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保试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2:08:15

新农保试点篇1

第二条凡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具有本县户籍,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按本办法自愿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第三条新农保试点的基本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坚持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坚持政府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

第四条新农保试点由县、乡两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并列入县、乡(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五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本县新农保制度的组织实施和新农保经办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新农保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县新农保经办机构负责养老保险费筹集、养老金支付、个人账户管理和基金管理等工作,为参保人员记录参保缴费和养老金领取情况,建立参保档案,长期妥善保存。

第六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新农保的政策宣传和组织实施。乡镇(街道)劳保所负责本辖区内参加新农保所需材料的收集,审查和上报。对参保人员的参保资格、基本信息、缴费信息、待遇领取资格及关系转移资格等进行初审,并录入新农保信息系统。村(居)民委员会负责参保登记,养老保险费的收缴、农村居民基本信息采集,相关情况公示等工作。

基金筹集

第七条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

第八条个人缴费。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试点县可根据本县财力状况增设缴费档次,最高不超过2000元),参保人员可自主选择缴费档次。试点县可根据情况对选择高档次缴费的适当给予鼓励政策。

新农保的缴费年度为每个自然年度的1月1日至12月31日。在缴费年度内,参保人员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

第九条集体补助。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第十条政府补贴。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分别由中央财政和县财政按确定的标准给予补助。

省财政对参保人缴费给予每人每年20元补贴、省辖市财政给予每人每年10元补贴。

县财政为农村重度残疾人代缴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100元,代缴后参保人仍享受省、市两级政府缴费补贴。

县财政对参保缴费的烈士遗属、领证的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和双女户父母每人每年补贴元(有条件的可给予适当补贴)。

第十一条各级财政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不能抵销个人缴费。

个人账户

第十二条县新农保经办机构为每个新农保参保人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参保人员的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各级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全部计入个人账户。

第十三条个人账户政府缴费补贴和其他补助分开核算。个人账户确保完全积累,一步做实到位。个人账户储存额目前参考中国人民银行每年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

第十四条参保人员因身份发生转变或户籍变更需跨县(市、区)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其个人账户资金可随人全部转移,无法转移的,暂时保留其个人账户,待条件成熟后再转移。

第十五条参保人死亡,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一次性支付给法定继承人(按法律规定的顺序)或指定受益人;无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人的养老金。

第十六条参保人员有权向经办机构查询其个人账户有关情况,经办机构应当及时提供相应的服务。参保人员对个人账户记录提出异议的,经办机构应及时受理、核实并处理。

养老保险待遇支付

第十七条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

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元,其中中央财政给予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县财政给予基础养老金补贴每人每月元。对长期缴费的县财政给予参保人每人每月补贴。

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与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

第十八条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的农村居民、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由县经办机构核定其待遇领取资格,每月按标准领取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

第十九条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补缴应按补缴当年的缴费标准,补缴部分不享受政府缴费补贴。

第二十条待遇领取人员在领取养老金期间被判刑或劳动教养的,县农保经办机构停止为其发放养老保险待遇。待服刑期满后,再继续为其发放养老保险待遇,停发期间的待遇不予补发。

相关制度转移衔接

第二十一条凡已参加了老农保、年满60周岁且已领取老农保养老金的参保人,可直接享受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对已参加老农保、未满60周岁且没有领取养老金的参保人,应将老农保个人账户资金并入新农保个人账户,按新农保的缴费标准继续缴费,待符合规定条件时享受相应待遇。

第二十二条新农保与其他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农村五保供养、社会优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政策制度的配套衔接工作,按国家规定执行。在国家没有出台相关衔接政策之前,新农保参保人已经享受的其他社会保障待遇不变。

经办管理服务

第二十三条新农保经办机构要按照《河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业务经办规程(试行)》,规范新农保经办工作。加快新农保信息网络建设,纳入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金保工程”)统筹推进,并与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要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卡,方便参保人持卡缴费、领取待遇和查询本人参保信息。

第二十四条加强新农保经办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乡(镇、办事处)劳保所,按照每万名参保人员配备1名专职工作人员的比例配备人员,同时要有固定办公场所,配备必要设施。

第二十五条新农保经办机构人员工资和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从新农保基金中开支。建立与服务人群和业务量挂钩的经费保障机制,运用现代管理方式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基金管理

第二十六条在试点阶段,新农保基金暂实行县级统筹管理。新农保基金单独设立银行账户,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转借、挪用、截留基金,基金结余按国家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

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要分账管理,不得混用。

第二十七条新农保经办机构要按照《河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办法》规定,加强基金规范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县财政、监察、审计部门按各自职责加强对基金的筹集、划拨、发放的监管,增强社会监督和透明度。

新农保试点篇2

9月9日,国家《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正式,而试点工作亦将在不久后启动。

而此举也被认为是继取消农业税、农业直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惠农政策之后,又一项重大的惠农政策。

来自陕西宝鸡的消息称,这次将在全国试点的新农保体系,主要参考并借鉴了“宝鸡模式”。在此之前,本刊曾在2009年第4期以《新农保的“宝鸡模式”》进行了报道。

宝鸡先行一步

事实上,农民普惠式养老政策在我国酝酿已久。

早在2007年11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指出:“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随后,经过一年多的酝酿与准备,2008年11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我国农民养老保险试点方案指导意见》上报国务院审批,指导意见体现了“会安排部分中央财政,用于农民养老保险”的主导思想。

2009年6月24日,我国“老有所养”的新农保体制终于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同日,我国决定从2009年起在10%的县(市、区)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2020年前将覆盖全国。

而几乎与此同时,宝鸡也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这种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据悉,为了降低缴费门槛,当地政府还将原来的按照当地农民年人均收入10%~30%缴费,调整为5%~30%。也正是因为这些措施的实施,激发了农民的参保热情,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当地参保人数从先前的25万激增至70万。而陕西在此基础上创立的“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三结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在全省其他试点推广过程中也同样得到了农民的肯定。

宝鸡的成功经验在得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肯定的同时,继而成为全国“新农保”的蓝本。

“《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基本上和宝鸡的试点方案模式一样。”宝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农保处副处长吴耀秦说。“宝鸡地处西部,经济发展在陕西处于中等水平,在财政不宽裕的情况下成功推广‘新农保’,也更加坚定了国家在全国推广‘新农保’的信心。”

当然,宝鸡在发展“新农保”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也将为全国其他地方推广这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提供前车之鉴。

而陕西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玲琪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大量的青壮农民工填补城市劳动力短缺,使得中国社会老龄化的不良后果,基本上会落在农村。估计大概10到15年之间,农村的养老问题就会更加凸显出来。

制度尚需进一步完善

那么,即将试点的农民普惠式养老政策究竟如何设计?会否像“老农保”那样停滞不前?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媒体宣传部门对此疑问的回复则是,具体实施细节尚在探讨之中。

而事实上,当前被广为肯定的“宝鸡模式”事实上也存在着“摸着石头过河”的风险。

由于没有任何经验借鉴,在制定试点办法之前,宝鸡市劳动保障部门则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调查。这份调查结果显示;91%的人认为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很有必要;而89%的人认为,政府财政应该给予适当的补贴。

“所以,在试点方案中,突出了政府的财政投入。”吴耀秦说。因此,作为一项利民惠民的举措,各级政府的财政支付能力也成为这项政策可否顺利实施的关键。

然而,宝鸡市财政局一位相关负责人则向记者表示,从2007年7月1日试点起至今年上半年,市财政共投入7078.55万元。但如果这个人数增加到70万,半年时间就得投入7140万元,财政压力较大。

“不过,如果将来中央财政承担了基础养老金,地方财政的压力就会减少很多。”吴耀秦建议说。

新农保试点篇3

一、务求为民造福办好事、办实事,统一思想认识。

完全解决困扰广大农民的养老问题,为了切实缩小城乡居民社会保证差异。今年7月,县委、县政府克服财力缺乏的困难,决定每年由县财政出资3000万元,积极申请部级新农保试点县,这是维护全县48万农民根本利益的重大决策。经过多方努力,近期,这项广大农村群众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得到上级的批准,县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县,这是继我县率先在全市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实施的又一项重大惠民政策。各乡镇、各部门必需要深刻认识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严格依照中央、省市县的政策要求,扎实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确保全面优质完成工作任务。

(一)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建立新农保制度,使农民在实现“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基础上,又实现了养老不犯愁”这是千百年来广大农民群众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惠农政策中,扶持力度最大、补助数额最多、农民得到实惠最直接的一项举措。

(二)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可以减轻农民子女的赡养压力”防止因经济利益引发的家庭矛盾。同时,养儿防老”观念将逐渐淡化,有利于形成文明的社会风气,有利于促进计划生育国策的落实,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

(三)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既可以使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增加收入,直接增强消费能力,又可以解除广大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使农民愿意消费、敢于消费,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异,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效果。

(四)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综合中央、省市县财政对农民养老的补贴,每年资金约为1亿元,这些资金将全部计入农民个人帐或发到群众手中,这将为全县48万农民带来实实在实惠,可以说,这相当于为我县农民年增加纯收入1亿元,这是仅靠我县财力想办也办不到大事。因此,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珍惜这一机遇,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精心组织,合力推进,务必把这一造福广大农民群众的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二、务求政策落实不走样、不落空,准确掌握政策。

