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风险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22:48:23

思想道德风险点篇1

关键词:基层员工;风险防范

近年来银行业案件呈高发态势,其中多数为内部人员违法违规案件,这些案件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严重损害了银行的信誉和社会形象。剖析其发案原因和过程,无不表明银行内部员工道德风险疏于防范,是导致案件频发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为了有效预防各类案件发生,加强员工道德风险防范已是银行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道德风险的定义及危害性

(一)道德风险的定义

银行道德风险是指从业人员在其自身需要得不到有效满足时,受其思想状况、道德修养、价值取向的影响,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故意导致本企业资产处于风险状态或形成损失的可能性。它是金融从业人员违反金融行业职业道德和金融行业内部管理制度而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无法预期的损失。

(二)道德风险的危害性

银行从业人员道德风险存在于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尽管它在不同金融机构和金融机构的不同岗位的表现形式和风险率不同,但总起来说,它对金融机构带来的危害:一是导致金融机构和它的客户的资金损失。近二十年来,国内外金融机构因道德风险而导致重大资金损失的案例很多。1986年到1996年间,由于未授权的铜的交易导致日本住友银行损失26亿美元;1984年至1985年,未授权的国债交易导致日本大和银行损失14亿美元;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法国里昂银行损失290亿美元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不健全的信贷控制。中国原郑州城市合作银行金融风险爆发、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关闭等,在很大程度上也都是由道德风险引起的。二是导致金融机构名誉损失。名誉是金融机构的生命,存款人将资金存入金融机构,就是金融机构购入原材料,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就是金融机构销售商品。这些过程都是建立在金融机构和客户相互信任基础之上的。一个金融机构名誉好、服务质量高,就容易赢得客户的信任,而名誉是通过金融机构从业人员道德行为来体现的。一旦某个从业人员违反道德规范,给客户带来不便或资金损失,就会失去客户对金融机构的信任,就会出现存款挤提,导致金融监管当局的严厉查处,严重的还会威胁金融机构的生存。

二、基层行道德风险的特点

(一)所造成的危害无法预测

金融道德风险所发生的时间、业务操作环节、造成损失程度的大小等是事先无法预测的,可能会对整个单位、系统造成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

(二)意志不坚定的员工是道德风险的主体

发生道德风险的一般有两类人,一类是价值理念歪曲,思想品质差,存在道德风险的主观故意;另一类人是意志不坚定者,当个人或家庭遇到意外变故时,容易铤而走险,比如因为炒股炒期、购买、投资经商等原因,导致经济压力;家庭出现变故,导致思想压力;对工作、收入不满意,同事关系紧张,造成思想上波动,这些原因都有可能成为酿成道德风险的催化剂。

(三)不易被及时发现

道德风险源于个别员工的败德行为,一般不易被人觉察,所造成的风险也有一个逐步暴露的过程,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所以一旦暴露,突发性强,令人防不胜防。

(四)容易被其他员工效仿

如果个别员工的败德行为不能及时得到应有处罚和行政法律的制裁,就会迅速被人效仿和传播,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三、基层行道德风险的成因分析

道德风险的形成比较复杂,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既有历史的因素,也有现实的影响:

(一)价值观念出现偏差是导致道德风险发生的根本

市场经济本身所具有的功利性,在激发创造力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各种私欲的膨胀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生蔓延。有的员工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面对外部各种诱惑时,难免会产生“一夜暴富”思想,侥幸心理,诱使他们发生道德风险。

(二)员工思想教育滞后缺乏应有的效果

开展思想教育的实效性不强,教育形式单一陈旧、内容不够创新,不能真正触及到员工的内心深处,不能入脑入心,致使员工法制观念淡薄,对于道德风险的行为后果认识不足。

(三)基层行内部控制不力让道德风险的发生成为可能

基层机构普遍偏重于对经营指标的追求,对内控管理的考核只看结果,忽视内控管理的内容和全过程。内控制度和业务流程的缺陷,容易让那些有作案动机的人员,利用管理漏洞图谋不轨。另外,在利益分配上出现严重不公平,也容易让个别员工滋生道德风险。

(四)传统的伦理价值观成为诱发道德风险的一个特色因素

中国社会延续着以血缘意识为主体的礼俗习惯。“情”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有特色,在重伦理亲情的乡土社会,法与情理的界限很难划分。中国人长期形成的这种重“情”的心理,在现实社会中使人们往往忽视法律,更重视亲情与血缘,“信任代替制度”的现象才屡禁不止。从已发生的金融从业人员道德风险来看,这是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也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风险诱发因素。

四、防范基层员工道德风险的对策探讨

基层行因员工道德风险引发的金融案件不断发生,对于道德风险的防范日益重要和迫切。在2010年中国建设银行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上,总行更是把防范道德风险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面对防范道德风险的严峻形势,必须认真对待,严加防范。

(一)领导重视,从营造合规环境上防范道德风险

一是注重理念引导,积极营造合规经营的健康氛围和环境。从近年来由道德风险引发的案件分析,员工发生道德风险与一个单位的大环境息息相关。如果一名员工身处于一个“人人讲合规、事事讲合规”的大环境里,那么他的一言一行也会自然受到环境的约束;反之,不合规的环境就容易造成员工的违规行为,从而容易引发员工的道德风险。因此,各级领导要着力于本行合规环境的营造,通过各类会议、不同场合传导合规理念,在经营理念、管理导向、日常操作上从严要求,在全行营造“按章操作、合规经营”的氛围和环境。在实际工作中,各级领导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带头遵章守纪,带头廉洁勤政,积极倡导和践行合规理念,

二是注重归属感引导,为员工创造宽松的工作、生活环境。员工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家庭和谐对工作尤为重要,对避免出现道德风险也很关键。为此,要切实关心关爱员工,关心员工的健康、收入、和家庭等问题,充分重视和尊重员工的感情需要,沟通思想,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及时发现和充分重视员工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扎实深入地开展好各种形式的“送温暖”活动和帮扶救助工作,真心诚意地为员工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同时,要注重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强化员工对建设银行的归属感,提升凝聚力、向心力和团队意识。

三是重视员工职业生涯设计,为员工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环境。从调研情况看,基层行员工晋升的渠道相对有限,提拔升职的预期难以实现。这种需求一旦失去实现的可能,会造成部分员工丧失进取目标。为此,必须积极创造条件,从干部职数配备、专业技术系列配备方面向基层倾斜,制定和完善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实施计划,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培训,突出对关键岗位核心人才的培养,通过多种渠道丰富知识、增长才干、提高履岗能力,为员工搭建成长的宽广平台。

(二)抓好教育,从解决员工思想意识上防范道德风险

一是把健全教育机制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必须高度重视员工思想工作,把员工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业务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领导和系统治理体系。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我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做到有组织、有领导、有办事机构、有工作人员、有支持保障。充分发挥工青妇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化解矛盾,理顺员工情绪。同时,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在继续发扬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塑造人”的工作思路,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适应新形势和新需要。

二是把提升员工道德素质作为思想教育的根本。只有加强对员工的管理、提高人员素质,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品德优秀的员工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隐患,填补风险漏洞,化解风险;反之,道德素养不够的员工则会把风险隐患等客观不利条件转换为真正的风险,使建行蒙受损失。因此,无论在人员的聘用,还是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都首先要注重人员的道德品质,在考核中也应当将道德品质作为人员任用的重要基础指标,做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三是把抓好四项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点。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激发员工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事业的追求。抓好合规教育,把《员工职业操守》、《员工从业禁止若干规定》、合规管理规定、廉洁自律要求等纳入日常教育体系,不断增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意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抓好警示教育,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地警示教育,增强员工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拒腐防变的能力,筑起坚实的思想防线。抓好忠诚度教育,通过提升建行的吸引力、关心关爱员工、举办文体活动等措施,靠良好的工作环境、绩效收入、事业发展吸引员工,提升员工对建设银行的忠诚度。

四是把培养员工良好心态作为思想教育的目标。目前,基层行员工面临的压力很大,具体表现在:业务发展的压力、接受上级业务检查压力、有可能被负向积分的压力等等。为此,要努力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帮助员工处理好人际关系,使员工在公平、公正、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快乐的工作。引导员工进行自我调控,提高自我调节、自我释压的意识和能力,努力克服因工作压力和暂时困难等因素带来的消极情绪和过度焦虑,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满怀激情地投身于各项工作。

(三)完善机制,从制度设计上防范道德风险

一是严格落实员工行为排查机制。针对人员道德风险、业务操作风险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加强员工队伍从业行为管理,深入开展员工思想和业务风险“双排查”。坚持集中排查与日常排查相结合,把职业操守、群防群治、八小时以外监督结合起来,严格排查员工有无不良行为,切实掌握员工工作表现、生活情况、思想动态和倾向性问题,及时消除不良苗头。

