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老师的诗歌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2:45:48

有关老师的诗歌篇1

1、诗歌《恩情难忘》上天给我们日月,日月给我们光辉,大地给我们河流山川,让我们永远生活在河流山川之间,父母给我们美好生命,是他们用爱哺育我们长大成人,是他们用无私的爱心,陪伴着我们相濡以沫的快乐的人生,情人给了我们美好和神秘,在激情中拥有了幸福跟甜蜜,老师给我们培育的恩情,用知识的力量来武装我们的心扉。

2、诗歌《感恩有你》晚风吹过耳边,聆听到点点秋意,叙述着榕阴底下深邃的曾经,伸出双手,抚摸落叶的影子,握不住那道转瞬即逝,指间的沙漏,夕阳在缓缓流逝,电话那边传来的问候,眼角淡淡涩意,化作思念,冲淡了茶杯里的误解,无言的情感,铺成一座坚固的桥梁,架起对你,付出的感谢。

(来源:文章屋网)

有关老师的诗歌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

一、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重要性研究

我国的诗歌艺术成就十分辉煌,诗歌文化遗产丰富。引导学生在对语文诗歌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古代诗歌的艺术美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手段。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也是陶冶情操,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和价值观的主要方法。学生由于学习压力较大,很容易在思想上产生迷茫,容易走入思维误区。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能够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洗涤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另外,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鉴赏能力的一个重要课程,帮助学生奠定欣赏经典文学作品的能力。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作为高考的重要内容,要求高中老师要在教学方法和方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通过对新课程标准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仔细研究,总结出考试的重点内容,进行分层次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诗歌鉴赏的要点,以从容应对高考。总之,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研究

(一)提高高中语文老师的综合素质

语文老师作为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实践者,需要准确掌握诗歌鉴赏的技巧、诗歌的特征,能够准确把握教学大纲的要求,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诗歌承载着先人们的智慧和才情,大多是他们人生经验、个人品性和艺术修养融合而成的精华,教师在教学前必然对其学习研究,感受参悟,进行再创造,然后实施于教学,。此过程也是教师自我学习教育,提高个人素养的过程。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面对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语文老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诗歌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作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能够透过书本紧抓诗歌的精髓,深刻体会诗歌中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当然,高中语文老师的素质提高也有助于把握新的教学要求,层次分明的向学生讲述学习的重点,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新鲜的词汇和交流方式悄然改变着学生的生活,高中语文老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包括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和掌握,减小师生间的交流代沟,能够掌握学生的思维角度,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学习。

(二)教学观念的改革和创新

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学不能够再沿用以往老师讲述,学生记录的传统教学方式,需要将教学重心从老师转向学生。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开展语文教学。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学生自我感知的过程,故而在诗歌教学中更应以学生为主体,必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新时期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老师需要扮演引导者的重要角色,通过引发学生的探索和实践行为,为学生提供实践语文知识的平台。教学过程中更多地需要通过集体讨论和经验交流,帮助学生解决诗歌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中语文诗歌教学需要由浅入深的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分主次,让学生产生毫无头绪、无从下手的感觉。另外,高中语文教学已经不再是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做出武断评价,需要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让学生以感受诗歌魅力为目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新时期的高中语文老师,不能够被传统的教学观念束缚。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舞台需要学生尽情发挥,在学习中有所成长。

(三)多元化教学方式

随着教学技术的发展,高中教学方式已经不是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多媒体设备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已经将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化和多元化。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实现声音和图像的传递,为学生直观的展现诗歌的故事内容、社会背景等等,为学生鉴赏诗歌提供帮助。通过图文并茂的展示,为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意境,再现诗歌的情景等一些不能够用语言准确描述的内容,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中。网络教学的应用为学生提供的丰富的知识,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交流,了解所学内容,拓宽了视野。

当然,丰富的课内课外活动对于学生学习诗歌也是很有帮助的。增加课内课外活动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进一步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对开展高中诗歌教学十分有利。总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为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从培养学生对于诗歌学习的兴趣入手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学习的兴趣也是实现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质量改善的一个关键因素。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的,才能够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自主解决问题,实践所学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灌输性学习和强制性学习往往只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反感情绪,这对于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是非常不利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根源上解决了学生的兴趣问题,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来,才能够更好的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需要考察的关键内容,需要老师采取积极的手段提高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诗歌鉴赏能力。当然,这也是新时期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做好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工作,不仅对于学生的审美培养和文学素养的熏陶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提高学生对于中国文学鉴赏能力,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手段。重视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是每一个学校,每一位语文老师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蔺葱.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初探[D].苏州大学,2009,07(01).

[2]刘琛.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教学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06(15)

[3]于乐红.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04(07).

有关老师的诗歌篇3

意想不到的获奖从此与诗歌结缘

他刚进监狱时有过一段痛苦煎熬的日子,直到改造一年以后,相对进入比较平静的劳动改造时期。一天,监区有一个搞宣传的董姓犯人来到他们中间,说监狱每年一届的“新荷”诗歌赛开始征稿。他听了董宣传员的介绍后,起先只是好奇,来到监狱这还是头一回听到大墙内有这样的诗歌赛。他原本就喜欢听大人讲故事,也喜欢把看到的听到的东西记下来,但要走近文学真是十万八千里,对写诗歌,简直不敢奢望!

