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怎么样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2:15:00

广西师范大学怎么样篇1

关键词:开放;素描;教育

长期以来,在国内的传统美术教学体系中,素描,无疑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也是造型艺术教学的基础。其实素描教学关系到造型的问题,从根上说是关系到对艺术的认识的实际问题,即怎样画、按怎样的标准去画的问题或者怎样做才能兼顾不同资质的学生,让他们都有出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艺术在中国就是一个各种“主义”齐上阵的局面,如“传统主义”倾向于对中西方传统的深入研究和审视,“融合主义”致力于从各个角度对中西方文化体系解析找到“融合点”而努力,“大众主义”更是追求从大众的视角审美等出发找到能引起公众共鸣的内涵,“西方主义”则是以西方美术为标尺。具体到艺术家来说,个人自身的追求如此等等更不胜枚举。相对来说,传统求真,当代求新。在艺术教学上,高等美术教育本身其实就处于十字路口上:传统的国内美院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与当代艺术多元开放的矛盾;现在更时髦的词汇也是从传统国内保守的教学模式或思路到今天试图接受世界各民族先进文化的先进教学模式或思路等等。从字面上理解似乎新的事物总是要战胜旧的事物,我也相信好的东西终归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但是,我还认为字面上旧的东西未必就要一应抛之,所谓的新的事情也未必真具有生命力。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应当给与学生怎样的定位,怎样去面对日益开放,日益市场化的国际国内社会环境,学校的功能似乎早已经不是那么“象牙塔”。何处是学生该追求的风向标呢?等等各种现实面对的问题是关系到学生的将来,也关系到高师自身安身立命的问题。

作为当代的高等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不得不面临着一个现实的问题,就是培养的目标明显不能像专业美术院校那样奔着培养艺术家服务,而长期以来国内的培养模式就是按着“小美院”的模式和思路。在专业上做得也不如人家精,高师的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本身就是为着将来的中小学师资服务的。事实上,现在的社会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导向学生的也不仅仅是中小学教师,因为就业环境提供的做老师的机会毕竟还是少数,以及学生个人所见和价值追求不一样,实际上学生的追求取向是多元化的,这些都决定了现实的高等师范教育的取向和功能也不再是单一的模式,而是多元化的。这样的目标,对我们学生的要求既应该和必须是全的,又应该和必须是新的。在国际化的环境下还要求是有特色的,才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寻求一席之地。

在我们的寻求之路中,现在的环境已经让许多院校做出了“走出去”向人家先进的模式和方法学习和“引进来”各种级别的专业人才的各种开放的举措,而且必将形成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各种方法、模式、特色等也都在不断地探索和摸索着。事实上,突破单一的模式,在大的美院,十年前就已经在做的事情了。尽管我们理论和事实上不可能再次照搬他们的模式,但是在国内外大环境下和现今的形势,他们好些思路也是可以给我们提供启发的。因为,他们至少面临着国际化的大环境。而我们还有更有特色的目标就是美术教育,不仅要兼顾“艺术”,还得兼顾“教育”,这也是一直以来应该澄清的问题。可能,“走出去”可以了解更多。推陈出新也罢,开阔视野也罢,但我想无论怎样,我们都要研究实际问题。立足于自身所处的地区和自身的角色,这样,既要吸收外来的、其他专业院校或兄弟院校好的适合自身的做法,更要立足于自身,研究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差异,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真正做到具有地域特色的当代艺术教育。

广西师范大学怎么样篇2

一、具备深厚的语文专业功底

作为教师专业化出身的学院派,首先得具备丰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应对自己所教学科知识有全局的把握,知道每一部分在全局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相互间的关系。这不仅是因为不能把不准确和错误的东西教给学生,还因为只有在对知识和技能的准确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花更多的精力去设计教学、去关注学生。

原本以为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还过得去,应付一般的初中语文教学应该不成问题,可事实上却屡屡受挫。就拿演讲稿教学来说,演讲稿教学一般做议论文文体来处理,以教习议论文写作技巧为主要教学内容。可事实上,就什么是论点论据、有哪些论证方法、这些论证方法各自的用处是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作为老师的我,自己也是一头雾水,又怎能够教会学生明白。老师都不知道的知识,又有何资格去要求学生掌握?

对于演讲能力培养方面,我也是一筹莫展。说真的,作为一名中文系毕业的老师,说自己的讲演能力很差也真够汗颜的,但事实的确如此。一名语文老师,自己都不具备的能力,又怎有能力去培养学生,有何以给学生树立模范作用……

综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我今天要评述其中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师范类高等教育教学与基础教育教师培养脱节的问题。现今,师范类专业所授专业知识与基础教育教师所需掌握的专业知识有很大的出入。就拿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讲,既是师范类,就应以培养祖国未来的“灵魂工程师”为主,一且都应围绕这个主题来开设课程,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我们在大学学的都是一些什么呢?《中国汉字学》《中外语言学史》《文学概论》《文艺心理学》《比较文学》《中国古代文献学》……一些纯理论性的东西。当然,我并不是说开设这些课程有错,也并非说学这些东西无用。我想强调到是,这些课程的开设,占用了其他重要学科――《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语文教学论》等的课时,浪费了广大准教师的精力与时间,最关键的是冲散了师范类这一本质性的主题。就好比一堂课讲的东西太多太杂容易冲散教学重点一样,毕竟,对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来讲,能学好学精这几门课程,该具备的学科知识也就足够了。

二、要做研究型的中学语文教师

对于教师,这里有感彩差异较大的两种称谓“教育家”“教书匠”。教育家与教书匠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凭借自己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而后者只凭借自己的经验教学。相信,任何老师都不希望别人称自己为教书匠。那么,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你还得具备深厚、细密的条件性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因为,这些知识能帮助教师解决,怎样对待学生、怎样对待学生的学以及怎样高效教的问题。对于这方面能力的欠缺,我也是深有体会的。有时,一想到指导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要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去,心里便只能苦笑:“我们哪有什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大学里所开设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由于种种原因,真正有所收获的能有几人,纯理论的清谈能体会理解的又能有多少?对于教育理论的积累,我提一点鄙薄的建议:建议师范类高等院校加强对准教师教育理论知识积累的严格要求,以更严格的要求来敦促每一位准教师去自我学习、自我研究。

三、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

教师,作为培养人的人,还必须具有丰厚的人文素养。语文教学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身为语文教师,更应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基础,以此来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因为,教师威信的建立最根本的不是在教师身份的权威上,而是建立在思想、见识上。学生不会佩服、崇敬那些跟自己相差无几的老师。

同时,一名语文教师文化知识的广厚程度也影响了他课堂的趣味性程度。有趣味的课堂,学生才最有兴趣,也只有当学生对某门课感兴趣时,他们才会学得更好。据调查,初中学生最喜欢的语文课堂是语文与趣味相结合的课堂。当学生学习语文的注意力下降的时候,若能插以切合主题的趣味性故事加以调动,教学效果和课堂气氛明显要好得多。

语文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科学文化知识的丰厚积累,这是对一名合格语文教师的内在要求。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还应具备一些基本的外在素质――教师基本素养,包括三笔字、教学语言、讲演能力、写作能力……不管你的内在素质如何优秀,倘不能外化出来,也只能像陈景润一样,最终成为教育界的遗憾。

广西师范大学怎么样篇3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是时候开始制定计划了。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二》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

更多关于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请点下方链接

五年级语文下册《清贫》精选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精品教案

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大全

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二》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

(1)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目的

一、复习引入

合作绘图、练习巩固

目的是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复习、巩固有关图上方向、角度、距离等知识,为下面自己绘制平面图作准备。

(1)停车场在广场的方向,距离大约是米。小红家在广场的偏方向,距离大约是米。

(2)地铁站在广场东偏南45度方向,距离广场100米。你能在图上标出地铁站的位置吗?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1、出示学校的录相或图片

问: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出示数据: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活动角在校门的东偏北15度方向50米处。

2、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

3、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

(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道,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

4、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

5、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

(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

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

练习:

1、完成书上习题21页3、4题并订正。

2、在纸上设计小区,并说明各个建建筑的位置。

老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如医院、学校、商店、银行、邮局、药店等。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二》教案范文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根据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

教具准备:直尺、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交流例题1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⑴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

⑵教师叙述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

2.导入新课

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一)]