吃透政策,这次试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各部门要严格依照全县的统一部署。掌握原则,精心组织,不折不扣地将新农保政策落到实处。这里,就政策的关键之处作以强调:

(一)坚持原则。低水平起步,筹资规范、待遇规范、政府补贴规范等要与我县经济发展水平、农民和财政的接受能力相适应。广覆盖”就是要千方百计扩大新农保的覆盖面,依靠普惠性的基础养老金、实行缴费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农民自愿参保,最大限度的将农民纳入新农保保障之中。有弹性”就是政策设计灵活,包括设定不同的缴费档次和补贴标准,既给农民选择的空间,也为财政补贴留有余地。可持续”就是要加强农村社会养老安全的体制和机制建设,确保各级财政有能力支付,广大农民能够接受,新农保基金能够保值增值,个人账能够做实,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县新农保的目标任务是2010四季度及2011年新农保参保率达到80%2012年实现全覆盖。

(二)严格规范。这5个缴费档次基本符合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农民的接受能力。各乡镇、旅游区管委会要严格按照5个档次规范组织农民参保缴费,由农民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5个档次中的任何1个档次缴费,也可以根据不同年份的收入情况选择不同的缴费档次,多缴多得,少缴少得。养老金领取方面:分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为每人每月80元,个人账养老金依据自己缴费多少和年限长短,有高有低,多缴多得。对我县而言,截止今年9月30日,凡年满60周岁的农村老人,不需要缴费或补缴,直接享受基础养老金,但同时未满60周岁的家庭成员,需依照规定参保缴费。个人账养老金方面,将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全部计入个人账,每月领取规范为个人账全部贮存额除以139个月。

(三)掌握政策。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于新农保与老农保的衔接问题,中央已作出了明确规定:新农保试点县,凡已参加了老农保、年满60周岁并且已经领取老农颐养老金的参保人,可直接享受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对已参加了老农保、但未满60周岁并且没有领取老农颐养老金的参保人,应将老农保个人账资金并入新农保个人账,按新农保的缴费规范继续缴费,待符合规定条件时再享受相应待遇。

三、务求试点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强化组织保证。

县委、县政府解决民生问题、保证农民利益的一项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实施新农保制度。关系到全县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力求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得到更多的实惠。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全县新农保工作的顺利开展。负责全县新农保的组织、协调、指导和实施工作。各乡镇、各相关部门也要及时成立相应机构,认真履行职责,狠抓工作落实。各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一线抓,村“两委”班子要迅速行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真正把这一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二)加强协调配合。新农保试点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强化大局意识,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县发改委要将新农保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保新农保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县财政局要将新农保补贴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保证新农保试点工作运行经费足额到位。县民政局、人口计生局、残联要积极做好农村低保、独生子女、双女、重度及中度残疾人群的确定工作。县公安局、国土局、农业局、统计局要积极配合县人社局、各乡镇做好农村各类人员基本情况的摸底调查工作。县人社局要加强对县乡村三级经办人员的政策培训,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工作实施无差错。同时,要紧紧依托乡镇做好农村适龄人员参保登记、审核、征缴、发放等各个环节的服务工作,加快建立征缴管理向农村延伸的服务网络,方便广大农村适龄参保人员缴费参保。县政府将把推进新农保试点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列入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由政府领导带队,组成8个督导组,对各乡镇工作进度情况进行动态督促检查,对工作认真负责,措施到位,落实好的单位通报表扬并予以奖励。对工作不认真,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要在全县通报批评,各乡镇主要领导要写出书面检讨,必要时要戒勉谈话并限期完成。

(三)强化宣传动员。新农保是一项新事物。特别是让农民在较短的时间内自觉踊跃参保缴费,思想观念转变还存在一定困难。各乡镇、相关部门要切实把宣传动员摆在突出位置,用农民最容易接受、最直观的宣传形式,广泛宣传政策。只有宣传工作到位了农民的思想观念转变了其他后续工作才干快速跟进。宣传动员中要做到两讲清”两算账”两讲清”即:讲清新农保是一项惠民政策,而不是摊派任务;讲清所交费用可以继承,而不会人财两空。两算帐”即:算清不交不补、少交少补的帐;算清子女不参保,父母就不能享受的帐,切实协助群众解惑释疑。要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进行近距离、面对面宣传,使群众清楚明白地看到自己履行多少缴费义务,可以享受多少养老待遇,切实把新农保的意义讲透、把政策讲准、把内容讲清,让农民群众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自觉主动参与新农保。

新农保试点篇4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

中图分类号:F84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1)05-0125-04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缩小城乡差别、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背景下,党和政府推出的又一项重大惠农举措。2009年6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一轮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要求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力争在2020年以前实现全面覆盖[1-2]。2009年11月,河北省确定了18个县(市)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本文是对河北省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的18个县(市)540个农户跟踪调查的结果分析。

一、本次抽样调查的问卷和样本情况

2010年7―8月,课题组在河北省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的18个县(市)入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40份,回收问卷533份,经整理后确认有效问卷519份。根据《河北经济年鉴(2009)》的数据[3],所涉及到的18个县(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省136个县(市)中排名情况如表1所示。

河北省首批开展“新农保”试点的18个县(市),大部分县(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较好,有12个县(市)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在5000元以上,高于当年全国4760.62元和全省4795.46元的平均水平。在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较好的县(市),农民收入水平较高,农民具有加入“新农保”的物质基础。

二、抽样调查反映出来的总体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涉及农民的参保情况、满意度、参保人员对相关政策变动的态度等方面。

1.很高的参保率

在填表的519个农民中,加入“新农保”的人数为477人,参保率为91.91%,各县(市)之间的参保率并未表现明显的差异。这与官方公布的数据是基本吻合的。根据2010年9月份河北省新农保扩大试点工作会议的数据[4],截至2010年9月底,18个首批试点县(市)共有393.7万农村居民参加新农保,其中,310.11万人参保缴费,60周岁以上领取养老金的农村老年人83.59万人,参保率达到92.27%。

2.很低的缴费档次

目前我国开展的“新农保”试点工作,农民可以在100元、200元、300元、400元和500元五个缴费档次中选择其一,不同的缴费档次,60岁以后所获得的养老金待遇是不同的,多缴多得。本次调查发现有84.72%的农民选择了最低档次的缴费,选择100―500元五个档次的比率分别为84.72%、7.64%、2.78%、1.39%和3.47%。调查发现,农民收入偏低,影响了农民对较高层次缴费档次的选择。另外,农民认为所获得的养老待遇太低以及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也是致使大部分农民选择100元缴费档次的主要原因。尽管“新农保”政策规定目前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但由于未来领取养老金至少要在15年以后,政策变动的风险以及获取收益的风险使得大部分农民选择了较低的缴费档次。当前农民比原来每年多100元(选择一个较高的缴费档次),15年后每月只能养老金只能增加10.79元,即便以复利5%的增值率计算,15年后,每月也只多得16.30元。未来较低的增值预期,影响了农民选择较高缴费档次的积极性。

对于当前100―500元的五个缴费档次,70.33%的农民认为这样划分是比较合适的,这样的档次设计大家会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有26.40%的农民认为应设计一些更低的缴费档次,只有3.27%的被调查者认为应再增加一些更高的缴费档次。

3.适中的满意率

当问及60周岁以上领取养老金的农民“对目前所领取的养老金是否满意”时,69.57%的被调查者表示满意,可见,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待遇得到了大部分老年人的认可。在问及“年满60岁的农民发放每月55元的养老金,你对此标准持何看法”时,涵盖所有年龄段农民的519份有效问卷给出的选择,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问题。

从表2可以看出,农民对当前的养老金待遇并非十分满意,主要表现在目前的养老保险水平不能满足农民的养老需求,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品(半公共物品)的供给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当然,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为农民发放养老金,有总比没有强,农民的养老待遇在逐步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4.较高的期望值

在问及“在你心目中,农民每年领取的养老金是多少元”时,519份问卷给出的平均值是每年2568.92元。相比之下,目前每年660元(月55元)的养老金标准,只是农民心目中标准的25.69%,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同样一个问题,农民养老金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得到满足,这就需要政府在未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财力的增强,逐步提高农民的养老金待遇。

5.农民对所假定的相关政策变动所做出的选择

针对缴费金额、领取养老金年限、缴费年限等问题,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相关问题,以考查农民在当前政策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偏好。

首先,尽管当前大部分农民选择了100元的低档次缴费比例,但是,如果在提高最低缴费金额的同时提高养老金待遇,大部分农民还是能够接受的,基本上能够承受在一定范围内伴随养老金待遇提高的个人负担金额的增加,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农民养老保障水平的提高存在较大空间。其次,推延农民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会受到大部分农民的反对,出台这样的政策来缓解养老金支付的压力,会受到绝大部分参保者的反对。最后,农民对当前缴费满15年才能在60周岁后连续领取养老金的规定是持反对意见的,因为不满15年缴费年限会将账户余额一次性发放给个人,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养老保险已经失去了应有的保障意义,如果取消当前关于缴费年限的规定,会得到71.44%的农民的赞同,这样的政策意向应当引起决策层的注意。

