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作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09:35:18

八月十五作文篇1

由于受到了打痣的折磨,我一半的国庆假期只有宅在家了。

晚上6点半,我正拿着笔与纸“奋斗”着,恍然意识到眼睛的疲劳,于是来到阳台。远处,一长条彩虹般的云整理着它美丽的衣裳,我仔细数了数,哟,居然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仿佛真的是彩虹!我痴迷地望着,好像沉醉在仙境,处于“彩虹”的内部之中。我叫来爸爸,他仔细观察后说是火烧云。我又回过头来眺望远处,此时一团火似乎从地平线上燃烧起来。大自然多么奇妙!

大概七点半时,我又一次来到阳台,鸟瞰远处,广州电视塔高耸入云。在暮色中,电视塔塔灯不断变换颜色,红渐变橙,橙渐变黄,黄渐变绿……丰富多彩。过了几分钟,广州电视塔又呈波浪纹向下飞速转动,颜色也在变化。夜幕降临给了电视塔极好的颜色转换,广州在这夜色中更美了。

大约九点半时,我到阳台上休息,放松眼睛。遥望夜空,这是夜空吗?星星都没有。月亮呢?我在阳台的边沿左顾右盼,也没有一丝踪迹,难道在头顶?我伸长脖子往上探,才发现了月亮。八月十五的月亮犹如一个会发光的圆盘子,在这个星际甚少的黑夜中慈祥地散发着皎洁的月光。看着这月亮,我想起了一些古人写月的佳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诗,成为了一代精华!八月十五,圆月之夜,愿你永存我心中。

百度“小学生优秀作文网”可以快速找到本站

八月十五作文篇2

八月十五的圆月,是那样的圆,圆得像一个时钟;是那样的白,白得像一个白玉盘;是那样的美,美得令人陶醉。

我坐在窗前的椅子上,手里拿着香甜可口的月饼。月饼是那样的圆,跟月亮一模一样。如银的月光,洒在窗前,飘落在脸上,仿佛散发出诱人的香味,我陶醉了。这让我想起了常年住在冷寒宫,那孤独寂寞的嫦娥,我似乎看见了嫦娥的影子,仿佛看见了桂花树。看见嫦娥手抱玉兔,在空中飘,她的身体是那么得轻盈。渐渐的,我好像也飞到了月宫,心也溶入了月色中。

过了好久,我才回过神来。

我悠闲地坐在窗前,看着圆月从淡淡的的云层中露出它那温柔的脸庞,又慢慢的,轻轻的,悄悄的躲进云层,犹如一位含羞的少女。旁边的星星看见,就向圆月慢慢地围过去。过了一会儿,星星越来越多,围得圆月头晕眼花。我看着看着,仿佛看见天空变成了一幅神奇的画卷,又像一条美丽的地毯,上面镶嵌了许多的星星。

啊!圆月,你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照亮了多少人的心房啊!

八月十五作文篇3

——题记

八月十五晚,我们一家人坐在阳台上品尝月饼,我抬头仰望苍穹……

人们常说:“月到中秋分外美”,可是,今晚的月亮却似乎蒙上了一片薄云,那层薄云叫思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诗恰到好处地写出了我此时的真切感受。思念之意涌上心头——不禁想起我那远在老家的好朋友——欢忆。

她是否记起了我呢?——小时候,我们俩形影不离,是最好的朋友!一次,父母不在家,我又忘了带钱,心里很着急。这时,欢忆拍了拍胸脯,自信满满的说:“这事简单,我有带钱,我给你吧!”我的困难转眼迎刃而解。可是谁知,欢忆由于把钱给了我,那餐饭她自己只好空着肚子。后来,当我知道这事时,心里是多么内疚与感激啊!“欢忆,你在哪里啊!”此时,你是否也在思念着远在厦门的我呢?

落叶归根,游子终归家。离乡多年,心,哪刻平静过?八月十五,哪次不曾思乡?合上双手,默默地向月亮祈祷:不久在家乡会与欢忆共同嬉戏。

啊,你看,月亮似乎也传递来了欢忆的美好祝福:它钻出云层,发出淡淡的银光。渐渐地,皎洁的月光洒向大地,又柔柔地沐浴着我,温暖了我的心。

霎时,我又浮想联翩:“太阳过于热烈奔放,让人望而生畏;星星又孤寂清冷了些,使人毛骨悚然。只有这温柔恬静的月亮,给了我最大的安慰、和谐和舒适。”

仰望夜空,中秋的月亮的确格外的美,格外的圆。我倚着阳台的栏杆,望着我亲爱的爸爸、妈妈,感到十分的惬意和满足。

此时,我正含着一口香甜的月饼,那香甜沁入我的心田。我要托嫦娥姐姐为欢忆送去我最真挚的祝福!

八月十五晚,月圆,人圆,心好甜……

八月十五作文篇4

关键词:魏伯阳;参同契;月体纳甲

abstract:itissignificanttolaunchadiscussiononthetheoryofyue-ti-na-jia(atheoryutilizingdifferentphasesofthemoontocorrespondtodifferenttri-grams)inthestudyofthehistoryofthedevelopmentofichinglearning,especiallythatofthehandynasty.basingonjingfang'sna-jiatheory,weibo-yang,livingintheeasternhandynasty,creativelysetforththeyue-ti-na-jiatheory,whichwillbeexpoundedinthispaper.meanwhile,itsimpactontheichinglearningofyufan,afamousexpertinichingoftheeasternhandynastywillbefurtherexposed.

keywords: weibo-yang;chantongqi;yue-ti-na-jia

一、魏伯阳月体纳甲说的创立

传统易学意义上的纳甲说,始创于西汉著名易学家京房。www.133229.Com至东汉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在运用《周易》原理探讨道家炼丹之术的过程中,将京房纳甲说与月象有规律的盈虚变化结合起来,从而创立了月体纳甲说。

《周易参同契》说:“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蟾蜍与兔魄,日月气双明。蟾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七八道已讫,屈折低下降。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方丧其明。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依京氏纳甲说,乾纳甲壬,坤纳乙癸,震纳庚,巽纳辛,坎纳戊,离纳己,艮纳丙,兑纳丁。天干又具方位,甲乙为东,丙丁为南,庚辛为西,壬癸为北,戊己为中。而月亮在一月的时间内,月象在各个不同的方位,又呈现出圆缺盈虚的有规律变化。魏伯阳对此引起了重视,认为不同时间不同方位的月象,恰恰与京房纳甲所说的卦象特别相似,上文所引即是他对此的论述。他认为:初三,月亮微明,出现在西方庚位,震纳庚,而此时月亮正象震卦一阳生于下。月亮本身不发光,而是借太阳之光反射而发光。因此,每月朔日后三日,月方生明,此是指由前一月之晦暗而生明,亦即阴极而阳生。此即其所谓“三日出为爽,震受庚西方。”至初八日,月象上缺一半,其平如绳,出现在南方丁位。兑纳丁,此时月象如同兑卦之象,阳由震初进至二为兑,故月明之半。此即其所谓“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至十五日,月满圆,出现在东方甲位。乾纳甲,乾三爻均为阳,此时月满圆极明之象,如同乾卦三爻阳极之象。此即其所谓“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七八”即指十五日,十五日月形象乾卦,阳道已尽极,阳极则生阴,此即其所谓“七八道已讫,屈折低下降。”至十六日,阳道开始消退,而受统制于阴,即阴进阳退,阴始用事。这体现在月象上,则为十六日月亮退现在西方辛位。巽纳辛,此时月象由十五满明出现亏虚,此象如同巽卦一阴初生于下。此即其所谓“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至二十三日月缺下半为下弦,而出现在南方丙位。艮纳丙,此时月象如同艮卦二阴生于一阳之下。此即其所谓“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至三十日,月完全丧明于东方乙位。坤纳乙,此时月丧明之象,如同坤三爻均为阴,阴极之象。此即其所谓“坤乙三十日,东方丧其明。”

魏伯阳将一月三十日分为六节,每节五日,各以一卦主之。自朔旦至第五日为第一节,属震;六日至十日为第二节,属兑;十一日至十五日为第三节,属乾;十六日至二十日为第四节,属巽;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为第五节,属艮;二十六日至三十日为第六节,属坤。至三十日,六节既尽,则日月合朔之后,坤阴极(月丧明于乙)则阳生,即晦去朔来,阳受阴之禅,复变为初三之震,震一阳动于下,此即乾初九“潜龙”。月象盈亏之变化,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故称为“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乾纳甲壬,坤纳乙癸,十干始于甲乙,终于壬癸。此即所谓“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蟾蜍”即月之精,“兔魄”即日之光。日明于昼,日出则月没,月出则日没,此即其所谓“蟾蜍与兔魄,日月气双明。”一月分为六节,分属六卦,又月本无光,受日之光而发光。此即其所谓“蟾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

