销合作组织和壮大经纪人队伍,广泛吸纳合作伙伴加盟“”经营等方式,全县已在上海、北京、深圳、杭州、银川及东北等地成功开设“”牌系列水产品专卖店40多家,较上年新增7家,初步形成辐射全国主销区的市场网络,由“”连锁专营网络销售出去的水产精品比例达30%,年销售额累计10亿多元,有效地提升了“”牌水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影响力和竞争力,全县仅“品牌效应”可为广大养殖户增加3亿元以上的销售收入。

4.注重质量安全创建

增强“”品牌的内在竞争优势尽管我县水面资源生态优良,养殖方式生态健康,但由于渔业投入品纷繁多样,各种污染因素无时不在,要持续保持“”品牌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食品安全监管必须常抓不懈。一是牢固确定水产品安全意识,以“水产品质量人命关天和事关水产强县建设成败”的高度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引领各地和广大渔农民特别是水产养殖重点村场、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养殖大户严格执行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操作规程,全程把牢质量安全关。二是加强渔药等投入品监管,以查处违禁药物经营使用为重点,通过渔药经营销售备案制、处方制等手段,对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禁用药物“严防死守”。三是有力组织配合水产品抽检工作。严格按照部、省检测抽检要求,选点采样,发现苗头及时处理。四是加强水产品检测体系建设。至目前对全县新建的6个速测室建设已完成省规定的500例样品快速检测,80个病害样本。五是大力推行生态健康养殖模式,重点推广种草养鱼、种草投螺养蟹、菱角塘套养甲鱼、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防治病害等生态环保养殖技术,做到既降低成本又提高品质效益,既生态环保又可持续发展。六是加快构建质量监管体系,特别是水产品生产责任体系、可追溯体系和监管体系等三大体系,通过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增强约束力,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可靠,使“”牌水产品始终和“优质、安全、生态、高效”概念紧密联系为一体。

要举全县之力,整合各相关部门和各镇的智慧和优势,全面研究制定解决落实“”品牌有效运营的机制、对策和重要举措。单靠水产部门既势单力薄,又力不从心。要重点加大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集中财力、人力、物力,重点解决品牌市场化运营的瓶颈制约因素,突出重点、务求实效,培强优势,提升实际竞争力,一步一个脚印地扩大品牌效应。二要强化龙头培植。龙头企业不仅是产业化的核心,也是开拓市场的主体。这几年宝应同阳澄湖、固城湖以及兴化等地相比,主要缺乏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经营主体,不能帮助广大渔农民实现多渠道、多环节、多形式的增收。要加大渔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企业的改制改组力度,加快培植集产加销于一体的龙头企业,提升组织化程度,健全产业链,带动渔业增收渔民增收。依托龙头企业的实力做响做大做强品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三要强化机制创新。我县镇村通过几年发展,相继组建了各类渔业经济合作组织,但从实际运行看,除天平仙柳牌龙虾合作社和柳堡批发市场外,能够规范发挥功能的协会组织屈指可数,一些大户单打独闯,虽有所收益,但始终未能形成合力。要大力引导培植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大户能人增强渔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服务能力,形成多元化的市场主体竞争格局,努力构建龙头企业+协会(大户)+渔农民、协会(组织)+渔农民、大户+渔农民等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必要时也可适时组织合作联社,进一步整合放大效应。四要强化品牌维护使用。创建“”中国驰名商标来之不易,维护品牌声誉难度更大。

5小结

中国四大渔场篇5

关键词:渔业保险;政府介入;政策选择

中图分类号:D6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12)04-0090-05

我国是渔业大国,水产品产量占全球的1/3,渔船数量占全球的1/4,从业人员为全球最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渔业发展迅速。2011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5603.21万吨,比上年增长4.28%。按当年价格计算,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15005.01亿元,实现增加值6881.67亿元。据对全国1万户渔民家庭当年收支情况抽样调查,渔民人均纯收入10011.65元,比上年增加1048.84元、增长11.70%[1]。渔业是世界公认的高风险的行业,面临着一系列的人为风险和台风等自然灾害风险。据中国渔业互保协会统计,中国的自然灾害损失约占到渔业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渔业保险作为渔业风险的一种分散机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我国渔业保险在世界所占份额较小,其业务出现不断萎缩的趋势,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经济补偿功能。

一、我国海洋渔业保险发展概况及现状

(一)海洋渔业保险的相关概念

按《海洋大辞典》解释,渔业是指从事捕捞和养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的社会生产部门的统称,一般分为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两部分[2]。海洋渔业是指利用海洋资源捕捞和养殖鱼类及海藻等水生植物以取得水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传统捕捞业和水产养殖业。保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一种风险分散机制,海洋渔业保险是由保险机构为渔业生产者在水产养殖及捕捞作业生产的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保险[3]。

(二)政府介入海洋渔业保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渔业从属于大农业。国外对农业保险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一般把海洋渔业保险理论放在农业保险理论研究中。近100年来,国外学者对农(渔)业保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是否进行补贴、补贴比例、市场失灵、保费厘定等几个方面,政府是否对农业保险和渔业保险进行补贴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ahsan(1982)认为,农业保险市场中存在着市场失灵,而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由政府直接提供农业保险或给予补贴[4]。随后的学者,对农(渔)保险市场失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wrightB.D和J.D.Hewitt指出,渔业保险作为农业保险的组成部分,也存在着市场失灵问题,并指出渔民层面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以及渔业的巨灾风险特征是渔业保险市场失灵的原因[5]。由于农(渔)业保险市场存在市场失灵问题,因而政府介入农(渔)业保险市场就显得十分必要。Gardner和Kramer(1986)进一步通过分析37个国家的农业保险需求情况发现,30%的政府补贴率可以使参保率增加20%-30%,从而得出政府补贴是农业保险需求第一大影响因素的结论[6]。在前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wright和Hewitt进一步指出,历史上由私人承办农业保险多重险业务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对农业一切险和多重险的保险,基本上都是由政府来直接或间接经营[7]。