二、探究新知

㈠教学题例1

1.小黑板出示例1的相关内容。

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

(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体位置在哪里。)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

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

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

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

⑶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

3.组织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体位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小时)

4.练习:教科书20页做一做。

三、作业:练习五的2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关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一)

确定观测点

确定物体在观测点的什么位置

确定物体距离观测点的距离

第二课:位置与方向(二)

教学内容:教材第20、21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学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掌握画图的方法。

2.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

教具准备:直尺、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名师点拨第二题。

二、教学例题2

1.教师叙述例题2中一段文字,并小黑板出示题目。

提问:在例题1的图中,B市、C市的具体位置应该标在哪里呢?请你在例题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2.尝试画图。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⑵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⑶尝试画图。

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组织全班交流。

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白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B市: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B市距离a市200km,在图上也就是2cm。

C市: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C市距离a市300km,在图上也就是3cm。

4.算一算。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200÷40=5(小时)

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总结:

(1)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2)确定观测点。

(3)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4)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6.练习

教材第2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进行画图。

三、作业

练习五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在平面图上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是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板书设计;

位置与方向(二)

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确定观测点。

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第三课:位置与方向(三)

教学内容:教材第22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观测点的变化灵活描述路线。

教具准备:量角器、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

(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方向;确定物体相对于观测点的距离。)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三)]

二、探过新知

㈠教学例题3。

1.出示台风的大致路径图。

(1)让学生在路径图上分别找一找:台风生成地、a市、B市、路径图上的方向标。(2)指名汇报。

2.提出问题。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

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进行如下适当启发:

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km,然后改变方向,向西偏北方向移动

了km,到达a市。接着,台风又改变了方向,向偏30度方向移动了km,到达B市。

3.组织交流。

指名汇报,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通过交流活动让学生明白台风到达一个新的位置后,要以新的位置作为观测点来判断台风运行的方向。

4.小结描述路线的方法。

描述路线时要讲清楚“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二)出示教材第22页“做一做”。

1.提出要求。

根据下面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

2.小组讨论画图方法。

⑴学生小组讨论怎么样画图。

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讨论。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位置与方向二》教案范文三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1

备课人

袁友平

教材解读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学会通过测量描述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并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讨,掌握画图的方法。

4.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根据描述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预习

导学案

预习

引导

自己理解台风的有关知识,知道在播报台风消息时,是怎样播报的?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小组

活动设计

学情设计

(必须手写)

学习案

激趣

利导

1.交流例题1中有关台风的消息。

⑴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

⑵播放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

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

2.导入新课

现在台风的确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一)

“四互”悟导

㈠教学题例1

1.投影出示例题1。

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信息?

(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体位置在哪里。)

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具体位置的方法。

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

⑵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引导。

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

(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

3.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

提问:如果只有一个条件,能够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距离观察点的距离,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距离”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具体位置。

4.组织计算。

师:现在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具体位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

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

600÷20=30(小时)

(二)教学例题2

1.投影出示例题2。

提问:在例题1的图中,B市、C市的具体位置应该标在哪里呢?请你在例题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2.尝试画图。

⑴学生独立思考怎样标出B市、C市的具体位置。

⑵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

⑶尝试画图。

教师巡视交流,参与部分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3.组织全班交流。

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

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白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

B市: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B市距离a市200km,在图上也就是2cm。

C市: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再表示距离,用1cm表示100km,C市距离a市300km,在图上也就是3cm。

4.算一算。

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千米/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200÷40=5(小时)

5.总结画图的基本步骤。

交流:你们认为在确定物体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总结:

(1)确定平面图中东、西、南、北的方向。

(2)确定观测点。

(3)根据所给的度数定出所画物体所在的方向。

(4)根据比例尺,定出所画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图上距离。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知道要确定物体的位置,关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在平面图上标明物体位置的方法是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习得

固导

1.教材第20页“做一做”。

这道题物体所在的具体方向和距离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学生自己测量和计算。

⑴让学生独立进行测量、计算、填空。

⑵组织交流。

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测量方向的,怎样计算距离的。

2.教材第21页“做一做”。

⑴学生独立进行画图。

⑵投影展示,组织评议。

⑶交流画图的方法。

作业案

长江作业本相应练习

板书案

板书设计;位置与方向(一)

确定观测点

确定物体在观测点的什么位置

确定物体距离观测点的距离

反思案

第二课时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教学内容

位置与方向2

备课人

袁友平

教材解读

教学目标

1.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3.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能用语方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描述画出具体的路线示意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观测点的变化灵活描述路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预习

导学案

预习

引导

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小组

活动设计

学情设计

(必须手写)

学习案

激趣

利导

1.复习。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了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哪几个条件?

分别让学生说一说。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二)

“四互”悟导

(一)出示主题图。此次台风的大致路径如下图。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台风的移动路线吗?1.分段描述,理解移动路径。

(1)师:从台风生成地到第一站,台风是怎么变化的?

师:沿正西方向移动,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师:移动了540km,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师:从台风生成地到第一站,我们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

生:把台风生成地作为参照点,发现台风向正西方向移动了540km。(ppt课件演示:台风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动了540km)

(2)师:到了第一站之后,台风改变方向了。(ppt课件演示:然后改变方向)。它是怎么改变方向的、移动了多少距离呢?

生:向西偏北30°方向移动了600km,到达a市。

师:西偏北30°方向是怎么看出来的?移动600km又是怎么知道的?

师: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了?

师:同意他说的吗?再请个同学来说一说。(ppt课件演示:向西偏北30°方向移动了600km,到达a市。)

师:我们刚才描述台风第一次移动时是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的?我们发现两次移动,描述路径时,参照点是不一样的。

(3)师:到达a市后,台风又改变方向了,接下来是怎么变的呢?(ppt课件演示:接着,台风又改变方向。)

生: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200km,到达B市。

师:同样他说的吗?再请同学来说一下。

师:这次把哪个点作为参照点?(ppt课件演示:向北偏西30°方向移动200km,到达B市。)

师:最后又改变方向了,怎么移?(ppt课件演示:最后又改变方向了,向正西方向移动100km。)

2.完整描述移动路径。

同桌两人一组,看着图,互相说一说台风的移动路径。

全班交流说一说。

(二)出示教材第22页“做一做”。

1.提出要求。

根据下面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

2.小组讨论画图方法。

⑴学生小组讨论怎么样画图。

教师巡视,参与个别小组讨论。

⑵组织交流汇报。

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画图的步骤:

①定下出发时的位置。

②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

③用量角器量出方向。

④确定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量出图上距离。

3.学生独立画路径图。

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4.展示汇报,交流评议。

交流时分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画的。

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特别是如何确定比例尺,也就是图上每一格代表实际的距离是多少。更

(三)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如何描述这样的路线图。(出示课题:描述路线图。)在描述台风移动路径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每移动一次,参照点都发生改变,要根据新的参照点来描述它的移动方向和距离(ppt演示)。

习得

固导

1.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3题。

这道题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测量,体会观测点的不同,引起方向的不同,从而懂得物体位置的方向是相对的。教学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哈尔滨的位置;

分别以北京和哈尔滨为观测点,画出“十”字方向标;

(3)连一连,量一量;

(4)说一说北京在哈尔滨的什么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

(5)你发现了什么?(物体位置方向是相对的)

2.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9题。

(1)先根据描述,把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画完整。通过这个小题,让学生巩固画路线图的方法。

(2)再根据路线图,说一说公共汽车沿原路返回时行驶的方向和路。通过这个小题,感受物体位置方向的相对性。

作业案

长江作业本相应练习

板书案

位置与方向㈡

描述路线:从哪里出发沿什么方向移动多少距离到达哪里

定下出发的位置。

标出示意图的方向标。

画路线图的方法:用量角器量出方向。

广西师范大学怎么样篇4

2007年8月23日,经历一场风雨后,邱冬芳终于站在了法庭上,将侵害她姓名权、受教育权的吴小燕和母校、班主任、教育局、公安局等九被告推上被告席,面对昔日的师长、同学、官员……她声泪俱下地责问:“是谁改变了我的命运?”