《周易》中最为重要的两卦是乾坤,此无需多论。但自东汉京房提出乾坤为阴阳之根本,坎离为阴阳之性命之后,以至东汉末年,人们对坎离的重要性,似乎比前代尤为关注。这一点在《周易参同契》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应当说,人们对乾坤尤其是坎离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乃是魏氏创造性地提出月体纳甲说的关键理论依据之一。《参同契》说:“乾坤,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坎离匡郭,运毂正轴。”又说:“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也。设位者,列阴阳配合之位也。《易》谓坎离,坎离者,乾坤二用。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又说:“坎戊月精,离己日光,日月为《易》,则柔相当,土王四季,罗络始终,青赤白黑,各居一方,皆禀中宫戊己之功。”此是说,乾天坤地,坎月离日,乾坤定位于上下,而坎离则运行升降于其间。天为上,地为下,日出东,月出西,此即先天八卦方位中的乾南坤北离东坎西。朱熹《参同契考异》说:“其象如垣郭之形,其升降则中车轴之贯毂,以远轮,一下而一上也。”天地生日月,日月运行而形成四季,从而产生了万物。此说明了在乾坤定位之后,坎离则充分地体现了乾坤之用。就“易”字而言,坎为月,离为日,日月合之则为古之“易”字,故魏伯阳认为“坎离为易”。就纳甲而言,乾纳甲壬,坤纳乙癸,震纳庚,巽纳辛,艮纳丙,兑纳丁,此六卦均有定位。坎纳戊,离纳己,居于中宫。但中宫为土,土主四季,四方四行皆禀受坎离阴阳之气。从这种意义上讲,坎离无定位,这就如同乾坤用九用六无固定爻位一样。

应当说,魏氏月体纳甲说是易学中的纳甲说在炼丹及天文历法自然科学领域中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表现。魏伯阳援易入丹道,创立月体纳甲说的目的在于说明其丹道之术合乎《易》道,以及便于炼丹过程中对火候进退的把握。

二、月体纳甲说对虞氏易学的影响

两汉象数易学集大成者虞翻对道教及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极为倾心,他是为《周易参同契》最早作注者,其对魏氏月体纳甲说非常欣赏。月体纳甲说对虞翻易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月体纳甲援入《周易》经文注解之中。魏伯阳将易学援入炼丹之中而创立了月体纳甲说,虞翻则是将魏氏月体纳甲运用到其对《周易》的注解当中。今将虞氏有关此类方面的易例述录如下:《讼》上九:“终朝三*4之。”注:“乾为甲。”此指乾纳甲;《蛊.彖》:“先甲三日。”注:“乾为甲。”此亦指乾纳甲;《震》六二:“七日得。”注:“震数七。”震纳庚,于数为七;《归妹.彖》:“归妹,人之终始也。”注:“阴终坤癸,则乾始震庚。”坤纳癸,震纳庚;《巽》九五:“先庚三日。”注:“震主庚……乾成于甲,震成于庚”;《既济》六二:“七日得。”注:“泰震为七。”《泰》中互体震纳庚,故为七;《系辞上传》:“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注:“五位为五行之位。甲乾、乙坤相得,合木,谓天地定位也。丙艮、丁兑相得,合火,山泽通气也。戊坎、己离相得,水火相逮也。庚震、辛巽相得合金,雷风相薄也。天壬、地癸相得,合水,言阴阳相薄,而战于乾。”甲乙为东方木,丙丁为南方火,戊己为中央土,庚辛为西方金,壬癸为北方水。此即所谓的纳甲说;《系辞下传》:“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注:“日月周流,终则复始,故‘周流六虚’。谓甲子之旬,辰巳虚,坎戊为月,离己为日,入于中宫,其处空虚,故称‘六虚’”;《说卦》:“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注:“万物成始乾甲,成终坤癸。艮东北,是甲癸之间,故‘万物之所成终而成始’者也”;《坤.彖》:“东北丧朋,乃终有庆。”注:“阳丧灭坤,坤终复生,谓月三日震相出庚,故‘乃终有庆’……谓阳月三日,变而成震,出庚。至月八日成兑,见丁。庚西丁南,故‘西南得朋’……二十九日,消乙入坤,灭藏于癸,乙东癸北,故‘东北丧朋’”;《坤.文言》:“敬意立而德不孤。”注:“阳见兑丁,西南得朋乃与类行,故‘德不孤’”;《坤.彖》:“西南得朋,乃与类行”。注:“谓阳得其类,月朔至望,从震至乾,与时偕行,故‘乃与类行’”。初一至十五,历经初三震象出庚,至初八兑象见丁,至十五乾象成于东;《蹇》“不利东北”。注:“艮,东北之卦。月消于艮,丧乙灭癸,故‘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彖》文),则东北丧朋也。”月自十六阳始消(即巽),历二十三日为艮,至三十日阳尽灭于坤北;《蹇.彖》:“蹇之时用大矣哉。”注:“谓坎月生西南而终东北。震象出庚,兑象见丁,乾象盈甲,巽象退辛,艮象消丙,坤象穷乙,丧灭于癸,终则复始,以生万物,故‘用大矣’”;《归妹.彖》:“归妹,天地之大义也。”注:“乾主壬,坤主癸,日月会北”;《丰.彖》:“月盈则食。”注:“月之行,生震见兑,盛于乾甲”;《系辞上传》:“四象生八卦。”注:“乾坤生春,艮兑生夏,震巽生秋,坎离生东者也。”乾坤甲乙为木于东方为春。艮兑纳丙丁为火南方为夏。震巽纳庚辛为金于西方为秋。魏氏月体纳甲说认为,北方壬癸又为乾坤所纳,但乾坤已主春,故虞氏以中宫坎离主东。其主要原因在于坎于后天八卦方位及四正卦说中,位于北方为水;《说卦》:“水火不相射。”注:“坎戊离己,月三十日,一会于壬”;《说卦》:“震,东方也。”注:“震初不见东,故不称东方卦也”。震象出于庚为西,非见于东,故不称其为东方之卦;《说卦》:“巽,东南也。”注:“巽阳隐初,又不见东南,亦不称东南卦,与震同义。”巽象消于辛为西,不见于东南;《说卦》:“兑,正秋也。”注:“兑象不见西,故不言西方之卦。”兑象见于丁为南,不见于西方;《说卦》:“乾,西北之卦也”。注:“月十五日晨象西北,故‘西北之卦’。”乾纳甲壬,十五日暮月盈于甲位东北。至晨则又象于壬,位西北,月象晨见于西北,故称为西北之卦;《说卦》:“乾为大赤。”注:“太阳为赤,月望出入时也。”月望即十五日,乾象盈于甲之时,日月相望;《说卦》:“坎为弓轮。”注:“坎为月,月在于庚,为弓。在甲,象轮。故‘弓轮’也。初三月微明于庚,月形象弓。十五日象盈于甲,月盈则圆,故象轮;《杂卦》:“未济,男之穷也。”注:“否五之二,六爻失正,而来夏阴。未济主月晦,乾道消灭,故‘男之穷也’。”《未济》来自《否》五之二。《否》下体坤于月体纳甲,为丧朋于三十日(即晦)。自十六日巽至三十日坤,乾道(阳)始消以至于尽灭。

八月十五作文篇5

1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2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3 三才天地人四诗风雅颂

4三千里外一条水十二时中两度潮——杭州碧波亭

5万瓦千砖百日造成十字庙一舟二橹三人摇过四通桥

6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

7十八年前未谋面二三更后便知心

8童子看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先生讲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9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10小村店三杯五盏无有东西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

11半醉半醒过半夜三更三点到三河

12孤山独庙,一将军横刀匹马;两岸夹河,二渔叟对钓双钩。

13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14有三分水二分竹添一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大江

15尺蛇入谷量量九寸零十分七鸭浮江数数三双多一只

数字对联2

1、

古时曾有人在家门口贴了一副与众不同的对联:

上联:二二三三四四五

下联:六六七七八八九

横批是:二四七三

这是一副特殊的对联,它是由数字组成的,而且是一副隐字联,上联缺“一”、下联少“十”,利用数字谐音连起来是“缺衣少食”,而横批则是:“儿(2)死(4)妻(7)散(3)”。

原来这户人家在利用数字对联向人们诉说社会的黑暗呢!

