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黄沙道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2:42:02

夜行黄沙道中篇1

——改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夏天的夜晚是闷热的,使人无法入睡。我慢慢的走在熟悉的乡间小路上,独享着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几只小喜鹊在明月下翩然起舞,它们不知所措地飞离枝头,在夜空中盘旋。这可爱的小东西!一阵凉风迎面吹来,我顿时感觉神清气爽,刚才的暑气一扫而光。蝉儿也好像在表达这舒适之意,在夜风中知了知了的叫。啊!仔细一嗅,原来是稻花的香花在弥漫,在飘散。突然,有人在说话。哦,是这些勤劳的乡亲在谈论着,今年这个丰收年。。“呱呱呱——”啊!这喧闹的蛙鸣也在谈论丰收的喜悦吗?还是在为这丰收的美景举行庆欢会?

夜行黄沙道中篇2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

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一个宁静的晚上,美丽树林中,明明在开心地玩耍着,地上铺着浓密的一层树叶,走在上面“咋咋”作响,听起来似乎如同一首悠悠的小令。

清凉的夏风徐徐吹过,明明舒服的眯起了眼睛,站在路中间,张开双臂,似乎在迎接那习习的风,心想:“这真是一个美好的的夜晚!真是舒服极了!”月亮越升越高,早已从枝头下升了起来,经过树梢,喜鹊不愿将这样美丽的月亮遮挡住,不由得“扑啦扑啦的”飞走了。蝉——这个音乐家,也弹奏了起来优美的乐章,有节奏的“吱—吱”的叫着。明明觉得这似乎是在听一曲优美的演唱会。这时一阵光照了过来,随后隐隐约约听见了一阵说话声和脚步声,明明不仅觉得这美景被破坏了,只好耐心的等着这几个讨厌的人赶紧走过去,明明不禁心生顽皮,突然跳出来,大叫一声,跑走了,把这几个人吓了一跳,赶紧跑走了。明明调皮的笑了一下,他走到麦田边上,闻到了一股稻花的香味,是那样清香,明明禁不住坐了下来,想一想自己的心事。抬头看看,漆黑的夜空上,点缀着几颗星星,那明亮的月亮显得格外耀眼,附近的山前,飘洒着几滴雨点,滴滴答答掉落在身上,清亮透彻……明明陶醉在了这景中。只听见土地庙边上的树林里传来一片片蛙叫“呱呱”与一群小孩童的玩闹声,明明又恢复了那儿童的天真。飞奔着,欢呼着,跑到那小溪的桥上,呼喊着伙伴们,招呼他们来这里玩,一群人在这小山窝里,尽情的奔跑……

夜行黄沙道中篇3

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居士的辛弃疾,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生于已沦入金人之手的山东济南。刚过弱冠之年,他就高擎抗金义旗,率众数千参加耿京的抗金队伍,跃马挥戈,纵横敌后。他曾率五十名壮士夜袭五万人的金营。擒获叛徒张安国并领旧部近万人渡淮而归建康,这一事件成为轰动南宋朝野的头号新闻。但是,中国历史上的南宋,是一个仁人志士奔走呼号力挽危亡的时代,也是一个君昏臣嬉莺歌燕舞醉生梦死的时代:是一个权奸当道居庙堂之高的日寸代,也是一个忠良被逐处江湖之远的时代。资兼文武的辛弃疾不仅长期沉沦下僚,被权力中心边缘化而壮志未酬,而且两次被宵小之徒罗织罪名而丢官,先后在江西上饶与铅山闲居十八年之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就是他闲居于上饶城郊带湖时的作品。

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已41岁,被迫隐居带湖,直至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才被起用为福建提点刑狱。归隐十年。他虽仍忧心国事却报国无门,只能专心于词的创作,迎来了创作果实丰硕的金秋,奠定了南宋词坛第一人的地位。除了感叹时光易老功业无成的忧国忧民也忧己之作,他还写了大量的山水诗与田园诗,歌颂佳山好水、淳朴民情,在那些风景画与风俗画里,寻求和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的就是他乡村夜行中的所见所感。在慨当以慷、忧思难忘的以豪放沉郁名世的辛词中,这是风格清新婉约别调独弹的一首。

黄沙,即黄沙岭,坐落在潇水支流贤水河畔之山坳。《上饶县志》说:“黄沙岭在县西四十里乾元乡,高约十五丈。”辛弃疾在此建有读书堂,常于斯闲居,多有吟咏,如“句里春风正剪裁,溪山一片画图开”(《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如“突兀趁人山石狠,朦胧避路野花羞。人家平水庙东头”(《浣溪沙,黄沙岭》)。这首词的上阕以动写静,写夏夜的乡间景象,颇有“蝉躁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的优美静谧的情趣。开篇以对偶句起,清风明月,蝉鸣鹊飞,有视觉,有听觉,有触觉,诗人的艺术感觉极为敏锐而细腻。其中的“半夜”点明了题目中的“夜”,而“别枝惊鹊”则义有多解。一说别枝为“远枝”、“另外之枝”,曹操有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周邦彦有句“月皎惊鸟栖不定”,苏轼有道。月明惊鹊未安枝”。辛弃疾饱读诗书,他的词应该是由上述诗词化出。“别枝”的另一解为动宾结构。即“离别树枝”,意为月光离开了树枝,惊动了已安栖的乌鹊。朱光潜先生就曾撰文认为:“‘别’字是动词。乌鹊对光线的感觉是极灵敏的。日食时它们就惊动起来。月落时也是这样。”以上二解均可通,但开篇既为对偶句,如“别枝”之“别”作动词,则与“半夜”之“半”作形容词不免失偶。“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是此词的名句。“听取”为听着、听到之意。诗人将“稻花香”的嗅觉意象与一片“蛙声”的听觉意象交织在一起,不仅以热闹的蛙鸣衬托出夏夜乡村的静谧,而且让人读来只觉别有情味、诗意盎然。其中的诗眼就是。稻花香里”与“丰年”之间的那个“说”字。是谁在“说”呢?有人以为是守夜的农夫。那未免太过于坐实而缺乏诗意;有人以为是诗人自己和一同夜行的人。那同样未免板实而缺少情韵。其实,诗人在这里是移情于物,将“稻花”拟人化,是扬花的稻穗以浓郁的香气在向众生也向夜行人报道丰收的年成,如此理解便觉诗意空灵蕴藉,诗人喜庆丰收之情也才洋溢于字里行间。