三、针对调查结果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和政策建议

1.政府、集体和个人在“新农保”中承担的责任

从某种程度上讲,农村社会保障品属于半公共物品。对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品来讲,其保障对象是广大农民。从事第一产业活动的农民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农产品,当前农业生产效率一直处于三次产业的最低层次,农产品价格也一直属于政府物价管制范围内的基础产品,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呈下降趋势。

农民的养老问题由谁负责?从上述分析来看,由于农民所提供的农产品是人类生存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基础产品,农民的养老问题理应由整个社会负责,政府应当承担起缴费的主要责任。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补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法国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预算超过了农村社会保险预算总额的60%,德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补贴占到了总筹资额的70%,占全部农业预算的2/3,日本、加拿大等国家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的补贴也高达50%左右[5]。

从河北省的情况来看,省政府确定的政府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30元,这与个人100―500元的缴费金额相比,比率显然是偏低的,政府补贴在整个筹资额中所占的比重应逐年提高,最终应占到50%以上。

目前,我国农村土地仍然实行的集体所有制,从理论上村集体应为农民加入“新农保”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然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村集体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极少数村集体的经济实力得到壮大,大部分村集体经济实力在萎缩。河北省“新农保”政策规定: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只有4.05%的调查问卷反映村集体有补贴,有71.68%的调查问卷明显表示村集体并没有补贴,剩余24.27%的问卷表示不了解情况。进一步明确村集体的缴费责任,加大对村集体财务使用的引导和监督力度,应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另外,乡村企业作为集体组织,理应为所雇佣的务工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给予补贴。河北省“新农保”政府规定:乡村企业应对其务工农村居民参保缴费应给予补贴。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只有8.09%的农民认为当地乡村企业为务工人员缴纳了养老保险补贴,46.24%的农民反映当地乡村企业并没有给予补贴,剩余45.67%的农民表示不了解情况。规范乡村企业为务工人员缴费社会保险的行为,也应成为政府进一步工作的重点。

个人缴纳一定费用体现了“多缴多得”的公平原则,从某种程度上也会减轻政府财政支付的负担。从本次抽样调查情况来看,虽然首批试点县(市)的农民参保率很高,但大部分农民选择了100元的缴费档次。大部分农民选择较低的缴费档次的原因:一是农民收入水平偏低;二是“多缴多得”的政策并不明确,未来的收益存在风险,影响了农民的缴费积极性。向农民宣传缴费政策,使农民明确未来的具体收益情况,让农民吃上政策的定心丸,是调动农民缴费积极的重要方面。

总之,“新农保”应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政府应在整个制度建设中承担从立法、组织实施、资金投入到监督管理的全过程职责。在此基础上,要逐步规范、监督落实村集体和乡村企业的补贴行为,调动农民个人的缴费积极性。

2.逐步提高农民养老金待遇

目前“新农保”的政策是:农民60周岁起按月领取养老金,除基础养老金(目前每月55元)外,个人账户养老金按照账户余额除以139个月来计算。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在领取养老金的农民中,一半以上领取的是55元,养老金领取情况如表4所示。

当前在领取养老金的农民中,只领取55元基础养老金的人数所占比重高达54.63%,每月领取养老金在100元以上的所占比重不到15%,这样的养老金发放情况,难以达到养老的目的,与社会保障政策的初衷相差甚远,与农民心目中养老金的待遇标准也相差很大。在调查过程,在征求农民的意见和建议时,有85%的农民提出,要随着物价水平的上升,提高养老金待遇。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和政府财力的增强,要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多方筹措资金,逐步提高农民的养老金待遇标准。

3.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农民对“新农保”政策并不了解,对于政府补贴情况、个人缴费金额、未来养老金发放标准等具体政策并不十分清楚。例如,河北省人民政府规定,2009年政府对“新农保”的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30元,然而调查结果却显示,只有27.17%的农民明确知道政府对“新农保”是有补贴的,有38.15%的农民明确表示政府对此并没有补贴,剩余34.68%的农民表示不知道具体情况。如何把“新农保”这样一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增强农民对“新农保”的认可程度,政策解释和宣传的力度应当加强。

4.规范基层组织工作,逐步提高统筹层次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农民反映这样一个问题:中央和上边的政策是好的,到了下边就走样了,参保农民的许多利益并没有得到维护,基层政府的行为急需规范。例如,有20.12%的农民反映当前的“新农保”养老金并不能及时发放,有11.83%的农民反映资金不能全额发放,基层政府存在拖欠行为。建立健全“新农保”的筹集、管理、发放渠道是政府财政部门一项重要工作,应当引起足够重视。

一般而言,社会保障基金的统筹层次越高越好,一方面它有利于社会保险的跨区域转移,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障的规范化管理和资金的调剂使用。当前“新农保”试点工作是以(县)市为统筹单位的,我们认为,“新农保”的统筹层次应当选择更高的层次,至少应在市级实现统筹,不应在县级层次。建议在条件成熟时,将目前县(市)级的统筹管理逐步提高到市级统筹,将来实现省级统筹。这项工作开展的越早,在提高统筹层次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和支付的成本就会越小。

参考文献:

[1].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9-08-20.

[2]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J].中国劳动保障,2009,(10):54-55.

[3]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经济年鉴(2009)[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新农保试点篇5

[论文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试点情况

制度完善

一、调查情况介绍

本次调查采用判断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抽取样本。第一步,根据经济发展程度的高低从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抽取了经济条件较好地区一一郑州,经济条件中等地区一一周口、新乡、驻马店,经济条件较差地区一一济源。第二步,在上述五个地区分别抽取新农保试点地区荥阳(郑州)、扶沟(周口)、辉县(新乡)、平舆县(驻马店)和济源。第三步,在抽中的五个地市各自抽取两个村作为调查点,这样一一共抽取到10个村。最后,在捕中的10个村中,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每个村抽取25个家户开展调查,这样一共抽取剑250户农民进行调查。

在收集资料方法上,我主要采用问卷法收集资料。调查对象为试点地区的农民,本次调查一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问卷250份,有效问巷25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

从调查对象的构成情况看,年龄在20以下的占21.2%,20~29岁的占25.6%,30~39岁的占13.2%,40~49岁的占14.0%,50~59岁的占10.0%,60~64岁的占7.6%,65岁及以上的占8.4%。其中,男性140人,占56.0%,女性110人,占44.0%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小学及以下50人,占20.o%,初中104人,占41.6%,高中(职高、中专、技校)62人,占24.8%,大专15人,占6.0%,本科19人,占7.6%,研究生没有。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中出现的问题

1.政策宣传效果差。对广大农民来说,新农保是一个前所未闻的新事物,因此,在新农保推行之初,如何将这一制度宣传好,将对新农保试点工作的推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新农保政策宣传的效果如何?农民对新农保政策了解得怎样?实地调查的结果显示,在被调查者中,49.5%的认为对新农保政策了解得一般,20.6%的认为不太了解,4.2%的认为很不了解,25.2%的认为比较了解,认为十分了解的被调查者仅占0.5%。调查结果告诉我们,新农保政策宣传的效果并不理想。进一步调查的结果显示,试点地区有60.5%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地政府部门的宣传工作一般,有17.7%的被调查者认为不满意,有2.3%的被调查者认为很不满意,认为比较满意和很满意的被调查者仅占19.1%和0。5%。这组数据进一步证实了新衣保政策宣传效果比较差的现状。

2.强迫农民参保的情况依然存在。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新农保实行农民自愿参保原则,试点时,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片面追求参保率。调查结果显示,有94.4%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地乡(镇)政府不存在强迫农民缴费参保的情况,但是,也有5.6%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地乡(镇)政府存在强迫农民缴费参保的情况。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有92.5%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存在村干部强迫农民参保的情况,但是也有7.5%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所在的村有村干部强迫农民参保的情况。上述调查结果反映了在国家政策明令禁止的情况下,仍有一些乡镇干部和村干部为了片面追求参保率而强迫农民参保缴费。

3.弄虚作假情况时有发生。根据调查员反馈的信息可知,在新农保试点地区几乎都存在一些弄虚作假的现象,概括来讲,主要有四类:一是农村中许多16~17岁甚至20几岁的年轻人(不是学生)假冒学生名义逃避缴纳养老保险费的责任与义务,一些村干部有意隐瞒事实真相,一些乡镇工作人员也睁只眼闭只眼,听之任之。二是许多农民为了享受国家的基础养老金,常常会要求自己的儿子缴费参保,而自己符合参保条件的女儿缴费的却比较少,这一现象在农村试点地区表现得比较普遍。三是个别不满60周岁的农民为了提前领取基础养老金而虚报年龄,相关政府部门不仅没有杜绝此种行为而且还为其开启方便之门。四是个别已经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民工为了享受基础养老金,而动用各种关系网络获取农村户口进而达到参保目的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4.农民的参保能力弱。所谓参保能力就是指农民参加新农保,对所需要缴纳的保费能够承受的能力。一般来讲,农民参保能力的强弱跟他的家庭收入水平紧密相关。为了了解农民的收入情况,我们设计了一个题项:“2009年您家庭总的现金纯收入是多少?”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家庭总的现金纯收入在10000元以下的被调查者占到总数的61.2%,2009年家庭总的现金纯收入在10000~30000元之间的被调查者占到总数的37.2%,2009年家庭总的现金纯收入在30000元以上的被调查者占到总数的1.6%。由此可见,大多数农民的年现金收入水平比较低,经济收入水平低决定了农民缴费参保的能力比较弱。