2、

西汉司马相如做官之后,有遗弃老婆卓文君之意。卓文君察觉到了,就给他写了一封信,其中有一首趣味盎然的数字诗《文君怨》:“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相如读后很受感动,与卓文君和好如初。

3、

南朝宋鲍照也有一首有趣的《数名诗》:“一身事关西,家族满山东。二年从车贺,斋祭甘泉宫。三朝国庆毕,休沐还旧邦。四牡曜长路,轻盖飞若鸿。五侯相饯送,高会集新丰。六乐陈广座,祖帐揭春风。七盘起长袖,庭下列歌钟。八珍盈雕俎,绮肴纷错重。九族共瞻迟,宾友仰徽容。十载学无就,善宦一朝通。”

4、

南朝齐、梁间范云亦有一首《数名诗》:“一鼓有余气,趫勇正纷纭。二广无遗略,雄虎自为群。三河尚扰攘,楯橹起橨榅。四巡驻青跸,瘗玉旷亭云。五十又舒斾,旗帜日缤纷。六郡良家子,慕义轻从军。七获美前载,克俊嘉昔闻。八音伫繁律,将以安司勋。九命既斯复,金璧固宜分。十难康有道,延着望卿云。”

5、

唐朝宰相权德舆也有一首《数名诗》:“一区扬雄宅,恬然无所欲。二顷季子田,岁晏常自足。三端固为累,事物反徽束。四体苟不勤,安得丰菽粟。五侯诚暐晔,荣甚或为辱。六翮未骞翔,虞罗乃相触。七人称作者,杳杳有遐躅。八桂挺奇姿,森森照初旭。九歌伤泽畔,怨思徒刺促。十翼有格言,幽贞谢浮俗。”

6、

清朝有一首嘲南方典史的数字诗《十得》,真堪捧腹。诗曰:“一命之荣算得,两根竹板拖得,三十俸银领得,四方地保传得,五十嘴巴打得,六年俸满报得,七品堂翁靠得,八十养廉借得,九品补服僭得,十分高兴不得。”

7、

红闺吟咏,大都颖慧绝伦,杂体诗尤为可喜。清·完颜恽珠《闺秀正始集·吴学素小传》云:“吴学素,字位贞,江苏娄县人,编修顾伟权室,著有《荫绿阁诗草》。位贞诗才敏捷,相传徐澹园尚书雅集东山,以《闺怨》命题,限溪、西、鸡、齐、啼韵,中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两、丈、尺、半、双等十八字。一时名宿均棘手,顾太史以语位贞。援笔伸纸,立就一律,艺林传诵。诗云:‘百尺楼头花一溪,七香车断五陵西。六桥遥望三湘水,八载空惊半夜鸡。风急九秋双燕去,云开四面万山齐。子规不解愁千丈,十二时中两两啼。’”

8、

《正始续集》载蓝燕同题同体一首,诗云:“六七鸳鸯戏一溪,怀人二十四桥西。半生书断三秋雁,万里心悬五夜鸡。蚕作百千丝已尽,鸟生八九子初齐。谁怜方寸愁盈丈,刀尺抛残双玉啼。”

9、

清·况澍《杂体诗钞》载女史杨继端(字古雪,四川遂宁人)《口占漫成》云:“十二阑干水半溪,千红万紫六桥西。两峰黛黯三春梦,一院花飞五夜鸡。鹤到九霄双翮健,书分四体八行齐。道人殷七归何处,百尺高枝莺又啼。”此诗亦限溪、西、鸡、齐、啼韵,中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两、半、双、尺等十七字。与前文吴学素、蓝燕两媛之作相比,仅少用一“丈”字。

10、

检《杂体诗钞》,又有徐兆奎《闺怨》二首,亦仿此体:“万里三州百粤溪,楼台六七画桥西。八千书寄九秋雁,十二肠回五夜鸡。何日半帘双膝半,几时一案两眉齐。纤纤丈室寻刀尺,散四愁还娇泪啼。”又:“儿童六七戏前溪,二八佳人住阁西。尺素梦来千里鲤,半床愁绝五更鸡。九秋十稔期难定,四达三条路不齐。百万回肠绕丈室,一抬两眼泪双啼。”⑷清·况周颐《餐樱庑随笔》中还记录了一首数字诗《闺怨》,为春明诗社冠军之作。诗云:“六曲围屏九曲溪,尺书五夜寄辽西。银河七夕秋填鹊,玉枕三更冷听鸡。道路十千肠欲断,年华二八发初齐。情波万丈心如一,四月山深百舌啼。”

11、

12、

再欣赏两副巧妙的数字对联。其一,“洛水元龟初献瑞,阴数九,阳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道合元始天尊,一诚有感;岐山丹凤两呈祥,雄鸣六,雌鸣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这是明世庙斋醮对联,是袁炜所撰(见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世庙斋醮对联又一本云:“揲灵蓍之草以成文,天数五,地数五,五五二十五数,数生于道,道合元始天尊,尊无二上;截嶰竹之筒以协律,阳声六,阴声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帝统万年。”此联词句与前联大同小异,据传是夏言手笔。⑵

13、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八月,高宗八旬万寿,经坛中有一长联最为壮丽,脍炙人口久,相传为尚书彭元瑞所撰。联云:“龙飞五十有五年,庆一时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事修,五福备,五世同堂,五色斑烂辉彩服;鹤算八旬逢八月,祝万寿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元进,八恺登,八音从律,八风缥缈奏丹墀。”

14、

最后再说一则有趣的以数字联取胜的故事。相传明朝时,有个穷秀才颇有才学。但因当时科举场上徇私舞弊之风盛行,他屡试不中。过了一年,又到开科考试了,他听说主考官廉洁奉公,任人唯贤,于是打点行装,赴京城再次应举。路途遥远,秀才虽然日夜兼程赶路,可当他到达京城时,考试已经结束。秀才好说歹说,终于感动了主考大人,准他补考。主考官出的题目,是要求他用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作一联。秀才听后,暗想,我就把自己一路颠簸和误考的原因说一说,以求得主考大人的谅解,便脱口说道:“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主考官暗暗称奇:“此生才学,确实不浅!”接着,他又要求秀才从十至一作一联。秀才想把这些年自己读书、应考的苦衷表一表,便朗声说:“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主考官听罢,连连称妙。又出联求对,秀才皆能对答如流。这一年解元的桂冠,就这样被这位穷秀才夺走了。

数字对联3

水冷金寒火神庙大兴土木一舟二橹三人遥过四通桥

南腔北调中军官什么东西万瓦千砖百日造成十字庙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

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先生讲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童子看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课演六爻内卦三爻外卦三爻七鸭浮江数数三双多一只

棒长八尺随身四尺离身四尺尺蛇人谷量量九寸零十分

有三分水二分竹添一分明月一个美女对月人间天上两婵娟

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大江五百罗汉渡江岸边波心千佛子

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明灯四十九盏,一心只为酬三愿。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八月十五作文篇6

 关键词:《易纬》;八卦卦气;《乾凿度》;《通卦验》

atentativeresearchontheguaqitheoryontheeighttrigramsinyiwei

abstract:qianzaodu(chiselingopentheregularityofqian(heaven))andtongguayan(thecomprehensiveexaminationofthehexagrams)inyiwei(apocryphaoftheyi)respectivelyrecordedtwokindsofquaqithought(atheoryexplicatingthecorrespondencebetweentheseasonalpointsandtrigramsorhexagrams)ontheeighttrigrams.thoughbothofthemrelatetoman'scorrespondingconductstorelevantseasonsbytheeighttrigrams,theydifferinspecificcontents,theorderofthehexagrams,theyiologyschoolsattributedto,etc.thispapermakesapreliminaryresearchontheseaspects.

keywords:yiwei;guaqi theorybytheeighttrigrams;qianzaodu;tongguayan

    

   《易纬》有两处记载了八卦卦气说,一处为《乾凿度》卷上,另一处为《通卦验》卷下。这两种卦气说在具体内容、卦序、所属易学流派等方面有所不同,本文拟对这些方面作一初步辨析,其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一、《乾凿度》卷上八卦卦气说

   《乾凿度》卷上载有八卦于一年中用事的八卦卦气说,其曰:

   其(八卦)布散用事也,震生物于东方,位在二月。巽散之于东南,位在四月。离长之于南方,位在五月。坤养之于西南方,位在六月。兑收之于西方,位在八月。乾制之于西北方,位在十月。坎藏之于北方,位在十一月。艮终始之于东北方,位在十二月。八卦之气终,则四正四维之分明,生长收藏之道备,阴阳之体定,神明之德通,而万物各以其类成矣,皆易之所包也。至矣哉,易之德也!孔子曰:岁三百六十日而天气周,八卦用事各四十五日,方备岁焉。故艮渐正月,巽渐三月,坤渐七月,乾渐九月,而各以卦之所言为月也。……四维正纪,经纬仲序。