动员了几天,没有一个自愿参加征诗活动,董宣传员便把情况汇报给了队长。队长来了个“强行措施”:每个小组必须拿出一两首诗,不管谁写,也不管好坏,反正在规定时间内必须要交差。当时他是生产加工的质检员,又刚被推选为犯人小组的组长。队长点名道姓地说,许利运,小组里的写诗任务就交给你了。

看着队长远去的背影,又瞧瞧周围文化水平比他还不如的一些组员,许利运只好默认了,这种被赶着鸭子上架的事可谓痛苦极了。他找出纸和笔,在桌子旁坐了老半天,却写不出一行字。好不容易熬到晚上,犯人听到休息铃后都陆续睡觉了,他却躺在床上两只眼睛看着天花板发呆,一会儿半坐,一会儿躺下,沉浸在深深的苦恼之中。写什么呢?还是写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吧,管它像不像诗歌,什么意境啦,结构啦,押韵啦,他当时什么都不懂,反正想什么写什么,只是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他的第一首诗歌起名为《夜》就这样问世了。全诗分为三段,第一段写深夜,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第二段写夜的变化,天上的星星与黑夜在对话;第三段写夜幕徐徐拉开,心灵与黎明在撞击。第二天一早他把这首诗给董宣传员,算是交了差。

没想到,当年的“新荷”诗歌赛揭晓时,许利运的《夜》这首诗却获得了优秀奖。不久监狱把获奖的几十篇诗歌编成小册子,作为诗歌特刊,在全监范围内发行。他也拿到了一册,便急吼吼地翻开目录,查找自己的诗歌。当他再次读起《夜》这首诗时,感到有许多文字和句子都已被改动了,看见《夜》标题下面确实是打印着自己的姓名,后来才知道,诗歌在报送征诗组委会前,董宣传员已帮他的作品动了不少“手术”,才使他的诗像诗,才使他的诗有机会获奖。

改造迷惘时遇到母亲般的好老师

平生写的第一首诗在大墙内获奖后,他的头脑特别热,白天劳动时口中念念有词,晚上翻来覆去不想睡,梦想做一个诗人。队长好言相劝,学写诗先要学做人,要脚踏实地的改造,给他的狂热浇了一盆冷水。周围的犯人,也偷偷地讥笑他,丑小鸭想变成白天鹅,真的想飞上天?

正陷入苦恼之中的许利运,遇到了一位与监狱有着多年帮教关系的社会志愿者聂容老师。聂老师像母亲一样,亲切慈祥,讲话声音不大,慢条斯理,但非常有磁性。聂老师收下了他,她说许利运是西北地区的孩子,很苦,应该多关心。

那次见面后,许利运就主动给聂老师写信,把面对改造中的困惑和想学诗的想法一股脑儿的倾泻出来,好像心中有不少委屈要向妈妈诉说似的。聂老师也给他回了许多信,有的信多到十几张纸,给他讲了人生挫折后重新爬起的不少道理,还讲了学一门东西不能光凭热情,而应该要有韧劲。那年聂老师被查出癌症已到晚期,她对医生说:我的日子不多了,想去监狱看看我的特殊学生。在医院护士和队长的搀扶下,来看这些帮教对象。许利运简直不敢看一眼聂老师那清瘦苍老的脸,不敢相信聂老师这熟悉而慈祥的身影将要永远离开他们。

突然,聂老师点他的名说,许利运,坚强些,聂老师不是很好吗。聂老师说着还含着笑意:“你每次在信中夹来的诗作我都看了,聂老师尽管对诗不太懂,但我能从你字里行间读出一些感情,读出一些美来。你一定要坚持下去,写诗能给你今后生命充满希望。”她轻轻地说着,他却越听越难过,因为他知道这次聂老师来看他们或许就是人生的最后一次,与他们讲的最后一次话了。他说:“聂老师,我永生永世不会忘记你对我的教诲和恩情。”话没说完,眼泪止不住往外流了。

在得知聂老师病故的那天晚上,许利运写了一首诗歌,名叫《相信我,妈妈》。“望着您日渐消瘦的脸庞/忍受着无尽的哀伤/瞧着您步履蹒跚的身影/我心也痛得发慌/妈妈啊,您慈爱的目光/击碎了我私欲的张狂/您几番动情的教诲/让我摒弃了出轨的痴想/相信我,亲爱的妈妈/迷途的小舟正在归航……”

写诗歌拓展了他对生活的理解

聂老师永远地走了,可许利运却不会忘记聂老师在他人生低落时给他的关爱,在他学写诗歌时给他提供的帮助和支持。曾经他写诗有一个习惯,也可以说是环境所迫,喜欢放在夜深人静的晚上写诗,好像监房里微弱的灯光能延伸扩展他起伏的心绪。然而遇到不知情的值班队长,见他晚上不睡觉躺在床上写东西都会前来干涉。监区领导也反对他这种不遵守监规纪律的习惯,多次对他说:即使你睡不着,也不应该坐起来写东西。

“我不出声不会影响到别人的休息”,许利运回忆道,当时监区领导说不行:犯人都像你一样,晚上都做自己的事情,还要不要作息制度了,第二天还能振作精神参加劳动吗?他见与监区领导讲不通就把聂老师请了出来,为他做挡箭牌。聂老师向队长求情说:我担保他不会出事,就对他破一次例吧。

兴趣爱好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对人生的看法。也许原来对15年的刑期有一种恐惧感,甚至萌发悲观绝望的心态。还也许从小生长在四川贫穷地区,在大城市监狱改造很难与人处理好关系,常常以抵触的心理看待别人。然而自从爱上了诗歌,把精力和情感全部用在诗歌创作之后,人也变得单纯了,心理也变得明亮了,看待事物也有了积极的心态,一句话,诗歌在逐渐改变他。像去年写的《把自己打碎》这首诗,就是对事物和人生重新看法的提炼,语言还有一股浓浓的大墙味。“不知道是哪天/稀里糊涂地/把自己打碎/满世界都是凌乱的碎片。我不再是我/但我明白/我可以掺在黏土里/慢慢地揉/慢慢地捏/给自己一个崭新的胚胎/然后放进炉膛里/让烈火熊熊地燃烧/出炉时/便有了一个新的自我。”

不久,他被调到监狱《新荷》诗歌编辑室,成了大墙内一名与诗歌打交道的专职服刑人员。

大墙诗歌记录了改造生活的片段

许利运一谈起诗歌,就显得十分兴奋。如果在大墙内过一天撞一天钟,也能无聊地熬过刑期。但是自从选择诗歌作为充实改造生活以来,自然少不了烦恼,但更多的是学习和乐趣。然而,刚被调到“新荷”时,许多犯人都用异样的眼光打量着许利运。“一个外地籍犯人,改造年份也不长,凭什么这么快调到诗歌编辑室”;“他的诗歌写作还刚起步,在改造小报上发表两三首诗作,有什么资格修改别人的作品”。冷嘲热讽真不少,其实许利运心知肚明,调入《新荷》这个“后门”全是聂老师帮他游说的结果。就凭这一点,他也要为聂老师争光,不辜负老师和监狱长的殷切期望。