5.部分农民继续参保意愿弱。农民是否打算继续参保直接影响着新农保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底已经参保的农民打算到2010年底继续参保的人数占到88.4%,有11.6%的被调查者不想继续参保。这组数据说明,已经参保的农民中大多数人打算继续参保,但也有少数人可能会放弃参保。通过深入访谈,调查员了解到农民不愿意继续参保的原因很多,比如,没有钱、政府财政补贴少、养老金水平低等,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担心政策有变,基础养老金能不能及时足额发放。

6.养老金水平低。以河南省新农保试点之一的长葛市为例,根据长葛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测算办法,一位农民如果按照100元的年缴费标准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年限为5年,那么该农民月领取养老金标准为64.68元,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为4.68元,基础养老金为60元;如果缴费年限为10年,那么该农民月领取标准为69.35元,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为9.35元,基础养老金为60元;如果缴费年限为15年,那么该农民月领取标准为74.03元,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为14.03元,基础养老金为60元。一位农民如果按照500元的年缴费标准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年限为5年,那么该农民月领取养老金标准为79.06元,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为19.06元,基础养老金为60元;如果缴费年限为10年,那么该农民月领取标准为98.13元,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为38.13元,基础养老金为60元;如果缴费年限为15年,那么该农民月领取标准为117.19元,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为57.19元,基础养老金为60元。从上述数据可知,即使按照最高缴费标准500元,最长缴费年限15年计算,农民能够领取的养老金也比较少,很难满足其老年的基本生活开支,这与新农保“保基本”的政策目标相差甚远。

7.部分地区基础养老金未能及时足额发放。为了了解新农保试点地区基础养老金发放情况,我们专门设计了两个题项,第一个是:“您村∞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已经参保)是否每月都能按时领取基础养老金?”被调查者中有128人回答了此问题,其中71.9%的被调查者反映自己所在的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已经参保)每月都能按时领取基础养老金,也有4.7%的被调查者反映自己所在的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不能每月按时领取基础养老金。第二个是:“您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已经参保)是否每月都能足额领取基础养老金?”被调查者中有127人回答了此问题,有66.1%的被调查者反映自己所在的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已经参保)每月都能足额领取基础养老金,但是,也有3.9%的被调查者反映自己所在的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未能每月足额领取基础养老金。

转贴于

三、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对策建议

1.搞好政策宣传工作。在新农保试点初期,搞好政策宣传工作至关重要。针对当前新农保宣传的现状,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需要改进:首先,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常抓不懈。当前许多新农保试点地区主要采用集中宣传方式,然而集中宣传时间非常短,一般在半个月左右,而且之后很少再组织开展相关宣传工作,这就使广大农民对新农保政策一知半解。因此,我们建议相关政府部门要把祈农保宣传工作作为一种常态,常抓不懈,才能使这~政策深入民心。其次,要提供宣传工作所必需的资金支持。“由于资金的制约,许多地区在普及宣传手段的选择、活动的开展、普及宣传所必需的设备(车辆、计算机、电视、话简等)的调集方面都存在困难。资金不足还严重制约着从事普及宣传工作的人员的保障和扩充。”第三,提高宣传人员的专业素质。新农保普及宣传工作主要是由乡镇和村干部具体实施的,他们尽管接受过相关培训,但是在解释复杂的农保政策、进行有效的普及宣传时表现出专业素质的不足。最后,创新政策宣传的工作方法。张贴标语、悬挂宣传横幅、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手册等几乎成了所有试点地区惯用的宣传方式,这些宣传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宣传效果往往较差,很难使/~大农民对新农保政策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为了提高工作成效,需要政府相关部门通过调研对农民进行分类、细化,然后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法,使宣传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扎实。

2.制定合理的缴费标准。新农保缴费标准的制定一定要与农民的实际参保能力相符合。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者中,有38.1%的认为个人缴纳保险费部分占年人均纯收入的5%比较合适,在所有选项中位居第一;14.6%的认为6%比较合适;11.7%的认为10%比较合适;11.2%的认为9%比较合适;10.7%的认为7%比较合适;5.4%的认为8%比较合适;3.9%的选择了“其他”;2.4%的认为11%比较合适:2.0%,的认为12%比较合适,所占比例最低。由此可见,多数农民希望缴纳的保险费不要超过其年人均纯收入的5%,这是政府在制定个人缴费标准时应当把握的一个基本尺度。

3.加大政府补贴的力度。目前新农保推行中政府补贴的还比较少,距离广大农民期望的水平还相当远。那么,农民期待的政府补贴是多少呢?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者中,45.4%的认为政府补贴占总保险费的1/3比较合适;38.5%的认为l/2比较合适;11.2%的认为1/4比较合适;3.9%的认为1/5比较合适;1%的认为1/10比较合适。由此可见,政府在制定补贴政策时需要把握这样一个度,即政府的财政补贴应当占农民总保险费的1/3。

4.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当前的养老金待遇水平还比较低,无法从根本上解除农民的养老后顾之忧,也无法实现“保基本”的政策目标,因此,必须强化政府主导意识,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的力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那么,农民期望的养老金水平是多少呢?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者中,39.2%的认为新农保待遇水平达到当地农村平均基本消费水平比较合适,34.8%的认为达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比较合适,16.2%的认为达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比较合适,8.8%的认为达到全省农村平均基本消费水平比较合适,1.0%的选择了“其他”。由此可见,农村平均基本消费水平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是多数民众期待的标准。

5.提高公共投入的效率。我国新农保公共投入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是投入效率低下。55元的基础养老金对富人来说是锦上添花,可对于穷人来说却是雪中送炭。公共财政支出的目的应该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因此对于那些收入较高的农民不应该发放基础养老金。新农保政策关注的重点应当老年农民最基本生活的保障,对于富人而言,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已经得以解决,相反,低收入群体和没有能力缴费的那部分群体更应该受到政策关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瑞典养老金制度改革的经验,只对那些低收入者给予最低保证养老金,有能力的人全部缴费,这样,才能集合有限的财政支出用在最需要的低收入人群身上,提高他们的收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进步。

新农保试点篇6

关键词:农村牧区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开发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称为“新农保”。新农保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和农民的新期盼,解决农民老有所养问题作出的一项重大惠农政策,对确保农村居民基本生活,实现农民基本权利,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新农保试点已经全面推开,2009年开始在全国10%的县(市、区、旗)试点,甘肃省2009年有10个县区参与第一批试点,2010年11月又有15个县区参与第二批的试点工作。

一、甘肃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的基本情况

甘肃省辖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共有55个民族,农村户籍人口2016.62万人,占全省户籍人口的75.03%。2009年9月29日,甘肃省政府通过了《甘肃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试行办法》,12月12日,甘肃省政府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决定在榆中、会宁、武山、环县、华亭、漳县、金塔、阿克塞、临泽、民勤10县进行新农保试点,涉及农村户籍人口238.29万人,符合参保条件的人数为151.19万人。截至2010年9月底,甘肃省首批10个试点县共参保141.04万人,平均参保率达94.95%,60周岁以上参保领取基础养老金人数为29.51万人,同时,藏区新农保9个试点县已参保18.56万人,平均参保率达72.65%。

2010年9月30日,国务院新农保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批复甘肃省红古区、皋兰县、嘉峪关市等15县市区为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县。根据国家要求,第二批试点已于10月1日正式启动。随着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工作的全面实施,甘肃省新农保试点将达到34个县市区,涉及557万农业人口,占全省统计口径农业人口的31.38%。新农保试点后,工作迅速推进,农民得到新的实惠。试点工作不仅在试点县反映很好,而且在非试点县也反响强烈,他们希望尽快扩大试点范围,要求进入试点的呼声很高。但该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二、甘肃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养老金标准与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偏低

按照国务院关于新农保试点的规定,年满60周岁的农村老年人不用再缴费,可以每人每月领取55元的基础养老金,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甘肃省位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慢,地方财政能力差,主要靠中央补贴或财政转移支付来维持生存与发展经济。而现阶段民族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财力严重不足,地方政府只能拿出数量非常有限的财政补贴来增加基础养老金。而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仅靠中央财政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只能勉强维持生存,有时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

(二)新农保试点中出现农村社会保障的不公平

农村基本养老保险作为一项预防老龄化风险的社会制度,是以公平为其目标的。然而,在新农保试点中出现了如下几个问题:首先,区域不公平问题。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发展有很大差距,消费水平也不一样。甘肃位于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低,财政承担能力较差,难以保证财政补贴所需的财政预算,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政府补贴这块就轻松多了。这种区域间的不平等,恰恰与养老保险所要求的公平目标相背离。其次,农村社会内部不公平。当前,甘肃省农村居民群体内部存在收入差距,对于贫困群体来说,倘若不能在个人账户和集体补贴上获得更多的收入,等额的普惠性的补贴在不同收入群体中给农民带来的效用显然是不一样的,这有悖于制度设计的公平性原则。