夜行黄沙道中篇4

我曾拥抱过贯穿瑜伽发源地圣城瑞诗凯诗的恒河(Ganga)长河,也领略过隐匿在森林中的西姆拉(Shimla),那寒冷而不失的优雅的山城风光。此刻想要奔去的前方是古印度繁荣一时的古城贾沙梅尔(Jaisalmer),传说中一个拥有金色城堡和沙漠的地方。

在印度搭乘火车

印度的火车票有3种订购途径:网上订购;中介代购;火车站直接购买。印度火车票采取实名制,购票时需要填写完整的个人信息,购票完成后系统出实体票和电子客票两种。如果票已卖完但旅客还有购票需求,可以选择将旅客信息添加至waitingList(等待列表)中,有人退票时系统将根据等待列表的前后顺序加补旅客。火车到站时,在火车车厢的门口张贴有乘客名单,对照自己的名字入座后,火车工作人员将对照个人信息进行检票。德里至贾沙梅尔的火车1天只有1班,历时16个小时。火车下午5点30分准时从老德里火车站出发。

此前我从未在印度搭乘火车抵达过任何地方,除了网络上流传的那些印度火车人满为患,令人望而生畏的照片之外,再也没有更加生动的印象了。于是本次旅行值得纪念的名目又多了一条:第一次在印度搭乘Sleeper(普通卧铺)。

普通卧铺的车票价格很亲民,只要60块钱,车厢老旧,棕色的硬卧,沾满黑色污渍,隐约露出白漆的电风扇,永远关不紧的玻璃拉窗。在火车飞驰的时候尘土自窗缝奔涌而入,在透过并不明亮拉窗的光线里挤满了灰尘的喧嚣。

缓慢的,火车与新德里渐行渐远了。此后的几个小站中,印度人陆续填满了原本不大的车厢。大多是短途的旅客,没有坐票,但是只要看到可以坐的地方,无论是上铺下铺,无论原本是谁的位置,都被抢占一空。这样的情况大概持续了4个小时左右,直至短途旅客们各自抵站,火车终于从嘈杂中回归到相当的安宁中来。

入夜,车厢里的温度很低,还伴有干冷的寒风。狭窄的走廊上不时有拎着保温瓶贩卖热姜茶的小贩经过。小小的一杯,握在手里顿时感到无比的温暖。外国的游客大多自备了睡袋,深夜在火车上离开了毛毯或者睡袋这类保暖装备,着实难以入眠。和冷风以及尘土不断从窗缝灌入的下铺相比,上铺相对而言空间要富裕一些,并且睡眠的环境要好很多。我没有在印度坐火车过夜的经验,因此没有带毛毯,托羽绒服的福而度过了一个虽然并不安然但至少可以入眠的夜晚。在火车上,铁轨的声音或许是最好的催眠曲。

在水一方

次日上午,火车准时抵达贾沙梅尔火车站。在下榻的旅馆直面远方,在阳光下呈现出金色的古城。高耸的古堡以骄傲而平和的姿态稳踞于辽阔的土地上,簇拥古堡的房屋层次鲜明,缀在黄石房屋间隙的茂绿的树木,赋予了久经沙石洗礼的古堡鲜活而明媚的气息。

正午时分阳光明媚,旅馆门口迎宾的侍者恭敬地端着雕花铜盘,洒一捧玫瑰花瓣,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在额头点一抹朱砂。在等待登记的过程中,侍者为宾客送上盛在琉璃盏中的玫瑰花露,剔透的亮红夹带着馥郁的甜香,饮尽时杯底探出的玫瑰花瓣让人心生欢喜。

房间整洁,墙上铺展开来色彩艳丽的手工布艺壁挂,张扬着浓郁的印度民族气息。手工的珠串亮片与粗细不一的织线勾勒出印度的传统花纹和图像,壁顶环绕着简单而颜色明快的彩绘。正午的阳光从并不开阔的玻璃窗透进来,浸漫在印有鲜艳花朵图案的单人沙发上。旅途劳顿,散漫的暖意催动困倦不断地涌了上来,午休俨然是彻夜颠簸之后的必选项目了。

午休之后搭车前往莎加湖(GadiSagarLake)。下午3点半的光景,墨镜挡去了大半的强光,但挡不去的是当莎加湖跃然于眼前时那一瞬的惊艳。清秀的莎加湖曾一度是旧时贾沙梅尔城唯一的水源。这片湖泊连接着山路和庙宇,也承载这一段历史趣闻:莎加湖前的大门是由一位名叫telia的皇家名妓出资修建的。当时的女王因而非常愤怒,要求立刻拆毁这座大门。聪明的telia听到这个消息,立即命工匠在大门的顶部安放了一座krishna神的雕像,才得以将这座大门保留至今。

