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硕士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1:26:28

优秀硕士论文篇1

1.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2.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现状与思考 

3.美国职业发展为导向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改革及启示

4.中日体育硕士教育目的及培养目标比较研究 

5.中日体育硕士教育比较研究 

6.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标准与评价研究 

7.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探讨 

8.pCK视角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审思

9.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0.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调查分析 

11.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均衡性的表现及分析 

12.对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认识与思考 

13.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

14.全日制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 

15.美国大学应用型体育硕士人才培养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16.美英日体育硕士专业设置特点与启示 

17.教育硕士与体育硕士关于体育教学领域(方向)设置的比较研究

18.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9.从拉夫堡大学体育硕士项目看英国体育硕士培养

20.建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探讨 

21.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性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2.新形势下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探讨 

23.对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思考

24.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5.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技术技能培养的探讨 

26.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27.构建我国在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8.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技术技能内涵与内容探讨 

29.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评价——基于SeRVQUaL模型 

30.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前瞻 

31.控制论视野下的中越联合培养体育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监控

32.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困境与路径

33.“技、实、能、新”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34.我国体育硕士培养中双导师机制的构建 

35.冰雪强省战略下创新型冰雪体育硕士培养的实践研究

36.体育硕士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思考 

37.新时期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探索——现状、问题及改革设想

38.新形势下中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分析 

39.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属性辨析与培养目标细化 

40.全日制体育硕士就业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 

41.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42.美国体育管理硕士课程设置对我国体育硕士培养的启示

43.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44.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45.全日制体育硕士就业价值观调查研究 

46.体育硕士实践能力提升的探索性研究——关于正式与非正式组织的体育俱乐部

47.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雇佣性研究

48.全日制体育硕士招生复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9.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反思与改革

50.“体验式培训师”:体育硕士职业规划的新选择 

51.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之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52.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目标及特征探讨 

53.港澳台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征分析 

54.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若干问题分析

55.对跨学科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思考 

56.内蒙古民族大学增设体育硕士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7.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58.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研究

59.地方高校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定位与改革的思考

60.社会需求导向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 

61.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 

62.体育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理论分析与构建 

63.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体育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64.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以上海体育学院为例

65.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分析——以体育教学领域为例 

66.中越联合培养体育硕士服务保障体系研究 

67.关于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有关问题的思考

68.“区域协同发展”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以京津冀高校为例 

69.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 

70.基于苏沪两地5所高校的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研究

71.体育硕士研究生教学能力现状与培养策略研究 

72.我国在职体育硕士培养现状调查与模式转型 

73.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研究—基于英国Ktp计划的视角

74.黑龙江省高校跨学科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 

75.西南地区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及对策

76.中美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比较研究 

77.全日制专业学位体育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培养路径之研究

78.在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79.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体育硕士课程实施与评价的现状与问题

80.中俄体育硕士人才培养方向及课程设置的比较 

81.体育硕士学位论文中统计方法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82.河南高校在校体育硕士科研论文中体育统计应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83.关于培养跨学科体育硕士研究生的思考 

84.对我国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和课程设置的研究 

85.成果导向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计 

86.pCK理论对我国体育硕士培养模式的启示 

87.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外部保障体系研究

88.就业视角下江苏省全日制体育硕士培养现状研究 

89.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 

90.社会学视角下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构建的再审视——兼论综合性大学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构建

91.地方高校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管理与运行研究 

92.江苏省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有关问题的调查研究

93.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及质量控制对策

94.湖南省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研究

95.安徽省学术型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96.互动与启迪:在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的运用 

97.论湖南省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 

98.浅谈西部地区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

99.体育专业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研究 

100.非全日制体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控制探索 

101.对我院开展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分析与思考 

102.从市场经济原理探析体育硕士人群的发展现状及困境

103.普通高校建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联合培养基地的实践与探索——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104.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兼谈成都体育学院就业现状

105.新时期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类型及其特征研究 

106.近10年我国体育硕士研究生科研及创新能力缺失原因研究进展

107.我国最早的体育硕士许民辉的体育建树

108.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 

109.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部硕士点办学的困境与对策

110.关于新时期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111.对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与社会需求接轨的初步研究

112.河南省体育教育训练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优化探讨

113.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技术技能培养途径研究

114.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华东地区高校为例

115.安徽省学术型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研究

116.体育硕士、艺术硕士、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获准设置 

117.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统计与分析 

118.我国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119.体育学术型研究生与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120.体育学科专业硕士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以吉首大学2013、2014、2015届为例

121.台湾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特点

122.基于关键词共词分析的我国新课改热点研究——以体育硕士论文研究为例 

123.体育教育硕士培养应把握三个度 

124.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 

125.扩招对高校体育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的影响及其对策 

126.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127.浅谈我国教育硕士学科教学(体育)的课程设置——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128.对河北省体育硕士学位论文外审制度的思考