(三)新农保中没有配套相关的农村社会保障信息系统

新农保的工作量大,任务重,参保人员情况复杂。研究发现,甘肃省,新农保保险费用的征缴以村为单位,在实际操作中一般由村委会的成员负责记录收缴养老保险费情况,目前基本还处于纸笔记录阶段,没有专门的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管理。这一现状不仅使得农民所缴的养老保险信息明显滞后,不利于上级部门对试点地区实际情况的了解,同时,由于管理落后,很多工作需要人工操作,使得农村养老保险的经办人员存在严重不足。

(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困难

新农保基金由少到多,将形成巨额基金。目前,甘肃在实际基金运营中由于缺乏高素质的投资人才及合适的投资渠道,新农保基金只能存银行,而事实上,新农保基金在银行的年收益率为2%,仅能获得一小部分利息收入,如果受到通货膨胀及低利率的影响,基金保值都很困难,更谈不上增值。这方面造成政府的包袱加重,另一方面造成投保人实际收益明显低于按过去高利率计算出的养老金,使得制度提供的保障水平有限,与原本保障投保人老有所养的目标相违背。

三、针对新农保试点中出现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增加财政支出,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

现阶段中央财政给60岁以上农民发放的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确实过低,难以维持生存。国家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大幅度增加公共财政支出,适时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并且可以考虑根据农民参保年限的长短设置一个权重,一方面使得那些缴费时间越长的农民最后得到的基础养老金越多,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新农保中,特别是青壮年。同时,应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相关政策,适时调整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农民的养老保障水平。转贴于

(二)保障新农保制度的公平性

首先,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大,建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要分类处置、区别对待。甘肃省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自给率低,中央财政应该给予更多支持,以更好地体现不同地区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其次,应针对不同人群需求,建立多层次的农保制度。在制度的构建过程中,参保对象的经济能力和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主要考虑因素,社会保险作为一项公共产品,不可忽略不同人群对它的不同需求状况。

(三)建立全省统一的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

新农保管理需要大量基础数据作为支撑,需要建立针对性与操作性较强的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议根据全省新农保的参保规模和业务需求,抓紧开发新农保管理软件,建设一个标准全省统一、数据全省集中、网络全省覆盖的业务信息系统,统一全省新农保信息系统建设,保证新农保在信息系统支持下规范高效开展,并在信息系统统一建设中,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统一管理体系,最终建成全省应用软件统一、业务流程规范、数据管理集中的新农保管理信息系统。并以此为契机加快全省新农保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新农保业务规范化和现代化,提升经办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推动全省新农保健康发展。

(四)进一步完善基金管理与运营方式

新农保基金的增值得益于对基金的有效管理和投资,必须建立基金的有效管理和保值增值机制。可以遵循以下思路:一是建立省、市(县)两级政事分开的管理体制,行政单位负责制定政策,事业单位负责基金管理。二是开辟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新渠道。为保证养老基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在基金的运营上要注意合理搭配投资期限。国家可以考虑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以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如提高养老保险基金利率水平。

四、结语

虽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甘肃省的试点已经取得良好进展,但也要充分认识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在以后的实践中,要不断发现和总结出现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认真加以研究解决,并借鉴兄弟省市经验,确保全面完成试点工作任务,不断创新模式,逐步探索建立起覆盖全省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1]刘永富.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努力做好新农保试点工作[eB/oL].gansu.gov.cn.

[2]苏东海,周庆.新农保试点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宁夏新农保试点县的调查分析[J.社会科学,2010,(9).

[3]郭燕俊.甘肃省农村养老保险现状与思考[J].甘肃金融,2010(7).

[4]姚金海.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公平性问题研究[J].知识经济,2010(10).

[5]石美遐,王丹.推进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3).[6]穆超,陶琳.农村养老保险问题的研究[J].社会保障,2008(1).

[7]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全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意见[eB/oL],

新农保试点篇7

【关键词】新农保试点问题建议

一、引言

2009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新农保是为保障农村劳动者年老时基本生活,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保险,坚持“权利与义务相对等,效率与公平相统一,待遇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具有收费低、保障力度强、受益人群广的特点,是一项惠民工程,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解除老年人后顾之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010年以来,广西三市按照自治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新农保工作,有10个县分三批推进新农保工作。截止2011年6月末,试点县应参保人数97.57万人,实际参保人数73.19万人,参保率达75.01%;已领取待遇23.75万人。先期试点的县都已完成了自治区下达工作目标。余下县的新农保试点已于2011年7月启动,新一轮的政策启动后,新农保政策将继续惠及近40万农民。

二、新农保的主要特征和发展特点

(一)新农保制度较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更具有社会性、互济性和福利性

新农保的社会性、互济性和福利性主要表现为:一是新农保应对的是带有普遍性的农村养老保险问题。新农保试点要解决的是带有普遍性、社会性的农村所有老人的养老问题,而不是某一部分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老农保基本是在发达地区开展,并未覆盖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和贫困农村居民。二是新农保的基金来源渠道多元化。由于大多数乡镇企业发展不景气和集体积累少,乡镇企业和集体无力和不愿意对农村保险给予补助,老农保的资金筹集在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是一种完全由个人缴纳的储蓄积累。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地方地府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

(二)新农保明确强调政府财政责任,体现政府在新农保中的主体性和主导作用

社会保险的经营主体是政府,它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领导的社会保险机构直接管理运行的,是政府的公共事务,因此,政府责任主体性是社会保险基本原则之一。虽然社会保险和养老保险的性质和内涵主要是针对城镇劳动者参保而言,但在我国这样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政府的责任主体性应该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得到体现并在农保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政府起主导作用。新农保制度规定了政府研究制定政策、规划、标准,经办管理服务,基金管理与监督,组织实施和舆论宣传等管理责任,与老农报制度最大的区别是新农保明确了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投入责任,加大了公共财政的投入力度,并支持新农保全过程。

(三)新农保体现了权力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

社会保险的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是一种缴费性质的社会保障,实行权利与义务相关的原则,必须尽到缴纳保险费的义务,才能享有收入的权利”。新农保是我国社会保险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要遵循权利与义务相一致原则。《指导意见》规定:“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已年满60周岁农村老人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体现了新农保的效率原则。基础养老金由政府全额支付,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最低标准基础养老金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补助50%,这样,无论在发达地区还是在贫困地区,无论集体经济组织有无能力补助,同一地区参保农民领取的基础养老金水平式相同的,体现了新农保的公平性和普惠性。

(四)新农保针对农民阶层的分化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状况,进行分层、分类指导

不同阶层的群体在就业劳动、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需要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再者,由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家庭比较富裕,一般的保障基本生活的社会养老保险没有太大吸引力,相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人们往往有养老的后顾之忧,迫切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但经济状况不好,在这些地区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难度较大。因此,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分类指导和实施。新农保已初步采取了这种做法,国家针对被征地农民、农民工、纯农民已出台和正在研究项目政策,正对不同群体和不同地区国家也采取不同政策措施。

三、当前新农保试点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保障水平较低,部分农户参保积极性不高

新农保试点篇8

【关键词】宁夏;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调查

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群体的规模越来越大。根据国家老龄委的统计,截止2012年,全国农村老龄化比率已经达到了13%。在身体机能不断退化,全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背景下,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社会问题。由于计划生育制度的长期实施,导致出生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传统的养儿防老已经难以为继。然而随着小规模农业种植收益的不断降低,依靠土地收益实现养老也变得愈来愈不现实。

为了应对农村地区老龄化的挑战,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养。从2009年开始,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全国10%的县区开展试点,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而作为西部民族地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也选择了贺兰县、平罗县、盐池县三个县区开展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试行一年以来,在农民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是,不可避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推行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诸如:政策宣传不到位、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不高、农民续保的意愿不强等等。因此,为了充分了解“新农保”在实施过程中具体存在哪些问题,进一步完善“新农保”制度,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宁夏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以便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从而为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一、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调查的基本情况

1、试点地区的基本情况

贺兰县属于银川市的郊区县,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生产的自然优势非常明显。近年随着银川市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贺兰县工业企业数量增长较快,农业领域内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农民收入有了显著的提高。根据2012年的统计,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8201.63元,远高于全区6180元的平均水平。与贺兰县相似,平罗县属于石嘴山市的郊区县,紧邻黄河,土地平整,适宜灌溉。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7988元。盐池县位于宁夏东部地区,与陕西、甘肃和内蒙古接壤,境内植被以干草原和荒漠草原为主,农业生产条件恶劣,属于部级贫困县。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4793元,远低于全区平均水平。

2、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数据来自于2012年1月笔者组织实施的“宁夏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的问卷调查。问卷抽样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即首先在贺兰、平罗和盐池三个试点县各随机抽取四个乡镇;然后在每一个乡镇内随机抽取一个行政村,对于选中的行政村随机抽取40户家庭;最后在家庭内部按照最近生日法选择被调查对象。为了确保问卷的有效性,在正式调查之前,我们先在小范围内开展了预调查,并根据预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对问卷进行了修改。最终在正式调查阶段共发放问卷480份,剔除填写不完整的问卷后,回收有效问卷451份,回收率为94%。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制度宣传不到位,导致很多农民缺乏了解