眼前的莎加湖是一小片平静的湖水,湖中静立着一座落满了灰鸽子的石阁。渐渐行近的船上游客的呼喊声惊起一片飞鸽,湖面掠过成群的无法留住的残影。

我有许久没见过这盛着天空的水色了。

对于不是在海边长大的人来说,水对于他们总是有着特殊的情感。所以这时候就应当租一艘小船架到湖中央,然后彻底放松下来晒太阳。

这总让我想起每逢暑假里去划船的日子,湖水很暖。我是爱着那些风格迥异的建筑的,一个国家的建筑透露出一个国家特有的味道,无法被复制的味道。

离开莎加湖,经过大门的时候可以听到印度民族乐器醇厚的声音。下一站是贾沙梅尔,黄金之城。

黄金之城

当真正走在古堡之下,才觉得与中午在旅馆所看到的黄金之城不同,远远眺望的时候,这座城是安静的。一如稀疏零散的草木,安静地生长在岁月里。而眼前的黄金之城是流动的,阳光落在街市上,扑面而来的是卷着尘土的风。

街道两旁的店铺很热闹,每家店铺都是小小的一间,顺着街道向上的走势挤成一条斑斓的商业街。老板对在店铺前驻足的客人是热情的,热情但并不过火。街上随处可见吆喝自家皮具的小贩。骆驼皮具可算得上是贾沙梅尔旅游纪念品的一大特色。这里商品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皮包、皮鞋、水壶套,甚至有一家的地板上竟然竖着一块圆形的皮盾牌等等。由于造价并不高昂,因此手工算不上精细。和所有的旅游景点一样,任何土特产都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一个普通大小的单面皮包(外面一层是骆驼皮,内衬是布)折合人民币大约40~60元左右,双面皮包(外层和里层均为纯骆驼皮)大约在100元左右。如果对做工不满意,或者商品稍微有些瑕疵,而相中的那款没有库存,价格还可以再低一些。

古堡城墙下的街道显得有些凌乱,而与进入古堡内的商业街相比,的城区拥有的是生活的味道。商贩们或席地而坐,叫卖新鲜蔬果的小贩,衣饰甚至烹调香料。蔬果的价格比衣饰要实在得多,绝大多数衣饰的报价,即使讲价格到原价的百分之三四十都是可以成交的。而蔬果不易谈价格,问了几个商贩,给出的价格都算实在。出门在外,需要去皮或者清洗才可以吃的水果带回旅馆便罢,随身总是不方便的。想了想买了6个个头不小的橘子,大概3块多。水分并不算很大,微酸。不过这样总归是惬意的,旅行是一件很放松的事情,看自己想看的风景,走自己想走的街道。你可以穿着当地人的服饰走街串巷,和小商小贩们讨价还价。也可以在古城里寻一个旅馆住下,打开一扇临街的窗,慵懒地享受着整个下午的阳光。

城堡入口处是石砖铺成蜿蜒而上的坡道,在转角处的坡度很高,而眼前的景致随着坡度减缓而逐渐明朗起来的时候,抬起头便是内城庄重而威严的大门了。坡道一侧大多是贩卖布艺用品的小商户,这些织有各式图案,色彩浓烈的布艺品包括床单、枕套、坐垫、布包整齐地悬挂在金黄色城墙上,在贾沙梅尔城冬季带着暖意的风的拂动下飘曳,象征着贾沙梅尔商业特色的旗帜。另一侧是零散的小工艺品,最显眼的是一家供游客休息的甜品店。甜品店经营的种类并不算多,以印度式的姜茶、咖啡和甜点为主。花生饼味道酥脆,饮食习惯使然,印度人似乎在西式糕点上并没有什么天赋,无论是夹心面包还是水果派都有着浓郁的本土气息。印度人对甜点异常喜爱并执著,而尝试过印度甜点的人或许多多少少都对那甜腻的口感有所了解,因此喜好清淡的游客而言,在这里享用甜点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城堡越向里走,狭窄崎岖的小路便越多,视野被局限在大约只够两人并肩行走的宽度里,仰望天空的时候便觉得那抹蓝色仿佛要从临街两侧房屋的间隙中倾泻下来。《一千零一夜》里被施了魔咒而降落于沙漠中的天上宫殿,即使坠落凡间也难以掩盖它在阳光下古朴而华美的侧脸。小旅店半敞的木门里坐着正在筹备饭菜的妇人,店前悬挂着布衣的老板热情地打着招呼:嘿!朋友,进来逛逛。经过一条窄巷,各式手工艺品被整齐地码放在木门前的石阶上。阳光穿透镂空雕花的黄砂石窗碎成一小簇一小簇的金色光束,在光束逐渐黯淡交汇的暖黄中将尘埃镀上一层微亮的光。

贾沙梅尔的阳光仿佛是有魔力的。走过无数交错的街道,总觉得,在前方被阳光模糊的古城金色的光景里,会缓缓走来身着纱丽的少女,脚踝上戴着一串叮当作响的银铃。那是无法用相机记录下来的,属于黄金之城的味道。整座城市宛如立于时间流上的海市蜃楼,它的每一扇木门,每一座庙宇,每一级石阶,每一扇窗都散发出淳朴古老的神秘气息。旧时丝绸之路上繁荣都城的景象仿佛从时间流逆行而上,即将打破封锁着前世记忆的铜镜呼啸而出。