我国农业保险专家郭晓航教授是较早对农业保险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在其著作《农业保险》(1987)中提出了“农业保险应纳入国家整个农业政策范围内,作为一项政策性业务来经营”的前瞻性观点,为我国农业保险的科学研究指明了方向[8]。近年来,在我国渔业保险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学术界的观点趋于一致,即走政策性渔业保险的发展道路。任燕楠、金麟根提出了建立“四位一体”的新渔保模式,主张在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和财政补贴扶持下,由我国渔业互保协会具体运作,引入商业性保险进行联合共保,以及商业性再保险进行保险标的的再保险,从而实现四位一体协同发展,形成渔险分担机制[9]。俞雅乖提出了渔业保险的路径选择应该是互保基础上的政策性渔业保险[10]。综上所述,由于渔业保险本身的高风险和正外部性特性,政府的介入和扶持是顺利开展渔业保险的前提和重要条件。

(三)我国渔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渔业保险起步晚,市场发育滞后,存在着供给和需求两不旺的突出问题。

资料来源:原始数据取自《中国渔业年鉴(2001—2010)》,作者整理计算而成。

从图1可知,我国渔业劳动力与入保渔民数量悬殊,入保渔民占我国渔业劳动力的比重非常小,渔民对渔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同时,渔业保险还存在着严重的供给不足现象,渔业保险的供给水平取决于保险人的承保能力和渔业保险的经济效益。中国渔业互保协会的综合赔付率平均每年都在40%以上(见图2),综合赔付率较高,效益低下,遇到大灾年份,甚至有可能入不敷出。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致渔业损失高达160亿,仅仅靠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中国渔业互保协会不能有效应对这样高额的风险,这表明我国渔业保险的供给严重不足。

中国四大渔场篇6

一、基本情况

长期以来,水产业作为一项主要产业在我县农村经济结构中一直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对水面实现民营以来,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经济效益日益突出。

第一,我县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大部分水域生态条件好,水质肥沃,饵料生物繁茂,蕴藏着丰富的鱼类和生物资源。据调查,我县有宜鱼资源75950亩。其中:可利用养鱼水库14座,面积13600亩,塘坝近1000座,面积15000亩,自然泡沼13500亩,低洼湿地11650亩,人工池塘22200亩。到2010年已开发利用42000亩,占宜鱼资源面积的55.3%。其中;池塘养殖12200亩,水库13600亩,塘坝8200亩,泡沼8000亩。养殖产量5015吨,产值3510万元。养殖劳动力1030人,年均收入3407元。全县捕捞产量320吨,产值224万元,捕捞劳动力810人,年人均收入2765元,养殖产量和捕捞产量共计5335吨,渔业总产值达4100万元。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的建设,在我县境内形成了25公里长、4公里宽,10.6万公顷的人工湖区,为人工放流和网箱养鱼提供新的水域条件。根据目前调查情况看,我县大中水面的利用只是初级水平,占养殖主体的池塘养鱼平均亩产也不高,无论从深度上还是广度上,发展质量效益型渔业,实现渔业跨越式发展的潜力均很大。目前广阔的旅游垂钓业在我县蓬勃兴起,将成为渔业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此外,还有沿江的低洼沼泽地开发利用养鱼的前景也十分广阔。目前,我县的渔业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国家扶持兴建的15处百亩以上渔场分布在13个乡镇。这些渔场的建设为我县的养鱼事业奠定了基础,随着“五荒”资源使用权的拍卖,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以及旅游垂钓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投资开发渔业,使渔业生产又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

第二,技术力量雄厚。县乡两级服务网络建设已初具规模。目前,全县有县级技术推广站1个,技术人员6人,其中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3人。17个乡镇有技术推广人员34人,其中70%具有中专以上学历,20%人员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得资格证书。近年来他们通过科技承包和科技立项深入生产第一线指导生产,在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作用突出。近三年共计完成省、市渔业“科技创新与应用”项目一项,落实面积9245亩,引进推广淡水白鲳、太湖大银鱼、革胡子鲶、彭泽鲫、松浦镜鲤、易捕鲤、方正银鲫等12个新品种。

第三,渔业宏观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新变化。特别是十四届三中、五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由单项突进进入到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全局性整体推进阶段,为在大农业中率先走向市场,适应能力较强的渔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同时,伴随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农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作用日益突出,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确认,这为渔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伴随着渔业的迅速崛起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养殖生产业已不再是农村可有可无的副业,渔业发展目标已不再是追求产量的增长。在解决了“吃鱼难”问题之后,更重要的是追求效益的提高和渔业生态环境的改善,我县的渔业正在由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向农村经济重要产业方向迈进。根据调查,按照“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我县水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开发利用层次低。目前,我县还有44.7%的宜渔资源未被开发利用,已利用的水面还有一部分为粗放经营,产量低,效益差。、二是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难度大。一些经移植成功的新品种无论在产量、效益还是市场上,都远远好于传统品种,但因资金、资源以及认识问题,推广较难,水产部门虽一直提倡,但因自身“统”的功能较弱,无法有效促进养殖品种更新。无公害水产品养殖产地、产品认定认证和健康养殖示范场的申请推进工作比较艰难。三是渔业基础设施老化,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我县发展水产养殖业历史较长,大多数渔场、鱼种场均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近年来由于投入不足,渔业基础设施严重老化、破损,加之一部分渔场承包短期,掠夺式经营,使很多养鱼水面淤积严重,工程标准下降,配套设施不完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有的水面严重萎缩或停产,有的弃鱼种稻。四是引导服务能力弱,由于各种原因,职能部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以及科技培训,资金扶持能力十分弱化,由于职能部门引导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加上一些乡镇、一些部门的认识问题,使水产业在发展中的梗阻现象时有发生,养鱼户的生产积极性得不到保护,这也是影响我县渔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发展方向

根据当前形势和我县水产业实际,确定我县渔业发展的思路是:以县政府提出的“跨越式”发展为指导,以发展质量效益型渔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继续坚持“加速开发改造,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养殖,加快结构调整,狠抓市场流通,养护利用资源,依法治鱼兴鱼”的发展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鱼、渔业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加快推进水产业建设进程。从今年起,争取利用5年时间,逐步实施我县渔业建设“四、三、四”工程。即建设四个示范园区,建设三个示范基地,推广四大模式。