“新农保”在宁夏三个试点县已经试行了两年多,但是农民对“新农保”的了解程度并不太理想。没有听说过“新农保”的农民有243人,占总数的53.9%;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的农民有200人,占总数的44.4%;仅听说过的只有8人,占总数的1.8%。这表明了“新农保”的宣传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认识并没有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水平。这主要是由于所在村庄相关制度的宣传力度不够所造成的。有6.9%的受访农民表示不知道村庄有无“新农保”的宣传情况;有13.3%的农民称,对于“新农保”村庄从来没有过宣传;有79.8%的受访者表示村庄有关于“新农保”的宣传。但是,在认为村庄有关于“新农保”宣传的受访农民中有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村上只有在缴费的时候才向村民宣传“新农保”。

2、农民参保的积极性不高

在451个被调查对象中,整体参保率为75.4%,这表明仍然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没有参加。分县区看,参保积极性令人诧异。其中,经济发展较差的盐池县农民参保率反而最高,达到了81.8%,主要因为盐池县政府的工作力度较大,宣传与动员工作到位;平罗县农民的参保率次之,为72.4%;贺兰县农民的参保率最低,只有71.2%,主要是由于贺兰县的经济发展情况较好,农民养老资源的来源更加多样,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并非那么紧迫。可见,整体的农民参保率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基层政府工作的积极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吸引力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分民族来看,汉族群众参保率达到了81.87%,高于平均参保水平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回族群众参保率仅为55.05%,低于平均参保水平20个百分点。两个民族在参保率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女性参保率的不同上。从调研结果来看,回族妇女参保率非常低。由于受民族文化影响以及家庭预算约束,她们往往自愿放弃参保,把机会留给男性,因而显著地降低了回族整体的参保率。

3、政府基础养老金补贴标准过低

按照指导意见的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的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其中,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于长期缴费的农村居民,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提高和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政府支出。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作为西部落后地区,宁夏地方财政非常困难,没有足够的实力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如果农民选择按每年100元最低档次缴费,政府补贴按照30元计算,假定利率按照3.5%计算,缴费年满15年后,个人账户养老金总金额为2508元,达到领取待遇年龄后,参保人能够领取养老金中的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为2508/139=18元,加上55元的基础养老金,参保人每月能够领取的养老金总额为73元。即便按每年500元国家最高档次缴费,60岁每月能够领取的养老金总额也仅有129元。此外,由于缺乏相应的增长机制,从2009年开始,55元的基础养老金一直没有增长,随着物价水平的上升,基础养老金的实际购买力不断下降,从而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4、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层经办机构能力低下

“新农保”政策能够真正落到实处,经办机构的管理能力是关键,而基层经办机构能力更是重中之重。首先,基层经办人员数量过少。在街道和乡镇层面上,政府建立了民生服务中心,具体负责社会保障,民政、惠农补贴、司法调解等工作。而作为“新农保”所属的社会保障口,仅有一名工作人员负责具体的业务经办。在村级层面上,每个村安排了一名协办员,通常由村干部兼任,负责宣传讲解、摸底调查、信息采集、资格公示等多道手续。与城市经办工作不同,由于农民居住分散,外出打工等原因,加大了协办员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其次,基层经办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民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多是乡镇分流的“40、50”富余人员和外聘人员,由于年龄较大,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减弱,往往难以胜任工作。而村级协办员则由于工作经费匮乏,从事这项工作要么没有报酬,要么待遇非常微薄,难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对策与建议

1、继续加大“新农保”制度的宣传力度,强化农民对“新农保”的认知

农民对“新农保”的了解,是其原意参加该制度的基础。农民对于“新农保”制度非常了解的比例非常低,甚至有一部分农民明确表示自己并不知道这个制度,而对于“新农保”补贴政策涉及的补贴额度,大多数表示自己只是听说过一些。对“新农保”制度的不了解,必然使其不会产生参保行为,甚至不知如何参保。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农民由于对相关制度的不了解,可能会使其与相关管理部门产生摩擦,因而导致其对政策的不满意。对“新农保”制度进行持续而全面的宣传,可以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其中,但是要避免为了保证高参保率的指标而一味地扩大宣传“新农保”制度的好处,错误地引导农民,使农民对制度的益处产生了误解,减少农民由于过度的预期落差而萌发退保的想法。

2、参保方式可逐步由自愿原则向适度强制方向发展

“新农保”遵循的是自愿的原则,但是由于农民的短视等相关因素,致使“新农保”不能发挥其相应的效用。在宁夏三县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农民的参保方式可以逐步取消自愿的原则,在强制与自愿之间寻求一种协调或中和,即“适度强制”原则,但要注意使首次参保的农民感受到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农民的信任感,进而增加其不断参保的意愿。

3、合理设定“新农保”补贴的最低标准,提高“新农保”的补贴额度

目前“新农保”的地方政府最低补贴标准为30元,宁夏地方政府只是按照中央的最低要求给予补贴。在行政事业单位退休职工的退休金和企业退休职工的退休金不断上调的背景下,随着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财政收入的增加,地方政府应该将“新农保”的补贴标准及时上调,要真正让农村居民老有所养。

4、加大基层经办机构能力建设的工作力度

随着参保率的提高,应按照服务对象的人数和工作量,合理设置基层经办机构编制,适度增加一线工作人员数量,改善基层经办机构的办公设施和条件。同时,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通过选聘和招募大学毕业生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强化日常业务的培训与学习,使工作人员能够不断地胜任新的业务。

【参考文献】

[1]石绍宾,樊丽明,王媛.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因素-来自山东省入户调查的证据[J].财贸经济,2009(11).

[2]海,周庆.新农保试点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宁夏新农保试点县的调查分析[J].社会科学,2010(9).

[3]李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现状及对策的实证分析-来自河南省六地市的农户调查数据[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0,(2).

[4]盖尔.约翰逊著,林毅夫,赵耀辉编译.经济发展中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m].商务印书馆,2005.

【作者简介】

新农保试点篇9

论文关键词:农村;养老保险;保障需求;制度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和进步,但是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限制,城乡之间在社会养老保险方面存在制度上的不平等。在城市,城镇职工可以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而在人口众多的农村,缺乏一种制度来保障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需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09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为全国l0%的县(市、区),以后逐步扩大试点,到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覆盖。根据国务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2009年湖北省在赤壁市、石首市等l3个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试点地区参保人数占全省农业人口的10%。截至2010年5月31日,全省13个试点县市应参加新农保人数378.61万人,实际参保人数282.45万人,参保率为75%;全省新农保基金收入8.73亿元,其中个人缴费收人5.244L元、财政补助收入3.49亿元;全省领取基本养老金待遇人数69.52万人,占60岁以上农业人口的96%,待遇支出金额2.48亿元。

一、湖北省新农保试点的基本做法

(一)重视制度建设,规范制度设计体现创新要求

健全的制度体系是试点工作推进和管理规范的保障。在新农保制度设计中,该省遵循“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注重处理好规范与创新、原则性与灵活性、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关系,制定了全省新农保试点实施意见。在确保贯彻中央和省确定的基本制度和政策的前提下,鼓励各试点县市积极探索和创新。

1、合理确定缴费档次和财政补助办法。一是适当增加缴费档次。国务院及省政府明确的缴费标准为每年100一500元5个档次。考虑到全省农村居民经济状况、参保需求不同等特点,试点县市根据需要适当增设了缴费档次。如武汉市黄陂区增设了600元、800元、1000元、l200元4个档次,满足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居民的参保需求。安陆市在省里明确的5档基础上增加了600—1000元共10个档次,由参保人根据自身经济能力自主选择。从各地的参保缴费情况看,多层次缴费档次较好地解决了参保对象的普遍需求与特殊需求问的矛盾。二是提高缴费补贴标准,鼓励长缴多缴。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起步阶段,坚持低水平起步,让广大农村居民都能参与进来,同时引导和鼓励“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安陆市对选择600元以上档次缴费的参保人,除享受政府30元的缴费补贴外,还按高出600元档次部分的2%增加补贴;对连续缴费超过15年的,每增加1年,月基础养老金加发1元。石首市对选择500元以上档次缴费的,在30元的普惠补贴基础上,每提高1个档次再给予5元奖励补贴。对缴费年限满l5年以上的,每增加1年,月基础养老金提高2元。通过上述对多缴在进口上实行增补、对长缴在出口上实行加发的做法,客观上发挥了很好的导向作用。三是根据财力状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试点县市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黄陂区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了具有吸引力的基础养老金发放办法,对年满60周岁的农村居民,在中央财政每人每月补贴55元基础养老金的基础上,由市、区财政再分别补贴22.5元,将基础养老金发放标准提高到100元。宜都市为调动参保人员的积极性,将基础养老金标准规定为每人每月60元,比国家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高5元,同时规定基础养老金待遇水平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适时调整。钟祥市在制定基础养老金发放办法时,体现了“中国长寿之乡”的特点,将年满90岁的参保老人的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100元。