二是加大责任追究和违规惩戒,提高道德风险成本。对于可能存在道德风险、蓄意违规的员工,坚决依规严肃处理,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严格落实《工作人员违规失职行为处理办法》和《轻微违规行为积分管理办法》,对违规行为和违规现象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让违规者付出昂贵的代价,警示和教育全行员工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发挥制度约束的警示作用。

三是不断完善干部考核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着眼于建设银行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建设,要深化用人机制,真正建立动态的干部管理考核体系,为广大员工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严格落实岗位轮换、交流,强制休假制度,要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既要突出业绩导向,又要兼顾公平,减少部分员工心理的“不平衡感”,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突出防范重点,从建立差别化控制措施上防范道德风险

一是加强对客户经理的关注。客户经理与客户接触较多,容易发生利益往来,是典型的高风险岗位。也是道德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重点防范客户经理收受客户财物、现金、有价证券,干股参与分成,与客户勾结套取银行贷款等风险。在具体防范措施上,要通过有效的教育、排查和监督,密切关注其行为变化,是否存在与收入不相匹配的支出,是否经常出入高档场所等等;要定期对客户经理是否存在代客户保管重要物品,如有效单证、印章等情况进行突击检查;要不定期地走访客户,畅通信息反馈渠道,了解客户经理有无违规行为;要克服人员紧张的困难,尽量实现对公客户经理的aB角模式,每一个客户有其主办客户经理,也有协办客户经理,避免客户经理对同一个对公客户的高度固化;要借助后台系统,密切关注客户经理的账户变动情况,对其在我行的账务往来实施有效监控。

思想道德风险点篇2

本文所说的人事风险不同于保险学范畴的风险,它是指由于经营管理上的不善和制度上的缺陷而导致的对企业(组织)利益造成损害的可能性。风险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不同的种类,风险发生的原因有直接的和间接的,这些原因可以是来自内部的或外部的,但是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风险都是人的风险,或思想道德方面的,或工作能力方面的,或故意的、或非故意的,或作为的、或不作为的。所以,搞好风险防范,抓住人的因素,就是抓住了根本。

二、人事管理几个重要环节的风险防范

人事管理是一个系统,它包括组织机构及职能设计、人员甄选与录用、晋升与调配、考核与任免、工资管理、教育培训等多个有机联系的环节。对于人事风险,应该不放过每一个环节,要系统地加以防范,同时要抓住用人、选人、进人等重要环节,有重点地推进人事风险的防范工作。

(一)关于用人风险

这里所说的用人,主要是指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领导干部身居高位,握有权力,而级别越高,岗位越重要,责任就越大,其行为的影响力也就越大。用好了,影响力是正面的;没用好,影响力就是负面的。所以,对领导干部使用问题的风险防范应当是人事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来自领导干部的风险有两个方面,一是思想道德风险,二是本职能力风险。

1思想道德

风险思想道德风险即由于思想道德境界和水准与领导岗位的要求相比的不足和偏差而形成的风险。

2本职能力风险

本职能力风险即由于能力的不足而形成的风险。能力的结构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常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二是技术、技能和技巧;三是工作经验;四是体能和智能。这些方面的某一点或几点的不足都可能影响领导者的决策、判断、执行、协调、沟通和公关等能力。其中,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的不足是需要重点防范的。

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是决策,诸如,一个企业的组织机构设计、经营思想和方针的确立、机构的设置与分布、公司名称的确定和变更、产品的研究和推出等等,决策正确,则推动企业发展,使企业进一步走向繁荣或使企业走出困境;决策错误,则将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甚至将企业带向困境直至衰败。象保险公司这样的企业,一个决策的错误,造成的损失往往是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在人保公司的历史上并不是没有过,其教训也是非常深刻的。当然,决策的正确与否,不仅与决策者的决策能力有关,而且与决策者的指导思想和决策动机有关。

领导干部的执行行为中往往包含着决策,单就执行行为而言,如果决策正确而执行不力或发生偏差,决策目标也不能实现,这也是一种常见的风险。

针对上述问题,用人的风险防范,首先是要防止思想道德素质有问题、品质不过硬的人走上领导岗位,进入决策层;其次是不要让那些能力平平、不善决策的人担任领导工作。防范措施,一是要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和干部四化”的标准选拔领导干部,为此要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免制度,杜绝在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从制度上保证将那些符合条件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二是要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依靠制度而不仅仅是依靠道德信任来保证权力的正确使用。三是要建立和健全严格的人事考核制度,同时真正建立起能上能下”的淘汰机制,使用人不当和监督不力所形成的潜在风险不致成为现实,并使那些与领导岗位要求不相适应的人能够及时得到调整。

(二)关于选人风险

这里所说的选人,指的是根据岗位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人,是人与事相适应的问题。其实,任何一个岗位,如果选人不当,都有风险问题。我们知道,每一个岗位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内容,这些工作的职责、环境、繁重程度、复杂程度等所要求的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水平、知识、经验、技能等也是特定的。一些岗位对思想道德素质要求更高,而另一些岗位对专业工作能力的要求更高,特定的岗位有特定的要求。如果所选用的人与特定的事相适应,这个岗位所要求的工作目标就能实现,工作就能进步,反之,就停止不前,无所作为,甚至造成重大损失。保险公司的很多岗位诸如承保、定损、理赔等,虽然不是领导岗位,但却是重要的、关键的岗位,这些岗位一出问题就是大问题,就会发生大的损失。

人事工作的直接目的就是使人与事相适应。选人是人事部门的一项基本工作。防范选人方面的风险,就是要把人选好,一是要把好进人关,把我们所需要的人选进来。二是要在了解事的基础上了解人。了解事,就需要进行岗位分析,进行定岗定责,并制定职务标准”(每个岗位的每项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和“职能标准”(每个岗位的工作对人的素质要求,包括德行、知识、经验、技能等),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这项工作我们一直没有做,而要搞集约化经营,要讲科学管理、防范风险,就有必要将这项工作摆上议程。了解人就是要了解每个干部职工的德、能、勤、绩状况,特别是德和能的情况,为此要建立健全人事考核制度,重视和加强人事考核工作,通过科学、严格的考核掌握人与事的适应状况、人的潜能和不足,并予以及时、合理的调配。三是要强化教育培训工作,通过针对性的培训,解决企业人力资源总体素质和个体素质与工作和事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版权所有

(三)关于进人风险

思想道德风险点篇3

一、道德风险的内涵

道德风险是一种无形的人为损害或风险,可定义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例如,当某人购买保险后,由于其个人行为的成本、代价完全或部分由保险公司承担。那么,保险公司就面临着个人的道德风险。也就是说,如果由于此人的违约造成了财产的重大损失,那么他自己并不完全承担相应损失的责任,但是保险公司却需要承担大部分后果。这种违约缺少相应的激励或制约机制,所以只能靠他的道德进行自律。

(一)道德风险的特点

1、风险的潜在性。很多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明知还不起也要借。例如,许多大型国有企业在决定从银行贷款时,根本没有打算下一步的偿还。

2、风险的长期性。人们观念的转变或转换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在当前社会形势下,我国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一些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因此,培养人们相互之间的“契约”规则,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个人信用体系,需要人们长期的付出和努力。

3、风险的破坏性。如果社会的道德败坏了,那么事情就会变得很糟糕。例如:一旦银行形成了不良资产,银行就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处置,但是许多企业往往不配合,相反,选择逃避、不作为的方式,这将给银行带来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造成巨大的破坏,。

4、控制的艰巨性。目前,对于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理,明显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当然,这与不良资产的界定有很大关系。同时还与银行机制有关,比如:信贷风险的预测、转移和控制机制并未得到完全的统一。而在不良资产产生后再采取种种补救措施,结果往往于事无补。

二、交通事故处理中道德风险原因分析

1、缺乏交通事故处理的基本知识。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驾驶员往往表现为:面对目不忍睹的惨状和伤者的哭喊以及大量周围群众的围观,束手无策、惊慌失措,贻误抢救伤员的时机,加剧了不应该有的后果;不知道保护原始现场,使现场很快遭到破坏,给事故现场的勘察以及正确的处理造成困难,有些本来有理的情况也由于现场被破坏而无法说清楚。

2、自身私心严重。由于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自私自利风气,诱发了驾驶员在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的机会主义行为。驾驶员会尽可能选择各种手段换取更多的利益或者以各种方式减少自己在交通事故中本应承担的责任。例如,明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驾驶员为了逃避交通事故的法律责任以及经济上的赔偿义务,往往采取驾车、弃车逃逸事故现场,或者驾驶员虽然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伤者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2]。

3、素质不高,缺乏法制观念,放松思想教育是道德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交通运输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驾驶员的人员结构普遍倾向于低龄化,大部分驾驶人员并未接受过系统的素质教育以及职业技能培训,职业道德意识低下、法制观念淡薄。少数驾驶员素质不高而又放松世界观的改造,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产生偏离,思想防线崩溃而产生道德风险。一些单位对驾驶员教育不力,造成驾驶员思想出现“错位”,也是产生道德风险的重要原因。有些驾驶员在交通事故处理中不惜铤而走险,为道德风险打开了“方便之门”。