然而,单单凭朴实的情感和报答之心是不能替代和胜任诗歌编辑这项劳役的,因此必须提高自己的写作和评析的水平。就在这节骨眼上,原编辑室内的一个犯人编辑,成了他一个难于寻觅无法忘怀的好老师。这个犯人姓胡,大学读的是理工科,分配到一个大型企业后,很快被推上了领导岗位,由于不慎犯了,判了10年徒刑。监狱最先是考虑到他有文化把他分配到了监狱图书馆,因为他平时喜欢文字又特别爱好诗歌,就把他调到了“新荷”诗歌编辑室。他见许利运长得很文弱,又是外地籍的犯人,非常同情他。问他以前上过大学吗,许利运摇摇头。又问他诗歌创作多少年了,许利运不好意思说。问了几个问题,他见许利运十分尴尬就适可而止了。事后他处处像老大哥一样关心许利运生活不算,还给他讲解古代诗词,什么是格律辞令啦,什么是排句对联啦,什么又是乐感韵调啦,让他受益匪浅。每到编辑“新荷”诗集时,他都要挑选出许利运写的两三篇新作帮他专门讲解评析,这首诗好在哪里,另一首不好在哪里,还用现代诗人的名作比较。许利运在他的指教下,比较快的踏进了写诗这条路,也比较快的融入诗歌编辑的劳役。

那年,监狱在几十本《新荷》诗集中,挑选出200余首诗歌,请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题为《罪魂与诗神》的诗歌集,成为全国监狱系统第一本公开发行由犯人自己创作的诗歌集。公开发行的那天,监狱在上海最大的书店“上海书城”和监狱内分成两地搞了发行仪式,把大墙内的囚诗活动影响到了社会。

有关老师的诗歌篇4

【关键词】培养诗词鉴赏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49-01

中国是诗的王国,古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颗最璀璨的明珠。培养学生鉴赏和继承中华民族灿烂辉煌文化知识是每一位语文老师责无旁贷的责任。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

一、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标题

诗歌的标题往往是诗歌的眼睛。诗歌的标题就像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借助诗词的标题就可以准确的把握诗词所写的内容及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例如杜甫的《春夜喜雨》,标题就告诉我们季节、时间。一个“喜”字也反映出了诗人的思想情感。诗中第一句又是“好雨知时节”,“好”字与标题遥相呼应,就确定了诗人的思想情调。又如这些标题《卜算子-咏梅》、《咏柳》、《题》,语文老师就应该准确的告诉学生,从这些标题就可以确定这些诗就是咏物抒情诗,借物(动物、植物)来抒发诗人的情怀的。

有些诗歌的标题通常含有“送”、“赠”、“寄”、“忆”等字眼,这样的诗词往往是临别抒怀、留别、赠别、遥寄、牵挂等内容。如李白的《赠汪伦》。而有些诗词的标题则有登高望远、思乡之意,如杜甫的《登高》,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等。

二、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下面的小序和注释

有些诗词都有小序和注释,但是这些也恰恰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而这些也是鉴赏诗歌的关键,古诗词的“序”、“注释”或者交代了诗人的创作时代、背景。写作缘由,经过,当时的处境等等,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鉴赏诗词时绝对不能忽视这一个环节,它对于我们准确的理解诗词思想内容至关重要,它也往往是破解诗词鉴赏的暗示或者提示。

三、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身世,做到知人论世

任何诗词作者的表达都离不开诗人个人的处境和社会大时代背景,诗词人的生活与诗歌的内容是无法分割的,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去关注诗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思想状况,惯写内容,写作风格,以便学生准确的领悟诗词内容,把握诗词人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感情。

大多数学生熟悉,也了解李清照。李清照的词是以人生经历南渡为界的,分为前后两期。李清照前期词大多是欢快的,主要描写少女惜春、怨别、闺阁生活的内容,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特点。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是典型的少女欢快情怀,又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有是典型的惜春怜花之情。

李清照南渡之后的词就不是这样了,建炎二年(1128),次年,赵明诚移知湖州,又只身驰赴建康受命,不幸病倒。当李清照从池阳乘舟赶到建康时,赵明诚已经病危,不久死去。她怀著极大的悲痛敛葬了丈夫。这时候她的词的格调大变,那种“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悼亡思念情调漫卷整个词面,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对旧事的深情眷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无以寄托的失落,和独自黯然神伤的神态跃然纸上。

四、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诗词内容,通过意象创设的意境,去破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

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是诗人思想情感、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在我国古代的诗词中许多意象都是被固定下来具有特定意义的含义。如“梅花”象征高洁或不屈不挠纯净洁白。“”象征隐逸、高洁、脱俗、高雅。“竹”象征正直、不从俗、向上、有气节。“松柏”象征高洁、坚强、坚贞或富有生命力。“禾黍”表黍离之悲、对昔盛今衰的感叹等等。

意境是诗人将思想情感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艺术境界。诗词中诗人往往通过不同的意象的组合来创设了一种意境,在这一方面马致远可谓是一位高手,他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一个典型的运用多种意象组合成一种意境的成功范例。语文老师可以以此为例引导学生去领悟意境的创设。

在意境的创设上,诗人往往是或雄浑壮阔、或沉郁顿挫、或幽情明净、或开阔苍凉、或静谧和谐、或辽阔高远。语文老师引导学生应该准确把握诗歌的意境,以便更好的鉴赏诗歌的主旨。

总之,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远不是这几点就能解决问题的,但是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摸索出来的。我相信,只要我们语文老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大胆探索,长期坚守,中国的传统文化一定会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的。

参考文献:

[1]王云崖.论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D].云南师范大学,2003.