优秀硕士论文篇2

转眼间,两年半的研究生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而入学仿佛还是昨天的事情,初来乍到时的场景犹历历在目。回忆起这两年半的点点滴滴,感慨不已,欣慰之余而又庆幸无比。值得欣慰的是,我这两年多的时间是在汗水和拼搏中度过的,学到了许多受益无穷的东西;庆幸的是我来到了一个很好的环境,遇到了很多的良师益友,给我了很多的指引和帮助,使我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再此谨向他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最深的谢意献给我的导师胡智文教授。我知道,我所掌握的言语并不能确切地表达我对胡老师的感激之情。是胡老师给了我一片天空,使我有了可以试翅的空间。胡老师在学术上给了我方向,生活中给我了温暖,行动上给我了勇气,处世上给我了榜样。在我失败的时候,胡老师给我打气;在我咬牙坚持的时候,胡老师给我加油;在我成功的时候,胡老师给我提醒,让我继续前进。总之,胡老师无论在什么时候都给了我最大的信任,用他的言传身教,使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这也是我获得的最宝贵的财富。

感谢陈文兴教授和姚菊明教授在实验上给予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对论文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感谢万军民师兄在本课题前期的工作中做出很大的贡献,并且在本实验的路线设计、产物合成表征以及论文后期的整理工作都给予了重大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感谢他们在生活上给予的关心和帮助。

感谢分析测试中心的吴子樱老师、陈海相高工、胡玉群老师、邵敏老师、张国庆老师、章世深老师等对实验测试提供的帮助,感谢材料与纺织学院的所有老师,感谢研究生处的所有老师,感谢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本实验室的郑世睿师兄、王秉师弟和郑海玲师妹,感谢和我一起做实验吴凯峰、吴琪慧、吴高明、王建、贾小琪、边瑞琦、王清清、高国琴、林雅等本科生,感谢他们对我工作的帮助,感谢他们创造的欢乐和谐环境,感谢他们带来阳光灿烂般的春天气息。

感谢我的父母,感谢我的兄弟姐妹,感谢深爱我的女朋友,我知道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也知道我永远都无法完全回报他们的爱,所以我希望顺利地完成学业,争取更大的成功,给他们一点欣慰。

优秀硕士论文篇3

[论文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选题方向研究趋势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选题方向分析

近年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发展非常迅速,其中,硕士研究生已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的重要力量之一。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基础课和管理类必修课学习后,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志愿可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物流工程等领域选择研究方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学习。

本文依据《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该数据库是目前国内相关资源最完备、高质量、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至2010年11月1日,累积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文献87.5万多篇,文献的来源是全国530多家硕士生培养单位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本文统计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00年——2010年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输入榆索控制条件。“发表时间”输人从2000年1月1日一2010年10月l8r:t,“学位单位”输人模糊,“优秀论文级别”输入不限,“作者”及“作者单位”输入模糊。第二步,输入内容榆索条件。“主题词”输入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方向,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等,点击“检索文献”。第三步:按文献分组排序方式选择文献。文献分组点击“学科专业”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即可。其统计结果如图1:

从图可以看出,物流、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是2000年~2010年管理科学与t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说明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影响。出现这种格局的原因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和国家的信息化战略已得到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界的重视,并日.在企业信息化、决策支持系统和政府信息化等方面已能与实践很好的结合,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在物流管碑研究方向中,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的发展、以信息技术构建传统物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系、物流系统优化的工具化与工程化、物流金融的合作与创新是研究热点。在项目管理研究方向中,供应商和项目外包管理项目成为焦点,高级管理层更加接受项目管理和项目群管理的价值,在金融危机之后要追求项目的项目组合管理得到重视。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向中,心理契约与员丁绩效、组织公平感与组织绩效是研究热点。

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趋势分析

根据以上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选题向的分析,可以看出:

1、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

由于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管理变革,管理科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等方向。信息技术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学科以及这些学科在信息的管理、传递和处理中的应用,相关的软件和设备及其相互作用等方向。当今世界,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所以信息技术和知识资奉的发展,不仅丰富了管理科学的研究内容,也给管理科学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2、管理科学与一f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由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生产与流通的变革而产生了如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服务管理等研究领域与-向。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学者在营销与运作的整体优化、多渠道供应链管理、综合物流等方向已做出了重要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并且未来一段时间还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的热点。

3、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向知识经济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作为一种新的资源的观念已经逐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知识管理成为最为关注的话题。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企业必须不断获得新知识,并利用知识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知识管理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包括几个方面工作: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等。在未来几年知识管理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知识本身的特征;知识管理效益的定量分析;新知识产生知识在企业间的传播机制;个体知识与组织知识的相互作用关系。

4、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越来越侧重系统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探索管理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复杂系统管理理论基础包括: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从线性到非线性非线性理论,其中的非线性理论涉及到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混沌动力学以及分形理论;从他组织到自组织;从时间的可逆性到不可逆性;从简单性到复杂性;从复杂系统到复杂网络;从硬系统到软系统方法,这里主要指的是钱学森的综合集成方法;从单元系统到系统集成。例如,运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从组织内部的各组元间以及组织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中寻找组织发展和进化的动因和规律,以使组织能适应社会、经济及技术的迅速发展。