4、社会法律制度不完善是道德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现行的交通法规以及制度并不够完善,例如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过程中虽然讲究直接证据,但对于直接证据不是特别充分的交通事故,其责任认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通警察的主观判断,这可能带来对驾驶员责任的过分追究。因此,驾驶员为了减少承担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责任或者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直接导致驾驶员的道德风险。另一方面,驾驶员个人信用登记系统并不完善,如果个人信用登记系统很完备,那么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驾驶员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道德风险,因为如果有人做了违反职业道德的事情,他的个人信用系统中就会有登记或记录,从而对他以后的人生会有很大的影响。

5、社会环境是道德风险产生的诱发原因。表现为外部不公正行为和消极因素的侵蚀,如一些交通事故主体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满足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这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驾驶员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行为,诱发道德风险的产生。

三、防范交通事故处理中驾驶员道德风险对策

1、防范道德风险重在对驾驶员教育

防范驾驶员道德风险的核心是教育。要针对驾驶员群体的特殊性,认真研究和探索符合其行业特点的教育新手段、新方法,加强对驾驶员职业、道德、法制、思想的全面教育。切实消除驾驶员在交通事故处理中道德风险的因素。

一是教育方式要有针对性。要针对驾驶员这一群体以及交通事故处理的特殊性,在具体方式上要把握一个核心,就是抓好驾驶员素质教育。使驾驶员掌握交通事故处理中的基本知识,增强驾驶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完善驾驶员对相关交通事故处理的法律法规认识。要抓住一个关键,就是抓好思想教育。驾驶员的思想对于其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行为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只有抓好理想教育,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驾驶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能预防交通事故处理中驾驶员的道德风险。

二是教育形式要有多样性。为提高教育效果,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广大驾驶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按照以“德”治国要求,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弘诚实守信的精神,正确引导驾驶人员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认识。坚持典型引路教育,发挥先进示范带头作用,用先进事迹和高尚精神影响带动其他驾驶员。同时,充分利用反面教材,以案说法,开展震撼人心、触及灵魂的警示教育,使驾驶员认识到道德风险的存在。

2、防范道德风险严在监管

防范道德风险,教育是基础,监管是关键。当前监管不严、制度不完善是突出的问题。针对驾驶员在交通事故处理中存在较多道德风险的特点,加强监管要突出一个“严”字,真正做到对驾驶员道德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对存在道德风险的驾驶员严格惩处、严肃处理。把经常性的思想教育与严格管理结合起来,将正确的思想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融于严格管理之中,使内在约束与外界约束有机结合,从根本上遏制驾驶员在交通事故处理中道德风险的发生[5-6]。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驾驶员个人信用登记系统,严格登记或记录驾驶员的个人信用情况,并加大在社会生活中驾驶员个人信用的权重,使驾驶员的个人信用记录真正起到对其道德风险的约束力作用。

3、防范道德风险贵在坚持

确立驾驶员在交通事故处理中良好的道德观,消除驾驶员在道德风险上存在的问题,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学习、教育活动就能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开展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思想教育要经常化、持久化。对于驾驶员来说,松是害,严是爱;自律固然是内因,但他律的外因作用不可忽视,要教育在平时,管理在日常,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千万不能让道德风险产生并形成气候。

参考文献:

思想道德风险点篇4

为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根据XXXX《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实施意见》的精神,结合XXXX实际,现就XXXX2019年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广泛营造廉政风险防控氛围

(一)思想认识到位。镇党委始终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党委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以党建联席会、中心理论组学习、三会一课,干部职工“二五学习会”等为载体传达学习上级有关廉政建设的文件和规定,学习各级领导的重要讲话精神,各级通报文件,领会精神实质,自觉把思想统一到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上来,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为做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组织领导到位。我镇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各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中心站所长为成员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乡镇2019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分解方案》,确保责任和压力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年初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本镇党风廉政工作,镇党委书记与11名班子成员、5个村党总支、11个中心(站、所)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细化各级责任清单。

(三)宣传教育到位

召开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动员会议,认真学习传达各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及各级通报文件精神,透过讲案例摆事实,使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参与到工作中来,共同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周密部署、用心排查,准确查找廉政风险点

(一)制定方案、稳步推进。

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实施意见》、《XXXX2019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分解方案》、《XXXX作风效能提升“四抓两看”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工作要求等分步骤、分阶段周密部署开展工作。

(二)清权确责、查找风险、评定等级。

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要求,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三定”方案的规定,全面清理和明确对管理和服务对象行使的各类职权;制定廉政风险防控实施方案,成立镇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从思想道德、岗位职责、机制制度等三个方面排查廉政风险点,结合镇机关各办公室职责职能和工作实际,对6中心1所各项权力进行一次全面清理,逐一登记,填写《廉政风险防控管理权力清单登记表》,确认权力清单。确立了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人口计生服务中心、兽医站、脱贫攻坚指挥部、财政所、民政站、林业服务中心、农经站等9个站所为廉政风险点重要部门,其中高级风险点5个站所、中级风险点4个站所,涉及风险点13个,整改措施29条。班子成员10人,高级风险7个,中级风险3个风险点19个,整改措施20条。站所长13人,高级风险5个,中级风险8个,25个风险点,整改措施32条。通过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稳步推进,基本上形成了“岗位职责有标准、防控管理有措施、问责追究有依据”的风险防控体系框架。

在查找廉政风险的基础上,依据权力的重要程度、自由裁量权的大小、腐败现象发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等因素,将廉政风险按照“高”、“中”、“低”三个等级进行评定。

针对廉政风险和风险等级,依据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廉政要求、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

三、制订措施、强化监控,严密防范廉政风险

(一)制订防控措施

围绕排查确定的廉政风险点,综合运用教育、制度、监督等手段,按照岗位、内设部门、单位3个层面,有针对性地制定并落实防控措施。对照法规、政策,按照权力行使、制度机制、思想道德和外部环境等4个方面,分类制定防范措施和制度,对已有的相关工作制度和规程,按照廉政风险防范要求进一步补充完善,切实做到风险定到岗、制度建到岗、职责落到人。经整理汇总,对确定的25个廉政风险点制订了相应的防控措施。

(二)进行实时监控

一是建立廉政风险监督渠道。今年以来,我镇制定和完善了《XXXX干部职工管理制度》对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办文办会等制度进行修改完善。二是强化监督考核机制。把廉政风险排查和防控工作纳入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年度目标任务考核和党风廉政职责制考核范畴,做到关口前移,确保党员干部零违纪,实现对廉政风险有效地防控。

四、用心防控、注重效果,努力提升部门新形象

通过开展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我镇全体干部职工找准了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发展思路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努力把风险点变为安全点,使机关干部的风险意识得到了强化,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

(一)增强了廉政风险防范意识

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中,经过学习动员、相互讨论、岗位查找、措施制定,每一位党员干部和普通职工都上了一堂生动的廉政教育,进一步澄清了部分工作人员思想上的误区和模糊认识,进一步提高了对各自工作岗位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是树立“廉洁型政府”形象、履行“服务型政府”职能的需要。

(二)规范了内部防控措施

廉政风险排查是对各岗位人员职责履行的督查,根据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资料、任务和职责,结合有关规定,以量化的形式,制定考核办法,深化党务、政务公开,加大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敏感问题、特别是涉农资金使用、项目建设资金等的公开力度,加强社会监督。严格实行目标管理,促使全体干部职工尽职尽责,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五、建立长效机制,强化监管和廉政风险的防范

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不是短期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规范的,而是长期的反腐倡廉活动,为此,我们在制订完善防控制度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纠正存在的问题,识别新的廉政风险资料及防控措施,逐步建立健全监督检查、考核评估、纠错整改和职责追究机制,达到有效预防和化解风险的目的。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加强惩防体系建设重要好处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有的干部职工认为自己只是普通职工,甚至都不是党员,对党风廉政建设缺乏足够重视。

2、惩防体系中的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

七、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继续抓好学习和教育,筑牢思想防线。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健全完善思想道德教育长效机制,以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抓好法律教育、纪律教育,不断改善教育方式方法,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廉政风险意识,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党性觉悟和道德修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二是完善制度建设,构筑反腐防线。进一步完善XXXX党风廉政建设职责制,加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建设,填补空白、堵塞漏洞,努力构成用制度管权、按政策办事、靠制度管人的工作机制,立足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