有关老师的诗歌篇5

2015年11月25-26日,湖北省2015年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在武汉市水果湖一中、二中举行。我有幸全程参加了赛课的观摩活动。今天我将这两天半学习的心得与体会和各位同仁分享。

@次研讨主题是诗歌教学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我的理解就是诗歌教学要关注教什么的学生视角和怎么教的教师定位,总之,要尊重学生现状,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考虑学生未来。为学生能力发展创造平台,让我们的教育能回到本身。

一堂好的诗歌教学课,我觉得要有“三有”,即1、教师有魅力。做为一名诗歌教学者,老师首先要热爱诗歌,热爱语文,热爱生活,要有文学修养、艺术魅力、学识魅力,要让学生受到感染,听后如沐春风。这里面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黄冈市武穴四望中学洪学智老师,他讲的《江城子.密州初猎》洪老师语言幽默,激情四射,一上来便朗诵了这首词,展现了男教师读这首词的独特魅力,他无需什么导入,一下子就征服了全场,后面学生的模仿朗读,带京剧味的个性诵读将课堂推向高潮,这一切的一切都与洪老师个人魅力有关。而且无论是古诗教学还是现代诗教学,教师个个都是朗诵高手,都是以诵读贯穿诗歌教学的始终,这也是符合诗歌的内在规律,教师应该有着诗歌真性情。

2、引导有方法:

(1)整合诗歌教学内容,让诗歌教学的课堂更高效

对这一点的深刻感受,主要来自韩煦老师的那一节《渔家傲秋思》,当老师引领着学生透过词人看似满低愁绪的文字,触摸到想词人那颗保己卫国、责任在肩的心灵时,教师适时联系到以前学生所学《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名句,也许在此前我们的学生只是生硬地将“先忧后乐”的经典作为作者一生的政治抱负而铭记于心,将语句背后的范仲淹当作是一位千古前的圣人顶礼膜拜,可我们的学生又能有几人真正理解这句话,理解这位伟人是如何用自己的一生去践行这一抱负?知道词人并非圣人,当他慷慨激昂时,内心是有那份平常人的挣扎,苦痛。教师在讲到这里适时引导,正是有了真实经历,真实感受,范仲淹写下“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句。这里不光是让学生再次回忆起了这句经典,更让他们由曾经的走近变为了走进范仲淹,触摸他的苦与痛,感受了他的担当与坚守,学生对《渔家傲秋思》这首词的理解也更深入。对“先忧后乐”的那句经典也不再停留于死记硬背。教师对诗歌内容的整合,无形中将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展的更为广阔、深刻,将学生对诗歌、诗人的解读真正引向深入。

回来后,我也对目前一些诗歌教学内容在整合上展开了一些的思考,不禁也有了一些惊喜的发现:如我们在教学李清照的《武陵春》时,完全可以引入学生以前所学《如梦令》,在唤醒学生实记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对词作中词人绝然不同心境地体会去了解词人前后期生活的迥异,进而真切感受到“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中那愁的厚重及无法排遣。当然,我们还可以将这首《武陵春》与前面的《望江南》整合,因为他们同是在写女子的愁思愁绪。可以让学生透过诗句中的字眼去感受词作中那名女子愁的不同内容及程度轻重、李清照的《武陵春》还可以和课外古诗词积累背诵中的《醉花阴》整合学习,同是李清照的词作,同是写愁的经典,但词作中的愁明显在内容和程度上也有极大不同。这次有教师将《望岳》《春望》《野望》不同时期杜甫诗作放到一起的诗作也是得到评为老师的认可。老师对诗歌教学的整合,一定程度上让学生的思维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张力,这无疑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极大的激发,调动。并且,这一整合无形间引领学生真切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规律性,一定程度上做到了“授之以渔“,对学生当下还是今后自学能力的形成都是大有裨益的。

语文教学资源丰富芜杂,不经整合的后果或者让学生坐井观天,或者使学生偏离语文轨道;语文教材厚重而零散,不经整合的后果是永远无法奉献给学生规律性、科学性的语文熏陶。应该说教师对诗歌教学内容的整合,使我们的教学不再被动,避免教学的零敲碎打,单打独斗,让我们的教学设计不再单一呆板,浅薄平庸,从而真正引领诗歌教学走向高效。

(2)反复涵泳引领学生触摸诗人跃动的心灵。

涵泳是指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应该沉潜其中,反复玩味和推敲,以获得其中之味。就是仔细读书,深入领会之意。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语言,诗人往往会于关键处(诗眼)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自己的情感。这次省优质课堂赛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诗教学,教师都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对关键字词句的涵泳,在反复涵泳过程中引领学生走入诗境,体验诗情,如江汉油田广华初级中学的卢晓梅老师在教学《秋天》一课,通过美足寻踪环节引导学生反复咀嚼涵泳“栖息“”游戏“”梦寐“这些值得细细玩味的意境,同时联系诗人当时的时代背景,体会和理解到诗人传达出对丰收、惬意、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同时也理解了当时人们对温饱及精神生活的追求。

韩煦老师执教的《渔家傲。秋思》,上阕通过让学生反复涵泳“横阳雁去无留意“,反复玩味想象”雁去无留意“画面,更形象地体验边塞的苦寒,引发师生对词人故国之秋的美好想象,从而发出”不如归去“的大胆设想,下阕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燕然未勒归无计“中的”无计“重点涵泳,从理解”无计“的含义入手,理解这不是有家难回的无奈,也不是苦苦等待的”无期“。而是范仲淹和戍边将士们在国家命运危急时刻,在思家和卫国矛盾中选择”不能归去“”不计归期“的坚守。通过反复涵泳关键词句,教师引领学生自然走进诗歌意境,触摸到诗人千载前跳动的心弦。

3、学生有收获

教师要注重学法指导,阅读思维方式,阅读品析方式等指导,这次次也存在诗歌学法指导不足的问题,所以教师设计内容对学生诗心的发展至关重要,学生需要我们教什么,教师要为学生服务,帮学生搭梯子,获得阅读思维方式,给孩子一把钥匙,让学生知道如何学,教会学生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样我们的教和学生的学才会走向自由。

有关老师的诗歌篇6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情景;朗诵;多元化教学

古诗词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古诗词鉴赏的教学,借此提高学生的素养。可惜,长期以来,因为高考的束缚,学生缺乏古诗词的文学修养,将古诗词鉴赏视为难题。由此,作为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爱好,同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文学修养。在此,笔者就古诗词鉴赏的课堂教学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了探究,提出以下几点见解以供参考。