5、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向低碳管理方面发展

优秀硕士论文篇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提升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国家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涵盖的一个二级学科,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研究人们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形成、发展规律和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所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解决矛盾和问题的方法。撰写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攻读学位过程中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他们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学位论文质量集中体现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是衡量研究生培养水平最重要的标志。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在整个研究生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研究其质量提升路径,对提高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和提升研究生专业基础素养及科研能力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在校学习成果的一种衡量和检验,是对学生专业研究和思考能力的综合检测,是研究生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集中体现。通过读书思考、确定选题、查阅资料、组织框架,以及写作、导师指导反复修改的过程,使学生对本专业有较为深刻透彻的理解和研究,亩为日后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但随着研究生招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及规模的快速增长,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有下滑趋势。为保证论文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有必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学校要提倡学术批评,形成崇尚诚实劳动、鼓励科研创新、遵循学术道德、保护知识产权等良好学术氛围。学术把关人和研究生自律的学术道德也是不可或缺的。有理由相信在合理的制度和自律的学术道德下,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将会逐步提高。同样,当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不高,与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有些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较为陈旧,培养方案多年不变,即使在某些时候调整培养方案,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存在因人设课的现象,而不是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而开设课程。因此,为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水平,必须对课程进行整体的规划,规范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设置,改变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因人设课”的局面,真正从专业的角度来开设课程。落脚点和最终目的是培养和提升研究生专业基础素养及科研能力。

二、重视导师队伍建设

要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导师队伍。一名合格的导师可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倡导求真务实的学术作风,以德修身、率先垂范,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养成恪守学术规范的品质。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的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比如导师素质层次不齐、学缘结构不合理等。研究生和导师作为教育保障体系的两个主体,是高校科研产出和学术发展的宝贵资源,打造名师和培育高徒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高等院校应明确导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直接责任,同时使导师享有招生权、分配权、资助权、论文审查权等权利,激励导师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管理,引入良好的竞争机制,实施导师动态管理,逐步打破部分院校只上不下的导师终身制,着力打造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三高”导师队伍。导师应不断丰富自身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提升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搭建与研究生互动交流平台,主持领导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促进科研团队建设,激励研究生自主发展,争先创优。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科研活动的结果,导师是影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导师是否有明确的意识,履行自己的职责,形成自己的风格,是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必要条件。导师是否具有合理的教育理念、敏锐的学术视角以及较强的创新素质都深刻影响着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三、加强学位论文写作的过程管理

学位论文写作是一个过程,必须加强对整个学位论文写作的过程管理。提高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水平,必须做好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工作。一般说来,开题报告包括选题的目的、依据、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选题的基本内容、基本结构、研究方法、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主要参考文献等等。同样,也要加强学位论文写作的评阅工作。为了增加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可以借鉴有的高校对学位论文进行一定比例的“双盲评审制度”,被抽查的学位论文首先隐去导师及学生的姓名,然后由研究生管理部门从已拟定的专家库中选择一定比例的校外送审专家,导师以及研究生本人并不知道哪些专家在评阅论文,评阅意见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统一回收”很多高校通过这种抽查送审的制度,加强对学位论文的质监督。另外,建立激励机制,做好优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审工作,建立优秀学位论文评审和奖励制度,有利于形成一种激励和督促学生、导师和学校努力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从而有效地促进学位论文质量的提高。目前国家建立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和奖励制度,已起到了十分积极有效的作用。很多高校和省级学位委员会也在积极开展校级和省级优秀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审工作,并把优秀学位论文的获奖情况作为评价和考核各学位授予单位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学科建设和学位建设的重要参考指标。这些措施都体现了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过程管理的重视,也必将进一步促进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马灯秀,王辉,徐加放.高教论坛.2015(07)

[2]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及保障措施探析[J].贾桂玲,刘晓华.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

优秀硕士论文篇5

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招收博士研究生的一级学科有物理学、化学,二级学科有数学物理(自主设置专业)、动物学、环境科学。全校招生总数为25人,每学科(专业)招生计划详见专业目录。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二、招生方式

(一)普通招考:面向所有符合报考条件的已获得硕士学位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进行公开招考选拔博士生。

(二)硕博连读:从本校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且成绩优秀,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学硕士生中择优遴选博士生。拟按硕博连读方式选拔的学生需根据学校的规定提出申请,学科和学院同意,并通过学校组织的博士生入学考试或考核,被录取后才能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具体要求选拔办法见《河南师范大学关于选拔优秀硕士研究生硕博连读攻读博士学位的办法(试行)》

三、报考条件

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博士生的基本条件是: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所有专业不接受同等学力报考。

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学校规定。

4.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5.现役军人报考我校博士生要求按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规定办理。

以硕博连读方式报考博士生的基本条件是:除满足上述第1、3、4条规定外,考生应是已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和考核,成绩优秀,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河南师范大学二年级硕士研究生(限相同或相近专业)。

四、报名及考试时间、地点

我校博士研究生2014年度招生一次。

报名时间:2013年12月1日到2014年1月31日,如有调整另行通知;

报名地点: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外地考生可函报);

考试时间:2014年3月中下旬,具体时间以准考证为准。

五、报名手续

符合报考条件的报考人员需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下列材料:

1.填写好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通过网报系统产生打印)。

2.两名教授级专家推荐书。

3.学位、学历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必须在入学前补交)或证明书。

4.身份证复印件。

5.考生必须通过网报提交相关信息,网址:yjs.htu.edu.cn/zsgl/bswb/

六、考试与评价

硕博连读方式报考河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的考试与评价,按《河南师范大学关于选拔优秀硕士研究生硕博连读攻读博士学位的办法(试行)》执行。普通招考方式的考试与评价过程包括:

(一)申请材料审查和科研创新能力评价

在初试前招生学院组织专家对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认真的审查,并对考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通过考生的硕士课程成绩、硕士学位论文(含评议书)、考生参与科研、、出版专著、获奖等情况及专家推荐意见、考生自我评价等材料对其做出评价结论,该结论应作为录取环节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二)初试