思想道德风险点篇5

关键词:金融新常态金融职业道德道德风险金融从业人员

一、引言和文献综述

金融新常态指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当前我国金融领域出现的新趋势和新特征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金融业整体增长速度逐步回归正常;二是金融结构调整日趋频繁,开始进入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期;三是金融产品创新日趋多样化,金融脱媒、去实体化现象越来越突出;四是金融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步入快速通道,金融干预与金融自由化之间的博弈愈发激烈;五是互联网金融成为金融发展重要分支,发展势头强劲,被誉为下一个经济增长引擎。

在金融新常态下,金融风险犹存且呈不断放大态势,人为因素在金融风险诱因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在金融新常态下对金融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职业道德是金融从业人员必备的核心素质。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其从业时能否遵守有关金融准则、是否善于规避风险、是否敢于承担责任、是否顾忌他人利益等,进而影响、决定金融风险或危机是否发生、金融风险或危机发生后是否能快速得以控制。从某种程度上讲,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是金融行业稳定与否的关键因素,更是金融新常态下金融能否稳健发展的决定因素。因此,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主动适应金融新常态,成为当前金融运行和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般而言,金融职业道德有两种培育方式,即金融机构对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高校期间是人一生中最关键的思想塑造期,是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最重要、最关键的阶段,将职业道德教育托付给金融机构是不可取的,因此本文着重考察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在金融新常态下,金融风险性越来越强,金融能否稳健运行的关键在于金融从业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缺失会导致高校毕业生缺乏基本的金融职业道德,毕业走上金融工作岗位后对金融职业道德的概念和行为准则模糊,极易成为金融风险的爆发点。因此应该加强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主动适应金融新常态。

邹宏秋(2007)认为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金融机构整体形象密切相关,因此财经类高职院校应加强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并提出高职金融职业道德教育改革思路。蔡庆丰等(2009)提出高校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是未来金融领域的主要从业人员,对其进行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教育及对我国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方建珍(2009)将金融专业知识教育比做“有形的手”,而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则是“无形的手”,两者缺一不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侯定凯和李明(2009)认为目前财经类高校片面重视学生经济利益方面的教育,而忽视如何做人的教育,财经类高校应该将伦理道德教育和经济学基本理论知识相结合,促使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和职业操守素养同时提高。梁琪(2009)分析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学教育的影响,指出我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对职业操守教育重视不够,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将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知识学习紧密结合[1]。徐学锋和马欣(2010)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对金融行业及金融专业学生的就业影响重大,并提出我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2]。连英祺(2011)提出金融行业由于其特殊性,职业道德缺失的危害会被放大。高校作为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应该根据时代要求和行业特点,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安排相应的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内容[3]。

二、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在金融专业学生培养上往往忽视职业道德教育,造成职业道德教育缺失或者流于形式,难以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1.缺乏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专门课程

不是只有师范、法学和医学等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才需要接受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与道德紧密相连的金融专业需要职业道德教育,然而大多数高校都忽视这一点,片面重视对学生金融专业课程的教育和专业技能训练,认为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可有可无,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生涯影响不大,职业道德教育只是枯燥理论的灌输,而且教学资源有限,金融职业道德应该由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结合实际工作加以培育才能得见成效,于是将金融职业道德教育流于形式,甚至直接省去职业道德教育部分[4]。

2.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不够

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是高职院校的需要,本科院校也不可缺少,因为不管是高职院校还是本科院校,金融专业毕业的学生最终都要走上工作岗位,都要成为金融从业人员,都需要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和职业操守。目前一些职业技术院校有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实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等类似课程,而本科院校一般只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者都只具有一些和金融职业道德稍微的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公共课,往往是一个年级同时上课,不分专业,从而造成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缺乏针对性,这些公共课涉及的职业道德相关内容太少、太肤浅,而且偏重理论,难以达到教育效果[5]。

3.金融职业道德教育与金融发展现实脱节

金融职业道德教育与金融发展现实相脱节主要表现在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局限于三字经式说教、缺乏金融职业道德案例教学、缺少具有实际金融工作经验的教育工作者等。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金融作为社会经济的核心,发展速度更是日新月异,高校金融专业知识教育很难跟上实际金融发展步伐,更不要说原本就落后的金融职业道德教育。金融职业道德教育仍局限于传统的一成不变的说教,相关案例短缺且陈旧不加以更新,同时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师资力量匮乏,难以将实际金融业务中需要的职业道德和书本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学生对金融职业道德的认可度和接受力无法提高。

三、金融新常态下加强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迫切性

首先,加强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是时代需求。风险性是金融新常态下的典型特征之一,既有系统性风险,又有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无法消除,而非系统性风险可以加以分散,道德风险是典型的非系统性风险,对金融经济的损害不可测。在金融新常态下,金融能否稳健运行的关键在于金融从业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在金融新常态下应该加强对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关注。其次,加强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是行业需求。金融行业是信息高度不对称、风险高度集中的行业,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引人注目,金融业对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要求非常高。如果金融从业人员缺乏应有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操守,那么将影响金融业的稳定健康发展,甚至引发金融危机。最后,加强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需求。目前我国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普遍存在重金融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轻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现象,如此培养出来的金融从业人员是十足的“经济人”,忽视自己应有的“道德人”角色,虽然专业上过硬,但道德水平低下,能力越强的人犯的错越大,因此加强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四、构建主动适应金融新常态的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思路

高校金融专业学生是未来金融行业的主要人才,高校期间是培养金融职业道德的关键时期,在高校期间加强金融职业道德教育,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规范从业后的自我行为,有助于适应金融新常态、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1.创新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模式

(1)针对不同阶段学历教育进行针对性金融职业道德教育。

本专科阶段主要以行为金融职业道德教育模式为主,即侧重于金融产品投放和收回方面的职业道德教育。毕业后在金融机构工作的要做到吸收存款不欺诈,发放贷款不盲目,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匹配;毕业后在企业投融资部门工作的要做到不盲目、不骗贷,合理规划投融资需求。研究生阶段主要以意识金融职业道德教育模式为主,即侧重于金融产品和制度研发时的道德意识性教育,降低主观因素对金融产品和制度开发的影响。金融产品设计要符合市场需求,风险控制制度要实际、有效、可操作,不能存在人为欺骗因素,更要减少或避免人为因素引起的金融产品或制度缺陷。

(2)侧重案例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金融职业道德的感知。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根据课程内容选择与金融实际工作相关的案例贯穿其中,引发学生对案例多方面地分析和思考,这样不仅使学生对金融实际工作中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修养有更直观的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统一。在案例教学中,选择的案例要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以金融职业道德课程教学项目为导向,同时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要明确,学生是主角,老师起引导作用,如此通过案例教学才能提高学生对现实金融市场的认识,提高学生对职业道德的感知[6]。

(3)聘请拥有实际金融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士进行兼职讲授。

高校金融专业应该和金融机构建立紧密联系,实行校企合作,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聘请金融机构的优秀员工作为校外兼职人员,举办专题讲座、座谈会等,对高校金融专业学生进行入职培训及职业操守教育[7]。聘请来的校外专业人士凭借其丰富的实际金融工作经验,将金融职业道德融于实际金融工作中,便于赢得学生好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金融职业道德规范的认可度。

(4)将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渗透到金融专业课程教育中。

相比开设金融职业道德的专门课程而言,在所有金融专业课程中安排足够职业道德内容,用渗透、熏陶的方式加强学生的职业操守更可取[8]。高校金融职业道德培育不能依赖思想道德修养这门公共课,应该让所有金融专业课老师担负起金融职业道德教育任务,在金融专业课中将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将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和规范全方位、全过程融入专业课程中,并从教学大纲、课程安排、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予以贯彻落实,提高学生的金融职业道德境界,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金融专业人才。

2.丰富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

(1)加强诚信教育。

诚信即诚实信用,信用既是道德范畴,又是经济范畴,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必然包含诚信,诚信是金融职业道德的核心内涵。目前高校中借故旷课、考试作弊、剽窃论文、材料造假等诚信危机事件较严重,如果在校期间这些诚信缺失现象得不到有效纠正,那么从业后将会演变成职业操守问题[9]。而金融是典型的信用经济,诚信是金融的生命线,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会增加金融风险,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因此加强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如积极开展各种以诚信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在评奖评优中增加诚信比重,通过各种活动培养诚信意识,将诚信观念深入人心。

(2)加强相关法律教育。

法律和道德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般来说,大部分人会通过道德教育实现自律,主动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而对少部分人来说,道德教育作用甚微,需要用法律强制约束其行为。因此如果要使金融从业人员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仅靠道德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教育[10]。金融类从业人员经常与钱打交道,面临的诱惑较大,如果从业人员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就能主动以法律自觉约束、规范自己的从业行为,经得住金钱和诱惑的考验。

(3)加强风险意识教育。

在金融新常态下,金融风险犹存且呈不断放大态势。金融风险不仅包括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还有道德风险。金融业是以信用为基础的高风险行业,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如果人存在道德风险,那么委托人的利益将会受到损害,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就在于金融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11]。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重点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开设如金融风险管理的类似课程,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了解金融风险定义、分类及如何规避风险、减少损失,树立和强化金融风险意识。

(4)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金融行业节奏快、压力大,良好的心理素质对金融从业人员来说至关重要。心理素质教育是高校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弱,心理素质薄弱。高校在加强金融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参加模拟炒股大赛、银行技能大赛、保险竞赛、投资理财竞赛等,提高学生的适应环境能力、抗打击能力、心理调整能力等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梁琪.浅析金融危机对金融学教育的影响与启示[J].甘肃金融,2009(10):4-7.