疑惑重重,落榜女孩莫名其妙成黑户

邱冬芳,1976年1月出生在江西省广丰县排山镇黄狮村,父亲在乐平市一家煤矿工作,母亲侍弄几亩责任田,还做些小生意,全家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初中时,冬芳已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漂亮姑娘。夫妻俩暗暗打算:四个孩子中,就数冬芳学习成绩好,他们决定用心培养冬芳,用知识为她创造更加美好的命运。

然而,命运似乎有意提弄人。1994年5月,正当邱冬芳踌躇满志按照父母设计的蓝图用心学习时,父亲却在一次矿难中遇难。在全家的一片痛哭声中,懂事的邱冬芳抚摸着装着父亲遗体的冰冷棺材,仿佛掉进了痛苦的深渊:她从此失去了疼爱自己的父亲,体弱的母亲要一个人拉扯四个孩子,今后的苦难将如何面对?她决定放弃学业,帮助母亲承担家务。

母亲坚决不依:“这可是你父亲生前的意愿哪!”为了保证邱冬芳的学业,正读高中的姐姐一声不吭地弃学打工去了。

望着母亲企盼的泪眼和姐姐执著的放弃,承载着全家人希望的邱冬芳铆足了劲,从此,屋里屋外常常看见邱冬芳起早贪黑的身影……

1995年7月,邱冬芳参加了中考。她企盼自己能考取一所中专学校,这样,她就能尽早地毕业参加工作,减轻母亲的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

然而,在苦苦的等待中,邱冬芳始终没有等到任何中专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一天,一名同学告诉邱冬劳说,在学校看到了她的中考成绩,考了600分。600分已经达到上重点高中的分数要求,可直到9月1日,邱冬芳也没有收到任何中学高中部的录取通知。她跑到学校询问班主任周小龙。周老师说,没有看到分数也没有看到录取通知。此后,邱冬芳三番五次到学校查问,周老师都告知没有,并说道:“你已没有希望了,不用再来找了。”

新学年开学了,邱冬芳躲进房间大哭一场。她想不通自己怎么会考得这么差,竟然连普通高中的录取通知都没有收到。那一刻,邱冬芳心中所有的自信轰然坍塌,求学的路在她的眼中变得迷惘而难以把握。

想到还有两个弟妹在读书,邱冬劳决定外出打工。1995年9月中旬,情绪低落的邱冬芳加入了打工的行列。从此她的人生彻底改变。

邱冬芳走出大山,来到了杭州西子湖畔,与同村的姑娘一起找到了一份在酒店做服务员的工作。虽然月收入只有280元,可从此不但可以自食其力,还能帮妈妈减轻点经济负担。邱冬芳渐渐从中考的失意中走出,脸上也有了笑容。

1996年元旦之夜,在酒店忙了一天之后,邱冬芳和姐妹相约去游西湖。看夜景、逛商场、品小吃……直到深夜,几个小姐妹们才回到宿舍。此时,邱冬芳突然大叫起来:“我的钱包不见了,里面还有存折和身份证!”

一番翻找之后,邱冬芳明白,定是游玩时自己被小偷光顾了。存折里还有800元钱呢,第二天,一夜未眠的邱冬芳一大早就赶到银行挂失,工作人员要她提供身份证。可身份证与存折一起丢失了呀,怎么办?那800元钱可是自己辛苦几个月才积攒下来的,只有回去补办身份证了。趁着春节来临之际,邱冬芳提前回到了家乡。

然而,奇怪的事儿发生了。当她在当地派出所要求补办身份证时,当班民警告诉她:“你的户口早在1995年8月就迁走了,我们这里不能给你补办身份证!”

“怎么可能?是谁迁的?迁到哪去了?”

回答是:“没有记载。”

于是,邱冬芳开始找派出所、找县公安局,在村里和县城来回奔波。可一直找到元宵过后,始终没有得到一个明确的解决办法。此时,约邱冬芳外出打工的小姐妹劝道:“你折腾了一个春节,还自白花了那么多路费。要是再为那800元钱耽搁外出打工挣钱,就更不值了。”

邱冬芳一想也是,只好无奈地放弃那本存有800元钱的存折,重新踏上了打工路。可她哪里知道,因为没有身份证,更多的苦难正等着她。

荆棘丛生,苦难幕后原是狸猫换太子

江南的春天,寒风仍然刺骨。邱冬芳来到事先联系好的杭州市郊的一家玩具厂报到,可她无法向厂方提供合法的身份证明,不论她怎样苦苦解释、哀求,厂家就是不肯招收她这个不明身份者。

眼看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求职遭到拒绝后,邱冬芳只好拖着行李去投宿,准备第二天再作打算。然而,同样因为没有身份证,她被旅馆拒之门外。

无边的夜色中,邱冬芳拖着行李,一边走一边哭,很快引起执勤联防队员的注意,经过一番盘问,因为既没有暂住证也没有身份证,邱冬芳被带到了派出所。

“没有身份证,是因为派出所把我的户籍资料弄丢了,不能怪我呀!”邱冬芳竭力辩解着。

“瞎扯,公安机关会弄丢你的户籍档案?”

最终,她被送进了置留室。漆黑、肮脏的置留室里关着近20名女子。这些人中有扒窃的、的……我怎么能与这些违法人员关在一起?邱冬芳感到非常屈辱,这要是传到家乡,自己还有脸见人吗?她大声叫道:“我没有犯法,快放我出去!”然而回答她的却是一声呵斥。

饥饿、寒冷、委屈和无助一起向邱冬芳袭来,那一夜,她抱着双膝不停地哭着……24小时后,她被罚款100元,才离开了置留室。

因为没有身份证,邱冬芳找工作屡屡受挫,正规单位不敢要她,她只好在一些小饭店做服务员、洗碗工,到郊区的蔬菜基地打短工。即便如此,办理健康证、工资卡依然是无法解决的难题。

“户口被人迁走了,害得她在外面打工时,就像犯罪分子害怕警察抓似的,整天躲躲藏藏。”谈起女儿的遭遇,邱冬芳的母亲廖春香悲愤不已。

日子在邱冬芳无可奈何的尴尬中流逝,不久,邱冬芳与同事张民恋爱了。张民长得帅气、为人憨厚,得知邱冬芳的遭遇,非常同情,常常伸出手来帮助邱冬芳。这使得处在落魄境地的邱冬芳感受到了生活的暖意。

1998年春节期间,两个有情人结婚了。可在办理结婚证的过程中,因为邱冬芳没有户籍证明,让张民大伤脑筋。小两口求爷爷告奶奶,花去了一大笔冤枉钱,依然得不到解决。

此时,一些风言风语传入张民耳中:“冬芳过去是不是嫁过人,户口让人迁到外地去了。”此话令张民顿生

疑虑。一天,奔跑了一天、身心疲惫的张民终于忍不住叫道:“见鬼了,你怎么会没有户口?”

丈夫语气中的指责和不满让邱冬芳心中升起无名火:“我怎么会知道呢,你不是到派出所去问过了!”

张民赌气地说:“人家结婚是因为彩礼而伤神,而我是为了你的户口去求人。这婚结得真窝囊!以后还不知道要遇到什么事……”

邱冬芳看着满脸怨气的丈夫,心里一酸:“难道你现在就后悔和我结婚了?”

在外面受了别人冷眼的张民,愤愤不平地答道:“至少是不痛快!”邱冬芳呆呆地看着丈夫,不祥的感觉弥漫心头。结婚没几天,两人心中就因户口问题留下了一个疙瘩。

仿佛是为了验证张民赌气时说的话,此后,办理准生证、给孩子上户口等一系列事情都因为邱冬芳户口、身份证的原因,多次面临难题……

不久,张民的父亲突患脑中风,家中花去一大笔医疗费后,父亲还是没有走出病魔的纠缠,离开了人世。经济上的重压,找工作的艰辛,生活中的诸多不顺……2004年4月,由于双方彼此缺少了信任,两人的婚姻走到了尽头。考虑到邱冬芳生活仍无着落,法院把孩子判给了男方。

2006年10月,邱冬芳因母亲生病从杭州回到家乡。为方便看病,母女俩在县城近郊租了一间房暂住。一天,邱冬芳遇到一名老同学,同学羡慕地说:“你现在可好了,在排山小学教书。现在教师的工资、待遇都挺好的。”

邱冬芳莫名其妙。自己在外打工已经11年了,怎么会冒出个排山小学老师来呢?邱冬芳心存疑虑,便试着给排山小学打了个电话,没想到却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