初试的科目为自然辩证法(已获硕士学位者和应届硕士毕业生可申请免试)、外国语和两门专业课。考试方式为笔试。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00分。

(三)复试

学校根据招生计划及考生初试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公布复试名单、办法和程序,组织考生复试。复试内容主要包括对考生学术水平的考查、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及体格检查等。

七、录取

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硕士(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硕士(学士)学位论文和评议书,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录取类别为非定向、定向等两种。

非定向:办理人事档案转移手续(在职人员入学时还需办理工资关系转移手续,否则不得享受国家助学金)。

优秀硕士论文篇6

关键词:研究生;“三早”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7-0054-01

人们在没有研究语言之前已经在言语了,人们在没有研究思维之前已经在思维了,但这种言语和思维是自发的,只有对言语和思维有了反思,人们的言语和思维才变成了自觉的。时光荏苒,犹白驹过隙。转眼之间笔者已经从一个研究生变成了培养出多名研究生的导师,毕业的硕士生已过半百,博士生近20人,指导的硕士论文有3篇获黑龙江省优秀硕士论文,多篇硕博论文获学校优秀硕博论文。反思自己20余年来走过的指导研究生的历程,的确有一些虽具普遍性但也有特殊性的体会,主要是早确定培养重点、早定题、早出成果的“三早”模式。相信对这些体会的反思和总结会使自己从培养研究生的自发状态渐入自觉状态,从而为以后的研究生培养提供一面理性之镜。

一、早确定培养重点

中国最早的大教育家孔子虽然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但也根据人的智力和学习态度把教育对象分成“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困而不学”等不同的类型,此种划分虽然包含有先验论的色彩,但也指出了人在智力和后天学习方面的差异。先秦儒家和墨家都讲爱,墨家讲的是兼爱,儒家讲的是差别爱,而由近及远、由亲至疏的差别爱才是现实的爱。所以,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底蕴形成有差别的针对性培养思路,从而突出重点应该是合情合理的。自己所在的黑龙江大学哲学学科是一级博士点学科。由于每年本科的招生数量有限,又地处偏远,多数本科生的考研目标是国内著名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等,因此硕博的生源比较复杂,科班出身的考生较少,多数都是跨专业的学生。

面对复杂的生源现状,笔者确定了差别培养的原则,即在学生和导师互选之后即确定重点培养的对象,而确定重点培养对象的依据主要是学生的未来志向。有的考公务员,有的直接工作,有的考博或未来专注学问,后者是需要重点培养的对象。已经毕业的重点培养对象中,有的已经获得北京大学的博士学位,也有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的,从事教学科研的学生多数都已经晋升副高职称,其中一些人已经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为所在高校的学术骨干。如已毕业的博士康宇已经完成一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出版3部专著,在《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文史哲》等杂志发表数十篇论文。已毕业的博士郑秋月、曹威也都承担有中国博士后基金、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并出版有自己的专著,在《哲学研究》等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他们都已经成为本单位教学和科研的骨干力量。目前,笔者依然坚持差别培养的原则,对于将来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相信会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二、早定题

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不加选择地接受所有信息。对于研究生而言,如果论文题目确定较晚,不仅不利于“集中精力打歼灭战”,还有可能会造成“到处乱撞”的尴尬和迷茫,甚至造成“心有旁骛”、“无所事事”的懒惰和麻木。所以,每一届研究生入学之后,我会不断的敦促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知识背景尽早确立论文题目。论文题目或范围确定之后,我会给他们推荐参考书目,并有针对性地探讨研究方法和步骤,在不同时段形成不同的阶段性成果,以便从容、顺利地完成学位论文。在已经毕业的硕博中,多数都是在入学的第一学期确定论文题目,因此,搜集、整理资料的时间比较充分,保证了学位论文的顺利写作。已毕业的硕士王传林由于论文题目确立早,准备时间充足,加之个人的勤奋,提前一年就完成了接近20万字的硕士论文。

优秀硕士论文篇7

欢迎报考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

我校学术型博士生选拔方式包括公开招考、“申请-考核”、硕博连读和本科直博四种方式。实行“申请-考核”方式的学部(院、系)有教育学部、物理学系、天文系、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化学学院、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等,以上单位的选拔办法将于近期另行公布,请届时查阅。硕博连读仅限本校在读的二年级学术型硕士生申请,一般在每年的12月份进行。本科直博生主要接收全国重点大学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一般在每年的9-10月进行(点击此处查询接收办法)。

现将公开招考简章公布如下:

一、招生人数

1.各学部(院、系)公布的招生人数中包含本科直博生及硕博连读生,不含各种专项计划(点击了解专项计划)。

2.各导师的拟招生人数已在专业目录中标注或说明。除明确标注了拟招生人数的导师外,其他导师的实际录取人数将依据其承担科研任务、生源质量、所在学部(院、系)的招生总名额等综合确定。

二、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学位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已获硕士学位人员(初试前获得硕士学位),或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或符合条件的同等学力人员,或已获博士学位人员。

同等学力人员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①获得学士学位后六年或六年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②在核心刊物(见附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四篇以上与所报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独立主持过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者发表文章数可酌减,但不得少于2篇。③已修完所报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且成绩合格。

只有硕士学位证书而无硕士毕业证书的考生(如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单证专业硕士等),如果在初试前不能获得硕士学位,只能以同等学力人员身份报考,并须符合上述同等学力人员报考条件。