(一)建设“四个渔业示范园区,发展三大经济”。即:一是以糖坊新胜、满井新城渔场、常安乡长岭渔场为龙头,建设以驯化精养为内容的高产示范园区。二是以宾州镇合兴渔场为示范,建设多种养殖为内容的生态渔业示范园区;三是以二龙山旅游区为启动点,建设钓养结合为内容的游钓示范园区;四是以二龙山灌区为依托,建设稻鱼立体种养示范园区,力争达到千亩乡,百亩村规模。发展“三大经济”:一是区域经济。沿江、沿路、山区、半山区,实行大中小水面一齐上;精养、半精养、粗养一齐上;驯化养殖和常规养殖一齐上。二是特色经济。发展名特优品种,肥水养鱼,稻鱼结合,体现出以鱼为主或以鱼为辅的特色。三是市场经济。按市场需求,做好二龙山水库无公害水产品品牌和池塘品种规格出塘鱼时间差的文章。

(二)建设“三个示范基地”。1良种繁育基地。2多级饲养,均衡上市示范基地。3培育大规模鱼种示范基地。建设三个示范基地要突出三个并重。一是常规品种和名特优品种并重。二是驯化养鱼和肥水养鱼并重。三是池塘养鱼和稻田养鱼并重。

(三)推广“四大模式化”养鱼技术。重点实施颗粒饲料驯化养鱼技术、大中水面增养殖技术、综合养殖技术、名优特养鱼技术等实用新技术。通过实施“四、三、四”工程,使全县宜渔水面全部得到开发利用,渔业产值达到9800万元,养殖产量达到1.3万吨,渔民人均收入达到7000元。

三、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纳入日程,确立水产业作为农村经济重要产业的位置。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水产业对农村经济的重要拉动作用。一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开发名、特、优新品种,增加效益。二是转化剩余粮食和剩余劳动力。三是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水产业发展成一定规模后,其产业链条也将逐步拉长,从饲料加工到运输业和渔具产品,都可建立一定规模的企业和市场。这对于一直以求索“效益农业”和“兴工富民”为目标的县域经济来说,无疑是一条重要途径。所以,应该像重视耕地一样重视宜渔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像重视粮食生产一样重视水产业生产。要把渔业发展纳入主干线领导目标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抓规划设计,到一线指导渔业开发和生产。配齐配强乡镇水产站人员,指导开发生产,使水产业发展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尽可能增加政策和资金扶持,促进快速发展。

(二)以水面承包开发为重点,建设区域化多类型渔业产区。为使水面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按照省政府制定的《黑龙江省水面资源承包开发实施方案》的要求,落实县政府【1996】8号和【1997】23号文件精神,加大承包开发力度。力争到2015年把所有宜渔水面全部利用起来。为保证全县宜渔水面的快速、有效开发,当前要继续深入进行资源核查、摸清底数,确定权属、区分类型。同时,在机制改革上加大挖潜力度,一是以承包促进开发。二是以承包促进改造。三是以法律和制度规范承包开发行为。不断加强大中水面和老池塘的改造工作,不断提高生产力,增强生产后劲。我县有丰富的水面资源,为进一步扩展养殖规模、建立区域化生产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资源类型的差别,按照突出区域特点,实行分区定向发展的原则,全县拟划分五大渔业产区。第一,以新甸、常安、满井、糖坊等平原区为基础,重点建设池塘养鱼产区;第二,以二龙山、经建、民和、宾州等地重点建设大中水面养鱼产区,第三,以平坊、摆渡、三宝、宁远等浅山区为基础,重点建设塘坝养鱼产区;第四,以居仁、宾西、永和等水田区为基地,重点建设稻田养鱼产区。第五,以松花江大顶山航电枢纽电站上游水域为依托,重点建设网箱养鱼产区。在渔区建设中,注意发展以渔为主的养殖小区,发展养鱼大户,多上一些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养鱼乡镇和面积在500亩以上的养鱼村,从而体现专业化、规模化经营的特点。

中国四大渔场篇7

区政府决定,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区长江春季禁渔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长江春季禁渔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我区实施禁渔期制度四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表彰全区长江禁渔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全面部署2006年长江禁渔各项工作。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认真总结经验,切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做好长江春季禁渔工作

长江春季禁渔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做好这项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几年来,全区广大渔政工作者化压力为动力,在实施禁渔工作中经受住了锻炼和考验,渔业行政执法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全区广大渔政执法人员在执法任务重、执法人员少、执法经费不足的情况下,立足本职,扎实工作,确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禁渔各项目标和任务。渔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渔政执法装备水平也得到了逐步改善,区政府及时拨付了专项资金,帮助区水产部门购买了渔业行政执法船。同时,通过几年来的广泛宣传和禁渔工作实践,长江及秋浦河沿线乡镇街道广大干群对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重要性、必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保护长江生态环境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在四年禁渔期间,全区共有150名执法人员参加了禁渔检查行动,出动船只120艘次,查获违规捕捞渔船30艘,清除迷魂阵200道,查获电捕器30台,清除深水张网120张及其它违禁渔具460付,行政处罚50人,没收违法捕捞渔获物255公斤,没收违法销售的渔获物160公斤,基本实现了“江中无渔船,水中无网具,市场无江鱼,没有渔民集中上访”的禁渔目标。经过四年来的禁渔工作,长江鱼类资源明显恢复,长江鱼产量、渔获物明显提高,渔民生产捕捞收入也呈逐年增长态势。