排山小学不仅有“邱冬芳”这个人,而且她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吴小燕。吴小燕?自己当时上初三时班上也有个叫吴小燕的。

邱冬芳想,吴小燕的中考成绩比自己差很多,如果排山小学的那个人真的是她,就太奇怪了,她怎么上了师范学校,还用自己的名字当上了教师?邱冬芳觉得事情太蹊跷,就托人到县教育局复印“邱冬芳”的档案。一看到档案,邱冬芳吃惊不小。档案里的学籍卡和入团志愿书都是自己的,亲属栏里也有自己父母和姐姐的名字。档案里另一份《上饶师范学校毕业生登记表》上的姓名也是“邱冬芳”,但多了一个曾用名“吴小燕”。

看着这份奇特的档案,隐约中,邱冬芳感到自己11年来的不幸和痛苦与这份档案有着某种联系,她决定查个水落石出。

怒讨说法,弱女子愤然状告九被告

经过追查,邱冬劳认定吴小燕是冒用了自己的名字,用自己的身份就读了上饶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排山小学。

为了讨个公平的说法,邱冬芳开始四处奔波,她的努力引起了江西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此后,江西省教育厅和广丰县监察局、教育局先后对此事件进行了调查,并查明吴小燕冒邱冬芳之名成为上饶师范学校委培生属实。

原来,还在吴小燕读初二期间,吴小燕的父亲吴发生找到时任五都中学的一名教师,请他帮忙争取一个中专的委培指标。1995年8月,吴发生看到女儿中考只考了531分,而上饶师范学校委培生的分数线控制在559分。他便将情况告诉了该教师。该教师通过关系争取到了上饶师范学校一个委培指标后,便和吴发生商量找一个中考达到上饶师范学校委培分数线的学生冒名顶替。该教师随后找到排山中学教导主任,两人认为邱冬芳比较合适:成绩600分,超过了上饶师范学校委培分数线,其父亲1994年遇矿难过世,家里生活困难,可能不再上学。

确定冒名对象后,吴发生又找人从县教育局中招办把邱冬芳的学籍档案提出来,采取换照片、涂改等方式“完善”相关学籍档案材料,再由排山中学按中考委培程序报送邱冬芳的学籍档案。不久,吴小燕便接到上饶师范学校寄给“邱冬芳”的录取通知书,吴发生又找人帮忙从排山镇派出所迁出了邱冬芳的户口。

就这样,吴小燕的父亲吴发生买通了多名老师及相关人员,通过学籍串换、涂改、户口调包等方式将女儿“包装”成邱冬芳,让其就读上饶师范,毕业后分配到排山小学当老师,并以“邱冬芳”之名领取工资近10年。而邱冬芳的命运却由此发生了逆转。

得知真相,邱冬芳愤怒了,假如她收到了那张属于自己的“上饶师范学校录取通知书”,也许她和母亲会尽力求人相助,去争取个委培指标,读书、当教师;假如她没能争取到上师范的委培指标,她也能以优异成绩被县重点高中录取,继续求学、考大学;假如她的户口不是因此被调包而成为“黑户”,也许她的求职路就不会那样荆棘丛生,她那幸福的家庭依然是莺歌燕舞……

2006年底开始,邱冬芳为了给自己讨个说法,终日奔走于各级政府部门间。

2007年5月31日,江西省教育厅派出的调查小组分别向上饶师范学校、上饶市教育局发出《关于吴小燕冒名邱冬芳读书问题处理意见的函》。在函中,江西省教育厅宣布吴小燕的毕业证无效,责成上饶师范学校予以收回。同时,责成广丰县教育局收回吴小燕冒名后取得的教师资格证,清退吴小燕的教师工作等。对于省教育厅作出的处理意见,吴小燕表示不服,并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8月13日上午,江西省政府法制办就吴小燕对江西省教育厅作出“吊销吴小燕毕业证、开除公职”决定提出不服的行政复议召开听证会。邱冬芳作为第三人参加了听证会,其间,两名刚过而立之年的昔日同窗痛哭流涕。

邱冬芳哭诉:“由于被人冒名,自己不仅失去了受教育权,也因户口被非法迁走,使自己的生活倍添磨难……”

吴小燕也悲泣地说:“我那时只有17岁,什么都是父母安排的。我也是经过刻苦学习才取得毕业证、教师资格证,当上老师的……难道我这10年的心血就这样自费了?”

江西省教育厅师范处邱处长认为,对吴小燕作出的处罚是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是纠正了她非法获得的“不当得利”。在复议期间,吴小燕最终撤回申请。

2007年8月23日,邱冬芳将侵害她姓名权、受教育权的吴小燕、母校、班主任、教育局、公安局等九被告推上被告席,要求冒名者吴小燕立即停止对其姓名权的侵权,九被告赔偿邱冬芳因姓名权、受教育权被侵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其他相关权益被侵犯的损失共计人民币456463元。

该案在广丰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庭审中,吴小燕父女的律师认为,吴小燕只是侵犯了邱的姓名权,并没有侵犯邱的受教育权。因为吴小燕争取的是师范类委培生,当年争取委培指标十分困难,吴小燕的父亲通过关系取得,所以邱冬劳此后没有继续接受教育与吴小燕在法律上没有因果关系。同时,上饶师范学校人认为,就算当时邱冬芳没有收到任何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但只要邱冬芳有继续读书的意愿,就该寻找其他上学机会,那么也不可能发生吴小燕冒名顶替的事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邱冬芳自已放弃了受教育的权利。

对于邱冬芳提出的要求吴小燕赔偿以她名义冒领的工资及以后工资损失共计24万余元,吴小燕父女的人认为,吴小燕领取工资是在自己付出劳动的前提下,不存在冒领之说。

对此,原告人、江西省法报律师事务所杨峻指出:邱冬芳当年的中考分数已过了上饶师范的委培分数线,并且,上饶师范也向邱冬芳发出了录取通知书,由于被告排山中学及其班主任老师未将考试成绩及委培分数线通知到邱冬芳本人,而且将录取通知书交给前来冒领的被告吴小燕,再加上本案其他被告的违法、违规行为,才使得吴小燕有了冒名顶替邱冬芳上学、工作的条件。而上饶师范对报到新生审查不严,使得邱冬芳的姓名被人冒用,从而使其失去了接受委培教育的机会。按照我国录取规定,一个学生只能收到一份录取通知书。当年,虽然邱冬芳没有被填报的第一志愿录取,但已上了当年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如果不是因为吴小燕冒用邱冬芳的姓名,邱冬芳将收到第二志愿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获得继续受教育的权利。

广西师范大学怎么样篇5

第一、城市里的家庭电脑等现代化的书写工具平台的出现简化和改变了孩子们的书写方式。

城市里的孩子喜欢使用电脑输入法,快捷简便,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不需要橡皮,想怎么美观就怎么美观又可无限写下去,省去多少麻烦,因而对于用手书写,他们都嫌麻烦和枯燥乏味,除非是要交的作业。此外用电脑写还有一大好处就是可以边做作业边聊天或直接联线询问怎么做,这真是寓学习于娱乐当中的经典模式。

第二、对汉字的书写意义的认识较以前发生的很大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高科技的东西层出不穷,知识也日新月异,人们似乎已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用笔写东西,字写得好不好感觉无所谓了。虽然考试中也会出现考写字的试题,但教师往往不会去认真得看,只要他没写错就一律给满分,这也使得学生认为写好字没用,字平时练得的少,写出来的字也就不会很好,错别字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

第三、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

应试教育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很看重题海战术的作用,于是乎教师满堂灌的教学、铺天盖地的题海压得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来正正规规写字,认认真真写好字,往往是做完一项作业又接一项,于是只图完成任务,字就越画越乱,出现很多错别字也就在所难免了,这反过来又加重了教师批改作业的难度。学生的错别字越来越多不仅影响其学习思维能力的发展,也间接影响到其性格的发展。

当然原因还有很多,但这确实需要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那么新时期我们该如何去担负起汉字写字教学的重任呢?