我校不允许研究生同时攻读两个以上(含)不同层次或相同层次的学位。

在国(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

3.两位与所报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体检标准请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5.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即1969年9月1日以后出生)。

三、报名办法

【说明:考生报名前应仔细阅读我校的报考条件,确认完全符合后再进行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时必须如实、准确地填写信息。凡不符合报考条件或弄虚作假者,不予录取。报考资格审核将在录取阶段进行。】

1.报名时间:2013年11月23日至12月23日。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网址为:graduate.bnu.edu.cn/bsbmindex.htm。具体要求、流程请在网上报名期间查阅相关说明。报名费200元,采取网上支付方式,一经支付,将不予退还。

2.报名者须于2013年12月31日前(以邮戳为准)按要求向报考学部(院、系)研究生教务办公室提交以下书面材料。书面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必须与网上信息一致。

(1)报名登记表(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打印前请按要求上传本人电子照片,打印后本人须在每页亲笔签字确认);

(2)两份专家推荐书(在网上报名系统下载空表后请专家填写);

(3)个人自述(在网上报名系统下载空表后填写,需同时在网上报名系统提交电子版);

(4)本人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研究成果(原件或复印件均可),需同时在网上报名系统提交本人已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最多3篇;

(5)已获硕士学位人员提供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在国(境)外获得的硕士学位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毕业证书复印件(单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不必提供)、硕士学位论文,及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由考生攻读硕士学位所在院校研究生培养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也可从本人档案管理部门复印并加盖其公章。下同);

应届硕士毕业生只需提交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被录取后,如在入学报到前不能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及毕业证书将被取消入学资格。

同等学力人员提交学士学位证书及本科毕业证书复印件、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

四、选拔

选拔包括初试和复试。

初试科目:外国语(不含听力)及两门业务课,具体科目名称请查询专业目录。我校不提供参考书目,请自行选择相关书目学习。

初试时间:2014年3月15日、16日。

初试地点:北京师范大学校内,具体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准考证不再寄发,请考生于考试前一周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下载。

同等学力人员须加试两门硕士阶段专业基础课和政治理论。

复试有可能安排在初试后马上进行,也可能在初试成绩公布后进行,具体安排请于考试前一周在研究生院网站查询。

五、录取

根据初试和复试成绩,综合考虑考生的科研情况和工作业绩等,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培养和定向培养两类。非定向培养博士生的人事档案必须转入北师大,户口可以自愿选择是否迁入北师大,毕业后在规定时间内落实工作单位后,学校按国家有关就业政策予以派遣。定向培养博士生的人事档案、户口均不迁入北师大,毕业后必须回录取时就职的单位工作。

北京地区定向培养博士生在单位保证其学习时间的前提下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其他博士生均须全脱产学习3年。定向培养的北京地区考生学校将不安排住宿。

考生报考时不必提供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书面材料。考生需自行处理与工作或学习单位因考试录取而产生的所有问题。如果因此造成不能复试或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体检在新生入学时统一进行。体检不合格者,取消入学资格。

任何时候发现弄虚作假者,我校将取消其录取资格,已入学的取消学籍,责任由考生自负。

六、学费和奖助体系

1.所有学术型博士生均需缴纳学费。普通博士生学费标准为1万元/生.学年,在每学年第一学期报到时缴纳,按三学年缴纳。本科直博生前两学年按学术型硕士生标准缴纳学费,即为0.8万元/生.学年,后三学年按普通博士生标准缴纳学费。

2.我校自2014级学术型博士生起实行新的奖助办法。新的奖助体系包括基本助学金、三助津贴、优秀新生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奖学金、突出成果奖励、专项奖学金等。

所有学制年限内的非定向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生,完成各学习阶段规定学业,均可享受基本助学金,额度为1.2万元/生.学年。

博士生的三助岗位包括助研和助教岗位,博士生通过承担相应岗位任务,按劳取酬。三助岗位数不低于学制年限内的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生数的80%,三助津贴为1万元/岗.学年。

优秀新生奖学金用于奖励综合素质高、学术潜力突出的新生,奖励覆盖率为当年新生总人数的35%,奖励额度达到8万元/生。

优秀研究生奖学金主要奖励学业优秀、综合表现突出的二、三年级博士生。奖学金覆盖率为学制年限内在校二、三年级博士生数的30%左右,奖励额度不低于1.5万元/生.学年,为3万元/生.学年。

突出成果奖励主要奖励发表高水平科研成果、参加高水平学术活动并获得奖励,以及在其他全国性及以上艺术、体育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术型博士生。

另外,我校还设有各类专项奖学金,部分学部(院、系)也设有专门奖学金。

本科直博生前两学年享受学术型硕士生奖助待遇,后三学年享受学术型博士生奖助待遇。

已获博士学位人员及年龄超过45周岁人员被我校录取为博士生的,需按规定缴纳学费,但不能申请以上奖助学金。

除上述奖助学金外,我校还设立了博士生短期出国访学(含参加国外学术会议)资助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教育部学术新人奖等多种奖励和资助项目,用于奖励资助所有在学制规定年限内的在校优秀博士生的学习及科研工作。

我校2007年起开始实施“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在学校重点建设的学科领域每年选拔约150名学生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或进行联合培养,详情请登陆我校研究生院网站查询。