回顾四年来的长江禁渔工作,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注重加强组织领导。沿江、沿河乡镇街道均将禁渔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区政府建立了长江禁渔联席会议制度,沿江、沿河乡镇街道也成立了长江春禁领导小组。其中,江口、牛头山等乡镇街道根据区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制定了长江春禁实施方案,建立了乡、村、组三级领导管理体系,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梅龙、乌沙、晏塘等乡镇在春禁前期、中期和后期均分别及时召开了会议,对实施长江春季禁渔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部署、督查和总结。这一做法得到了省农委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长江春禁工作大会上予以推广。二是注重强化舆论宣传。各地利用农网、墙报、横幅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春季禁渔宣传,营造长江禁渔的舆论氛围。木闸乡指派专人每半个月出一期海报,宣传禁渔工作的目的、意义。梅龙镇、高脊岭、殷汇等乡镇在集贸市场广泛张贴禁渔通告和标语。国、省道沿线乡镇街道立足区位优势,在国、省道沿线拉横幅,扩大禁渔工作影响面。《安徽日报》、《池州日报》多次刊发了我区实施长江春禁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池州电视台、池州电台多次播出我区长江禁渔工作。在长江春季禁渔工作中,区水产部门共出动宣传车80台次,广泛深入地宣传禁渔政策、目的和意义,使长江禁渔工作广为人知,进一步提高了辖区内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赢得了沿江、沿河渔民的普遍理解和支持。三是注重严格执法检查。每年禁渔期间,沿江、沿河各乡镇街道与区直有关部门联合组织执法力量,进行拉网式清江,清除长江及通江河流的迷魂阵、深水张网等有害渔具和所有定置渔具。梅龙、晏塘、高坦、池阳等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带队进行清江、清河。区政法委领导亲自到所联系的乡镇督查并坐阵指挥,对拒不拆除迷魂阵等的对象,组织执法力量,取得了明显成效。各级渔政执法人员加强水上管理,全面清查江面,对重点、难点地区、交界地带进行拉网式检查,做到规范、文明、公正执法,起到了处罚一人、教育一片的效果。沿江、沿河各乡镇街道水产站人员深入现场调查摸底,为领导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在禁渔过程中,各地在工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切断了偷捕者的销售渠道和违法渔具的销售来源,为禁渔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区工商系统将禁渔通告张贴到各个市场,并加大市场、饭店的巡查力度,在销售环节上把好关,严防江鱼进入市场和餐厅。区水产部门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切实把渔业船舶安全管理,保护渔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加强渔民安全管理,务求长江春禁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四是注重落实保障政策。实施长江春禁工作四年来,区政府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妥善地安排好渔民的生产生活,共累计发放春禁救济款96080元。各地还采取减免收费、帮助再就业等形式,帮助渔民解决实际困难。其中,梅龙镇为特困渔民送去救济款,切实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各地通过扎实做好渔民的生活保障,赢得了渔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有力地保障了长江禁渔期间的渔民生活安定和渔区社会稳定,促进了禁渔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长江春季禁渔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长江春季禁渔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各地要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今年我区长江禁渔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将长江禁渔工作抓紧抓实。同时,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促进今年我区长江段及秋浦河春季禁渔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二、明确目标责任,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今年我区长江禁渔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今年,我区长江禁渔工作要坚持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行政执法和监督职能,努力实现“江中无违规渔船,水中无违规网具,市场无禁捕江鱼”的管理目标。为此,各地要继续坚持“统一领导,乡镇为主,分级负责”的原则,实行长江禁渔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包段包干,责任到人,确保禁渔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要深入宣传发动。我区是部级生态经济示范区,保护生态平衡,实现资源永续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各地要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农网等各种媒体,通过召开动员会、渔民座谈会、出版宣传栏、悬挂横幅、张贴标语通告等多种形式,深入渔区、港口、渔场、市场、船头等各种场所进行广泛宣传。各地要把长江禁渔工作与《中国水生动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宣传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深入宣传保护水生生物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争取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渔民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为实施长江禁渔期制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要强化禁渔措施。3月25日至31日,我区将集中进行清江行动。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统一行动,彻底清除长江及秋浦河的迷魂阵、深水张网等有害渔具和所有定置渔具。4月1日,省农委和铜陵市政府将联合在铜陵市举行长江安徽段禁渔同步执法启动仪式,届时,全省长江沿线八艘渔政船将编队在各县区江段执法,这是对长江禁渔工作的一次大检阅。我区要积极配合这次联合执法行动,迎接省农委统一组织的巡江检查。会后,各地要迅速行动,在各自的江段上认真开展一次大检查,对沿江的迷魂阵、布围子要彻底清除。同时,从本月31日开始禁止一切渔事活动,确保我区江段在省、市大检查中不出任何问题。同时,要实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区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监督检查。各地要实行联合检查、交叉检查与自查相结合,江面检查与陆上检查相结合,巡逻检查与蹲点检查相结合,渔船检查与市场检查相结合,白天检查与晚上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在检查督查过程中,对违反禁渔规定者,要严格按照《渔业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罚款、没收渔获物、渔具、渔船等行政处罚。区水产局和有关乡镇街道要特别注意处理好第一艘违规船、第一张违规网、第一个违规人,达到处罚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区水产部门要设立公开举报投诉电话,受理群众投诉举报。区禁渔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在禁渔期要经常深入所联系的乡镇街道开展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要强化流通环节的监管。禁渔工作要取得重大突破,必须强化对流通环节的监管。要加强对销售禁用渔具的查处,从源头上切断电捕器等禁用渔具流入市场。禁渔期间,区工商部门要密切配合水产部门,对市场、餐桌、饭店等场所加大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在禁渔区、禁渔期内收购、销售违法捕捞渔获物等行为,切断违法渔获物的销售渠道。

三要保障渔民生活。各地要从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治高度和对群众生产生活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渔区,了解情况,将区政府安排的救济款及时足额地发放到渔民手中,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目前,我区渔民禁渔期生活补助标准还很低,与其它县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各地要积极引导渔民调整生产结构,引导渔民转捕为养,转业转产,开辟新的致富门路,增加渔民收入。各有关部门要切实为渔民搞好服务,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渔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总之,要通过强化各种措施,努力化解社会矛盾,防患于未然,为长江春季禁渔的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要规范执法行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开展长江禁渔工作与争创文明单位活动结合起来,严格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不断提高依法办案的质量和水平。首先,要建立健全执法人员资格审查、业绩考核、学习培训制度,加强渔业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其次,要完善办案制度,包括案件受理、调查取证、严格程序、案卷规范、依法查处和重大案件集体审查、移送、上报备案制度。要建立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和限时办结制,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和错案追究制。要严格权力界限,实现有权而不越权,有为而不越位,做到执法程序到位、执法形式到位、执法监督到位,努力提高渔政队伍的整体形象。