夕阳下的贾沙梅尔,是流动的城堡。攀上高处的露台,俯瞰夕阳下环绕古堡的城镇,远眺逐渐和天空融为一色的荒漠,一瞬间仿佛贾沙梅尔是真正浮在空中的宫殿,坐看人间繁芜。

金色的光雾笼罩下的贾沙梅尔,是荒芜沙漠中的一点星芒。

黄沙落日

营地条件比想象中好很多。小房间,双人床,刚刚好可以坐下一个人的飘窗,别致的木桌、软椅,基础设施还算得上齐全的浴室。即使是沙漠中寒冷的夜晚,房间里也是温暖的。

在沙漠地带行走,骆驼是必不可少的。尽管现在的科技以及交通已足够发达,驱车直入大漠的游客并不在少数,但或许正是因为厌倦了过于快速的现代化生活,骆驼这一传统的沙漠交通工具依旧是绝大部分旅客的第一选择。

驼铃声清脆悠扬,合着骆驼稳健的步伐,与风中夹带着的细沙奏成一曲交响乐章。远处银色的沙丘上牵骆驼的老者逆光而立,被无声的风沙乱了纯白布衣。天蓝似屏息的海,大漠是绵延的银滩。天地间唯留得一抹夕阳,火色的余辉泼洒在天海与大漠糅合的那片银光里,烧成一朵红莲。那抹赤焰的湮灭是凤凰涅,一个瞬间,一个轮回的原点。

另一日,也会有朝阳晨露,落日晚霞,天与地的界限在视野里朦胧成一片夜幕星海。

另一日,也会有青丝欢颜,白首暮年,时间留不住岁月更迭成一卷不可回放的胶片。

黑夜取代白昼,星宿明亮。如果说细沙是大漠的呼吸,那么星河便是大漠的臂弯,怀抱着年少的梦想,那一切依旧如大漠里的繁星般清晰可见。

沙漠的星空,纯净得仿佛可以寄寓灵魂。

夜色下篝火熊熊燃起,唱书的老伯嗓音浑厚,热情的舞娘身着盛装。陌生的语言叙述着怎样的故事,美丽的姑娘你在思念何方。旋转的舞衣绽出绮丽花,清澈的眼神一如最初的模样。

夜行黄沙道中篇5

第一次听到《我是歌手》,是2013年1月27日星期天晚上,通过电视重播,那是第二期,直播的时间是2013年1月25日星期五晚上。我开始看的时候,重播都快结束了,只能听到最后两个歌手《黄贯中》和《羽泉》的演绎。他们的演绎都很精彩,摇滚出身的BeYonD乐队的成员黄贯中唱的是改编后情歌《吻别》,羽泉组合唱的据说是毛阿敏第一次参赛的老歌《烛光里的妈妈》。说实话,当时第一感觉,觉得羽泉的选择很聪明,而黄贯中的选择很笨。羽泉打的是感情牌,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台下的观众都稀里哗啦的(虽然不知道这些场景是不是找人来表演的)。而黄贯中唱《吻别》,第一风格不同,他擅长的是摇滚,而吻别是很细腻的情歌,即使改编,也很难唱出摇滚风格(哪怕唱出了摇滚风格,但是因为“先入为主”的因素,大家更能接受原版的吻别);第二,众所周知,黄贯中是香港人,香港人的普通话太“普通”了(在我印象中,香港歌星,张学友的国语歌唱得还好点),而咬字清晰是唱歌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唱出情感和味道的基础。结果真被我猜中,被淘汰的正是黄贯中,相信他回去后,妻子朱茵一定要好好安慰他了。

公布结果的环节,很扣人心弦,看到成名已久的明星,那么紧张地等待结果,我可以想象得到,没有谁不怕pK。后来上网络,很多人谈到了,很多歌星不敢来参加pK,就是因为此,排后了没面子,还有可能知名度下降,商演减少;排前了又怕其它竞争者不高兴。同时,某些歌手因退出歌坛太久的缘故,早已唱功不在,或者唱功仍在,但已淡泊名利,失去了竞争的激情。

电视看完重播,第二天晚上,我立刻上电脑,看完了两期的《我是歌手》。我的感受可以针对每个歌手用一句话形容。

黄绮珊,一鸣惊人!黄绮珊,一个被大多歌迷淡忘或完全不认识的实力唱将,一开口就把所有观众折服了。第一期她是排第六名(倒数第二名),这只能证明了,让不懂音乐只懂欣赏甚至以歌星知名度或者个人喜爱来评价歌手的观众做评委的结果是,中国好声音永远被埋没。黄绮珊的埋没,也正看出了,在中国流行乐坛,要想红,单单有唱功还不行,还要有样貌,有宣传,有包装,有靠山。除非是极个别的靠选秀赛或者其它比赛出生的实力唱将,如梅艳芳,韩红等,其它大多数只有唱功的歌手,很多被埋没或者被遗忘了。

沙宝亮,真假声转换自如!提到沙宝亮,大多数人脑海冒出的肯定是他的《暗香》。出乎意料,第一期按比赛规则选自己歌唱的时候,他选择的是《飘》。他的解释是,他和三宝老师第一次合作的歌曲是《飘》(三宝老师作曲),因为三宝老师听他唱了《飘》,才肯让他唱自己另一个作品《暗香》。沙宝亮是实力唱将,真假声转换自如,一首张学友原唱的《秋意浓》,让人再一次见识了沙宝亮的唱功。

陈明,广东歌手的代表。陈明和毛宁、杨钰莹、林依轮、王子鸣等都是在广东发展出道的歌手,她曾和那英并称“北那英南陈明”,她见证了当时大陆流行音乐中心—广州从鼎盛到衰落的整个过程。陈明,我最喜欢的是她的《寂寞让我如此美丽》和《快乐老家》。