一、端正态度,转变观念

作为学校的领导也好,教师也好,应从只重视知识、只重视成绩转变到重视实际能力,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从“三个代表”的高度,充分意识到推广普通话,书写规范字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意识到学校是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意识到写字教学也是素质教学。其实,写字的好处并不仅仅在于使用,其更大的意义在于,练习写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转变观念,才能真正行动起来,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在学校里,教师的字写得棒与不棒,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态度和热情。因为学生天生喜欢模仿,教师常常是学生的重要模仿对象,教师的示范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要让学生写规范字,首先自己就要注重写字,写好,写规范。如果教师的字写得特棒,那无疑是一种享受,无形中就给学生树立了榜样,学生往往就模仿教师的风格,从而喜欢习字,甚至迷上书法,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营造氛围,深入人心

广西师范大学怎么样篇6

关键词:教学改革科学科学性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科学在教育上占有独一无二的无法估计的地位。”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对主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并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简单地说就是求真求实,即一是一,二是二,丁是丁,卯是卯,来不得半点虚假,不能有一点马虎。

教学是一门科学,就决定了讲授要有科学性。这是一条古老的教学原则,显然这是对一个教师讲授的起码要求。事实上,任何成功的教学,都是建立在讲授的科学性基础上。我们找不到一个错误百出、讲授不科学的教师是一线的好教师。因此,追求成功者,都得探讨讲授的可学性。

讲授的科学性,理论上已很成熟,关键是具体操作。具体操作,看似简单,实际存在许多问题。为此,笔者就怎么做才算是做到了科学性,谈点看法。

①科学的思想。科学自身,一直是在不同的思想斗争中发展的。讲授的教育性永远是存在的。我们不可能是要用错误思想教育学生。“三维”目标中第三维不就是思想教育问题吗?所以,我们必须在实际讲授中贯穿正确的人生观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坚持贵确、崇真、求实、存疑、创新的科学态度等。

②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在于组合,在于优选。但不管怎么组合,怎么优选,都应做好理论联系实际,要从微变做起,贯彻“推出”思想,强化责任感意识。笔者根据长期研究认为,做好理论联系实际是目前新课改教学的最好途径。从现实的教学改革发展来看,要大变,不客观,难实现,上策之举是在教学中施微变,无风险,易操作;改革的突破口是冲破满堂灌,不硬来。因此,概念、定理、公式等以水到渠成推出,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众所周知,假如一个教师无责任感,教学必然抱着应付的态度,有何科学方法可言。而且,所谓科学是相对而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不断变化。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③科学的内容。即在讲授中所阐述的一切现象、概念和规律是正确的,对实验的进行、规律的论证方法是实事求是的,不能发生错误。从实际教学考证来看,有这么几种情况值得注意。

第一,本来没问题,实际出了问题。例如:想法与说法不一致,想的是对的,说的是错的,怎么出现这种情况,连自己都说不清;再如:知识本来并不“难”,备课时也认为“简单”,再不作思考,一闪念之间,讲授出了问题。这种情况类似于我们在考试时,一看题“简单”就答,检查也检查不出“问题”,每到这个地方就认为“没问题”,考完以后才醒悟过来了。这不是知识问题,是不细心的结果。

第二,不以为是问题,实际就是问题。例如:物理量字母应该大写,写成小写;作图中规定虚线,画为实线等。不认为是问题,这是“马虎病”的结果。其实,这样做,从物理意义自身来说,已经发生了变化,是不允许的;从规范要求来说,如果可以,等于是无“规定”、“规范”之说了,还有什么科学?

第三,本来有问题,瞒哄了问题。例如:由于实验仪器的粗糙或使用日久,实验数据误差太大,自己也不去找原因,想办法,采取补救措施,在课堂上做手脚,凑数子,堂而皇之几句话,哄骗学生过关。

第四,实际有问题,不知道是问题。例如:有的教师在学生时代就比较马虎,似懂非懂。上岗后又没有充分备课,不知道问题,以致“马虎”到课堂上来。据我们了解,这种情况以新教师出现的几率较多。这里,还有一种普遍存在的问题,值得研究:受长期应试教育“知识第一”的思想影响,许多教师仍以教知识为主,忽略与知识相伴随的方法、能力。我们有诸多理由可以说明,这是不科学的。我们要转变观念,逐步转移到以能力为中心上来。

解决上述不科学的问题,关键是要树立“科学”意识,提高“科学”素养。笔者常常提醒自己的学生:你认为“简单”时,可能“不简单”;你认为“没问题”时,可能就是“问题”。要处处问个为什么。只要我们细心地、认真地、深入地备好课,这些问题是可以避免的。

④科学的表达。教师讲授语言表达不准确,必然导致学生对知识的错误理解,这当然是不允许的。但是在实际中,这类问题较多。例如:物理中的“惯性”是物体运动的一种属性,并不是力。有的教师常常说,由于“惯性作用”,怎样怎样。谈“作用”就成了力,这显然是错误的。再例如:讲完某概念、某规律或某设备后,为了结合实际,说明其重要性,往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里无疑要区别是“日常生活中”还是“生产中”,是“应用”,还是“广泛应用”,动不动就是“日常生活中”,又是“广泛应用”,恐怕就不对了。如直流电动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不算太多,而交流电动机在工厂中应用广泛。这就要确实搞清楚,不能“马虎”表达。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一个学科群,每一门学科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都积累了大量的知识素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各门学科特有的概念、范畴是专业术语。专业术语都有确切的内涵和处延。教师讲授某学科知识时,必须使用该学科的专业术语,一般不能用生活用语来代替。有必要用通俗说法时,不能与专业述语矛盾而违背科学性。如在政治经济学课堂上不能用“钱”代替“货币”。再如物理教师讲授“光的反射”时讲到,光被物体表面反射时,只有一部分光被反射,还有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了。在太阳光照射下的平面镜温度会升高,就是吸收阳光的缘故。这里的“物体”、“反射”、“平面镜”说成“东西”、“反光”、“平的镜子”是不妥当的。也许在某种程度上有些日常用语易于理解,但它却脱离了学科的专有术语,脱离了学科教学特殊的语言环境,是不科学的。

我们从课堂语意表达的角度看,科学性也可这样概括:无拖泥带水、华而不实的废话;无文白夹杂、故作艰深的玄话;无颠三倒四、文理不通的胡话;无违背科学、产生歧义的混话;无庸俗低级、不干不净的粗话。

显然,表达准确要求我们教师选词精当,组词恰当,掌握丰富的词汇,特别要掌握各种同义词,把那些微小的区别表达出来。这恐怕要靠平时下功夫,多探讨,打好基本功,临时突击是难以奏效的。

所以,我们认为,做到讲授的科学性,首先要重新定位讲授科学性的内涵,不能仅仅局限在知识上,要体现三维目标。然后要多研究,研究才能发现问题,研究才能解决问题;越研究越能明白,越研究越能深入。

让我们记住古语:口中说,纸上做,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张璞扬、单光华主编:《中学物理教学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广西师范大学怎么样篇7

学评价的计量化使评价活动强调了一些教学技巧上的细枝末节,却忽略了教师个人的才华,评价结果没能真正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识修养。教师教学行合理的评价关系到教师成长方向的确立。

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首先要建立评价的标准,标准是评价的依据和前提条件。评价标准的建立使判断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它能引导课堂教学的改革方向。同时,它还能引导教师个人的成长方向,即教师今后应把精力投向何处。因此,评价标准的建立对于评价本身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评价标准的“真理性”受到质疑,那么评价活动和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就被打上了大大的问号。

评价的标准如此重要,那么怎样确立一个客观、合理的评价标准呢?或者说,评价标准确立的依据是什么呢?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源于教学观。教学观是比教学评价更高一个层次上的范畴。教学观是人们对教学的一个总体的观点、态度和倾向。有怎样的教学观就相应地产生怎样的教学评价标准。

从更深层次上讲,评价本身还必须从哲学的高度进行探究。从教育史来看,教学观是随着历史发展的,一个时代有着这个时代特定的教学观,体现了这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氛围。

在机械论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人们建立的教学评价标准也相应地带上了机械论的色彩。机械论的教学观提出以学科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来建立评价标准,即根据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先制定的教学目标来评价教师教学的优劣。在评价中主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学生的学业成绩的“结果”作为评价依据,可把这样的评价体系归人“结果论”范畴。