[2]徐学锋,马欣.我国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2010(5):87-88.

[3]连英祺.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职业道德教育问题浅析[J].金融经济,2011(8):106-108.

[4]方建珍,杜伟岸.金融危机与金融教育的“道德奠基”――以CFa考试为鉴[J].理工高教研究,2009(8):5-8.

[5]何森林.高职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缺失的成因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0(3):75-76.

[6]邹宏秋.加强高职金融职业道德教育培养高品质金融人才[J].浙江金融,2007(11):59-60.

[7]陈伟滨.金融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2012(12):90-92.

[8]郑晓丽.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人格培养[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5):186-190.

[9]王启亮,李六杏.金融专业人才职业道德培育探析[J].黑龙江教育,2011(1):61-63.

[10]蔡庆丰,朱默涵,尹皎.从次贷危机看高校金融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和风险意识教育[J].金融教学研究,2009(5):71-73.

思想道德风险点篇6

   关键词:石油企业;人力资源风险;防范措施

   随着油田减员增效工作的不断深入,以及近年来职工内部退养政策的实行,特别是实施协议解除劳动合同工作后,油田企业的技术人才流失严重,个别单位技术人才已呈青黄不接之势,甚至出现了断层现象。由于经营管理不完善或制度上存在某种缺陷,从而存在着导致石油企业利益受损的可能性,这就是石油企业存在的经营风险。要搞好经营风险防范,必须抓住人的因素,只有抓住人的因素,才抓住了事件的本质。石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组织机构及职能设计、人员甄选与录用、晋升与调配、考核与任免、劳动工资管理、教育培训等多个有机联系的环节。因而,石油企业人力资源风险防范,不应放过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同时紧紧抓住用人、选人、进人这几个重要环节,有重点地推进石油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的防范工作。

   1关于用人风险的防范

   用人风险,主要指因领导干部任用选拔而带来的风险。领导干部身居高位,拥有权力,而且级别越高,岗位越重要,责任就越大,其行为的影响力也就越大。用好了,影响力是正面的;反之,影响力就成为负面的。所以对领导干部使用问题的风险防范应当是石油企业人力资源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来自领导干部的风险有两个方面:一是思想道德风险,二是工作能力风险。

   (1)思想道德风险。思想道德风险即由于思想道德境界和水准与领导岗位的要求相比的不足和偏差而形成的风险。

   (2)工作能力风险。工作能力风险即由于能力的不足而形成的风险。能力的结构可分为四个部分:①常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②技术、技能和技巧;③工作经验;④体能和智能。这些方面的某一点或几点的不足都可能影响领导者的决策、判断、执行、协调、沟通和公关能力。其中,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的不足是需要重点防范的。领导干部的基本职责是决策。像油气田这样的石油企业,一个决策的错误,造成的损失往往是上千万甚至几十亿元。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在石油工业的发展历史上并不是没有过,其教训也是非常深刻的。当然,决策的正确与否,不仅与决策者的能力有关,而且与决策者的指导思想和动机有关。领导干部的执行行为中往往包含着决策,单就执行行为而言,如果决策正确而执行不力或发生偏差,决策目标也不能实现,这也是一种常见的风险。

   防范措施:①要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和干部“四化”的标准选拔领导干部,为此要健全、完善并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免制度,杜绝在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从制度上保证将那些符合条件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②要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依靠制度而不仅仅是依靠道德信任来保证权力的正确使用;③要建立和健全严格的人事考核制度,同时真正建立起“能上能下”的淘汰机制,使用人不当和监督不力所形成的潜在风险不至于成为现实,并使那些与领导岗位要求不相适应的人能够及时得到调整。

   2关于选人风险防范

   选人风险分析。选人,即根据岗位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人,是人与事相适应的问题。其实,任何一个岗位,如果选人不当,都有风险问题。我们知道,每一个岗位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内容,这些工作的职责、环境、繁重程度、复杂程度等所要求的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水平、知识、经验、技能等也是特定的。一些岗位对思想道德素质要求更高,而另一些对专业工作能力的要求更高,特定的岗位有特定的要求。如果所选用的人与特定的事相适应,这个岗位所要求的工作目标就能实现,工作就能进步;反之,就停滞不前,无所作为,甚至造成重大损失。石油炼化企业的很多岗位诸如易燃、易爆、压力容器操作等,虽然不是领导岗位,但却是重要的、关键的岗位,这些岗位一出问题就是大问题,就会造成重大的损失。

   防范措施。选人是人事部门的一项基本工作,防范选人方面的风险,就是要把人选好。①把好进人关,把我们所需要的人选进来。②在了解事的基础上了解人。了解事,就需要进行岗位分析,进行定岗定责,并制定“职务标准”(每个岗位的每项工作的内容和要求)和“职能标准”(每个岗位的工作对人的素质要求,包括德行、知识、经验、技能等),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而要搞集约化经营,要讲科学管理、防范风险,就有必要将这项工作逐步细化深入。了解人就是要了解每个干部职工的德、能、勤、绩状况,特别是德和能的情况,为此要建立健全人事考核制度,重视和加强人事考核工作,通过科学、严格的考核,掌握人与事的适应状况、人的潜能和不足,并予以及时、合理的调配。③强化教育培训工作,通过针对性的培训,解决石油企业人力资源总体素质和个体素质与工作和事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3关于进人风险防范

   进人风险分析。进人,是指人员的甄选和录用,主要是进什么人和进多少人的问题。我们知道,人力资源配置是为石油企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是围绕生产经营目标,并与“财”和“物”的配置相适应的。在特定时期内和特定条件下,石油企业对人员需求,包括对人员结构和人员总量的需求都是一定的。就结构(包括专业技术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来说,比如,油气田企业目前对高级地质勘探专业人才和跨国经营符合型人才有一定需求,这些专业的人才进来之后有适合于他们的岗位,而不需要的人员进来之后可能或明或暗地闲置起来,这不仅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也使企业人工成本上升。年龄和性别结构的不合理产生的后果也是如此,而人员总量的失控导致的诸如人浮于事和成本上升的危害更是显而易见的。

   防范对策。对于进人风险的防范,①根据企业发展的近期和中远期的需要,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地编制人员需求计划,并严格执行,以防止人员的失控。②准确把握企业的人员结构需求,做好考试、考察、甄选工作,把企业所需要的人选进来,把好“进口”关。③积极创造条件疏通“出口”,逐步做到“能进能出”,达到良性的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

思想道德风险点篇7

(一)小额信贷存在的具体问题。

1.合规风险意识薄弱。一是预留部分款项作为利息。银行为确保借款人能够按时还款,要求或建议借款人在收到款项后,预留一部分金额作为贷款利息。这种做法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借款人非恶意逾期的概率,但其必须以借款人自愿为前提。如果变成强迫借款人预留部分款项作为利息并留有证据,即使银行的实际放款金额与合同金额相一致,在发生纠纷的过程中,存在被法院适用《合同法》第二百条规定的可能性,从而承担不利后果。二是信贷员利用自有资金代借款人还款。信贷员利用自有资金代借款人还款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应借款人的口头要求,在还款日到来之前,利用自有资金代借款人还款;第二种是借款人出现逾期的情况下,为降低信贷员自己名下贷款逾期率,在借款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自有资金代借款人还款。

2.信贷从业人员存在道德风险问题。所谓信贷道德风险就是信贷从业人员由于主观意识在面对不正当利益的诱惑时,故意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所形成的风险。自信贷业务开办以来,通过广大信贷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信贷业务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逐渐显现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信贷从业人员暴露出的道德风险;不严格执行基本条件和限制性条款;对于客户提供的申请资料检查不仔细,从而导致材料的完整性、合法性、规范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受到影响,甚至有的从业人员为了提升自己的业绩帮助客户编造虚假的信息。贷前调查阶段流于形式,了解分析工作不到位;刻意提高客户信用评分和授信额度;在撰写调查报告时,人为夸大客户经营业绩,报告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甚至故意编造虚假信息,造成审查审批或决策失误。审批贷款时,信贷员为了促使贷款的发放,甚至做其他员工的工作使其同意给不符合贷款要求的人发放贷款。贷后管理阶段,忽视贷后检查工作,没有对借款人贷后的经营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导致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