一、语言描述,从情景到感情

老师在课堂讲述古诗词鉴赏时,需要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的意境那么就应先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具体内容。这就需要老师稍作努力了,将语言凝练的诗歌化作富有文采,能够吸引学生的白话文字,让学生沉浸于意境之中。如杜甫的《登高》中对于景色的描述,那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用白话文表述可以是:天高风急,猿啸声似乎蕴含着无尽的悲戚。孤洲沙白,只有沙鸥在不停地回旋。无边的落叶啊,纷纷飘零坠落,奔腾不息的长江,从天际滚滚而来。这样学生更好领略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境。以此激发学生对诗歌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更加重视诗歌背后的涵义,从更深的层次认识和了解每一首诗词。

二、小组合作,共同探索

每个学生对诗词的理解与体会深度都不尽相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方面,通过小组的合作与交流,可以集众人之长,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首诗词。由此,老师在课堂上,讲述每一首诗歌前都可以鼓励同学先进行小组的讨论,让同学们表达自己对那首诗词的看法,对那位诗人的认识,说说诗歌有哪些突出之处。老师并不一定能够将一首诗歌的方方面面都讲述的到,很多学生所能看到的方面,老师不一定能够兼顾。因此,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探究精神。例如在学白的《蜀道难》的时候,老师可以事先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因为李白是大家较为熟悉的诗人,那就需要学生通过阅读诗歌、探讨李白的认识,以及对蜀道的地理环境的认识,体会《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艰险,同时通过对作者人生阶段的了解,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一首诗歌理解的背景知识,鉴赏的切入角度都可以通过小组共同学习,吸取同学们的不同看法和观点,取长补短,提升个人的古诗词文学素养。

三、多元教学,多角度品味诗词

在过去的古诗词鉴赏课上,常用的形式是通过讲述诗歌后,在加大训练量,通过训练与记忆学会诗歌鉴赏的方法。如此课堂的讲述形式单一,长此以往会让学生倍感枯燥,大量的题海战术容易让学生感到厌烦。因此,在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辅助下,老师进行古诗词鉴赏教学时,可以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1.可以结合流行元素品味诗词

诗词在古代都是以歌曲的形式广为传唱,脍炙人口的。虽然,到现今大部分已经丢失,但是,现代歌曲的中也有根据古诗词所编写的歌曲。例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就有一首现代歌曲,可以让学生听并且让善于歌唱的学生试唱,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一首诗词的内容的认识。音乐,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理解诗词的意境、情感。也可以结合绘画,通过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诗词所要表达的画面感,再进一步深入地了解诗词的意境与情感。

2.通过老师领读和朗诵比赛两种形式,加强对诗歌朗诵

许多同学在朗读诗歌时,都是不带有情感,干巴巴地进行背诵。可是,诗歌有其韵律,许多诗词,是可以通过带着感情的诵读领会到诗人所要抒发的情感。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系列叠字在朗诵时,可以体会到当时清冷悲凉的环境与诗人的心境。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可以领读,让同学在阅读声中体会到诗歌的意蕴。老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的朗读资料,让学生尝试跟读。同时,尝试举办朗诵比赛,让同学们在竞技中提升朗读能力。在声情并茂的比赛中,学生能够表现自己的同时,对作品的赏析得到进一步感知。当然,老师对学生的比赛应有要求标准,要求学生吐字清晰,情感饱满,这样才能达到比赛的理想效果。

3.引导学生进行探讨性学习

每一首诗歌都有背后的故事,每个诗人都有独特的经历,所以造就了他们独特的诗歌风格。所以对于诗歌鉴赏来说,对于诗人以及历史背景的探求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了解诗人的人生有助于了解他们的蕴含于诗歌精练的语言中千言万语,了解历史背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老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诗歌背后的故事,鼓励学生通过多方面的途径获取背景知识。阅读是获取背景知识的很好方式。同时,小组的讨论,团队共同的探索可以更好地深刻了解诗歌的相关背景。

总之,古诗词鉴赏的教学需要老师的努力,摒弃应试化、形式化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应该运用更为灵活的多元化的手段,让学生在各方面体会到诗歌的魅力,增加文学修养。

参考文献:

[1]周秋.浅析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J].学周刊,2013(16).

有关老师的诗歌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信息技术;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显而易见。因此,作为新一代的语文工作者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学习初中语文古诗文的兴趣是学生走向成功的最大动力,而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是初中语文老师进行高效率教学的基石。信息技术――泛指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项技术,包括应用软件、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这三个之中计算机技术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作用最为普遍,初中语文老师常常运用幻灯片和多媒体开展教学。

初中语文老师在开展古诗文的深入教学之前,必定要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找一些水平高的朗诵家来给大家朗读课文。这种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老师的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让学生读准自己不认识的生僻字词,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比如《诗经》的名篇佳作《关雎》中生字词“参差”、“寤寐”和“钟鼓乐之”和曹操写的古诗《观沧海》中的“水何澹澹”和“山岛竦峙”。这些诗歌都具有超出物象的特点,“‘超以象外’说的优点,是引导人们突破作品特定形象的直接性、有限性,从直接中看到间接,从有限中寻求无限。”[1]

二、用幻灯片辅助教学

初中语文老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诗词进行详细的介绍,用幻灯片和音像视频的形式向大家传播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大大降低了老师的负担,降低了初中语文老师书写板书的时间耗费,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诗歌与哲学是近邻”[2],初中语文老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古诗文进行鞭辟入里地深入分析,比如――古诗文是最早在各民族文学中产生的文学体裁,它按照一定的音调、韵律和音节的不同要求,将人们头脑中最丰富的想象和充沛的情感用最凝练的语言高度集中地反映出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画卷……

初中语文课本中脍炙人口的古诗文不胜枚举,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古诗文的教学的时候,首先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针对北朝民歌《木兰辞》这样的千古名篇,初中语文老师应该先用多媒体放一些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从而有利于学生对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主人公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入的把握。语文老师可以先在幻灯片上放上以下内容――“《木兰辞》又称《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期间的一首民间叙事诗,它讲述了古代女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伟大事迹。本诗歌创作于北魏,最早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之中,长达300多字……”这样,学生就会对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和基本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和掌握。