2、充分考虑特殊人群的保障需求。一是对计划生育家庭给予特殊补助。为贯彻落实好国家做好新农保制度与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衔接的意见,要求有条件的试点地区制定鼓励和支持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父母,特别是支持死亡伤残独生子女的父母、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参加新农保的具体政策措施。钟祥市对农村计划生育独生子父母,月基础养老金增加20元;农村计划生育独生女父母,月基础养老金增加40元;计划生育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的父母,月基础养老金增#us0~。赤壁市对计划生育伤残或死亡、独女户、两女绝育户和独子户家庭的夫妻,在年满60周岁时,分别按105元、95元、75元、65元支付其基础养老金。二是统筹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赤壁市对2006年4月10日以后的被征地农民,选择300元以下缴费档次的,政府每年给予100元补贴;对选择400元以上缴费档次的,政府每年给予200元补贴;对新农保政策实施时已满60周岁的被征地农民,其养老金按每人每月80元发放。宜都市被征地农民参加新农保可享受15年的政府补贴,补贴标准为每年缴费额的75%。三是重点照顾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宜都市对残疾人参加新农保选择最低缴费档次的,财政全额补贴;选择其他缴费档次的,按每人每年150元补贴。对特别困难的低保对象按最低缴费档次全额补贴。赤壁市对农村重度残疾人,政府除每年按最低缴费标准为其缴费外,并给予30元的政府补贴。

3、做好新农保制度与相关制度的衔接。一是增加丧葬补助费项目。在新农保实施办法中增加丧葬补助费项目,既体现新农保政策的人文关怀,又保持新农保政策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的衔接统一。安陆市在设计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时,增设了丧葬补助费项目,对年满60周岁的参保农民,死亡后可享受800元的丧葬补助。宜都市对参保人在领取养老金期间死亡的,发给丧葬补助费1000元。二是设计灵活的缴费政策满足部分老年人提高待遇的需求。新农保政策规定,“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由于部分年满60周岁的农村老年人有参保缴费提高待遇的愿望,部分试点县设计了人性化的缴费政策。安陆市对已年满60周岁有提高待遇需求的农村老人,设计与其实际年龄对应的缴纳系数,可按每月最低领取108元、最高领取208元的对应缴费标准一次性缴费。钟祥市对年满60周岁的农村老人,可根据自身经济能力,在55元至130元之间选择个人账户的月领取金额一次性补缴养老金,从补缴的次月起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二)积极整合资源,加强服务平台建设

1、整合工作力量,优化机构编制配置。为做好基层新农保工作,加强试点县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湖北省出台了《关于加强和完善全省新农保试点县(市、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建设有关问题的意见》(鄂编发[201013号),从三个方面加强新农保机构和平台建设。一是调整县市农保机构编制。根据试点县市规模和工作任务,重新核定农保机构事业编制10—15名;二是综合设置乡镇派驻机构。整合乡镇新农保、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和劳动就业、劳动力转移培训、劳动维权服务等职能,设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作为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派驻乡镇的事业单位,承担有关经办和服务工作;三是调剂解决服务中心人员编制。根据乡镇规模,核定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事业编制2—3名,所需编制从乡镇财经所调剂解决。实行“以钱养事”的办法,设置公益性岗位2—3个。

2、整合办公场所,加强服务平台建设。目前各试点县市政府积极加强服务场地、信息网络等基层服务平台建设。一是解决办公场地问题。为切实做好新农保试点工作,全面提升乡镇劳动保障基层平台的服务功能,安陆市在乡镇中心地段建设l6个规范化、标准化的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二是解决设备配置问题。目前省政府为13个试点县市配置了电脑、打印机,同时建立全省统一的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并实现省、市县和乡镇及相关部门之间的网络连接、数据共享,确保经办机构、财政、银行网络互联互通,实行信息网络化管理。三是解决经费保障问题。各试点县市不仅将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而且将经办机构的工作经费、信息网络建设维护费、乡镇服务中心建设费等纳入财政预算。

(三)积极落实财政补助资金,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财政补助政策的落实和资金及时到位是新农保试点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克服困难,积极筹措资金,将新农保试点工作所需经费安排到位当做首要任务来抓。一是积极落实中央财政政策补助。根据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采取“当年先行预拨,次年据实结算,差额多退少补”的办法和申报程序,认真做好基础数据统计、核实工作,按时上报补助资金申请资料,确保了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二是足额安排地方财政预算。在省级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坚持从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和调动试点县市积极性出发,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承担了地方财政补贴2/3的资金,即每人每年给予缴费补贴20元,并将所需财政补助资金6800万元足额列入2010年省级预算。各试点市县财政部门也按每人每年不低于10元的标准安排新农保补助资金预算。同时,省财政还安排了新农保网络建设资金1500多万元,各试点县市财政也将新农保试点所需的工作经费足额纳入预算,为新农保试点工作提供财力保障。三是及时拨付资金。目前,已拨付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3.09亿元,各试点县财政部门将上级专项补助资金及时划转到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确保基础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到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农村居民手中。同时各试点县财政部门将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配套资金和农民参保缴费收入及时拨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目前l3个试点县市财政专户基金余额已达到6.12亿元。

(四)加强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完整

新农保基金是农村居民的“养命钱”,加强基金管理,确保基金安全是财政部门的重要职责。为此,制定了《湖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严格规范基金财务管理。根据新农保实施意见和基金财务管理办法,试点县(市、区)设立新农保基金财政专户和缴费过渡户。其中,新农保基金财政专户用于存储和发放养老金,缴费过渡户用于划转征收的新农保保费。新农保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新农保基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截留、挤占、挪用。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各级政府补贴都要作为新农保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各项养老保险待遇均从新农保基金中列支。新农保经办机构和工作经费由试点县市财政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有关经费支出标准合理安排,纳入财政预算,不得从基金中提取。为确保新农保基金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建立了制衡式基金监督制度。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共同组成独立、高效、统一的新农保基金监督管理委员会,实行委员会外部监督制。在整个新农保基金运营监管体系中,对新农保基金运作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实现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定期披露监督结果。

二、当前试点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保障水平偏低,部分人参保意识不强

新农保制度实行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与以个人账户积累制为主的老农保制度相比,保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目前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消费水平相比,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水平仍然很低,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强。现行的新农保待遇水平主要取决于个人账户的积累,与参保期限和缴费金额密切相关。从某种程度上讲,类似于一种低保障、低缴费水平的农民养老保险个人储蓄计划。低水平的养老待遇可能让参保人产生“逆向选择”,部分适龄农民选择不缴费,等到60周岁后直接领取基础养老金。同时,部分中青年农民对新农保持怀疑态度,存在观望想法。一方面他们认为养老问题离自己还很遥远,对新农保关心程度不够。另一方面,由于老农保政策实施效果不理想使人心存顾虑,害怕新农保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得不到保证,会影响缴费资金的安全。

(二)养老金个人账户领取完后会出现空账风险

目前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办法与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发系数相同,其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如果参保对象从60岁开始领取养老金,在将近72岁时,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会全部领完。这与我国老年人平均预期寿命逐年提高的现实不符。这种计发办法在制度设计中存在个人账户“空账”的风险,当个人账户资金不足时养老金发放的责任由地方财政兜底,势必会加大地方财政的压力。

(三)养老金个人账户基金存在贬值风险

新农保个人账户主要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由于很多参保人未达到领取年龄,导致个人账户中的部分资金会闲置很长时间。而当前政策规定个人账户储存额只能按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不能用于投资运营,在目前一年期存款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个人账户基金存在贬值风险。

(四)涉农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难以有效衔接

目前,全省面向涉农群体的养老保险制度有国有农牧渔良种场养老保险、村干部养老保险、辞退民办教师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从户籍看,上述群体都是农村居民,但是由于身份有别,参加的养老保险待遇差别很大,需要研究可行的操作办法进行有效衔接。

三、实际操作中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政策

首先是基础养老金发放是否需要以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为条件执行。政策规定“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子女参保意愿、时间的影响,同样是年满60岁的老人,可能出现有人领到养老金,有人未领到养老金而落泪叹息;有人早领到养老金,有人晚领到养老金的问题。这会人为造成农村老年人待遇享受的不平等和享受时间上的不同步,引发新的不公平。其次是政府财政补贴如何执行的问题。对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参保对象,如果想要将保费补缴到15年,补缴以前年度的部分是否享受财政补贴?如果参保对象愿意一次性缴纳多年或缴清15年保费,一次性缴费后,财政如何执行每人每年30元补贴?最后是参保对象的身份认定问题。新农保的参保范围为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参保对象限定为具有农业户籍的农村居民,会将部分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非农业户籍人员挡在门外。

四、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建议

(一)提高保障水平,规范操作程序,增强吸引力

针对参保对象待遇水平偏低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生活需求的现实,建议实现灵活的缴费模式,将缴费水平与当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挂钩,比如按当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定比例设置缴费档次,满足农村居民的缴费需求和享受待遇需要。针对参保对象既怕交上去的保费“打水漂”,又怕承诺的待遇难兑现的种种疑虑,试点县要采用规范的操作流程、完备的手续、简便的程序,提高农民对新农保的认同,赢得农民的拥护和支持。

(二)调整个人账户养老金月计发办法

为保证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性,避免养老金个人账户领取完后的空账风险,应考虑60岁人口的余命因素,采用较为科学、精确的养老金计发月数,将现行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办法调整为个人账户储存额,平均余命月数。