   案“四正”“四维”“经纬仲序”,是古人表达空间结构的术语,涉及到四方、八位、十二度的空间结构。对此,《淮南子·天文》有明确记载。其曰:“子午、卯酉为二绳,丑寅、辰巳、未申、戌亥为四钩。东北为报德之维也,西南为背阳之维,东南为常羊之维,西北为蹏通之维。”[1]又曰“太阴在四仲”,高注:“仲,中也。四中,谓太阴在卯、酉、子、午四面之中也。”[1]郑玄注释这些术语说:“四维,正四时之纪。则坎、离为经,震、兑为纬,此四正之卦,为四仲之次序也。”综合《淮南子》、高注和郑注,“四正”即“四仲”,即“四中”,即“二绳”,指子午卯酉四方,其中子午为经绳,卯酉为纬绳。“四维”即“四钩”,指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角,用地支表示即丑寅、辰巳、未申、戌亥。十二支表示八方,即十二度。马王堆汉墓出土《禹藏图》小图和双古堆出土古式地盘背面,有这种图式,图示如下[2]:略

       因此,《乾凿度》卷上八卦卦气说,是八卦与岁时和空间相配纳的一种象数体例。在时间上,它以一年三百六十日八分,一卦用事四十五日。又以八卦与十二月相配,其中坎离震兑各主一月,其余四卦各主两月。在空间上,以坎离震兑主四正之位,为四正卦,其余四卦主四维之位,为四维卦。图示如下:略

   值得注意的是,《乾凿度》卷上对八卦卦气说中的四维卦相配原理专门作一解释,它说:

   乾者,天也,终而为万物始,北方万物所始也,故乾位在于十月。艮者,止物者也,故在四时之终,位在十二月。巽者,阴始顺阳者也,阳始壮于东南方,故位在四月。坤者,地之道也,形正六月。

孔子曰:乾坤,阴阳之主也。阳始于亥,形于丑。乾位在西北,阳祖微据始也。阴始于巳,形于未,据正立位,故坤位在西南,阴之正也。君道倡始,臣道终正,是以乾位在亥,坤位在未,所以明阴阳之职,定君臣之位也。

   这段话说明,四维卦与月份、方位的配纳,是依据卦象和岁时阴阳二气之理。案乾为天,为始,《乾·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乾》卦辞曰“元亨利贞”,子夏注曰:“元,始也。”[3]郑玄于《通卦验》卷上注两引“乾为始”。(郑注《通卦验》卷上“知命卜符于名人”曰:“著六法,则以乾为始,坤为终者。……故此六法以乾坤为终始。”)

   郑玄注曰“阳气始于亥,生于子,形于丑”,古人认为,阳气始于十月西北亥方,生于子,形于丑,故以乾天、始的卦象配十月西北亥方,正恰当表示了元阳之气发生的形上(案:天指形上之意)始据。《说卦》曰:“坤为地。”《乾坤凿度》卷上曰:“坤为形。”故坤有形的古逸象。郑玄注曰“阴气始于巳,生于午,形于未”,古人认为,阴气始于巳,生于午,形于六月西南未方,故以坤地、形的卦象配六月西南未方,正恰当表示了阴凝之气成物之形的形下(案:地为形下之意)事实。《说卦》曰:“艮,止也。”十二月为一岁之终止,故以艮配十二月。《乾凿度》卷上曰:“巽,顺也。”陆绩注《巽·彖》曰:“巽,顺也。”王肃注《中孚·彖传》曰:“巽,顺。”[4]故巽有顺的逸象。四月于东南巳位,阳气壮盛,阴始顺之,故以巽顺的卦象配四月巳位。

   从《乾凿度》以上对四维卦相配原理的说明,可推知八卦卦气的配纳是八卦之象与一岁阴阳二气之理的精密契合,亦即象理合一,此即“阴阳之体定”,亦即“《易》以道阴阳”的本质。

   《乾凿度》卷上这种八卦卦气说,其八卦一年用事以震卦为首,这是一个重要特点。案《逸周书·周月解》曰:“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地之正,四时之极,不易之道。夏数得天,百王所同。其在商汤,……改正朔,……以建丑之月为正。……亦越我周王,致伐于商,改正异械,以垂三统。至于敬授民时,巡狩祭享,犹自夏焉。”[5]案《逸周书》的来源,或说是孔子删书之余所编,或说是古书流行于民间,后人搜集起来的,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周人在解释周代历法时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是天地运行的正道,四时流行的常轨,是不可变易的道理。这种道理,夏人早就体悟并依之制订了历法。这种历法以正月寅春为首,与天道运行的度数相符合。而商、周皆改正朔,商以建丑之月(十二月)为正,周以子月(十一月)为正。但周代在敬授民时、巡狩祭享等方面仍然实行夏历,以春为一年开始。由此看来,以春夏秋冬、生长收藏为一年次序,这种思想早在夏代已经出现,至周人仍然实行,可谓源远流长。《乾凿度》八卦卦气说以震春为首,一年用事,正反映了源于夏人的这种“生长收藏之道”。

   把《乾凿度》卷上八卦卦气说的卦序与《说卦》所载八卦用事之序相对照,可看到二者相同,当为同一系统。《说卦》记载:“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晋人干宝认为这章文字属于《连山》内容。朱彝尊《经义考》引干宝之言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此《连山》之易也。”[6]《连山》为古三《易》之一,郑玄、桓谭、姚信、皇甫谧、孔颖达等人指出为夏人之《易》,其卦序以艮为首。《周礼·春官·大卜》:“(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又《周礼·春官·簭人》:“簭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贾公彦疏曰:“此《连山易》,其卦以纯艮为首。”又见《周易正义·卷首》第三《论三代之〈易〉》。又,桓谭、姚信、皇甫谧等人都有论及,见朱彝尊《经义考》引,中华书局,1998年,23页。案“艮渐正月”,以艮为首也即以春为首,这确实符合夏人以春为一年之首的思路和历法。皇甫谧指出了这一点:“夏以十三月为正,人统,艮渐正月,故以艮为首。”[6]因此,以震春为首的《说卦》这段内容,与以艮为首的《连山》有同一的古代易学知识背景,确应归入《连山》系统,干宝之言确有见地。而由此推之,《乾凿度》的八卦卦气说也当属于《连山》系统。这样看来,它的来源很可能非常早。

   刘大钧先生指出:“《说卦》此章,实际上乃是记录了古人‘卦气’之说。”[7]案《说卦》内容甚古,其成书在战国。由此推之,《乾凿度》八卦卦气说当渊源甚古,最迟当在战国时已经存在。

二、《通卦验》卷下八卦卦气占候

   《通卦验》卷下记载了另一种八卦卦气说,在内容、卦序、功用等方面与《乾凿度》卷下八卦卦气说有所不同。其曰:

   冬至四十五日以次,周天三百六十五日复当。乾,西北也,主立冬,人定,白气出,直乾。坎,北方也,主冬至,夜半,黑气出,直坎。艮,东北也,主立春,鸡鸣,黄气出,直艮。震,东方也,主春分,日出,青气出,直震。巽,东南也,主立夏,食时,青气出,直巽。离,南方也,主夏至,日中,赤气出,直离。坤,西南也,主立秋,晡时,黄气出,直坤。兑,西方也,主秋分,日(入),白气出,直兑。

   可见,在内容上,它是以八卦与八方、八节(即二分、二至、四立)、五色和一日中的八时相配。与《乾凿度》卷上八卦卦气按一年三百六十日八均分不同,《通卦验》采用古四分历《殷历》,按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八分为八节,八节的日数是不可能均等的。《通卦验》只指出“冬至四十五日”,其余则阙如。那么,其余七节的日数如何呢?《淮南子·天文》所记录的《殷历》可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淮南子·天文》所记录的历法为古四分历《殷历》,陶磊先生对此有较详细的论证。参看陶磊《〈淮南子·天文〉研究——从数术史的角度》,齐鲁书社2003年,98-110页。《淮南子·天文》记八节之日数曰:

   斗指子则冬至,音比黄钟;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音比应钟;加十五日指丑则大寒,音比无射;加十五日指报德之维,则越阴在地,故曰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阳气冻解,音比南吕;加十五日指寅则雨水,音比夷则;加十五日指甲则雷惊蛰,音比林钟;加十五日指卯中绳,故曰春分则雷行,音比蕤宾;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音比仲吕;加十五日指辰则谷雨,音比姑洗;加十五日指常羊之维则春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夏,大风济,音比夹钟;加十五日指巳则小满,音比太蔟;加十五日指丙则芒种,音比大吕;加十五日指午则阳气极,故曰有四十六日而夏至,音比黄钟;加十五日指丁则小暑,音比大吕;加十五日指未则大暑,音比太蔟;加十五日指背阳之维则夏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秋,凉风至,音比夹钟;加十五日指申则处暑,音比姑洗;加十五日指庚则白露降,音比仲吕;加十五日指酉中绳,故曰秋分雷戒,蛰虫北乡,音比蕤宾;加十五日指辛则寒露,音比林钟;加十五日指戌则霜降,音比夷则;加十五日指蹏通之维则秋分尽,故曰有四十六日而立冬,草木毕死,音比南吕;加十五日指亥则小雪,音比无射;加十五日指壬则大雪,音比应钟;加十五日指子。