三、放一些与教学有关的视频

信息技术的良好运用有利于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浓厚兴趣,如果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愿意更加深入地认识这个对他意义非同凡响的重大事物。反之,如果学生兴趣缺乏动力,就会很容易造成他的注意力转移。初中语文老师可以放一些古诗词有关的电影和音乐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轻松自如学习。信息技术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的高效运用,可以调动学生意志活动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

学生的本性就是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一旦老师利用信息技术给孩子提供新的启示和知识,学生就会变得兴高采烈和热情洋溢。初中语文老师在教授《敕勒歌》这篇古诗词的时候,可以运用信息技术给大家放一些蒙古大草原的迷人景色来展现敕勒川的迷人风光,还可以放一些蒙古族的穹庐让学生体会诗歌中“天似穹庐”的意境。此外,老师还可以放一些蒙古族的音乐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可以放乌兰图雅演唱的歌曲《我的蒙古马》来让学生体会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画面。乌兰图雅演唱的歌曲《我的蒙古马》中歌词“我的蒙古马,路在你脚下,你四蹄生风,彩霞满天涯……”与《敕勒歌》中“男儿血,英雄色。为我一呼,红海回荡”的意境恰好吻合。

初中语文老师除了教一些生动有趣的图片和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放一些有关诗词作者的纪录片或者《百家讲坛》等节目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诗词的创作背景,从而更好地辅助语文老师开展古诗文的教学工作。老师在教授杜牧的《泊秦淮》这首诗歌的时候,可以放一些有关杜牧的生平介绍的纪录片,还可以放一些其他有关南京的古诗词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古诗词的阅读量。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老师应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与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初中语文老师作为中华文化的捍卫者对学生进行古诗文方面的传道授业和解惑工作责无旁贷。相信在初中语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古诗词阅读素养一定会得到日行千里的提高……

参考文献:

有关老师的诗歌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策略

古代诗歌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近几年在高考(全国卷)中的分值也一直保持在11分以上(诗歌鉴赏11分,默写不确定)。尽管其地位如此重要,老师们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却常常只是依据参考书结合高考要求进行串讲,最后以学生能背诵会默写作为达成教学目标的标准。在经历这样的浅层教学后,学生在考试中面对诗歌鉴赏题目时仍然是无从下手。

有鉴于此,笔者尝试对古代诗歌进行“深度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盲目学习的局面有所改观。现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对这一模式作简要介绍。

一、知人论世,让学生知道诗歌背景

一般来说,教师对背景的介绍常常是言简意赅、点到为止,然而那些选入教材的诗歌,其作者大都是文学史上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家。学生们一次又一次地遇到这些作家,对其生平却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这样一来,既不能更深层次地解读诗歌,遇到诗人的其他作品也不能快速切入。

以对苏轼的介绍为例,至少应该明确他生命每个时期的大致经历,并列举一定的代表作品。这样的介绍也许要持续一节课的时间,但有了这样的基础,以后再来解读苏轼的其他作品就要容易得多。针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尤其要重点介绍“乌台诗案”对他的影响,并结合余秋雨的《东坡突围》,使学生对苏轼有更深的了解。

背景的介绍还包括对诗人所处时代的大致了解。苏轼的一生与“王安石变法”紧密相关,教师对于这样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应该有一定的介绍,客观上也可以增加学生的见识。

知人论世对于诗歌教学来说是基础性的工作,它考验的是语文老师综合各种信息的能力,对于重要作家及其所处的时代,语文老师应该有全面的了解并能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学生。

二、注重训诂,全方位解读诗歌

教材的注释能帮助学生基本读懂诗歌,但教师要串讲诗歌,必须结合多种注解进行研读,同时,还要阅读历代重要评论家对于诗歌的评论,综合鉴赏诗歌的精神内涵。

《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训诂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正史中的周郎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如果像学生一样只是粗浅的了解《三国演义》里的周瑜,是无法把握诗歌的真实精神的。此外,对于真实的赤壁之战,以及“酹”这种风俗也应有一定的了解。

有了对诗歌基本内容的理解,还应该从写作手法,抒情艺术等角度对诗歌进行分析,这种分析能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去理解诗歌,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分析诗歌的模式。

较敏锐的训诂鉴赏嗅觉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涵,使教师站在一定的高度上批判性地解读诗歌。这样,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透彻了,对诗歌的解读才不至于仅仅停留在粗浅欣赏的层面。

三、群文阅读,拓展学生视野

以教材作品为出发点,让学生拓展阅读一些重要作品,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阅读经验。阅读的经验丰富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自然会更深刻。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在黄州时期的重要作品,他在黄州还写了另外一些重要作品如《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临江仙・夜归临皋》等,将这些作品放在一起解读,对于苏轼这一时期的心境应该会有一个较全面的把握。同时,学生还学过苏轼另外一些著名作品如《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将这些作品结合起来,从而对大量的作品集中阅读,学生心中自会生成一个较立体的苏轼形象。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还可推荐阅读苏轼的诗文选集、林语堂《坡传》、梁启超《王安石传》等。

群文阅读涉及语文教学中很要的目的――让学生读书。我们一直都在呼吁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群文阅读其实就是桥梁,连接教材与课外书。总会有学生通过教师架设的桥梁去往更辽阔的天地,这也是语文教学最可贵的作用之一。

四、诵写结合,吸取诗歌精华

一首诗讲授完成,意味着学生有了将诗歌变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的坚实基础。

首先,反复诵读是领会诗歌精神的必要条件。只有熟读成诵,学生才能搞明白诗歌节奏的起承转合、作者情感的抑扬顿挫。

有关老师的诗歌篇9

关键词古典诗歌;中学生;健全人格

【中图分类号】G633.3

1引言

在中学阶段是学生健全人格构建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校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语文中古典诗歌教学对于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构建具有非凡的意义。本文对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与中学生健全人格构建进行了论述。