七、其他

1.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均在网上公开,请及时关注北师大研究生院主页(graduate.bnu.edu.cn)。

2.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也不提供往年试题。

3.联系方式:

(1)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电话:(010)58808156,email:yanzh@bnu.edu.cn,传真:(010)58800519;办公地点:前主楼a212

通讯地址: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邮政编码:100875。

(2)北京师范大学各学部(院、系)联系方式

请点击此处查询。

优秀硕士论文篇8

现将公开招考简章公布如下:

一、招生人数

1.各学部(院、系)公布的招生人数中包含本科直博生及硕博连读生,不含各种专项计划(点击了解专项计划)。

2.各导师的拟招生人数已在专业目录中标注或说明。除明确标注了拟招生人数的导师外,其他导师的实际录取人数将依据其承担科研任务、生源质量、所在学部(院、系)的招生总名额等综合确定。

二、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学位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已获硕士学位人员(初试前获得硕士学位),或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或符合条件的同等学力人员,或已获博士学位人员。

同等学力人员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①获得学士学位后六年或六年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②在核心刊物(见附件)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四篇以上与所报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独立主持过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者发表文章数可酌减,但不得少于2篇。③已修完所报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且成绩合格。

只有硕士学位证书而无硕士毕业证书的考生(如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单证专业硕士等),如果在初试前不能获得硕士学位,只能以同等学力人员身份报考,并须符合上述同等学力人员报考条件。

我校不允许研究生同时攻读两个以上(含)不同层次或相同层次的学位。

在国(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微博]服务中心的认证。

3.两位与所报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体检标准请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5.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即1969年9月1日以后出生)。

三、报名办法

【说明:考生报名前应仔细阅读我校的报考条件,确认完全符合后再进行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时必须如实、准确地填写信息。凡不符合报考条件或弄虚作假者,不予录取。报考资格审核将在录取阶段进行。】

1.报名时间:2013年11月23日至12月23日。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网址为:graduate.bnu.edu.cn/bsbmindex.htm。具体要求、流程请在网上报名期间查阅相关说明。报名费200元,采取网上支付方式,一经支付,将不予退还。

2.报名者须于2013年12月31日前(以邮戳为准)按要求向报考学部(院、系)研究生教务办公室提交以下书面材料。书面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必须与网上信息一致。

(1)报名登记表(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打印前请按要求上传本人电子照片,打印后本人须在每页亲笔签字确认);

(2)两份专家推荐书(在网上报名系统下载空表后请专家填写);

(3)个人自述(在网上报名系统下载空表后填写,需同时在网上报名系统提交电子版);

(4)本人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研究成果(原件或复印件均可),需同时在网上报名系统提交本人已发表的代表性学术论文,最多3篇;

(5)已获硕士学位人员提供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在国(境)外获得的硕士学位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毕业证书复印件(单证专业学位研究生和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不必提供)、硕士学位论文,及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由考生攻读硕士学位所在院校研究生培养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也可从本人档案管理部门复印并加盖其公章。下同);

应届硕士毕业生只需提交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被录取后,如在入学报到前不能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及毕业证书将被取消入学资格。

同等学力人员提交学士学位证书及本科毕业证书复印件、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

四、选拔

选拔包括初试和复试。

初试科目:外国语(不含听力)及两门业务课,具体科目名称请查询专业目录。我校不提供参考书目,请自行选择相关书目学习。

初试时间:2014年3月15日、16日。

初试地点:北京师范大学校内,具体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准考证不再寄发,请考生于考试前一周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下载。

同等学力人员须加试两门硕士阶段专业基础课和政治理论。

复试有可能安排在初试后马上进行,也可能在初试成绩公布后进行,具体安排请于考试前一周在研究生院网站查询。

五、录取

根据初试和复试成绩,综合考虑考生的科研情况和工作业绩等,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培养和定向培养两类。非定向培养博士生的人事档案必须转入北师大,户口可以自愿选择是否迁入北师大,毕业后在规定时间内落实工作单位后,学校按国家有关就业政策予以派遣。定向培养博士生的人事档案、户口均不迁入北师大,毕业后必须回录取时就职的单位工作。

北京地区定向培养博士生在单位保证其学习时间的前提下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其他博士生均须全脱产学习3年。定向培养的北京地区考生学校将不安排住宿。

考生报考时不必提供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书面材料。考生需自行处理与工作或学习单位因考试录取而产生的所有问题。如果因此造成不能复试或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体检在新生入学时统一进行。体检不合格者,取消入学资格。

任何时候发现弄虚作假者,我校将取消其录取资格,已入学的取消学籍,责任由考生自负。

六、学费和奖助体系

1.所有学术型博士生均需缴纳学费。普通博士生学费标准为1万元/生。学年,在每学年第一学期报到时缴纳,按三学年缴纳。本科直博生前两学年按学术型硕士生标准缴纳学费,即为0.8万元/生。学年,后三学年按普通博士生标准缴纳学费。

2.我校自2014级学术型博士生起实行新的奖助办法。新的奖助体系包括基本助学金、三助津贴、优秀新生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奖学金、突出成果奖励、专项奖学金等。

所有学制年限内的非定向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生,完成各学习阶段规定学业,均可享受基本助学金,额度为1.2万元/生。学年。