   由此,可知八节的时间为:冬至四十六日,立春四十五日,春分四十六日,立夏四十六日,夏至四十六日,立秋四十五日,秋分四十六日,立冬四十五日。由此,我们推测《通卦验》的八节日数应与此同:冬至四十六日(《通卦验》卷下载“四十五日”疑误,当为四十六日),立春四十五日,春分四十六日,立夏四十六日,夏至四十六日,立秋四十五日,秋分四十六日,立冬四十五日。

由此,我们可将《通卦验》卷下八卦卦气中,八卦与八方、八节、一日中的八时、五色、日数的相配,图示如下:略

   《通卦验》八卦卦气图与《乾凿度》八卦卦气以震为首的卦序不同,《通卦验》八卦卦气以乾为首,这表明它应属于《周易》系统。作为三《易》之一,《周易》系统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它的卦序以乾为首,不论是传本《易经》六十四卦卦序、《说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的卦序,还是出土帛书《易经》的分宫卦序,皆如此。贾公彦疏《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三曰《周易》”曰:“《周易》以纯《乾》为首。”《通卦验》八卦卦气以乾为首的作法,也定当本之于《周易》系统的这种结构特征。对这种乾为首的八卦卦气卦序,我们推测它可能形成于秦代。秦以十月为正,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初并天下,……改年始,朝贺皆自十月朔。”《通卦验》八卦卦气以乾配十月立冬,作为一年的开始,显然是有秦历法的背景。因此,不能排除它在秦代形成的可能。

   从功用而言,《通卦验》八卦卦气是一种占候灾异的占术。《通卦验》卷下曰:“凡易八卦之气,验应各如其法度,则阴阳和,六律调,风雨时,五谷成熟,人民取昌,此圣帝明王所以致太平法。八卦气不效,则灾异气臻,八卦气应失常。”八卦之气的验应,有两种情况:若卦气适时而至,则呈现为祥瑞,如立冬人定时乾气出直,白气出,则一切正常,社会太平,可谓正气,等等;若卦气非时而至,则为灾异。灾异的情况,按较详细的一年二十四气来看,又可分为两种情形,即卦气出右和卦气出左。卦气出右即先时而至,先时而至则有灾异,如艮气正常应出直立春,若出右直大寒之地,则万物霜。卦气出左即后时而至,如艮气若出左直惊蛰之地,则山崩,涌水出。又按较简略的一年八节来看,亦可分为两种情形,即气进和气退。气进即卦气出直下一节,如艮气见于春分之分,则万物不成,气过山崩。气退即卦气出直上一节,如艮气见于冬至之分,则数有云雾霜。灾异除应于当时外,还应于其冲之时,如直立春的艮气不至,则立秋山陵多崩,万物华实不成,五谷不入。依据《通卦验》卷下所载,以及郑玄之注,列表1如下:

   关于八卦卦气占候的原理,《通卦验》卷下明确指出:“夫八卦谬乱,则纲纪坏败,日月星辰失其行,阴阳不和,四时易政。八卦气不效,则灾异气臻,八卦气应失常。”又曰:“故设卦观象,以知有亡。”在通卦验作者们看来,表示卦气的八卦是整个占候的核心,发生灾异的原因是由于当直的八卦谬乱,即八卦气不能够按时起效。因此,通过设卦观象,即可测知灾异。《通卦验》卷下记载的一些卦象,以及郑玄的卦象注释,就表现了古人的这一理路。下面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1)《说卦》曰“乾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故乾气不时主要引致这些方面的灾异。《通卦验》于乾气见于冬至曰:“乾为君、父,为寒,为冰,为金,为玉。于是岁,则立夏蚤蛰,夏至寒。”郑玄注曰:“为君为父,言或有偶(张惠言曰:时当有憯君父者)。为金为玉,宝物将用也。”由郑注可知,《通卦验》当脱落“时有憯君父者”、“宝物将用”类似文字。案:由乾为寒,故夏至寒。由乾为君为父,故时当有憯君父者。由乾为金为玉,故宝物将用。

   (2)《说卦》曰“坎为水”,故坎气不时主要致水灾。《通卦验》于坎气见于立春曰:“坎为沟渎,于是岁多水灾,江河决,山水涌出。”郑注:“立春之分,分属于艮,坎气见焉,是谓水气乘出,故岁多水灾,江河决,沟渎坏也。”案:立春本属艮分直,坎气进现,发生灾异。由坎为水,为沟渎,艮为山(皆见《说卦》),故多水灾,山水涌出,沟渎坏。

   (3)《说卦》曰“艮为山”,故艮气不时主要致山崩之灾。《通卦验》于艮气见于春分曰:“艮为山,为止不止,则气过山崩。”郑注:“春分之分,分属于震,艮气见焉,过而动,是以崩也。”案:春分本属震分直,艮气进现,发生灾异。由艮为山为止,震为动,故有山崩之灾。

   (4)《说卦》曰“震为雷”,故震气不时主要致少雷或雷盛的灾异,即《通卦验》所言:“震气不至,则岁中少雷。”“震气见立夏之分,雷气盛,不云而雷。”

   (5)《说卦》曰“巽为风”,故巽气不至主要致风灾,即《通卦验》所言:“气出右,风橛木。”“巽气不至,则岁中多大风,发屋扬砂。”“巽气见夏至之分,则风,气过折木。”“巽气退,则盲风至。”

   (6)《说卦》曰“离为日,为目,为戈兵”,故离气不至主要引致这些方面的灾异,即《通卦验》所言:“离气不至,则无日光,人民病目痛。”“离气见于立秋之分(郑注:离为戈兵,失气,故兵起也。张惠言曰:‘立秋之分’下,脱‘兵起’句)。”“离气退,则其岁日无光。”

                    《通卦验》八卦卦气占候

   乾气气出霜降之地,万物半死。案:郑玄注曰“立冬之左霜降之地,右小雪之地”,“左”“右”疑有误,应为“立冬之右霜降之地,左小雪之地”。气出小雪之地,万物伤。乾气见于冬至之分,则阳气火盛,当藏不藏,蛰虫冬行。乾气退,见于秋分之分,伤万物。乾气不至,则立夏有寒,伤禾稼,万物多死,人民疾疫。于是岁,立夏蚤蛰,夏至寒。

   坎气气出大雪之地,天下旱。郑注:“冬至右小雪之地。”孙诒让案:“《宝典》引作‘冬至之右大雪之地’。”张惠言谓:“右小雪,‘小’当作大。”据改。气出小寒之地,涌水出。郑注:“小雪水方盛。”孙诒让案:“《宝典》引作‘左小寒之地,小寒水方盛’。”张惠言曰:“‘雪’当为寒。冬至左小寒之地,‘水’当为冰,十二月冰方盛也。”据改。坎气见立春之分,则水气乘出,于是岁多水灾,江河决,山水涌出。坎气退,见于立冬之分,则天下旱。坎气不至,则夏至大寒雨雪,涌泉出,岁多大水。

   艮气气出大寒之地,万物霜。气出惊蛰之地,山崩,涌水出。艮气见于春分之分,则万物不成,气过山崩。艮气见于冬至之分,则数有云雾霜。艮气不至,则立秋山陵多崩,万物华实不成,五谷不入。

震气气出雨水之地,万物半死。气出清明之地,蛟龙出。震气见立夏之分,雷气盛,万物蒙而死,不实,龙蛇数见,不云而雷,冬至乃至。震气见于立春之分,岁中少雷,万物不茂。震气不至,则岁中少雷,万物不实,人民疾热。

巽气气出谷雨之地,风橛木。气出小满之地,万物伤,人民疾湿。巽气见夏至之分,则风,气过折木。巽气见于春分之地,则盲风至,万物不成,湿伤人民。巽气不至,则岁中多大风,发屋扬砂,禾稼尽卧。

离气气出芒种之地,万物半死。气出小暑之地,赤地千里。离气见于立秋之分,兵起。离气见于立夏之分,则其岁日无光,阴必害之。离气不至,则日无光,五谷不荣,人民病目痛,冬无冰。

   坤气气出大暑之地,万物半死。气出处暑之地,地动。坤气见于秋分之分,则其岁地动摇,江河水乍存乍亡。坤气见于夏至之分,则地分裂,水泉不泯。坤气不至,则万物不茂,地数震,牛羊多死。

兑气气出白露之地,万物不生。气出寒露之地,则虎伤人。兑气见于立冬之分,则万物不成,虎狼为灾,在泽中。兑气见于立秋之分,则泽枯,万物不成。兑气不至,则岁中多霜,草木枯落,人民疥瘙。

   (7)《说卦》曰“坤为地”,故坤气不时则发生地震、地裂等灾异,即《通卦验》所言:“气出左,地动。”“坤气不至,地数震。”“坤气见于秋分之分,则其岁地动摇。”“坤气退,则地分裂。”

   (8)《说卦》曰:“兑为泽,为毁折。”马融注《颐》六四爻曰:“兑为虎。”[4]陆绩注《革》上六《象》曰:“兑称虎。”[4]看来,兑当有虎的古逸象。因此,兑气不时则发生这些方面的灾异,即《通卦验》所言:“气出右,万物不生。气出左,则虎害人。:”“兑气不至,则草木枯落。”“兑气见于立冬之分,则万物不成,虎狼为灾,在泽中。”“兑气退,则泽枯,万物不成。”

参考文献:

[1]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94.