中国四大渔场篇8

一、管理目标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督管理,做到船进港、网上岸,确保禁渔期、禁渔区内“江湖无渔船、水中无网具、市场无鱼”,无违规违法事件发生。通过禁渔和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增强全社会养护水生生物资源的意识,促进渔业资源环境修复和渔民增收。

二、禁渔范围和时间

禁渔范围:湖县水域湖体水线以内,赣江北支吴城望湖亭以下,修河段吴城望湖亭以下。禁渔时间:自月日12时起至6月日12时止。

三、禁渔内容

在禁渔范围和禁渔期内,禁止所有捕捞作业(包括捕螺、蚬、虾等)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破坏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的作业活动。

禁渔期间,需采捕长江天然水产苗种的部级水产原种场和需进行渔业资源调查的有关科研单位,必须经省农业厅审核并报农业部批准,取得特许捕捞许可证后,方可从事相关活动。

四、具体步骤

为确保禁渔工作落到实处,结合本县实际情况,作出如下具体安排:

(一)第一阶段(月日前):开展宣传发动,张贴《禁渔通告》和宣传标语,以动员渔民自行拆除网具,渔船进港靠岸为重点,落实“分片包干”责任制。

(二)第二阶段(月日至月30日):渔政船(艇)及渔政人员准时进入禁渔区,春季禁渔工作全面展开,以巡湖检查、查处违规网具和渔船为重点。届时,县春季禁渔领导小组组织人员进入禁渔区进行监督检查。

(三)第三阶段(月日至月31日):继续坚持巡湖检查,加强对重点水域、交叉水域和敏感水域的监督检查和水上与岸上的联合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四)第四阶段(6月日至6月日):巩固禁渔成果,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防止渔民提前下湖捕捞作业。渔政人员要继续加大巡逻检查力度,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和畏难情绪,把禁渔工作做得善始善终。

五、相关要求

(一)加大宣传,确保法律政策宣传家喻户晓。有关乡(镇、企业集团)和单位要进一步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把宣传教育工作贯彻于整个禁渔工作的始终,要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途径,采取各种宣传形式,大张旗鼓地向渔民以及社会各界宣传禁渔期制度的重大意义和渔业法律、法规。禁渔期间,县春季禁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把渔业法律、法规等宣传资料和《禁渔通告》发送到广大渔民手中,让广大渔(农)民群众深入了解渔业法律、法规和禁渔期制度,不断增强养护渔业资源的法律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为做好禁渔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强化责任,做到禁渔工作责任落到实处。为确保春季禁渔工作的顺利实施,沿湖各乡(镇)、企业集团主要领导要亲自负责,逐级建立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严格执行《—年县禁渔管理工作任务通知书》,确保禁渔工作落到实处,省渔政管理局县分局具体组织实施禁渔工作。渔政人员及渔政船(艇)要驻守禁渔区,坚持昼夜巡逻值班,落实岗位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

(三)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形成禁渔工作合力。加大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力度,县渔政、公安、水务、工商、国土资源、司法等部门要密切配合、相互协作、齐抓共管,采取水上检查与市场检查相结合,重点检查与常规检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措施,对禁渔区、码头、水产品市场、农贸市场、餐馆饭店实行全方位监督管理,达到“江湖无渔船,水中无网具,市场无鱼”的目标要求。对违反禁渔期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照渔业法规和《禁渔通告》的精神从重查处。县公安部门要积极参与,对妨碍、干扰禁渔工作的当事人,要依法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县水务、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协助禁渔工作,在禁渔期、禁渔区,要加强对河砂开采的规范管理,禁止有损渔业资源和破坏渔业生态环境的水下勘探、爆破活动;县工商部门要抓好水产品市场的检查工作,严禁中华鲟、白鳍、白鲟、江豚及禁渔区鱼虾上市;县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共同抓好全县的禁渔工作。

(四)组织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为进一步扩大禁渔成果,禁渔期间,县春季禁渔领导小组将制定切实可行的增殖放流方案,落实放流资金和苗种,配合全省渔业资源同步增殖放流活动,向湖水域投放鱼苗1500万尾,各有关乡(镇、企业集团)和单位要配合做好管理工作。

(五)妥善安排渔民生产生活。各有关乡(镇)人民政府、企业集团要始终以渔民群众根本利益为重,关心渔民群众生产生活,积极引导和帮助渔民转产转业,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妥善解决好禁渔期间渔民生产生活。对生活特别困难的渔民,县财政、民政部门应给予生活补助或实物救济等,要把渔用柴油补贴等中央支渔惠渔政策落实好,努力构建“和谐平安渔业”,确保禁渔期制度的顺利实施。

(六)认真做好情况交流和工作总结。禁渔期间,各乡(镇)、村(队)注意保持联络,及时反馈信息,做好禁渔情况的信息收集汇总,县春季禁渔领导小组办公室要随时掌握情况,及时上报,禁渔工作结束后,要对禁渔工作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和统计,及时上报总结报告和情况统计表。

中国四大渔场篇9

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品市场的全面开放,以及"以养为主"渔业发展方针的确立,使渔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释放,水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花色品种逐渐增多,产品鲜度和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水产品产量的增加使水产品市场供给有了根本改观,全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逐年提高。据农业部渔业局提供的消息,从1990年起,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连续11年成为世界第一渔业大国,而且水产品人均占有量逐年提高,从1978年的4.8公斤提高到1999年的32.7公斤,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水产品对外贸易蓬勃发展,1999年贸易总量达265.32万吨,总额44.3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量134.8万吨,出口总额31.4亿美元,分别比1978年扩大了13.6倍和11倍,年均分别增长13.6%和12,6%,我国城市居民"吃鱼难"已成为过去。