博士生的三助岗位包括助研和助教岗位,博士生通过承担相应岗位任务,按劳取酬。三助岗位数不低于学制年限内的全日制学术型博士生数的80%,三助津贴为1万元/岗。学年。

优秀新生奖学金用于奖励综合素质高、学术潜力突出的新生,奖励覆盖率为当年新生总人数的35%,奖励额度达到8万元/生。

优秀研究生奖学金主要奖励学业优秀、综合表现突出的二、三年级博士生。奖学金覆盖率为学制年限内在校二、三年级博士生数的30%左右,奖励额度不低于1.5万元/生。学年,为3万元/生。学年。

突出成果奖励主要奖励发表高水平科研成果、参加高水平学术活动并获得奖励,以及在其他全国性及以上艺术、体育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术型博士生。

另外,我校还设有各类专项奖学金,部分学部(院、系)也设有专门奖学金。

本科直博生前两学年享受学术型硕士生奖助待遇,后三学年享受学术型博士生奖助待遇。

已获博士学位人员及年龄超过45周岁人员被我校录取为博士生的,需按规定缴纳学费,但不能申请以上奖助学金。

除上述奖助学金外,我校还设立了博士生短期出国访学(含参加国外学术会议)资助金、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教育部学术新人奖等多种奖励和资助项目,用于奖励资助所有在学制规定年限内的在校优秀博士生的学习及科研工作。

我校2007年起开始实施“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在学校重点建设的学科领域每年选拔约150名学生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或进行联合培养,详情请登陆我校研究生院网站查询。

七、其他

1.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均在网上公开,请及时关注北师大研究生院主页(graduate.bnu.edu.cn)。

2.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也不提供往年试题。

3.联系方式:

(1)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电话:(010)58808156,email:yanzh@bnu.edu.cn,传真:(010)58800519;办公地点:前主楼a212

通讯地址: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邮政编码:100875。

(2)北京师范大学各学部(院、系)联系方式

优秀硕士论文篇9

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招收博士研究生的一学科有物理学、化学,二级学科有动物学、环境科学。全校招生总数为26人,每学科(专业)招生计划(各含硕博连读1人)详见专业目录。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二、招生方式

(一)普通招考:面向所有符合报考条件的已获得硕士学位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及同等学力人员进行公开招考选拔博士生。

(二)硕博连读:从本校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且成绩优秀,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学硕士生中择优遴选博士生。拟按硕博连读方式选拔的学生需根据学校的规定提出申请,学科和学院同意,并通过学校组织的博士生入学考试或考核,被录取后才能进入博士阶段的学习,具体要求选拔办法见《河南师范大学关于选拔优秀硕士研究生硕博连读攻读博士学位的办法(试行)》

三、报考条件

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博士生的基本条件是: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学校规定。

4.报考国家计划内博士生考生的年龄应不超过45周岁;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博士生考生的年龄不限。

5.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6.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后在与所报专业相近岗位工作满6年;

(2)已取得所要报考专业的硕士生阶段的课程结业证(由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出具);

(3)已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以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2篇属于所报学科专业的学术论文。

7.现役军人报考我校博士生要求按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规定办理。

以硕博连读方式报考博士生的基本条件是:除满足上述第1、3、4、5条规定外,考生应是已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和考核,成绩优秀,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河南师范大学二年级硕士研究生(限相同或相近专业)。

四、报名及考试时间、地点

我校博士研究生2013年度招生一次。

报名时间:2012年12月1日到2013年1月31日,如有调整另行通知;

报名地点: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外地考生可函报);

考试时间:2013年3月中下旬,具体时间以准考证为准。

五、报名手续

符合报考条件的报考人员需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下列材料:

1.填写好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通过网报系统产生打印)。

2.两名专家推荐书。

3.学位、学历证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生必须在入学前补交)或证明书。

4.身份证复印件。

5.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按要求提交有关材料;

6.考生必须通过网上报名提交相关信息,报名网址:yjs.htu.edu.cn/zsgl/bswb/

六、考试与评价

硕博连读方式报考河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的考试与评价,按《河南师范大学关于选拔优秀硕士研究生硕博连读攻读博士学位的办法(试行)》执行。普通招考方式的考试与评价过程包括:

(一)申请材料审查和科研创新能力评价

在初试前招生学院组织专家对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认真的审查,并对考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评价。通过考生的硕士课程成绩、硕士学位论文(含评议书)、考生参与科研、、出版专著、获奖等情况及专家推荐意见、考生自我评价等材料对其做出评价结论,该结论应作为录取环节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二)初试

初试的科目为自然辩证法(已获硕士学位者和应届硕士毕业生可申请免试)、外国语和两门专业课。考试方式均为笔试。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00分。

(三)复试

学校根据招生计划及考生成绩情况,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公布复试名单、办法和程序,组织考生复试。复试内容主要包括对考生学术水平的考查、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及体格检查等。

七、录取

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硕士(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硕士(学士)学位论文和评议书,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录取类别为非定向、定向、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等四种。

非定向:不交学费,享受普通奖学金,办理人事档案转移手续(在职人员入学时还需办理工资关系转移手续,否则不得享受普通奖学金)。

定向:不交学费,签订定向协议,不办理人事档案转移手续,不享受普通奖学金。

优秀硕士论文篇10

关键词:园林环境;风景园林;绿地指标;园林施工

中图分类号:tU98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当前园林工程质量主要问题

1、风格如果各种相冲突的元素杂乱的柔和在一起,没有统一的风格,就会使整个设计显得杂乱无章。

2、植物当设计人员忽视本土树种,盲目引进外来树种、且施工人员移栽和后期养护不当时,就会使树木大量死亡。徒劳无功不说,而且还浪费了金钱。

3、工艺对于树木的修剪,一般都是没有相关园林知识的工人,他们大都不了解苗木养护和修剪工艺,随意修剪苗木。景观与成活率从何而来?