3.信贷人员与客户之间存在可疑转账。由于信贷管理上的失职可能会导致的问题:一是存在信贷员向借款人账户转账替借款人还款的现象。二是存在借款人将贷款资金向该行信贷人员账户转账的现象。此种行为违反了总行《小额贷款业务管理办法》第五十八条,严禁挤占、挪用、截留小额贷款资金的规定,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

4.贷后检查工作质量不高。一是贷后检查粗浅且不全面。贷后检查时只注重微观信息、不注重宏观信息;只关注财务状况等“硬信息”不注重涉及还款意愿的“软信息”。二是贷后检查人员不能有效发现风险点。由于贷后检查工作复杂,防止出现漏洞,需要工作人员有丰富的经验。贷后检查人员由于经验欠缺,不熟悉检查方法和工作重点,往往导致在贷后检查中不能有效发现业务风险点,增加了信贷工作的风险隐患。三是贷后检查工作效率较低。由于检查人员经验不足、准备不充分,导致贷后检查时间过长,不利于提高检查工作效率。

(二)小额信贷问题的成因分析。

1.缺乏合规风险的教育培训。银行为了迎合上级领导,忽略了对信贷员进行定期合规风险的教育工作,从而在扩大小额信贷业务的过程中,缺乏合规风险意识。

2.忽视对员工思想道德教育。邮政储蓄银行未正确处理好加快业务发展和加强员工学习教育的关系;没有制定定期学习制度,放松了对员工思想道德的教育工作;未定期与员工沟通,及时了解员工思想波动,导致员工对企业文化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因此无法与企业达成一致的目标追求和共同的价值取向,造成重大后果或恶劣影响。

3.信贷管理上的力度不够。有些银行开办初期,对于小额信贷业务方面的工作没有专职人员负责贷后检查工作,而是由信贷经理兼任贷后检查工作,信贷经理不仅要负责放贷工作还要兼顾贷后检查工作,长时间下来,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会很劳累,从而就忽视了对信贷员的监督管理工作,这就使得一些不遵守规章制度的员工利用空隙做一些违反银行制度的事,为了降低逾期率提升自己的业绩,就会与客户进行私下转账活动。

二、解决小额信贷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合规风险意识

加强信贷合规意识的教育培训工作,建立了定期学习制度,树立合规意识。每周定期组织信贷人员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总行、省行、市行有关信贷业务的规章制度和文件精神,掌握理论知识,通过系统性业务培训和加强员工风险防范意识教育,提高各岗位人员履职能力以及风险识别能力,进一步强化小额贷款业务的制度执行,提高全行风险合规意识。提高全行的风险管控能力,降低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对信贷系统进行定期清理,杜绝信贷员使用未注销但已经调离的人员的工号进行放款的情况,不断提升信贷员的整体素质和风险意识,从而提高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水平。

(二)加强对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

银行应把防范道德风险的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所以对信贷员展开定期的思想道德教育成为了主要的工作,这项工作能够了解员工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动态,对一些有不良行为的人及时进行思想教育,适时给予关怀,消除员工的不良情绪等,从而也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使信贷人员能够端正自己的思想,能够遵纪守法,尽职尽责地工作,从而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为了防范道德风险的出现,银行也经常开展法制教育和警示教育活动,为信贷员敲响警钟,杜绝道德风险的出现。

(三)杜绝信贷员与客户之间的资金往来

思想道德风险点篇8

一、道德风险产生的背景

1、银行业的不断迅速发展。伴随银行业的快速发展,难免出现一些暂时未能及时预见的体制漏洞,给一些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一些思想意志薄弱的工作人员,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惜铤而走险,利用相关的便利条件,为自己谋取不当利益,使国家和公众的利益蒙受巨大损失。道德风险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道德败坏,道德风险不仅危害个人,更危害到企业与社会公众。早在八十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就提出了“道德风险”这一概念,并在经济哲学范畴内对其进行了解释,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道德风险也称之为道德危机。

2、从业人员的结构更加复杂。伴随着现代银行业不断发展进步,其所需要人才更加多样化,因此从业人员类型越来越复杂。例如,现代金融企业中,不仅需要金融方面的人才,更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人才。多种类型的人才不仅为银行业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也带来风险隐患,对风险防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同的从业人员可能会给金融企业从不同方面带来风险。

二、道德风险的成因

1、从业人员的主观原因。银行业的从业人员由于其从事行业的特殊性,面临着更多的利益诱惑,一些从业人员往往由于一念之差犯下滔天大错,例如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巴林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是新加坡巴林公司期货经理尼克・里森错误地判断了日本股市的走向。但不难看出工作人员存在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并且利用了巴林银行内部管理的漏洞和自己所熟悉的行业内部信息,最终导致盛极一时的巴林银行倒闭。从业人员的主观追求利益最大化和追求内心的一种满足感往往导致道德风险的产生。

2、市场寻租行为成为诱因。由于银行业的一些从业人员所掌握权力往往能够给企业和相关个人带来某种巨大的利益,因此银行业的从业人员常常成为一些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企业和个人的寻租目标。一些企业也把这种寻租方式作为一种常用的“攻关手段”,一些职业操守水平较低的从业人员往往抵御不住来自企业的利益诱惑,利用职务之便为企业违规发放贷款等,导致出现大量的呆坏账,使国家资产和公众利益蒙受巨大损失。

3、监管机制错位。以往监控制度的建立,多数是凭借工作经验总结而形成的,是付出惨痛代价后的总结。对于工作中不断变化的新事物很难做到有效的防范风险,通常是亡羊补牢,在问题发生后才能对相关的制度进行补充,以便预防以后的问题,很少能够做到未雨绸缪。因此,用“以前”的规章制度管理现在的新生事物,必然存在着监管制度未能涉及到的“空白区域”,留下风险隐患,使道德风险的发生具有了可能性。

4、惩罚力度较弱。出现道德风险的员工大多数为一些老员工,通常是工作表现较好,领导和同事对其十分信任的员工。出现道德风险后现行的惩罚措施力度相对较弱,譬如实行解雇这种惩罚措施,看似十分严厉,但由于各家银行竞争激烈,缺少人员,在人员录用上往往只看重工作能力,而没有了解新员工的道德素质情况,一些出现过道德风险员工,能够很快再次找到工作。因此,由于惩罚力度不到位致使一些员工对于规章制度有恃无恐,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增加了道德风险的发生概率。

5、考核制度。由于员工道德素质的考核无法量化,考核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无法对员工的思想动态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做出针对道德风险的预防措施,并且多数考核制度中,道德素质未纳入考核内容,一些领导一味地追求业务发展而忽视了人员素质的提高。

三、道德风险发展趋势

1、多样化。道德风险随着从业人员的利益诉求点的不断多样化,其存在形态也不断多样化,其技术水平也不断增高。例如,许多不法分子利用对银行工作的熟知,利用工作人员的道德风险内外勾结进行作案,其手段也突破以往的方式,如利用网络等高科技手段,使防范工作更加困难。

2、复杂化。目前,银行业中的道德风险由于其潜伏时间长、危害性大等特点,使道德风险的存在更加复杂化。许多问题发生后,由于操作人员的极力掩盖致使其无法被及时发现,一旦发现其损失巨大。因此,许多道德风险是传统规章制度所难以防范的,其存在形式和查处更加复杂化。

3、新兴化。现代的道德风险已经随着时代的变革有了新的内涵,出现了许多传统概念未能涉及的内容,内容更加宽广,一些高技术含量的道德风险不断涌现,例如一些黑客通过采取不法手段和其所熟知的计算机技术,来追求经济利益和自我满足,但却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失。

四、道德风险的防范

1、进一步提高人员素质。虽然风险防范始终是银行业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但在当今银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加之在考核中发展目标所占的较大权重,使众多银行把业务发展作为主要工作,由于各种原因所限,风险防范工作则只能敷衍了事,无法落到实处。因此,在业务发展的同时留下了巨大的问题隐患。风险防范工作较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是加强对人员的管理、提高人员素质,从根本上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只有在人员道德品质得以保证的情况下才能够真正地防范风险,品德优秀的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隐患,填补风险漏洞,化解风险;反之,品质恶劣的员工则会把风险隐患等客观不利条件转换为真正的风险,使银行蒙受损失。因此,无论人员的聘用还是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都要注重人员的道德品质,在考核中也应当将道德品质作为人员任用的重要基础指标,做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2、完善相互制衡的监督体制。许多银行把产品创新作为发展的主要手段,而忽视了监督机制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一些风险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在业务操作和产品上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而与此相适应的监督机制始终未能得到更新,从而留有可乘之机,促使一些意志薄弱的员工发生道德风险,成为道德风险发生的诱因。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责任明确、相互制衡与业务发展同步的监督机制,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防范道德风险的发生。