业内有关专家乐观的估计,到2005年,中国渔业总产值有望突破2500亿元,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将由目前的32.4公斤提高到34公斤。根据中国政府公布的《2010年食物发展纲要》,到2010年中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还将增加10公斤,这就意味着未来10年内中国渔业还要更加快速稳定的发展。据预测,新世纪我国人口将进入高峰期,到2025年人口至少达到15亿,耕地面积却要下降到低谷。因此,"水中捞食"即水产业在新的世纪里,就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意义:不仅要改善人民食物构成,而且要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二业并举,东方不亮西方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洋捕捞业得到长足发展,已经步入世界前列,但眼下渔业捕捞强度的快增长与海洋生物资源慢增长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鱼少船多,劳动力多,再加上我国渔船淘汰制度和国家补贴政策尚未出台,渔船以旧变新使得捕捞强度呈增长态势。而且,过度开发、过度捕捞使海洋生物资源自然规律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日益脆弱。以往常见的黄鱼汛、带鱼汛已成为历史。《国际海洋法公约》的实施,更是"雪上加霜",使捕捞作业区大为缩小。还有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实施,使我国近外海渔场受损,造成大批渔民、渔船面临转产转业的难题。形势的严峻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资源,于是"以养为主,养殖、捕捞并举"的观点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并开始贯彻实施。2000年,我国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由1985年的44%上升到2000年的60%,成为世界上惟一的一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目前全国非国有渔业专业劳动力628.7万人,其中养殖专业劳动力372.2万人。养殖渔民的生产积极性较改革开放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养殖业的发展充分证明了养殖业在调整渔业结构、振兴渔业经济、确保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解决渔民生产生活、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重困扰,挑战中国水产界

近年来,国内水产品价格持续走低,高档水产品不再高价,进口水产品抢滩中国市场等等,都说明我国水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今年广东省湛江市海鲜市场经营惨淡,大量网箱养殖海鱼卖不出去,价格一跌再跌,平均跌幅已达到一半。正值牡蛎肉肥膏腴大量上市之际,地处浙南沿海的洞头渔民,却为数千亩牡蛎的出路而焦虑万分,苦于找不到买主,致使一年辛苦劳作,丰产却未丰收。三四年前,大黄鱼在我国沿海几乎绝迹,即使市场上偶有一见,价格之高也是令人瞠目结舌。而今据调查,浙江省宁波市网箱养殖黄鱼积压数量达千吨左右,市场上大黄鱼收购价迭破每市斤10元,也少人问津。

归纳起来,主要问题有下述2个方面:

1.水产品结构不合理。养殖品种结构基本雷同,使品种结构调整从旧的趋同走向新的趋同。不少省市的养殖户对目前的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感到茫然,你调我也调,大家都在调,到底应该怎样调,谁也不明了。前几年网箱养鱼形势较好,一些养殖珍珠、对虾的专业户看到网箱养鱼风险小,有钱赚,纷纷上马,于是从事网箱养鱼的人数成倍增长,致使年总产量迅速膨胀。但市场需求并没有同步增长,种群混杂、种质退化。我国虽然突破了"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彻底扭转了养殖业受天然苗种限制的局面,但生产中普遍存在着只讲产量、不讲质量、忽视种植、近亲、逆向选择、品种混杂等问题,具体表现为养殖对象生长速度慢、性成熟年龄提早、抗病能力下降等。例如河蟹人工繁殖亲体小型化和辽蟹南移均促使河蟹种质的混杂和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种质的退化。宁波黄鱼缘何滞销?种质退化恐怕是一个重要因素。宁波今年养殖的大黄鱼,多系福建引进闽侗族,由于多年的养殖,种质严重退化,不再具有原来的大黄鱼的风味。

2.污染严重,水质恶劣。鱼儿离不开水,水是水产品的生存环境,但遗憾的是在新的世纪,水域污染不仅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赤潮频繁发生,污染事故接连不断。再加上养殖生产高密度,自身污染也日趋严重。近几年,随着水污染的日益加重,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水体环境和养殖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日益明显。1997年以来,我国海域多次发生前所未有的赤潮,致使大量海洋生物死亡。目前,全国每年发生污染死鱼的事件近千起,直接造成渔业经济损失10亿元。养殖水域的二次污染亦十分严重,在淡水养殖方面,养1吨淡水鱼产生的粪便相当于20头猪的粪便量,在海水养殖方面,每生产1吨虾需要投下饲料3吨~5吨,相当于蛋白质1吨~1.3吨。大量的氮流入水体中,造成养殖水域的二次污染。1994年全年沿海对虾养殖相继爆发了大面积传染性疾病,病害面积约168万亩,对虾减产12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35亿元,这与养殖水体的二次污染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大战略,铸就新世纪水产之路

渔业大国的盛况下面潜藏着如此严峻的问题,我们在面对现实的同时,更要群策群力,着眼于解决问题,使水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为缓解人口增长对粮食和肉类消费压力,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应有贡献。

调整养殖模式,品种向多元化、优质化方向发展。要瞄准市场,适应消费需要。从主养品种上、规格上进行调整,合理布局,制定出适宜本地的最佳放养模式。常规鱼类要盯住"三口之家"的消费市场,如农村鲢、鳙鱼消费量大,小城镇主要消费有规格适宜的鲫鱼、草鱼、鲤鱼等,大城市的普通消费品种有青鱼、团头鲂、乌鳢等;主养的名特优品种要看国内国外市场,如河蟹、青虾、罗氏沼虾、鲫鱼要求大规格,甲鱼要野生的。同时要根据苗种来源及养殖技术,因地制宜,积极推行鱼蟹、鱼虾、鱼鳖、鱼龟、鱼蚌以及鱼虾蟹等多品种混养模式,使当家鱼类和特种水产品协调发展,并且采取轮捕轮放技术,使水产品均衡供应市场,可避免淡季过淡,旺季过旺,产生水产品过分集中的现象,以利于加速资金周转,缓减养殖资金难的问题,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销售价格,还能控制养殖对象的合理密度,减轻浮头、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死亡,节约饲料、提高产量。

优化养殖品种,提高养殖品质。江苏省淮阴市某个体甲鱼商贩以40元/斤的价格将甲鱼400斤一转眼卖出。原因是甲鱼品质好,身体厚实而不浮肿,裙边宽厚,特别是背板呈嫩绿色,底板呈白色,其体色非常接近自然生长的甲鱼,深受消费者青睐。由此可见,要卖出较高的价格,提高品质是一种办法。