[2]李零.中国方术考(修订版)[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133.

[3]李鼎祚.周易集解[m].喜墨斋刻本.

[4]方申.方氏易学五书[m].续修四库全书本.

[5]逸周书[m].汉魏丛书[z].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281.

八月十五作文篇7

汉代儒家普遍对天文历法感兴趣,并有所研究,这不仅有其政治方面的原因,也与儒家讲“天人合一”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汉代儒家中,对天文学颇有研究的,至少有扬雄、桓谭、刘歆、贾逵等。

西汉时期,天文学上有所谓浑、盖之争。关于宇宙的结构,中国古代早就有天圆地方之说。西汉初,有《周髀算经》提出所谓“天似盖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的盖天说;另有一种盖天说则认为“天员如张盖,地方如棊局”,“天形南高而北下,……天之居如倚盖”,也就是说,天有所倾斜地盖着地平面;并且认为,“天旁转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随天左转,故日月实东行,而天牵之以西没”;与此同时,浑天说也已出现,这就是后来张衡在《浑天仪注》中所说的“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行。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又中分之,则半覆地上,半绕地下”。[]然而,在西汉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是盖天说。

天文学上的浑、盖之争引起了当时儒家的注意。两汉之际,桓谭与扬雄就浑、盖问题曾多次交锋。桓谭(约公元前23~公元56年),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淮北市)人。他“博学多通,徧习五经,皆诂训大义,不为章句,能文章,尤好古学,数从刘歆、扬雄辨析疑异”[];著作有《新论》。桓谭对天文学也颇有研究。他曾经在主管刻漏时,发现刻漏的度数随着环境的燥、湿、寒、温的变化而不同,因而在昏、明、昼、夜的各个时候,刻漏的度数是不同的。所以,他在白天还参照了晷影,在晚上还参照了星宿,从而得到了正确的时间。[]此外,在宇宙结构问题上,他反对盖天说,主张浑天说。

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他博学多才,在语言学、文学和哲学方面较为突出。曾摹仿《周易》作《太玄》,仿《论语》作《法言》。

扬雄重视对自然的研究,他曾经说:“通天、地、人曰儒;通天地而不通人曰技。”[]扬雄认为,儒家学者应当“通天地”,就是要研究自然,并进一步“通人”。显然,在他看来,儒家也包容科学,而不是排斥科技,不是轻视科技。

扬雄对天文学很有兴趣。在宇宙结构问题上,他起初相信盖天说,后来因多次受到主张浑天说的桓谭的责难而发生了改变,接受了浑天说,[]而且,还提出“难盖天八事”:[]

其一云,“日之东行,循黄道。昼夜中规,牵牛距北极南百一十度,东井距北极南七十度,并百八十度。周三径一,二十八宿周天当五百四十度,今三百六十度,何也?”

其二曰,“春、秋分之日正出在卯,入在酉,而昼漏五十刻。即天盖转,夜当倍昼。今夜亦五十刻,何也?”

其三曰,“日入而星见,日出而不见。即斗下见日六月,不见日六月。北斗亦当见六月,不见六月。今夜常见,何也?”

其四曰,“以盖图视天河,起斗而东入狼弧间,曲如轮。今视天河直如绳,何也?”

其五曰,“周天二十八宿,以盖图视天,星见者当少,不见者当多。今见与不见等,何出入无冬夏,而两宿十四星当见,不以日长短故见有多少,何也?”

其六曰,“天至高也,地至卑也。日托天而旋,可谓至高矣。纵人目可夺,水与影不可夺也。今从高山上,以水望日,日出水下,影上行,何也?”

其七曰,“视物,近则大,远则小。今日与北斗,近我而小,远我而大,何也?”

其八曰,“视盖橑与车辐间,近杠毂即密,益远益疏。今北极为天杠毂,二十八宿为天橑辐,以星度度天,南方次地星间当数倍。今交密,何也?”

在汉代天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桓谭对于盖天说的责难以及扬雄的“难盖天八事”,实际上促进了浑天说的发展,对于后来浑天说取代盖天说的地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汉初的历法基本上是沿用秦以来的颛顼历。颛顼历是一种古四分历,以3651/4日为回归年长度,29499/950日为朔望月长度,十九年七闰。汉武帝时,公孙卿、壶遂、司马迁等受命议造汉历;最后,在18种改历方案中选定了邓平所造的八十一分律历,称太初历。太初历以365385/1539日为回归年长度,2943/81日为朔望月长度。西汉末年,刘歆修订太初历而更名为三统历。

刘歆(?~公元23年),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沛(今江苏沛县)人。他集六艺群书,撰为《七略》,包括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西汉末年,他建议将《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皆立于学官,移书责备太常博士,遭今文经学家的反对。王莽执政时,刘歆任国师,后因谋诛王莽,事泄而自杀。

《三统历》的主要内容是运用“三统”解释历法。[]刘歆说:“三统者,天施、地化、人事之纪也。”《周易》乾之初九,音律黄钟律长九寸,为天统;坤之初六,林钟律长六寸,为地统;八卦,太簇律长八寸,为人统。刘歆的《三统历》采用太初历的日法八十一,并说:“太极中央元气,故为黄钟,其实一龠,以其长自乘,故八十一为日法。”

至于一个朔望月的日数,刘歆根据《周易•系辞上传》所谓“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说:“元始有象一也,春秋二也,三统三也,四时四也,合而为十,成五体。以五乘十,大衍之数也,而道据其一,其余四十九,所当用也,故蓍以为数,以象两两之,又以象三三之,又以象四四之,有归奇象闰十九,及所据一加之,因以再扐两之,是为月法之实。”用算式表达:

{[(1+2+3+4)×5-1]×2×3×4+19+1}×2=2,392

2,392÷81=2943/81日

这就一个朔望月的日数。按照十九年七闰,所以,

(19×12+7)×2943/81÷19=562120/1539=365385/1539日

这就是一回归年的日数。

刘歆又根据《周易•系辞上传》所谓“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说:“并终数为十九,《易》穷则变,故为闰法”;“日法乘闰法,是为统岁”,即:

(9+10)×81=1,539年=562,120日

“三统,是为元岁”,即:

1,539×3=4,617年

由于干支记日法60日为一周期,一统的日数562,120除以60,余数为40,所以,若以甲子日为元,一统后为甲辰,二统后为甲申,三统后才又到甲子,因而三统为一元。刘歆说:“历数三统,天以甲子,地以甲辰,人以甲申。”

在这一基础上,刘歆根据《周易•系辞上传》所谓“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说:“阴阳比类,交错相成,故九六之变登降于六体。三微而成著,三著而成象,二象十有八变而成卦,四营而成易,为七十二,参三统两四时相乘之数也。……以阳九九之,为六百四十八,以阴六六之,为四百三十二,凡一千八十,……八之,为八千六百四十,……又八之,为六万九千一百二十,天地再之,为十三万八千二百四十,然后大成。”用算式表达:

{[(3×3)×(2×4)×(9+6)]×8×8}×2=138,240

接着,“以乘章岁,为二百六十二万六千五百六十,而与日月会。三会为七百八十七万九千六百八十,而与三统会。三统二千三百六十三万九千四十,而复与太极上元”。用算式表达:

138,240×19×3×3=23,639,040年

“太极上元”实际上是5,120元的大周期。

《三统历》在运用“三统”解释历法时,还涉及历法理论,有节气、朔望、月食及五星等的常数和运算推步方法,还有基本恒星的距度。与以往的历法相比,《三统历》包含了不少新的内容。它提出了所谓“朔不得中,是为闰月”的设置闰月的方法,即以没有中气(二十四节气中,从冬至起,奇数的为中气,如大寒、雨水、春分、谷雨等十二节气)的月份为闰月。《三统历》还提出以135个朔望月为交食周期,其间有23次月食,并且给出了月食发生的月份的推算方法。此外,《三统历》所测的五星行度和会合周期的精度都较前有明显提高。《三统历》在中国古代历法的发展中具有很高的地位,被认为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完整的天文学著作”,“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的雏形”。[]

三统历施行一百多年后,“历稍后天”[]。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三统历“失天益远”,于是,章帝“召治历编訢、李梵等综校其状”,并下诏改行四分历。在修订东汉四分历的过程中,任左中郎将的贾逵与治历者进行了多次的讨论。因此,东汉四分历实际上是贾逵会同编訢、李梵等人集体讨论修订的。

贾逵(公元30~101年),字景伯,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刘歆弟子贾徽之子,东汉重要的经学家,撰有《左氏传解诂》、《国语解诂》等。建初元年(公元76年),汉章帝诏贾逵指出《左氏传》大义长于《公羊》、《谷梁》二传者。于是,贾逵摘出了明显义长者三十事,受到嘉许。后来,汉章帝又“诏诸儒各选高才生,受《左氏》、《谷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由是四经遂行于世”[]。

贾逵在天文学上颇有造诣。他所参与修订的东汉四分历比以往各家历法有了显著的进步。[]另外根据《续汉书•律历志中》中的“贾逵论历”,贾逵在天文学上的贡献还可归结为三点:其一,明确否定了冬至日在牵牛初度的说法,确定冬至日在斗二十一度四分度之一。这为后来岁差(冬至点逐年西移)的发现作了准备。其二,主张用黄道坐标测算日月运行的轨道,认为以赤道坐标测算会出现误差。该建议被采纳,永元十五年(公元103年)七月,“诏书造太史黄道铜仪”。其三,认为当时史官“推合朔、弦、望、月食加时,率多不中,在于不知月行迟疾意”,明确提出月行速度有迟疾;并且还认为,月行迟疾“乃由月所行道有远近出入所生,率一月移故所疾处三度,九岁九道一复”。

除了以上所述之外,还有儒家学者蔡邕、陆绩对天文学也颇有研究。蔡邕(公元132~192年),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经学家。东汉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奏求正定“六经”文字,并自书册于碑,镌刻立于太学门外;史称“熹平石经”。蔡邕曾于东汉光和元年(公元178年)受诏与刘洪一起补续《律历志》。他认为,在宣夜、盖天和浑天三家中,“宣夜之学,绝无师法。《周髀》术数具存,考验天状,多有违失。惟浑天近得其情”[]。他还试图根据史官所用铜仪,推断其中的道理。陆绩(公元187~219年),字公纪,吴郡吴县(今属江苏)人。博学多识,星历算术无不应览。著作有《周易注》、《太玄注》。陆绩也极力推崇浑天说,造浑象,著有《浑天图》,试图推断浑天之意。

注释: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思想史》,北京:科学出版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思想史》,第175页。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四卷《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页。

[]以上参见《晋书•天文志上》。

[]《后汉书•桓谭冯衍列传》。

[]桓谭在《新论•离事》中说:“余前为郎,典刻漏,燥湿寒温辄异度,故有昏明昼夜。昼日参以晷景,夜分参以星宿,则得其正。”

[]扬雄:《法言•君子篇》。

[]参见桓谭:《新论•离事》。

[]以下引自《隋书•天文志上》。

[]见《汉书•律历志上、下》。

[]陈遵妫:《中国天文学史》(第三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430页。

[]《续汉书•律历志中》。

[]《后汉书•郑范陈贾张列传》。

八月十五作文篇8

百年风云激荡,百年壮志丹青。

君叶谷霖,原名郭清源,又名郭涛,汉族,山东冠县人。生于甲寅年己巳月乙卯日,殁于辛卯年乙未月丙戌日,享年九十有八。

叶公平生,绩丰名美。

男儿立志出乡关,投笔从戎气若虹。青年才俊,师范毕业,执教于山东堂邑第一高小。一九三七,倭人全面犯华。同年冬,与战友徒步至延安,蹈赴国难。翌年九月,入延安抗大;十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四二,主动请缨,从铁军、追雄师,再返桑梓打游击。转战鲁西北、冀鲁豫、河北、赣东北,鏖战沙场,血染征衣忘生死,枪林弹雨无所惧,誓把倭寇荡,投身解放事业定乾坤。

鲲鹏展翅九万里,战将卸甲赴黔地。解放之初,参与接管;省高级人民法院履职三十载,院长、党委书记一肩挑;省委政法委、省纪委,也兼要职;再任省人大领导职务又六年。呕心沥血,依法治国拓荒者,民主法治促进者,富民兴黔奠基者。优乐始终践官德,甘苦相随政声显;几多风云随烟去,心静神定性情恬。

丹心照日月,英名万古扬。坚信马列,对党忠诚;一生革命,终为信仰。文革猛兽,深受迫害;刚直不谔,勇斗群魔。严于修身,为政清廉;光明磊落,风范长存。

铭以记之:其存不朽,其嗣弥昌;青峰不老,永驻年华。

墓志铭范文二袁仕忠先生墓志铭

袁仕忠,祖籍湖南绥宁。1925年农历11月16日子时生于本县黄土矿乡自然村。仙命吉年吉月吉日时,享年福禄岁。毕业于省十师。从1947年参加工作到1991年退休,从事教育事业45年。其间担任中小学校长30余年,县教研室正科级协理员十余载。优秀中国共产党党员,为绥宁教育事业做出杰出贡献,为国家培养大批有用人才。业绩昭彰,子孙铭记,赞曰:

袁公仕忠,少事农桑;晴耕雨读,学业不荒。

青年有志,深造学堂,学成归来,服务家乡。

三尺讲台,三十春秋,辛勤耕耘,桃李芬芳。

担任领导,廉洁奉公,关心下属,美名远扬。

佳配李君,质朴贤良,相夫课子,哺育儿郎。

子女四人,健康成长,治家有道,教子有方。

长男北清,劳动模范;次男北平,杏林自强;

长女梅莲,国家干部;次女双莲,工作榜样。

均有出息,家庭兴旺,子孙发达,世代荣昌。

德艺佳声,继承发扬,家学垂范,源远流长。

晚辈神坡,才疏学浅,陋笔拙文,以表景仰。

林山苍苍,巫水泱泱,袁公馨德,山高水长。

墓志铭范文三

墓i铭

显考罗公吉森,别名吉昌,乳名诠书,一九一九年十月六日生于书香门弟,官宦耕读世家,岩雷澹故于一九九三年润三月一日,祖籍江西省临江府,明朝调北填南时幺房始祖罗明德迁徒贵州省永宁州顶云司,后移居板贵乡新寨,最后定居简冉。七岁丧父,跟随祖父罗万鸿生活(祖父罗万鸿生于清朝同治一八六六年五月二十五日〈马年〉,光绪一八八七年二十一岁考中秀才,光绪一八九一年二十五岁至民国一九二一年五十五岁任地方政府保董,管辖文山、板贵、坡蝉、多德、烙烘至大锡厂五乡区域。一八九五年开创花戛市场,并购置铜鼓和田产,故于癸酉年〈鸡年〉一九三三年十月二十日寅时)。从小深受祖父知识的熏陶,耳濡目染,受到良好的知识礼德教育,敏而好学,博览群书,通读四书五经、易经、道德经、诗经、增广贤文、古文观止、史记、唐诗、宋词、论语、资治通鉴,楚辞集注等很多古典文学名著,虔诚孔孟之道,对儒学、佛学、天文地理、书法有深厚造诣。少年时戴着缎子小帽,穿着长衣马褂到大地村收租,在花戛市场打斗收税,青年时在花戛开设染店,在祖屋创办私塾,教书育人。中国国民党党员,曾任民国地方政府保长,一九四九年后,顺应时代潮流,拥护共产党的领导,继续在祖屋自办私塾和民办学校,一九五七年祖屋不慎烧毁,家庭处于困境,百废待兴,为重建家园,被迫弃教务农终生。

显妣罗母梁正美,乳名小梅,一九二o年八月二十四日生于木工村世代大地主家庭,大家闺秀,故于一九九六年六月十五日,一九三九年农历八月和罗公吉森结婚后,支持罗公吉森学习和办学,是一个伟大的贤妻慈母。