黄贯中,老去的摇滚灵魂歌手。看到他脸上的皱纹,让我们看到了他岁月的痕迹,也让我们想起了曾经红极一时,让很多不懂粤语的人为了听他们的歌而去学习粤语的beyond乐队。我个人以为,beyond乐队的歌在乐队的灵魂人物——黄家驹的离去后,就不应该再拿来翻唱或者参加比赛,哪怕是乐队的一员黄贯中,因为无论是谁唱,都让人觉得跟经典的味道相差甚远。

齐秦,你应该急流勇退。听齐秦的歌,就像置身于空旷的原野,听到远处随风传来的歌手,回荡在高空中,久久不能平息。喜欢这把含着申请略带沧桑且清亮的嗓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只因为那首脍炙人口的《大约在冬季》。小学时,喜欢买一个本子来抄歌词,那个时候,抄的歌曲最多的就是香港四大天王、别安乐队和齐秦的。那首《大约在冬季》不知道抄写了多少遍。上初中,开始听他的专辑,《狼》、《无情的雨无情的你》、《外面的世界》、《原来的我》也逐渐成为我的最爱。然而,我虽喜欢齐秦,但是我不赞成他来参加《我是歌手》,因为属于他的辉煌时代已经成为了包括我在内的歌迷中的美好回忆,我们不希望这种回忆因为他的参赛和淘汰而受影响。都说聪明的英雄都懂得在辉煌的时候退出江湖,最聪明的名人也要懂得在自己最辉煌的时候退役,如谭咏麟、张国荣、四大天王等,毕竟这个舞台应该留给更多的年轻人。

除此外,齐秦这次参赛,感觉也未尽全力,甚至有种不是很认真对待的感觉,也有可能是老了,或者商演太多,有点力不从心吧。第二期的时候,他出来时说只是花了自己的八成功力。凭感觉,齐秦自己把张宇的《用心良苦》唱成了齐氏情歌,并没有什么创意之处和值得称道的地方,甚至比不上他第一场唱《夜夜夜夜》好。即使是唱《夜夜夜夜》,我也感觉他没有用到自己的十成功力。虽然他第一场被评为第一,但是我觉得是歌迷对他这位老前辈的照顾。如果让我撇开感情因素,单纯按唱功、用心程度、发挥和感觉等综合因素来排名,我觉得沙宝亮和黄绮珊应该起码排进前三,齐秦顶多排第三或者第四。第二场,齐秦排第五,我觉得也是比较准确的,而不是某些人觉得的那种出乎意料。

羽泉,煽情的《烛光里的妈妈》夺冠。羽泉两期的成绩都不错,第一期凭借一首《心似狂潮》拿第二,第二期凭一首煽情的《烛光里的妈妈》夺冠,两期总票数也是排第一。我觉得这是有点抬举羽泉了。虽然我也很喜欢羽泉的《最美》和《冷酷到底》等几首歌,但是我觉得论唱功论实力,他也拿不了第一,顶多也是第三或者第四。毕竟前面有前辈黄绮珊和齐秦,除此还有唱功非凡的沙宝亮和一直奋斗不已的陈明。

尚雯婕,初生牛犊不怕虎。相对于其它前辈,尚雯婕算是一个初生牛犊,因为初生牛犊不怕虎,所以尚雯婕很镇静且很大气地发挥出了自己应有的水平,尤其是那首自己写的《最终信仰》。所以她能获得第四,是实至名归的。因为前面都是前辈,所以他没有压力,即使输了,她也没有什么丢脸的,她这样说。

夜行黄沙道中篇6

我独自一人漫步在黄沙岭上,简直被这如诗如画的夜色陶醉了。突然,几只鹊儿从一旁的树枝上扑棱棱地飞起,也许是我的脚步声惊扰了它们的美梦吧!听,它们喳喳地叫着,似乎在埋怨我的无理呢!不过一会儿,树林里有恢复了寂静。这下,我走得格外小心翼翼,生怕又打扰这群可爱的小精灵!

夜晚的黄沙岭清幽而恬静,行走期间,似饮一杯清茶,备感神清气爽。一阵微风拂过面颊,闭上双眼,深吸一口,啊!好舒服,好惬意!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稻花的香味,放眼望去,大片大片的稻田荡起一层层波浪,在月光下,尤其显得熠熠生辉。走近稻田,伸手摸一摸这鼓鼓的稻穗,想到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我的心海不觉泛起了喜悦的浪花。稻田里,青蛙“呱呱”地叫着,一声高过一声,与远处的蝉鸣遥相呼应,似乎在演奏一曲“丰收赞歌”呢!“多有灵性、多善解人意的小家伙啊!”我默默地想着……

突然,我觉得脖子里凉凉的,仰起头,噢,原来是几个小雨点顽皮地钻进了我的脖子。这雨细细的,绵绵的,一会儿功工夫,整个黄沙岭成了一幅刚刚落笔的水墨画,别有一番情趣。雨点淅淅沥沥,似乎也在为今年的丰收敲着欢快的鼓点!瞧,天边那几颗星星不停地眨着眼睛,我想,它们也兴奋得难以入眠吧!