随着西方社会对“机械论”哲学观的批判,人们在教育中越来越倾向人本主义教学观。人本主义教学观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成长。这种教学观并不认为学习的“结果”是重要的,而是认为学生对学习的“参与”这个“过程”本身最重要。说到底,在这个教育全球化的时代,在这个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个“后现代”哲学登上舞台的时代,并没有什么固定的知识体系是学生必须去学的。密斯教授在他的著作《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中这样表述:“在教育界,全球化过程造成的普遍不确定性一直在某些方面存在。后现代派就‘什么东西可以信心十足地教给学生’这一问题所怀的担忧,如今更因‘信心十足地教意味着什么’这一难以理解的问题而加剧—尤其是在谓的新知识经济时代,教学往往被简单还原为如何‘管理’教育空间,除了计划和组织技巧外,不需要教师有任何个人才千。..}17随着西方哲学对“主体一客体”、“真理一谬误”这些二元思维方式的批判,西方后现代哲学流派更加倾向于对任何号称为“绝对真理”的体系进行“解构”。他们认为任何真理都是从某一“视角”出发来看待问题的,并不存在自在自为的绝对真理。后现代文化的氛围也渗透到了教育领域,人们从对真理的崇拜转向个人切身的体验世界,强调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是第一重要的。在这种教学观下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关注教学的“过程”,强调师生互动,学生对教学的参与程度在评价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可把这样的评价体系归人“过程论”范畴。

中国的文化传统讲究“中庸之道”,对结果论和过程论的评价体系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合理取舍的态度。这种中庸的态度也体现在了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上:评价的标准既要体现教学的目标是否达成,又要体现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程度。评价时既要参照预先规定的教学目标,又要关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程度。

教育学属于人文科学范畴,教育科学并不像自然科学那样精确和量化。但是为了体现教学评价的客观和准确,又必须对评价活动给出一个“结论”。(评价结论该“如何”给出呢?是采用“计量化”的分值,还是根据教育学的人文科学性质对评价结论给予文本的描述?这本身就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教学活动本身的不确定性与评价结果所要求的明确性这两者处于一种“张力”之中,如何合理把握这对矛盾(张力)需要极高的智慧。

由于整个现代社会竞争氛围浓烈,对教师的教学评价需要给出明确的评价结果以选拔“胜者”。由于对于精确计量化的自然科学取得的物质和技术成就的认可和崇拜,人文科学也慢慢开始以自然科学的客观性(以精确的计量化为特征)为标准。对计量化的喜好与崇拜甚至到了如此高的程度,以至于如果某一学科(例如教育学、心理学等)不能精确进行计量,不能最终得到一个“数据”,那么这些科学就显得“不客观”而配不上“科学”这一称号。人文科学的计量化趋势越演越烈,20世纪的西方哲学和人文科学对此深感忧虑,对这个趋势给予了强烈的批判。加拿大著名的教育学专家、教育哲学家范梅南在他的著作《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中对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客观性标准作出了明确的区分,教育学应追求人文科学的严密性。“我们应该承认,人文科学对于准确、精确及严密有自己的标准。在定量科学中,准确与精确往往作为界定测量与设计精良的标志。与此相对,人文科学则尽量追求对具体事物丰富性与完整性的解释性描述,尽量使概念的基本本质达到完善。‘严密’的本意是‘坚硬’、‘硬度’。严密的科学研究基础被认为在方法上是严谨的、严格的,不与‘主观性’和定性研究妥协。‘硬数据’指最能反映数量单位或可测量到的测量的知识。与此相反,人文科学研究只有在道德和精神的意义上是‘强硬’的时候才是严密的。只有当一个人文科学的文本有勇气追求某些理念的独特性和意义时,才算是严密的。如果一个人并未准备坚持什么,那么坚持还有什么意义呢。这同样意味着,人文科学研究会以‘轻柔’、‘深清’、‘微妙’和‘敏感’的方式将生活现象的意义带人我们的意识。

人文科学的“计量化”趋势虽然遭到了西方哲学的强烈批判,但这个趋势本身似乎有进无退。为了追求精确和“便利”,“计量化”的方法也应用到教师教学的评价体系中。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给出一些量化的指标:例如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否合理,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注重“师生互动”,教师的板书是否规范,教师是否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等。对每一项指标设立一个权重以赋予这些指标相应的分值,这些指标的分值相加以百分制计算。以这些量化的指标为依据来给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通过给每一项指标打分,并且根据统计学的权重计算对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效果给出一个最终的“总分值”。评价标准的建立是如此重要,我们不禁要问:各项指标被赋予的权重“依据”是什么?进一步问:各项指标本身被确立的“依据”是什么?更进一步深究,用百分制的计量化方法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是什么?或许用分值进行教学评价比较“方便”,“方便”是真理的代名词吗?例如,甲教师最终得分80分,乙教师得分85分,从最终的得分来看,乙教师的教学水平“当然”要优于甲教师。当两位教师的教学评价通过两个分值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不禁要对这个评价结果本身进行评价。一个问题浮现在眼前:这样的评价是否合理?

虽然这样的教学评价考虑到了“结果论”,即教学是否达到了预先确立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评价也同时考虑了“过程论”,即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注重“师生互动”等,但这些只是“外在的细枝末节”。通过这些关注细节的指标是否“真”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更令人担忧的是:对这些“外在的细枝末节”的关注恰恰忽略了教师真正的教学能力,恰恰忽略了教师内在的学识和师德修养,恰恰忽略了教师个人的才华。

如何评价教师真正的教学能力和学识水平呢?这些都是教师“内在的”个人素质,我们只能通过教师“外在的”教学行为来对教师真正的教学能力和学识水平“略知一二”。外显的教学行为与教师内在的教学能力和学识修养是怎样的关系呢?或许,德国哲学家西美尔对伦理学的深刻论述能给我们一些启发。西美尔认为外在的“伦理行为”并不是判断德行的最终依据。任何以命令式的“应然”规定的外在的伦理行为体系无法包容人类广泛的实践领域,无论是个人的实践领域还是社会的福乐安康。唯有“有德之人”才是一切良善行为最终的“源泉”。有德行的“人”在他的日常的一言一行中自然“流溢”出伦理的意义。作为一切外在行为载体的“人”为他的一切善与恶的行为最终负责。西美尔在他的演讲集《叔本华与尼采—一组演讲》中对此有如下论述:“古老道德所宣扬的思想是,德行看重的不是事实,而是事实背后的意志企图。这个思想在此处达到其完整的深度和广度:意志不再被视为具体的、受到某个特定理智推动的冲动,而是作为基本的存在,也就是人的那种不受任何时间与变化之决定的自在。与此相比,那种流行的、对道德责任的逆向追究,却让人觉得它仅仅是从看重外部行为的司法判定迈出的最初和暂时的一步。可是就凭这一步,人们却已首先到达了道德主义,也就是就日常实践而言已经足够的、那种针对个别行为意志的裁判机构;相反,此时在那条外部道路的狭隘的道德含义背后,人们才抵达了最后一站,那形而上的终点站;整个的人,也就是说,他的绝对的、不可更替的存在就是载体,就是每一个别的,仅仅作为现象的善与恶及其相应责任的真正现实。

人文科学的“计量化”趋势虽然遭到了西方哲学的强烈批判,但这个趋势本身似乎有进无退。为了追求精确和“便利”,“计量化”的方法也应用到教师教学的评价体系中。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给出一些量化的指标:例如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否合理,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注重“师生互动”,教师的板书是否规范,教师是否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等。对每一项指标设立一个权重以赋予这些指标相应的分值,这些指标的分值相加以百分制计算。以这些量化的指标为依据来给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通过给每一项指标打分,并且根据统计学的权重计算对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效果给出一个最终的“总分值”。评价标准的建立是如此重要,我们不禁要问:各项指标被赋予的权重“依据”是什么?进一步问:各项指标本身被确立的“依据”是什么?更进一步深究,用百分制的计量化方法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是什么?或许用分值进行教学评价比较“方便”,“方便”是真理的代名词吗?例如,甲教师最终得分80分,乙教师得分85分,从最终的得分来看,乙教师的教学水平“当然”要优于甲教师。当两位教师的教学评价通过两个分值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不禁要对这个评价结果本身进行评价。一个问题浮现在眼前:这样的评价是否合理?