(三)拓宽新农保基金投资运营渠道

针对当前新农保基金投资渠道单一、狭窄,基金面临贬值风险的特点,建议尽快出台办法,将各地闲置基金归集到财政部,由财政部统一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四)取消基础养老金领取的限制条件

取消“基础养老金领取与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捆绑”的做法。享受基础养老金是每一个年满60周岁、未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老人的权利,新农保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并未对参保对象作强制规定。因此,应取消基础养老领取必须要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的限制条件,让60周岁以上老人都能公平享受到国家发放的基础养老金。

(五)改变以户籍划分参保对象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当前农村居民养老保障的主要途径,以户籍来划分参保对象保证了广大农村居民的参保需求,但是不适应当前户籍改革的需要。目前,该省已将鄂州、仙桃、洪湖等纳入城乡一体化试点,实行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因此,为保证广大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利益,就不能简单用农业户籍来限制参保对象,建议取消农业户籍限制,允许居住在农村的居民自愿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新农保试点篇10

论文摘要:2009年9月4日的《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江苏省按照“两个率先”的战略布里,早在在2008年12月17日出台了《江苏省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指导意见》,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为全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与实施提供了“江苏经验”,同时江苏也面临着一些全国共性课题。

    2009年9月4日的框}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声卿,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09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旗)开始试点,以后逐步扩大,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保障农民老年基本生活。

    江苏省按照“两个率先”的战略布置,从2006年起开始进行“新农保”制度建设试点,在2008年12月17日出台了《江苏省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指导意见》,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截止到2009年8月,全省13个省辖市和90个涉农县、区级政府已经全部出台新农保指导意见或办法,参保农民达到了393万人,新农保制度实现省内全覆盖。江苏计划用4年左右时间,共提供财政补贴将达10亿元,在全省逐步建立新农保制度,切实保障农村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作为“两个率先”发展的江苏省,为全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与实施提供了“江苏经验”,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与全国共性课题,值得各地在试点过程共同研究和探索。

    一、江苏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

    《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在着眼全国的同时,充分融入和吸收了江苏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经验和制度长处:

    (一)从无到有,由低到高—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基本原则。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目前各地还不可能建立起一个高福利水平的“新农保”体系。因此,试点工作切忌唱高调,要以保障基本养老需求为目标,而不能盲目设定高保障标准。只能从当地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也只有低水平起步才能适应更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实现制度覆盖的广泛性。当前完善社保体系的战略重点是把弥补制度缺失作为优先目标,先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再循序解决“由低到高”的问题。据统计,江苏省参保农民已到龄领取养老金每月在50元以上水平的占0.3%, 50元以下的占59.7%,总体保障水平较低。

    (二)个人储蓄,社会统筹—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统账结合”模式。建立统帐结合的农保基金运行模式,可以避免完全个人帐户储蓄积累模式所缺乏的共济功能,又能给农保与城保留下制度衔接的通道。在统帐结合的模式中,个人缴费部分全额计入个人帐户,各级财政承担的部分还应按一定比例计入个人帐户和社会统筹基金,以进一步吸引农民参保。江苏省的做法是个人缴费部分全部划入个人账户;政府补贴、集体补助按一定比例划入个人账户,其余部分全部纳入社会统筹基金。如南京市规定个人缴费部分全部、政府补贴与集体补助的1%划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可以继承或转移,并按定期存款利率计息。这样对参保农户增加了吸引力。

    (三)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一一建立农村居民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机制。江苏省指导意见中明确政府补贴以地方财政为主,省财政对经济薄弱地区给予适当支持,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给予适当补助131新农保基金一般以当地上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缴费基数。如南京市规定缴费基数为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8%,个人缴纳4%;市、区(县)政府补贴4%。参保人员可选择多缴,多缴比例为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5%-10%。无锡市新农保基金按照上年度当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20%筹集,其中个人负担8%,其余的12%根据各级财政和村社集体经济实力来分担。江苏省指导意见中明确将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物价变动、农民收入增长、基金收支平衡等因素,正常调整新农保待遇水平,使农村老年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四)因地制宜,分层实施-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江苏省指导意见中明确参保人员按月领取的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其中,基础养老金可按当地上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定比例计发,也可参照我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模式计发;2008年,苏南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0458元;苏中地区人均纯收入为7582元;苏北地区的收入为6038元。苏南、苏中、苏北的收入比为1.7:  1.3:  1(以苏北为1),与此对应,江苏省苏北地区一般个人缴费总额80%,县、区、乡镇财政补贴20%,而经济的发达的苏南地区个人承担缴费总额的10-20%,县区乡镇财政补贴80-90%,集体及其它经济实体还可以进行补助,养老金待遇也相差数百元不等。

    二、江苏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全国试点工作的启发

    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指导意见》的出台并不意味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成和工作完成,不可能一缴而就,更不能急于求成,按照国务院《指导意见》精神,中央只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具体办法由各地方制订,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各地必须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把这一系统工程好事做好做实做细,与全国的其它(试点)地区一样,江苏省仍然面临着一些共性课题。

    (一)如何加快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立法进程

    江苏省尚未制定适应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江苏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规定》,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相关政策和具体管理措施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和盲目性,新型农村养老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也存在诸多风险,江苏省一方面急切关注全国性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另一方面也正着手江苏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急需通过立法的形式保障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严肃性和稳定性,保障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事业的可持续地科学发展。

    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进程是关系到农村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和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就全国而言,为了保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正常运行,建议在目前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草案)》的同时,拟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条例》,以法律形式明确诸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应遵守的原则、主要内容、管理体制、资金来源、支付标准、基金的运营管理与保值增值、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监督及各级政府部门的责任等。各地应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的基础上,再制定具体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顺利推进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团。

    (二)如何确保各地公共财政的投入及稳定增长

    江苏省内苏南苏北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付能力、农民期望与承受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各地指导意见或办法出台后,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财力不足,如江苏东海县桃林、黄川等乡镇乡(镇)财政和村集体(各10%)普遍力不从心,一半以上的农民缴不起每年800元的保险金。如果不能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提高统筹的层次,好的政策也难以取得好的效果。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必须要有公共财政的支持。除中央财政补贴为基础养老金的50%已经明确以外,省级指导意见只提到要以各地区地方财政为主,其中省级财政应对苏北、苏中部分经济薄弱地区给予适当的支持,但各级财政应该承担的具体的责任份额,存在随意性和不确定性。目前江苏省苏北地区一般个人缴费总额80%,县、区、乡镇财政补贴20%,而经济的发达的苏南地区个人承担缴费总额的10-20%,县区乡镇财政补贴80-90%,集体及其它经济实体还可以进行补助。为此,各地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如皋市2007-2009年财政补贴100元增长为513元,占比由10%增长为30%。财政补贴3年翻了两番多,有效调动了广大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最大难点是保险基金的筹集。要进一步明确政府的主导责任,实行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普惠与共济相结合,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由于大部分农民是以家庭为单位承包经营土地,他们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缺失了用人单位的缴费分担部分,个人缴费的负担较重。另外,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除已经明确的中央财政补贴以外,一定要合理制定各级财政在建设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责任,确定好保障水平,确保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让美好蓝图变为现实,而不能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三)如何完善各地新型农保经办能力建设

    目前江苏省各市县劳动保障部门的90个经办单位中,仍有超过50%(47个)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部分单位还在执行从多年前规定的在农保基金中提取管理费的办法,没有解决全额拨款的经费保障问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不善,基金使用效率不高。存在着管理不善、使用不当的问题,应统筹考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队伍建设,给予必要的人员经费保障,避免保险基金的挤占、挪用以及虚报、冒领现象。

    截至2008年,全国已经有464个县开展了由地方财政支持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参保农民达到1168万人,但基金分散,管理水平不齐,限于各县级机构的人才队伍、软硬件条件、领导人观念等因素,很难避免基金的流失和损耗。因此,要建立一支稳定的农保工作队伍,建立健全新农保经办机构和基层服务平台,将人员和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切实增强管理能力和服务效能,确保新农保工作规范开展。同时要加快以“一号、一网、一卡”为主体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快实施金保工程,推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提高劳动保障信息化和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要不断加大新型农村保险基金的统筹层次和水平,

    (四)如何做好各保障制度的组合配套及转换衔接

    江苏省指导意见中明确各地在推行新农保制度过程中,可采取折算、补差等办法,妥善处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老办法及与其他社会保险制度的衔接问题。如南京市的办法是规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因职业变动、户口迁移等原因不再具备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条件的,应及时转换变更养老保险关系,个人账户及其储存额随同转移。无法转移的,终止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将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一次性退还本人。到2007年底,五年转移农村劳动力392万人,已有60%以上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196.8万被征地农民全部得到失地保障。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和失地农民逐步纳入城镇社会保险范围,农民身份变动和流动日益频繁,农民参保基数逐年下降,而养老金发放会逐年增长,养老金积累与增长压力也日益突出。江苏省苏州、无锡、南京等地陆续出台农村和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以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一个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协调、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正逐步建立,但实际工作中的身份、地区流动中仍然普遍存在不连贯、不配套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