咦!平日里再熟悉不过的茅店怎么不见了?我边走边寻,待走过溪桥,我才猛然发现,茅店不是还在那树林边吗?我会心地笑了,刚才只顾着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竟然从它身边走过都没注意。

回到家中,已是深夜,但我没有丝毫睡意。黄沙岭一游,让我有太多的感慨急于抒发,于是,我提笔写下了这首词: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夜行黄沙道中篇7

妈妈说,长沙最大的变化是道路,而且长沙巨变首先是从道路开始的。

最近几年,长沙市投入巨资拉通五一大道、劳动西路、蔡锷南路、长沙大道、雨花大道、振兴路、猴子石大桥;拓改和建设了芙蓉路、湘江大道、人民东路、火星大道、黄兴中路、潇湘大道、劳动西路、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麓山南路、展览馆西路、伍家岭立交桥、黄兴北路、长湘公路、劳动东路。一条条道路拓宽变美,一座座桥梁凌空飞架。

在我的问邻居调查中,调查对象都提起:长沙的变化感受最大的也是路变宽了。断头路通了,老马路宽了。邻居老爷爷说:“哪怕你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长沙,也会有走在长沙新马路上不知道身在何处的尴尬,找不到过去曾多次到过的地方,说不清以往自己曾经熟悉的地名。”外地老人对长沙道路变化的体会就更大了。这次春节回外婆家过年,我特意问了外公,

其次,长沙变化较大的就是变绿了、变美了!

长沙的绿化广场多起来了。小巧玲珑的绿化广场如似碧玉,为闹市中平添一分宁静。五一绿化广场和沿江风光带的兴建,不仅给市民们带来了假日休闲消遣的地方,更重要的是给长沙市的绿化建设添上了完美一笔,把长沙装扮得更加美丽!

寒假期间,我再次登上岳麓山顶,俯看整个长沙城:高楼,绿地,城市的环境,一切尽收眼底。

过去低矮的棚户区被高楼大厦所取代,狭窄泥泞的街道被宽阔干净的条条大道取代;体育场馆一个比一个有气势……过去杂草丛生,雨天泥泞不堪,晴天灰尘满天的东风广场,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能举行田径、足球和网球比赛多功能的人民体育场。

城市面貌的不断刷新,使长沙的旅游菜单除了马王堆、橘子洲头和岳麓书院这“老三篇”可点外,又增添了城市标志性建筑及景观工程“大菜”:湘江水面三桥横跨,如长虹卧波;芙蓉路一分南、中、北三段,段段风光无限;五一市民广场、芙蓉绿化广场使喧闹市中有了郁郁葱葱的花园;潇湘大道上可看湘江北去、层林尽染……这些变化都令游客及本地市民神往。

一天晚上,我央求妈妈带我到城里去看夜景,那迷人的夜景灯光更让长沙别有一番美味!夜色中的湘江二桥好似一对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夜幕下的五一绿化广场、芙蓉绿化广场,灯火辉映。沿江大道两旁的彩灯像星星点缀着夜幕下的湘江……看遍半个长沙城,都快九点了,但我依然兴致不减,我向妈妈表示,今后还希望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出来走走看看,去亲身感受这个时代的生机和活力。我看长沙的变化,就像看我自己,一天天长高,一天天更漂亮,我心里怎么不高兴呢,和从前相比就像是丑小鸭变成了五彩的凤凰了。如今长沙风景如画,山水洲城,天蓝水碧。

再次变化较大的就要数长沙市民的精神文明变化了。

夜行黄沙道中篇8

不毛之地;冷酷无情之地;热烈赤诚之地;先知神往之地——啊!苦难的沙漠,辉煌的沙漠,我曾狂热地爱过你。

在那时时出现海市蜃楼的北非盐湖上,我看见犹如水面一样的白茫茫盐层。——我知道,湖面上映照着碧空——盐湖湛蓝得好似大海,——但是为什么——会有一簇簇灯心草,稍远处还会矗立着正在崩坍的页岩峭壁——为什么会有漂浮的船只和远处宫殿的幻象?——所有这些变了形的景物,悬浮在这片臆想的深水之上。(盐湖岸边的气味令人作呕;岸边是可怕的泥灰岩。吸饱了盐分,暑气熏蒸。)

我曾见在朝阳的斜照中,阿马尔卡山变成玫瑰色,好像是一种燃烧的物质。

我曾见天边狂风怒吼,飞沙走石,令绿洲气喘吁吁,像一只遭受暴风雨袭击而惊慌失措的航船;绿洲被狂风掀翻。而在小村庄的街道上,瘦骨嶙峋的男人赤身露体,蜷缩着身子,忍受着炙热焦渴的折磨。

我曾见荒凉的旅途上,骆驼的白骨蔽野;那些骆驼因过度疲顿,再难赶路,被商人遗弃了;随即尸体腐烂,缀满苍蝇,散发出恶臭。

我也曾见过这种黄昏:除了鸣虫的尖叫,再也听不到任何歌声。

——我还想谈谈沙漠。

生长细茎针茅的荒漠,游蛇遍地;绿色的原野随风起伏。

乱石的荒漠,不毛之地。页岩熠熠闪光;虎岬虫飞来舞去;灯心草干枯了。在烈日的暴晒下,一切景物都发出劈劈啪啪的声音。

黏土的荒漠,这里只要有涓滴之水,万物就会充满生机。只要一场雨,万物就会葱绿。虽然土地过于干旱,难得露出一丝笑容,但这里的青草似乎比别处更嫩更香。由于害怕未待结实就被烈日晒枯,青草都急急忙忙地开花,授粉播香,它们的爱情是急促短暂的。太阳又出来了,大地龟裂、风化,水从各个裂缝里逃遁。大地坼裂得面目全非,大雨滂沱,激流涌进沟里,冲刷着大地;但大地无力挽留住水,依然干涸而绝望。