优良的品质与苗种的优良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在养殖品种改良方面一直做着积极的探索。1999年11月7日,日照市水产研究所经山东省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实地考察验收,确认为全国首家"中国对虾原种场"。近来水产养殖品优质种层出不穷,但并非处处可养、人人可养、养了就能赚钱。还要进行实地考察,研究论证,解决"水土不服",做到因地制宜。在确定养殖品种之后,接着便是通过养殖手段的改善,进一步提高养殖对象的品质。人工养殖的种类为什么品质不如天然野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养殖业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缩短养殖周期,投放饵料单一,营养成分不合理,高密度养殖,运动量不足。因此目前提出的模拟自然生态的养殖方式,已越来越受到养殖业的青睐。

做水的文章,改善生长环境。在养殖水体上下再大的功夫都不为过,因为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管理和控制,对防病治病、健康养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据了解,海南经典生物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三江养殖示范基地引进台湾最先进的成套微生物养殖技术养虾,设有统一的污水处理系统,每个虾池都配有生化室,培育新的微生物以净化水质。经过微生物处理的水通过管道进入虾池可常年循环使用,不向外排放,因而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这种方法还能科学有效地清除池底的各种污物,保持池水清洁,为对虾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概括起来,改善水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首先是物理方法,其次是化学防治法,最新的一种是生物处理法。

利用信息技术,发展电子渔业。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技术在每一个领域里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业必须自觉利用最新的信息和技术来谋求更大的发展。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可大大改善渔业分散、可控程度差等固有的行业弱势,使水域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同时水产养殖户可以根据网上的信息更科学地制定本地的生产目标在网上可以寻找到高产高效渔业生产技术和其他信息,并可以在网上进行水产品的销售。另外,现代计算机技术在水产养殖业的应用可以加快我国设施渔业的发展,使得水体环境各种理化因子的自动监测和调控成为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统水产养殖业靠天养鱼和凭经验养鱼的局面,使设施渔业成为可能。

五大变化,蕴含困难和希望

一是渔业的作用和地位发生了明显变化,发展渔业已不仅仅是满足市场需求、丰富"菜篮子",而是对促进农村和地方经济发展,增加渔民收入发挥着重要作用,渔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在不少地方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二是水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渔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由供求不足转到受市场和资源的双重约束,渔业的比较效益和渔民收入明显下降,渔业产品质量和产业素质的提高都已显得刻不容缓,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尤为迫切。

三是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既是时代的呼声,也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渔业水域环境的污染进一步加重,以及捕捞强度居高不下,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扭转。保护渔业水域环境不仅是渔业部门更是全社会的重要职责,切实降低捕捞强度、保护和恢复渔业资源任重道远。

中国四大渔场篇10

经初步估算,2010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18027吨,同比减少2%,总产值31620万元,同比增长5.9%(以上统计不包括远洋捕捞数据)。其中,国内海洋捕捞产量2186吨,同比减少21%,海水养殖5561吨、淡水捕捞1421吨、淡水养殖8859吨,基本与去年持平。渔村居民人均收入14042元,比去年增长6.2%。

数据变动原因分析:1)产值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水产品销售价格的提升;2)国内海洋捕捞产量的大幅下降,是由于去年下半年8艘奉化挂靠渔船被划拨回奉化;以及上半年洞桥林君岳渔船重新打造(9月重新投产)。

(一)现代渔业建设快速推进

1、重点项目支持,渔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

提升渔业发展基础,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是确保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2010年在我局积极争取下,共落实并实施了二个市级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十个中央财政支持现代渔业发展项目(其中四个设施渔业项目,六个池塘标准化改造项目),项目总计建设资金达5220.36万元,争取财政补助1136.2万元,建设面积4790余亩,建设温室大棚32780平方米,标准化改造池塘3831亩。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明显提升我区渔业基础设施水平,推动和加快我区渔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如优质锦鲤养殖市级产业化基地建设,利用鄞江的地热资源,通过搭建钢构大棚温室、建设高标准的水循环处理系统、引进日本优质种鱼等措施,不但能提高商品鱼品质,将商品鱼养成时间缩短近一半,而且经过严格处理的排放水也是绝对安全、环保的。瞻岐椿霖水产养殖温室建设项目,通过钢构大棚温室、水预处理等设施的建设,全年实现南美白对虾二茬养殖,相比同面积露天池塘,总产量是原来的4倍,由于错开上市季节,销售价格高,总产值是原来的5.3倍,净收益是原来的3.6倍。而且养殖用水排出后流入露天大塘为养殖蛏子提供肥水,明显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2、产研紧密结合,渔业科技含量不断提升。

渔业科技的研究与应用是推进现代渔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区今年的渔业科技工作亮点纷呈:

一是名贵水产品种繁养取得新突破。区渔业技术管理服务站与大学竺俊全教授联合开展的淡水石斑鱼(光唇鱼)人工繁育获得成功,繁育出鱼苗2万尾,该鱼是一种较为名贵的溪流性鱼类,现在数量极为稀少,市场价高达150元/公斤左右,该鱼的繁育成功,对我区提升淡水鱼养殖品质是一个重要的突破。还有在去年与大学合作试养美国鲥鱼成功的基础上,今年在鄞江镇继续扩大试养,目前生长情况良好,该鱼的人工养殖技术基本掌握,为下一步全面推广打下了基础;渔业技术管理服务站五月份在咸祥试验点开展的梭子蟹大塘育苗高产养殖试验,育苗取得了成功,共起捕四壳蟹苗500余斤,塘内剩余蟹苗目前养殖情况良好,规格和密度都要好与周边养殖池塘。

二是渔业技术培训工作稳步推进。今年3月在咸祥开办了“中央财政支持农业项目暨渔业‘金蓝领’人才培训班”一期,并与农民培训学校合作,在咸祥、瞻岐两镇开设了《鱼类学》、《养殖经济虾类》两门课程,全年共培训养殖户近300人。积极实施渔业入户工作,联系渔业基地(户)7个,面积680亩,技术人员下乡指导达150多人次,接受上门询问250余例。

3、引导监督并重,渔业产品质量更加安全。

一是积极引导,提升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础。今年我局根据市区有关无公害产地申报政策,提早规划、积极落实,并派专人进行指导,共完成市周公宅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和咸祥绿野水产养殖场等4家单位的无公害产地产品一体化基地的申报工作,并通过农业部认证,认证面积5274.72亩。同时积极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工作,全年共发放宣传资料600余份,发育苗日志和养殖日志400余本。