2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现状

2.1教学内容存在缺陷

在中学古典诗歌教学内容设置上能够使教学要求得到基本的满足,但是尚存在很多缺陷。老师对于教材选文比较注重,忽视了我国广博的古典文学宝库,在教学上只针对个别作品或者个别作家,很少联系同题材风格的不同作家,这样就使得单篇作品和古典文学背景断裂开来,使得教学效果受到极大影响。

2.2思想意识不强

在学校教育中,很多教育者都认识到了古典诗歌对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作用,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冲击下,有部分教育者认为学多少、懂多少古典诗歌对于物质生活质量的影响很小,且很多教育者缺乏对古典诗歌的热情,缺乏教学热情,这种不强的思想意识必然会影响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

2.3课堂教学方法存在缺陷

在中学古典诗歌的课堂教学上,主要是进行理解和诵读,通过反复的诵读来加深理解,在背诵一定量的作品上使学生可以具备一定的欣赏古典诗歌的基本能力。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古典诗歌的时候,主要是对诗歌的作家升平、艺术手法、时代背景、作品内容进行分析,很少涉及到作品对于阅读者的健全人格的构建层面上,总的来说,中学古典诗歌教学方法单一、目标较低,效率低下,角度不新颖。

3中学古典诗歌教学与健全人格教育构建的关系

3.1通过古典诗歌开展感恩教育

当前我国很多的家庭中都只有一个孩子,这些在溺爱中长大的学生常常只知道一味的索取,却不懂得给予与回报,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普遍存在着自私心。在他们的眼里,父母和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而且有极个别的学生在面对老师的批评时,会怀恨在心,在面对父母的指责时,会大动干戈,在这样的极端行为的背后,是现代中学生对亲情淡薄的充分暴露。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明白亲情的含义,老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收集关于父爱、母爱的诗词。很多学生都会找到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首诗对母爱的伟大给予了充分的赞颂,还有很多古典诗歌吟颂了伟大的母爱,比如《劝孝歌》中的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这些浅显易懂的古典诗歌,虽然不能使的中学生的思想轨迹一下子被改变,但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诲,会逐渐渗透到学生的人格中,使学生学会感恩,让学生可以在一片人性美的沃土中心灵得到成长。

3.2通过古典诗歌开展挫折教育

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将孩子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也大包大揽过来,让孩子在顺风中成长,但是生活中挫折是必然存在的,尤其是在他们在离开父母就读的时候,他们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在人生成长中非常重要的青年阶段,老师应该通过古典诗歌对中学生开展挫折教育。老师可以通过苏轼写的《卜算子》这首诗歌展开教学,对苏轼创作这首诗的背景进行介绍,他是在“乌台诗案”后被发配至岭南,他的人生经历了巨大的艰难和寂寞。他的心情和境遇不是常人能够承受的,但是他在词中表达的是何等的心胸与气度。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苏轼的遭遇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可以克服呢。这样的例子在古典诗歌中可以找到很多,可以安排学生在网络上查找,并进行诗歌朗诵会,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从心理上体会到古代哲人具有的精神特征,进而在中学生人格的形成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3通过古典诗歌让学生领悟人格美

人格是一个有机体,内部过程要协调统一,通过诗词教育可以让学生的情感、心理协调统一,这是因为诗言志,诗歌本身就是人生的反映和升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老师通过古典诗歌教学能够让学生受到诗歌中人格特质的影响、感染,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让中学生获得强大的人格力量。

4总结

本文对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与中学生健全人格构建进行了论述,首先论述了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现状,包括教学内容存在缺陷、思想意识不强、课堂教学方法存在缺陷,然后论述了中学古典诗歌教学与健全人格教育构建的关系,包括通过古典诗歌开展感恩教育、通过古典诗歌开展挫折教育、通过古典诗歌让学生领悟人格美。总而言之,中国古典诗歌教学对于中学生健全人格的构建具有重大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有关老师的诗歌篇10

关键词:诗歌诗歌教学儿主动性发展

儿歌,是专为幼儿创作的简短的诗歌,它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朗朗上口、节奏感强、语言优美、纯真活泼。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言:“从母亲嘴里听来的儿歌,是孩子们最初学到的文学,在他们的心上最有吸引的力量。”

3-6岁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儿歌内容浅显,结构简单,语言形象,能体现幼儿的某些生活特点,因而深得幼儿的喜爱。

一首诗歌对幼儿而言,并不是单一的学习,它意味着不同层次的学习,在诗歌教学中,我们不应该只要求幼儿鹦鹉学舌。皮亚杰在谈到课堂教学时曾经说过:“所谓教学,即是引起一种主动的建构或再建构或再创造的过程,使个体有效地同化的活动,每当过早的教给幼儿那种他自己可以发现的东西时,就抑制了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某中事物的机会,也就抑制了幼儿对那种事物的完全理解。”那么,如何在诗歌教学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幼儿对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他的主动性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呢?在几年的课题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我的体会是:

一、制定符合幼儿阅读水平的诗歌教学目标

根据对幼儿的观察,我们发现,幼儿大都喜欢跟着大人念儿歌,但只是鹦鹉学舌的,机械地诵念,颇有“小和尚念经”的味道,对于诗歌的语言,画面的理解极其模糊和肤浅,为此必须制定幼儿诗歌阅读的阶段目标,如:培养幼儿学诗的兴趣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有计划地培养幼儿从感性的直接兴趣过渡到间接兴趣。能和老师一句一句地读,读准每一个字音,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并能简要的说出句意和句节的意思及关系,让幼儿将学到的儿歌回家后念给长辈听,在长辈的鼓励下激发求知欲望,还要根据幼儿的自制力较差,坚持力脆弱等特点,必须寻找推动幼儿学习的动力,制定出学期诗歌阅读的数量,期末举行“看谁学得多”的诗歌朗诵比赛等。

二、选择符合目标,适合幼儿阅读特点的教材

根据所制定的目标,阶段性的为幼儿选择阅读材料,这对培养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教材的选择首先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应以浅显易懂、富有情趣、意境优美、幽默诙谐、读起来朗朗上口的为好。如诗歌《排排坐》:排排坐,吃果果,你一个,我一个,妹妹睡了留一个。这首儿歌简短流畅,可以配合幼儿的活动对幼儿进行友爱和谦让的教育。由于节奏明快,押韵上口,幼儿一听就非常感兴趣,就会情不自禁地跟着老师念起来,并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激发幼儿兴趣,充分做好活动材料的准备