虽然这样的教学评价考虑到了“结果论”,即教学是否达到了预先确立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评价也同时考虑了“过程论”,即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注重“师生互动”等,但这些只是“外在的细枝末节”。通过这些关注细节的指标是否“真”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更令人担忧的是:对这些“外在的细枝末节”的关注恰恰忽略了教师真正的教学能力,恰恰忽略了教师内在的学识和师德修养,恰恰忽略了教师个人的才华。

如何评价教师真正的教学能力和学识水平呢?这些都是教师“内在的”个人素质,我们只能通过教师“外在的”教学行为来对教师真正的教学能力和学识水平“略知一二”。外显的教学行为与教师内在的教学能力和学识修养是怎样的关系呢?或许,德国哲学家西美尔对伦理学的深刻论述能给我们一些启发。西美尔认为外在的“伦理行为”并不是判断德行的最终依据。任何以命令式的“应然”规定的外在的伦理行为体系无法包容人类广泛的实践领域,无论是个人的实践领域还是社会的福乐安康。唯有“有德之人”才是一切良善行为最终的“源泉”。有德行的“人”在他的日常的一言一行中自然“流溢”出伦理的意义。作为一切外在行为载体的“人”为他的一切善与恶的行为最终负责。西美尔在他的演讲集《叔本华与尼采—一组演讲》中对此有如下论述:“古老道德所宣扬的思想是,德行看重的不是事实,而是事实背后的意志企图。这个思想在此处达到其完整的深度和广度:意志不再被视为具体的、受到某个特定理智推动的冲动,而是作为基本的存在,也就是人的那种不受任何时间与变化之决定的自在。与此相比,那种流行的、对道德责任的逆向追究,却让人觉得它仅仅是从看重外部行为的司法判定迈出的最初和暂时的一步。可是就凭这一步,人们却已首先到达了道德主义,也就是就日常实践而言已经足够的、那种针对个别行为意志的裁判机构;相反,此时在那条外部道路的狭隘的道德含义背后,人们才抵达了最后一站,那形而上的终点站;整个的人,也就是说,他的绝对的、不可更替的存在就是载体,就是每一个别的,仅仅作为现象的善与恶及其相应责任的真正现实。

外在的行为并不是伦理判断的最终依据,伦理判断的最终依据是形而上的整个的人,良善之人在他的外在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善的伦理意义。相类似的,“外在的”教学行为是教师“内在的”教学能力和学识修养的外显,优秀的教学真正的“源头”在于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学活动是优秀教师的“整个的人”的自然流溢。对伦理行为的善恶判断困难重重,真正的教学评价也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标准。如果要对一位教师真正的教学水平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的话,最终依据只能是这个作为教师的整个的人。或许能通过他的一堂授课(但决不仅仅依据这“一堂课”)去“体会”他的作为教师的个人才华。“才华”这个词同时包容了教师的学术水平、师德修养、授课的个人风格、语言艺术等。

广西师范大学怎么样篇8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教师;意识转变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0-0119-01

新课程实施以来,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但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怎么教?教什么?一线教师――特别是西部农村教师的心中都有一个个的问号。西部农村教师将新课程在农村地区实施的最大障碍简单地归结为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西部农村教师,更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自己的课程意识、资源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学习意识、教研意识、目标意识、效率意识,才能与现代教育教学同步发展。

一、教师应具有课程意识

有学者指出,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力。一般认为,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教师对既有的国家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即教师根据实际教育情境的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从而使之服务于教师本人个人化的教学需要,体现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诠释,也有利于学生将课程内容转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二是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对校本课程的开发。西部农村教师缺少的就是这种意识与能力。在部分教师眼中,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习教材内容,考试也肯定是考教材内容,把教材这个“本”教好了,什么样的考试都不怕。教材怎么写,教师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不敢对其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面对广袤的农村,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俯拾即是,没有“超市”,但有“商店”或“小卖部”,没有“海洋公园”,但有“农村集市”。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需要具备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完全没有必要唯教材马首是瞻,亦步亦趋,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根本性转变。我国幅员辽阔,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要让国家开发符合各地的教材是不大现实的,西部农村教师要有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创造性的实践新课程。

二、教师应该培养合作意识、资源意识、学习意识,特别是

提高与学生合作的意识、向学生学习的意识

合作意识是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有的意识之一,合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尊重和民主。由于“教师中心”、“师道尊严”的观念根深蒂固,许多西部农村教师仍以“知识的代言人”自居,不肯也不愿和学生“合作”。大班额情况下开展参与式教学,既存在困难,又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在大班额中开展参与式教学,如果凡事躬亲,一切行动听老师“指挥”,课堂秩序井然,那么,在大班额中开展参与式教学的确存在不小的困难;如果采用与学生合作的方式,采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由学生担任“小老师”,允许学生热烈的讨论、允许课堂“故事”的发生、允许学生小范围的走动等,其教学效果绝不亚于“大老师”的讲解。许多教师不相信自己学生的能力,不肯“分权”于学生,总认为他们什么都不懂,什么事都办不成,看不到他们鲜活的个性和经验,以及蕴含着的巨大潜力和教学资源价值。

三、教师应树立目标意识和效率意识

许多教师认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一节课中,必须要有活动,学生必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因此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但对活动要达成的目标并不清楚,有的教师认为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或“为顺利导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作铺垫”等,课堂活动成为一种点缀,没有了任何的教育价值。还有许多教师总认为自己讲的“不够”,好多知识点没有“讲”到,于是占用音、体、美、自习的课时来补课,却很少反思自己讲的内容是否有效地被学生所接受。常听到一些教师这样抱怨:“我备课很扎实,讲课更扎实,可学生的成绩怎么就那么差呢?”原因很简单,我们的教师做了很多的“无用功”。好多教师将“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混为一谈,想当然的认为教学任务完成了,教学目标就达到了,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水平,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四、教师应具备创新意识和教研意识

新课程在西部农村中小学的实施和推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新课程改革是势在必行,我们唯有选择前行。一切困难和问题,在具有创新意识和教研意识的教师眼里,都将不会成为问题。新课程的推行,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成功经验,唯有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和创新精神,立足实际,把遇到的一个个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去分析、去研究,并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为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扫清障碍,而不是一遇到困难便打“退堂鼓”,将其归因于种种客观的原因,进而得出“新课程只适合城市学校,不适合农村学校”的“怪论”。

综上所述,课程意识、资源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学习意识、教研意识、目标意识、效率意识等意识的缺失成为制约新课程在西部农村中小学深入实施的主要因素。在改善西部农村教育教学硬件环境的同时,更应该加强教师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发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的实践、推进新课程。另外,新课程在西部农村中小学的实施和推广,还需要我们的老师要有耐心、爱心、信心,并为之付出情感、智慧。

参考文献

[1]杨明全.革新的课程实践者――教师参与课程变革研究[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

广西师范大学怎么样篇9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在新课程标准下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它是根据历史课程标准提出的,通过有针对性的历史研究,明确初中历史教学目标和教学重心,并将课堂重心放在问题设置上,通过问题性的课堂教学对教学计划有更深刻的启发,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参与的积极性。余文森教授曾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仅仅表现在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多的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思考问题的方式。

一、精确有效地预设问题是提问有效性的前提。

教师要提高历史提问有效性,首先要精确有效地预设问题,怎样精确有效地预设问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三点入手:

1.精确问题表述。历史教师是课程标准问题落实的直接执行者,教师在问题精确方面处于“策划者”的角色。初中历史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严密的时间紧凑性,教师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对问题进行精确的表述,力求提出的问题无误。在精确问题表述方面,教师不仅需要始终围绕“有效性”问题设置的观点进行设计,还需要深刻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及每部分的教学要求,以及抓住课本中的重难点和关键点,让学生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迅速找准学习重点,衔接新旧知识。

2.选准问题切入。在精确好问题的表述之后需要选准问题的切入点,历史课堂的提问应当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做不同的切入,并保证在每一个问题切入点上找到知识重点和难点之间的关联之处。

比如在学习罗斯福新政和德国法西斯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当罗斯福实施新政之后,当时的人有很多愤懑和反对,甚至在报纸上刊登“敲富人竹杠”等负面的评价内容,如果你们是其中的一位议员,那么你们会对国会提出怎样的意见和建议呢?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了解,你们认为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怎样的作用,该怎样评价这个人呢?这两个都属于十分开放性的题目,能够让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

3.握准问题难易。学生之间在学习历史方面总是有差距的,而且对于刚接触历史课程学习的初中生来讲,历史基础还比较薄弱,很多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依然有所欠缺。如果教师设置的问题难度过大就会导致学生绞尽脑汁也想不出问题的答案,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找不到学习历史的自信心。所以,教师应当注意问题难易程度的把握,注意难易程度的逐渐推进。