二是严格监督,确保水产品生产过程无公害。为切实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年初制定了《区2010年水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全年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及水产种苗专项整治30余次,执法人员共下乡检查150人次,重点检查了全区的养殖企业、种苗场,检查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30场次,现场未发现违规使用禁用渔药的情况。今年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对全区南美白对虾、梭子蟹、淡水常规鱼、甲鱼、河蟹及苗种等品种进行了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样,抽样48批次,抽样合格率为100%。同时我区还积极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自检行动,自检样品30批次,合格率100%。

4、放流保护共举,渔业资源环境明显改善。

通过几年的增殖放流活动,我区外荡渔业资源逐渐丰富,水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这项举措也得到了渔民和沿河群从的欢迎。今年我局一方面继续实施增殖放流行动,在全区河道中共放流青、草、鲢鱼150万余尾、河蟹扣蟹50万余只;樟溪河中放流月光鱼、青、草、鳊鱼等53万余尾,并增放了2万尾淡水石斑鱼和1.5万尾锦鲤;象山港海域放流梭子蟹苗130余万只。通过奖励补助等措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积极性,取得了实际效果,今年全区共有40起水生野生动物救助保护行动,放生江豚18只。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樟溪河渔业资源保护区的筹建工作,樟溪河经过四年的增殖放流,渔业资源恢复显著,其中樟溪河的月光鱼基本恢复了种群优势,生态得到了明显改善,为巩固放流成果,进一步改善当地水环境,设立樟溪河渔业资源保护区势在必行,目前相关工作正在落实。

5、休闲健康同倡,渔业发展特色更加突出。

一是观赏鱼产业已成为新的渔业经济增长点。首先是我区的锦鲤养殖已达到了国内领先的水平。通过近些年的不懈努力,尤其是今年通过产业化基地、设施渔业项目的建设,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巨大,我区锦鲤产业无论从设施条件、从产品品质等方面都已达到了国内领先的水平,郭斌养殖鲤场产的鱼品质已与日本产的高端鱼接近,世界最大的锦鲤流通业者——日本成田养鱼园株式会社提出了包销郭斌养殖鲤场的鱼。其次是锦鲤产业已产生的巨大地经济效益。通过锦鲤大奖赛的举办和各种渠道的交流、宣传,中、高档锦鲤养殖热潮逐渐兴起。在北仑、宁海一些别墅小区住户新建池塘,放养锦鲤,每户放养三、四十尾,仅购鱼就二、三十万元;奥克斯集团也新建了锦鲤养殖池三口,放养锦鲤百万元以上。随着爱好者养殖人群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养殖池塘建设、技术咨询、饲料供应、病害防治等配套服务也为锦鲤业者提供了新的收入来源。2010年,仅面向地区,通过卖鱼和提供服务产值就达到千万元以上。

二是渔文化的宣扬为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有利支撑。弘扬健康文明的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它与转变发展方式互为因果,密不可分。继2007年、2009年成功举办二届中国()锦鲤大奖赛后,今年我们在12月将举办首届中国甲鱼节。甲鱼节以振兴甲鱼产业、倡导健康生活为主题,以挖掘甲鱼文化为主线,以推动甲鱼产业发展为目标,通过项该活动的举办,必将引导我区渔业产业向生态健康的目标迈出更大地一步。我区休闲渔业园区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成为了都市休闲游的重要去处。如鄞江澄浪潭三家垂钓休闲园,今年预计可接待流客10万多人次,产值可达540余万元。

(二)服务海洋与渔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1、积极制定“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百年大计规划为先,通过积极调研,结合我区当前渔业发展的特点和不足,按照“高效、生态、安全”地要求,加快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紧密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我局编制完成了区渔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该规划的制订,明确了我区渔业发展的方向,也明确了我区渔业发展的产业布局,为我区渔业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2、海域海岛管理进一步强化。今年通过强化职责,积极协调,经海域使用论证、海洋环评后,批准了咸祥镇南头村小船塘头防浪堤、咸祥镇岸线整治工程、瞻岐联胜新矸防浪堤三项海岸防护工程用海项目;在省、市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修编之际,对沿海乡镇展开调研,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等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相对应的海洋功能区划修改意见,并积极上报。项目的建设和规划的调整,不但保障了沿岸居民的生活安全,也为周边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支持。积极对申报用海项目进行审核,严格贯彻《海域管理法》,今年新确权海域使用项目4个,面积27.1106公顷,用海位置变更项目1个,面积1.0476公顷,收取海域使用金461.2869万元。今年完成了对无居民海岛的地理位置、面积、开发现状、林地权属等情况的调查工作,通过报纸、发放小册子等途径对《海岛保护法》进行广泛的宣传,这为海岛的保护和综合开发打下了基础。

3、渔业环境和病害监测能力进一步提升。重要养殖区域的渔业水质监测已成为一项长期固定的工作。今年又新增瞻岐德兴新矸监测点一个,使全区监测点达到了四个,并每二个月出监测报告一期,已编制简报四期。同时开展了梭子蟹和南美白对虾两个品种的病害测报工作,每个品种测报分四个测报点,实际监测面积300亩,测报覆盖面积达到13500亩。

4、海洋与渔业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以“碧海”、“海盾”为抓手,坚持专项行动与日常监管相结合,严格规范用海行为。结合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的海域勘界工作,通过对辖区内的所有用海项目进行拉网式的检查,摸清全区海域使用现状。今年海监大队进行陆岸巡查22次,行程2640多公里;出动执法人员88人次,对所辖用海项目检查覆盖率达到100%,查处违法变更海域用途和非法填海案件各一起,罚款3.7万元,维护了正常的用海秩序,保障了用海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三)平安渔业建设扎实推进

1、安全生产意识进一步强化。在年初全区海洋与渔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后,积极行动,狠抓落实,区镇、镇村、村船分别签订了《海洋捕捞渔船安全生产责任书》150余份,基本上达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并通过与船老大座谈等方式,明确渔船作业前、作业中的安全生产规定,增强了渔船老大安全生产意识。2010年在册渔船渔民人身互保率保持在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