黄沙漫漫的荒漠——宛似海浪的流沙;不断移动的沙丘,在远处像金字塔一样指引着商队。登上一座沙丘,便可望见天边另一座沙丘的顶端。

刮起狂风时,商队停下,赶骆驼的人便在骆驼的身边躲避。

黄沙漫漫的荒漠——生命灭绝,唯有风与热的搏动。阴天下雨,沙漠犹如天鹅绒一般柔软;夕照中,则像燃烧的火焰;而到清晨,又似化为灰烬。沙丘间是白色的谷壑,我们骑马穿过,每个足迹都立即被尘沙所覆盖。由于疲顿不堪,每一座沙丘,我们总感到难以跨越了。

黄沙漫漫的荒漠啊,我早就应当狂热地爱你!但愿你最小的尘粒在它微小的空间,也能映现宇宙的整体!微尘啊,你忆起何种生活,从何种爱情中分离出来?微尘也想得到人的赞颂。

我的灵魂,你曾在黄沙上看到什么?

白骨——空的贝壳……

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一座高高的沙丘脚下避阴。我们坐下,那里还算阴凉,悄然长着灯心草。

至于黑夜,茫茫黑夜,我能谈些什么呢?

这是一次缓慢的航行。

海浪输却沙丘三分蓝,胜似天空一片光。

夜行黄沙道中篇9

我不像古人那样,随着草木的摇落而悲秋,只是每当这个时候突然感觉到时光的紧迫,秋风秋雨的出现像沙漏般督促着我,去完成一个个春天不曾完成的任务,以期达到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我把厚厚的一摞书放在枕畔,本想在睡意未浓时翻上一翻,然而耳边总有一种声音干扰着我,使我翻不了也不能看上一眼。于是很兴奋地想,应该出门走上一走,看看是什么声音在干扰。我开始了一种愉快的心灵旅行。

首先我抬头看见了月亮,很清澈明亮的那种,一弯如眉地远远挂在天上,让人感到眉眼里深含着某种浅浅的渴望,好像等待女娲将缺失未满的一半补上。那月亮的目光凝视着大地,世间所有的景物被这明净如水的眸子涤荡有如透明的水晶,它的表现是在比往常更加安谧的情况下,与此同时使某些移动的物体变化起来,万籁感动得沸腾起来,细微的声音就在这时候闪身登场了。

我发现,那是从野地里传来的声音,我这才知道,在不远的地方就是一片大豆的农场,豆秧的水分已经干枯,叶子有一半现出苍黄,是这苍黄的叶们在风中微微地颤动,颤动着颤动着,沙沙之声就涌流出来了。在大豆的农场边上,那尚没砍倒的玉米秸叶也舞蹈起来。暗夜里看不清玉米的颜色,月光没有专门为它们设计出白天的金黄,但能看出它们在叶片的袖囊里饱满的鼓胀。“沙沙”,“沙沙”,这是叶片们交头接耳的声音,它们仿佛在喊,“收获了……”,一边喊,一边兴奋得摩拳擦掌。

在黄昏的草丛里行走,不经意就掠起一种声响:“嚓啦――”,这个声音响得干脆,既没有拖泥带水,也没有影响别人,就像绅士的一个优雅旋转,披风曳起的长长的声音。过了好久我才明白,这原来就是蚱蜢的声音,是它在黄昏的草丛里隐匿,躲得不耐烦了的时候,偶尔也出来飞翔。入秋后的蚱蜢已不再那么精神,慵懒地躲在叶子底下或草棵里,单等风吹草动的时刻,找个地方把籽下到土里,直到它们身形空空,像被什么抽空了的魂灵,这才用它头部下方不规则的口器,饮下一顿最后的竹露,在深秋的时节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还听到过夜风钻我窗棂的声音,听到过小动物低叫着踩着房瓦掠过我的屋顶,墙上的山里红果子掉落的声音,“啪”的一声,再一声,然后沿着路面的斜坡咕噜噜滚落。我终于想起,眼下我是生活在山上啊,我的任务是在山上写作,或者读书。在这深沉的晴夜或者雨夜里,竟然都有着这么美好的秋的繁声,这是城里听不见也感受不到的。能够在空旷的山野里听听秋声,谁说不是人生难得的机缘和享受呢?

夜行黄沙道中篇10

关键词:玉门关意象情感内涵象征意义

玉门关,一个屹立在汉唐边陲的赫赫雄关,它充满了神奇的魔力,引得历代文人墨客魂牵梦萦反复吟唱,将雄关的沧桑留在了不朽的字里行间。成为中国文化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永恒意象。

一、“玉门关”的历史源起

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是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这里既驰骋过班超、李广的萧萧战马,飞扬过霍嫖姚猎猎族旗,飘扬过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的彩幡锦帜。门开门闭,吐纳着中西文明;锁启锁落,凝聚着战争的阴云。文明与野蛮在这里厮杀,智慧和愚昧在这里格斗,友谊和仇恨在这里交织,痛苦和欢乐在这里分娩。