比如在学习西安事变这一块内容时,可以提问学生:西安事变的时候,为什么张学良和杨虎城要那样做?西安事变之后,中华民族的危机是进一步加深了还是解除了?如果危机进一步加深,那么应该怎样做才能转危为安呢?为什么?西安事变的解决有怎样的现实意义?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提问,在给学生制定了思维考虑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时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和非智力水平的因素差异,将问题的范围进一步缩小,以此更适应每一位学生的理解水平。在把握问题难易程度的同时调动全班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得学生的思维变得更活跃,促使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适时有效地提出问题是提问有效性的基础。

教学最佳的艺术点在于怎样适当提出问题并巧妙地让学生回答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抓准提问的时机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如果在新课导入时设置一些新问题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美国南北战争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新课导入问题:英属北美的13个殖民地,在抗英的斗争过程中,为什么在18世纪的时候就转变成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新课导入时先给学生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将学生引进峰回路转的知识十字路口,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意识,思考“山穷水尽”时,教师在新课授课过程中进一步阐述,让学生再次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客观有效地评价问题是提高提问有效性的保障。

对于学生作出有效的客观评价,是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重要部分,评价内容不仅仅包括学生的学习成果,最重要的是评价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程度。课堂上客观有效的评价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每一个学生的问题回答都应当侧耳倾听,学生在回答完问题之后要给予适当的点评,只有通过点评才能让学生从教师的点评中获得更新知识的学习。如果学生问题回答的是趋近正确的,教师就应当给予鼓励并加以补充,如果学生问题回答的是错误的,教师就不应当给予否定,而应当提供正确的引导,引导他们寻找正确的知识点。在提问课堂中,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还能够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体会到学习历史的乐趣。

总而言之,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提问有效性的途径有很多种,只要每一位教师都付出努力,相信经过教育者的不断探索,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就能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雷霞.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有效性及策略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

[2]梁平.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及其策略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

广西师范大学怎么样篇10

关键词:职场;着装;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423-02

作为一名师范女老师,应该怎么着装呢?刚步入职场的年轻女教师们往往很茫然或是随心所欲,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个人见解和看法,和同行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

一个老师的着装对学生和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创造了一个个教育奇迹,高考神话的河北名校衡水中学,几年来都由学生投票选出几位"最佳仪表"教师。这项评选的本来目的并没有与教学相联系。但几年下来,评选结果总是与教师的教学效果高度相关。那些"最佳仪表'教师,往往也是教学成绩最好的教师。这就是很好的明证――服装对学生和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衣着这件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1.作为一名老师,尤其是女老师,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有四点需要注意:

1.1衣服的颜色。如果老师衣服的颜色暗沉,那么学生的心也会随之暗沉;相反,如果老师穿的大方得体,赏心悦目,那学生的心也会随之活跃。所以我们应尽量选择颜色明亮的服装。

1.2衣服的质地。如果老师衣服面料糟糕,比如有不少线头,或是有破损,这让老师的形象大打折扣,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称呼不相符;反之,如果老师的衣服面料有质感,那自然地提升了老师的形象,拉近了学生和老师的距离。所以我们平时要穿中等档次以上的衣服较为合适。

1.3衣服的款式。作为老师,上课的穿着应该是正统,严肃同时具有亲切感的。比如oL风格(officelady-白领)的服装,而要避免穿着可爱,休闲的服装。因为前者容易使得学生有信任感而后者不能。以自己为例,我刚开始教书时就犯了这方面的错误。我会到时尚另类的小店去买款式特别的衣服,穿出来确实是different(与众不同),但是我发现自己忽视了在什么场合穿什么样衣服的穿衣原则。穿着个性服装,自己觉得满意,却让学生找不到信任感。他们内心觉得我一点都不像老师,还是一股浓郁的学生气。而学生的这种感觉对课堂的学习明显起着不良作用。后来,慢慢地,我感觉到了服装对教学的影响,也随之改变了着装风格。后来,自己在走进课堂的那一瞬间有了自信,教起书来也越来越顺手了。

1.4衣着。在课堂环境里要避免穿着超短裙,吊带背心和拖鞋。在师范类学校,其实对老师的穿着并不是很严格,尤其是大学。但是在师范类学校,老师的的穿着其实又特别重要。因为老师的穿着直接影响了学生,而从师范类院校出去的学生也要教书育人,换句话说,他们又要去影响下一代人。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所以作为师范老师,树立良好和正确的衣着观是很重要的。像上海师范大学就明文规定女老师穿超短裙不准进课堂。对这一点,本人也是持支持态度的。打扮时髦无可厚非,因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在课堂这个严肃的环境下,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体现对自己和学生的尊重。再者,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作为一名老师――学生的模仿对象,应该言传身教,把正面和积极的东西传授给学生。

2.那说了这么多,到底怎样才是女教师的正确着装呢?

我认为,狭义的着装包括上身和下身两部分。但我个人认为,广义的着装应该包含发型、发饰、上衣、裤装或裙装、鞋子。也就是人的整个身体,从头到脚都应包括进去。了解了着装的范围,我们下一步来看看如何才是正确的着装。

2.1发型,发饰。我认为,老师最好不要披散着头发去课堂。应该把头发梳起来。因为头发梳理与否与学生的心理活动息息相关。如果老师头发梳理地平整,那自己会觉得很有精神;反之若头发是披散的,首先,我们自己就好像没什么劲似的。这样的精神状况肯定不能上一堂生动的课程。其次,对学生造成一个不好的印象。最后,在夏天风很大时,头发一直不听使唤,势必造成老师分心,最终也不会对上课有什么有利影响。同时,发饰的选择也很重要。师范类的女老师居多,所以大家都很爱打扮自己,当然也会有各种各样风格的发饰发圈。有些可爱,适合逛街出游;有些闪亮,适合出席晚宴和派对;还有些淑女端庄,就适合上课了。

2.2上衣和裤装或裙装。大家看过我前面的见解,肯定意识到了,上衣裤装裙装,要选择端庄的衣服。所以我就不赘述了。另外我想补充两点:

2.3上衣不能太薄或太露。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老师也会很热,所以少数老师就会穿吊带衫。上课时,站着还好,但一低头,一俯腰,那可就春光乍泄了。还有些老师不会穿吊带,但会穿无袖。这样的衣服不会太暴露。可是有一点我想提醒各位,如果有腋毛一定要事先刮干净,要不学生看到,就会尴尬了。最后,上衣和裤子最好不要选择太薄或太透的面料。因为,师范学校学生里虽然百分之九十是女生,但是还有百分之十的男生在台下注视着我们老师呢。出于对我们自己的保护,也同时考虑到学生的感受,让双方有一个自在舒适的交流平台,还是稍加注意自己的着装吧。

2.4尽量时尚。避开衣着的范围,尽量把自己扮靓。英国正着手改变教师着装过于呆板的现状。"粉妆工程"就是为了让学生直接面对美丽的化身。我相信大家,不管是谁,都爱美丽。我们都如此,十七八岁的学生就更如此。虽说人不可貌相,但学生判断老师的第一印象就是穿着。大家都热爱时尚。所以我想说上课要穿oL的服装,但并不代表我们要把自己打扮地老成,呆板。这样的衣着,我相信学生也不会喜欢。每个女人的年龄不同,当然衣服的选择也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打扮地适当的时尚,成为充满魅力和知性的女人,受到学生认可。

大家要记住:要学生爱上你的课首先你得要学生爱上你这个人。

2.5鞋子。在课堂这个正式环境里,学生都不允许穿拖鞋,那老师就更不能了。因为老师是榜样。同样的,什么场合穿什么鞋子。运动鞋应该是体育老师的专利;而在教室上课那就得穿其他的鞋子了。这里,我想提醒一点:许多老师为了漂亮,有气质穿鞋都穿高跟鞋。结果是脚跟长期受到挤压,以致得严重疾病。因此连上四节课的老师,三至五厘米的楔形鞋是舒适又增高的方法。

讲了很多有关师范女老师衣着的个人见解,可能是片面的,也有很多地方可能是我没有想到的,我希望广大的教师朋友加以补充,我会加以改进的。同时我也希望这篇文章对那些初入职场的年轻女教师朋友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