二、制约园林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

1、市场管理缺乏规范景观产品具有其特殊性,与建筑相比,少了很多安全(如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并有较大的可改造性,不良后果的责任也较小,这些特点导致了各方面的干预增多。同时,建设主管部门对景观设计和施工的资质管理把关不严(如无图签、未盖章的图纸可用于施工)。个体施工队伍常常以免费设计以及灵活的经营方式占有市场,特别是中小型项目。而大中型项目的方案招投标也多不规范,评委的专业素养令人怀疑。在这种较为混乱的市场形势下,景观作品的质量又何以保证?

2、植物方面的原因市场上植物资源稀缺,有时候并不是设计人员不做市场调查,而是你一旦作了市场调查以后,你的设计(植物配置)就没有办法搞下去了,因为你会发现市场上的苗木品种根本就没有几种,有时候一些很好的想法在施工的过程中因为苗木的问题而变地一踏糊涂,另外很多树种的价格也没有明确的参考,令设计人员无法准确估量工程造价,给设计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这就要求我们设计师在设计之前要先了解当地的苗木资源,苗木规格也不能为了尽早出效果而过分放大,导致施工难度加大或不能正常施工,有些植物的规格也应该明确界定,使得预算和核算的差距尽量减小。做到设计切合实际,利于施工,同时不忘景观效果。

三、如何提高工程质量

1、提高设计水平、搞好设计审查

每一个园林景观都具有其不同的场所特征。场所的环境特性、功能要求、资金投入量以及景观设计者本人的创造力等因素决定了该景观的观赏价值。只有设计者保持清醒的意识,对所处的环境和地方文化有深刻独到的理解并融入设计,施工者才能完美展现设计的艺术性,优秀园林作品才会源源不断。

一方面,园林绿化工程的大部份实施对象,都是有生命的活体。通过各种各色树木、花卉、草坪的栽植与搭配,利用各种苗木的特殊功能,来达到清洁空气、吸尘、降温、隔音,营造与美化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园林绿化工程还强调追求工程的艺术美,园林绿化工程在景观小品、植物配置、古典建筑等方面则更讲究艺术性,其效果要给人以“移步换景”这一美的感受。这就要求工程监理技术人员对施工单位所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详细的审查。对施工过程中所采用的施工方案要进行充分论证,做到施工方法先进,技术合理,安全文明施工,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2、施工单位培育苗木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投入了各种原材料、产品、半成品、构配件和机械设备。投入材料的质量,如种植土质量、苗木质量规格、各种管线、铺装材料、灯光亮化设施、控制设备等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也就不可能符合工程质量的标准和要求,因此,严格控制投入材料的质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对投入材料的订货、采购、检查、验收、取样、试验均应进行全面控制,从组织货源到使用认证,要做到层层把关。

为更好地满足设计要求,施工单位有必要建立苗圃,栽培新优园林植物,解决个别苗木用量少、采购困难、施工成本较高等问题。

3、大力培训绿化养护技工,加强后期养护管理

城市的园林绿化养护主要由进城农民工担当,但他们中绝大多数人并不了解新优苗木培育管理、绿化工程施工等基本知识,导致苗木死亡率较高。在市场稀缺绿化养护技术人才时,园林施工企业要大力培训绿化养护技工,以提高园林植物的成活率、利用率和观赏价值。

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理与控制的重要环节。目前,一般的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期不超过半年,但园林绿化工程合同规定从工程施工到工程移交需两年,即绿化养护期规定为苗木两个生长季节,目的就是确保绿化苗木成活,生长良好。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是苗木成活的关键,如果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优良,但绿化养护管理不到位,将严重影响园林绿化工程景观效果,影响工程质量。因此,必须加强园林绿化工程后期养护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4、加强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监理

工程质量的基础,做好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监理是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理与控制的关键。对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质量控制就是为了确保合同、规范所规定的质量标准,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手段和方法及监控措施,在进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得到落实。做好工程现场监理工作一方面要深入施工现场,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搜集地形地貌、地下管线、施工条件等有关资料,对质量、工期、效益目标做出规划。另一方面,目标规划工作从根本上决定监理效能,因此要及时组织项目监理班子成员对目标系统做出详细规划,并结合工程特点、地区环境和施工条件,从施工的全局和技术经济的角度出发,遵循施工工艺的要求,科学地制定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由此可见,要确保工程质量就必须重点控制工序质量。对每一道工序质量都必须严格检查,只要每一道工序质量都符合要求,整个工程质量就能得到保证。施工现场监理最终的落脚点是工序质量控制,因而搞好施工现场监理工作,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理与控制工作也就得到了保证。

参考文献

[1]陈鹭.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2009,(03)

[2]李素英.城市带状公园绿地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博士),2008,(03)

[3]肖磊.声光电在园林中的应用[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9,(04)

[4]牛青青.试论中国传统造园艺术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11,(04)

[5]陈敏.浅析城市园林设计中历史文化的挖掘与表达[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10,(04)

[6]陈华.园林绿化与建筑节能关系的理论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