罗公吉森与罗母梁正美养育三男三女,一九四六年八月初五日生长子昌仁,乳名松柏,大专文化,经济师,中国共产党党员,科级干部,一九六六年贵州省交通学校毕业,分配到贵州省安顺汽车运输公司工作,历任科员、秘书、科长,安顺铁公联运公司经理等职,现居安顺市塔山西路。一九五三年二月二十日生次子昌和,乳名松明,初中文化,在家务家,为父母尽孝送终,现居花戛场坝。一九六三年九月八日生三子昌沛,乳名富明,小学文化,务农经商,现居安顺市幺铺镇大屯村。一九四一年正月二十一日生长女昌智,乳名小琴,小学文化,在家务农,现居拜⒋濉R痪潘木拍晟次女昌芸,乳名琴芬,小学文化,在家务农,现居打帮乡看牛坪村牙药组。一九五五年生三女昌芬,乳名松芬,小学文化,在家务农,现居江苏省沐阳县颜集乡方圩村胡庄组。

罗公吉森承前启后,忠厚传家,诗书继世,厚德做人,知识育人,言传身教,与罗母梁正美相濡以沫,携手相伴,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同心协力,为培育儿女呕心沥血,为地方教育作出卓越贡献,功德无量,德高望重,光耀千秋,万古流芳。

孝男昌仁沐手叩撰

八月十五作文篇9

沉默代表了什么?我不得而知。沉默呢,总是好的。无论是对统治者还是对思想家、名人与文人。但正是他们的沉默,使中国的百姓沉默了数千年!他们搞不清什么是民主,也不知道什么是专制。

中国的血泪史,有几人记得?屈指可数。民族的衰败落,有几人在乎?寥寥无几。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陷入沦落,紧接着的,是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古老、文明的封建帝国被列强伤的体无完肤。

八月十五日,日寇向华夏民族低下了那曾经不可一世的头颅;八月十五日,美帝对中华大地说出了不可轻看的语言。。。八月十五日,太多太多。风起风落,花开花谢,一切看似一瞬间,却早已沧海桑田。八月十五日,洗雪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待重新振兴的转折点。八月十五日,几亿人民共同欢呼:永远记住这一天!可是,记住的有几人?

我们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于是看到千年的帝王将相,千年的兴衰成败。“峰恋如聚,波涛如怒”华夏大地英雄路。望古今,意涩苦,多少忠烈都入了土,多少英雄都作了古。

月出青云,临风书雪。古老中国该崛起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太阳让泪光幻化成了眼前的彩虹。

八月十五作文篇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424-01

满族是一勤劳勇敢的民族,它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过重大贡献。它也有自己的民族节日;还有些传统节日虽然与汉族相一致,但满汉节日习俗不同。

一、满族的节日习俗

添仓节:农历正月二十五是满族农民祝愿粮食丰收的节日,煮一盆黏高粱米饭,用秫秸做成小马,插在饭盆上,然后把饭盆放进仓房,表示马往家中驮粮食了,丰衣足食。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太阳日:(满族人称太阳为“日头”)农历二月初一。满族人认为这一天是“太阳的生日”。用面做糕上放用黏米面掐成各色的花小鸡。以喻金鸡报晓,迎日出。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这一天要“引龙回家”,即用草木灰从水缸旁一直撒到井旁或河边。灰道弯曲如龙.以示请龙到家,祈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一天要吃猪头,还要给男孩理发,是“龙抬头”的日子,希望男孩变得聪明、学业进步。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以防伤龙目。

虫王节:农历六月初六。过去,每逢此日,每户出a去谒虫王庙,并杀猪以祈虫王,祈求虫王管住虫害。后来深知虫害靠防治而不靠祈神。如今不过虫王节祭祀活动了,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防止虫咬。

马王节:农历六月二十三日。满族祖先狩猎征战,多靠骑马射箭。就是出门远行也多骑马,故多敬重马王。供马王爷时,用烧羊肉一方、鲤鱼一尾、推鸡一只,还有白酒,行三叩首礼。供后全家饱餐一顿。

结缘日: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要“普结善缘”,用煮熟的一碟盐水豆,彼此互敬互吃对方两颗“结缘豆”,表示“普结善缘,天下一家”。结缘都是先敬长辈长者,长者再从自己碟内掐两颗给晚辈吃,表示不分长幼尊卑,团结友善。

二、满汉共有的节日(满族习俗)

过年(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满族人称春节为“过年”,而且更重视“除夕”之夜,并迎接五更过后的第二年的开始。民间有“二十三灶王爷上天、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打扫尘土(或做豆腐)、二十六杀年猪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白面发、二十九贴对友、三十粳米干饭胖头鱼”之说,腊月二十三也称过小年。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要做黏豆包、豆面卷子等黏食。除夕下午把不常打开的祖宗龛,祭祖。年三十中午打开。把擦得锃亮的锡供器摆上五件,主食摆上两摞馒头,一摞五个,猪头摆在正中间,还有干饭五碗。供菜更有特点:有煮熟的“猪肉方子”过油鲤鱼;炸粉花;素菜大葱;豆腐方块。满族人祭祖用的祭品.祭祀之后由家人分吃。除夕半夜子时,家家吃饺子,还要把几枚铜钱暗放饺子中,吃到者则“终岁大吉’,然后接神、辞岁要燃放鞭炮。家家院内竖灯笼竿,高挑红灯。

大年初一,人家皆早起,穿戴新衣帽,互相拜年,恭贺新春。不过,过去满族妇女要等到初六,才可以出门拜年。

灯节(又称上元节、汉族称元宵节)正月十五满族人家在这一天里要挂彩灯、制作冰灯。农村有“蒸面灯”预测来年旱涝、冷暖之俗。东北地区还有做冰灯与闹冰灯的习俗。正月十四至十六要举行灯会,并有踩高跷、跑早船、闹秧歌、演灯官戏等各种表演。此外,元宵节,满族也有吃元宵的习俗。

五月节(汉族称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满族传说,古时有一年的五月初五,有一老头卖油,说:“一个葫芦两斤,两个葫芦三斤。”一些人见老头不会算账,就很快把油抢买光了。有一个老玛珐(爷爷)不占便宜,还提醒卖油翁:“你算错账了,你这样卖不是要赔本吗?”卖油翁对诚实的玛珐讲:“我是天母阿布卡赫赫派下来的天神,今夜要降瘟疫,你赶快回家在门上插上艾蒿,可免此劫。”老玛珐不忍心乡亲们遭难,马上回去通知各家各户都插上了艾蒿,免除了瘟疫。所以,满族的五月节意在避瘟防疫,歌颂诚实善良,不是为了纪念屈原。满族入关后,敬重屈原,也包粽子,但仍保留了插艾蒿、扎五彩线、带荷包之俗。

七月节(鬼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为超度亡魂烧纸钱、烧法船、放河灯。

八月节(汉族称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盛行做(或买)“兔儿爷”玩具,是用黄泥捏成的,兔面人身,面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官或将,穿衣挂甲,有首《兔儿爷》诗写道:“八月中秋月分明,领宴归来夜色清。不供嫦娥冷兔影,为侬捣药祝长生。”反映了人们健康长寿的愿望。据说此玩具源于满族。这一天是团圆佳节,要吃月饼。有的还要把大月饼留到除夕,全家“咬圆”。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满族素有尊老敬老之习俗。古时重阳节的习俗较多,主要有登高游玩、赏菊饮酒、擦茱萸、吃重阳糕等,因此,“茱萸节”、“节”、“登高节”。虽然称谓不同,但平安和谐,生命长久和健康长寿的核心文化价值取向是一致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重阳节以新的文化内涵,由于“九”与“久”谐音,是长寿的象征,寄托着人们对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祝福。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孝老的节日。

腊八节: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流行吃“腊八粥”,腊八粥源于佛教,又称佛粥,满族接受此俗较早,后来才传给其他民族。以高粱米、黄米、江米、小豆、绿豆、大豆、枣、栗子等合熬为粥,合家聚食,以祈丰收。东北满族百姓说:“东北高寒,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腊巴粥黏糊,吃了免得冻掉下巴!”可见是东北满族的节日。

满族过“腊八节”还要制作腊八醋。腊月初八开始制作。除夕之日打开食用。醋香袭人,是美味作料。

三、满族节日旅游开发的价值

1、开发满族节日旅游是对保留满族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传承满族节日的需要。满族先世不仅创造了绚烂多彩的民族节日,具有丰厚的文化蕴涵,开发满族节日旅游产品发挥也是发展地方民族文化经济作用,同时又能够为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实现多元化发展,开辟文化传承的新思路;加强宣传力度与管理力度,结合创新思维,打造旅赫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在利用文化遗产开发当代文化产品的同时要注意与文化遗产加以区分,以开发出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当代旅游产品。

3、开发要与保护同时进行,在开发中注意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这样就能很好地实现文化遗产资源的永续开发,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满族节日旅游开发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