3、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合理的激励机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要在绩效管理中体现;二是要在监督机制中体现。在绩效管理方面,坚持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按照岗位的重要性以及其权利大小和所承担的责任,制定对应的薪酬等级,同时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给予员工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提高员工出现道德风险的机会成本,减少心理的“不平衡感”。在监督机制中,建立一套从领导到员工相互管理、相互制约的监督机制,并形成与之相一致的奖励机制,对于发现风险者给予重奖,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积极性,为道德风险的防范创造一个较好的氛围。

4、严厉的惩治手段。由于道德风险的发生人员自身的问题是主要原因,并且危害性极大,不仅使银行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更使银行的信誉蒙受损失,因此必须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对于出现问题的人员必须给予严厉的惩罚,达到教育本人、警示他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影响。例如,建立金融企业员工联网核查系统,金融企业在录用新员工时通过联网核查了解员工的以往工作经历,以判读员工的道德素质,对于出现过道德风险的员工,实行同业禁止等惩罚措施。严厉的惩罚措施对于有风险倾向的人员能够给予其极大的威慑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

5、外部监管与内部监管相结合。对于现代银行的风险防范不仅要依靠传统的风险防范手段,更要应用丰富的外部监管手段。虽然商业银行内部有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来预防各种风险的发生,但由于同事之间碍于“面子”和“感情”以及相互的“信任”等问题,往往是很难及早发现问题,发现了问题也不能完全按照规章制度执行。因此,必须通过外部监督才能更好地做到有章可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从而使规章制度能够真正地对道德风险防范发挥作用。例如,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对各项商业银行的突击检查以及各项专项检查都是发现问题的有效方法。还必须在加强外部监管力度的同时,丰富监管手段,引入公众监督等措施,形成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方位的外部监管体系,形成内外结合的防控体系,才能形成更加有效的防范措施。

思想道德风险点篇9

关键词:独立学院教师道德风险风险规避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大潮推动下,将优质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本有机结合的新型办学模式。独立学院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本质属性,这些特点决定了执教于独立学院的教师相对于其他高校教师面临的道德风险在形式、原因和深度上上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探索其表现、成因与对策,对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履行高等院校为社会培养、输送高层次人才的职能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教师道德风险的含义

道德风险是8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经济哲学范畴概念,即“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这里讲的道德风险建立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基础之上。

道德风险不仅存在于经济交易中,在教育领域同样存在道德风险问题。教师受聘于独立学院,等同于接受学校的委托,通过授课、考试、实训等完整的教学环节以培养更多优质人才为宗旨投入到执教活动中去。若教师为追求自身利益而与此宗旨相违背,在具体执教环节作出损害学生正当利益的行为,道德风险就会产生。教师的道德风险有些是可以看到的,如上课不够严肃认真、包庇考试作弊、篡改试卷成绩等;有些是隐藏行为,如敬业精神欠缺、执业心理状态消极、决策动机偏袒、执教能力不求长进等。

二、独立学院教师道德风险产生的独特影响因素

高校教师是社会人,不可避免“经济人”的质因影响,教师道德风险现象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存在。独立学院教师道德风险产生的与其他高校教师相比更有其独特性。

1.独立学院的特点

独立学院经常被定义为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扩招政策的出发点很大程度上受到经济因素的主导,从而带来大众化的准备不足。独立学院无论是从其产生的背景和过程来看,还是政府政策的导向来看,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一长期的教育发展战略当中仍然是一种试验的办学模式。

独立学院的独特属性决定了其以下两个办学上显而易见的特点:(1)经济独立,以市场化以模式运营,以非财政拨款的社会资源为主要经费来源,所以独立学院既要考虑社会效益,也要考虑经济效益,独立学院收费高也就不足为奇了;(2)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家长和学生倾向崇尚传统和权威,而独立学院是1999年以后才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兴办学模式,被社会认可还是长期的事情,有些家长宁可报考专科也不选择独立学院,因此独立学院存在生源竞争的问题。在办学过程中要遵循学术和市场双重标准。

2.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1)学习动力方面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表现在课堂听课精力不集中、自习室里自习人数较少、课后作业敷衍等方面。学生自主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习基础方面的原因,通常高考成绩比本二学生低50-60分左右;有学习习惯方面的原因,在学习方面缺乏信心,很少主动思考,很少有自己的见解,不敢质疑书本和老师的观点,许多学生学习没有恒心,常立志却无恒志。有些学生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不高;还有家长方面的原因,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好,就业压力小,父母对学生学业期望值低。上述这些原因导致了独立学院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低,学习动力缺失。

(2)行为习惯方面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活跃,潜质较好,可塑性强,能产生许多独特的见解和大胆的设想;但人格结构中认知系统显著发展,而情、意系统明显较差,其发展落后于认知系统,常表现为:思想矛盾多、自律性差、易受外界影响;目的性弱,行为随意,这源自于生活和学习目标的缺失;行为没有规律,爱好广泛、兴趣多变,对专业常常是求通而不求精。

3.对教师道德风险的影响

(1)教师道德风险的主观意识普遍高于公办高校

一方面是出于对学校规章制度的遵守和维护。在资源靠市场配置的机制下,高校间竞争日趋激烈,独立学院大多走差异化办学策略,求特色发展之路,努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学校为了创造品牌价值,会除制定更加适应学生能力的发展规划、设置发展能力课程,对教师的指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教学工作运行,相应出台较多的教学制度和惩处制度来规范教师行为。除此以外,还会基于学生的特点和市场化需要,制定一些非常规的规定,比如有的独立院校规定考试不及格率超过20%,教师将承担教学事故

[1] [2] [3] 

的责任等。

另一方面是出于对个别学生较好的情感。独立学院学生的情意系统落后于认知系统,行为较随意,且学习动力不强。教师在执教过程中,为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除了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班级的骨干力量(通常是班级干部)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往往扮演教学助理的角色,容易与教师建立特殊的关系。也正是这样一个群体,在评优、评奖活动中容易对教师的道德风险发起考验。

()学生对于道德风险的需求普遍高于公办高校

独立学院的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不端正。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家长、学校、社会过分看重考试分数,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天平,如学生评优、就业等无一不与学生的考试成绩挂钩。其次,有些学生受家长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谋个学历,工作方面的事情家长早已安排妥当,为此这些学生也就没有了学习动力和压力,平时不努力。学生的学习状况不理想。

学生一方面对待上大学的态度有较多层次,另一方面消费着较高的学费,对于家长和亲人总要有所交代,每每考试来临或是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都会有学生到老师那里表达获得良好成绩的愿望。学生对毕业的需求是等同于其他类型学校的,随着对毕业需求的满足,对教师道德风险的需求也就凸显出来。

三、独立学院教师道德风险的表现

基于独立学院的发展现状和教师的工作内容,独立学院教师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在学生方面的道德风险。.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人为提高考核成绩:鉴于学校某些非常规的规定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水平,教师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够获得通过的通常做法就是考试前划定范围。教师提高考核成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部分独立学院采取学生评教的教师考核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部分教师的任教倾斜。使得少数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合理考核要求不及时予以批评和教育,为赢得学生好感一味地迎合。教师这样做虽然在校方和学生面前都保全了自己,殊不知毁坏的是教师的执业操守和学校的声誉。

.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少数同学关系过密:针对学生的特点,许多独立学院采取学生自治管理方式,应该说这不失为一种效果较好的学生管理工作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使用不当就会带来负面效应。有些学生功利思想比较严重,特别是个别学生干部,将精力多用于公关、工作,认为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搞好关系,就不愁入不了党,不愁拿不到奖学金。在高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干部的成绩不如人意,他们大学阶段的最大收获莫过于对人际沟通术的谙熟,他们在学生中产生了不良的影响。通常面对协助自己工作的班级骨干提出与考试和入党相关的话题,教师做出的每种决定都是尴尬的。

四、独立学院教师道德风险的规避

根据契约理论,只有签订契约双方当事人处于信息对等和完全的地位,才能避免道德风险,这在教育系统的多元委托关系中是不可能的。但这不是说防范和降低教师道德风险是不可能的,针对独立学院及其学生的上述特点,从学院品牌建设、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对学生学习动力的引导增强三方面来规避独立学院教师的道德风险。

.打造独立学院自身品牌

独立学院的品牌建设不是对原母体学校品牌的简单“克隆”与“抄袭”,更不是一时的“速生”,而是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时代精神。因此,独立学院要善于挖掘母体学校长期积淀中所形成的具有特色的“品牌”,用现代的发展理念加以总结提高,建设人本主义校园文化,用自己的特色文化来不断积淀,以形成独立学院自身品牌。从教师发展与管理的角度来看,校园文化归根到底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即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本文化,把每一个教职工对事业追求、人生追求与学校的发展目标有机统一起来,为教师教研搭建平台。建设具有人本主义的校园文化需要与学院的环境建设协调发展,包括在学院内部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学术环境、组织生态环境,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确立人本主义管理理念,使教师充分实现其自我价值,施展自己的才华并不断自我完善,给学院教师充分的人文关怀,用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吸引教师,留住教师,发展教师。