精心设计活动的材料,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为诗歌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它包括:根据诗歌教学的需要,丰富幼儿的经验和知识的准备,让幼儿在活动中可以“有物可言”。例如在教诗歌《阳光》前,老师先带领幼儿晒太阳,然后做游戏“找阳光”。

通过幼儿自身的主动活动去发现阳光,感受阳光,孩子们在阳光下那么的开心,这就是为活动进行了经验和知识的准备,所以在仿编活动中幼儿情绪激昂,都争着来编诗歌,完全沉浸在诗歌温暖快乐的境界中,编出了:阳光在秋千上荡着,阳光在国旗上飘着,阳光在滑梯上滑着等许多富有情感和诗意的句子。

为幼儿创设有感染力的意境。根据诗歌教学的不同要求,有的诗歌我们可以布置一个意境优美的环境。如诗歌《雪花》,老师可以用包水果的泡沫网做成雪花吊饰,挂满教室,用白纸片或泡沫粒撒洒在地面上,墙壁上画上雪景,让孩子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有的诗歌我们可准备一幅意境优美,易于幼儿理解的图片,选择和诗歌意境相近的音乐等烘托气氛,例如诗歌《伞》我们就设计了意境优美的背景音乐,使幼儿在活动中被吸引到诗歌的意境中来。

四、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可以运用的教学方法很多,例如游戏、表演、小制作、观察等。如诗歌《斗蚂蚁》,我们采用了儿童表演的形式,在诗歌《绿色的世界》活动中,我们设计了观察活动,让幼儿戴上各种不同的眼镜去外面走一走,看一看周围的世界变成什么颜色了。从而使幼儿更深刻的理解体会作品中描绘的“绿色世界”。在诗歌《春天在哪里》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采用了让幼儿诗歌表演的方法,通过自身的表演,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此外,活动中的教师富有表演力的朗诵,富有激情的表演,结合意境优美的教具,让这种美的情绪、情感来紧紧抓住幼儿的心,使幼儿对诗歌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通过语言把自己感受到的东西表达出来,同时幼儿的成就感也就得到了满足,使得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成为活动的主体。

五、启发想象,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运用提问激发儿童思维的积极性,是启发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从已知探索未知,开发儿童的创造力的重要方法。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只是数学上、实验上的技能问题、知识问题,而提出的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则需要创造力,想象力。在诗歌教学中,要十分重视从老师发问转向儿童质疑,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如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诗时,老师可抓住“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一句,让学生从月儿弯弯的样子联想到小船的样子,进而通过对蓝天和星月的描写,说出美丽的夜空是怎么样的,再启发儿童想象飞上月球遨游太空时看到的情景,这样就启迪了儿童的思维,发展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六、理解诗歌内涵,调动幼儿积极性

当幼儿对一首诗有了一定的内心体验,老师要帮助他们如何将内心的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是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的谈论个人经验和观点的机会,让它将自己理解的东西表达出来,并及时地给予鼓励、肯定。例如诗歌《秋叶》,课前,我们可组织幼儿去找秋叶的活动。通过幼儿身处大自然的亲身活动,去体验秋叶飒飒落下的动态美。有些幼儿在找秋叶时会说“我看见秋叶被风一吹,从树上飘落下来”。这就是幼儿主动表现的结果,是幼儿创造的萌芽,教师这时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幼儿的参与性就被高度激发,许多幼儿都争着说他们发现的事情。在活动前,老师设计了情景,在教室里摆满了许多棵树,树上贴了少许“树叶”,让幼儿有身处大自然的感受,调动了幼儿个人经验和知识的储备。活动开始,教师一边撒树叶,一边富有激情地配乐朗诵,一下子就抓住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不自觉的进入了诗歌的境界中,体验和理解了诗歌的内涵,体会到诗歌语言的作用。在谈论诗歌《秋叶》中最好听、最优美的词语的活动中,有的幼儿说:“我喜欢,风儿吹,树儿摇,我好像看到了树在摇”,有的幼儿说:“我喜欢群群彩蝶在舞蹈,因为我好像看到了红树叶,黄树叶像蝴蝶一样在空中跳舞”,这些都是幼儿自己对诗歌语言的深切理解,是幼儿主动表现和创造的萌芽。

七、练习自编诗歌,鼓励幼儿创造性的运用语言

幼儿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是间接知识,只有经过必要的练习和实际运用,才能加深理解牢固掌握。幼儿在充分感受理解了诗歌的语言,表现方式和情感后,我们可以组织有关活动引导幼儿迁移作品经验,进而扩展想象和讲述能力,这样有利于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仿编诗歌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文学学习的挑战。在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刺激下,幼儿兴奋地也想一吐为快。这时老师要尊重幼儿,让他们大胆地说,大胆地表示,充分发挥。也许他们的诗句不完美,但这是幼儿创造的萌芽,这时,教师就要积极加以鼓励、引导,为幼儿提供大量可以用来仿编的材料和创设语言环境,让幼儿言之有物。例如诗歌《伞》,在感受,理解了诗歌的结构,情感的基础上,在“大家都有一把伞”的愉快情绪下,给孩子编出了“白云是神仙的伞”“草地是蚯蚓的伞”“花是蝴蝶的伞”等诗句。老师可将幼儿编的诗歌用录音机记录下来,并放给幼儿听,鼓励他们,使他们在诗歌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得到乐趣,树立自信心。

八、引发幼儿爱美天性,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

人爱美的天性在童年时期就已经表露出来了。教育学家菲斯泰洛奇认为:审美教育要注意人的天性和人的天然能动性,而投其所好,要以人的本能来引导他。菲斯泰洛奇的这一主张将审美教育的主要价值放置于人格建构之中。因为一旦审美教育成了强加于幼儿的事情,那么幼儿爱美的天性就会遭到抑制,幼儿审美的人格基础就会受到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