二、“玉门关”意象所蕴含的多重情感内涵

(1)蕴含着远征将军和士卒眷恋故土、落叶归根的深情。

令狐楚《从军行》中“可怜班定远,生入玉门关。”“班定远”,即班超,在西域以功封为定远侯。“生入玉门关”,是班超在西域三十多年,年迈而想回到家乡而梦寐以求的愿望。《后汉书·班固传》记载,远戍西域的班超上书汉和帝,自言有“太公封齐,五世葬周,狐死首丘,代马依风”之思。这里,班超引用西周太公姜尚封于齐地仍返葬于周的故事,然后自比将死的狐狸会将头朝着自己的丘窟,北方代郡的马到了南方也会依风北望,借此表达自己欲返故土的迫切心愿,更哭言“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其语不可不谓凄凉。从此,“玉门关”成为了眷恋故土、落叶归根的代名词。胡曾《咏史诗》“半夜帐中停烛坐,唯思生入玉门关”,诗人再次借用班固的典故,借古怀今,既有对古人渴望回国故土的赤诚之心的深切缅怀,又有对如今身在边关抗敌将士不得归家的真挚同情。

(2)承载着热血男儿们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玉门关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承载了太多大唐士人的希冀。他们渴望建立功勋,张扬青春的色彩。他们抛妻别子,千里觅封侯,也许,这只是一个年少轻狂的梦。他们却在用生命追逐,微笑着面对死亡。

与垂垂老矣的班固思念故土的情怀恰好相对,意气风发的戴叔伦《塞上曲》中“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诗句却表达了另一种博大的军人情怀。此句明显是针对班超“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而言,豪气可谓冲天,马革裹尸,誓死报国的热情令人动容。竹杖芒鞋、潇洒走天下的诗仙李白,在其内心深处,同样有着一份对国家边关的沉甸甸的牵挂,同样有着扫荡敌寇,建功立业的毕生夙愿。于是他在《从军行》中激情澎湃的写道“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字里行间迸射出奔赴边关、奋勇杀敌的豪情壮志。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把戍边将士不惧浴血奋战,誓死保卫边疆、击溃敌军的勇气和决心,抒发得淋漓尽致。

(3)铭刻着盼归思妇对远戍征夫的刻骨牵挂之情

且看戴叔伦的《闺怨》“不识玉门关外路,梦中昨夜到边城”,长夜漫漫,远征的丈夫仍身在边关,杳无音信。闺中的肝肠寸断,甚至有种千里寻夫的冲动,无奈千山阻隔,不知何处才是通往玉门关的路,只好泪洒枕巾了。唯一能安慰自己的是在昨夜的睡梦中来到了边城与良人相见。字里行间流露出闺妇对远戍征夫那份动人心魄的刻骨牵挂之情。再如戎昱的《苦哉行》“出户望北荒,迢迢玉门关。生人为死别,有去无时还。”盼归的思妇面对那迢迢玉门关,几乎望眼欲穿,最后只剩下彻骨的绝望。

(4)喷涌着将士对统治者穷兵黩武、视人命如草芥的血泪控诉

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诗人用比喻的方法,含蓄地指责了统治者只顾自己享乐,不抚慰守边战士的行径,揭露了唐王朝的腐败,表达了对守边战士的深切同情。李颀《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诗人别具机杼,背面傅粉。胡雁胡儿都是土生土长的,尚且哀啼落泪,何况远戍到此的“行人”呢?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谁不想班师复员呢?“闻道玉门犹被遮”一句,笔一折,似当头一棒,打断了“行人”思归之念。据《史记·大宛传》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汉军攻大宛,攻战不利,请求罢兵。汉武帝闻之大怒,派人遮断玉门关,下令:“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这里暗刺当朝皇帝一意孤行,穷兵黩武。此外,李昂《从军行》“塞下长驱汗血马,云中恒闭玉门关”句也是借用这一典故,“恒闭”二字传达出了统治者的惨无人性,毫不体恤士卒的生死之意,读来令人义愤填膺。

三、“玉门关”的象征意义

(1)白骨累累、有去无回的“鬼门关”

自从汉武帝下令遮断玉门关,“玉门关”俨然成为了将士们心灵中最深的梦魇,成为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鬼门关”。

玉门关古道无异于一道生死关,归乡的路成了夜晚奢侈的梦,它不再是一道关卡、一道屏障,而是烙在将士心上永远的痛。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圆睁的怒目,猎猎于朔风中的军旗。那漫天飞舞的黄沙,纷纷扬起的,其实正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岑参写到玉门关的诗歌有两首,《玉门关盖将军歌》云:“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百草枯。”《玉关寄长安李主簿》云:“玉关西望堪肠断,况复明朝是岁除。”二诗真实地描写出了玉门关城孤耸于漠漠黄沙之中,人烟稀少,令人处之生愁、不寒而栗的情景。作为汉代内地与西域分野的玉门关,同时又是两种文化的分野,对于赴边的征人,似乎又是生与死的分野,而这些又赋予“去玉门关”的行为更加厚重的内涵。戎昱《苦哉行》中:“出户望北荒,迢迢玉门关。生人为死别,有去无时还”。一去玉门关,便意味着“有去无回”在士卒和家人那早已心知肚明,故而演出了一幕幕生人作死别的悲惨画面,可谓人间惨剧。

(2)离家去国、界域中外的“国门”

在诸多的边塞诗中,玉门关意象为界域中外的“国门”,必然有关里、关外和出关与入关之不同。例如岑参云: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南临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诗中形象地描绘了玉门关的冲要形势,毗邻戎胡的战略地位以及守关任务的艰巨。李白的《关山月》“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极言“玉门关”离家路途之远。再看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一句“春风不度,”一语双关,道出玉门关里、关外的的差别来。关里春风浩荡,秩序井然;关外黄沙万里,草木枯黄,以及胡人们苟利所在,不知礼仪的无序和潮水般的攻战侵伐。(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全唐诗》(增订本)中华书局,北京:1999

[2]李智君《诗性空间——唐代西北边塞诗意象地理研究》

[3]杨沐春涓《阳关寻古尽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