.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

教师的授课方式也相当重要。那些授课形式新颖、授课方式生动活泼的教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独立学院学生的异质性强,对他们的日常管理工作也要应该采用个性化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习方法、行为习惯以及心理方面存在的障碍,同时积极采用适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授课、管理方法,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学生才能真正学到知识,逐渐产生学习动力。

思想道德风险点篇10

[关键词]消化内科;风险管理;服务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244(2013)05-107-2

护理是一个技术精良、知识密集、充满爱心的服务性、专业技术性的职业。其特殊性对其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护理工作人员既要有真诚服务的社会伦理和公共责任,又需要护理人员有关怀照顾病人的专业实践能力。然而随着现代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和住院病人对服务质量和要求的不断提高,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也在不断提高和变化多样,其不可预计的后果也越来越多,这就对护理工作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担负了更多的责任,这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和生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学会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进行及时预测和有效的管理,才能及时有效的达到提高对病人护理质量和态度,减少因人为处理不当使护理风险得不到妥善的处理。

一、风险管理定义和重要性

(一)风险管理的定义

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Rm)常被定义为“对经济损失的风险予以预见、发现、评价,并寻找其对策的管理科学”,医疗风险的管理是指医院有组织、有计划地消除或减少医疗风险带来危害和经济损失,它是通过对医疗风险的预见和分析,寻求最优化的医疗风险防范措施,尽最大限度减少医疗风险事故的发生。国内、外对医疗风险事故没有统一定义,美国杜克大学的学者对医疗风险定义为:即“存在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既是对病人造成的伤害,也是医院为此遭受索赔的代价的过程,严重的甚至使医院丢失社会信誉和市场份额。由此,我们可以把护理风险理解为存在于整个护理过程有可能会导致病人伤残事件和损失的可能发生和不确定性的一切不安全事故。如护理服务投诉、护理差错、事故、纠纷以及造成的额外并发症等。

(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首先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就是尽可能减少护理病人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让医疗和护理风险得到有效合理的解决,确保诊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其次,为了医院自身的发展和生存,利用护理风险管理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事故发生对医院造成的信誉和经济损失,减少医院经因营管理不善带来的风险成本。同时利用护理风险管理还应该充分预见到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事件对医院造成的损失,护理人员要通过积极改善服务态度和提高护理质量,加强风险预见和管理,减少不必要是纠纷事件发生,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医疗和护理事故有利于维持医院的经营稳定,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

二、消化内科的特点和护理风险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消化内科的特点

消化内科所接收的病人大多是消化管道大量出血,病人出血特点是出血时间不固定,出血时间短暂且出血量大,由于出血病情的特殊性在送往医院前得不到很好的前期治疗处理,到达医院时情况一般较严重,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这就要求消化内科的护理工作人员要立即进入紧急抢救状态,而且抢救方法要得当,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不可预测严重后果。在紧急抢救的过程中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心理上高度紧张,不能一丝走神,还要求护理人员护理专业技术要过硬且扎实。现代生活和工作压力致使消化内科的病人数量越来越多,且发病时情况都比较严重,使消化内科的护理工作难度加大,工作时间增长,长久处于这种高度紧张的环境中工作,容易导致心理和生理健康双重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可能从护理工作的内部给医院带来许多麻烦和不必要的风险。

(二)消化内科的护理风险存在的原因

1.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在操作方面的风险主要有三点:(1)主要表现为护理工作人员工作时注意力不能高度集中而导致习惯性的常用操作程序出错,原因可能是疲乏、紧张、过度劳累等过度工作带来的因素;(2)与护理工作人员不遵守治疗原则有关的错误,通常是发生在解初级决纠纷医疗和护理问题时发生,因误解问题而使用了错误的判断原则,或错误地用了一个看似合里的原则,致使结果与处理的初衷不同;(3)与护理工作人员掌握基础知识不足和不扎实的错误,面对一个非常困难而又复杂的医疗和护理问题时,因对事件缺乏必要的相关扎实知识而出现不必要的错误。护理人员在护理总结书写方面质量问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明确规定:病人享有知情权,享有复制自己病历资料的权利,如护理人员在书写时记录不及时、不完整、不明确、举证时有效依据不足等,都会成为护理事故纠纷的原因。

2.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沟通问题

护理人员和患者沟涌技巧不够娴熟,与病人及家属不能清楚明确说明病人的情况,对病人的病情严重性和诊治风险程度解释不足,不能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复杂的医学词语,让病人及家属不能及时理解和领悟实际情况。特别是消化内科的病人突发性特点致使病人家属在哀痛伤心失意之余,对护理人员的沟通缺乏耐心和理解,加上部分护理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大,会导致护理人员和患者沟通问题产生误解。致使病人和家属、护理人员双方都没有耐心去处理一些简单问题,致使矛盾升级,处理成本也不断变大,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严重时甚至为医院的名誉带来损失。

3.护士的思想道德

消化内科护理人员工作的特殊情况决定了一个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人员必须要有救死扶伤的慎独精神和职业道德,在抢救和治疗病人时要有明确的责任心和全身心的工作状态,执行治疗时要有明确的、及时的、无误的,言行举止要端庄,不能因为病人的身份不同给予不同的关怀,对待所有病人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不能采取个别对待和随心对待的工作态度,树立以服务病人为中心,把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把家属当成自己的亲人,还要把病人和家属的需要放在首位的服务观念。对病人以及家属的合理要求是有求必应,不合理要求也要尽量解释沟通,达到相互理解的程度。

4.护理管理

作为医院管理者应务实进取,特别是作为消化内科这个特殊部门的管理层,在消化内科如缺乏敏锐的思考能力和应变能力,不能及时接受新知识观念,而整日忙碌于琐碎繁忙的工作中,忽略了对消化内科护理工作存在的各种隐患问题,不能有效的认清和未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发生的问题,都会直接或间接导致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质量下降。消化内科的管理者要充分分析和了解这些问题的成因,有利于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来防,把医疗风险和护理风险遏制在萌芽阶段。

(三)消化内科的护理风险避免对策

1.业务水平的培训提高

要定期组织护理工作人员学习专业护理知识,不断巩固学习专业知识。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形成工作资历老的护理工作人员带领年轻的护理工作人员。可以定期组织开展和考察等形式来检验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掌握和实践操作能力,让大家在考试和比赛中相互学习,不断提高护理工作能力,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道德思想的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为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群体服务的.因此,消化内科的特殊工作性质就要求护理工作人员的道德思想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护理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对工作的影响很大,所以思想道德教育的地位愈益重要。受教育体制、文化传统以及经济环境相适应的影响,新时代的道德思想教育的内容有了很多变化,对反映一般认知规律、教育规律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博采众长,为我国医院护理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思想教育研究提供借鉴和学习的经验。

3.沟通能力的培养

沟通能力是人适应社会的一种基本的生存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会越来越多,不合理的沟通也是许多矛盾和误会的根源,所以合理正确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沟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品质,是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提高的。特别是消化内科的特殊工作环境就要求护理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力比一般人要高,可以通过组织沟通能力学习,沟通能力研讨会,还可以请专业的沟通能力培训师进行专业的培训,从而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力,提高其工作水平,让护理工作人员在消化内科特殊的工作环境中能得心应手,减少因人为因素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和过错。

4.管理能力的培养

管理能力在二十一世界被誉为中重要的能力之一,只要在人聚集的地方就会管理的存在,但是许多错误的管理和不合理的管理通常会来带来严重的后果,同时正确的管理也会带来许多额外的收获。管理在各个行业的地位也越来越显得重要,同样在消化内科这样特殊的医疗环境中,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因为每一个不合理的管理都有可能造成不必要是生命危险,所以提高消化内科管理人员和护理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就更加重要。管理能力与沟通能力一样不是与生俱来的品质,是可以通过后台学习得到,可以通过组织管理能力学习,管理能力学习讲座,还可以请专业的管理能力培训师进行专业的培训,从而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加强消化内科管理人员和护理工作人员工作能力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在眉睫,通过提升消化内科管理人员和护理工作人员风险管理能力来提高服务质量。本文通过对消化内科工作的特点分析,深入分析消化内科可能出现的问题,结合消化内科自身的特点决定要采用与其他护理不同的方法与对策。从消化内科护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沟通能力、思想道德、护理管理能力等方面升入的分析了其原因和提出相关对策,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护理风险管理进行管理,多角度多方位的提升服务能力,应用现行的护理服务管理制度及措施,尽可能发挥护理服务风险管理的作用,并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彭美慈,王春生,汪国成.护理是什么[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5.

[2]张仲明.加强医疗风险管理确保医疗质量.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9):569-572.

[3]卢祖洵.程峰.风险管理方法及其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中国卫生事业管.1996,98(8):395-396.